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2024-06-26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精选10篇)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第1篇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移植,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胰腺β细胞选择性破坏,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为特征[1]。目前,T1DM患者需要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而且这种替代治疗只是延缓疾病的发展却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是治疗T1DM最理想的方法。研究发现:干细胞具备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脐血干细胞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进而起到治疗糖尿病作用。

1 人脐血干细胞的特性

1.1 人脐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脐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CD34+抗原是造血干细胞分离纯化的主要标志。脐血中CD34+细胞所占比例与骨髓相似,高于外周血,约占有核细胞的1%,这类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2]。脐血中的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更为原始[3]。脐血中传代达5代,并且在第5代仍可见到混合形成集落单位,在骨髓中也可检测到HPP-CFC,但其检出频率只有脐血的1/8。脐血造血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增殖能力、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速度以及自分泌生长因子的能力也均较骨髓和外周血强,其端粒及端粒酶活性均长于和高于骨髓及外周血,并且低表达或不表达细胞凋亡配基CD95Fas,因此其寿命更长[4]。脐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在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方面十分相似,而且都具有非常相似的分化潜能,可以向内、中、外三个胚层的组织细胞分化。在体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潜能[5]。

1.2 人脐血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脐血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脐血中T淋巴细胞比较原始,缺乏T淋巴细胞活化P生长因子,所以其表型和免疫功能均不成熟,表达白介素2(IL-2)受体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HLA-DR)能力低下;脐血中已接触抗原或记忆细胞极少(<5%),其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或异种抗原及IL-2反应差,B细胞不能转化为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亦不能产生IgA和IgG,只产生一定量的IgM;细胞间的信号传导通路不完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较弱,CD34+CD45RO+细胞在脐血中明显高于骨髓,且CD45RO+以抑制性亚群为主,因此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较低,较少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宿主抗移植物病(HVGD)反应[6]。由于脐血免疫系统的原始性,从而可以进行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1~3个位点不合的同胞间及无关供者间的移植,使更多的患者及时得到脐血干细胞移植。

2 人脐血干细胞的选择、采集、分离、培养、诱导分化、鉴定及输注

2.1 脐血的选择

脐血的筛选严格,对提供脐血的产妇和胎儿都有标准要求。产妇必须是35岁以下,身体健康,无各种急、慢性疾病及传染病、家族遗传性疾病,妊娠期内无严重合并症,分娩过程顺利;既往有输血史、多胎妊娠、孕期少于37周或多于42周者均不能作为脐血采集对象。胎儿则要求无任何畸形、体质量超过2 500 g。此外,胎盘剥离距分娩时间超过12 h,胎膜早破超过24 h,羊水内有胎粪,胎儿呼吸窘迫者脐血亦不能采用。

2.2 脐血的采集

目前脐血常采用密闭式采集法,该方法使用方便,污染机会少。采集时间为新生儿娩出后即刻采血,即在胎盘尚未娩出时,采血完毕时间不超过分娩后5 min。采集方法为在距新生儿脐部5~7 cm处,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脐带,在两钳中间断脐,包扎处理新生儿脐带后,以采血袋针穿刺胎盘侧脐带较粗脐静脉,脐血随产妇子宫收缩,直接流入采血袋中,轻轻摇匀,在胎盘剥离前轻压宫底,胎盘娩出后轻轻挤压胎盘及脐带,以使残存血液流入袋内,以增加采集血,直至脐血不流为止。每只胎盘的脐血作为一个包装单位,每份脐血采集的量60~120 ml,其中单个核细胞约为1.6×106/ml。采集后对脐血进行生物学检测(单个核细胞、活细胞计数、CD34+计数等)、细菌污染检查、血型及HLA分型检测、血清学病毒检查(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病毒等)以及遗传疾病的检测。只有在各项检查中合格的脐血才会被用来移植。

2.3 脐血的分离及保存

脐血的分离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细胞分离法:首先从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再依据其体外培养中贴壁生长的特性,使用贴壁筛选法将其从造血系统细胞中分离出来。此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对细胞的损伤小,能较好的保持细胞活性,但成分复杂,纯度不高[7]。流式细胞仪分离法:依据干细胞的大小或细胞表面的特殊标志,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离,获得的干细胞纯化度高,但对细胞活性影响大,且实验条件要求高,需要的标本量大。免疫磁珠分离法:利用表面覆有特异性抗体的磁珠与干细胞结合,再用永久磁铁吸引出干细胞,可获得较为纯化的干细胞,不过分离过程中会影响细胞的活性。也有学者采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获取纯的干细胞株[8]。国内外多采用平衡慢冷速冻法冷冻保存脐血干细胞[9],但在降温过程中会对细胞造成损伤。陈光明等[10]引入非晶态物理学玻璃化方法冷冻保存脐带血干细胞,并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及实验结果证明细胞在冷冻前后均得以维持其完整形态。

2.4 脐血干细胞的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

脐血干细胞在培养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方案,培养的条件也各不相同。Romanov等[11]用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出优质生长良好的间充质干细胞。Lee等[12]用含20%胎牛血清,L-谷氨酰胺的IMDM培养基,并加入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也培养出生长良好的干细胞。李启明等[13]利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了形态较为均一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群。陈镭等[14]采用偏酸性的MesencultTM培养基更好的促进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迟作华等[15]研究发现,5×106/cm2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适宜接种密度。王茜等[16]认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共孵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扩增有支持作用。金玮等[17]选用自体血浆加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提供较好的生长条件,在促进脐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同时还使之保持未分化状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向不同的谱系分化,不仅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胰岛β样细胞等,还可以跨胚层分化。

2.5 脐血干细胞的输注

临床上,干细胞移植一般是通过静脉注射途径,细胞注入受者体内后需要通过归巢到达其骨髓的造血微环境才能存活、自我更新、增殖、分化,进而重建造血系统。不过,Mazurier等[18]将人CD34+细胞通过股骨内注射的方式移植到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鼠,发现一类可以快速产生高水平髓系和红系细胞的造血干细胞亚群。Christopherson等[19]发现去除或抑制CD26细胞表面的1种二肽基肽酶,可以提高鼠造血干细胞在致死量放射后小鼠体内的归巢和再植。因此,采用股骨内注射或改变经静脉注射的细胞的表面成分可以提高脐带血内部分细胞再植能力,从而提高单份脐血的利用率。有报道证明同时移植两份及以上脐血是可行的,不仅可获得稳定的造血重建、持久植入,弥补单份脐血细胞数不足的缺点,而且未增加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进一步扩大了脐血移植的适用人群,尤其对体质量较大的成人患者[20]。另外,多份脐血移植时,扩增后回输是可以临床尝试的又一克服单份脐血移植干细胞数量少的方法。关于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输注方法暂无报道。

3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1DM的实验研究

T1DM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胰腺β细胞选择性破坏,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T1DM的最终治疗需要去除免疫介导的β细胞破坏和恢复胰岛素分泌细胞功能。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治疗T1DM的新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多种免疫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抗体、补体等发生改变,原先的免疫网络被打破,机体重建新的免疫网络,并在体内分化为胰岛细胞或促进胰腺内源性胰岛细胞再生。

