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控制范文

2024-06-08

墙体裂缝控制范文(精选12篇)

墙体裂缝控制 第1篇

1.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 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这种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 裂缝较宽而深, 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 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 很难全面预防。

1.2 应力集中裂缝

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 如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砼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 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

1.3 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 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 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 可不做处理, 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 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 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 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 很难恢复原貌, 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 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2 建筑墙体裂缝形成原因

2.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出现的原因

2.1.1 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 失水后体积缩小, 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1.2 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 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 或者由

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 浇水过多, 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 砂浆标号低, 都可导致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频频出现。

2.1.3 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墙体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

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 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面层拉裂。

2.2 应力集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2.2.1 在荷载、收缩或温度作用下, 门窗洞口处, 产生局部应力

集中, 共主拉应力约呈45度斜向方面分布, 该处拉应力最大值往往超过弹性均匀分布拉应力2~3倍, 当此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主拉应力极限值时, 而出现了应力集中裂缝。

2.2.2 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砂浆末充分搅

拌, 和易性差, 操作时, 饱满度不够, 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 砂子含泥量较大, 不均匀, 不严格计量, 配合比不准, 造成砌体强度下降。等等诸多原因都能造成应力集中裂缝的出现。

2.2.3 此外还有一种应力集中裂缝出现在钢筋砼大梁下的砌体

上, 由于未设梁垫或设置不当, 产生局部应力集中, 导致砌体出现裂缝。

2.3 墙面抹灰龟裂出现的原因

2.3.1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 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 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3.2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垂直度超标, 造成抹

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 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 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2.3.3 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 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

了省工图方便, 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 分层厚度不当, 压不密实, 从而引发龟裂。

3 建筑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3.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预防措施

3.1.1 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

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 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 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 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 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3.1.2 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减少工序, 将填

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 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3.1.3 砌体的胀缩, 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

间小, 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 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 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3.2 应力集中裂缝预防措施

3.2.1 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 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

3.2.2 如为混水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 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

或加强钢筋, 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 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 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 砌缝配筋的间距, 最小为20cm, 最大为60cm, 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 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 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Φ6, 竖向间距官为500mm。

3.2.3 支承在墙上的钢筋砼大梁下部应设置梁垫。

3.2.4 在砂浆中掺入纤维, 即采用纤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将

短纤维 (聚合物纤维) 按一定比例掺人砂浆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纤维在砂浆中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 阻止基体中原有微裂缝的扩展并延缓新裂缝的出现, 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和改善其韧性与抗冲击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纤维。

3.3 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

3.3.1 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 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 水的用量也

要控制, 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 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 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 (滚筒式) 拌制砂浆。

3.3.2 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 控制好砌体表面

的平整度, 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 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 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3.3.3 抹灰应分层进行, 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

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 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 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4 结论

控制裂隙, 重点在防, 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 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 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 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 控制裂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践证明, 过去许多工程凡是采取了控制裂隙措施的, 一般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多层住宅墙体裂缝控制论文 第2篇

摘要:引起多层砌体结构墙体开裂的原因很多,裂缝的表现形式也各异。裂缝种类包括斜裂缝、竖向裂缝、水平裂缝、包角裂缝、X型裂缝等,其原因很复杂。科学分析多层砌体结构裂缝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减少或避免裂缝的出现或增加,对已经出现的裂缝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减少裂缝对结构的危害,延长结构局部和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关键词:多层砌体结构;裂缝;控制

施工时多层砖房通常会发生开裂现象。房屋建成后一年.有的2―3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墙体产生裂缝,裂缝的形态有斜缝,垂直裂缝。水下裂缝,八字缝等,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抗震性能差。因此防止砖墙开裂十分重要。

1概述

砌体结构是我国应用较广的房屋建筑,在多层住宅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住宅建筑商品化,为了满足其基本功能和它的特殊性,对建设和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住宅建筑已从过去的单一满足使用安全功能延伸到满足视觉安全功能,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不出现建筑病害。住宅建筑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便是其病害之一,墙面裂缝引起建筑饰面受损、脱落,影响建筑物的装饰和使用效果,严重的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砌体结构房屋墙面裂缝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①地基不均匀沉降;②结构荷载过大;③材料质量差;④施工方法不当,施工质量低劣;⑤自然界温度的.影响;⑥设计构造措施不完善等。对于前①~④项原因在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文件中已有了具体规定,只要严格执行,即可以避免。对于后两项原因,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只是依照设计者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认识程度,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来保证。这些因素往往容易被设计者所忽视和疏漏,须引起高度警惕。本文主要谈一谈由温度原因引起裂缝的控制措施。

2施工因素

2.1施工速度过快,有的一周一层,甚至更快,此时砌体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训强度,且地基快速变形,土应力调整滞后,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导致在砌体内部已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主体完工装修,居民入产后.进一步加载.裂缝因子发生作用,导致墙体开裂。

2.2砂浆未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下灰缝厚度不均匀,造成砌体强度下降。

2.3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如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不严格训量,配合比不准,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

2.4施工工艺错误。砌体施工缝处留直,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外檐墙无支顶,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2.5夏季施工砖缺乏浸水,水分过早被吸收,水泥水化反应不足。在冬季,机砖内吸收水分,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导致发生冻胀,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3设计因素

3.1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甚至内纵墙基础末拉通,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3.2建筑物过长,内纵墙过少,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整体弯曲变形过大,产生墙体开裂。

3.3外墙设置暖气炉窑,墙体局部减薄,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

3.4门窗洞口开得过宽,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

3.5进深梁或具他支承梁跨度过大,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下开裂。

3.6电线及具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4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4.1斜裂缝

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而抗拉强度比较低,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

在大多数情况下,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且窗口处裂缝较宽,向两边逐渐缩小,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在靠*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有时也成对角“X”形,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4.2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而且不均匀,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

4.3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上宽下窄,窗台墙竖直裂缝多数出现在底层,二层以上较少发现。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并随时间而发展,有些要延续数年才能稳定。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上宽下窄,比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相邻结构变形等原因而承受负弯矩作用的墙体。

4.4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建筑物裂缝形式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一般引起这样裂缝的原因也比较明确简单;而有些裂缝形式多样且走向变化,不同部位宽度规律不明显,一般这样的墙体裂缝原因也较为复杂。

5墙体裂缝的措施

在工程设计中,设计者大都习惯于从强度方面考虑问题,而忽视了温度这一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结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在承载力、抗震、风荷载条件的强度要求,如在选择砌块及砌筑用砂浆的强度等级时,一般是底层砌体选用强度较高的砌块和砂浆,楼层越向上选择的砌块及砂浆强度等级越低,建筑顶层及女儿墙甚至选用MU10砖、M2.5砂浆砌筑。这种习惯作法虽能满足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要求,但远不能满足顶层砌体在温差应力下所需要的强度。为此,控制砌体结构温度裂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提高顶层及女儿墙砌体的强度,以加强整体抗剪能力。砌体受剪破坏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沿灰缝破坏,另一种是沿灰缝及砌块破坏。砌体结构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V≤(?v+αμσο)A

式中,V为截面剪力设计值;?v为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a和μ分别为与荷载类别、砌体类别相关的修正系数。σo永久荷载设计值产生的水平截面平均压应力;A为水平截面面积。

