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新理念

2024-08-10

健康生活新理念(精选12篇)

健康生活新理念 第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的病因及死因也有了新的变化,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事故伤亡等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复合形式已成为医学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使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掌握自我保健知识, 已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1 健康, 是人生的最大财富。

21世纪是一个以人为本, 人以健康为本的世纪, 因为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有了健康, 就有未来, 就有希望;失去健康, 就失去一切。人们要想保障健康、去病长寿, 提高生活质量, 就应提高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意识。

2 自我保健, 养生防病。

21世纪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关注的世纪, 而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过量吸烟、饮酒、偏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生活起居无规律、社会心理压力等等, 都可使机体受损, 或使疾病症状恶化, 甚至危及生命。关于建立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指出:“花很多钱建一个心血管医院好呢, 还是使群众懂得不吸烟避免心血管病好?是把吃的学问传授给千家万户好呢, 还是任其吃甘咽肥, 然后得心血管病、糖尿病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复杂的医疗技术都重要”。人类终身保健教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任务。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健康不是以治病为本, 健康是以养生预防为本。

2.1 21世纪会吃会喝才健康, 不是像过去讲身体好没有病就是健康。大量吸烟, 大量喝酒, 大量吃肉, 都会影响健康。喝醉一次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比如肥胖, 以前觉得富态, 而21世纪肥胖是世界性的难治之症, 肥胖的人绝大多数是吃得太多消化不了造成的。所以能吃能喝不健康, 会吃会喝才健康, 胡吃胡喝就遭殃。

2.2日本的经济发展最快, 多年来日本是世界上最健康长寿的国家之一。日本人特别注重营养, 日本人吃什么?日本人喜欢吃鱼, 日本是生产鱼最多的国家, 产量世界第一, 还从别的国家进口鱼, 日本人每人每年平均吃鱼100 kg以上, 现在世界风行吃鱼的不饱和脂肪酸, 吃鱼的民族最聪明、最健康, 吃鱼的民族最兴旺。多吃鱼, 少吃点猪肉、牛肉、羊肉, 脂肪过多以后就会出问题, 脂肪多了消耗不了, 就会在你的血管里沉着。有的人最爱吃香的, 炸的最香、烤的最香, 但都是不健康的。那么除了吃鱼, 还吃什么好呢?豆制品, 日本豆制品最多, 日本人吃豆制品是美国的30倍, 前列腺癌是美国的1/30到1/50。

2.3 21世纪心理健康最重要。身体状况怎么样, 心理状态怎么样, 就看你会不会生气, 很多人是气死的, 不是老死的, 气得心脏病, 气得脑血管出血。所以说一定要做到心理健康, 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全的个性, 稳定的情绪。

2.4 如何提高生命质量?必须做到五防:防感冒、防肥胖、防失眠、防疲劳、防生气。要健康长寿必须掌握这五把钥匙, 不能单靠一方面。你锻炼身体很好, 可是总生气, 你一样得癌症。所以要全方位综合治理。曾经有一个实验, 人生气会产生毒素, 这种毒素不到几分钟就可以毒死一只老鼠。所以要乐观, 才能有利健康。

3 美国研究表明:

高超的医疗技术可以减少10%的过早死亡, 而健康生活方式不用花多少钱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也就是说, 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自我保健达到健康百岁。改变自身有害的生活方式, 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开展自我保健活动是全球卫生保健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维多利亚宣言中的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研究表明:遵循健康四大基石, 能极大地改善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能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 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 糖尿病减少50%, 肿瘤减少1/3, 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有病找医生, 似乎我们健康之门的钥匙是在医生的手里, 有关医学专家断言, 如果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就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广泛开展自我保健的群众活动, 首先要让人们掌握科学的保健知识。

5 健康四大基石的核心:

5.1 给健康以时间, 勿透支健康。

工作过重, 时间过长, 好比汽车超载;生活压力大, 心急气躁, 好比汽车超速;长期睡眠缺乏, 疲惫不堪就如疲劳驾驶, 使健康不断支出, 患病率升高。应保证8 h睡眠, 4 h生活, 4 h其他。山洞研究证实, 自然生物钟需8 h睡眠, 每少睡1 h病死率增加9%。

5.2 给健康以空间。

世界的规律是要和谐而不是走极端, 人生的事业、家庭、健康, 犹如三足鼎立, 缺一不可, 关键是把好度, 把好平衡, 这是生活的艺术。如果不能兼得, 应学会正确的选择与舍弃, 有舍才能有得。而健康最重要, 健康一去不回来。心灵减压, 不是去酒吧狂欢, 不是到饭店饱餐, 不是节假日搓麻将, 或是夜间上网……与身心放松无缘的放纵。所以在空间上, 每日应有适量运动, 节假日应多户外活动, 回归自然, 从大自然母亲身上吸取心灵滋养, 协调身心。投资健康, 储蓄健康, 健康才能保值或增值。

5.3 学会慢生活。

当今, 快节奏的社会状态中, 要避免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 就要学会“慢生活”, 使自己心理生理阴阳平衡。心理学家表示, 都市人在高效率的工作节奏中, 感到疲惫没有满足感, 主要是没有拿出时间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整。其实, 经常性的、有计划的适量运动, 给自己慢慢做一顿好饭, 看喜欢看的书, 给花浇水, 甚至只是发呆, 都是一种自我调节, 人们可以在这些细小的、平凡的细节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大量医学调查数据表明,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切疾病的罪魁祸首。

新理念下的数学与生活 第2篇

数学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在教学中,怎样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二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作如下浅谈:

一、数学源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天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1、情景创设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时,创设了如下一个情景: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八戒在饥饿难忍时,他找到一张大饼,悟空见了让他赶快拿回去师徒四人平分着吃,每人吃这张饼的1/4,但八戒不答应,他说:“我肚子太饿了,再说饼又是我化来的,我要吃这张饼的1/5”(老师相机在黑板上写下1/

4、1/5这两个分数),悟空听了八戒的分法,笑了。同学们:悟空为什么要笑呢?想知道这个秘密吗?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这个秘密的。这时,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手中的“大饼”(园片),待老师的要求一说完,就开始分起“大饼”来了„„

又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我班李红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快过“六·一”节了,李红有个小小的心愿,爸爸、妈妈能一同带她上公园玩。可爸爸妈妈近来工作特别忙,从五月七日起,妈妈每6天休息一天,爸爸每8天休息一天。你能帮李红算一算她的心愿能实现吗?听说李红要请自己帮忙,同学们可乐意了!他们跃跃欲试,有的画图解决、有的用找倍数的方法解决、有的与同桌讨论„„

2、教学问题生活化,变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为生动、具体。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教材中的例题授课,学生学起来就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习数学的情绪。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重新创设例题,使例题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时,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学生积极地在衣服上、食品包装上、报刊杂志或网上寻找“百分数”。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如:当学生由“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想到:“我们要节约粮食,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等。

又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学具来验证,他们有的把豆子放入橡皮泥里,有的把苹果放入水中,还有的把吹起的气球和石子比较着„„孩子们发现了:把豆子放入橡皮泥,然后拿出,留下了一个小坑,从而证明豆子占有一定的空间;把苹果放进盛水的杯子里,水面会上升,从而证明苹果占有一定的空间;气球较轻,但用一只手不能合拢,石子较重,但一只手却可以拿几颗石子,说明物体占的空间有大小,但与轻重没有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那么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3、问题解决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例如,“年、月、日”教学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想一想:谁说对了呢?