研究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和NOD鼠抗糖尿病等位基因存在结构上的差异,但相同的是它们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类分子β链57位均缺少一个带电氨基酸,以致不能与α链76位精氨酸形成盐键,这一结构上的异常影响肽链的结合和暴露,同时将影响那些可以控制糖尿病的T细胞的正性选择[21]。Tian等[22]认为干细胞移植可以改良MHCⅡ类分子β链表达,其中约15%细胞共同表达保护性β链和疾病倾向性β链,而这已足够恢复中心耐受并阻止胰腺炎及糖尿病的发展。表达糖尿病抵抗MHCⅡ类分子干细胞输注使存在自身反应性糖尿病基因的T细胞发生负性选择,使得机体对自身和同种异体抗原产生免疫耐受,从而预防胰岛炎发生及β细胞的损伤。Norman等[23]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经静脉注入2型糖尿病小鼠体内后,能缓解糖尿病症状,改善肾小球肥大及肾小管扩张,延长存活时间。而注入T1DM小鼠体内后,显著降低血糖,且随着移植细胞数的增多,血糖下降幅度增大,减少胰腺炎的发生,延长存活时间[24]。Chao等[25]将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得到胰岛样细胞团,在这些细胞群中可以检测到胰岛素和其他胰岛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将其移植到改良链脲佐菌素(STZ)处理的大鼠体内,高血糖显著改善。脐血单个核细胞[26],原代培养第8天的贴壁细胞,24 h的悬浮细胞,表达多个与胰腺Langerhans岛发育相关的分子,如巢蛋白(Nestin)、胰岛素基因启动子结合蛋白(Isl-l)等,这些基因与胰腺祖细胞、胰腺的内分泌及外分泌细胞的发育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脐血细胞不表达胰岛素的转录因子,究竟是单个核细胞中的哪一种细胞表达这些胰腺相关分子尚不能确定,但在单个核细胞中肯定有一部分是间充质干细胞。有报道将人的骨髓和小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结构,在糖刺激下可分泌胰岛素,从胚胎胰腺中分离的Nestin+祖细胞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多相同的表型[27],脐血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又有很相似的形态和标志,所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也有这种潜能。Zhao等[28]在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细胞群——外周血产胰岛素细胞(PB-IPC),研究发现70%左右的PB-IPC表达CD45并分泌胰岛素。通过流式分析发现,PB-IPC细胞标记CD45、CD117为强阳性,但并不表达CD34。糖尿病小鼠尾静脉回输PB-IPC,发现PB-IPC可以很好的归巢定位于胰腺,小鼠血糖明显下降。Ruhnker等[29]将贴壁分选的单核细胞予M-CSF和白介素-3共培养6 d后,予胰岛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经诱导的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白介素-3等刺激6 d后的单核细胞CD45为强阳性。CD45是一种造血源细胞标志物仅表示造血细胞谱系,而不是间质干细胞或多潜能成人祖细胞[30]。这表明PB-IPC及体外诱导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Hess等[31]发现移植骨髓源造血干细胞能使内源性胰腺细胞再生,胰腺中出现的移植物使得受者的胰腺细胞迅速增殖并新生出胰岛素阳性细胞,这些新生的细胞并非移植细胞转化而来。Hess推测移植物可能转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分泌某些未知生长分化因子,使得移植受者自身β细胞增殖。脐血造血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增殖能力、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速度以及自分泌生长因子的能力也均较骨髓和外周血强,所以相信脐血造血干细胞也有这种潜能。2003年11月—2006年7月,共有15例新近诊断的T1DM患者在巴西圣保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2007年Voltarelli等[32]报道了这15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的患者中,14例患者治疗后停用胰岛素,最长已达35个月。2006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了国内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1DM,迄今患者已停用胰岛素20个月余,血糖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1DM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其疗效。

4 问题与展望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第2篇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护理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等有明显效果,我们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中,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病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0465岁,平均52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O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肝硬化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纳差、乏力、腹胀;经腹部B超或腹部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诊断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白蛋白(ALB)低,肝功能Child B级7例,c级5例。1.2 治疗方法

1.2.1 骨髓动员:术前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产生,75~150 g,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3d。1.2.2 采集骨髓:患者局部麻醉后于髂后、髂前上嵴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1504200 mL,保存在含有橼酸钠的血袋中封好,置于4~1O℃ 的冰桶中暂存。

1.2.3 骨髓干细胞分离:使用沈阳赛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细胞处理试剂盒》(注册号:辽沈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1400002号),分离骨髓所采集骨髓中的干细胞成分。1.2.4 分离所得骨髓干细胞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运用流式细胞术对移植干细胞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2.5干细胞移植:通过介入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达肝固有动脉,将分离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注入。之后用10 mL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注射速度1 mL/min。2.结果

本组术后有1例轻度恶心,1例发热,2例局部疼痛,2例兴奋失眠,护理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2、4、8周分别复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ALB、甲胎蛋白(AFP)、胆碱脂酶(CHE)等指标,其中AST均较术前降低明显,ALT和TBIL较术前也有所降低,ALB较术前显着升高,PT较术前明显下降,CHE较术前升高。移植后4周食欲改善7例,体力好转9例,腹胀减轻7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尤其以肝脏的合成及修复功能改善为显着,这些变化特别是血清白蛋白的升高是一般护肝治疗不可能达到的。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世界前沿的医疗技术。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肝脏功能逐渐恢复,相当于促进再生新肝脏。这项新技术风险小、痛苦少、费用低,是治疗重症肝病的一条新路。患者及家属因对治疗缺乏了解,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疑虑等心理。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根据评估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介绍该手术的意义、方法和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并介绍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取得配合。

2.1.2患者的准备: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CT 等,以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做碘过敏试验,询问有无过敏史;双侧腹股沟备皮;训练患者床上排便;术前晚保证充分的睡眠,术前12h禁食,6h禁水。2.1.3物品及药品的准备:采骨髓前应备有氧气、心电监护仪及生理盐水、肝素钠、抗过敏及止血药物,如:非那根、地塞米松、止血敏。2.2术中护理

2.2.1自体骨髓采集的配合:骨髓采集部位多选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1。0~200 mL。护士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多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双手屈曲放于头部两侧,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舒适而又有利于骨髓穿刺的状态;协助医生局部麻醉,并备好肝素及注射器,协助医生抽取肝素以湿润注射器等;自体骨髓采集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流程,集中精力。骨髓采集、干细胞分离处置过程中,护士严格遵守采血输血的查对制度,严格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申请单、离心管标签姓名。

2.2.2 护士准备术中观察护理:①连接心电监护仪,告知术中注意事项。②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术中必要时用药。③严格无菌操作,配合医生进行常规消毒及麻醉。④若出现较明显的心悸、气短等症状,要注意是否为造影剂过敏所致,应及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通过交谈的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紧张情绪。在行造影注射过程中,患者偶有发热和上腹疼痛的感觉,此时应告知患者是正常反应,以避免加重患者紧张心理。2.3术后护理

