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范文

2024-09-17

快节奏范文(精选9篇)

快节奏 第1篇

假如蝌蚪甲不头脑发热, 能静下心来想一想、等一等, 或放慢脚步, 四周望一望, 也许会是另一种结果。但时间不能逆转, 更无法挽回蝌蚪甲的命运。

教育界也不乏蝌蚪甲这样的冒进之士, 事业上有一股比、赶、超的进取精神, 追求快节奏、高效率、大效应, 不甘寂寞、与时俱进。有的忙于“跑部钱进”, 要项目、报课题、搞比赛, 才通过了“优质化学校”, 又申报“特色示范学校”;刚刚从“课堂教学大比武”凯旋归来, 马上又筹备“现场作文大赛”, 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教师疲于奔命, 学生叫苦连天, 终于换来一块块金光闪闪的奖牌, 打造出一批“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中高考状元”“学科尖子”, 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宣传效应, 树立了“良好”的学校形象。当然也营造了教师争名逐利的教育氛围, 荒废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情感的熏陶。在这样的“快节奏”教育环境中, “小蝌蚪们”终究成不了“青蛙”。

教育是“慢”的事业, 不能搞“大干快上”, 不能靠加班加点, 更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的规律,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真正实现教育目的。

“慢”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要求。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 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 还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在“快节奏”的教育中, 尖子生、学科状元成为教师的掌上明珠, 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学生整日都生活在紧张的检查评比和比赛之中, 成为教育者获取名利的工具。人生苦短, 童年更是稍纵即逝, 教育者何不以平和的心态、慈悲的心肠, 放慢脚步, 让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人生, 每一个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兴趣爱好, 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陶西平曾说:“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 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 今天来看, 应该强化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对于教育者来说, 只有“慢”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 只有“慢”才能真正享受教育服务、实现个体成长。

“慢”也是一种智慧。放慢脚步并非是速度上绝对的慢, 而是胸有成竹、张弛有度的“慢”。有一首禅诗《插秧》是这样写的:“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 原来退步是向前。”稻田插秧既不是慢也不是停, 而是退步向后走, 但天在脚下绿在前面, 不知不觉中能“插绿”一大片。这种景象是何等的壮观, 这种心境是何等的惬意。这里也蕴藏着一个哲理:人生并非只能快步向前, 许多时候需要放慢脚步, 转身回望, 甚至有时候需要停步后退。在“慢”中, 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来积累教育经验, 反思教育得失, 修正教育策略, 体验教育情感, 提炼教育思想, 丰富教育人生。在“慢”中我们还可以愉悦身心, 放松心情, 必要时即使“等一等”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也许就能等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良机。平心静气、放慢脚步, 也许一辈子甘为人梯, 与功名利禄无缘, 失去“名师”“名校长”的评选机会;失去上级领导的欢心与悦纳, 但一定会像斯霞老师和于漪老师一样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人生。

“慢”更是一种境界。放慢教育的节奏, 让脚步慢下来, 大家可以一起舒缓一下竞争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 欣赏那一路的鸟语花香、风轻云淡, 享受自己有限的教育人生。苏格拉底曾与人相约去爬山。那人一路匆匆, 气喘吁吁, 姗姗来迟的苏格拉底便问:“你看见一路上有什么风景吗?”“我不清楚, 我只顾向前。”那人沮丧极了。于是, 苏格拉底便拍拍身上的尘埃, 娓娓而谈:“这真是太遗憾了。虽然我来迟了, 但我已经欣赏完了沿途风光。”带着美好的心境来爬山, 饱览沿途的美景, 才不虚此行。教育如同爬山, 比目标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过程体验。教育过程中建立的师生友情, 思想碰撞的火花, 共同成长的快乐, 无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值得细细品味。世界上还有什么事业能比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另一个灵魂更有成就感?

快节奏生活议论文 第2篇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日新月异,“效率至上”成了人人追求的准则。

“二倍速”浏览方式应运而生。

将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看似提高了效率,可这真能如人们所愿吗?

当代不少年轻人都过着这样“二倍速”的生活,不仅仅在看剧时用二倍速,而且几乎所有信息的浏览全都采用这样“快餐式”的阅读,且自诩为提高效率。

我也曾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看一集电视剧,从时间上来看,我确实只花了平常一半的时间,就浏览完了所有的内容,可看完之后却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仅没起到本预期的放松身心的效果,反而在二倍速的带动下,心里的弦绷得更紧了,变得更劳累。

并且一集下来,我并没有对这一集就有任何深刻的印象,真可谓“事倍功半”,而并非像人们所想的那样“事半功倍”。

假设用这样的方法浏览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在一半的时间却只记住了不到百分之十的内容,效率不但没提高,反而是大打折扣,又或是这些信息对你有重要作用,那造成的后果就更是不堪设想了。

“二倍速”人生,是人们在社会的.车轮滚滚转动之下,催生出的一种应对方式,但是它却背离了它提高效率的最初目的,这样的做法反而让你变得更加浮躁,毫无效率可言,诚然,它缩短了浏览信息的时间,但这样又能达到什么效果呢?

浮躁,信息爆炸的社会之中,让人们选择二倍速人生的原因往往是这个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普遍的焦虑感,担心自己一旦与他人不同,脱离了这种二倍速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就“落后”了,“掉队”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盲目跟风容易,而要做到保持自我可就是难上加难。

快自然值得鼓励,但慢真的就代表着效率低下吗?

美学家朱光潜在《慢慢走,欣赏啊》中写到“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生活需要张弛有道,一味的求快只会让自己变得浑浑噩噩,只是在自我欺骗中获得片刻的安慰,回过头来看,你所追求的效率反而跌到了谷底。

我认为,在紧张的生活之中,让自己过上一种慢生活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留出空闲的时间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自己备好了行囊,才能有上路的资本。

来自快节奏的压力警告 第3篇

一、压力下的企业家

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一书中感叹:“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德国著名的时间专家塞维特说:“慢生活与其说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困扰人们的问题是,如何寻找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微软还处在“辉煌”的时候,新任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就已经在警醒他的员工:“我们由快节奏派生的‘失败’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成功’与‘辉煌’时要念着‘失败’的问题。”比如作家吉姆·柯林斯强调的“从优秀到卓越微软的失败”并非偶然,纳德拉也说:“多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

或者真如俗语所说,“富贵险中求”。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三年后又以微软4100亿美元身家排名世界首富时说:“当今微软公司的运转节奏太快了;在2015年,微软公司每个季度都可能倒闭;在2016年,微软公司每个月都可能倒闭。”这位登上财富榜首的企业大亨如此叙述他的经营前程,而在这一危机感中,他也得到了一些“副产品”——晚上时常惊醒、冒冷汗以及不能痊愈的心脏病。

类似的生活并不只出现在一个企业家的身上。在《福布斯》“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以印第迪克公司3700亿美元财富跻身第三名的董事长阿曼西奥·奥特加也曾说他每天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而如美洲电信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帝国之强大,作为福特家族第三代掌门人的卡洛斯也宣称,“美洲电信帝国的高管们压力太大了……这样会让我们离倒闭可能只有1年之远”……

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美国5000个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有92%表示工作压力大,79%的企业家认为工作状态紧张。调查还发现,平均每5个企业家中就有1个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许多企业家觉得内心孤独,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类似的情况在有着“拼命三郎”传统的韩国更是令人担忧。据韩国媒体报道,近日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对97名中小企业的CEO进行精神健康调查,结果有28.6%的人表示,自己在快节奏的工作期间曾出现过极度悲观、想自杀的想法。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年龄段的占20%,40岁年龄段的占25%,50岁年龄段的占41.7%,年龄越大持极度悲观想法的人越多。

二、敬业的员工也有沉重的压力

整天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忙得团团转的员工们,心中总幻想着:有那么一天,赚了大笔的钱,置下豪宅汽车,然后辞掉工作,不再受老板的气,不耽心上班迟到,从此游山玩水,逍遥自在。但是,就算这些愿望都实现了,沉重的压力就会消失,你就能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了吗?

