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作业工人范文

2024-07-22

铅作业工人范文(精选7篇)

铅作业工人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金华市某蓄电池厂41名职业性铅接触人员作为接触组, 其中男性25人, 女性16人;年龄20~53岁, 平均年龄 (36.24±8.15) 岁;铅作业工龄0.5~6 a, 平均工龄2 a。另选取不接触铅的行政、后勤、营销人员40名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2人, 女8人, 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 (36.58±8.51) 岁。2组年龄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检测 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的要求进行现场布点采样, 铅尘 (烟) 浓度测定用粉尘采样器采样。不同作业岗位分别采样,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空气中铅含量。

1.2.2 调查该企业的一般情况, 生产工艺流程, 通风排毒设施, 工人作业防护及相应的劳动防护规章制度等。

1.2.3 尿铅测定 用无铅处理的广口聚乙烯塑料瓶收集调查对象一次性晨尿100 ml, 用冷消化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 其中根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GBZ 37-2002) 规定尿铅≥70 μg/L为尿铅超标[2]。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企业为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为铅酸蓄电池, 主要生产原料是金属铅, 年耗用铅1300 t。下设5个车间, 即浇片车间、铅粉车间、涂片车间、化成车间和总装车间。该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铸片→涂片→制片→焊接组装→化成→产品检验→成品包装。厂房都设有天窗、侧窗、部分工作岗位设有局部吸风装置, 车间内通风情况较好, 但工作岗位密度较大, 地面铅尘污染较严重, 容易引起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铅作业工人个人防护意识普遍不强, 仅少数工人佩戴防尘口罩, 部分工人佩戴纱布口罩或未佩戴任何口罩, 上下班也未严格更换工装, 工人下班没有严格执行洗手、淋浴、更衣等制度。

2.2 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检测结果

在该企业各车间选择接触铅危害因素的岗位进行采样, 浇片车间选择铸板岗位, 铅粉车间选择磨粉岗位, 涂片车间选择涂板岗位和合膏岗位, 总装车间选择焊接岗位。一共采集检测车间空气样品24份, 其中5份样品铅尘 (烟) 浓度超标, 超标率20.83%, 其中涂板岗位和焊接岗位有空气样品铅尘 (烟) 浓度超标;在所检测空气样品中, 铅尘浓度最高者为0.110 mg/m3, 超标2.2倍;铅烟浓度最高者为1.500 mg/m3, 超标50倍, 见表1。我国现行的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铅及无机化合物 (按Pb计) 铅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 为0.05 mg/m3, 铅烟的PC-TWA为0.03 mg/m3。

2.3 接触组与对照组尿铅检测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 接触组尿铅超标者26人, 超标率63.41%, 平均尿铅值为100.95 μg/L;对照组尿铅超标者15人, 超标率37.50%, 平均尿铅值为58.93 μg/L。接触组与对照组尿铅超标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4, P<0.05) ;接触组尿铅平均含量与对照组尿铅平均含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3, P<0.01) 。

2.4 不同工种铅作业工人尿铅检测结果

铸版岗位、磨粉岗位、涂板岗位、合膏岗位和焊接岗位作业人员尿铅的超标率和尿铅平均值见表3。其中磨粉、涂板和焊接岗位的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其他岗位, 铸版岗位的尿铅超标率次之, 除合膏岗位之外, 其余4个岗位的尿铅平均值均超过国家标准, 其中以磨粉岗位和焊接岗位的尿铅平均值最高。

2.5 不同工龄铅作业人员尿铅检测结果

见表4。经统计学检验工龄之间尿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04, P>0.05) , 说明铅作业工人尿铅含量与工龄没有明显关系。

2.6 不同性别铅作业工人尿铅检测结果

25例男性职工尿铅含量平均为 (108.56±73.05) μg/L, 16例女性为 (89.06±87.43) μg/L, 经t检验t=0.77, P>0.05;男性超标率为64.00%, 女性超标率为62.50%, 经χ2检验χ2=0.01, P>0.05, 不同性别的尿铅值及超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5。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 企业车间空气铅污染较重。铅烟 (尘) 浓度超标率为20.83%, 接触组的尿铅超标率为63.41%, 高于对照组的37.50%,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铅作业人员职业危害较为严重。对照组尿铅也存在37.50%的超标率, 可能原因是本次选取的是内对照, 虽然不直接接触铅, 在工作与生活中容易受到铅的污染, 也应该引起重视。

