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与内容范文

2024-08-17

特征与内容范文(精选12篇)

特征与内容 第1篇

不可忽视的是, 网民对新闻类信息的青睐。在公交车上、在地铁站等车、在餐厅等待就餐、在发廊美发、在美容院美容……随处可见, 人们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看新闻, 已经是很多人的必须工作, 甚至是一种习惯。手机新闻具备短、平、快的新闻内容和风格, 从新闻文本写作的角度来看, 由于屏幕阅读的局限, 手机信息一般都短小精悍、简明易懂, 常常带有鲜明的5W标记。从某种意义上说, 手机短信以其媒介形态的特殊性回归了新闻消息快、短、精的初衷。

一般手机报是订阅式, 需要付费, 用户在接受短信服务之前, 已经在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列表中选择定制, 预定了自己最感兴趣和急于了解的新闻信息, 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 而在各网站上浏览新闻则消费的是流量费, 网民可以直接在该网站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点击。

手机阅读特征有:1.移动性。手机利用信号接通网络, 只要有信号, 这种带着体温的媒介, 不管你在哪, 在公交车站、地铁站、餐厅、办公室、体育场、登山等你都能进行阅读, 只要带上手机, 轻松搞定。2.便携性。手机轻巧、便于携带, 也就决定了手机阅读的便携性。3.私密性。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有自己的手机, 而且因为屏幕的限制, 手机阅读时基本上是独立进行的, 不受干扰, 所以手机阅读还具私密性。4.经济性。进行手机阅读, 除了上相关网站直接点击阅读还能订阅手机报, 而这两者, 通信公司都推出了优惠业务, GPRS套餐5元、10元、20元不等, 手机报资费2元、3元、5元不等, 依报而定。可见, 手机阅读还是很经济便民的。5.娱乐性。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 成为一种新的媒体, 它集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 这点是纸质阅读做不到的, 并且可阅读的内容宽泛, 时尚、文学、音乐、游戏、汽车、财经、新闻、体育等, 应有尽有。6.碎片时间利用。也许只是一两分钟, 你也可以拿出手机浏览你所感兴趣的信息, 在热闹的候车室、在无聊的美发屋、在安静的餐厅、在回家的路上、在路边等待朋友、在厕所方便, 所有零碎的时间, 都可以被你充分利用。7.开放平台。手机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出和接收信息, 不仅可以进行个体间联络, 还可以进行群体间联络, 用户既是受众, 又是内容生产者。通过手机报这种媒体形式, 还能在第一时间获知人们的评论, 人们阅读后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而在网站页面上你可以对某信息直接进行评论或发表意见。

手机阅读大幅降低了阅读门槛, 有利于全民阅读,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素质, 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反作用力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与提升, 同时也有助于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有助于提高阅读率。手机阅读旨在为用户打造便捷、健康、环保、时尚的新阅读方式, 让更多的人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手机阅读以其绝对的优势赢得了广大手机用户的认可, 特别是在现阶段手机阅读软件的易获得性和手机阅读终端注重开发中低端手机的情况下。然而, 其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比如手机阅读的浅阅读性、没有原创内容、版权问题、阅读信息的把关问题等, 都正等待着进一步得到解决与完善。

手机阅读, 在信息化、高速运作的今天, 占尽了优势并抢占了一大部分的读者, 我们不得不叹服它的快捷、便携、经济、及时、宽泛、全面, 它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充实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同时, 以手机阅读为代表的数字出版, 在克服自身不足的同时, 应该尽快找到合适的模式与传统出版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共同促进我国出版事业的提高和繁荣,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特征与内容 第2篇

王 萌

摘要:高校教师舞蹈与形体教学应当结合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以其师范性特征为出发点,着重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词:高校教师;舞蹈教学;编排;音乐 一.教育性

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与形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身气质和优美的形体。尤其对于空乘和播音主持等注重外在形象的专业,培养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形体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性与技巧性。首先,教师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深刻理解舞蹈与形体教学的内涵,明确这些课程对于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并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掌握教学活动中的技巧。例如,如何通过舞蹈与形体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气质等;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学习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再次,教师应做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学生,顾名思义,会像教师学习,而教师的形体、形态必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因此,高校教师无论在舞蹈与形体课上,还是平时的言行举止都要时刻注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标杆。

舞蹈与形体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必须在具备专业的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讲究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基础的课程训练之外,教师定期组织全体学生舞蹈与形体比赛,通过竞争增强学生努力进取的意识。还可以通过模拟情境的方法来锻炼培养学生:例如空乘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令其模拟空乘工作时的具体行径;而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令其模拟练习主持现场等„„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教育学生得目的。

二、音乐性

音乐和舞蹈是分不开的姊妹艺术,中小学课堂经常将两者融为一体。高中阶段的舞蹈课中,虽然舞蹈技能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以及综合艺术素养,教学工作中应该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课外艺术活动中,舞蹈和音乐教师主要承担综合艺术性活动的编导与排演等重要任务,因此对于音乐、舞蹈甚至喜剧的综合统筹以及驾驭能力要求很高。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能力

较强,而舞蹈基础与舞蹈素质较差,在舞蹈教学中则需要用音乐来带动舞蹈,取长补短,调动听觉、动觉、视觉三者结合,强调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内在联系,用身体感受并表现音乐,在音乐中学习舞蹈。笔者认为,重视高师舞蹈教学的音乐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舞蹈伴奏

一般情况下,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舞蹈课只是进行形体训练,对钢琴伴奏几乎不重视或者根本不配备,这只能说明教学理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舞蹈训练中,钢琴伴奏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衬托和伴随舞蹈动作,也能使动作整齐划一。最为主要的是,舞蹈训练中的钢琴伴奏是学生音乐素养和舞蹈技术的催发剂,并且通过视觉、听觉和动觉的连觉感受以及内心体验能够开发学生心灵的力量,挖掘学生的舞蹈能量,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增强艺术表现力。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以及钢琴伴奏教师,对于舞蹈伴奏的选材具有十分严格和细致的要求,期待并努力使伴奏更具有表现力和乐感。并且在舞蹈动作、呼吸以及之间的衔接,舞蹈的动律、风格以及细小的华彩、动作的力度和速度之间的变化上,都需要音乐的处理。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要重视伴奏音乐。

(二)重视试听资源

舞蹈教学的试听资源主要分为三种:第一,视听设备以及舞蹈视频资料。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舞蹈文化的日益繁荣,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频资源,例如VCD、DVD、电视以及网络视频资料。第二,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和整理的伴奏音乐,例如优秀舞蹈作品的音乐片段、适宜编舞的民间古典音乐、电子音乐和现代音乐等。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创造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物种的舞蹈。第三,利用DV拍摄和记录饿课堂考试、教学、表演以及创作的作品。

三、身体个性

“自由的身体”、“文化的身体”、“律动的身体”以及三部分组成了“身体的个性”。这三个方面,既指向了教学内容,也渗透了教学理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发展,共同构建了舞蹈形体教学内容的身体个性。“自由的身体”将后现代主义中贴近生活、关注自然的人文关怀理念贯穿到了高师舞动与形体教学的课程中,意思就是说在建立学生本人具有的能力的前提之下,完成属于自身舞蹈特性 的舞蹈理念,培养学生用身体语言思考问题的能力,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舞动关注现实,通过用自己的身体表现自己的喜好,挖掘学生利用表情和动作质感的感受,通过身体接触、对话,了解环境、文化的能力,最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课程安排上,首先应进行现代舞的基本训练,将其作为基础课程进行课程安排与组织,使身体得到放松、自然。要建立身体个性,必须要建立自由的身体,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意识,才能为“文化的身体”和“律动的身体”打好基础。接下来将“环境编舞”与“即兴编舞”纳入课程。“环境编舞”是指通过身体与身体、自然、物体之间的交流而激发舞者对自然环境、生存环境、人文环境进行深刻地思考。“即兴编舞”主要是启发学生即兴地开发自己身体的创造性。由此可见,“环境编舞”与“即兴编舞”是鼓励学生利用舞蹈语言进行探索、发展个性、感悟现实的良好的教育方式。现代舞的基础训练是高校教师舞蹈与形体训练的身体训练内容,教育对象主要针对将来进行艺术基础教育的教师。所以,训练的原则要本着开发身体的可能性来实施,避免追求过于专业化和技术化的基础训练,忽略教学内容的形式化。在编舞课程中,健康的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舞蹈意识,音乐的选择也要尽可能选择积极乐观的,具有启发学生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智慧和意识。在环境编舞中,要避免夸张的选题,尽量选择可以透过身体动作开发学生的自我、他人与环境的观察能力,建立自然的身体、文化的身体、律动的身体。

四、实践性

高校教师舞蹈与形体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重视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高校教师舞蹈与形体教学除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外,应该将艺术实践融入到教学中来,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舞蹈教学的过程也是艺术实践的过程。艺术实践不仅仅局限于舞台表演,更多的是表现在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

首先,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的机会,切忌“死磨硬扣”。舞蹈动作的组合本身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云南花灯的“反崴”组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体态特征进行动作组合。待到第二次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舞蹈动作组合,并对自己的动作进行讲解,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活跃了学

生们的思维,锻炼了学生们的编排能力和互教互学的能力。这样,学生们学到的云南花灯“反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举一反三后的云南花灯“反崴”。在艺术实践中,学生进行的不只是单纯的艺术模仿,而是经过创新后的艺术再造。

其次,在学习了基本的民间舞蹈艺术成品的鉴赏课和进行了舞蹈动作组合的基本训练课之后,可以进行舞蹈的即兴编排课。学生在理解了基本的舞蹈节奏特点和音乐韵律特征之后,根据舞蹈的风格、形体动作、身韵以及语汇的特点而进行即兴编排,最能挖掘出学生的个体潜能。学生在了解并掌握了不同舞蹈的风格与动律的基本要求后,以情感作为即兴舞蹈的动力去设定一个角色,从而进行即兴创编。即兴舞蹈的编排可以摆脱规范和规格带来的定势,更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为舞蹈艺术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舞蹈教学与艺术实践相互结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定期组织舞蹈基本功比赛和汇报演出,建立合格的评估体系,重视引导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以及舞蹈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表现,促进技能课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第二,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将舞蹈、声乐、乐器等进行创意组合,定期举办一些专场音乐会,加强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第三,可以组建舞蹈队,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学习舞蹈训练和组织的基本,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写作能力。第四,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和舞蹈采风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改编、排练等等,鼓励学生自选音乐或者用指定音乐进行即兴舞蹈编排,根据音乐的韵律设计与之相应的队形和舞蹈动作,以提高舞蹈的编排能力。第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演出,丰富舞台经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教师舞蹈与形体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五、与时俱进性

舞蹈教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显示出它的与时俱进性。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舞蹈风格一成不变,丝毫没有时代特色,那么舞蹈就失去了基本的技术魅力。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舞蹈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性主要表现在舞蹈教材的选择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教材的选择

学生入学之初首先接触的就是教材,教材的选择十分重要,有什么样的教材

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站在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学科。因此,要求高校教师舞蹈教学的教材具有综合性、代表性和综合性。

首先,教材的选择与高校教师舞蹈教学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高校教师舞蹈与形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具有舞蹈教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所以,教材的范围、内容应该相对宽广和简单。教材主要以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的基本训练和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适当增加舞蹈组合与成品舞的范例。这是与中小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教学内容,方便以后的教学工作。

其次,教材的选择符合高师舞蹈教学的规律。在内容上,教材要循序渐进,遵循舞蹈教学的规律。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有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技巧的训练,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都应该呈逐渐上升趋势。例如,入学第一年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训练学生的软开度以及传授舞蹈基础理论为主;第二年以基本舞步、基本风格、舞姿造型和动作韵律等为主;第三年以现代舞训练、教学以及舞蹈创作理论为重点。

(二)音像、视频、多媒体等辅助教材的选择

除了基本的教材选择之外,舞蹈教学还应该配备与教学同步的音像资料与参考书,便于教学参考与拓展。辅助教材在选择上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代表性。多样性是指舞蹈教学的教材不是单一的高校课本,而增加了中小学舞蹈课本,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提前了解以后即将面对的教学工作;综合性是指辅助教材具有多重功能,不仅包括了舞蹈组合的教学,还包括了舞蹈技巧的讲解与分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代表性是针对小舞蹈而言的,教材与资料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舞、芭蕾舞、民族舞和当代舞等,同时加入一些中小学舞蹈,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辅助教材的选择贵在泛而精、多而异。初次之外,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生动、有趣,不但有助于教师解决在舞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将抽象的舞蹈过程直观化。参考文献:

特征与内容 第3篇

关键词: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法律义务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0-0006-04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Professional Sports Clubs

