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疗法、行为疗法

2024-06-24

营养疗法、行为疗法(精选12篇)

营养疗法、行为疗法 第1篇

据研究, 骨质疏松症还与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症、老年钙化型心脏瓣膜病以及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具有相关性。这些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对老年人有着更大的危害, 所以重视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营养疗法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 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虽然骨量的差别据认为80%归因于遗传, 约20%归因于环境, 营养因素是环境因素之一, 但因是可控因素, 所以合理饮食, 加强营养更易奏效。

1 钙的重要性

钙是使骨组织矿化的主要元素, 对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在矿物质中, 其含量列居首位, 在可能影响骨量的营养素中, 最受重视且研究最多的是钙, 这是因为低钙摄入低钙吸收或高钙排出都会导致体钙缺乏, 进而导致骨量减少, 在骨质疏松的膳食营养因素中, 钙摄入是最重要的起枢纽作用的因素。

2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1) 膳食中, 长期的钙摄入不足, 会导致骨量减少, 反过来如果钙摄入过多的话, 其吸收率相对下降, 因为摄入过多的钙可与磷结合成不溶性磷酸三钙, 因而干扰钙磷吸收, 钙摄入过多, 也可减少镁、铁、碘、锰、锌等的吸收。

(2) 维生素D:通过人体和动物实验表明, 钙的吸收与膳食中的维生素D的含量有明显关系, 成人每日口服15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时, 钙的吸收就明显增高。

(3) 乳糖:据实验表明, 如在膳食中有足够的乳糖, 则可储留较多的膳食钙, 因乳糖可增加小肠吸收钙的速度。

(4) 蛋白质、钙、磷三者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如果钙磷的摄入较低, 蛋白质摄入也低, 容易维持钙平衡, 如果是蛋白质、钙、磷都高的膳食对钙的平衡也无不利影响, 因此都认为这是最佳的膳食配方。另外据说膳食中的蛋白质可以增加小肠吸收钙的速度, 这可能是由于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释放的氨基酸可与钙结合形成易吸收的钙盐。

(5) 膳食中钙磷的比值:在矿物质的相互关系中, 以钙磷比值最为重要。营养学家认为, 钙磷比值在2∶1和1∶2之间均为满意。钙磷比值低于1∶2时, 钙从骨骼中溶解和脱出增加, 严重时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6) 有报告认为, 有些抗生素可增加钙的吸收, 如青霉素等。

(7) 植酸盐类和草酸:因为它们均存在于常见的食物中, 并可与钙形式不易被吸收的盐类, 除非再经酶的水解和破坏。也有人提出, 因黑麦中含有较多的植酸酶, 它可破坏植酸与钙的结合。为此, 主张在面食中加些黑麦, 以减少钙的破坏。

(8) 大量磷酸盐的摄入可与钙形成难溶性的盐类, 从而降低钙的吸收。

(9)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及其合成的同系物, 均不利于钙的吸收。

(10) 从膳食中摄入过多的脂肪或脂肪吸收不良者, 可导致游离脂肪酸过多, 它可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皂钙, 从粪便中排出。另外, 摄入过量的乙醇、尼古丁均可影响钙的吸收。

(11) 酸性介质:酸性介质利于钙的吸收, 因降低的PH值可使钙保持游离状态, 所以, 钙大部分在小肠上部酸性环境中被吸收。

(12) 其他:如过量的纤维素和应激状态, 也不利于钙的吸收。还有性别之差, 一般认为男性钙的吸收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性激素有关。要是缺乏运动, 钙吸收也会减少。

3 钙摄入的最佳量

最佳钙摄入量是指: (1) 使成人骨峰值达到最大值。 (2) 维持成人骨峰值。 (3) 骨峰值后, 使骨丢失达到最低限度时所必须的摄钙量。

钙的需要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差异很大。在生长迅速的儿童时期和青春期、妊娠和哺乳期及老年时期, 需钙量较大。这里只谈一下成年人 (25~65岁) 钙摄入量, 人在20岁以前主要为骨的生长阶段, 其后的十余年继续加强, 骨质仍在增加, 大约在35岁或45岁左右, 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 为峰值骨密度, 一旦达到骨峰值期, 骨的吸收与形成便达到了平衡。对妇女来说, 随着进入绝经期, 该平衡则向骨吸收方向偏移, 骨量开始减少。对男性来说, 钙量减少与钙摄入量明显有关, 所以, 只有保持终身适量的钙摄入和适宜的激素水平, 才能保持较高的骨密度。国人钙推荐量为每天钙摄入量不少于500mg, 平时要注意摄取高钙饮食, 合理配餐, 以减少钙的丢失。

4 钙磷的食物来源

在普通的食品中, 乳制品是含钙最丰富的食品, 某些绿叶菜和鱼也高含钙。肉、禽中磷的含量比钙多12~20倍, 而蛋、谷类及硬果类大豆类中磷的含量比钙多一倍。大米中磷的含量比钙多6~8倍, 所以, 凡是以谷类膳食为主的人, 往往磷多于钙。为了合理搭配饮食, 合理吸收钙磷, 生活中, 通常把肉和蔬菜合理配餐, 就能得到理想的钙磷比值利于钙的吸收利用。大豆粉和面粉的钙磷比值不平衡, 它们贫含钙, 富含磷, 如把它们与富含钙的糖渣、糖蜜配餐, 即可得到合理的钙磷比值, 而鱼类中的钙磷比值比较合理, 且易消化吸收, 所以营养专家主张经常吃鱼。

5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合理配餐

(1) 主食, 应以米面及杂粮为主, 做到品种多样, 粗细搭配的配餐, 尽量以经发酵面粉制成的面食为主。因为酵母细胞能合成植酸酶, 所以, 在发酵过程中, 全麦粉内的植酸可被水解破坏, 从而可避免对钙磷锌的损失。

(2) 副食, 应多吃含钙多的食物, 如, 牛奶、奶制品、虾、虾皮及豆类、海藻类、鸡蛋等。植物性食物中应以绿叶菜、花菜为主。

(3) 每日应摄取足够量的蛋白质, 如膳食中的蛋白质每日摄取量下降到日推荐量的水平, 即男性为每日56g, 女性为每日46g, 或每日蛋白质摄取量大大超过日推荐量即每日90g以上时, 则需补充钙剂。

(4) 通过食物和经常进行户外活动以及有效的日光浴, 从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促进钙吸收。

6 防治骨质疏松应避免的不合理配餐

(1) 避免菠菜与豆腐及牛奶配餐, 因为菠菜内含有草酸, 可与豆腐、牛奶中的钙形成不宜被吸收的草酸钙, 从而影响钙的吸收。

(2) 避免菠菜与高脂饮食同餐, 因为两者同餐也可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脂肪酸钙, 从而影响钙的吸收, 尤其对孕妇、乳母、儿童以及青春发育期更应注意。

