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焦虑

2024-05-26

中学生考试焦虑(精选12篇)

中学生考试焦虑 第1篇

关键词:考试焦虑,考前,考中,考后,案例

一、案例概述

考前案例:小A, 男, XXX人。XX年XX月XX日, 该生主动跑来找辅导员老师要申请休学, 理由是自开学以来, 只要一开始学习就头疼, 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将近, 头疼得更加厉害, 痛苦不堪, 已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

临考案例:小B, 男, XXX人。XX年XX月XX日, 该生在进行《新生手册》上机考试过程中, 非常紧张, 明显感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随后突感胸部一阵剧痛, 随后护送至金华市XX医院。医院诊断结果为“自发性气胸”, 立即进行手术抢救, 后住院1个多月, 截止目前医生给的建议还是劝其静养、莫剧烈运动、莫给自己太大压力。但问及其本人和父母, 都说一直以来身体健康, 也从未有过类似发病现象。

考后案例:小C, 男, XXX人。XX年XX月XX日, 该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 过度的考试紧张引起短时性的面色变白、皮肤冒汗、行为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呆滞状况, 考试结束后很茫然的将试卷带出考场, 且听不到监考老师告诫大家的不能将试卷和答题册带出考场的命令, 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考试结束一个星期内, 该生都有持续的高度紧张的状况。因违反学院考试管理条例, 后给予该生警告处分。……

二、案例分析

在高校,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 也成为大学生的沉重负担, 是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来源。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 考试焦虑情绪不仅仅出现在考前, 在考试过程中、乃至考试结束后, 大学生都会持续、或间歇性出现考试焦虑状况, 并为此困扰。作为一名高校分管学生心理工作的辅导员,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案例,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历及心理学知识, 做如下分析:

1、大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在我校的现状, 具普遍性。这里的普遍性, 主要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受灾人群的普遍性, 从大一新生、到高年级学生、再到研究生, 出现考试焦虑问题的人数比例在逐年上升, 特别是遇到大考的时候, 如研究生升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 考试焦虑问题更有泛化的趋势。二是焦虑情绪蔓延时段的普遍性。整个考试前、中、后期, 焦虑情绪都有可能发生, 不分伯仲。

2、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外界压力、身体状况与心理素质。导致大学生考试焦虑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考试带来的学习压力, 也会有学生家人、同学、朋友的施压。而内部原因主要还是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都说是身心健康发展, 很多时候出现问题, 是“身”与“心”互相伴随、同时出现了问题, 造成了不良后果, 特别是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 压力一大、心理素质又不高, 更容易出现问题。

三、案例启示

大学生考试焦虑作为高校发生普遍性、学生中枪高发性、学生工作常规性的问题, 更加值得重视, 防止泛化, 我们需要有一个从考试前期、到考试中、再到考试结束整个大过程的详细的应对方案, 并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教育。

1、考前, 加强大学生考试焦虑知识普及。心理知识普及应做在前头, 在学生刚进校园之际, 譬如始业教育的时候, 就应该涉及相关心理学知识。教育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日常、贴近实际问题, 教育过程按照“X是什么”、“X为什么”、“X怎么做”的流程来, 教育途径可以丰富多彩。

2、考中, 加强大学生考试焦虑缓解技能教育。考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排遣自己的焦虑情绪, 从而自如应对考试, 取得好成绩。自信训练与放松训练都是可行之法, 学生自我表达正常情感和自信、放松肌肉和大脑, 都能缓解紧张的情绪。这是实操层面的要求了, 学生要自我掌握。

3、考后, 加强大学生考试焦虑自我调整训练。对于考试带来的紧张压力, 有的人睡一觉就好了, 有的人想太多长期还陷入在考试焦虑情绪中不能自拔。对于后者, 要学会自我调整的方法, 推荐的方法有———睡眠消除法, 充足的睡眠可以换来清醒的头脑;运动消除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放松神经;还有注意力转移法、情绪宣泄法、食疗法、音乐疗法等。

四、案例小贴士

1、如何发现考试焦虑

焦虑情绪与考试成绩是呈一个倒“U”字型的曲线模式。适当的焦虑情绪可以成为考试的动力, 促进你加倍努力学习, 考出好成绩;而当你开始过度的担忧考试的成败, 紧张情绪长时间未消除或突然很猛烈, 并伴随出现思维呆滞、记忆受阻、行为刻板、呼吸加快不畅、面色发白难看的表现, 那你要注意了。

2、发现考试焦虑怎么办

a、自救。自信训练:通过考试焦虑患者自我表达出自信的正常情感, 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

放松训练:腹式呼吸法或听音乐可助肌肉放松, 大脑入静, 缓解紧张情绪, 睡眠消除法:学习过度、睡眠不足可引起考试焦虑。良好、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

运动消除法:散散步、打打球, 适当的运动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化学物质, 放松神经。

b、他救。一找学院心理辅导老师。老师经验丰富, 可以帮助你缓解情绪、度过难关。

二找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该部门专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可以预约、咨询。

三找身边有经验的同学, 如心理委员。不少学院实行班级心理委员专业化, 定期培训, 帮助班级同学解决心理困惑。

注释

111中学生如何面对考试焦虑 第2篇

在“中学阶段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的调查,有78%的学生写有“害怕考试”。有的同学写道:“我在学习时,最头痛的是怕考试,怕考不出好分数”、“一想到考试就头痛”。这种怕考试和在考试中怯场的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在考试前后或考试中,经常出现情绪高度紧张、全身恐慌、胸闷、头昏,无法抑制自己焦虑的情绪,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原来复习过的知识考试时回忆不起来。严重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手指哆嗦、睡不好、吃不好,腹泻等症状。

面对中学生比较轻微的考试焦虑,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辅导:

一、明确目标,坚定信心

常见的几种增强信心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形成微笑、挺胸抬头走路的习惯。

2、不打疲劳战。

3、考试期待的目标适当。

4、营造积极的人际关系。

二、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指个人对自我心态主动的、有意识的调控,以使人尽量感受到正面的情绪体验。当你在书桌前开始复习时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复习好”;考试中遇到难题时,也可自我暗示:这题难,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三、以平常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

适度的紧张、焦虑可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过度的焦虑可导致人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紧张、恐惧、发抖、出汗、心慌、气急等现象。使人的意识范围变窄,注意力无法集中,思想清晰度变差,记忆力受到抑制。

四、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合理控制情绪。

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发生内心的冲突是常事。倘若只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不安,造成终日苦闷或烦恼。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使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所以,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去看问题,遇事要多分析、多思考,寻找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自己的情绪朝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一般来说,考试焦虑常会出现在学习成绩较好、心理素质欠缺的学生身上。对这类焦虑者的辅导主要是帮助其对自己提出合乎实际的奋斗目标,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其意志行为;为其减压,帮其卸掉沉重包袱,树立自信,面对现实,搞好心理闲适,甩掉一切无用的顾虑;帮助其分析自己在集体中地位的变化、角度的转换,解除其对自我意象受到威胁的担心;帮助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心灵放飞:学校的生活,考试是常客,如果说由于考试而产生焦虑,并因此引起相关的愁苦、烦闷、心神不安,而波及正常的生活,压抑精神及思绪,那可就大大不妙了。我们知道,在生活中,饿了要吃饭;累了要休息。同样,当焦虑来临时,我们要学会用有效的方法去宣泄情绪。善于调节心态。

此外,我还要告诉同学们最重要的一点,要学会快乐生活。做为学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并不是全部,生活五彩纷呈,拥有自信才是我们所必备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而社会需要的是具备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自信怀中揣,何愁将来业不就。固然,学习成绩不好,会让我们惆怅不已,但是要学会不断地反省自我,只要是努力了,付出了,就不要有过多的牵怀,相信父母和老师也会理解的,只要心中的自信不灭,相信有一天你终会成功,更要相信这么一句话:“打不倒的,才是最坚强的。”不要轻易的放弃自己的梦想,有梦想者才是最伟大的人,虽然现在我们还一无所有,但只要执着不懈,相信有一天,你终将会为自己的坚定而激动。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将不期而至。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和探索 第3篇