其实,敬业的员工更有沉重的快节奏压力,而且压力永远不会消失,就像呼吸一样,如影随形,无从逃避。在每个生命阶段,都有类似的快节奏压力,只是性质与强度不同而已。快节奏的压力并不一定和职位、财富成正比。事实上,不会说“不”和事事求完美的员工,更容易感受到快节奏压力。求完美的员工,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到最后就容易变得不分轻重缓急,然后时间就不够用,事情反而做不好,再然后就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望直至出现恶性循环。

与企业家们一样,敬业的员工最容易感受到快节奏的压力。很多事情不放心交给别人来做、怕麻烦别人的人,容易觉得压力大。这些员工在潜意识里希望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人,当然倍感辛苦。

三、压力影响的A型综合征

其实快节奏的压力不只会埋藏在内心深处,还经常透过你身体的感觉彰显它的存在。有资料显示,在美国约有75%~90%的人得病是和压力有关,在欧洲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为压力太大出现健康问题。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两位心脏科医生注意到,他们接触的心脏病人似乎比其他病人更紧张,于是开始了一连串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心理压力和心脏病的关系。他们曾经跟踪过一群会计师,发现愈接近所得税的申报截止日期,他们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就愈高,过了这段时间,又渐渐恢复正常。后来,这两位心脏病专家又用8年半的时间追踪调查了3500名男性,发现在快节奏职场上有强烈紧迫感、怀有敌意和竞争意识强的人,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的7倍,心脏病突发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2倍。

这是一群被称为A型快节奏性格的人,他们走路快、吃饭快,对别人慢吞吞的行为感到不耐烦,和别人交谈喜欢插话或是替别人完成句子。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系教授马斯洛的研究显示,城市的居民也比较容易罹患心脏病。

城市节奏快与心脏病的关系,甚至比性格和心脏病的关系更密切。马斯洛认为,这些快节奏的城市,吸引并制造着很多A型性格的人。在对全球31个国家的调查分析中,亚洲国家的日本排名第四;香港排名第十,台湾排名第十四。

快节奏的企业家生活压力更大,其体内就像隐藏着一个定时炸弹。当一个人的压力无法舒解时,不能承受的人可能会在瞬间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已有不少事例成为这一说法的佐证,而比这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极有可能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事实上,只要留意以往发生在企业的悲剧,就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源头都是来自快节奏的压力。北美罗丝米德咨询中心首席顾问马科姆博士说:“快节奏职场生活与激烈市场竞争的最后一个禁忌,不是吸毒也不是性乱,而是压力。”

四、不同类型的职场压力

人到中年,既要承担工作上的重任,又要挑起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快节奏重担,从而进入心理负荷最沉重的年龄。近年来,美国心理学会的学者对一些年龄在30~50岁的企业家与员工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有53%的中年企业家与员工存在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快节奏职场心理压力问题,主要有:

1.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理压力过重是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素。

2.劣性情绪增加。快节奏中劣与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会加重不良情绪,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3.亲情减少引起心理失衡。为了应对事业的快节奏,他们往往很少顾及家庭、爱人和子女。

4.孤独感加重,朋友减少。深藏于内心而不便告人的孤独感是很多中年企业家共有的心理,工作紧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感,使他们无暇与老朋友来往加深感情或结交新朋友进行感情交流。

5.心力疲惫。很多中年企业家慨叹,他们给人年长10岁的感觉,由此而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过早走下坡路,产生恐慌和不安。

6.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下降。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带给他们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

7.对工作的厌烦感。长年的艰辛劳作使他们感到劳累而生厌烦。

五、来自人体的压力警告

你的压力是不是很大?你能及早察觉你的身心两方面所承受的压力吗?以下列出生理、情绪、心理及行为指标,请你根据这些指标检视自己是否承受着过多快节奏的压力。

(一)生理指标的压力警告

1.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增加,若非生理因素引起,则很可能是压力反应。

2.肌肉紧张,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肩膀与背部。

3.皮肤过于干燥、易出现斑点或过敏反应。

4.消化系统出问题,例如胃溃疡等。

5.经常心跳急促、胸痛。

(二)情绪指标的压力警告

1.容易生气,缺乏耐心。

2.心情忧郁,意志消沉。

3.当外在要求超过自己的能力时,容易失控,对自己失去信心。

4.对自己要求过高,因而感到心力交瘁、缺乏热情。

5.有疏离感。

(三)心理指标的压力警告

1.因为有太多事情萦绕心头而无法专注。

2.即使是日常琐事,也常犹豫不决。

3.记忆力变差。

4.压力会影响判断力,若你常做出错误决定,须考虑压力的影响。

5.经常对自己与自己的处境作负面思考。

(四)行为指标的压力警告

1.经常睡不好,失眠或总也睡不醒。

2.为了纾解压力,而比平常喝更多的酒,抽更多的烟。

3.性需求下降。可能又因此变化而引发新的忧虑,影响亲密关系。

4.从人际关系中退缩。

5.难以放松、坐立不安。

六、建议学点减压术

心理医生建议学习一些放松技巧,例如冥想、放松肌肉与呼吸的方法,可以降低心跳和血压,同时放松紧绷的肌肉。

在邻居眼中,40多岁的贝拉先生真辛苦,每天都要牵着一大一小两条狗去遛,殊不知他就是借着每天两次遛狗,放松紧张情绪,治好了高血压。有时候,当知道有压力存在,而且这也是自己的选择时,当就要准备付出代价,告诉自己要承受,只是不要忘了同时也给自己些奖励,否则快节奏的日子会很难过的。

欣赏缓慢,学习悠闲。要学会把生活节奏放慢。上班时间慢不下来没有关系,可先从自己能够掌握的时间做起。从吃饭慢、说话慢、动作慢开始,最后可以做到即使动作快,心里也不慌张,整个人就会稳定下来,压力就自然从慢的过程中消逝。

人生中的压力就像海浪一样,会有浪高与浪低的时候。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那你就必须学会改变自己,在现有环境下,做最大的放松。

以下几项措施有助于中年企业家与员工克服或减轻快节奏的心理压力:

1.充分了解自己的精力和体力情况。不仅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生理承受能力,还要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估。

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处理好同事间的人际关系,还要处理好家庭人员的关系,多参加些社会活动,避免孤独。

3.注意奉献和宽容。奉献使人不迷恋物质利益,宽容可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苛责。