(3) 避免以未经发酵的面粉制成的面包为主食, 因为它含有一种植物碳水化合物, 可与其他食物中的钙、锌结合, 形成难以吸收的化合物, 从而影响钙、锌的吸收。如有些欠发达地区, 多数以未经发酵的面包为主食, 其结果是造成钙、磷的丢失, 使孩子们的发育受到影响, 产生失去味觉;食欲下降;伤口不愈合等情况。

总之, 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易奏效。在日常生活中, 要兼顾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如, 钙、磷、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等, 而决不能等到老年后或绝经后再注意, 如能按文中最佳方案而配餐, 只要消化吸收功能好, 一般会接近或达到身体需要量, 但对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的时候如妊娠、哺乳、高龄、绝经等情况还需要额外补充钙剂。

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认知行为疗法 第2篇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认知疗法的观点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途径

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它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疗法的大师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艾利斯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辩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梅肯鲍姆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类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因此,治疗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等。贝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

认知治疗行为疗法的治疗原理

认知治疗----帮助当事人去修正不切实际的信念,假设和自动化思维。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干扰生活功能。例如:一位唯一在地震中生存的当事人,可能会将家人的死因归咎于自己身上而产生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认知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当事人找出不合理的信念,并且去对抗它,进而采取 更实际的想法和行动来平衡情绪。教导病患运动,可降低情绪迫力下的畏惧和过度关切身体症状。治疗期限通常每周一次持续一至三小时,做8至12次。学习如何有更佳的自我掌控,于某些情境下不适的平复技巧。

在叙述事件阶段或者在行为暴露时,治疗师必须亲切地倾听来访者的陈述,倾听他们荒唐的想法。治疗师可以选择重点放在来访者的叙述上,改变他们原有想法以及重新建构事实和反应方式上。利用治疗师点点滴滴搜集起来的信息作为出发点,去积极地探明来访者的消极、无意识的想法和信念,这些仍需要受到来访者自身的监控。

认知治疗对道德颓废、堕落,罪恶感(和害羞症状较有效。对于PTSD与情感性或焦虑性或人格疾患(反社会性、边缘性、做作性、自恋性人格疾患)并存的当事人,较常使用认知治疗法治疗。

知行为治疗的基本技术

在认知行为治疗中,可采用许多认知干预技术和行为矫正技术:

一些常用的认知技术

1.认识自动思维

在激发事件与消极情感反应之间存在着一些思想活动,可以是消极的自我陈述或是心理想象。例如,某患者看到狗便产生恐惧,在看到狗与恐惧反应之间他有一个想法是这狗会咬我,还可能有狗咬人的恐怖的想象。患者通常没有意识到这部分习惯的思维活动,称为“自动思维”。治疗可用Ellis的ABC理论说明激 3 发事件与反应之间有信念或思维活动B的影响作用,帮助患者认识自动思维的存在和影响。

2.列举认知歪曲

患者的心理或行为障碍与认知歪曲或错误密切相关,受其影响。向患者列举出认知歪曲,可以帮助他提高认知水平和矫正错误思想。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认知歪曲。

主观臆想:缺乏根据,主观武断推测。如某患者某件工作未做好,便推想所有的同事会因此看不起她。

一叶障目:置总体前后关系和背景不顾,只看细节或一时的总是而做出结论。如某学生一次考试中有一题答不出,事后一心只想着未答的那道题,并感到这场考试全都失败了。

乱贴标签:即消极偏面地把自己或别人公式化。例如某一患者将孩子学习不好归于自己,并认为自己是个“坏母亲”。

非此即彼的绝对思想:认为不白即黑,不好即坏,不能容错误,要求十全十美。例如某位患者有一次考试未达到预定目标,便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一切都完了。

3.改变极端的信念或原则

用现实的或理性的信念或原则替代极端或错误的信念原则。例如,某一极端的信念是:我应该并且一定要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这是我的权力,相应的更现实的自我陈述是:尽管我非常想得到某件东西,但我只是有权利去争取,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得到或别人一定要给我才行。另一极端的信念是:如果我为某事努力 4 工作,就应该获得成功。相应的现实的信念可以是:一个人无法保证事事都能成功,努力并不等于成功,而只是成功的一个条件。

4.检验假设

认识并矫正认识歪曲、错误思想的一个方法是检验支持和不支持某种错误假设的证据。例如,某一患者在受到挫折后,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别人都看不起我”非常抑郁,实际上,他成功地做过很多事,大学毕业,并曾经是企业经理。检验假设这一过程不仅帮助患者认识事实,还能发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歪曲和消极偏面的态度。

5.积极的自我对话

此技术实施方法有二种,一种是要患者坚持每天回顾并发现自己的优点或长处并记录:另一种方法是要患者针对自己的消极思想,提出积极的想法,如下面例子所示:

消极想法 积极想法

我很愚蠢 我会聪明些的

我从不知道如何讲话 我能够思考一些总是并表述清楚

我没希望了 只要努力,我会改变的 我太软弱了 我会坚强起来的

6.三栏笔记法

前面介绍的一些方法可以通过此法实验,让患者在笔记上面画二条线分出三栏,左边一栏记录自动思维,中间一栏记录对自动思维的分析(认识歪曲),右 边一栏记录理智的思维或对情况重新分析回答。下面是三栏笔记的例子。三栏笔记法常作为患者的家庭作业。

自动思维

我从未做过一件像样的事

分析(认识歪曲)概括过分

理智的思维

事实上我许多事都做得不错 我孩子学习不好并非一定是当母亲的过错,他自己的努力, 老师的帮助都有影响。

我身体不好,我没有用了。

一叶障目

身体不好只是暂时的,经过治疗和锻炼是会好转的。

儿子学习不好,这是我过错,乱贴标签 我是一个坏母亲

一些常用的行为技术

7.等级任务安排

应用化整为零的策略,让患者循序渐进,逐步完成若干力所能及的小任务,最后实现完成大任务的目的。例如,有一老太太,一直想整理贮藏室,但一想到任务艰难便畏难而退了。在治疗者指导建议下,她将清理工作分十次进行,每次只清理1-2个箱子,这样,她不再感到畏难和力不从心。

8.日常活动计划治疗者与患者协商合作,安排一些患者能完成的活动,每天每小时都有计划和任务。活动的难度和要求随患者的能力和心情改善而提高。这项技术既可帮助患者的时间可以有效利用,心里踏实,又可改变患者的心境。