【关键词】考试焦虑 心理障碍 紧张 放松

一、问题的发现

面对着即将来临的考试,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都将接受这被视为决定一切命运的考验,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也殷殷探询、切切期盼。然而,无数学子心中的焦虑、苦闷可会真有人了解?而为人父母的声声叮咛是否又能成为帮助子女发挥其最大能力的良剂呢?在开始谈如何与孩子一起解决考试焦虑之前,要先介绍一下有关考试焦虑的观念。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冒汗、尿频、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擔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以前念过的书想不起来、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反应更加迅速,思维更加敏捷,有助于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如果焦虑过度,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过度的焦虑会干扰回忆过程,同时对思维过程起到瓦解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考试发挥失常。考试焦虑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个性、抱负、早年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关。考试焦虑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心理障碍,它是个体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下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有意或无意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

二、问题的解决

1.减轻压力,放下包袱。

(1)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常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上哪所大学”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这样就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

(2)切忌制造紧张气氛。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备战”的考前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应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3)切忌打击孩子自信心。自信心能让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家长应该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一定要多倾听,引导孩子去说,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使孩子的焦虑情绪有所释放。

(4)切忌唠叨。在孩子迎考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负担。值得提醒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

2.端正动机,改变认知。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事件在认知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且常常绝对化,以偏概全或糟糕透顶,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因此,要帮助考生改变对考试和考试焦虑之间关系的错误认知,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帮助他们分析为什么在同样的迎考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过高的考试焦虑,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3.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大多数考试焦虑的学生在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上存在缺陷,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且生活安排单调,不注意休息和文体活动,即使在娱乐时也想着学习,使自己的大脑老是处于紧张状态,不能通过文体活动,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完全放松,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调节机能紊乱。因此,指导考生合理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是防止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

4.心理分析,揭示原因。心理动力学认为,考试焦虑与早年考试的创伤性经验和个性缺陷有关。心理咨询的实践也证实,多数患者在小学阶段常因考试受挫受到父母或老师的过度惩罚,他们大多性格内向,过分追求完美。运用心理分析疗法追寻考生童年时代的创伤性经验,使考生对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因果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注意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5.学会放松。考试焦虑患者缺乏在特定情景下控制自己的能力,因而有必要帮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行为再造。使他们在紧张时能够运用意念控制、呼吸调整等多种方法松弛躯体,转移注意力,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放松训练更为有效。

探析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原因 第4篇

焦虑是指在缺乏充分根据或无明显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自身状态或周围环境或者事件作过于严重的估计,担心受到惩罚,或者担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在从事中学教学的这些年中,我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尤以考试中出现的种种焦虑最为严重,现就考试的焦虑问题作一些分析和讨论。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指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无论是平时的测验还是期中期末这样阶段性的检测,或是重大的考试即中考,同学们在积极备考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焦虑。当然考试焦虑并不一定是消极的、破坏性的,关键在于程度。如果学生面对考试的焦虑适度,可以唤醒大脑皮层的兴奋,对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提取信息等都有积极作用。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引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障碍,如思维受阻、紊乱、呆板、记忆卡壳、情绪烦躁、学习效率低,影响学生考试水平的发挥,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担心、恐慌等消极情绪状态。

一、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考试焦虑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和个体的个性、抱负、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考试焦虑是后天形成的心理障碍。多数是因为家长、教师对学生有过度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对情境的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在考试焦虑的形成中居于主导性的调控地位,其中,情境认识包括对考试意义与考试难度的认知等。有些小测验只是对过去学习进度的反馈,比较容易用平常心对待;有些考试(如中考)意义重大,在一些同学的心目中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所以难免感到紧张焦虑。另外,由于对考试场景的陌生和不了解,如:考试题目难度怎样?题型是什么?在哪里考?什么时间考?谁监考?会不会遇到熟悉的同学?这些都会影响焦虑水平。故在大型考试之前,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都会准备题型难度相似的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场地和考试气氛,以及根据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复习时间,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考场情境。

(二)对成败的认知评价。

研究发现,对考试两种结果的不同评价引起的焦虑程度是不同的。无论希望成功的愿望多么强烈,一般只会引起中等强度的焦虑水平,这种强度的焦虑水平对考试取得成功很有帮助。但是,害怕考试失败的动机强烈却比较容易引起高度的焦虑水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害怕考试失误的心理越强烈。据调查初中男生害怕考试失败的比例比女生高。

(三)对自我认知的评价。

对学生而言,考试的成败与否并不仅仅是检查前半段学习是否有成效,或是让父母高兴、同学羡慕、回避惩罚这么简单,还与自我评价相匹配。

不少学生认为一定要通过优秀的成绩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及某个方面的才能强于同伴。因此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会有自卑感和挫败感,还有时会感觉别人会鄙视自己,看轻自己。自我认识比较完善的学生对考试不会太在意,他认为自己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优点。不是成绩就能代表一切,更何况一两次的考试失误。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自己能力自己认可就行了。但对自我认识比较片面的学生而言,他们只是片面地追求成绩,认为只有考了优异的成绩才能自我满足。他们不但追求成绩,而且追求名次,一旦成绩有些下降,就认为一切都完了,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通过成绩和名次才能塑造自己的形象,才能避免产生负面评价和无能感。

国内研究表明,那些“对他人评价的忧虑,为负面评价而苦恼,以及对他人可能给自己负面性评价的预期”的学生更注重在人面前留下好印象,在考试中更容易产生焦虑,他们的考试焦虑是对自我遭到负面评价的担心。这种恐惧来源于父母、老师对孩子失败时给予的批评。

(四)个性心理因素。

考试焦虑除了和认知因素有关外,和个性心理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日趋成熟与心理性的断乳,使他们表现出自控力差、情绪波动大的特征,而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激动,会导致认知范围缩小,思维受阻,记忆提取信息能力受限。尤其那些性格内向拘谨、自卑感较重、自我意识强烈、容易受到消极因素影响的学生,更容易引起考试焦虑和考试怯场。

那些具有“胆汁质”的学生,容易把本来没有的危险情境看作是自己所处的环境或是即将面临的环境而惶惶不可终日,平常感到惊恐不安,紧张焦虑。

另外,因为女生情感细腻、敏感,受社会经济地位及传统观念影响较多,其生理及心理承受压力比男生差,故初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高度考试焦虑。

(五)家庭、学校因素。

从以上四点原因可以发现,大部分原因都和家长、老师日常的教育模式脱不了干系,至少对那些严重考试焦虑的孩子而言,家长、老师是能够避免情况发生的,但是他们都没有做到。

(六)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日益盛行,享乐主义、个人崇拜主义等社会的不良因素正在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在一些中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他们追求吃穿、追求享乐,和他人相互攀比,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些学生在考试来临之前毫无感觉,他们看似没有任何焦虑,而事实上因平时的不认真和无所谓,导致考前的过度焦虑。

综上所述的六种原因,是为了避免焦虑的产生或使焦虑适度,从而使这样的焦虑更有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克服考试焦虑可以采取多种调适的方法,如进行自我训练、自我心理调适。

二、心理调试方法

(一)正确评价考试。

1. 考试目的。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考试可以推动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复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知识,因此没必要把它看得过重。相反,学生应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真正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放下“会不会其他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比我强”这一类的念头,要知道考试是自己对以前知识的考查,是自我检测,发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的境界,要学会用平常心对待考试。

2. 考试的结果。

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人生的路是漫长的,一场考试并不是终点。不管考试的成绩是否理想,都只是给我们反馈的信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要怎样才能到达?考试结果对人生本来不具备任何意义,只有从考试的结果中汲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考试结果才会变得有意义。

(二)树立备考信心。

1. 注意饮食营养,养成良好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顺利备考、应考的前提保证。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张弛有度,科学用脑,注意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才能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考场超水平发挥。

2. 学会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

有的学生时间观念不强,由于复习不到位,缺乏自信心,于是产生高度焦虑影响到复习效率,更让学生在备考期间产生挫败感。这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帮助孩子分析自身优势,制订学习计划,让每天的复习备考都体现出效率和效果,令孩子重新树立考试信心。

3. 改善学习方法,掌握应试技巧。

让学生复习的效率更高,同时学会先易后难、举一反三,不会因为考试期间的一道难题而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三)完善自我。