ZHOU Aiguang1, YAN Chengdong2

(1.P.E. Inst.,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 China;2. Social Sports Dep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professional sports clubs. Based on this, its characteristics of norm, diversity and conflict are discussed. Observing and defending games order, maintaining games balance, protecting and limi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vestors,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the labor rights of athletes, community service, maintaining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ns are prob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professional sports clubs; social responsibility; legal obligations

职业体育俱乐部,一般指专门从事运动训练、竞赛和表演活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在国外,除少部分国家,职业体育俱乐部一般都是经营性经济实体。[1]在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产生时间并不长,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备,还不能完全符合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实践中出现的“假球”、“黑哨”、“罢赛”、“退赛”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就是这种矛盾的集中反映,充分暴漏了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事实。然而,理论层面学者们还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理论研究的滞后必然带来实践上的盲目,制约了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立足法学视角,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特征和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1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含义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法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既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有体育比赛组织的个性。时至今日,企业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2]其本质是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当维护和增进其他社会利益。如我国知名法学学者刘俊海教授就认为,公司(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赢利和赚钱为自己的惟一存在目的,还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包括雇员、消费者、债权人、中小竞争者、当地社区环境、社会弱者等的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3]具体到职业体育俱乐部,我们认为,其投资者、球员、社区、球迷以及其他参赛俱乐部都与之存在较为密切的利益关系,职业体育俱乐部应该对这些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公平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灵魂,维护公平竞争的比赛秩序是竞技体育参与各方共同的根本利益,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职业比赛的主要参与者,也应当承担维护比赛秩序的社会责任。

我们注意到,早期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集中在道德层面,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长期具有泛道德化的倾向。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法律层面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法律的规定,建构规范化的社会责任体系对于社会责任的具体落实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从法律角度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在当今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4]基于此,本文将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含义界定为:职业体育俱乐部对其投资者、球员、社区、球迷和其他参赛俱乐部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平竞争的比赛秩序所负有的保护和促进的法律义务。

2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特征

2.1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规范性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规范性源于法律义务的规范性。这一方面体现在以行为模式指导俱乐部进行期待的行为,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与期待行为相悖或不一致的俱乐部现实行为予以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也就是通过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纠正和预防俱乐部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

社会责任为职业体育俱乐部设定了一种行为模式,表明社会和法律对俱乐部行为的期待。这里的行为模式,既包括基于法律规范的强制性规定而产生的行为模式,也包括基于法律规范的任意性规定而由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而产生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无论来源如何,一旦产生,就发生实际约束力,俱乐部应该按照其要求,在“应当这样行为或不应当这样行为”的范围内做出合法律性选择。

尽管社会责任是对俱乐部“应当”或“不应当”行为的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完全得到实现或者说肯定会有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这就涉及对俱乐部做出的违反社会责任行为模式的违法行为能否纠正和如何纠正的问题。纠正的方式,主要是对俱乐部进行事后性惩罚,包括追究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违纪责任。这是保障职业体育俱乐部践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措施。

2.2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多元性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法律义务形式,而是多种法律义务的综合体。这些法律义务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2.2.1 经济内容的义务和体育内容的义务 这是根据职业俱乐部社会责任内容的利益属性所做的分类。职业体育俱乐部经济内容的义务是指俱乐部进行市场化经营,获得经济利益,给予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提供者以合理经济回报的义务。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内容的义务是指俱乐部基于社会公众对体育比赛产品社会价值的期望而对体育特殊性和体育利益加以维护的义务。职业体育俱乐部不同于一般企业,其经营目标中不仅包括经济成功,还包括比赛成功,这是体育文化属性、体育社会属性的内在要求。

2.2.2 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这是根据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内容的行为形态所做的分类。积极义务又称作为义务,是指以俱乐部须为一定行为(作为)为内容的义务。如职业体育俱乐部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保障球员安全、健康、有尊严的从事比赛及相关活动等。消极义务又称不作为义务,是指以俱乐部须不为一定行为(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如俱乐部不得从事操纵比赛、贿赂裁判等破坏比赛秩序的违法行为等。

2.2.3 对人义务和对世义务 这是根据职业体育俱乐部有无明确的义务对象所做的分类。对人义务是指俱乐部向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承担法律义务,该利益相关者可以作为权利相对人请求俱乐部履行义务的社会责任类型。对世义务是指没有特定的权利相对人请求俱乐部履行义务,俱乐部仅对不特定的权利人承担消极不作为义务的社会责任类型,此类义务一般涉及体育秩序和公共利益。

2.3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冲突性 职业体育俱乐部承担多种社会责任,既要维护体育比赛秩序,又要对投资者、球员、球迷、社区以及其他俱乐部等利益相关者承担法律义务。俱乐部在践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履行其中一个法律义务,会有可能违反其他法律义务。这种由法律义务性质的不相容导致的相互抵触状况,就是俱乐部社会责任内部结构的冲突性。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冲突性影响了俱乐部承担社会责任的实效性,为协调社会责任内部关系,避免和化解冲突,应该探求妥善解决的方式。本文认为,解决冲突时应坚持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应保障与体育有关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其次应尊重那些为了达到合法目标(如保证比赛的公平和结果的公正)而制定的体育“内在规则”,再有就是要保证利益相关者对俱乐部的贡献率与俱乐部对该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贡献利益成正比,体现等量投入获得等量收益的公平精神。

3 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3.1 职业体育俱乐部遵守和维护比赛秩序的法律义务 比赛秩序关乎职业体育联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特定或不特定社会主体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作为比赛的参加者、比赛商业风险和收益的承担者,职业体育俱乐部在比赛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应该承担与其身份相符合的社会责任。职业体育俱乐部既要诚实信用,实际履行参加比赛的本职义务,不得任意“罢赛”与“退赛”;又必须做到比赛中公平竞争,不得从事“假球”、“黑哨”等操纵比赛的不当行为。

“罢赛”与“退赛”是俱乐部从自利角度出发实施的背信行为。鉴于职业联赛的商业性,该行为不仅有悖体育道德、体育秩序,也会损害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中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俱乐部的约束不能只限制在单项协会内部的处罚,还应该从国家法层面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以规范。

操纵比赛也是应该予以制止的不当行为。在职业比赛中,职业俱乐部为了获取与比赛相关的经济利益,违背职业联赛规则,有组织的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支配、控制一场或多场比赛结果的行为是职业体育俱乐部操纵比赛行为。该行为背离了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市场主体向社会提供质量合格、内容真实的比赛产品的基本职能,不仅破坏了比赛秩序,还会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到职业联赛投资者、消费者的经济利益。甚至于,由于职业联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种严重亵渎体育精神的行为很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冲突,动摇社会秩序。禁止操纵比赛是俱乐部不可逾越的底线义务,应该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

3.2 职业体育俱乐部维持竞技实力平衡的法律义务 “体育竞赛不同于表演,自身无法构成对抗,必须有对手的参与,而且彼此水平越接近,对抗越激烈,比赛结果越具有不确定性,对观众的吸引力也越大。体育竞赛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于其它企业,也有别于文化娱乐企业。”[5]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是一种特殊的联营关系。一方面,赢得比赛直接关系俱乐部运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状况的好坏,为增强竞技实力,俱乐部之间围绕高水平球员的培养和引进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另一方面,任何一家俱乐部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比赛产品的生产过程,这就需要两家以上的俱乐部共同投入生产要素,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合作。合作方为吸引观众和球迷必然要在公平竞争、坚持比赛纯洁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比赛观赏性,这是每家参赛俱乐部获得可持续发展都必需的基本条件,维护和实现这一基本条件关乎参赛俱乐部整体利益,是其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而比赛观赏性又不仅仅取决于任何一方的单独强大,还在于竞争对手的势均力敌。比赛都有高底之分,不受约束的自由竞争会在赛场上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倾向,最终使比赛观赏性遭到破坏。可见,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竞争行为会导致体育资源过度集中,形成竞技实力的不平衡,这反过来又会降低联赛的观赏性,进而损害各参赛俱乐部的共同利益。因此,俱乐部不能仅仅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相互之间应该承担维持竞技实力平衡的法律义务。

3.3 职业体育俱乐部保护和限制投资者经济权益的法律义务 从企业性质角度,职业体育俱乐部投资者主要有货币与实物提供者、赞助商、广播组织等,他们既可以选择股权投资方式,也可以选择债权投资方式。与其他企业投资者一样,当他们对职业俱乐部投资时,“通常就获得了某些通过法律和规定的执行而被保护的权利” [6]。同时,不同于一般的商事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并非以实现投资者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俱乐部运营过程中还应该尊重比赛成绩、比赛纯洁性等体育目标的独立价值。保障和实现投资者经济权益是职业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维护和贯彻体育目标是职业俱乐部获得广泛支持的社会基础。职业体育俱乐部实践中经常出现忽视投资者经济利益片面追求比赛成绩或脱离体育目标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失当行为,这严重影响到职业体育的健康发展。俱乐部既要践行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依法保障其经济利益;又要承担基于社会公众对体育比赛产品社会价值的期望而维护体育利益的社会责任,在必要时对投资者经济权益予以一定限制。

3.4 职业体育俱乐部尊重和保障运动员劳动权利的法律义务 职业体育俱乐部与运动员之间的基本法律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其中,运动员向俱乐部让渡了自身所有的运动技能这一特殊形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权,俱乐部则回报运动员以相应的劳动报酬。运动技能的本质属性是人力资本,它是俱乐部产品的核心“卖点”。“骄人的运动成绩的取得,精彩的体育赛事的表演,无论其间历经多少道程序的“打磨”,最终凭借的却只能是运动技能的发挥和展示。” [7]从这个意义上,运动技能是俱乐部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拥有这一人力资本的运动员在俱乐部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劳动雇佣资本”而成为股东的可能性。但事实上,由于自然规律的制约,运动员拥有的运动技能难以持久保持巅峰,个体运动技能的短暂性无法满足俱乐部永续经营的需求,现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只能是“资本雇佣劳动”。因此,贯彻职业俱乐部对运动员的义务“不是通过在某些措施上将企业经营者看作其雇员的受托人的方式而实现的。它是部分地通过赋予劳动者特定的、商事公司及其经营者有义务尊重的法定权利,部分地通过鼓励劳动者组织起来以便和按照某种对等的条件同经营者谈判的方式而实现的” [8]。作为劳动者,运动员拥有的这些法定权利和谈判达成的约定权利是一组“兼容社会权属性与自由权属性的权利类型” [9],统称劳动权。依法尊重和保障运动员的劳动权,使其自由、自愿的获得与自身贡献相对价的劳动收入,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其安全、健康、有尊严的从事比赛及相关活动,是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3.5 职业体育俱乐部服务社区的法律义务 俱乐部影响范围可能具有全球性,但其活动的主要地点和中心区域在主场城市(社区)。主场城市(社区)给俱乐部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俱乐部的规模和发展机会。职业体育俱乐部对主场城市(社区)具有较多正外部性。如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所在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居民免费提供休闲娱乐性新闻事件以及“作为一件非常有效的教化与沟通工具,以改善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 [10]等。当然,俱乐部也会对城市和社区带来一些负外部性影响,如给比赛地带来交通、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干扰和破坏等。尽管如此,“无论如何,城市在上述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的诱惑驱动下,纷纷加入到了争夺职业俱乐部的斗争中。”[10]为鼓励职业体育俱乐部实施正外部性行为,代表城市和社区利益的市政当局往往以提供津贴、补贴、基础设施、体育场馆等形式为其提供必要的资助;而接受了这种资助的职业俱乐部也就有义务为城市和社区提供正外部性的对待给付。

3.6 职业体育俱乐部维护球迷合法权益的法律义务 球迷,即体育爱好者,忠实的体育观众。职业体育中,球迷是俱乐部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群体。球迷不仅为俱乐部比赛创造赛场氛围,还通过门票、商品销售等形式为俱乐部直接或间接带来重要的收入。俱乐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球迷消费者为其做出巨大贡献的互助社(mutuals)。[11]并且,与一般消费者相区别,“除了物质投资外,球迷还进行了巨大的感情投资,而且这种感情往往难以替代。”“职业体育历经百年,球迷对某个俱乐部的偏好可能历经几代,欧洲许多球迷从年少时就追随其父辈往球场为球队助威,其对球队的感情也是一种专用性投资,难以轻易转移…”[12]对俱乐部形成“品牌忠诚”的球迷已超越一般消费者而成为影响甚至参与俱乐部决策和管理的支持者(supporters)。球迷的忠诚和支持是职业体育俱乐部成功与否的关键,俱乐部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既要保护球迷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球迷作为支持者的正当权益。

4 结 语

职业体育俱乐部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自身演进的产物,不同于一般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既要实现基本的经济目标,又要追求特定的体育目标。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内在统一是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基本职能。为此,职业体育俱乐部应该践行社会责任,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妥善处理与投资者、球员、社区、球迷以及其他参赛俱乐部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积极维护公平竞争的比赛秩序。我国在发展职业体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发挥职业体育俱乐部增进社会利益的功能,保障和促进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中国职业体育述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31.

