现代同学会论文

2024-07-22

现代同学会论文(精选10篇)

现代同学会论文 第1篇

中国水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东山宾馆召开, 与会中外代表约400余人。会议讨论的主题为:“现代水利与河湖管理”。水利部部长陈雷作了“关于水利发展与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主旨报告。在大会上10位特邀代表宣读了论文, 在6个分会场有50余位代表作了报告, 江苏省水利学会还印发了“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的论文集。会议交流的学术论文内容丰富、专业技术性强并有不少创新。本文仅就直接关系到河湖健康与管理的部分内容作了一个概略的综述, 以供读者参考。

1 全国河湖健康形势严峻

我国幅员辽阔、河湖众多。据统计, 我国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有5万多条, 大于1 000km2的河流有1 500多条, 大于1万km2的有79条, 河道总长约42万km。全国现有大于1 km2的天然湖泊2 928个, 总面积达93 956 km2, 青海湖以4 340 km2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淡水湖则以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大。湖泊淡水总蓄水容积为2 260亿m3, 占我国陆地淡水资源最大资源量的8%。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7 058座 (不含港澳台地区) , 其中大型水库510座, 中型水库3 260座, 小型水库83 288座, 蓄水总库容约为6 000亿m3。这些水库, 既是河道的组成部分, 也是人工湖泊。

“河润千里, 泽惠八方”, 河湖是水资源的载体, 是行洪的通道和调蓄洪水的场所, 是生态的屏障, 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 人类择水而居, 城市依水而建。河湖对人类的文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 尽管水利部和有关部委加强了对河湖的管理, 但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河湖的侵害正在日益严重。在一些地方, 无序开发, 挤占河道、围垦湖泊的现象屡见不鲜, 河湖的健康生命受到威胁和破坏。河道已经不堪重负, 但侵害仍在加剧。

1.1 围垦侵占

人类活动对河湖的侵占是触目惊心的。据统计, 1949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共25 828 km2, 1979年仅剩14 073 km2。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 江汉平原上有湖泊609个, 面积4 707 km2, 目前仅余300个左右, 面积仅2 050 km2;洞庭湖1949年时约为4 350 km2, 容积293亿m3, 1995年时面积降为2 625 km2, 容积仅剩167亿m3。太湖流域20世纪50至80年代因围垦减少水面积528 km2。河道也被大量围垦和侵占, 很多城区河道被人为渠化, 有的甚至被平填变成了马路, 对河口的围垦仍势头不减。浙江省1998~2003年6年间水面占用达200 km2, 珠江三角洲河口地区1998~1997年围垦407 km2。从而减少了江河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相反涝区的渍水还要向江河排泄, 洪水位逐步抬高, 降低了防洪能力, 加大了防洪风险。

1.2 污 染

据《2006年水资源公报》统计, 对约14万km河道水质评价, Ⅰ~Ⅲ类水河长占58.2%, 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水河长占21.8%;据对248个省界断面水体评价, 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的占38.7%, 污染严重的劣Ⅴ类占35%;经对43个湖泊进行评价, 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的水面面积占49.7%, 污染严重的劣Ⅴ类的水面面积占35%。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水质较差, 水质符合或优于水质的河长仅占30%~42%, 不少河道湖泊成了臭水沟、垃圾场, 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滇池、巢湖、太湖整体呈富营养化。据2007年8月份评价资料, 在评价断面和河长中Ⅰ~Ⅲ类水也仅分别为51.4%、51.7%。2007年5月, 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 给无锡等地饮水安全和生产带来重大影响。

1.3 无序开发

很多河流因上游引水和节节筑坝拦蓄, 下游河道断流, 有的已经成了季节河或干河, 有的已多年未见水流;有的湖泊和湿地因入湖水量减少, 水质咸化, 湖面萎缩, 甚至干涸、消亡, 乃至形成荒漠。河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1.4 河道采砂

一些地方受采砂高额利润的驱使, 非法、无序私采、滥挖河道砂石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有的河道被采挖得千疮百孔, 造成水流紊乱, 严重影响河势稳定, 影响防洪和通航安全, 影响沿岸桥梁等基础设施安全。

产生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是, 河湖具有丰富的水、土 (包括砂石) 、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已成为流域内政府、企业和群众竞相开发利用的黄金地带, 从而导致无序开发, 大量侵占河湖和破坏河湖的违法行为。客观原因是人们缺乏对河湖具有人类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不重视对河湖健康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发展。加之, 政策不完善, 执法不严厉, 管理不科学, 造成目前我国河湖面临的严峻形势。

2 太湖水环境是关注焦点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2006年, 该流域以占全国0.38%的土地面积和3.5%的人口, 创造了占全国11.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1%的财政收入, 是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规模最大和社会生产力最为活跃的核心区域。但是, 由于长期以来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2007年5月底, 太湖蓝藻暴发直接导致周边城市供水危机, 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太湖蓝藻暴发不是偶然事件, 而是长期以来太湖水环境严重恶化的后果, 特别是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密切关系。1990年6~7月、1994年7月, 太湖西北部湖区曾有大规模暴发蓝藻的记录。进入21世纪, 西北部湖区几乎年年暴发蓝藻水华。据监测, 2000~2005年期间太湖整体均属于富营养水平, 太湖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5.05 mg/L, 总磷平均浓度为0.078 mg/L, 总氮平均浓度为2.48 mg/L。2005年仅东太湖和南部沿岸区为中营养水平, 其他占太湖水面86.8%的湖区均为富营养水平, 其中梅梁湖等北部湖湾富营养程度十分严重。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的重灾区梅梁湖, 其水质污染是太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尤其是蓝藻生长需要的总磷、总氮浓度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富营养化标准 (总磷0.02 mg/L, 总氮0.2 mg/L) , 所以已完全具备蓝藻暴发的营养条件。为什么太湖富营养化如此严重?主要原因如下。

2.1 水体污染严重, 污染物经河网入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太湖流域工业、生活点源废污水已从1987年的36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60亿t, 其中化学需氮量 (COD) 达116万t, 氨氮 (NH3-N) 达10万t/a。太湖流域COD入河量为84.8万t/a, NH3-N入河量6.27万t/a, 已远超过流域水体纳污能力 (COD54万t/a, NH3-N万t/a) 。而目前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尚低于50%, 加之部分处理污水没有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能力明显不足。

流域内农业中的蔬菜、花卉等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有机肥用量减少, 化肥、农药和除草剂过量施用, 淹灌、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方式加剧了水肥流失。20世纪90年代后, 规模养殖业迅速发展, 这些畜禽饲养场依河傍湖而建, 畜禽粪便和废水直接排放入水体。这些污染物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河网, 最终进入太湖, 造成太湖的水体污染。

1998~2006年入湖河流年均进入太湖的污染物:COD 18.7万t, TP 1 600 t, TN 3.93万t, 而太湖湖体水功能区COD、TP、T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1.3万t/a、514 t/a、0.85万t/a, 入湖污染物量也已远超过太湖纳污能力。

2.2局部湖区底泥污染严重, 围网养殖加剧湖体氮磷污染

太湖管理局部对太湖底泥的系统调查研究表明, 太湖底泥已经受到一定的氮磷污染, 其中竺山湖、梅梁湖、贡湖和东太湖等湖区及入湖河口污染较为严重, 其底泥中有机质、总磷和总氮最大值约为全湖平均值的7~8倍。在夏季高温或水质改善的条件, 底泥污染严重的北部湖区将出现较明显的氮磷内源释放, 为蓝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据测算, 太湖底泥中氮的内源贡献量约占全湖氮总负荷量的22.5%。磷的贡献量约占全湖总负荷量的25.1%。

此外, 湖泊内大量发展围网养殖, 各种鱼蟹饵料大量投入水体, 过剩饵料直接进入湖体污染水质和底质, 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围湖造田 (养殖) 和超规模水产养殖等引发湖泊萎缩、水质恶化和湿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2.3 水体转换周期长, 容易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太湖作为一个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 正常水位下容积44.3亿m3, 水体交换速度较慢, 吞吐流作用不明显, 换水周期长达309天。而国内其他湖泊一般为20~57天, 巢湖最多也只有168天。