1.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身能力,形成积极稳定、完善的自我评价,从而减轻对待考试的压力,减轻学生“担心考试失误”的心理压力。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目标,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和长远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为成功而奋斗,而不是为避免某些失误而努力。

3. 让学生学会积极自我暗示。因为习惯的原因,严重焦虑的学生往往很难察觉自己的消极自我意识,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书写”的方法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担心、焦虑,清晰地察觉自己内心深处的消极自我意识。然后利用一些积极暗示方法提示自己,养成主动的自我挑战的习惯。

(四)培养良好个性。

鼓励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既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又能培养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表现出朝气蓬勃、心情开朗、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精神状态,对各种困境都能作出积极的反映。

(五)学会调节情绪。

1. 通过活动、锻炼、听音乐、睡觉等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宣泄焦虑情绪。

2. 经常进行放松训练,如肌肉放松,学会调节焦虑情绪等。

中学生考试焦虑 第5篇

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电话又繁忙起来。中心主任温方介绍说,今年咨询考试焦虑问题的除了一些学生,更多的是家长。

两类学生家长考前焦虑

“现在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即使临近考试或者临近升学也对学习不上心,这让家长着急上火,考试前爸爸妈妈比孩子还焦虑。”温方老师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家庭环境优越,孩子觉得吃穿不愁,不需要努力学习,认为即使没有工作靠家里的积蓄今后也能过得很好;另一类觉得学习压力太大,自己成绩不好,前途无望,于是心灰意冷,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消极怠工。

“昨天一位家长来咨询,就因为快考试了催着孩子学习,结果孩子离家出走一夜未归,后来在麦当劳里找到的。还有的家长打电话说,孩子明年就要高考了,可是现在却对家长说不想上学了,让家长直接联系复读班,准备明年复读。”温方老师说,最近类似的案例很多,让家长们忧虑不已。

专家建议先缓和家庭关系

对于这些焦虑的家长,温方老师的`建议是,出现问题先检查家庭关系是否有待改善。“这些缺乏学习动力的孩子很多都与父母关系不融洽,两代人缺少沟通和理解。”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周湘斌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也表示,孩子的很多问题都与家庭关系不和谐有关。曾有一个患洗手强迫症的孩子,最终查出患病原因就是父母关系紧张。

中学生考试焦虑 第6篇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考试焦虑现象做了大量的研究,推出多种考试焦虑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应用一些问卷、量表从不同侧面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发现考试焦虑对考生的免疫、消化等生理功能会产生影响;考试焦虑与人格类型关系复杂,与智力水平无显著关系;考试焦虑与负面评价恐惧有显著正相关;考试焦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不同认知条件对于考试焦虑者有不同影响,放松条件对于高考试焦虑者有积极作用等。

考试是中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大的应激事件,按照应激理论,应激包括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心理生理反应三部分,应激能否引起健康损害与中介变量有关。人格中很多稳定的因素,如认知评价、应对方式、控制源等都可成为应激反应的中介变量。自尊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它反映人们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可以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对各种压力的处理。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Martin指出,应对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作用,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 。本研究的目的正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求中学生考试焦虑状况及其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在秦皇岛市抽取了两所中学,其中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一所。在这两所中学中随机抽取初一到高三各一个班,共267人。

1.2工具

1.2.1考试焦虑量表(TestAnxietyScale, TAS)中文版,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共37个项目,各项目均为1或0评分。对每个项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答“是”或“否”。 把所有37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即为总量表分。Newman (1996)提出,TAS得分12分以下考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分至20分属中等程度,20以上属较高水平。

1.2.2自尊量表(SES)有10个条目,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2.3应付方式问卷,为自评量表,共20个条目。1~12为积极应对分量表,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13~20为消极应对分量表,重点反应消极应对的特点。采用多级评分,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评分为0、1、2、3,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好一种作答。结果为积极应对分(PC)和消极应对分(NC)。

1.3程序及方法

在考试前一个月对所抽取的班级以班为单位,由调查者统一施测。问卷由考试焦虑量表(TAS)、自尊量表(SES)、应付方式问卷组成,采用无记名方式,由学生自行作答,问卷完成约需时20~25分钟,现场收回。测试被试267人,收回问卷267份,其中有效答卷256份,占95.8%。收取问卷后,分别按各量表的要求对其进行统计处理,全部统计分析都在SPSS10.0中进行。

2 结果

2.1中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256名中学生TAS均分为16.89±6.63,研究者通常以TAS得分≥20分作为明显受到考试焦虑困扰的标准。本研究中TAS得分≥20分者共84名,高考试焦虑的发生率为32.81%。初中生与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经t检验,男生与女生考试焦虑水平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初中生与高中生考试焦虑发生率经X2 检验,男生与女生考试焦虑发生率经X2 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均无显著性差异。

2.2自尊、应对方式测试结果

初中生与高中生的自尊分(SES)、积极应对分(PC)、消极应对分(NC)经T检验,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男生与女生的自尊分、积极应对分、消极应对分经t检验,p>0.05 ,也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高焦虑组与低焦虑组间各测试指标的比较

按照心理学研究的惯例,以TAS分为标准从高到低排序,取前23%为高焦虑组,后23%为低焦虑组。由表3可知高焦虑组自尊分(SES)、积极应对分(PC)显著低于低焦虑组,消极应对分(NC)则显著高于低焦虑组(P<0.01)。

2.4各项测试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4可知,自尊分、积极应对分均与考试焦虑分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分则与考试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分与自尊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分与积极应对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2.5各项测量指标对考试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TAS为因变量(Y),自尊分、积极应对分、消极应对分为自变量(X),当a=0.01时,三个因子皆进入回归方程,根据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自尊分、消极应对分、积极应对分。(见表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自尊分、消极应对分、积极应对分对考试焦虑有相对独立的预测作用。

3. 讨论

在本次调查的256名中学生中TAS得分≥20分者共84名,高考试焦虑的发生率为32.81%,与以往其他报道较一致。可见,考试焦虑在中学生中的发生是非常普遍的,应当引起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按照有关心理学理论,考前的适度焦虑可以提高动机水平,有利于考生发挥自我潜能,面对考试应激,取得较好成绩。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如何帮助考生保持适度的考试焦虑,避免高考试焦虑的不良影响,而不是消除考试焦虑。

在初中生与高中生、男生与女生等不同群体中,考试焦虑水平、自尊水平、应对方式方面均未发现明显差异。本测试结果中考试焦虑水平不同性别间不存在显著差别,与某些研究报告有所不同。

通过高考试焦虑组与低考试焦虑组的对比和对本次研究的各项测试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发现:高焦虑组自尊分(SES)、积极应对分(PC)显著低于低焦虑组,消极应对分(NC)则显著高于低焦虑组(P<0.01)。自尊分(SES)、积极应对分(PC)均与考试焦虑分(TAS)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分(NC)则与考试焦虑分(TAS)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积极应对分(PC)与自尊分(SES)存在显著正相关。可见,高自尊和倾向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被试考试焦虑水平较低,倾向采取消极应对措施的被试考试焦虑水平较高,而且高自尊被试倾向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如“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我们认为:高自尊的人常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有希望、有价值的,对自己的能力持肯定态度。这种宽松的心情和对自己的肯定,使他们很容易应对某些应激事件如考试,较少受到焦虑情绪的不良影响,接受现实,采取多种应对方式,面对应激事件。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保持心理平衡,保持较低的考试焦虑水平。

积极应对分与消极应对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学生并不会有选择地只选择积极应对方式或消极应对方式,有的同学会采取很多应对方式,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而有的同学则很少采取任何应对方式,这也更说明了中学心理辅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采取各种积极应对措施来面对考试,减少无用的消极应对措施,使学生的应对更有效。

有必要指出的是,所谓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是相对的,并不是积极应对方式就一定会有积极的后果,或者消极的应对方式就产生消极的后果,如接受现实和自己安慰自己被归为消极应对,却有缓解挫折感的作用。 以上分析提示:对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发生,自尊和应对方式既有直接影响又存在交互作用。在对中学生有关考试焦虑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着重培养中学生提高自尊水平,以积极的方式处理考试应激,以可接受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论如何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 第7篇

