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的现状

2024-08-26

会计教育的现状(精选12篇)

会计教育的现状 第1篇

1.我国现代会计教育模式。我国会计教育模式一般体现了现代教育模式的三种类型:一是普通教育, 普通高校教育里有会计系;二是中职、高职教育, 如中职会计教育;三是成人继续教育, 如成人对财务会计的各类技能培训等。我国职业技术会计教育设置大体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以学科为中心;二是以专业实践为中心;三是介于学科与实践之间。我国的会计教育模式是涵括在我国现代教育模式框架里的, 不管是普通高校会计教育、中职高职会计教育或是成人继续会计教育等, 他们的教育特点和内容都会有相同之处, 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在社会的发展阶段, 会计行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也逐渐暴露出会计教育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的中职会计教育往往由于急于速成而忽略了学生应当有的知识储备,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程安排不合理等因素暴露出了中职会计教育的弊端。

2.我国现代会计教育模式对中职会计教育带来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会计行业提供了机遇, 我国的会计教育承担着为会计行业输送人才的重任。目前, 虽然我国的会计人员队伍庞大, 但是对于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 仍然难以招收, 会计行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争夺也是对会计人员的挑战和机遇, 中职会计教育是否能抓住机遇, 为会计市场提供一批批专业有素质的高层次的会计人才, 将是未来中职会计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重点。现如今, 国外很多教育机构正在“入侵” 中国国内会计教育市场, 这也为我国结合国情, 借鉴国外有利经验, 走好会计教育改革之路提供机会。现阶段, 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在固有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很难实现教学创新, 专业人才的培育也只是重“产量”而非“质量”, 因此我国中职会计教育也应适当进行改革。

3.会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首先会计教育改革有利于提高会计人才的质量, 在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的会计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完善这些问题, 进行会计教育改革, 有利于会计教育机构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专业性强、素质又高的会计人才。其次, 完善会计教育, 进行教育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 进行教育改革, 为社会培养一批批高素质人才, 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 进行中职会计教育改革, 解决中职会计教育中日益突显的问题, 有利于对中职会计教育、高校会计教育, 以及社会继续会计教育的责任及人才培养层次进行明确划分, 为社会输送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 有利于解决“企业招人难, 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困境。

二、我国现代会计教育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单一,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多样化。我国会计课程设置不科学,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不够新颖, 每一届学生所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专业课不够系统和新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职会计教育上, 其教学内容普遍是与会计相关的, 一般都是找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 基础教育上的课程涉及较少;在课程安排上一般都会有很多重复的内容, 而有些知识却不会涉及, 就算是重复的教学内容, 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手段上大部分都是以多媒体讲课、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育方法, 大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成人继续教育上, 一般都是以会计证书考试为主, 主要是培训班, 补习班等, 往往接受会计知识的时间较短, 难以系统全面地实现会计教育的培育目标。

2.缺乏丰富的师资力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不仅仅是企业需要, 诸如会计事务所、 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这些高层次的会计人才。要想培养出这些高层次的会计人才, 就要搞好会计教育, 也就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但目前我国的中职会计、社会培训等教育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教师队伍教学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师的理论知识足, 但是其实践经验不足, 导致传授的知识都是理论知识, 在实践能力教授上存在严重不足, 这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会计教育的教育方式也不合理,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延续以前教育的教条化, 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作出调整。

3.缺乏不同层次的培养体系。目前, 由于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一般是以高学历教育为重, 教育层次也是以本科会计教育为主。随着各高校的合并或改组, 会计专业的教育也就不断升级, 将原有的大专教育升为本科教育, 中专自学考试也已经停止, 照这样发展下去, 以后的会计教育将会形成断层, 高层次人才较多, 但是这些人才都不愿意屈身到一些中小型企业去工作, 而那些小型企业将会由于招收不到会计人才而面临企业账务风险。所以层次不同的会计教育有利于维护不同企业的人才需要, 我国缺乏这些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 将会使我国的会计教育问题尖锐地暴露出来。

三、会计教育的域外借鉴

美国会计理论教育研究与会计实务水平在近现代都处于世界较领先的地位, 这是因为美国会计教育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培养模式具有创新性。英国、德国和日本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 其会计教育美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阶段的中职会计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国外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明确的会计教育目标。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 使学生向有专业性的会计人员过渡, 它将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技能和如何将会计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上去。因此, 美国会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即职业技能、知识储备和专业认同感。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 (AECC) 在一份《会计教育的目标》的报告中指出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知识储备, 以及要加深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维护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

2.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指出, 会计专业课程应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一般的教育课程, 这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基础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课程是指综合知识的学习, 包括社会学、数学、心理学、诚信教育等。二是一般的经济管理课程, 这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企业运营、国家政策施行等方面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财政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等。三是会计专业课程, 细分会计的课程教育, 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 如管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会计以及会计电算化等等。

3.会计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 英国以及德国等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较灵活, 教学手段多样, 这都跟它的教育环境是相关联的, 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教学资源丰富, 教学仪器都很完备, 网上有很多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 学生对自己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向老师提出疑问, 老师也会积极答疑, 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会计课程。另外, 国外的会计教育大多主张“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团队精神。教学方法上也是种类繁多, 如案例研究、课堂演示、社会实践、分小组研究等, 这些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四、我国现代会计教育的主要对策