太湖西部梅梁湖等湖湾地区, 水体较为封闭, 与大太湖的水体交换性差, 水流更为缓慢, 换水周期更长。湖区水体流动更为不畅, 为蓝藻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

2.4 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 综合管理相对薄弱

目前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和协调, 《水法》确定的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之间的事权不够清晰;流域与区域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平台和协调机制;水资源保护措施难以落实;流域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依法行政的管理职责难以到位;规范太湖综合管理的法规尚未健全, 这些都不利于对太湖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3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管理

6月30日, 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召开的太湖、巢湖、滇池 (三湖) 治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把三湖治理好是中国环境建设带有标志性的工程, 太湖的水污染整治目标是力争用5年时间使湖体富营养化加重趋势得到遏制, 水质有所改善;再用10~20年时间, 逐步恢复太湖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 努力形成流域生态良好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可以看出, 太湖蓝藻暴发和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的时间紧、任务重、首先需要采取各种控源截污措施, 从源头严格控制进入太湖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量, 尤其是磷的污染负荷;再进一步新辟引江入湖通道, 扩大引江济太调水规模, 搞活水流, 提高湖水的置换速度, 改善水质;同时要抓紧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布局调整, 开展太湖污染底泥疏浚和水体生态修复等工程, 减少内源污染,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另外, 还要进一步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 加强对太湖水资源的保护。具体对策建议有:

3.1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流域各省市“十一五”期间COD排放总量要求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5%。与现状调查的污染物排放量相比, 根据《太湖流域限制排放总量意见》, 要实现水功能区全面达标, 流域CODcr排放量削减率49%;NH3-H排放量削减率为51%, 总体削减任务十分艰巨。

根据污染物来源, 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削减以下4方面的污染物。

(1) 工业污染源控制。

产生结构调整, 节水减排, 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污水集中处理, 提高工业污水处理标准等。

(2) 生活污染源控制。

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 全面铺设污水收集管网, 提高污水收集率, 提高污水处理标准, 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和老厂通过改造, 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及处理等。

(3) 农业污染源控制。

沿湖水湖保护区范围内的退耕退渔还林还湿地, 建设湖滨湿地及水生态修复, 农业面源防治, 养殖粪便集中处理。

(4) 淤泥污染处理。

前述三类是从污染源头上控制、削减污染物, 而淤泥则是湖泊水体污染的内污染源, 如太湖底泥淤积区面积为1 547 km2, 占全太湖面积的66.0%, 污泥量约2.33亿m3。在太湖风浪、湖流运动扰动下, 引起沉积在湖底淤泥中的营养物质释放而形成二次污染。有关资料表明, 太湖中氮的内原释放量占全湖氮总负荷量的22.5%, 磷则占25.1%, 可见内源污染也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根源。控制内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除前述控制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以外, 就是直接消除疏浚污泥。这次会议特别强调生活清淤, 要在科学论证和试验基础上做好疏浚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一是对入湖河流的疏浚整治, 清底泥、施绿化, 建设生态恢复系统;二是全面清除西太湖淤泥;三是对东太湖进行综整治, 平圩还湖, 清理过度的水产养殖和实施底泥清淤。

3.2建立防治水灾害的水利工程体系, 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

从1955年以来, 太湖流域就开始进行综合治理规划工作, 1985年太湖局编制完成《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1年江淮大洪水以后, 国务院决定全面治理太湖, 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 确定在防御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标准的上, 结合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航运等需求, 规划了太湖流域二期治理骨干工程, 主要包括:环湖大堤后续工程、望虞河后续工程、太浦河后续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东太湖疏浚整治工程、吴淞江行洪工程、东西苕溪防洪后续工程、大泖港及金汇港河道治理工程。其中望虞河后续工程的可扩大流域外排洪水能力和引江能力, 增加入太湖水资源量, 改善入湖水质, 加快水体置换速度;新孟河和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可为流域新辟引江通道, 可引长江水入太湖, 增加流域水资源量, 又可外排区域排涝水;太浦河后续工程可增加流域洪水下泄能力, 改善流域下游地区供水条件;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可提高流域防洪、供水能力、恢复东太湖综合功能。

上述水利工程不仅在防洪除涝、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了基础保障, 而且在水环境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引江济太工程实施应急调水, 在解决太湖蓝藻暴发事件中的功效显著。截止2007年9月底, 通过望虞河常熟枢纽, 抽引长江水22亿m3入太湖流域, 其中由望虞河直接入太湖13亿m3, 相当于整个太湖蓄水量的1/4, 引江入湖水质一直稳定在Ⅲ类水标准;其余9亿m3补充望虞河两岸地区河网水系;同时通过梅梁湖泵站抽引梅梁湖水3.36亿m3进入大运河, 相当于梅梁湖的现有库容。

“引江济太”的实质之一, 是“以清释污”, 即将水质较好的长江水调入太湖及周边河网地区稀释污水, 使其污染指标下降, 水质级别得到提高。实质之二, 是“以动治静”, 引调水量以抬高太湖水位, 加大太湖与周边河道的水位差, 增加河道水流速度, “死水”变成“活水”, 使水体流动起来, 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生态调水方针。

但必须指出, 太湖流域是经济最好达、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也是污染物排放量增长最快的地区, 目前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已高达60亿m3, “引江济太”、“以清释污”、“以动治静”只能是治污的治标措施。要解决太湖流域的水质型缺水, 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控制点、面污染源, 拦截污水进入河湖, 加强污水处理和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等。

3.3 开展水生态修复, 改善水环境

国际实践经验表明, 对污染河湖的治理除实施污染源的控制和采取其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以外, 还必须重视水生态修复的办法。水生态修复的原理就是利用培养的生物或培育、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 转化及降解作用, 从而达到治污效果, 逐步使河湖恢复原生态状况。江苏省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3类。

(1) 沿岸植被缓冲带净化技术。

在水岸带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 由此构成缓冲带, 依靠植物吸收营养盐、超过滤效果和依靠减缓波浪的作用进行深沉、脱氮等, 同时缓冲带形成的动物栖息地和景观, 起到保护、恢复自然环境的效果。

(2)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

利用湿地中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三重协同作用, 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根据流态的不同可分为表流湿地和淹没流湿地。

(3) 生态浮床技术。

该技术应用上类似于陆域植物的种收方法, 在局部水域种植各种适宜的陆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在美化、绿化水域景观的同时, 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 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 并通过收获植物体的方式将其带离湖体, 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改善景观的目的。

但必须指出, 污染源的控制是保护水环境的先决条件, 从源头控制污水排入河网应该是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最根本措施。为改善水环境, 水生态修复也必不可少, 水生态修复能够提高河湖自身的净化能力, 但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植物自身生存繁衍, 水体中生物链形成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 对水质的改善效果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观。

4 太湖五里湖水环境治理与示范初见成效

为探索太湖水污染防治经验, 无锡市水利局选择了五里湖作为综合整理的试点。五里湖是太湖中的梅梁湖延伸到无锡市的内湖 (湖湾) , 东西长6 km, 南北宽0.3~1.2 km, 面积5.8 km2, 湖底高程为1.4 m, 水容积为928万m3。

20世纪70年代以前, 湖水清澈见底、水草随水流漂动。但由于围湖养鱼, 使原先9.5 km2水面缩减到不足5 km2, 后几经曲折恢复到5.8 km2。进入八九十年代以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水土资源的不当开发, 继续围湖养鱼、围网养殖虾蟹、沿岸乱建, 使五里湖遭到严重侵占吞食, 水面萎缩, 水容量减小, 自净能力下降。同时, 随着湖周边地区的开发, 许多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的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入湖, 与湖泊相通的一些河流也没有控制, 将污染物直接带入湖内, 更加重了污染程度。另一方面, 由于水产养殖废弃物的长期沉积湖底, 淤泥释放的污染物又造成湖水的二次污染, 加剧了湖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根据资料分析, 在五里湖湖底淤泥中, 总氮含量为0.133%, 总磷为0.069%, 有机质为2.421%, 高于太湖其他湖区的数倍。湖水质常年劣于V类。严重的污染使蓝藻频发、水脏而恶臭, 迫使无锡自来水厂的取水点向贡湖转移。五里湖水环境与无锡市太湖风景旅游区的要求极不相称。

