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饲养与管理

2024-06-15

蛋鸡的饲养与管理(精选11篇)

蛋鸡的饲养与管理 第1篇

1加强通风换气, 以利降温防暑

1.1条件好的鸡舍使用通风降温设施用风机进行负压或正压通风, 用湿帘加湿以降低舍温;定时在地面洒水, 利用水分蒸发吸收舍内热量以降温, 减少热应激。开放式鸡舍在白天要将窗户全部打开, 晚上有风时前窗全开, 后窗相隔而开;同时清除鸡舍前后窗下杂草, 以利通风;预防蚊蝇滋生、叮咬鸡群, 以利鸡晚上正常休息。

1.2条件差的鸡舍换气降温办法 (1) 降温:在鸡舍的向阳面搭设遮阳网, 避免阳光直射;在自然通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 可直接向鸡舍内喷洒凉水降温;在鸡舍周围种草植树, 如爬山虎等, 以减少热辐射。 (2) 及时清粪:每天早晚各清扫一次鸡舍, 保持舍内清洁干燥。 (3) 通风换气:将窗户全部打开, 有条件的可在鸡舍内安装风扇, 以提高空气对流, 确保舍内凉爽。

2合理调整日粮, 提供充足营养

夏季高温, 蛋鸡采食量减少, 所以要合理调整日粮, 尽量做到饲料品种多样化, 给鸡群提供高能高蛋白饲料, 同时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以充分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3调整加料时间, 增加匀料次数

早上10:00以前、下午5:00以后, 天气较为凉爽, 可在早上7:00和下午5:30各加料1次, 同时增加匀料次数, 以促进鸡群采食。

4保证水源充足

提供清洁凉水产蛋鸡的饮水量平均为250ml左右, 水温以9℃左右为宜。要保证全天不断水, 并保持饮水清洁、凉爽, 同时可在饮水中加口服盐以维持机体对无机盐的需求, 如发现粪便增多, 要注意限制饮水。

5着力环境管控, 减少鸡群应激

夏季转群和防疫要在早上或晚上进行, 尽量避免在天热时进行;饲料中要在饲料中添加VE和VC以抗热应激;加强灭蚊蝇、老鼠、麻雀工作, 减少鸡应激;避免鸡舍外施工。

6强化卫生防疫

初产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第2篇

介绍了初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做好上笼前准备、及时转群上茏、注重免疫接种、加强驱虫工作、创造适宜环境、重视光照控制、强化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和加强卫生防疫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作 者:惠吉香 徐峰 许重友 李丰宜 作者单位:惠吉香(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日照,2768111)

徐峰,许重友(日照市东港区兽医站)

李丰宜(日照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3篇

【关键词】冬季;蛋鸡;饲养方法;管理技术

进入冬季后,气温急剧下降,这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一些养殖户为了保证鸡舍温度而容易忽视鸡舍空气质量,从而引起疫病高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笔者对蛋鸡冬季饲养管理进行了调查和总结,认为蛋鸡冬季饲养管理应抓好4项关键技术。

1 合理营养

能量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进入冬季后,蛋鸡对能量的需求会更高,它既要满足产蛋需求和维持鸡的正常生理需要,又要增加鸡只抵御寒冷所需的能量,因此,冬季必须保证鸡只能量的有效供给。首先要保证饲料中玉米的质量,选择颗粒饱满、无霉变、含水量较低(12%~14)的玉米饲喂蛋鸡;其次,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供给。凡使用浓缩饲料的,应将玉米用量提高2~3个百分点,保持浓缩料配比不变,同时降低麸皮用量2~3个百分点;第三,在产蛋高峰期,适当增加浓缩料2~3个百分点,同时降低麸皮2~3个百分点,以满足粗蛋白需求;第四,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多种维生素,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第五,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益生素的供给,降低冷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 合理光照

2.1 补充光照时间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的最佳光照时间为14.5~15.5h/d,在冬季须人工补光5~6h/d。一般在早晨6:30~7:00和晚上5:30~10:00进行人工补光。。

2.2 光照强度

关照强度以3W1m2为宜。

2.3 灯光布置

补光灯宜选用普通照明灯泡,以功率25W为宜,产蛋后期可用40W灯泡。灯泡架设高度应距地面2m左右,间距为2m。

2.4 补光的注意事项

2.4.1 光照强度不能太强或太弱

光照强度太强会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蛋色变浅和产蛋率下降。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开产和产蛋高峰期严禁使用40W以上的灯泡,否则会造成产蛋高峰期缩短、蛋变小和畸形蛋增多。光照强度太弱则会导致蛋鸡由于视线不清而减少采食量,造成营养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光线太弱还会影响卵泡的形成和发育,导致产蛋量下降。

2.4.2 光照时间不能太长

蛋壳的形成一般在凌晨1:00~4:00之间,如果蛋鸡在这个时段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出现产软壳蛋或者产蛋率严重下降的现象。

