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

2024-07-26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精选12篇)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 第1篇

如何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应对这一挑战,已经成为摆在审计实务与理论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还不成熟,所以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内部审计的问题上引入“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为我国中小企业解决内部审计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可能存在的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来的。所谓内部审计外包(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外部审计师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可称为部分外包;二是企业不设内部审计机构,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合格机构提供职业内部审计服务,可称为完全外包。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外包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考虑外包的风险。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包策略,不仅可以节约内部审计成本,还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但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1.目标背离的风险。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实行外包后,外包人员一般只在契约规定的范围内消极地进行审计,尽量消减审计计划,减少审计工作量,而不是积极主动帮助管理层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不像内部审计人员那样会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因而外包后会显得不够贴心,可能并没有达到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目的。

2.竞争优势下降风险。

内部审计在帮助管理层改善内部控制中发挥着积极的主观和客观作用,将其外包势必会泄露企业部分的核心机密,这可能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内部审计外包后,外包人员一般只在契约规定的范围内消极地进行审计,尽量消减审计计划,减少审计工作量,而不是积极主动帮助管理层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使内部审计丧失主动性。而且,内部审计工作由外包人员来完成,使企业缺乏培养出色完成内部审计工作所需人才的动力,这样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缺少了为企业未来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平台。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未来经理的重要来源地,而内审外包使这种领导人才的储备日益减少。而且企业要想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势必会泄露企业部分的核心机密,进而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长远竞争优势。

3.内部审计职能失缺风险。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随时提供服务,而外部审计人员却不能常驻在委托单位,只在接受聘用期间提供临时服务;第二,如果企业实行了内部审计完全外包,撤消了已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双方在博弈中的谈判地位就会发生变化,外部审计的服务水平可能会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审计人员获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制度性知识,企业会变得越来越依靠外部服务者,外部审计为其内审服务索要的佣金会越来越高。第三,内部审计外包缺少了为企业未来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平台,这样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4.合同履行风险。

企业把内部审计外包后,应与外包方签订外包合同,合同应详细说明服务范围、安全保密、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争议解决等,如果合同条款说明不清,或某一方未履行合同的规定,也会产生风险。不仅如此,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掌握外包方的资质、执业信誉及专业水平,可能导致在履约执行审计过程中,外包方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企业的预期目的,从而产生一定的风险。

5.内部审计外包可能会引发寻租行为。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为外包方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各个利益集团会采取多种手段影响审计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使其有利于自身利益,从而对企业造成伤害。寻租行为不仅会导致我国社会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配置,还会损害我国审计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控制策略

针对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中小企业应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外包中,从企业自身、外包方和国家监管机构三方面考虑规避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策略。

(一)出包方(我国中小企业)规避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策略

1. 谨慎地选择外包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部分企业不能采取完全外包的形式,主要指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中型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则没有特殊的规定。笔者认为,对于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中小企业来说,协力式委外是其内部审计外包的最好方式,企业可以将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给专业能力强、独立性强的外部审计师,而对于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则由内部审计师完成,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各自的优点,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灵活性,避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若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关系到核心竞争力的部分也应由内部专业人员来完成。

2. 谨慎选择外包方。

国外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是主要的外包服务提供者。笔者也认为,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但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事务所的资质,首选实力雄厚的事务所;二是事务所的执业信誉,这是事务所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保证;三是事务所在本行业审计领域的专业水平。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具备相应专业和丰富经验的执业人员,才能满足企业复杂而专业的内审工作;四是事务所的收费标准。

3. 谨慎地签订外包合同。

内部审计外包合同是企业机构与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签订的一项契约。企业管理层应当对外包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研究,以书面形式做出明确的合同约定,并且内容应该具体详细。其主要应包括:服务范围、业绩标准、安全保密、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争议解决。

(二)承包方(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规避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策略

内部审计外包属于新兴的业务领域,从国外有关调查资料中发现,企业在选择外包方时,倾向于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是外包业务的主要供应方,因此,笔者着重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规避内审外包风险。

1. 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督和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内部审计服务纳入其业务管理和指导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同时,应该完善内部审计相应的准则,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再次是应明确外部审计师的保密责任,使之保持其应有的职业道德,严格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

2. 采取矩阵结构或项目型结构组建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团队。

事务所内部通常设置税务咨询、管理咨询、审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部门。一旦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内部审计外包服务时,事务所应从各职能部门抽调出专家组成项目小组,以保证外包内部审计质量。项目完成后小组解散,各专家仍回到所属的各工作部门。

(三)国家监管机构规避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策略

1. 国家监管机构应该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内部审计业务进行监管。

为了避免注册会计师承包内部审计后的独立性受到影响,一个稳妥的办法就是国家监管机构应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向客户同时提供使审计独立性下降、特定的审计业务和非审计服务(这里主要指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美国安然公司会计财务造假丑闻发生后,美国国会通过《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一些禁止性规定,其中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客户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是违法的,因此,在我国也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明令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同时提供审计业务和内部审计服务。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既要对公司管理层负责,又要对管理层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这种“角色冲突”将难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其形式上的独立性。

2. 国家监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外包监管体制。

有效的内部审计外包监管体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1)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包括专业培训和教育、内部检查质量控制标准、报告所提供的内部审计类型及收费总额、惩罚措施;(2)完善公司治理,在公司内部成立外包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决定下列事项: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确定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范围;帮助解决会计师事务所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冲突等等。由股东大会决定审计师的任命、报酬和辞职等。通过这些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规避内部审计外包给企业带来的风险。(3)健全内部审计准则。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准则,避免内审外包引发的寻租行为等问题。

三、结语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第2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迅速壮大起来。但对于中小企业稳定有序的发展,真实和完善的会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我国目前存在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刻不容缓。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提出针对存在问题的建议、对策,并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从而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口、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有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上缴纳税占53%,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国有企业下岗人员80%都是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农村转移出的富余劳动力也基本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区市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将近70%是有中小企业建立的,发明专利占全国66%,新产品研发占全国82%。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从业人员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或财力限制,其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从未建立,对公司的治理缺少有效的监控,从而使得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减弱,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生命力。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沿海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因内部控制失效而致企业倒闭的事件时有发生,如2006年4月14日澳柯玛集团公司利用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用于非关联

性多元化投资,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这些都表明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生产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是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为加强企业在改革浪潮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减少损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为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内控管理不容乐观。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审计准则方面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内

部控制的目标,尽管理论界有多种表述,但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和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特别是2004 ~2008 年期间,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8 年底,我国共有中小企业法人单位494.2 万家,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99.6%。吸纳从业人员17749.4 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81.1%。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2.2 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69.3%。

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中小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境外企业的资本、管理方法及观念、人才等蜂拥而至,我国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加严峻的考验。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一场洗礼,部分企业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助推剂,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经营决策权相对集中、风险承受能力低、内部改革成本低等都是我国中小企业的缺陷,且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执行者素质欠缺,公司内部组织机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而很多中小企业仍然是原来的粗放型企业管理模式,导致能源与原材料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效益低下。

缺乏国际化的视野。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对发展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对于国际化的运作程序知之甚少,一点也不重视。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反倾销事件屡屡出现,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还处于严重的松懈状态。

三、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或认识不清

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较原始的内部牵制阶段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还有些人认为强化内部控制就是要增加管理人员对内

部控制的目标方法并不明确。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是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看作是一堆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没有实施。许多高层管理者在财务工作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1.现金管理混乱,个人现金支出与公司现金混乱。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又是所有者,把企业当为自己的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家庭化就成了中小企业再上台阶的一大障碍;