来自快节奏的压力警告 第4篇

压力下的企业家

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一书中感叹:“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德国著名的时间专家塞维特说:“慢生活与其说是一场运动, 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 困扰人们的问题是, 如何寻找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微软还处在“辉煌”的时候, 新任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就已经在警醒他的员工, “我们由快节奏派生的‘失败’已经不远了, 我们在‘成功’与‘辉煌’时要念着‘失败’的问题”。纳德拉还说:“多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对成功视而不见, 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 只有危机感。”

也许真如俗语所说, “富贵险中求”。比尔·盖茨在前不久说:“当今微软公司的运转节奏太快了。在2015年, 微软公司每个季度都可能倒闭;在2016年, 微软公司每个月都可能倒闭。”这位企业大亨为微软的前程感到如此危机, 以致他晚上时常惊醒、冒冷汗, 甚至患上了心脏病。

类似的生活并不只出现在少数企业家身上。在《福布斯》“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排名第三的印第迪克公司董事长阿曼西奥·奥特加也曾说, 他每天是“如履薄冰, 战战兢兢”。而如美洲电信名誉主席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也宣称, “美洲电信帝国的高管们压力太大了⋯⋯这样会让我们离倒闭可能只有1年之远”。

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 全美国5000个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 有92%表示工作压力大, 79%的企业家认为工作状态紧张。调查还发现, 平均每5个企业家中就有一位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许多企业家觉得内心孤独, 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类似的情况在有着“拼命三郎”传统的韩国更是令人担忧。据韩国媒体报道, 近日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对97名中小企业的CEO进行精神健康调查, 结果有28.6%的人表示, 自己在快节奏的工作期间曾出现过极度悲观、想自杀的想法。从年龄结构上看, 30岁年龄段的有20.0%, 40岁年龄段的有25.0%, 50岁年龄段的占41.7%, 年龄越大持极度悲观想法的人越多。

敬业的员工也有沉重的压力

整天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忙得团团转的员工们, 心中总幻想着:有那么一天, 赚了大笔的钱, 置下豪宅汽车, 然后辞掉工作, 不再受老板的气, 不担心上班迟到, 从此游山玩水, 逍遥自在。但是, 就算这些愿望都实现了, 沉重的压力就会消失, 你就能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吗?

其实, 敬业的员工更有沉重的快节奏压力, 而且压力就像呼吸一样, 如影随形, 无从逃避。其实, 在每个生命阶段, 都有类似的快节奏压力, 只是性质与强度不同而已。快节奏的压力并不一定和职位、财富成正比。事实上, 不会说“不”和事事求完美的员工, 更容易感受到快节奏压力。求完美的员工, 大事、小事都要亲历亲为, 到最后就容易变得不分轻重缓急, 然后时间就不够用, 事情反而做不好, 再然后就会怀疑自己, 对自己失望直至出现恶性循环。

与企业家们一样, 敬业的员工也不愿把事情交给别人来做。怕麻烦别人的人, 更容易感觉压力大。这些人的潜意识里, 认为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人, 当然倍感辛苦。

压力下的A型综合征

其实快节奏的压力不只会埋藏在内心深处, 还经常通过你身体的感觉彰显它的存在。有资料显示, 在美国, 约有75%~90%的人得病与压力有关;在欧洲, 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因为压力太大出现健康问题。

上世纪50年代, 美国的两位心脏科医生发现了心理压力和心脏病的关系。他们曾经跟踪过一群会计师, 发现愈接近所得税的申报截止日期, 会计师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就愈高, 过了这段时间, 才渐渐恢复正常。后来, 这两位心脏病专家又用8年半的时间跟踪调查了3500名男性, 发现在快节奏职场中有强烈紧迫感、怀有敌意和竞争意识强的人, 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是一般人的7倍, 心脏病突发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两倍。

这是一群被称为“A”型快节奏性格的人, 他们走路快、吃饭快, 对别人慢吞吞的行为感到不耐烦, 和别人交谈喜欢插话或是替别人完成句子。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系教授马斯洛认为,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 吸引并制造着很多A型性格的人。

有专家认为, 快节奏的企业家生活压力更大, 其体内就像隐藏着一个定时炸弹。当一个人的压力无法舒解时, 不能承受的人可能会在瞬间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甚至极有可能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事实上, 只要留意以往发生在企业的悲剧, 就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都是源于快节奏的压力。北美罗丝米德咨询中心首席顾问马科姆博士说:“快节奏职场生活与激烈市场竞争的最后一个禁忌, 不是吸毒也不是性乱, 而是压力。”

不同类型的职场压力

人到中年, 既要承担工作上的重任, 又要挑起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重担, 因而心理负荷最沉重。近年来, 美国心理学会的学者对一些年龄在30~50岁的企业家与员工做了一次调查, 发现有53%的中年企业家与员工存在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快节奏职场心理压力问题, 主要有:

类型-1、工作繁忙, 心理压力过重。心理压力过重是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素。

类型-2、劣性情绪增加。快节奏中劣与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会加重不良情绪, 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类型-3、亲情减少引起的心理失衡。为了事业的快节奏, 他们往往很少顾及家庭、爱人和子女。

类型-4、孤独感加重, 朋友减少。深藏于内心而不便告人的孤独感是很多中年企业家共有的心理, 由于工作紧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感, 使他们无暇与老朋友来往加深感情或结交新朋友进行感情交流。

类型-5、心力疲惫。很多中年企业家慨叹, 他们给人年长10岁的感觉, 由此而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过早走下坡路, 产生恐慌和不安。

类型-6、缺乏安全感, 心理承受力下降。激烈的市场竞争, 常带给他们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

类型-7、对工作的厌烦感。长年的艰辛劳作使他们感到劳累而生厌烦。

来自人体的压力警告

你的压力是不是很大?你能及早察觉你的身心两方面所承受的压力吗?以下列出来自人体的压力警告, 请你根据这些指标检视自己是否承受着过多的快节奏压力。

生理指标的压力警告:

警告-1、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若非生理因素引起, 则很可能是压力反应。

警告-2、肌肉紧张, 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肩膀与背部。

警告-3、皮肤过于干燥、易出现斑点或过敏反应。

警告-4、消化系统出问题, 例如胃溃疡等。

警告-5、经常心跳急促、胸痛。

情绪指标的压力警告:

警告-1、容易生气, 缺乏耐心。

警告-2、心情忧郁, 意志消沉。

警告-3、当外在要求超过自己的能力时, 容易失控, 对自己失去信心。

警告-4、对自己要求过高, 因而感到心力交瘁、缺乏热情。

警告-5、有疏离感。

心理指标的压力警告:

警告-1、因为有太多事情萦绕心头而无法专注。

警告-2、即使是日常琐事, 也常犹豫不决。

警告-3、记忆力变差。

警告-4、压力会影响判断力, 若你常做出错误决定, 须考虑压力的影响。

警告-5、经常对自己与自己的处境作负面思考。

行为指标的压力警告:

警告-1、经常睡不好, 失眠或总也睡不醒。

警告-2、为了舒解压力, 而比平常喝更多的酒, 抽更多的烟。

警告-3、性需求下降。可能又因此变化而引发新的忧虑, 影响亲密关系。

警告-4、从人际关系中退缩。

警告-5、难以放松、坐立不安。

建议学点减压术

心理医生建议学习一些放松技巧, 例如冥想、放松肌肉与呼吸的方法, 可以降低心跳和血压, 同时放松紧绷的肌肉。

在邻居眼中, 40多岁的贝拉先生真辛苦, 每天都要牵着一大一小两条狗去遛, 殊不知他就是借着遛狗, 放松紧张情绪, 治好了高血压。有时候, 知道有压力存在, 而且这也是自己的选择时, 就要准备付出代价, 告诉自己要承受, 只是不要忘了同时也给自己些奖励, 否则快节奏的日子会很难过的。

