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量范文

2024-08-20

语文阅读量范文(精选12篇)

语文阅读量 第1篇

一、前言:

科学研究表明,5~15岁是人生最佳记忆时间,牢记的内容将终生受用,因此提升此阶段内学生的阅读量加大其知识的积累势在必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量的增加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重点研究问题,因此学术界针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对此问题进行个人的思考,并在本文中进行阐述。

二、各套教材课本阅读量课文数量现状比较分析

课本阅读量指全套课本阅读完整文章的数量(不包含配套阅读品种)。包括课堂教学用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以及“阅读链接”中的附加文章,还有练习系统(如“语文园地”“积累·运用”)中出现的完整诗与文。为方便计算研究,统称为课文数,作为考察学生阅读量的基础参数。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并出版的三套教材、江苏版、北师大版教材为蓝本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探究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相应教学理念和编写指导思想下课文数的量化情况。

从纵向看,代表不同时期的人教统编版(1987年)429课,九义版(2011年)507课,课标版(2001年)615课,数量呈递增趋势,课标版的阅读量为最高,统编版最低,各套间相差约100篇左右,比例差相对均匀。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教育的发展,课文数自统编教材之后在稳步上升,课标教材达到最高点。这三个数值给我们的思考是:统编版、九义版、课标版在不同时期内,承担小学语文的识字学习、基本阅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在课时数相对等同的情况下,其中哪个是最佳课文数数值,使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中,既达到2500~3000字的识字需要,又培养了基本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因为涉及诸多隐性因素,不能作出简单的判断,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验证。但就一般情况而言,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在不改变课时的情况下,能够让学生达到最大阅读量,吸收最多的信息,从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仅从这一点上来说,课标教材的优势最为突出。

但是从横向上看,人教版、北师大版、江苏版这些同一时期的课表教学文件是由高向低进行排列。江苏版的课标教学文件相对最低,但是其产生的效果依然良好,而人教版的课标文件相对被时代课标文献少了140多篇左右,这证明人教版的课标文件在阅读量处理上既不采取精装原则也不采取高阅读量原则,而是适度的平稳推行,每一个课标文件的制定都受到地方或者其他因素的制约,在这里并不对其进行评论,但是能够从其安排的课标文件上,窥探到他们对小学语文阅读量对小学语文阅读作用上持有的态度。

三、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作者本身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偏向于大量累积阅读量这一教学模式,原因有三:第一通过多年教学发现,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非常强,普通课文孩子阅读三遍左右就能记住大概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基本都能够完整的掌握课本的内容,且作者与初中语文教师探讨过,初中语文教师则表示,孩子的理解能力超强,大部分孩子对于课文的基础掌握没有任何问题。这就表明小学时期学生的理解能力偏弱,再精准的课文讲解也未必能让孩子记忆深刻,因此我们只需为孩子添加知识内容,为他们打好基础即可。第二小学生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在课堂上小学生的几种能力只有10分钟,其余的时间集中力会慢慢下降,如果再出现某些吸引状况,则会直接导致小学生丧失几种能力,那么在十分钟的时间当中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快速的讲解课文要点,剩余的时间则是用各种学习方法,如情景代入法、快乐学习法、建构教学法等带孩子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这时的教师不是教育者而是引导者,因此精准化的教学只有十分钟,那么再多的精准解释也无法弥补学习上的欠缺,因此倒不如增加孩子接触知识的阅读量,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反复讲解的知识往往缺乏耐心,增加小学课文阅读量,配合教师引人入胜的引导教学,能够迅速抓住孩子的心里,在课堂上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学习知识的时间,让孩子对语文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而过分的、反复的精准教学,则会导致小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如此会让孩子陷入到枯燥乏味的学新环境当中,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针对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量是否增加,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应当正确针对孩子的年龄段以及接受知识的方式,接受知识的水平做出正确的反应,而不是一概而论的强调精准教学的重要性,因时、因地的针对性教学,发挥多变的一到风格,才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考虑的切实问题。

四、结语:

快速阅读要注意阅读量的积累 第2篇

阅读并不仅仅是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从内到外改变一个人,充实一个人的思想,增益一个人的智慧,如此在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可以更加游刃有余。阅读需要讲求速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到最多的营养,只有具备这样的阅读速度,阅读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体现出价值。

想要提升阅读速度,方法有很多,包括二遍阅读法、笔记阅读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很有效,但对于阅读速度的提升而言,方法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阅读量的积累,即便采用最笨的阅读方法,只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积累起足的阅读量,那么阅读速度就一定有保证。我们看古人对于大学者的赞颂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五车、八斗,说的都是数量。数量有了,速度在不经意间就会自然得到提升,若想着采用所谓的高级方法,而不需要读多少书就能做到一目十行,这很不现实。

提升阅读速度有两种理念要牢记,一个是“有容乃大”,一个是“无欲则刚”.

