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体系范文

2024-05-19

工具体系范文(精选6篇)

工具体系 第1篇

AHP又被称作层次分析法,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既实用, 又简单灵活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它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 乃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 建立层级结构

建立层级结构是AHP的第一步。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建立它的决策者必须对所面临的问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能够清晰划分和确定层级间的支配关系, 否则应该重新分析问题。接下来就要按照层级间的支配关系,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之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 并将其按属性的不同分成不同层级的若干组, 相同层级作为一个准则, 受上一层级元素支配的同时又支配着下一层级的元素。这种从上至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个递阶层级。处于最上一层级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 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 中间层级一般是准则、子准则, 最末一层包括决策的方案。

(二)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层级结构建立好以后, 上下层级元素的隶属关系就随之被确定。假定上一层级的元素Ck作为准则, 对下一层次的元素A1, …, An有支配关系, 目的是在准则Ck之下按它们相对重要性赋予A1, …, An相应的权重。AHP对此权重的赋值采用的是两两比较的方法。在两两比较的过程中, 决策者要反复回答问题:针对准则Ck, 两个元素Ai和Aj哪一个更重要, 并根据重要性对其赋值。通过两两比较, 得出判断矩阵A。这里使用1—9的比例标度, 此标度方法是将思维判断数量化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它们的意义见表1。

(三) 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

判断矩阵构建后, 就要对准则Ck下的n个元素A1, …, An排序的相对权重进行计算。对判断矩阵A解特征根采用的是排序向量特征根法, 即通过计算Aw=λmaxw, 所得出的w通过归一化后作为n个元素在准则Ck下的排序权重。而Perron定理是特征根方法的理论依据, 它保证了所得到的排序向量具有正值性和唯一性。Perron定理如下:设n阶方阵A>0, λmax为A最大特征根, 则有:

1. λmax必为正特征根, 且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为正向量;

2. A的任何其它特征根恒有|λ|<λmax;

3. λmax为A单特征根, 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除差一个常数因子外是唯一的。

(四)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当CR<0.1时, 一般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

二、产业集群发展财税政策工具优化体系的构建

利用AHP, 借助于YAAHP分析软件, 对促进黑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的财税政策工具选择进行分析, 根据排序权重做出最有利于集群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 模型层级结构

为了将促进集群发展的财税政策通过量化指标来比较, 根据AHP原理将促进集群发展的财税政策分层、归类整理为财政扶持、财政奖励和税收优惠三大类, 每大类分别选取三个最常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案组成政策实施指标评价体系, 并将评价指标分为以下三层:

1. 目标层C:

促进集群发展

2. 准则层A:

3. 方案层B:

由此构建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二) 模型计算及检验

通过整理历年来政府通过宏观政策调控经济发展的实施情况, 根据财税政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建立准则层的判断矩阵, 及通过YAAHP层次分析软件, 得出准则层指标的相对权重如表5:

并且得出λmax=3.0037, CR=0.0036<0.1, 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可以确定, 准则层的权重分别为:财政扶持投入64.83%, 财政奖励投入22.97%, 税收优惠12.20%。

方案层判断矩阵如表6、7、8:

并且得出λmax=5.1868, CR=0.0417<0.1, 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可以确定, 准则层的权重分别为:R&D经费47.15%, 政府采购20.79%, 财政补贴14.88%, 财政担保5.91%, 专项基金11.27。

并且得出λmax=3.0536, CR=0.0516<0.1, 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可以确定, 准则层的权重分别为:专项奖金59.36%, 特别奖励24.93%, 一般奖金15.71%。

并且得出λmax=3.0183, CR=0.0176<0.1, 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可以确定, 准则层的权重分别为:税率优惠54.99%, 税收抵免20.98%, 加速折旧24.02%。

三、模型计算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 得出了准则层指标在促进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权重分别为财政扶持投入64.83%, 财政奖励投入为22.97%, 税收优惠12.20%, 同时也得出方案层中各方案的权重, 由此得出各方案在促进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最终结果, 按照权重大小排列具体如表9。

从上文计算结果分析可知, 财政扶持资金投入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比较直接、明显, 是较优的政策选择。具体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 优先注重R&D经费投入。这一选择是促进集群发展最好的政策工具。加大财政扶持资金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入, 可以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 创造企业核心产品自主品牌, 提升产品竞争力。从2010年和2011年的财政支出来看, R&D经费财政扶持资金的投入实施较好, 所占比例比较大。

第二, 注重专项奖金和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对取得技术创新的单位或个人发放专项奖金, 可以激发企业和个人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挖掘个人创新潜力;加大高新技术政府采购力度, 也可以激发企业研发热情, 使技术更新加快, 同时集群内企业可以享受知识溢出效应带来的好处。而黑龙江省在政府采购方面做得挺好, 但对于专项奖金这一工具的实施与AHP分析要求存在着差异。

第三, 其他政策工具结合使用。财政补贴、专项基金、税率优惠、特别奖励、财政担保、一般奖金、加速折旧和税收抵扣是财税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 财政补贴、专项基金、税率优惠和一般奖金、税收抵扣可以缓解集群内企业生产运营的压力, 缓解资金紧张带来的不便;特别奖金给企业或个人带来的荣誉, 可以发挥激励作用, 凸显正外部性效应;财政担保可以为企业融入更多资金, 支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或开发新产品;加速折旧可以为企业获得更多利润收益进行再投资。而黑龙江省对这几项政策工具的运用较少, 结合使用力度不大, 效果不明显。