[2] 沈艺峰,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全面结合[J].中国经济问题,2003(2):61.

[3]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7.

[4] 冯果,辛易龙.公用企业社会责任论纲——基于法学的维度[J].社会科学,2010(2):70-78.

[5] 张林.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本质与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

[6] 郑振龙,林海.法律和投资者保护:国际比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7(227):29-33.

[7] 于善旭,闫成栋.体育市场中运动技能的法律保护[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1)7.

[8] Dodd.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 [J]. Harvard Law Review, 1932(54):1145-1153.

[9] 徐颖.劳动权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1):28-30.

[10] 裴洋.反垄断法视野下的体育产业[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45,347.

[11] Stebhen Hode. the structure of nation league football clubs 2003[R].Research Paper 2003 NO.5 of Brikbeck Football Government Research Centre, No pp. Given.

浅析中国模式的内容与八大特征 第4篇

中国模式让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是伴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奇迹”、“中国道理”、“中国道路”等一系列名词而产生的。可以说,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经验或者中国道路已上升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内容主要由中国政治模式、中国经济模式、中国文化模式、中国社会模式以及中国生态模式等五个板块的内容组成, 但目前中国生态模式尚处在初始发展阶段, 仅仅有了自己的雏形, 所以中国模式中成熟的板块主要是中国政治模式、中国经济模式、中国文化模式和中国社会模式。我们国家对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也是中国模式所具有的八大特征, 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 涉及到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1]。

一、中国模式的主要内容

2011年7月, 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人民论坛网等进行了“你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内涵?”的专题调查, 该问卷调查共有4 970人参与。此外, 人民论坛记者还随机调查了192位社会人士, 共计5 162人, 74.55%的受调查者认可中国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 中国政治模式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 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道路, 或说中国模式, 这个模式在政治方面, 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这个模式就是十七大报告讲的, “三者有机统一, 四大民主框架”。我们要搞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的“三维一体”[2]。这是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是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四大框架。

(二) 中国经济模式

第一, 从所有制角度来说, 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这是经济模式的第一层面。第二, 从分配角度来说, 我们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市场性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第三, 从资源配置或经济调节模式来说, 我们实行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调节为主导这样一种双重调节模式。简单来说, 就是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第四, 从统筹国内外, 也就是从对外开放这个角度来说, 我们建立一种中国自力更生为主导、同时又是全方位开放的模式, 可以简称自立主导型全方位开放模式。

(三) 中国文化模式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中国文化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3]。在具体举措上, 坚持“六个一手”: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 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手壮大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在这一基础上, 文化建设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民族文化为主体”的两个主体的格局。

(四) 中国社会模式

中国社会模式的内容主要是“一个格局、一个网络、四个机制”, 首先,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健全。其次, 在党的领导下, 推动建立了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这也充分说明, 中国在社会建设上正在形成自己的模式。

二、中国模式的八大特征

中国模式的实质, 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为实现社会现代化所做出的一系列自主选择的集中体现。它的八个特征也是我们中央政府在国家管理与发展模式上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发展模式之所在, 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 实践理性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进行的, 都不可能超越具体历史条件;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是非常尊重的, 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从实践的高度出发, 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4]。中国模式的哲学观主要是实践理性, 也就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搞本本主义, 不断总结自己以及别人的经验教训, 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国文化中对人生、对现实、对社会的关注总是第一位的。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神学传统, 中国今天的实践理性背后是中国文化与思想的世俗性。

(二) 强势政府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在应对汶川特大震灾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上展现出的“举国体制”, 让全球对中国政治体制与政府管理机制刮目相看。面对无论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空间活动, 还是2008年成功应对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四川特大地震, 显示出了中国“举国体制”所具有的巨大威力, 国际上怀疑、批评乃至否定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声音明显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肯定和赞扬。中国有一个比较中性的、强势的、有为的政府, 它有明确的现代化导向, 能够制定和执行符合自己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和政策[5]。

(三) 稳定优先

中国是一个人口较多、人均资源有限的国家, 这就容易引起围绕资源的竞争, 造成不稳定。我们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 中国是“文明型国家”, 其超大型规模也意味着其国内的不稳定因素一定多于一般国家, 这种不稳定因素可能造成的破坏也更大, 所以“稳定压倒一切”是改革开放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留给国人的伟大政治遗训。

(四) 民生为大

中国历史上有数千年的民本经济传统, 有“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的古训, 也就是说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国家的基石, 国家才能安宁, 而解决民生问题的好坏, 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定要以民生为大, 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当做核心人权来推动, 因为贫困特别是赤贫, 损害了人起码的尊严和权力, 过去二十年中中国脱贫的人数占世界脱贫人数的70%。而西方模式根本解决不了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五) 渐进改革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情况复杂的国家, 政府决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信息不足, 这意味着决策风险很大, 所以中国政府的决策者在推动改革开放过程中, 倾向于减少风险, 使决策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处在可控范围之内[6]。在这样的情况下, 中央政府比较注重发挥条条块块的积极性, 鼓励各种各样的试验, 试验成功了再推广。中国的一些传统智慧, 如“摸着石头过河”、“欲速则不达”等, 也被用来引导中国的渐进改革。

(六) 顺序差异

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 而是分轻重缓急, 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先易后难的清晰格局:先农村改革, 后城市改革;先经济改革为主, 后政治改革为辅;先沿海后内地, 我们总体上把改革看做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中国人认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要有整体观念,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体现的顺序差异的背后是中国人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传统。

(七) 混合经济

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本质上也是一种混合经济。它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混合[7], 也是市场的力量与政府的力量的混合, 是“市场经济学”与“人本经济学”的混合, 是一种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等混合在一起、各自发挥所长与优势的经济形态、经济体制。

(八) 对外开放

从历史传统来看, 中国自秦汉一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相当开放的。开放、互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 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邓小平推动的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独具特色:先是沿海开放, 后来是沿江开放、沿边开放, 然后是整个内地开放, 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央政府一直都在大力推动中国的全方位开放, 融入国际市场, 参加国际竞争, 在国际竞争中发展自己, 改进自己, 并有选择地适应外部世界, 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经验, 但以我为主, 绝不盲从。

参考文献

[1]张维为.中国震撼[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99-101.

[2]齐世泽.中国模式[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0:64-76.

[3]胡长生.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1) .

[4]黄亚生.“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5]俞可平, 黄平.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6]尹倩.“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J].政治学研究, 2010, (5) .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第5篇

2.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

3.地形(地形类型、海拔、地貌);

4.水文(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系发育);

5.土壤(种类、肥力);

6.植被(种类、分布状况)。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学科应用

地理学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直接的大地测绘尤为重要。空中摄影和人造地球卫星电子遥感技术使测量方法得到了改进。统计方法帮助对数量资料,主要是人口统计和测量数据,进行地域分析。但是绘制地图一直是地理学家的独特手段。

地理学有多种应用。它使人了解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特点、地区和居民的多种多样、人与资源和自然的复杂联系和相互关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面临的问题。地理学研究能解释地球上自然、生物和人类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复杂链条。

使用地理分析对管理资源、了解环境问题、分析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和计量环境污染(城市、农业及工业废物排放造成的污染)的分布很有助益。修建大坝和水库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特别重要。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特征 第6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8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深入到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改革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合作学习呢?内容的选取应遵循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需要通过几个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完成。根据以上原则,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具有开放性和争议性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中,开放性较大的内容,一般有多种思维方式。对于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可以明晰思路,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

案例1: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下列问题: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1)对于一次函数y=3x+3,当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函数y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3x+3呢?

(2)观察图中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合作学习内容,其中第(1)问题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层次相对较浅,对于大多数同学都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同学,体现了合作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二是为解决第(2)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而第(2)问却是个发散性极大的问题,根据图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结果,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通过这个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

二、具有多种答案的教学内容

案例2:如图,每个图形都是由若干个棋子围成的三角形图案,图中的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上都有a(a ≥2)个棋子,设每个图案的棋子总数为m 。

……

图中棋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m与 a 之间能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用棋子摆三角形问题的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寻找却有多种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具有跨度大、综合性强的教学内容

工作量x(件)123510…x…

报酬y(元)

案例3:(1)某工厂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工资标准16元/件.设某个人这个月生产x件时,应得报酬为y元,填写下表:

怎样用x的代数式来表示y?

(2)在匀速运动中,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路程也越远。匀速运动时间和运动的路程之间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参与活动,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及与他人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使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四、具有较大难度的教学内容

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讲起来难度大,学生听起来也头昏目眩,但这时学生之间的帮助,却能化难为易,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明辩思路。

五、具有归纳知识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是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很多知识的学习有时可以前后呼应,所以需要我们在总结的时候注意纵向知识的联系。如果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利用好课堂总结,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前瞻后顾,一方面可以熟练深刻理解前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后面的学习事半功倍。如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一节课的归纳整理,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反思这节课我学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而且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能自省、自悟、自得,获得生命的体验。如:每节课进行课堂小结时,通过学生的合作总结,能使知识更加的巩固,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需要我

们不断地探索与追寻。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特征、有效时机、问题设计等都需要教师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与总结,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明生.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

[3] 马 复.章 飞.编著《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4.

摘 要:合作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教育功效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创新点。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内容入手,针对教学内容特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探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8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深入到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改革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合作学习呢?内容的选取应遵循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需要通过几个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完成。根据以上原则,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具有开放性和争议性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中,开放性较大的内容,一般有多种思维方式。对于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可以明晰思路,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

案例1: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下列问题: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1)对于一次函数y=3x+3,当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函数y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3x+3呢?

(2)观察图中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合作学习内容,其中第(1)问题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层次相对较浅,对于大多数同学都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同学,体现了合作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二是为解决第(2)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而第(2)问却是个发散性极大的问题,根据图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结果,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通过这个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

二、具有多种答案的教学内容

案例2:如图,每个图形都是由若干个棋子围成的三角形图案,图中的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上都有a(a ≥2)个棋子,设每个图案的棋子总数为m 。

……

图中棋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m与 a 之间能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用棋子摆三角形问题的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寻找却有多种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具有跨度大、综合性强的教学内容

工作量x(件)123510…x…

报酬y(元)

案例3:(1)某工厂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工资标准16元/件.设某个人这个月生产x件时,应得报酬为y元,填写下表:

怎样用x的代数式来表示y?

(2)在匀速运动中,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路程也越远。匀速运动时间和运动的路程之间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参与活动,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及与他人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使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四、具有较大难度的教学内容

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讲起来难度大,学生听起来也头昏目眩,但这时学生之间的帮助,却能化难为易,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明辩思路。

五、具有归纳知识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是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很多知识的学习有时可以前后呼应,所以需要我们在总结的时候注意纵向知识的联系。如果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利用好课堂总结,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前瞻后顾,一方面可以熟练深刻理解前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后面的学习事半功倍。如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一节课的归纳整理,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反思这节课我学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而且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能自省、自悟、自得,获得生命的体验。如:每节课进行课堂小结时,通过学生的合作总结,能使知识更加的巩固,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需要我

们不断地探索与追寻。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特征、有效时机、问题设计等都需要教师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与总结,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明生.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

[3] 马 复.章 飞.编著《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4.

摘 要:合作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教育功效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创新点。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内容入手,针对教学内容特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探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8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深入到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改革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合作学习呢?内容的选取应遵循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能挑战学生的智慧,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需要通过几个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完成。根据以上原则,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具有开放性和争议性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中,开放性较大的内容,一般有多种思维方式。对于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可以明晰思路,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

案例1: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下列问题: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1)对于一次函数y=3x+3,当自变量x的值增大时函数y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3x+3呢?

(2)观察图中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y=-3x-3 图像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合作学习内容,其中第(1)问题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层次相对较浅,对于大多数同学都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同学,体现了合作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二是为解决第(2)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而第(2)问却是个发散性极大的问题,根据图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结果,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通过这个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

二、具有多种答案的教学内容

案例2:如图,每个图形都是由若干个棋子围成的三角形图案,图中的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上都有a(a ≥2)个棋子,设每个图案的棋子总数为m 。

……

图中棋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m与 a 之间能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用棋子摆三角形问题的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寻找却有多种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具有跨度大、综合性强的教学内容

工作量x(件)123510…x…

报酬y(元)

案例3:(1)某工厂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工资标准16元/件.设某个人这个月生产x件时,应得报酬为y元,填写下表:

怎样用x的代数式来表示y?