有容乃大的“容”很关键,这里的容是容量,指的是前文所提的阅读量。哲学上讲,事物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书与书之间也是如此。阅读忌讳闷着头死读,那样极容易走入死胡同,阅读时眼界要始终开阔,要不断尝试着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平日里只要是可能用得上的书籍都应该读,不应该偏食,这样积累起丰富的阅读量,才会使自己眼界开阔,念头通达,当读一本书有不懂的地方,借助积累起的阅读量总会轻易疏通关隘。

在一些学校中会举办读书月活动,每天都要求学生读一定的书籍,一月之后根据阅读量的多少评奖。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平日里即便是已经踏足工作岗位的朋友,也应该有意识得自己跟自己比赛,争取每个月的阅读量能稳步提升,当这种自己跟自己的较劲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总会在某一天蓦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读过如许多的书籍,这些都是财富,而自己已经悄然完成了由平民到土豪的蜕变。

语文阅读量 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高考;阅读理解题

一、引言

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大语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宽广的文本世界里开阔眼界、提高素养。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究竟应该如何解答,一直是长期困扰考生的重要问题。事实上,想提高语文高考阅读理解成绩,最好的路子也可谓说是唯一的一条路就是扩大课外阅读量,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组织学生就所阅读的文本展开分析,全面提高阅读水平。

二、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

根据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及《考试大纲》指导思想,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组织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提升阅读水平,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弄清楚:学生应该读哪些书?学生应该如何读这些书?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需要做什么?

1.紧跟高考趋势,开展有效阅读

在探究高中生课外阅读活动对于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积极意义这一话题时,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白一个问题:扩大课外阅读量固然正确,那我们究竟应该读哪些书籍呢?现在的高中生不读书吗?他们当然不是不读书,只不过有些时候没有读到点子上。现今的高中学生,每人手上几乎都有一部手机,有的学生上课时也离不开手机,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大汗淋漓,他们却沉迷于手机里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学生不再需要在书包里背上沉重的纸质书籍,只需要借助手机,即可实现轻松下载书籍。就学生平时都在手机上下载哪些书籍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最近某某电视剧改编的那本书特别好看,大家都在看。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言情小说成为高中生阅读的主要书籍,学生对经典名著不太感兴趣。教师一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学生马上就想到以言情小说充数。大肆阅读言情小说,课外阅读量好像也提上来了,但这样真的能提高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在激烈的高考中取得一席之地吗?

回顾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要求,我们发现:在阅读理解素养方面,《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将阅读能力的考查划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指一般论述类文章,古代诗文阅读主要指浅易的文言文。在选考内容中,《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进一步提出了阅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要求,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中外文学作品,实用类文本包括人物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中外实用类文本。

根据《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中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教師应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划定具体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论语》《诗经》《史记》《红楼梦》《平凡的世界》在内的中外文学作品以及实用类科普文章。近几年高考语文加大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但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很少关注这一部分文章的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新闻类、科普类文章阅读网站、APP,例如《人民日报》手机客户端、《新华社》手机客户端、果壳网等,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阅读教学。

2.组织分类训练,有的放矢阅读

在以往的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学生的确完成了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但是似乎在考试时没有发挥一点作用,考试成绩依然得不到提高,导致很多学生心生怨念,觉得读不读书的结果都一样,考试分数提高不了多少,还不如不读。毫无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活动挫伤了学生阅读积极性,无益于阅读自信心的建立。在組织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开展分类训练,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使学生始终能在阅读活动中享受到成就感。