调查中发现涂板岗位和焊接岗位的铅烟 (尘) 浓度超过国家标准, 相对应尿铅超标率及尿铅平均含量也较高, 这一结果与李小红等调查一致[3]。建议今后在蓄电池生产企业预防铅中毒的工作中, 特别应加强对此类重点工序的职业中毒预防。铸板岗位、磨粉岗位和合膏岗位作业环境中铅浓度并未超过国家标准, 但仍有尿铅超标的情况, 这一结果与陆春花等[4]报道基本一致。即使铅烟 (尘) 浓度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但如果铅作业工人, 个人防护意识差, 工作时不戴防护口罩, 甚至在车间进食、喝水、抽烟, 加重了铅吸收;企业管理者也存在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 或者管理效率低下。说明生产环境化学物不超标并不意味对作业工人不产生损害这一值得重视的职业卫生问题。

铅主要经肾脏由尿排除体外, 所以尿铅可以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水平和体内铅蓄积情况。尿铅超标率与铅接触史有很大关系, 超标者多集中于接铅工龄为一二年的工人。工龄一二年的工人主要是新上岗工人, 大多为农民工, 文化水平较低, 个人防护意识淡薄, 不经常带防护口罩, 导致工作时铅烟、铅尘更容易进入体内。不少研究发现, 男性成年人的体内铅负荷量明显高于女性, 肾组织中的铅含量也较女性高[5]。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男性超标率和尿铅值略高于女性, 但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

为保障铅作业工人的健康, 在改善车间通风排毒设施降低车间空气中铅浓度的同时, 也要降低工作岗位密度, 采用局部送风, 保持呼吸带清洁。地面设真空吸尘装置, 防止二次扬尘。在车间内设置淋浴设施, 供下班工人及时清除身体外部的粉尘。加强对工人监督管理, 定期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对工人职业健康检查, 同时在工人中开展职业健康促进, 加强健康教育, 改善工人卫生行为, 也是预防职业铅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6]。建议对尿铅检查异常者3~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治疗, 待尿铅恢复正常后方可上岗。

摘要: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和铅作业工人尿铅水平, 为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41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 40名不接触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用冷消化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 分析尿铅含量与空气中铅浓度、工种、工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该企业车间空气浓度的超标率为20.83%, 接触组的尿铅超标率为63.41%, 尿铅超标率和平均值在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工种的尿铅超标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空气浓度未超标车间也存在工人尿铅超标现象。尿铅含量与工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工人受到明显的职业危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改善职工作业环境,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定期监测, 定期体检, 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关键词:蓄电池企业,铅污染,尿铅

参考文献

[1]魏希文.某蓄电池厂铅危害调查分析.中国职业医学, 2005, 32 (2) :66.

[2]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3]李小红, 周颂航.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与健康, 2008, 24 (3) :220-221.

[4]陆春花, 刘起展, 杨泽云, 等.职业卫生达标环境铅作业人群健康危害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 22 (1) :105-106.

[5]蒋之生.铅性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4, 12 (4) :77.

铅作业工人 第2篇

关键词:铅作业,尿铅异常发病率

为了解辽宁省抚顺市铅作业工人尿铅异常发病特征, 选择接触铅作业1年以上, 并且平均年龄和接触铅作业工龄及各工龄段的受检人数构成比相近的3 907名铅作业工人, 分成男女两组做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铅作业工人尿铅异常发病资料及人口资料, 均来自于2006-2013年抚顺市职业病防治院所提供的5年定期铅作业工人尿铅检测数据。铅浓度波动:铅烟为0.015~0.202 mg/m3, 铅尘为0.022~0.737 mg/m3。

1.2 计算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尿的铅含量=尿铅μmol/L- (C样-C空) /10×4.3;C样:样品铅浓度mg/L, C空:空白铅浓度mg/L, 10:取样量ml, 4.83换算系数。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依据《劳动卫生学》, 根据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尿铅浓度>0.34μmol/L为超标[1], 分别统计两组工人的尿铅异常情况, 两组的异常发生率进行了标准化及两率差别的U检验。两组各工龄段间发病率有无显著性差异, 用卡方检验。利用SPSS 17.0及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06-2013年抚顺市铅作业工人尿铅检测结果, 见表1。

2.2 不同年龄及性别尿铅异常情况比较

见表2。

注:a与男工组比较P<0.01。

3 讨论

铅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用途, 它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 可对全身系统和器官造成损伤[1]。铅接触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会引起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而尿中铅的含量可以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情况, 因此, 尿铅测定对铅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

