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疾病范文

2024-07-27

原发疾病范文(精选6篇)

原发疾病 第1篇

1 临床症状

1.1 急性

牛羊采食后3~5小时发病,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短促无力或停止。嗳气减少或停止,带有酸臭味。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正常。瘤胃蠕动减弱,次数减少,有些病畜瘤胃蠕动次数虽不减少但蠕动音减弱、蠕动持续时间短。触诊瘤胃内容物粘硬或呈粥样状。粪便初期变化不大,随后变为干硬,色暗,被覆黏液。病情恶化时,患畜呻吟,磨牙,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排棕褐色糊状恶臭粪便,精神沉郁,黏膜发绀,皮温不振,体温下降,脉搏增数,呼吸困难,鼻干裂,眼窝下陷。

1.2 慢性

食欲不定,有时减退或废绝,虚嚼,磨牙,异嗜,采食粪尿污染的褥草、污物。反刍不规则,短促,无力或停止。嗳气减少,带有臭味。间隙性臌气。被毛干枯、无光泽,皮肤干燥、弹性弱,精神不振,体质虚弱。胃蠕动减弱或消失,内容物粘硬或稀软。便秘,粪便干硬,呈暗褐色,附有黏液。有时腹泻,粪便呈糊状,腥臭。有时便秘腹泻交替进行。

2 治 疗

将牛羊保定,根据病情用3~8张青菜叶,每张青菜叶包50~100 g糊状猪油,塞入患畜舌根,术者刺激咽部再让其吞下。一般在投药后1~3小时见效,病情严重者5小时后有所好转。

3 典型病例

病例1:农户王某饲养1头4岁黄牛,体重约200 kg。主诉:清早用麦糠、秕谷壳拌玉米面约15 kg饲喂,未配有其它青绿草料。全部采食完毕后,随即赶去耕田。3小时后发现牛没精打采,耕地无力,不听使唤,遂请笔者到地头诊治。检查:牛体况一般,患牛体温、脉搏、呼吸无明显变化,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嗳气带酸臭味,间歇性臌气,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触诊瘤胃内容物呈捏粉状,叩诊呈半浊音。根据上述情况初步诊断为牛原发性前胃疾病。治疗:将7张青菜叶分别包50~100 g猪油,塞入牛咽部,任其自行吞下,3小时后牛排出中量稀软粪便,食欲逐渐恢复,反刍、嗳气正常。

病例2:村民江某饲养3只山羊,体重20 kg左右,体况中等。主诉:羊一直是放牧自由采食,前两天由于有事采取圈养,用麦糠拌玉米面约10 kg饲喂,第二天发现羊不食、不回嚼等异常情况而就诊。检查:3只患羊食欲减退几近废绝,反刍停止,虚嚼,磨牙,嗳气带臭味,粪便糊状、腥臭,胃肠音减弱,被毛干枯、无光泽,精神不振,体质虚弱,腹泻物污染后肢及尾。根据上述情况初步诊断为羊原发性前胃弛缓。治疗:将羊逐一保定,每只羊用3张青菜叶分别包50 g猪油塞入咽部,让其自行吞下,2小时后症状消失,食欲恢复。

4 小结与体会

4.1 牛羊原发性前胃弛缓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如饲料喂量过多,食入不易消化的粗料、变质的青草,草料突然改变,放牧突然圈饲,劳役不均,受寒,经常更换圈舍,饥饿,疲劳,恐吓等。

4.2 猪油能润滑胃肠道,软化内容物,使内容物下行,同时可制止内容物异常发酵。青菜可兴奋胃壁神经,促使瘤胃蠕动。

4.3 在农村使用猪油与青菜叶治疗牛羊原发性前胃弛缓,可就地取材,治疗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但此法对反刍动物继发性前胃弛缓疗效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欢迎刊登广告

《贵州畜牧兽医》杂志简介

《贵州畜牧兽医》杂志创刊于1976年,是经国家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畜牧兽医科技期刊, 由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畜牧局、贵州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双月刊,彩封印刷,大16开本,48页。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2-1099/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7-1474。全国邮局发行,邮发代号66-58。本刊连续多届被评为中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及全国农业优秀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并长年被国内外图书馆、情报信息检索系统收录收藏。

主要栏目:动物饲养及繁殖改良、畜禽疫病防治、动物检疫、畜牧兽医科技讲座、特种动物养殖、牧草种植、中兽医及中草药、饲料加工、食品加工、国内外畜牧兽医科技信息及市场经济信息等。