2.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赊销造成资金周转不畅。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使原本就本小利薄的企业如雪上加霜,难以支撑;

3.资金不能有效利用,用企业收到的现金来支付费用。中小企业常面临每日上门催款的人络绎不绝。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1.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中小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导致内部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2.在资产控制上,中小企业只注重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

(三)内部控制制度时效性的局限

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重复发生的常规事件来设置的,以减少企业运营风险,提高运行效率。当市场环境及社会形势、企业结构或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的调整经营战略,这就可能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鬼新的形势、新的经济业务失去作用。

四、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需要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1.增强管理者的素质和内部控制的意识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采取的具体行动,从而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只有增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内部控制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小企业控制的利实施。

2.改进企业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划分

据企业自身特点,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设计不同的组织机构,做到简单、高效、协调,以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3.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力资源政策对于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对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备和选拔;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训;在招聘环节严格把关,保证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

(二)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内部控制的要求与处理方法等进行设计,因而中小企业进行内控制度设计也应当考虑以下原则:(1)效益原则;

(2)适应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制衡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

从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该重点放在建立一个财物相分离的内部机制。应该从内部控制角度来考虑企业内部架构和各个机构的职能分工, 做到内部机构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相互沟通和制约, 以保证每一个经济业务都能够按照科学的程序办理。此外, 在建立完备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对执行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消除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对于管理越权,一般来讲,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特别要注意单位高层管理人员越权行使职能的行为。

对于串通舞弊,各单位要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实行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不让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长久待下去;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计等措施,把串通舞弊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对于制度滞后,各个单位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方法、内容,不断的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使之适应单位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变化。对于可以预期的变化,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内部会计制度。

五、结论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是今后完善改革发展的关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话题之一。我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才能得到更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承亮.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0

(10)

[2] 蔡蔚薪.浅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及建议[J].厦门科技.2010(3)

[3] 吴会茹.试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

学报.2011(6)

[4] 袁肃.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J].市场研究.2008(5):44-45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对策 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逐步加大,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创建公司紧密的监督机制和良好的运营环境,从而保证企业具备良好的业绩与发展前景,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很有必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概述出发,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等相关概论,着眼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可以为相关管理者提供意见以促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对于促进就业,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自2008年世界爆发金融危机开始,我国部分中小企业陷入了“倒闭潮”危机,许多沿海工厂不得不宣布倒闭,除了受到出口贸易锐减等消极影响,还与中小企业缺乏内部控制体系或内部控制体系失效有关。部分中小企业财务账目混乱,公司监管不到位,内部审计缺失,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小企业想要保持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才能激流勇进,不断做强做大。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是指资产总额、经营规模、雇员人数都少于所在行业大企业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经济结构的优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所处经济环境不同使得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尽相同。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经过了不断完善与发展,于2011年6月,由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模式,适用于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未列明行业,具体执行标准见表1。

(二)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顾名思义是由企业内部实施的各种控制活动和措施,是社会生产能力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诸多学术机构与学者都总结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其中以美国与加拿大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为主。第一个正式的内部控制概念由美国会计师协会提出。1949年,AICPA(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了一份特殊报告:“《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该报告对内部控制提出明确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但是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这一定义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求。1992年,由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通常称Treadway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发布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对内部控制作出了重新的定义,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果,增强财务报告与相关法令的可靠性,促使企业达成控制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受到广泛赞誉,并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与国际社会所接轨。2008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审计署五部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合理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与我国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其经营规模小、应变能力强、易于控制等优点,但其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部环境薄弱

凡事都要受到内力和外力的影响,撇去外部环境影响不谈,中小企业内部环境的现状堪忧。内部控制下的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中对内部控制产生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各个要素的集合。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岗位职责的明确、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企业文化、内部审计等。下面就这几点进行分析:

1.治理结构存在缺陷、风险意识薄弱

我国中小企业机构设置有别于大企业的董事会、股东会机制,多数企业都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内大小事常常由一人决定,集权程度远远超出分权程度,使得内部控制缺乏全员参与,给企业的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分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部分管理者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些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实质性意义,全局观念匮乏。

2.权责分配与机构设置含糊不清

中小企业有个体规模小、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企业内员工人数也相应较少,这就使得企业中时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例如:出纳兼任银行对账与货币资金审批等,这就使得内部控制所要求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大打折扣,也直接导致企业员工责任分配不清,发生事故后互相推诿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财产安全、经营效率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人力资源政策不合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战略目标的实施。简单来说,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概括为招人、用人、留人、育人,而中小企业在这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家族式企业和集权管理使得中小企业有时不按照工作资历和经验要求,因人设岗,致使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无法与大型企业媲美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导致高精尖人才不愿留在中小企业长期发展,而中小企业平时对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视不够,也造成公司员工对内部控制不以为然、走程序的态度,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endprint

(二)风险评估不到位

任何企业的产生与发展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与挑战,而内部控制的目的就在于尽早发现风险,防患于未然。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明确的控制目标,也就谈不上及时有效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面临风险时,都没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来规避和减轻损失,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寿命较短的原因。

(三)企业控制活动存在漏洞

企业控制活动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譬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等,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财务账目混乱、财产盘点清查不及时、会计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都是因为企业控制活动存在漏洞没有处理的原因,因此这也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之一。

(四)内部审计、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该根据该基本准则及配套办法结合公司的内部控制开展情况,对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进行安排,且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机构,但现实中,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大多数并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也缺乏相应的业务人才,这就增加了企业员工串通舞弊的可能性,为日后内部控制的执行埋下了隐患。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中小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改变家长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以及货币资金支付等业务方面(简称“三重一大”),实行集体决策,按规定履行程序,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领导者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才能成功实现。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制度和会计系统控制等,杜绝企业中出现出纳坐支现金、兼任银行对账等不良现象,明确各个员工的职责权利,避免“踢皮球”情况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应当制定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重视员工的培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做到因材施教,招聘高素质、具有职业道德的人才,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使企业员工具有竞争意识,化压力为动力,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为企业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事故发生前做好防范工作,及时识别风险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事故发生时能够马上采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等措施对事态的发展加以控制,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和运营困难,将风险控制在企业承受度之内,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也能帮助企业做好事后监督,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工作

中小企业应当设立审计委员会,将内部审计的工作分配到实处,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给领导层,同时,更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将审计部门直接与企业董事会挂钩,防止出现错报、瞒报的情况,杜绝纸上谈兵、口头制度的情况,将内部审计与监督工作贯彻到实处。

(五)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是无法长远发展的。中小企业应当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塑造积极向上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创造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为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秀彦 袁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讨,商业会计Commercial Accounting,2014.17期

[2]高山,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王竹云,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李晶,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3

[5]程春华,试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东方企业文化 Oriental Enterprise Culture,2013.19期

[6]王晓夏,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农业大学,2008

[7]胡子京 廖潇颖,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浅析,商场现代化,2013.24期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 第4篇