2.3.1严密观察病情:患者回病房后,给予心电监护,动态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介入治疗中使用了大量造影剂,易造成肾脏功能损害,记录患者24 h尿量,观察颜色变化,如果术后2 h无排尿,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同时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头晕、恶心、心悸、出冷汗等症状。

2.3.2穿刺部位的护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等。严密观伤口局部渗血情况,如有渗血应立即更换敷料,并压迫出血点15~20 min,告知医生待出血停止后重新加压包扎。必要时复查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能、便潜血试验等。2.3.3术侧血液循环的观察:股动脉穿刺插管对股动脉壁的损伤可形成动脉血栓,同时腹股沟穿刺部位如包扎过紧也可影响下肢血液循环,术后应定时触摸足背动脉,以了解搏动情况,并观察术侧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注意有无疼痛或麻木,如发现血运差时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避免严重缺血。

2.3.4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术后有轻度恶心、发热、局部疼痛、兴奋失眠、骨髓穿刺点出血,这些症状经过对症处理后自行缓解。①恶心:术后常规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O~2OmL。②发热:发热患者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发热时,给予冰力降温贴,适量应用退热剂口服,1周内降至正常。③疼痛:疼痛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视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④失眠:白天减少睡眠时间,晚间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教会患者放松,必要时给予地西泮口服。⑤骨髓穿刺点出血的护理:骨髓穿刺部位出血1例,嘱患者卧床休息,加压按压穿刺点,给予及时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并及时对症处理。2.3.5生活护理:翻身时,嘱患者按压穿刺点,平卧24h后解除加压,可下床活动。平卧期间,我们要观察绷带的松紧压力是否合适,绷带过紧伤口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穿刺点的愈合,绷带过松穿刺点易出血,造成伤口感染。术后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评估患者的各种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不定时适当变化患者的卧位,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术后患者往往出现排尿困难,要鼓励其多饮水,以便造影剂排出体外,并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尿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2.3.6 饮食护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护士要协助并指导患者制定饮食计划:①多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保证营养均衡摄入;②轻度腹腔积液者给予足量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低盐饮食,每日摄人的盐量在2g左右;严重水肿时宜用低盐饮食并限制水的摄入,每日进水量限于500~1000 mL左右。③肝功能显着损害、血氨偏高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严禁饮酒,避免进食坚硬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

2.4 出院指导

对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不仅提高治疗效果,也是提高肝病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关键。包括:①强调继续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指导合理用药;②指导患者继续注意合理饮食;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禁酒戒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大便通畅;④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作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出现问题及时就诊或电话咨询。3.讨论

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细胞移植 第3篇

近日,一位被这一顽疾折磨多年的16岁少女却从“病魔的掌心中”成功获救,而令她重获新生的“法宝”,就是基于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的——

16岁少女朴雯楠这是和妈妈第二次从老家庆安来到哈尔滨,目的是到哈尔滨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身体复查。与她们第一次来此相比,心境是迥然不同的,可谓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

朴雯楠患有I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功能丧失,她只能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然而低血糖、休魔、酮症酸中毒仍在不断地威胁着她的生命。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妈妈带着她第一次来到哈尔滨。在被列为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的哈尔滨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的外科病房里,专家们在对朴雯楠进行了细致检查后认为:由于注射胰岛素这种外源性的补救方法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而治疗此类患者的关键是在于重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因此,决定为朴雯楠施行世界上首例人胚与成人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术。

所谓胚胎胰岛细胞和成人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技术,就是先从成人胰腺中提取出20万个胰岛细胞,从胚胎中提取1.1万个胰岛细胞,经分离纯化,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内注入到患者体内(图1)。注射部位选择在肝脏门静脉系统,因为这个地方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和特殊的压力组织结构,非常利于移植胰岛细胞的长期存活,以及发挥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图2)。就这样,在医生利用介入技术把提取到的胰岛细胞注入到朴雯楠体内后(图3),母女两心情忐忑又满怀希望地离开了哈尔滨。

那么,这次来哈尔滨的复查结果如何呢?

经过复查,胰岛细胞联合移植的排斥反应比较小,只用了极少量的抗排斥药物就解决了人们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受体对外来细胞的排斥问题。如今,朴雯楠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表明移植的胰岛细胞已经存活并开始发挥其重要功能。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第4篇

关键词:自体干细胞,糖尿病足,移植,护理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而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 DF) 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 往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F的治疗非常困难, 自体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一项新技术, 可缓解DF患者病情, 减轻其痛苦, 减少截肢率, 提高其生活质量[1]。我院自2013 年4 月~2015 年4 月成功为6 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根据WHODF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6例, 1型糖尿病1例, 2型糖尿病5例;其中男4例, 女2例;年龄52~71岁, 平均65岁;病程5~20年;平均10年;合并高血压2例。患者均有足部和下肢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溃疡、静息痛明显等症状;足趾和足部溃疡5例, 溃疡面约2×3 cm~3×4 cm不等。

1.2治疗方法6例患者3~5 d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450~600μg, 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 期间监测白细胞变化。根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 和CD34+细胞计数, 在单个核细胞和CD34+达到高峰时, 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并将采集的MNC配制成 (2~8) 108/ml悬液按3×3 cm间距网状进行缺血下肢肌肉注射, 每个注射点分为浅、中、深三层注射, 各层注射0.2~0.4 ml, 每点共注射0.8~1 ml。对坏疽及溃疡患者, 先进行清创、截趾、缝合, 让伤口较为新鲜后再进行干细胞移植术。注射后常规碘伏酒精消毒, 无菌敷料覆盖, 无菌绷带包扎固定, 生命体征平稳者平车送回病房。

1.3 治疗结果6 例患者移植后1~6 周后其疼痛、皮温、间歇跛行、溃疡、冷感等均有明显改善, 皮肤颜色恢复正常;2 例溃疡患者溃疡面基本愈合, 其余4 例溃疡明显缩小, 未出现移植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是国内开展的新技术, 患者对手术方法、手术疗效缺少了解,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担心手术相关并发症;有的则表现对移植术期望过高, 认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术前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细胞移植的基本知识、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创伤小, 安全系数高, 并向其介绍成功的病例, 消除患者的紧张状态使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手术。

2.1.2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如肌电图、血常规、血糖、心电图、胸部X线等。术前3~5 d每日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程中, 白细胞可能急剧上升, 并可能出现高凝状态而导致急性动脉栓塞或心脑血管意外。张轶斌等[2]研究表明白细胞明显增多时, 可影响毛细血管血流灌注, 引起缺血性疾病的发展或加重。因此, 每天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头痛、乏力、胸闷、心悸等不适, 出现以上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并嘱患者多饮水, 保证睡眠充足,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于正常范围, 预防感染。