1.开展多样化的课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性。合理安排会计教育的教学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首先中职会计教育、社会再学习会计教育都要合理设置会计课程体系, 将每门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合理地划分, 尽量避免大量重复的现象, 从而避免因课时不足而遗漏某些课程的现象。其次要及时更新教材, 会计教学教材要及时更换, 以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经济法律发展态势。最后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会计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一些分小组研究、课堂演示、发表演讲以及社会实践等形式。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不管是哪种模式的会计教育, 师资力量的强弱, 决定了会计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借鉴国外师资的建设经验。 首先, 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通过一定的教师评级要达到教师将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而不是对学生“只教不管”, 让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而已。其次要开展教师队伍进一步的业务素质的提升活动, 如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 去有较强的成功经验的学校学习。最后要求教师、培训师等人员都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而且必须是近期取得的关于会计方面的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如何从学校课堂知识转化为工作上的专业实践能力。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 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学校考核为准尽心尽力教学,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 制定不同层次会计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在会计教育上, 要依据市场的需要, 为经济市场提供不同层次需要的会计人才, 我们可以依据教育规律, 引进市场的竞争机制, 将现在零散的会计教育整合成一个有层次的教育体系, 从而形成一个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的人才发展链条。对不同的人才进行不同的会计知识教育, 制定不同的会计人才教育大纲, 进行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 教师队伍的分配也就不一样, 对教师的理论多还是实践经验要求高就不同。以此培养出的人才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企业, 不同层次需要的中介组织, 从而改变现在中小企业很难招到合格的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找不到适合自己知识的企业, 这样有利于会计教育往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红侠.浅谈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谢文刚.浅析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J].新西部, 201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 第2篇

一、河南省会计人员现状

(一)会计人员学历结构 表1为河南省会计人员学历分布表。从表1可知,河南省会计人员学历结构和层次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国有和县以上集体单位的会计人员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仅为9.04%,只有2119人,其中具备本科学历的占7.74%,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占1.30%。至于广大农村和乡镇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则更低。

(二)会计人员工作年限 表2为河南省会计人员工作年限分布表。从表2可知,从事会计工作10年以上的会计人员占54.05%。根据国内有关学者的研究,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大约5~8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一周期将进一步缩短,会计知识更新周期也大致如此。以此推算,工作5年以上的会计人员已进入知识更新期。事实上,一部分在1993年会计制度重大改革前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会计信息化的推广以及新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工作上已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会计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这一局面将更加严重,必须通过学习加以改善。

(三)会计人员职称结构 表3及表4为河南省会计人员职称结构表。数据显示,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占绝大多数。其中,没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占31.44%,初级职称占到43.82%,而高级会计人员只占2.97%。可见,河南省会计人员的职称结构较低。

(四)会计人员年龄与性别结构 表5为河南省会计人员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由表5可知,我省会计专业人员年龄较轻,35岁以下的占50.37%,36~50岁占38.41%。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迫切性

(一)学历结构较低 据2009年统计,河南省在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的会计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3.36%,全国为65.17%。具有本科学历及研究生学历的分别占7.74%、1.30%,全国为15.89%,6.32%。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未接受过任何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由此可知,河南省大专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影响河南省会计人员的整体效能。因此,为了提高河南省会计队伍的素质,在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同时,要优化会计队伍的学历结构。

(二)职称结构较低 全省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的会计人员中,已取得技术职称的有 98247人,占会计人员总人数 60.50%,未取得职称的有 51060人,占会计总人数31.44%,在已取得职称的会计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4815人,高级职称的人数占会计人员总人数 2.97%,具有中级职称的22272人,占总人数13.72%,初级职称的43.82%。可见,河南省会计队伍中,高级人员缺乏,中级骨干过少,初级人员的比重过大,不利于构成高效群体,极不利于河南省“两翼”发展。

(三)知识结构陈旧老化,业务素质不高 当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会计人员不熟悉业务而发生的技术性错误,也有一部分是因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有效地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因而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四)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有意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上造假,违反国家财政、财务和会计制度,知法犯法,也是当前会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之,河南省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迫切的,同时,河南省会计队伍与新时期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差距是明显的。为了适应河南省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客观要求,必须对河南省会计队伍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延长会计人员的工作周期,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需求分析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 首先,继续教育需求具有重复性。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老化,产生了继续教育的需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在一定的时期内,满足了这个需求,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产生了继续教育的新需求。需要再一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补充新的知识。这是一个需求-供给-老化-需求的循环过程,就产生了继续教育的重复性。其次,继续教育需求具有加速性。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产生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加速。目前,知识老化的周期进一步缩短为5~7年,这种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加速性,造成了知识老化的加速,产生了继续教育需求的加速性。再次,继续教育具有整体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工的整体性趋势。因此,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综合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整体性,一方面要给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另一方面,还要补充一定的综合性知识。最后,继续教育需求具有层次性。从会计人员发展成长的过程来看,一个会计人员发展成为一个高级会计师或者一个会计领域的专家,大致要经历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在不同阶段,由于会计人员地位、环境不同,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层次也有差异。不同年龄、学历和职称的会计人员欠缺的知识结构也有明显的差异。而且,会计人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欠缺程度逐渐增加。

会计教育的现状 第3篇

一、领略会计职业道德之精髓

《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笔者对职业道德的理解是:一是爱岗敬业,要全身心投入会计事业;二是诚实守信,就是不做假账;三是廉洁自律,要做到理财而不贪财;四是客观公正,摒弃个人私利,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对待各利益相关方;五是坚持准则,会计核算必须力求真实准确为集体提供会计信息;六是提高技能,会计要做到熟练掌握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七是参与管理,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积极参与管理;八是立足服务,要求会计人员以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优良的服务质量服务于社会。

二、感受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重要意义

当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能使会计人员有效地贯彻会计法规,整顿经济秩序,提高全社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水平;二是能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财经制度,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有效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自我防腐能力,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三是能促使会计人员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服务,提高会计的公信力,重塑会计职业形象;四是能促进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审视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之忧患

1.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内部原因

(1)单位负责人的不良影响。会计人员受雇于企业管理者,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如果不按领导的意图办事,就可能失去工作,出于无奈被迫放弃职业道德,失去原则违心操作。

(2)企业内部控制失灵。有的单位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主管领导或内部审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处罚不严。

(3)日常管理流于形式,道德环境欠佳。某些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准则,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伙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败坏了会计职业道德,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制造者。

