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换初中化学

2024-09-04

教师角色转换初中化学(精选11篇)

教师角色转换初中化学 第1篇

就目前的物理教学而言, 很多教师都不能正确的定位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仍然习惯于采用发号施令的灌溉式教学模式, 学生只有惟命是从, 毫无学习的话语权和思考权. 久而久之, 学生就习惯了这种愚昧的教学方式, 并且深深的陷入其中, 直接成为了素质教育顺利实施道路上的绊脚石. 其实, 物理教学的根源就在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 教师可以是导演、裁判、协调员和主持, 但最终都只是为了引导和服务于学生. 师生之间是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平心的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才能让学生放下芥蒂, 真正的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例如, 在学习“功”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 让学生认真仔细的把课本阅读一遍, 然后提问: “既然学生已经把教材阅读了一遍, 那么我现在就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一个人用与地面成45度角的力去拉地面上的物体, 但是物体没有移动, 请问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果物体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了, 又有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果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了, 又有哪些力对物体做功了呢?”此时一些平时在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的同学早已按捺不住回答问题的心情了, 这些同学立马回答道:“第一种情况没有力对物体做功, 第二种情况, 人给物体的水平拉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对物体做了功, 第三种情况, 人给物体的竖直拉力、地面给物体的弹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 “为什么第二种情况中, 重力和拉力以及人在竖直方向上给物体的力没有做功呢? 为什么在第三种情况中,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人在水平方向上给物体的力没有做功呢?”“因为第二种情况中, 物体没有沿着重力和拉力以及人在竖直方向上给物体的力的方向上发生移动, 第二种情况中, 物体没有在摩擦力与人在水平方向上给物体的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的导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如此, 教师和学生便在轻松而又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

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助手

物理实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唯一与实践相关联的教学内容, 而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80% 的实验都是教师的“演示实验”, 教师打着“安全”与“省时”的旗号一再的剥夺学生做实验的机会, 实验在学生的眼中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无不同之处, 长此以往, 物理的学习将会永久的停留在不切实际的理论理解上, 物理一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就成了中学教学的摆设, 毫无意义而言. 因而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 大胆的放手、积极的鼓励, 让学生开动大脑、勇于探究, 同时教师要扮演好助手的角色, 及时的指导学生的实验规范, 确保学生的安全. 例如, 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教师不要把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讲解一遍, 而应该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过程. 如, 在每次实验时都要让杠杆处于平衡的位置以确保可以方便的测量力臂.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的主动讲解容易造成学生的被动接受, 很多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都无法明白为什么要让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因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不要告诉学生这一点,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慢慢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一旦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思考发现了这些规律, 必定会理解的更加透彻、巩固的更加深刻.

三、教师要由专业型转为全面型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物理教学也在不断的追随着现代化教学的脚步, 更多富有跨时代意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正逐步的走进人们的视野.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 如果仅凭单方面的物理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传道授业的任务的, 尤其是现如今的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接触到新鲜的事物和观点, 过于刻板和守旧的教师很难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物理专业素质, 更要了解与专业知识无关的知识和信息. 如, 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心理学知识、沟通能力等等,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让自己成为全能型的教师, 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才能身体力行, 赢取学生的尊重. 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综合实力的创新型人才. 试想: 如果一个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的融入现代化教学软件, 又或者是在讲课或板书的过程中, 时不时的来一句英语, 势必会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 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应该不断的进步, 教师要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真正的应用到中学物理的教学中去, 以全新的角色去塑造物理教师的新形象, 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历程.

摘要:一直以来, 广大一线物理教师都坚持在探索物理教学新方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道路上, 也因此取得了很多卓越的成效, 但是我们对物理教学的探索道路依然不能停止, 要认真落实教学计划, 及时发现和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围绕如何转变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角色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策略, 旨在解决现如今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角色转换,全能

参考文献

[1]张玉昆, 项剑峰, 姚连根.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学教育, 2003 (11) .

[2]陈卫国.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 2011 (4) .