原发疾病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8月以来对室颤抢救成功者、晕厥或晕厥先兆者,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和心脏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除外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血管迷走性晕厥、一过性脑缺血、肺栓塞、高血压病及药物等所致的晕厥或猝死,共1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诊断为原发性心电疾病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8.25±9.15)岁(24~53岁)。1例患者体检发现室性早搏1 a,首次发作即为室颤。10例患者有反复发作性晕厥史,其中4例心电图证实为室颤,2例为尖端扭转性室速,1例为单形性室速,1例为多形性室速;1例低钾时QTc延长,低钾纠正后QTc正常,未能捕获到晕厥发作时心电图。1例有反复发作性头晕、胸闷史,未能获取发作时心电图特征。基础心电图:2例正常,6例为2型Brugada征,2例为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另2例为室性早搏、短阵室速。12例中6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8例进行普罗帕酮激发试验,结果6例阳性。2例室颤发作抢救成功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AH与HV间期正常,右房程序及增频刺激提示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正常,右室程序及增频刺激示室房传导希氏束领先,右室心尖部S1500S2400以-10 ms程控扫描未诱发心动过速。8例中6例有猝死家族史。例3反复出现晕厥先兆,普罗帕酮激发试验阳性,其本人与2位兄弟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呈1型Brugada征,故虽无室性心律失常证据和猝死家族史,该患者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该家系可诊断Brugada综合征家系。

对这12例原发性心电疾病先证者家系中共40个成员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必要时活动平板试验。

1.2 健康管理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1)通过讲座、分发资料等方法,让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充分认识原发性心电疾病,包括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心电图表现、诊断及治疗。(2)对先证者的家系成员进行多方面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必要时长程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发现无症状患者,尽早纳入健康管理范围。(3)对经多方面检查可排除原发性心电疾病的家系成员,告知其结果,从根本上消除其恐惧心理。(4)研究表明,一系列因素可触发Brugada综合征心律失常的发生[1,2]:钠通道阻滞剂、发热、迷走神经兴奋剂、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药、联合使用葡萄糖和胰岛素、高血钾、低血钾以及乙醇过量和可卡因中毒。使患者及家属知道避免使用钠通道阻滞剂等药物;避免长时间热水浴;发热时应尽快使体温降至正常。呕吐或腹泻时注意补钾,尤其应避免单独静脉滴注葡萄糖与胰岛素。定期复查电解质。戒酒,避免使用可卡因。(5)除非有特异的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是LQTS患者的首选治疗,可显著降低LQTS猝死发生率,而中断治疗可导致晕厥甚至猝死。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重要性和停药的危害[4]。(6)大多数LQTS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晕厥与交感神经激活有关,包括激动、突然的声音刺激(如铃声)、游泳等,教会患者避免这些因素。(7)低血钾是原发性心电疾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因[5],而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常可出现一过性血钾减低,如女性月经期、胃肠型病毒感染、胃肠炎和消化不良等。要教育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了解常规补钾、维持血钾稳定的重要性。(8)教会患者家属进行心脏复苏的方法,如患者万一发生晕厥,懂得如何进行初步心脏复苏,并尽快获取救治。

1.3 统计学方法

在健康教育与管理前后,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SPSS 13.0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例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最后诊断Brugada综合征8例,长QT综合征3例,特发性室颤1例。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的项目包括对原发性心电疾病的认识,对坚持治疗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应避免的生活方式,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定期复查电解质的知晓以及对基础心脏复苏的掌握。由表1可见,健康教育后各项指标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健康管理前相比,aP<0.01。

3 讨论

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可因室速或室颤而发生晕厥或猝死,然而如能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其猝死率可显著降低。因此,提高对原发性心电疾病的认识,重视家族史的询问,及早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往往一个家系中有1例患者明确诊断,整个家系成员即陷于极度的恐惧之中。而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可呈隐匿性、间歇性、多变性,给临床诊断带来颇多困难。

我们对于已确诊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多方面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必要时活动平板试验等。对于可排除原发性心电疾病者,明确告知其结果,以从根本上消除恐惧心理。对于所检出的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或可疑者,尽早纳入健康管理体系。

循证医学的实践表明,β-受体阻断剂是有症状LQTS患者的首选治疗,β-受体阻断剂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而中断β-受体阻断剂治疗可导致晕厥发作甚至猝死。对于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持续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重要性是健康教育的首要内容。

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触发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对于原发性心电疾病进行健康管理,包括生活指导、避免精神紧张和刺激、长期维持血钾稳定等,可能有助于降低其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5]。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与家系成员的健康管理并分析其效果。方法 自2003年8月以来收集12例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对12个家系中共40个成员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讲座、分发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管理,并对其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12个家系中40个成员最后诊断Bmgada综合征8例,长QT综合征3例,特发性室颤1例。健康教育后,患者与家系成员对原发性心电疾病的认识,对坚持治疗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对基础心脏复苏的掌握,应避免的生活方式,应避免使用的药物及定期复查电解质的知晓率,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与家系成员进行健康管理,可能有助于降低晕厥和猝死的发生。

关键词:Bm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Wilde AA,Antzelevitch C,Borggrefe M,et al.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 Brugada syndrome:consensus report[J].Circulation,2002,106:2514-2519.