根据计算公式,砌体结构的抗剪主要取决于砌体的抗剪强度?v,而?v的高低又取决于砌体砂浆的强度等级。在工程实例中,砌体温度裂缝多是沿砌体水平灰缝或阶梯形灰缝发生的,即为砌块的强度高于砂浆的强度所致。为此顶层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5,且必须为混合砂浆。

6结语

控制砌体结构墙体温度裂缝应从其特性人手,采取相应措施,减小温差应力,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用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温度应力造成的影响,使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得到控制和减轻。

参考文献

[1]唐岱新,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浅谈墙体裂缝的质量控制 第3篇

1.墙体中常见的裂缝种类

1.1温度应力性裂缝

这种裂缝是墙体中最常见的,这种裂缝常见于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如圈梁和砖砌体交接处的水平裂缝。一般材料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能,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如果结构不受任何约束,在温度变化时能自由变形,那么结构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结构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变形时,则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或称温度应力。有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值。由于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至产生温度性的裂缝。

1.2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成斜裂缝,且裂缝走向凹陷处。这种裂缝在建筑物下部比较明显,由下向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竖缝等。当长条形建筑物中部沉降過大,则在房屋二端由下往上呈“八”字形裂缝,且首先在窗角上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时,则形成两端由下往上倒“八”字型裂缝,也首先在窗角上突破,也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刚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纵横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产生水平推力而形成拉力,从而导致交接处的竖缝。

1.3结构性裂缝

这种是由于上部荷载而引起的裂缝,表明墙体承载力不足或存在较大问题。因房屋结构的原因产生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结构设计有差错,由于计算荷载时有遗漏,构造不合理造成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砌体施工质量差,墙体砌筑时灰逢不饱满﹒厚度不均匀﹒组砌方式不符合要求等,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墙体整体性,减少了墙体载面面积,削弱了墙体承载力,从而引起墙体裂缝;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从而使墙体受到破坏,引起墙体缝。

2.房屋建筑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2.1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而砌体温度不变,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砌块墙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比砖砌体高,很容易受温度变化引起变形导致墙体开裂,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2.2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

(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是由于房屋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推拉力而产生的。

(3)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2.3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2.4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引起开裂

(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2)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3)砌筑砂浆强度偏低或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经下降,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3.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3.1防止温度性裂缝措施

(1)房盖设保温层和隔热层。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增设空气隔热层或选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材料作保温层能有效控制层面板的升温。层面板温度降低下,它与墙体的温差大大缩小,能有效防止顶层墙体裂缝。

(2)设置灰缝钢筋,其要求如下:

①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设置钢筋,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②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及靠近墙顶的部位设置钢筋。

③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

④灰缝钢筋距楼、屋盖砼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应不应小于600mm。

⑤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⑥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小于300mm。

⑦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

⑧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3%。

⑨当利用灰缝钢筋砂浆做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75d和300mm,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0mm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应小于30mm。

(3)在顶层圈梁上设置宽40-50mm的遮阳板,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

3.2防止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1)当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裂缝修复。修复一般用水泥砂浆﹒树脂砂浆填缝或水泥灌浆封闭保护的方法处理。

(2)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3)当沉降裂缝发展较快且有加速趋势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减小基础荷载,加固基础后修复。基础加固常用加大基础面积法﹒桩基础托换法以及注浆等改变土壤特性的方法。

(4)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3.3结构性裂缝控制措施

(1)通过卸载方法减轻墙体荷载。对于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墙体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梁承担上部荷载。

(2)结构加固补强法。对于荷载较大,砌体载面尺过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损害主体结构的情况下适当加大载面尺寸,以提高其承载能力,这种方法也可以起到相应的效果。

由于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较大,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加强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采用有效地控制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保证建筑结构安全。

浅谈多层住宅墙体裂缝控制 第4篇

施工时多层砖房通常会发生开裂现象。房屋建成后一年, 有的2—3年, 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 墙体产生裂缝。裂缝的形态有斜缝、垂直裂缝、水下裂缝、八字缝等, 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 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 抗震性能差。因此防止砖墙开裂十分重要。

1 概述

砌体结构是我国应用较广的房屋建筑, 在多层住宅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住宅建筑商品化, 为了满足其基本功能和它的特殊性, 对建设和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住宅建筑已从过去的单一满足使用安全功能延伸到满足视觉安全功能, 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不出现建筑病害。住宅建筑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便是其病害之一, 墙面裂缝引起建筑饰面受损、脱落, 影响建筑物的装饰和使用效果, 严重的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砌体结构房屋墙面裂缝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地基不均匀沉降; (2) 结构荷载过大; (3) 材料质量差; (4)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质量低劣; (5) 自然界温度的影响; (6) 设计构造措施不完善等。对于前 (1) ~ (4) 项原因在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文件中已有了具体规定, 只要严格执行, 即可以避免。对于后两项原因, 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计算方法, 只是依照设计者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认识程度, 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来保证。这些因素往往容易被设计者所忽视和疏漏, 须引起高度警惕。本文主要谈一谈由温度原因引起裂缝的控制措施。

2 施工因素

2.1 施工速度过快, 有的一周一层, 甚至更快, 此时砌体的强度

尚未达到设训强度, 且地基快速变形, 土应力调整滞后, 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导致在砌体内部已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 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 主体完工装修, 居民入产后.进一步加载.裂缝因子发生作用, 导致墙体开裂。

2.2 砂浆未充分搅拌, 和易性差, 操作时。饱满度不够, 水下灰缝厚度不均匀, 造成砌体强度下降。

2.3 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如砂子含泥量较大, 不均匀, 不严格

训量, 配合比不准, 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 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 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

2.4 施工工艺错误。

砌体施工缝处留直, 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 外檐墙无支顶, 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 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2.5 夏季施工砖缺乏浸水, 水分过早被吸收, 水泥水化反应不足。

在冬季, 机砖内吸收水分, 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 导致发生冻胀, 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3 设计因素

3.1 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 甚至内纵墙基础末拉通, 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 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3.2 建筑物过长, 内纵墙过少,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 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产生墙体开裂。

3.3 外墙设置暖气炉窑, 墙体局部减薄, 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

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 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 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

3.4 门窗洞口开得过宽, 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 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

3.5 进深梁或具他支承梁跨度过大, 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

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下开裂。

3.6 电线及具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 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4 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4.1 斜裂缝

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 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 而抗拉强度比较低, 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

在大多数情况下, 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 且窗口处裂缝较宽, 向两边逐渐缩小, 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 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 有时也成对角“X”形, 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4.2 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 而且不均匀, 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 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 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 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

4.3 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 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 上宽下窄, 窗台墙竖直裂缝多数出现在底层, 二层以上较少发现。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开始出现, 并随时间而发展, 有些要延续数年才能稳定。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 上宽下窄, 比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相邻结构变形等原因而承受负弯矩作用的墙体。

4.4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建筑物裂缝形式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 一般引起这样裂缝的原因也比较明确简单;而有些裂缝形式多样且走向变化, 不同部位宽度规律不明显, 一般这样的墙体裂缝原因也较为复杂。

5 墙体裂缝的措施

在工程设计中, 设计者大都习惯于从强度方面考虑问题, 而忽视了温度这一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结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在承载力、抗震、风荷载条件的强度要求, 如在选择砌块及砌筑用砂浆的强度等级时, 一般是底层砌体选用强度较高的砌块和砂浆, 楼层越向上选择的砌块及砂浆强度等级越低, 建筑顶层及女儿墙甚至选用MU10砖、M2.5砂浆砌筑。这种习惯作法虽能满足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要求, 但远不能满足顶层砌体在温差应力下所需要的强度。

