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融合

2024-09-08

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融合(精选12篇)

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融合 第1篇

一、借助音乐的直观手段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音乐能给人不同的感受, 有的音乐是奔腾的大海, 潺潺的小溪, 有的音乐是山中的风鸣, 是小鸟的歌唱。诗歌语言则充满人文情怀, 与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歌语言可以用音乐形式来表现, 并互为补充, 相互渗透, 相得益彰 。因此 , 在诗歌教 学中 , 用音乐的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诗歌, 不仅可融洽感情, 而且可充分享受到美的愉悦。如在新课伊始播放与文本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扣动学生心弦, 诱发学生情感,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借助音乐的直观手段来表现诗歌语言的抽象思维,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充分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将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学习有关春天的诗歌, 播放一曲欢快动听的《春天在哪里》, 很快就将教师和学生带入春天盎然生机的意境中。桃花、梨花、蜜蜂、蝴蝶……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 学生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这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将学生带入美好无比的春天, 使学生身临其境, 而且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 读懂了诗歌, 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诗歌时, 只有将诗人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加以改造或强化,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体验诗的意境, 使学生真正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其产生共鸣, 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借助诗歌语言加深对音乐节奏与情感的把握。学生对有些音乐作品的歌词不熟悉、不理解,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音乐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当然也就影响了演唱的准确性与完美度。这时, 教师就应该运用学习诗歌的方式, 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歌词的内容。首先是让学生朗读。书声琅琅是传统诗歌教学的方式, 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强调的就是熟练进而理解。所以在歌词教学中, 尤其是低年级的歌词教学, 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老师充分注意到歌词的特点, 就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感受歌词的节奏感、韵律美, 使学生产生爱学歌词, 乐学歌词的感情。如指导学生把握歌词的韵脚, 反复吟诵, 找出节和节之间有什么特点, 这样从整体入手, 更能帮助学生了解歌词的整体意境, 学生更易于品味歌词的整体意韵。只有让诗歌与音乐的内容结合到一起,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沟通情感, 才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实现学生、歌词、音乐三者的共鸣。其次是讲解。有些歌词内容比较深刻,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有些歌词不可能完全理解, 对此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讲解, 帮助他们理解。例如《中华少儿古诗歌曲集》《古诗新唱》中的作品非常适合小学生学唱, 但是因为歌词是古诗词,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就应该用教学诗歌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理解了歌词的内容以后, 不但能够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而且在歌唱的时候会更准确地把握节奏和情感, 进而在歌曲演唱时更具艺术感染力。

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的融合论文 第2篇

一、高校声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融合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音乐文化都是艺术的精髓,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锻炼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学习,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对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二、将传统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

1、情感体验式教学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由于语言习惯、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存在差异,在民歌的表现手法上也呈现出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特点。所以,我国的传统民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融入传统音乐,首先要从情感出发。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学生一听就知道属于情歌,所以教师要首先对该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创作时的生活背景和音乐背景,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会在情感的引导下对音乐的走向进行合理分析。同时,教师也要对民族音乐的唱法进行讲述,在每一个学生的训练中,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嗓音,唱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2、感知能力的运用

由于每一个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在对民族音乐的感知方面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对民族声乐的感知上也出现了多样性,不管是何种感知,都是对美的体验。民族音乐没有对美的限制,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感知去体会民族音乐的美。在欣赏民族音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提出一些问题:如民乐的唱法、感情体验、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演唱和讨论。在实践、教学、感知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对歌曲的意境和气韵把握之后,要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调式等技术要素的把握。通过课堂指导,让学生理解音乐深层次的含义。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对民族音乐的艺术影响进行感知,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3、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一支具有民族音乐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教师要能够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的背景和唱法,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音乐课中多一些文化元素和中国本土元素。因此,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民乐理论知识非常必要,对民乐的声腔、旋律要有深刻的认识,要能够对不同类的民歌准确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演唱诸多的民歌作品。此外,戏曲作品和说唱音乐也非常重要,如豫剧、京剧、越剧、秦腔、评剧等,都是我国璀璨的曲艺瑰宝。总之,作为声乐教师来说,自己首先要喜欢民族音乐,才能在教学中将民族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

4、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音响资料必不可少,随着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成为可能。如在《山路十八弯》的演唱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配合优美的图画衬托出弯曲的山路,保留方言的发音,演绎出山路的美和人民的心境。通过影像资料的使用,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讲解,学生在欣赏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学习演唱的技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语

美术与音乐舞蹈的融合 第3篇

【关键词】 欣赏 姊妹艺术 感受

长期以来,我们对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的欣赏早已习惯并理所当然地从纯美术的角度去分析和评论,那是否能跳出纯美术的欣赏方式呢?我发现用音乐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体会美感,会使美术知识更直观、更易理解,使学科能真正多元重组,更好地体现教育的价值。

音乐、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它们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它们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画”的技巧,而且要通过绘画净化学生的心灵,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我曾特意让学生欣赏春晚获奖舞蹈《小城雨巷》,其中灯光、多媒体背景、纸伞道具等综合舞美手段对作品诗意美的重要烘托,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体会到综合舞美的作用,体会到现代艺术越来越强的综合化倾向。艺术本身的互通互融,使人们对艺术的学习也注重综合与联系,典型的如傅雷先生,在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我国许多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同时又是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著名的如李叔同、丰子恺先生,他们在音乐、美术教育方面都有相当贡献。由此,我认为将音乐、舞蹈融合进美术教学,对美术欣赏教学大有裨益。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也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实施美术、音乐相互渗透,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在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感受佛教雕塑安徐静达的气度,我参阅了著名敦煌舞专家高金荣著的《敦煌石窟舞乐艺术》一书。书中从舞蹈的角度大量分析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综合教学已经是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与美术对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等都具有相似作用,将它们作为美术教学的有益补充应该是极有意义的事。而且,敦煌的壁画、雕塑从来都极具广泛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一座辉煌的美术殿堂,还被称为音乐和舞蹈的博物馆。于是,在讲授人美版第八册《敦煌莫高窟》的彩塑雕像时,我借助了舞蹈中的呼吸练习来辅助教学。以这尊彩绘菩萨像的欣赏为例,如果学生仅仅从外在的色彩和造型上欣赏,只能看到形式上的美,而作品内在的、精神层面的美,就很难体会到了。我试着让学生利用舞蹈中的运气和呼吸练习来细心体味,虽然,雕塑和壁画中的形象,既看不到呼吸的动作,也听不到呼吸的声音,但是从模拟一个个姿势,学生就很容易感觉到:在吸气时身体上升,有紧张激动感;吐气时身体微沉,人体有松灵感。而吐气时下沉的身体和放松的姿态,恰是形成图中菩萨安徐娴雅“S”形造型的最恰当的瞬间,是作品气定神闲、安然文雅神情的内在因素。学生从其他大量具有类似姿态的佛教雕像上,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菩萨松弛的腹部、放松的腰胯及头、胸、臀所形成的韵律生动的姿态,表现出佛家的超脱与旷达。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宁静美通过舞蹈中肢体语言的模仿,体会起来就更加深刻了。