3 合理保温通风

3.1 保温

蛋鸡的最佳产蛋温度为13~26℃,最低临界温度为5℃,成年鸡的最低耐受温度是-5℃。温度在13~-5℃之间,随着温度下降,蛋鸡的生产性能也随之下降,因此,必须保证鸡舍温度不低于5℃。养殖户应在鸡舍内悬挂3~5个温度计,及时对温度做出正确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保温问题。

3.2 通风

通风是降低鸡舍温度和净化空气的关键措施。鸡舍通风不良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传支病毒)在空气中聚积,从而直接威胁鸡群健康;另一方面,通风不良会使鸡舍湿度升高,鸡粪发酵产生的大量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易引起鸡只轻微中毒,刺激鸡上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病原微生物可从损伤黏膜侵入体内而引起发病。由此可见,通风是蛋鸡冬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风和保温是一对难解的矛盾,要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就必须解决好这对矛盾。对此,通常可采用定时通风法,每天进行3次通风,第一次在上午10:00,第二次在中午12:00,第三次在下午5:00,每次通风0.5h,然后关闭门窗,使鸡舍温度迅速回升。这样既可提高鸡舍的空气质量,又不会使鸡舍温度下降太低。在通风时,一定要形成空气对流,否则达不到通风效果。

4 合理运动

运动是防止蛋鸡过肥和难产发生综合征、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有效措施。在冬季,每10d内连续2d采用2次间歇光照法来加强鸡只运动,一般在晚上6:00~10:00之间进行,采用“开灯30min→关灯30min→开灯60min→关灯30min→开灯120min→关灯”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在料槽中添加足够的饲料,利用明暗光照间歇,使鸡只啄料加速,从而提高鸡只的活动量,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作者简介:

徐雅梅(1968-),女,陕西彬县人,大专,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蛋鸡冬季的饲养与管理 第4篇

1 做好防寒保温

保持适宜的舍温是维持蛋鸡冬季高产的关键。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1℃, 最低不低于低于7℃, 否则, 蛋鸡的产蛋率将明显下降。为此一定要保持舍内适宜温度: (1) 关好鸡舍门窗, 防止冷风侵袭。用保温材料封闭鸡舍门窗, 或在门窗外侧加挂棉门帘等; (2) 适当增加鸡舍饲养密度, 尽量不留空笼, 利用体热提高舍温; (3) 在舍内设取暖设备, 热风炉等; (4) 搞好鸡舍维修, 堵塞风洞, 防止贼风侵袭。

2 适时通风换气

空气是鸡生命最重要的营养气体。冬季鸡舍封闭严密, 舍内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加, 如果通风不畅, 极易诱发疾病。因此注意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1) 笼养鸡应及时清粪; (2) 鸡舍采用纵向通风。 (3) 中午暖和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必要时利用换气扇进行通风; (4) 密闭式鸡舍可以根据舍内空气的浑浊、舍内温度变化定时开关风机; (5) 当舍内温度适宜时, 在保温的基础上, 应以满足鸡只的最小呼吸量来确定风机的开启个数; (6) 适时通风, 谨防贼风吹袭。

3 协调保温与通风

冬季一定要协调好保温和通风。一定不要为保温不顾通风而去密闭门窗;若通风换气不足, 会造成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偏高, 刺激鸡的呼吸系统, 危害鸡群健康。在管理中, 既要保持鸡舍内有较稳定的适宜温度和湿度 (以60%~70%为宜) , 同时又要注意通风换气, 每隔一段时间要通风换气一次, 待舍内换上清洁新鲜空气后再关上风机或门窗。

洁新鲜空气后再关

合理光照可促进母鸡脑垂体性腺激素的分泌, 保持蛋鸡的高产、稳产。人工补充光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补充光照要均匀, 同时要确保16h光照; (2) 光照强度要适中, 产蛋期光照强度以10Lux为宜 (2~4W/m2灯光) ; (3) 人工补充光照, 一定要做到准时开关灯, 不能忽早忽晚或间断。

5 合理调整日粮

冬天气温低, 蛋鸡的能量消耗增加, 采食量相应增加, 此时应适当调整日粮配方, 提高饲料代谢能水平, 降低粗蛋白含量。配合饲料要增加玉米、谷物等能量饲料的比例, 合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保证各种营养物质平衡, 全面满足蛋鸡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 增加机体抵抗力, 提高产蛋率。6加强疫病防治

冬季气温变化较大,

强化防疫: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 定期进行防疫, 尤其是新城疫的防疫;要定时监测禽流感的抗体效价。 (2) 药物预防: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抗菌药物, 增强鸡体抗病能力, 预防疫病的发生。 (3) 及时驱虫: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左旋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 (4) 细心观察鸡群:对鸡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妥善处理病死鸡。7加强卫生消毒冬季气温较低, 鸡的抵抗力普遍减弱, 一定要对舍

内外进行定期消毒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第5篇

一、控制育成期母鸡的体重

育成期母鸡的体重是充分发挥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的先决条件,同时也直接影响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量、蛋重和产蛋高峰维持期。育成期体重如果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都会无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