9.掌握和愉快评估技术

此法常与日常活动结合应用,让患者填写日常活动记录,在记录旁加上两栏评定,一栏为掌握或困难程度评分(为0-5分,0表示容易,5表示难度最大);另一栏为愉快程度评分(0-5级评分,0表示无愉快可言,5表示非常愉快)。通过评定,多数患者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成功方面以及愉快而有趣的活动,同时还可起到检验认知歪曲的作用,如某患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作不了任何事,或者作了也不会有意义。通过评估,他认识到自己还是能作一些事,作了以后也有愉快和轻松感,并觉得有些意义。

10.教练技术

即治疗者为患者提供指导,反馈和阳性强化,帮助患者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当他有困难时给予鼓励,有进步时给予强化。

11.其它

营养疗法、行为疗法 第3篇

1.巧利尿

慢性肝病患者为了避免发生腹水,大多会服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段教授指出,肝病患者应将利尿剂的用法由“每日服3次”改成“在早晨顿服”,并将此药的用量由大中剂量改成中小剂量,以减少对其正常作息的影响,保证其睡眠质量。

2.加夜餐

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若一整夜不吃东西,其营养代谢状态会变得像正常人禁食3天后的代谢状态一样。因此,慢性肝病患者应在夜间进行加餐。一般来说,肝病患者每晚吃100克的酸牛奶或一杯热牛奶就能够维持其正常的营养代谢状态。

3.喝鸡汤

香姜鲜味柴鸡汤是段教授治疗慢性肝病,预防肝病性营养不良的独门秘方,其制法是:将柴鸡杀死,去除毛杂及内脏,切成块,与生姜、八角、花椒一起放在汤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用小火炖至鸡肉烂熟,然后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食盐、香菜末、葱花即成,可每天上午、下午各服一半的鸡汤(不吃鸡肉),每周服5天(一只鸡可连炖5天),周六、周日应停用此方。香姜鲜味柴鸡汤具有加强营养、改善患者面色苍白、消瘦无力等症状的作用。

4.服氨基酸

段教授指出,慢性肝病患者应服用一些以氨基酸为主要成分的营养素,以促进肝脏再生和细胞修复。

5.饮草茶

段教授向慢性肝病患者推荐的药茶方是:取生大黄5克,生甘草4克,锦茵陈3克,将上述药物一起放入有盖的杯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即成,可每天上午、下午各服1次,每次服一小功夫茶壶的量。此方具有消退黄疸、消炎利尿的功效。

浅谈用营养疗法辅助治疗仔猪腹泻 第4篇

1 补铁、补硒

通常, 仔猪一旦出现排稀便, 或腹泻时间较长, 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脱水, 严重的出现贫血。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用再好的抗生素, 效果都不会太显著。治疗上就应该采取“营养疗法”。首先出生2d要补铁, 补硒, 维生素E, 注射维生素B12;7日龄、21日龄长效土霉素进行保健注射, 10日龄复补铁、硒;其次再检查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 配合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2 补水、补好料

仔猪在吃足初乳后应该补温水, 补饲较易消化的乳料, 好的乳料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及血浆蛋白粉等, 不但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 而且能有效增强仔猪体质, 促进仔猪小肠黏膜的生长, 增强消化机能, 同时也提高了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适应旺食阶段的管理。

3 预防继发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应做到圈舍清洁卫生, 特别是发生腹泻的小猪, 更应该加强护理;提高猪舍温度, 保持干燥, 在日粮中添加柠檬酸或口服干酵母片, 补液盐和氟哌酸加入温水中饮用, 以防腹泻、促生长。

营养疗法是治疗仔猪腹泻的辅助手段, 临床上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对症疗法+支持疗法+特异疗法。

参考文献

[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 (第四版) [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耿忠诚.寒区养猪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9

[3]何若钢.冬季饮用温水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M].中国畜牧兽医2008, 35 (3) :141

[4]何华西.畜禽疫病防治 (养殖专业)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 第5篇

尹童

20120403006 一.概述

认知行为治疗师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认知改变,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行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二、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简称(CBM)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CBM假设痛苦的情绪通常是来自于适应不良的想法。然而,与合理情绪疗法之间也存在区别。合理情绪疗法在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和更具有对抗性。梅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则更多地注意帮助求助者察觉他的自我谈话。治疗过程包括交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能更有效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求助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练习自我指导和期望的行为。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一些问题情境具有实践意义的应对技能,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强迫和攻击行为、考试恐惧和演讲恐惧。

在梅肯鲍姆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似乎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蓝图,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中断、改变思维。

梅肯鲍姆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及随之而来的结果。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这个三个方面都相互交织在一起。他认为只关注一个方面将被证明是不够的。

第一阶段:自我观察。改变过程的第一步是求助者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行为。当治疗开始的时候,求助者的内部对话是充满了消极的自我陈述和意象的。在这一步,关键的因素是他们愿意和有能力倾听自己。在这个过程包括提高对自己的想法、情感、行为、生理反应和对别人的反应方式的敏感性。

例如:如果抑郁求助者希望取得建设性的改变,他就必须首先认识到他不是消极想法和情感的“受害者”。相反,实际上是他告诉自己的东西造成了他的抑郁。尽管自我观察被视为改变发生的一个必需过程,但它本身并不是改变的充分条件。随着治疗的进行,求助者获得了新的认知结构。这就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问题。这个重新概念化的过程是通过求助者与咨询师的共同努力而产生的。

第二阶段: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

早期的求助者与咨询师接触使求助者学会了注意他们的适应不良行为,并且开始看到不同的适应性行为的存在。如果求助者希望改变,他对自己所说的就必须能够产生一种新的行为链,一个完全不同于他原先适应不良行为的行为链。求助者通过治疗学会改变他的内部对话,新的内部对话将作为新行为的向导。反过来,这一过程也会影响求助者的认知结构。

第三阶段:学习新的技能。

矫正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教给求助者一些更有效的、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应对技能。例如:不能应对失败的求助者可能会回避任何行动,因为他们害怕失败。认知重组可以帮助他改变他的消极观念,因而使他更乐观于去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同时,求助者要继续注意告诉自己一些新的内容,并且观察和评估它们的反应结果。当他在各种情境下以不同的方式行动时,通常就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不同的反应。求助者所学内容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告诉自己的新学的内容及其结果的影响。

三、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T)的工作程序

有代表性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其具体原理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具体程序是: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压力接种训练(SIT)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的具体应用。它是一系列技术、过程的组合,包括信息给予、苏格拉底式讨论、认知重组、问题解决、放松训练、行为复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和改变环境情境。它是为教授既可以应用于当前问题,也可以应用于未来困难的应对技能而设计的。梅肯鲍姆为压力接种训练设计了一个三阶段模型: 1.概念阶段。