小明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你认为他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小红说:59天小张说:60天

小兵说:61天小军说:62天

这里既结合了本节课的数学内容,又联系了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如果连续的两个月是一个大月,一个小月,如3月和4月,4月和5月,5月和6月,6月和7月,8月和9月,9月和10月,10月和11月,11月和12月,那么就是61天;如果连续的两个月都是大月,如7月和8月,就是62天;如果这一年是平年,连续的是1月和2月或1月和3月,就是59天;如果这一年是润年,那连续的是1月和2月或2月和3月,就有60天。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4、练习设计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大部分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量的计量”的复习课中,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①诊断:清晨6:30,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用了大约5秒钟的时间刷牙、洗脸,接着吃了约150克的面包,喝了约100升的牛奶,然后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向800千米外的学校跑去。

②说明:小冬的爸爸这几天不知道吃了什么,肠胃有点不舒服,医生检查后给他配了一种“诺氟沙星胶囊”的药。只见外包装上有这样一个字样:0.1g×12片,一次0.1~0.2g,一天3~4次。你能看懂吗?追问:“小冬的爸爸一天最少吃几粒,最多吃几粒?”

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以让学生测算自己家居住的面积有多大,并且算一算家里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是多少?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好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生活——“生活问题数学化”

尽管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产生的“土壤”,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教学“生活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学决不等同于生活。如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为迎合数学教学生活化,一些知识明明可以开门见山的揭示出来的,却牵强地去创设一些情景,结果恰恰适得其反;有的把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都用于生活情景创设中,本末倒置,未能解决实际问题,违背了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比如一老师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师:以元为单位,4角怎样表示?生:0.4元

师:那40分呢?生:0.40元

师:以米为单位,4分米怎样表示?生:0.4米

师:那40厘米呢?生:0.40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0.4元=0.40元,0.4米=0.40米

师:为什么?生:因为4角=40分,所以0.4元=0.40元;

因为4分米=40厘米,所以0.4米=0.40米。

(由于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出所料,学生很快得出0.4元=0.40元,0.4米=0.40米)。

师:那(擦去单位名称,剩下0.4=0.40)现在相等吗?

生:不相等(90%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为什么(楞住了)

生:老师,你觉得0.4元=0.40米吗?(学生的反问,让老师吃了一惊)

师:当然不等

生:所以0.4≠0.40

生:我也觉得0.4≠0.40,因为0.4和0.40的后面可以随便跟什么单位,比如:0.4千克和0.40千克有时候相等,有时候也不相等,后面的单位相同时,0.4=0.40,后面的单位不相同时,0.4≠0.40,所0.4和0.40在没有单位的情况下就无法比较。

看来学生已陷入生活的具体情景中出不来了,幸亏本节课执教的老师是一个比较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于是,费了半天周折,终于回到正轨了。(这样的情景创设真是不可取)。

又如在现实生活中购物时,遇到这样的情况:

苹果3.8元/千克,张阿姨买2.39千克;刘叔叔买了3.22千克,思考他们该怎样付钱?

有一个老师执教《求积的近似值》时,用到了这一情意,就过早地肯定了一学生所说出的9.08元,12.24这两个标准答案,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像9.1元、9元,这些答案在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也是有这些生活经验的,只要稍加鼓励,学生是完全可以说出来的。假如苹果的总价不是9.082元和12.236元,而是15.653元,按照人民币精确到分,四舍五入,应付钱15.65元,但在实际生活中,极有可能付:115.6元;215.5元;315元;其中付法1、3尚可视为求近似值中的“去尾法”,而付法2是用数学解释不通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存在的,而且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生活就是这样,丰富而又复杂,看似无理却又合理。

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生活等同于数学,应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生活提炼到数学的高度。如15.6元,从数学的角度看,如果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分,应该付15.65元,如果精确到角,应该付15.7元;如果精确到元,应该付16元;从生活角度看;115.6元;215.5元;315元都是有可能的,老师不用刻意地去回避。还可以请学生讨论一下,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可以理解和解释的。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融会贯通,这样的数学才学得活,学得扎实,学得有效。

三、数学与生活——二者的有机结合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既不能彼此割裂,也不宜过分偏重一方。教者应力求体现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的整合,使两者和谐统一。

1、教师应精心挑选数学生活化的内容。

生活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尽管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但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都广泛地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等许多熟悉而又模糊不清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有意义的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敢干探索、创新的精神。如此以来,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这些经验中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形式化了的数学,更具有教育价值和感染作用。而教师对现实生活的精心选择与编排,就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基本前提。

2、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加工改造教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教师可利用适当的评价,合理的建议,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等机会,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引导学生由生活化向数学化的高度迈进,这是实现真正数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

美国人健康理念新变化 第3篇

在2005年1月12日向全国公布的修订本中,其要点是进一步减少食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一茶匙,尽可能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严格限制糖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及运动时间,每天摄入2玻璃杯量的水果和2.5杯量的蔬菜。

此外在附带的建议中还敦促美国公民购买计步器,每天至少要步行8000步,在晚餐后观看电视期间要抽出20分钟来到可活动的地点去做活动,步行也可。这本修订本与2000年的相比,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较大:

1、把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增加了近1倍,并建议选用含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蔬菜和谷类,尤其是全谷类的食品,糖的摄入量要适度。每天应食用3盎司(约85克)以上的全谷类食品。

2、增加牛乳的摄入。以前的标准是牛乳的饮用量为每天2杯,而现在的新标准为3杯脱脂牛奶或低脂牛奶。

3、新标准提倡使用有利于心脏健康的植物油和鱼油。5年前只是模糊地建议食用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以及脂肪总量适中的饮食,而新的标准则提倡脂肪总量的摄入只能占热量的20%,最多也不能超过35%。多数脂肪应来源于鱼、花生和菜油。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占热量的比例不得超过10%,尽可能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4、摄取的热量要与身体的消耗保持平衡,以防超重。5年前,超重范围要求控制在10%以内。现在则要求通过平衡食物和饮料中的热量,让体重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值内。

