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实现高效课堂

2024-07-25

二次备课实现高效课堂(精选3篇)

二次备课实现高效课堂 第1篇

备课是教学常规, 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为了更好发挥众人智慧, 实现备课资源共享, 我校实施首先集体备课, 然后根据上课情况, 写好教学反思, 完善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在钻研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基础上, 针对年级普遍情况, 制定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环节。集体备课不可少, 但集体备课缺少班级针对性, 不能对超出预设的课堂生成进行完善和修改, 这就体现了二次备课的必要性。

下面笔者以高中英语必修 (人教版) 的初次授课及后续调整为例, 对二次备课进行阐述和思考。

二、二次备课实例及反思

1.是否依据学情,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在纪律、学习兴趣、竞争意识和学习水平等情况都有所不同, 所以教师应及时对本班学生的实际, 进行学情分析, 采取相应的措施, 修改、调整集体备课的教学过程, 确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环节, 完成二次备课。

[初稿及分析]

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中Grammar:Noun clauses as the subject板块教学中, 初稿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 掌握主语从句定义并能填词造句; (2) 能够把主语从句运用在日常交际中。在这个目标下, 教学内容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通过探究例句, 总结归纳不同连接词下, 主语从句的用法。第二层次为将主语从句运用在写作当中。

按照这个教学设计, 在A班上课中, 笔者发现30%学生不能掌握所有连接词的主语从句用法, 比如不能很好地区分连接词that和what。这部分学生在第二层次的写作当中则难以下笔且错误百出。

[调整]

考虑到B班比A班英语基础较薄弱, 笔者将教学目标在B班设计为80%学生能掌握不同连接词下的主语从句用法, 包括能识别错误的主语从句并修改、能够选择正确的连接词并填空。因此笔者增加了第一层次教学内容中的练习数量, 以改错和填词为主, 紧扣高考要求, 同时将集体备课中第二层次的写作运用换成游戏连词成句, 即将被拆散的单词连接成句子, 比一比哪个小组用时最少。学生在第一层次的学习中通过讨论例句、总结用法并反复练习后, 对主语从句用法有了较好的掌握, 因此, 在第二层次的连词成句游戏中能够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反思]

教师在日常备课时, 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 实际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他们已有知识经验, 选取他们能力范围能的活动。

2.是否搭建语言支架, 减少预设和生成的不一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常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但有时活动前铺垫不够或未搭建语言支架, 使活动超出了本班学生的认知和应答能力而产生预设和生成的不一致。

[初稿及分析]

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中Using Language板块阅读文章“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时, 为了导入“有机绿色环保”话题, 笔者直接提问:How do you understand green food? 学生一时语塞, 笔者又重复强调了“green food”后, 才有一位学生勉强说出healthy food.

[调整]

笔者在课后反思发现, How do you understand green food?属于较高认知层次的综合性问题, 答案涉及多个角度, 而教师对该内容指向上不够明确, 且事先未激活学生关于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因此, 面对教师提问, 学生不知从何回答。

针对这种生成和预设不一致的问题, 笔者在二次备课中在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分解为序列性问题:Do you know what green food is? What does it mean? Can you list or give some examples of green food? 同时给出一些绿色食物照片, 帮助他们更好地激发相关背景知识, 让他们有话可说。

[反思]

课堂问答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不仅应紧扣教材文本的话题, 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应答能力。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 最好由具体到抽象, 由浅层到深层。应当将一个总括性问题分解为若干难度较小的问题, 引导学生逐一回答。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 这样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储备, 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二次备课就是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 努力设置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让学生“跳一跳, 就能摘到桃子”。

三、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能成为名师”。笔者认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老师重复了多年无创新的教学, 缺乏自我反省, 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如果教师在授课前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人教学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性化修改并且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这样的“二次备课一定会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成就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3、4 (必修模块) [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加强二次备课__打造高效课堂 第2篇

凤凰镇中心校

在既定的教学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条件下,教师是否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今天在这里交流如何通过二次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一、什么叫二次备课?