我还让学生多欣赏优秀舞蹈作品,如大家都知道的《千手观音》的舞蹈,其题材就可以在敦煌艺术中千手千眼观音图中找到渊源。而且,“观音”扮演者也在强调气息的运用对观音深层次精神表现的重要性。从气息的揣度到作品内在美的挖掘,使学生开始学会从东方的审美角度去欣赏中国古代雕塑。

实践证明,美术与音乐、舞蹈的相互融合,丰富了原先单纯的美术欣赏,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身心更愉悦。不但陶冶了情趣,而且开发了智力。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将音乐、舞蹈的知识合理运用到美术课堂,这不仅符合美术新课标“文化感”、“人文性”的要求,而且操作起来也亲切自然。

总之,音乐、舞蹈艺术在美术欣赏课中对学生感受力的提升、创作思路的拓展,创作的热情高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加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引入,不仅是对本身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同时也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加强艺术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析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 第4篇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职教育,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由于流行歌曲多以描述现实生活的各种情感纠纷、困惑为主, 其内容非常贴近现代年轻人的生活, 非常容易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因此, 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 在中职学生中广为传播、接受程度很高。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 我们对各种新鲜事物都要有开放的心态, 不能带有偏见去看待学生们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和追捧。相反, 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 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实践的创新,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开创性地加入流行音乐的相关内容, 努力将课本知识和流行音乐理论的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一些贴近生活、传唱度高的流行音乐代表曲目引入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热情, 让他们转变对教师原本高高在上的传统看法, 营造一种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中职学生排斥传统音乐学习的原因分析

传统民族音乐是人们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斗争之中创作的, 它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情感、喜怒哀乐, 反映一定历史条件社会发展水平。但现今学生缺乏相应文化背景, 不了解也不理解传统音乐产生的背景, 从而产生断层。中职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应该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而为何他们唯独对音乐课程不感兴趣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的原因。

(一) 中职学生音乐基础不够扎实

一个人的基础决定了他做事情的热情和动力, 一位家境殷实、月收入高的中产阶级, 肯定比一位还在为温饱而努力的农民, 更有动力去学习和充电。同样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中考的分数普遍不高, 从小接受音乐的教育也不足, 在进一步学习音乐过程中可能碰到比其他人更多的麻烦和困难。因此, 首先应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品, 让他们找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二) 缺乏贴近中职学生的实用性音乐课本

现使用的中职音乐教材普遍存在质量不高, 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例如, 我们曾经用过苏州教育出版社印发的《大学音乐基础教程》, 这套课本主要面向经过高考录取的大学音乐新生, 难度较高, 很多学生反映使用起来非常的不适应, 在阅读过程中普遍感到吃力, 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另一套音乐理论读本, 又太过于偏重乐理的讲解和介绍, 更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因此, 通过编制针对性的教材, 或者在现有课程设置里面加入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元素, 相信能够解决教学内容适应性差和趣味性不足的问题。

(三) 学生的叛逆心理和价值观

不管是曾经的80后还是现在的90后, 年轻人在18岁左右由于刚刚接触这个社会,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属于自己的不同的那一面, 因此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都是异彩纷呈、多元化的。如果用课本教条的方式来约束和规范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他们就会有本能的抗拒和排斥。而传统教材的内容多以古典音乐和近代严肃音乐为主, 和他们的生活背景相差巨大, 因此学生会觉得很难接受。

二、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添加流行音乐元素的方法

(一) 面对潮流、深挖内涵

流行音乐对于年轻人来说, 已经是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几乎没有什么人不会哼唱几首流行歌曲,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然而, 大部分学生都只停留在喜欢听的层面, 却无法深入研究和学习流行音乐的原理和精华。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给学生讲解流行音乐的发源、历史, 让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将一些健康向上, 催人上进、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并具有积极人生观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品引入课堂。例如, 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王力宏的《龙的传人》, 从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讲起, 通过对歌词的解析, 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笔者还给学生对比了这首歌的原唱版本与王力宏版本的区别, 告诉学生如何在音乐中添加中国风的元素, 让歌曲听起来更具有古香古色的传统韵味。最后, 笔者还让学生在班上学习弹奏这首歌曲, 并组织学生进行演唱, 通过技巧的指导和思想的引导,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流行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 能够具有自主辨识能力, 面对层出不穷的流行乐坛, 懂得如何挑选良莠, 提高分辨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重视流行歌曲, 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传统音乐和交响乐都是以乐器为主的演奏, 到了近代, 随着歌剧的发展, 才出现了以演唱为主导的音乐形态。上个世纪才出现的流行音乐, 更是把人声的表演从幕后推到了台前, 众所周知, 流行音乐主要是歌手通过声音的演绎来表达歌曲的内涵, 而乐器伴奏则是次要的位置。我们可以巧妙地借助这种背景, 通过流行歌曲来教导学生学习基础的声乐知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只能演唱10首以下的流行歌曲, 而能够演唱20首以上的学生寥寥可数, 其中很多人只是懂得如何按照旋律进行哼唱, 但却无法完整地将歌曲进行演绎。而在流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 能将平常所学到的声乐理论、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贯穿其中的学生只是极为少数的。因此,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导学生演唱王菲《水调歌头》等适合发生声练习的流行歌曲, 让学生对流行通俗唱法有融汇贯通的充分理解和体会。同时, 还可以在流行歌曲的演唱中引入对唱、和声、重唱等方式, 让学生理解多方位的歌曲演绎模式和技巧。

(三) 结合热点, 给音乐教学赋予时代背景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研究表明, 相比较课本上的内容, 人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通过流行音乐引入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元素,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汶川大地震的期间, 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当时的文艺圈赈灾歌曲选集;同样,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 教师给学生反复排练《北京欢迎你》、《我和你》等优秀奥运歌曲;而随着人大和政协两会的召开, 教师可以找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成龙为两会录制的新歌《国土》,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当今时代的热点、社会的热点在哪里。这样一来, 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 又能跟进时代的步伐, 接受主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并能保持不与社会脱节。

(四) 通过类比, 活用现有教材

现在的中职音乐教材都是以传统的古典音乐理论和内容为主,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即便如此, 我们也无法全面否定课本。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发挥和智慧, 引入相关联的流行音乐进行对比, 让学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同样讲授到节奏的这一章节的时候, 教程里面用的传统的古典乐器作为案例, 而笔者就开创性地和学生讲授美国黑人音乐的节奏布鲁斯 (Bruce) 风格, 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一下子能够被吸引住。在乐器演奏过程中也是如此, 我们在讲解钢琴的双连音的时候, 发现学生非常难理解课本中的案例, 教师就找到了周杰伦的《双截棍》作为示范, 现场弹奏并让学生参与讨论, 很快学生们的热情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另外, 笔者还改变了教学方式,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比如, 在讲完某一部分的乐理知识后, 向学生提问:“今天所说的音乐技巧, 在流行音乐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大家可以想一想, 具体哪位歌星的歌曲经常出现类似的用法呢?”通过以上方法, 我们既完整而有效地继承了课本的传统和精华, 又通过联系实际, 为教学环节引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内容,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