5、增加体育锻炼量。为了降低中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最好在每周内至少有5天要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体重超重者体育锻炼还要加重,在每周的多数日子里要参加大约60分钟或3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运动项目中心须包括伸展锻炼以增加人体的柔韧性;此外还应有耐力锻炼或健美操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6、控制酒精饮料,有习惯性喝酒的人应保持理性态度,以啤酒为例,女性每天最多喝一杯,男性是二杯,烈性酒最好不要饮用。

某些群体不宜饮用酒精饮料,包括无自制能力的酗酒者、孕妇、儿童及青少年、正在服用会与酒精发生反应的药物者、患某些特殊疾病者,此外还有从事需要集中注意力、技能、肢体协调能力者,如驾驶员或操作机器者。

7、注意食品安全。为了防止食品携带致病的微生物,应做到以下几点:

(1)应注意手和食品的接触面,水果和蔬菜一定要去除外部的细菌和农药。

(2)生、熟食品做到严格分离。

(3)食品的烹饪应达到安全的温度以确保杀死微生物。

(4)易腐食物应即刻冷冻,冰箱除霜应及时。

生活投资新理念 第4篇

投资成了必然趋势。我们的业余时间,基本也都用在了如何理财上。买股票,买基金,买理财产品,甚至也开始执行母亲教导我们的勤俭持家理念,在很多地方缩减开支。

我们重新制定了一份生活计划,加入了一些新的投资理念,争取在花钱和赚钱之间找到平衡点。

投资健康,让生活更优质

之前,我和老公近乎玩命地工作,只想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仗着年轻身体好,心安理得地透支着自己的健康。

有人总结说身体是1,财富、名望、地位、爱情、友情……全都是0,有了1,才会有10、100、1000……如果没有1,就什么都没有了。意识到这一点,我和老公渐渐地不再一味地追求职位的提升、薪资的上涨。想想若是这一切的获得必须以损害生活质量为代价,那买到了大房子、开上了好车又有何意义?

以前我俩总是以吃遍这座城市的美食为目标,隔三岔五去不同的餐厅。可外面的饭店看起来再干净,也还是不够健康。现在我们一下班,就去菜市场挑选几样蔬菜,做上简单的两菜一汤。到了周末,还会细火慢炖地熬个汤。另外我们还特意购买了一套健身器材,这样即便在家也能加强锻炼。

如此一年下来,我俩气色越来越好。上班有了精神,升职加薪不说,连买感冒药的钱都省了。

投资友情,让朋友滋养生活

自从结了婚,我和老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与以前的好友也都渐渐失去了联系。

友情也是需要投资的。你不能奢望早上一睁眼,身边就有很多朋友围着你转。在新的生活计划里,我和老公开始分出一些心思用来联系旧友,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

逢年过节,我们会亲手编发短信,写一些温情的句子表达节日的祝福,而不是直接转发那些千篇一律的祝福短信。也会在手机的日程表上记下一些朋友的生日,在他们生日到来之前,精心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份礼物不在于多贵重,若是花了心思,对方一定能感受到那份用心。一年下来,我俩的生活圈子渐渐恢复到了婚前的样子。

其实投资友情,不在于投入金额的多少,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拉你一把。雪中送炭,才是友情投资的最大收益。

投资旅行,在旅行中开阔视野

曾经我和老公都非常热衷旅行。可一结婚,各方面的生活压力迫使我们渐渐远离了当初的爱好。

树立投资新理念之后,我们决定在家庭计划里郑重地加上旅行这一项。一年下来,不仅重温了当年的巴厘岛蜜月之旅,在丽江小住了几天,还去黄山看了日出。偶尔周末,邀上三两好友,去周边郊区享受农家乐,真正地亲近大自然。

出发之前,我俩会在网上找性价比最高的路线和酒店。这个过程,养成了我们精打细算的生活习惯。让有限的投资发挥更大的效应,这也算是旅行的一大乐趣吧。

也许旅行让人向往的地方在于,没有抵达目的地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的风景会有怎样的惊喜。每一次出行都仿佛是与旧时光的一场告别,回来的时候又是一个新的自我,再糟糕的心情也在这一路行走的途中变得舒畅起来。

写字是我的一大业余爱好,平时我也给报纸、杂志写稿。旅行,无疑让笔下的文字更有深度,稿费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这应该算是旅行带来的无形资产吧。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股票、基金这些理财投资之外,还要学会适当地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投资。有时候,这种投资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工作自然会做得出色,这种投资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更大的无形资产。

健康生活新理念 第5篇

产酸的食物,产的酸性物质是;磷、硫、氯, 佛。碱性元素和酸性物质中和排出体外。

酸碱平系列产品是通过细胞和血液,纠正中和营养代谢中的酸性物质来纠正酸性体质的

相信科学一定保持健康的身体。只有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生活

全新理念、改变生活,把握趋势、引领潮流。抗酸保命、刻不容缓、全民纠酸、迫在眉睫

过去“全民补钙”全民补碘,造就了钙业和碘业的辉煌,我们没能赶上先机,今天“全民纠酸”愿我们一同携手,共享健康生活!可不要错过了解和经营的机会呦!

有经营权能享受批发优惠价 没有经营权也要纠酸,全民食用 因为产酸是必然的 所以纠酸是必须的。酸性体质给人们造成了精神压力和极大经济损失,造成了家庭的负担。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得病的原因就是;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万病皆从酸中来

科学家找到了代谢病的病因;酸体是百病之源后。指出;全民纠酸迫在眉睫。抗酸保命刻不容缓

我们要提起高度的重视看看自己的体液酸了没有,正常体液PH 7.35---7.45 是正常 健康的

选择酸碱平是明智的,认识酸碱平是幸运的,享用酸碱平是幸福的,经营酸碱平是大有前途的.这几句是一个河北铁道学院教授多年糖尿病患者的感激肺腑直言

了解新的健康科学理念,你就能注意饮食,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啥样的要多吃 啥样的要少吃 使身体体液酸碱平衡幸福一生。酸碱平衡,不会得病 酸碱平病不生 在包扎伤口时要 先消毒,后包扎。在治病时要 先纠酸,体液PH7.35---7.45正常时在治病。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病才能完全治好 才能彻底除去病根 华林酸碱平的系列产品,一种是;营养代酸碱平衡谢调节剂----酸碱平系列产品特殊食品,一种是;酸碱平生物电渗吸DDS按摩器。两种产品都获得国际专利名牌金奖。综合理疗按摩