[2]Antzelevitch C,Brugada P,Borggrefe M,et al.Brugada syndrome:reportof the second consensus conference:endorsed by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and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05,111:659-670.

[3]施冰,曹少军.疾病管理理论在干部保健行为实施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4):447-448.

[4]Moss AJ,Zareba W,Hall WJ,et al.Effectiveness and limitations of beta-blocker therapy in congenital long-QT syndrome[J].Circulation,2000,101:616-23.

原发疾病 第3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遵医行为,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没有自觉症状仅以血压持续超过140/90 mmHg (1 mmHg = 0.133 kPa) 为特征的慢性病, 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上升趋势[2,3]。有关研究指出, 我国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2], 治疗方法以口服降压药物为主。国内外研究表明,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人群中97.7%的脑卒中事件和36.6%的冠心病事件均归因于血压的增高[4]。因而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环节。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遵医行为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不遵医的原因, 有效进行健康教育, 旨在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的遵医行为,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7年1月—2008年10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8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将8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3例, 男24例, 女19例, 年龄40岁~70岁;实验组42例, 男22例, 女20例, 年龄41岁~75岁。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病人入院后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 即入院宣教、饮食指导、合理休息和活动指导、常用降压药物相关知识的指导、检查指导。实验组病人入院后除常规教育外, 还由专业护士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程序给予病人及家属系统的疾病知识指导与遵医行为教育。①评估病人的知识需求与学习兴趣。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 其心理反应也不同, 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如部分病人过高估计自己健康, 这些人依从性差, 对此应多关心、尊重病人, 在取得病人信任的基础上耐心疏导, 逐渐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增强病人防病治病的意识。②制定教育目标, 分阶段和对象设立治疗目标, 使病人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③制订教育计划, 在进行常规教育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如增加相关疾病知识指导, 包括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诱发因子和如何避免或减少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化验指标及意义、饮食注意事项、常用药物名称及用法、定期复查的重要性。④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实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 教育方式、方法应多样化。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病人, 健康教育要简单, 通俗易懂, 内容不宜多, 反复多次给予讲解;对于文化程度高的病人, 多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⑤评价教育效果, 对效果不达标者, 反复给予强化教育, 直到达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调查分析;病人出院前1 d~2 d进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病人出院后第8周进行遵医行为及不遵医行为的原因调查;于病人出院后第16周进行疾病复发情况调查。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见表1)

2.2 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遵医行为情况 (见表2)

2.3 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

疾病知识缺乏占21.2%, 缺乏用药监督占22.5%, 对治疗缺乏信心占24.7%, 家庭不支持治疗占22.4%, 偏信游医、偏方、广告及他人经验占18.6%, 不能正确认识疾病危害占14.12%。

2.4 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疾病复发情况

实验组病人复发2例 (4.8%) , 对照组病人复发12例 (27.9%) 。

3 讨论

3.1 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与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遵医行为是指病人对医生治疗方案的配合性和依从性, 即病人执行医嘱的程度[5]。本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病人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实验组病人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遵医行为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呈正相关, 病人的健康保健知识越多, 其遵医行为越好, 疾病复发率越低。对照组病人由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 不能正确认识疾病, 影响了病人对疾病治疗的态度, 盲目听信他人的经验、偏方及广告, 从而间断有效的治疗, 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实验组病人由于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 掌握了相关的医学知识, 能充分认识疾病的危害性及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疾病复发率较低。良好的遵医行为是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任何疾病的治愈不单纯靠医务人员选择有效的治疗手段, 同时还需要病人积极参与, 并主动配合治疗方案的实施, 而病人积极参与配合的前提是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及对疾病治疗的重视。

3.2 健康教育是改善与提高病人遵医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促使病人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是提高遵医率的前提, 使病人对医嘱的被动服从转为主动、自愿地遵从医嘱可有效提高遵医率, 防止病人出现“知而不行”现象。调查病人入院前影响遵医行为因素及表现形式是评估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表现为擅自停药, 自己改变剂量或次数, 凭他人经验服药, 不按时随访, 不定期参加锻炼, 饮食不限盐等, 根据病人入院收集资料进行评估, 确定病人所需基础知识教育内容, 加强病人对高血压病危害的认识。向病人提供有关诊疗的信息, 让病人 (家属) 复述药物的作用、副反应、用法及自行改变医嘱的危害。告知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以及血压的波动节律性等。王玉梅等[6]研究认为, 健康教育可增强病人服药的依从性。