育成期由于受转群和免疫等影响,鸡群采食量减少,增重停止或减慢,可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也可喷少量清水于饲料表面或每天增加饲喂、匀料次数,刺激鸡群采食,增加采食量,确保体重的增长。在育成后期,饲料中的能量不应过高,冬季鸡群食欲好时,要注意适当控制喂料量。16周龄以后就应注意供给营养平衡的蛋白质,让育成期母鸡的卵巢能顺利发育,适时开产。

二、重视育成期母鸡骨骼发育情况

育成期母鸡跖骨长度的大小对于日后母鸡产蛋成绩的影响程度大于育成期母鸡体重的影响程度,所以,在育成期一定要高度重视母鸡的骨骼发育情况。

跖骨长度均匀度的调整必须在14周龄之前,重点调整跖骨长度小的母鸡。具体措施如下: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日粮中氨基酸、钙、磷、维生素D的浓度,满足料位和水位,增加户外运动量,加强通风,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三、提高育成期母鸡的均匀度

后备母鸡的均匀度是指体重和跖骨长度两个方面,无论是体重均匀度或跖骨长度均匀度每提高1%,可使每只母鸡在1个产蛋周期内平均多产4枚蛋。

后备母鸡体重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10周龄时≥70%,15周龄时≥75%,鸡群的体重平均数与标准体重的差异≤5%;后备母鸡跖骨长度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7周龄时≥75%,10周龄时≥80%,13周龄时≥90%,14周龄时≥95%。

为保证鸡群均匀度好,首先要按鸡群体重大小和体质强弱进行分群。体重大的和体重达标的按照标准日耗料供给饲料,体重较小的采取措施刺激采食;其次要及时调群,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避免鸡群密度过大引起采食、饮水不均,蛋鸡一般保证3~4只/笼。

商品蛋鸡的科学饲养与管理 第6篇

1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1.1 适时上笼

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蛋鸡入笼工作, 使蛋鸡尽早适应环境。入笼过迟, 易导致部分开产鸡停产, 或使卵黄落入腹腔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上笼前应注射新城疫、禽流感及其他疫苗。入笼后最好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 对蛋鸡体表寄生虫, 如螨、虱等用喷洒药物的方法防治;对体内寄生虫可内服虫克星 (拌入饲料中服用) 来防治。

1.2 适时称体质量

鸡群18周龄时, 轻型鸡体质量应为1 100 g左右, 中型鸡体质量应为1 350 g左右。若体质量低于这一界限, 说明原来饲料中能量和蛋白水平较低, 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的含量。

1.3 适时更换产蛋料

产蛋前期, 蛋鸡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 蛋白质合成能力加强, 为了适应鸡体质量的增加、生殖系统的发育和钙的需求, 应从18周龄开始饲喂产蛋鸡料, 20周龄起喂产蛋高峰期料, 同时在饲料中额外添加1倍量的多种维生素, 让蛋鸡自由采食。

1.4 合理控制光照

转群后, 应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在20周龄期间, 如鸡群体质量达到标准, 可每2周增加光照30 min, 以促使鸡性成熟。产蛋期光照的原则是, 时间不能缩短, 强度不能减弱。

1.5 提高饲料中钙的含量

蛋鸡产蛋时, 形成蛋壳的钙部分来自骨髓骨, 在开产前2周, 就开始在骨腔中沉积髓骨, 为产蛋做准备。这一时期髓骨能增质量15~20 g, 而其中就有4~5 g为钙储备。开产前10 d, 在骨腔沉积的髓骨约占全部骨骼质量的12%左右。为了使鸡能顺利进入产蛋高峰, 满足鸡生理上对钙的需求, 应提高饲料中钙的含量。育成鸡饲料含钙量为0.6%~0.9%, 而开产前可将饲料含钙量提高到2%。

1.6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3℃~23℃, 冬季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 夏季最好保持在30℃以下。同时, 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各种噪声干扰。保持环境、喂料、饮水和光照的稳定性。

1.7 警惕应激反应

在日常管理中, 要特别注意鸡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 饲料、天气的突变、惊吓、疾病和免疫都是造成鸡群产生严重应激反应的因素, 一定要避免发生。在免疫、转群、换料等应激条件下, 要提前给鸡群饮用多种维生素, 以减轻鸡群的应激反应。

1.8 防止啄癖现象

产蛋前期是啄癖的易发期, 所以必须在这个时期重视蛋鸡啄癖现象, 尽量降低其发生率。

2 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2.1 保持稳定的光照时间

密闭鸡舍的光照时间应稳定在16~17 h, 人工补光的时间应保持稳定, 如鸡舍突然停电、缩短光照时间或减弱光照强度, 都会使产蛋率下降。

2.2 满足营养需要

在产蛋期, 蛋鸡体质量迅速增长, 产蛋率也在快速增长, 相应的采食量、饮水量也在急剧增加。鸡每天摄入的营养主要是用于体质量增长、产蛋支出、基础代谢和繁殖活动的需求, 所以在饲料配方时, 要按照蛋鸡不同产蛋阶段对能量、粗蛋白、氨基酸、钙、磷等营养的需求标准, 调整营养含量, 其中的重点是把握能量与蛋白两大要素的含量变化。