本研究通过对2006-2013年抚顺市铅作业工人尿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显示, 两组工人同工龄尿铅异常生率比较, 发现女工组发病率高于男工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与芬兰Seppolaien1974年报道的铅对女工末梢神经系统 (神经传导速度) 的易感性增高相一致。保毓书报道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 对化学毒物的敏感性增高, 在月经期, 植物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妊娠期消化机能出现障碍;更年期生理机能的改变, 均可增加机体对毒物的敏感性[3,4,5]。男性职业接触人群由于生理、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原因,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恐惧感相对较低, 从而对自身的生命质量有较高的判断, 接触人群存在明显性别差异时, 必须重视职业接触女性健康的危害[6]。依据《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铅作业环境需要一定的风速进行换气, 从而降低铅浓度;自然通风应有足够的进风面积;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 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 并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女工在1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 应设女工卫生室, 且不得与其他用室合并设置。女工卫生室由等候间和处理间组成。等候间应设洗手设备及洗涤池, 处理间内应设温水箱及冲洗器。冲洗器的数量应根据人数计算。按女工人数, 100~200名时, 应设一具;大于200名时每增加200名增设一具;女工在100名以下至40名以上的工业企业, 亦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 设置简易的温水箱及冲洗器[7]。这次调查范围内的厂房均没有上述提到的设施, 设施简陋缺乏防护。本市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 厂房未按照《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要求设计, 产生粉尘而不放散有害气体或放散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的车间, 没有局部排气装置, 容易凝结蒸气和积聚粉尘, 是造成铅作业工人尿铅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未按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 (试行) 配备。

综上所述, 造成铅作业工人尿铅异常有多种原因, 因此要加大卫生行政监察力度, 切实保障铅作业工人健康。

参考文献

铅作业工人 第3篇

关键词:血红蛋白,红细胞,尿铅

为了解铅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 我们于2008年6—9月, 对某市蓄电池生产企业的铅作业工人尿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进行了检测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铅作业组来自3家蓄电池厂的202名作业工人, 男性114人, 女性88人;年龄 (37.63±8.40) 岁, 工龄 (3.27±4.11) a。对照组为不接触铅和其他职业危害的职工213人, 男性132人, 女性81人;年龄 (34.46±3.21) 岁, 工龄 (2.35±2.71) a。铅作业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工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被调查者无原发性疾病, 无心血管系统疾病, 半年内无接触X射线。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采用ABXMICROS60血球仪进行测定, 测试前用仪器配套的校准品进行校准, 在取血后4h内上机检测完毕。尿铅测定用UP-2溶出分析仪, 按《尿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法》 (WS/T 19-1996) 进行, 收集工人一次性晨尿约100ml, 尿液比重在1.010~1.030之间。

1.2.2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秩和 (Kruskal-WallsH) 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不同性别铅作业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尿铅检测结果比较

铅作业组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同性别对照组 (t=3.084, P=0.002) , 铅作业组女性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同性别对照组 (t=2.092, P=0.038) 。铅作业组红细胞计数与同性别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男性t=0.880, P=0.380;女性t=-1.475, P=0.142) 。铅作业组尿铅水平明显高于同性别对照组 (男性χ2=173.360, P<0.01;女性χ2=101.216, P<0.01) 。见表1。

注:血红蛋白、红细胞用t检验, 尿铅用秩和 (Kruskal-WallisH) 检验, 与同性别的对照组比较, aP<0.01, bP<0.05, cP<0.01。

2.2血红蛋白、红细胞和尿铅异常情况比较

按血红蛋白、红细胞正常参考值[1]作为划分标准, 经卡方检验, 铅作业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红蛋白下降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549, P<0.01) , 但红细胞降低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99, P=0.371) ;尿铅按职业接触限值[2]≥0.34μmol/L作为增高标准, 铅作业组尿铅增高者占70.8%, 尿铅增高人数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2.546, P<0.01)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检验, aP<0.01。

2.3铅作业工人血红蛋白多元回归分析

以铅作业工人的血红蛋白 (g/L) 为应变量, 以尿铅 (μmol/L) 、年龄 (岁) 、工龄 (a) 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男性和女性尿铅与血红蛋白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65和-0.221, P值分别为0.003和0.039, 表明尿铅水平与血红蛋白存在负相关。见表3。