从2002年开始, 无锡市对五里湖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已实施的工程有:①生态清淤工程。 清除含富营养物质的表层淤泥共248万m3, 减少了底泥二次污染, 增加水深40~50 cm。②退渔还湖工程。共清理鱼塘214.53 hm2, 搬迁、关闭企业43家, 拆除各类房屋7.4万m2。五里湖的面积扩大了2.19 km2。③换水工程。兴建梅梁湖泵站枢纽工程, 引用太湖水改善梅梁湖的水环境, 并与其他枢纽工程联合调度、引用太湖水改善无锡市城区河网水质。④五里湖水位调控工程。在五里湖四周的入湖河道上修建11座控制闸门, 与梅梁湖调水泵站联合运用, 控制入湖水量和保证五里湖有一个适宜的水位。⑤湖岸整治工程。结合退渔还湖和新城建设, 对湖岸进行整治, 将湖周35 km湖岸全部建成生态型护岸, 包括草皮护坡, 多孔隙的硬质护坡、台阶式生态护岸、亲水平台、自然弯曲型岸线等。⑥水生态修复工程。在湖滨带浅水区主要种植挺水植物, 如芦苇、美人蕉、香蒲、睡莲、菱等;在退田还湖区种植有强吸附能力的水草, “吞噬”湖中富营养物质, 以净化水质。

至2005年5月, 五里湖的整治工程已初见成效, 水面面积已由原来的5.8 km2增加到9.8 km2;区域内水生植被的覆盖率恢复到30%以上, 湖水能见度从20 cm升到80 cm, 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和稳定性得到一定的提高;水质已有明显的改善, 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指数分别比2002年下降了21%和31%, 水质由劣Ⅴ类转变为Ⅳ类, 水环境得到改善。目前五里湖正进一步治理污染, 继续全面完成环五里湖的污水截流工程, 控制航行和水上旅游造成的污染, 并加强五里湖水环境的统一管理, 健全法制建设和加强水质检测等。

此外, 在会议期间, 代表们还分别考察了苏州尚湖风景区生态管理, 工业园区金鸡湖, 改善城区环境的西塘河引水工程;张家港市园林河水生态修复, 暨阳湖风景区生态治理, 一干河备用水资源地、水环境治理;以及昆山市傀儡湖水源地保护、生态治理等, 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5日本英巴-嫩玛 (Inba-numa) 湖的治理经验

本次学术年会专门设立了国际分会场, 有日本、韩国和我国代表参加, 其中引人注意的有日本太平洋咨询Takashi YUASA先生的报告“日本英巴-嫩玛 (Inba- numa) 湖治理的紧急行动计划”。

Inba-numa (英巴-嫩玛) 湖位于日本千叶省的西北部, 湖面积11.55 km2, 平均水深1.7 m, 蓄水容积1 970万m3, 流域面积541 km2, 人口72.2万人。由于流域内城市化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湖水质急剧恶化, 成为现在是日本饮用水源湖泊中水质最差的湖泊。虽然地方政府和有关组织为保护水质采取和实施了一些计划, 但水质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目前, 流域管理委员会正采取一个综合行动计划, 其要点如下。

(1) 成立湖泊流域管理委员会, 制定了紧急行动计划。

为了彻底改善水质, 于2004年2月地方政府成立了英巴-嫩玛湖流域管理委员会, 包括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以及流域内有关的15个市政府, 千叶省和日本国家政府的40名成员, 目的是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系统、用水和防洪, 以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循环系统。经反复研究, 制定了紧急行动计划, 到2030年恢复湖泊可持续生命。具体目标, 如对水质一项是:水质可供游乐和游泳, 环境爽适宜人, 促进原生态系统, 暴雨无洪灾。同时给出至2010年时应达到的评估指标, 如对水质要求生态含氧量COD达到8 mg/L, 在岸边水清见底;消灭水华;泉井水量增加;湖水用户增加;水生植物得到恢复;原生物种群得到保护;10年一遇洪水保证安全。

为了在达到上述目标, 计划在2010年以前采取63项具体措施, 可归为五大类:①雨水入渗地下。如为住户铺设收集雨水的排水管;用渗透材料铺设马路;修建存蓄暴雨径流的场所。②减少生活用水的污染物, 修建污水处理系统;改进农村排水系统;推广在现场装置污水处理系统;倡导控制生活污水的措施。③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如减少肥料和农药, 提高肥效;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泉井灌溉和循环灌溉系统。④促进当地原生态系统。如保护、恢复森林和山谷中的泉井;保护、恢复生物群落环境和湿地;绿化城区, 保护农田;倡导自然状态河流;控制外来物种;加强对废弃物倾倒的监控。⑤保护社区和公共交通不受洪水灾害, 如维修湖堤、治理河道;修建或改进排水泵;在流域面积内安装控制暴雨径流的设施。对上述五大类任务都提出了量化计划指标。

(2) 建立试验示范区。

由于该湖的流域面积大、人口多, 要全面实施紧急行动计划, 困难大, 时间长, 因此, 首先选择一个试验示范区, 实施上述五大类措施。

雨水入渗试验选择在著名的Kaga-shimizu泉井, 补给区面为16.3 hm2。近来, 泉井出水量减少、经常枯干;暴雨时经常发生洪水。因此, 在住宅区安装了雨水入渗输水管道;铺设可渗透材料路面;修筑雨洪蓄水设施等。实施后的效果显著, 泉井出水量增加, 达到每日70 m3, 过去降雨量小于150 mm时泉井涸干, 而现在75 mm雨量不干;1996~1997年平均每年干涸达90天, 而2005~2006平均每年干涸只有9天。

(3) 修复水生植物系统。

考虑到在数十年前湖中尚有沉水植物存在, 湖底淤泥中可能还遗留种子。为此进行大量试验研究, 发现湖底泥中还有沉水植物的种子, 在适宜的水质条件下仍可以发芽生长。从2006年开始在岸边修复水生植物, 计划逐步大面积推广。但该湖水深、岸陡, 因此采用两种办法试种沉水植物, 一种是将陡岸改成浅水缓坡, 以适于沉水植物群生长;第二种办法是在湖中打片桩, 围出一个蓄水池, 创造合适的水深, 为沉水植物群生长。前者需要大土石方量, 计划于2007年对第二种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但不管怎样, 湖泊是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资源, 水位经常变化, 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 因此, 对恢复水生植物群还需继续进行研究。

他们的结论是对这样一个封闭的湖泊水体, 采用传统的修建污水处理系统来改进水质是困难的。因此, 制定了紧急行动计划, 为恢复湖泊的可持续生命设置了一系列目标和指标, 但这需要全流域内所有业主、单位和民众提高认识, 统一行动起来。

Takashi YUASA先生介绍仅仅是日本的一个小型湖泊, 也是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可以看出治理的难度很大, 要求的时间很长, 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其实, 日本最大的淡水湖泊琵琶湖的治理也在经历着漫长过程, 该湖流域面积3 848 km2, 湖面积674 km2, 总容积275亿m3, 最大水深103.6 m, 平均水深41 m。从1950年起, 水质逐渐恶化;1971~1972年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湖水发臭, 水质严重污染;1977年后琵琶湖赤湖频繁发生;1983年产生绿藻;1983年后, 几乎年年都出现水华。从1970年初就开始治理, 1975~1985水质曾有所好转, 但从1985年后又有继续恶化趋势。至今已治理30多年, 总投资达人民币1 500多亿元。从21世纪开始, 又制定了瑟琶湖21世纪综合保护整治计划, 为期22年, 至今仍正在实施中。相比太湖的治理, 将有更为漫长的周期, 需要更加巨大的投资。