2.2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道, 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常规给予葡萄糖酸钙, 在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患者均无四肢、口唇、颜面麻痹及胸闷抽搐等低钙症状的发生。采集完毕, 拔出穿刺针后, 局部按压15 min, 并覆盖无菌敷料, 防止感染及皮下血肿, 采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受凉。

2.3 术后护理除按术后一般常规护理外按以下方法进行护理:①术后制动8 h,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患肢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感觉;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血肿现象;监测局部血氧饱和度和尿量的变化, 抬高患肢, 改善血液循环。②预防感染:病房干燥、通风, 定时紫外线消毒, 根据患肢情况1~2 d换药1 次, 换药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保持穿刺点敷料清洁、干燥, 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③饮食护理:术后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足成功的重要环节,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糖、易消化饮食, 以促进患足的早日愈合。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可导致患者下肢血管硬化、狭窄、闭塞, 造成血供障碍, 常发生足部溃疡及坏疽。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可以在缺血缺氧的环境诱导下, 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 改善和恢复患肢的血供[3], 减轻疼痛, 促进溃疡愈合。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内外科综合治疗[4], 包括控制血糖, 营养神经, 扩张血管药物的应用, 创面的局部处理, 以及下肢血供的重建 (包括动脉血管搭桥) , 甚至截肢保全生命。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干细胞取自患者本人, 不存在免疫排异反应。本组6 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安全、有效的, 能有效地减少截肢率, 提高生活质量[5], 从而达到治疗肢体缺血的目的, 充分说明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有效手段。此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 护士术前的准备, 术中及术后主动, 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在整个移植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成功的重要保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终生性疾病, 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徐芬, 邹树芳, 李争.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 33 (3) :339-340.

[2]张轶斌, 杨晓凤, 王红梅, 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术前行干细胞动员引发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 2005, 22 (6) :422.

[3]李华, 陈旭艳, 周斌, 等,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干细胞动员和采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45) :8508-8512.

[4]谷涌泉, 张建, 俞恒锡, 等.下肢远端动脉搭桥治疗46例糖尿病足[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87.

107家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 清单 第5篇

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明南大街 30 050251 号 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 12 号 沧州市新华路 201 号 山东济南市师范路 25 号 061000 250031 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 382 号 30001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 移植、采集 移植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 采集 移植 移植 移植 移植、采集 移植 移植、采集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 149 号 150010 研究所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 246 号 150086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口市人民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路 222 号 11601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 110004 36 号 海口市秀英区秀华路 19 号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路 9 号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 6 号 570311 230001 530021 310003 310009 310006 315010 海口市海甸岛人民大道 43 号 570208 江西省南昌市永外正街 17 号 33000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 79 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 88 号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浙江省中医 浙江省杭州市邮电路 54 号 院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宁波市柳汀街 59 号

浙江省杭州市延安路竹竿巷 310003 57 号 温州市府学巷 2 号 重庆市渝中区友谊路 1 号 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 76 号 325000 400016 400010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重庆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29 400038(西南医院)号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重庆市沙坪坝新桥正街 2 号 400037(新桥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 泉州市第一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福州市新权路 29 号 350001 福州市晋安区凤坂马路顶 91 350014 号 泉州市鲤城区东街 250 号 厦门市湖滨南路 201-209 号 362000 3610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 福州市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350025 总医院 血液科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 111 号 广东广州市中山路 106 号 510010 510080 广东省中山市孙文中路 2 号 528403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广州市妇婴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山大学附

属第三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石 510317 榴岗路 1 号 广东广州市人民中路 402 号 510180 广州市中山二路 58 号 广州市沿江西路 107 号 510080 510120

移植 移植 移植、采集 移植 移植 移植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 移植 移植 移植 移植、采集 移植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 采集 采集 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移植、采集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 600 号 510630 510630 510515 510280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 613 号 华侨医院)广东省南方医院 广东省珠江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 1838 号 广州市工业大道中 253 号

广州市沿江路 151 号(原市总 510120 工会对面)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 250 号 510260 广州市盘福路 1 号 51018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路 518036 1120 号 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 3002 518035 号 广东省江门市蓬莱路高第里 529020 172 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 1095 430030 同济医院 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 430022 协和医院 1277 号 武汉市中心医院 上海道培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 26 号 上海市瑞丽路 126 号 上海乌鲁木齐中路 12 号 上海凤阳路 415 号 上海市武进路 85 号 上海瑞金二路 197 号 上海控江路 1665 号 上海浦东东方路 1678 号 上海市宜山路 600 号 430014 200240 200040 200003 200080 200025 200092 200127 200233

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 174 号 200433

上海市新村路 389 号志丹路口 200065 湖南长沙市桐梓坡路 138 号 410013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 87 号 410008 云南省昆明市金碧路 157 号 650032 云南省昆明市青年路金凤花 650021 园6号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 295 号 650032 云南省昆明市麻园 1 号 650106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西路 174 号 650118 云南省昆明市大观路 212 号 650031 郑州市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糖尿病足患者11例, 经过各种药物治疗1年以上, 效果不加。双下肢病变7例, 单肢病变4例, 共累及18足。均为静息痛、发凉, 年龄25~68岁, 病程1.5~4年。8例足部有溃疡形成, 3例坏疽, 7例足部皮肤颜色呈紫红色, 1例合并感染, 全部病例足部皮肤感觉减退。

1.2 治疗方法

1.2.1 自体外周细胞动员。

11例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吉粒纷, 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450~600μg/d, 皮下注射, 连用5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U∕d, 皮下注射, 每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干细胞动员至第6天白细胞达 (22.9~52.4) ×109/L (平均38.3×109/L)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第6天用COBE6.1Spectra Version 血细胞分离机单独采集和分离干细胞, 约为2~3个循环血量, 总采集量82~106ml (平均91ml) , 单核细胞数 (129.8~376.7) ×109/L (平均224.3×109/L) , 流式细胞仪 (美国BD公司CALIB) 检测CD34+细胞采集数为0.32%~0.48% (平均0.38%) 。