教师角色转换初中化学 第2篇

摘 要: 语文是一门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基础性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传统语文课程长期采用“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这种“霸教弱学”、“以教定学”的行为不仅造成课程实践的单调性和机械性,让教学关系显得紧张、了无生气,而且有力遏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语文工具性难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继承传统教育有效成分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由此逐步显现应有的生机活力。广大教师应当解放思想、顺势而为,在转换角色的同时不断引领语文知识的知行统一。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以学促教 新课程理念 实践思考

随着社会形势多元化和教育制度开放式发展,校园课程教学从封闭模式中逐渐走了出来。“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而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作为课程活动的主导者、施教者和推进者,语文教师应当顺应形势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方面把“教师”角色不断转向“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不断转向“导学”行为。另一方面,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把课内外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把知识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努力促使学生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试对此进行阐述。

一、对现行初中语文教师形象的简要解析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初中学龄是学生发展心智、学习知识、形成素养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性质特征,从学科联系性角度来看,是学好其他课程知识的基础;从“树人”角度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等方面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然而,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习惯性的影响,即使在新课程教改形势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充当如下几种角色:一是习惯性地把课堂教学当做个人讲堂,照搬书上所说,沿袭教参所讲,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总是想方设法地引向标准答案,形成“传话筒”。二是把原本精美且极具生命韵味的课文内容,肢解成骨头是骨头、肉是肉甚至毛发毕现,让学生无法感受蕴藏其中的艺术美感和作者情感,犹如一位技艺娴熟的“解剖师”。三是体现在初中较低学段,语文教师经常把课文讲解得面面俱到,咀嚼得既细又碎,犹如一位竭尽责任的“保姆”对学生慢慢地“喂教”。尽管如此,还是担心自己没有讲解到位。如果说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书统天下”的语文时代尚可褒扬的话,那么在大力倡扬素质化教学的今天,则是事与愿违、弄巧成拙,甚至形成适得其反的后果。以单人之说统一众人之意,怎会不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个性化发展从何谈起?仅此二问,足见其根本性的弊端。

二、对初中语文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的实践性思考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解放思想,积极转换观念,重新角色定位,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努力扮演“导游”角色,有效激发学生课程学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或者景色优美、如诗如画,或者情感真挚、令人感动,或者故事性强、人事丰满”。如果说把教材比做一个个风景胜地的话,教师则应该努力扮演好导游角色,用丰富学识带领学生耳闻目睹和亲身领略教材中的人物故事、景象事理,充分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情趣。如在教学《社戏》一文时,有的教师先结合自己的童年回忆,有声有色地讲了几个趣味小故事;接着介绍鲁迅小时候生活在清新美丽的江南水乡,那里留下了令人回味的许多故事,至今说来仍觉得愉悦和兴奋,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多媒体呈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令人有心驰神往之感。最后在如此情境和心境下,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看来,“导游”要有知识丰富、声情并茂、引发自如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游客”在游兴中毫无倦态感。

2.努力扮演“导演”角色,有效促进学生真学实感。新时期教学任务更注重“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初中学龄已具有相对成熟的认知、心智、思想和情感,教师只要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并给予适当引导和激发,就能达到“引而不发”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笔者作了“三问”式调查:“你爱爸爸多一点还是爱妈妈多一点?”很快得出了后者结论:“假如爸妈离婚,你愿意跟谁一起生活?”结论与上面相反:“为什么有些人爱妈妈多一点,一旦爸妈离婚,却愿意随爸爸生活?”在简短的讨论交流中,全班很快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共识――“对待孩子,妈妈爱得简单而热烈,爸爸爱得博大而深沉”。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笔者出示了自主学习问题:“本文几次提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背影’最具体感人,为什么?”在如此“导演”下,学生“表演”得很热烈,而且真挚动人。

3.努力扮演“督学”角色,有效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教学实践的唯一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指导、引领、督促”等方面。如在教学《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时,对组歌其他8个部分的名称和内容,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寻“真经”,而不是越俎代庖。再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笔者激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全班梳理形成以下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愚公”与“智叟”各自代表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千百年来“愚公移山”精神给予人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应如何辩证地看待“愚公移山”这一现象?在老师的充分肯定下,学生脸上无不洋溢着成功的神态。难怪吕叔湘先生说:“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经过实践和感悟,笔者慢慢参透其中的精髓要义。

教师角色转换初中化学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师角色;转换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承担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定位早已超越了知识传授者的范围,当今时代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识,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素养,例如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使学生能全面提高自己,让他们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进而让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提高。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全部任务,忽视了其他重要角色的扮演,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学生感受到较大压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认真审视自身的教学方式,认真研究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知识的研究者