人力资源三大绩效体系设计工具 第2篇

明阳天下拓展

引言: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更加受到企业的重视。一个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中的存亡。国内有学者提出,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管理就等同于绩效管理。因此,可见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选择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成为了一个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关于绩效管理的绩效考核方法产生了。

过去,中国企业在绩效考核上关注的是以事为中心,认为员工和其设备、厂房一样,仅仅是一种创造利润的工具,忽视人会主动思考,有自己追求的特点。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方式仅仅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会设置种种条条框框来控制员工的行为。既不鼓励员工创新,也不允许员工犯错误。在这样的绩效考核下,员工往往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工作,认为老板搞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少发奖金。这种考核思想,在当下的许多中国企业中依然存在,在笔者接触的许多企业的老板中,很多老板常常因为员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律扣发工资或奖金。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欧美地区的许多企业管理者和学者都认识到人的因素的重要性,也因此产生了现代的绩效管理的工具方法,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MBO(目标管理)、KPI(关键绩效指标)、BSC(平衡计分卡)。MBO(目标管理)、KPI(关键绩效指标)、BSC(平衡计分卡)这三种工具其实是最常用的绩效体系设计工具。要想切实地在企业中做好绩效管理,首先就是要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好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然而,就是选择哪一种绩效工具呢?其实许多企业在设计绩效体系时,是没有详细考虑这些绩效工具是否适应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的。那么这几种绩效设计工具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在运用它们设计绩效体系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目标管理(MBO)

MBO被管理学界喻为像哥白尼日心说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理工具,与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流程再造(BPR)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管理思想。目标管理(MBO)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首先提出来的,并率先在通用电气公司(GE)实行,取得了巨大成功。MBO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员工参与管理,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基于员工的所完成工作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

我国很多企业在运用MBO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把目标管理用成了计划管理。一般都是企业老板制定目标,然后将工作任务强行分摊给各部门,部门再分摊到每个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员工的参与。因而,目标难以得到认同,执行起来自然大打折扣。

在实施MBO上,我们在长期的管理咨询实践中,提出了“四个共”的思想,即共识、共担、共享和共赢。共识就是上级和下属通过共同协商,就制定工作的目标达成共识,并签订契约,全力以赴地去实现目标。

共担是指为达成目标或者出现失误时,一起承担责任,并相互检讨。

共享是指团队成员间的信息、知识、技能和资源等完全共享,各自发挥自己所长,共同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通过共识、共担和共享,最终实现目标,形成个人与团队、团队与公司共赢的局面。

MBO有许多优点:

(1)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性的工作,由于责任、任务明确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技术不可分的团队工作则难以实施目标管理。

(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3)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4)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然而,虽然MBO对于管理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实际操作中,目标管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目标难以制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导致企业面临的外部可变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的内部活动日益复杂,企业活动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企业原来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很多团队工作在技术上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分解的;这些都使得企业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2)目标管理的理论前提不一定在所有组织中都存在。目标管理得思想是基于人性假设Y理论,而Y理论对于人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对员工行为都存在监督不力的现象,而同时很多员工是具有“投机主义”心理的。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3)目标之间的权重难以确定。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往往难以确定目标之间的权重。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4)目标管理的协调成本比较高。目标管理要求上下级之间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而这个过程很浪费时间的。另外,每个部门、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

(5)目标管理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在许多企业中,很多管理者难以充分提取下属的意见,专断独行,自大的现象非常普遍。

关键绩效指标(KPI)关键绩效指标(KPI)被称为第二代目标管理,它是用来衡量某岗位任职者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目标完成效果最直接的衡量依据。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在公司高层领导对企业战略达成共识之后,通过价值树或者任务树或者鱼骨分析或九宫图分析法来分解成关键成功因素(KSC),再分解为关键业绩指标(KPI),再把KPI按部门和岗位向下分解,是自上而下的。制定KPI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引导经营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能对绩效产生最大驱动力的经营行为上,及时了解判断企业营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提高绩效水平的改进措施。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化、可度量、可实现、现实性以及时限性。

具体来看KPI有助于:

(1)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目标计划来确定部门/个人的业绩指标

(2)监测与业绩目标有关的运作过程

(3)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发现需要改进的领域,并反馈给相应部门/个人。

(4)KPI输出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当公司、部门乃至职位确定了明晰的KPI体系后,可以:

(1)把个人和部门的目标与公司整体的目标联系起来;(2)对于管理者而言,阶段性地对部门/个人的KPI输出进行评价和控制,可引导正确的目标发展;

(3)集中测量公司所需要的行为;

(4)定量和定性地对直接创造利润和间接创造利润的贡献作出评估。

但是,在遵循SMART原则进行KPI指标设计应用过程中,由于对SMART原则的理解偏差可能导致指标过分细化、关键指标遗漏与“中庸”以及考核目标偏离和考核周期过短等问题。同时,KPI虽然能够良好的突出公司发展的要点,并且实施成果导向的考核。但是在部门之间的平衡作用上效果不明显,忽视了部门间的关系与权重。而且,KPI的要素基本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体现彼此的联系,在时间的维度上也没有超前与滞后之分。它的分解与落实都是以既定目标为核心的,因而不能突出部门或个人的特色及职能。

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BSC)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在总结多家绩效测评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经验的基础上,于1992年发明并推广的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它与KPI最大的不同在于:BSC是以总体战略为核心,分层次、分部门不同设置的,更具有战略管理意义。