我国中小企业因普遍规模较小, 经济价值较低, 有关各方长期以来未给予其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欠佳, 未能享受平等发展机会,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生存较难, 寿命较短。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 如何有效激活中小企业, 释放中小企业发展潜力, 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认真进行研究并着力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日益重视企业软实力的今天, 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需要给予中小企业财政、税收等必要的政策扶持外, 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内部管理能力, 增加造血功能, 而强化内部审计是提升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实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督企业制定的计划、预案是否得到的有效执行, 以及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 (2)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活动的要件, 其不仅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 还可以发现企业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对企业诸如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进行独立的监督, 在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 加强企业部门的自我约束, 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3) 有效的内部审计活动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可以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揭示实际指标与预计指标的差异, 对企业各部门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促进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加强部门合作,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需要企业将治理层与管理层相互分离, 在治理层中需要设置董事会 (或股东会) 、审计委员会, 在管理层中则要有总经理以及财务经理、人事经理等各个权利部门的负责人。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势必会直接削弱内部控制活动的作用, 那么即使公司存在专门的内审部门, 由于没有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支持其独立开展工作, 也会流于形式。这使得众多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混乱, 会计信息质量不值得信赖, 在制定和执行财务政策时, 往往是企业一把手“一言堂”, 不仅侵犯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也妨害了公司的财务安全, 从而阻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2. 企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社会高端人才出于对中小企业工作环境、发展前景以及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一般不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工作, 这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招聘到高层次的人才, 为其设计恰当的财务审计制度。而审计工作本身又需要从业人员有较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水平。中小企业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快速高效的发展, 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中, 企业的其他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也缺乏足够的理解和重视, 面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往往存在抵触情绪, 认为其是故意“找茬”“刁难”, 而对其工作不予配合, 这也会降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3. 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较差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 正如前面所述, 出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 往往将内部审计职能划归到财务部门, 由财务人员交叉完成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内部审计的工作不完全局限于日常的财务工作, 但由于财务人员“自己”审“自己”, 最大限度也只能检查出工作中的“无意错误”, 而有意的“舞弊”只会被掩盖, 不会被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太低, 一方面使其不能够获取足够的审计资源, 另一方面即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 也可能由于没有渠道向高层汇报, 而使审计成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

1.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 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采取下列两种方式:

第一, 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提高内部审计领导的权限和级次。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壮大, 必须重视资产和财物的安全以及有效的管理, 要改变内部审计会掣肘企业正常运行的思维方式, 不仅要划出专门的预算资金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还要给予内审人员最大的权限, 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直接向企业的决策层和最高负责人汇报。

第二,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内部审计模式。中小企业的分支机构一般人员较少, 业务也不会太复杂, 因此在总部设立一个级次较高的集中统一管理的内部审计部门, 主导对企业各个机构和部门进行内部审计, 会取得更好的审计效果。企业总部对审计部门人员进行统一的选拔、培训和任用, 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汇集全企业的优秀审计人才, 对审计重点和审计难点进行高效率的审计。

2. 充分借鉴外部审计力量, 完善内部审计职能

对于国有性质的中小企业来说, 财政、税务、国资等相关政府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中小企业的财务资料以及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合规。中小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外部监管成果, 对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有条件或者有需要的中小企业还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审计其财务会计报告。

3. 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

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灵活性, 创新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模式, 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有选择地实施非现场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在大型企业中已经广泛应用, 中小企业也不能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局限在“查错防弊”上, 而应当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重大风险、制定审计计划, 确定审计重点。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应当着眼于各部门的风险管理活动、组织架构以及执行效率, 关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类预期风险。对于存在分支机构的中小企业, 现场审计成本较高, 因此可以将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互结合。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已经使用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只要配备与之相互对应的审计信息系统, 就可以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兵, 鲍国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发展经验[J].审计研究, 2013, (2) :24-25.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 第5篇

毕业论文

题 目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姓 名 唐 凯 考 籍 号 9*** 专业、年级

企业财务管理2009级 联 系 电话 *** 指 导 教师 蒋 华

2011年4月8日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 文……………………………………………………………………2

一、关于中小企业的划分和内部控制的内涵……………………2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2

1、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低……………………………………………2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5

三、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6

1、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6

2、完善会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8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两个部分——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首先,在内部管理控制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顺,控制力度薄弱,除了体制上的不完善之外,管理者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其次,从内部会计控制上来看,许多中小企业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虽然不同程度的建立了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不够健全、科学严谨。最后,鉴于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总的来说就是要转变观念,本着严谨和创新的思想,深入细节,建立系统、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经济环境 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问题 对策

一、关于中小企业的划分和内部控制的内涵

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要结合我国独特的经济环境,对国外的经验不可全盘复制的试用到我国的问题上,因此,首先应该掌握对中小企业合理的界定划分,更加全面的理解什么是内部控制的内涵。才能准确的抓住内部控制的问题提出正确有效的解决对策。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以及内部控制的职能和作用出发,在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总结出导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系统,它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受到经济、政治、法律等多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界定: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企业标准为: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不同部门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内控会有不同的看法。现代内控理论试图提出能被普遍接受的内控定义,以便满足不同单位的需要。美国审计权威机构COSO(1994)的定义是:内控是一个受某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影响的过程,而设计这一过程是为了实现下述三大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会报告的可靠性;对现行法规的遵守。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参照各国的有关理论,在内控定义中进一步强调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内控的影响,组织中的所有各级人员都必须参加内控过程,对内控产生影响。巴塞尔委员会把内控的三大目标分解为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操作性目标不只针对经营活动,而且包括其他各种活动;在信息性目标中还把管理信息包括了进来,明确要求实现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显然,内控是保证各项业务发展的,而不是妨碍其发展的。有效的内部控制过程实质是对企业大量的信息进行管理以支持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决策过程和保护企业的资产,合理保证企业目标实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低

1.1、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凭经验办事

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完整系统的管理制度来指导员工如何行动,往往依靠经验办事,其内部管理极不规范。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

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制度的设计也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甚至认为管理制度就是按时上下班,对管理制度的认识极为模糊。这样的管理漏洞,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后,再去规范管理、制定制度就迟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竞争的需要了。完善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还能减少信息传播和命令执行过程中的损耗误差。

首先,在产权制度上,中小企业大多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一是产权单一。只靠国家或集体、个人一家投资,投资渠道狭窄。二是产权封闭。生产要素配置难以扩大,资产凝固难以流动。三是产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权合一。三权都属于乡政府和村集体。往往是经营权服从于所有权,所有权服从于行政权,行政机关以所有者和领导者双重身份施展职能,直接管理和控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而企业没法真正自主经营,往往形成决策失误,资产流失,产品老化没人管,由此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无从谈起,使企业失去了后劲。这种产权体制已经度过了它最能发挥正面效应的时期。现在中小企业出现最多又明显的缺陷是缺乏所有权对经营权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企业出现了很多消极现象,如盲目投资,资产流失,产品老化,负债经营等,这些都与缺乏产权约束有关。

第二,生产管理制度不规范严格,“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样的产品或服务,同样的价格甚至更高的价格,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大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原因是什么?消费者对中小企业的不放心。这种局面,一方面使企业家们感慨质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突出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重复的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并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变型扩大其不利的影响,可见,一套规范标准的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第三,用人制度不完善。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处在低下的位置,影响了人才加入的到中小企业的行列。同时,中小企业自身在用人制度上的主观原因也不可忽略:(1)“任人唯亲”的现象,在家族式中小企业里极为普遍,很多企业里,厂长是丈夫,副厂长是兄弟,财务主管是妻子,采购主管是小舅子。这种类似的现象暗藏的结果是,企业优秀人才无法人尽其用,外行人管理内行人,谈不上管理水平的提高,甚至更加为腐化和堕落提供了丰富肥沃的土壤。(2)对员工的继续培养教育完全忽略,甚至从未进行过培养、培训,员 3

工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是得大部分人才也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就业。