在工程实例中, 砌体温度裂缝多是沿砌体水平灰缝或阶梯形灰缝发生的, 即为砌块的强度高于砂浆的强度所致。为此顶层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5, 且必须为混合砂浆。

6 结语

控制砌体结构墙体温度裂缝应从其特性人手, 采取相应措施, 减小温差应力, 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用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温度应力造成的影响, 使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得到控制和减轻。

参考文献

[1]唐岱新, 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GB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墙体裂缝控制 第5篇

(征求意见稿)

一、设计要求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最低强度等级要求:砌块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MPa,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

2、墙长大于4m时,墙中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进户门、宽度大于2m的洞口两侧、独立墙端部、不同隔墙墙材交接处应设截面宽度与墙厚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墙高超过4m时,墙体应在半高处(或窗台顶)设置与柱连接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其截面宽度与墙厚相同。

4、跨度大于0.6m的门窗洞口的顶面,或洞口上部砌体高度小于洞口跨度1/2时,应设计截面宽度与墙厚相同的过梁。

5、下列部位抹灰时应挂抗裂钢丝网:

(1)不同材料基体结合处,如加气混凝土砌体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窗台压顶等相交接处;(2)暗埋管线的孔槽处;(3)外墙找平抹灰时应满挂;(4)顶层填充墙应满挂。

6、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在找平层中应附 1 加一道加强钢丝网。

7、抗裂钢丝网应采用镀锌钢丝,网目规格不应大于20mm×20mm,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mm。抗裂钢丝网宽度不应小于200mm,与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8、当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并用砌体同级砂浆填满挤实。

9、墙内管线应沿砌块的模数位置横平竖直地预埋,不应斜置。当管线集中或管径较大时,应预留管线位置,在管线两侧布设拉结筋或钢筋网片,浇筑C15细石混凝土。

10、外墙窗应设置100mm高窗台板,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内配2Φ10纵筋和Φ6@200分布筋,两端入墙不小于300mm。

1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建筑物室内地坪以下(地下室的非承重内隔墙除外)部位;(2)长期浸水或经常干湿循环交替的部位;

(3)受化学侵蚀的环境,如强酸、强碱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等环境;

(4)砌块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5)屋面女儿墙墙体、阳台栏板;(6)烟道、排气管道。

二、施工要求

1、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90%,垂直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其水平灰缝和垂直灰缝的厚度均不宜大于15mm。砌体灰缝缺陷应随砌、随修,并双面勾缝密实,勾缝深度凹进墙面1~3mm为宜。

2、砌体的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搓水平投影不应小于砌体高度,接搓时,应先清理基面,洒水湿润,然后用相同材料接砌。

3、墙面抹灰前应清扫砌体浮灰,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塞孔洞和缝隙,应采用专用界面处理剂作基层表面处理,或在前一天适当浇水湿润后用聚合物水泥细砂浆涂满或用齿式刮板刮满砌体表面,厚度为1~3mm,涂刮要密实,表面要粗糙。

4、不得使用龄期不足15天、破裂、不规整、浸水和表面被污染的砌块。对破裂和不规整的砌块可切割成小规格后使用。切割时应使用合适的工具,不得用瓦刀凿砍。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应不大于25%,抹灰时的含水率应不大于20%。抹灰应在砌体工程完毕至少7天且经验收合格后进行。

5、在设置抗裂钢丝网的墙面安装钢丝网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钢丝网应展平,与梁柱或墙体连接可用射钉或预埋的钢筋点焊固定,间距不宜大于250mm,以保证钢丝网不变形起拱;网材搭接应平整、连续、牢固。

(2)固定钢丝网应铺在砂浆找平层上,用钢钉(水泥钉)宜为20-25mm(长度)×2.5mm(直径),宜加0.3-0.5mm 厚,长宽各20mm的金属或塑料垫片,混凝土固定点应用冲击钻植入塑料锚栓,固定点间距以双向@500mm为宜。

(3)满铺钢丝网的安装应平整、连续、牢固,不应变形起拱,必须置于抹灰层内,不得外露,防止生锈和腐蚀。

6、在常温条件下的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6m 以内。

7、砌块与门窗联结采用后塞口时,将预制好埋有木砖或铁件的混凝土块随洞口两边同时砌筑,间距600~700mm左右,离洞口上下端约300mm;安装门框时用手电钻在边框预先钻出钉孔,然后用钉子将木框与预埋木砖钉牢;采用先立口时,在砌块和门框外侧均涂抹粘结砂浆5mm厚挤压密实,同时校正门窗的垂直度、平整度和位置,然后再采用可靠方式与砌块固定。

三、材料要求

1、砌块应存放5天以上方可出厂,产品运输时,宜成垛绑扎或有其它包装等防潮、防雨措施,并标明强度等级、干密度等级及生产日期。

2、非承重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5.0MPa。干燥收缩值应满足:标准法不大于0.50mm/m,快速法不大于0.80mm/m。

3、砌筑砂浆等级不应低于M5.0,且不应超出加气混凝土砌块一个强度等级。冲筋、贴灰饼所用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应与大面积抹灰砂浆一致。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控制 第6篇

摘要:分析了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墙体裂缝的各种技术措施,列举了框架结构非承重墙体防裂做法的工程实例。

关键词:砌块墙体 裂缝原因 防裂技术 工程实例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房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办公和居住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样对建筑墙体的裂缝控制要求显得更为严格。由于对墙防裂的各种技术措施不完善,涉及墙体裂缝乃至渗漏的纠纷、投诉以至官司也越来越多。房屋建筑的裂缝问题也成为用户评判建筑质量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我国东北地区普遍用于框架结构非承重墙体建筑。目前在加气砼砌块墙体施工中,由于砌块强度等级低、吸水率高、收缩变形大,还是沿用传统的墙体砌筑与墙面抹灰工艺。经常出现墙体裂缝,由裂缝引起渗漏,墙面抹灰空股、开裂等质量问题。因为墙体裂缝给使用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要解决墙体质量问题,首要要分析造成问题的各方面原因。

1 墙体形成裂缝的原因

形成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干缩变形方面的原因,也有设计构造、材料及施工质量、工程管理方面的原因。根据成因最常见的裂缝可分为四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三是设计构造造成的裂缝;四是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产生以上裂缝的原因很多,要从各方面采取技术控制措施,首先要加强砌块产品管理,保证材料质量。要采用与砌块配套的专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同时要针对各种开裂原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才能有效根治墙体开裂的通病。

2 解决墙体裂缝的工程技术

加气砼砌块的墙体裂缝较严重,对此,我们在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工程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解决粉煤灰加气砼砌块非承重墙体裂缝的工程技术。

2.1 砌块材料

2.1.1 砌块块材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

2.1.2 砌块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规定,各项性能指标、外观质量、块型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1997)的要求。

2.1.3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砌块材料应按产品标准进行质量验收。对质量不合格或产品等级不符合要求的,不得用于砌体工程。不得将有裂缝的砌块面砌于外墙外表面

2.2 砌筑、抹面砂浆砂浆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2.2.1 国家建材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JC890-2001)是根据砌块对砂浆的功能要求制定的。施工时,砌筑砂浆、抹面砂桨的干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强度、收缩性能等指标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2.2.2 对砂浆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规定。施工时,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