3讨论

尿铅是反映近期铅接触的指标, 本次调查发现铅作业组尿铅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者占70.8%, 无论是尿铅水平还是尿铅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人数, 铅作业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表明长期接触铅可导致尿铅升高, 说明所调查企业铅危害比较严重。

由于铅能抑制血红素合成酶, 二价铁离子不能和原卟啉结合, 使血红素合成障碍, 导致血红蛋白含量下降[3]。本次调查发现铅作业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男性P<0.01, 女性P<0.05) ,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尿铅水平与血红蛋白存在负相关, 这与钟诚等[4]的研究基本一致。提示随着体内铅含量的增高, 对血红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增强。

本次调查同时发现铅作业组红细胞与同性别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是否人体在较长时间接触铅后, 会启动某种代偿机制, 使红细胞计数趋于正常, 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文彬, 潘祥林.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50.

[2]GBZ 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S].

[3]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169.

铅作业工人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1年在岗期间铅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1 170份, 其中男性493人, 女性677人;年龄为16~63岁, 平均年龄为 (27.01±7.67) 岁。

1.2 方法

1.2.1 职业健康检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项目包括基本信息、一般医学生理指标、症状询问、内科常规、外科常规、五官科常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B超等基本项目和血铅等必检项目。检查记录采用统一编制的职业健康检查表。

1.2.2 血铅测定

取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1. 5 ml于试管中, 肝素抗凝, 充分振摇, 冰冻运输, - 20 ℃ 保存。血铅按照WS/T 174-1999《血中铅、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的要求,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以血铅≥1.932 μmol/L (400 μg/L) 确定为观察对象, 血铅≥2.898 μmol/L (600 μg/L) 确定为诊断水平[1]。

1.2.3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导入Excel, SPSS 10.0进行t检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铅作业工人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依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铅的目标疾病包括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职业病) 和贫血、卟啉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职业禁忌证) 。本次职业健康监护的1 170名铅作业人员中有贫血92名, 占7.9%;血铅超标32人, 占2.7%, 其中有19人达到观察对象水平, 13人达诊断水平。

2.2 不同类型电池生产企业目标疾病检出情况

本次健康检查中发现32名血铅超标的作业人员和92名贫血的作业人员。32名血铅超标者均来自于传统的蓄电池生产企业, 检出率为12.3%;92名贫血患者中有55名来自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检出率6.0%;低于传统的蓄电池生产企业 (检出率为14.2%) ,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8.708, P<0.05) 。见表1。

注:χ2 = 18.708, P<0.05。

2.3 不同性别工人血铅超标、贫血和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男性血铅异常检出率为2.8%, 女性检出率为2.7%, 两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5, P>0.05) 。男性贫血检出率为2.8%, 女性检出率为11.5%,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 29.677, P<0.01) 。男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27.8%, 女性检出率为11.8%,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172, P<0.01) 。见表2。

注:与女性比较, aP<0.01。

2.3 年龄对血铅的影响

血铅超标组32人的年龄偏大, 其平均年龄为 (38.84±9.83) 岁, 未超标组1 138人的平均年龄为 (26.68±7.34) 岁,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43, P<0.01) 。

3 讨论

本次职业健康监护结果显示, 常州市电池生产行业铅作业人员的血铅超标率低, 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超标率为0, 蓄电池生产企业为12.3%, 低于其他研究中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工作人员血铅超标率 (17.52%~47.00%) [2,3,4,5], 这是因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多为规模较大的电池生产企业, 生产设备先进, 局部通风设施好于其他研究中的乡镇企业。蓄电池生产企业的血铅超标率、贫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这与其主要生产原料不同有关, 蓄电池生产企业主要以铅为原料, 而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主要以单晶硅和多晶硅为主要原料, 涉铅岗位主要在焊接岗位;且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投入比较大, 对职工的职业卫生宣教和个人防护等方面更为重视。

本次健康监护发现女性铅作业人员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 也与女性生理性贫血 (月经期等) 有关。提示, 女性职业健康检查时应避开生理期。男性铅作业人员的心电图异常率要高于女性, 与男性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有关, 而有研究表明, 吸烟、饮酒是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6,7,8], 说明男性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血铅超标者的平均年龄显著大于非超标者, 可能与年轻的劳动者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 更加注重个人防护有关。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对年纪较大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本文监护的对象多为大中型电池生产企业的作业人员, 缺少来自规模较小的乡镇企业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研究对象, 因此要全面了解常州地区铅作业人员血铅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常州地区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 更好地指导企业职业卫生安全工作的开展。方法 选择常州市5家蓄电池生产企业和1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1 170名铅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对不同人群中血铅超标和贫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血铅超标和贫血的发生率 (分别为0和6.0%) 均低于蓄电池生产企业 (分别为12.3%和14.2%) , 年龄偏大是血铅超标的危险因素;男性的心电图异常率 (27.8%) 高于女性 (11.8%) , 女性的贫血发生率 (11.5%) 高于男性 (2.8%) 。结论 电池生产企业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和职业卫生安全教育。