2.3 防止应激反应

鸡群产蛋高峰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对当时产蛋多少和全期产蛋总量有重大影响。鸡在产蛋高峰期, 生殖机能十分旺盛, 代谢强度很大, 鸡身体内部的各个部分负担都很大。此时, 由于大量产蛋, 鸡正处于应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若再给鸡一些其他刺激和负担, 就可能超过鸡的承受能力而使产蛋率下降, 严重时还能诱发疾病。另外, 这个时期的鸡精神高度兴奋, 很容易受惊吓, 所以应保持鸡群环境的安静, 减少对鸡群的惊扰。免疫、驱虫都应避开这个时期。

2.4 防止软骨病

软骨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饲料中含钙量不足而引起。母鸡形成蛋壳所消耗的钙从饲料中吸收而来, 体内所有骨骼都开始动员参与钙代谢, 因此当饲料中钙缺乏时, 骨骼发生进行性脱钙, 呈现骨质疏松, 引发软骨病。所以, 在产蛋高峰期, 饲料中的钙含量要满足鸡群对钙的需要。

2.5 注意维护鸡群健康

产蛋高峰期母鸡处于巨大生产应激期, 抵抗力较弱, 易得病。因此, 要特别注意饲料与环境卫生, 不能让蛋鸡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3.1 调整日粮的能量和蛋白水平

当鸡群产蛋率降到80%以下时, 就应该转入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必须降低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这个阶段的饲料能量控制在1 108 MJ/kg, 粗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6%即可。高峰期后, 鸡的营养需要量下降, 为了不使鸡过肥, 同时也为了节省饲料, 应进行限饲, 一般可将日粮减少5%~10%。

3.2 补充钙质和粗纤维

由于长时间产蛋, 钙的消耗很大, 而且此时鸡对钙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下降, 发生蛋壳质量下降的现象。因此, 日粮中钙的水平提高到3.5%左右, 高温时可提高到3.5%~3.7%, 但不能超过4%。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也可适当提高一些, 但不要超过7%。

3.3 杜绝骤然换料应激的出现

为了防止产蛋率下降过快, 高峰料向后期料转换要有7~10 d的过度期。

4 日常管理

(1) 人员管理。要保持鸡舍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提高对鸡群管理的重视程度。

(2) 严格搞好鸡舍卫生, 鸡舍内外应经常打扫干净, 并定期消毒, 鸡舍门口必须设置消毒设备。

(3) 必须建立养殖档案并认真填写。

(4) 每周监测鸡群体质量, 注意观察、测定肥鸡、瘦鸡的比例, 调整饲喂计划, 及时淘汰寡产鸡。

(5) 减少应激。随着鸡龄的增加, 蛋鸡对应激因素越来越敏感, 要尽量避免陌生人或其他动物闯入鸡舍。

(6) 观察鸡群。经常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呼吸、精神状态和产蛋量等情况, 发生问题及时解决, 并做好记录。

蛋鸡的饲养管理与常见病防治 第7篇

1 饲养管理措施

(1)及时补充人工光照。光照长短与母鸡产蛋的生产性能有关,增强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进产蛋。冬季在开放式鸡舍饲养的产蛋鸡,接受自然光照的时间短,若光照时间短于12小时,应及时补充人工光照,可采取早晨早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每天光照时间稳定在16小时。

(2)加强保温,防止贼风侵袭。鸡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力,一般来说15~25℃是蛋鸡生产性能发挥的最佳温度范围。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最短的季节,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寒流突然袭击等都容易造成产蛋率下降,因此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在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漏缝,关闭门窗,防止贼风直吹鸡体,尽可能使鸡舍温度保持在10℃以上,否则影响产蛋率。

(3)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有害气体过量。多数养鸡户冬季只重视鸡舍密闭保温,却忽视通风换气,造成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聚集过多,严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因此,在加强保温的同时,不要忽视通风换气,要正确处理好保温与换气的关系,尽量注意在上午10时到下午15时气温高时进行。全封闭鸡舍采用机械通风,通风应逐渐进行,从弱至强,使鸡体有一个适应过程,以防止温度骤降引起鸡受寒。

(4)增加饲喂次数,提高采食量。供给全价饲料.冬季气温低,蛋鸡必须从饲料中采食足够的营养以抵御寒冷,才能维持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维持高产性能。可采取增加饲喂次数的方法促进蛋鸡多采食,以关灯前把料吃完为好。另外,在饲料内添加足量的维生素A,对提高蛋鸡产蛋率有明显的作用。

(5)减少应激。蛋鸡胆小,易受惊吓,对周围环境敏感,稍有不适,轻则影响采食量、产蛋率,重则导致生病死亡。因此,冬季必须做到环境安静。鸡舍管理应由专门的饲养员负责,不要轻易换人和让陌生人进入,做到“定时、定量、定人”,尽量减少进入鸡舍的次数,同时要注意随时关门。水温要相对稳定,不要轻易改变,保证水箱有充足的饮水。保持饲料稳定,不能突然更换饲料,更换饲料时最好有5~7天的过渡期,使鸡群逐步适应新饲料,减少换料应激。