1.2.2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患者硬膜外麻醉, 将采集的单核细胞配制成1.4×109/ml的细胞浓度, 用生理盐水稀释成30ml悬浊液, 在进行患足的同侧小腿肌肉局部注射, 分别在内侧比目鱼肌和外侧腓肠肌选取30个点进行注射, 进针深度约1.4cm, 针间间距约1.5cm, 注射时避开血管。在外周干细胞移植的同时给予E1、丁咯地尔和刺五加等药物治疗, 足部溃疡定期局部换药及清创治疗。外周干细胞移植后观察:经皮氧分压、皮温、足部感觉、溃疡及坏疽情况、不良事件和副反应。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被随访3个月, 无失访。按意向处理分析, 1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经皮氧分压:9例患者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足部经皮氧分压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皮温:移植后1个月患者皮温均有不同程度上升1℃~5℃; 感觉: 术后14~21d 疼痛减轻或消失, 足部冷感14~28d明显好转; 溃疡及坏疽情况: 移植后8~12周足部溃疡愈合; 不良反应: 8例患者应用细胞动员时感骨骼和肌肉酸痛, 移植后5d 11例患者均足部及小腿腓肠肌轻度胀痛。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长期的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 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损害, 形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另外, 当局部微血管发生病变, 循环障碍, 神经纤维受损, 则会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及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 使机体缺乏对足部的保护措施, 从而极易引起机械的或温度的损伤, 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 称为糖尿病足。形成糖尿病足的根本原因是下肢动脉慢性闭塞, 均可导致下肢远端组织缺血缺氧, 轻者组织细胞变性, 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等;严重者组织细胞坏死, 出现下肢远端组织溃疡、坏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中动脉的介入或架桥, 对保留下肢动脉流出道的治疗有比较肯定的疗效。然而, 对于下肢远端没有动脉流出道的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 尤其是糖尿病足, 最终难以避免较高平面的截肢。21世纪通过对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 在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来源于骨髓和外周血的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血管损伤部位分化形成新生血管, 进而改善肢体血供[4]。干细胞移植在心、脑缺血性疾病的成功实施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5]。本组病例经过各种药物治疗1年以上, 效果不加。笔者根据糖尿病足的不同阶段, 分别尝试骨髓、外周血通过肌注的方法予以干细胞移植, 并在干细胞移植后病理生理及影像学改变上做进一步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患足疼痛减轻或消失, 足部冷感14~28d明显好转; 溃疡及坏疽情况: 移植后8~12周足部溃疡愈合。本组病例治疗中未发生并发症和严重不良反应, 认为干细胞移植术是安全的。

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估, 证实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下肢血流, 溃疡愈合, 使一部分患者避免截肢, 特别是对于高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足 (DF) 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选择2006年2~10月在我科收治的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DF11例, 双下肢病变7例, 单肢病变4例, 共累及18足。其中足部已溃疡形成8例, 坏疽3例。全部病例将自体干细胞悬液 (1.4×109/ml细胞浓度) , 在患足的同侧小腿肌肉局部注射。术后每天监测下肢感觉变化及下肢远段经皮氧分压、皮温、足部感觉、溃疡及坏疽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经皮氧分压:9例患者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足部经皮氧分压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皮温:移植后1个月患者皮温均有不同程度上升1℃~5℃;感觉:术后14~21d疼痛减轻或消失, 足部冷感14~28d明显好转;溃疡及坏疽情况:移植后8~12周足部溃疡愈合。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F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下肢血流, 改善症状, 溃疡愈合, 使一部分患者避免截肢, 是一种简便、微创伤并且安全、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糖尿病足,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

参考文献

[1]谷涌泉, 郭连瑞, 张建, 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1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670·

[2]黄平平, 李尚株, 韩明哲, 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3, 24 (6) :308-311·

[3]Iba O, Matsubara H, Nozawa, et al.Angiogenesis by i mplant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plaelets intoische-mic li mbs[J]·Circulation, 2002, 106:2019-2025.

[4]Jude EB, Oyibo SO, Chal mer N, et al.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a comparison of severity out-come[J].Diabetes Care, 2001, 24:1433-1437.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09年8月该院收治的23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男13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3∶1。年龄55~72岁,平均63岁。左右下肢分别为14和12条,均有静息痛,足坏疽者18例,合并高血压病者19例,冠心病者17例,脑血管疾病者15例。治疗组12例共14条患肢,对照组11例共12条患肢,二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评价标准

1.2.1 静息痛

0级:无疼痛。1级:偶有疼痛,被问及能回忆起。2级:疼痛经常出现但能耐受,不需或偶用一般止痛剂;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例,4例。3级:疼痛经常出现,经常用一般止痛剂;治疗组、对照组均为5例。4级:因疼痛影响睡眠,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需用麻醉镇痛剂;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4例,3例。

1.2.2 患肢冷感

0级:无冷感。1级:偶有受累肢体发凉、怕冷的感觉。2级:经常有受累肢体发凉、怕冷的感觉;治疗组、对照组均为4例。3级:受累肢体有明显的冷、凉感觉,需要采用局部保温措施,症状才能得到一定的缓解;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7例,6例。4级:受累肢体有明显的冷、凉感觉,采用局部保温措施,症状也无明显改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3例,2例。

1.2.3 下肢间歇性跛行

按正常速度60~70 m/min行走,0级:行走≥500 m,无疼痛。1级:行走400~499 m,有疼痛。2级:行走300~399 m,有疼痛。3级:行走100~299 m,有疼痛;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4例,3例。4级:静息痛,无法行走,或行走<100 m,有疼痛;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10例,9例。

1.3 辅助检查

1.3.1 踝/臂收缩压比值(ABI)是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后均进行ABI测定。<0.3者中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4例,3例。0.3~0.5者中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3例,2例。0.5~0.8者中治疗组、对照组均为3例。>0.8者中治疗组、对照组均为4例。

1.3.2 新生侧支血管评估

0级:无新生侧支血管;1级:少许新生侧支血管;2级:中量新生侧支血管;3级:丰富新生侧支血管。

1.4 方法

治疗组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悬液注射至患肢。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提取与移植:(1)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里亚金)150μ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4~5 d。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达(4~5)×1010/L时,立即进行干细胞采集;(2)PBSC采集:应用美国Baxter 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仪分离和采集单个核(MNC)。采集干细胞悬液标本约50 m L,含MNC总数(2.13~4.53)×1010/L(平均3.54×1010/L),CD34阳性率0.78%~1.56%(平均1.15%);(3)移植:干细胞采集完毕后均于2 h内行移植手术。在手术室内严格无菌操作,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在双下肢一次性按3 cm×3 cm间距做干细胞混悬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0 m L)肌肉注射;(4)术后积极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足部溃疡及时清创及定期局部换药。

对照组采用清创、换药、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等一般治疗。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改善心功能。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样本均数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和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

二组病例均成功随访,随访3个月无1例患者死亡。

2.2 观察指标

二组病例均于手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包括疼痛、冷感、行走间距、溃疡愈合情况及踝臂指数,治疗组8例、对照组5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查了下肢DSA。

2.3 疗效评价

症状改善达0级为治愈,症状减轻2~3级为明显改善,症状减轻1级为改善,三项合计为有效。症状无减轻或恶化为无效。

治疗组疼痛缓解率85.70%(12/14),冷感缓解率85.70%(12/14),间歇性跛行缓解率71.40%(10/14),溃疡愈合率64.30%(9/14)。对照组分别为25.00%(3/12),16.70%(2/12),8.30%(1/12),33.30%(4/12),8.30%(1/12)。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ABI及DS A情况

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ABI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0.26±0.25)vs(0.51±0.37),t=2.164,P<0.05,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0.2750±0.2734)vs(0.3917±0.3397),t=2.9271,P>0.05。观察侧支血管形成数量:治疗组8例(患肢8条)于术后3个月复查DSA。新生侧支血管评估结果:(1)1级:2例;(2)2级:2例;(3)3级:4例。对照组5例复查DSA无明显新生血管形成。