排除影响病人遵医行为的障碍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的服药并非单一, 有时需联合用药, 辅助用药。对经费困难的病人尽量避免贵重药品, 利于长期服药。根据病情, 采用适合病人服用的剂型, 如长效型和缓释型, 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尽量简化治疗的复杂性, “要病人做得越多, 做不到的就越多”, 待病人有了恰当的遵医行为之后再加辅助药。与病人讨论不正确的信念与态度, 如对治疗副反应过分担心, 缓解焦虑、恐惧等影响遵医行为的负性情绪。

3.3 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可为病人遵医治疗提供保证

调查结果显示, 疾病知识缺乏、缺乏用药监督、家庭经济情况制约及家庭不支持治疗是造成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不遵医行为的重要因素。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7], 家庭支持能帮助病人克服因慢性病折磨而产生的不遵医的懈怠情绪。护士对家属进行系统的教育与指导, 合理利用家属的力量, 使家属监督好病人的服药与治疗。如对记忆力差的病人, 让家属将药物放于床头、餐桌、闹钟旁等醒目处。将服药时间表贴在药瓶上, 并做好记录。对出差在外的病人家属可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提醒病人按时服药[8], 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能否遵医治疗, 能否按时按量服药, 出院后能否定期复查, 避免复发, 与其家庭成员对疾病治疗的态度及其家庭成员的支持、关心有很大的关系。家属可通过鼓励病人以缓解病人的精神压力, 保持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用其积极配合治疗。家庭应予病人足够的经济支持, 使病人坚持正规系统治疗, 避免疾病复发。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 在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 要重视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及遵医行为的强化, 给予病人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导、家庭社会支持及经济上的保证可提高原发性高血病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5, 13 (增刊) :5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6.

[3]谢晖, 刘纯艳.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疾病知识的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6, 20 (2C) :478-479.

[4]赵东, 吴兆苏, 王薇, 等.我国11省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积累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 (10) :612-617.

[5]程培红, 刘琳.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不遵医行为和改变措施[J].广东牙病防治, 2004, 12 (1) :50-51.

[6]王玉梅, 马春蓉, 吴莹.健康教育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5, 19 (9C) :1893-1894.

[7]吴经荷.胰腺炎患者治疗饮食不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11 (3) :428-429.

原发疾病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2015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600例住院患者,分为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组(A组,2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甲状腺疾病组(B组,200例)及干燥综合征未合并甲状腺疾病组(C组,200例)。A组为研究组,B、C组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32例,女性468例,男:女为1∶3.55;年龄28~59岁,平均(43.4±9.8)岁,病程6~252个月。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2年的SLE诊断标准[3]或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标准[3]。

1.2 方法

收集600例p SS和SLE的病历资料,资料内容包括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TGAb、TPOAb)、唾液流率值、泪液分泌值、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自身抗体谱、免疫球蛋白A、G、M(lg A、lg G、lg M)、类风湿因子(RF)、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补体C3及C4、ANA滴度、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尿素氮(BUN)、肌酐(Cr)等。各检查值参考同期的正常值,各类型甲状腺疾病诊断参照甲状腺功能检测,如甲状腺功能检测尚不能确定甲状腺疾病者,均已行甲状腺B超或甲状腺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甲状腺功能指标在本院核医学科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得,其余指标均来源于本院免疫学及临检实验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各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情况比较

与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病程及发病年龄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A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甲状腺疾病临床表现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与B组比较,A组各类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A组FT3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FT3、TSH、TPOAb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A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各组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

与B组比较,A组RO-52、RF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SSA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各滴度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1∶3 200滴度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1∶320滴度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各组抗核抗体滴度比较

与B、C组比较,A组唾液腺流率及泪液分泌虽低于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RF、C3、C4、Hb、PLT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尿、血尿发生率明显下降,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lg 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ANA:抗核抗体;SSA: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SB: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RO-52: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相关蛋白;ACA:抗着丝点抗体;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χa2/Fa、Pa代表A组与B组比较值;χb2/Fb、Pb代表A组与C组比较值。覮与B组比较,P<0.05