首要的关注点是与求助者建立一种工作关系。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帮助他们获得对压力本质的一个更好的理解,以及用社会交互作用观点来对它进行重新定义而做到的。在这一早期阶段,咨询师要得到求助者的合作,并且一起来重新思考求助者问题的实质。一开始,咨询师为求助者提供一个专门为他设计的简单概念框架,帮助理解他是如何对一系列压力情境作出反应的,让求助者认识到认知和情绪在造成与维持压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咨询师是通过教学呈现、苏格拉底式询问和有引导的自我发现过程来完成的。

在开始咨询的时候,求助者经常感觉自己是外部环境、想法、情感、行为的受害者,而这些因素都是他无法控制的。压力接种训练就包括教给求助者觉察自己在压力形成中的作用。要获得这种觉察,就必须系统的观察他的内部陈述,并且监控这一内部对话带来的适应不良行为。这种自我监控贯穿了各个阶段的始终。求助者通常要记一种开放性的日记。在日记中,求助者系统记录自己的具体想法、情感和行为。在教授这些应对技能的过程中,咨询师要努力做到灵活地使用各种技术,并且要求求助者的个人、文化和情境环境保持敏感。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

关注点是教给求助者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术应用于不同的压力情境。这一阶段包括一些直接行动,例如收集有关求助者各种恐惧的信息,明确找到是什么情景带来了压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做一些不同的事以减缓压力,以及学习躯体和心理放松方法。这样训练包括认知应对。通过学习,求助者认识到适应性与适应不良的行为都是与他内部对话相联系的,他需要获得和复述一种新的自我陈述。

例如:我怎样面对和处理这和压力?(用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这个压力源?我怎样才能战胜这一挑战?)

我怎能不感觉被压垮了?(眼下我可以做什么?我怎样才能把恐惧保持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我怎样强化我的自我陈述?(我怎样可以认识自己?)

作为压力管理程序的一部分,求助者要接受各种不同的行为干预,其中包括放松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时间管理指导和自我指导训练。咨询师帮助他们改变生活方式,例如:重新评价各种事情的轻重缓急,发展支持系统以及采取直接行动去改变压力情境。咨询师介绍给求助者一系列的放松方法,并教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来降低压力的唤醒水平。通过教授、示范和有指导的练习,求助者可以学会逐步放松技术,并且定期练习。

3、应用和完成阶段。

该阶段关注的是将治疗情境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很明显,教授应对技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有赖于各种不同的治疗程序。对于求助者来说,仅仅告诉自己新的东西通常还不足以带来变化。他需要实践这些自我陈述,并且把他的新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一旦求助者熟练掌握了各种认知和行为应对技能,他就开始练习难度逐步提高的行为家庭作业。咨询师让求助者写出他愿意完成的家庭作业。这些作业的完成情况在随后的会面中得到仔细的检查。如果求助者没能完成它们,咨询师将和他一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适应症状与注意事项

压力管理训练对于许多问题和求助者都存在着应用价值,它既可以用于矫正也可用于预防。他的应用领域包括愤怒控制、焦虑管理、自信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抑郁治疗和对健康问题的处理。压力训练也被用于治疗肥胖者、多动儿童、社会孤立者、创伤后应激者。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并可以用于抑郁神经症、焦虑症、恐惧症(包括社交恐惧症)、考前紧张焦虑、情绪的激怒和慢性疼痛的求助者。对神经性厌食、性功能障碍及酒精中毒等,也可以作为选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心理障碍和疾病有很多种类,认知行为疗法并非对所有的这些障碍和疾病都有效果。

五、案例分析

欧某,男,35 岁,近3 个月以来,情绪低落,总感觉焦虑、紧张、心情郁闷,睡不着,悲观失望,感觉活着没意思,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有想死的念头,做什么事情都没精神。本案例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咨询后,求助者痛苦情绪得到缓解,消极想法和行为基本消失,生活、劳动和学习能力基本恢复。

主诉:近3 个多月以来,我一直很难适应监狱生活,家人也一直打亲情电话时得知家中先后发生房子倒塌、母亲病故、四个儿女没人抚养、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没有上户口没有书读,我对不起家人,很担心我的小孩,觉得活着没意思。我总感觉脑袋“几百斤”,很难过,全身没劲,总感觉焦虑、紧张、郁闷,晚上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容易醒来,早上醒后感觉头痛、疲劳、全身无力,很悲观、感觉活着没意思,对改造失去信心,甚至有一死了之的念头,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白天吃不下饭,劳动任务也完不成,集中学习教育时常常走神,不想讲话,常常想起自己的四个小孩和死去的母亲,是自己害了他们,但是自己刑期却遥遥无期,很无奈。每当看到电视里演一些家庭的电视,我就会想到 家里,感觉很难过。前几天,分监区警官带我到医院检查了一下,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医生叫我安心改造,不要胡思乱想,要吃饭,睡好觉,但是我却做不到,很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

分析:求助者入狱后,家中出现一系列变故,产生强烈的无助和痛苦。因得知家中先后发生房子倒塌、母亲病故、四个儿女没人抚养、没有书读,而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失眠、食欲低下,学习、劳动兴趣减退,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与他人交流,失去改造信心,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但能主动求助。这说明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具有良好的自知力,其表现也符合人之常情,人格相对稳定。因此,根据郭念锋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判断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畴。运用认知分析疗法来治疗来访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林秉贤,郭勇.心理学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自闭儿的行为心理三疗法 第6篇

感统障碍治疗

自闭儿童前来接受职能治疗时,治疗师要做会谈和临床观察与评估,以确认他们是哪一方面的感统系统出现问题(每个自闭小孩的情况都不一样),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功能,动作发展与生活技能的发展状况,再拟定方案协助。

本体与前庭觉障碍

例如,小孩一直喜欢摇晃身体,职能治疗师就设计一些活动让他可以摇,如让他坐秋千,但也不能任他摇一整天。治疗师必须同时让他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如边摇摆边玩丢沙包击日标的游戏。如果他们所需要的感统刺激被满足了,那些不适当的行为就会减少,他们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能够专注在学习上。

触觉障碍

例如,小孩非常抗拒在沙滩上走路。职能治疗师会建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童去接触,然后慢慢协助他去克服、适应对那种触碰的不适感。如果第一次强逼他接触过多的沙子,他会反感,直接放弃这活动,治疗师就不能介入治疗,他就无法进步。