6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谋划水利建设, 促进水利发展、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中国水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 水利部部长陈雷作了“关于水利发展与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陈部长一开始就指出,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时刻, 中国水利学会召开2007年年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党的十七大报告多处涉及水利工作, 如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 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 是党中央对新时期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为水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谋划水利建设、促进水利发展、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 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 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统筹兼顾, 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与时俱进, 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节约保护, 把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 努力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陈部长对大家共同关心的12个水利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①关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②关于防汛抗旱工作;③关于民生水利问题;④关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⑤关于水利管理问题;⑥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⑦关于流域管理问题;⑧关于深化水利改革;⑨关于水利政策法规;⑩关于水利科技创新; (11) 关于加强自身建设; (12) 关于水利现代化。

直接关系到大会主题“现代水利与河湖管理”的主要论述摘录如下。

(1) 关于现代化水利。

推进现代化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线。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没有水利的现代化, 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但是, 从全国来看, 我国国水利现代化建设才刚刚开始。水利现代化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全方位转变, 它不仅是一个目标, 更是一个过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治水理念、工程设施、水利管理和水利信息化四个方面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 逐步建成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先进的水利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 使水利发展具备先进性、科学性、持续性、高效性、安全性、公平性、规范性、创新性, 满足国家现代化对水利的需求。

陈部长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积极开拓进取, 加倍努力工作, 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 建成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先进的水利管理体系。届时, 一个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山川更加秀美, 天更蓝水更清人人共享水利发展改革成果,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现代化美好蓝图将变为现实, 呈现在世人面前。

(2) 关于民生水利问题。

陈部长指出水利工作与民生密切相关, 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要把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即要优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着力解决水库病险问题, 推进灌区节水改造, 加快农村水电开发, 加强城乡水环境整治, 搞好水利血防工作, 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等。对于加强城乡水环境整治, 报告中指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 我国水土流失、饮用水和灌溉水污染、城乡河湖环境脏乱等问题依然严重, 一些地区生态持续恶化, 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 整治农村沟塘渠系, 打造城市亲水平台, 加强水质保护, 建设清洁河道, 改善恢复生态, 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优质生活、享有优良环境的需求。

(3) 关于水利基础设施。

陈部长提出要紧紧抓住水利发展的重要机遇, 掀起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的高潮, 进一步夯实现水利基础, 持续提升水利的经济社会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要加快防洪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加快以治淮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大江大河治理, 尽快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 实施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排涝等新3项工程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现有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重点推进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治理、荆江下流河段崩岸治理、黄河下游治理以及其他流域重点防洪工程建设, 完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重点河段、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堤防巩固达标建设, 加强沿海地区海堤达标建设, 加强重要河口综合治理, 重视城市和重点地区排涝设施建设。抓紧大江大河蓄滞洪区建设, 优先安排使用频率较高、在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加快长江城陵矶附近100亿m3蓄滞洪区和淮河、海河等流域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加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完成嫩江尼尔基、右江百色、四川紫坪铺、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等骨干工程建设, 做好西江大藤峡、嘉陵江亭子口等“十一五”重点工程前期工作, 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同时要加快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首都水资源保护和塔里河流域、黑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 全面实施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重点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和输水沿线、三峡库区、承担供水任务的大中型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加大“三河三湖”等水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库的治理力度, 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和松花江水污染综合治理, 推进海河流域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工程和武汉、桂林等城市河湖水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加强省界断面、重点排污口水质监测设施建设和监测网络联网建设, 提高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4) 关于水利管理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 水利工作的领域不断拓宽, 水利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我们不仅要建设好、管理好水利工程, 还要下大力气管理好水资源, 管理好河道、湖泊等水域, 管理好水能资源。

近年来, 在加强水利管理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要看到, 水利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水资源管理还比较粗放, 水利建设市场还有待完善,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问题比较突出, 侵占河道湖泊水域、非法采矿、过度无序开发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 切实提高管理。一是强化依法管理。加强水法规体系建设, 完善水管理制度, 加强水行政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 坚决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依法规范和约束涉水事务。二是强化科学管理。加强基础, 搞好资源调查评价, 完善水利规划体系, 改变流域综合规划滞后于土地、城市、水电、航运等专业规划的局面, 充分发挥规划在水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现代高科技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运用, 提高水利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强化创新管理。要在管理上不断创新思路, 更多地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强水利管理, 逐步完善水利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机构作用, 强化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水情的水利管理制度, 提高水利管理水平。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是建立国家水权制度、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加强水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规划基础, 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依据水资源综合规划, 研究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性指标, 制定并实行最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利用的状况。统筹水量水质、地表地下水、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加强统一调度, 保证重点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用水需求。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 推行水域纳污总量控制制度;制订更加严格的废污水排放标准, 强化水资源保护。以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为重点, 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生态治理保护, 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

此外, 还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河道管理及水能资源管理等。

(5) 关于流域管理的问题。

流域不仅是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 也是独特的经济和人文地理单元。水资源的不可分割性、流域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相互依存性, 决定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 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 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这既是世界各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经验, 也是我国《水法》确立的水资源管理的基本体制。

近年来, 部党组强调流域机构要当好河流代言人, 这是对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流域管理职能的形象概括和基本要求。七大流域机构从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流域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特点鲜明, 成效突出。各流域机构在代表水利部行政行使所在流域水行政主管职责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谈到太湖流域, 陈部长认为:太湖局加强了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 在应付太湖蓝藻暴发中反应迅速, 措施得力。

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行管理体制约束, 流域管理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一是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虽然已经确立, 但一些具体的职责仍然不够明确, 部门之间的分工还不明确,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二是流域管理的基础还不牢固, 特别是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与环境变化等方面的把握和研究亟待加强, 流域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三是流域管理的手段需要加强, 尤其是在扭转过度和无序开发利用水资源、破坏水生态与水环境方面, 还缺乏有力有效的制约措施。真正实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任重而道远。结合到太湖流域的实际, 报告中认为太湖水污染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太湖流域要以巩固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流域水环境、建设现代化流域为主要目标, 建成由江湖堤防、海塘、水库塘坝、河网、骨干闸坝、自动监测、实时调度等构成的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的现代化管理调度体系, 实现“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 结合引江, 生态修复等措施, 修复和维护水体的环境和生态功能。

报告最后号召, 让我们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 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不断谱写水利发展与改革新篇章,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会认命现代散文 第2篇

或许是一种心境,或许只是因为懒惰,住了三年的房子到了搬走的那一刻厨房依然是崭新亮丽的,因为我几乎没有在宿舍做过饭。当然,肉菜市场也是我平日不会光顾、而且尽量避免路过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味道简直可以把我给熏倒。

然而今天,朋友的“住家饭”邀请附加了“拎菜”要求,我必须进入那让人厌恶的肉菜市场,没有办法只能心中默叹: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吧。

刚进市场我就尽量减少呼吸、低着头行走着,假如不用看着走路,我真的想七孔全闭。所以,经常逛肉菜市场对于我来说还是会有一个好处的,那就是潜水能力会因此而增强。

忍着逛完一圈后终于快解放了,买完鸡肉就可以全身而退了。脚步跟随着朋友来到鸡肉档,很难想象平时喝到的如此美味的鸡汤便是出自于此。

看着老板拿着刀在砧板上挥舞,听着后面鸡笼里的鸡乱叫,我心里不禁一颤:天啊!这些鸡每天都看着自己的同伙在眼前被剁得粉碎,同时也知道自己有着同样的命运,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

看看笼子里的鸡,有的惊慌失措,有的目滞口呆,有的却依然悠然自得地吃着前面的食物。其实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命运,但反应却不同,而对自己的影响也不同:惊慌失措的鸡,乱碰乱撞又吵又闹,不仅容易增加无谓的皮肉伤,还可能因为被嫌吵而提前被杀;目滞口呆的鸡,心里忧郁茶饭不思,没有被杀可能先饿死或病死,所以它的命运是先自己折磨自己再让别人折磨自己;悠然自得的鸡就不同了,虽然最后也是被杀,但它比前面两种鸡享受了更多活着的乐趣、吃饭的乐趣。