2.2.3 对抹面砂浆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及《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的规定。

2.3 框架结构非承重墙体施工

粉煤灰加气砼砌块的砌体工程施工。除应符合规范GB50203-2002的基本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2.3.1 砌块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并应防止雨淋。

2.3.2 砌体的龄期应超过28d才能上墙砌筑。

2.3.3 对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砌体含水率应小于15%,并进行干砌。对采用普通砂浆砌筑时,在控制含水率的同时,应提前1-2d浇水湿润。在高温季节砌筑时,宜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2.3.4 切割砌块应使用手提式机具或相应的机械设备。

2.3.5 砌筑前,应按设计要求弹出墙的中线、边线与门窗洞位置,并应以皮数杆为标志,拉好水准线。井按排块设计进行砌筑。并适当控制每天的砌筑速度。

2.3.6 填充墙体底部应砌高强度砖,如灰砂砖、页岩砖、砼砖等。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

2.3.7 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得和其它砖、砌块混砌。

2.3.8 砌体转角和交接部位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设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2.3.9 填充墙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位置应与砌块皮数相符合。其钢筋宜采用植筋方法固定在框架柱上。其规格、数量、间距、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缝隙应用砂浆嵌填密实。

2.3.10 砌体砌筑时,应严格控制水平度、平整度。并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不能满足搭砌长度要求的通缝不应大于2皮。

2.3.11 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其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和20mm。砌筑的水平、垂直砂浆饱满度均应≥80%。同时砌筑后宜对水平缝、垂直缝进行勾缝,勾缝深度为3-5mm。

2.3.12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并应至少间隔7d后,采用侧砖、立砖或砌块斜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约60度,砌筑砂浆应饱满。

2.3.13 墙体尺寸允许偏差,如轴线位移、垂直度、表面平整度、门窗洞口高宽及偏移等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2.4 墙体与门窗框的连接与密封

2.4.1 门窗安装应先在墙体中预留门窗洞,然后再安装门窗框。

2.4.2 普通木门安装,应在门洞两侧的墙体,按上、中、下位置每边砌入带防腐木砖的C15砼块,然后用钉子将木门框与砼块连接固定。

2.4.3 塑钢、铝合金门窗安装,应在门窗洞两侧的墙体,按上、中、下位置每边砌入C15砼块,然后用尼龙锚柱或射钉弹将塑钢、铝合金门窗连接铁件与砼块固定。

2.4.4 木门框与墙体间隙,采用麻刀水泥砂浆或麻刀混合砂浆进行嵌填,要分层填塞密实,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水泥砂浆抹平。

2.4.5 塑钢、铝合金门窗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采用PU发泡剂进行填塞,并在切割成深5-8mm槽口后,内外用砂浆填嵌密实,待砂浆达到强度后,用建筑密封胶封口。

2.5 塑钢门窗框与墙体缝隙处理塑钢门窗框与墙体间隔每边约10mm,先用发泡胶填缝,再用水泥砂浆嵌缝,最后在外边打防水胶。

2.6 墙面抹灰施工

2.6.1 外墙抹灰施工前应先安装门窗框、护栏等,并应将墙上的孔洞堵塞密实。

2.6.2 室内墙面、门洞口的阳角应采用1:2水泥砂浆做暗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mm。

2.6.3 当要求抹灰层具有防水、防潮功能时,如厨房、卫生间应采用防水砂浆。

2.6.4 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舌头灰、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同时对砌块的缺棱掉角、灰缝不饱满等缺陷要进行填补。若采用普通砂浆抹灰,应将墙面洒水湿润,但墙面不应有挂水。

2.7 有关防止墙体裂缝构造与加强措施

2.7.1 门窗过梁与窗台板做法,墙体洞口、附墙固定件做法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门窗洞过大时,宜在门窗侧设置防裂构造柱。

2.7.2 当填充墙体超长、超高时,应设置防裂构造柱或配筋带。

2.7.3 在内外墙面的抹灰砂浆中掺杜拉纤维或丹强丝。

2.7.4 当外墙采用普通抹灰砂浆时,在砂浆中敷设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砼加气块墙体及抹灰裂缝控制 第7篇

煤科院产业基地研发楼工程,填充内墙采用200厚砼加气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墙面为水泥砂浆抹灰。

1.1 干缩裂缝

1.1.1 砼加气砌块由于具有吸水率大的特点,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一般干缩率为0.3~0.5mm/m,约为粘土砖的3~4倍。如果砌块干缩变形过大,则容易造成裂缝。当干缩变形带来的拉应力超过砌块之间的粘结强度时,裂缝就出现在灰缝;当砌块之间的砂浆粘结强度高于砌块抗拉强度时,砌块自身就可能开裂。

1.1.2 由于砼加气砌块吸水率大,如果砂浆保水性能以及和易

性不好,则水分很容易被砌块吸收造成砂浆失水,从而无法充分水化造成强度降低。对于抹面砂浆,当砂浆层的强度不能抵抗收缩应力时,砂浆层将开裂,此时砂浆层与砼加气块墙面的黏结力还未达到足以约束砂浆的滑动,因而发生抹灰层空鼓和脱落。

1.2 温度裂缝

普通砂浆的导热系数约为0.9W/(m·K),线膨胀系数约为4×10-4mm/(m·℃),与砼加气砌块线膨胀系数约为8×10-6mm/(m·℃),相差达到10倍左右,一旦环境温度变化,则在砌筑砂浆、抹灰砂浆以及砌块之间产生温度应力,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则造成砌块-灰缝之间、砌块-抹灰之间的开裂。

1.3 设计构造引起的裂缝

(1)墙体过长、过高时,未采取加强构造措施;(2)框架柱和墙体的拉结筋设置间距过大,墙体与主体框架连接处构造措施不合理。

1.4 施工因素引起的裂缝

(1)施工时未事先将砌块浇水。(2)砌筑砂浆和易性不好、保水性差。(3)二次施工中接槎设置不合理,造成接缝处开裂。(4)砂浆强度与砼加气块不相匹配,伸缩不一致,引起墙体产生裂缝。(5)砌体上打洞凿槽、敷设管线等过程中,由于槽内管线局部反弹变形或填充的砂浆收缩,导致墙体裂缝。

2 裂缝控制的主要措施

2.1 技术控制措施

2.1.1 为消除填充墙与砼柱交接处裂缝,在交接处设置120mm构造柱,采用C20细石微膨砼浇筑,以补偿墙体干缩变形,防止填充墙与砼柱之间出现裂缝,见右图。同时,填充墙应沿墙高每0.5m设置2根Φ6.5通长拉结钢筋,与墙、柱拉结采用植筋,伸入填充墙内长度不得小于700mm。

2.1.2 为保证抹灰层与墙体的粘接力,处理好加气砼表面的封闭气孔,减小吸水率,施工前清理墙面附着物,进行喷毛处理:水泥、细砂按1:1比例用108胶拌成糊状,采用专用工具喷毛。(1)喷点均匀且突起明显,能起到锚接砂浆层作用,特别是砌体与框架梁柱交接部位要喷点到位;(2)喷点要粘接牢固,无脱落现象,凝固后要洒水养护,确保其粘接强度(以手掰不动为准)。

2.1.3 优化砂浆配合比。抹灰砂浆的选用应与加气砌块材质相适应,同时可在砂浆中添加塑化剂,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粘结能力。