(4)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职业胜任能力较差,自律性较差。

(5)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败坏。不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为了追求奢侈生活,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采用欺诈、弄虚作假的手段大量侵吞国家财产,给国家和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2.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外部原因

(1)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制意识淡薄。由于税务机关、工商管理等外部监督机构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人为地在执法过程中掺杂了部门和个人的私利,对于错误和造假行为不予指明,有的还出具虚假审计报告,造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丧失而不能坚持原则。

(2)会计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制度法规还不够完善,许多规定存在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或者责任主体过多的问题,会计行为在法规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学校教育的缺失。现阶段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及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不够重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以及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存在弊端。

四、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举措

1.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

对于那些理论水平低,业务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注意业务学习,以致工作中乱纪行为的处罚,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加强管理机构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舆论要借助社会舆论,谴责少数会计的不道德的行为,激发会计的荣辱感和道德良心。

3.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管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会计岗位轮换制度,考试颁发会计证制度等,使各种岗位之间相互牵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

4.以人为本,加强专业学校的德育教育

把职业道德贯穿于专业课堂,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在注重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关注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

5.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素质

各单位和会计管理部门应在后续教育中,集中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认识,增强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6.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

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对尽职尽责、坚持原则、工作责任感强、履行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要表彰奖励,并作为提升、晋级的重要考核依据,从而激励会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浅谈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第4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课程改革,案例教学,双师型

在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环境下, 中职学校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会计专业人才, 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发展。然而, 会计专业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也面临着招生难、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不强、教学管理缺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因循守旧等各种弊端, 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本文尝试针对专业培养的不足现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一、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

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 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 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以够用为度。然而, 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 轻视实践性教学, 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专业设置过于偏重理论和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缺乏实践性;专业课与非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 大量非专业课挤占了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导致理论基础不牢;专业课之间重复较多。

2.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 知识更新缓慢

我国师资队伍质量不容乐观, 从职称结构上看, 拥有中高级职称者占50%以上, 但高学历高学位的比重不大, 有的学校几乎没有会计学硕士、博士。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合理, 教学设备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教学的需要, 教师知识面窄, 照本宣科, 缺乏会计实践经验, 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 教师侧重于知识、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的考核仍是应试的延续和教条化, 缺少对会计职业市场的了解, 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转换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简单

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 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许多中职会计专业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手段, 知识传授交流的效率较低。教学方法也多以讲解教科书和习题作业为主的满堂灌方式。

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只有进行改革, 中职会计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用的会计人才, 才有发展的空间。

二、中职会计教育的主要对策

1.改革会计课程的设置, 深化教材改革

(1) 对原有课程体系的改革。

中职会计教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具有通用性的基础课程的比重, 如英语、计算机、法律、国际贸易等课程, 合并一些重复内容较多的相关课程, 如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 增设会计职业道德和有关法规的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育学生热爱会计专业、坚持原则, 规范会计行为。

(2) 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比重, 建立实践课程体系。

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加大实训课程的学时比例, 目前我校各专业的实践课时已达到或接近总课时的一半, 如在开设会计基础课程时, 理论与实践比重为l︰l, 每一环节的理论教学后及时安排实践教学, 理论联系实践,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掌握制单、登账、编制报表等基本技能课程教学的实践基础上, 建立适应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 使学生掌握从事会计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3) 选用优秀的中职会计教材。

组织有关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编写中职会计教材。学校依据企事业的需求选用最新的优秀教材, 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随时将培训要求提到新的水平, 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岗位适用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专业素质

(1) 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到学校来做报告和讲座, 把企事业单位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教师。另外, 聘请校外高级会计师等来校兼职, 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 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校内会计教师素质的提高.使会计专业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学习交流先进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会计教学水平。

(2) 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实习, 为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3) 鼓励教师带薪进修和报考研究生, 积极参加会计中级职称考试, 加快“会计师+教师”型的队伍建设。中职会计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素质, 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3.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各种问题, 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会计理论进行思考, 该方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过的知识, 前后贯通, 形成一个会计系统, 同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2) 推广案例教学。

通过模拟会计教学, 首先学生学会了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如支票的填写、发票的开具等。其次让学生面对相关业务和相关人员, 身临其境地锻炼学生敏锐、灵活多变、公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缩短将来参加会计工作的距离, 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

(3) 改进教学手段。

它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 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 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各自的计算机对教学等内容展开讨论, 采取互动式交流, 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4.改革课程设置, 将“双证”培训带入教学之中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 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来说, 学生除要取得会计专业的中专学历证书外, 还要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而在此之前必须取得“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或者“珠算五级”证书。这就意味着“双证”, 即“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因此, 从事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学的学校, 必须白上而下高度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加强对“双证”教学的思想认识, 集中时间、人力、精力做好“双证”的教学, 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取得教育部门颁布发的学历证书和财政部门颁发的“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为他们一毕业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做了良好的准备。总之, 会计发展的关键是教育, 作为中职院校, 我们只有不断地完善中职会计教育体系,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古淑萍.对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 2006, (1) .

[3]吴云飞.中职会计专业项目实训体系的构建[A].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 (26) .