因此,身为父母,别以为小孩不喜欢,就不让他接触。不必强逼他喜欢,但至少让他勇于接触。我们可以放一些他喜爱的玩具在沙地上,他若很想要,就会硬着头皮忍着不适去拿。假以时日,他会慢慢接受沙滩。

若是压力造成的自残,职能治疗师会向家长了解小孩的生活处境以及平时家长跟孩子的互动情况。比如可能最近雾霾严重,不能带孩子出门,他的本体觉与前庭平衡觉因此不得满足,只好在家乱跑乱撞,甚至用头撞墙来满足这需求。一般来说,这样的行为非常严重,即使是第一次,家长或治疗师都必须刻不容缓马上处理,毕竟这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行为治疗

自闭儿在听觉和视觉上往往处于弱势,以致不理会旁人跟他的言语互动。一般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常被自闭症孩童忽略,但有些自闭症孩童对某些持续的声音或小细节又会太过注意。例如以温和有力的声音呼叫,他们却没有丝毫反应,但对一些细微的声音刺激(如风扇正常转动的声音或吹风筒的声音),却产生过度的反应,如大声尖叫,一定要离开此地,不然就非常痛苦不安。

如果上述感觉处理障碍的问题没被发现和得到良好的处理,肯定会造成他们的情绪焦虑不安,进而衍生出种种行为问题。例如不喜欢跟别的小孩互动,但毕竟他身处人群中,其他小孩或大人不小心碰到他的机率是相当高,而他又是非常不喜欢被人触、摸、抚、碰到,即便那力量很轻,也会使他焦虑不安。

如果情况恶化,还会演变成自伤的行为。比如,他很想摇晃身体,我们却命令他安静坐好,他就只好自己寻找刺激,如快速跑去撞东西,或用肢体重复敲击桌子等,以满足自己对这种刺激的需求。或者他很想要出一出力,你禁止他,却没有用其他方式让他合理的出力,就会演变成他自己打自己的情况。

不过,不是所有自闭儿童的自残都是出自于感统障碍。有些是因为他们感到压力,毕竟他们或多或少有语言障碍,不懂表达而感到压力倍增;当别人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就更感压力,最后只好通过自残的方式减压。重复性行为也能够舒解他们的压力,但这是不正确的减压方式。职能治疗师必须理解患儿的重复性行为是否跟感觉统合有关,或是跟压力有关。

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对于自闭孩童也相当重要。治疗师治疗时,一定要勾起他想玩的欲望。当他愿意玩这游戏时,治疗师才能把治疗曰标逐一融入游戏。只要孩子想玩,自然而然地就会促进大脑功能帮助发展他所需的技巧。

大多数自闭孩童很喜欢玩拼图。这是因为玩拼图时,他们不必跟别人沟通,而且他们大多数拥有很好的视觉/空间概念,可以迅速准确地知道哪一片图该放哪里。所以,每当他们情绪不稳时,大多数治疗师们就拿给他们玩。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情绪会逐渐冷静下来,此时治疗师才慢慢去接近他,解决他的问题,而此时自闭症孩子也比较能够接受建议了。

自闭症孩子的认知能力因人而异,有些属于轻微的认知功能障碍,所以还能玩拼图。有些就很差,无法认知、辨认、整理、门类,这种自闭孩童的疗效就不太高。但无论如何,早期治疗还是相当重要。

今年美国有一研究指出,如果在孩子一岁半(18个月)时发现自闭症,即开始做治疗,其疗效相当好。因为在幼儿时期,大脑的可塑性很强,所以早期介入与治疗,可以让其病情、症状尽量减至最低。一旦延误治疗,大脑对很多东西都固定下来,很难接受改变。故此,在自闭症孩子的习惯形成之前,就要介入治疗。

如孩童有心理情绪障碍或行为问题,治疗师必须合并使用自导性游戏治疗或行为矫正技术等方法同时处理,兼顾到孩子生理、心理及人际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自闭孩子亟需家长全力配合

在孩子接受治疗时,父母最好亲自观察治疗师如何与孩子互动,引导他参与一起玩,进而引导他发展出一些技巧。如果家长能依循治疗师所提供的家庭作业在家执行,更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因此,父母本身的参与和支持度是非常重要的。

若孩子已开始上学,师长的配合亦很重要。职能治疗师会依据老师们的回馈给予适当的建议。如发现孩童无所事事在乱敲东西或乱拍桌子,可以给他们一些任务,如分作业书本给同学,帮老师拿一些教学用具等,以满足他们的感官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他们的专注力,亦能提升学习效果。所以,在老师及家长的配合下,协助其学习,使其潜能得以发挥,长大后能照顾自己,并适应社会生活。

营养疗法、行为疗法 第7篇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我科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50例, 入选病例均符合入院时或治疗前格拉斯格昏迷评分 (GCS) ≤8分, 在本院住院时间超过3周,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但不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手术史。男28例, 女22例, 年龄36~75岁, 平均 (55.3±10.7) 岁, 其中脑溢血19例, 脑梗死21例, 颅脑外伤10例, 按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男12例, 女13例, 年龄38~75岁, 平均 (57.4±8.9) 岁, 其中脑溢血10例, 脑梗死10例, 颅脑外伤5例;对照组男16例, 女9例, 年龄36~73岁, 平均 (54.6±11.4) 岁, 其中脑溢血9例, 脑梗死11例, 颅脑外伤5例。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上均统计学差异, 资料具有可比性。营养支持方法:两组的基础措施基本相同, 肠内营养均采用鼻胃管滴注施行,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24 h后开始给予肠外营养, 采用20%中长链脂肪乳、18种复方氨基酸、葡萄糖、10%氯化钾、10%氯化钠、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常量元素。测定两组做化疗前后体质量、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比较可以看出,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体质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 但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大, 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改善, 但治疗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

3 讨论

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骨骼肌体积与力量、胃肠道功能完整性、免疫功能和抗应激反应能力不同程度下降, 同时获得性感染的概率增加、伤口愈合不良、病死率增加[2], 对于危重患者存在不同的营养障碍, 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实现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总目标为[3]: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 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通过营养素调理代谢紊乱, 调节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但营养支持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重症患者严重应激的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组成改变。肠内营养为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 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 但源于危重患者由于意识不清, 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肠黏膜水肿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限制肠内营养的使用效果, 因此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是很好的补充,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比较可以看出,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体质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 但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大, 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改善, 但治疗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 说明肠内肠外的序贯方法, 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指标, 提高疗效,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降低病死率[4,5,6]。肠外营养支持为肠内营养的有益补充, 严格掌握其应用的指针能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深入探索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危重患者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相关营养指标的影响, 探索肠外营养对危重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50例, 对照组采用基础肠内营养方法, 治疗组增加肠外营养序贯支持疗法, 疗程为2周, 治疗后测定体质量、血浆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比较可以看出,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体质量治疗后均有所下降, 但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大, 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改善, 但治疗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结论 肠外营养支持为肠内营养的有益补充, 严格掌握其应用的指针能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深入探索研究。

关键词:危重患者,肠外营养,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Arinzon Z, Peisakh A, Berner YN.Evaluation of the benefits ofenteral nutrition in long-term care elderly patients[J].J Am MedDir Assoc, 2008, 9 (9) :657-662.