华林酸碱平全国店站连锁,合伙经营,多维营销,合作共赢,弱者生存,强者发展

你想做事业就选择华林酸碱平华林是非常好的事业平台,有特别好的酸碱平系列产品

需要了解有更多的健康知识 需要酸碱平产品就联系我刘国春;*** QQ;673475739 酸碱平衡与人类健康 健康知识视频在QQ空间日志里面 网址;http://673475739.qzone.qq.com/ 世界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指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一.)酸性体质的定义

正常人体的体液PH值为7.35--7.45之间,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体液PH每下降 0.1个单位胰岛素活性就下降30% PH下降0.3个单位胰岛素活性下降90% 100%糖尿病(二.)人体酸化的必然性

1.正常代谢。人只要活着就要产酸 人体就是产酸机 造成了人体体液酸化的必然性

2.摄入酸性食物过多 鸡鸭鱼肉大米白面白糖白酒鸡蛋海鲜 烤肉食油炸食物都是产酸食物 3.各种环境的污染。以前空气的氧气占30%现在只有18% 下的雨都是酸雨,空气质量下降

4.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气,着急钱难赚办事没钱 熬夜代谢脂肪

5.常吃西药和盲目进补。营养过盛 西药大多数都是酸性的 有营养的食物最终也是产酸(三.)酸性体质对人体的危害

大量酸的来源,已经远远超出人体本身的缓冲速度,造成人体严重酸化。其危害表现在: 1.对细胞的影响

组成人体最基本的单位就是细胞,故酸性体质的危害首当其冲的是细胞。

酸性环境下细胞活性下降,代谢减慢,导致各器官功能障碍,形成各种疾病。

2.对蛋白质的影响

生命是蛋白质体存在的形式,而体液的酸碱度决定着蛋白质体的变化。酸性体液中,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结絮、沉淀、功能下降或失去,导致生命现象的变化,甚至由生理变化为病理,由此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代谢病。富贵病;三高症,肿瘤,癌症,血压血脂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3.对活性酶的影响

什么是酶?--酶是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酸性体质中酶的活力下降,那么造成酶的催化功能下降,甚至消失,造成糖,脂,尿酸的大量堆积,形成各种代谢病。糖尿病,肥胖症,痛疯,各种慢性病 4.对体能的影响

酸性体质中ATP的放能水平降低,所以酸性体质的人没力气,无精打采,体能较差,必须抗酸保命5.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的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人体的胰岛活性就会下降30%。

有糖尿病的病人病情就加重30% 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情。6.对骨骼的影响

酸性体质中消化道吸收钙的功能下降,造成钙的吸收障碍,并且酸性体质加重骨钙分解的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疾病。不吃酸碱平纠正酸性体质是没有办法补上钙的,酸性体质补钙也是白补7.对智商的影响

英国科学家做了一项试验:对42名 7-12岁的男孩作观察发现,碱性体质的儿童比酸性体质的儿童智商高一倍!这是人类第一次把智商与人的体质联系在一起的重大发现。他们把这个范围称为人类的 “化学标志”。这几方面的影响及伤害造成了人们富贵病代谢病的重要原因 抗酸保命是多么重要 必需吃酸碱平

综上所述;酸是人们生、老、病、死的原动力,是推向人们走向坟墓的后动力,是造成所有亚健康,慢性病,代谢性疾病的根原因。不纠酸就没有办法解决和预防代谢病---只有吃酸碱平才行(四.)纠正酸性体质的意义

全民纠酸迫在眉睫!抗酸保命刻不容缓。纠正酸性体质是保障健康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是救国民于水火的伟大事业!其它的任何产品是代替不了酸碱平的功能F8因子和特高碱性元素的

桦林集团总裁刘德林先生与李健民教授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拼搏和尝试,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多次试验,终于找到抗酸保命的方法—营养代谢酸碱平衡调节剂——酸碱平酸碱平的应运而生——生产出来只有一星期就受到国家副总理回良玉的肯定,副总理说酸碱平是朝阳产品,在北京首次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是最有层次的 是最好的产品。酸碱平特别神奇的功效。是纠酸,平酸,专门纠正酸性体质的特殊产品----酸碱平不同与其它 的任何的保健品 营养品 和药品。酸碱平是专门主要解决代谢病最根本的病因的。是专门纠正人体体液酸碱平衡的。只有人体的体液酸碱平衡,我们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身体,酸碱平有特殊的抗酸平酸疗效功能。华林酸碱平系列产品,科技部定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全球独一无二。弥补了世界上这项空白 人体产酸是必然的 所以纠酸是必须的。酸碱平,病不生 享用吃酸碱平产品具有神奇的疗效.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指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体液PH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素活性下降30%,糖尿病人病情加重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碱性体质比酸性体质智商高1倍,孩子酸性体质学习下降,智商低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癌症是体内酸性物质长期积累所致,酸性体质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投资新理念,让生活更美好 第6篇

投资,成了必然趋势。我们的业余时间,基本也都用在了如何理财上。买股票,买基金,买理财产品,甚至也开始执行母亲教导我们的勤俭持家理念,在很多地方缩减开支。如此下来,手头也算宽裕,只是我们却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时常有辞职归隐田园的冲动。

单位的一次培训课上,授课老师聊起投资理念,他说如今大家都忙着让物质丰盈,却忘了给自己投资。一句随心的话,让我心却为之一振。因为我的确是很久没有给自己熬个汤,很久没有一次轻松的旅行,也很久没有坐下来和朋友聊聊天了。

老公大概也意识到我俩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晚上回到家,我把心里的想法和他一说,他立马儿举双手赞成。当晚我们就重新制定了一份生活计划,加入了一些新的投资理念,争取在花钱和赚钱之间找到平衡点。

【A】投资健康,让生活更优质

之前,我和老公近乎玩命地工作,只想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仗着年轻身体好,心安理得地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前一晚加班到半夜,第二天照样没事人一般地去上班。忙到经常吃泡面,也全不当一回事。

可有一天,老公单位的同事突然被查出胃癌晚期,而他还不过40岁,正是事业家庭最佳时期。他在单位一直有“机器人”的称号,常常为了工作顾不上吃饭。得知消息的时候,所有人都为他感到遗憾,却也给身边的这些人发出了警告: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有人总结说身体是1,财富、名望、地位、爱情、友情……全都是0,有了1,才会有10、100、1000……如果没有1,就什么都没有了。意识到这一点,我和老公渐渐地不再一味地追求职位的提升,薪资的上涨。想想若是这一切的获得必须以损害生活质量为代价,那买到了大房子开上了好车又有何意义?