我国绿色会计的现状 第5篇

我国绿色会计的现状

对于我国的绿色会计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葛家澎教授将环境会计理论首次引入到中国。在1992年中发办7号文件明确提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的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的活动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在2001年召开的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致公党提出“关于实行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议”,国家财政部高度评价了该提案,并认真落实有关建议,于当年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促成了全国首届环境会计专业会议的召开。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现状与途径 第6篇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现阶段,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当,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的削弱、滑坡甚至混乱,影响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其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条例,重点分析目前中国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现状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统称,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不仅影响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

一、目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规范。(1)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部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基本要素不齐全,摘要、大小写、日期、单位名称等相关事项不按规定填写,甚至大小写不一致等。(2)随意填写会计记账凭证。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数不准确,漏盖出纳、审核、复核等人员的印鉴。(3)登记会计账簿不规范。个别单位未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账簿启用表填写不全,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未签字或者盖章,账簿的登记、更错、结账不够规范。

2.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性。(1)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违反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坐支现金现象严重;违背现金收支范围规定,单位之间收支大额现金;违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2)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3)部分原始凭证没有审批人或经办人签字,就被会计人员受理了。

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部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松弛,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资产物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未认真执行过。

4.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不清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二、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部门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检查、监督力度不够。随着改革开放和基层单位扩大自主权,有关政府部门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缺乏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管理仅限于会计工作结果和会计报表的管理,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2)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意识淡薄。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事务,对财务管理没有多大影响,不重视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聘用和聘任,从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1.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财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或普遍检查或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具体措施有:一是彻底清除无证上岗人员;二是定期对各单位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奖罚,并与岗位资格聘任、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三是在会计工作管理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上要制度化、公开化,实行依法行政。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工作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管理手段科学系统化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目标。各单位要严格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3.严格做好凭证的审核和管理,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对于凭证审核和管理,应做好以下两点:(1)严格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2)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在该环节,要注重对原始凭证的进一步审核,根据审核无誤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新的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将带动会计工作全方位与国际接轨,会计管理工作也将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工作的目标、内容、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也迫在眉睫,而目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势在必行,但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细致扎实、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单位内部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管,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会计教育的现状 第7篇

一、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盲点。

目前, 核算中心比较严格地控制了经费支出的标准和报销凭证的合法性, 但会计监督仅限于对票据内容的审核, 对经济业务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于把握。原始凭证的时效尚未得到控制。任何经济业务, 会计信息都有时效性, 即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及时到财会部门办理报销手续。但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核算单位以资金紧张不能及时支付为由, 甚至将一年前的原始凭证拿到核算中心来报账, 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即使发现问题, 时间长了也不便查找责任。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可见, 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对单位资金的使用, 只能在单位来核算中心报账时进行监督, 这种监督只能称作事后监督。同时, 一个核算人员又负责多个单位账务, 无力全局掌握每个单位业务细节, 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有一定难度。目前核算中心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 要做到账证、账账和账表三个一致很容易, 而要做到账实相符, 则相当困难。

2.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

保护学校及幼儿园的资产安全完整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虽然财产物资的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 但财产物资管理仍由各校及幼儿园具体负责, 客观上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 给资产内部控制带来困难。由于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 各校及幼儿园管物不管账, 很容易发生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情况, 使各校及幼儿园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 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对财政专户的监管缺乏力度。

核算中心对资金的集中及支付进行了统一管理, 但由于中心会计人员未渗透到各核算单位内部, 对于各核算单位收入情况的掌握不够清晰, 对于应进未进或是否按时进财政专户未能做到事前监管, 从而导致财政专户不能真实反映各核算单位收入情况。同时由于各核算单位财政专户明细账记账及对账工作由各核算单位报账员完成, 对财政专户资金的真实性完全依赖于各单位记账员, 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对这块的管理形成空白。

4.预算管理基础较薄弱。

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收支, 其执行基础是单位部门预算。而目前各校及幼儿园部门预算工作尚不到位, 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 预算制度不健全, 预算编制同预算单位各项实际需求间仍存在很大差距, 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较差, 加上预算监督机制还很不健全, 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也相当薄弱, 使核算中心不能够根据细编的预算指标办理各项资金支付, 导致预算单位在支出方面随意性较大, 从预算角度对支出实施控制和约束的能力有限。

5.不能迅速地向核算单位反馈财务信息。

由于核算中心只提供月报表资料, 单位报账员不进行日常账务处理, 使各核算单位的领导及报账员对本单位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掌握, 既影响了各单位领导对其单位经济状况的及时了解及决策, 同时也给核算中心结算工作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二、解决对策

综合以上问题, 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有一个共同原因, 即核算中心人员深入实践的程度受到限制。核算中心运作实际是封闭式的柜台服务式的工作, 平时不可能时时深入到各核算单位去了解情况,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从核算中心内部运作程序及管理制度着手, 积极堵住漏洞。笔者认为, 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提升财务人员财务监管意识, 加强内部稽核。首先, 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在做好各单位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掌握有关单位的财务情况, 及时发现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反馈;定期对各单位进行财务分析并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起着核算中心与各核算单位纽带作用的报账员也应加强财务监管意识, 以保证向核算中心提供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因此, 核算中心会计在提升自身监督意识的同时, 还有着带动各核算单位报账员监管意识提升的义务。其次, 设置专职稽核人员。稽核人员定期到各核算单位了解单位经济状况, 将各单位经济情况分析整理备案。原始单据在核算中心报销时, 由专职稽核人员先进行审核, 稽核人员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严格审核才予以报销。

2.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控制制度, 防止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脱节。核算中心会计必须要求各校及幼儿园做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特别是资产管理工作, 及时向核算中心反馈意见与建议。核算中心会计要及时与报账员进行沟通, 交流财务信息, 保证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相链接。主要工作包括:①建立物资盘点制度, 各校及幼儿园对教学用品等做好半年盘点工作并将书面记录及时上交核算中心。②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办公设备、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经过政府采购办公室同意, 账上固定资产的余额必须与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资产的余额相一致。③核算中心每年至少组织安排一次对核算单位固定资产、教学用品的抽查盘点, 以了解核算单位资产管理情况, 力求账实相符。

3.加强核算中心内外部监督机制, 有效管理财政专户的资金。核算中心会计应加强各核算单位收入的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将各核算单位预算指标及各项收费合同纳入备案, 月末将财政专户各项收入金额与收费合同金额及预算指标金额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与单位报账员沟通, 确保收入及时完整地纳入财政专户。②敦促报账员建立财政专户备查账, 月末与财政专户及时对账, 同时要求报账员向核算中心及财政国库支付部门递交对账单。③中心会计每半年下到核算单位, 对各类收据及财政专户备查账进行清理核实, 切实做到对财政专户的规范管理。