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不同考查要求,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以提高阅读理解解题水平。例如,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要求中,《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提出:概括作品主题,欣赏作品形象,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做出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要求。当学生阅读《红楼梦》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面组织一次“红楼会”,组织学生就《红楼梦》主题、金陵十二钗人物形象、曹雪芹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如何看待高鹗续写《红楼梦》等问题展开探讨分析,鼓励学生就所阅读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深化阅读水平,在满足语文高考考试要求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当前的高中生课外阅读活动不仅存在阅读书籍内容不合适的问题,同样存在阅读浅显、缺乏深度的问题。尤其是在阅读一些小说类作品的时候,很多学生只是贪图故事情节的新奇好玩,没有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创作意图等进行深入思考,这并不符合高考语文考试要求,也无益于阅读素养的真正提高。组织学生就不同类文章展开讨论、思考,旨在检查学生文本阅读质量,同时进一步升华阅读水平,全面提高解题技巧。《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有不同的具体考查要求,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不尽相同的考查要求,有的放矢地展开训练。

3.掌握阅读技巧,明确阅读目的

无论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纵观高考中这几类文章的考查形式,我们大体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理解题、赏析题和探究题。理解题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赏析题包括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作用、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段落等;探究题包括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主旨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不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等。这三类考查都有其相应的答题技巧,结构赏析题中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总括全文、引出下文、铺垫情节、营造气氛等,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是照应题目、暗示主题、首尾呼应、表现情感、言在意外、深化中心等。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阅读的书籍,就相应的考查要求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三、结束语

大语文背景下的高考语文越来越关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教师必须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的同时,使得他们的阅读理解答题水平稳步提高。高考语文考试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训练,但语文学习不是何种投机活动,不应该存有侥幸心理和投资心理,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依旧需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提升应试水平的同时发展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第4篇

(一)整体来讲,小学语文的内容有所增加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不是仅仅指教材方面的内容,从广义上讲是指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文章,包括作业、练习题和选读文章等方面。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是有所增加的,就拿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来说,十几年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多次的改版,力争与小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相结合, 2001年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大概有500多篇,现在已经增加到了600多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十几年的历程中,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的文章并不是一直增加的趋势。在考虑到现实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对合理的阅读量,而整体阅读量的增加也是与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密切相关的。

(二)局部来讲,每个年级的小学课本阅读量也是有所不同的

小学生要经历6个阶段,12个学期,在这段时间里,小学生由最初一年级刚入学的懵懂无知到六年级的有所长进,其在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都是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的。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状况,在阅读量的设计方面也是深思熟虑的,这种深思熟虑体现在阅读量的设计并不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阅读量,而是在三四年级时阅读量最大,五六年级相对较少, 而一二年级的阅读量是最小的,在一二年级的语文基本上是为了小学生能够识字,因此这个阶段的阅读量相对最少,而且其内容也是最简单的,而五六年级不同于一二年级的懵懂,在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提高,阅读量理应稍多一点,而三四年级的阅读量最多是在经历一二年级的识字阶段之后,三四年级不但对阅读量的要求会增大,而且这个阶段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最好阶段,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既不用为全篇的字都不认识而发愁,也不用为未来的升学而苦恼,他们有大量的时间与好奇来完成这些事。因此,阅读量的设计上有这样的不同。

二、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阅读量的现状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阅读量的设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添加文章或者减少文章的过程,也不是减压减负所能完全替代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小学生自身的能力,现实社会条件等方面。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外部因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小学课本阅读量会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较于上个世纪,现如今的小学课本阅读量有着明显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但为小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的传播,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章与书籍以供学习。在这个基础上,现今的小学生相对上个世纪的小学生有着更明显的社会优势。另外,社会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这样一个问题上,大量的教育家、学者在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上,科学合理设置语文课本的内容与数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置问题上, 不能以一概全,应当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的教材,以便能够更好地符合当地小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内部因素

所谓的内部因素,实际上就是指学生自身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决定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关键所在。一本好的小学语文课本,不是仅仅依靠书籍的编排者的凭空猜测、妄加揣摩而成的,而是在充分实践调查分析、 综合考虑影响课本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换句话说,小学语文课本设计与形成的意义不仅是功利地完成某个工作任务,而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为核心,以直接、便捷的方式方法提高小学生素质,从而形成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衔接的人才。因此, 同一时期,不同发展程度的地方的小学生总体的能力是不同的;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的小学生在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置应当着重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 一二年级的课本阅读量与难度不能像三四年级那样,反过来也一样。