平衡记分卡包括以下六种要素:维度、战略目标、绩效指标、目标值、行动方案和具体任务,并且把对企业业绩的评价划分为四个部分:财务角度、客户、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它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

核心内容:

BSC在理论研究上具有如下的优缺点。

优点:(1)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2)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3)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4)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5)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6)实现组织长远发展;(7)通过实施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缺点:(1)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2)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3)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4)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5)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6)实现组织长远发展;(7)通过实施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具体而言,BSC在中国的实施有着以下的困难和局限性:

首先,BSC的实施难度大。要求企业有明确的组织战略,高层管理者具备分解和沟通战略的能力和意愿,中高层管理者具有指标创新的能力和意愿;

其次,BSC的工作量极大。除了对战略的深刻理解外,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把它分解到部门,并找出恰当的指标;

再次,BSC不适用于个人。相比较于成本和收益,没有必要把平衡记分卡分解到个人层面。对于个人而言,要求绩效考核易于理解、易于操作、易于管理,而BSC并不具备这些特点。

企业在使用BSC时要注意,其只适用于特定的组织:

(1)高层管理者有短期行为,或换了几任总经理仍然业绩不良

(2)缺乏有效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

(3)对分公司业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虚假利润、短期行为等

(4)希望实现突破性业绩

(5)需要转型或变革的国营企业

(6)希望实现长期发展,打造百年品牌(7)规范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8)提高组织战略管理能力

(9)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

(10)希望对市场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综上所述。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和绩效管理模式,它是欧美最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但它却不可能解决我国企业在现代企业绩效管理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分析与总结

在实践中,目标管理(MBO)、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积分卡(BSC)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管理水平,这三者之间实际存在一个层层递进的发展关系。例如,企业要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必须首先引入目标管理,将员工的工作方向统一到为达成公司总目标而展开,并且控制关键点。因为目标管理和关键绩效指标是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两大基石。

但是,无论是目标管理(MBO)、关键绩效指标(KPI)还是平衡积分卡(BSC)都有其本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它们所适用的公司类型和规模也是不同的。另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其有效性也有所影响。比如,某家企业,提到绩效考核,首先就想到必须给每个岗位设置KPI,于是往往把工作精力放在KPI如何设置得科学合理上,可是,问题就来了,人力资源部门不可能比各个部门的直线经理更了解如何设置各个岗位的KPI指标,直线经理如果以“应付”的态度来设置KPI,多数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不容易辨别的。又如,某一家企业,80%以上的管理者都还没有使用KPI、BSC、MBO等工具的实践经验,企业却坚持要推行KPI考核系统,甚至只是在给管理者安排了一个KPI的培训课程后就马上开始实施。

其实,对于企业而言,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或刻意模仿那些世界先进企业的绩效工具,关键是吃透企业自身的管理实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绩效管理工具。适合的才是最有效的。比如一家大型港资商贸零售企业,在外界看来是一个比较好设定KPI的行业,但是该企业并没有实施KPI考核系统,而是实施比较传统的工作汇报制度。该企业采用每周召开一次总结会的方式,会上每个人汇报上周的工作完成情况并制定下周的工作计划,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该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比较深的体会是,他们的这种“周报”方式,比那些实施KPI的企业,员工的压力感明显要大很多,在整个公司的运营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对于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对于企业的绩效考核,不要盲目追风和刻意模仿,一定要深入分析每一种绩效考核方法,选择最适合企业的。

工具体系 第3篇

因此应对大型工具物流实施系统化管理。从大型工具的计划编制、采购控制、制造追踪、运输跟踪、仓储管理及消耗统计等大型工具物流的各个环节, 制订一系列有效措施, 并进行合理控制和精细化地管理, 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 降低库存, 使大型工具储备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建立完善而高效的信息系统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精确控制基于科学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依赖于能够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系统。大型工具物流由计划、采购、制造、运输、仓储、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信息都要求完整而准确。准确的信息需要减少人工的介入以及对录入数据的检查, 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完整性是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 信息需要可追溯性, 可通过多种检测手段保证信息的延续性, 实现精确控制的目的。

武钢ERP电子商务系统企业资源规划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建立, 为提高大型工具的科学化管理和精确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精细化管理的环节控制

精细化管理体系分为计划编制、采购控制、制造联络、运输追踪、库存储备、使用与消耗等环节。

1. 计划环节的控制

计划编制是精确控制体系的关键。控制住了计划, 就控制住了整个物流。采用科学的计划编制方法, 可有效控制物流, 也可为生产提供保障。

精细化的计划编制需要统一的时间结点。按照统一的时间收集相关信息, 以保证所有数据、信息的一致性。

在计划编制过程中, 资源量和消耗量是计划编制的重要基础。

资源量包括各个品种大型工具的库存、待入库、在途, 待执行合同、待订合同量;消耗量包括在指定周期内各个品种的消耗量, 消耗周期性变化等相关信息。

资料收集后, 通过编程软件进行自动运算获得计划期内需要补充的数量, 经过相关部门专家的讨论与审核, 补充和完善计划中的细节, 使计划更加周全与完善。

计划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还要与前期计划平稳过渡。因此采用滚动计划的形式, 可以保证计划的稳定性和均衡性。精确的计划不仅可测算出各种大型工具的需要状况, 而且可将需求分解到各时间段, 为采购及交货提供参考。