(2)在匀速运动中,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路程也越远。匀速运动时间和运动的路程之间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参与活动,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及与他人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使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四、具有较大难度的教学内容

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讲起来难度大,学生听起来也头昏目眩,但这时学生之间的帮助,却能化难为易,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明辩思路。

五、具有归纳知识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是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很多知识的学习有时可以前后呼应,所以需要我们在总结的时候注意纵向知识的联系。如果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利用好课堂总结,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前瞻后顾,一方面可以熟练深刻理解前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后面的学习事半功倍。如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一节课的归纳整理,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反思这节课我学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而且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能自省、自悟、自得,获得生命的体验。如:每节课进行课堂小结时,通过学生的合作总结,能使知识更加的巩固,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需要我

们不断地探索与追寻。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特征、有效时机、问题设计等都需要教师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与总结,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明生.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

特征与内容 第7篇

随着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开展,旅游网站建设和功能发挥已成为旅游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建设主体不同,旅游网站可分为目的地网站、酒店网站、景区网站、管理部门网站和旅游平台网站等[1]。其中,作为旅游吸引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网站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站作用与内容的研究。袁梦如和何雨提出,全面完善网站功能、科学展示网站内容、丰富网站展示手段等对旅游景区网站功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牛永革和曾文君分析发现,品牌化的目的地官方网站对建立积极正向的目的地形象具有重要影响[3];李兆元以我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的官方网站为对象,分析了旅游景区网站应具有的基本内容模块,包括资讯信息、互动信息、产品服务交易、特色关系管理等方面。二是网站建设现存问题的研究[4]。黄琴和黄瑛分析指出,目前我国旅游网站存在建设重叠、盈利差,交易安全性较低、缺乏信用保障,旅游网站内容简单不完整、缺乏个性服务等诸多问题[5]。吕君通过对内蒙古旅游景区网站的分析,发现景区网站存在着展示功能不完善、建设环境待提高、缺乏明确市场细分与定位等诸多问题。三是基于访问者视角的网站评价[6]。例如,袁梦如以用户关注度统计数据为依据,对50个5A级旅游景区网站进行了功能评价[2];胡宇娜等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用户体验性、技术支撑性、内容完备性和效应功能性四个方面构建了旅游景区网站效用指数,评价网站建设水平的高低[7];钟栎娜等采用感知重要性评价方法,探讨了中国旅游景区网站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1]。可见,网站对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共识。如何改进网站设计,提升访问者体验质量,应是当前旅游景区网站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2004年和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两次联合下发《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其定义,红色旅游是指以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内容为重点,涵盖了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的历史文化遗存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发布的数据,2004—2013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3.46亿人次,年接待量增至2013年的7.9亿人次,红色旅游人次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比例从2004年的14.3%增长至2013年的24.2%。在此背景下,红色旅游景区网站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2011年发布的第二期红色旅游规划纲要亦明确要求,要“加强红色旅游网络资源建设,建立完善红色旅游网上展馆”。例如,揭敏指出,当前红色旅游网站界面设计存在情感缺失、重功能和技术、轻互动和特色等问题[8];谭军和程丽玲提出,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景区网站首先应包含旅行服务机构、酒店、景区、交通等信息,提供旅游信息交流和检索、旅游产品和服务在线销售等功能,还应突出学习性和思想性[9]。

针对上述问题和要求,本文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网站内容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特征,揭示红色旅游景区网站的现存问题,从而针对红色经典景区网站的“旅游化”转型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站内容进行分析。目前,学术界对内容分析法的概念尚未统一。布里森认为,内容分析是对显现内容及其某些特定特征进行客观和系统的描述,以此作为论据进行分析推理[10];克林格认为,内容分析的实质是以系统和客观的方式度量被分析内容中所携带的某种变量[11]。李兆元指出,内容分析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文本类型(如报纸、广告、电影和官网等),通过客观和系统的记数及记录步骤,让文本的符号意义透过数量的显示来推论意义[4]。本文认为,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本文分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通过对目标网站的内容框架进行逐一记录,梳理和归纳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站的内容结构;二是描述主要内容模块的具体内容;三是将前人文献中归纳的传统旅游景区网站内容框架与本文梳理的红色旅游景区网站内容框架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被纳入《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站的全面调查发现,上述景区网站的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景区甚至尚未建立官方网站。为确保代表性,本文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为筛选标准,得到32个被评为4A/5A级的红色旅游景区,对其官方网站进行了逐一调查。

二、红色旅游景区网站内容分析

(一)总体框架

总体而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站的内容框架归纳为23个内容模块(见图1),分属于总体概况、馆内动态、参观展览、宣传教育、纪念活动等五大版块(见图2)。

(二)模块简介

红色旅游网站模块一般包括总体概况版块、馆内动态板块、参观展览板块、宣传教育版块、纪念活动版块等几个部分。

1. 总体概况版块。

主要包括网站首页、新闻焦点、红色珍藏、党的建设等内容模块。其中,网站首页和新闻聚焦在所有红色旅游景区官网中都有体现。相对而言,“党的建设”模块所占比例较少,仅为18.75%。“网站首页”是一个景区网站信息的全面简略体现。调研发现,在红色旅游景区的网站首页,被前置和重点呈现的内容包括历史文献介绍、重大事件简介、文物保护动态、党政新闻报道等。“新闻聚焦”主要包括时政新闻、名人伟迹和依托红色景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新闻等。“红色珍藏”以展现馆藏文物、资料及其特色为主,介绍和解释收藏品的意义、收藏缘由、征集或捐赠过程等。“党的建设”主要报道景区党建工作,包括组织机构、党建新闻、党务公开、机关党委活动和群团工作等。

2. 馆内动态板块。

主要包括工作简讯、特别报道、媒体报道、时政要闻和旅游动态等内容模块。动态信息主要呈现红色旅游景区在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出现频率较高。“工作简讯”陈述当前景区的有关现状、活动总结和活动设计方案等。“特别报道”和“媒体报道”主要报道与该景区有密切联系的新闻资讯、纪念性社会活动和重大事件报道。“时政要闻”主要报道各种与国家政策有关的事件。“旅游动态”阐释了在游览该红色旅游景区时的现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简单介绍。

3. 参观展览板块。

主要包括虚拟景区、陈列展览、网上参观、参观指南、旅游服务等内容模块。在这五大模块中,“陈列展览”和“网上参观”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占被调查红色旅游景区网站的百分比为93.75%和87.50%,但“参观指南”“旅游服务”和“虚拟景区”等版块出现比例较低,分别为21.88%、15.63%和9.38%。“陈列展览”和“网上参观”是红色旅游景区网站的基本配置,通过网络平台陈列景区文物、专题展览或临时展览等。“虚拟景区”是以全景虚拟现实为主要技术手段的虚拟现实技术,目前用于动态呈现红色旅途和红色记忆等。“参观指南”和“旅游服务”比例较低,暴露出了红色景区网站旅游服务环节的薄弱。

4. 宣传教育版块。

主要包括历史回眸、伟人风采、宣教博览、学术研究等内容模块。“学术研究”占被调查红色旅游景区网站的比例较高(65.63%)。“伟人风采”和“宣教博览”各占40.63%和43.75%。“学术研究”呈现了与景区有关的学术动态、红色资料征集、学术成果、学者风采、学术研讨会和学术委员会等。“历史回眸”“伟人风采”和“宣教博览”则是以英雄人物或重大事件为主题,让参观者更加了解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得到历史教育。

5. 纪念活动版块。

主要包括纪念场所、红色记忆、追忆缅怀、网上祭奠等内容模块。在纪念活动模块中,网上祭奠和红色场地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比例分别为43.75%和31.25%,而红色记忆与追忆缅怀的模块设计内容相对较少,仅占整个调查景区网站的9.38%和15.63%。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视频和音乐背景为辅,营造更具场景感的氛围,以此提升网络平台的体验效果。

三、红色旅游景区网站特征与优化

(一)基本特征

基于网站调研和上述内容分析,通过与传统旅游景区网站的对比,可从内容信息、服务功能和网站设计等三个方面归纳红色旅游景区网站的基本特征。

1. 在内容信息方面,体现出“三多一少”的特征。

研究性内容多、统计性信息多、管理性信息多而服务性信息少。从内容比例可看出,与景区相关的红色历史研究及其最新进展、党政要闻与管理信息是网站内容的重点。究其原因,红色旅游景区所依托的纪念馆和博物馆多为事业单位。其网站建设之初,多以管理和研究为核心,表现出政务管理和学术研究型网站的典型特点。尤其是随着国家科研投入的增加,学术研究经费增加,该网站可呈现的学术成果数量和深度相应增加,学术性不断增强。相比而言,与旅游者需求紧密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相对较少,且被布局在网站不显眼位置,不能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2. 在服务功能方面,体现出“一强三弱”的特征。

教育功能强,网站营销性、商务性和互动性薄弱。宣教内容是红色旅游景区网站作为网络文化阵地弘扬传统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问题在于,上述功能的发挥仅仅体现在网站宣教内容的丰富性,如何通过富有体验性和互动性的内容展示和活动设计,提升宣教效果,尚未引起重视。例如,具有一定互动性的“网上祭奠”版块仅占15.63%,“虚拟景区”仅占9.38%;设置“在线咨询”和“会员论坛”等互动渠道的景区网站比例更低。与此同时,除“讲解预订”外,几乎所有红色景区网站不提供与旅游服务相关的酒店、餐饮和交通票务等其他预订服务,不设置在线支付服务,导致景区网站的商务功能相对缺失。网站营销性不足则体现在缺乏个性化营销方案、面向游客的电子杂志或简报、在线优惠信息以及与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网站的链接服务。

3. 在网站设计方面,体现出“一高两低”的特征。

网页内容丰富程度高,但网站链接正确度低,加载速度低。调研发现,红色景区网站采取了扁平化设计策略,即在网站首页集中呈现了所有内容模块。此策略的优势是首页信息丰富,网站架构简化,易于管理;不足在于首页内容繁杂,不利于访问者快速锁定所需信息,不易浏览,同时导致网站首页加载内容过多,加载速度较慢。而且,由于红色旅游景区名称与所依托的纪念馆或博物馆的管理主体名称不一致,给访问者在网站搜索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景区网站链接造成了一定困难。例如,作为一个4A级景区,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无法以景区名称为关键词,只能以其管理主体“红岩联线”为关键词才能找到其官方网站。

总体而言,红色旅游景区网站作为红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平台、教育平台和管理平台的特点突出,但作为旅游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和经营平台的功能发挥不足。

(二)优化策略

红色旅游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新形势下,如何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承担起不断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历史使命;如何充分运用新的文化载体和传播形式,担当起唱响网络思想文化主旋律,强化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光荣任务;如何强化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市场拓展,提升红色景区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是红色旅游景区网站必然面对的挑战。因此,积极推进红色景区网站从“管理型”向“经营型”,从“学术性”向“信息性”,从“研究型”向“服务型”平台的“旅游化”转型,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网络文化阵地的必经路径。根据前文分析,具体优化策略如下:

1. 增加服务信息量。

以网络红色博物馆为主题,以红色景区数字化为基础,有机整合信息咨询、网络讲解和红色数字图书馆等功能。使旅游者足不出户即可参观红色景区和学习革命历史。重组网站内容模块,在“参观游览”模块增加与旅游者需求紧密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在“新闻信息”增加与景区特展、优惠信息或节事活动等相关信息;重构宣教学术内容,根据旅游者阅读特点和人群特征,将内容深奥、形式单调的宣教信息和研究成果,转换成为更易被旅游者接受的形式。例如,将历史人物传记转化为可下载的动漫故事集、将军事斗争转化为网页电子游戏等;重设网站首页布局,将旅游服务信息置顶设置在景区网站显要位置。

2. 增强网站经营性。

适应自媒体时代的互动性特点,增加更多的交流互动方式或平台,如访客论坛、官方博客、微博、微信和二维码、电子期刊等;增强网站“虚拟旅游”功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一个集三维视觉、听觉和触觉于一体的全方位环境,使游客亲身经历革命年代的历史环境和重大事件,与历史名人亲密接触,成为历史亲历者;提升网上纪念活动的丰富性和体验性;强化“互联网+”事件的商务性功能,除讲解服务外,增加涉及到其他景区门票预订、酒店预订、交通预订、电子地图等;在加强景区自身的文化纪念品开发,强化景区网站的纪念品销售和支付功能。

3. 提高网站可达性。

整合管理主体和旅游景区名称,增强景区名称在网络搜索中的可识别度和准确性;将网页设计策略从扁平型转变为垂直型,将网站首页信息简化集中到旅游服务信息维度,在方便访问者的同时提升网页加载速度;提升网页设计美观性和亲和力,将确保内容严肃性和真实性的同时,将网页呈现形式转化为更易被访问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接受的形式;适应红色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求,增加红色旅游景区网站的多语言版本。

参考文献

[1]钟栎娜,董晓莉,邵隽.基于IPA分析的中国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12,(3):60-68.