4.强化预算管理, 健全预算监督机制。财政职能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 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 并深入各校及幼儿园开展调研, 贴近实际, 早编细编预算, 使预算细化到各部门及各项目, 使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支出都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相应科目列入预算, 提高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预算一经审核批准便具有法律效力, 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执行预算。财政部门要对预算编制、预算下达, 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 追踪问效, 切实强化预算管理, 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高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会计核算中心在审核支出时, 应以单位预算指标为依据, 确保预算单位年度预算收支平衡, 确保预算准确执行。

5.发挥报账员作用, 保证核算单位及时迅速地了解财务信息。核算中心应定期对报账员进行培训, 要求报账员在做好报账工作的同时, 设立单位收支备查账。备查账分为预算内外及往来三大模块, 收支作流水记账, 月末时中心会计将核算单位记录的备查账与中心记录的账目进行核对, 这样一来, 既满足了各核算单位领导及时迅速地了解本单位财务情况的需要, 同时又能起到核算中心与各核算单位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作用。

浅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建议 第8篇

一、会计人员在进行继续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 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原则不明确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企业日益发展的需求并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的会计人员在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重大的问题即学习目的不明确, 政府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只是在例行公事, 培训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主要是在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而会计从业者自身进行继续教育只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的规定任务。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表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根本目标已经被忽视, 它的教育目的也被淡化。

(二) 教育形式单一且教考不分

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不仅承担了教学任务还承担了教学的考核工作。目前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着只报名却不参加学习的现象, 只要学习期满就照样可以取得合格的考试成绩。这样的不良现象导致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只能流于表面形式。以前的会计继续教育主要是面授形式, 近几年因为计算机的普及, 网上进行继续教育和考试得到了应用与推广。经过调查发现, 近年来替学和替考的现象在网上继续教育以及网上考试中日益盛行。相对而言, 面授的教育形式存在比较直观的优越性, 但缺点是有时会对会计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 给其造成不便。

(三)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还未形成体系, 管理尚有缺陷。首先, 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会使培训质量受到影响;其次, 继续教育的教材中没有生动的案例, 过于理论化, 在教材的编写上千篇一律, 雷同化严重;再次, 对于培训计划的制定不科学, 没有针对学员所拥有的特殊学习层次以及知识构成制定出相关的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第四, 政府的主管部门没有做到有效监控整个培训过程, 使培训的时效性难以被确保;第五, 没有及时的评价与分析培训的效果, 不能有效的反馈在实践中所出现的新信息并及时对培训方案作出调整;第六, 培训机构只知收费不知开展良好的培训工作。这一系列的管理缺陷导致了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使得他们不能以良好的姿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一) 对继续教育的目的加以明确, 增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

在新的形势下, 应该努力提高会计队伍的综合素养以及实力, 使得会计从业者拥有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一定要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会计行业发展的相关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建设会计人才队伍, 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要做到这些, 首先要明确继续教育的目的, 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 政府财政监管机构要将主要的监管责任承担下来, 培训机构必须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开展培训工作, 只有明确了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 才能够让会计从业人员正确的执行继续教育中的相关规定。其次, 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努力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 将会计从业者继续学习的需要作为服务的出发点, 并且将他们的有效需求提炼出来, 分门别类, 切实做到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务。

(二) 创新继续教育的形式, 讲究时效性

形式是内容得以表现或者实现的一种方式, 单一的继续教育形式已经很难和丰富的教育内容相适应。继续教育应该将传统的面授方式与现在的发达的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相结合, 比如可以结合采用电视教学和网络教育的手段等。结合现代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使学习规模得到扩展还可以为会计人员解决学习与工作的时间矛盾。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可以成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助推器, 将会计人员的终身职业教育变成可能。读书是一种学习方式, 实践同样是一种学习。应该鼓励会计人员积极的投身于科研和调研, 结合自身的实践, 积极地提出和分析问题, 使会计人员适应经济管理发展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教学的方法要针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进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并增强教学内容的可听性, 使培训的质量得到提高。

(三) 健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体系

1. 严格审查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格

培训机构的成立一定要和国家监管部门的规定相符合, 并且还要符合以下条件:第一, 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要有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育设施以及教育场所;第二, 培训机构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以及管理能力来适应继续教学的培训工作;第三, 培训机构要将承担的所有培训任务都有效完成, 同时还要确保培训的良好质量。只有进行过严格审查之后的培训机构才可以对会计从业者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工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培训机构理应依据继续教育的统一规划, 设置出较为科学的培训内容, 并且采用科学的培训方式, 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学管理, 提高培训机构在继续教育中的教学水平。

2. 编写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院校专家、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企业组织的管理者等可以相互协作来编写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 同时可以将要进行培训的内容分成不同的板块, 根据学员的种类以及订单的具体情况, 让他们选择比较符合自身特点的模块组合, 形成培训中的个性化方案, 最高效的使学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慢慢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材体系, 可以有效满足级别不同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需求。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大纲规定, 应该强化继续教育教材开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大开发的社会化力度, 相关部门应确保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评估、推广以及出版等工作进一步落实。

3. 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实施有效的监督、分析并评价继续教育的培训过程

相关的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继续教育培训机构, 实施有效的监控手段, 加强监控会计人员在继续教育中所取得的动态效果, 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 并整理和加工所搜集的信息, 通过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效果的科学分析及时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 并且有效地提出正确的措施进行改进, 将培训计划以及实施的方案科学的进行调整, 使继续教育的效果得到有效的发挥, 也使继续教育的效率得到保证。

三、结语

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工作中, 确实存在一些效果不佳的问题, 甚至还存在着形式上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的继续教育工作中。但是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对于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当前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实际的操作细节, 讲究时效性的培训, 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摘要:财务信息质量在可靠性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会计从业者的业务素质呈正相关, 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其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 但是目前会计人员所进行的继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给出了几条相关建议。