欣赏缓慢, 学习悠闲。要学会把生活节奏放慢。上班时间慢不下来没有关系, 可先从自己能够掌握的时间做起。从吃饭慢、说话慢、动作慢开始, 最后可以做到即使动作快, 但是心里也不慌张, 整个人就会稳定下来, 压力就自然从慢的过程中消逝。

人生中的压力就像海浪一样, 会有浪高与浪低的时候。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就必须学会改变自己, 在现有环境下, 做最大的放松。以下几项措施有助于中年企业家与员工克服或减轻快节奏的心理压力:

减压-1、充分了解自己的精力和体力情况。不仅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生理承受能力, 还要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估。

减压-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处理好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还要处理好家庭人员的关系, 多参加些社会活动, 避免孤独。

减压-3、注意奉献和宽容。奉献使人不迷恋物质利益, 宽容可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苛责。

形容生活节奏快的成语 第5篇

一人顶俩

高效运作

未雨绸缪

大步流星

日以继夜

忙忙碌碌

劳碌奔波

没日没夜

事半功倍

快人快语

一目十行

跑马观花

饥不择食

忙不择路

和衣而眠

体力不支

精疲力尽

拓展阅读:形容生活节奏快的句子

1. 生活在现代快节奏里,要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假如你不懂得自我缓冲,那么,苦恼、忧愁、烦躁这些情绪就会造成精神压力。

2. 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

3. 都市生活的节奏快速凌乱,环境善变而不易琢磨。人际关系防卫而疏离,所有人都像是活在不同次元的空间,不时擦身而过,却始终没有交集。

4. 生活节奏如此紧张,一睁眼一开工没有人给你悲伤春秋的时间,这样也好,省的把自己活生生变成怨女。

5. 都市人生活节奏快,什么都要赶,什么都要三分钟做出决定,做出定位,这个关系是情人的关系,那就要赶紧决定上不上床?

6. 人类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多的父母如今已难得有时间来陪伴孩子。

7. 大多现代人少了思考,很多问题他们是不想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想。

8. 一个古怪的矛盾: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

9. 生病的时候,才开始过自己所设想过的,慢节奏生活的一切,散步,泡脚,养胃,静坐…也许只有在快节奏生活中拼出一场病,才有资格去享受这些吧。

10. 经过多年对静谧的追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将开始流行。

11. 有赖于技术的革新,今日生活节奏比过去一个世纪有大幅度加快。

12.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交往变得浮于表面、敏感脆弱。

13. 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时常想找个时间去旅行去远方去看美丽的风景,说起来,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放松更享受生活。

14.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诱惑,虽然会损失金钱,但却丰富了生命。

15. 每天快节奏的生活之余,偶尔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自己的所得所失。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升!

16. 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中,放松一下有利于健康。

17. 比如说,美国人喜爱节奏感强的音乐,因为他们的生活节奏快。

18.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需要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1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出行频率越来越高,客运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0. 由于生活节奏很快,我们很少有机会与邻居打交道。

对抗快节奏世界的秘密花园 第6篇

再多纷乱的思绪,都像河流与时光一样,不再复返 。

在墨尔本亚拉河北岸,一段由废弃铁路改造的河岸景观餐吧,是普罗(Provan)近一年来“暂时性与世界失联”的秘密据点,听着有点高冷的意思,但普罗觉得恰到好处的距离感,给了他喘息的空间。

用餐的桌椅分布在高大法桐树下,一面挨着河岸,一面紧贴贯穿东西的中间过道。而场地东侧略有斜坡且蜿蜒的小路,则将周围的景观和步行道联系在一起,共同营造出闲适的氛围。如果普罗想做个“孤独的美食家”,但又“看上去不那么落魄”,同时不排除意外的“邂逅机遇”,还能安静地“胡思乱想”而不被请求拼桌的食客打扰(要求可真多)……河岸边的观景位是最佳选择。

除了阳光充裕的午后,普罗也爱在夜幕降临时来小酌。白色半透明材料搭建起来的餐厅依次排成一排,似是要与前方的河流互为呼应,又是向曾经作为铁路和站台的历史回顾。只消待一会儿,普罗再多纷乱的思绪,“都会像河流与时光一样,不再复返”。

镜子里的果汁店

没有止境的画面,会让人们远离喧嚣,进入一个虚幻的自然环境。

加拿大便利店里不难见到品类丰富的鲜榨果汁,无添加、不含糖、天然有机等等,价格每瓶6.5 ~10 美元不等。卖果汁的小店更是数不胜数,时不时会出现“十大新开/新潮果汁店”之类的榜单。

工作间歇的时候,素食主义者艾莉芬(Alifan)常常会选择网络下单,但最近她爱上亲自上门的体验——因为那家新果汁店里的环境很有科幻感。

浅色雪松木材的柜台、四处挂着绿色盆栽植物的围墙,统统让果汁店有一种花园般的氛围。店门口的两侧装潢使用了特殊的霓虹灯与镜面材料,可以看到重叠着的画面无限伸向远方,让人不由得生出“远离喧嚣进入一个虚幻自然世界”的感觉。

对自然及科幻爱好者艾莉芬来讲,在这儿待上半个小时,要比在医院里的豪华休息室安神多了。

便利店小食光

被工作餐折磨到生无可恋的胃,一下子就活过来了!

一年三百多天,徐悦然有一百多天都在国外,倒时差还好说,倒“味蕾差”就难多了,尤其出差吃工作餐较多,其中正经八百“端着”吃饭的商务餐(兼具“不好吃”“吃不饱”“唯恐一个礼节没做到位丢了公司颜面” 的三大难属性)最多,唯有逛店能给她带来点慰藉,而且徐悦然最喜欢“接地气”的便利店。

什么叫作接地气?——就是推开店门,徐悦然可以窥见当地红尘生活一隅的地方,比方说大众喜闻乐见的7-11——

日本7-11店的食品种类往往最丰富,也最讨徐悦然的欢心。除了常见的关东煮、咖啡、奶茶,当地门店还会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寿司、海鲜饭,以及北海道的乳制品——比如乳酪蛋糕、布丁、抹茶口味甜筒。更不用提日本特供的卡哇伊风格包装零食,她每次看到都会忍不住买一堆带回酒店。对于一年中有一半时间都在南北半球各地飞的人来说,季节也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7-11的“季节限定售卖品”特别能诱发徐悦然的兴趣,遇上春季发售的樱花口味饭团、寿司、便当和冰淇淋,她定会凑热闹尝尝,用味蕾庆祝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泰国7-11里的冬阴功泡面味道很有代表性,但是在徐悦然看来,“糯米团和香肠才是王道”:“(糯米团)的香米粒紧紧黏在一起,但却不会黏手,还充分吸收了酱汁的味道。内料可以任意选择,包括炸鸡、酱油炸鸡、辣碎肉等。”香肠的选择就更多了,包括卷培根、德国口味等口味,还配有番茄酱或辣椒酱等额外调料包。“很多当地小哥都是买了糯米团就着香肠吃,西方常见的热狗组合在这儿反而是小众。”她说。

在韩国7-11,徐悦然首推便利盖饭,比如烤肉、泡菜、腌海鲜、海藻沙拉等等——“配上热气腾腾的蒸米饭和味增汤,被严肃工作餐折磨到生无可恋的胃,一下子就活过来了!”