(三)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合理值

所谓合理值,不是以资质高或者资质低在某个时间段内,正常阅读,所能吸收的阅读量为标准的,而是以中等资质的人的要求为准则的,这是兼顾到了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中等资质的具体实际的。这样既能考虑到资质较低的人不会因为内容和数量太大,而产生较大的压力和厌烦抵触的情绪,又能照顾到资质较高的人不因内容过于简单无趣,丧失对阅读的兴趣,产生骄傲自满等心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除了依靠资质的高低为标准之外, 年龄的差别也是一个重要标准,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还需要考虑一篇文章的篇幅方面的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于篇幅的要求有着明显的不同,要找到相对合理文章篇幅,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应给资质较高的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的空间,发展他们精读、细读的能力,而对于资质较低的也应当相对减压,但不放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为教学的目标。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置是一个难题。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 应当多做一些实地的调查与研究,考虑到当地小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的程度,这是一件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一个科学合理的阅读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培养出与社会发展想衔接的人才,与时俱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改革的浪潮已经延伸到了小学语文教育中,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要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如今,各种各样的经典文章都被补充到小学课本当中,这不仅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能力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标准,小学生在充足的阅读量之下,才更有可能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

语文阅读量 第5篇

阅读方面,以下三种类型考试时占到40分:

阅读理解题:近年来,高考试题对阅读词汇量和理解能力的考查要求高,难度大,体裁多样,内容广泛。平日练习注意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于作者头上,同时加强深层理解。加大阅读量和阅读范围,学生可选择读词汇量较大的《21世纪英文报》中学生版或大学生版,努力提高阅读时的逻辑推理能力、猜测能力、概括能力。

阅读推理判断题:这部分较容易出错,答案不是在文章中直接找出,而是要根据文章内容归纳出来的,或是对文章某句话的改写,意思不变,要利用好上下文。

阅读表达题:这是山东省独有的新题型,从试卷来看,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根据所读文章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重要的是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学们可在老师指导下,定时定量地做一些练习题,循序渐进地提高。

英文写作题讲究“凤头虎尾”。

英语写作综合性很强,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所学语法、词汇和写作知识技巧,写一篇120~150单词的英语短文。自20开始,山东采取开放性话题作文,如“金钱和幸福哪个重要”,去年的考题则是“你愿意做一个免费师范生吗”,这类话题对于学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充足的语言知识积累和开阔理性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这要求学生平日积累足够的词汇、精美语句以及语言表达技巧,熟悉不同的`文章体裁。同时单词拼写要准确,文章开头部分尤为重要,讲究“凤头虎尾”。有些同学喜欢背范文,但一定要注意所给话题,不能完全套用。

总的来说,二轮英语复习,要把平时所学的知识融会揉合到考题的六大部分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虽然现在“题海战术”已不提倡,但离开“题海”,想开快高考这艘“船”是很难的。要在高考限定的时间内,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类试题,没有足够量的合理训练是不行的。记者 栾静

点津老师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的课本主要是由一些优秀的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涵盖了不同的领域,甚至生物科技和人文社科类的文章都包括在内,这样的教材编排可以说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但就现阶段来说,阅读量定在多少才真正符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这仍是一个问题。

一、关于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量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6年级,需要背诵的诗歌文章是160篇,并且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总量要在一百万字以上,另外,对不同年级的语文阅读量都做了不同的规定,比如说在小学一、二年级,需要背诵的诗歌应该为50篇,而且课外阅读的总量要在5万字以上。小学阅读量的制定,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二、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课文书数目比较多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指的是在小学语文课文中阅读类文章的数目,它不仅包括精读课文和选读课文,还包括练习题中所出现的文章和阅读链接部分所附加的文章,这些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章数目构成了语文的课文数目。在这里主要分析一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阅读量。人教版的教材经过了多次改版,1987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429篇阅读文章,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507篇阅读文章,新课改之后,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615篇阅读文章。

根据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知道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数目在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加大,短短的十几年就增加了一百多篇。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为了增加小学生们的识字量,并且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般来说,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这两者之间是成正比。每一次语文课本改版,课文数量都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会增加,那么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不同年级的课文阅读量是不同的

小学阶段有6年,12个学期,这个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逐渐地成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思想和接受能力逐渐提高。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困难,学习的内容也逐渐增多,学生们正在步入循环上升的阶段。所以说,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课文的阅读量也是不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把小学6个年级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年级段,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四年级为中年级,五、六年级为高年级。从横向上来看,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编排,随着年级段的增加,语文阅读量也会逐渐增加,然后从纵向上来看,九年义务教育版本和统编版的编排,都是中年级的文章数目最多,其次是高年级的,低年级的课文数目最少。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因为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识字为主,所以,课文数目的安排可以比较少,而中年级的学生正是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所以,应该增加课文数目。而新课标版本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是这样的,中年级的课文数量最少,高年级的课文篇数最多。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在低年级的课本中加入了很多篇儿歌,这样编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会识字的基础上,训练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从而可以实现由口头语言顺利地向书面语言过渡。与此同时,还提供了很多简单的背诵材料,进一步地增加小学生们的语言积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逐渐增强,可以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所以说,在这个阶段应该增强学生们的课文阅读量。