注:1)与B组比较,P<0.05;2)与C组比较,P<0.05

注:1)与B组比较,P<0.05;2)与C组比较,P<0.05

注:1)与B组比较,P<0.05;2)与C组比较,P<0.05

3 讨论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包括p SS、SLE、RA、PM/DM、SSC等疾病,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威及生命,因此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几年,随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合并甲状腺疾病越来越常见[4],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临床报道也逐渐增多,但总结近几年报道,更多关注的是甲状腺疾病本身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有关自身抗体谱及相关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关注较少。有研究发现[5],在甲状腺疾病中,p SS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是正常人群的9倍。近年来,有国外研究显示[6]一半以上的p SS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和/或抗体的异常,而国内报道该比例约为36.6%[7]。在一项长达16年的前瞻性研究中[8],约30%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而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9]、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同时也有不少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报道。当p SS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主要表现为亚临床或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且血清中可出现典型甲状腺抗体。本研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高达50.4%,且甲状腺功能亢进(31%)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0%)也不少见,同时血清中出现高水平甲状腺抗体(TPOAb及TGAb),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与p SS相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也是一种器官特异性免疫性疾病,虽然两种疾病针对不同的靶器官,但两者在免疫遗传学、血清学、病理学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10],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遗传和免疫反应中,不仅有大量细胞因子的参与(包括IL-1、TNF-λ、TNF-α等),而且对HLA-DR3、DR5、B8、DQI等遗传基因易感,而这些细胞因子及遗传基因与p SS的发生同样密不可分[11],其中有研究证实[12,13],IL-1、TNF-λ、TNF-α等细胞因子能够抑制甲状腺细胞功能,同时在p SS患者外分泌腺中高度表达,而HLA-DR3与p SS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均有关;另一方面,p SS常存在血清SSA、SSB等自身抗体的阳性,而这些抗体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同样息息相关[12]。甲状腺与p SS常易累及的腮腺和唾液腺在病理学改变上有相似之处,都有活化的T淋巴细胞浸润和HLAII型分子的表达[13],说明甲状腺疾病与p SS的发生可能有共同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而本研究中无论是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还是SLE合并甲状腺疾病,都呈现出唾液流率及泪液分泌的明显下降,可能与本机制有关;另一方面,部分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血清抗体中出现SSA及RO-52抗体的阳性,虽然还达不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但不排除继发性干燥综合症的可能,因此A、B组唾液流率及泪液分泌较C组轻度下降,可能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关,但其真实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认为甲状腺抗体在p SS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而TGAb和TPOAb两种抗体尤为明显,它们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国外报道p SS合并TPOAb或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34.5%和21.4%,且与甲状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成正比[14],同时,上述两种抗体的持续存在是诱导自身免疫性炎症、使疾病趋于慢性化的关键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往往上述抗体滴度很高,甚至可达100%,亚临床甲减如存在高滴度TGAb和TPOAb,将很可能进展为临床型甲减。p SS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无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还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都可合并存在。在D-ARBONNEAU等[8]研究中,p SS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组TGAb和TPOAb水平显著升高,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虽然甲状腺疾病与p SS密切相连,但是甲状腺疾病的有无与p SS的病情活动度、发生、发展无关。