给岩石一个抱抱

这儿不需要 “热血”的男子汉气息。

“在美国金融行业里,你至少得有一项拿手的体育运动。它会是你的社交谈资、身体资本,以及忘记前两者(功利性目标)的良方。”艾瑞卡(Erica)说,她选择的是看上去不那么激烈的抱石攀岩(Bouldering)运动——不需要绳子、不需要快挂、不需要安全带、不需要保护站,只要穿好攀岩鞋,带上抱石粉,她就能给岩石一个拥抱。虽然还没练到《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在悬崖峭壁上辗转腾挪的境界,但练得久了,艾瑞卡觉得“其实爬石头也是项令人着迷的潮流” 。

一般美国抱石攀岩馆的安全性都有保障,但性骚扰事件就无法完全避免了,艾瑞卡说:“猥琐眼神、吹口哨、搭讪……这些事情我都不希望在专注于脚下的时候发生。”艾瑞卡在办卡之前可没少在网上做功课,结果发现有上述遭遇的女士可真不少,这也是她不倾向于“硬汉型”攀岩馆的原因——过于男性化气质的场所,可能会给个别人造成“男人在这儿是老大”的心理暗示。

好在抱石攀岩风靡之后,很多单身女性、青少年都喜欢上了这个能够带来乐趣又避免危险的运动。于是设计上更加友好、时尚的新型抱石馆应运而生,它们致力于营造一个令人放松的环境,让顾客只记得这里很好玩。幸运的是,艾瑞卡公司附近的街区就开了一家。

她特别喜欢攀岩墙上轻柔的浅蓝色,“我觉得是潘通色彩指南提过的‘年度流行色Serenity’。”她自信地猜测。墙体上面是色彩缤纷、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岩石点。接待处、休息区、更衣室的墙面和家具都用上了黄、蓝、灰的大色块,且使用的是温柔的木材。这正是让艾瑞卡欣赏的地方——它不太像通常的健身房、体育馆,充满硬朗、“热血”的男子汉气息,它的氛围更柔和、轻松,对家庭和女性都很友好。

nlc202309081224

报表让人头疼的时候,艾瑞卡就找个下午茶时间来独自练一会儿,待到手指肚上磨皮的时候,就可以停下来了。疼痛无法避免,但想到自己又提升了一个(难度)系数,艾瑞卡的心情就轻松多了。这大概就是抱石攀岩的特殊治愈效果吧——手指越破皮心情越舒畅。

斯坦福里的冥想

空旷的环境和黑椅木墙烘托出的澄净,能让紧张的内心跟着沉淀下来。

当杰克曼(Jackman)还是个斯坦福新生时,他没想到这里会有个如此豪华的冥想中心——占地371.6 平方米,内森·奥利弗瑞(Nathan Oliveira,美国当代抽象艺术大师)的真迹被轻松地挂在墙上,而且一挂就是四副。

冥想中心被包裹在一片橡树林中,外观看起来像是一个长条形的盒子(只有一层楼),墙面半围合的,有很大面积的墙体用栅栏式的木条代替,也有一些地方是玻璃,里外通透,隐隐透露出禅意。室内的木质墙面有种像沙子一样的纹路,一层一层铺开,像是翅膀带动的风所激起的纹路。那四副著(ang)名(gui)的画被分别挂在四面墙的中心位置,下面有碎石子,让空间显得空旷而有意境。

每年求职季,都是大家压力最大的时候。杰克曼喜欢面试前来这里,找张凳子坐下来。其实这些画的样子他早已了然于心,但空旷的环境和黑椅木墙烘托出的澄净,总能让他紧张的内心跟着沉淀下来,“我的前辈传授过经验:如果面试前用冥想冷静一下,可以提升面试通过几率。”

老仓库里的二次元英雄

漫画里的热血英雄,都是他心中“理想的奥雷里奥”。

西班牙塞维利亚工业区里有一家老仓库改建成的的漫画和游戏商店,最近奥雷里奥(aurelio )常来这里。

这家店大而开阔,室内光线充足,改建前的工业化特色被保留了下来,店铺看起来很“旧”,建筑的金属结构和斑驳的红砖墙都暴露出来;与此同时,天花板很高,还规划出宽敞的中央区域。这家店一改往日漫画店、游戏店那种嘈杂拥挤的“低龄”感,这是奥雷里奥喜欢待在这里的主要原因。

作为成年人,站在书堆边儿“饥渴地阅读”《蝙蝠侠》《蜘蛛侠》《海贼王》总让奥雷里奥有点心虚,生怕被熟人发现这“天真”的爱好。但这并不妨碍奥雷里奥内心里总为一群眼神坚定的英雄携手挑战道貌岸然的大反派而暗暗叫好,为英雄之间的友情出现危机而捏一把汗。漫画里的热血男儿,就是他心中“理想的奥雷里奥”,看着这些单线条的二次元,像看着那个曾经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自己。

地下宫殿博物馆

它们穿越了时代,兀自地美着,完全不 care 现代社会发生着什么。

“我真不是故意在为莫斯科地铁打广告。”王宏京说,“它们实在是太美了。” 50卢布(约人民币4.61元)一次随便坐,不分站距的收费标准,让经常囊中羞涩的留学生尤其满意。

莫斯科的地铁以富丽堂皇而闻名,乍一走进这些地铁站,“你会误以为自己进入了皇宫或博物馆,繁复华丽的装饰、考究的细节,让人眼花缭乱”。但习惯了在当地生活的人,很少留心这些细节。反正,王宏京的俄罗斯朋友不会为了“马克思”站月台上的浮雕,而在此停留小半天。

被论文、生活费不够用等生活琐事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王宏京就喜欢买张票去地铁站来场“小旅行”。马雅可夫斯基站、共青团站、革命广场站都是他常停留的地方,这些地铁站大多是斯大林时代的产物,“它们穿越了时代,兀自地美着,完全不 care 现代社会发生着什么”。这股来自历史的淡然感,常常能带给王宏京以莫名的释然。

专心喝杯下午茶 40年老楼里的潮店

位于希腊雅典市Solonos 大街的一座新古典风格小楼,是瑞娜斯(Rinas)最近挖掘的据点。

这所房子修建于 1937 年,原本是希腊一个富商的财产,自从他上世纪 70 年代去世之后,这所房子就一直空着。就是说,小楼已经空置了大概 40 年,直到最近变成一个潮牌店。瑞娜斯的职业性质决定大多数时候她只能穿正装,不过这不影响她来店里专心喝杯下午茶——法庭上不胜其烦的争执被暂时搁置在门外。

小店进门后是一个内庭花园,灰色的石墙上能清晰地看到因滴水、风化带来的痕迹,配合着花纹地板,有瑞娜斯喜欢的“自然复古气息”。墙角和桌下都点缀着绿色植物,屋顶上吊下了一串千纸鹤,会随风摇动,这为室内不多的客人(上班时间来逛的话,这儿经常只有瑞娜斯一个人)带来许多生机。 她会边喝茶边翻会儿书,偶尔买上一两件和平时穿衣风格大相径庭的潮服,给工作以外存在更多生活可能性的自己。