虽说教师在当前的教育中扮演这多重角色,但传授知识仍然是其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也应当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对于教学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自身对知识掌握得足够全面、深入,才能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秉持随时学习充电的态度,也能为学生做出表率,促使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随时随地保持空杯心理,对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才能不断收获新的发现,避免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例如,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同时,还需要对所授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不仅要拓宽范围,对其相关联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梳理,同时还要在纵向研究上取得一定收获,这样才能让学生以较为轻松的方式来学习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多汲取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课下也应当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或培训,关注学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对知识进行研究学习,才能保持思想、思维的活跃性,在面对学生所遇到的难题可以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丰富教学形式,创造学生们喜爱的课堂。

二、德育的渗透者

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性格和品德都还在培育之中,因此,教师需格外关注对于学生德育的渗透,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播积向上的理念,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逐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其人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课程,在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渗透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容易从心灵层面打动学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这一优势,认真扮演好德育渗透者的角色,让学生不仅能增长学识,同时还能具备团结互助、奋发向上、刚正不阿等优秀品质。例如,在讲解《滥竽充数》这篇古文时,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该篇课文的释义之外,还应着重讲解这篇文章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想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必须勤奋学习,使自己具备真才实学,这样才能自信的面对挑战,不诚实、自欺欺人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最终仍要自己承担。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和教师的指导更加全面的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不仅仅要在学习中保持进取的心,在生活中也应做到为人诚实,坦诚的对待他人,保持优良的品质,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者

现代社会对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而非只会解答题目的学生。因此,要想使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优秀,才能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当集中在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基本的综合能力上,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适应强度更高的学习、实践性更强的探究活动等。语文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因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契机。例如,教师在讲解《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观点进行评价: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学会知足常乐,还是应攻坚克难,努力实现“鱼与熊掌兼得”?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任务,如一位同学负责分析观点,另一位负责寻找论据,还要同学负责组织语言等,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对于问题能够给出自己的看法,而非以教师的答案为唯一标准,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学生在相互配合和协作中也能充分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当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时,也能对自己进行更加准确地定位,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抓住时机,让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教学活动的创新者

创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活动,正是不断的创新让我们的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先进。同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保持不断创新,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一方面促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通过创新型的教学活动和环境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提升。语文课堂是一场文字的盛宴,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增长学识、提升人文素养,同时还能透过文字来感知其中的内涵和本质,教学活动的创新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进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这一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文章中对石拱桥的描述,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选取适当的时间去观察生活中的桥,让学生充分了解桥的基本构造以及设计原理,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课文中的描述,同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当认真扮演好教学活动创新者的这一角色,让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也让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在不同的时候扮演不同的角色。此时,教师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以新课标为指导,优化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影.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角色互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6:48-49.

[2]贾永涛.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J]. 学周刊,2012,23:108.

[3]杨大川.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09.

教师角色转换初中化学 第4篇

为此, 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 能否让老师自身在合作学习中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新模式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作用, 都是一个值得深思考虑的问题, 笔者通过论述合作学习的意义等方面, 对于教师如何科学地进行合作学习给出了一些办法。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合作学习方法, 起源于西方国家, 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合作学习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进我们国家, 慢慢地被广大师生接受应用。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的发明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静静地听, 而是学生与老师积极地主动互相交流, 从而达到师生一起积累知识的目的。