三种鸡反映了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时的三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奋力挣扎;一种是自怨自艾;一种是学会认命。其实,人也是如此,正是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所以有的人活得比较开心,有的人活得比较累。

佛学说:烦恼皆因“贪”、“嗔”、“痴”,然而,要让世俗之人完全抛开这些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去追求理想、追求目标,为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努力。只是,当我们遇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时候,要学会认命、学会接受它,不然,奋力挣扎、奋力抵抗或加倍努力都是在做无用功,最后还是无法改变,而且浪费了完成其他事情的时间和机会。

譬如增高,有的人用尽所有办法增高,可上苍却偏偏不肯再恩赐那区区两厘米,这个时候就应该学会认命,做一个快乐、健康的小矮人;譬如感情,有的人用尽所有的精力去爱一个人,可对方却偏偏给不了哪怕只有一秒钟的含情脉脉的眼神,这个时候也应该学会认命,把精力转移到其他人或其他事情上,或许会有预想不到的收获;譬如事业,有的人用尽所有时间去学习不同的技能,可薪水却偏偏不够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高,因为他叫局长的人他同学叫老爸!这个时候同样应该学会认命,寻找其他途径进行突破。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而人们总是习惯拿自己没有的跟别人拥有的去比较,用这种方式比较你会发现比较得越多拥有的越少,这个时候你就会为自己也能拥有别人拥有的东西而努力,哪怕是不可能达到的,依旧会锲而不舍,最后弄得身心疲惫,可能不仅无法得到想要拥有的,就连已经拥有的都失去了。

“喂,走拉!发什么呆啊,闻上瘾拉?”朋友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嘲笑道。

拎着大包小包的肉菜我走出了市场,顿时感觉空气清新了很多。

“下次还要不要跟我来市场帮我拎菜啊?”朋友看着我,笑着问道。

“可以啊!”我没怎么犹豫地答应她。

“你不怕臭啊?”她好奇地问。

《现代妇女》让我学会节约自己 第3篇

曾几何时,我就是一个不懂得节约自己的女子。结婚之前,因为知道婆婆寡居多年,性情有些孤僻,我便开始设想婚后会发生的种种可能:我想到婆婆有可能是一个控制狂,处处都跟我作对,还教唆老公与我为敌;还想到婆婆有可能看不惯我的一举一动,终日挑我的毛病……就这样反复担心,我想到了所有婆媳斗的场景,并且将自己吓得大病了一场。但真正结婚后,我才发现婆婆其实是一个老实人,虽然跟我有些疏远,但基本上没怎么为难过我。直到此时,我才为纷飞的杂念虚耗了自己的真气而感到后悔!

的确,我所见到的不懂得节约自己的女人,每一个都老得特别快,每天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忙忙碌碌,絮絮叨叨,不仅没有为家人带来幸福感,还让衰老迅速侵占了生命的根据地。而那些心思单纯、不爱操心的女子,反倒不怎么显老,因为她们巧妙地保存了自己的元气。正如吸引力法则所说的,你在想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整日担忧孩子安全的人,他们的孩子其实比别人更容易出危险,因为他们的父母不信任外界环境;而天天担心丈夫出轨的女子,其丈夫更容易背叛,因为她们营造了一种不信任的家庭气场,做丈夫的很容易受到这种气场的影响……

看完《节约自己》一文,我决定要做一个懂得节约自己能量的女子,不要为无关的事情操心,不要过分纠结于各种可能性,也不再为不值得的事浪费口舌。我要保存元气,像文中所说:节约自己的念头、节约自己的行为,让过日子和经营婚姻的姿势变得优雅起来。在此也特别感谢《现代妇女》杂志,刊载了这篇升华女性心灵的妙文!

(山东读者 小远)

现代同学会论文 第4篇

首先, 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文字处理系统, 便于工作后尽快掌握相应的高科技微处理技术。同时, 要养成手写便条和信函等办公习惯。在日常工作中依据归档文件的范围, 把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和文件随时挑选出来及时归档, 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工作时间。反之, 集中归案既容易忘记重要的工作过程, 又要付出重复劳动代价。

其次, 要了解立卷、归档和档案收集的含义。立卷是将文件组合成卷的基础性工作;归案是单位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由单位的相关部门或业务科室整理, 定期移交给档案室或负责管理档案的人员集中保存;档案收集是将一些散乱在单位各内部工作机构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向单位档案或负责管理档案的人员移交、集中的基础工作。作为大学生只有掌握和熟悉立卷和归档的范围, 并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原理, “日拱一卒”地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分类整理有价值的文书资料。

一、要学会把物质信息和人性的需要平衡起来进行重点挑选和管理

电脑技术使人们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单位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相同的文字处理安排。甚至连企业从职工入职到退休金发放的记录都可以作为永久的档案管理。所以, 用电脑的文字处理技术作立卷记录, 职工在信任单位的基础上甚至可以自行决定自己对单位未来的入股投资。这就是企业单位运用电脑技术进行立卷归档的信息社会相容的一个重要理由。因为好的记录存留, 可以保证每一个人相信将来企业发展可以得到相应的待遇。但是现在的问题是, 人们既希望得到长期投入后, 又因为企业的归档立案工作不完善, 长远性的数据等资料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所以会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要对本单位日常形成的文字材料随时进行选择性管理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时代, 如此大量的信息, 企业若仍采用原始的手段立卷归档似乎无法完成处理任务。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 不但不会构成资源, 相反, 它会成为信息工作者即办公室文员的敌人。受大量技术资料困扰的办公室文员们, 现在已经开始抱怨信息污染过大, 他们说自己动手选择资料立案可以更加系统化。但其中, 还是要分类别进行处理, 并要进行分类编号统一管理。

三、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清楚的头脑, 看到随时变化的市场而采取措施

一方面, 对无用的、不合市场要求的计划书、报告、统计报表、财务预算、决算、总结、典型材料等文件进行压缩性整理, 并以影像的方式, 进行归档;然后, 通过快速阅读、重点分析内容, 判断保存的资料是否有前瞻性和价值, 进行重点立卷;另一方面, 归档立卷的关键是要对周围的变化保持警觉, 并预测这种变化对本企业今后的影响, 要有所反映, 思考归案后准备怎么办。否则, 辛苦劳作, 最后却可能完整地保存了一堆无用的废纸。

四、要严格遵守工作程序, 在整理归档文件时不能忽略“过程”

有价值的档案材料, 绝非是人们可以随便从外部得到或买到的一种产品。这种在机构内部产生的东西, 会受到外部发生的影响而产生强烈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 立卷归档是一项艰苦而又看似没有多大用处的工作。这就要求各类单位上下有严格的立卷归档流程, 并指派有知识有经验的专人审查材料保存的目的性和正确性。一份有价值的材料是一个大家共同的有远见的档案。说到底, 这种立卷归案要有为战略远见服务的打算。这样, 才能方便准确地达到远景的清晰目标而查阅利用。

五、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归档

首先, 要确定归档要件。信息社会是真实的经济存在, 而非抽象的思想。所以, 需要归档的文件一定要整理归档。其次, 随着通信和电脑技术上的新发展将缩短信息的流动时间, 并加快变化的步伐。新的信息技术将用来解决旧工业的任务, 然后逐渐产生新的活动、新方法和新产品。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 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归档立案技巧。但是, 我们的教育制度却在制造出日益不完善的学习教程。第三, 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收集文件、鉴别文件、归卷、调整以及文件的排列、编号与编目工作程序, 为做好立卷和归档工作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六、要通过信息技术使泛滥的信息污染得以系统化

一方面, 要提高有用的资料价值。使用者通过信息设备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有甚至可以通过支付费用的方法找到有用的信息。这样, 整个档案的信息管理就可以把重点供应, 转到有效选择上。另一方面, 制定准确的文献目录非常重要。目录会告诉阅档人到什么地方寻找资料。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工具, 家庭及单位的电脑数量已经相当普遍, 因此, 通过目录索引, 可以惊人的速度实现查阅档案的方法。