本研究中,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组ANA滴度、lg G及SSA抗体阳性率较单纯干燥综合征组明显增高,其中前者滴度以+1:3200居多,充分显示了当PSS合并甲状腺疾病时,患者体内存在高滴度的ANA抗体[15]。同时,有文献报道显示[15],甲状腺疾病可能会导致类风湿因子的明显升高及SSA阳性率的增高,而本研究中SSA阳性率的增高与报道基本一致,但类风湿因子(RF)的升高与文献报道尚不符合,这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也可能与RF敏感性较高,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所致。再次,有报道显示[15],单纯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清lg A水平会下降,三酰甘油水平会升高,而单纯p SS通常表现为lg A的升高,因此当p SS患者出现lg A的下降及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时,不排除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由于本研究未单独涉及到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研究,故lg A及三酰甘油未见明显变化。最后,当干燥综合征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三酰甘油会显著升高,而单纯性干燥综合征较之具有更低的C4水平;另一方面,干燥综合征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血清中C4水平正常,则病情较轻,反之,C4水平低下,则死亡率明显升高[15]。由于本研究同样未单独对干燥综合征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进行研究,因此导致研究结果中仅有lg G明显升高,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本研究中同时选择了SLE合并甲状腺疾病作为研究对照,原因在于近年来该病的报道也不少见,且有自身特点,其机制可能是SLE与甲状腺疾病同属于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两者都含有一些相似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而形成自身抗体。同时,SLE还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使抑制性T细胞功能受损和B细胞功能亢进,从而产生大量自身抗体,这些抗体通过损伤甲状腺滤泡上皮导致甲状腺直接破坏,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大多数SLE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在SLE发病后,也进一步提示SLE可能在甲状腺疾病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16]。宋芹等[4]报道,SLE合并甲状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低T3综合征,本研究中,不仅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出现FT3降低,而且SLE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同样出现FT3的明显降低,与报道基本一致,但FT3的降低与病情活跃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在本研究中,PSS合并甲状腺疾病组平均病程及发病年龄明显高于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这可能与SLE患者体内存在更多炎症因子及自身抗体,能在更短时间内破坏甲状腺组织有关;另一方面,PSS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而SLE好发于青年、育龄期女性,这可能是导致两组患者发病年龄不同的原因。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的C3、C4、RF、Hb、PLT水平及RO-52、RF抗体阳性率较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组明显降低,而蛋白尿、血尿发生率及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这可能与SLE疾病本身及RF、RO-52较易出现在干燥综合征中有关,而与甲状腺疾病本身无关。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PSS及SLE均易导致WBC损害有关,但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为进一步了解PSS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分别对该组及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甲亢、甲减患者甲功指标进行比较,发现SLE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组FT3、TSH、TPOAb较PSS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明显降低,这可能说明SLE导致的甲状腺组织损害较PSS更为严重,但遗憾的是,两组甲亢患者的甲功指标并未呈现相似表现,故其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未有免疫性疾病合并甲状腺疾病之间病情严重程度对比的报道,但不少文献报道[1,18,19],无论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是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合并甲状腺疾病,均可出现严重的脏器损害,如眼部、心脏、肾脏、血液系统等,且上述表现并不少见。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系统、肾脏损害,尤以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显著,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总之,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临床表现以甲状腺减退为主,且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特点,因此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则显得尤为重要。当p SS患者出现ANA滴度、免疫球蛋白及RF水平明显升高,或者出现lg A水平下降及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时,需高度怀疑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尤其是临床上出现持续的眼球胀痛伴视物模糊、双手震颤、乏力、纳差及多食、怕热怕冷、情绪亢奋及低落的症状及体征时更应提高警惕;其次,对于TGAb和TPOAb滴度高的p SS患者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甲减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及诊断的遗漏;再次,当遇到甲状腺疾病不能完全解释的临床表现时,常规需排除p 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后,一旦明确存在甲状腺疾病或p 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后,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脏器损害。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600例住院患者,分为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组(A组,2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甲状腺疾病组(B组,200例)、干燥综合征未合并甲状腺疾病组(C组,200例),分析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A组患者平均病程及发病年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甲状腺功能亢进62例(31%),甲状腺功能减退108例(5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0例(10%),甲状腺肿瘤10例(5%);B组甲状腺功能亢进72例(36%),甲状腺功能减退90例(4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2例(16%),甲状腺肿瘤6例(3%)。与B组比较,A组各类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FT3、TSH、TPOAb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与B、C组比较,A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明显升高(P<0.05),唾液腺流率及泪液分泌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FT3、C3、C4、RF及RO-52阳性率较高(P<0.05),RF、Hb、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蛋白尿、血尿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NA滴度、免疫球蛋白G及SS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p SS可以合并甲状腺疾病,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有一定特点,且可导致内脏器官损害,因此值得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原发疾病 第5篇

1 资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将2014 年2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于我院疑似原发性肝癌诊断的122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恶心、黄疸及消瘦等临床症状, 并经影像学检查存在肝区病灶者。所有患者均需同意参加本研究, 并同意接受AFP、CEA、CA199及肝脏病理学检查。所有观察患者中, 男67 例, 女55 例;年龄38 ~ 72 岁, 年龄 ( 55. 1 ± 15. 2) 岁。

1.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1. 2. 1观察方法以患者肝脏组织穿刺活检所行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原发性肝脏的确诊标准[3], 分别计算单纯AFP检查、单纯CEA检查、单纯CA199 检查及联合AFP、CEA及CA199 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并且对单纯AFP检查、单纯CEA检查、单纯CA199 检查及联合AFP、CEA及CA199 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单纯AFP检查、单纯CE检查A、单纯CA199 检查及联合AFP、CEA及CA199 检查作为待测检查, 以病理学检查作为确诊检查。以待测检查及确诊检查均为阳性为待测检查真阳性, 以待测检查及确诊检查均为阴性为待测检查真阴性。待测检查灵敏性= 待测检查真阳性/确诊阳性 × 100 % , 待测检查特异性= 待测检查真阴性/确诊阴性 × 100 % 。

1. 2. 2 检查方法AFP、CEA及CA199 检查于患者入组日次清晨抽取肘静脉血进行检测, 检测仪器应用IMMULITE - 1000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 均应用电化学发光检测法进行检测。AFP检查结果中以> 15 ng/m L作为阳性, CEA检查结果中以> 5 ng/m L作为阳性, CA199 检查结果中以> 30 U/m L作为阳性, 以AFP、CEA及CA199检查中以两项检查结果阳性者为联合AFP、CEA及CA199 检查阳性。病理学检查于患者完成AFP、CEA及CA199 检查后进行, 于超声引导下进行肝脏穿刺活检, 留取肝脏组织, 进行病理学检查。