以前我俩总是以吃遍这座城市的美食为目标,隔三差五去不同的餐厅。可外面的饭店看起来再干净,也还是不够健康。现在我们一下班,就去菜市场挑选几样蔬菜,做上简单的两菜一汤。到了周末,还会细火慢炖地熬个汤。另外我们还特意购买了一套健身器材,这样即便在家也能加强锻炼。

如此一年下来,我俩气色越来越好。上班有了精神,升职加薪不说,连买感冒药的钱都省了,一连串的良好效应随之而来。等身体出问题了再花钱去买健康,不如在这之前,学会投资健康。

【B】投资友情,让朋友滋养生活

自从结了婚,我和老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与以前的好友也都渐渐失去了联系。想当年读书的时候,我俩可都是班上的活跃份子,身边有不少谈得来的好友。如今若是在工作中受到委屈,已找不到其他可倾诉对象,只能把糟糕的情绪发泄在对方身上,这曾一度导致我们的关系紧张到一触即发。

手机通讯录翻了几遍,却不知道可以打给谁。那一刻才意识到,友情也是需要投资的。你不能奢望早上一睁眼,身边就有很多朋友围着你转。在新的生活计劃里,我和老公开始分出一些心思用来联系旧友,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

逢年过节,我们会亲手编发短信,写一些温情的句子表达节日的祝福,而不是直接转发那些千篇一律的祝福短信。也会在手机的日程表上记下一些朋友的生日,在他们生日到来之前,精心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份礼物不在于多贵重,若是花了心思,对方一定能感受到那份用心。一年下来,我俩的生活圈子渐渐恢复到了婚前的样子。

有次婆婆突然病倒了,急需住院,我和老公刚把手头的钱投了股票和基金,一时半会儿都还出不来。闺蜜小美知道后,立马儿从自家的存折里取了3万,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其实投资友情,不在于投入金额的大小,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陷入困境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拉你一把。雪中送炭,才是友情投资的最大收益。

【C】投资旅行,在旅行中开阔视野

曾经我和老公都非常热衷旅行。可一结婚,各方面的生活压力迫使我们渐渐远离了当初的爱好。假期不是自告奋勇地加班以获取高薪和老板的赏识,就是宅在家里呼呼大睡上几天。旅行,仿佛变成了一件遥远的事情。

树立投资新理念之后,我们决定在家庭计划里郑重地加上旅行这一项。一年下来,不仅重温了当年的巴厘岛蜜月之旅,在丽江小住了几天,还去黄山看了日出。偶尔周末,邀上三两好友,去周边郊区享受农家乐,真正地亲近大自然。

出发之前,我俩会在网上找性价比最高的路线和酒店。这个过程,养成了我们精打细算的生活习惯。让有限的投资发挥更大的效应,这也算是旅行的一大乐趣吧。

也许旅行让人向往的地方在于,没有抵达目的地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的风景会有怎样的惊喜。每一次出行都仿佛是与旧时光的一场告别,回来的时候又是一个新的自我,再糟糕的心情也在这一路行走的途中变得舒畅起来。

写字是我的一大业余爱好,平时我也给报纸杂志写写稿。旅行,无疑让笔下的文字更有深度,于此稿费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这应该算是旅行带来的无形资产吧。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难怪有人说旅行,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投资小贴士:

健康生活新理念 第7篇

一、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1. 积极导入生活问题, 在生活体验中让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人的一种特殊认知倾向, 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也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内部驱动力的体现。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师, 要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 深掘教材知识精髓, 回归自然, 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因而新课的导入十分重要。比如教学“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人说吃早餐“啃面包前要先喝几口牛奶”;也有人说“喝牛奶之前要先啃几口面包”。大家是怎么做的呢?到底哪一种更合理科学一些呢?或是利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好像一只牛, 吃的是草, 挤出的是奶、血”。大家讨论一下鲁迅先生说的有道理吗?这样一些生活问题的新课导入, 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转移到教学中来,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动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究, 使学生步入“想学、乐学”的境界。

2. 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在情境体验中让教学回归生活

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在享用佳肴时, 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 有效地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把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可以达到生物问题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生物知识, 是解决生物问题的“活”教材, 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 为教学所用。例如, 在生物新课程教材上是以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产生谷氨酸为例来讲述发酵工程的, 但是很抽象, 学生很难理解其过程及特点。但如果在上课时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情境, 譬如, 让那些有经历的学生讲述家庭酿酒的操作过程, 其他学生讨论补充, 那么最终就有可能达到知识生活化的共享:先将米加热煮至熟, 待冷却至30摄氏度, 加入少许的水和一定量的“酒药” (实际是酵母菌菌种) 与米饭混合均匀后置于一瓷坛内, 在米饭中间要挖一个小洞, 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 (28摄氏度) , 12小时后, 酒酿就制作成功了。同时让学生作以下一些思考: (1) 先将米煮一煮的目的是什么? (2) 为什么要冷却到30摄氏度后, 才加入“酒药”? (3) 在米饭中间要挖一个小洞的原因是什么? (4) 发酵坛并没有完全密封, 坛内无氧发酵的环境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根据生活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 探究如何大规模生产甜酒酿及工业生产的流程。

以上教学设计积极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 使教学生活化, 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生活化, 在生活化情境中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

练习是培养学生用生物思想来看待现实问题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生物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练习,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生物, 用生物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讲光合作用时,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家有温室大棚的话, 如何提高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如果是大田又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样一道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可以让学生的智力在解决生活化问题时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就是要将知识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因此学生的课后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走向“自主”,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 应该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这类自主开放、协调完成的作业可以分为两类:限定主题型作业和主题扩展型作业。

限定主题型作业的任务要有较明确的表现预期, 对任务内容或主题有明确的界定, 任务的结构性较强。限定主题型作业大多是经预先设计并指定的, 是相对简单的任务。如写一份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报告;通过网络了解并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在讲完“环境保护“这个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分几个小组,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下自己的生活小区附近有那些污染, 这些污染是怎么形成的, 又如何治理呢?并写一个治理的可行性报告等等。

主题扩展型作业其任务具有较强的主题延伸性, 与限定主题型作业相比, 主题扩展型作业立题更高, 涉及面更宽泛, 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创作空间。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信息查询、收集资料、调研考察等。如“本地水域水葫芦泛滥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的主题调研;“当地鸟类的种类与环境条件相关性”的观察研究报告。学生在学习“三大营养代谢”之后, 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 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 根据已有知识与当地的饮食习惯, 设计一份高中学生全面合理的一周营养早餐食谱;如果家里有肥胖者, 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 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 家里有脂肪肝的人, 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布置这些开放的、协作完成的研究性作业,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 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 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生物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一般要注意: (1) 该设计对于完成教学内容的价值, 是否符合三维的教学目标? (2) 要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来进行设计。 (3) 问题情境和作业练习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要有适当的难度梯度。 (4) 设计要有科学性。同时特别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1. 生活化内容选择具有真实性