此外, 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 对于能影印和扫描的材料, 有必要采取电子信息化手段, 以降低不必要的管理成本。这样, 既可以保证文案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也可确保在史料的历史长河中实现其档案材料的可信性。

摘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 现代化企业越来越趋向小规模方向发展。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单位, 所产生出来的历史材料不归档现象很普遍。为保存单位有价值的文书材料, 高职院校生有必要在校期间学习一些现代化的立卷存档技术。

同学的现代散文随笔 第5篇

一位是十二队姓刘的。现在已经不知道她的大名了,只是还记得她的父亲叫刘天早。

另外一位是十队的,好像叫汤桂荣,就是不知道对不对?不过,同样也是记得她的父亲叫汤汝绪,当时是我们公社的多种经营干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原因之一是她们的年龄都比我们大得多。高高的个子鹤立鸡群,很引入瞩目。虽然个子高并不等于年龄就大,因为女生本来就比男生发育得早,但是这并不是根本原因。我想,应该是比我们大,而且可能还不止大一点。因为后来的实际情况也确证了我的观点。

两个大同学高高的个子在班上特别醒目,特别耀眼。虽然个子都高,但她们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姓刘的比较胖点,看起来给人一种胖乎乎的感觉。如果是冬天的话,就更是如此。上学的时候穿着比较臃肿的长棉袄,外面罩着用农头白布做的外衣(一种自己买来白布和蓝色的染料染制的)。

而汤桂荣就不一样了。个子比较瘦弱、单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较清秀的那种。穿着呢,当然也比姓刘的要好得多。夏天的时候穿着英丹布,或者裙子。即使是寒冷的冬天穿上棉袄也不觉得臃肿,因为她个子看起来就比较高挑些。毕竟父亲是众人眼中的头面人物,属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干部家庭。

当时我特别喜欢看电影。如果听说附近有电影,总是不会放弃。大多数的时候就到了我舅舅那个村上,舅舅、表哥表姐们看见了,总是很热情地挽留我。而我简单推脱几下就跟着去了。乐意到舅舅家里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表哥屋子里自制的一排书架上,放满着各种各样的小人书特别诱人。最后当然是既看了平时不容易看到的电影,又得到了视之为宝物的小人书。高兴劲儿如同酷暑难当的三伏天吃了根可口的冰激凌,或者饥饿难忍的时候饱餐了一顿平时难得一见的大米白饭和肉食。虽然这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有点俗,但当时的心情就是这样的,总之是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人在极度高兴的时候总是有种忘乎所以处处想显摆的举动。我也毫不例外。

第二天一早从舅舅家直接到学校,下课之后就是显摆我的小人书。同学们艳羡的目光让我感觉到很舒服。“给我看看!”、“给我看看”不断的喊叫声让我找不着北。大多数的时候,我可爱的小人书就给了这两位年龄比较大的同学。有时竟然连自己都还没来得及看完。这事我在《我的那些小人书哦》一文中提到过,其中说到我的同学就是姓刘和姓汤的。尤其是后者。

我记得姓刘的没有读几年就没有再读书了。好像是三年级吧!我想年龄大,个子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就是她的弟弟妹妹们也要读书了。所以也就同学两年。

汤桂荣同学的时间要长些。虽然都是多子女家庭,而且汤桂荣还是家里的长子。但是作为干部家庭,家里的经济状况自然要好过一般家庭。所以又继续同学了两年。

当然给我印象最为深刻远不止上面这些原因。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搬到村小去读书了。虽然汤桂荣看起来还是那样的清秀、靓丽,但是父母经常的打骂与吵架很是让她很伤心,很没有面子,哪怕刚才还忘乎所以高高兴兴和我们一起玩,但突然之间就像是暴风雨快要来临了似的心事重重。经常的打骂已经使得她有点抬不起头来,好像她做了亏心事似的。

记得有一天上午,正在上课,公社的人给老师带口信说,叫汤桂荣赶快到公社去,她的妈老汉又打起来了。她一听就边哭边收拾东西,然后往公社跑去。待我们下课的时候赶拢时,只见她的妈妈抱着她父亲的腿杆不放,边哭还边说,你打死我们几个算了!汤桂荣则一边哭着劝着妈妈,一边还照看着她的几个妹妹。周围劝架的人见没有什么效果也逐渐失去了耐心。还有就是三天两头都在吵架和打骂,大家已经厌烦了。

听周围的人讲,吵架的主要原因是汤桂荣的妈妈接二连三都生的是女子,而没有生儿子。而汤桂荣的父亲脾气又不好,回到家里经常无中生有惹是生非,而且还常常对她妈妈拳打脚踢。许多时候都是她妈妈挨了打之后,跑到公社来找领导解决的。今天上午这一阵打骂,就是昨天晚上挨了打,一晚上越想越来气,待汤桂荣的父亲前脚走,她后脚就紧跟着跑到公社来的。

大人之间的吵架与打骂过了也就算了。可留给子女的伤痛确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这次架吵完后不久,汤桂荣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因为她下面已经有两个妹妹,而且她的妈妈终于给她添了一个弟弟,她父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只是汤桂荣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学校。当然这次吵这么大的架,她已经没有勇气再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念书了。

总之,因为各种原因,汤桂荣永远从学校中消失了。回到家里,帮助母亲做家务,挣工分,照看弟弟妹妹。很少看到她的身影。后来,没几年,出嫁了。再后来,听说死了,据说死的时候才三十多岁。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到现在都还依稀记得她的模样:高高的个子,洁白的皮肤,头上扎着个羊角辫,笑起来很好看,说话轻言细语……

现代同学会论文 第6篇

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辞书出版社副社长孙宏达主持,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何元龙致开幕词。他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尴尬的、混沌一片的过程,辞书的数字出版是这片混沌中的清晰点,是有可能最早成功的突破口、急先锋。辞书的发展只有具备坚毅、坚韧、果敢、激情、勇气才能有大作为。

随后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本次研讨会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大型工具书数字编纂平台的建设

上海辞书出版社童力军的《面向知识服务的辞海数字出版平台的设想》认为,利用互联网技术来编纂《辞海》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提出了实现《辞海》从内容的编纂、管理、发布、运行的整个流程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立全产业链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最终成为权威的汉语基础知识服务引擎,以适应读者在互联网上和移动互联网上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科学权威信息的《辞海》数字化建设的总目标。他具体介绍了《辞海》编纂系统的四大系统平台(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辞书核心网络编纂系统、多元发布系统、在线知识服务系统)和八大数据库(第六版《辞海》数据库、第一至五版历版《辞海》数据库、《大辞海》数据库、标准数据库、图片数据库、语文词典数据库、百科辞典数据库和多媒体资源数据库),使《辞海》编纂系统达到和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易文网张国强的《从互联网思维谈辞海网络版的建设》提出辞海的网络版可以不是纸质版的翻版;指出工具书的体量也很重要,数字版可以完全突破纸质版的限制;将来的网络版以移动用户为主体,从而导致编辑、生产的流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要以用户需求为标准,提高用户参与度;更重要的是对内容、功能的快速更新,需要有完整的机制,基于语料库,增加实用性,以及盈利模式等互联网思维在《辞海》网络版上的体现。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周澍民的《试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大型工具书数字编纂平台建设》首先介绍了国内辞书数字化编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重复建设严重、低层次建设较多,缺乏长远的规划、缺乏业界内和跨界的合作理念;提出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探索大型工具书数字编纂平台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要从出版物的销售转变为知识的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王伟的《〈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增补引发的思考》提出了编纂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时增补义项的几条原则:必须重视资料积累工作,既要充分反映新词新义又要慎重稳妥,以及借助于现代化的手段可为《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提供更多的服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徐海的《电子词典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电子词典呈现的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外几个大型出版机构已经完全用电子版词典取代了纸质版词典,但电子版词典并非完全是纸质版的翻版,而是提供了更多的例证,检索方式和结构也有很大的变化,多模态和多媒体的应用也使得电子版比纸质版有更多的呈现空间。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贺敏的《外教社双语词典编纂系统的研发》介绍了双语词典编纂系统软件的研发背景,结合词典编纂流程说明该词典编纂系统的架构与功能、特色与创新之处。