2.2 施工控制措施

(1)严把砌块进场质量关,杜绝采用不合格产品进行施工,并应自然养护28d以上,使其干缩变形趋于稳定后上墙施工。(2)砌筑墙体前,砌块应至少提前24h分次浇水湿润,将砼加气砌块表面含水率控制在10%~15%之间,以避免砌筑过程砂浆中水分被砼加气块吸收。(3)为了防止墙顶部在后期装饰工程中出现裂缝,砌筑至梁底或板底时,应留下一定空隙,至少间隔7天后,墙体顶部采用60度斜砖补砌挤紧,斜砖中心采用砼三角块塞实。见右图。(4)为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减少砌体累计的收缩率,砌筑时应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并应不小于150mm。砼加气块砌筑时,灰缝必须饱满密实,严格控制灰缝大小,避免出现空心缝。加气块水平灰缝缝隙不得大于15mm,垂直灰缝不得大于20mm。水平灰缝饱满度应大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应大于80%。(5)严格分层抹灰,一次抹灰厚度控制在7~9mm,分层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切忌连续流水作业,以控制收缩绝对值,使收缩裂缝也能在分层抹灰时有所弥补。(6)为解决收缩量比不均匀和伸缩变量不同而产生的裂缝,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钉挂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强处理,每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7)电线管敷设时应使用专用剔槽工具,开槽深度不得超过1/3墙厚,长度不宜大于1/4墙长,剔槽宽度要与线管吻合,深度要以埋下线管,线管低于砌块表面20mm为宜。敷管后在管槽两侧钉钉子并用铁丝扎牢,用豆石砼填实抹平,再在线管上用钢丝网片加固。(8)墙面抹灰前和抹灰面层施工完,要设专人喷水养护,确保其强度。

3 效果评价

3.1 经济效益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只有少量开裂现象、无空鼓现象,节约了经济成本。

3.2 社会效益

有效控制加气块填充墙墙面开裂、空鼓,改善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了建筑的使用价值,受到业主及监理的一致好评,造福了整个社会。

摘要:混凝土加气块作为粘土砖的替代产品已广泛的应用在施工中,而且应用中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墙体开裂。本文结合实际的项目建设的工作,对控制砼加气块墙体表面裂缝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砼加气块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控制 第8篇

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北区一期学生公寓楼工程是福建省重点工程,6.5层,框架结构,墙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新型的墙体保温节能材料,该材料具有轻质、多孔、吸水率大而干燥失水慢且干缩量大等特点,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墙体易出现裂缝。就本工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裂缝控制的施工经验做一总结。

2墙体拉结筋施工质量控制

拉结筋可加强砌块墙体与框架结构之间的拉结作用,对避免两种结构间由于不同的变形趋势而导致在交接处开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拉结筋的质量控制,针对拉结筋的关键问题,主要从以下两点把握:

2.1预埋拉结筋

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期间,将拉结筋的预埋做为一项关键工序来抓。拉结筋的预埋位置需进行测量放样后再钻眼埋筋。模板外侧,同一水平位置的两根拉结筋可用扎丝绑在一起,以防拉结筋在混凝土振捣时丢入模板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看模人员应注意看好拉结筋,一旦发现拉结筋脱落,应及时重新插好;若无法插入至混凝土中,可另取一根直型拉结筋,并使用电钻,将电钻钻头取下,把直型拉结筋套在电钻上,开动电钻,将直型拉结筋打入混凝土中,应保证打入混凝土中的钢筋长度符合锚固要求且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2.2错埋拉结筋的补救措施

由于预埋拉结筋时测量的误差、楼面混凝土浇筑后存在轻微的起伏不平及砌筑时灰缝厚度存在的小差异等,这些偏差累积起来,将导致部分拉结筋预埋位置与砌体灰缝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将错埋的拉结筋重新进行植筋,要么成本太大,要么质量不易控制,因此,对错埋的拉结筋不再植筋,而是针对不同的偏差位置分别采取补救措施:

如上图示,若错埋的拉结筋位置位于200mm高砌块的中部位置,则用2片600×200×100的砌块代替原一块600×200×200砌块,将拉结筋埋在2片小砌块中间位置。小砌块之间及上下面的水平灰缝厚度可适当减小,以保证邻近砌块水平灰缝厚度不至于过厚。

若错埋的拉结筋位置位于200mm高砌块的上部位置,则在砌块的上部,在拉结筋对应的位置将砌块锯出1:4的斜槽,将拉结筋埋入斜槽,再用砂浆将斜槽补平。若错埋的拉结筋位置位于200mm高砌块的下部位置,则改用2片600×200×100的砌块代替原一块600×200×200砌块,在下面的小砌块的上部,在拉结筋对应的位置将砌块锯出1:4的斜槽,将拉结筋埋入斜槽,再用砂浆将斜槽补平。

以上措施使每根拉结筋都能充分地发挥作用,确保墙体与结构的拉结,防止墙体与结构因不同的变形而分离开裂。

3砌块含水率的控制

鉴于加气混凝土砌块自身的特性,在砌块施工过程中,若含水率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墙体砌块松动、变形大而开裂的质量问题。砌块含水率主要从以下几点控制:

3.1由于砌块内水分挥发慢且挥发过程中变形较大,故应防止砌块含水率偏大。所有,砌块不得遭受雨淋或长时间浸泡水,进入现场的砌块应及时转运至楼层,架空堆放。

3.2由于砌块在干燥状态下,吸水率较大,易吸收砂浆内水分而使砂浆失水降低强度,故砌块砌筑前,应保证砌块湿润。应在砌筑前24h对砌块进行冲水,冲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砌块含水率偏大,一般以砌块表面润水深度达到1cm左右即可,在砌筑前,应将砌块再次冲水后再上墙砌筑。同样,在墙体粉刷前24h及粉刷时应对墙体进行适当冲水,以保持墙体湿润。

3.3加强墙体养护工作。墙体砌筑完成后24h,就应开始对墙体进行淋水养护,每天一次,但淋水不宜过多,以墙面达到略湿润状态为宜;墙体粉刷完成后,也需坚持每天一次淋水养护,以保证砂浆强度的持续增长。

4水电割槽工艺的改进

水电割槽作业极易对墙体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为今后墙体开裂埋下隐患。故针对施工中水电割槽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分析与改进。

4.1水电割槽前放样必须准确且需复核。根据图纸要求在墙体上准确画出槽位走向,经有关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开始割槽,以防止槽位割错而重新割槽或加大槽位等,致使今后该位置粉刷层偏厚而开裂;墙体粉刷前应仔细检查有无露埋的管路,确认无误后方可粉刷,杜绝粉刷后再割槽的现象。

4.2水电箱体位置应预留准确,以防事后大范围敲打墙体。对于嵌入墙体一半的箱体,砌筑墙体时,应用100厚砌块砌筑半墙,以留出半墙空洞安装箱体。对于嵌入墙体一砖厚度的箱体,砌筑时除在箱体位置留出空洞外,还需在箱体背面粉刷位置预图Φ4钢丝,钢丝两端斜插预埋入空洞两端的墙体水平灰缝内,以增强箱体背面粉刷层的强度。

4.3割槽时应保证在墙体顶砌完成5d后再进行,因为墙体未顶砌,顶端为自由端,对墙体割槽凿打,更易造成墙体破坏,故割槽凿打前应保证墙体顶砌完成并有一定的强度后进行。