此外, 合作学习也依据了社会互赖理论, 该理论认为, 在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合作群体中,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不同, 所以这个合作群体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想法, 全体成员可以相互弥补、相互启发、全体进步。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不需要担心个人学习的优劣, 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因为合作学习组的共同目标就是互相弥补、互相依靠、互相帮助, 这样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差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 促使每一位学生专心学习、专心讨论,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初中语文传统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比较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播知识。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总是整个教室的主宰、掌握真理的人, 在初中语文课上, 教室一般都是在上面念课文, 学生底下听。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被动记录, 对于教师提出来的问题, 学生们按照固定的、机械的方式回答。语文课上学生之间互动的情况几乎没有, 给学生很少的发展空间。而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进程, 都是按照初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来进行的。这种刻板式的教学, 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没有掌握主动权, 导致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 发挥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思维。初中的学生思维最活跃, 但是却只能乖乖地听话。语文教师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不是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与传统教学相比, 合作教学更人性化, 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和思想。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上, 老师不在高高在上, 老师学生可以一起讨论一个课题, 一个语句。老师不在参考大纲、标准等书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并没有消极被动, 而是从旁边鼓励、辅导、点拨学生们, 使每个学生都最大程度地获得发展, 在这种学习方法中老师也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 跟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小组进行认可和奖励, 这样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都得到了老师的辅导, 学习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初中的语文课其实内容很丰富, 话题很多。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 这些内容话题, 都变得遥远。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决定着课堂的质量和好坏。有些教师因为个人原因, 在语文课堂上, 让一个同学代替教师, 朗读课文, 画词造句。这种情况下其他学生就是牺牲品。但是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 即便是教师不在或没有尽到责任, 合作小组里也可以自己讨论, 自己发挥想象力。这种效果远大于一个人读, 一帮人听。

三、合作学习的科学方式

(一 ) 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而不是指挥者。有些教师受传统因素的影响, 总感觉教师就是要指挥学生, 学生就是要乖乖听话。其实不然, 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当改变观念, 教师可以是一个相对优秀的学习者, 鼓励学生的求知欲, 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互相之间形成一种平衡点, 任何人在这个网络中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

( 二) 语文教师要做一个合作学习的设计者,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但是学生比起教师的知识层面是狭窄的。至于如何设计好一堂语文课, 设计好一个适合于所有同学的教学方案, 是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合作学习中老师设计好一个可以打破传统, 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图景, 帮学生找出他们自己的学习策略, 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潜能和发展方向, 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得到发展。

(三 ) 学校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 强化教师的意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必定需要新的教室设备, 如电子媒体、播放器材、模拟器才等, 语文课是一个比较广泛、知性、不死板的课, 这就需要教师的观念意识必须与时俱进。在课堂里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教学模具, 让学生自己体验课文中的人物场景。自己体验课文的主旨思想。

四、结语

总之,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教师只有打破传统的观念, 转变思想, 才能在合作学习中扮演好教师的角色, 才能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中与时俱进。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摘要:在信息时代, 各个领域都在变化。教育方面也不落后,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 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就以初中语文教师来说, 传统课堂上, 语文课老师多半是负责教而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新时代新的教学方式是合作学习, 师生一起讨论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浅说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5篇

姓名: 黄在清

邮编:645152

电话:0831-5350040

电子邮件:he2098@163.com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明确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解惑者”,而是要转换角色、要把以前注重知识传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转换为组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亲密伙伴身份。

教师身份转化后,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任务更艰巨,为了使素质教育能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出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把握住自己的角色身份是非常必要的。现就如何在组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中把握住教师的角色身份,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领悟《课标》,当好组织者

教师如何去组织好学生,组织好一堂实验探究课,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主体意识能凸现于课堂之中,表现自我,体现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实际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标》是对《大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形式下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

教师角色转换初中化学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角色轉换;教师;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思维开始进入初中教学的课堂。素质教育、多媒体教育、互动式教育等,这一系列的教学思维为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增添了助力,同时还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还有很多教师是从应试教学的传统课堂走出来的,他们依旧坚定地奉行着高压教学准则,这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改变教学思想成为教学引导者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教书先生都是非常严肃的老头,或者是一个尖酸刻薄的老太太。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说出的话就是权威,只要稍有违反戒尺就会打在手上。虽然这种印象在今天的教学课堂中有些夸张,但是对于以往的应试教学还是有几分神似的。教师在课堂上起的是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都是由教师进行引导。但是这样一来,学生难免在自主学习与思维形成方面就有所欠缺。当今社会是一个看中个人能力的社会,而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时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角色转换,改变以往集权的模式。通过对知识的梳理与构建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传授型教学改变成为引导式教学,让学生掌握获得的知识,并掌握知识的途径,这对语文教学转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对于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转变,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以往的教学,老师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但是知识灌输完之后,不等于学生学会了。这恰恰就是传统教学的弊病所在,而转变教师角色之后,学生就有了充分的自学时间与讨论余地,再结合教师所讲语文知识将会得到很好的巩固。