三、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思考

(一)小学语文课文数目增加的外部因素

人教版教材的变化和课文数目的增加,在大的方面来说,是由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所决定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新时期”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对教材进行改编。在“统编版”的教育时代,着重突出强调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那个时代基本上没有阅读数量这个概念。“义务教育版”的教材,是在语文教学中首次提出阅读量的具体标准。在“新课标”的版本教材中,是在义务教育的大纲中,及时做出了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调整。后两个版本的教学大纲,他们在制定语文阅读量的目标上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粮,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文数目增加的内部因素

老师的个人教学方式,是语文阅读任务完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速教学进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更好地保证在具体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量。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也是影响阅读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再比如说,课文的篇数以及课文的难易度,都影响着阅读教学的完成情况。除此之外,在小学阶段,有很多语文课文是需要学生们进行背诵的,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必须在背诵上多加一些课时、多停留一些时间,这些情况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着阅读任务量的完成。因此,要想真正发挥阅读促进语文能力的作用,就必须制定适合的标准,与此同时,注意学习方法和教学的方法不断创新,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又从两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文数目增加的外部因素、小学语文课文数目增加的内部因素,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了思考。笔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小学语文的阅读量能有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和规格,从而通过阅读,来真正提高小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岳文.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2]赵若苓.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

[3]王立平.以课文为“本”得习作之“法”[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努力扩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 第7篇

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想法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不少。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书特别是小说之类的书是闲书,更有甚者认为是“野书”。课外闲书读多了,学生会变散漫,变野了,收不住心了,严重影响学习。即使是思想比较开明的人,也认为课外书可以读,但不能多读,适可而止,否则会影响学习。这几种观念归结到一点就是:读课外闲书影响学习。因此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

1. 过好教师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此浩大的阅读量,仅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只起到“授之以法”的示范作用,感性的学习方法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际操练中学生才能得以掌握运用,得以提高;只学不用,阅读能力永远无法提高。所以要破除各种清规戒律,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各种有益于健康成长的书籍。当然,开展这项工作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如给学生开列书目、平时加以指导检查等,都是额外的工作。另外,还可能会遭到各种非议。对此,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奉献,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去开拓提高学生能力的新路子。

2. 过好家长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延伸,也是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使课外阅读有明显成效,教师必须通过家长会等形式,通报开展阅读的有关设想,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支持。在课外阅读问题上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取得一致的认识,对书籍选购、经费开支、平时督促检查等方面争取得到家长的大力配合支持。这样等于每个家庭都是一所课外学校,对形成教育网络很有帮助。

3. 过好学生关。

学生是承担阅读任务的主体,除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外,还要在培养自觉性和持久性上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阅读的兴趣,就会有自觉性。但小学生可塑性较强,兴趣很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形式,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为继续学习和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阅读训练,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说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具体操作实践中,要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循序渐进,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1. 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计划既要体现阅读目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年龄及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力求切实可行,学而有效。当前社会上流传的诸如通过识字教育,一年级小学生就能看大部头小说的事例很多,我们切不可受其影响干扰。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群体学生,而不是几个特别优秀的学生,所以制订阅读计划,首先要体现普遍性,而不能操之过急、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其次要体现教学的相关性,教什么就读什么,主要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在小学低年级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教学《狼和小羊》、《小马过河》等名篇时,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童话书籍,让学生阅读,启发想象,加深理解,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再次是体现趣味性和活泼性。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要在塑造活泼健康向上的心理上多花点功夫,因为当今时代需要的不是只知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善于和人打交道的多面手。因而在阅读训练中要注意这一点,要把一些趣味性强、富有轻松愉快情调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在阅读实践中加强指导。