1. 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均需先导入Excel软件, 建立数据库, 并将建立的数据库导入SPSS 17. 0 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描述方式应用均数 ± 标准差, 计数资料描述方式应用百分率, 应用ROC分析对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以P < 0. 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分析120 例患者中共有101 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联合AFP、CEA、CA199 检查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纯AFP、CEA及CA199 检查。见表1。

a为与任何一种单一手段的检查结果相比, P<0.05

2. 2诊断价值分析单纯AFP、CEA、CA199 及联合AFP、CEA、CA199 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均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 但联合AFP、CEA、CA199 检查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纯AFP、CEA及CA199 检查。见图1。

3 讨论

AFP、CEA及CA199 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检查指标, 对于多种恶性肿瘤疾病诊断均有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AFP属血清糖蛋白, 其在胎儿时期的含量较高, 在成人体内含量极低, 但临床观察发现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体内含量显著升高, 故目前临床将其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指标之一[4]。CEA及CA19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化验指标, CEA及CA199均主要产生于消化系统内的多个器官, 目前研究显示, CEA及CA199指标对胰腺炎、胆道及胃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5]。为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将AFP、CEA及CA199检查进行联合应用, 结果显示, 在所有疑似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 共有101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单纯AFP、CEA、CA199及联合AFP、CEA、CA199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18%、61.90%, 5.35%、47.62%, 67.33%、71.43%及87.13%、76.19%, 联合AFP、CEA、CA199检查均高于单纯AFP、CEA、CA199。可见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 相对于单纯AFP、CEA、CA199检查, 联合AFP、CEA、CA199检查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检查方式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可见, 虽然单纯AFP、CEA、CA199及联合AFP、CEA、CA199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均有诊断价值, 但联合AFP、CEA、CA199检查诊断价值高于单纯AFP、CEA及CA199检查。由此可见, 在原发性性肝癌的诊断中, 联合AFP、CEA及CA199检查不仅有较高的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 同时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FP、CEA及CA199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检查指标, 对于多种恶性肿瘤疾病诊断均有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AFP属血清糖蛋白, 其在胎儿时期的含量较高, 在成人体内含量极低, 但临床观察发现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体内含量显著升高, 故目前临床将其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指标之一[4]。CEA及CA199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化验指标, CEA及CA199均主要产生于消化系统内的多个器官, 目前研究显示, CEA及CA199指标对胰腺炎、胆道及胃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5]。为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将AFP、CEA及CA199检查进行联合应用, 结果显示, 在所有疑似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 共有101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单纯AFP、CEA、CA199及联合AFP、CEA、CA199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18%、61.90%, 5.35%、47.62%, 67.33%、71.43%及87.13%、76.19%, 联合AFP、CEA、CA199检查均高于单纯AFP、CEA、CA199。可见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 相对于单纯AFP、CEA、CA199检查, 联合AFP、CEA、CA199检查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检查方式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可见, 虽然单纯AFP、CEA、CA199及联合AFP、CEA、CA199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均有诊断价值, 但联合AFP、CEA、CA199检查诊断价值高于单纯AFP、CEA及CA199检查。由此可见, 在原发性性肝癌的诊断中, 联合AFP、CEA及CA199检查不仅有较高的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 同时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 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中, 联合AFP、CEA、CA199检查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将联合AFP、CEA、CA199检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原发性肝癌应用联合甲胎蛋白 (α-fetoprotein, AFP) 、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及糖类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CA199) 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2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AFP、CEA、CA199及病理学检查,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确诊标准, 分别对单纯AFP、CEA、CA199及联合AFP、CEA、CA199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01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联合AFP、CEA、CA199检查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纯AFP、CEA及CA199检查;且单纯AFP、CEA、CA199及联合AFP、CEA、CA199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均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 但联合AFP、CEA、CA199检查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纯AFP、CEA及CA199检查。结论:联合AFP、CEA及CA199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病理学检查,原发性肝癌

参考文献

[1]孙丽萍, 李丽, 翟颖桂, 等.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诊断知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28) :15-17.

[2]陆世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4, 20 (12) :2151-2153.

[3]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CSLC) ,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 (CSCO)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等.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J].肝脏, 2009, 14 (3) :237-245.

[4]徐桂秋, 林伟.血清AFU、AFP、GGT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5) :2008-2009.