二、与学生平等交流时常沟通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流过程,它是一种学生之间或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横向的,可以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扎实基础。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则是纵向的,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得到提高与领悟。但是很多学生,在有问题之后并不敢于提问。这是因为学生在提问之后,教师很有可能对其进行批评。比如,“这个题我早就讲过了,你怎么还不会”或者是“这个问题你自己好好想想吧”等一系列回答。这样一来就会堵上学生进行提问的道路,使学生不敢进行提问。然而,问题不解决终究是问题,以至于考试与学习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对学生放低姿态,进行平等无差距的沟通。教师应当深入学生了解教学的反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来判断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一改在课堂上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于取得学生的信任是非常关键的。学生从内心里面接纳了教师,教学就会更有效率地进行。一个合格的好教师,是不会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的,生动的课堂与互动的教学,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同时也保障了课堂纪律的井井有条。

三、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如何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呢?这个问题一直是教育界最大的难题,其实解决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互动教学模式的积极配合下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这个观点开始听起来是无稽之谈,课堂如果进行互动学习让学生成为主体,那么纪律将不会存在,这也是很多教师保持的观点。但是,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会纪律混乱,听课效率低下。主要问题还是由于课程的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在课堂中的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且通过分组互动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课文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学生依据作为分成若干个小组,依次对课文进行朗读与解释。在有了小组间的竞争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集体荣誉感,学习与朗读起来也会十分的认真。这样一来不遵守课堂纪律、听课效率低下等因素就会大大减少。而作为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不等于对学生放手不管。在必要的条件下,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辅助,从而提高与摆正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配合与努力工作,只有不断改进并接受新思维,才能让语文教学不断前进,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贾永涛.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J].学周刊,2012(23):108.

[2]钱叶飞.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换[J].池州师专学报,2005(6):116+118.

[3]裴根香.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4(3):123.

[4]贺百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29):40.

教师角色转换初中化学 第7篇

一、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课业负担沉重,英语作业及其他学科的作业繁多;理论实践脱节,只注重英语语法,课程所学的知识不实用;评价标准单一,以期末成绩分高下;目的手段倒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英语,现实却是为完成期末考试而学习英语;学习能力欠佳,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热情缺失,不活泼的教学环境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育的前景展望

1.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要确立明确的育人目标,有了清晰的育人目标之后方能付诸实践。英语是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学习英语的目标是掌握一门外语,能听懂英语、读懂英语、可用英语来交流、会用英语写文章。但现实是学习英语只为了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考等。为了完成考试的学习,着重于英语语法、词汇,忽略了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而该学习的许多东西。

2.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实践活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比较沉寂,教室布置单调,教学内容枯燥,英语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生长期在如此环境中学习,学习效率会降低,学习质量不佳。反观外国的教学环境,那学习氛围十分活泼。例如英国教师在介绍圣马可里克节时,在3月17日把教室按传统的习俗布置一番,老师穿着绿色的衣服喝着啤酒给学生们上课。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学的环境是活泼的,教室可以按照学生教师的综合意愿进行“打扮”;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可以以教材为主导,辅以与英语相关的一切有趣的内容;教师授课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记笔记,而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老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们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只是社会角色不同。

三、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的实际行动

1.从语法复述者变成会话交流者。虽然大多数学生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接受了英语教育,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是从初中开始的。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帮助学生们笃实基础,学会交流。此时应该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为“语言工具”而非“考试利器”。刚结束小学的学生们对于系统枯燥的语法,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应该从一个语法的复述者转变为一个语言的交流者。反观学生们对母语的学习,母语的熟练使用不正是得益于每天的实际交流吗?若语文课只分析句子成分,讲讲语法结构,背背汉语词汇,但课下完全不用汉语交流,汉语的应用情况会不尽人意。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语法对于一门语言的重要性,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应用的前提下去掌握一门语言。

2.从“一对多”教学变成“一对一”教学。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那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同样如此。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中,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要求所有学生按照一个模式学习一个内容,这样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对一”不是一个老师教授一个学生,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每个学生都有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向,发展自己的个性。“一对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更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独立自主。

3.学习型的教师。一般情况下,提到学习,大多都会想到是学生学习,而今教师也要学习了,向别人学习,终身学习。向别的老师学习,不同的教师授课方式不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出色,更适合学生。明确终身学习的意识并不断实践。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在信息更新换代极快的今天,老师践行终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初中英语教师在关注英语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要广泛涉猎,不断大量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在授课时跟上时代的潮流综合教授知识。