放手让学生阅读并不是“无为而治”,撒手不管,而是要“总体上放开,具体阅读中要加强指导”。首先在阅读内容选择上要加以指导。现在社会上所谓开发智力的书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脑筋急转弯这类的书深受学生青睐,但有些答案却是乌七八糟,对学生起误导作用。对此,教师要多加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拥有和提高分辨能力。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最常见的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别人的书除外)圈圈点点,在精彩动人之处写上一两句体会、感想之类的话。同时,要摘抄好词好句,看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要求应用于写作,做到学以致用。再次是加强对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从小学生阅读过程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故事书最感兴趣。对此,教师一方面要继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持旺盛的读书热情,另一方面要对阅读简单的议论文适当加以引导。这在小学高年级段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通俗的议论文书籍,把学生逐步引进阅读议论文的新境界。这步工作做好了,对小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乃至更高阶段学习语文大有帮助。因此,在书籍推荐上应尽可能“杂”一点,使学生通过阅读科技、诗歌、散文等多种书籍,汲取各种营养。

增加小学生语文阅读量的实践探索 第8篇

增加阅读量对在成长期的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可是,随着时代发展,数字媒体的普及,人们似乎与传统的系统阅读渐行渐远了,而以碎片化的阅读代之。这样,阅读引发读者内省的功能,就被慢慢淡化了。基于此,我尝试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课外阅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式,适当增加我校学生的语文阅读量。

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强,进而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使学生掌握方法;以优秀的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二、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为发挥课外阅读的综合效应,教师可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童话节、演讲比赛、青少年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阅读的成功与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持续力。

三、课外阅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如我借助我校的“爱我家乡”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描写家乡风光与民俗的书籍,观看系列影片,并考察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在了解美丽景色、风俗民情的同时,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营造阅读的氛围

教师要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例如,在班里设置图书角,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将三本书存入图书角,每人手里至少有一本有阅读价值的好书。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家庭读书氛围,让每个家庭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读书学习氛围,让每个家庭都有经典书籍。

语文阅读量 第9篇

一、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量现状

(一)小学语文课文数量的特点

小学生的课文阅读量需要达到160篇,并且达到两千五到三千的识字要求。近几年,课标版的小学教材中,课文数都在呈现增长趋势,这会在相同的课时中,扩展小学生的阅读量,进而可以提高其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小学语文的课文数量的提升,也会造成小学生课业压力大,兴趣减少,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这是提高阅读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因此也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二)小学语文课文印张数特点

小学教材在几年的演变中,厚度在逐渐增加,每页的字数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插图也在增加。这些变化,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丰富多彩的插图还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图文印刷排版质量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使其享受阅读语文课本的乐趣。但另一方面,课文增多,相对阅读时间减少,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过于求快,而难以真正的消化吸收文章。这些既造成老师的教学负担,也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这一负面影响急需有高水平教学能力的老师来引导学习。

(三)年段课文阅读数量特点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低年段的学生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中年段训练以作文为主的写作思想;高年段拥有大量汉字的积累后,能够进行自主阅读的学习,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接触更多的信息量,并且拓展编写思路。总体上,小学课本中需要背诵的文章数量一直占有大量比重。在小学生的记忆黄金期,大量经典篇目的背诵能够丰富其精神世界对其以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影响。

(四)课文语言积累特点

小学语文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背诵语言优美、段落整齐的文章,以达到语言积累的效果。因此,各套教材的内容多以方便记诵的古诗、散文等传统篇目为主。这些文章在小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学生烂熟于心,这对其在长远发展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拥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二、对小学语文阅读量现状的思考

(一)阅读量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

增强小学生的独立能力与课本阅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该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以兴趣为主导,设置篇幅短小,内容引人入胜的课文;中年级的课文需要提供一些段落逻辑清楚,思想严密的能够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文章;高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便可扩展提供多种类型的文章,并且课后安排思考性问题的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增加课文阅读的趣味性

小学生多是靠着兴趣来进行课本阅读学习的,所以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由被迫阅读转为自主阅读,保证阅读质量。对此,老师可以在结合课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其兴趣。例如:将不同性格的学生安排一起,进行分组阅读,使其进行交流讨论,并且交换意见与看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运用多媒体进行课文形式的转化,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在课文讲述过程中,营造一种更加有趣的阅读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加心领神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安排表演,使阅读课文变成一项“活动”,分角色阅读,在全班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的吸收课文内容,能够认真完成课文的阅读任务。

(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反复学习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应该避免过多的反复的精准教学,这样会让小学生陷入枯燥的学习环境中,很难接受新的知识。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可在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提供不同类型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通过拓宽其接触书籍的广度,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远高于被动的一味灌输式学习。

三、总结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涯具有重大的影响,但这种文字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个专家对小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进行不断地调研,对小学课本不断优化,也需要老师提高教学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真正消化吸收课文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需要学生配合老师,主动学习、记诵优美的课文段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小学这个学生分辨能力不强,课文阅读以老师教学为主的情况下,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科学的预读计划,让学生爱上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更有效的接受新的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夯实基础。

摘要:小学是很多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本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阅读书籍。而小学生需要被动的引导去学习知识并且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小学课本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小学生对课本阅读量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有何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贺玲.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2]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6).