[2]袁梦如,何雨.我国5A级旅游景区网站功能评价及优化对策[J].旅游研究,2012,(1):43-48.

[3]牛永革,曾文君.旅游网站品牌化现状研究——以中国5A级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3,(11):84-92.

[4]李兆元.旅游景区网站发展状况研究:以我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官网为例[J].旅游纵览,2014,(8):16-17.

[5]黄琴,黄瑛.中国旅游网站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7):38-40.

[6]吕君.内蒙古旅游景区网站建设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6).

[7]胡宇娜,梅林,陈妍.基于体验视角的中国5A级旅游景区网站效用指数测度[J].经济地理,2014,(8):162-166.

[8]揭敏.江西红色旅游网站界面情感化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谭军,程丽玲.浅谈百色市红色旅游特色网站建设[J].信息技术,2013,(7):215-216.

[10]Berelson B.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s Research.Glencoe,IL:Free Press,1952.

微博新闻文体的内容特征与表达技巧 第8篇

关键词:微博新闻,内容结构,表达技巧

2007年, 一句出现在TWITTER首页的“what are you doing? ”引导了一种新的承载信息的平台——“微博”的诞生。2009年, 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 首次以门户网站的身份为“微博”提供了一个落脚点。2010年, 国内微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等综合门户和垂直门户等均开始推出微博产品。而今, 微博不仅成为了大众获取、参与、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且引导了一场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 使得新闻传播出现了新的形态和传播方式, 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新闻文体——“微博新闻文体”。这是一种基于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微博客) 而传播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文体;其出现使得新闻文体实现了传播时效由及时化到全时化、组文形式由单一文本到超文本链接的转变, 是新闻文体发展过程中的又一创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内容、篇幅、结构、表达技巧四个方面对新出现的微博新闻这一文体进行探讨。

一、新生文体、更炫内容

作为新近出现的新闻文体, 微博新闻也追求内容的真实性和价值。然而, 由于新闻获取的渠道相对拓宽、网媒的介入使得传播速度更加迅速, 微博新闻文体传递的信息呈现出原生态化, 内容也是包罗万象。

(一) 信息丰富、原生态。

微博新闻报道内容的原生态, 主要是指其发布的信息未经严格筛选。这是由其可以发布的即时性决定的。与传统传媒相比, 微博新闻的时效性不是以日计算, 而是以分秒计算。网络以及手机的普及, 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绑定手机平台等多种客户信息端发布信息的微博新闻提供了即时更新的条件。即时发布略去了新闻审核的繁杂过程, 微博新闻对内容筛选的规范都较为宽松, 零编辑、零语法、零文采、零形式的特点, 也使专业记者忽略了在写作文法、措辞和结构上应有的严密, 而体现出一种随意性。作为正式发布的新闻, 微博新闻更像是未经编辑的新闻采稿。正是由于内容未经严密筛选, 各个发布综合报道的微博新闻门户才能够及时更新新近发生的大小事。以四大门户网站为例:新浪微博新闻内容丰富, 涉及文体、经济、政治等;网易微博虽坚持草根路线, 但其继承了TWITTER中@、原文转发等原生功能, 记者转发使其不仅内容涉及广泛, 更增加了新闻短评, 丰富了新闻内容的蕴含;搜狐微博新闻的特点在于和博客、视频、相册、圈子、新闻的整合, 包容了更多的内容;腾讯微博新闻则在于细致的产品功底和庞大的用户群为其提供了全时的信息来源。

(二) 还原现场, 追踪新闻。

微博新闻的包罗万象的原生态信息, 使得受众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即时迅速地接收到所关注信息的最新的真实状态, 有着还原新闻现场, 追踪新闻新事态的重大意义。同时, 也为记者提供了第一信息源。如新近发生的“少女拒绝求爱遭毁容”事件。

从少女惨遭毁容公之于众起, 就引起了群众的关注。微博新闻正是利用其迅速及时、信息包容量大的特点, 将少女的现状随时报道出来, 使得新闻进行事态透明化。

二、篇幅短小, 言简意赅

“一事一报”, 革除了长篇累牍的叙事和议论, 是微博新闻给新闻写作界带来的一缕春风。“微新闻”从机制上控制篇幅, 将字数限制在百字左右, 就要求新闻发布者以最简单的话语来描述最精彩的事实, 让受众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最多的信息量。

(一) 百字新闻时代的到来。

众所周知, 消息是新闻文体中短小精辟的文体, 诞生于二战时期电报发送之时, 为的是在最短时间内能够传递出最重要的信息。而微博新闻从字数上看, 多则百十来字, 少则几十甚至几个字。笔者所见最短新闻仅为五个字“会前大会堂”。由此可见, 微博新闻由于字数的限制, 比一般消息还要短。所以微博新闻类似于一句话新闻或者新闻中的导语。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对比, 微博新闻没有标题, 没有消息头, 直接进入新闻主体, 关键词则用中括号标明[1]。

(二) 言简而意明。

笔者曾看过一则笑话, 讲的是某报记者在报道一则因汽车油箱漏油而发生爆炸导致一人死亡时, 洋洋洒洒写了篇动人心弦的千字文章, 结果经编辑再三以篇幅过长为因退稿, 记者一气之下将报道改成了“比尔, 汽车油箱漏油, 打火机, 葬礼。”结果编辑却大加赞赏。由此可见, 言简意赅对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施拉姆[2]曾经在其著作《传播学概论》中提出了一个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来解释受众对媒介的选择几率: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报偿的保证是指传播内容和信息使受传者感到满意的程度, 费力的程度是指使用某种传播方式或传播媒介的难易程度和所耗费的精力及所付出的代价, 也就是说, “传播媒介带给受众的信息价值越高、受众获取信息越容易, 受众对媒介的选择几率就越大”[3]。博文常常是一篇往往很长的文章, 只是围绕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或者讲述一个故事等等。作为博文的变体, 微博新闻却要短得多, 着实体现了“微”之所在, 只言片语尽言新闻新事:新浪、腾讯微博字数限制为140, 网易微博则为163, 搜狐微博报道虽不限字数, 但也追求短小精辟。百字的局限使得记者必须在有限字数之内准确地向受众传达一条新闻的核心, 否则便不足吸引受众的眼球。正是由于微博传统媒体记者善于把小片段汇集起来渐渐接合成一幅细致得惊人的新闻。于是篇幅短小, 重点突出成了微博新闻文体的一大特色。但就是这片言只语却做到了内容突出, 事件核心明朗, 使得受众的注意力可以直接指向事件中最具有价值的要素。这使得微博新闻活泼生动, 可读性强。

三、结构单一, 超文本化

中国新闻受众中普遍存在着“求短喜精”、“求短喜洁”的接受心理, 因此, 中国新闻上的言论由鸿篇巨制、结构复杂的长篇报道逐渐朝着短而精的结构方向发展。微博新闻往往只抓住一个新闻事件, 简要报道时间的核心。在结构上短小单一, 并且使用超链接来丰富新闻内容, 具有很强的新闻性。

(一) 结构单一。

首先, 传统新闻文体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5个部分, 有的新闻就没有导语和背景。常见的几种新闻结构是:倒金字塔式结构, 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新闻的最前面, 随后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其他内容;金字塔式结构, 又称“逆转倒金字塔式”, 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后面, 按时间顺序, 依次叙述。而由于微博本身没有换行功能, 又局限于字数的限制, 使得微博新闻不得不模糊传统新闻五要素的界限, 一则微博新闻往往是近似于导语的一两句话, 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交代主要内容, 而次要或详情往往被忽略。其次, 微博新闻突破了新闻五要素的限制。新闻五要素即新闻的5个W, 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 分别为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 、何事 (what) 、何因 (why ) 、何人 (who ) 。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 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由于它概括了新闻事件本身存在的客观联系, 所以对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则传统的完整的新闻, 不管字数多少内容繁否, 都应该包括五要素。即受众读完这则新闻后, 能够知晓新闻的主角、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其中事件和时间是必不可缺的。微博新闻的结构简化, 不等于其内容不包括新闻五要素。但并不是所有微博新闻都必须交代新闻的五要素。由于即时报道, 有时往往交代清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受众可以通过自己对报道内容的兴趣程度进行筛选, 继而点击超链接来详细了解新闻事件。

(二) 超文本链接方式。

由于字数的限制, 微博新闻在报道时不得不进行简略报道, 而为了使受众能够充分读懂、理解新闻, 信息发布者不仅要进行文字直播, 而且往往在文字之后配以图片、音乐、视频。如新华社在报道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时, 只用了短短五个字“会前大会堂”。正文之后附有一张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前人流涌动的图片, 其众人井然有序的候会场景不言自喻。这种图文辅助的网络表达, 采用上传多媒体的报道方式, 不仅弥补了微博新闻文字不足的缺憾, 而且使其能够立体化、多媒体的网络表达, 是超文本的表现方式。“超文本”是美国学者Ted Nelson在20世纪60年代所造的新词, 指一种以链接为基本特征, 以节点为基本单位的数据系统[4]。节点可包含文本、图像、动画和视频、音频等各种元素, 他们通过链接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系统。而链接了多媒体信息的超文本也被称为“超媒体”。真正意义上的超文本是电子网络出现与成熟以后形成的。在网络文体中, 节点的链接经常出现, 对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产生了与纸面媒体相异的许多新形态。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出现, 使得传统文本中的线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形成了非线性结构。非线性原来是一个数学中的概念, 指的是一个变量与其相应的函数之间的关系, 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表达出来, 因此在直角坐标系上表现为曲线而不是直线。借鉴这一概念所要强调的正是这种非直线性。原来从文字到文字, 从开头到结尾、从纸面再到纸面的线性形态被打破, 网络文体已经呈现出文字与声音图像的拼接、开头语结尾与任一其他部分的跳转、纸面与语音的穿插等多元形态[5]。

四、文学性的表达技巧

与传统新闻报道追求客观真实不同, 微博新闻重在传递新事件, 是“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作为新闻报道, 尽管微博新闻是新生文体, 但也以表明事态为主。因此微博新闻同其它多数新闻文体一样, 以叙述为主。但新闻发布者门槛的降低使得新闻在传播的同时, 往往会杂以信息发布者的个人化情感, 有了主观倾向性。因此记者在发布信息的同时, 往往不会采用简单、平淡的新闻语言来报道新闻事件, 而是采用一定的文学性表达技巧, “以软补硬”[6], 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涵, 使得信息传递更传神。除了直接引用对话之外, 微博新闻往往杂以细节描写, 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细节、一个动作场景从微观上进行细致勾勒, 再现新闻现场, 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微博新闻在用细节描写表达人性美的同时, 往往也会使用抒情的笔法表达个人观点, 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句“微博正在改变你我的生活, 有木有!”的感叹, 抒发了对日益“热”起来的微博平台的感慨。用具有主观性的语言评论这一现象, 不仅在报道的时候加入了个人情感, 更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提及在新闻报道中杂入个人情感, 微博新闻中所应用的议论手法, 更能体现发布者个人观点的倾向性。与传统时评不同, 微博新闻由于对新闻审核较为宽松, 允许在回避敏感话题、词语的同时自由发布言论, 使得微博中的议论更具个人化。

五 、结语

微博新闻文体不仅是时代的产物, 更是时代的催化剂。为新闻文体注入新的力量, 使得新闻传播具有了全时性、全面性和多元化。其本身的文体特征必将会促进新闻传播的发展。通过本文的分析, 可以看出, 微博新闻具有信息量大、真实性强、语言精炼、结构固定等特点, 结合通俗而不乏技巧的表达方式和手段, 配以超文本方式的立体化结构, 微博新闻在广泛的范围内具有直观性、互动性, 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因此, 微博新闻具有巨大的潜力, 值得进一步去关注。

(指导教师:徐彦斌,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卫明, 甘昕鑫.微博新闻的特征及其采写规则[J].新媒体写作, 2012, 1:91

[2].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高冬可.微博新闻文体特征解析[J].网络传播2011, 3:90~91