一、考试焦虑的定义与表现

1. 考试焦虑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 考试焦虑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的答案。Mandler认为考试焦虑就是一种单一的、潜在的或隐蔽的情绪状态。Spielberger指出考试焦虑是一个人处于某种特定环境下, 应对突发的担忧、精神错乱、紧张以及心理唤醒时的一种情绪倾向。另外, 还有学者从行为方面解释考试焦虑:我们在接受测验或置身于相似的情境中时会对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或失败给予过度关注, 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一系列现象的、生理的以及行为的反应就叫做考试焦虑。[1]总之, 考试焦虑被看做是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一种负面情绪。

2. 考试焦虑的表现。

学生的考试焦虑表现可以分为心理表现和生理表现两种。从心理角度来讲, 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的学生记忆力普遍下降, 并且注意力不集中, 在考试过程中, 这类学生不能集中精力答题, 反而将注意力放在考试时间、监考老师、其他同学的答题速度甚至考试成绩上。此时, 他们不是大脑一片空白就是被害怕的情绪所包围, 往往盯着试题看好几遍仍不能理解题目的含义。

与心理表现相比, 考试焦虑的生理表现更加明显, 比如呼吸不畅, 盗汗, 心跳加速, 肌肉僵硬, 坐立不安, 胃肠道反应或失眠等等。有时, 考试焦虑还能使血压升高、精神分裂甚至自杀。在2003年, 韩国的一名大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次学术能力测验后自杀, 另一名学生几天后也从一高层建筑物上跳楼自杀。经调查, 两起自杀事件均因考试过度焦虑引起。[2]由此可见, 学生普遍把考试看得越来越重, 他们在应对考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个事例为我们在学生考试焦虑问题上敲响了警钟。

3. 考试焦虑的影响。

作为一种负面情绪, 考试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能通过考试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耽误了他们升学、毕业等人生的转折。另外, 考试焦虑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长时间的考试焦虑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焦虑情绪, 甚至出现自卑或自闭症状。同时, 长期的肌肉僵硬也会引起全身肌肉酸痛, 长期失眠还能引起头痛或精神衰弱。此外, 食欲减退, 精神萎靡不振, 头晕目眩以及高血压等都能转化为慢性疾病, 从而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

1. 内部因素。

(1) 自信心不足。

自信是帮助一个人成功的强大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obert Rosenthal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某个班级的花名册中随意挑选了几个名字, 并且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经过测试智商较高。之后, 老师便关注并鼓励他们, 这些学生也由于有了自信而努力学习。八个月之后, 哪些“高智商”的学生的成绩竟有了惊人的进步。这个实验证实了自信的重要性。很多学生的考试焦虑就是由于缺乏自信而造成的。要解决此问题, 我们首先应了解一下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Heider于1958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在寻求行为的原因时, 或者把它归于环境, 或者把它归于个人。如果归于环境, 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什么责任;如果归于个人, 则行动者就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B.Weiner把归因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指出如果一个人把他的失败归因于其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那么他的行为激发就会减弱;相反, 如果个体认为造成自己失败的因素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那这将会激发他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和努力。[3]所以, 要看一名学生的自信心强不强, 首先要看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什么。大多数患有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把考试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愚笨等等, 从而影响其自信, 进而导致焦虑, 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 不能正确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也是导致学生不自信的一的原因。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所有高中生中仅有46%的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5%的学生会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Culler和Holahan认为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的学生普遍没有较好的学习技巧, 不能及时地理解和巩固平时所学知识, 等到临近考试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焦虑情绪。[4]

(2) 对考试成绩的过高期望。

每个学生都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但有些人的期望值过高, 凭借自身的能力非常不容易达到。成就目标理论告诉我们有能力差异感的个体把追求高能力表现为自己行为的目标, 完成任务只是作为表现能力的一种手段。当某个学生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不能达到预期的高度, 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 还有不少学生总是在和别人竞争, 以别人的成绩或名次作为自己的目标。我们说竞争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但是当竞争演化为嫉妒或报复的时候, 焦虑就会随之而来。因此,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 看到自己的进步, 不要盲目的与他人比成绩。

(3) 考试失败的经历。

著名的心理学家Aida曾指出, 多次的考试失败的经历是导致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反复的考试的失败能加深学生对考试这一活动的负面印象, 甚至对某些学生来说, 仅仅一次考试的不成功就能在他们的脑子里烙上烙印, 以至在以后的考试中不断地重复失败的场景。Aida还指出, 消极的记忆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系统并促使他们做出相应的消极行为。陈祉妍 (2002) 通过一次中学生取样调查也发现, 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与其负面评价恐惧是成正比的。[5]例如, 一个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经历的学生再参加考试的时候, 一旦考试环境和他以前失败的考试场景相似, 比如相同的教室, 同一个日期, 同样的监考老师等等, 那以前的经历就会重新浮现在他的眼前,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能集中精力答题, 大脑也会变得一片混乱。

2. 外部因素。

引起考试焦虑的外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主要是来自家长、学校的压力, 以及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等等。

(1) 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

“Test don’t hurt kids;people with tests hurt kids.”“Social pressures surrounding testing are more damaging than testing itself.” (Jay Parkes, Ph.D.2006) 。从这两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考试的外部压力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并且Dusek通过调查还发现有家长或老师过度施压而引发的考试焦虑从小学甚至学前班就开始出现, 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尤为明显。农村的家长把上大学作为孩子的出路, 城市的家长也希望孩子通过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让很多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挨打挨骂, 这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焦虑, 还有恐惧。另外, 老师们由于升学率的压力也采取各种方法刺激学生对考试的重视, 例如当众批评差等生, 公开学生考试成绩排名等等, 殊不知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伤了学生的自尊, 也为学生患考试焦虑症增加了筹码。

(2) 考试氛围的影响。

严肃的考试氛围也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有些学生本来考前状态还不错, 可一旦走进鸦雀无声的考场, 看到严肃的监考老师, 心脏就砰砰直跳。另外, 在考试进行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还对考场中的环境较为敏感, 其他考生翻动试卷的声音, 答题时奋笔疾书的声音, 甚至出现提前交卷情况的时候, 这些学生就会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焦虑的情绪中, 大脑出现暂时性短路, 甚至手打颤而不能继续答题。

(3) 考前过度劳累。

众所周知, 考前休息很重要, 它不仅能缓解考生的疲劳, 还能有效降低考前焦虑程度。然而由于沉重的考试压力, 许多考生选择在考前“开夜车”, 这种“连轴转”式的复习方式不但不能巩固其所学知识, 反而严重损害了自身健康, 导致在考试当天出现发困, 疲劳等现象, 一旦遇到难题, 还可能当场呕吐甚至昏厥。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

三、减轻考试焦虑的方法

如何减轻考试焦虑是我们研究考试焦虑的主要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知, 考试焦虑包括三个部分:生理唤醒、认知反应和行为表现, 考试焦虑也对应出现三种类型, 因此, 我们应从三个方面来解决问题: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学习策略训练。

1. 行为疗法的应用。

行为疗法是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 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本疗法已被证实可以治疗恐怖、强迫、焦虑等精神症状, 效果明显。本文仅提出三种较为普遍的减轻考试焦虑的行为疗法, 即:系统脱敏法、合理情绪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

(1)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 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 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 在放松的基础上, 循序渐进的使患者的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的一种行为疗法。该疗法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J.Wolpe创设并使用。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情绪焦虑状态, 是一种对抗过程, 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6]根据这一原理, 我们把系统脱敏法分为三个步骤: (1) 列出并排列焦虑等级。应试者列出引起个人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境, 并将各种情境按程度轻重从弱到强顺序排列, 形成“焦虑等级” (如下表) (2) 放松训练。首先让应试者躺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里, 放松身体的每块肌肉并进行深呼吸, 闭上眼睛想象平时比较快乐惬意的场景以放松精神。 (3) 想象焦虑情境。这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核心步骤。首先, 让应试者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一级情境, 当想象结束时, 注意观察其肌肉放松情况, 若有紧张现象发生, 就再次进行放松, 交替进行想象和放松, 直至此种想象情境不再引起肌肉紧张为止。这说明应试者已用松弛反应战胜了第一级焦虑, 然后进入第二等级, 用上述方法以此类推, 直至到达最高等级也能迅速放松。这时应试者就可以排除考试焦虑所带来的干扰了。 (注:每次脱敏的“焦虑等级”不应超过三个, 并且每次脱敏之前都要进行放松训练, 否则不会起到脱敏作用) 。