语文阅读量 第10篇

一、小学生提高阅读量的作用

(一)增长见识,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学习知识,可以扩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唐代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丰富别人偷不走、抢不掉的知识,只有学好知识,在写作时才能灵活运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阅读使人聪明

古人云:“读书使人避恶,读书使人友善,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聪明,成语“吴下阿蒙”的由来便是最好的例证了。这个成语的大概意思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本是一个未曾读书、行事鲁莽之人,吴国的大都督鲁肃经常嘲笑吕蒙,后来吕蒙受孙权影响,开始勤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位饱学之士。一次吕蒙和鲁肃相遇,吕蒙找鲁肃谈起学问来,鲁肃却答不上来。“吴下阿蒙”的故事便是告诉后人要勤奋读书,读书使人聪明,只有变得聪明,才不会成为被戏谑的对象。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一)课本阅读知识单一落后,课本中各类型的文体占据比例不平衡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普及,虽然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歌和散文的占据比例有所增长,但是依旧以现代文为主,而且其中的认字、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还占了一部分比例,导致阅读量少之又少。此外,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阅读面仅仅只是课本内的文章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所以课本阅读知识比较单一且落后。

(二)语文课本容量小,阅读量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期间,学生的阅读量必须达到能够背诵诗文160篇,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到145万字以上。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读本每一册的课文数量较少,而且课时数量有限,课本阅读量变小,从而导致学生每日的阅读量达不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一)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1.创设活动情境。可以用“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画一画”等活动方式,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快速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

2.再现课文情境。以课文《黄继光》为例,黄继光是小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很容易勾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整体感悟的方式,把学生置身于课文环境中,体会黄继光英勇牺牲的壮烈情感。

(二)提倡师生互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45分钟时间内,更好地达到阅读量标准。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严格的要求。此外,由于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分辨事物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适时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

首先,在读物选择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积极向上的文章,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积极向上的阅读材料,传递正能量;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比如粗读法、精读法及选读法等,并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写读后感等;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外延伸阅读,在课下寻找与课内所学文章类似的阅读资料来读,加深印象。

(三)丰富阅读实践,发挥阅读自主性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到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综上所述,应把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的积累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教育部门必须加以重视。对于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提高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引导。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文的学习效率的,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本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阅读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小学语文课本量的现状,从而得出一些相关性思考。

浅析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量;阅读环境;阅读方式

一、小学语文課本阅读量现状

1.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要求

每一个学生文字语言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小学语文阅读开始的。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对小学生语言文化能力的提高起着很好的基础性作用。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都是精挑细选那些经典的适合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优质课文,通过对这些课文的阅读,来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应该给予充分的保证,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和背诵优秀的文章来提高语文学习能

力。合理的语文阅读量能为小学生语言文化的学习提供保证,保证小学生学习的记忆储存量以及阅读信息量,同时,通过对小学生阅读学习中的观察,也可以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和帮助,还可以为今后教材的编辑提供借鉴。对于小学生教学来说,课文阅读量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数量,这样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此外,小学语文课本阅读中,还应该穿插一定的教学任务,例如小学生的识字目标,通过语文课本阅读,也有利于小学生其他教学任务的实现。由于各地区的文化背景和教学目标的不一致性,所以对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要求,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只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状况等实际因素,做出具体的研究和改善。

2.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不同的教材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承担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在不同时期,对于小学生语文课本的阅读量都做出了不同的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都是出于一个共同目的,就是对小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教材阅读量的设置过程中,既要穿插合理的识字数量,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还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负担,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慢慢探索。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阅读量的影响,而且是积极方面的影响成正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对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考查,可以分析某种版本教材的质量。目前,使用量比较广泛的语文教材版本有人教版、江苏版、北师大版等,课文数依次由低向高排列。出于对教学目的的考虑和编写思想的不同,各种教材中对语文课本阅读的数量安排也不尽相同,用合理数量的课文,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写作能力,这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历程来看,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思考