论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8篇

关键词:教师,教学活动,角色转换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教师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认识, 必须要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教师角色与教育者角色的界限。如果把教师角色等同于管理者 (如校长、书记) 的角色, 就有可能把教师角色泛化, 反而不利于教师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因此, 教师角色尽管是多样的, 但它却具有一定的范围。二是教师角色是价值认识, 还是事实认识的问题。许多学者对教师角色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期望基础上, 然而教师角色作为完整的认识对象, 不仅是“应该”和“必须”, 而且是“可能”, 应根据现代教学的性质和教师的特点来客观地加以认识。教师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教师角色也在悄悄地转换着。当前, 我们处于网络时代, 学生和教师获取信息趋于同步, 教师“先知”、“权威”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此外,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的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烈。大体来说, 现在的教师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学习者和学者。

教师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 作为教师, 首先必须是一个学者, 要学习教材、了解教材, 有关的信息, 向学生讨教, 要以严肃的态度来研究教材、处理教材, 把知识客体内化为自身的主体结构。此外, 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便使知识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 成为综合型、通才型、跨学科型的教师, 以便适应学生的整体发展需要。在知识爆炸的现在, 教师作为学习者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追求知识的博与专, 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 要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2. 知识的传授者, 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知与不知, 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完善的过程。

这一矛盾的正确解决是解决教学矛盾的基石。在解决这对矛盾中, 教师无疑充当着主导者的角色, 学生是接受者的角色。教师作为传授者, 古今的含义也有区别。古代教师的传授, 多以讲、诵、问、答为主, 而现代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除讲求教学的科学性之外, 还必须讲求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3.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高尚、更成熟。

只传授知识的教师是“经

师”, 只有那些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较好发展的教师, 才是最好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不但教学生学习知识, 而且教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认真、勤奋、刻苦, 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差距, 特别关注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并善于使学生相互帮助,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学活动

是一种集体活动, 要全面实现教学的整体功能, 就必须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和科学管理。首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有序进行, 给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 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要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 就要求教师全面把握教学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要素。其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即教师在教学资源分配 (包括时间分配、内容安排、学生分组) 和教学活动展开等方面是具体的实施者。通过科学地分配活动时间, 采取合理的活动方式, 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协调学生的关系, 激发集体学习的动力。

5. 学生的榜样、朋友,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体, 又是学生认识的客体。

教师作为一个整体, 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表, 其言行举止、态度、个性等, 无不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榜样作用具有双重性质。好的教师榜样, 给学生留下公正、正义、理智、热情、坚强、果断的印象;而差的教师的“榜样”作用会给许多学生留下心理上的阴影, 甚至导致行为上的缺陷。

数学课改怎样转换教师角色 第9篇

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关注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都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现改变, 使其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因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所以, 课堂教学必须凸显学生为主体, 而教师需要适应历史的发展, 不能再做课堂教学的中心, 必须转换角色,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活动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 以下略举一些重要环节:

1. 学生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 课堂上,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备好的学案或教材等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 然后通过独立分析思考、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获取新知识。通过自主预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 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预习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学习、互帮互学、合作交流的形式获取新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 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从多个方面找到答案, 存在一题多解, 即是解决相同问题时可能存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过程。因此, 要鼓励交流学习成果, 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也可以在小组间交流。这样, 能拓宽学生视野, 启发学生思维, 能增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成就感”和求知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角色“组织”与“指导”。

3. 引导学生开放思路。

例如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时往往有一种定势心里, 有了条件, 得出结果即可, 有了结果, 补充条件就行。然而, 有些习题条件成立, 结论不一定成立;有些习题结论一定, 而条件不一定;有些习题, 条件不一定, 结论也不一定;在教学此类习题时, 应打破常规, 引导学生开放思路, 深入思考, 教师如导游指引游人走路, 不背起游人走, 也不推着游人走, 而是引导游人走;又如在教学数学公式、定理、推论和法则时, 首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系统, 找准知识萌芽点位, 然后提出新的预测与猜想, 在旧的知识上不断生长延伸, 从而实现推陈出新。在此过程中, 教师语言要充分发挥出激励性和启发性, 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主导者”。教师同样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客体, 而学生仍然是学习知识的主体。