[2]Westergren A, Wann-Hansson C, Bergh Borgdal E, et al.Malnutri-tionprevalence and precision in nutritional care differed in relation tohospital volume-across-sectional survey[J].Nutr J, 2009, 8 (1) :20.

[3]洪忠新.再论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及营养评价[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2, 18 (1) :17-18.

[4]高友山.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J].广东医学, 2009, 30 (1) :6-7.

[5]赵庆伟, 刘靖, 高岩, 等.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 :23-24.

营养疗法、行为疗法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来源于来我院治疗的185名单纯性肥胖儿童, 年龄8~12岁, 平均10岁。其中女孩102人, 男孩83人。

1.2 诊断标准

体重 (kg) /[身高 (m) ×2]>20, 或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儿童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即为肥胖症。肥胖程度按以下公式计算: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00%, 在20%~30%为轻度肥胖, 30%~50%为中度肥胖, 大于50%为重度肥胖。本组儿童体重36~58kg, 平均41 kg。轻度肥胖89例, 中度肥胖71例, 重度肥胖25例。

1.3 治疗方法

将本组就诊儿童随机分为3组, 运动 (干预) 组63名、营养 (干预) 组62名、运动+营养 (干预) 组60名。实验前各组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各干预组分别进行12周的运动、营养、运动+营养的干预措施。运动处方内容:运动强度, 每个儿童最大氧消耗50%或最大心率65%。运动频度, 1h/d, 5d/周。营养控制方案:确定减重速率, 0.3~0.5kg/周。3餐热量分配:营养组早餐25%, 中餐50%, 晚餐25%;运动+营养组早餐25%, 中餐45%, 晚餐30%。食物类别比例:脂肪25%~30%, 蛋白质20%~25%;主食糖类 (碳水化物) 50%。实验前后分别测定体重、肺活量等及心电图、B超、心率、血压、血清葡萄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 结果

185名肥胖儿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运动、单纯营养调控、运动+营养调控均能使肥胖儿童体重减轻, 其中运动组体重平均下降3.1 kg, 营养调控体重平均下降1.5 kg, 运动+营养组体重平均下降4.3kg;②运动组、运动+营养组儿童身体素质 (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台阶实验指数) 较营养组有明显提高;③运动组、运动+营养组B超异常百分率比实验前明显减低;营养组实验后心电图和B超异常百分率均比实验前明显减低 (P<0.01) , 见表1。

3 讨论

医学意义上的肥胖, 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 是体内脂肪, 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我们常见的肥胖多属于单纯性肥胖, 通常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 所占比例高达99%。本组所称肥胖系指单纯性肥胖。

3.1 儿童肥胖的原因

(1) 遗传。

父母中有一方肥胖的, 儿童有40%肥胖的机率, 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 则孩子有80%肥胖的可能。

(2) 生活方式。

快餐、酒宴、零食等常使儿童营养过剩直接引起肥胖。

(3) 缺乏锻炼。

便捷的交通、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以及常看电视等减少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据统计60%儿童肥胖和每天超过5h看电视有关。

(4) 医疗和药物因素。

患有甲状腺、肾上腺、心脏和肺部等疾病也可以导致肥胖。治疗这些疾病的类固醇药也易导致肥胖。

(5) 儿童期心理健康。

在儿童期心理受到严重创伤以后也会导致内分泌代谢的紊乱引起肥胖, 所以肥胖儿童家长们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3.2 干预方法

(1)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的葡萄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1]。本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 每个儿童最大氧消耗50%或最大心率65%;运动频度为1h/d, 5d/周。运动处方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格式, 但必须指出禁止参加的运动项目、锻炼的自我监督指标及出现异常情况时停止运动的准则等。在本组中, 运动组儿童平均体重下降3.1 kg, 下降幅度达7.6%, 身体素质明显好转。

(2) 营养疗法。

应对肥胖儿童进行有效的营养控制, 本组营养控制方案:确定减重速率0.3~0.5kg/周。3餐热量分配:营养组早餐25%, 中餐50%, 晚餐25%;食物类别比例:脂肪25%~30%, 蛋白质20%~25%, 主食糖类 (碳水化物) 50%。

(3) 运动+营养疗法。

本组观察对象中有一组肥胖儿童采取运动+营养疗法, 营养方案:运动+营养组早餐25%, 中餐45%, 晚餐30%。运动处方内容:运动强度, 每个儿童最大氧消耗50%或最大心率65%。运动频度1h/d, 5d/周。本组资料中运动+营养组儿童体重下降4.3kg, 下降10.5%。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 运动与运动+营养组在调控肥胖儿童体重和形态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其中运动+营养组效果更好。笔者认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应采用综合运动处方, 在传统的减去体重、增加心肺功能的同时, 要考虑到增强肥胖儿童的力量素质和整体活动能力,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这样可使单纯性肥胖儿童干预达到最佳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与营养疗法干预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效果。方法:对来院治疗的185名单纯肥胖儿童随机分为3组, 分别采取运动、营养、运动+营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单纯运动、营养、运动+营养调控均能使肥胖儿童体重减轻。运动组、运动+营养组儿童身体素质 (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台阶实验指数) 比营养组明显提高。运动组、运动+营养组B超异常百分率比实验前明显减低 (P<0.01) ;营养组实验后心电图和B超异常百分率均比实验前明显减低 (P<0.01) 。结论:运动组与运动+营养组在调控肥胖儿童体重和形态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其中运动+营养组效果更好。肥胖儿童应采用综合运动处方, 在减体重、增加心肺功能时, 要增强肥胖儿童的力量素质和整体活动能力,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关键词:运动疗法,营养,儿童,肥胖症