对于突发事件可以采用补充计划形式应对。

2. 采购环节的控制

精细化管理要通过精确采购来实现。在计划的精确编制中, 就确定了各品种在各时间段需要补充的数量。

采购中要求供方“按时交货”, 提前或延迟都不提倡。提前交货易造成库存积压;延迟交货将影响生产安全。供方按交货期要求正常组织生产, 按时交货, 减少成品的积压, 需方也减少了储备的积压。

对于质量稳定的供应厂家, 双方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采取“及时供”的方式供货。由现场提前通知时间, 供方按需组织生产, 按时直供到现场, 并办理手续, 以此提高物流资金的周转效率。

3. 制造环节的控制

制造环节由供方控制, 计算机网络系统及企业间ERP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 为大型工具在制造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奠定了基础。双方搭建起ERP电子商务平台, 分别向对方提出自身的采购计划, 并向对方开放相应的窗口, 提供对方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通过信息平台, 供方厂家可清楚地了解到大型工具的库存、使用、维护、采购情况;需方也可以实时掌握大型工具的生产信息。在必要时, 双方可作出迅速的调整。

有了双方的ERP信息平台, 双方的关系直接转化成前后工序的关系, 双方的依存度得到加强, 合作关系更加密切。随着控制的强化, 各自间的库存将逐渐减少, 流动资金得以很好利用。

由此可见, ERP信息平台实现了大型工具物流的远程精细化控制和管理。

4. 运输环节的控制

国产件运输周期较短, 进口件运输周期较长。而且进口件往往是生产现场急需的关键备件。在合同中通常采用FOX方式, 即备件装船后结算开始启动, 资金流开始运行。

需方确定船期后, 通过卫星定位, 远程通信可将在途运输过程进行锁定, 实施全程管理。在大型工具入库后, 尽可能优先安排使用, 以减少库存积压。

5. 库存环节的控制

控制库存不是简单地限制入库或加大出库, 而是运用科学方法建立起规范化的库存标准, 保持库存的正常水平。

产品入库意味着资金流开始投入, 库存大, 则资金占用量大;库存周期长, 则资金占用时间长。大量的资金被长期占用不利于企业的经营。

大型工具精细化管理的经济效益通常用库存状况来体现。

(1) 库存总量的控制

建立库存的目的是为了抗御风险。库存大, 储备充足, 抗御风险的能力强, 但资金占用量大。在风险和资金占用中寻找到最佳点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

要通过科学测算建立起标准库存。库存标准的建立是一个科学测算的过程。在工作开展前, 需要准确了解每一种大型工具的消耗水平、制造周期以及从提出采购到产品到达现场的响应时间等。

(1) 月消耗量。通过信息系统及长期统计的数据获得。

(2) 制造周期。需要从制造厂家中获得。不同厂家不同种类大型工具的生产制造工艺不同, 所需要的时间和制造周期也不相同。因此, 需要掌握各种大型工具的制造周期。

(3) 保障时间。从采购信息发出到大型工具抵达现场的时间。时间可分解为采购准备时间、采购实施时间、产品制造时间、产品运输到达时间等。

通过测算, 确定了各品种的标准库存, 再根据最短响应时间和最长响应时间, 分别建立起大型工具的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标准库存量确定后, 再由各品种的单价和数量确定各品种的最大库存金额和最小库存金额。由此获得对数量和金额控制的库存管理体系。

(2) 周转时间的控制

周转时间由入库时间和出库时间决定。

大型工具入库时间可在合同签订时确定, 并通过双方沟通精确控制;出库时间在计划编制时就已经明确, 两者间的时间越短, 则流动资金占用时间越短、资金周转越快。

三、结束语

要保证精细化管理体系稳定运行, 就需要实现标准化制度和规范化管理。这包括从计划编制、采购控制、制造联络、运输追踪、库存储备、使用与消耗等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各项标准建立之后, 还需要根据实际运行状况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提高大型工具的管理与控制水平, 为钢铁生产的稳定提供保障。

摘要:在钢铁企业中, 大型工具占用了大量的库存资金。通过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设计, 以及准确计划、精心采购、合理库存等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 提高了大型工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降低了大型工具库存, 缩短了大型工具库存周期, 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工具体系 第4篇

RCA (Root Cause Analysis) 工具, 即根本原因分析工具, 是一种找出和消除重复导致事故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的工具。现今RCA工具在整合事件资源、人力资源, 运用固定的分析流程得出处理方案, 以最终达到消除事故事件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系统原因表现出突出的先进性。在燃气透平发电机组维保体系中, 将RCA工具建立在以已有设备故障现象数据的前提下展开针对该故障的地毯式诱因普查, 在给处理故障指出一个明确的方案的同时, 也为机组隐患排查和零部件及系统性能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与掌握, 将会对现有燃气轮机的维保体系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与优化的作用。

2. RCA的概念和内容

根据美国能源部1992年发布的《根本原因分析指南》中, 把根本原因定义为:指一种原因, 当这种原因被纠正以后, 将会防止此类事故或者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PII公司对RCA定义为:通过一整套系统化、逻辑化、客观化和规范化的分析方法, 找出设备故障的机理和根本原因, 并通过制定合理的纠正措施彻底消除这些根本原因, 从而恢复设备的功能, 防止同样或类似故障重复发生的一种解决设备故障问题的分析方法。

RCA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实施过程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数据收集