第四,缺乏激励机制。中小企业的分配制度几经改革,已经克服了许多弊端,缺乏激励机制。但就目前的分配制度来说,仍有不合理之处:一是中小企业的收益,除了上交税收以外,无论是经营者还是劳动者都是以按劳分配的形式取得劳动收益,而获取资产收益的可能性被排除在外,这是不合理的。既然是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合作经济,在收益分配上就应当获取资产收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奖励机制不够,表现在奖励措施不够灵活多样,刺激力度不够,管理者得到的报酬与他对企业的贡献不成比例,不足以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1.2、管理者科学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在经营者结构中,中小企业主要是就地选取经营者,即直接冲本乡、本镇来选取。这些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在企业的某个发展阶段的确是有所作为并取得了成绩,但是在另一方面来看,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存在着文化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要以有效为前提,其关键是作为内控制度主体的经理和员工。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经理和员工对内控制度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企业认识不到内控制度的重要作用,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许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在制定企业目标时,就忽略了以客户需要为核心,企业才能持续生存的规律,把赚钱获利作为企业的根本和全部目的。企业要生存必须满足客户从而创造并保持盈利,但是面对数目庞大的竞争对手,要在众多同一位置的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比对手更有效的运作供需法则和自由竞争的规则。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着人才短缺,并且素质上部适应的问题。由于领导方式是家长式,有被封闭保守的一面,甚至有的自私贪婪,企业老板至高无上,专制独裁。这种风格的领导在经营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或者是在创业初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是当企业进入成长、成熟阶段时,这种管理模式则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往往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决策上就缺乏理智的集体决策机制,很容易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埋下危机和衰退的种子,因此管理层就特别需要依靠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的专家来知道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以及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来优化决策。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2.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

如上文中提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层对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系统重视不够,导致了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流于形式,比起管理控制,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会计工作中严谨的工作态度上的问题更加需要管理者重新对自己进行审视。

内部控制思想意识薄弱,造成的是这些流于形式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执行与检查过程中,没有建立整套系统的评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也没有制度和合理化;不够细腻的工作风格和方式,使公司在战略推进过程中,即使有好的战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行效却非常差;在这种环境中,相当一部分个体、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中,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只是其职责部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上的混乱,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还有不少国有中小型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赂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屡见不鲜,造成虚盈实亏或者虚亏实盈的假象也屡见不鲜。许多高层管理者在财务工作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1)现金管理混乱,个人现金支出与公司现金混乱。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又是所有者,视企业为自己的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家庭化就成了中小企业再上台阶的一大障碍(2)不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赊销造成资金周转不畅。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使原本就本小利薄的企业如雪上加霜,难以支撑。(3)资金不能有效利用,用企业收到的现金来支付费用。中小企业常面临每日上门催款的人络绎不绝。本应该用公司支票支付所有的公司费用,老板们不得已就从当日收入中拿出一笔钱直接打发了催款人。

2.2、财务管理仍然不够严密

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受其规模和人员素质本身的限制,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不够严谨:(1)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存在银行的资金闲置,未能参加生产周转,浪费机会价值,而有些企业则恰恰相反,资金使用没有计划性,以致于当企业需要资金时,银行存款变成了不动产,无法应对经营急需,而陷入财务困境。(2)应收账款控制不严格,造成资金回收问题。款项不能及时收回,对企业的再生产无疑是造成阻碍,回收期过长、5

不能兑现的呆账等问题的存在,说明一套严格的赊销政策对企业资金控制的重要性.(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源浪费,资金呆滞,大多数中小企业既无规范的存货管理规则,也没有相应的存货盘点制度,只注重存货的仓储和保管,领用和报废的环节控制,造成大量的浪费。

2.3、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滞后

内部会计控制本身是一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过程,它的检查与监督主要由内部审计完成。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独立自主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执行其审计监督任务。在履行具体政策中,企业缺乏精细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完备,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各行其是,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不仅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时对内部审计也极为不利,从而导致公司的战略往往是虎头蛇尾,无法落实。

如果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够完善,内部审计又没能起到监管的作用,就会频繁地发生财务违规:公司和企业没有设计自身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负责人通常是由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兼任,这样做不仅不符合制度规定,并且造成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毫不重视,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严肃性,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得以贯彻和完善,加强对其内部审计监管是必须的有效手段。

三、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1、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1.1、针对企业自身,科学选择管理组织结构

不同的公司要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特点和员工习惯的行为方式来寻找对其最为有效的治理结构,任何企业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调整都要以是否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为依据。根据这一原则,首先要确立其总体目标、发展方向、经营战略,然后根据这些来分子要办什么事、如何达到目标,最后。则是因事设职、配置人员。从而组成能个发挥作用的管理组织。

例如,一些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其高度的决策权具有一定的优势,它避免了决策的分歧,企业整体凝聚力强,目标一致,命令统一。

当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时,此管理模式的弊端则慢慢凸显,需要更加有效正确适应企业现状的管理结构模式,公司向现代公司制度就转变具有了必然性。这种治理结构,在我国就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事实公司制。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完全为一个由董事会、高级经理人员以及监事会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所控制和管理。

而新的管理体制,要求老板既要懂得科学技术,也要懂得管理知识;既要管理生产,还要抓经营。一名优秀经营管理者,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具备高尚的品得,不以权谋私;其次,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工作风格是优秀的管理者发挥才能的重要前提,热爱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激起创造性,发挥其判断力;第三,优秀经营管理者应以开阔的眼界,敏捷的思路,吸收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最后,管理者还需善于利用“外脑”,重用专家的素质。咨询顾问机构的不断出现,是当代发达国家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西方国家,国家和企业的决策者越来越倚重于智囊机构,各个企业都把发挥智囊组织的作用视为提高企业声誉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5] 要向这种体制转变,要解决“万能老板”的问题,就要求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企业发展需要具有经营管理专长的专家管理,这样可以减轻企业老板的管理事项,也使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可以利用出资者给予的权利,依托企业实现自我的价值,施展其经营和管理才华,公司由于能有为这些人才提供其发挥价值的舞台,而不断的创造辉煌。

1.2、“以人为本”管理人力资源

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的基地,可是完成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企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首先,在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强调个人与企业的全面发展,体现员工参与管理,员工同时自我管理,充 7

分授权,注重成效。其次,工作轮换、扩大化丰富化。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使员工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者增加更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任务,这就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第三,加强思想教育,沟通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方式,以一定的思想价值来形象员工的意识和行为,提高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是激发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

这样的企业,企业员工以主人的身份,按照有效的管理程序、星系沟通程序,自觉参与科学决策的制定。企业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每个员工都明确企业的发展那目标,团结协作,企业凝聚得像一个团队。

1.3、完善科学的分配、激励制度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充分激励员工。调动起员工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了员工”也就相当于激活了企业的生命力。对企业来说,在人力资源为企业增加财富之时,合理的提高他们的薪资标准,将是双赢的。除了员工该享有的工资报酬、年终奖金、期股期权激励、以及福利等保障补贴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入股、年终分红或者期权行使,对薪酬分配首先的人才给予补助;除了传统的以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为主要的长期激励机制意外,企业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当然,其标准还是要在最大的限度下是要保护企业自身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2、完善会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 2.1、充分利用资金,合理资本结构