(一) 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可否认, 流行音乐经过多年的发展, 不断地吸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优秀经验,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背景下, 一味地排斥流行音乐, 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傲慢与偏见。只有积极地调整观念, 不断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拓宽音乐欣赏的门类, 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的听取学生的心声, 吸收最新的时尚和潮流, 我们就不会对学生们的狂热感到意外。俗话说得好“强拧的瓜不甜”, 一味地反对和制止倒不如积极地引导, 只有解放思想, 放开心态, 和年轻人一起充分地吸收并接受流行音乐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我们才能懂得哪些作品值得学习、哪些作品是粗制滥造的, 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取舍。在潜移默化的欣赏过程中让他们懂得鉴别流行音乐的优劣, 懂得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应批判地接受。

(二) 加强中职音乐课外活动的探索

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很多时候, 艺术的成就不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和教导, 相反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进行研究和探索是教学中更为重要的环节,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功夫在课外”的含义。因此, 在中职音乐教育中,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的形式, 对流行音乐的相关教育进行补充和强化。通过组织新生歌唱比赛、校际学生联谊汇演、学校艺术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种课外活动, 开辟第二课堂。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受到公开的鼓励和赞扬, 他的努力就会得到肯定并会坚持下去。因此, 积极组织学生各种文艺演出和比赛, 并对参加活动的选手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辅导, 通过比赛的方式, 给他们的学习施加压力, 让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感, 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各种歌曲演唱比赛中, 通过各路人马的技艺切磋, 可以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身声乐知识的弱点, 以便及时补上。

流行音乐的长足发展说明了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思想的变迁, 与其逆流而行, 倒不如跟紧潮流的步伐, 教导学生从流行音乐宝库里面学习其精华、弃其糟粕。相信通过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是可以在传统艺术和流行音乐之间找到彼此的平衡点, 为提高教学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钱峰.音乐教学的新生力量[J].音乐教育, 2006 (7) .

浅谈音乐与舞蹈教学的有机融合 第5篇

中心完小 陈娅丽

在舞蹈艺术的园圃中,少儿舞蹈堪称为一朵娇嫩可爱、自然成趣的小花,它盛开在城乡各地,在红砖青瓦之中,在翠雾绿荫之下,散发着宜人的清香。少儿是人生最美的时期,性格活泼,好奇好模仿,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下面我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舞蹈教学的感受。

一、在妙趣横生中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多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样,对学生来说,所有的学习过程一定会很快乐,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少儿对舞蹈的兴趣呢?

1、精心选材,以曲动人。选些具有鲜明特点、少儿熟悉,又易于被孩子们接受的音乐,如她们经常听到的儿歌、流行歌曲、动画影视歌曲„„正如《洗刷刷》和《我爱洗澡》,这两首歌曲节奏欢快、鲜明,歌词富有趣味性,当我播放音乐时,孩子们都自主的手舞足蹈,闻声起舞,有的孩子伸出手指做刷牙的动作;有的孩子做出拿毛巾的状,左右扭动;还有的孩子三个一群,两个一对互相给同伴“洗澡”,上搓搓下揉揉,再通过语言让孩子们在乐曲中做出各种动作,搓的搓,刷的刷,洗的洗,揉的揉,从而培养她们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初期达到敢于表现自己,敢于随着音乐起舞。选用少儿熟悉的音乐,使少儿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激发起儿童学习舞蹈的欲望。

2、用心启迪,以情感人。教师要投入在孩子的世界里,要不断引导她们去想象、去表现。教师注意语言和表情的魅力,如:舞蹈《舞蝶》教动作之前先让孩子们去想象一下蝴蝶的美丽,老师尝试穿上五彩的上衣,与孩子在花园里翩翩飞舞。所以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激发孩子的情感,让孩子们发现舞蹈的魅力的多姿多彩。

3、慎重选材,以趣引人。开设特色课堂不光是一味的练习基本功,我们可以以活动、竞赛、表演的方式去完成系列教学

二、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

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少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少儿的性情和品格。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强烈,能引起儿童的动感。节奏的强弱、动静、停顿等都应鲜明。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乐句最好是整齐的,这有利于少儿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现和抒发。并且少儿思维又要比较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爱憎直接表现在言行举止上。例如,少儿舞蹈《一分钱》,通过儿童的口,叙述他拾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中这一件小事。曲调天真活泼,充满童趣。歌调完整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音乐形象唤起了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少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选择形象鲜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少儿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高尚音乐,是搞好少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

三、舞蹈教学中的动作设计

在设计少儿舞蹈表现的动作时,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了解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少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少儿处在生理上发展时期,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少儿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少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少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有时会出现下意识的手势动作,所以少儿舞蹈还应以模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动作为主,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变化。比如小鸭一摇一摆、小兔子一蹦一跳,生活中拍拍手、跺跺脚、跳一跳是少儿舞蹈动作的原型。这些动作来自少儿本身的生活,少儿做起来也亲切。又如少儿舞蹈《我有一只小木枪》,此舞表现的是一群活泼的少儿在愉快游戏中,模仿解放军的操练、打靶等军事活动,老师根据孩子们日常游戏中的形象动作,及少儿喜欢模仿解放军的操练、射击、打仗等心理要求,把动作加以提练,变得活泼、夸张。设计少儿舞蹈动作时,还要考虑到少儿的自然素质,克服其不足,力求舒展、开放、动作鲜明欢快,丰满又有朝气,充分把握少儿思维形象具体性、好奇性、幻想性和模仿性。发挥其长而避免其短,使他们的表演动作更有感染力。

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 第6篇

一、古诗词与音乐

我国的古诗词,远从上古的讴歌吟呼,历经《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诗、宋词,均为合乐之诗,直到元曲以及明清时期的“俗曲”,也都体现文学与音乐的高度结合。从艺术起源讲,诗、歌原本是一体的。《尚书 尧典》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韵,韵和声。”可见,诗与歌是并存的艺术形式,咏诗必歌之,歌咏则为诗。《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 乐记》中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些文献都将诗、歌、舞三者联系在一起加以论述,形象地指出诗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诗经》就是第一部用文字记录流传在民间的诗歌的总集,是孔子搜集当时诸侯国的诗歌然后进一步选辑的,因其均为吟诵之作,305篇皆可入乐吟唱,故史书载曰:“孔子皆弦歌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现在从《楚辞》中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辨》、《九歌》、《阳春》、《白雪》等。屈原的《离骚》、《九歌》自古以来既是文学名篇,也是乐舞、祭祀歌曲和琴曲,为历代文人雅士津津乐道。《乐府诗集》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5000多首,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词、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词、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音乐在唐代空前繁荣,使得歌唱成为诗歌传播的主要媒介。多数诗人的作品都有被乐工歌姬“写于声律”或“被之管弦”的经历。[1]古今送别第一曲《阳关三叠》,其歌词是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属奉旨依曲所填之词,为杨贵妃而作;“七绝圣手”王昌龄运用叠字使音调悠扬、诗乐合璧;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高适、王之涣的诗被民间艺人广为传唱,杜甫的七绝《赠花卿》更是传唱度极高的佳作。[2]渐渐地,诗与乐曲分开,从而使得词与乐曲关系越来越密切,到了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曲调的调名即词牌,词的句子可长可短,这种长短句易唱而文词高雅,使之与音乐的结合较诗更为自由。无论是依曲填词还是依词配曲,都表现了音乐与文学的紧密相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传唱柳永之词已经成为当时的时尚。《扬州慢》词曲是姜夔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堪称文学与音乐高度结合的典范。[3]李清照的词也被人们当做流行歌曲广为传唱。