2.5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治疗组干细胞动员期间1例患者出现全身肌痛、发热,予解热镇痛药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双下肢浮肿,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退。治疗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出凝血时间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是许多国家非外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主要由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加以局部受压甚而损伤、感染所致。

目前临床上外科有多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主要包括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下肢旁路移植术等。然而,对于下肢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下肢动脉搭桥的患者,或者体质差无法耐受搭桥手术的患者还很有限,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也欠佳,许多患者终难避免高平面的截肢。

干细胞移植为21世纪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国外已有人应用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并取得了成功。国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自2003年3月在我国首先开展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研究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且未发现明显的移植相关不良反应[8,9]。但由于骨髓采集需全身麻醉,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要求高,且由于采髓量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10,11,12]。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需要麻醉和多部位穿刺,较骨髓采集安全,易被接受,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成为简单、有效的手段[13,14,15,16]。该院自2008年9月开展外周血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以来,已成功救治12名糖尿病足患者,共14条下肢,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轻微,值得推广。但由于病例数有限,观察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及评价。

摘要: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9月~2009年8月重度糖尿病足患者共23例,治疗组12例(14条患肢),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悬液标本约50 mL,在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全麻下在缺血下肢一次性按3 cm×3 cm间距做干细胞混悬液肌肉注射。对照组11例(共12条患肢),采用清创、换药、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等一般治疗。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率85.7%(12/14),冷感缓解率85.7%(12/14),间歇性跛行缓解率71.4%(10/14),溃疡愈合率64.3%(9/14)。对照组分别为25.0%(3/12),16.7%(2/12),8.3%(1/12),33.3%(4/12)。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未发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第8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胃转流术,自体有核细胞,胰内移植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已达11.3%[1],而且正在以井喷式的速度逐年增多,内科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已成为全球性灾难。为了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自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我院对112例2型糖尿病人行胃转流术,其中14例加行自体有核细胞胰内移植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期间,选择2型糖尿病112例行胃转流术。男69例,女43例。年龄34~65岁,平均51.7岁。病程2~20年,平均12.6年。收缩压(mm Hg)144±26,舒张压(mm Hg)96±16,空腹血糖9.0±3.1 mmol/L,餐后2h血糖12.2±2.1 mmol/L,空腹胰岛素12±8m U/L,体重指数(BMI)27.0±2.9。合并腔隙性脑梗者9例(8.0%),糖尿病足者6例(5.4%),冠心病7例(6.3%)。14例(12.5%)术后12个月未达临床治愈标准,行自体有核细胞胰背动脉移植,9例(8.0%)6个月后达到临床治愈标准,5例(4.5%)有明显效果。

1.2 治疗方法

1.2.1 胃转流术(Gastric Bypass,GBP)

术前进行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等,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8.89mmol/L,并对并发症进行正规内科治疗。根据病人的BMI选择空肠输入襻的长度,BMI≤25时,60 cm,BMI+1,增加10cm,输出襻选择40 cm。

1.2.2 自体骨髓有核细胞移植

对于行GBP术后12个月仍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患者,在介入下行自体骨髓有核细胞移植。术前3~5天使用粒细胞集落因子吉赛欣和惠尔血,使周围血白细胞达到30~50×109/L,在髂后上棘抽取骨髓血200 ml,使用加拿大威森尔公司研制,宁夏中联达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自体

有核细胞混悬液,稀释到100ml,经介入将导管置于胰背动脉,在3h时间泵入。

1.2.3 疗效评判

治愈标准:根据WHO诊断标准[2],空腹血糖(FPG)<7.1 mmol/L,餐后2 h血糖(PG2 h)<11.1mmol/L;好转:术后12月血糖降低(术前血糖值-治愈标准)≥1/2。

1.2.4 并发症

术后并发急性心梗1例、胃肠功能障碍21例,切口感染3例,胃肠吻合口出血2例。1例急性心梗经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治愈,其他经药物和换药治愈。

2 结果

胃转流手术112例,术后3个月达到治愈标准76例(67.86%);6个月达到治愈标准89例(79.46%);12个月达到治愈标准98例(87.50%)。14例(12.50%)12个月后行自体骨髓有核细胞经胰背动脉移植,9例(8.0%)6个月后达治愈标准,5例(4.5%)达到好转标准。全部病例随访2~4年,1例因车祸死亡,其余病人病情稳定。

3 讨论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日益广泛。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有1980年的不足1%上升至目前的约11.3%。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糖尿病的降糖之路始终是曲折的。从“饮食控制”到“纯对症治疗”,从“糖尿病发症控制”到“强化降糖治疗”每一个大胆论断的提出以及每一项大型临床试验的公布都倾注着无数研究者的心血,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3]。GBP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在国内成了研究的热题[4]。GBP手术治疗糖尿病在国外开展较早,1995年美国医生Walter Pories共完成了146例治疗2型糖尿病的GBP手术,在当年的外壳年间杂志发表论文,报道说GBP术后糖尿病的治愈率可高达80%(121/146),这个结果远高于当时任何内科治疗效果[5]。2003年俄和鄂州Clevelan诊所的Philip Schauer医生亦发表文章,1160例Roux-en-Y GBP病人随访5年,其中191例病人伴有糖尿病,发现83%的病人糖代谢正常,这与Pories的报道完全一致,再次证明了GBP治疗糖尿病的事实[6]。GBP治疗糖尿病的机理现认为是,胃远端、十二指肠、空场上段的上消化道黏膜分布大量“K”细胞,经食物刺激产生“胰岛素抵抗因子”,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成为2型糖尿病的始因,GBP术后此病因消失或削弱[7]。未经完全消化的食物较早进入中下消化道,刺激位于次区域的“L”细胞分泌诸如血清胰高血糖素肽-1(GLP-1)和胃肠激肽(PYY)等,产生抑制食欲亢进、降低血糖的反应,特别是使胰岛凋亡率显著降低,促使胰岛增殖,两者的共同作用道道治疗的效果。这就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手术治疗机制可能与“肠-胰岛素轴(enteroinsular axis)”的分泌改变有关[8]。2型糖尿病病程长,会使胰岛功能受损失去代偿作用,在经过GBP术后,尽管有肠肽类激素的刺激,也难以使胰岛功能恢复到正常,这正是部分GBP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应用自体骨髓有核细胞胰内移植,对胰岛细胞的新生有“种子”填充的作用。自体骨髓有核细胞具有定向分化的特性已被证实[9]。在胰岛细胞凋亡或失代偿病例,胰内植入自体骨髓有核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的治疗已证明了这一点。胰腺的供血主要靠胰背动脉[10],利用介入的方法在3h将自体骨髓有核细胞直接泵入胰背动脉,可以增加有核细胞的着床和归巢几率,这些着床和归巢的有核细胞,在经过1~3个月定向分化后,将具有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补充胰岛细胞分泌不足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11]。GBP与自体骨髓有核细胞胰内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很复杂,尽管临床治疗效果毋庸置疑,但是,有很多问题现在还很难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建立,对今后的治疗会有更好的治疗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文英.硕果累累,开辟新径-中国糖尿病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回顾.中华糖尿病杂志,2009,1:321-325.