使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得到有效配合是企业财务管理所以追求的基本目标。因此,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有效配合是财务控制上的重要着手点,合理的进行资金分配,才能使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得到有效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的经营效果。充分的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来安排企业的投资生产过程,否则,就会使企业陷入收支失衡、资金拮据的困难局面。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承担的财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负债比率的合理化对于中小企尤为重要,负债多,一旦情况变化,企业就会陷入资金周转困难。负债少,企业的长期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因此,从长远出发,一个的长期发展既要借债,又不能太多,需要外来和自有资金的合理配比,此外,中小企业在改善资本结构的同时,还需要保持适当的流动能力,在资金运用上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障日常资金周 8

转灵活,才能形成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合理资本结构。

2.2、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再监督

会计核算资料的真是、合法和完整,是会计信息准确有效的重要保证。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它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合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财务成本、费用等各项指标是否齐全;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收支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合法、手续是否齐全;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就增减变化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都是稽核工作的职责所在。

企业要经营就会有风险,需要内部审计来发现风险和提出预防的措施或建议,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差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对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再监督,是一种有效地手段,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同时,要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离独立的原则,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审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会计在监督的作用。从成本上来说,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设立独立的设立审计部门,小规模企业可以设置简直的内部审计人员,为了维护客观性,和坚持牵制制度,内审人员至少得有两名。保证内部审计的公正性,确立其权威性,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3、控制实物资产,减少浪费,缩减成本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工艺和技术条件的落后,分配渠道不够畅通,是得能源利用率低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有必要将节能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各个方面的生产基本物资,应当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对于余热的利用也应当投入目光注意,积极开展节约活动。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边角余料、废料、和废损品。可以采取不同措施的回收利用方案,且也应当从企业的“意外”收入列为其“必要”收入。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资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便利,通过物资的综合利用技术,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充分利用起来,变小为大,变废为宝。从而扩大了物资的来源,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对于实物资产的控制,最好是建立完整的财务资料,一些疏于日常记录的中小企业,缺乏一份完整的财务资料,势必会在企业自我评估、融资、计划、预算等工作上带来困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必须要有财务资料的完整为条件,以帮 9

助企业分析过去,预测未来。

结束语

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员工的诚信,公司的控制活动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各项内控制度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建设起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政府应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特点,积极给予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努力克服客观存在的困难,并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条款,发挥法律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本身以及其外部环境的信用行为,从而引导中小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及时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阎达

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13-22.[2]曾利,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建立[J],商场现代化,2007,(10):34-38.[3]杨有红、胡燕,试论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04,(10):20-25.[4]Singleton,Stop Fraud Cold with Powerful nternal Control[J],Wiley Interscience,2002,7(1):47-65.[5]Jill M?D’auqila,is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Related to Financial Reporting[J],Decision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998,13(8):472-478.[6]赵文秀,胡淑娟.对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J],财会月刊,2008,(4):28-30.[7]倪晓庆,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5):36-39.[8]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M],2004.[9]Brief,et al.what’s wrong with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Report[J],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Values and code of conduct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6,(15):176-198.[10]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4,(4):27-31.致 谢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研究 第6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及现实状况。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阐述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呈现的新特点,新内容及新动向。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审计现状 审计发展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虽也存在许多缺陷。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内部审计方面与世界其他各国接轨,差距也越来越小,本文就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及现状特点进行分析。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发展状况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根据《宪法》恢复了审计制度。1983年8月20日,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问题。文件指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搞好国家审计监督的基础。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我国的部门和单位开始边组建、边开展内部审计活动。1983年9月,中国石化总公司率先成立审计部,开展了内部审计监督活动。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文件,对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1995年、1989年两度修改颁布此规定。2003年3月4日,审计长李金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自2003年5月1日实行新规定,此次规定是在总结1995年规定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而制定的,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我国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蓝图。

随着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内部审计队伍也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也日趋合理。在广泛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不断拓宽领域,积极开展了效益审计、承包经营审计和其它类型的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一起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体系。

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的实务状况

我国已经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更大部分集中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企业所占比例较小。这源于我国政府主导型内部审计的建立模式。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是国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形势,为强化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采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不同于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模式。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制度则是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出于竞争的需要,自发建立起来的。

当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研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而我国的内部审计仍关注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律法规执行审计等,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生产经营的监督为主。审计署提出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是弥补国家审计力量不足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内部审计建立的动因仍影响到当前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贯穿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容易将内部审计看作是对自身管理的监督,将内部审计作为自己的对立面,从而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有效需求也不足,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企业并未达到足够高的比例。

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方面,与已经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情况恰好相反,企业所占比重反而更高。内部审计查处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的金额反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这两方面均企业发生的金额占总体的比例较高,表明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发挥的作用更大,因为企业不同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它更需要以效益为重,相应涉及的金额也较高。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新特点

随着中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特别是管理风险所带来的压力,促使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更加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未来影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将逐步减少,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事业正摆脱各种制约因素的羁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计算机审计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手段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同时,计算机造假也随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经营业务要由系统处理与控制,绝大部分的会计记录要由计算机自动编制。计算机系统是否合法、安全、正确与高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适应企业的信息化要求,抓好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软件开发,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

(二)环境、质量和风险管理审计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内容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等社会问题。21世纪,环境污染等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将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各国政府都将投入巨额资金解决此类问题,而且企业也将逐步增加环境投入。但企业投入既要考虑成本效益,又要比较投入和税费,还要考虑企业形象。因此,对此类资金运用的效益,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加强审计。

企业内部质量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对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管理当局质量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证实、评价,然后提出纠正或改进质量管理行为的建议,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最高管理当局及有关责任中心管理当局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从产品或服务质量检查、控制特别是后来的全面质量管理演变而来的。

企业内部风险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对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管理当局履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情况进行证实、评价,并提出防范、控制管理(经营)风险的建议的一系列活动。管理风险是那些可能对战略和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企业内部审计人不仅要指出存在的风险。而且要指出这些风险怎样才能更好地加以管理,这项工作必须在风险产生以前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做才更有价值。

(三)外部化、职业化和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动向

企业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外部单位或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实施,即所谓的“内部审计外部化”。企业选择外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业务的主要原因就是它能为企业节约财务预算开支,而且外部审计人员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内部审计服务。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来自外部专业审计机构的冲击,从企业自身需要来讲,内部审计外部化具备实现的基础。对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是毋庸质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完全从企业组织机构中废除掉。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部化的趋势,可以精简内审机构,通过采用合作内审的办法,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最佳实现途径。其主要优势有:合作内审能实现对组织战略目标和组织经营情况的实时控制并保持内审的灵活性;合作内审可以使内部审计过程和结果符合企业的特定情况。使审计的工作结果更加符合企业的特定情况,使之更具针对性。

21世纪以来,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成为高层管理者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建立起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为企业管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火文,刘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42):83.