参考文献

营养疗法、行为疗法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ICU重症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在入选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其中试验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18~70岁, 中位年龄54.6岁;对照组男25例, 女25例, 年龄19~70岁, 中位年龄55.3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肠内营养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4],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患者留置胃管进食, 同时进行解痉、抗感染、平衡电解质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进行治疗, 内容包括对患者给予全营素低渗肠内营养剂, 开始少量低浓度进行给予, 每天5次, 2~3h/次, 待肠胃适应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大浓度和给予次数至300~400ml每次, 每天5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体质量指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体质量检查:采用国际上的标准仪器和方法对患者每天进行身高和体质量的测量, 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 (kg) /身高 (m2) , 当患者BMI<18时则为低体质量, BMI在18~25kg/m2范围内时则为正常体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体质量指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并发症:试验组50例患者便秘4例 (8%) , 胃潴留5例 (10%) , 溃疡3例 (6%) , 肺炎2例 (4%) , 死亡3例 (6%) ;对照组50例患者便秘8例 (16%) , 胃潴留7例 (14%) , 溃疡10例 (20%) , 肺炎10例 (20%) , 死亡9例 (18%) ,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ICU重症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患者衰竭的脏器生物学性质以及神经体液的调节, 从而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5、6]。营养支持是ICU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 有资料表明, 对重症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症状, 并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7~9]。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为分析探讨对ICU重症患者采用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特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进行治疗, 内容包括给予患者补充维生素、能量以及矿物质, 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体质量指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意义突出, 值得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ICU重症患者采用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进行治疗, 内容包括给予患者补充维生素、能量以及矿物质, 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体质量指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意义突出,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营养支持,ICU,重症患者,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尚晨阳.ICU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期刊, 2012, 1 (20) :213-214.

[2] 楚心洁, 凌涛.ICU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4) :126-127.

[3] 李艺, 莫银凤, 尹善浪, 等.营养支持疗法于老年CIU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期刊, 2012, l2 (25) :321-322.

[4] 吴治龙.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治疗中效果观察[J].中外医, 2012, 7 (20) :21-22.

[5] 岳宏林, 谢萍.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 2013, 17 (2) :311-312.

[6] 刘彩云, 刘天瑜.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5, 8 (7) :115-116.

[7] 朱利微, 周配权, 徐淑云, 等.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4) :37-38.

[8] 谢丽鑫, 林南宏, 滕建军, 等.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6:376-377.

营养疗法、行为疗法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60例患者均符合COPD诊治规范[3], 均为急性发作期, 且体重均小于90%理想体重。本组男38例, 女22例, 年龄48~85岁, 平均67.1岁。随机分为营养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间的年龄、病情、病程及营养状态、实验室检查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量氧疗、纠正心肺功能及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对照组采用病员标准饮食, 治疗组除标准饮食外每日配给静脉营养疗法, 根据Harris-Benedict公式即BEE计算每日的热量供应。男性BEE=66.47+13.75W+5.0033H-6.755A, 女性BEE=65.51+9.563W+1.85H-4.676A, 其中W体重 (kg) 、H身高 (cm) 、A年龄 (岁) 。此外, 60例中有表1因素存在的患者, 先由BEE计算每日热量供应, 再根据表1进行能量校正后, 才能决定每日的热量供给。所需热量比例碳水化合物占65%~70%, 脂肪占15%~20%, 蛋白质占10%~15%。采用复方氨基酸、谷氨酰胺、脂肪乳、白蛋白、葡萄糖等静滴, 疗程2周。对呼衰者不能给予过多的碳水化合物。

1.3 观察项目

60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12h后血清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浓度;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VC占预计值%) ,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占预计值%) ;治疗前后体重差、血清白蛋白及2组患者经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经治疗2周后, 60例患者症状均减轻。入院时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丙、亮、异亮、缬、苏、苯丙氨基酸浓度都显著低于正常。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清丙、异亮、缬、苏、苯丙氨酸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性 (P<0.05) , 血清亮氨酸与血清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而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 血清丙、缬等上述氨基酸及血清白蛋白仍较低, 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性 (P>0.05) ;治疗后两组间对比血清白蛋白及亮氨酸浓度有显著差异 (P<0.01) , 血清丙、异亮、缬、苏氨酸浓度有差异性 (P<0.05) , 苯丙氨酸浓度无差异性 (P>0.05) , 见表2。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18.5±5.1) 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 (23.5±5.2) d,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0.01) 。患者临床治疗前后:体重差 (kg) =标准体重-实际体重, 治疗组治疗前后体重差比较有差异性 (P<0.05) , VC占预计值百分比 (%)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 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性 (P>0.05) , 见表3。

3 讨论

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 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营养不良的程度更加突出, 严重者临床上称为“肺恶病质综合症” (pulmonary cachexia syndrome) 。许多学者将营养状况称为评判慢阻肺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4]。COPD急性发作期营养不良发生的机制是由于: (1) 气道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降低等导致每日用于呼吸的耗能大大增加; (2) 感染、缺氧等使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 使机体分解代谢增加; (3) 长期缺氧、高碳酸血症等因素造成患者食欲低下, 并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及营养物质的摄入; (4)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因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抑制了机体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从而形成负氮平衡。营养治疗可维持COPD患者能量需要和氮的平衡。由于碳水化合物的呼吸商是1.0, 蛋白质的呼吸商是0.8, 脂肪的呼吸商是0.7,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较易产生高碳酸血症, 过量的输入葡萄糖和蛋白质有可能加重呼吸困难, 因此对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疗法主张合理、有效、足量营养支持。输入氨基酸可促进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可减轻呼吸负荷, 脂肪可供机体足够热量, 减少蛋白质分解, 低糖可减少CO2产生。近年来谷氨酰胺在营养学中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 它可改善氮平衡, 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30例患者经营养治疗后, 血清苯丙氨酸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 (可能与本组病例数偏小等因素有关) , 而血清白蛋白及丙、亮、异亮、缬、苏氨酸浓度均有显著上升, 肺功能明显改善, 体重增加, 症状均减轻;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及丙、亮、异亮、缬、苏氨酸浓度仍明显低于正常, 肺功能改善及体重增加较治疗前无差异性, 此外, 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故营养疗法在COPD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具有益作用, 值得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罗勇, 徐卫国.解痉平喘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能量消耗的影响 (J)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9, 19:165-167.

[2]达翠霞.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J) .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 (1) :67-68.

[3]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诊治规范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20 (2) :99-106.

营养疗法、行为疗法 第11篇

【关键词】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抗原;营养素,过敏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85-02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plus the effect of nutrient therapy in allergic rhinitis

Lihui Tao Li Ju Hung

(514 400 Wuhua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ublingual antigen-specific immune plus nutrient therapy in allergic rhinitis. 82 cases of detection methods clear the dust mite allergens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treated with oral desensitizer Chang Di continuous treatment for 12 months, given additional nutrients, self-contro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to determin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ymptoms and signs score. 82 patients, 74 cases fulfilling the oral desensitization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symptoms and sign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anti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patient compliance and good security.