元曲是可以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具有时代标志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利用音乐曲牌来抒情、写景、叙事的一种清唱形式,在语言方面大量使用口语,倾向于通俗化,因而有着鲜明的民间风格和地方色彩,保持了民间歌曲质朴自然的特色。明清时的“俗曲”,也被认为是可以和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又叫“小令”、“杂曲”,用乐器伴奏,加入过门,实际上是艺术化了的民歌。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一直是伴随着音乐发展的,而且也没有离开过歌唱的形式,是一种相伴相随的关系,处处体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融合境界。

二、音乐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一)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一项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使得人们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如今,青少年学生对歌曲音乐的热爱如醉如痴,从流行歌曲到名曲欣赏,从古典音乐到现代劲曲,无不深深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如果能把生涩难懂的古诗词与音乐歌曲结合起来,无疑会使得古诗词教学走上一条快捷的成功之路。学生们对歌曲音乐的热爱必然会使他们对相关的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强意会能力,提高领悟力

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其它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是人脑对已经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相关的歌曲音乐中,学生可以结合诗词的内容,进行无限的遐想和大胆的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到幽美隽秀的亭台楼阁;从冰天雪地的塞北,“孤烟直”、“落日圆”的大漠到“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从内心的酸甜苦辣到人间的真善美丑……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想象、再现和领会,驾着想象的翅膀,使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使得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在音乐中得到体悟,极大地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从而对古诗词所饱含的丰富微妙的思想情感进行比较准确的把握和体会。

(三)古诗词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诗人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温柔敦厚,诗教也”。《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诵读涵永,在诵读涵永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古典诗词的教学不应该是机械的、生硬的,而应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与领悟中培养其欣赏能力。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是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诗人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

三、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

(一)歌曲直用的古诗词教学

从古至今,有许多歌曲是直接使用原诗原词的,如《送别》、《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满江红》、《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原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等,都是大家喜欢听和唱的好歌曲。在这类歌曲中,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而更多的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再创作,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就是说,它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又大胆地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从而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对于这类古诗词的教学,用与之相同的歌曲融合,是绝妙不过的了。

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切入点,即以乐解读诗情,以诗理解歌义。

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有时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这时运用直用诗词的歌曲就很容易理解了。古人所谓的“如歌如泣”、“长歌当哭”,说的正是歌曲强大的“表情”功能。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用《但愿人长久》的歌曲,更容易使学生体味到诗中对亲人的无限怀念之情,乐曲放完,学生自然沉浸在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中,比起老师反复地讲解、反复地强调甚至诵读不知要好多少倍!

同时,还要用古诗词所包含的内容来理解歌义,这就包括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诗词内容的重点所在等,从这些角度去看与之相同的歌义,更能折射出古诗词所表达的含义。这是一种双向强化、多重回环领悟的方法,使学生在比较、揣摩中正确认识诗词,感悟理解诗词,所谓“移花接木易为春”。如听完《但愿人长久》之后,询问学生歌曲的含义,他们大多在听歌中有所感受,再把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同诗词进行对照,不就很好地完成了对古诗词含义的理解了吗?

了解了教学的切入点,教学中就有了主导方向,就可以创造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们以《送别》为例将教学方法分为悟情、悟境和悟理三步。

悟情:在不做任何展示说明的情况下,向学生播放与诗同名的歌曲,学生在低沉悠扬婉转的歌声中,就能感受到游子的寂寞伤感和无限惆怅,这便是悟情。事实上,学生一听到这首歌,情绪就会随着缓慢的旋律而沉重起来,就连平时好动的学生也都静静地听着,脸上现出凝重的神色,“晚风、夕阳、残笛、浊酒”等带来的伤感、思念、寂寞等情感,也相继融入学生的内心体悟之中。

悟境:在心理上引导学生对诗词的情境进行体验,让他们有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之感。在低沉悠扬的歌声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感受,使他们在心理上与歌中所抒发的情感、所描绘的境地相融相通,再配以老师的吟诵和描绘,学生便深深地沉浸在诗人所处的悲凉境地中。“长亭、古道、连天的芳草”是令人惬意的地方,不管是吟诗畅饮,还是纵情欢歌,都是难忘而令人回味的,然而想到送别的那一刻,或者“执手相看泪眼”,或“雪里题诗泪满衣”、“惆怅新城送独归”,都给人惆怅满怀之感。这样的情境学生是容易体验的。而后面的“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情境,则需要反复运用歌曲悲凉、缓慢、低沉的曲调强化渲染,使学生入情入境。“晚风”的寂静寒凉,“折柳送别”的难舍难分,悠扬的“笛声”时断时续、时隐时现,静默的“夕阳”,绵延的青山……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随着哀怨幽思的乐曲,在学生的脑中一一再现,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心理体验上的引导。悟境除了还原意象,再现场景,更重要的还在于延伸和扩展,即想象和联想,由此也才能产生对诗情诗意的感悟。

悟理:悟情、悟境是对诗词的直接赏析,悟理则是诗词教学的迁移,是在此情此境基础上的感悟。《送别》一诗是诗人对离情别绪难以抗拒的叹惋,所以在引导学生领悟的时候,重点要放在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上。因此,乐曲在完成了引导渲染后就可以功成身退了。无论是对歌词内容还是对古诗词内容的教学,在这里并没有任何差别。但需要强调的是要多启发,多提问,以触发学生对诗“理”的感悟,特别是对诗词的点睛之笔,更要有准确地理解。当然,在悟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进得去,出得来,居高临下,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批判吸收,从中获得启示、教益和审美享受。

(二)歌曲借用的古诗词教学

不少歌词都与古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歌词中借用了古诗词语句。如《涛声依旧》就借用了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诗句,《梅花三弄》就多处借用了元好问《摸鱼儿》中的句子,《新鸳鸯蝴蝶梦》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又借用其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这些歌曲,尽管借用或化用了古诗词,但二者表现的主题却发生了变化。如《涛声依旧》的歌词,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虽仍有《枫桥夜泊》的画面,但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新鸳鸯蝴蝶梦》虽然基本是李白诗句的沿袭和化用,但抒发的主题是不一样的,李白抒发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而词作者黄安表现的则是现代人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今朝拥有的爱情观,其内涵上较原诗单薄了许多。