原发疾病 第6篇

关键词:CT,MR,MRCP,阻塞性黄疸的诊断

阻塞性黄疸是非常常见的, 造成阻塞性黄疸的疾病包括了肝内和肝外的结石, 胆囊结石, 胰头癌, 壶腹癌胆囊癌, 胆管癌, 胆管损伤和慢性胰腺炎。治疗这些疾病的前提条件是能够准确的诊断造成阻塞性黄疸的原发疾病。CT的检查已经成为了在诊断造成阻塞性黄疸原发疾病的首选辅助检查[1]。MRCP, 首先由德国的研究者Wallner BK和它的团队提倡运用[2], 为诊断阻塞性黄疸的原发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显像模式[2,3]。此外, MRCP可以提供不可切除的肿瘤的一系列的影像资料并且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引流方式和其他的介入治疗[4,5]。该文旨在通过研究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在该院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进行研究, 探讨MR、MRCP和CT在诊断引起阻塞性黄疸的原发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在该院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 症状表现为小便暗黄, 巩膜和粘膜还有皮肤也呈现黄染的状态, 粪便的颜色为陶土色, 皮肤瘙痒的程度也比较明显。绝大多数的患者还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发作性腹部疼痛史, 血清中的总胆红质和直接胆红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尿胆红素和范登白的反应监测也为阳性。其中男性有21例, 女性有24例。平均的年龄为45.3岁。全部的患者分为3个组, 分别为CT组13例, MRCP组18, MRCP+MR组14例。

1.2 方法

MR使用的是Philips Gyroscan T10-NT, 患者采取的是仰卧位, 平静呼吸, 首先探测常规的上腹部轴T1WI, T2WI和冠状轴T2WI, 紧接着是附加轴T2WI。这些常规的图像可以用来作为MRCP的指针。患者在MRCP的监测中屏住呼吸, 以降低呼吸对于监测的影响。MRCP经过3D重建。所有的图像时间大概是30 min。

CT使用的是全身CT, 所有的CT监测是在患者禁食4~8 h之后。

2 结果

在所有的45例患者中, 肝内胆管阻塞的患者有5例, 肝外胆管阻塞的患者有26例, 胰管阻塞的病人有14例。

在CT组, MRCP组和MRCP+MR组中发现以下结果:

在CT组中, 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是74.8%, 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是100%, 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是62.4%, 胆囊癌的准确率是75.2%, 胆管癌的准确率是75.1%, 壶腹癌的准确率是49.9%, 胰头癌的准确率是81.7%, 胆管损伤的准确率是100%, 。

在MRCP组中, 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是77.5%, 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是70.3%, 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是87.9%, 胆囊癌的准确率是51%, 胆管癌的准确率是77.7%, 壶腹癌的准确率是66.5%, 胰头癌的准确率是90.1%, 胆管损伤的准确率是100%。

在MRCP+MR组中, 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是91.8%, 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是84.6%, 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是93.9%, 胆囊癌的准确率是66.4%, 胆管癌的准确率是88.7%, 壶腹癌的准确率是66.5%, 胰头癌的准确率是100%, 胆管损伤的准确率是100%。

3 讨论

在研究中, 发现MRCP在诊断胆管阻塞性的疾病上的准确率要高于CT, 并且非损伤性的MRCP能够呈现整个胆道系统, 能够清楚的显示胆管阻塞的位置, 程度和范围和形态特征。在胰胆管系统中, 诊断和鉴别引起胆管阻塞的良恶性肿瘤也是非常重要的, MRCP和MR的联合使用可以通过显示肿瘤本身和周围结构的病理改变从而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胰胆管肿瘤中, MRCP可以准确的定位和描绘胰胆管的形态特点, 并且可以评估肿瘤的可能累及的范围和是否可以进行手术切除。

MRCP在诊断胆囊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敏感性也随着结石的尺寸, 数目和位置而有所变化, MRCP更适合诊断胆总管结石, 根据该研究发现MRCP可以诊断常见的胆管结石和排除其他的胰胆管阻塞性疾病。但是MRCP在诊断胆管炎, 手术创伤中, 难以发现细小的胰胆管病变。

由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 MRCP和MR可以有效的对引起阻塞性黄疸的原发疾病进行诊断, 可以有效的鉴别引起梗阻的良恶性疾病和对手术后患者进行复查。而CT和MR作为单独的诊断手段可以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并且可以用来评估胰胆管肿瘤。

参考文献

[1]Kanemaki N, Nakazawa S, Inui K, et al.Three-dimensional 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of the pancreatobiliary system[J].Endoscopy, 1997, 29:726-731.

[2]Wallner BK, Schumacher KA, Weidenmaier W, et al.Dilated biliary tract:evaluation with MR cholangiography with a T2-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fast sequence[J].Radiology, 1991, 181:805-808

[3]Takehara Y.Fast MR imaging for evaluating the pancreaticobiliary sys-tem[J].Eur J Radiol, 1999, 29:211-232

[4]Bret PM, Reinhold C.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J].Endoscopy, 1997, 29:472-48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原发疾病】相关文章:

原发开角型05-17

原发高血压07-10

双原发癌08-15

原发性血管炎06-14

原发干燥综合征06-29

原发性冻结肩08-20

原发性心肌病06-13

原发性肝癌护理讲课07-27

农村原发性高血压06-04

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06-12

上一篇:政府还贷下一篇:低轨道卫星通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