知识建构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 把创设真实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学生认为老师选的教学内容不真实, 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或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缺乏一定的典型性, 那么对于这个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知识学生就不太容易接受, 达不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效果。所以生活化内容最好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与事, 营造真实的问题情境, 能够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问题必须是具有理智的挑战性并通过努力有可能作出尝试性的解答的。

2. 生活化教学要适时、适量

在追求生活化的课堂上, 我们不能只关注课堂活动的外显状态, 热衷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热衷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从而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的正常思维程序。那些时髦的看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 那些看似生活化的细节, 表面上课堂气氛是活跃了, 学生是主动投入了, 但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一定是有效的。不能为了能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忽略学科自身需承载的教育功能, 不自觉地去加进一些与学科教学无关的非学科因素, 从而忽视了学科教学的科学与严谨。

要落实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应尽量提供学习空间, 使学生能把生活经验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 获得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快乐!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 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 创设生活情境, 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 学得有情趣, 学有所得, 从而构建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MEMS传感器传递智能生活新理念 第8篇

MEMS领域未来主要会有两个发展方向, 一个是关注基本运动检测或新颖功能的, 比如手机、平板、遥控器等应用, 他主要竞争挑战是在提高产品集成度的同时降低成本。还有一个是不只关注基本运动检测或新颖功能, 还要考虑至关重要的系统性能参数、可靠性、精度和极端工作环境等, 比如对功耗有极高要求的手表类应用, 对精度有极高要求的建筑物倾斜测量类应用, 对温度有极高要求的测井类应用等, 他的主要竞争挑战是如何针对不同应用, 显著提高关键指标。取胜的关键技术是机械传感器和A SIC的设计, 当然加工工艺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对高精度的传感器而言。意法半导体MEMS和传感器市场经理许永刚认为, 无线传感网络和物联网给传感器带来新的市场发展机遇, 未来将MEMS与处理器和RF通信等技术整合会是市场发展趋势之一, 实现感知+通信的组合。智能传感器和多功能组合传感器都将催生全新的应用, 其中智能传感器将朝着功能复合化, 低功耗, 带运算, 自补偿, 自我检测, 数据存储, 信息处理等方向发展。

针对M E M 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供应商可以开发出与众不同的应用案例。例如, 村田中国高级市场工程师何申靖介绍, 他们将原先用于汽车安全系统的加速度传感器, 经过设计新的算法和优化软件, 将其应用于无导联心脏监护系统。采用这样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加速度传感器, 感知人体皮肤的极微小振动, 进而换算出人体心脏机能的数据如心跳, 泵血, 心率变异性等。

MEMS技术在未来的发展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微型化的同时降低功耗。将会出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微型器件, 同时降低功耗;第二, 微型化的同时提高精度, 将MEMS加速度计做到石英加速度计的噪声特性, 保证MEMS陀螺仪小体积的同时获得光纤陀螺仪的零偏稳定性, 且可提供远优于光纤陀螺仪的抗冲击特性;第三, 集成化及智能化趋势, 即MEMS与IC的集成制造技术及多参量MEMS传感器的集成制造技术得到发展, 以及在集成化基础上使得信号检测具有一定的自动化。这些趋势要求半导体厂商提供更高精度、稳定性更好、更智能的高集成度MEMS传感器模块。

在工艺上, 为了追求更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更好的耐冲击表现, MEMS传感器的3D化的水平将是各厂商工艺水准和产品等级的标杆。例如村田的高精度3D传感器, 结合硅与玻璃工艺, 最高可以抗20000g的冲击。当然, 高精度3D化工艺对于产品生产技术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这不仅仅是半导体刻蚀技术, 同时对于加工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都有不小的技术难度。

用生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 第9篇

一、教学目标围绕以人为本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从以往的只是一味地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说,以教学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掌握学生的学习意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死教教材到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精华,让教材真正地为学生而用,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发源地,通过激活教材,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应该激发学生对其的浓厚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鼓励学生大胆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

二、构建生活理念的教学新课堂

语文是我国母语教育基础课,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因而要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语文,掌握语文的使用方法和语文规律。语文教学要连接课堂内外,在充分利用学校课堂之余,更应该充分利用家庭和户外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和运用领域,注重各学科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之间灵活运用、渗透,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语文的多方向实践效果。

1. 开放式的教学新课堂

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处处可见,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拓宽学习机会为主与生活理念相贯通。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相对封闭的,以往的教学是以铃声为准,控制着教学的起始和终止。开放式的教学相对来说是没有严格的教学起始和终止控制的。将学习融入到平时的生活当中去,课前向学生预授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先通过预习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搜集相关信息来学习新课,达到上课时能够更好地与教学进行沟通交流,使课堂真正地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一个场所,真正地把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当中。特别是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和语言词汇的灵活运用,在写作时先让学生拟题、定题,给学生较为充足的准备时间。在作文课上,学生就会文思泉涌,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其次,下课的铃声绝对不是教学终止的休止符,它更应该成为继续探索知识的新起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内解决,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则是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入生活。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提出一些具有延伸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将问题带入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极大的乐趣。

2. 创新式的教学新课堂

用生活的理念构建创新学习的新课堂,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言。创新式的教学新课堂其一是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构建新的开放式的教学新方式;其二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结合,鼓励教师和学生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选择教学方式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纪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方式,更好地将多种方式灵活运用。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要采用贴近生活的形象比喻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高年级的学生,要采用分组学习法和开放式学习法等相结合,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集体观念,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更好地使语文走进生活,使生活运用语文。

3. 融入式的教学新课堂

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融入语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以灵活运用为基础,组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学语文、用语文、说语文。比如鼓励学生多读国内外文学读物,了解国内外文学读物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书信交流,利用书信来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提倡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写作能力;指导学生撰写一些调查报告等,关注生活,关心他人;引领学生融入到现实社会中,组织学生开展实际调查研究,充实学生的生活,丰富语文教育资源。

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实现高效学习语文课堂的前提,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出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将师生感情与教学彼此相融汇,增添课堂的学习趣味,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语文学习领域,进而达到构建高效教学新课堂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海明.试论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及设计[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16.

[2]叶建民.小学阶段学习与课堂教学重构[J].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10).

[3]李彦.论小学语文新课堂教学研究策略[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25.