关键词:会计人员,财务信息质量,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基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建议 第9篇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会计人员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单位负责人对自己单位的会计人员请假参加继续教育不是很理解,担心本单位正常经营管理工作受到影响,往往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持消极态度。他们往往把会计人员接受培训的支出当成一种额外费用,并错误地认为多参加或少参加一次培训,对本单位影响不大,没有把培训工作提高到应有的认识高度。认为会计人员只要能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能力提高不提高只需单位认可。而会计人员也将这种培训当成一种负担,认为既然国家有规定且培训与会计证年检挂钩,就必须应付一下,有些会计还埋怨现在的会计越来越难做了,考试繁多,对其限制也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与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初衷相背离,说明基层单位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宣传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加大这一工作对于国家、企业和会计人员个人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改变有关人员的这些错误观点。并且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宣传时还应注意各种宣传方式的结合,除了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外,还可以由会计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向其他会计人员讲述自己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收获和体会,比单纯讲解法规效果更好。

二、培训形式的选择

根据规定的要求,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由各地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由其指定的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培训工作。目前,各培训机构普遍采取传统的单向面授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往往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培训效率。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作为实务工作者,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可以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由学员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整理后分成数个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应鼓励学员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探讨,从而开拓学员思维空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可以引进案例教学。针对某些方面的知识,教师搜集相关的真实案例,以这些案例为主线,启发和引导学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如近年来我国和美国发生了一些财务舞弊案,这些案例有许多共同点,如舞弊手法主要是钻准则或制度的漏洞,或是直接违反相关准则或制度。教师可以结合准则或制度进行讲解,从而使学员更好地领悟准则或制度出台的原因、背景、意义等。

《暂行办法》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且两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操作:第一,自学形式的时间量化很难掌握与判断,作为部门规章缺乏可操作性,显得不够严谨。因此,建议修改《暂行办法》,取消自学形式。第二,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却在培训时间与进度上同一个标准,出现“一刀切”现象,挫伤学员学习积极性。因此,建议采取分班制教学,在教学时间及进度上采取差别管理。传统的集中面授的教学形式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培训时间的紧迫性和培训地点的紧缺性,培训工作往往进行得很仓促,难以进行系统、深入地教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面授形式受到的制约,能够随时随地的组织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函授学习;电话会议形式学习;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电教录像形式学习等。其中网络教育是现在最有效率的远程教育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模拟传统教学,而且能弥补后者的缺陷,其信息含量和信息的及时性是传统教学所不能企及的;此外,网络能搭建一个很好的互动教学平台,而且这种互动具有高效性和及时性的优点。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单位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形式,使之成为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引擎。

三、培训内容的选择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内容应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知识;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是继续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和核心所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仅限于财务知识和相关法规,内容单一,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国会计队伍带来的冲击。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记账、算账,更多地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财务知识,同时还必须懂得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这就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人力资源会计、保险会计、遗产会计和环境会计等内容。另外,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加大,应增加一些企业管理、经济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扩大培训领域。最后,财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深入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讲正气、讲奉献,敢于和歪风邪气做斗争。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第10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对策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社会对会计信息和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显得愈加重要。所谓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就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会计人员不断进行的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国外会计继续教育始于19世纪末期, 广泛推广于20世纪40年代, 时至今日, 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均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和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会计法》第39条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1998年和2006年, 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这些都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在宏观管理方面, 我国会计继续教育也实行了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统分结合的原则。十多年来, 会计继续教育为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教育实践过程中忽视了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目标。政府主管部门只是例行公事, 培训机构主要追求经济利益, 学员视继续教育为应付会计证年检而被动学习。二是继续教育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设置没有考虑会计人员知识水平高低与职责岗位要求不同, 把不同级别和不同业务水平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教学, 学习内容不能满足培训对象的要求, 影响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难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三是师资力量相对单薄。许多地方会计主管部门和培训单位没有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计划, 承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师资来源较为单一且不稳定, 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学人员奇缺。四是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进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降低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热情。五是继续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目前,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对会计人员的一种强制性要求, 但与此相应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培训对象没有主动参与意识, 用人单位也认为与其无关, 继续教育的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二、改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的相关对策

(一) 加大宣传力度, 倡导终生教育理念

继续教育究其实质就是一种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目前已被世界众多的发达国家所认同, 并已成为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们要大力宣传, 倡导终身教育理念, 在全社会中达成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共识”, 形成一种会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齐抓共管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政府财政监管机构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担负主要监管责任, 培训机构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

(二) 合理规划培训内容

继续教育应针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职责设置学习内容, 使教学内容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可组织企业管理者、院校专家、专业培训机构等共同组编培训教材, 既要有适合各类会计人员的统一教材, 又要有按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编写的分类教材, 逐渐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体系, 适应不同级别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

(三)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继续教育要采取比学历教育更多样、更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手段, 特别是利用广播、电视传播技术以及磁带、光盘、因特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大力提高继续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 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 加强学习交流。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级会计主管部门和各培训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一是要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可通过单位推荐、考试选拔等多种方式让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创新型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二是可聘请国内知名的专家为培训教师进行理论培训, 既可充实其专业知识, 又能提高其授课水平。三是与企业、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 选派优秀教师参与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 以积累会计从业经验及案例。

(五) 建立考核、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 会计主管部门应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努力建立起一套继续教育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把会计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情况, 作为年度考核、评聘职务以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 以激励会计人员主动接受继续教育, 努力学习, 从而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探究会计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 会计信息 信息管理

1、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失真现象,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原始凭证的失真。原始凭证失真是指以下情况:无中生有地编制发票以及相关收据;单据上面纪录的书面金额和实际金额不符合;私人的用品被当作公家的用品;“白条抵账”现象的存在;出票方或制单方的粗心大意导致错写了原始凭证情况的存在等等。