4.4割槽后较大的槽洞修补,应用锯将砌块切成槽洞大小的异形砌块,再用专用砂浆砌筑槽洞。对于稍大的不适合用砌块修补的槽洞,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实。对于不大的一般槽洞,可用1:3水泥砂浆填实。槽洞位置粉刷,应挂钢丝网加强,切勿遗漏。

结束语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是一种质量不易控制的新材料、新工艺,墙体易出现裂缝。以上就该墙体易产生开裂的几个关键原因进行了剖析与改进,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墙体的裂缝,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墙体裂缝控制 第9篇

关键词:墙体改革,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原因,控制

随着房产开发的快速发展, 墙改的发展, 粘土实心砖的禁止使用, 这些都将为轻集料小砌块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其发展、使用空间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砌块建筑在我国还是个较新的建筑结构体系。为提高砌块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 在深入学习国家规范, 并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砌块产品材性和砌块建筑特点。在实践中, 从材料、设计、施工各个方面, 按照系统工程理论,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总结、归纳, 使混凝土空心砌块在建筑上的应用日趋成熟。

1 造成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墙体开裂的原因

1.1 砌块材料自身的原因

1.1.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由混凝土组

成的。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 它是由骨料、水泥石、气体、水分等所组成的非均质材料胶结而成的, 在温度、湿度变化条件下, 混凝土逐步硬化, 同时产生体积变形, 这种变形是不均匀的;水泥石收缩较大, 骨料收缩很小;一般来说, 骨料与砂浆具有不同的热学参数, 即它们的热膨胀系数是不相同的, 骨料的热膨胀系数通常取在0.7×10-5/℃, 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通常取为1×10-5/℃, 不同类型骨料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亦不同。它们之间的变形不是自由的, 产生相互约束应力, 当水泥砂浆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骨料热膨胀系数时, 界面上将产生拉应力, 由此会造成开裂损伤。混凝土结构内由于水化热产生的温变、收缩等引起界面上的拉应力, 当拉应力达到界面粘接强度时, 界面上的某一薄弱环节将首先开裂, 因而造成材料内部的开裂损伤。

1.1.2 混凝土中的自由水蒸发会引起混凝土的干缩, 从而引起砌块自身开裂。

1.1.3 混凝土中胶凝物质在大气中CO2的

作用下, 会引起炭化收缩, 导致混凝土自身开裂。砌块上墙后, 由于自身的收缩, 会引起墙体内部产生一定的应力, 当这种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与抗剪强度时, 墙体就会产生开裂。

1.1.4 砌块是由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空心墙

体材料, 它具有混凝土脆性属性, 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 因振动会产生细小的裂缝, 上墙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墙体上的宏观裂缝。

1.2 温差作用的原因

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 是实心粘土砖砌体的两倍, 因此, 砌块墙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比砖砌体高, 很容易受温度变化引起变形导致墙体开裂,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1.3 地基沉降的原因

由于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引起建筑物的墙体结构内的附加应力, 而砌块砌体的抗剪性能大大低于粘土砖, 这是导致墙体产生剪拉斜向开裂或垂直弯曲开裂主要原因。

1.4 设计方面的原因

由于设计人员对砌块墙体材料的性质不够了解, 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 且在构造上不采取防裂、抗裂措施, 形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这样难免使砌块墙体出现开裂。

1.5 施工方面的原因

1.5.1 空心砌块墙体是由人工砌筑的, 由

于空心砌块块体较高和孔洞的存在, 使竖缝砂浆不易饱满, 水平缝接触面积小, 不便铺砌, 导致水平及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达不到要求, 从而减弱了墙体抗剪、抗拉和抗变形能力, 引起墙体开裂。

1.5.2 在施工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砌砖操

作工艺, 使用传统的砌筑砂浆, 而不使用专用砌筑砂浆, 导致砌块之间粘结不牢, 墙体抗拉、抗剪强度降低, 从而引起墙体开裂。

1.5.3 现场材料的堆放不采取有效措施, 受潮后仍上墙, 引起二次干缩。

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 如果在各个环节不引起重视, 砌块墙体的开裂是在所难免的。

2 防治裂缝的施工措施

砌块墙体的裂缝控制,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 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

2.1 严格控制砌块28d后才能出厂和上墙

砌筑, 保证混凝土砌块保养期。混凝土砌块建筑的干缩裂缝对建筑物影响很大。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控制好混凝土砌块本身原有的含水率。除了生产企业提高砌块本身内在质量包括控制其最大吸水率以外, 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证混凝土砌块的28d龄期再上墙, 从实践来看, 保证砌块龄期一个月以上上墙效果更佳;

2.2 混凝土砌块砌体应采用砌块专用砂浆

砌筑, 砌筑砂浆须采用和易性好、粘结力强、稠度控制在50mm以下的混合砂浆, 严禁用水泥砂浆砌筑;

2.3 墙体水平灰缝和竖缝必须饱满, 水平

缝灰浆饱满度达到90%, 竖缝灰浆饱满度应达到80%, 严禁砌体出现瞎缝和透明缝;

2.4 严禁雨后砌筑墙体和浸水、受潮砌块

上墙砌筑;

2.5 保证墙砌体材料质量, 同时保证砌筑用砂浆强度和饱满度, 增加砌体灰缝接触面, 才能保证墙体的刚度;

2.6 为了避免新砌体压缩变形过大, 严格控制日砌高度, 外墙日砌高度在2m左右为宜;

2.7 保证顶层或最上两三层的砌体砂浆强

度不小于M7.5, 增加墙体的抗剪抗拉能力, 保证墙体的整体刚度;

2.8 外墙内侧设有暗管暗线时, 应使用同

种材料带纵槽或横槽的异型辅助砌块, 施工时要密切和水电施工人员配合, 砌墙时确保预留管、线槽位置的正确, 禁止在外墙砌好后凿槽、凿孔等。另外外墙砌体不宜吊挂重物, 设计上应考虑用跳板、阳台等安放空调设备;

2.9 可在窗台下砌体中增加配筋或砌筑反拱, 抵抗基础的反作用;

2.1 0 墙体与混凝土构造接应采用“马牙

搓”连接工并加设拉接筋。因空心砌块壁薄, 水平灰缝接触面小、故应选用能保证设计强度, 且塑性好的砂浆砌筑。砌筑时, 砌块底面朝上, 铺灰饱满, 竖向灰缝应满灌, 挤压严密, 搭接合理;

2.1 1 严格按照砌筑方法, 上下错缝要注意水平方面互相诺接, 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2.1 2 严格控制砌块的搬运及堆放环节。砌

块的搬运过程必须轻拿轻放, 严防野蛮装卸。防止因砌块内伤而产生一时释放不了的应力, 并要求堆放整齐, 加盖防水物品, 严禁遭雨淋;

2.1 3 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砌块的排序方案, 施工时要严格执行;

2.1 4 做好施工工人的培训工作, 以提高砌筑质量;