对于这类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借助歌曲来营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我们以《枫桥夜泊》为例来进行领悟这种教学方式。

从播放歌曲《涛声依旧》导入,比较借用的诗句在歌曲中和在原诗词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由此,再导入到对《枫桥夜泊》的理解。值得点明的是,歌曲在这里只是作为陪衬,作为印证,作为比较来融入我们的教学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许多难点通过音乐都可突破化解,“只可意会”的意境或情感在相互的交流对比中深深地印在学生脑中,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把文学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的艺术美,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在相容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歌曲同原诗词思想情感异同的比较,因为微妙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只有在比较中才更容易领悟。如果学生对《枫桥夜泊》中表现的孤愁情怀难以把握的话,那么在聆听吟唱《涛声依旧》中,从歌声所传达出的悲凉情感、寂寞情怀中感受“情到深处人孤独”的心境更为容易,从而对“孤愁难眠”的诗情诗意有更充分地体验。所以,一听一辨一析,二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便十分明了。

再比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借助音乐体味和感受这首词与苏轼词的异曲同工之妙。学习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台湾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比较两者不同的意境。苏轼的词所要传达的是经历乌台诗案之后贬居黄州的幽愤寂苦之情;而周传雄化用词中一句的意境表达的却是对人世悲欢的咏叹以及爱与愁的伤痛。

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主动性、直感性、积极思维、记忆和想象等,而相关联的歌曲则能以其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听觉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感知活动中,从而在强烈愉悦的乐感声中强化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立增.唐代乐工歌妓与诗歌传唱[A].北京:北方论丛,2009,(2).

[2]李笑柯.浅析音乐作品与古诗词的融合[J].时代文学,2009,(12).

[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文史知识》编辑部.古典诗词名篇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5]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融合 第7篇

一、中职教学与流行音乐融合的必要性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是进行音乐课堂传播的主导者,同时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是音乐教学的监察者。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传播过程中起着一个中枢作用,他所具有多样性的身份角度,导致音乐教师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素质。

而在现今阶段,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去看,音乐传播的内容非常杂乱,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引导,学生会很难分清音乐的好坏。在网络音乐、流行音乐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充斥着很多的不同元素,这些元素以消极、低俗和不雅的内容为主,另外,当下社会整体处于一个商业化的氛围之中,音乐产品或多或少的都趋于功利化的方向发展。

从以上的一些问题来看,虽然在中职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流行音乐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不良、低俗的信息也会给中职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中职音乐的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的教学,对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音乐鉴赏意识有很大的作用。

二、中职学生排斥传统音乐的原因分析

( 一) 中职学生的音乐基础不扎实

中职学生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上中职。其中中职学生中有很多是家庭贫困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接触较少,对音乐没有较多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音乐比其他人遇到的困难多。因此对音乐的兴趣不浓。通过流行音乐融合的教学,能够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 二) 中职音乐教材枯燥乏味

中职学校使用的音乐教材普遍存在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中职学生学习的音乐教材重理论,很多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完全没有自学的能力。如果教师的讲解更是理论性,那么学生将彻底的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中职学校要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材,是踏踏实实教学生东西的教材,而不是进行说教。

( 三) 学生的叛逆心理和价值观

特别是90后的孩子,在接受新事物上能力较强,但是同时他们的辨别能力也有限,很多时候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产生一些不利于学习的观念。他们刚接触这个社会,不喜欢约束。因此对于传统的教条主义和课本约束方式来进行教学,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以古典音乐和近代严肃音乐为主,和他们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学生会难以接受。

三、中职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思路

( 一) 有效地转变教学方式与理念

流行音乐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吸收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味的排斥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做法,并不可取。流行音乐融入中职音乐的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对流行音乐的偏见无法消除,那么最终会与时代脱节。只有积极地调整教师的观念,不断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拓宽音乐欣赏的门类,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放开心态,和年轻人一起接受流行音乐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成分。但对于音乐的学习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学生个人的学习很重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课外的活动来教育学生学习,在课外教学中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进而在学习音乐理论的时候就会多一些理解。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给他们施加压力, 让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各类比赛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提高。

( 二) 面对潮流,深挖其内涵

流行音乐对年轻人来说没有谁不会哼唱几句,但是对于流行也只限于哼唱而已。我们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和学习流行音乐的原理和精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他们讲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让当代的流行音乐作为背景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有很多流行音乐汲取了传统文化的优秀经验,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比如说“中国风”的兴起与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代人。例如歌唱家张也通过在流行音乐中进行加入古典名著《红楼梦》和元曲的演绎方式,所创作出的《枉凝眉》。还有一些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例如歌手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通过歌曲文本信息的古典化,创作的一种中国风歌曲; 歌手王菲的 《但愿人长久》中加入了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的诗句。这些流行音乐在深层次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饿借鉴的,这也是中职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让学生演绎流行音乐,找出自己的不足, 引导他们学习一些音乐的技巧和方法,对流行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自主辨别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 三) 结合热点,给音乐教学赋予时代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入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元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两会召开期间,教师可以找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成龙录制的新歌《国土》,让学生感受当代社会下,流行音乐给人的感觉。 在学习音乐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小结

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融合 第8篇

一、流行音乐的概述

(一) 流行音乐的含义

流行音乐产生于美国, 于20世纪在我国发展起来, 我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发展地区有香港、台湾和上海, 流行音乐符合大众的欣赏水平, 所以发展迅速, 在20世纪初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流行音乐歌星。从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来看, 流行音乐趋向商品化, 由此带动的一系列文化产业也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受政治和经济影响,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受限, 这种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所改观。流行音乐相比于其他古典音乐具有通俗易懂、节奏感强、歌词朗朗上口的特点, 对大众音乐素养的要求较低, 因而在大众中广泛传播。

(二) 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具有社会属性。音乐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文化的发展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音乐表达的内容不同。

流行音乐的内容通俗易懂。流行音乐被大众接受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内容通俗易懂;我国古典音乐的歌词多为文言文, 对普通民众来说不易理解, 记忆困难。另一方面, 流行音乐曲调简单, 易于传唱。

二、流行音乐融入中职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年龄在15到20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追求新鲜事物, 喜欢探索和从众。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被学生当做一种社会潮流, 青少年的从众心理驱使学生选择跟随流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论是中职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 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流行音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就有极大的必要性。利用流行音乐的优势让学生产生音乐课程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符合现代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

教学活动应该考虑中职学生的兴趣点和共同爱好。流行音乐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可以引进教学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制定有利于促进学生进步的音乐教学计划, 进行流行音乐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流行音乐融入中职音乐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 将音乐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进行有效的转变