关键词:蓄电池,太阳能电池,血铅,铅作业工人

参考文献

[1]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S].

[2]谭志欣.天津市某蓄电池厂361名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J].职业与健康, 2011, 28 (3) :封二-封三.

[3]魏希文.某蓄电池厂铅危害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05, 32 (2) :32.

[4]刘苏玫, 吴秋芳, 倪蕾, 等.武汉市5家蓄电池企业职业接触铅状况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4 (1) :48-49.

[5]窦建瑞, 朱宝立, 仲立新, 等.蓄电池厂工人血铅水平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4 (1) :12-15.

[6]Kiziler AR, Aydermir B, Onaran I, et al.High levels of cadmium andlead in sem in alfluid and blood of smokingmen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oxidative stress and damage in infertile subjects[J].Biol Trace ElemRes, 2007, 120:82-91.

[7]N avas AA, Selvin E, Sharrett AR, et al.Lead cadm ium, smoking, and increased risk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 isease[J].Circulation, 2004, 109:3196-3201.

铅作业工人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采样对象为温岭市铅接触作业企业工人, 以纯净水塑料空瓶收集晨间一次尿样约100m L进行测定。

1.2 检测方法

按照WS-T 18-1996《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进行定量测定[3]。将收集尿样测量比重后, 吸取5.00m L尿样置于聚乙烯塑料管中, 加0.05m L硝酸, 摇匀。吸取0.20m L置于塑料进行管中, 加入0.20m L基体改进剂 (4%磷酸二氢铵溶液) , 混匀,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1.3 判定标准

根据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4], 尿铅≥0.07mg/L为超标。

1.4 质量控制

在测定样品同时, 用本法测定冻干人尿铅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9105a的铅含量, 标准值为0.404±0.042mg/L, 测定值结果符合标准值要求。

2 结果

2.1 铅接触工人尿铅检测情况

3年共检测313名铅接触工人尿铅样品, 尿铅超标者36人, 超标率11.5%。其中2009年为110人, 尿铅超标者5人, 超标率4.5%;2010年为105人, 尿铅超标者0人, 超标率0%;2011年为98人, 尿铅超标者31人, 超标率31.6%。采用对资料用x2检验的方法[5]进行统计分析, 2011年尿铅超标大大高于2009年和2010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性别与尿铅含量情况

在检测的313名铅接触工人尿铅样品中, 男性175人, 尿铅超标者17人, 超标率9.7%;女性138人, 尿铅超标者19人, 超标率为13.8%, 女性超标率高于男性, 但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3 年龄与尿铅含量情况

在检测的313名铅接触工人的年龄分布中, 18~30岁为126人, 尿铅超标者17人, 超标率13.5%;30~40岁为100人, 尿铅超标者10人, 超标率10.0%;40岁以上为87人, 尿铅超标者9人, 超标率为10.3%。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工龄与尿铅含量情况

在313名铅接触工人的尿铅超标者工龄分布中, 工龄<1年为78人, 尿铅超标者3人, 超标率为3.8%;工龄1~3年为86人, 尿铅超标者8人, 超标率为9.3%;工龄3年以上为149人, 尿铅超标者25人, 超标率为16.8%。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工龄越长, 超标率越高, 且呈递增趋势 (P<0.05) 。