布鲁克林泥巴教室

带着体温的泥巴,是对抗快节奏世界的最好解药。

在纽约布鲁克林某陶艺教室里,每周上两次晚间课的股票交易员史蒂文(Steven)正待在角落一隅“作业”,他已经度过了“出个残次品也能乐好几天”的初级期,史蒂文眼下想做个有复杂纹理图案的陶瓷罐。“一开始,只有患重度烟瘾症的姑姑才乐意接受我‘纯手工制,独一无二’的烟灰缸,而现在,给擅长做手冲咖啡的哥们儿,以及我家隔壁那个设计博客博主都想跟我‘借’几个陶罐摆在他们店里。”

在《Kinfolk》和《Apartamento》等生活杂志的风格造型页上,陶瓷制品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们常常会和保持了原生态形状的砧板及沐浴在斑驳阳光下的多肉植物搭配在一起。瓶碗栽培、装了爱迪生球形灯泡的灯具、死飞车都曾是“酷”的代名词。而如今,小批量手制的陶瓷制品成为热门的装饰品。

对这一手作陶艺风潮,史蒂文的看法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活节奏加快的科技导向型世界。此前风靡的种种潮流都代表着某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手作能够平衡我们被加速了的科技生活。”他的老师认为这一风潮同样也反映着人们想要回到更加贴近自然本质的生活状态的愿望,“人们正在寻找那些能够反映自身人性的东西,他们正逐渐抛开那些光滑漂亮、毫无瑕疵的工业制品,重新拾起某些更加温暖的东西。”

总之,在小众潮流杂志与网络的推动下,从皇后区到布鲁克林,纽约陶艺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来这里上课的人,很多都是普通白领,“他们享受这个过程——在容器蕴藏更加深刻隐秘的印记”,就像画油画一样——只有创造者本身,才明白眼前有着奇怪花纹、鲜艳过头的皇冠、歪歪扭扭的丘比特之箭,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记忆被泥巴塑造成型的过程,可比在网上倾诉要有治愈力,而且安全,甚至看着还有那么点“不在乎”的高冷范儿。史蒂文的职业不允许他表露出过多个人情绪,可他“必须找到安全的倾诉途径”,还好,陶瓷罐不会泄露他的秘密。“带有体温的泥巴,是对抗快节奏世界的最好解药。” 他补充说。

快节奏 第7篇

一、快节奏生活给城市居民带来的几个问题

1. 现代城市居民普遍感到时间紧迫, 患上“时间病”

1982年, 美国物理学家拉里·多西首创“时间病”一词, 用于描述“时间不够”、“时光飞逝”、“必须加快速度迎头赶上”等现代社会的急迫情景。[2]时间可以分为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工作时间用于工作和学习, 为社会创造财富, 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赚取收入;生活时间用于休息、休闲, 是一种面向心灵、情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工作时间挤占生活时间, 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每天都生活在时不我待的紧张氛围之中。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缩短了工作时间, 看起来生活时间可以相应增加, 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科技进步导致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适应这种要求, 人们必须不断参加学习、培训, 而这种学习、培训不可避免地会侵占生活时间。当今中国许多城市居民都患上了“时间病”。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 职场人士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不少职场人士都自觉不自觉地向自己的潜能极限发起挑战, 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和学习。今天,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即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不能截然分开, 如某些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医生等, 他们的手机要二十四小时开机, 随时准备听从工作的召唤。有一首流行歌曲叫《时间都去哪儿了?》, 从表面上看这首歌反映了父母对抚养子女不易的感慨, 实际上它反映了大众对生活时间缺乏的反思。

2. 城市居民人体健康危机正在到来

亚健康问题是现代城市居民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根据近年来的大量报道, 中国内地上班族所承受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位居世界第一, 城市居民中九成以上的中年人感到活得很累。当今中国是“失眠之国”, “北上广”都是“失眠城市”, 失眠症会导致一系列人体健康问题。城市白领人群健康状况较差, 主要表现为处于亚健康者占76%, 过劳状态接近60%, 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者仅占2.5%。中国已成为“过劳死”大国。全国亿万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令人堪忧, 其中城市中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癌症已成为全国城市居民的头号杀手, 城市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3]

城市居民人体健康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复杂, 例如环境污染, 食品不安全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工作压力大, 生活节奏快, 作息不规律, 缺少足够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城市上班族, 由于缺少休息时间, 相应地缺少体育锻炼时间。当农村居民向往着城市的高楼大厦、绚丽霓虹, 城市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高质量的教育, 城市白领时尚的服饰和整洁的办公室时, 他们一般不会想到城市上班族中的很多人身心疲惫, 面临着亚健康问题。

3. 快节奏生活往往使城市居民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追求物质财富上, 而忽视了经营自己的精神家园

城市是物质财富的诞生地, 更是精神财富的诞生地。城市聚集了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政府机关、文艺团体、知名企业等单位和机构, 人才荟萃。因此, 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 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新成果的产生, 大部分出现在城市。即使这样,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城市居民来说, 整天忙忙碌碌的目的还是为了追求物质财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 中国人是重义轻利的。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改革开放之前,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 中国人一般很少表现出个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改革开放以后, “致富光荣”的口号被响亮地提了出来, 人们开始大大方方地追求物质财富, 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但与此同时, 一些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仿佛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物质财富, 获得物质财富的多少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志。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不少城市居民 (甚至包括一些已经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 为住房和汽车而努力拼搏。相比之下, 相当多的城市居民对自己的精神生活并不是特别重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人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精神家园还需要什么样的呵护和滋养。即使是看一场电影, 或听一场音乐会, 仿佛也是在追赶时尚, 寻觅流行元素。匆忙中, 人们仿佛已经忘记了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自己到底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精神生活的缺失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4]能够成为城市居民, 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 对于许多农村居民来说, 人生已经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 这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使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对于城市居民面临的上述问题, 我们需要分析产生的原因, 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1. 城市劳动者的休息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 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但是,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市场经济带来的激烈竞争又给劳动者以压力, 所以, 目前城市劳动者的休息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2014年, 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主任杨河清对北京CBD工作人员进行了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近九成的被调查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国务院所规定的40小时。”杨河清指出:“过劳状态在我国部分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劳动者中已成常态。如不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 很有可能演化成较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5]从国外的情况看, 欧美国家过度劳动现象发端于19世纪, 那个时期体力劳动者的过度劳动问题很广泛。进入20世纪以后, 这些老牌的发达国家陆续制定、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 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劳动条件得到改善, 发生群体则更多地转移到脑力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进入到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时期, 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 呈现叠加的态势。我国目前过度劳动问题在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中都存在, 医生、教师、科研人员、企业管理者等脑力劳动者普遍存在过劳问题, 在民营企业中工作的体力劳动者也普遍存在劳动超时的问题。而且, 无论是在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中, 我国目前有两种现象同时并存:一方面, 一部分劳动者拥有了工作, 但是被深深地卷入过度的市场竞争中, 承受着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 还有一部分劳动年龄人口处于失业状态, 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 承受着失业带来的压力。而失业者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就业者要干好工作的心理压力。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勤奋”, 许多人把干好事业作为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所以, 有不少人主动超时工作。以上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过劳”问题比较严重的现状。