(2)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A.Ellis在美国创立的。这一治疗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及信念,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情绪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 消除已有的情绪障碍。不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我们用此疗法治疗考试焦虑的具体方案如下: (1) 在心理诊断阶段中,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了解学生已有的问题并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 帮助他们搞清楚原因并解释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2) 领悟阶段则要帮助学生认识他的非理性信念是导致考试焦虑的真正原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很多学生经常将自己的焦虑与失败归因于智力水平低、学习能力差等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 从而使自己产生无助感, 任凭焦虑症发展下去。因此,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 找出引发自己焦虑的诱因,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试焦虑行为的矫治, 达到“治本”的目的。 (3) 修通阶段是这一疗法中在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教师主要是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学生的非理性信念, 最终让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但在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讲究正确的疏导方式。虽然考试焦虑的表现大致相似, 但原因却不尽相同, 要帮助学生走出焦虑的深谷, 必须针对个体焦虑的不同情况, 对症下药。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关怀。学生的考试焦虑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 教师若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4) 再教育阶段是治疗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 学生应学会辩证的方法, 养成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教师应培养其理性思维, 调节其焦虑程度, 并调整学生的期待水平, 帮他们制定可行性目标, 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提高其自身应对考试的能力。[7]

(3)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植物神经学习法, 是20世纪60年代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由Ratt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技术。该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 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 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 进行有意识地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 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 从而消除病理过程, 恢复身心健康。实验证明, 心理反应和生理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心理社会因素通过意识影响情绪反应, 是不受意识支配的内脏活动发生异常改变, 导致疾病的发生。[1]生物反馈疗法根据这一原理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 然而要应用该疗法还需要一套高科技的仪器, 因此此疗法比较适用于医院, 在学校内还未见有应用。

2. 认知疗法的应用。

认知疗法目前被认为是减轻学生考试焦虑最有效的方法。吕建国通过对北京一所学校163名学生的实验调查也证明了此观点。

(1) 降低学生对考试的过分关注。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 学生越来越看重考试的成绩了, 尤其是高考, 在他们看来, 考试的失败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他们把自己的将来都放在这个单一的分数上, 这一想法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考试焦虑, 还会影响其以后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首先, 我们可以在考前为学生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 让他们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从严肃的考试氛围中跳出来;其次, 老师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一个学生好坏的依据, 而应尽量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 鼓励其发展自己的长处, 以减轻对考试的过度重视。

(2) 增强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是影响考试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 Pykeman也指出高度的自我效能感能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8]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自信心很强。Bandura认为成功和支持能增强人的自我效能感, 而失败和批评却降低自我效能感。根据此理论, 我们应该多多地表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 从而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积极性。这样也就不会再被考试焦虑所困扰了。此外, 老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积极的、正面的“自我谈话”, 例如, “我能行!”“我已经准备好了。”“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 我会抓住下一次机会的。”

(3) 树立成功的榜样。

成功榜样的作用是老师不可忽视的。当老师为了鼓励某个学生而当众表扬他时, 其他同学都会下意识的向这位同学学习, 在多数同学眼里, 老师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如果老师上课这样强调:“××这次做的非常好,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暗示法, ××用这种方法使自己在考试中克服了焦虑。”这无疑对学生是一种引导。很多学者也指出榜样对减轻考试焦虑有一定作用。Bandura认为让患有考试焦虑的学生向成功克服此情绪的同伴学习很有意义。Sarason和Wine也通过调查验证了此观点。[1]

3. 学习策略训练的应用。

由于考前准备不充分也能引起学生的考试焦虑, 在这部分我们着重研究一下怎样通过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帮学生学会学习, 巩固所学知识, 从侧面减轻学生考试焦虑情绪。

(1) 元认知策略。

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它首次被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有学者根据调查发现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就取决于他能否正确应用元认知策略。[9]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元认知, 如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目标, 作息时间表等等。同时, 学生也应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学习活动。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学习日记, 制作调查问卷等。

(2)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相对于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更加具体、细化, 它主要包括一些学习方法。以英语教学为例, 记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用生词造句或把单词进行归类以帮助学习背记单词。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可以让学生模仿磁带读音, 背诵优美散文等等。

(3) 情感策略。

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而跟别人进行交流或自我调整。这在学习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情感策略在学习策略中使用频率较低, 可见广大师生普遍忽略了情感策略。作为教师, 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轻松学习的空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另外, 教师还应把授课内容讲生动以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论

考试焦虑是困扰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一个普遍问题, 很多学生都因考试焦虑而在考场上失败, 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 本文从行为理论、认知理论和学习策略训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同时, 考试焦虑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来自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很重要。家长应认识到考试焦虑的负面作用, 别在给孩子施加压力;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 不以分数评价学生;社会上也应减少一些关于考试成绩的舆论。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 考试焦虑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可能很快消除, 这个深刻的话题还有待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Zeidner, M.Test Anxiety:The State of Ar[tM].New York:Plenum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8.

[2]Parkes, J.Ph.D.“High Stakes, High Anxiety:Testing andStudent Stress”[EB/DL].www.unm.edu/parkes, 2006.

[3]罗增让.测验焦虑与因果归因[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 :99~103.

[4]王晓霞, 刘丽.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5) :29~31.

[5]陈祉妍.“中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2) :855~857.

[6]Egbochuku, E.O.and Obodo, B.O.“Effects of 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 (SD) Therapy on the Reduction of Test AnxietyAmong Adolescents Psychology”[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Psychology.2005. (32~4) :298~304.

[7]Lu Jianguo“.How to Cope With Testing Anxiety”[J].Journal of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2003, (22~4) :59~62.

[8]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 (84~3) :191~215.

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技术干预 第8篇

对全国4万多大、中学生的测查表明, 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为焦虑, 其中以考试焦虑最为突出[1]。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激发的, 在家庭、学校压力以及考生自身生理心理等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以对考试结果担忧为特征, 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2]。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 而且影响其身心健康, 研究如何有效应对考试焦虑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黄允正、黄克永等认为除了外部直接面临高考因素外[3,4,5,6], 还有很多的内部原因。考试焦虑作为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情绪的作用不容忽视。

最早对考试焦虑的干预主要从宏观教育着手, 后又发展出认知中心和情绪中心两种治疗程序。认知治疗方面, 杨眉 (2002) 研究指出, 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可有效降低学生考试焦虑并提高自信[7]。情绪中心的治疗则从训练患者对生理反应的控制入手。陆运青 (1999) 研究指出, 放松训练可使脉搏次数降低, 状态焦虑分数下降[8]。赵荣霞等 (2003) 指出, 坚持渐进性放松和呼吸训练的学生焦虑水平和心率都有所下降, 高考成绩有所提高[9]。生物反馈技术作为放松训练的有效手段被引入考试焦虑干预领域。孙仲贤等 (1986) 研究表明, 生物反馈改善考试焦虑是有效的, 皮温和肌电反馈有效性相当, 生物反馈和自我训练结合效果更佳[10]。Rice等 (1993) 发现增加A波的训练可改善广泛性焦虑的交感兴奋和情绪症状[11]。

研究实践表明, 运用条件性情绪反应干预法, 来访者的考试焦虑表现能很快得到控制[12]。遇到刺激, 来访者能通过简单的肌肉绷紧放松伴随深呼吸进行自我条件性情绪反应干预, 较少复发;临床上在来访者肌肉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治疗, 无痛苦, 来访者愿意配合, 脱落率低, 是治疗考试焦虑很有希望的方法。

1 方法

1.1 来访者

两名来访者主诉考试复习期间焦虑紧张, 有明显躯体表现, 年龄分布19~22岁, 大学本科在读, 家族无精神病史, 排除脑器质性病变及重大躯体疾病, 均自愿接受治疗。

