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使用反思

2024-07-08

多媒体教学使用反思(精选12篇)

多媒体教学使用反思 第1篇

省略了实验操作, 淡化了化学学科的根本。

众所周知,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 是所有化学理论知识的源泉。可以说, 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这门学科。课堂演示实验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老师操作实验的各个步骤, 学习标准、正确的仪器使用方法, 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实验当中的一些技巧。但是由于部分实验带有很大的危险性, 有些实验相当烦琐, 不易操作, 不易成功, 因此,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就采用电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实际的实验操作, 学生不能直观地从老师的实际操作中学习实验的操作技巧, 仪器的使用方法。久而久之, 学生就对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位置逐渐淡化, 不去学习实验, 等到自己动手实验时玩玩了事, 甚至出现考前背实验的现象。可见, 如果频繁地用多媒体代替本该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操作, 不仅会淡化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理解, 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减少了实验演示, 降低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每一位走进课堂的化学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当你带着实验用品走进课堂时, 学生都会十分兴奋地围着你问这问那, 表现得十分活跃。等到上课时, 他们会更加积极回答你的各种问题, 参与到你所设计的每一段教学场景之中, 对你所演示的实验表现出积极的思考状态, 同时也对化学表现出极度的求知欲望。反之, 如果你仅带着教科书、教案之类的东西, 就不会带来如此大的效应, 即使我们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 效果也是和真正的实验演示有着很大的差别。较多地把实验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介绍给学生, 会让学生产生疲劳, 时间一长, 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大大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替代了实验过程, 抹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化学实验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多方位培养学生各种技能、知识、能力的过程, 对于学生的观察、动手、思考、学习等各种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如果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替代演示实验, 对于以上各种能力素质的提高是有害而无利的, 特别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压制。笔者听过关于原电池原理的一节公开课, 上课教师就是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铜锌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现象十分清楚, 对于反应原理也解释得非常到位。但这样的做法却忽略了这节课中一个重要的实验现象, 在铜锌原电池的实际实验中, 当导线连接起铜片、锌片时, 理论上我们只能在铜片上看到气泡。但是实际过程中我们知道, 由于锌在制造过程中很难达到纯锌的要求, 因此此时会在铜片、锌片上都有气泡产生。如果是实际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提出这个问题, 既而会自己思考为什么, 老师这时也可以引导讨论,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 增加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分析的能力, 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反常现象质疑提问的勇气, 真正地做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要求。

简化了实验步骤, 缩短了学生课堂思考回味的过程。

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演示实验, 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实验的操作步骤, 上课教师只要轻点鼠标, 实验就会飞快地一步一步进行下去, 本来老师需要花费一点时间来装药品、搭仪器的过程被完全地简化了。步骤的简化也就意味着时间的缩短, 学生这个时候只能跟着幻灯片, 没有一点思考回味的时间。时间长了, 导致学生丧失了自己思考, 主动学习的能力。

化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是大势所趋, 对于那些有危险、不易成功的实验, 采用什么样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才能避免以上的诸多缺点, 如何合理科学地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是摆在当今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 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它具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好、处理速度快、交互对话和逻辑判断等诸多优点。但是, 虽然计算机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 但对于化学总的学习目标和全体学生来说, 不是一种普遍优于其它手段的教学手段。提倡多媒体教学, 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 在教学中, 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就像粉笔黑板、幻灯投影、电视教学等教学手段一样,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合理的结合起来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素萍.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

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2篇

(一)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在新课改以来,多媒体教学凭着它的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其优势是无可否认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我们教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让多媒体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打破对多媒体的盲目崇拜,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

现如今无论是在哪所学校,老师们对多媒体教学是趋之若鹜,只要一讲到公开课就一定是多媒体教学,真正成了“无多媒体不成为公开课”只要是多媒体课就是好的,否则就是不成功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的崇拜物。因此,有的学科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放在多媒体教室来上,学生一天下来要听多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一开始对多媒体课的兴趣也荡然无存了。所以,过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方式,属于现代教育教学范畴,那么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作指导。如果用原来的一套,即使设备再先进,教师准备得再好,也不能算多媒体教学。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所突破,围绕学生如何学好所要掌握的知识做文章,在写教案前必须先进行教学设计,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

二、打破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一枝独大,发挥好传统与现代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我们的教学中,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而多媒体是现代教学模式。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替代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了所有的教学工作。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板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产生许多遗憾,如果借助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日常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过程。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四个要素,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可见媒体的应用目的自然是促进“教”。即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情景,借助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四、制作科学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和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其目的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要求。但要想制作出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应该切实地贯彻其科学实用的设计原则,并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即: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 2 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为使用而使用、追求表面的华丽。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现阶段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多媒体教学应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而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农村教学中真正地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无论什么方式的思维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无目的思维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又叫无价值思维。只有当思维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沿着明确的方向运行时,才有价值。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众所周知,当今的初、高中教育,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围绕中、高考来学习,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狭隘性,学生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之外,没有更多更好的途径去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能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充分体现了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身心智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样我们可以说,多媒体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把打开诗词知识宝库的钥匙。? 教本与读本的跨联应当与学生的直接“利益”联系起来。这里既有功利的,又有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迁移。显而易见,二者的整合势必产生良好的效力。然而,课内有限,课外无限,要充分发挥读本作用,关键还是要大力 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或借鉴吸取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

总之,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每位教师,应该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缘于它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之中,那么,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呢?