[4].Ted Nelson.Literary Machines:The report on, and of, Project Xanadu concerning word processing, electronic publishing, hy-pertext, thinkertoys, tomorrow's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and cer-tain other topics including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freedom[M].Mindful Press, Sausalito, California.1981

[5].陈罡.新媒体与新文体[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27~30

特征与内容 第9篇

1 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1.1 针对性原则

制导弹药、末敏弹和近炸引信结构复杂,地方相关军工院校,如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针对其中的探测与制导系统,开设了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本科专业。而上述高校的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基本上不涉及制导弹药、末敏弹和近炸引信的探测与制导系统教学内容,只讲解弹药中的战斗部部分。地方院校本科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工程设计人才,专业分工较细。地方院校关于制导弹药、末敏弹和近炸引信的设计涉及多个本科专业。而军队院校弹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的学员主要从事弹药技术保障工作,学员毕业后将直接面对整个弹药装备,而不是弹药的某一部件[4]。军队院校弹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要求涉及过深的弹药工程设计知识,而要求学员对弹药装备的有广泛的认识。

另外,地方院校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本科专业属于电类专业,在开设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等课程前,先修课程中电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内容较深,为探测与制导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而军队院校弹药工程专业属于机械类专业,弹药探测与制导的先修课程中涉及电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内容较少。因此,在构建弹药探测与制导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时,不能完全照搬地方院校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弹药技术保障这个主题,贴近弹药工程本科专业学员的岗位需求,针对培养目标,体现鲜明的军队院校特色。

1.2 系统性原则

弹药探测与制导课程技术原理和构造原理并重,技术原理是理解构造原理的基础。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原理的系统性,二是构造原理的系统性。

技术原理的教学围绕弹药引信装备采用的探测与制导技术展开,将制导弹药、末敏弹、近炸引信中相同或类似的技术进行融合,使三类弹药引信装备的技术原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针对每一类弹药引信装备讲解各自的技术原理。

构造原理的教学应注重弹药引信装备结构的整体性。制导弹药、末敏弹和近炸引信装备除了探测与制导系统外,还有战斗部、动力部、安全系统等其他结构,这些结构和探测与制导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重点讲解探测与制导系统外,也应融合其他部分结构,兼顾整个弹药引信装备系统。

1.3 代表性原则

制导弹药、末敏弹、近炸引信越来越多,在课程总学时(40学时)一定的情况下,内容的安排上,不可能将所有列装的制导弹药、末敏弹、近炸引信全部纳入课堂教学中去。因此,构建弹药探测与制导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时,无论是技术原理,还是构造原理,都应具有代表性,做到精通一型,对于类似的制导弹药、末敏弹和近炸引信装备的学习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1.4 超前性原则

除现役的制导弹药、末敏弹、近炸引信外,大量的制导弹药、末敏弹、近炸引信正在研制,很快将会列装部队。宁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5]。弹药探测与制导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应具有适度的超前性。构造原理以现役装备为主,但技术原理应超前构造原理。除讲解现役装备的技术原理外,对未来5~10年将要列装装备的技术原理也应进行介绍。

2 教学内容体系设计理念和思路

弹药探测与制导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针对性、系统性以及代表性的原则,以技术原理和构造原理为中心,以我军现役制导弹药、末敏弹和近炸引信装备为教学实例,重点讲解弹药探测与制导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内涵等基础知识,引导学员举一反三,培养学员综合运用弹药探测与制导知识分析和解决制导弹药、末敏弹和近炸引信技术保障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按照“先技术原理,后构造原理”的教学组织顺序,将课程内容总体规划为弹药制导基础理论、弹药探测定位原理、弹药控制执行机构、典型弹药探测与制导装备4个教学模块。弹药制导基础理论,主要讲授弹体控制飞行基础和导引方法;弹药探测定位原理,主要从弹体位置与姿态测量、目标探测两个角度,讲授惯性测量原理、光电探测原理、雷达探测原理、卫星定位导航和组合制导原理;典型弹药探测与制导装备,讲授我军现役典型制导弹药(末制导炮弹、炮射导弹、远程火箭弹)、末敏弹和近炸引信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作用过程。

3 教学内容体系分析

按照教学内容体系设计理念和思路构建的弹药探测与制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见表1。

“绪论”将原来的弹药制导控制原理与技术和近感探测原理与技术两门课程的绪论进行了归纳重组,是对制导弹药、末敏弹、近炸引信中探测与制导系统的总体描述。

弹药制导基础理论教学模块中的《弹体控制飞行基础》和《导引飞行》这两个单元是后续学习制导弹药构造原理的必备知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弹药探测定位原理教学模块中包括5个单元,该教学模块将制导弹药、末敏弹和近炸引信中有关探测定位的技术原理进行了融合。如“光电探测原理”涵盖激光末制导炮弹、激光驾束炮射导弹、末敏弹、激光近炸引信中使用的光电探测原理。

弹药控制执行机构教学模块也是后续学习制导弹药构造原理的必备知识,同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典型弹药探测与制导装备教学模块包括3个教学单元,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装备,从系统的角度讲解其构造作用原理。

4 结束语

制导弹药、末敏弹、近炸引信代表了弹药引信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技术保障人才为培养对象的军队院校弹药工程专业应主动作为,及时更新重构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本文构建了弹药探测与制导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2014年、2015年秋季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弹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建立的教学内容体系还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东华,张怀智,黄英珂.制导弹药保障岗位实践能力需求[J].四川兵工学报,2011,32(7):137-138.

[2]张怀伟,吕东升,杨理明.引信之四近炸引信篇[J].轻兵器,2003(8):46-47.

[3]杨绍卿.灵巧弹药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4]范志锋,刘秋生,崔平.信息化弹药技术保障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2):111-112.

特征与内容 第10篇

神话,概念定义中两个字“神”和“话”都揭示了“神话”的特点。

“神”首先可以理解为神奇。

人的童年时期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每天都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问号。法国电影《蝴蝶》里的那个满脸雀斑的小女孩,每天都会向他的邻居———一个寡居老头问许许多多稀奇古怪,让人手足无措的问题:你的蝴蝶是什么品牌的?为什么太阳会下山?为什么有穷人和富人?怎样才算富有?

同样,人类的童年时期也是处在丰富的新奇感中,万事万物,都让人匪夷所思:这个世界的边际在哪里?天地如何形成?为什么有那么多动物?人从哪里来的?树叶为什么是绿的?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孩子的问题,可能还有大人不遗余力地为其解释。人类童年时期的问题,唯有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了,神话本是想象的产物。对孩子们而言,他们能感受到的神话性体现在哪里呢?———想象,竭尽本事的夸张与想象。

一、神话里的“神奇”要体会,但也不用花太多时间

所以,神话教学,首先就是带领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以教材中的《盘古开天地》为例,“神奇”俯拾皆是:①盘古在天地这个混沌的世界中产生,无父无母,神奇。②盘古天生神力,威武高大,能与天地并存,神奇。③能与天地同长,神奇。……

神话教学,应该让学生找一找神奇,说一说神奇。但是不用花太多时间,因为这些“神奇”是一目了然的。所谓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不会的,觉得难的。学生会的,觉得简单的,就少教或者不教。

二、多体验“神奇”,没必要纠结“真假”

小学生面对绚丽的想象,一般不会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较真它的合理性,例如最初的世界为什么混沌一片呢?盘古怎么可能越长越高,直到顶天立地呢?石头怎么可能把天补上呢?文成公主怎么可能把山背起来呢?……

这些问题深究有没有意义呢?也有意义。

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问题很“傻”,这些问题是“科学”与“神奇”发生的冲撞,如果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不可思议的想象里,不仅包含着宗教和哲学,也包含远古人类的“科学”。还是以《盘古开天地》为例,现在看来,“宇宙卵”的说法,相当地符合现代的科学,至少与理论物理学的观点十分合拍。

课文的描述就是宇宙大爆炸的过程描述。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奇点”,亦即是“混沌”,难怪一切都要“盘古”;待大爆炸(天地开辟)之后,在引力的作用下,物质分离,有了空间、时间,也有了各类物质组合;而紧接着,却是宇宙之膨胀,遂有了我们现在的世界。这里的巧合,十分令人惊奇。不仅如此,不管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还是其他的神话故事,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科学的道理。譬如罗马神话中丘比特的金箭之于爱情的激活,实在可以在《黑客帝国》中找到科学的模型(数字程式控制脑电波);“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绝好解释。那么,我们不妨大胆地设想:科学是远古神话在现代的另类延续,而神话却是远古时代的科学。如果“盘古开天地”算得上是创世纪神话的一种,那么它是否是对宇宙的“记忆性描述”呢?盘古开天、天地分离作为一个动态的事件,是否被不同民族目击,而以神话的形式保留下来?正如科学不仅在预测未来,也在探索过去,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是否如《多四季论》中说的,有着交替变化和轮回呢?

但是,这样的讨论在小学的神话课堂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所以,在小学的神话课堂上,没有必要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较真它的合理性。如果,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提这样的问题,我想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种是不解释每一个具体学生的疑问,而是总的让学生知道神话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我们也发现神话里很多“幻想”,随着科技的发展,竟然实现了。例如: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神话里的幻想反映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还有一种是转移学生的视线,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感受想象的神奇与趣味,并且这种感受与体验最好能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给学生一个想象的机会,鼓励学生“创作”神话。小学生的想象力还是非常丰富的,或者说,他们还没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教育的驯化,他们的原始逻辑和野性思维,在老师的允许和认可下,随时可以爆发。李玉龙老师说:让孩子书写自己的神话就是尽最大可能地葆有和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和创造欲。

三、“神奇”背后的隐喻,小学阶段不适合展开

面对同样的文本,孩子的眼里看到的是神奇和趣味,人类学家看到的是人类的初始心理结构,而隐喻学者看到的是道德、宗教的教训。可见,对神话文本的研究,到底与神话文本的教学不相一致。

话虽如此,我相信孩子们在读到神奇的故事时,仍然会情不自禁地对一些细节产生怀疑:1.盘古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2.盘古为何要睡?3.盘古“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既然没有见过光明,何来漆黑的说法?4.盘古为何要分开天地?他的“斧头”从哪里来的?……

老实说,这些问题,实在不简单。这里首先关系到神话中的逻辑思维问题。正如列维·施特劳斯《神话学》中指出的那样,神话的结构是脱离心智的文本结构。因此,“科学技术的发达和普遍的教育驯化,使现代人的心灵充满了各种特殊的逻辑或思维方式,那种原始的逻辑或野性思维已被掩盖或被埋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包括我们的孩子)对神话会产生种种稀奇古怪的疑问了。

其次,即便我们沿着这些问题去探索,我们可能也会发现,我们已经从神话的欣赏走到了神话的研究,至少是神话的“隐喻”意义。譬如盘古的那把斧头,是他开天辟地的得力工具(斧头的说法,到明末周游写的《开辟衍绎》中方才出现)。有人认定斧头是一种劳动工具,借此说明“劳动创造世界”;不过,我们未尝不能把斧头看作是一种暴力工具,那么“革命创造世界”的说法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再比如文本中既要强调“天地”“光明”,我们便不能不从盘古的故事叙述中得出古人对秩序和生命物象的理解了,所谓“天人合一”也大致从中可以见到端倪。

不过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去理解盘古(包括其他的各种神话),到底有些好笑。它除了助长解读者的猜测、臆想的习气,别无建树。所以,我个人觉得在小学阶段,没有必要围绕“神话的隐喻”做过多的纠缠。

神话里的“神”

大部分神话里有一个“英雄”。例如《盘古开天地》里的盘古为了创造天地,牺牲了自己,身体化成了世界。《大禹治水》里的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里的普罗米修斯为了替人类盗取火种,必须忍受天庭严酷的惩罚。

一、人类有英雄崇拜情结

英雄崇拜,这几乎是人类本原性的心理需求。“英雄崇拜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悠久,甚至原始人就已意识到他之所以能够在异己的和经常是敌对的世界中生下来全靠其杰出首领的英勇和足智多谋。”

在长达一百多万年的部落时代,除了获得食物和水,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之外,人类对自然界未知的东西和外来的威胁,充满着恐惧和敌意。人类的大脑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形成了“英雄崇拜”的思维模式。神话就是这种崇拜情结的最直接体现。全世界的神话为人类提供了许多不朽的英雄偶像。所以,有的老师不拘泥于一篇神话一篇神话的教学,而是设计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例如让学生找一找中外神话里的英雄,不失为一种非常契合神话特质的举动。