来访者1, 女, 19岁, 大一学生, 面临大学里第一场期末考试。从小学习刻苦努力, 要求上进;家境困难, 面对升入大学的第一场考试, 很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绩, 获得奖学金;性格开朗, 与大多数同学相处良好, 但寝室内有家境富裕的同学, 来访者与该同学发生摩擦。临近考试, 该室友表现出对学习、考试都胸有成竹的样子, 而来访者逐渐感觉自己情绪紧张焦虑, 复习不进, 难以完成复习任务。来访时症状表现如下: (1) 叙述过程中数度流泪, 感到压力巨大; (2) 复习期间焦虑不安, 难以安心学习; (3) 看到室友学习很投入、自信满满的样子, 来访者即感觉情绪低落; (4) 入睡困难, 食欲下降。

来访者2, 女, 22岁, 大四学生, 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认真好学, 大一至大四成绩都不错。毕业在即, 来访者面临考研和就业, 难以抉择, 虽然一直准备考试, 但内心一直摇摆不定。考试临近, 来访者感觉自己并未准备充分, 情绪逐渐焦虑不安, 难以进入学习状态, 不能完成复习计划。来访时症状表现如下: (1) 复习不进, 难以安心学习; (2) 内心焦虑不安, 忧心忡忡; (3) 情绪低落, 叹气流泪; (4) 失眠, 入睡很困难。

1.2 研究工具和材料

1.2.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包括14个项目, 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 它是精神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由医生评定的量表之一。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的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定者若经过10次以上的系统训练后, 可取得极好的一致性。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曾对19例焦虑患者作了联合检查, 两评定员之间的一致性相当好, 其总分评定的信度系数r为0.93;各单项症状评分的信度系数为0.83~1.00;P值均小于0.01。HAMA总分能很好反映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曾对36例焦虑性神经症的病情严重程度与HAMA总分间的相关检验效度, 其效度系数为0.36 (P〈0.05) [131。按照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 总分超过29分, 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 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 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 可能有焦虑;如小于7分, 便没有焦虑症状, 一般划界, HAMA14项版本分界值为14分[14]。

1.2.2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7, 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69以上, 重测信度大于0.7, 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较好。全量表含有90个项目, 每项5级评分, 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因子[15]。

1.2.3 干预时所用的放松训练床、音响、放松音乐等设施。

2 研究程序

2.1 临床诊断

2.1.1 汉密顿焦虑量表

来访者1总分为22分, 有明显焦虑;来访者2总分为20分, 有焦虑。

2.1.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测验结果中, 两位来访者躯体化、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得分均超过了划界标准。根据来访者症状表现及量表得分, 将两位来访者诊断为考试焦虑。

2.2 实验过程

实验干预过程包括认知调整、情绪情感干预、愈后保持三部分。

2.2.1 认知调整阶

认知调整阶段收集来访者症状表现、认知模式等各项资料, 例如来访者1面临的人际敏感、来访者2目标调整的问题, 寻找症状中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向来访者讲清楚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条件性情绪反应干预法的操作过程, 使来访者形成对症状的合理认知。

2.2.2 情绪情感干预阶段

干预前分别与两名来访者商定风景和未来理想实现的想象情景。干预时通过渐近式的肌肉放松, 使来访者获得轻松、宁静、舒适等积极的心理状态。此时, 引导来访者想象美好的风景, 建立积极情绪;想象中进入预先选定的角色, 塑造积极情感;想象刺激情境, 进而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从而消除来访者对刺激情境的焦虑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促进认知、情绪以及行为的改变, 消除考试焦虑症状。

2.2.3 愈后保持阶段

(1) 要求来访者每天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和深呼吸练习。有氧运动与深呼吸能够降低皮质醇在体内的分泌, 增加内啡肽在体内的分泌, 从而进一步降低紧张、焦虑的情绪[16]。

(2) 写咨询日记, 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 增强对消极认知、思维模式的反思能力和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3) 训练并教会来访者学会在遇到没有消除的或新产生的负性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时, 通过部分肌肉的绷紧放松伴随深呼吸的方法来进行自我干预, 达到控制症状、保持疗效的目的。

3 结果与分析

3.1 HAMA量表测试得分变化

干预前来访者1HAMA量表得分为22分, 干预后为6分, 没有焦虑表现;干预前来访者2得分为20分, 干预后为7分, 可能有焦虑, 干预均有效。

3.2 SCL-90量表得分变化

干预前来访者1的SCL-90量表的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均降至划界标准以下。

3.3 回访

实验干预结束一个月后进行电话回访, 来访者1顺利通过期末, 复习期间一直保持较好干预效果,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来访者2情绪平稳, 复习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顺利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发挥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4 讨论

本研究运用条件性情绪反应干预法对有考试焦虑的两名来访者进行14天干预, 每天一次, 每次2小时。干预结束后, 来访者1的HAMA量表得分为6分, 没有焦虑;来访者2的HAMA量表得分为7分, 可能有焦虑, 说明干预有效。

条件性情绪反应干预法以干预条件性情绪为核心, 打破考试焦虑来访者的不良情绪、不适应行为反应、消极认知评价之间的恶性循环, 建立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迅速缓解来访者的考试焦虑症状。

一例大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 第9篇

埃利斯提出理性情绪疗法 (也叫ABC疗法) , A是指刺激性事件 (activating events) ;C指个体的情绪后果 (consequence) ;B是个体的观念 (belief) , 也就是人们对事件A的看法。埃利斯认为C并不是A的直接结果, 而人们对事件A的看法B才是导致C的产生, 也就是导致来访者不良的情绪反应并不是直接由外界刺激性事件造成, 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不合理观念造成的。

二、理性情绪疗法基本流程

理性情绪疗法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 主要任务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找出来访者不来情绪反应 (C) 与刺激事件 (A) , 以及不合理的信念 (B) 。2、领悟阶段, 通过解释和证明使来访者领悟到他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是自己的不合理观念造成的。3、修通阶段, 对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进行分析、辩论或批判, 使来访者真正认识到他的不合理观念是不现实、不符合逻辑的, 从而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的观念, 代之以合理的观念来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4、再教育阶段, 巩固治疗所取得的效果, 进一步帮助患者摆脱就有的不合理观念及思维, 使新的观念和逻辑思维方式得以强化。

三、咨询个案分析

1、来访者一般情况

求助者, 男, 20岁, 大学二年级, 独生子, 父母均为企业普通职工,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在班级担任生活委员职务, 人际关系良好, 与班级同学关系和谐。个性爱追求完美, 重视学习成绩, 认为大学生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 将来才能找到优秀的工作。临近期末考试出现难入睡、容易惊醒等失眠表现。来访者白天由于精神不佳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引起紧张的情绪持续两周。

2、评估与判断

焦虑自评量表 ( SAS) 测验得分为59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 测验得分为57分。测验结果表明, 来访者有轻度的焦虑和抑郁。又根据来访者无躯体的病变, 症状持续时间为半个月, 并未影响求助者的社会功能, 没有产生泛化, 对症状有不适体验, 自知力良好, 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咨询过程

从来访者的表现上看, 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在校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案例。大学生由于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以及考试方式, 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考试焦虑, 而如果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没有科学地去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 想继续沿用过去的学习方式来应付大学考试。现实与认知的差距会让大学生形成很多不合理的观念, 造成情绪焦虑, 精神紧张的情况。以下是结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流程为本案例进行工作的过程。

(1) 发掘阶段

通过初始的会谈了解到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有两点:1.觉得大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 不应该参加课外活动浪费时间, 应该把时间用在课室和图书馆。2.自己过去在班级成绩优秀, 到了大学之后自己也很努力学习, 理所当然可以取到好的成绩。从来访者的观点可以分析得知, 来访者的观念主要为“绝对化”不合理信念。此类信念往往脱离现实, 个体只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外界事物。遇到和自己信念不一致的情况会感到难受、无法理解以及不接收, 引起焦虑等负面情绪。