2.5 工种与尿铅含量情况

在检测的313名铅接触工人的工种分布中, 化成为81人, 尿铅超标者11人, 超标率13.6%;封焊为78人, 尿铅超标者6人, 超标率7.7%;包片为154人, 尿铅超标者19人, 超标率12.3%。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对313份检测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显示, 2011年尿铅超标率大大高于2009年和2010年, 且经统计学检验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卫生学调查发现其与这些企业2009年和2010年的低超标率有关, 特别是2010年0超标率, 更使铅接触作业工人们麻痹大意, 只顾经济效益, 放松了个人防护, 造成铅吸收至铅中毒, 致使2011年尿铅超标率大大速增。但反之也说明只要铅接触作业人员在从业工作中加强防范意识, 铅中毒现象是可以避免的。而且三年里超标率11.5%也说明我市铅接触作业企业还存在一定的铅危害, 影响了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对工龄与尿铅含量情况分析后发现, 工龄3年以上的铅接触工人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工龄1~3年及<1年者, 并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工龄越长, 超标率越高, 呈递增趋势, 说明尿铅超标率随着铅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升高[6], 也与铅容易在体内慢性蓄积有关, 更需加强个人防护。还有经数据统计分析, 男性和女性铅接触从业人员及年龄、工种与中毒的几率无多大差异。

综上所述, 为了减少铅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企业应改善劳动环境、增加通风排毒设施, 降低作业场所空气铅浓度。工人需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因为工人未能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及不良的卫生习惯[7.8], 也是重要原因, 所以加强自我防护措施, 搞好个人卫生, 减少铅的吸收是非常必要的。相关部门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加强监督执法, 定期对作业场所有毒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监督定期的工人健康检查, 及时掌握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 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尿铅,铅中毒,监测

参考文献

[1]刘长云.铅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06, 22 (20) :1688-1689.

[2]金香玉.2003-2007年蓄电池厂职工尿铅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 (12) :2329-2330.

[3]WS-T18-1996.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S].

[4]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S].

[5]于浩, 主编.医学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89-90.

[6]李少旦, 彭卫芳.某蓄电池厂244例尿铅测定结果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1, 28 (1) :3334.

[7]易桂林, 李松汉, 袁文菊, 等.某蓄电池企业工人健康促进措施效果评价[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 25 (4) :386-389.

高血铅工人56例临床分析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入院患者中男性54例, 女性2例;年龄22~64岁, 平均43岁。8个工种, 上料工8人, 烧结工9人, 炉前工28人, 除尘工6人, 检斤工2人, 培烧工1人, 布料工1人, 搅拌工1人。接触铅作业工龄42~100 d, 平均71 d。为露天作业, 环境简陋。个人防护有口罩、手套和工作服, 工人经常在高温铅块上热饭盒, 在作业场所就餐。个人卫生条件差, 铅烟自然排放, 8 h工作制。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主要症状有腹胀29例 (51.79%) , 腹痛48例 (85.71%) , 乏力36例 (64.29%) , 头晕29例 (51.79%) , 头痛16例 (28.57%) , 恶心19例 (33.93%) , 厌食16例 (28.57%) , 便秘4例 (7.14%) , 腹泻3例 (5.36%) , 失眠4例 (7.14%) , 多梦2例 (3.57%) , 胸闷气短3例 (5.36%) , 腹压痛7例 (12.50%) , 四肢麻木6例 (10.71%) 。以上结果显示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 其中腹胀、腹痛、乏力、头晕症状的发病率均在50%以上。

1.3 实验室检查

血铅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单位 μmol/L) ], 56例入院患者检测结果≥2.90占11例, 占19.64%;≥1.93的38例, 占67.86%;≥1.45的7例, 占12.50%。尿铅检测采用[双硫腙比色法 (单位μmol/L) ≥0.58的29例, 占51.79%;≤0.58的27例, 占48.21%。红细胞锌原卟啉 (ZPP) 数 (单位mg/g Hb) ≥13.0的25例, 占44.64%;<13.0的31例, 占55.36%。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数 (单位mg/L) ≥0.8的25例, 占44.64%。

其他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2例。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7例, 心律不齐5例。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强6例, 脑电图提示为界限性脑电图1例, 肌电图提示神经原损害1例。

1.4 主要作业点铅烟检测结果

见表1。

注:国家标准:空气中铅烟最高容许浓度为0.03 mg/m3。

1.5 诊断

根据患者接触铅烟作业职业史, 临床表现中消化系统症状,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铅、尿铅、ZPP) 及试验性驱铅尿铅值, 参考现场铅烟检测结果, 依据GBZ 37-2002《职业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56例入院患者诊断为“轻度铅中毒”20例, “中度中毒”1例, “观察对象”35例。