2 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对鸡群做好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抗体检测和免疫接种工作。及时清粪并按时打扫卫生,降低鸡舍内氨和硫化氢及粉尘的含量,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每周带鸡消毒2次,可有效杀死鸡舍内的病原微生物,并可降低粉尘及粪便发酵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一旦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在消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的同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诊断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养殖户不可盲目用药,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1)鸡新城疫。对健康鸡进行定期免疫接种;防止病毒或传染源与易感鸡的接触;对受污染的用具、物品和环境要彻底消毒;对疫区、受威胁区的健康鸡立即紧急接种疫苗。水蟒1份、香附子2份共研细末,米糊粘为丸,雄黄为衣,鼠屎大,晒干备用。每鸡每次服1~2丸,每日2次,共2~3天。生巴豆1粒,喂服,每日1次,共2~3次。生巴豆、龙胆草、甘草各等份,将龙胆草、甘草研成细末,巴豆捣烂,三药混合略加米糊混合为丸,约鼠屎大,晒干备用。给每鸡每次服1~2丸,每日2次,共2~3天。生甘草10g、明矾5g,先取甘草用热开水半杯(约50g)浸泡,冷后滤去渣,加入研细之明矾待溶,每日分多次灌服(上为1只鸡用量)。

(2)禽流感。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可使用相对应亚型的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所有家禽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要加强饲养管理,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注射禽流感H9亚型灭活苗免疫。

(3)传染性支气管炎。平时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提高鸡舍室温,减少拥挤,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刺激,改善饲养管理。发生疫病时对健康鸡紧急预防接种疫苗。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为防止继发感染和解除病鸡的呼吸困难,可内服复方新诺明20~25mgkg体重,每日2次,连用2~4日。

蛋鸡冬季的饲养管理 第8篇

1 保温

这是冬季养殖的一个基本的保障性环节。蛋鸡最适宜的产蛋温度是16℃~24℃, 温度过低就会造成产蛋性能下降, 饲料消耗增加。鸡舍温度低于13℃, 则温度每下降1℃, 鸡群产蛋率下降百分之零点五, 而相应的采食量则上升百分之一, 5℃以下则有可能面临停产的危险, 因此做好鸡舍的保温工作是很重要的。北方开放式鸡舍冬季保温, 多采用将窗户等通风口封闭的措施, 一般使用塑料布, 既保温又不影响鸡舍内的采光, 背阴迎风面可以使用双层的, 更加有利于防风保温, 门口一般悬挂棉帘或草帘。封闭门窗时切记要封的严密一些, 不要留有缝隙, 以免出现贼风对鸡造成严重的危害。

2 通风

冬天鸡舍密闭以后, 鸡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粪便发酵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气体, 如果不能及时排除, 就会出现蓄积, 与空气内的水汽结合形成弱酸或弱碱性的有害物质, 就会刺激呼吸道黏膜, 使呼吸道黏膜水肿发炎, 调节功能下降, 同时, 氨气等还会使呼吸道黏膜纤毛摆动下降, 排除异物的能力降低, 使病原微生物更容易在呼吸道黏膜存留、繁殖, 引起机体发病。因此, 在冬季保证鸡舍温度的同时通风也是很关键的。冬季鸡舍通风一般在每天外界气温回升以后进行, 多是开放背风侧的窗户, 防止冷风直吹鸡体, 时间不能太长, 一般10~30分钟即可, 过长会使鸡舍温度过低, 不利于鸡群健康。也可以在每次给鸡喂料的时候, 打开门通风, 10分钟左右即可。因为鸡在采食时是处于活动状态, 一般不会给鸡造成很大的应激, 有条件的鸡舍可以安装换气扇, 能更好地使鸡舍内的空气保持清新, 充足的氧气是鸡群健康高产的一大助力。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勤清粪, 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的产生是很关键的。

3 饲料

冬季温度低, 鸡群既要保证自体体温, 又要维持高产性能, 所造成的营养消耗势必很高, 这就要求我们保证充足的营养和充足饲料供给。冬季蛋鸡饲料内的维生素、能量等营养物质要相应的提高, 适当增加饲料内的玉米含量2%~3%, 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植物油, 每吨饲料中加入5千克左右即可, 这样就能满足鸡只对能量需求, 另外饲料内还要加大维生素的添加量, 也可经常给鸡饮用电解多维, 满足鸡对维生素的需要。好的营养供给才能有好的身体, 才能提高抗病能力, 获得好的收益。

4 光照

进入冬季以后, 自然光照时间逐渐缩短, 就要根据实际的日出日落的时间调整人工补光时间, 只有光照强度在5~10勒克斯 (以白炽灯计, 约为每平米5瓦的强度) 时, 才能有效的刺激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高峰期蛋鸡每天有效光照时间在16小时左右, 高峰后期的蛋鸡可以多延长半个小时。需要注意的是, 冬季雾天较多, 会使鸡舍的光照强度降低, 需要根据情况人工补光。