[2]包玉倩.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纪要.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695-699.

[3]邹大进.2型糖尿病:可治愈的胃肠道激素分泌紊乱疾病?.中华糖尿病杂志,2009,1:161-163.

[4]Leoney-Hutchinson LM,Provilus AD,Jean-Louis G,et al.Group visit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effect on glycemic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Curr Diad Rep,2009,9:238-242.

[5]Pories WJ,Swanson MS,MacDonald KG,et al.Who would have thought it?an operation proves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y for adult-onset diabetes mellitus.Ann Surg,1995,222:339-350.

[6]Schauer PR,Burguera B,Ikramuddin S,et al.Effect of laparoscopic Roux-en Y gastric bypass on type2diabetes mellitus.Ann Surg,2003,238:467-485.

[7]Rubino F,Gagner M.Potential of surgery for curing type2diabetes mellitus.Ann Surg,2002,236:554-559.

[8]Clements RH,Gonzalez QH,Long CI,et al.Hromonal changes after Roux-en Y gastric bypass for morbid obesity and the control of type-Ⅱdiabetes mellitus.Ann Surg,2004,70:1-4.

[9]姜铧,张洹.间质干细胞来源、鉴定、可塑性和应用前景(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5(4):468-473.

[10]黎介寿,吴孟超.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卷).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92-902.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 (70只眼) 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手术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羊膜移植组 (28例患者30只眼) 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34例患者40只眼) 。其中羊膜移植组患者男16例, 女12例, 年龄35岁~68岁, 平均年龄42.5岁;翼状胬肉浸入角膜缘内侧平均距离3.8 mm;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男19例, 女15例, 年龄32岁~67岁, 平均年龄43.1岁, 翼状胬肉浸入角膜缘内侧平均距离4.3 mm。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胬肉大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移植羊膜准备

羊膜移植手术中的羊膜均提取自剖宫产产妇胎盘组织, 提取孕产妇均已排除梅毒、丙肝及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剖宫产手术后立即对胎盘组织进行提取, 整个过程需严格保持无菌操作, 提取后将其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浸泡时间约为15 min, 浸泡完后从绒毛膜中将羊膜分离, 并平铺在滤纸上且上皮面需朝上, 然后将羊膜浸泡入溶液中30 min待用, 浸泡溶液为庆大霉素+生理盐水 (每毫升生理盐水含4 000 U庆大霉素) 。

1.2.2 手术治疗方法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治疗方法为:患者采取表面麻醉方式进行麻醉, 给予患者2%利多卡因在显微镜下进行浸润麻醉。麻醉后在胬肉头部0.5 mm处使用眼科专用无齿镊切开角膜上皮层以及浅层眼部基质, 接着使用巩膜刀对胬肉头部进行切除, 手术过程中应尽量把眼部病变部分切除干净, 同时切除胬肉头部和结膜下增生组织, 尽量避免遗留病变组织。手术中可采取烧灼法对出血处进行止血处理,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尽量将切除胬肉产生缺损的部位覆盖完全, 同时移植角膜面需朝上, 紧贴移植部位。羊膜移植治疗组治疗方法为:翼状胬肉切除方法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法, 移植时将羊膜组织移植至巩膜处, 尽量与切掉的胬肉组织部位相重合, 并进行缝合。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使用氧氟沙星眼膏涂抹患处;给予加压单眼包扎处理, 24 h后给予贝复舒眼药和氧氟沙星滴眼药, 3次/d, 术后12 d拆线, 治疗21 d后停药。

1.3 临床效果评价

治愈:患者手术部位光滑平整, 未见结膜处充血, 且未见胬肉复发;复发:患者手术结膜处发生严重充血现象, 眼部局部发生增生和隆起, 翼状胬肉切除部位可见胬肉复发且出现增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发生移植部位和结膜处充血, 表现出异物感及水肿, 术后第5天左右患者上述临床表现较前减轻;羊膜移植组患者术后羊膜表现为半透明和透明状态, 且出现少量水肿。羊膜移植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8.7±1.3) d,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5.5±1.8) d,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250, P<0.05) ;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发现羊膜移植组6眼出现翼状胬肉, 复发率为20.0%, 角膜干细胞移植组1眼出现翼状胬肉, 复发率为2.5%,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51, P<0.05) 。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一种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眼部疾病, 研究发现, 翼状胬肉的主要成分为新生血管和异常增殖的成纤维细胞[2]。目前, 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多采取手术切除, 然而仅对翼状胬肉进行切除治疗效果不理想, 较易复发, 复发率可达80%。

近几年来, 临床学者对羊膜和角膜缘干细胞的认识不断加深, 在眼科翼状胬肉治疗方面已得到较多的应用。羊膜中含有一定水平的胶原酶抑制剂, 该抑制剂可修复损伤组织, 但是由于羊膜来自于异体组织, 移植至眼部后会发生溶解, 甚至坏死脱落, 导致其复发率较高[3]。角膜缘干细胞具有较好的增生和分化能力, 其对组织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发现, 角膜缘干细胞可对眼部结膜进行转换和修复, 取自自身角膜缘处的干细胞组织移植至切除的翼状胬肉, 不仅可为角膜缘病变部位提供较好的上皮来源, 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翼状胬肉复发[4]。

本文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 (70只眼) 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羊膜移植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 羊膜移植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高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发现羊膜移植组胬肉复发率为20.0%, 角膜干细胞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2.5%,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与羊膜移植组比较, 角膜缘干细胞在治疗翼状胬肉方面临床效果明显, 且复发率低、创面愈合快, 安全可靠, 易于被患者接受。

摘要:目的 比较羊膜移植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 (70只眼) 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手术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羊膜移植组 (28例患者30只眼) 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34例患者40只眼) ,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羊膜移植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8.7±1.3) d,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5.5±1.8) d,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发现羊膜移植组6眼出现翼状胬肉, 复发率为20.0%, 角膜干细胞移植组1眼出现翼状胬肉, 复发率为2.5%,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羊膜移植法比较, 角膜缘干细胞在治疗翼状胬肉方面临床效果明显, 且复发率低、创面愈合快, 安全可靠, 易于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翼状胬肉,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临床比较

参考文献

[1]张跃红, 卢敏, 唐浩英, 等.术前服用塞来昔布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疼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6) :2783-2785.

[2]薛冰, 秦艳, 李筱芹.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 (2) :206-207.