1.6 治疗与转归

本组血铅增高的56例入院患者均给予驱铅治疗, 采用依地酸钠钙 (EDTA) 1.0 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 连续3 d, 停药4 d, 驱铅治疗时收集24 h尿, 检测尿铅结果, 同时给予静脉滴注能量合剂, 维生素C, 氯化钾10 d, 再配合口服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B1, 金施尔康片每次2粒, 每日2次口服, 驱铅停止期检测血、尿铅值, 决定下次驱铅疗程, 56例患者的驱铅治疗1~5个疗程不等。经驱铅及对症治疗后, 消化系统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血铅、尿铅值恢复正常及噪声与混苯联合作用, 住院治疗18~66 d, 平均42 d, 全部治愈出院。

2 讨论

本组56例入院患者是同一个企业、不同工种接触铅烟作业的农民工, 在铅烟浓度严重超标的环境中工作最短42 d, 最长100 d, 平均仅71 d, 就出现了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和血尿铅增高, 较以往诊断的慢性铅中毒和观察对象发病时间明显缩短, 其重要原因是工人每日长时间工作在空气中铅烟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数倍至数十倍的环境中, 同时缺乏职业卫生知识和个人卫生常识,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所致。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及胃肠道吸收, 一般不经皮肤吸收, 铅吸收入血导致血铅增高, 75%以上由肾脏排出, 经肾小球滤过后由肾小管排出, 特别在血铅增高时, 尿铅也增高[1]。铅进入机体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影响是明确的[2],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的中间物卟啉代谢障碍, 导致尿中检测ZPP值增高, 铅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可抑制肠壁碱性磷酸酶和ATP酶的活力, 产生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本组56例患者入院时血铅值均高于正常, 全部给予了EDTA驱铅治疗, EDTA为多胺多羧类络合剂, 分子中的钙离子可被铅或其他的2价或3价多种金属结合成稳定而可溶的络合物[3], 并逐渐随尿排出体外, 而起到解毒作用。驱铅的同时给予能量合剂及多种维生素, 锌、铁等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药物, 因为驱铅的同时对体内很多微量元素也随之排出体外, 所以及时补充因驱铅而导致多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是非常必要的, 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通过这56例入院患者的治疗, 笔者认为, 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予以特异性药物 (EDTA) 行驱铅治疗及有效对症治疗, 使病程明显缩短, 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获得了全部治愈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炼铜企业因接触铅烟导致血铅增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场铅烟浓度, 诊断治疗与转归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诊断铅中毒21例, 观察对象35例, 并全部给予依地酸钠钙 (EDTA) 静脉注射驱铅治疗, 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和微量元素治疗, 达100%治愈的效果。结论定期对冶炼行业接触铅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及时发现职业卫生问题, 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铅烟,血铅增高,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16-219.

[2]薜莲.醋酸铅体外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研究.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4, 30 (2) :80.

铅作业工人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 1资料于2010—2011年对某私营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并取该企业2010—2011年的工作场所铅的检测数据; 选取2010—2011年的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同一人做健康检查选择最后1次检查结果。

1. 2方法

1. 2. 1现场调查制定调查计划, 统一标准, 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在现场依据企业现场情况及档案资料, 以“查、问、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 采用《江苏省健康促进示范企业评估标准》评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 职业卫生知晓率调查,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行为习惯、职业史、既往病史、职业病防治法知识、铅作业相关知识、一般职业卫生知识等。

1. 2. 2工作场所中铅烟和铅尘的监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开展作业场所铅烟、铅尘浓度现场采样, 采样方法为长时间个体采样。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具有代表性劳动者进行采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3]方法中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4]中铅烟、铅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PC-TWA) 作为标准进行判断, 铅尘浓度超过0. 05 mg /m3、铅烟浓度超过0. 03 mg /m3判定为超标。

1. 2. 3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对作业人员进行一般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一般健康检查包括内科、外科、神经科、口腔科、皮肤科,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铅、肝功能、血常规检查。血铅检测方法采用WS/T 20 -1996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血铅浓度≥400 μg /L为异常。

1. 2. 4统计方法使用Epi Data 3. 1对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 17. 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双侧多组卡方检验分析铅作业工人血铅影响因素,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基本情况该企业建于70年代,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铸板焊接、和膏、充填、组立、包片、充电等工序, 充填、充电工序为半自动化操作, 铸板焊接、组立、包片工序均为手工操作。该企业在焊接、称片、包片、组立等作业岗位产生铅烟及铅尘。按《江苏省健康促进示范企业评估标准》对企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评价, 发现该企业生产区与非生产区距离及分隔不够, 且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开展“三同时”验收工作。 另外, 该企业员工仅配备普通纱布口罩及单滤盒面罩。