5 疾病的防治

包括疫苗防疫和药物防治两部分。

疫苗防疫, 要根据鸡的日龄、品种、鸡群抗体情况等制定防疫计划, 防疫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 通过正确的免疫接种途径进行防疫。另外在防疫前后,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黄芪多糖, 能明显提升免疫效果。

药物防治, 因为进入冬季后, 病毒活跃度增高, 鸡群内也有可能会潜伏有某种致病病原, 伺机而动, 因此, 要定期的给鸡投喂一些提高免疫力, 清热解毒类的中药产品消灭或抑制致病微生物, 确保鸡群健康。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第9篇

育雏期可饲喂符合标准的鸡颗粒料。蛋鸡在出雏24h后先给饮水, 水中加青霉素80万U/kg, 连饮3d。饮水后2h开食。

雏鸡饲养到43d后, 转入育成舍。育成期的饲料配方为玉米68%, 豆粕18%, 麦麸5.9%, 鱼粉5%, 骨粉2.5%, 赖氨酸0.1%, 蛋氨酸0.1%, 添加剂0.4%。此配方主要营养指标为代谢能11.9MJ/kg, 粗蛋白16.9%, 钙0.93%, 磷0.48%, 盐0.35%。

成鸡舍与育成舍基本相同, 只是另需在舍内增设产蛋箱。在每年9月份到第2年3月份的的休产期内, 喂给育成期饲料;4~8月的繁殖期内, 喂给产蛋料。其配方为玉米64.3%, 豆粕19%, 鱼粉5%, 贝粉9.1%, 骨粉1.7%, 赖氨酸0.2%, 蛋氨酸0.1%, 添加剂0.4%。此时期配方主要营养指标为代谢能11.4MJ/kg, 粗蛋白17.2%, 钙3%, 磷0.42%, 盐0.35%。

2 合理调整舍内温湿度

育雏舍可由暖气片或火炉供温。育雏期第1~2d, 舍温34~36℃, 夜间比白天稍高;第3天, 舍温35℃;第4~24d, 舍温每2d降低1℃, 以后保持25℃到43d;转到育成舍后完全脱温。育雏期第1~7d经常向地面洒水并在暖气片上放湿麻袋, 以保证舍内湿度达到或接近60%~70%, 同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3 保证适宜的光照

蛋鸡对光照比较敏感。育雏期第1~2d, 保证24h光照, 14d后变成自然光照。在产蛋期应适当增加光照, 光照时间由产蛋初期的16h增加到产蛋高峰的18h。光照时间要定时, 切不可随意提前或推后, 最好使用控光仪。光照要求在鸡舍均匀分布, 距地面高度2m。强度一般在2W/m2, 冬季可将光照强度提高到3.5W/m2。

4 适宜的饲养密度

根据各生长阶段的特点来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育雏阶段密度为20只/m2;育成期为3只/m2, 每500只为1群。

5 蛋鸡的饮水量

与气温高低有直接关系, 水温过低会明显降低鸡的耗水量, 因为饮低温水会增加体热的损失, 加重冷应激, 同时对消化道黏膜造成不良的刺激, 甚至引起痉挛而影响消化和吸收。因此应保证产蛋鸡的饮水, 冬季最好饮用温水。

6 减少应激反应

刚出壳的蛋鸡适应力很弱, 必须给予较高的温度 (34~36℃) , 以减少应激反应。进入产蛋期的鸡对外界的声音极为敏感, 人员走动、打扫鸡舍异常声音都可推迟或减少产蛋。因此, 每天在产蛋的高峰时间, 一定要保证鸡场的安静, 停止鸡舍的一切活动。所有疫苗必须在开产前1个月注射完, 同时减少密度, 固定鸡群。

7 防寒保温

冬季由于温度低, 蛋鸡摄入的部分能量用于抗寒消耗, 故冬季产蛋量低。蛋鸡产蛋的最佳温度为18~26℃, 而且还要避免温度大幅度的波动。因此, 冬季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持舍内稳定的温度, 这也是保证蛋鸡高产的措施。

8 做好免疫接种

蛋鸡应按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具体做法是, 10日龄进行新城疫Ⅳ系苗1.5倍量滴鼻或点眼, 40日龄新城疫Ⅳ系苗2倍量饮水, 90日龄新城疫Ⅳ系苗3倍量饮水;140日龄新城疫I系苗1倍量肌肉注射, 以后每年春秋2次新城疫I系苗1.5倍肌肉注射。

9 进雏前消毒卫生工作

育雏舍在进雏前要彻底清扫、冲洗, 用高锰酸钾加福尔马林熏蒸的方法, 对地面、墙壁等部位彻底消毒, 再用“百毒杀” (癸甲溴氨溶液) 喷雾消毒1次。保证鸡舍干爽、不潮湿、无臭味,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各种病原微生物对蛋鸡的侵害。

1 0 开产前驱虫

开产前对蛋鸡进行1次驱虫, 可以使鸡群更健康, 对提高产蛋量、维持长时间的产蛋高峰大有好处。鸡群在培育期常常会感染蛔虫、异次线虫等, 严重危害鸡只的健康和降低产蛋量。有时会因为异次线虫的感染而使鸡群感染组织滴虫病, 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和严重的产蛋性能下降。鸡虱子和刺皮螨也是影响鸡群产蛋率的重要因素。