在设备维保管理中, 当设备出现失效或者异常情况时, 需要立即展开RCA数据收集, 收集的数据包括设备故障前、故障发生时、以及故障发生后的基本运行参数、现场零部件表面情况、设备运转环境因素、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以及其他一些同事故发生的有关因素。

2.2 事故原因分析及措施制定

在事故原因分析过程中, 通常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遵循追溯原则, 同时包含三要素, 即最近端直接原因、证据、解决方法 (如图一) 。

在做设备故障失效RCA过程中, 需要管理团队各个职责人员的参与, 组成RCA团队。团队成员应包括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RCA组长 (负责协调设备维保各个部门成员的合作与安排) 、参与设备故障处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所属操作人员等。

2.3 解决方案制定、实施与评估

根据分析完因果分析图, 检索出故障处理的解决办法和需要各个部门完成的工作, 列出工作布置表。各个部门根据部署表的内容和时间要求进行故障现象的确认和解决, 将确认和解决的结果记录在部署表内。当找到事故的根本原因并做处理措施后, 要对处理措施做评估, 确保该措施能够彻底解决类似事故, 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4 RCA数据引申应用

当设备故障处理完毕后, 针对RCA数据进行引申应用。包括将类似事故的所有原因的解决方法与系统原有设备维保工作的项目对比, 找出系统中不全面、不精确或者错误的维保内容, 加以纠正与补充。针对设备故障的根本原因是设备零部件故障或原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只要有充分的证据和前例, 可以以RCA数据作为依据进行设备系统改革创新。

3. 燃气透平发电机维保体系现状

据了解, 在大多燃气透平发电机的维保体系中广泛使用的是预防性维修PM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和简单的预知性维修PcM (Predictive Maintenance) 相结合的维修体系。

预防性维修的特点是为了降低零部件或系统失效概率或防止功能退化, 按照预定的时间和标准实施的强制维修和检查。采油设施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燃气轮机厂家给出的参考资料和设备使用要求, 制定了包括800h、2000h、4000h、8000h PM工单, 结合计算机软件 (如MAXIMO管理软件) 形成了燃气透平发电机的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该制度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对燃气轮机的稳定运行和机组寿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PM制度也存在明显的不利方面:

(1) 以时间为基准的强制行维修或仅有的强制检查势必造成过度维修或过少维修。

(2) 设备投产初期PM制度不适用于已经运转多年时间的老设备和老系统。

(3) PM制度中的工单内容制定是以厂家标准工况为基础的, 但设备所处工况包括环境因素、负载轻重情况、燃料品质等都有所区别, 如果一概只按照PM工单执行设备维保工作, 可能会造成设备维保偏失。

轮机的预知性维修PcM是在对燃气轮机运转数据的监测基础上进行的。燃气轮机数据监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操作人员点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抄录。人员在燃气轮机橇内运行情况的检查、橇外仪表数据抄录和监控软件。人员巡检和数据记录的目的是随时观察橇内外有无异常情况, 掌握机组运转数据有无明显变化趋势, 这种以人的能动性为基础设备数据监测有助于操作人员对机组运转状态的直接把握。

(2) 监控软件的数据监测系统。包括重要参数的历史记录和曲线分析、机组运转综合性能分析、机组压气机污染指数计算以及机组的报警关断系统等。这些实时、充分的数据记录给维保工作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3) 机组滑油的油液分析。目前维保体系中规定了对机组的滑油每三个月取样化验以监测机组内部轴承和齿轮箱的磨损状态等机组重要因素。

燃气轮机的预知性维修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的, 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对数据的较高敏感度和对数据的勤于观察。依靠预知性维修, 我们可以确切的掌握机组的运转状态是否健康, 同时可以根据数据决策需要做的检修或保养。但是, 预知性维修的盲区在于零部件本身质量的变化, 因为局部的零部件失效造成机组故障无法在预防性维修中涉及到。

除了预防性维修和预知性维修外, 海上燃气轮机机组的故障在处理完后都以故障报告的形式给出。故障报告包含三个部分, 故障描述、故障分析、解决方法, 这几个部分都是针对故障解决完后形成的直接报告, 不涉及引起故障的其他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 同时其解决方法针对性强, 往往治标不治本, 造成故障的反复出现。

总体而言, 目前的燃气透平发电机维保体系较为全面涵盖了机组的维保内容和性能监测。但在故障处理方面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维保内容相对固定而不能因机组服役期延长等外界因素而改变, 另外现有维保体系未涵盖对长期使用的系统零部件的失效预期与检查。

4. RCA在燃气透平发电机维保体系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所在渤海明珠号FPSO上配置有燃气透平发电机4台, 其中两台ROLLS&ROYCE机组是早期建造FPSO期间配置, 距今几近20年, 两台SOLAR机组与2003设施整体改造时新增发电机。近年来, 几台主机动力部分多次达到预订大修时间, 也顺利完成主机大修或交换机组项目。然而, 伴随机龄的增长, 机组的辅助系统包括滑油系统、燃料系统等经过多年的使用, 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故障, 给电站稳定和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笔者所在渤海明珠号维修部门在引进RCA工具后, 成功处理了多次机组疑难故障, 同时在处理故障后针对RCA过程中的数据和分析内容, 建立了一些新的检查制度、针对特殊零部件失效情况提出了系统改进等, 在故障处理过程中也对所属系统零部件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在今年年初至今, 渤海明珠号运用RCA工具, 成功处理了机组喘振故障、起机速度爬坡失败故障、机组滑油高温故障、机组橇内火气报警事故以及机组起机停滞等疑难故障。在此以SOLAR机组橇内火气报警导致停机故障和R&R机组起机爬坡失败故障为例, 详述RCA在燃气轮机故障处理和管理中的实践方式。