这种英雄崇拜情结,自始至终会存在。原始人面对大自然,总是自感渺茫,对各种不确定性,总是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因此将很多依赖心投射到英雄,投射到“神”身上。按理说,随着人类对自己能力的不断挖掘,英雄崇拜应该逐渐淡化下去,可事实恰恰相反。现代人的英雄崇拜需求越来越强烈。例如,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观众喊着“我们需要英雄”。因此,好莱坞立刻迎合需求拍摄了大量如《超人》《蝙蝠侠》《蜘蛛侠》这样的英雄动画电影。尽管人们看完这些电影后的感受是:太简单,太儿童化,看时觉得过瘾,看完后却没多大印象。可是观众还是热衷和迷恋,那种观影时的代入感让观众得到很大的满足,他们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的无奈和痛苦,或者说通过特效技术完成了对自己的简单救赎———现实中自己是那么平庸、自私,甚至做了很多坏事。

因此,在人类的文化中,英雄与英雄崇拜,无论在智识未开或者启蒙成长的年代,抑或是将来,都将存在。读神话,不关注“神”,就是对神话这一文体最大的误读。

二、最应该感受的是英雄的牺牲精神

神话中的英雄,很多有强健的体魄,尤其是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有超人的能力,勇敢、坚强,具有高超的智慧。但是最核心的英雄特质不是以上这些,而是信仰、使命感、为正义不畏死。因此信仰“发达”的民族,神话中的英雄谱系也是十分发达的。连好莱坞梦工厂也深谙此道,在影片中设计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样传播性非常快的英雄语录。

因此,和孩子读神话,最重要的是带领孩子感受“责任、使命”等核心英雄特质。现实中的很多英雄,都是用别人的鲜血和生命来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和意志的。而神话中的“神”却有着牺牲精神。

分析一些课例之后,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这一点做得并不好。

首先,很多老师并没有将英雄的牺牲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例如《盘古开天地》里的盘古用身体顶天立地,站成永恒,整个身体化成万事万物;《女娲补天》里的女娲到处走,到处补。这些内容都没有作为重点展开教学。

其次,在学生感受牺牲精神的时候,课堂氛围并不匹配,甚至消解了英雄特质。例如一位老师在上《盘古开天地》盘古“垂死化身”这个情节的时候,鼓励孩子想象盘古其他身体部位的变化情况,由于老师不恰当的暗示和引导,在这个环节中,孩子的注意力被引导在想象的奇特上,孩子一味兴奋和笑场,对于英雄的牺牲精神完全是一种解构。

神话的叙事结构

让我们先谈“话”字。这个“话”明确无误地表明了神话是一种口头文学,是在口口相传中永生的。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最早的记录见于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但神话并不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最初因为没有文字记载而只能口口相传,直至有人加以整理。

既然是口头文学,讲述就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事实上,我们的孩子,讲故事的能力都在不断萎缩。我的奶奶,一个农村老太太,根本没念过书,但是神魔鬼怪的故事,脱口而出。现在的爷爷奶奶不再讲故事了———那种很有温度、语气语调很有个性,随时关注你的反应的故事。我们的孩子也很少讲故事了,教材中故事本来就很少,偶尔出现了,我们也总是引导孩子拿腔拿调地读、记,就是不讲,就是不说。

也有很多老师,教学目标里写着帮助孩子学习讲述,但是,往往40分钟后,80分钟后,孩子仍一点都不会讲,老师干着急,不知道怎么办。

既然是口头文学,这个故事就要好听,好记。不好听,不好记,这个故事就没法流传,没法流传,就不会存在。好听好记,就意味故事的情节是类型化的,是有规律的,是有叙事结构的。

例如很多“英雄”神话都是这样的结构:人类遇到困难—神帮助人类解决困难—神牺牲了。当我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讲《女娲补天》就容易多了。

例如很多“创世”神话都是这样的结构:世界混沌一片—神开天辟地—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当我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讲《盘古开天地》就容易多了。

一位老师如果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带领学生发现这个神话、这个故事更具体的叙事结构,实际就是在引领学生在学习这类文体的阅读策略,也更切实地帮助学生讲述了这个故事。

例如我在教《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带领学生发现困难型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主人公总会遇到困难,而故事不会很具体描述困难,总是借助动物的嘴来表达,例如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紧接着,主人公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不会艰辛也不持久,往往借助一个道具,或者他人的帮助,就“过去了”。最后,这个地方会发生神奇的变化,“直到现在、从此以后”是常用词汇。因此,困难型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是:小鸟说—只见他—从此以后。例如下面这个片段:

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一位老师在教《九斤姑娘》这个民间故事的时候,带领学生发现“巧女型”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首先是主人公要遇到一个难题,接着“绿叶”人物要上场,面对难题束手无策,纷纷败下阵来,然后主角登场解决难题,最后是主角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位老师教《盘古开天地》时,带领学生发现这一类创世神话的叙事结构:最初是一个混沌世界,这个混沌世界就像一个蛋,中国神话是鸡蛋,伊朗神话是鸟蛋,罗马神话是石蛋,印度神话是金蛋。然后是一个大神来创造世界。最后是神或者动物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

一位老师教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时,带领学生发现中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的叙事密码:男主角基本都是“屌丝”,女主角基本都是“白富美”,他们间的阻挠来自各个方面,阶层的、宗教的、政治的,真的是阻挠重重,结局基本是悲剧———生离或者死别。

神话的叙述语言

神话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有类型化的叙事结构。

与类型化相关的是,故事对人、事物、景物的个性化描写较为缺乏,叙事手法较为粗疏,但这点从另一角度看就是质朴简约,与民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而且叙述粗疏的不足被情节强烈的趣味性所弥补,使故事成为现代民间叙事文体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

不能说神话的语言没有文学性,因为朴实,不讲究辞藻的修饰也是一种文学表现,可以肯定的是神话传说的语言不是“过度修饰”的语言。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因子。比方说故事开头第一句———很久很久以前。别小看这六个字啊,它里面蕴含、预示了许多有意思的信息。我有时和自己6岁的儿子聊天,我会问他一些很“巨大”的问题:为什么有天和地?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人是从哪里来的?儿子的回答第一句肯定是“很久很久以前”,而且语调夸张。他凭直觉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交代。何尝不是呢,六个字就勾勒出故事的背景。一个成熟的故事读者一看到这六个字,自然就联想到“天地玄黄”,自然就联想到“宇宙洪荒”,自然就联想到一个混沌不明的原始世界因此很多时候,讲故事,哪怕只是讲,也是可以悄然体验到很多东西的。

薛法根老师的神话教学在带领学生感受神话的语言特点方面很有办法,如:

师:有些同学说这个故事是爸爸妈妈讲给你听的,讲故事可不能这样概括地讲。要讲得———

生:栩栩如生。

生:清清楚楚。

生:讲得完整、具体。

生:讲得精彩。

师:这个故事讲给谁听比较好?

生:薛老师。(众笑)

生:讲给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们听。

生:讲给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人听。

师: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呢?老师有一个法宝。

生:什么?(好奇地)

师:概述的时候,我们把一个故事变成三句话;现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有了这个本事,你就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了。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吧!就看这一句:“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怎么变成三句话呢?

生:(齐读)夜叉从水底钻出来。

师:(板书)只见———

生: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洗澡。

师:“白白胖胖”,多好玩啊!这叫“形象”!夜叉看到后,(板书)就大喝一声———

生:你敢到海里洗澡,看我把你收拾!

生:你敢在海里洗澡,我一定要把你杀死!

生:你敢在这里洗澡,一定是活得不耐烦了!

师:这句话说得真好!因为哪吒把水晶宫搅得不得安宁,天翻地覆,这不是找死吗?

生:你居然在龙王面前洗澡,你不想活啦?(众大笑)

师:谁在龙王面前洗澡啦?(众又大笑)

生:夜叉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小娃娃,居然在龙宫前洗澡,你不想活啦?还把我们的水晶宫搞得摇晃起来。

生:夜叉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小娃娃,竟然敢在水晶宫门前撒野?你活得不耐烦了!

师:大喝一声,“呔!”(众大笑)加一个“呔”字,就有声有色了!

生:夜叉大喝一声,呔,你这个小娃娃,在龙王的地盘上撒野,看我不把你收拾了!

生:夜叉大喝一声,呔,你个小娃娃,把我们的龙宫搅得天翻地覆,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师:(板书)哪吒转身一看,只见———

生:哪吒转身一看,只见一个凶猛的怪物举起锋利的斧头便砍了过来。

生:哪吒转身一看,只见一个相貌丑陋的怪物,穿着三角裤衩(众大笑),凶神恶煞地向他冲过来,举起斧头便砍。

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青面獠牙的一个怪物。哪吒怕不怕?

生:一点都不怕!

师:于是,(板书)就笑着说———

生:哪里来的怪物,想要我的命啊,门都没有!

生:哈哈,红毛怪物,你也会说人话啊?

师:人物一开口,故事就生动啦!现在,将刚才这几句话连贯地讲一讲。

生:(练习讲故事)

师:谁有本事,把一句话讲成三句话?

生: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洗澡,便大喝一声:“呔,你这个臭娃娃,居然敢在龙王的地盘上撒野,看我不把你收拾了。”哪吒转身一看,只见一个红毛的怪物凶神恶煞地盯着他,便笑着说:“哈,哈,你想打我?还嫩了点。”夜叉一听便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举起斧头便向他砍去。(掌声)

生:(讲述故事,略)

师:一句话讲成三句话!这就叫具体、生动、形象!如果一个故事,把每一句话都变成三句话,好听不好听?

生:(齐)好听!

特征与内容 第11篇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基本特征

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概括而形成和发展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就是开发潜在的智能,由此培养愉快的情绪,使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自信心,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使人能主动地迎接困难,战胜困难,养成协调的行为,使整个心理和行为与环境协调一致;培养健康的人格,善于关心他人,与人相处关系和谐。

二、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形式

什么是积极心理品质,不同积极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在于世界范围内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方兴未艾,还没有定论与广泛共识。比如,谢恩·罗普兹等人总结出价值观、道德规范、自我效能、成就、自尊、调节、应对、移情、目标设置、自我概念等32项积极心理品质内容。而以塞里格曼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项目组最终确立了6大维度24项为人们广泛认可的积极心理特征。官群、孟万金等国内研究团队根据中外大量实证研究,积极心理健康品质体系包括6大维度,并在以中国中小学生为被试的本土化研究中聚合为6大维度15因素。

1、认知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

知识与智慧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最基本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三项因素,其中求知力包含着好奇心与爱学习两项内容,而思维与洞察力包括开放思维与洞察力两项内容。

高中生观察力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目的性更强、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由于洞察力是以观察力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和判断,所以应该重视培养高中生的思维与洞察力。

2、情感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

勇气是积极心理品质的情感维度。中国中小学生的情感维度包括真诚、执着两项因素,其中执着包含勇敢、坚持和热情/活力三项内容。

Way认为青少年培养勇敢特别重要,尤其是在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的情境下。每日勇气的培养方法包括和他人建立联结,发展道德责任感,与同龄人交换信息,为自己的生活故事负责。坚持能够带来很多好处,比如提高成功机会;通过坚持获得的成功会具有更高的满足感;让人提高技能,扩展资源。当坚持获得成功时,可以促进自我效能感。热情/活力是指能精力充沛地生活,有活力,积极主动。活力和心理和身体两方面都相关。在身体层面,活力和良好的生理健康和身体技能相关,不易疲劳和生病。在心理层面,活力反映了个人经历的意志、效率、整体感,这既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在人际的层面。

3、人际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

仁爱是积极心理品质的人际维度,主要涉及人际互动中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爱和友善两项因素,其中友善包含着善良和社交智力两项内容。

4、公民素质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

公正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公民素质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涉及群体领域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领导力和合作力两项因素,其中合作力包含着团队精神和公平两项内容。

5、避免极端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

避免极端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节制维度,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节制维度包括宽容、谦虚和持重三项因素,其中持重包含审慎和自制两项内容。

目前高中生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因而导致他们行为表现上的自负,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而且他们面临着升学、择业等问题,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价值取向等谨慎决策,慎重选择。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高中生持重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理智思考,仔细推敲,谨慎稳重,认真抉择,不轻易冒险。

6、与意义世界相联系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

与宇宙和意义世界建立联系是积极心理品质的超越维度,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最高层次的积极心理特征。中国中小学生的认知维度包括心灵触动、幽默风趣和信念与希望三项因素,其中心灵触动包括感恩和审美两项内容,而信念与希望包括精神信念与希望两项内容。

积极的情绪状态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学生具有积极情绪,就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拓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够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我们教育工作者从改变评价方式着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育中重视以情商、闪光点为切入点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在健康成长中促进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苗元江,余嘉元.積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1~87

[2]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

[3] 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发表在《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1期