4. 展示与提升。

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在班级范围内广泛交流, 学生可能会遇到疑点或难点。对此, 教师应进行精辟讲解, 语言要顺畅, 内容要精练, 逻辑要严密, 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不面面俱到, 师生间要体现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生成新知的构建者, 而同样不是居高临下, 施展个人才华;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体现的是互相尊重与信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对学生的意见要认真听取, 合理的意见要接受和采纳, 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相关资料, 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整合, 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 努力追求课堂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

5. 重视数学活动课。

数学活动需准备足够的材料与仪器, 活动课不是教师演示、学生旁观, 而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对活动进行组织与指导;活动内容有的取材于教材, 有的取材于例题改编, 有的取材于生活实际等;促使学生人人细致观察、动手测量、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和计算、认真做好实验总结;通过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和与内容相关的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课中, 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

6. 教师要为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开山筑路。

高职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 第10篇

1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是影响教育的关键要素, 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余芳 (2010) 通过调查研究, 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五个方面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总结。研究发现, 在学习动机方面, 由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人群, 一是由于高考失利而被迫进入高职, 这类人学习主动性弱;另一类则怀着学一门技能的目的进入高职, 期望通过学习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 但存在就业期望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在学习目的方面, 大多学生表示学习是为了未来有更好的生活, 但没有确定的目标。在学习规划方面, 制定计划的人占了调查人数的绝大多数, 但真正执行计划的只有9%左右。在学习态度方面, 93%的同学表示会听讲课, 但79%左右的人表示只是随便听听, 无目的。在课堂教学上, 半数左右同学认为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导, 从学生要求及兴趣出发, 教师主要担任指导者和辅导者, 余下同学则认为课堂应该以教师为主, 设计学生需求的课。总体而言, 高职学生就业期望空洞, 学习动力不足, 加上宽松的学习氛围, 导致学生缺乏自制。学生多重技能轻学习研究, 导致学习理论知识动力不足, 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未来的发展。学生喜欢实践丰富的教师, 喜欢多动手操作, 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经验要求。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进入高校之前, 学生学习习惯已经养成, 习惯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学习动机、态度的改变也非凭教师一己之力就可以实现, 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 引导学生改变思想, 在每一堂课不断灌输新的理念, 让学生认识到问题并加以改进。

2 网络时代教师传统角色面临的新挑战

2.1 学生知识诉求挑战

在以往时代, 除了从老师那里, 学生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 师生关系表现为较为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 教师只需对自己所教的知识熟悉, 通过一定的方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把知识传递给学生, 就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一方面, 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 在信息可获取层面, 学生与教师已经处于平等的地位, 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另一方面, 网络课堂的出现, 使得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教师。特别是随着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职场高技能人才在网上授课。这些讲师相比于大部分时间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更强的实用技能, 学生自然对课堂越来越缺少兴趣。再者, 学生每天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作为有限资源的注意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耗殆尽, 影响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现代科学技术, 目前正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加, 其结果是一个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 在校所学的知识只有10%为工作所需, 其他知识都已经过时了。知识的本质是变化, 教师不仅自身要跟上新知识的步伐, 更要带领学生跟上知识变化, 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这都是高职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很多教师早已经注意到在这样的时代越来越难以驾驭课堂, 也认识到课堂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 真正成功实现课堂角色转换的寥寥无几。

2.2 学校考评带来挑战

作为一种职业, 高职教师必然会面临绩效考评及职称发展的问题, 不同的考评机制势必导致不同的时间精力分配, 从而影响教师的角色定位。虽然现代职教理念认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的转化者、团队的协调者和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评存在诸多问题, 不能正确引导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而另一方面, 在探索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 高职教师必定会尝试教学计划、大纲、课堂组织、教案等改革尝试, 而这样的新尝试往往与现有评价机制有冲突。在这样的评价压力下, 作为有限的个人, 教师不得不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中做出取舍。为了有好的评价, 教师不得不朝着考评的重心转移自己的精力。