1、多媒体教学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否可以发挥它自身优势。切不可滥用。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要求:

①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等;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能对后输入的内容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

②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

③课件的色彩对比,线条粗细,文字大小等等,要保证学生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

④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要使人获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⑤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⑥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3、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要求:

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思考、交流、质疑,切不可满堂灌。

②多媒体课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要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并不断的思考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要保证认知过程的有效完成,决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观看者。

③多媒体课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包括知识的互动,问题的互动,情感的互动,教学评价的互动等等,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的学习。

④多媒体教学如有必要可以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相得溢彰,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总之,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择而用之,精而用之,活儿用之,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及解决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科课程教学中,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增进教学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在专业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会轻松愉快,教学质量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多媒体毕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如果在实际运用中不加注意,反而会对教学效果起副作用,所以只有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与教师的教学艺术完美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就多媒体教学在专业课中的运用谈一些认识

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1、形式多样,生动真实

多媒体是文字、声音、图画、动画、摄像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的集合,它的使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传授的局限,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后,加速了学生的感知过程,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力和提高了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用能力的培 养也是卓有成效的。

2、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而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性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多媒体的引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获取信息,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既轻松又充实,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变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使抽象的变得生动、使难以言述的概念和理论变得容易。既让学生了解了理论知识,又能使在课堂不可能实现的实践操作,通过多媒体进行了演示,有效的令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结合,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节省课堂时间,扩充知识量

一般来说,现在讲授同样内容课程所需要的时间,比传统教学方法下能节省不少时间。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剩余时间讲授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使学生扩展了知识面、增长了新观点,这在应用多媒体手段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盲目追求“现代意识”,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由于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先进作用,所以在各级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都少不了多媒体手段,一时之间,是否使用多媒体已经成为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标准,能否使用多媒体也几乎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这种追求现代化的意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它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注意。表面课堂热闹非凡,实际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了变化多样的电脑前;同时一些简单易解的内容,有时也会因为“现代化”而变得复杂化,其实质是降低了课堂效果,忽略了教学目标

2、变相进行“满堂灌”,忽视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所以如果在把握不当的情况下,就会加大课堂教学内容,把本应书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地移植到多媒体中,节约了时间,却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成为教师拼命的操作多媒体,学生机械地跟着囫 囵吞枣,变相地进行“满堂灌”,也忽略了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3、授课内容固定化,课堂缺少灵活性

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的,所以在授课中只是按教师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软件的形式固化起来,形成课件--它几乎包括教师所能想到的和所能表达的所有内容,就象一篇电子详案,以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方式,即使在授课中学生的想法可能偏离老师所想讲的内容,但是也会因为这些“事先设计”,为了课件的正常播放,而迫使教师不得不将其拉回“正途”,其实质就是背离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掌控者的地位和学生的被动填鸭的地位,这种刻板的做法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也不能有很好的体现。这种过分夸大计算机和多媒体的作用,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势必将教师和学生均沦为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奴隶,更不用说课堂的灵活性了。

三、如何适时使用多媒体

1、要针对授课对象

授课对象的不同,对授课内容的多少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我们学校的三个部——综合部、中专部和大专部,对于前两个部,由于学生只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而且对于所学的知识并没有什么认识,所以授课时应注意速度不能太快,内容不能太多,而多媒体从容量、速度上来说,都相对比较大,所以对于新授内容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用于大专部的学生。

2、针对授课内容

对于理论较多的内容来说,比较适合于使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且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实现举一反三的过程,而对于我们专业课程中较多的计算题目来说,则不适宜采用,相反通过板书,可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反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会计课程是一个很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而这些内容如果完全靠老师上课通过实物直接演示,后面的学生肯定不能完全看清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这样势必会出现教师要到后面的学生中逐个进行辅导,既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加大了教师的授课量,所以对于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这些内容,我就利用了多媒体,一方面 放大实物,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另一方面又将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屏幕展示了出来,同时还可以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屏幕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查找出问题,起到了一举三得的作用。

3、针对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有很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例如对于复习课则比较适合使用多媒体,而对于新授课,特别是在进行习题讲解的时候,无论是从容量上、思考时间上或者是从学生的注意力上来看,都不太适宜采用多媒体。因此在高考班最后总复习的阶段我就是利用多媒体将我所教的四门课进行了综合汇总,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用了几次下来,发现效果还真的很不错。

4、针对授课环境要求

多媒体教学使用反思 第3篇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益处

1.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情景再现。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教师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遥远的过去有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呢?实践表明,使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例如,在《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篇课文中,学生可通过观察汉唐、少数民族、宋朝的服饰图片分析归纳宋代服饰的演变和特点,从而明白“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这句话的意思。同样,在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借助图片来让学生真切感受书法作品的笔走龙蛇、绘画作品的惟妙惟肖、雕塑作品的巧夺天工。

2.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情感。知识容易被学生遗忘,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却会对他们产生持久稳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能起到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中战争背景、中国战败原因。《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是重点知识,但学生只有在真切感受这段屈辱历史给中国带来的伤痛的基础上才能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于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情感体验,我给学生播放了影片《走向共和》中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谈判的一段视频。视频中李鸿章痛苦的表情、步步退让的无奈与日方咄咄逼人的姿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个基础上,我向学生提问:“中国为什么战败?《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由于有了之前的情绪铺垫,学生思考问题非常积极、主动,课堂氛围异常热烈,教学效果极佳。

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弊端

1.使用多媒体课件易助长学生惰性。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多媒体课件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其一目了然的特点也易助长学生惰性。因为多媒体课件只能为学生展示历史事物的表面特征,无法触及其抽象思维领域。我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时就曾遇到这种情况:一开始学生对历史课很感兴趣,但激情很快消退,甚至感觉历史课枯燥、教材内容艰深。为什么事情发展与预期背道而驰?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帮助我解开了疑惑:“如果少年大脑的‘情绪区域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兴趣就会消失,疲劳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就会来临。”因此,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会降低学生思维的参与度,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课件易阻碍智育。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在看书的过程中只关注图像信息,忽视抽象的文字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大量图像来开展教学,就有可能进一步把这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固化在较低水平上。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还能够胜任脑力劳动并且从中感到乐趣,而到了少年时期,学习对他来说却变成了痛苦的负担,那么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牢记多媒体课件是培养初中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需注意的问题