(2) 领悟阶段

咨询师挖掘到来访者不合理信念之后, 需要用适当的方式让来访者自我觉察。在这里可以沿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引导法。让来访者进入一个层层相扣的思考模式。例如针对来访者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是绝对适用大学学习以及考试的这个观点出发, 咨询师首先不评判这种方式的优劣性, 而是让来访者去思考自己方式是否存在的不足。引导来访者去发现投入的时间与所产生的效果有较大的反差, 这点引起了来访者的兴趣, 愿意与咨询师有进一步的互动。接着来访者也提出了自己心底的疑问, 自己观察其他成绩好的同学并没有多勤奋, 但是答题效果以及表达能力都很好, 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这种情况让自己羡慕也不解。咨询师肯定了来访者的积极性也继续引导来访者去思考自己复习方式的特点, 来访者在思考中表示自己的方式其实是很枯燥的题海战术, 认为只要会做题就可以拿到好的成绩。咨询师马上提示在大学考试的考察方式除了客观题也有不少主观题, 来访者回应自己恰恰是主观题失分比较多。此后来访者逐渐分析出自己认为的学习方式其实过于单一, 并不适用于贴近生活、与当前世界发展同步的大学考试。

(3) 修通阶段

经过引导之后来访者觉察了自身的不合理信念, 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 这也让来访者有了进一步的疑问“自己该怎么改善”。在咨询过程中的修通阶段, 咨询师让来访者通过表格分析法来分析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与行为模式, 通过与旧有学习方式的对比, 来访者领悟到自己的方式脱离了实际, 也脱离了与外界交流。这也让来访者觉察到自己与同学关系良好但并没有深交的朋友, 这也是让来访者觉得苦闷的一个因素。

(4) 巩固阶段

在巩固阶段中, 咨询师安排相关作业让来访者在咨询过程后可以不断巩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例如教导来访者写情绪日记, 每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时可以分别列出事件、信念、情绪, 分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因为何种信念产生情绪, 其中是否也存在绝对化的信念, 如果有自己觉得可以用何种信念更换会让自己变得轻松和舒服。同时咨询师也有引导来访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人际交往, 鼓励来访者认识新朋友。来访者也认识到大学学习很重要, 但自己其他方面的完善与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来访者从原来的不合理信念经过自身的觉察与分析后领悟到新的、正向的信念, 情绪也得到了平复, 最后来访者顺利参加了期末考试。

四、总结

大学生由于没有找到适合大学的学习方式, 容易出现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现象, 如果缺乏外界的引导, 大学生容易受到本身的不合理信念影响, 在考试前引起焦虑紧张等情绪。由于大学生领悟能力强, 善于思考, 认知能力完整, 符合认知疗法中来访者有理性思维能力。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水平, 结合理性情绪疗法容易引导学生去分析内部观念的偏差。除此以外, 理性情绪疗法操作性强, 还能结合作业的形式来让大学生在离开咨询室后还能用现实手段继续巩固新形成的信念, 改善其不良情绪, 协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的大学生活中。但是理性情绪疗法本身也有一定局限性, 理性情绪疗法更加适合内倾思维的人, 大学生处于一个思维发展迅速的阶段, 同时也是一个形成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往往会面临多种观念的冲突和碰撞, 在不合理信念的挖掘和辩驳上更容易出现混乱, 从而对大学生本身的思辨性有较高的要求。另外理性情绪疗法集中在认知层面做工作, 对于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个体而言, 单单知道怎么错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必须的引导和建议。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咨询效果, 高校的心理咨询老师也应当结合相应额行为训练和实质性的指导, 让来访的大学生从理论到实际能够相结合起来。

摘要:大学的学习模式与初高中存在较大差别, 大学阶段的考试方式也更多地集中考察大学生思维水平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 这往往容易大学生对考试产生焦虑情绪。同时大学生思维、自我觉察能力的提高, 使理性情绪疗法适用于大学生群体。本文是一例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对大学生在期末考试时期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情绪,理性情绪疗法

参考文献

[1]邱鸿钟.咨询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8.

[2]姚树桥, 傅文青, 唐秋萍, 朱熊兆.临床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中学生考试焦虑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考试焦虑,影响因素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典型心理问题, 其是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缘由之一。考试焦虑对于中学生来说破坏性较大, 严重危害着初中生的心理与生理健康。长时间的考试交流容易导致精神紧张、神经衰弱, 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同时还会影响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消化功能等一系列身体机能[1]。

1. 考试焦虑概述

考试焦虑是考生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认知评估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考试焦虑的形成同时受到个人性格因素与先天遗传因素同时影响。对外界刺激所形成的认知评价是考生出现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考试焦虑在最后是通过行为反应出来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分层抽取1000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清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960份。其中男生515人, 女生445人;初一人数158人, 初二人数176人, 初三人数95人, 高一人数215人, 高二人数203人, 高三人数113人。

2.2 研究工具

2.3 TAS考试焦虑量表

测定测试对象的考试焦虑程度。得分低于12分则为考试焦虑水平不严重;12-20分则为考试焦虑水平中等;得分大于20分则为考试焦虑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2.4 特质焦虑问卷

选择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中的特质焦虑问卷, 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情绪进行检测。

2.5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主要是对考生父母的养育态度以及行为进行测量。该量表中包括父亲教育的6个因子以及母亲教养的5个因子。

2.6 统计学方法

在期末考试前2周进行答卷填写、答卷回收等工作。使用的Fak Pro6.0录入, 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情况:研究对象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总体水平达到 (17.12±4.78) 分。其中考试焦虑分数较高的学生占据了总人数的33.00%。其中男生与女生的考试焦虑平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 考试焦虑水平较低、中等以及较高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详情见表1。初中、高中学生考试焦虑水平以及7个年级的考试焦虑水平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 文理科生、父母状况组别相比均为明显。

4. 讨论

4.1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基本情况

从有效的960份问卷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 中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人数占据总数的33.00%, 从整体水平来看, 男生、女生所存在的考试焦虑状态的低、中、高水平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女生较高水平的考试焦虑比例达到27.94%, 高于男生。这与国内相关调查研究结果一直。这可能是初中生的心理状态相对不成熟, 变动更加剧烈。同时, 女生与男生相比, 更加注重考试分数, 并且十分容易因为考试成绩的高低而造成情绪问题, 例如自卑等。而高中生已经经历过中考, 所以在对待重大考试的时候心理状态会更加平稳[2]。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 教师与社会各界要广泛关注初三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时所产的心理压力与心理焦虑情况。

4.2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考试焦虑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除了父母偏爱被试以及自我期望除外, 考试焦虑情绪的出现与其他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经过回归分析结果表示, 学生产生考试焦虑与自我负面认知、学校社会压力、神经质等存在着回归关系。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看出来, 学生的自我负面认知对考试焦虑的影响程度是最为严重的。其主要是通过被试的考试失败感所体现出来。学生更多的将考试与自己的未来前途、个人能力能联系起来, 联系的越紧密, 则考试焦虑的水平越高。学生的神经质评分越高, 则越容易由于考试刺激而产生焦虑。由于初中学生的性格尚未成熟, 具有较大的塑造空间, 因此教师与家长可以在这一期间中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 用以提升学生的稳定、成熟的个人性格, 从而对以后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考试。[3]

4.3 相应对策

4.3.1 学生方面

从本次调查研究可以看出, 要缓解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需要从初中开始, 并且将初三学生作为干预重点对象。学生所产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与学生的自我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学生过度关注考试, 同时亦过度自卑, 将低分当做失败的象征, 将高分当做至高无上的荣耀, 导致学生背负着阶段的压力。因此家长与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 并不是意味着以后的发展前途, 亦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让学生放松心态, 以更加轻松的状态应对考试。学生在考试前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来设立相应的目标, 将提升作为成功的象征,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分数。

4.3.2 家庭方面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多多与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沟通。在孩子进步了的时候给予表扬, 并且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当孩子考试失败或退步的时候, 家长也不能一味的指责或批评, 而是应该与孩子充分沟通, 问清楚或者与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 并且一同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进而使得孩子进步。另外, 家长要关注培养学生的稳定的个性以及成熟的心理状态,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多多参与课外活动, 尤其是竞争类型的活动, 以便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 增长见识, 强化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考试中正确面对学校、社会以及父母的压力, 并且通过成熟的心智将这种压力转换为学习的动力。同时, 学校、家长与社会也应该给学生创造相对和谐、宽松的考试氛围, 让学生能够轻松的面对考试, 进而发挥最佳的水平。

4.3.3 学校、社会方面

学校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工作过。例如初一学生可以多多进行集体活动, 让新生能够更加快速的融入集体。针对初三的学习, 学习应该关注给学生环节压力, 就升学应试进行详细的指导与解答, 让学生放下心里包袱。社会方面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要过度的关注学生学习的分数、学校的升学率等, 改善社会环境对学生、学校的评价机制, 使得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丽华, 曲雪, 尹小磊.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及对策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 (23) :14-16.