[2]刘晓昕,阙滨芬.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7.7:121-122.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第7篇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40年代-8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内部控制框架论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框架阶段(20世纪末)。

(二)国内文献综述

陈汉文(2000)等人提出可以从改善企业内部管控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强化信息的重要性、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几个方面改善内部控制。胡燕(2004)等人指出,需要依靠系统自身完善和公司治理来解决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方面的问题。于增彪(2004)提出内部控制设计应以企业管理实务为出发点,并指出COSO在设计与执行上的缺陷。耿云江从如何建设、执行、评价内部控制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目前,虽然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多,但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则很少,需要更进一步研究。本文在借鉴了以往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尚存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与大企业相比在经营规模、人员规模和资产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社会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该法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行,与此同时,国家出台的中小企业新标准也于2003年开始实行,具体标准见下表。

(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1. 内部控制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2. 内部控制目标

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增补,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根据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3. 内部控制五个要素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2)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具体包括:目标、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理等等。

(3)控制活动。企业管理阶层辩识风险,继之应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这主要包括: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直接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实体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分工。

(4)信息与沟通。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

(5)监控。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控活动由持续监控、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具体包括: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欠佳

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企业所有人、管理者常常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或市场部门,把短期利益放在首位,认为内部控制不会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因此不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

2. 企业文化作用缺失

由于企业文化的缺失不太容易被发现,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往往不被管理者重视,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 治理结构不规范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内部治理模式上大多数还保持着所谓的家族式治理模式:企业并没有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企业没有按照相关的章程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机构,或者即使企业构建了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机构,也常常出现部分职位形同虚设的现象,缺乏权利制衡机制,这些都导致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较低,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 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招聘标准不合理;现在有很多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首要考虑的不是员工对该岗位的胜任能力,而考虑的是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对新员工的培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从节省成本的角度出发,企业一般不再对入职员工进行新的培训。缺乏合理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没有指定科学标准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当然无法对员工进行合理的激励与惩罚。

(二)风险评估体系缺位

1. 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意识特别薄弱,风险管理不规范,没有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的事先防范措施几乎为零。通常企业管理者只在遇到风险时才会去采取措施应对风险,而应对的措施也只是依靠管理者自身的经验,缺乏科学、系统的风险防范体系。

2. 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些企业尚未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管理工具不当:有些企业采用国外较前沿先进但是不一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工具,有的企业虽然采用常见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风险控制,但是运用的不规范。

(三)控制活动存在缺陷

1. 控制活动设计不健全

我国大多数企业只设置了少数的内部控制活动,有些企业甚至都没有最基本的内部控制活动,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管理漏洞和风险,也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执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2. 控制活动缺乏执行力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控制活动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控制活动缺乏执行力,从而致使企业的控制活动虽然设计健全,但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内部信息化及沟通不完善

1. 信息化程度较低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资源有限,因此中小企业往往出于成本制约因素的考虑而未对企业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

2. 内部沟通不顺畅

中小企业内部沟通的实现形式一般是工作的正式方式,即一般是自上而下的沟通,比较单一,而缺少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很多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意识薄弱;且由于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人员数量有限,所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形同虚设,有些企业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这些情况都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

1. 提高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受管理层的影响较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成员的控制意识,可见中小企业内部环境的好坏与其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的意识,使管理层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是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

2. 加强文化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被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执行,还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加以弥补。这要求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求企业家对企业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对企业文化具有敏锐的洞察,努力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通过言传和身教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激发全体员工形成企业文化模式;二是要求企业家善于发现和树立榜样,利用一些典型事例和模范人员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3. 完善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小企业必须改善其现有的家族治理模式,首先应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其次,要科学的划分董事会、经理层以及监事会的各个权利主体的权利和责任,杜绝有关部门形同虚设的现象存在;最后,要健全企业各个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制衡机制,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4. 优化人力资源政策

人是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主体,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政策是有望使员工达到企业期望的胜任能力的政策。因此,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机制,避免任人唯亲的现象发生;二是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及后续培训;三是完善奖惩机制,企业应根据企业制定的相关奖惩标准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奖励优秀行为,惩处相关违法行为。

(二)加强风险评估建设和实施

1.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管理层和员工经常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着力强化风险意识,建设风险文化。

2. 运用合适风险工具,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己进行风险评估的工具和方法,并坚持规范使用,这样才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三)完善控制活动设计

1. 设计良好的控制活动

鉴于每个企业有各自的特点,适合所有企业的万能的控制活动设计模板是不存在的。因此要设计良好的控制活动,中小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寻求关键控制点进行设计。

2. 促进控制活动有效执行

首先,应该发挥企业管理层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将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效果纳入到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切实地促进企业全员上下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活动。

(四)改善组织沟通现状,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1. 改善目前中小企业的组织沟通现状

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一是拓展沟通渠道,通过设立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使企业各级之间能够及时有效地沟通;二是建立反馈机制,对沟通的效果及时进行反馈,这样才能使企业上级对下级的沟通与下级对上级的沟通实现平衡。

2.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一是合理使用信息化资金,中小企业要尽可能地利用政府的相应扶持政策,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二是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投资力度,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五)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复和改进。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内部控制体系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做到:一是企业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功能,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的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二是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部审计部门不能隶属于其他别的部门,必须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只隶属于公司董事会管理。

五、结语

伴随着中小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的完善成了各个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大事。本文探讨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内部环境基础薄弱、风险评估体系缺位、控制活动存在缺陷、内部信息化和沟通不完善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问题。提出了中小企业要想完善其内部控制,必须从优化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加强风险评估建设和实施、完善控制活动设计、改善组织沟通现状,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摘要:在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中小企业的界定、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后介绍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相应地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参考文献

[1]常丹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2.

[2]方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天津:经济视角(下),2008(10).

[3]罗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李威.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中贸国商,2011(17).

[5]林欣荣.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5).

[6]秦栋彬.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其改进[J].商业时代,2012(16).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第8篇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具体表现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 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 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 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 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 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 设置“小金库”, 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所有这些, 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

2.对内控制度认识有片面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人员, 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 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程序的总称, 它绝不等同于规章制度, 也不等同于内部管理, 更不是组织计划。内部控制要以有效为前提, 其关键是作为内控制度主体的经理和员工。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经理和员工对内控制度认识上存在偏差, 导致企业认识不到内控制度的重要作用, 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

3.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近年来, 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 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 思想素质差, 业务一知半解, 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 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 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 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4.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我国现有内部控制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 忽略了如何执行制度、判断和报告制度执行的状况、矫正制度执行的偏差等方面。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制度, 实际执行情况可想而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等也鲜有实施, 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5.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监督, 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 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 大量收受贿赂, 大肆侵吞公款, 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6.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 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 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 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 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 趁机钻内部控制的空子。另外, 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最高层的主观意愿。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无序局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不发达

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发展的外部动因是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的影响时时处处可见, 市场竞争有不规范的地方, 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影响内部控制的发展。

2.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内部控制概念, 而政出多门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控机构, 已建立的部分机构多数处于被控制对象的领导之下, 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 大部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3.企业风险意识不强

在计划经济时代, 国家计划规避了市场风险, 而市场经济风险处处存在, 许多企业仍然是计划经济决策方式, 对市场风险没有充分认识, 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 只凭管理者的感觉盲目决策, 造成大量的失败例子。

4.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 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 很少对其内部控制综合考察。内部控制状况对企业内外利害关系方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利益影响, 各方对此关注不够。

5.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仍未形成“产权清晰, 政企分开, 责权明确,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原有的行政权力正逐渐减弱, 企业独立的法人治理权得以落实, 但离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一定距离, 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未真正形成。此外,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 但在实际工作中, 监事会、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 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

6.内部控制动力不足

在代理人主导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缺乏委托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委托人的约束主要靠代理人的自觉, 因而代理人的内部控制动力不足。加之代理人主导型的内部控制成本昂贵, 花费在组织管理上的成本由企业自己承担, 而内部控制的收益则隐性化、长期化和社会化, 当边际管理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 企业本身的内部控制动力即明显不足。

7.外部监督乏力

虽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 但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 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 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沟通, 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二是有的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 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 再加上个别黑幕交易, 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对内部控制问题更是不报告、不追究;三是会计师事务所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 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 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三、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1.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

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不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 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 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 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 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 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建立授权批准制度

应该对企业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加以控制。单位内部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授权批准, 否则就不能进行。

3.实行预算控制

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并明确责权。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 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4.实行实物控制

一是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 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 以减少资产的损失;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做到账实相符。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改进, 可从两方面人手:其一是由权威部门制定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并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作出强制性的安排, 做到二者并举。其二是企业自身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 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 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 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以桥.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7) .