1.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做到目的明确。初中生正处于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如何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教师必须明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不是为了整节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放,而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阶段使学生的思维顺利过渡到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并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以检查实际效果与预期是否相符。

2.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突出问题设置。怎样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抽象领域呢?这就需要用问题作桥梁。例如,在讲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时,我给学生呈现了油画作品《南京大屠杀》。对于这幅油画,有的学生关注的是画面的基本要素,如压抑的颜色、日本人狰狞的表情、血淋淋的尖刀以及堆积如山的中国人的尸体,而有的学生表现得比较冷静,凝重的表情似乎告诉我他们正陷入沉思。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问题:“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惨死在日军军刀下?为什么中国军队没能阻止日军?”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慢慢转向抽象了。

3.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语言配合。我始终强调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工具,教师仍然要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来打动学生。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之后,教师如果辅以生动的语言阐述,会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可以说,没有语言配合的多媒体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多媒体教学使用反思 第4篇

传统教学条件下产生的语文课堂的一些理论与形式, 往往会因为较多地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一些问题而造成了成果推广的局限性, 新的时代和教育背景下, 多媒体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以其生动、直观等优点占据了中学语文课堂的半壁江山。肯定优点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新兴教学手段的不足, 做到扬长避短。

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一) 不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在语文教育全过程中, 语文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援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话语系统, “教师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1]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之后, 教师可以少写字, 可以将容量很大的课程融合在一起, 但同时备课量也增加了, 如果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课件内容不熟悉, 就会造成思维的不连贯, 学生学得自然也是一片混乱。平时, 教师备课时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课件的制作和材料搜集上, 相对来说对课文文本缺少独立自主的思考, 而且也会造成教师对件内容不熟悉; 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便会从学生转向多媒体课件, 努力使自己的思路跟上课件, 很少会注意学生课堂上的反应; 而学生一节课下来, 注意力都也大多放在了屏幕上, 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并没有得到有力的发挥, 以致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 二) 忽视了语文教学实际

多媒体教学形象简洁又内容丰富, 但是如果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 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 或是更倾向于多媒体课件的简便性, 那么就容易脱离教学实际, 不利于因材施教了。假如用多媒体音频示范朗读, 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文字代替板书, 语文教师的普通话和板书能力长期以来必将退化, 更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和表率。像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这类需要学生掌握直观形象的、或者像 《听潮》这类需要感受声音来理解体会文字美感的文章,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都可以使教学的效果优化, 但是像诗歌散文这种文学性较强的文本, 就侧重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和鉴赏, 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 三) 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因为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结合, 这个过程是在师生之间针对教学内容而展开的互动交流中而展开的。课堂上的语言交流固然是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语文学科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质———人文性。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 其中科中蕴含着诸如思想性、文学性、教育性、审美性之类深厚的人文因素。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不仅要负责组织语文教学, 更要承担起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多媒体是物, 很难像人一样跟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 所以教师便很难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不能针对全体学生而因材施教, 也容易忽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 忽略与学生的互动与相互了解, 如此一来就不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再深入一点, 老师既不能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能照顾到学生感受, 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反思与建议

( 一) 坚持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手段再先进也只是物化的资料、器具, 是需要教师操作的教学辅助工具, 它本身不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它不能替代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 不可能离开教师而独立地完成教学任务。[2]多媒体只能作为一个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和媒介, 而且课堂教学的方式是根据教学实际而灵活多变的, 不能只围绕着一个手段展开教学。而且我们应该认识到,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调控课堂, 还要把握好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条件下或新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但是不能把它当做唯一的手段,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地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 二) 结合教学实际, 以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不论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还是现代的多媒体课堂教学, 最终目的都是以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最终目的。传统教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过它特有的优势, 甚至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多媒体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够快速走进中学课堂, 说明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它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但也要结合实际。比如教师自身要做到透彻地理解文本,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了解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的学情, 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维习惯去合理制作课件, 结合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展示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体现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要求; 有的放矢, 突出重难点, 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增加课堂生动性、完成三维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有效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之, 虽然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和简洁, 但这是要以合理运用为前提的。在未来的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会以其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 但它的运用不能无节制, 一定要与学科特点相结合, 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这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继续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使用多媒体教学经验总结 第5篇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年级学生一开始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很迫切,但这种好奇心和迫切情绪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为使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数学的轨道,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言课就尤为重要。为上好这节课,我除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外,应用多媒体课件也成为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知识殿堂的工具。通过课件把文字、图象、模型展示在屏幕上去创设情景、进行授课。这些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思考再结合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能使大脑的功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使数学学习有好的开端。

二.让多媒体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辅助者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的主要渠道,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课堂它是集中学生为一堂,教师精心组织和讲授,学生互动的场所,所以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因而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的内容,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而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为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课件反映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节奏快、密度高,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证。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过程直观化,活化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辅助者。具体作用如下:

1、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2、信息容量大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增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减少了教师绘图、板书、画表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图形虽然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数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数学知识的应用非常广泛,利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探究课本以外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教材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本中的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我利用课件的播放让学生边讲边学边实验,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体会。

3、多媒体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中声音、动画等的多方面刺激及丰富多彩的直观形式,引起了学生感知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连通器和船闸”,教学难度比较大,特别是船闸,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教学难度更大。以往教学时,教师往往是利用船闸挂图进行讲授。由于挂图缺乏动态效果,讲解费时又费力,且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通过下载的课件,把船只从上游经过船闸驶向下游的整个过程用电脑动画形式模拟出来。效果会很好。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下述动画:某船处于某河的上游,正准备通过船闸驶向下游;船闸的上游闸门拉起一些,上游的水通过闸门下部流到闸室内,闸室里水面逐渐升高,直到和上游的水面保持相平;上游闸门打开,船从上游经闸门驶入闸室;关闭上游闸门,将下游闸门拉起一些,闸室里的水通过下游闸门流到下游,闸室里的水面逐渐下降,最后和下游水面相平;下游闸门打开,船从闸室经闸门驶向下游。教师在演示课件的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1、船闸是连通器吗?整个船闸相当于几个连通器?2、上游闸门拉起一些时,水从什么地方流到什么地方?为什么?上游和闸室的水面最终处于什么状态?3、在下游闸门拉起一些之前,为什么要先关闭上游闸门?学生只要应用前面学过的连通器的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就能较好地理解船闸的教学内容。这样使用视频展示来播放,来一个“现场直播”,每位同学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可见使用视频展示台与演示实验组合教学,让每位同学都有实验的亲历感,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让多媒体成为复习课的良好助手