1.2、会计核算失真。第一,人们不可能从失真的相关会计凭证中提取出真实的、完整的会计信息,原始凭证的失真必然会导致会计核算的失真。第二,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在单位的领导直接或间接授意或者指使下,以及在某些相关利益的诱惑下,故意编造、篡改,或者作假账以及造假报表从而导致的会计核算的失真。第三,由于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低,业务的能力差,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而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工作、整理工作、加工工作、反馈工作的上出现了技术性的差错,导致会计核算的失真。

1.3、会计报表的失真。会计核算的失真情况,必然会导致相关会计报表的失真情况的出现,有些企业的经营实际上是亏损的,但是会计报表上显示是盈利的;有些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是盈利的,然而会计报表上却显示的是亏损的。

1.4、财务评价的失真。当会计报表存在失真时,财务评价一定会失真。企业的会计报表不能够准确地及时地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的相关情况、获利的能力、偿债的能力和财务的状况变动的趋势等进行反映。

1.5、审计监督的失真。审计的失真是指审计工作上不具有客观性、公允性,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失去审计监督上的作用。单位内部的自查自审仅仅流于形式、社会的审计出现讲人情,这些情况都会使财务的收支审计报告、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的审计报告以及离任的审计报告、工商注册的验资报告、资产评估的报告等等存在一系列失真的现象。

2、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提高会计信息管理质量的措施

2.1、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法律环境。对于会计信息的管理,首先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为后盾,只有在法律上有所依托,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日常的会计信息管理中也能够有所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管理的有效运行。对于会计信息的管理工作,在法律上要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职责上有具体的规定,惩罚分明,对于那些违背国家法律,违背会计职业道德,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严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单位的领导要加强其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够有效的执行工作,发挥强大的监督执法行为。在良好的法律大环境下,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准确,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2、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了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所以说在对企业内部制定控制措施的过程中,要注重职责分明,对企业内部的领导者,管理者都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系统,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使其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约束。在对内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发现措施,及时纠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2.3、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在会计工作运行期间,要保证会计工作健康稳定的运行,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工作。会计监督是对会计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它不仅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还对国家和社会上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其本身职能的发挥,都需要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控制体系,对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严格的监督制度来执行,保证会计工作的健康稳定运行,完善会计秩序。

2.4、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信息网络的便捷实行电算化会计。在对电算化会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且要加强监督管理,监督工作也较以前更加的直观便捷。在实行信息化的会计工作之后,对于会计信息的存储将实现磁性介质的保存状态,那么对于信息数据的保存工作将非常重要。要对这些数据做定期的备份保存,并及时的将过期的信息清除,以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

3、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行为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需要建立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短期行为,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3.2、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对于企业内部监督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再监督。在外部监督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3.3、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的经济命脉至关总要,应该掌握多方面知识,掌握多种技能,时刻关注国家颁布的各项经济法律法规及政府实施的新政策,同时会计人员应特别具有“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会计人员,要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外语、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要熟悉本国的法律、法规、历史,了解其他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等。

会计教育的现状 第12篇

一、目前基础教育学校会计人员情况分析

(一) 会计人员工作不稳定, 对做好会计工作缺乏长期规划

基础教育学校的会计人员人数很多, 其中直属学校和中心学校设会计、出纳 (通称主办会计) , 他们的下属学校设报账员, 各学校有学生食堂的还设食堂会计、出纳, 有工会账的学校单位设有工会会计、出纳。在这些会计人员中, 他们的工作岗位很不稳定, 据统计在近三年换岗的主办会计约占40%, 其他会计人员更换的比例近80%。他们有为了教育等另外工作岗位而放弃做会计工作的, 有为了提高待遇而要求转岗的, 有嫌会计工作繁忙而换轻松岗位的, 有年龄大换岗或退休的, 也有工作不当被上级领导撤换的。尽管教育局有文件规定学校主办会计不得随意更换, 但实际操作上, 更换还是比较容易, 如果学校领导认为应该更换, 上报教育局同意只是个形式。而其他会计人员的更换并不用教育局同意, 学校领导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换。所以, 许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会计工作, 只是应付眼前工作,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没有做好会计工作的长远打算。

(二) 会计人员地位不高, 很难与专职教师相提并论

基础教育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工作, 财务工作仅仅是为教育工作服务的后勤工作。在学校中会计人员的待遇不如专职教师, 在社会上学校会计人员也没有像专职教师那样受人尊重, 更没有职业发展的上升空间。他们的工作普遍是时间长、工作量重、压力大, 他们对外要联系财政、税务、银行、社保局、公积金中心、教育主管各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人物, 对内要面对在职、退休教职员工, 学校各项物资管理。然而, 他们的待遇却偏低, 其中高中会计人员收入只能拿个平均数, 与专职教师比相差较大。在义务教育和幼儿教育阶段, 会计人员工作常加班加点, 但拿不到加班工资, 绩效考核工资也更偏向于专职教师。致使会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年轻有能力的都想着转岗。

(三)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基础教育学校的会计人员中, 除职校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担任外, 其他都是由非会计专业的教职员工转岗而来, 他们大部分是普通教师, 他们作为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 可是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知之不多, 甚至有的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工作。他们也没有经过上岗前培训, 会计专业知识技能、会计职业道德、财经法律、法规知识无从知道。教育局虽对主办会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要求, 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会计人员换岗过快, 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又少, 无会计从业资格就上岗的大有人在。可想而知, 连相对重要的会计岗位都不能保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那么其他会计人员持有上岗证的可能性就更加小了。并且, 因为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他们也就不可能去参加会计继续教育, 仅仅凭上级及同事的一些指点在做着会计工作。

(四) 会计人员兼职的多, 会计工作只是他们的“副业”