我们把课前的准备活动性质的备课统称为第一次备课,我今天说的“二次备课”一方面是指:在常规备课的基础上,依照本人及本班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成功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授课前通过再学习,通过再翻阅教参和课辅材料等,对已有的教案进行适度调整。另外还有在上课之后进行二次备课,如果把通常说的备课看作课前的准备工作的话,这种准备工作一般是经验的乃至主观的,其实际效果只有通过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再备课,即对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通过再认识,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二、二次备课的方法:

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

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三、第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前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

(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

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4)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5)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

3、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4、备教学效果

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课时后的二次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写的小结或反思。

5、备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资源,特别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

堂教学。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重实质。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们不做统一要求,教无定法嘛,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办法一定要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是教师能轻松上课,学生能愉快学习的方法。因此二次备课要特别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后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第二次备课并不是第一次备课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实际教学实践的包罗万象的投影。它充当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必然有其自身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课时后备课

课时后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课后的检查小结,在教案中记下“课后记”,写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改教案或讲稿,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创造了条件。这种“课后记”就体现了课果后备课的基本内容。

课时后备课应着重备好以下主要内容:

(1)备好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切性程度和目标落实情况。通过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应检查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大纲规定的要求;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做到了教学目标具体化,并让学生了解;最后要检查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

(2)备好教情:这是对教师教的效果的检查和总结。其中主要包括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突出了“双基”,教材的重点是否突出,难

点是否准确,处理的方法是否得当;知识的传授是否注意了系统性、整体性以及知识网络间的联系;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启发性、运用得有效程度如何等。另外,还包括教师驾驭控制课堂教学的情况,如各教学环节处理的是否得当,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组织的是否紧凑、科学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发挥得如何等。总之,备教情,就是要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的效果,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备好学情:这是对学生学的效果的检查和总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备好学情,首先应备好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程度,“所有的教学效果,都是以为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其次应备好一般学情和个别学情。教师研究一般学情,就是要考查分析班级学生的群体特点,掌握大家的思维特点、学习状况、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又要注重分析个别学情,兼顾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课堂反映情况,并分析其各自的“背景”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就应在课后的备课中及时制定补救学习的措施。这里的补救学习既包括对差生的补救(比如适当补课),也包括对优生的补救(比如超前学习),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大的发展。

2.单元后备课

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本科教学内容的特点由若干个单元所组成,教

师通过第一次备课,在单元教学之前,已认真做好了单元备课,本单元结束,教师应在其中的各个课时后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后备课。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1)检查本单元教学计划和目标的落实情况,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措施。

(2)考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活动的序列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确立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分析单元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知识联系,并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

(3)确立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比重,分析本单元与其他各章节、各单元的知识联系,考虑知识和方法迁移、同化、顺应的合理途径。

(4)总结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效果,检查在教学各章节知识内容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经验,进一步探讨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5)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总结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困难、分析其原因,考察好、中、差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教学。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着忽视第二次备课的现象,这是制约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教师第二次备课观念淡薄甚至缺乏,认为一堂课讲完便完成了任务,课后很少考虑课堂效果的好坏,更不去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单元过后,也缺乏对本单元教学效果的具体分析,在搞不清前后单元知识联系及如何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序列的情况下,便直接转入下一单元的学习,既便是想到进行所谓的单元测验,也是为测验而测验,对测验的结果及原因不做认真的检查、总结和分析;学期终了,便来个大考,以图对学生按分数排名次、分等级。