复习课内容学生大多是了解的,但需要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复习课,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口干舌操,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最后往往收效不大。复习课的课件的应用,既.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它不仅拓宽了教学的信息面,而且显示在学习过程中,由单纯的听觉或视觉获取知识,变为视觉听觉同时使用,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使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例如,章末复习时,通过知识结构展示知识点,然后讲解典型例题,再做例题。这样通过丰富的教学表现力和感染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无限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开发的潜力也是无穷的,但是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也从在一些弊端:

a、多媒体课件较单一,多是下载的现成课件略为修改,具有局限性。

b、多媒体教室的原因,上课要经常性的维持纪律。

c、现代学生较懒,多媒体上课学生一味只听,而不做笔记,形成短时记忆。

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第6篇

关键词:CAI课件误区合理使用提高效率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合理使用CAI课件,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课件的优异性

CAI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和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为小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多方面原因,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手段时,没有深入领悟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含义,存在着不少误区。

1.追求表面效应,忽视应用的科学性

突破教学重难点是运用CAI课件的根本目的。一些教师将采用幻灯、图片、挂图等媒体就可以完成的课题,为了上档次而挖空心思地非使用课件不可,把备课的时间大量花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降低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从而使课件的作用大打折扣。

2.辅助作用代替了主导作用

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但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尽管有些多媒体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力,但真正使多媒体产生趣味性、吸引力和激励作用的是使用多媒体的教师。

3.喧宾夺主,演示代替了实践

CAI课件灵活生动,但CAI并不是万能的。有些教师对多媒体“隋有独钟”,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环节都做在电脑中,以为有了它,学生就可以不必动手。实际上,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协调学生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CAI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主要刺激学生的视听分析器,对其他的刺激较少。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协作讨论,效果会更好效率会更高。

二、巧用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1.抓准时机合理使用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环境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的直接反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班级集体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其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教师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思维,优化素质教育,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新颖刺激的心理环境。在数学教学中,运用CAI手段,可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

运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精讲多练”、“要有趣味”、“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CAI课件,用以优化教学效果和节奏。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练习巩固,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过程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

作业与试卷评析的传统方法是:师生用语言或板书交流信息。这种信息交流的弊端是;a.信息交流量少;b.印象不深刻。如果用CAI手段,就可以把作业或练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制成CAI课件或直接接通实物投影仪上。在教师的点拨下,大家加以分析、比较;对重点、难点还可以重复在现;将反映好的解题思路的计算过程投影出来,能启发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评析方法既生动具体,又节省时间,效率还高,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2.简洁实用,具可操作性

课件制作的目的是用于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其使用主体是教师,因此,设计制作的课件要便于操作。制作课件时要格外注意计算机与人的交互性,最好做成线性演播的,以使教师在操作出现错误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按扭的设置要既醒目又不干扰画面。使用时可进可出、可进可退。

课件的制作要服务于教学,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课件制作中追求界面美是需要的,但要兼顾教学的需要。界面要简洁、清晰,配音及音乐要简短、准确,不求华丽复杂,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课件档次而每个界面都用图片作背景,甚至用鲜艳的图片,使课件要展示的文本、内容暗淡下来,淡化了主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要帮助学生从抽象的高度去对直观的图形做出适当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广。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预留一些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思维,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要通过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使用反思 第7篇

一、新课改理念下使用多媒体的实践意义

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 虽然改变了师生关系,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变的, 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多媒体的使用技能等都对教学起制约作用。

1.把握新课 改精髓 , 改变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等先进理念和先进理论迎面扑来, 各种课堂模式犹如雨后春笋, 课改模范、课改先锋层出不穷, 各种教研课、示范课、优秀课、研讨课等, 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多媒体的使用、小组合作的运用等, 给英语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仍有教师认为:“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应有一桶水”, 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雄厚是关键, 在知识点的运用和拓展上, 教师仍然苦口婆心地讲解, 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做理论上的空谈。为此, 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 改变教学方式滞后、学习方式原始、多媒体使用无效等局面势在必行。

2.走进现代化, 实现备课最优化。随着网络的普及,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多元化、信息化、快捷化。教师备课也从原来的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到网上查阅资料、整合教学内容、借鉴优秀课件、学习先进理论等, 拓宽备课的知识面, 为课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准备丰富材料。

二、走出三大误区, 有效使用多媒体

灌输式教学早应被淘汰, 多媒体、小组合作的运用应成为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主流, 多媒体、小组合作的有效运用, 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且课堂精彩纷呈, 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但在实际教学中, 在形势乐观的同时, 现代媒体的使用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部分教师走进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导致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时有发生。

1.过多使用多媒体 , 浪费时间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同时, 教师对于多媒体如获至宝, 每一个环节、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 每一个备课的教学工具栏“多媒体”三个字都岿然不动。课堂上, 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取而代之为多媒体的一言堂、满堂灌, 有时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应, 有画蛇添足之嫌。

如教学必修2Unit3的reading时, 将Pre-reading的三个问题也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再训练学生的Skimming, 既然课本上有, 直接看课本更直观、更方便, 用多媒体不乏浪费时间之嫌。