同方知网杨艳梅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改版的思考》举例介绍了中国知网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字化改版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路。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以“知识服务”为中心和“快速检索;深度挖掘数据,强化知识的系统性以及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用户学习成本”三个基本点来设计产品。针对这个思路和原则,需要深入挖掘、标引数据、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她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栏目导航、专题知识的设立,从而打造一个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知识服务型数据库产品。

上海辞书出版社陈为众的《浅议〈辞海〉百科条目的分类离散化》介绍了对《辞海》百科条目根据释文内容离散化为一个一个知识点,并分类标引建立数据库,分层分类地管理这些数据库,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数据库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2.关于数字化辞书盈利模式的探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合语种分社彭冬林的《外汉汉外词典数据库建设及其商业应用》分析了纸质词典的现状,认为电子词典目前尚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数字化的技术改变了词典的编纂模式,并提出了内容为王,用户参与,用户至上,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解决方案的观点。

上海词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范剑淼的《数字辞书的发展趋势和盈利模式》介绍了中国第一个网络词典的发展历程;通过采用五层加密技术保护合作版权数据,防止内容被盗版;提出了只有有效保护资源的稀缺性才能繁荣一个产业,销售数字版权才是最可靠的盈利模式的观点。

同方知网李小红的《关于〈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网络版)〉品牌化经营的思考》介绍了《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网络版)》项目的背景和进展情况,该项目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同方知网的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出版社具有的专业编辑人才优势和同方知网的网络平台传播优势,强强联合,提出了网络版和纸质版齐头并进的出版模式,网络版可以很丰富,纸质版可以很精品的观点。

英汉大词典编纂处张颖的《辞书编纂与读者融入》提出了读者参与编纂《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的构想,认为这是互联网和移动时代赋予的机会。

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章怡的《硬笔汉字书写教学系统》为使用者提供了在数字化环境下硬笔汉字书写教学的解决方案,通过该系统可以判断用户所写汉字以及笔顺的正确性,并在确认书写正确的基础上,判断书写的工整性。

3.业内数字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以及规则的制定

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中心孙述学的《辞书数字出版的一些思考》提出了在数字化语文辞书方面的几个要点:顶层设计是数字化的根基,语料库是核心竞争力,结构化数据是起点,变革编纂方法是必由之路,产品与服务是未来,向学习工具的转化是重要趋势,用户体验是终极诉求。对作为根基的顶层设计对资源、产品、方法、人才、营销五个层面的影响分别做了阐述。

同方知网张宏伟的《辞书编纂与知识型工作自动化漫谈》分析了辞书编纂现代化的动力来源于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并提出了同方知网在服务辞书编纂和出版转型升级的工作和设想:基于云计算技术、同方知网首创的“云出版+云数图+云服务”的模式,服务产业上下游。

南京展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杨原的《书稿制作中XML标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介绍了在印前制作过程中对书籍结构化的一些方法和规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发生标注差错的原因,认为有部分标注错误最终仍然需要人工修正。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技术部杨寿勋的《论词典DTD的统一问题》,从该社开发辞书编纂平台的实践中提出了统一DTD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次研讨会特点:(1)内容丰富,从辞书现代化的理论到具体实践,从宏观规划到具体平台、系统、工具的开发,从辞书编纂到辞书使用,从辞书本身到辞书市场赢利模式等。(2)非常务实,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问题,问题驱动,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3)宏观与微观结合,既有宏观的定位,又有微观的解决策略。

最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学东致闭幕词。他认为辞书编纂的现代化正逐步从混沌走向清晰,已经看到了辞书数字出版未来发展的彩云。但任重而道远,还需要辞书编纂出版界内和界外的通力合作,共享资源,同心协力。提出要完全彻底地从传统辞书出版的框框中跳出来,产生一个崭新的辞书数字出版业态、状态和产品。专业委员会要在数字出版方面担当起引领作用,全体辞书人也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为辞书的数字出版真正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尽早盈利而共同努力。

现代同学会论文 第7篇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浩文代表理事长单位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在致辞中说到伴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建筑产业化发展,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为因势利导,有效聚集装配式建筑市场各方资源,以“协同化、一体化、产业化”的思路来助推装配式建筑的加快发展,在中国建筑学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以开展建筑工业化的学术研究以及集成技术研发应用,促进科研院、高校、开发商、设计院、部品件生产、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协作交流,致力于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平台,共同推动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对发展委员会的成立表示了祝贺,他强调:作为中国建筑学会指导和管理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发展委员会将团结联系广大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服务科技素质提高为宗旨,按照“团结、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本着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原则,在政府、企业和会员以及产业链各主要环节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作为理事长单位的中建科技集团是中国建筑大力实施蓝海战略、全面推进行业创新发展的产业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不但研发形成具有中建品牌的建筑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更是创新了“EPC五化一体”的经营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全产业链发展。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刘锦章表示,建筑产业化是转变传统建造方式,提升建筑品质的必然之选,是新常态下建筑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先机之争,是建筑业降低资源消耗、实现低碳环保,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践行央企责任,致力打造“绿色中建”、“数字中建”、“智慧中建”,大力实施推进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的蓝海战略,凝聚集团优质资源,发展装配式建筑。目前,中建已投资30多亿元用于建筑产业的创新发展,并在全国建成P C生产基地12个,建成和正在承建的各类装配式建筑项目逾2000万平方米,采用E P C五化一体模式建造的甘肃敦煌国际酒店项目,预制率80%,创造了70天完成9100吨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的记录,实现项目进度加快70%、资源节省30%以上,充分体现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打造了装配式建筑的经典之作!以后将大力支持发展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打造发展平台,协同相关单位,集聚优势资源、推进产业发展。

现代同学会论文 第8篇

由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主办, 河北经贸大学承办的第十九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拟于2015年9月下旬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 欢迎踊跃投稿并参加学术会议。现面向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征集论文, 会议主题、参考选题和征文事项等说明如下:Q会议主题本届研讨会主题是“中国梦与会计”。论文征文事项1.征文截止日期:2015年9月19曰。研讨会组委会将对应征论文进行遴选, 会议邀请函另行寄发。2.来稿要求:征文选题参考 (1) 内容具体, 体裁不限。 (2) 论文语言:中文。论文应附上作者姓名、地址、摘要、1.管理会计问题关键词。2.上市公司股利决策与投资效率研究 (3) 论文谓用word文件格式, A4纸排版, 标题用小二号3.财务会计问题宋体字, 正文用五号宋体字, 以附件方式通过E-mail4.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传至:kjhyzwyx@126.com (邮箱是“会计会议征文5.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邮箱”的首字母) , 电子邮件主题栏请注明“中国商业6.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会计学会2015年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会"。同时, 也7.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研究可将论文纸质稿寄送至: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石8.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47号) 蔡杨收, 邮编:050061。9.MPAcc及会计学硕士教育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 (4) 来稿请注明通讯作者的详细地址、电子邮件及联系10.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相关会计问题研究电话。除上述题目外, 可根据会议主题自己确定论文题目。 (5) 文稿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赵立强:0311-87326058 13784357598 ZLQ7598@126.com付威:0311-87326060 15931097870 weiyaing0352@163.com

现代同学会论文 第9篇

2012年9月18日至20日, 由中国建筑学会电气分会、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办,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加铝电缆 (中国) 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2012年年会暨现代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高峰论坛”在天津滨海开发区举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设计院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近二百人参加了会议。

中建国际 (深圳) 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工李炳华、加拿大标准协会CSA专家保罗斯汀霍夫先生、加铝电缆IEC专家克丽丝·亨特女士、清华大学李一力教授、中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熊江、建筑电气分会理事长王金元、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总工王东林、施耐德公司高级经理孙靖、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耿望阳、ABB公司技术经理赖良超、澳大利亚艾克利斯总经理周涛、深圳海亿达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李铁牛等, 就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与应用、办公建筑电能消耗特点、光伏发电并网技术、能源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展望、建筑物防雷设计、全时能效管控系统技术在公共建筑领域的应用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互动, 与会企业还为代表们带来了新技术产品展示。会后部分代表参加了中新生态城等参观活动。

现代同学会论文 第10篇

要适应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必须统筹四化发展, 融合第一、二、三产业, 构建第六产业, 延伸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那么, 今后我国农业和粮食问题都面临着何种局面?我们又该如何破题呢?《农业机械》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 (CIGR) 继任主席李树君。

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

《农业机械》杂志:近年来, 我国在发展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然而, 我国人口基数众多、耕地资源有限, 总的来说“硬件”条件是比较匮乏的。具体来说, 今后我国发展农业和粮食安全, 面临着哪些方面的困难?