4.1 案例一:SOLAR T60机组橇内火气报警故障RCA过程

(1) 数据收集

3月13日, SOLAR D机经过维修各部门详细检查并恢复CO2气瓶后, 用燃油启机试验。在燃油方式下启机后各参数无异常, 切换到燃气模式以观察吹扫阀动作和柴油管线温度。发现吹扫阀在主燃油关断阀动作后开启, 约10S左右关闭 (逻辑动作要求20S。) 。在此过程中检测柴油管线温度, 没有发现温度有明显上升。为了再次确认, 重复了切油再切气的过程, 同样观察到阀动作和温度无异常。在观察半小时后, SOLAR D机带载供电。

设施操作人员在D机带载后, 每隔十分钟对柴油管线温度进行检测, 离喷嘴距离稍远的位置开始温度均为30~50℃左右, 并在C机上测量同样位置对比, 温度几乎一致。加密观察直到晚上21:00, 确认无异常后, 每隔2小时巡检定点测量温度。21:00后回复火气系统自动状态。

此过程持续到3月15日, 仍无任何异常现象。3月16日上午8:15, 为了停机检查天然气压缩机, 将三台主机切换到燃油模式。9:30, 燃油模式切换到燃气模式, 切换的过程中观察吹扫阀动作和柴油管线温度正常。此后每两小时巡检定点测量燃油管线温度, 直到下午17:00左右的巡检无异常;

下午19:00设施操作人员照例打开撬门准备测量温度时, 发现柴油管线pigtail和燃油分配器 (如图二) 部烧红。

(2) 因果分析图

根据事故的数据分析, 海上维修团队讨论的结果, 做出如图三因果关系分析图, 原因锁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包括燃油吹扫阀泄漏或吹扫时间过长、主燃料管线上的单向阀破损泄漏、PCD反窜或循环、燃油分配块有缺陷等几个问题上。

(3) 解决方案部署表

以下是针对以上四个原因的检查方案部署表和完成情况。 (总体RCA部署表更全面, 此处以四个方面为简例)

部门检查发现, 燃油分配块在燃料分支管线上有非常细小的裂纹缺陷 (如图四) , 同时比较新旧型号燃油分配块, 发现型号差异表现在燃油分支馆内的阻尼孔差异, 新型号滑油分配块有阻尼孔用于阻止喷嘴间的高温气体窜流。

(4) RCA分析结果引申

本次RCA找出了故障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整改过程中, RCA的收获不仅仅是处理了故障, 通过RCA中的各种原因分析和检查情况, 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1) 橇内由于燃料管线或阀门等部件的外漏碰上高温表面是可能造成机组橇内失火的潜在隐患。所以需要制定针对燃烧类设备定期的火灾隐患排查, 包括对管线表面缺陷、接头是否松动、管线震动磨损情况以及火气系统等的检查和确认。由此RCA, 我们建立了全船燃烧类设备的火灾隐患专项检查制度。

2) 老型号燃油分配阀的内在设计问题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们的设备管理中却没能及时更近厂家的服务公告, 及时更换新型号燃油分配块。由此,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及时与服务商沟通, 了解最新服务公告等信息。

在RCA过程中, 我们对相关零部件进行了检查, 发现了一些平时没有机会发现的隐患。例如在检查主油路上的单向阀时, 发现单向阀内O型密封圈已经缺失四分之一, 无法起到密封作用, 失去了其设计功效。但在此次RCA前几组仍然在此隐患下运行, 只是还没因此发生故障而已。由此, 我们体会到针对辅助系统的一些长期服役的部件, 我们需要做定期检查或者更换。

4.2 案例二:双罗A机火气关断报警后启动爬坡失败故障

(1) 数据和信息收集

双罗机组在发生火气报警后, 在高速带载情况下停机。操作人员将火气报警复位后启动机组, 发动机点火正常, 发动机转速从2200rpm开始上升到5600rpm, 报警停机。报警描述为:TURBINE STAG-NATION。

检查此报警条件为:监测透平启动过程中, 判断连续3秒内, 发动机每秒转速上升小于40转。判断为加速过程中燃料和气路供应问题。现场对燃油管线上的滤器进行检查更换, 包括橇外双联滤器, 橇内Y型滤器, 燃油泵出口高压滤器。清洁燃料气滤网。再次启动机组, 观察bleed valve状态。机组在启动加速到5600附近, 同样的报警停机。Bleed valve有空气排出, 因转速低排气量很小。在排除燃料系统滤器等节流问题后, 进行RCA分析全面排查。

(2) RCA因果分析图

通过维修团队集思广益, 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对机组故障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列出因果分析图如下:

(3) RCA措施部署和结果

在RCA过程中, 基本排除高温超速和机组转阻大两个大方向的原因后, 我们将问题锁定在机组动力不足的角度。根据前期机组保养和故障排查工作, 我们将问题重点集中到如下几个重点排查方面, 一下是排查点和排查结果: (附燃料系统图)

(4) RCA引申

1) 在此次故障处理RCA过程中, 我们检查了包括燃油系统、燃气系统、仪表气系统, 这些系统都是导致机组爬坡故障的可能因素。在此检查过程中, 我们对这些系统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状态的掌握。