2.使用多媒体, 扬弃传统媒体。在多媒体成为主流的课堂上,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成为必然, 但随之出现又一极端:盲目崇拜多媒体, 扬弃传统媒体。其实英语课堂上, 简笔画、实物、图片、挂图、录音等的使用, 未必不能创新。

如教学“Amazing people”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时, 分组讨论:What amazing discovery did Howard Carter make?What happened to some of Carters team members after the tomb was opened?在学生充分讨论后的交流环节, 趁学生不注意按下录音键, 然后播放给学生听, 让学生相互点评。这一传统媒体的使用显然将使学生为之一振, 把课堂推向又一高潮。

3.课件“拿来主义”, 重形式轻实效。自从实行了新课改及多媒体的普及, 多媒体成了课堂唯一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被广泛使用的同时, 教师由于种种原因, 课件大多从网上下载, 不做取舍, 不做任何整合, 典型的拿来主义, 认为网上都是经典的课件、都是精品。可是有的课件根本和教材不符合, 也不吻合, 于是就出现使用多媒体时的重形式轻效果的不良现象。

三、把握“二性”, 掌握多媒体使用策略

1.实效性原则。多媒体的使用应突出实效性原则, 也就是使用的有效性, 避免无效或低效使用多媒体。如教材上能看得到的, 就没有必要搬到屏幕上;展示的问题或情境应该与所学习内容相关, 否则, 无效使用多媒体就无意义可言。

2.时效性原则。 所谓实效性 , 即指使用多媒体时 , 注意什么时候该用, 什么时候不该用。在做单选题时, 对选择项有争议时, 用多媒体出示四个选项意义的不同, 有助于答案的确定;教学Reading前, 如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 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有助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降低阅读课文的难度。如果这个背景在阅读后给出, 就没有时效性。

总之,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易出现种种不足, 在使用时, 教师要走出误区。力求有效性、实效性和时效性是多媒体使用的基本策略, 否则, 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王位正.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13) .

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8篇

一、课件的概念

通常用于教学的文件有三种:课件、堂件和稿件。

第一, 课件:即包含多种媒体 (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 内容, 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多维性, 以辅助教学为主要目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通常意义的课件是以一门课程为研发对象,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具有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的连续性、内容的完整性特点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件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 通常又分为教件和学件:教件是以教为主的, 适用于以教师为主导的、集中的课堂教学方式, 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展示;学件是以学为主的, 适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分散的自学教学体系, 侧重知识点的掌握和实践训练, 一般采用自我测试系统的形式。当然, 很多课件即包括教件, 也包括学件。

第二, 堂件:即从一堂课或一个知识点的角度出发, 开发的教学软件。堂件多以课程中无法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展示良好教学效果的或者无法借助单一的黑板教学工具形象表示抽象概念的内容为研发对象, 可以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第三, 稿件:即人们习惯常说的“电子教案”, 实质上准确地说法是电子板书。它是一种以文字及静态资料为主的辅助教学文件, 通常使用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 甚至使用文本性编辑软件Word进行展示, 起到代替板书的作用。

二、课件教学的优势

(一) 多媒体课件教学图文并茂, 能够优化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教学采用多媒体的展现形式, 摆脱了传统板书的局限性, 变抽象化为形象化,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 变厌学为愿学, 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课件教学表现形式和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使知识点容易前后相关联

多媒体的教学内容是以一种链接的形态聚集在一起, 从而使教师可以灵活控制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 既可以单独讲解某个知识点, 又可以串起来前后连贯学习,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连贯、系统, 克服了以往教学知识点分散的缺点。

(三) 课件教学可以增强课堂信息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需要事先把教学内容预先存储, 在课堂上直接提取快速展示, 使大量的信息优化处理, 而且动画和图形更容易加深印象, 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 课件教学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技术, 降低实践教学成本, 避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危险

利用模拟仿真技术, 学生可以在课件提供的虚拟的实践空间进行仿真的实践, 既提供了实践水平, 又降低了实践耗材成本, 又可以避免一些有危险性的实践中的实践风险 (如化学实验、车床实习、车辆驾驶等) 。 (下转第194页) (上接第181页)

三、课件的制作使用原则

(一) 必要性原则

采用课件教学之前, 应确定是否有必要使用课件?是否有必要制作整门课的课件?是否有必要成立课件开发团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改变课件教学比传统教学强, 有课件就比没课件强的错误思想。以教学部门为单位, 首先对每一门课进行是否有必要使用课件的论证, 判断必要性的依据是采用课件教学是否能体现出课件教学的优势;其次对有必要采用课件教学的课程进行全面的分析, 论证出课程的那些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 是制作课件, 还是制作堂件, 或是制作用于简单展示的稿件;最后根据课件制作的难易程度, 选择是否有必要成立课件开发团队。

(二) 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件的使用应适度。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 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适时的使用课件, 不能为了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 不能用课件代替教师, 进行全程播发, 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讲解说明, 根据学生的领悟情况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和互动, 以加强学生的掌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二是课件的制作应适度。在制作课件的时候, 应该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 不能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例如, 不应该为了好看, 而硬性的加入弹出、渐变等动态效果;不应该为了显示课件的技术性, 而加入一些不必要的音效和背景等修饰性的内容, 那样可能反而喧宾夺主,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淡化了课程本身的内容。反之, 在该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 必须使用相应的技术以展示课程内容, 避免把课件变成文字教材的简单翻版。如想展示图形内容可以使用图片, 但如果是想展示图形的制作过程, 就应该采用动画而不是多幅图片。总之, 应使用最适合的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教学内容。