教师要正视流行音乐的两面性:流行音乐中积极向上的部分应该被采纳, 对于糟粕需要辨别去除。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流行音乐时要进行筛选, 选择流行音乐中内容积极向上、体现进步意义的优秀曲目, 选择与时俱进的新兴曲目。首先, 教师要改变观念, 包括教学观念和生活观念,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创新教学形式, 除了课堂教学外增加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利用音乐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关系, 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 主动与学生沟通,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寻找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流行音乐。了解流行音乐不仅仅只是听歌, 还应学习音乐理论, 了解流行音乐的产生背景、分类、发展和特点, 让音乐赏析变得有深度、有内涵,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避免被流行音乐中低俗、消极的元素影响。

(二) 将流行音乐的潮流结合起来, 对其内涵进行深刻的挖掘

流行音乐是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农村工人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产生的易于传唱的音乐,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南北战争而产生了更多的表达意义。流行音乐融合了美国爵士乐、布鲁斯、摇滚乐的特点, 但以黑人音乐为主要基础。了解了流行音乐的起源后, 可以发现流行音乐其实蕴含了一个民族的音乐灵魂, 是音乐多元化的产物。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产生背景和蕴含的民族文化。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有天赋的学生可以尝试作词作曲, 利用流行音乐进行情感表达, 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 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能力。

(三) 不断地将爱国主义渗透到流行音乐中

爱国是时代不变的主题, 也是学生教育的重点之一。中职学生的教育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 当今国际局势紧张, 中国面临着来自周边国家的威胁,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理智爱国、科学爱国, 不要用过激的爱国行为损害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

(四) 不断将励志精神融入音乐教学中

励志精神可以帮助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提升心理素质。流行音乐中有很多理智歌曲, 例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最初的梦想》《蜗牛》等, 这些歌曲歌词积极乐观, 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不要退缩, 要坚定目标勇往直前, 成为很多学生的精神动力。

流行音乐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特点, 顺应时代潮流而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中职音乐教学要正视流行音乐, 利用流行音乐教学精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流行音乐是如今音乐流派中传播比较广泛的一派, 其支持者多为青少年。如今流行音乐市场鱼龙混杂, 但也不乏优秀作品。如果可以将流行音乐中的精品与中职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避免被低俗的流行音乐所影响。就中职音乐教学的现状和流行音乐的特点进行分析, 阐述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职音乐,融合

参考文献

[1]陈涛, 周艺波, 曹晓梅, 等.浅析音乐教学时代性的体现:也谈音乐进课堂[J].考试周刊, 2015, 11 (4) :108-109.

绘本阅读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 第9篇

一、把握绘本整体, 挖掘音乐内涵

每个绘本都蕴涵着不同的寓意, 教师要善于运用绘本所阐述的道理, 挖掘绘本中的亮点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设计, 让绘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价值, 为音乐教学服务。

(1) 以趣引人。 (1) 有趣的故事人物。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可以激发幼儿兴趣。商场出售的卡通人物, 电视里的动画片, 深受每个人喜爱。这给教学活动带来契机, 音乐活动要运用绘本中幼儿熟知的动物、人物、大自然等, 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 有趣的故事情节。音乐和故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经典儿歌《小兔乖乖》, 本身就是一则完整而精美的故事, 通过歌声向人们世代传诵这个动人的故事。如大班音乐活动《小猪闹闹》, 教师依据故事中小猪学本领时所遇到的曲折而又有趣的经历, 自编了欢快的歌曲旋律。在幼儿熟悉歌曲后, 根据故事情节的推进, 尝试创编歌词、象声词。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来源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幼儿学得主动, 玩得轻松。

(2) 以情感人。绘本中情感的体验, 往往成为孩子表现的动力。比如, 在大班《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中, 考虑到孩子们积累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经验, 教师设想开展一次音乐欣赏活动, 通过肢体表现, 进一步体验和感受动物间的友好相处。于是, 节选了圣桑《动物狂欢节》里的音乐作为此次活动表现的支点, 进行引入和运用。活动中, 如何引导幼儿理解音乐, 激发幼儿的自主表现呢?绘本《小棕熊的梦》解决了这样的难题。故事讲有一只向往看到大海、沙滩、棕榈树、温暖阳光的小棕熊, 它不愿意待在洞穴里过冬。它动身向大海出发, 一路上遇到了很多都想去看大海的朋友, 发生了许多有趣故事。最后, 当他们看见了大海、看见了沙滩, 身上暖暖的时候。突然醒了, 原来是小棕熊和朋友们一起做了一个美美的梦……当活动情节充满了情感时, 孩子们的表演是自然流露、情感的真实再现, 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到团结、友爱、合作的喜悦, 情感达到高潮。

二、依托绘本故事, 巧妙进行删减

许多绘本故事, 内容较长, 一节课不能完成。因此, 需要我们在实施前做好充分准备: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案, 做到有目的地进行删减。只有经过精心挑选、有效斟酌, 才能使绘本适合幼儿音乐活动。下文, 是几个绘本修改的方法。

(1) 删减法。依据音乐活动的目标, 以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为前提, 能使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活动。将故事中不需要的情节进行删减, 使故事内容紧凑, 从而赋予绘本新的生命, 成为音乐新的源泉。笔者联系自己曾经在上海跟随陈蓉老师学习的“跟着音乐一起玩”, 从中得到启发。《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故事里, 贪吃的狐狸在抓母鸡的途中发生了许多倒霉的事而产生各种古怪的声音, 于是巧用这一绘本设计了音乐打击乐活动。由于故事篇幅较长, 有些情节很难用声音表现, 于是就对原著进行删减。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里, 狐狸想抓住母鸡时, 发生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 让狐狸洋相百出, 令阅读者边看边笑。阅读者很自然地发现了这两个故事节奏的不同:母鸡总是不慌不忙、慢悠悠地在散步, 而狐狸却总是很紧张地在追, 但还是总会出现令人捧腹大笑的状况。

(2) 提炼法。在金色的秋天里, 满地的秋叶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可以开展各种以秋叶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在学唱歌曲《秋叶》以后, 孩子们产生了舞蹈的愿望。如何能使幼儿更丰富地表现树叶飘落的形态呢?绘本《叶子鸟》语言简洁, 画面丰富, 采用了真实的树叶形象, 有着丰富的树叶造型, 巧妙的排列组合, 极富感染力。其中有一页, 形态各异的树叶布满了整张画面, 树叶旁还夸张地画上漩涡和音符, 似乎所有的树叶都随着音乐朝着不同的方向旋转着、飞舞着, 有独舞、有双人舞、有群舞。于是, 就选用这一页作为音乐活动《秋天的树叶》的核心教具, 引发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上树叶的动态, 来模仿树叶飘落的肢体表现, 推进了节奏的发展。独舞, 用四分节奏来表现X;双人舞, 用两个四分节奏来表现, X X;群舞, 用十六分音符来表现X X X X。结合绘本, 让孩子们自己组合秋叶的舞蹈节奏, 进行新的节奏的练习。在此基础上, 在优美的《秋叶》音乐中练习独舞、双人舞和群舞, 将绘本知识与音乐活动更好地融合, 有效地进行了知识的渗透, 发挥了二者有效结合的最大教育价值。