2. 大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了城市劳动者的休息时间

交通拥堵是我国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 有的城市中心地区高峰时段交通几乎接近瘫痪状态。交通拥堵导致大城市居民上下班通勤时间大幅度增加。据调查, 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成都等城市上下班平均通勤 (往返) 时间已经超过1小时, 其中北京高达1.32小时, 上海达1.17小时, 天津达1.15小时。[1]上班族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路上, 这进一步减少了城市劳动者的休息时间, 导致他们身心疲惫。

3. 城市文化过分注重对物质财富的渲染和宣传

追求物质财富本无可厚非, 但过分追求就会带来问题。目前城市文化中有一种不好的倾向, 就是过分渲染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与追求。一些电视剧展现给人们的是俊男靓女, 还有别墅、豪车、高档消费场所、名牌服饰等。如果某一起交通事故中有一辆宝马车, 就会引起媒体的争相报道。宝马车肇事, 车主是谁, 车主是酒驾还是毒驾, 撞死撞伤几个人, 甚至车主他爸是谁……这一切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问题, 也会成为公众感兴趣的问题。其实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 宝马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非宝马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为什么人们偏偏对宝马车的事故特别感兴趣?不可否认, 有时这类事故会牵涉出富二代或官二代的问题, 但并不是每次都这样。人们对此类事件的关心其实背后暗含着一种文化价值观上的判断。人们在潜意识中把汽车驾驶员分为宝马车 (或其他品牌高档车) 驾驶员和非宝马车驾驶员, 也就是把人群分为富人和普通人。对富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屑一顾, 实际上骨子里还是羡慕和嫉妒。城市文化的这种氛围不恰当地放大了物质财富的重要性, 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加大对城市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从1978年到2012年, 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增长速度, 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2.8%。[6]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政策, 另一方面也是全体中国人民辛勤劳动、超常付出得到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 就存在着对劳动者休息权保障不力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后, 特别是以2010年之后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为标志, 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享受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 其直接的表现就是GDP潜在增长率的降低。[7]在我国当前情况下, GDP潜在增长率以至于实际增长率开始下降是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同时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立法,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同时加强舆论宣传与引导, 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对于一些民营企业中体力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干预力度, 迫使企业更加重视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可以采用渐进式的方法, 例如, 首先从每天工作12小时缩短为10小时, 再缩短为8小时。目前, 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15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的71.8%;从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看, 大城市城镇失业率基本保持在5.1%左右。[8]虽然我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并不是很高, 但就业是民生之本, 政府还是应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多渠道开展就业培训,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鼓励私营企业增加用工量。其实, 在私营企业中缩短在职工人的劳动时间与增加用工量是相辅相成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在降低失业率, 保障在职劳动者的休息权等方面, 政府应该更加有所作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看,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包括休息权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这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趋势。

2. 控制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优化城市交通体系

按照国务院“国发〔2014〕51号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的规定,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 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 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对于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必须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否则,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 都很难治理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要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功能定位, 实行功能疏散战略, 合理引导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设施向郊区和周边地区扩散。要优化城市交通体系,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加快建设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快速公交体系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体系, 构建便捷、安全、舒适、绿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大城市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尽可能在离工作单位不远的地方为本单位职工规划建设居住区, 当然这些住宅并不是低价分配给职工, 而是作为商品房让职工购买。这种对职工住宅区的规划有助于减少职工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就近居住”、“步行易达”和“紧凑产生繁荣”等原理, 应该成为城市设计建设的重要思想。缩短必要的交通距离是优化城市交通体系的一个重要内。

3. 找准着力点,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使城市更加繁荣和现代化, 文化建设将使城市更加拥有文化底蕴和魅力。如果一个城市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 就仿佛一个人拥有华丽的外表却缺少灵魂。摩尔根说过:“单纯追求财富不是人类的最终命运。”[4]目前, 与经济建设相比, 城市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找准着力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有效的着力点和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遏制党员领导干部炫耀性消费 (特别是公款消费) , 打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促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崇尚节俭、遵纪守法、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可以说,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曾经盛行的浮躁的社会风气起到了明显的降温作用, 促进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

(2) 加强对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引导和监管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 信息传播数量大、速度快, 同时虚假信息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低俗有害信息的长期存在对社会肌体起着潜在的腐蚀作用。互联网上有一些信息并不是虚假信息, 但是属于违背法律道德、公序良俗的极个别的案例, 也没有什么典型性。这类信息大量充斥网络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人们每天打开电脑, 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信息, 这对人们的精神家园实际上是一种伤害, 也影响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判断。对社会上存在的负面问题要重视, 要解决, 但是, 当它们不是主流现象时, 不能通过广泛传播让它们看起来成为主流现象。所以,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要加强引导和监管, 多传播正能量的信息, 让人们感受到公平正义, 感受到梦想就在前方, 感受到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这一点对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3) 对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现象要旗帜鲜明地表明反对态度

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违背传统道德和公序良俗的不良现象, 有些还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蔓延, 如未婚同居、婚外情、色情服务、赌博、吸毒等。对这样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现象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反对态度, 加强舆论宣传和道德引导, 对于违法行为要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制裁。不能以思想解放和人们自主性提高为借口任其发展和蔓延, 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某种时尚。因为这些现象都是社会的毒瘤, 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的甚至会带来严重后果。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来净化社会风气, 使人民群众生活在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城市文化氛围中。

参考文献

[1]魏后凯, 等.中国城镇化——和谐与繁荣之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2]汪斌锋, 鲍宗豪.生活时间与财富时间的辩证关系——“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内在逻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4 (4) :51.

[3]刘思华.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生态化转型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 (7) :11-12.

[4]黄克剑.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292.

[5]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128.

快节奏 第8篇

1 现实与梦幻的奇妙平衡

宫崎骏的作品, 热衷于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个梦幻的情境, 编织美好的梦想。龙猫的题材来源于宫崎骏小时候的经历。他小时候住在乡下, 传说中有一种小精灵, 居住在他们的身边嬉戏玩耍, 普通人是看不见小精灵的, 很自由内心纯净善良的孩子才能捕捉到它们的踪迹。正是这个美好的传说, 给予了宫崎骏创作的灵感, 也正是这种童年爱幻想的纯真无邪, 使得这部作品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实现了奇妙的平衡。

艺术的真实与幻想的交融, 两条平行线索交叉前行, 一条叙事线是由于母亲生病, 两姐妹跟随父亲到乡下等待着与母亲的团聚, 这是生活化的写实线索。两姐妹先后遇到了龙猫是另一条魔幻线索, 也是片子的主线, 从发现精灵、遇到龙猫、种子发芽、寻找妹妹、去见妈妈, 层层递进, 一环扣一环, 洋溢着温情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渴望团聚、等待妈妈的心情不时地作为剧情向前的推动力。当龙猫出现, 唤出龙猫巴士载着小兰风驰电掣的前进时, 久石让的音乐缓缓响起, 情感与情节交相辉映, 达到了一种自然和谐、令人感动的奇妙境界。当我们看到龙猫巴士载着小兰踏着高压线勇往直前的时候, 无不感动肃然起敬, 唤起了人们心底深处, 曾拥有过又渐渐失去的最珍贵的东西——童真。