2.3 教师教学能力限制

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再只是选用名牌、高学历毕业生, 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 这种改变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因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然而, 有调查研究显示,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就在于职业能力不足。要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必须要有高技能教师, 学生技能不足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教师自身能力有限与缺乏。有关统计显示, 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到学校工作, 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本身在社会交往、适应能力、解决问题、创造创新方面就有所欠缺, 又很少有进修、锻炼的机会, 本身不完全具备培养学生的素质。据对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5省相关职业院校的10 941名教师的统计, 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有7 279人, 占66%。另据专家对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的调查显示, 应届大学毕业直接任教的占62%, 相当部分高职教师既未经过教学培训, 也不具备高职教学的职业技能要求。而很多院校并未重视教师的发展, 没有相关培养机制, 导致教师能力发展停滞。

2.4 来自教师自身家庭的挑战

目前, 国内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35岁以下的占比较大, 约占5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都参加工作时间不是很长, 职称不高, 收入偏低。这些年轻教师面临结婚、育儿、子女人托入学和赡养父母等经济问题, 精力分散。另外目前很多家庭都必须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家庭劳动。大部分青年教师在忙完了一天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任务后, 回家还必须要承担大量的家庭劳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集多重角色于一身, 在有限的精力下, 探索课堂角色转换常常只能停留在意识阶段。

3 促成教师角色转换的建议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要想使课堂教学取得有效的效果, 势必要将教师角色从信息传承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的转化者、团队的协调者和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简言之, 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但这样的转换并非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完成, 着实需要教师所在环境中的各方协调合作。

3.1 教师自身提升新角色胜任能力

高职教师首先要从自身角度进行反思, 高职教师要胜任新角色就必须要提高专业能力与素质能力。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 教师应不断吸取新知识, 充分利用互联网中以慕课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为代表的网络课程, 丰富课堂外延。积极参加企业实践, 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自身素质及技能, 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分配时间研究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 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新知识, 参加相关培训, 转变教学理念, 在不断尝试中进步。

3.2 院校管理机制改革

首先, 高职院校应进行考评机制的改革, 在考评项目中突出新角色的地位和内容, 引导并鼓励教师主动进行新角色转换。其次, 高职院校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目前高职教师不仅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 还要参加社会企业实践任务, 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实难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课堂改革, 思考课堂角色转换。再次, 需要制定高职教师发展计划, 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培训机会, 提升教师的素质及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芳.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

[2]马明, 马亮.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6) .

[3]马文·彼得森.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时代的大学领导与院校研究[J].郭卉, 郑启玮, 冷海晶.高等教育研究, 2006 (8) .

转换教师角色构建高效课堂 第11篇

1. 以精巧的课堂设计引领课堂教学。

古人强调:“善诱者, 善导”。教师要从课堂设计入手, 由生活走进课堂, 由简单到复杂, 原则上要以学生怎样学为主线, 以教师怎样教为辅线, 双线并行。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本着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走进课堂, 教师就能成为学生真正的贴心人, 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的人生观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应“捧着一颗心来”,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为高效课堂的创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 以先进的教学工具驾驭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表现之一就是各种先进教学设备在中小学的配置。近年来, 电脑、投影、实物展示台等多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被陆续配置到各级各类中小学。这些教学工具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冲击, 也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发展, 对英语教学更是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多媒体教学工具把课堂变得更有新意, 更多趣味, 做到变静为动,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课堂教学进退自如。

3. 以渊博的专业知识推进课堂教学。

讲台不仅是一个高出地面的水泥台, 它还象征着知识。走上讲台意味着你已经是一个能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台下听众的智者。这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第一, 丰富的专业理论。对英语教师来说, 深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扎实的专业英语功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课外努力学, 课内问不倒, 准备“一眼泉”, 才能分给学生“一杯水”, 才能深层次地备好一堂课。第二, 非凡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纯粹的课本理论知识是枯燥的, 当它注入实践时, 才会变得魅力无穷, 巧妙地把生活实际融入课本理论, 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来源。第三, 独特的教学艺术。艺术是能感染人的, 艺术进入课堂, 那对学生的感染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所以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充电”, 使学生尊师、信师、爱师。

4. 以创设的英语情境提升课堂教学。

语言学而不用就失去了学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 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式”英语, 在老师的引导下只重视书面表达, 不重视口语交际, 这本身就是一个人为制造的误区。要使英语课堂高效, 老师就要转变观念, 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 把创设好的交际情境带进课堂,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 形成语感, 掌握语言的规律,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以课外的兴趣小组拓展课堂教学。

上一篇:目标检测与跟踪下一篇:FastICA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