[2]于佳佳, 王忆军, 徐进杰.哈尔滨市城乡中学生考试焦虑情况及家庭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 (04) :298-300.

中学生考试焦虑 第11篇

关键词:考试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系統脱敏法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310-01

1 一般资料

张某,16岁,考试中出现头痛、恶心症状。心理测验结果:(1)SAS:总粗分:54,标准分67分,超过标准分界值17分。有中度焦虑。(2)SDS:总粗分48,标准分60分,超过标准分界值7分。有轻度抑郁。

2 治疗过程

2.1 第一阶段:改变不良认识。

目的:

继续营造咨询情境;改变求助者不良认知,增强其自信心。

方法:利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苏格拉底辩论术改变其不良认知--考不上重点中学感觉没面子,一辈子没出路。

过程:

咨询师:刚才你说,考不上重点班,就很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找工作就很困难。假如今天你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你的大学四年却不学无术,门门功课挂红灯,那你说说你以后会有怎样的出路?

求助者:应该不会太好吧,我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能力也不怎么样。

咨询师:如果今天有另外一个大学生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学,而他在大学四年里学习非常的用功,博览群书,专业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他也参加各种活动,综合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你说说这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以后的出路会怎么样?

求助者:我想应该不错吧。

咨询师:如果你是某公司的主管,负责人员招聘,这两个大学生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求助者:我应该会选择那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

咨询师:也就是说你看中的是他的能力、性格以及品德等因素,是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考不上重点班级、重点大学就没有出路"这种观点你现在怎么评价呢?

求助者:这种想法太绝对化了。

咨询师:看来,你对自己的认知有了正确的认知。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看一段视频材料。(《俞洪敏以亲身经历谈励志》

巩固认知:家庭作业:

(1)你认为你的优点是什么?至少3条

(2)你认为同学为你提供过哪些帮助?

(3)你认为父母从物质和精神对你有何帮助?

2.2 第二阶段:学会放松,系统脱敏。

目的:

(1)验证并巩固上一阶段的咨询的成果;

(2)介绍系统脱敏疗法,学会放松训练,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利用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法逐步消除考试焦虑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2)了解系统脱敏技术,学会放松训练。

(3)建立焦虑等级量表。将引起考试焦虑的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至大顺序排列。 该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事件等级层次

根据该量表,分成三阶级脱敏。1——4为第一阶段,5——8为第二阶段,9、10为第三阶段。

(4)通过想象放松法实施系统脱敏

咨询师:现在你想象一些情景:自己在一个熟透的街角站着等公交车,这是一个美丽的黄昏,你看到车来车往,这时,你想起上一次考试已经结束,没有考试了。想象到这一情景时请举手。(过了几秒,求助者举起手)

咨询师:好,停止想象,请告诉我你在想象时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助者:一点也没有,很轻松。

咨询师:好,现在,请把注意力再放回放松上,继续想象与你一同等车的同学讨论上一次月考。(20秒之后求助者举起手,出现焦虑)

咨询师:好,现在停止想象,告诉我你的焦虑是多少?

求助者:20分

咨询师:好,现在咱们继续,请把注意力再放回到放松上。现在想象你的同学们在讨论上一次月考。(15秒之后求助者举手)

咨询师:好,现在告诉我焦虑是多少?

求助者:这次是0(次数因人而异)

咨询师:好,这一等级脱敏成功。下面我们进行下一级脱敏。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实施脱敏,直到最后一级刺激引起焦虑的分数也低于25分。此时,脱敏成功。

3 治疗效果评估

求助者越来越自信,克服了以往的紧张状态,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52分,显示焦虑明显降低。SDS标准分49分,显示无抑郁。

参考文献

[1]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郭念锋,民族出版社,2008年5月1版.

[2] 心理咨询师(二级),郭念锋,民族出版社,2008年5月1版.

中学生考试焦虑 第12篇

考试焦虑是学生面临考试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主要表现为考试前及考试期间有心慌、胸闷、失眠等躯体不适和运动性不安[1]。高三是高中教育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而高考生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 可能会严重阻碍他们考试的正常发挥, 损害其心理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整群抽取安徽省寿县2所农村中学, 于2009年高考前1个月, 即2009年5月对2所中学的所有高三学生进行调查,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 (Text Anxiety Inventory, TAI) 和中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量表为测查工具, 两量表均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3]。共发放问卷873份, 收回有效问卷852份, 有效应答率为97.6%。其中男生439人, 女生413人;年龄16~21岁。

采用EpiData和SPSS 15.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焦虑检出情况

共检出考试焦虑者528人, 检出率为61.97% (528/852) , 男、女生焦虑检出率分别为55.6% (244/439) 和68.8% (284/41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70, P=0.000) 。

2.2 焦虑程度构成

轻度焦虑406人, 占76.89% (406/528) ;中度焦虑114人, 占21.59% (114/528) ;重度焦虑8人, 占1.52% (8/528) 。

2.3 不同性别高三学生焦虑水平比较

男、女生焦虑得分分别为 (38.07±8.60) 和 (41.37±10.13)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08, P=0.000) , 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

2.4 焦虑来源分析

中学生特质焦虑影响因素量表将考试焦虑来源分为学业压力、不良环境影响、自卑倾向、适应不良、内向性格、身体虚弱、人际困扰和不良父母教养方式8个因素[2]。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总分与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见表1。

注:*P<0.05。

2.5 考试焦虑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以焦虑总分为因变量, 学业压力、不良环境影响、自卑倾向、适应不良、内向性格、身体虚弱、人际困扰、不良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自卑倾向、学业压力、内向性格依次进入方程, 整个模型有统计学意义 (F=233.486, P<0.05) , 可认为方程成立。最后的回归方程为:y=24.228+1.004x1+0.199x2+0.176x3 (y-焦虑总分, x1-自卑倾向, x2-学业压力, x3-内向性格) 。

3 讨论

国内学者研究证明,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情况严重[4,5,6,7]。本次调查显示, 寿县农村高三学生轻度焦虑者占76.89%, 中度焦虑占21.59%, 重度焦虑占1.52%, 略高于周惠清等[4,5]的研究结果, 低于王小玲等[6]的调查结果。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农村高三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有关。女生的焦虑情况显著高于男生, 提示必须更加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显示, 学业压力、不良环境影响、自卑倾向、适应不良、内向性格、身体虚弱、人际困扰和不良父母教养方式8个因素均与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正相关。提示在农村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防控中, 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引起学生焦虑的多方面因素。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 自卑倾向、学业压力、内向性格对考试焦虑的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高三学生处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 “跳龙门”的心态可能比城市学生更为迫切, 来自教师、家庭和自身的压力都较重, 学生对成绩过分担忧, 而信息相对闭塞, 与外界交流机会较少, 造成部分学生内向胆小, 不善于与别人打交道的性格倾向, 加重了考试焦虑的严重程度。教师和家长平日应避免施加过多的压力, 多采用鼓励的形式, 以免学生压力过大。学校应重视学生考试焦虑的发生情况, 适当组织文体活动加强学生的交流, 必要时进行个别或集体心理辅导, 以缓解学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参考文献

[1]FRIEDMANIA, BENDAS-JACOB O.Measuring perceived test anxie-ty in Adolescents:A self-report scale.Educ Psychol Measur, 1997, 57 (6) :1035-1046.

[2]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 (TAl) 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 (1) :69-70.

[3]李焰, 张世彤, 王极盛.中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因素问卷编制.心理科学, 2002, 25 (2) :191-193.

[4]周惠清, 李定国, 宋艳艳, 等.全国城市中小学生焦虑情绪流行病学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27 (11) :1379-1388.

[5]谭友果, 张光毅, 刘成文, 等.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照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8, 14 (1) :40-42.

[6]王小玲, 陈长香, 冯艳蕊, 等.农村中学生考试焦虑及影响因素分析.护理研究, 2009, 23 (1) :117.

上一篇:社会存在感下一篇:海外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