基础教育学校只有直属的初中、高中有专职会计 (不包括出纳等其他会计人员) , 而其他直属学校、中心学校的会计通常是由学校总务主任兼任的, 而出纳岗位的兼任更是五花八门, 谁都有可能。下属学校的报账员也是由所在学校的总务主任兼任的, 并且他们都有任课教学的要求, 可谓是一身兼三职。食堂、工会的会计工作量小, 工作人员当然只能是兼任, 更不可能专职。所以, 学校的会计人员或以教育、教学为重, 或忙于分管的工作, 会计工作对他们来说只是附带的一点工作, 在他们的整个工作中占不了一半的比重。从而使他们忽视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往往认为只要做到管住现金不少, 结报不错就是万事大吉了。

(五) 会计人员业务不够全面, 财务管理存在隐患

从核算中心成立以来, 报账员作为基础教育学校基层的会计人员, 只负责本学校的财务收支票据审核、支付、结报、资产管理。主办会计只负责本单位 (包括下属学校) 的财务部门预算、财务收支结报、内部财务管理, 但不用账务处理。核算中心工作前台人员负责核算单位收支结报票据的审核、支付, 却不知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情况, 后台人员只负责记账、编制报表、统计数据、制作会计档案, 并不知道核算单位的收支预算及财务管理情况。这样把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人为地分割了, 缺少一位对学校单位财务了然于心, 能整体把握学校财务管理的会计人员。因此, 这或多或少对各学校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二、基础教育学校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对策

(一)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模式, 提高会计工作地位

目前, 基础教育会计人员的任用主要是采用学校负责人委任制, 任用权基本上在学校负责人手里, 这是会计人员现状的主要原因。教育局要确保会计人员稳定, 改革会计人员任用制度, 把任用权收归教育局, 决不允许学校自行更换会计人员。然后, 由局基财科负责制订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一要遵守《会计法》, 任用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 对已上岗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要限时取得, 否则换岗。二要鼓励年轻、有兴趣的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把这些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教师作为后备会计人员统一管理。在学校需要更换会计人员时, 必须从这些后备会计中择优录用。三要组织会计人员和后备会计人员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在此基础上, 从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业务能力三方面进行年度考核, 把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提拨和撤换会计人员的依据。四要把学校主要会计人员认定为学校中层干部, 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的决策。既让学校负责人意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也让会计人员获得成功感, 更有热情地去做会计工作。五要鼓励会计工作人员参加会计职称的评定, 对具有教师、会计双重职称的人员要奖励。

(二) 更新绩效评价机制, 科学考核会计工作

在学校中, 尽管会计工作要为教育工作服务, 但它有自身的特点, 它并不比教育工作低等。所以, 在绩效考核时, 不能简单地把会计人员纳入后勤人员考核, 拿个平均奖。这样做相当于减少了优秀会计人员的收入, 对他们不公平, 影响了他们的荣誉, 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教育局必须认真调研制订一个科学的会计工作绩效评价制度, 把会计人员以学校为单位统一进行绩效考评。首先, 要对会计人员的各种岗位进行工作量化, 作为绩效工资的基础。既要看到会计工作的辛苦, 整体提高会计人员的收入, 也要考虑到会计人员兼职的实际情况, 把它作为一个加工作量因素, 对兼职都做得很好的要奖励。其次, 要合理评价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分成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 进行适当奖罚。同时, 要加强主办会计同工种竞赛, 奖励工作出色的主办会计, 并把竞赛结果也作为提拨会计人员的依据。并且, 要把同工种竞赛扩展到各报账员, 要求各中心学校根据报账员的工作情况也进行评比、奖励。

(三) 发挥教育核算中心业务优势, 带动会计队伍业务提高

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是教育系统高级会计师等会计人才的集中地, 是会计业务骨干的成长地, 是会计业务质量的检验地, 是会计信息化的核心地。首先, 核算中心要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培养方式, 把内部工作人员打造成为基础教育的高级会计人才。让工作人员多了解核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及财务管理情况, 把自己当成核算单位的财务主管, 促使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成为各核算单位财务这条线上的主心骨。其次, 核算中心要充分利用自身业务优势, 履行培训职能。定期组织主办会计、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和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指导。利用每一次与主办会计接触的机会指导业务, 形成核算中心人员带主办会计, 主办会计带报账员, 报账员带其他会计人员的业务帮带体系, 把报账员和主办会计培养成为基础教育的初中级会计人才。第三, 核算中心要成立教育会计学会, 以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为基础, 吸收学校会计人员定期开展活动, 进行会计经验交流、会计学术研讨。要评选业务带头人, 培养基础教育的会计领军人才。第四, 核算中心要充分利用网络, 让更多的学校会计人员参与业务交流。在核算中心网站上开辟会计业务交流专栏, 在局教育信息网论坛上成立会计人员群组, 吸引全市学校会计人员, 特别是年轻的会计人员参与互动。

(四) 引导学校负责人用人思路, 促进会计人员素质提升

《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 学校的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影响很大, 对会计工作的质量起重要作用。教育局要组织学校负责人认真的学习会计法律、法规。让他们知道在选拔、任用会计人员时要慎重考虑, 任人唯贤, 不能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带入会计队伍。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把好关, 不能以不懂会计为由放手不管, 更不能随意指使会计人员违法、违规操作。有重大财务决策一定要征求会计人员的意见。在出现会计问题时, 要认真分析根源, 分清责任, 不能把责任推卸给会计人员。所以, 作为学校负责人既要保护好学校会计人员也要督促他们提高业务素质。

摘要:在会计集中核算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的现代基础教育财务模式, 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但目前基础教育学校的会计工作地位低, 会计人员非专业多、兼职多、更新快, 基础较为薄弱。为了配合财政改革, 适应财务发展, 本文提出了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地位、科学绩效评价、全方位培训等一系列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校,集中核算,会计队伍,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Z], 2010-7-29.

[2]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的通知[Z].财会[2010]19号.

[3]唐甜, 李荣坤.新形式下中小学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J].会计师, 2010 (12) .

[4]张国安.提升农村中小校财会人员素质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 2012 (04) .

上一篇:店面广告下一篇:陶瓷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