1 1 蛋鸡产蛋期的禁用药物

蛋鸡在产蛋期严禁使用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金霉素、复方炔诺酮、大多数抗球虫类药物、地塞米松等;限用的药物有四环素类、少数抗球虫类药物、乳糖等, 其他药物则应慎重使用如肾上腺素、丙酸睾丸素、氮基糖苷类抗生素、土霉素、拟胆碱类和巴比妥类药物。

浅谈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蛋鸡;饲养;管理;防疫

一、发病原因

鸡群发病后,大多数养殖户都不能在第一发病时间给予即对症状又求根本的治疗。如当鸡群精神稍差,大便有些不正常,吃料较慢时他们还不知鸡群已经发病,更不会投药治疗。等到出现死鸡,而且死亡不断增加,鸡群食欲大减时,才知道鸡群已经染病。于是匆忙用药,但为时已晚,疗效自然不好。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治疗不及时,贻误最佳时机;盲目混用药物,滥用抗生素;停药过早,造成病情反复;不懂药物作用和疗程,过分加大用药量;听病就防,见病用药。

二、建立安全、有效的卫生防疫体系

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使产品质量达到较高要求,这依赖于养禽行业、养鸡企业内建立起立体的、综合的、安全有效的防疫体系。

1.行业相关法规的制定、贯彻和执行。

2.养鸡场的选址、布局和建设。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重要。对一个鸡场的防疫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固定实施的投入。选址合适,就为鸡场在周围建立起了一个天然的防疫保障;布局合理,能阻断一些鸡场内部疾病的交叉感染;建设规范,为鸡场内防疫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鸡场内部的防疫措施。包括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消毒制度以及适合本地区、本场情况的免疫程序等。

防疫体系的建立是纷繁、复杂的,又是立体综合的,要达到安全有效的效果,需要得到与养鸡行业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保证。

三、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

人们在食品消费中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呼唤,在居住需求上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以及我國人均可耕地的减少、部分城市民工荒的出现等情况,都要求养鸡生产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能保证先进饲养技术的及时实施,防疫系统工程落到实处,产品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并能产生规模效益。在美国百万只以上规模蛋鸡企业已占整个2.2亿只蛋鸡饲养量的50%以上。

一个鸡场饲养多少只鸡才算是规范化、集约化,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一个一万套的祖代鸡场,或者5万套的父母代鸡场,或者10万只的商品代鸡场,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饲养量在10只以上,都可视为规模化、集约化的鸡场。

未来的规模化、集约化的鸡场要求:全进全出、密闭式饲养,机械喂料、捡蛋、清粪、鸡舍内温度、通风、光照等由电脑自动控制,清除出来的鸡粪直接烘干、打包。鸡蛋则随着输送带到蛋库,直接进入鸡蛋分级机器,然后进行清理、分级、喷码、包装。

四、制定蛋鸡生产的操作标准

目前无公害鸡蛋、绿色鸡蛋都有国家标准,在蛋鸡的饲养技术上有些品种也有了地方标准。然而蛋鸡生产的操作工艺至今没有地方或国家标准。我国是蛋鸡饲养量占世界首位的养鸡大国,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生产操作标准,才能促进行业操作的规范、技术的提高,并使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制定全国统一的蛋鸡生产操作标准可能难度较大,因为我国幅源辽阔,各地气候条件相差很大,在鸡舍建筑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各地自然资源也不尽相同,但各地区可制定统一的地方标准。制定操作标准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牵涉养鸡过程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需要同行业中一流企业来完成。这样制定的标准才能成为高标准,实施后才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五、蛋鸡生产的分工细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方式的出现,必定带来蛋鸡生产全过程中各项分工越来越细化。即出现独立的饲料加工厂,育雏育成场,蛋鸡生产场,兽医诊断等。部分技术性较强和劳动密集型工作也将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如免疫、断喙、整群、冲洗鸡舍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技术人员,不一定熟悉养鸡的全部技术,但必须是某一项技术的专家,对所负责的技术要知晓本企业情况,了解国内国外发展动态,更需要动脑筋,深入的研究,最终成为行业的专家。

六、精细养鸡技术的研究

饲养管理技术上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蛋鸡群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的表现。产蛋水平是各生产环节密切配合的综合技术措施的集中反映。所以,具备良好而基本稳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使母鸡高产稳产。

健康不良的鸡群难有高度的产蛋性能,为此必须搞好防疫、消毒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等对鸡群的危害。有必要定期地淘汰掉很可能是隐患的病弱瘦小的鸡以利于维护鸡群的安全。