(三)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作课件的资金花费应该尽量少。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现有的人员和开发资源, 不应该把费用更多的花费在买设备和雇用专业的开发团队上, 这样做既可以降低费用, 还可以锻炼教师的能力。二是制作课件的时间花费应该尽量少。教师的时间应该尽量花费在教学研究、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以及进行科学研究上, 而不是浪费在学习多媒体专业制作技术上。当然, 教师学习必要的课件开发技术也是必要的, 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简单展示性的课件, 但如果是制作多媒体技术含量比较大的复杂课件, 就应该成立课件制作团队。由负责教学的教师提供教学内容基本素材和教学内容展示需求, 由负责开发的教师提供多媒体制作技术 (如图形图像制作、动画制作、音效制作等) , 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能力, 在整个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用最少的时间完成课件的开发制作。

(四) 可移植性原则

制作开发课件时, 应按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或知识点系统地为单位制作课件, 而不是按照教材的章节为单位制作课件。不应该出现教材变了或教师变了, 课件也跟着重新制作的情况。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课时需要, 以知识点或知识系统为单位, 自由的从同一门课的课件内或不同科目的课件中, 选择课件内容并进行整合, 组成适合于自己和本门课教学的课件, 进行授课。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高课件的利用率和性价比, 从而提高课件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误区探讨 第9篇

1计算机多媒体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意义

1.1能更直观有效地表达授课内容, 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授课的辅助工具多为教科书、黑板、模式和实物, 均要求学生借助一些平面的东西去想象和总结, 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 长此以往, 学生也易丧失学习的兴趣。然而计算机通过将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载体有效的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丰富了授课方式。例如:在语文课堂上, 可以将某些图文与相关的视频、音像结合起来, 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1.2加快教学速度, 增加教学容量, 提高学生的领悟力和探究力

课堂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 知识却是无限的, 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呢?笔者认为, 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引入到相关的课本知识中。这种直观、立体的授课方式, 不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时间, 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接触面, 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机械专业的教学中, 《机械制图》中的“圆柱相贯”等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口语难以表述清楚, 课堂上也难以借助实物演示。然而通过计算机多媒体, 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对零件、机械进行三维立体模型演示, 由外及里, 将想象转化为直观, 对学生知识的领悟起到积极地作用。

1.3针对性的授课, 因材施教,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授课最直接的特点是:传统授课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授课, 多媒体教学则是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当然, 这也是由于网络的交互性特征决定的。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 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授课, 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我测评, 了解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缺点, 有效地进行自我巩固, 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积极意义。

2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误区

授课方式多种多样, 即使在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多媒体也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每门课程均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 并不是每门课程均适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因此, 学校不应该片面的强调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授课。在分析当前多媒体在高校中的应用之后, 笔者发现下面几方面存在使用误区, 造成了多媒体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2.1华而不实, 偏离正轨的课件构成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更快的学习到更多、更实效的知识。然而随着多媒体在教学工作中应用的普遍, 教师更多的是用多媒体教学来表现自己教学方法的先进化和现代化。课件精美无可厚非, 然而用过于华丽的音像、图文和色彩装饰之后的课件, 非但无法带动学生学习态度, 反而会让学生的精力离开重点、难点, 转向与知识无关的事物上,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2重形式、轻内容的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的演示, 将一些语言难以表达, 概念相对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便于学生的理解;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 与相关的图文、视频和音像相融合, 便于学生比较轻松的接收新知识。但是, 目前许多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单纯的把课本知识或者原来的板书转移到计算机上, 上课过程也只是单纯带领学生浏览多媒体的课件。这种缺少了双向互动的教学, 延续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 不仅浪费时间, 也会打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把课堂变成了老师扮演独角戏的舞台。

2.3信息量多, 主、次知识难以区分

尽管在多媒体的辅助下,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但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 也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接受能力和知识的重难点, 从而制作一份有针对性的课件。网络资源很丰富, 老师在备课过程中, 能获得更多的值得参考或者借鉴的信息, 很多老师只是机械地将网络资源进行整合, 罗列在学生面前, 对相互之间的信息关联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在授课时, 也只是将繁多的知识一次性灌输给学生, 长此以往, 会形成学生对书面文字反应迟钝, 对电子教材产生厌倦的心理。

3改善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使用中的方式

3.1正确定位多媒体教学, 树立正确的多媒体使用态度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首先要明确的是,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尽管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其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授课的主体还应该是教师。教师在授课过程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 比如议论、说明性质的授课内容, 口头授课的方式会更方便学生的理解。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 有选择性、有方法性的使用多媒体, 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3.2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水平, 带动学生听课质量

一堂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传授学生丰富知识的课, 其背后不仅仅是一份简单整合的多媒体课件。它需要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事先借鉴丰富的网络资源,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提出课堂的教案, 经过不断的对知识的修改后;使用多种软件, 从文字处理、版面设计、动画制作等各个方面对课件进行不停的雕琢, 才能成就一套从外在到内都能引人入胜的多媒体课件。通过优美的文字、漂亮的图文、动听的音像和丰富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目光, 带动课堂的气氛。

3.3明确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无论采用哪种授课方式, 课堂的主体仍然是学生, 授课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的受到重视, 但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 学生更多的是被眼花缭乱的教学方式所吸引, 反而忽视了知识的吸收和积累。教师在课件准备过程中, 可以添加能够和学生交流的机会, 提供学生反馈的模块, 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 教师应将课堂的部分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推理和判断, 主动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

3.4注重教师个性色彩, 提供个性化教育平台

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决定课堂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 是学生对知识初印象的原始来源。无论多媒体课件内容如何的绚烂多彩, 教学内容是固定不变的, 仍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元性。教师通过其多年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文化知识讲解课件, 才能以其教学特色和人格魅力真正将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中去,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明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后, 应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 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 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整合之后呈现出来, 创建一个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平台, 从而实现素质教育一直在提倡的个性化教育。

4结语

多媒体进入课堂, 是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学过程可以以计算机多媒体为辅助工具, 将乏味、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和立体, 充分发挥其的优势, 摈弃原本存在的教育误区, 更新教学理念, 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教学, 达到多媒体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汤立宏.多媒体环境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板书[J].现代教学, 2006, (8) .