2) 在最终根本原因的分析发现, 速度感应阀是一个容易损坏的机械传动部件, 容易造成机组无法运转, 参与讨论的人员认为有必要对这种机械感应防喘方式做一个改革创新, 即该造为以采集速度信号和电磁阀控制模式的防喘方式。

5. RCA在燃气透平发电机维保体系中应用模型

结合以上对海上现有燃气轮机的维保体系现状的介绍和两个RCA运用案例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RCA工具是建立在以已有设备故障现象数据的前提下展开针对该故障的地毯式诱因普查, 在给处理故障指出一个明确的方案的同时, 也为机组隐患排查和零部件及系统性能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与掌握, 总体而言, RCA工具的应用是对现有燃气轮机的维保体系起到一个补充与优化的作用。具体模型如下:

5.1 RCA工具参与下的燃气透平发电机维保体系模型

5.1 该模型对PM体系的优化与补充

RCA过程以现有设备状态为基础对设备可靠性做出分析, 给出措施和意见, 这些措施中就包括建立以时间为基础的新的定期工作项目或者RCA发现已有PM工单时间间隔和工作项目不适合的情况, 根据新的RCA结果, 我们可以对已有PM工单进行改进, 也即对PM体系的一个优化的过程。

5.2 该模型对PdM体系的优化与补充

1) PdM预知性维修体系是建立在现有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展开对机组性能和机组零部件可靠性的未来预期和维修保养。简言之, 预知性维修是对未发生的事情提前做出故障判断和处理。RCA过程中, 我们将已经发生的故障做出详细分析, 这些故障分析案例将为PdM预知性维修体系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 丰富了预知体系中的的内容和方向。

2) RCA过程中, 不仅仅处理了故障, 也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大面积的对某个系统进行了检查和确认, 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机组性能和状态预测的基础, 即RCA过程给PdM提供了机组某系统现状数据信息, 丰富了预知性维修数据库, 也某些系统预知性的盲区。

5.3 该模型的其他作用

1) RCA过程中, 涉及的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系统性的原因, 例如人员管理、岗位职责明晰、现有备件管理制度等。在RCA过程中, 对不合适的人员管理理念和设备管理理念做出分析和判断, 有助于我们对不合时宜的理念和制度做出改变。

2) RCA的结果暴露出系统的设计缺陷或选型缺陷, 如果要彻底改变故障的频发, 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创新。例如R&R机组的防喘控制信号采用的是机械传动速度信号, 速度感应阀容易出现故障导致机组趴窝, 多次影响机组运行, 由此我们可以在此对防喘系统做技术优化。所以RCA工具是设备优化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3) 团队成员在参与RCA过程中, 通过集体讨论和辩论的形式详细地了解了系统知识, 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和维修团队的整体实力。

摘要:燃气透平发电机组是石油开采设施配置电站时常用机组, 其正常运转和维保直接关系到石油生产和生活。本文介绍了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设备管理领域的RCA (根本原因分析法) 工具的概念和实施过程以及燃气轮机机组维保体系现状, 同时通过两例详细的RCA过程实践, 提出了将RCA工具引入燃气轮机维保体系中的应用策略或推广方案, 构建了RCA工具参与下的维保体系模型。

关键词:RCA,燃气透平发电机,设备维保体系,故障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徐东明.RCA/CA:根源分析和纠正措施.科教文汇 (下半月) 2006年04期

【2】赵婉.可靠性工程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之三——根源分析方法.质量与可靠性

【3】高立刚, 吕群贤.设备失效根本原因分析技术和方法及其在广东核电的应用[J].核科学与工程, 2004, (24) :2.

【4】刘义乐.RCA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维修精粹

工具体系 第5篇

(一) 金融工具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关于金融工具的定义是:一项金融工具是使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资产, 同时使另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任何合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第105号财务准则公告认为, 金融工具包括现金、在另一企业的所有权益以及如下两种合约: (1) 某一个体向其他个体转交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 或在潜在的不利条件下与其他个体交换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义务; (2) 某一个体从另一个体收到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合约规定的权利。

通常认为, 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工具, 是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也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二) 金融工具的分类

根据财产类型, 金融工具可分为债务型和所有权型两类。更普遍的分类则把金融工具分为现金类和衍生类。现金类包括证券和贷款、存款等, 衍生类分为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和柜台 (OTC) 金融衍生品。金融工具具有表外风险, 不同形式其金融工具的金融风险不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衍生类金融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 衍生金融工具

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认为,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 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衍生金融工具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是一种新型的派生金融工具, 是在即期交易的商品合约、债券、股票、外汇等原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一般包括股票期货合约、股指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债券期货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具有4大特征:跨期交易、杠杆效应、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们意识到, 衍生金融工具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首先, 价格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 同时加速经济信息的传递, 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次, 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转移风险, 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增强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能力。但是, 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 衍生金融工具的负面作用受到了人们的诟病。

二、金融危机与衍生金融工具关系分析

从2006年春季开始, 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显现, 2007年8月, 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波及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至今, 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了全球。分析其形成过程可以发现, 利率的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是直接原因。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 美国利率水平较低, 而住房市场持续繁荣。一些贷款机构便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银行给购房者放贷后, 商业银行便通过投资银行, 对贷款进行重新包装, 通过发行和销售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让债券持有人分担房贷风险, 以便使自己尽快回笼资金。