日常的饲养管理要注意:饲养密度要适中,每只蛋鸡应有足够的食槽、饮水器,而且位置要适宜,经常供给鸡群清洁而水温适宜的饮水。

用链式供料器供料,每天应定时饲喂,在产蛋上升阶段要注意及时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还要尽量减少蛋的污染与破损。环境条件要尽可能保持稳定或渐变。密闭式鸡舍要按时启闭电灯,使每天的光照时间按要求补充。此外需按季节变换调节通风量,使舍内温度较为适宜。开放式鸡舍要注意骤变成恶劣的天气条件对鸡群的影响。不论何种类型的鸡舍都要采取适当的保温或降温措施以防寒、防暑,并防止舍内相对湿度和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限度指标,使鸡群保持高而稳定的产蛋水平。

总之,对养鸡业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养鸡业技术含量高,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才能确保广大养殖户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周秀伟,刘福成.蛋鸡饲养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养殖技术顾问,2010(06):05

[2]樊昌荣.蛋鸡生产的精细管理与未来技术需要.中国家禽,2006(07):05

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11篇

蛋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8~23℃, 低于5℃, 产蛋量明显下降, 饲料消耗增加, 封闭鸡舍四壁和房顶上除换气窗以外的所有空洞和缝隙, 修好门, 堵塞北窗, 南窗安装玻璃或塑料薄膜。

在房顶下距地面2m左右的高处设置顶棚, 并在顶棚上铺厚草帘或塑料布。在鸡舍内悬挂电热毯, 安装电热板, 红外线保温灯补温, 或安置带烟囱的大火炉和暖气管。在鸡舍运动场周围装设一个南高北低的塑料薄膜斜面大棚, 使其形成一个密闭的整体。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地面平养为6~8只/m2, 三层笼养18~24只/m2。舍内温度过低时, 整个鸡舍可盖上尼龙薄膜或双层塑料布, 但应适当留些通风孔, 以免蛋鸡窒息而死。

2 调整日粮, 增加营养

寒冷季节气温低, 蛋鸡的热能消耗大, 为保持高产稳产, 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 增加动物性原料的比例, 增加玉米、谷物等能量饲料的比例, 全面满足蛋鸡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也可酌情添加l%的油脂, 这样既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 又能有效帮助鸡体抵抗寒冷, 增加蛋重, 提高饲料报酬。

3 人工补充光照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每天需16h的光照。寒冷季节昼短夜长, 自然光照时间及强度均不足, 应人工补充光照。补充光照时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地 (架) 面达到3W为宜, 将带有灯罩的60W以内的灯泡悬吊距地面2m的高处, 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约3m, 若有多排灯泡, 要交错分布, 以便使舍内各处光线照射均匀。每天早晚2次开灯, 第1次早晨5点开灯至天亮关灯, 第2次天黑时开灯至21点关灯。若遇阴天, 白天也要开灯。人工补充光照要有规律性, 切不可忽早忽晚、时断时续, 以免引起产蛋减少或换羽现象。开灯前, 要备好饲料和饮水, 以便开灯后鸡采食、饮用。

4 通风换气

晴天一般在10~14点之间进行通风, 连续开窗数次, 10~30min/次。鸡舍最好采取纵向通风。在舍内放置石灰吸潮, 每周地面撒过磷酸钙400g/m2消除舍内的氨气。用艾叶、大青叶、苍术、大蒜秸秆各用z100g, 放入舍内熏蒸, 除去舍内异味。熏蒸1次/10d。

5 防应激

5.1 冷应激

鸡舍温度低时, 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 增加喂量.一般在寒潮前l~2d, 每只鸡每天增加饲料10~20g, 气温每降低3℃, 应给鸡多喂5g饲料。另外, 可在气温骤降的前1d, 给鸡饲喂防冷应激的药物。其配方及用法为:葡萄糖20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钠3.5g, 加水1000mL溶解后加温。喂给2次/d, 50mL/只·次, 连用3~5d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粉1mg/kg, 可预防和减轻应激发生。

5.2 免疫应激

在给鸡群接种疫苗前2d和后2d, 让鸡服用抗应激药物, 以提高鸡的抵抗力, 减少应激反应。

6 搞好消毒

定期搞好鸡舍内外、水槽、料槽、用具等的消毒。消毒剂要选用广谱、高效、无毒、无副作用且粘附性大的药物。如百毒杀 (癸甲溴氨溶液) 等。要选择三种以上不同剂型的消毒液交叉轮换使用, 以防产生抗药性;一般在气温较高的中、下午进行消毒, 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1次, 如鸡群发生传染病、舍内温度较低、尘埃较多时每周可消毒2~3次, 同时, 药物浓度可降低10%~20%。

7 做好疾病防控

消除非传染性的诱因, 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鸡舍的维修和供暖设施的准备, 在雨雪天气和寒流期间注意保温。在饲养环境差或卫生条件不好的鸡舍, 尤其注意寄生虫的防控, 冬季也是鸡虱、鸡螨虫等影响较大的季节, 寄生虫的长期存在会加速鸡的营养丧失, 导致体重降低、营养不良。因此, 加强舍内卫生的管理, 定期除虫非常必要。冬季某些菌群的失衡会造成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长期腹泻时, 不仅使营养吸收困难, 也会降低鸡群的体质, 促使其他疾病的发生。

8 药物防治

上一篇:桥梁碱蚀病害下一篇: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