三、感悟绘本故事, 整合音乐表演

绘本音乐剧, 是让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再次结合绘本进行创造体验的过程。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 在场景一中, 轻松的母鸡叫的音乐响起时, 扮演母鸡的幼儿扭着屁股走出鸡窝, 还根据音乐中的一些滑音做出了梳理羽毛、伸伸脖子、抖抖身体的动作, 表现母鸡轻松的样子。又比如场景二中, 逐渐紧张起来的音乐让扮演母鸡的幼儿逐步加快了脚步, 当出现轻声的“叮当”声时, 扮演狐狸的幼儿就会表现铁耙砸到脑门上表情很痛苦地张开嘴巴喊叫的样子, 还会用手去摸摸脑门, 然后很生气地把铁耙扔掉。又比如在第三节后半部分, 当音乐节奏越来越快, 扮演蜜蜂的幼儿们一下子涌出“蜂窝”, 朝着狐狸打去。扮演狐狸的幼儿就会双手抱着脑袋到处跑。随着音乐越来越轻, 感觉狐狸跑了、蜜蜂飞远了, 扮演母鸡的幼儿也会都跑开。扮演狐狸的幼儿还不忘远远地喊一声:母鸡, 我还会回来的!

实践表明, 这样并不拘泥于绘本教学模式的绘本音乐教学活动, 既拓展了绘本的教育空间, 又提升了绘本的音乐价值, 而且还促进幼儿实现高层次的阅读与音乐表现的能力。

四、结论与分析

在此借用应彩云老师的一句话:“让绘本的情景教学成为教师体验多元教育元素的有效捷径。”绘本阅读与音乐教学活动就像是一个转换平台。一方面把抽象化的音乐形象化, 另一方面又把形象化的绘本情感化, 通过生动的体验对绘本进行了深层次的阅读, 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实现了本质阅读。在实践研究过程中, 对于教师和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与帮助。

幼儿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产生最基本的认知, 能够从音乐中获得快乐, 形成积极的态度,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学生, 是凭借直观感受来对事物进行理解的,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丰富的色彩以及夸张的造型来增强对音乐的体会, 会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

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 教师首先就是通过网络来进行音乐的筛选, 选择那些积极向上、欢快明朗的音乐, 要符合幼儿园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 看学生喜欢什么音乐, 然后下载这些音乐的音频和视频,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就配合画面来进行学习, 通过画面快速理解音乐的内容。

比如幼儿园学生都比较喜欢动画片, 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西游记》、《哆啦A梦》等这些动画片都受到幼儿园小朋友的喜爱, 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将这些音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演唱的时候, 就可以利用动画片作为引导, 放映主题曲或者片尾曲, 学生在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 就会不由自主联想到自己看动画片的情景,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演唱的时候, 每个学生都表现的很积极。这些动画片主题曲音乐往往比较简单易懂, 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 教师可以边给学生放映动画边教学生唱歌, 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 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音乐的教学过程。在比如在母亲节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歌颂妈妈的歌, 像《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我爱妈妈的眼睛》、《妈妈的怀抱》等一系列的歌曲,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会联系到妈妈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的场景, 都是怀着感情来对这些歌曲进行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

信息技术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结合, 能够给整个教学过程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每次上音乐课之前, 教师都可以给学生放一段舒缓、活泼的音乐, 让学生进入到音乐世界中, 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可以对学生的听觉进行预热, 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制作与欣赏学习音乐相匹配的动画, 对整个教学氛围进行感染。

比如教师让学生对《小青蛙》这首音乐进行欣赏, 教师在对课堂氛围进行营造的时候, 就可以通过课件对歌曲的节奏进行把握, 在动画中小青蛙蹦蹦跳跳尽情舞蹈, 时而停在荷叶上, 时而跳入水中, 这些画面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然后在进行歌曲的学习的时候, 就会在头脑中呈现出一种活泼的小青蛙的形象, 小青蛙坚强勇敢、不怕风暴, 在又唱又跳中将喜悦传到了四面八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活跃, 学生的想象力又得到了一定程度激发,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提升。再比如在学习《小鼓手》这首歌曲的时候, 在学习过程, 在多媒体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鼓的形象, 老师操作键盘就会敲动鼓, 学生就会感到很神奇, 然后跟着的教师的教学, 唱到“小鸟跳了跳起舞, 小朋友听了多高兴。”的时候, 就会在屏幕上出现几朵笑脸花朵, 学生就咯咯笑起来, 教学氛围变得非常轻松活泼。

三、丰富教学的形式

幼儿园教学过程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要就是将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音乐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节日活动来开展音乐教学, 学生对节日往往充满着期待, 而教师再将欢快的音乐引入进来的时候, 学生往往表现的很兴奋, 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而此时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 幼儿园学生在学习一些音乐舞蹈的时候, 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 尤其是人比较多的时候, 舞蹈的教学过程就难以有效开展下去。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学校里面安装一些电子屏幕, 然后将舞蹈通过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 这样学生就会将自己更多的注意力聚集在大屏幕上, 关注屏幕中的动作, 然后就会仔细聆听音乐, 学生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比如快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 教师让幼儿园的学生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 这首歌十分经典, 也有许多的配套舞蹈, 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边学习舞蹈边学习这首歌,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发现, 一些以前喜欢在音乐课上打打闹闹的学生都会将注意力放在大屏幕上, 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较好。再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春天》这首歌曲的时候, 在教学过程中就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先朗读再示范演唱的做法, 而是通过多媒体图片来让学生观察春天的美景, 在图片的不断变换中, 幼儿园小朋友都被这些美丽的图片吸引住了, 学生的脸上也都露出了的开心的笑容, 不禁发出“春天真美啊”的感叹, 然后教师教学生演唱这首歌, 并且做相应的动作, 在唱到“地上长出小青草”的时候, 幼儿就开始做着动作像小青草一样从地上长出来。总之, 这种将音乐、动作以及画面结合的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 学生通过图、文、声融于一体的教学形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 这种教学效果并不是反复演唱、反复朗读所能够达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融合, 促进课堂气氛融洽, 学生注意力集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增强。而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其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将音乐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提升学生乐感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耿宇蓉.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1 (2)

[2]叶圣军.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研究.黑河学刊, 2010 (3)

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融合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流行音乐;教学思路

音乐作为一种既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又是一种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有着更充分的认识,而且在认识到音乐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而流行音乐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对于音乐的发展和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流行音乐的基本概述,明确将流行音乐融入到中职音乐教学的必要性,探析将流行音乐融合到中职音乐教学的具体措施,以提高中职音乐教学水平,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流行音乐的基本概述

1.流行音乐的内涵

流行音乐最早起源于欧美,华语流行音乐是上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市场不断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音乐是一种商品音乐,其主要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它需要迎合大众的口味,一般来说在艺术的造诣上会较传统的戏曲、古典音乐会差一些。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流行音乐因为其更加的通俗易懂,也可反应当时的一种生活常态,因此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而受到很多的学生的追捧。