2. 2作业环境监测情况共采集铅烟、铅尘样品38件, 超标35件, 超标率92. 1% , 见表1。铅烟浓度均值为 ( 0. 71 ± 0. 43) mg /m3, 最高超过国家规定接触限值的44. 3倍; 铅尘浓度均值为 ( 1. 04 ± 0. 61) mg /m3, 最高超过国家规定接触限值的50倍, 超标岗位主要为焊接、包片、组立岗位。

2. 3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进行健康监护160人, 其中男性50人, 平均年龄 ( 39. 5 ± 10. 0) 岁; 女性110人, 平均年龄 ( 42. 1 ± 5. 5 ) 岁。铅作业人员工龄0. 1 ~ 17. 9 a。铅作业人员存在的主要异常症状为记忆力下降、多梦和四肢酸痛, 检出率分别为25. 6% 、 20. 6% 和18. 8% ; 另外, 47人出现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检出率为29. 4% ; 1人出现红细胞计数下降, 检出率为0. 6% 。血铅浓度增高124人, 检出率为77. 5% 。

2. 4作业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情况该企业员工中对于职业病防治法知识正确率超过50% 的为134人, 占调查人数的83. 8% ; 铅作业相关知识正确率超过50% 的为20人, 占调查人数的12. 5% ; 一般职业卫生知识正确率超过50% 的为137人, 占调查人数的85. 6% 。

2. 5可能影响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的因素血铅浓度水平与员工工龄、学历、下班前是否沐浴以及铅作业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关。见表2。

3讨论

通过对该企业的调查与监测, 发现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缺乏, 作业场所中铅烟铅尘超标现象严重, 焊接、包片等岗位作为手工操作岗位铅污染更为严重, 生产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 仍有部分防护设施不到位。 另外, 该企业员工文化程度不高, 对铅作业相关知识认识不足, 缺乏对于铅的毒性与危害以及作业过程中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知识。血铅反映近期铅接触情况, 同时也能反映体内铅负荷情况, 是铅接触的主要生物监测指标[5]。本次调查显示, 该企业铅作业人员血铅异常率高达77. 5% , 不同血铅浓度组员工在工龄、学历、下班前是否有沐浴的习惯以及铅作业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提示可以通过改变作业人员生活工作习惯并加强相关职业卫生知识宣教对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预防铅中毒是蓄电池行业一项长期任务, 不能以牺牲工人的健康来换取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铅中毒的防治, “防”优于“治”, 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国外学者曾对铅接触者做了一项研究, 改变他们卫生观念和个人卫生习惯, 比如不在工作场所内吸烟、喝水, 餐前用肥皂洗手, 工作后洗澡, 每天换洗工作服等, 虽然空气中铅浓度没有变化, 但作业者血铅水平明显下降[6]。国内任宝印等[7-9]开展的多项职业健康促进相关研究结论也得出相同结果, 这说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防患于未然是自我保护的重点。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制定干预计划, 从企业管理策略、 支持性环境改善、职工自我防护、健康教育、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要求并帮助企业积极改革生产工艺, 将浇铸、切片、和膏等工艺从现有的人工操作转向自动化操作, 从而减少工人接触铅烟铅尘的机会。同时,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督促企业负责人学习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力度, 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防护相关规章制度并加以贯彻落实, 培养员工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提高工人的作业能力, 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共同促进员工、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璐, 孙宝林.职业铅中毒现状分析调查[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4) :157-160.

[2]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3]GBZ/T 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S].

[4]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

[5]郑新泉.1981—1988年我国女性成人血中铅镉水平变化[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 18 (6) :332-334.

[6]Chuang HY, Lee ML, Chao KY, et al.Relationship of blood lead levels to personal hygiene habits in lead battery workers:Taiwan, 1991-1997[J].Am J Ind Med, 1999, 35:595-603.

[7]任宝印, 刘喜房, 崔力争, 等.健康教育与促进对铅作业工人健康保护效果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07, 34 (4) :316-317.

[8]王会丽.职业健康促进对铅作业工人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07, 23 (14) :1201-12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铅作业工人】相关文章:

噪声作业工人07-18

青藏铁路筑路工人高原作业常见病、多发病分析09-12

一线工人05-27

纺织工人06-19

工人管理08-01

城市工人08-20

产业工人06-12

接尘工人09-04

工人离职程序06-12

工人 报道 范文07-29

上一篇:3G无线通信技术分析下一篇:体育新课程改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