[2]童广云.浅谈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J].教育前沿, 2009, (11) .

[3]魏霞, 王菁.计算机多媒体在各科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 2009, (4) .

[4]钟玉琢等.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徐光佑, 史元春.中国多媒体技术研究[J].2009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7, (5) .

语文课堂如何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10篇

一、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愈加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的目的。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远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语文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实现声像同步、视听结合,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美学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如在教《燕子》这一课介绍燕子的外形时,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学信息的独特功能,把这样两段文字输进计算机:其一,全身的毛都是黑的,还有一双翅膀和一个小尾巴;其二是课文的原句,并在“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凑”、“活泼机灵”几个词用不同颜色表示。教学时我不断将两个句子切换,让学生对比、分析、理解比喻句的作用,从而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描绘的优美、形象,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如,教学《鹅》这首诗时,我用电脑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只雪白的鹅伸长了脖子,在清清的湖面上悠闲地划动着红红的脚掌,湖面上荡开了一圈圈碧绿的波浪。画面上雪白的鹅身,碧绿的湖水,红红的脚掌,丰富的颜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配上岸边轻轻拂动的杨柳,碧波荡漾的湖面,一远一近,有动有静,美丽的画面,使学生领略了诗中的意境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再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我可以根据课文2—5自然段内容,自制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让学生一边听录音朗读,一边看海上日出的过程。学生凭借多媒体的演示,仿佛亲眼看到海上日出的全过程,也就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方法,体会到“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啊”这一文章中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带有情感性的课文有很多,如《再见了,亲人》《凡卡》《倔强的小红军》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图像与音响引进课堂,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创设再现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境,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通过视角、听觉的想象,将学习活动寓于情感趣味之中,冶情冶性,得其感染熏陶,并走进课文与作者共鸣,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体会。比如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可以把学生带到数千公里之外去“实地”考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去感受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去观看几十年前那惊心动魄的飞夺卢定桥,去欣赏北大荒那翠色欲流的可爱的草塘,去观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通过虚拟系统去“直接”品尝香喷喷的奶茶和手抓羊肉,和热情的蒙古少女对歌,体验“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那情真意切的场面……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阅读教学各环节中,恰当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使学生共享文字、图像、音乐等,缩短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密度,激发学生兴趣,较好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观察、思维、理解能力的形成。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又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作者满怀喜爱、赞美的激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极具北大荒风情的优美画卷:大海一样的草塘,翠绿的浪花,清凌凌的河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讲授这一篇语言优美、妙趣横生的抒情散文,一开始,我就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北大荒的特点,出示草塘、小河、野鸡、狍子等灯片,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听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使学生较快的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诱发了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每个环节时,我重复让学生共享文字、音像,调动学生各感官参与学习,品赏情境,使学生较好地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好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合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开辟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作文也是语文学科中的半壁河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激活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智力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养成都有帮助。

1. 用计算机多媒体发掘写作材料

作文需要反映现实,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多数学生不仅生活积累少,而且零散,下笔时往往不知从何说起。比如以《我的一天》为题,学生会觉得每天都差不多,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天天都平淡无奇。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挖掘有意义的值得一写的素材呢?方法很多,但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则较为快捷、直观、形象。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准备好的教学软件,并配以轻松优美的音乐,画面内容可以是一家人团聚为自己庆祝生日的快乐情景;可以是和父母共同做家务;可以是一次有趣的实验或是一堂自己深受启发的课;还可以是一次郊游、一次运动会……这些画面使学生在观看、欣赏时,自然而然地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浮想联翩,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这就根本上消除了学生作文无米下锅、无话可说的苦恼。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有说不完的话。

2. 用计算机多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但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又非易事,因为,多数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如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则能独辟蹊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趣。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自己的家乡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剪辑编制好的资料,画面上出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流,绿树成荫的宽阔大道,展示城市的现代、繁华;然后将画面切换为郁郁葱葱的田野,绿满枝头的果园,流水潺潺的小河,展示乡村的宁静、柔美。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在学生心里激起阵阵涟漪,要把美丽如画的家乡诉诸笔端的激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景中作文,何愁没有写作兴趣。可见,把现代教育技术作用于作文教学,能使学生写有兴趣,趣又促写,变被动为主动,不再将作文视为难事。

3. 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写法、评讲习作

作文指导与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指导习作则极为便捷高效。在指导写作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事先选定的范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评析,体会写法,从而为自己的写作设计好思路。在习作讲评时,教师又将学生习作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观看、讨论、修改,这样就增加了学生作文实践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运用优化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机整合,可以构建多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但多媒体的运用并非越多越好,只有做到合理、适时,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增添数学教学的魅力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合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初学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的时候常有畏难情绪。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给学生讲授就能给学生予生动、逼真及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展示数学所蕴涵着的美,这是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境界,也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的魅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师本位主义、唯课本主义的刻板模式。多媒体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微机多媒体的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更新及开发,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环境,也就不断地强化了教学过程中的“刺激一反应”;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发现式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自己参与并发现新事物、新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中事先把许多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好课件储存于教师机中,在讲解有关内容时,适时地把它们调出,与学生共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联想的空间,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仍未完善,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例如动点的轨迹问题、函数图象的变换问题等,学生都感到难以理解。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很强,利用此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对变化定格分析,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世界中难以感觉到的虚拟世界。这样,将抽象的内容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加强了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高中几何中,有许多地方涉及空间变换,而对高中生来说,因其受想像力的限制,比较难以掌握。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模型、挂图、幻灯,甚至有的地方只能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来帮助学生想像,但因这些辅助手段的静止性和单一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成了很多学生的学习障碍,也就成了教学难点。而微机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将其过程和现象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用有形的现象把无形的表现出来,为学生创建了联想的空间,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让学生感觉无形的世界似乎可以捉摸到,这也是多媒体技术的魅力所在。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学习