特征与内容 第12篇

由于历史、战乱等原因, 许多霸王鞭的表演绝技已经失传, 再加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文化多元化使得人们只重视商品经济的价值, 忽略了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扬, 没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发掘, 从而导致西石村霸王鞭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致使这一流传数百年, 经过几十代人付诸心血汗水的民间艺术正在慢慢退化濒临失传。

一、西石霸王鞭的历史渊源

霸王鞭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 关于它的起源, 众说纷纭。在民间流传的说法, 就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据垣曲县志记载, 西晋末年, 五胡十六国中的后赵王石勒为山西人。当时赵王石勒不满西晋王朝的压迫, 率众反抗, 百姓纷纷响应, 石勒的势力不断壮大, 被誉为“王朝之魁”。此时, 石勒立志称霸中原, 他在打仗获胜之后, 兵将们的喜悦之情难以自抑, 便自发地持武器手舞足蹈起来, 这种舞蹈形式, 流传到民间, 逐步发展成为彩鞭形式, 以表达赵王称霸中原之意。

第二种是相传宋代时期, 西汉时期人尚武成风, 无论年老年少, 皆有习武嗜好, 武术高手很多。其中, 有一老者武艺高强, 无人可敌, 人称“霸王”。古时无论官家还是商号, 在运送金银财物时, 都请他作保镖。其人善练鞭杆, 鞭技出神入化, 变化多端, 功夫甚深。鞭杆长约一米, 既是驱赶牲口的工具, 又是防敌自卫的武器。在他的带动下, 善使鞭杆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鞭技逐渐派生出一种舞蹈形式即“霸王鞭”。

第三种传说是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 他们击掌相约, 谁先攻到咸阳城里, 就成皇帝。西楚霸王项羽武艺高超, 一路上过关斩将, 没有人能阻挡, 连续攻下书多个城池, 每攻下一座城池, 项羽就站在马上, 挥舞着马鞭, 唱歌跳舞, 并且令他的将士们折树上的枝干当做马鞭, 跟他一起共舞, 一起欢庆他们的胜利。他们表演壮观, 动魄激情高昂, 吸引感染了当地的老百姓, 后来就有人效仿楚王的马鞭, 对木棍进行了改造, 但由于当地木材很软, 响声不够, 遂取山里

■徐鹏鲁飞

一叫“土兰木”的木头为鞭身, 两头凿六个小眼, 每个眼里穿两个铜钱, 以颜色装饰, 通过舞动发出悦耳的响声, 更加增强了观赏性, 这种欢庆胜利的即兴舞蹈形式由军营传播到民间, 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舞蹈节目, 因它是据西楚霸王项羽庆贺胜利的场景演变而来, 故以“霸王鞭”命名。

第四种说法则认为“霸王鞭”初始为西汉时期当地孩子们嬉闹玩耍的一种游戏, 既用一根木头棍两头缠红缨, 在村中巷道来回玩耍, 追逐嬉戏, 后来就有艺人对其进行了改进, 取一根1米长的竹子, 两端系上彩线红缨, 并加以叮铛作响的铜钱, 手握竹子的中央, 用竹子两端敲打身体的各个部位, 配以铜线清脆的响声, 使人们在舞蹈的同时不用音乐的伴奏就可以凭借铜钱的响声形成属于自己的节奏, 逐渐这种趣味盎然的民间舞蹈形式被村中人们争相学习模仿, 大人和小孩们都可表演。到了清朝, 西石霸王鞭表演已经发展的极为娴熟, 在村里非常盛行, 不分家族, 不论姓氏, 只要本人喜爱即可学习。村中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会舞, 且多为男性青中年人和儿童, 是时, 霸王鞭在全县已经负有盛名,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那时候的西石霸王鞭全部表演有25场, 而且场场不重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是举行庙会是, 它便活跃在街头、广场和舞台上, 颇受人们群众的喜爱。

二、西石霸王鞭的表演内容

垣曲西石霸王鞭又名“打花棍”, 是一种列队的舞蹈形式, 由三五十人组成, 舞者手持单鞭或是双鞭, 表演内容花样非常的繁多, 队形变换多样, 表演套路各异, 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一) 道具介绍

霸王鞭用长约l米的木棍或竹杆制成, 棍杆两头凿六个小眼, 每个眼里穿两个铜钱, 以颜色装饰两端, 系上小铁环、铜环, 后改为铜铃.并系红绸布条或金色穗条。这样舞动起来丁当作响, 彩绸飞转飘扬, 格外醒目好看。

(二) 动作分析

用鞭端磕打四肢为其基本动作, 主要由右手持鞭。即:一点右手拿鞭,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 同时右手鞭打一下左手。二点换右脚向前迈步时, 右手拿鞭, 打击右肩。三点右手拿鞭, 磕左肩, 迈出左脚击打右肩。四点右手转鞭, 磕大腿 (平抬) , 左手敲打一下右手的鞭, 顺势朝左转, 击打大腿。五点右手持鞭转动磕左小臂, 顺势打左小臂。六点磕右大腿 (平抬) , 七点磕右腿 (平抬) , 八点磕左脚掌 (由身后跳起) 。后来, 磕打的位置不只限于四肢, 脚步走小碎步, 还可磕打手腕、腰、腿外侧、后肩等部位, 有进行中右手拿鞭, 蹲下小挪步, 完了站立起时, 拿鞭先磕右小腿, 左脚向后踢, 鞭击打左脚小腿, 转身双手举起, 弓步顺势蹲下划过, 以及触打地面等动作。

舞蹈时用霸王鞭围绕身体的主要关节碰击发出的响声和由此引动上身的拧、摆和小腿的变化和双脚的跳动, 形成各式各样的舞姿和动作, 在此过程中须击打或碰击地面、脚心、膝、胯、肩、肘、手掌部位。表演起来既刚毅矫健又婀娜多姿, 情绪热情、开朗、豪放、潇洒, 舞到高昂之时, 动作节奏会随着音乐节奏加快, 动作幅度亦更加奔放热烈。

(三) 表演队形

霸王鞭因其多变的队形画面有着强烈的观赏性, 西石霸王鞭主要的精华表演队形主要有以下两种:

1、风绞雪

男女演员相间排列, 列队成圆圈形, 女演员右手持鞭转动, 击打左肩向前走, 走的过程中击打左肩后顺势转圈击打大腿, 男演员蹲下一蹦一跳, 右手转动鞭, 有时弓步滑过, 一边玩鞭一边进行追赶, 并在进行中相互交叉变换位置。表演起来趣味盎然, 引人入胜。

2、蛇脱皮

主要成圆圈队形, 前面由一人领队, 右手举彩伞, 左手拿扇子边走边舞引导后者, 后面的表演者们手持霸王鞭形成一字队形慢慢展开, 用以暗示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四) 乐器与服饰

按照辞书上的解释, “霸王鞭”是“舞者手持花棍, 忽上忽下, 时左时右地挥动, 敲击四肢、肩、背等, 不断打击出有节奏的响声”。垣曲西石霸王鞭除了打四肢外, 更多的是以四肢的动作舞动棍子。而且孩童们制作的“霸王鞭”更见匠心, 除了棍上穿铜钱外, 还在棍两端分别安上彩色鞭穗, 有用麻制的, 也有用红绸、绿绸、丝线制作的, 舞动时不仅可以听到铜钱撞击的“哗哗”声, 更可欣赏彩穗飞舞的热闹场景。

1、乐器

霸王鞭表演的演员化妆一般都依据戏剧中的武生或者武旦, 边走边演, 边演边唱, 曲调十分好听。伴奏的乐器主要由大鼓、大锣、引锣、得锣、大钹、小钹、板鼓等组成。节奏型用口语表达大体为: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舞蹈随着节奏的不同鼓点时紧时慢、扣人心弦。尤其在节奏紧密的情况下, 鼓点疾如流水好似两军在激烈交战。

2、服饰

在服饰方面, 演员们在进行表演的时候一般都穿着色彩比较艳丽的服装, 上下身为一色, 红、黄或者绿色, 腰间系上红色的腰带, 头带与自己服装颜色相同的彩色头饰, 以大红和金黄为主色调。色彩艳丽的服装, 再配合上激昂动听的鼓点, 使得霸王鞭的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令人们随着鼓点而惊, 顺着舞步而战, 其恢宏之壮, 激昂之情, 带着人们走进了共同欢庆胜利的场景之中。

三、主要特征

垣曲县西石村霸王鞭凭借着其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学习继承和发扬。首先, 它粗犷豪放、喜庆欢乐的风格, 加上鲜艳的服饰和明快的音乐伴奏, 使整个舞蹈呈现出一种欢庆、热烈、祥和的基调, 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精神风貌。其次, 霸王鞭具有鲜明的群众体育的特点, 当一对对男女表演鞭舞时, 全身各个肢体部位都在运动, 而霸王鞭中的许多动作都是从武术鞭技中衍变而来, 久练霸王鞭舞, 自然而然地就起到了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的作用。再次, 其表演形式上还加入丑角, 风趣诙谐, 引人入胜, 尤其在农闲、节日时, 这种健康轻松活泼的表演给人以欢乐的享受, 同时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深受人民群众的热爱。

(一) 艺术特征

西石村霸王鞭由老艺人自发组织, 自主创新出了许多表演技巧和内容。其鼓点紧凑高昂、节拍明快、动作粗狂豪放、矫健洒脱, 整个舞蹈快慢结合、轻重有致、气氛欢快, 队形高低错落、变化丰富。再配合其独特的表演道具, 流露出一种浓厚的黄土高原文化气息, 处处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 地域特征

西石村霸王鞭是垣曲人民在垣曲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环境中, 在长期农耕生活和耕作习俗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民和农村居住特点而产生的,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具有广泛的地域性和民间传承性。

(三) 民俗特征

西石霸王鞭主要在庙会、春节、元宵节等重大传统庆典节日中进行表演, 它的传承和发展与垣曲当地的民俗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强烈的民俗特征。

西石霸王鞭不仅风格特征明显, 它的很多价值也值得我们发掘, 首先, 它舞蹈动作, 道具独特, 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体现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它不但适合在大型广场表演, 也适合在小型舞台演出, 完全适应广大群众观赏, 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最后西石霸王鞭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祈求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吉祥、平安, 具有强烈的民俗价值。

四、发展前景

清朝末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社会变更、战争创伤, 老百姓纷纷流离失所, 这对霸王鞭的传承带了了毁灭性的打击, 导致许多舞蹈鞭技艺失传, 流传到今天完整作品仅剩八场而已。二十世纪80年代,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后, 人们只重视发展自家的生产生活, 而忽略了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导致西楚霸王鞭更加走向衰弱, 这一时期, 许多老艺人相继离世, 虽然霸王鞭每年都参加各种形式的文艺汇演, 但大多敷衍了事, 走走过场, 导致西石霸王鞭许多精华绝艺得不到展示, 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90年代,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 这为西石村霸王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支部村委和老艺人们的组织下, 西石村霸王鞭蓬勃兴起, 每年都吸收一些儿童进行演练, 选出打得好的儿童参加各种演出。同时, 还为村里培养了一批女儿童演员, 女角色不再用男扮了。时至今日, 西石全村176户人家, 户户都有人会舞鞭, 在老艺人的指导下, 霸王鞭的表演花样也有所改进, 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丑角表演, 提高了霸王鞭的观赏性、艺术性, 突出了霸王鞭的矫健、粗狂、欢快等演出特点。从而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成了一个令人百看不厌的民间传统舞蹈。1995年, 县文化馆组织西石霸王鞭代表山西省赴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庆六一”农村娃进京文艺演出, 舞红中南海, 受到了胡锦涛、姜春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此外, 西石霸王鞭还多次参加运城市民间社火调演, 成为垣曲民间艺术中的品牌。

在本人向西石村村委会主任了解霸王鞭的发展前景时, 他自豪的说到:霸王鞭在我们西石村已流传千余年, 是我们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 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支部村委高度重视霸王鞭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在保护老艺人培养下一代 (传承人) 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深信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开展我们西石村的霸王鞭明天会更好。

西石霸王鞭传承了数百年凝结着无数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再历史演变的长河中西石霸王鞭曾将辉煌过, 曾给西石人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但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惋惜, 我们完全相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人心, 随着传承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 西石霸王鞭一定会舞出更美的舞姿, 一定会更好地发扬光大, 传之万代。■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 (下) [M].中国ISBN中心, 1993.

[2]田彩凤.山西舞蹈史话[M].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 (1) .

[3]王九筛, 田彩凤, 李华平.山西民间舞蹈学[M].昆仑出版社, 2006, (10) .

[4]何建安.中国民间舞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上一篇:电视演播室设计下一篇:配电网带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