[3]罗霁菡, 匡毅, 赵琳.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4, 43 (9) :1135-1137.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第10篇

过去, 脑卒中属于难治性疾病, 因为中枢神经被认为是无再生能力的, 损坏的神经是不可修复和再生的, 但是近年来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 损伤的神经轴突在周围环境改变后会产生再生能力从而恢复部分中枢神经功能[1]。胚胎脊髓组织移植、神经干细胞移植、许旺细胞移植、巨噬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2]等方法均具有改变中枢神经损伤的局部环境并帮助损伤的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3], 其中脐血干细胞移植还能帮助部分损伤的神经恢复局部功能。

1 干细胞 (stem cells, SC)

是一种分化不充分, 还未成熟的细胞, 具有自我复制及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多潜能细胞, 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 ES细胞) 和成体干细胞 (somatic stem cell) 。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 (totipotent stem cell, TSC) 、多能干细胞 (pluripotent stem cell) 和单能干细胞 (unipotent stem cell) 。

2 脐血干细胞移植 (CBSCT)

亦称脐血移植, 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之一, 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缺陷病及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自1988年法国人Gluckman和Colleagues应用脐血治疗第1例患Fanconi氏贫血的5岁儿童取得成功以来[4], 医学界已经开始实施脐血干细胞移植并且成功病例已经超过两万个[5], 如今, 运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疾病已经超过80种[6], 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系统缺陷病、脑瘫、颅脑恶性肿瘤、脑及脊髓损伤、糖尿病等。

3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过程

(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确定是否适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对患者的预后做出正确的评估。 (2) 选择合适的脐血, 分离培养干细胞。 (3) 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 进行干细胞移植。 (4)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5) 术后1周进行康复训练或采取高压氧治疗。

4 脑卒中患者的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1) 适应证:脑出血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脑梗死患者处于脑血栓形成期、脑梗死期、腔隙性梗死期、脑中风后遗症恢复期;经各项检查确定患者无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2) 细胞种类:脐血单个核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神经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及胚胎神经干细胞联合或 (交替) 移植。 (3) 移植方式:脑出血患者采用静脉点滴输注、定向移植、鞘内注射;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点滴输注、鞘内注射、原位注射。 (4) 疗程:2~4次/月, 1个月为1个疗程。

5 脐血干细胞移植与骨髓移植比较

骨髓移植所需的骨髓是用针插入骨中进行抽取的, 捐献者术前要进行麻醉, 有疼痛感, 有时局部会淤血, 而脐带血采集时对产妇、新生儿无影响。骨髓移植时人类白细胞抗原必须要完全相合, 但是在同胞间相合的机会也仅是25%, 非亲属间的机会是十万分之一, 而脐带血移植时人类白细胞抗原不要求完全相合, 在同胞间适合使用的机会为75%, 在非亲属间适合使用的机会也有较大。骨髓移植常会有较重的排斥反应, 成为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脐带血移植排斥反应较少, 程度较轻。脐带血干细胞的浓度高达骨髓细胞浓度的10~20倍。

6 脐血干细胞的采集

脐带血里含有大量的干细胞, 脐带血[7]的采集是在新生儿娩出待胎盘及脐带与母体和胎儿完全分离以后, 取婴儿端3~8cm脐带处用两把止血钳结扎后切断脐带, 将婴儿抱走, 在贴近产妇一端的止血钳处消毒处理后并将针头插入脐静脉, 脐带血借助宫缩力自然流入到采血瓶内, 每份脐带可采集到脐带血为50~150mL, 所以采集脐血对母体和胎儿没有任何的影响。胎盘和脐带在胎儿出生后原本是要被扔掉的, 采集脐血分离干细胞属于“废物利用, 变废为宝”。

7 脐带血的特点

(1) 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多能干细胞和祖细胞, 不仅数量近似或高于骨髓而且增殖能力较骨髓内的强; (2) 有向包括神经细胞在内的各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8]; (3) 脐带血中的淋巴细胞多数是幼弱型T细胞, 功能尚不完全成熟, 免疫反应力低, 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的程度轻、机会少; (4)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不仅进入周期的细胞多而且有利于基因导入; (5) 脐带血未受到放射、药物、毒物、病菌或其他环境污染; (6)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能够低温长期保存; (7) 采集脐带血时不需要对供者进行麻醉, 供者不会感到任何痛苦, 对供者没有任何副作用。

8 脐血干细胞的储存

脐带血采集后将被储存在正常新生儿的脐带血干细胞库中;一种是自体干细胞库, 为将来婴儿本人或亲属需要时做储备, 产妇需要签署“脐带血自体储存协议书”并交付一定的费用, 如果其他家庭成员和无关第三人需要必须经过拥有者同意转让后才可取出应用;另一种为异体干细胞库, 产妇必须填写自愿捐献荣誉证书, 捐献者及其子女如果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时, 可有一次优先配型权, 其他家庭成员和无关第三人需要时, 通过各种检测和组织配型适合后取出应用。

9 脐带血的生物学特性

脐血中的有核细胞CD+34约占1%;CD38、CD33、系相关性膜标记 (Lin) 、CD45RA、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LA-DR) 等膜标志的早期造血干细胞所占的比例也较高;脐血中的单核细胞含有大量的集落形成单位 (CFC) , 主要有红系爆式形成单位 (BFU-E)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GM) 、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GEMM) [9];脐血中还含有的较多的高增殖潜能的原始的集落形成细胞 (HPP-CFC) [10];脐血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时有较强的形成集落的能力, 对生长因子刺激的比较敏感, 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较多、速度较快;脐血还能自分泌造血因子, 具有高增殖和扩增能力[11];脐血中的T淋巴细胞比较原始, 免疫原性较弱, 细胞毒性较低, 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的风险较小。

10 脐带血的免疫学特性及临床应用

脐血干细胞既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又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经过体外培养试验发现, 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或有丝分裂刺激中, 脐血干细胞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反应, 在人体内也能发挥其免疫抑制效应, 在异基因干细胞的移植中不仅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 还能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脐血干细胞具有的弱免疫原性、免疫逃逸和间充质干细胞下调免疫的特性, 加上免疫细胞发育不成熟, 抗原表达和功能活性均低下, 即使是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匹配的干细胞移植, 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也比较低。

11 影响神经干细胞移植效果的因素

(1) 移植干细胞的数量、活力和存活率:移植的干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会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影响, 而且其存活率和细胞活力也会发生变化均会影响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据临床实践观察, 进入患者体内的干细胞数量、活力及活率与疗效成正比。 (2) 移植时机、频率:伤后手术是否成功、损伤的程度、个体差异均会影响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效果。 (3) 患者的年龄:年轻的患者本身代谢旺盛, 细胞更新分裂活跃,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效果会比年老的患者好。 (4) 移植途径:据临床实践分析局部治疗或通过脊髓腔输注干细胞效果较好。 (5) 辅助治疗:是否配合有助于诱导脐血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转化的其他治疗措施会影响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效果。

12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方向

(1) 采取联合移植, 联合多种细胞, 或联合应用多种移植方式, 取长补短; (2) 解决细胞分化、免疫、调控等在移植中出现的问题; (3) 在临床中更多的应用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增殖; (4) 使再生神经通过损伤区的时间缩短、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 脐血干细胞群体具有分化为神经细胞,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能力, 其作用机制为重组损伤, 随着脐血库的完善以及脐血移植技术的改进,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会成为治疗脑卒中的重要临床方法, 将会为千千万万的患者及家属带来福音。

上一篇: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下一篇:路面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