健康生活新理念 第10篇

关键词:问题解决,新课程标准,生活教学

引言

“问题解决”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欧美“新数运动”后的产物,这个问题一直延续至今.我国也将数学问题解决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2011年制定并实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特别将问题解决作为单独一项分列,如下表:

这说明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究竟什么是数学问题解决,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问题解决是一种有意义学习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是“双基”的基本内容等等.比较认同的说法是,问题解决是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并非正式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

简而言之,问题解决的精髓在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且解决生活问题占有相当大的部分.新课标将生活数学的教学加以重点强调,其重要意义也在于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体验并感悟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增强自身经验学习等等.为深入认识数学问题解决并有效地指导教学,本文将从数学教育哲学视野,结合生活数学特点,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对问题解决的教育意义和作用加以讨论.

一、从数学教育哲学来看,数学问题解决是教育基本矛盾的体现

数学教育具有很多的性质,例如,教育性、社会性、文化性、传承性、价值性等等.不同的性质从不同的方面解释了数学教育的不同内容,其中价值性和社会性则构成了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即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和“教育方面”是构成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前者是体现了数学最本质的方面,后者则是社会价值和教育目标的双重结合.数学方面指的是相对于一般性的教育的特殊性的教育,教育方面指的是相对一般性的教育的共性的教育.这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数学教育对立统一的基本矛盾,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解决时是离不开它们的.

(一)从数学方面认识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可以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知识、数学的思维来看待和识别周围的事物,将周边的事物去粗取精抽象出最本质的数学联系,从而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陆书环教授曾说,数学问题解决是在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开始的,所谓数学问题情境内涵包括个体试图达到某一目标,个体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产生思考和达到目标的心理.问题解决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问题的来源,高质量的教学从问题的引入开始,问题的引入就是数学问题情境的创立.某一次教学活动的展开,首先就是要明确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在弄清楚目标后,还要就和学生、教师和教材等通盘考虑这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联系,能否一次实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为下次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等,最后再思考我们如何来实现我们的前期准备、方式方法或心理活动等.例如,讲解平行线的证明和性质,首先就要明确平行线的性质有什么,平行线的证明有什么,性质和证明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这其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什么,应重点把握什么,次要把握什么.其次,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他们实际生活背景经验有哪些,我们可以利用什么等.最后就是进行教学,问题引入是否恰当等.有的教师喜欢利用黑板或墙壁充当平行线举例,初看之下没有问题,但是这里面隐含了不少问题.

(二)从教育方面认识问题解决

事物总是处于一定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在教育方面体现得最为透彻,学情的分析只是一般性的,具体到每一次的活动又是特殊的,一般和特殊之间总会存在着出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或是避免出入的产生.对于心理准备过程简单说明几种模式.

杜威模式,指的是感觉疑难、确定疑难、提出可能的答案、考虑结果、选择解答方法.吉尔夫模式,指的是信息分类阶段、归类信息存储、材料转化.波利亚模式,指的是理解问题、明确任务、拟定计划、实施计划、检验反思.上述三种模式是一般情境下的分析,用认知的反射理论概括一下就是,识别和接受信息、信息处理和加工、反馈调节和反映行为.无论多么复杂的学习模式总是离不开这三个方面,问题解决的教学亦如是.

教育工作者就是从问题的识别开始,方法论中的方法就是从这开始,识别后就要接受它;信息处理和加工则是学生进行的最为重要的一环,练习题、作业、课堂教学任何的一环都是在做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为的就是掌握消化和吸收;反馈和反映则是针对学习行为以后开展的,是对自己和教学行为的评价,评价之后再次利用这个模式进行,直到迈向另一个起点.这个过程可以发生在教学的任何环节,可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结束再开始,亦可以在教学进行中独立进行,用图进行表示,如下图:

二、从数学生活教育角度,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体现

(一)生活经验是问题解决的重要根基

建构主义学者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解决定义已在前面叙述了,既然要解决问题那就得有问题的起源,问题来源于客观实际,来源于我们的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寻求可行或是最优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建构主义还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认知结构.课内外的一切数学问题都是我们要去探讨去深思的,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建构模型来解决问题,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进行数学教育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问题解决反作用生活实践

问题解决的习得,就类似于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认知学派将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所谓程序性知识指的是实际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谓陈述性知识指的是一般的数学科学知识,例如公式、法则、定义等.技能的习得可以说是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了自动的程序性知识,通过高度自动化和压缩后就形成了能力.可以说技能的提高可以促进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了技能的熟练.数学知识的广泛获取带来生活能力的提高,生活能力的提高必然促进数学知识的发现和获取.问题解决的训练则是架起了数学知识和生活能力之间的桥梁,生活问题来源于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情境可能蕴含相同的数学知识,也可能蕴含不同的数学知识,相同的知识可以应用相同或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知识也可以应用不同或是相同的情境,应用能力就是通过反复地在问题解决的训练中螺旋上升的,问题解决的桥梁作用在此体现得尤为重要.

三、从学生综合素质角度,数学问题解决是综合素质提高的体现

(一)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含有创新性、开拓性的思维活动,是以人的感知、记忆、思考、联想和理解等多种能力为基础的综合式的心理活动.创造性的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它是为后继学习和走向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新课标中也加入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具体要求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问题解决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巧妙的问题设计是问题解决的首要关键,问题可以是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利于启发学生的,激起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的人工设问.在一定问题的导引下,学生才会培养起主动思考、运用不同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创造性思维才会孕育其中.例如,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05毫米,第一组对折一次,第二组对折二次,第三组对折三次……依次类推,计算前十组的同学折叠后的高度与教学楼哪个高?学生们会想当然地就说是教学楼高,纸那么薄怎么可能比教学楼高.这一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正好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而且在计算之后还可以对学生说,凡事不要想当然,要有理有据,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创造性的思维,又树立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问题解决利于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自我监控能力起源于元认知,元认知是近30年认知心理学发展并成熟起来的.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就是人对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了解,人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因此具有自我监控能力.在前述中已说明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而在认知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发生自我监控现象,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对问题能否成功解决有很大的影响.自我监控的发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发生在问题解决前,作为解题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发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方式方法的调整以求得最优解为目标,还可以发生在解决问题之后,作为反思反馈,总结经验方法等以便于为下次的活动做准备.提高自我监控,加强实时反馈调节的能力对于问题解决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问题解决促进数学综合能力发展

数学能力在我国“双基”教学“三大能力”中都有涉及,所谓“双基”就是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所谓“三大能力”就是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数学能力还包括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所谓认知能力就是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的感觉、记忆、联想等认知结构,所谓非认知能力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环境因素等.