[2]毛龙生.浅谈企业内部控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3) .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 内部控制问题是当代中小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 也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主要有: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 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 没有覆盖企业中所有部门和人员, 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业务操作系统。尤其在财务部门, 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印章分管制度, 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未建立, 甚至一些小企业连正规的财会部门也没有建立, 会计、出纳及财务审核一切工作均由一个人包办等。

2.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的片面性。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 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 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其实, 内部会计控制只是从如何防范的角度去解决内部控制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完善内部控制仅停留在此层面上, 对内部管理控制方面的研究还尚浅。

3. 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 中小企业财会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思想教育工作跟不上, 有些家族式企业甚至让根本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务工作人员队伍, 加上一些中小企业领导本人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均一窍不通, 法律意识淡薄, 客观上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羁绊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必然会在财会部门中形成漏洞, 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 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 大量收受贿赂, 大肆侵吞公款, 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5.内部审计职能弱化。有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 由于组建的非自愿性独立性不够, 一般存在重审计监督, 轻服务建设。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 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创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制度的设计要体现政策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就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来看, 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 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 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 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 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 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 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 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强调以人为本, 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 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 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 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应注重内部控制, 经过系统化的进人机制和培训机制, 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3.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及高层的控制职能。

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在会计制度方面的相关责任, 客观上对单位负责人形成了制约。所以, 单位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并发挥作用;其次, 企业负责人在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同时, 应当支持、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为会计人员撑腰, 帮助他们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单位内部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再次, 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 带头执行制度, 不得干预、阻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更不能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及其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 实行预算控制和实物控制。其次, 可以利用外部监督、中介组织的监督,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 建立岗位责任制, 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组织在执业中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的符合性测试而产生的工作结果, 了解自己内部控制中的不足, 借此机会获得改进内部控制的机会。

5.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条件允许的中小企业, 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分派专职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时要给予充分的权力, 直接受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 以保证其在行使职权时不受其他方面的影响。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措施, 其职责应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 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 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 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和严格。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EB/OL]. (2006.01.10) .http://www.e521.com.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第10篇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部门 (或者由企业的章程所规定的经理、厂长等类似的决策和治理机构) 、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 目的是为了保证合理地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活动: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有义务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报表的企业, 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具备条件的, 还应同时达到其他控制目标。

2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发展之中, 其管理层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扩张问题, 重生产、轻管理, 重开发、轻内部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 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反而会认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此外, 中小企业规模往往比较小, 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还不足以引起管理层的注意。

2.2 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不够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层次, 良好的内部控制执行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备条件, 而缺乏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样会使内部控制成为无源之水, 终成一纸空谈。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式企业或者是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起来的, 往往会出现“一言堂”和“任人惟亲”的现象, 而公司章程也只是流于形式。在这些企业中, 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通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和财务决策权掌握在“大家长”的手中。这样往往会出现右手做出了决策, 而用左手来监督右手决策的合理性的怪异现象。因此, 在这样的机制下, 内部控制很难得到有效地执行。

2.3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无论是从COSO还是我国最新公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都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但有关资料显示, 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作为整体框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中小企业往往以内部财务制度代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认为企业的内控制度就是企业的财务制度。因此, 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一般也仅停留在各个管理流程、各个业务流程的控制上, 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控制, 不能做到各个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相互监督制约。

2.4 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地执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运用的成功与否。从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的效果来看, 很多的中小企业都能够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章程。但是对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却存在严重的不足。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都是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良好甚至严格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导致内部控制执行的无效。另外, 企业管理层明白“内部人控制”对自己更有利, 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2.5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一般通过内部审计来实现。但是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一方面, 内部审计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另一方面, 审计的范围狭窄, 大部分的内审机构把重点放在对财务收支的监督上, 不重视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评价和完善。外部监督具体包括社会监督 (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 、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但是, 由于信息的不透明, 对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往往有很高的监督成本, 致使内部控制失去了有效执行的外在压力。

2.6 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内部控制理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是内部控制的反馈机制。建立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自身完善的要求, 也是企业经营战略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但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或者是没有能力进行评价,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往往没有按照规定规范地执行。

3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1) 董事会和经理。应明确董事会的性质和地位以及严格董事的产生方式, 杜绝“家长制”的经营方式。董事长应该由民主产生, 要严格挑选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和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董事。可以考虑引进外部董事,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全面推行经理人员选聘制度, 任人惟贤, 发挥市场对经理人员的配置作用。要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使经理人员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 规范经理人员行为, 重点是防止企业管理层滥用职权、短期行为和过度消费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的行为。

(2) 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和检查职责。应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监事的数量、比例和具体的职责, 加强监事的职权, 改变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决策班子强、监事会监督班子相对较弱的情况, 将高层管理者纳入到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 成为控制和约束的重点对象。同时, 最重要的是明确监事会的独立性, 杜绝左手监督右手的现象发生。

3.2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 企业应在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 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 建立符合本企业管理和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

(2) 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 既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又要从实际出发,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 应该从薄弱环节出发, 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内部控制制度。

(3)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 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 同时注重时效性。

3.3 加强中小企业控制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控制氛围

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使中小企业管理层和各级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积极作用, 为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为内控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小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 总结优良传统, 挖掘企业文化底蕴, 提练核心价值, 树立鲜明的企业文化。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加强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建设。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 为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健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加强对内部控制过程的监督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探讨研究

1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独自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能够独自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工作,被称之为独立性。它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条件。只有真正具备了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才可以准确地进行审计。由此可见独直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质量的保障,是审计权威性的基础。内部审计是以服务为目的,是企业强化自我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客观要求。而审计独立性又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正常运行赋予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

2 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2.1 管理机制的影响

一个单位掌握着内部审计人员关于工资管理、奖惩及人员调派的权利,也同时归属于单位负责人派遣领导,这就形成了内部审计人员为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性,从而在执纪执法和工作质量上,直接受到了制约和影响。

2.2 直接的影响是人员和机构

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缺乏独立性。这些年来,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不再由物资管理人员或者会计兼任了,可由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而不是单独设置的内审机构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致使内部审计人员受到了各方面的制约,从而很难进行单独的经济监督,严重的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3 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的影响

从企业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不愿意从事内审工作,从而导致一些单位的内审人员专业不精、工作人浮于事,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查查账,不能很好地发挥审计职能;另一方面,多数内审人员从财务转到审计,造成审计队伍出现技术单一、业务不全面的问题。上述原因造成审计效能低下、质量不高、查处问题不透、处罚力度不够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3 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1 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得到管理层支持

3.1.1 争取领导的支持。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和领导者个体差异,致使领导者对内部审计认识和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为了得到领导支持,审计人员收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相关资料、收集股份公司和地区公司关于审计独立性文件和领导讲话,有目的、分期分批交给领导审阅,让领导了解内部审计、认识内部审计、运用内部审计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明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明确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它只受控于高级管理层。

3.1.2 赢得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依靠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绩效来争取和确立。一是审计人员要勤奋学习、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的法规政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切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二是在选择审计项目时,要切中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深查透,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纠正被审计单位的错误做法,促进单位规范管理,成为领导经营管理的参谋和助手,进而赢得领导尊重。