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学校传授的知识极其有限,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在将来工作中直接应用的微乎其微,起作用的只是教师传授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因此,学校的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学技术进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这些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很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它们还仍然是教师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武器。如何使计算机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工具,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把《几何画板》介人数学常规教学特别是几何的常规教学,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所鲜见的。但是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用几何画板探索、研究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函数图象,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能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升思维活动的层次,培养数学学习的基本素质。触类旁通,学习方法的迁移也将有助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热爱科学技术的热情,这也只有多媒体技术才有这样的魅力。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解放教师劳动,增大课堂教学密度

利用微机多媒体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并把教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语言、板书、行为动作节约下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着更大的信息量。动画又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的闪动、图像的缩放、颜色的变幻、过程的展示等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使得加大教学密度成为可能,40分钟的课堂时空好像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而教师上完课后,再也不会腰酸背痛腿抽筋,这也是多媒体技术所能做到的,而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良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而且在这动人一幕的背后,也存在着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时缺乏理性思考,简单模仿、机械照搬的现象,导致课堂中出现了“散乱的活跃”现象,这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千万不要随便浪费教学资源,应该让多媒体真正成为教师的好帮手,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第12篇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无数语文教育家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特别是电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点击鼠标、敲打键盘制作出来的种种课件更是千姿百态、流光溢彩。一句话, 语文教学有了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武器”——多媒体。

一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显然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 (1) 能激发学生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 (2) 能节省课堂时间, 增加课堂容量。之所以称以上两点为“特点”而非“优点”, 是因为它们看似“优”而实有不足。

1. 花样繁、形式多, 分散学生对课本、对“语文”的注意力

艺术是相通的, 所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借助图片、音乐、影视等手段来阐释, 所以语文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辅助。但是, 语文课终究只是对学生完成诸多教育中有关语言的学科, 多媒体再怎么神奇也终究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在实际的操作中, 多媒体的确激发了学生兴趣, 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然而, 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却往往被引入“非语文”的种种“歧途”。语文课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本该作为主体的语言文字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展示。

2. 节奏快、容量大, 学生实际掌握的效果不佳

上过多媒体课的老师常有这样的体会:一节多媒体课所需的备课量往往是常规课的1.5~2倍。因为课文知识的讲解, 要点内容的板书, 总是在鼠标与键盘的敲击中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速度。本来需要讲3分钟的, 图画一配合, 2分钟就讲完了;本来需要写30秒的, 屏幕一显示, 2秒钟就完工了。授课的节奏一快, 课堂的容量自然也随之增加。可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是相对缓慢的, 需要一个思索、认可、记忆的过程;同时,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又是限质限量的, 贪多必然“嚼不烂”。因此, 表面看来方便快捷、内容丰盈的多媒体课实则并不利于学生的掌握。课堂上学生目不暇接看得兴高采烈, 一下课却茫茫然不知有何收获。语文课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本该务实求稳的学习变成了走马观花的浏览和欣赏课。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法则

我们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其特点中可能伴随的不足, 绝不是要全盘否定多媒体。水能覆舟, 亦能载舟。因噎废食, 以偏概全是没道理的。我们应该做的, 是利用多媒体的特点, 避免教学中的不足, 删繁就简, 以少胜多, 使多媒体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实力与威力。

1. 删繁就简, 以少胜多, 我们应以文为本

这个“文”字, 既是实指的课文, 也是泛指的一切文字、文学等。总之, 语文课绝不能脱离“语文”二字, 即便是多媒体课也必须遵循“以文为本”的法则。我们采取的方式方法尽管千变万化, 目标却始终只有一个, 即完成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在多媒体教学的任何环节中, 教师都应牢牢把握这一根本, 时刻提醒自己立足课本, 着眼“语文”,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讲解, 传授有关文字、文学的诸多知识, 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当然, 这也不是说我们只能固守书本, 束手束脚地教书, 在服务于教学目标的统一前提之下, 插入图画、影片, 使用仪器、特技, 合理地扩展、延伸, 大胆地突破、创新, 这些我们都认可, 都欢迎;我们只是反对那些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把语文课上成美术鉴赏课、影视评论课、电脑特技课的种种做法。毕竟, 采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好地上好语文课, 而不是展示多媒体的先进性或是把语文课变成其他类型的课。

2. 删繁就简, 以少胜多, 我们应以人为主

这个“人”字, 既是指老师, 也是指学生。我们一直提倡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这一点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是毋庸置疑的。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自当“以人为主”, 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完成教与学的实践。一节多媒体课, 绝不仅仅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事先制作好的课件, 而必须是师生共同利用课件进行教与学活动, 实现教育目的。教师可以结合课件使自己的引导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 学生也可结合课件使自己的思路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而教师绝不能完全依赖课件却疏忽了自己的引导职能, 学生也绝不能一味欣赏课件却遗忘了自己的主体任务。多媒体并非课堂的主角, 它只是“人”手中的一件道具, 需要我们“人”来掌握、来运用。

3. 删繁就简, 以少胜多, 我们应以精为准

这个“精”字, 既是指形式“精”, 更是指内容“精”。形式“精”, 要求课件制作精巧, 赏心悦目。一个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课件只会影响正常教学效果。然而形式的“精”也还是次要的, 内容的“精”才是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承接上述的两条法则, 在“以文为本”“以人为主”的两大前提之下,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之“精”自然势在必行。因为课堂是“人” (师生) “教”“学”“文” (语文) 的地方, 运用多媒体的时间不宜过长;而要在最短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 则课件内容必须是精挑细选的精华集萃, 必须是真正能够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许多老师在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时, 面对众多材料, 总是觉得个个都很好, 恨不能把所有材料都搬进课堂。其实“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运用多媒体也不在长短多少, 关键是怎样做效果最好。以精为准, 以质取胜, 是我们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不变法则。

上一篇:建筑学研究生下一篇:新能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