2.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曲目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其相对传统的音乐曲目,流行音乐更加的通俗易懂,这就使得其更加容易的获得人们的认可和接受,流行音乐的受众是广大的社会大众,这里面人群职业、教育程度、思想都会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因为流行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反应的是一种大众的心态,就很容易的被各类人群所接受,而且很多流行歌曲在曲调上都比较简单,很多大众就可以传唱。其次,很多流行音乐在流传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阶段性,艺术性比较差,流行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常态。心理上的状态等,这就导致其在创作完成之后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逐渐被人们所忘记,或者被市场所淘汰,因而流行音乐相比于传统的音乐在更换速度上会更快。另外,流行音乐具有更多的形式,新奇性更强,因为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商品音乐其最终要面对是市场和大众,因此其需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心理,这就导致流行音乐必须具备一定的新奇感,需要不断的变换音乐形式,才能让更多的受众去喜欢和追捧。

二、流行音乐融入到中职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音乐曲目的艺术形式,对于中职音乐教育有着不可忽视作用,将流行音乐融入到中职音乐教学中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中职学生一般都处于青春期,因为流行音乐的大众化、流行化、时尚化,其对于流行音乐有着很强的追捧欲望,而且很多的流行音乐所抒发的感情正是青春的懵懂、对于爱情的一种向往或者对于未来的一种憧憬等,这些情怀正好迎合了多数中职学生的心态,所以很自然的很多中职学生会对流行音乐非常的热爱。所以,如果可以将流行音乐合理的融合到中职音乐教学中来,让学生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歌曲,这必将会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效,也将会丰富学习的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流行音樂融合到中职音乐教学的具体措施

基于将流行音乐融合到中职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将流行音乐融合到中职音乐教学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

1.结合流行音乐的潮流,挖掘流行音乐的内涵

虽然流行音乐对于年轻的中职学生来说非常的熟悉,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对于流行音乐也只是停留在简单地喜欢层面上,并没有对于流行音乐深层次的原理、精华以及内涵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因此,在中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流行音乐的学习需要更加深入一些,详细的讲解流行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发源、历史,让学生清楚的了解流行音乐的创作背景,同时对于一些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经典流行音乐曲目引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审美力。

2.通过重视流行音乐歌曲,提升中职学生的歌唱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歌剧这种艺术形式的不断推广普及,逐渐形成了以歌唱为主导的音乐形态,当前的流行音乐更是通过歌手演唱来表达对歌曲的内涵,因此在中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这种环境背景,通过对学生进行流行音乐歌曲的教导来提高其学习声乐知识,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

3.通过类比的手法,选取合适教学教材

目前,流行音乐的发展迅速,形式复杂多种多样的歌曲充斥整个流行音乐市场,各种曲目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中职音乐教学在选取流行音乐教材时需要结合原本的古典音乐理论教材,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合适流行音乐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不至于在浩瀚的流行音乐曲目中失去基本的判别,乐意有效的吸收流行音乐中的精华部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可以从结合流行音乐的潮流,挖掘流行音乐的内涵;通过重视流行音乐歌曲,提升中职学生的歌唱能力;通过类比的手法,选取合适教学教材这三个方面加以着手,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水平,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洁. 多元音乐文化视野下中职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培养[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沈易辰. 试析如何把流行音乐融合到初中音乐教学之中[J]. 科技视界,2014,14:247.

[3]喻玉. 中职教育中开展流行音乐教学的意义和策略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6:215-216.

.

音乐与美术教学的融合 第12篇

一、民族音乐融合民间艺术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形式。音乐蕴含着人们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 是人类感情的沉淀和升华, 人们可以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通过抒发情感产生力量和勇气。学习音乐, 有利于学生了解文化。民族音乐是劳动者几千年来喜怒哀乐的承载体, 而美术也是一种民间艺术的载体, 其几千年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发展。我们在民间艺术教学讲解中运用民族音乐作为背景, 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讲解陕西民间美术“腰鼓”的同时, 可将陕西传统的民歌与美术形式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陕北民歌的大致内容:陕北民歌大部分都是劳动号子, 有代表特色的是陕北信天游, 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 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 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 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 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 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 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而陕西腰鼓其中的形式之一高邑腰鼓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系陕北腰鼓向全国辐射、流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 经50年的发展演化及加工改造, 已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陕西民间美术“腰鼓”和陕北民歌两者相互交融, 成为一种新的民间艺术形式, 更好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我国悠久的艺术文化, 这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雅音乐结合自然美术场景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高雅音乐是很多音乐大师灵魂的音乐, 是一种精神的表达的独特方式。在美术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讲到一些国外作品, 这些作品大多数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是分不开的。而音乐与美术都是通过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 利用一定的艺术氛围来调动学生丰富多样的情感, 能使学生开阔见识, 塑造他们高尚的审美和思想道德情操。美术课中融入音乐, 会使学生对安静的艺术画面有一种动态的感受, 从而产生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拥有明快旋律的音乐, 能够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单调气氛, 给人清晰明确的图像。在美术课教学中, 教师应当根据美术教学本身的特点, 以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 教师在歌曲的选择上要围绕课堂主题, 根据美术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来进行精心选编。总之,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高雅音乐不是单纯的有利于知识的教授为目的, 还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辅助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加以合理应用。

例如在讲解《明月》一课时, 教师先放一首钢琴曲《月光》, 让学生通过歌曲对月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接着, 教师让学生画出他们脑海中的大致的月光图像:明亮的弯弯的月亮、平静的湖面或者月色下的孤山寺庙, 可能他们画的每一幅都不一样, 但大都表现了月光下的宁静安详之感。最后, 教师让学生结合音乐与所做的绘画谈感受, 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这首乐曲和画作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灵活巧妙地把音乐、美术二者融合在一起, 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这样, 抽象的绘画语言变成了诠释音乐形象的视觉符号, 给学生不同的感官上的冲击, 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美术知识。

三、主旋律融合美术基调

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中有着不同的主题, 我们可以从各个时期的音乐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美术同音乐有着同样的主题旋律, 有音乐存在的地方就有美术的形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上课内容的不同, 抓住主题。例如在《祖国》一课时, 我们可以先从美术的形式对《祖国》进行讲解, 然后从歌曲中找出与祖国相关的音乐作为背景, 这不仅能在创作中给学生以灵感, 而且还能让学生增加对祖国的热爱。而且, 音乐和美术是相得益彰的, 音乐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 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这对教师教学也是很有利的。

综上所述,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加强对于美术与音乐元素的融合, 将听觉的感受转化成视觉上的享受, 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艺术在本质上都是互通的, 不同形式的音乐相互交融, 符合艺术发展的基本原则, 也对美术教学带来了创新, 同时也是今后美术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向。

摘要:美术与音乐作为艺术的两大重要形式, 在本质上具有相关性, 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 教师要结合教学经验, 对高中美术与音乐元素的融合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音乐元素,融合,创新

参考文献

[1]黄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中美术教学与音乐学科融合的几种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 2012 (9) .

上一篇:华中大学下一篇: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