墙体裂缝控制 第10篇

1 裂缝形成的原因及形态

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是由于建筑物热胀冷缩造成的,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由于房屋长时间受阳光照射, 屋面板的温度比墙体的温度高出许多, 在夏季甚至高出两倍左右。即使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也远大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 因此屋盖的膨胀变形远大于墙体, 两者变形不协调, 结果屋面板的变形对墙体产生很大的水平推力, 从而使墙体与屋面的接触面受剪。水平剪力和屋盖、女儿墙等的垂直压力构成墙体的双向应力, 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强度时, 墙体就产生裂缝。对于平面为矩形的建筑物来说, 房屋两端第一、二开间墙体承受的温度应力最大, 墙体裂缝也较严重, 因此墙体温度裂缝的开裂程度一般为两端重、中间轻、向阳重、背阳轻。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 不再继续发展, 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 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 一般不必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 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而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速度比较快, 出窑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才能停止, 且如果再次受湿仍会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收缩变形。此类变形引起的裂缝出现部位较多, 且裂缝的程度也较严重。

1.3 地基于不均匀沉降及冻胀裂缝

由于地基承载力结构刚度上存在差异, 使得建筑物沉降不均匀, 当差异沉降积累到一定的数值时, 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 其重量只能由砖砌体承担, 使得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的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的拉力和剪力超过了砖砌体的承载能力后, 砖砌体上便出现了裂缝。一般长条形建筑物的下部纵墙上常会产生八字形裂缝或单方向斜裂缝, 下部缝宽较大, 向上逐渐缩小, 而在顶层为大量的竖向裂缝或接近竖向裂缝。这些裂缝在房屋建成不久就会出现, 它的数量和宽度随时间而发展。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 地层表面所含水分就开始结冰;而当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 冻胀性土中的水就开始结冻, 下部土中的水分在毛细管的作用下, 不断涌进上部, 上部土不断结冻形成冰晶体而膨胀隆起, 由于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同, 结冰的厚度不同, 随着气温的降低, 地基隆起的程度就不同。一般情况下, 地下水位越高, 气温越低, 隆起的程度越高。冻胀应力很大, 可高达2000KPa以上, 建筑物很难抵抗如此大的应力, 所以建筑物的某一部位就会被顶起。由于地基的含水量不同, 各基础所处的环境也不同, 所出现冻胀的情况也不一样, 就好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裂缝的形式是:若建筑物中部冻胀量大, 两端冻胀量小, 则在中部砖墙顶部出现裂缝, 在两端出现倒八字斜缝;若建筑物中部冻胀量小, 两端冻胀量大, 则以冻最小点为中心, 向两边扩展, 出现大致平行的成排八字斜裂缝。

1.4 因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砌体因承载力不足, 即超载作用引发裂缝的原因, 有因材料的材质不良或砌筑质量差而降低了砌体强度;因任意改变使用条件或随意拆墙凿洞, 削弱了砌体的截面面积;因结构构件有缺陷而造成的裂缝。一般此类裂缝均直接影响砌体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随着裂缝的出现和增加, 砌体承载力逐渐下降, 最终将可能达到破坏。

2 控制墙体裂缝的措施

1) 屋盖上宜设置体温层或隔热层。温度变化是建筑物顶层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 必须在建筑物屋面采取隔热措施, 设置保温层和隔热架空板, 减少屋面热膨胀变形对墙体产生的水平推力, 是控制温度应力的有效办法。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 其间距不宜大于3m, 并与女儿墙隔开, 缝宽不小于30mm;顶层女儿墙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女儿墙应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 构造柱向上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2) 正确结构计算和设计。这是应对结构裂缝最基础性的工作。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 应提高块体和砂浆强度等级, 或采用配筋砌体。通过卸载方法减轻墙体荷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 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 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 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梁, 承担上部荷载。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 可在不损害主体立面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 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3) 合理设置沉降缝。加强地基勘察工作, 对于复杂地基, 在地基开挖后应进行普遍勘查, 对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 方再进行基础施工。对于高度相差悬殊的房屋, 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 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 在分期建筑房屋的交界处, 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 设置沉降缝使各自沉降, 以减少或防止裂缝的发生。

4) 设置伸缩缝。伸缩缝是一种用于释放因砌体和现浇砼收缩引起的水平应力的方法。这些缝减少了约束并允许墙体纵向位移。伸缩缝应设置在砌体内部, 由于干缩、碳化、温度变化或其他因素产生应力而超出其承载极限的位置。设置伸缩缝的典型位置在墙的高度变化处和在墙体厚度变化处, 即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 是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部位。

5) 控制基础埋深。预防冻胀裂缝的最根本措施是把基础底面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如果基础两侧均是冻胀土, 应在基础两侧填30~50cm厚的非冻胀土作为隔离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梁下面, 应留适量的空隙, 防止冻胀土顶裂基础梁和墙体, 对考虑室内有采暖条件而将冻结深度乘以折减系数的建筑物, 应注意该建筑物是否在土壤冻结前交会使用。否则, 要考虑施工期间没有取暖条件, 实际冻结深度比计算的冻结深度深, 以及自然地面标高低于设计地面的情况, 当不能把基础做到冰冻线以下时, 应采取换土的措施消除土的冻胀。

3 结语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控制, 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 达到既能控制墙体裂缝的产生, 又方便施工的目的。控制裂缝, 重点在防, 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力, 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 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 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 才能有效地控制裂缝, 提高房屋质量的可靠性。

摘要:通过对砌体结构墙体裂缝成因的分析, 阐述了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防控措施和方法。

墙体裂缝控制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一、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

(一)施工、设计方面原因。施工、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特别是施工技术、结构设计及施工人员的施工态度,是造成裂缝成因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将砖块之间的空隙用灰填充,对砌砖角度和平整度的要求过低,导致墙体裂缝;砌砖前对砖块洒水保湿处理不当,造成墙体裂缝;粉刷墙灰时墙体厚度不均匀,导致裂缝;以及砌砖材料配比不科学、砂浆强度过低、承重墙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都是造成墙体裂缝的常见成因[1]。

(二)地基沉降裂缝 。地基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属于外部因素造成的,通常建筑竣工后一段时间内地基会出现小幅度下沉,进而造成建筑主体下沉牵引着建筑结构发生微弱变形。由于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多为高层建筑,且对地基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地基结构、土质状况对地基的影响较大,外加楼层较高致使地基所承受的荷载能力不均匀,所以会出现不均匀、不稳定的下沉。

(三)温度应力裂缝。温度裂缝是建筑表面普遍存在的裂缝,对建筑的质量安全及正常使用影响不大,但是裂缝之间一旦出现延伸,就会增加裂缝深度和破坏力。因此温度裂缝也是建筑墙体裂缝中不可忽视的类型,主要成因与热胀冷缩原理相同。由于建筑施工的环境是不固定的,因此夏天和冬天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会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同样建筑由于其建筑材料的不同,在受到温度影响时所产生的变化不同,从而导致建筑受到冷热不均的温度时形成结构上变化,待结构稳定后就会自然呈现表面裂缝。

(四)干缩裂缝成因 。干缩裂缝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由于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其变形程度也不同。例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材料,因为其材料成分不同遇水后的变形程度也不同,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好,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裂缝。简单地说,干缩裂缝就是建筑材料遇水后的变形过程,且多数材料遇水后会发生多次变形,久而久之形成裂缝痕迹。

二、建筑结构裂缝的影响

(一)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通常情况下,这些裂缝不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危害性较小,但对建筑物将产生下列影响:1、贯穿墙体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尤其以砖混结构的建筑为甚。2、发生于外墙的裂缝,当开裂较为严重时,往往造成墙面的渗漏并且给内装饰带来污染和损伤,影响表观和使用。3、当裂缝尤其是温度裂缝到达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窗口变形,影响正常的使用。4、外抹灰开裂后,不仅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一旦外抹灰进水,冬季冻胀致使外抹灰层脱落,将影响到周围行人的安全。