1.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变化的外在因素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窥视到整个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更迭历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学思想和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等,都是影响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外在因素。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来编写的,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也决定了语文课本阅读量的不同。现代教育和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发展。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苏教版教材的编写就合理体现了新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精神,因此,在语文课本阅读量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增加,注重对小学生阅读量的提高,促进新课标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认字识字等语文知识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向通过语文阅读来实现语言文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2.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完成效果的内因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全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解读,安排教学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双方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合作,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开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增加,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适应、一起配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等,同时也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好课本阅读量的完成任务,适当地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注重对教学过程中不同文章的教学时间把握、文章难易度的把握等问题,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语文课本阅读量完成的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在教材的编制中也要注意考虑各种因素,保证合理的课文数量情况下的教学质量。

3.让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科学合理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过程中,要注重阅读量的科学合理

化,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地进行阅读和学习,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确定合适的教材阅读文章,例如文章的难易度、篇幅长度等,都是需要仔细和慎重考虑的。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更加贴近和适合学生,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做得更好,更好地促进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增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的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左右。这就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往往满足不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因此,积极合理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本阅读量基本上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语文阅读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课堂学习之余,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读一些好的文章、好的书籍,拓展阅读知识面,弥补课本阅读学习中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氛围的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建议设立“家庭阅读角”,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还可以优化学校的读书馆等阅读场所,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可能和方便;还可以在教室里面放置一定量的报纸杂志等。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2.合理完善阅读内容

在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和合理的课外阅读内容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保障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3.优化课外阅读方式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进行,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合适的阅读和学习方式能大大增强阅读和学习的效果。因为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制约,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老师加强有效的引导作用,积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式,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和质量。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课外阅读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丽.亲近阅读,收获成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2).

[2]傅淑婷.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互动新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2(4).

扩大学生阅读量之我见 第12篇

一.让学习贴近生活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 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美国·科勒涅斯语) 因此, 应创设开放、完整的语文学习环境, 拓宽阅读渠道, 打破课内外、校内外的界限, 密切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利用各种机会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 锻炼他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走访各界人士, 开展调查研究, 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上学会选择对象, 搜集材料, 从社会中汲取养料, 观察社会生活。教学中以敬老院弱智中年人“普查”为观察对象, 学生兴致极高, 涌现大量佳作。社会处处皆语文, 社会生活处处用语文。语文素质就表现为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去观察和认识日常生活并将其表现出来。因此, 引导学生走进场馆 (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等) , 走进社会, 走进生活, 以激发学生“对于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 (爱因斯坦语) , 诱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及对知识探索的兴趣, 产生神圣的好奇心和惊人的创造力。实践证明, 贴近生活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让教材带动阅读

语文教材选用的范文是“文质兼美”的美文, 对学生来说, 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了解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了解语文与生活关系的典范, 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 去感知美、接受美的熏陶的典范。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授以精读方法, 教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或更好地表达、理解和感悟言语作品的思想、知识和文化内涵。教师对教材要“活用”, 同时还要“用活”。

除语文教材, 报刊杂志乃至教师的下水作文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教材。只要有趣味, 有品味的, 都可以作为阅读内容。教师要授以泛读浏览的方法, 不一定非要学生细嚼慢咽, 可以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开卷有益, 读了, 总会留存并积淀在感觉与认识图式中, 滋养情感和思想。这如同蜜蜂采蜜, 广集博纳, 多多益善。但由于年龄、认识能力有限, 学生对读物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开卷未必都有益, 教师对读物的提供必须有所取舍, 对学生选择怎样的读物也应有所规定。

教师教给阅读的方法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永不过时、终身受用的打开人类知识智慧、才华宝库的钥匙。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教师还要以自己渊博的知识, 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真正达到使学生课上学读书, 课外爱读书、会读书。

三.让实践促进阅读

语文学习是学生主动体验, 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语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要让他们学会根据需要积极的阅读和吸收, 自觉做到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读是写的基础, 读得好, 才能写得好。“文章读之极熟, 则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也, 我之文也。作文时, 吾意所欲言, 无不随吾所欲, 应笔而出,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 (清朝·唐彪语) 。为促进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可以让学生多写些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的作文。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文中介绍自己的儿子矿矿上小学二年级即从学校图书馆带回十几本参考书作关于蓝鲸的研究“报告”。无独有偶, 留美的高纲介绍自己十岁的仅到美国一年的孩子可以写《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这类中国大学研究生们的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从中看到美国教育的优点, 受到启示, 改进阅读与作文教学。

上一篇: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下一篇:多孔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