宫崎骏高超的叙事能力, 没有俗套地一面讲述与龙猫的相遇, 一面简述医院的妈妈, 而是将最大部分的叙事时间给了展示美好童年的龙猫情节, 而在最关键处, 让两条线索相遇, 张力最大化。最后, 当病房中的妈妈发现窗台上的玉米后, 由妈妈说出仿佛看到了两姐妹在树上朝她笑, 之后由爸爸指出玉米叶子上刻着的给妈妈的几个字, 而不是让两姐妹跑进病房, 将玉米给妈妈, 增添了真假难辨、亦真亦幻的艺术张力, 跟影片整体风格相符, 使结尾充满了诗意。

2 浪漫的想象的具象载体

龙猫既是御风而行的精灵, 又是孩子们的朋友, 它是童年一切美好愿望的结合体, 它可以被当作大抱枕, 可以躺在它的肚皮上舒服地睡觉, 也可以在危难时刻出现使出魔法救人于水火。它不仅是自然的精灵, 还被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和浪漫的想象。只有天真的孩子才能见到它, 因为只有孩子的天真无邪才接近自然。这种作为人们邻居的龙猫如何出现才会令人信服, 又能埋下伏笔, 宫崎骏用他超凡的天才, 把精灵自然流畅地带出。小妹一家因为刚刚搬到新家, 尘封的房子布满了灰尘, 姐妹俩推开门走进黑黑的屋子, 观众此刻一定猜到, 这样的房子里面一定有一些妖魔鬼怪, 于是意料之中的看到了满屋的黑点点, 这黑点点是观众不曾看到过的, 不是妖魔鬼怪, 因为姐妹俩除了好奇并不觉得恐怖。姐妹俩对于自然之物的好奇和亲近与受他们父母的教育有直接的影响, 他们的父母听到关于龙猫的传说也极为好奇, 并不像其他父母一般斥责孩子的胡乱想象, 而是给予孩子的想象以尊重。当姐妹俩说房子里面有奇怪的东西的时候, 爸爸说:“我们一起大笑看看, 可怕的东西就会跑光光了。”当小兰写信告诉妈妈小美看到了龙猫的时候, 妈妈也表现出满足的幸福感。

3 个体心灵闪光点的张扬

宫崎骏的动画片总是充满瑰丽的梦想和纯真的情怀。《千与千寻》中梦想救出父母的千寻、默默关心千寻的白龙、为千寻盖被子的锅炉爷爷、千寻将救父母的药丸给了将死的白龙、为救白龙勇敢攀援的千寻、帮助千寻保管鞋子的小精灵们、热心帮助谦逊的小玲, 动画片中用人性的美好覆盖了人性的丑恶, 张扬了个体心灵最闪光的部分。《风之谷》中, 腐海的树木之所以诞生, 是为了净化这个被人类污染的世界, 它们把大地的毒素, 吸收到自己的身体里面, 变成干净的结晶, 然后再枯死化为细沙, 这是包容的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最有力声音。《天空之城》中如世外桃源般的雷帕特城毁灭与重生, 机器人对鸟蛋的呵护, 巴斯和舒达为了保护雷帕特和人类的勇敢冒险, 都在诠释人性的美好善良, 谱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龙猫》中, 小兰和小美两姐妹不仅天性纯真浪漫, 而且热爱劳动, 帮助爸爸完成家务, 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是对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最有力的感染。

龙猫送给小兰、小美两姐妹的种子, 在龙猫的魔法和小姐妹夸张的助长动作下, 长成了参天大树, 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在龙猫们和小姐妹俩的动作下, 极具仪式感和象征的意味。小苗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 正像是孩子们成长的过程。没有华丽的色彩, 龙猫用魔法营造的视觉奇观, 就是这样朴素的自然让人感动, 她们种下的每一棵橡树子的发芽都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梦想。相较于美国动画片的幽默诙谐和动作的连贯娴熟, 日本动画片所呈现的是含蓄内敛、以情动人的美学风格, 以及东方人非常重视亲情与友情、伦理纲常的民族精神。

摘要:《龙猫》无论是主题、叙事、细节处理还是人物塑造, 每个层面都有值得深入探究之处。艺术的真实与幻想的交融, 两条平行线索交叉前行, 实现了现实与梦幻的奇妙平衡。片子的主线, 从发现精灵、遇到龙猫、种子发芽、寻找妹妹、去见妈妈,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洋溢着温情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总体风格呈现出浪漫情怀与瑰丽想象, 张扬了个体心灵最闪光的部分。

关键词:《龙猫》,宫崎骏,动画片

参考文献

白领,你会不会在“快节奏”中迷失 第9篇

后来,为什么又成了负累?

两年前,骆林费尽周折在一家公司谋了个文员的职位,为了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骆林工作起来特别卖力,他的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并博得了上司的好感。那种忙得像陀螺转的累,给了他精神和生活上的无比充实感。

一年后,在老总的赏识下,骆林荣升为部门经理,升职加薪配了公车,成了人人羡慕的精英。升职本是一件好事,但骆林感觉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增大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朝九晚五的正常上下班竟成了他的奢望,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把活带回家做也是常有的事。可是,他还是感受到时间不够,因为他是不愿服输的人,不想比前任做得差,不想让器重自己、关心自己的老总失望。而这一切,只能通过“努力工作”四个字才能实现。

于是,骆林对曾经喜欢的爬山、打球渐渐失去了兴趣,一天到晚,他脑袋里装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发觉,自己已习惯了长期快节奏的生活。一个周六,他照常匆匆忙忙赶到公司,发现公司大门紧闭才恍然大悟。那天,他像没魂似地逛了一个上午。下午,骆林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客户,才带着工作后的惬意酣然入睡,否则他不知道自己那天该如何“度日如年”。

渐渐地,骆林感到自己时常处在焦虑不安状态,常常失眠、头疼、疲劳,工作吃力,每天刚走进办公室就觉得非常疲倦,手边的文件也没心思处理。看着身边同事一个个神采飞扬,骆林不止一次问自己:我是不是被工作累垮了?

心灵解码:

都市白领因长期处在“快节奏”中,使大脑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和休息。从而因精神压力过大产生焦虑忧虑,随之身体也出现一些不思饮食,神经衰弱的症状。这就是现代职场人所谓的“快节奏综合征”。

要防治“快节奏综合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1、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工作上做到张弛有度,不过份勉强自己,生活上合理饮食、起居,保持良好的体能;2养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因个人情绪而困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同时有一定的宽容心,不过份计较得失;3工作再怎么重要,要学会“忙里偷闲”,保持良好的休息方式,即使千头万绪的工作,也要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心理自测:

1、你是否一离开工作就会感到茫茫然无措,内心空虚?

2、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一天到晚想的总与工作、人际关系有关。

3、对升职加薪不像以前那样“感冒”,反而忧心忡忡,担心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4、常常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特别是休息时间根本无法自我支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快节奏】相关文章:

快节奏,慢生活作文06-29

在快节奏中慢下来08-15

比赛节奏05-15

节奏训练07-05

节奏控制07-12

节奏活动07-29

模式节奏08-26

韵律节奏09-07

文学节奏09-18

节奏教学实践05-28

上一篇:胆囊内瘘手术治疗分析下一篇:电磁场与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