(二)社会影响分析。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关心程度将会越来越高。由于人们对建筑结构还不太了解,所以用户对于裂缝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观感:墙体的裂缝对人的观感影响很大,给人的感觉造成较大冲击,使人感到极不舒服,影响情绪,同时给工程的交工带来极大麻烦。2、不安全感:尽管这些裂缝一般不会危及到结构安全,但是由于多数人对结构情况不了解,而担心是否安全,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同时外墙抹灰层的开裂脱落也的确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三、建筑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一)设计科学。我们在设计时,要认真的遵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墙体抹灰砂浆中要掺一定量的纤维以增强抗裂能力;如果有条件,在装饰外墙时应该设置钢丝网 ,选用材料时最好不要选多钟,避免出现材料混用导致裂缝。 此外还要尽可能保证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等物理特性的基本协调一致。

(二)打牢地基。铺设地基时,要合理的考虑到沉降缝的问题。 同时加强上部构造的刚度,可在基础(±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具体操作时要严格的遵照规定进行;加强地基探槽的工作,这是相对于复杂的地基而言,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为了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一般采用加强基础整体性和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砌块结构的芯柱通常要采用"暗芯柱",为解决机械振捣在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使用的问题,以及芯柱质量的弊端,通常会改用明构造柱240mm×240mm或240mm×190mm代替"暗芯柱",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以提高抗震能力和综合质量的同时也便于日后的检查工作。

(三)减少温度应力。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在屋盖上面铺设保温层以及隔热层;第二,在屋盖适当部位控制缝的设置,间距控制在30mm左右;最后当采用现浇砼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应该设置分隔缝,其宽度大于20mm且缝内要用弹性油膏嵌缝。

(四)规范施工过程。在具体的施工时,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方式来确保墙体的砂浆的性能,以此来保证砌体具有很好的抗拉力;同时还要严格的掌控施工的进度,一般每天保证不得高于1.8m。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地研究装修方案, 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和保证工作。

四、结语

控制裂隙,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践证明,過去许多工程凡是采取了控制裂隙措施的,一般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白铁峰.浅析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的质量问题[J].河南科技,2010(10).

[2]陈元夫.节能环保型砌块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10(21).

浅析在施工中对墙体产生裂缝的控制 第12篇

1.1 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超过砌块和砂浆的共同抗拉应力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理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混凝土平屋面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 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 下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 (块) 灰缝的水平裂缝, 砼柱和砖墙的结合处的垂直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 (包括女儿墙) 。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 而混凝土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 中间渐小, 顶层大, 下部小,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 不再继续发展, 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略有变化。

1.2 干缩裂缝 (干燥收缩裂缝, 简称干缩裂缝) 。

烧结粘土砖, 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 一般不用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 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框, 对于砌块、灰砌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轻骨材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 如砌块成型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两端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 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处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 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 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1.3 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 面对非烧结类块体, 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 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 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 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缺乏设计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对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 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 必然造成墙体出现严重的裂缝。

1.4 设计构造造成的裂缝。

a.非承重砼砌块墙的是后砌填充围扩结构。当墙体的尺寸与砌块规格不配时, 难以用砌块完全填满, 造成砌体与砼框架结构的梁板柱连接部位孔隙过大容易开裂。b.门窗洞及预留洞边等部位是应力集中区, 不采取有效的拉结加强措施, 就会由于撞击振动引起开裂。c.墙厚过小及砌筑砂浆强度过低, 会使墙体刚度不足也容易开裂。墙面开洞车装管线或吊挂重物均引起墙体变形开裂。d.与水接触墙面未考虑防排及泛水和滴水等构造措施使墙体渗漏。

1.5 砌筑施工造成的裂缝。

a.非承重砌块与红砖不同, 不能随意砍凿砌筑, 同时使用不同材料混砌, 或者使用龄期不足的砌块等, 墙体也容易开裂。b.砌块与砼柱连接处及施工留洞后填塞部位没加拉结钢筋, 离梁底300mm高的砌体没隔日顶紧砌筑, 均容易引起接台部位开裂。c.砌块上墙时含水量大或雨期工淋湿砌块, 墙体亦会因收缩开裂。d.砌块无错缝对孔搭砌, 灰缝砂浆不饱满, 日砌筑高度过大等均容易引起墙体开裂。e.墙体孔洞预留及开槽等处理不当, 削弱了墙体强度, 填补不好时亦会引起局部开裂。

1.6 墙面抹灰造成的裂缝。

a.操作工人在进行墙面抹灰时, 违反施工规范, 一遍成活, 造成抹灰面收缩裂缝和自重下沉拉裂裂缝。b.开洞槽埋管线后, 填塞及抹灰面层处理不当往往引起局部开裂。

2 砌体裂缝控制的措施及方法

2.1 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 如整体性, 耐用性和抗震性能, 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 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 建筑物的裂缝己成为住户评价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 特别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 已成为工程界、国家行政主管部门, 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 (限值) , 是一个宏观的标准, 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 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 (墙体) 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但根据德国资料, 当裂缝宽度≤0.2mm时, 对外部构件 (墙体) 的的耐久性是没有危险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裂缝宽度>0.3mm, 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 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的安全标准。

2.3 防止墙体开裂具体构造措施的探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控制砌体裂缝的实用方法, 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 提出“防”、“放”、“抗”相结合印构想, 其具体做法如下:

2.3.1“抗”的方法。

所谓“抗”就是通过构造措施如设置圈梁、构造柱、插筋芯柱等加强墙体的整体性、约束性和抗裂性, 从而加强墙体的整体刚度, 以达到减小墙体变形的目的。常见的措施有:设置构造柱、芯柱和圈梁。在墙体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构造柱对限制墙体的变形效果很明显。在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采防适当的加强措施。如在外纵墙的部位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在容易出现裂缝的顶层墙体或顶上二层墙体上施加预应力, 加强墙体刚度, 以达到减少温度裂缝的目的。

2.3.2“防”的方法。

所谓“防”就是采取适当的构造处理, 减少屋盖与墙体的温度差异, 从而达到减少墙体温度应力的目的。主要的措施有:加设屋面通风隔热层。采取这种方法后提高了建筑物的热工性能, 减小了屋盖与墙体之间的温差对墙体引起的应力。采用有檩体系坡屋面。实际证明砌块建筑物的温度裂缝比平屋面少得多。外表面浅色处理。可反射部分太阳光, 减少屋面的日照温度。蓄水屋盖。刚性防水蓄水屋盖有较好的隔热和防水性能。无土种植屋面。有较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 并有利于环境的绿化。

2.3.3“放”的方法。

所谓“放”就是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允许屋盖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伸缩, 降低屋盖体系的水平刚度, 减小其变形积累, 从而降低墙体的推力。主要的办法:设置分格缝。使屋面板自由伸缩, 减小整体变形, 墙的水平推力减小。在屋面板下设滑动层或缓冲层。设置控制缝。在温度应力集中的地方设置控制缝以减少墙体的整体变形。

摘要:针对施工中墙体产生裂缝控制方法进行了阐述。

上一篇:刀闸控制回路下一篇:环保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