李树君:首先, 我国农业始终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 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在实现“十一连增”、“十一连快”的高起点上, 要保持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面临的挑战更多, 困难更大。

一是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 人口基数大且刚性增长, 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人均草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6。研究估计, 按目前国内的粮食生产能力测算, 到2020年, 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 粮食缺口将近千亿斤, 形势严峻, 压力巨大。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继任主席李树君

二是机械化水平不高, 农业综合生产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家庭为主导, 规模效益较差, 尤其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方面, 还主要集中在3大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 而像林果业、经济作物、养殖、丘陵山地等领域机械装备严重缺乏, 向产前产后的延伸不足, 农业劳动力生产附加值低。如美国、法国和德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负担耕地面积分别是我国的232.29倍, 74.71倍和41.63倍;人均生产谷物和肉类分别是我国的123.78倍、71.3倍、44.0倍和87.22倍、49.38倍、39.64倍;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附加值和养活的人口数分别为我国的26倍和20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还导致农业生产综合成本高, 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了进口价格。

三是产后损失严重, 增产不增收。据初步统计, 我国各类粮食每年产后损失高达250亿kg (500亿斤) , 其中, 玉米产后损失8%~12%, 马铃薯产后损失15%~25%;每年果蔬产后损失总计超过1 000亿元, 其中水果损失10%~15%, 蔬菜损失15%~20%。按照这样的比例测算, 我国每年粮食和农产品产后的损失, 相当于每年0.2亿hm2 (3亿亩) 土地的产出白白浪费。而且加工转化水平低, 增值能力弱。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占食物消费比重仅30%, 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我国蔬菜商品化处理量约占30%, 柑橘加工量为10%左右, 肉类工厂化屠宰率25%左右, 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分别占到90%和70%以上, 肉类甚至实现了完全工厂化屠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仅与农业总产值相当, 发达国家则达到4:1, 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远未得到有效释放。

四是农业投入品过量施用, 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多年来, 农业增产靠化肥、治病靠农药, 农膜等投入品大量使用, 不仅使地越种越薄, 还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白色污染。据统计, 我国农业生产每年多消耗180多万t柴油、22万t原药、1 000多万t化肥、900多亿m3灌溉用水, 既严重浪费资源, 又严重危及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更对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可以说,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天花板”和“地板”、“红线”和“黄箱”的双重挤压、双重约束, 农业持续发展遭遇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的两道“紧箍咒”, 农业、农村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破题”对策详解

《农业机械》杂志:听上去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虽然过去十几年我们取得了好成绩, 但接下来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那么, 破解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难题的关键在哪里呢?

李树君:靠什么破题“天花板”、破解“紧箍咒”?正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指出的, 只有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靠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基于对“四化”的重要性、关联度和存在问题的科学分析作出的战略决策。从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来看,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指出了“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

总体思路就是要建立“大农业、大系统、大产业、大村镇”的现代农业大格局, 协调推进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村镇一体化发展, 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畜牧养殖智能化、农产品加工精深化、剩余物利用资源化、城乡一体化, 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 延伸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既保障粮食食品安全, 又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 建设美丽文明乡村,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业机械》杂志:能不能具体阐述一下?

李树君:从政策的层面来看, 国家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是越来越重视的。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 引导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 城乡互动联系增强, 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总体来看,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既涉及生产力发展, 也涉及生产关系变革, 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要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新形势下,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加速,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大资源、大规模、大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已经显现, 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已远远适应不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迫切要求现代化的人才、技术、经济、资本融合, 从大农业产业生产的视角来推动科技成果与应用的结合, 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产业与资本的结合, 促进农业产业协调发展, 从而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杂志:那么, 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包括农业机械在内, 在促进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 分别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何种角色?

李树君:农业生产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劳动力资源已从富裕到结构性短缺, 出现爆发性增长需求, 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新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机械化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现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必备支撑。

玉米收获作业

畜牧养殖智能化是延伸产业链, 农业增值增效的重要途径。畜牧养殖是一集技术、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际发展经验揭示, 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 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越大, 对保障人民生活健康作用日益凸显, 是农业中的第1大产业。大农业与大畜牧的结合, 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措施。

农产品加工精深化是保障食物安全, 提升产品价值, 连接一二三产业,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环节。发展农产品加工就是要实现就地生产、就近加工, “农民离土不离乡, 务工不离农”。

剩余物利用资源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环境协调友好的重要手段。资源紧缺、生态安全、气候变化是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利用好农业资源, 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能源功能, 促进协调发展。如农业投入物的51%转化为秸秆, 把秸秆吃干榨尽, 无异于再造一个农业。

最后是城乡一体化, 就是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的问题。两者是手拉手, 谁也离不开谁, 谁也不应该离开谁的关系。没有新型城镇化创造条件、辐射带动, 农业现代化就难以推进;没有农业现代化提供农产品等保障, 新型城镇化也就难以持续。要实现就地城镇化, 要就地安置农村劳动力, 就地发展畜牧业和加工业, 使农民就地工作就能大幅提高劳动收入, 这才是未来真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的有益样本

《农业机械》杂志:说到现代农业的样本, 中国农机院小王庄生态农业示范园就很有特点, 农机院也从很早就开始了这个项目的运作, 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

李树君: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我国农业工程领域最早成立, 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院所转制的中央企业, 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并依托人才、技术、产业、市场、资本的综合优势, 创建了小王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该园区集种植机械化、养殖福利化、食品有机化、农业剩余物资源化于一体, 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和生态循环, 成为了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样本。

配套翻转犁的拖拉机

增产增效并重。园区创建的全程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模式集成了先进的农机技术装备, 土壤养分检测、植物生理生态监测、虫情检测、水肥药定位变量施用等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和手段, 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良种良法配套。园区良种奶牛繁殖、养殖在全国闻名, 高蛋白紫花苜蓿、优质青饲玉米、青饲甜高粱等混合饲料绿色无污染。培育的优质、高产奶牛日产奶量达到60kg (120斤) , 比普通奶牛高20 kg (40斤) 以上。

农机农艺融合。园区为中国农机院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提供了实验试验保障, 同时结合与中国农科院种植农艺、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中国农机院生产的粮食、马铃薯等土地整理、播种种植、中耕植保、节水灌溉、收获加工以及畜禽养殖从良种培育、饲养机械、屠宰加工、品质检测等全产业链机械装备, 在小王庄得到了充分的生产考核验证, 基本满足了现代化农业生产对技术装备的需求。

生产生态协调。园区农业生产过程施用绿色有机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药, 农业及养殖剩余物或饲料化、或肥料化、或能源化, 实现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方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转变, 不断构建形成了完善园区生态农业产业链, 形成了节能低排、可持续发展的“小王庄模式”, 成为新形势下国家统筹“四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示范。

《农业机械》杂志:小王庄生态农业示范园这个样本的意义是什么?

李树君:该模式的成功, 对全国各地发展现代农业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与此同时, 中国农机院积极推动农业走出去, 把该模式成功推广到了非洲。由中国农机院承建的中国对外援助津巴布韦农业示范中心, 将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与农机装备集于一体, 达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并开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及维修技术培训, 从而构建形成可复制的“中国农业走出去”成熟模式。

上一篇:电压平衡控制下一篇:奠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