【Key words】allergen-specific immune therapy; antigen; nutrients, allergic rhinitis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多因接触变应原诱发,目前,AR的治疗措施中远离接触过敏原为首选方法,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组胺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由于药物治疗仅为缓解症状且停药后复发率极高,与此同时,此类药物的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以耐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目前唯一能够通过改变其发病的基础机制来改变其自然进程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口服尘螨变应原滴剂的基础上加用营养素食疗在提高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2例,其中男40例,女性42例,年龄为8-52岁。按照2010年重庆会议有关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按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Ⅲ 评分在 5~8 分;(2) 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为阳性( 结果为2+~4+);(3) 坚持脱敏治疗至少12个月;(4)自愿接受口服脱敏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5)无精神疾病及肿瘤史。

1.2治疗方法 (1)畅迪粉尘螨滴剂 (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口服脱敏治疗。将药物滴于舌下,含1min后吞咽,每日一次,递增期治療5周,1、2、3号各用1周,4号用2周,第 6周起开始维持治疗, 持续使用 5号。14岁以下者递增期治疗使用1、2、3号各用1周,第4周起开始维持治疗,持续使用畅迪4号。(2)营养素食疗:根据个人嗜好选用如下方案,营养方案1、推荐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杏、菠萝、柿子、胡萝卜、西红柿、油菜、动物肝脏、鸡蛋等2、限量食物:不宜吃羊肉、辣椒、虾蟹等食物;忌煎、炸食品。营养食补1、桃仁粥:桃仁10克,当归6克,粳米50克。当归煎水取汁,桃仁去皮研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放入当归汁中煮粥食用。活血化淤,养胃利窍。2、丝瓜藤煲猪瘦肉:近根部的丝瓜藤3~5克,猪瘦肉60克,盐适量。丝瓜藤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同放锅内煮汤,至肉熟加盐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剂,连服7天。每季月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

以问卷随访的形式收集症状情况;根据2004年兰州会议标准[2]:综合症状和体征,依据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喷嚏(1次连续个数):3~9个为1分,10~14个为2分,15个为3分。流涕(每日擤鼻次数):4次为1分,5~9次为2分,10次为3分。鼻塞:偶有为1分,介于两者之间为2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为3分。鼻痒:间断为1分,蚁行感但可忍受为2分,蚁行感难忍为3分。: 改善的百分率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50%~21%为有效, ≤20%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用 ±s表示,利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入选的82例患者中有74例(90.1%)完成了至少1年疗程的治疗。在8例脱敏患者中有4例在治疗3月后显效后自行停药,2例因出现全身不良反应退出治疗,1例失访,1例感觉服药后无明显效果自行停药。

2.2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有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不良反应,如鼻涕增加、鼻痒等,3例出现口舌麻木,3例出现面部潮红、舌下肿胀等,均给与抗阻胺或者皮质激素治疗后缓解,并在逐渐加量过程中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

2.3 疗效观察: 在74例病人中,显效42人,有效25人,无效7人,总有效率为90.4%。治疗前症状评分为5.7±1.68,治疗后为2.42±0.94,治疗前症状评分于治疗后症状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81)。

3 讨论

SIT是唯一针对AR病因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经过脱敏治疗后可以减少患者对对过敏原反应甚至不产生过敏[3]。目前常用的脱敏方法有皮下注射或者舌下给药特异性过敏原脱敏治疗。然而,皮下免疫治疗也有其不足之处,远期治疗的依从性差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等,且患者依从性较差[4]。舌下脱敏治疗(SLIT)是近年来研究实践的新方法,其特点是依从性好,相对皮下注射更加安全、不良反应少且轻微。脱敏敏治療可显著调节Thl/Th2细胞平衡,降低了对变应原的特异性反应,减少了炎性细胞的浸润,从而缓解症状。本研究显示,粉尘螨口含滴剂对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有众多研究显示,连续服用粉尘螨口含滴剂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5]。张天娇报道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对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疗效[6],亦有使用玉屏风散加味中医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等方法[7].鼻炎发生的病因之一是营养不良,主要是指维生素A的缺乏,也有认为与维生素B缺乏有关。饮食调理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手段,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治疗疾病,因些对慢性鼻炎的预防、治疗相当重要。因此,慢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与维生素B的食物,以补充人体的需求。通过食疗改善人体的机体抵抗力。本次治疗中药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调整剂量后症状消除,因此,舌下脱敏治疗需用药个体化,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与指南.[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3] Nelson HS.Multiallergen 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J].Allergy Clin Immunol,2009,123(4):763-769.

[4] 王敏,张伟,张 罗. 过敏性鼻炎及过敏原免疫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26(12):1137-1140.

[5] 苏芳,谢景华,孟庆翔. 粉尘螨疫苗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与个体化用药.河北医学.2011.17(6):772-774.

[6] 张天娇,庄赓翠,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164-166.

营养疗法、行为疗法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诊治的ICU重症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试验组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50~86 (70.15±10.35) 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6例, 多发伤16例, 脑血管意外35例, 重度颅脑损伤13例, 恶性肿瘤8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0例;年龄49~84 (69.89±10.39) 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5例, 多发伤17例, 脑血管意外33例, 重度颅脑损伤14例, 恶性肿瘤9例。2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等常规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治疗, 首先鼻饲全营素低渗型肠内营养制剂, 最初选择较少剂量并逐渐增多, 每隔2~3h一次, 每天5~6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试验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并发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临床表明, ICU重症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衰竭脏器的生物学性质及神经体液调节, 从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降低病死率[2]。营养支持疗法是ICU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手段。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 通过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防止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从而使患者的负氮平衡得到减轻或纠正, 并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最终促使患者的免疫力得到提高[3~5]。当然, 营养支持治疗并非单纯的提供营养物质, 也通过对各种机体所需的营养物的合理配置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改善, 促进患者的能量代谢平衡尽快得到恢复。在实施营养支持疗法的过程中应遵循从少到多、由慢到快和由稀到浓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此保障肠道有一个更好的适应过程, 防止发生腹泻等并发症[6]。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 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等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表明, 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能有效促进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改善, 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 减少并发症发生,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艺, 莫银凤, 尹善浪, 等.营养支持疗法于老年ICU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36) :58-59.

[2] 岳宏林, 谢萍.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 2013, 17 (2) :311-312.

[3] 朱利微, 周配权, 徐淑云, 等.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4) :37-38.

[4] 谢丽鑫, 林南宏, 滕建军, 等.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6:376-377.

[5] 林卫红, 胡金枝, 洪静芳.优质护理理念在ICU静脉留置针留置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5 (24) :100-101, 105.

上一篇:民勤绿洲下一篇:大师的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