3.1.3 提升业务素质。常言道“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内审人员就必须加强学习,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和专业知识,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的内部审计队伍。第一,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审计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公司制度和文件,提高内审人员客观公正揭示问题的能力。审计人员应当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包括财会、审计、法律、信息技术、工程等,这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第二,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写作能力。审计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协作,还需要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结合内审实际,采取自学、专题培训、网上听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现代审计知识的培训,包括加强必要的纵向、横向业务交流和相互学习,使审计人员熟练掌握现代审计方法和技术,开阔思路和眼界,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最终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第三,审计人员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帮助审计单位识别各种风险。

3.2 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职权独立

3.2.1 独立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编制上,内部审计要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从风险较大的资金、物资、合同、基建投资等系统的管理控制入手,确定审计重点,解决领导关注的问题。独立自主地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报企业高管层审核同意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到被审计单位。独立编制审计计划是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关键。

3.2.2 独立制订审计运行方案。审计计划制定后,内审人员要采用查看资料、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独立制订审计运行方案,确定审计工作范围、审计工作内容、审计工作方法和实施审计时间。审计运行方案制订过程的独立是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

3.2.3 独立实施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应避免实际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与偏见。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人互不友好或过于亲密都会防碍内审人员专业判断的公正性,造成偏见。因此,内审部门领导需定期向内审人员了解关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做到实施审计项目独立,客观公正评价被审计单位。

3.3 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保持业务独立

有些内部审计不但要履行内部审计职能,还兼职其他管理工作或部分参与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了保持业务独立,我们把审计负责的价格管理工作移交给企管法规部负责、停止了科研经费对外付款审计审签和工程项目招投标参评业务,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有些内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在其他部门领导下,内部审计独立性就元从谈起;合署办公,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意见书时就得加盖合署办公部门公章,难以区分是内部审计业务还是其他部门业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刻制了内部审计管理专用章,在实施审计工作中独立使用。另外,合署办公部门领导大部分不是内审人员,这样由企业高管层组织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控制等系统工作会议,内审人员就无权参加,不传达或传达不全,内审人员就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针对此问题,我们逐级向领导层反映,取得了内部审计独立参加企业工作会的权利。

4 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4.1 内部审计与领导层的关系

内部审计机构领导关系确定后,不管是在法人领导下或在主管副职领导下,内审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地接受领导,领会领导者意图,征求领导者意见,及时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同其他领导者的关系,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和睦相处,赢得整个领导层的支持,为审计创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

4.2 内部审计与上级审计部门的关系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这就明确了内部审计与上级审计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要主动接受上级审计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经常与其取得联系,寻求业务支持。

4.3 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内部审计相对于被审计单位是独立分离的,这是它的特殊性,但它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又应该是协调的,要寻求工作上的配合与支持。要处理好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努力赢得他们的配合,保持协调与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内审工作的良好效果。

5 结束语

总之企业审计独立性是在促进审计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审计功能范围扩大,审计视觉转向维护国家安全,审计作用也由被动的防御转为积极的预防,审计工作量繁重,数据量增大。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审计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转变,有利于实现由财务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综合审计转变,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保障企业审计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第12篇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层内部控制认识不清, 缺乏风险意识

首先, 现金管理混乱, 个人现金支出与公司现金支出出现混乱。由于中小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 所以企业的经营者往往是所有者, 所以在现金支出方面就会出现将企业资金作为自己资金, 随意支用, 导致现金支出混乱。

其次, 不重视资金的时间成本, 赊销导致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产品销售之后, 往往难以收回账款, 导致企业资金时间成本过高, 使得本来就本小利薄的企业难以支撑。

最后, 资金利用效率低。中小企业常常面对上门催款的人, 没有规划好资金的偿还方式, 将本来应用公司支票来支付公司费用的方式, 直接利用当日收入中的现金直接打发催款人, 造成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

(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方面, 很多中小企业都往往习惯于满足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 没有建立起自我防范与约束的机制, 偏重于事后补救, 而忽略了事前预防, 造成很多违纪违法行为所导致企业内部成本较高, 收效很小, 使得会计控制失去效率。

在资产控制上, 很多中小企业只注重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控制, 而忽略了人员素质、信息等的控制提升, 使得会计控制不能发挥控制作用。所以, 没有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没有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无法实施, 削弱了企业员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三) 内部实施缺乏有效性, 缺乏监督管理

由于我国的大多数制造企业是家族企业, 规模比较小, 很多部门本身都很简单, 人员不多, 外加上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又没有充分的认识, 也导致了很多企业都没能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 仅仅是将内部控制管理机构部门的工作交给原有的财务部门, 而企业财务人员很多都是从事财务部门的工作, 本身仅仅适合财务的要求, 无法体现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 外加上就是很多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 由于缺乏具体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也不能体现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 使得企业内部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良莠不分, 急需要提高。

(四)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低, 没有评估机制

大多数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仅仅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 而没有想到其他职能部门也要参与进去, 甚至企业的领导也要参与其中, 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 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就在于企业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 无法激励全体员工, 比如有的考核方法不合理, 多数企业只是注重业绩对比而不重视市场的变化发展, 有的考评组成成分比重不合理, 降低了内部控制管理所占的比重, 体现不出其主要作用, 也使得激励作用无法体现。

因此健全的绩效考核以及激励体系不但能够实现企业整体状况的一个测评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 因为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让员工意识到自身的成绩与企业的奖励有很密切的关系, 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一) 增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认识

要充分地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就必须全方位地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

第一, 就是要在企业内部管理层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 要让企业领导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能够获得很多的好处, 只有获得领导的支持, 才能够在企业迅速地实施内部控制。

第二就是要制定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模式以及体系, 让企业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管理。

第三就是要通过网络技术引导企业员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 继而促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内部控制实施中来, 最后就是要通过定期的培训方式,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知识的更新, 并提高他们的财务专业知识能力的掌握, 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责任感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 只有这样的培训认识, 才能有效地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得到更好的实施。

(二) 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控制

在明确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计划之后, 就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计划能够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员工之中严格执行下去, 并及时修正内部控制计划中所存在的问题, 采取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的方式进行控制。而且企业的内部控制, 不能随意调整, 除非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必须要调整的时候, 就需要严格按照企业的程序由内部控制单位提出内部控制调整申请, 并经过企业管理决策层研究分析之后批准执行。

(三) 完善内部控制考评及激励机制

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重要的激励作用, 这种机制方式也同样适用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 因此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就能够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进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但是, 如果企业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不合理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 那么就很容易挫伤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进而阻碍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四) 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也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面对企业部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 可以通过定期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加强企业有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同时也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内部控制管理人才的方式来提升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队伍的水平。

只有正确理解和实践企业的内部控制, 才能建立起内部控制管理完善的组织体系, 也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控制所具有的方向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进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性的内容, 体现了财务管理向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式。由于内部控制管理是一门学科, 具有着实践性、经济性、技术型以及政策性很强的特点, 那么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方面, 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 及时总结经验, 找出以往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以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的全面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最终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中小企业已经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中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 也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尤其是中小企业所占比重、生产总值、纳税、进出口等多个指标都达到或者超过平均水平。但是,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增长形式趋缓, 中小企业遇到了很大的生产生存困境, 其内部所存问题也爆发出来, 进而导致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面临濒临倒闭的现象, 其中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内部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因此,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汪丽丽, 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13.

[2]何莉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下一篇: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