问题的开发和设计必然要确定设计哪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基本能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必然要调动学生的认知结构,如果顺利解决则会增强自信,加强已学知识和认知结构;如果不能顺利解决,情感意志等非认知因素就会发挥作用,意志品质低的学生和意志品质高的学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很好的提升的过程.总之,问题解决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本文只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后继的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新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索 第11篇

一、观察语文中的“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指导同学们用心观察生活,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一些非智力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等,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则是现实这一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进而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完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教师可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之后,仔细观察一下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把课文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了起来,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情感,同时还会让学生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父母的大爱。又比如在学习课文《请你来看大海》时,可能很多同学并没有亲眼看到过大海,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介绍大海的资料和书籍,或者是请观赏过大海的同学做一下小导游,系统地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大海,自己欣赏完之后的感受,相信同学们一定听的兴趣盎然,进而怀着期待的心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三、动手描绘,美化生活。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诗文画面优美,意境深远。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让优美的文字倾注柔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又会别有一番景象。此外还有歌唱、朗诵、画流程图、小记者在行动、小老师登场等,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开放课堂教学,让阅读教学生活化,就能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奏响美丽、丰富多彩的生活乐章,从小磨练、从小践行。

四、融入自然,放飞学生心灵。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学生内在之创造力。”薄薄的一本语文书,容量有限,受长期的“书本论”的影响,现在还有教师主宰整个课堂的现象,把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使学生的学习无乐趣可言,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展现学生自我?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课文的特点,如有些感性知识通过“口”是无法表达清楚,像《春》、《课间十分钟》《荷花》等课文,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破除“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积弊,变狭隘的封闭式传统语文教学为开放式新型大语文教学。

总之,文学即人学,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做到“语文生活化”,让学生从小学就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将语文学习还原到生活中去,从此让语文和生活在学生心中成形,生活在语文中开花,语文在生活中结果。

健康生活新理念 第12篇

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规定了《生活与哲学》课程的性质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 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哲学, 理解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辩证看待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锐意创新精神, 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从课程模块的构成来看, “生活与哲学”是四大模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高度抽象、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观, 它以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为基础, 精神文明为支撑, 从理论层面把握“三个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角度看, 党的十八大的新提法, 丰富了“生活与哲学”的课程内容, 巩固、突出了本课程在整个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突出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此外, 为了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新发展、新贡献, 也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生活与哲学》课程设计的新理念

(一) “生活”二字意蕴丰富, 体现哲理探究的“趣味性”。

在新课标中, 高中政治四大必修模块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哲学》《生活与哲学》) 的名称都增加了“生活”二字。从理论上看, 新课改的指导精神特别注重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 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 让理论观点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从操作层面看, 高中政治教学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万万不可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 空对空地说教。

以上是四个模块的共同之处, 哲学模块有个不同点, 值得解读。《生活与哲学》的“生活”二字居前, 笔者认为, 一方面, 从哲学本身的性质看, 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从生活出发, 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是感性的, 而哲学是理性的。如果说前三个必修模块是生活现象的话, 那么本模块则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概括、总结、指导。另一方面, 从哲学模块的教学实际看, 一般来说, 让高中生接受纯理性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 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 紧跟社会变化热点, 剖析生活现象, 创设真实情境,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化枯燥无味的哲学说教为生动有趣的哲理探究,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知行统一, 凸显哲学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 首次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纳入三维目标中, 但三维目标在每个单元的侧重点不同。

对比新旧课标的内容课标可知, 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融合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旧课标“教学内容”只有两维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并且赋予了内容, 如“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虽然没有明确“识记”“理解”的内容是什么, 但是它的目标描述更系统, 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贯穿在知识、能力目标的实现过程。

如“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 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知识目标为“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和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关系”, 能力目标为“理解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识别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比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体会到生活需要哲学, 喜欢哲学;培养以哲学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

从教学目标看, 只有三维目标三位一体实现了, 才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不是空中楼阁, 必须有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的坚实基础, 它们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 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目标在每个单元、每一课甚至每一框要同时出现, 它们的地位、作用是有所侧重的, 可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灵活设置三维目标。如第一单元侧重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二、三单元通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落实, 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而第四单元重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三) 准确把握行为动词,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注”的部分明确指出, “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 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从表中看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内化, 比如第三类情感性目标动词, 从行为动词对情感性目标的要求是感悟、体验、领会、领悟等。在落实情感性目标时, 经过过三个阶段:经历 (感受) 、反应 (认同) 和领悟 (内化) , 层层深入, 并稳定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难度大,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的谈吐、对外界事物的评价等表现进行评估, 怎样更具可操作性和提高可信度值得深入研究。

比如:4.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4.13中, 从整体看它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用了“体验”“认同”“树立”三个有梯度的行为动词, 强调在落实好知识 (剖析) 、能力目标 (感悟) 的前提下, 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哈贝马斯的主体发展理论认为,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 这一时期, 引导、教育青少年对现存道德规范、传统社会交往形式进行独立思考式的反思, 能让他们正确树立自我意识, 从而发展和形成独立和稳定的反思自我。对于高二学生来说, 他们希望被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 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独特的个人认知、评价。与其让他们反感纯说理性的、纯教授性的哲学知识, 不如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讨论、去推理、去判断, 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综合分析、辩证思维能力。

三、《生活与哲学》教学实施的新方法:“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生活化”体现在:不仅是教材的编排要遵循生活主题, 如呈现生活案例、生活情境, 更重要的是启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活用素材, 开发教学资源, 吸收生活的养分,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与哲学》的14点中, 出现“实例”“事例”次数共6次, 出现“表现”次数为2次, 出现“现象”“言论”的次数各1次。

“实例”“事例”“现象”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 有丰富的生活化元素, 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思想的碰撞。借助丰富而生动的例子, 可以是最新时事, 也可以是一些经典的案例, 它们集中了生活味、代表性、启发性, 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可以培养他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联系现实生活的习惯, 在理念和行动中增强生活觉悟, 提高哲学思考能力。哲学家言论、逸闻趣事等颇有趣味性、思想性, 揭示了深奥的道理,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在某种程度上化理论的抽象为具体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哲学要义的理解、体悟。

可见, 要让哲学的教学闪烁思想性、启发性, 还须基于生活, 从有“生活味”的素材入手, 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学生通过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总结, 印证条理化、系统化的哲学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哲学来源于生活, 用哲学的智慧引导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从而真正爱上哲学。

摘要: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实行将近十年, 在推动新一轮课改的新形势下, 作者再次深入解读《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 明确本模块的课程地位, 进而准确把握政治教学新理念, 倡导“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在乐中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生活与哲学》,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试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覃遵君.走进“政治生活”——解读高中课程标准2[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4, (Z2) :25-28.

[3]冯根水.准确理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2, (35) :21-23.

[4]吴少荣.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政治生活”解读[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5, (3) :4-6.

上一篇:发动机冷却液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