接着, 投资银行又推出了高风险的新产品CDS (Credit Default Swap, 信贷违约掉期) , 由于投资银行从CDO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保险金, 因此, 保险公司也加入其中。从此, 具有高风险的CDO全面进入美国金融市场。之后, 美国金融机构把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 从而开发出多种金融衍生产品。

由于衍生金融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复杂的风险管理, 又能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利润, 因此, 投资者纷纷加入到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中来, 其规模与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而随着衍生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其风险也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评判。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 加上短期利率的提高, 次贷的还款利率相应地大幅提升, 这就使得购房者通过出售住房或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购房者的还贷压力大大增加。当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时, 违约现象大量出现, 从而广泛影响了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 金融危机便由此产生。

研究发现, 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对冲风险, 但是独立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却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从衍生金融工具的4大特征可以看出,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具有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的投资工具, 因此, 这就大大增加了市场上的投机、套利机会。而从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 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 而次级抵押贷款、CDO、CDS等衍生金融工具则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一) 完善相关法律, 加强人才培养

从此次金融危机中, 各国均应提高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认识, 加强探索和研究, 从而对衍生金融工具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同时, 各国还应完善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法律, 使对其监管有法可依。另外, 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专业人才培养也非常紧迫。

(二) 加强自身监管, 进一步防范风险

1. 金融机构应重点加强内部的自我监管

金融机构应重新确立发展目标及行为准则, 着眼长远, 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经营风险, 提高经营效率, 深化金融改革;建立从宏观至微观的控制系统, 规定交易种类和交易量等, 谨慎选择金融产品;重点加强内控, 严格监管交易程序, 实行操作权、结算权、监督权的分离, 并对业务授权进行严格的层次划分;对于机构的资产组合, 要定期进行审查, 从而对于风险过大的操作进行调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 合理地使用激励机制并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2. 交易所应切实履行职责, 加强内部监管

作为组织者与市场管理者, 交易所要完善交易制度, 制定合理的保证金比例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避免连锁性合同违约风险的发生和内幕交易等事件的发生;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清算制度, 加强清算、结算、支付系统的管理, 通过协调各市场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要完善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监管与信息披露制度, 改革会计记账方法和原则;各国交易所还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充分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3. 各国政府更应切实加强监管工作

各国应积极改革监管制度, 明确各机构的监管职能, 制定交易管理的统一标准, 通过消除立法和管理方面的不确定性;及时关注国内金融市场及重要金融机构, 一旦发现问题及隐患, 要及时采取措施, 缓解负面影响;各国应出台有利于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 从而抑制市场上过度的投机行为。

(三) 加强国际合作, 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应对金融危机时, 国际间应加强合作。世界各国应在充分了解本国衍生金融工具现状的前提下, 积极加强彼此的信息交流, 从而提高对衍生金融工具在世界金融中的发展现状;国际清算银行应加强对衍生金融工作的调查研究, 并和各国政府加强交流与合作, 以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由于各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 各国应积极与国际接轨, 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加强信息的披露, 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各国的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促进金融稳定。

在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 世界各国均无法独善其身, 因此, 世界各国应积极努力、共同应对, 从而更好地掌握衍生金融工具, 有效防范其引发的风险, 使世界经济顺利渡过这场危机并重新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IASB, 2008:《Re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Amendments to IAS39and IFRS7》, http://www.iasb.org.uk.

工具体系 第6篇

3A2班的入学英语成绩如下:

本文以对该班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为例,讲述如何对成绩的总分进行描述统计并作出直方图,然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和图形说明该成绩(总分)分布是否为正态分布。

2. 描述统计工具

常用统计分析术语:对于一组数据,要想获得它们的一些常用统计量,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来实现。利用Excel提供的描述统计工具,可以给出一组数据的许多常用统计量,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区域、计数标、准误差、样本方差最大值、中值、峰值、最小值、模式、偏斜度、总和。

得到如下结果:

说明:从峰值和偏斜度都非常接近0这一点可以判断这些数据来自一正态分布总体(或可以说:该总体呈正态分布)。

3. 直方图制作

对于上例中“总分”项的描述统计,用Excel可以非常方便地给出一组数据的直方图。步骤如下:

a.定区间。根据描述统计中“总分”项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先确定区间[62.1, 89.1] (组限通常取比数据的精度高一位,以免数据刚好落在端点上) 。这个区间能覆盖[62, 89],否则统计结果会将最小值和最大值排除在外。

b.定组距。将区间[62.1, 89.1]等分为9个小区间,即组距Δ=(89.1-62.1)/9=3。这样各小区间的端点从左至右依次为:

c.输入组限端点。在Excel表格中,把上面这9个表示组限端点的数字输入到区域N2:N11中计算出落在每个小区间内的数据的频数f。结果如下:

d.具体操作步骤。

操作完毕,得到直方图(图1):

4. 结论

由图1可以画出如下分布图形:

该图形说明:3A2班英语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测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各种难度的题型比例设置合理。

摘要:本文以对3A2班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进行分析为例, 讲述如何对成绩的总分进行描述统计并作出直方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工具体系】相关文章:

常用工具( 入侵工具)06-08

支付工具05-06

统计工具05-12

职业工具05-16

工具05-20

井下工具05-24

内部工具06-01

工具设备07-18

工具整合08-29

支持工具08-30

上一篇:压力应对方式下一篇:内燃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