精心备课——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第3篇

教学的时间久了, 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没有了激情, 工作就缺乏动力, 课堂就少了活力。生物课程知识体系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比如大纲版的教材和人教版的教材, 在知识体系的整体内容上基本一致, 即使是新人教版的教材, 也已经使用10 多年了, “老”教师一般都对知识比较熟悉, 往往缺乏新鲜感。教师要结合新时期社会的发展, 用新的视角审视教材。比如人教版必修三中的“人口的增长数量曲线”, 课本上只讲到2000 年我国的人口数量变化, 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源或根据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获取相关的最新信息, 在课堂上展示当前的人口数量及变化趋势, 类似的情况重新挖掘, 才能使教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把每一堂课都当成第一堂课来上, 把每一批学生都当成第一批学生来精心对待。

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广阔, 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尤其是一些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都与生物有关。例如:奥运会体育馆鸟巢与仿生, 限塑令与白色污染。教师要在精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多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发展动向, 并在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挖掘内容, 以适当的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使每一堂课都有新内容;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 针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 不断调整教法, 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方法, 使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这是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思想基础。

二专业基础——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能再做教书匠, 而应该让课程为我所用, 能将教学的内容融入生活实践。

1.“老教材”新解读

备课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钻研, 根据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选择科学的教法。尽管对教材很熟悉, 但不能用对教材的熟悉代替备课。很多教师教了很多年可以说有很多章节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但对教材的熟悉, 不代表一定能教好。我的做法是对教材仍要用心读, 反复读, 每读一次都能读出新东西, 都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都会有新的收获。而这些收获往往是对教材或教法的一种升华, 也可能是一句话代替了十几句话的课堂语言的高度浓缩。

第一, 巧妙重组教材。在备教材的过程中, 要在课本的基础上巧妙利用教材, 新课程要求我们利用课标创设符合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的新的教学内容。例如, 我在备DNA的分子结构一课时, 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课本按照科学探究史的过程先描述了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发现过程, 再对DNA分子进行结构解读, 但学生对抽象问题难以理解。在我的课堂上, 我首先和同学们一块对DNA分子的模型进行学习和解读, 然后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过程进行探究, 学生较容易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点, 选择经典的题目进行点对点练习,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 密切与生活、新时代的联系, 在新情境中赋予旧知识新的生命力。生物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标准全盘分析教材, 深入透彻地研究教材内容与当前生活、新时代信息的联系;在学习从生物圈到细胞联系到非细胞生物相关知识时, 笔者就联系2014 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的新闻时事,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病毒是否为细胞结构生物, 应属于哪一类生物;在学习细胞的癌变时, 笔者将2015 年10 月26 日世界卫生组织分支部门、位于法国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食品”的内容引入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让学生寻找自己身边存在的致癌因子。在学习制作甜米酒的过程中, 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学期笔者和学生一起将其改为“制作酸奶”“制作馒头”等。总之, 只要教师用生活和时代信息来处理教材, 一定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新意十足、活力四射。

2.恰当地选择教法

当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并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后, 要寻找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和学法。笔者经过多年的积累, 现将在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呈现如下:

第一, 把课本的文字叙述变成生动活泼的图形语言。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 更形象直观。让学生也学会当堂绘图, 通过绘图, 从而识图。

第二, 打比方也是一种突破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光合作用这节课, 把叶子比作“工厂”, 叶绿体比作“机器”, 光能是“动力”, 二氧化碳和水是“原料”, 在叶绿素这个“生产工人”的操作下, 制造出葡萄糖和氧气的“产品”……

第三, 编制口诀, 形象记忆。讲植物需要无机盐时, 用“茎叶氮, 花果磷, 茎秆不倒靠钾肥”的口诀。讲人体呼吸运动时, 我就用了一个“肌缩胸扩氧气来, 肌舒胸缩废气去”的口诀。这些都不能依赖课堂的临场发挥, 而是在备课时就要仔细安排好。

3.精备学情, 因材施教

依据学情,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在课堂上高效地获取知识, 这就需要我们观察、分析、研究学生,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本学期, 笔者参与中等程度的班级教学, 现谈谈具体的处理方法: (1) 优等生的程度相对较好, 他们基础知识相对扎实, 具有较强的分析、演绎、归纳等逻辑推理的能力。但是部分学生不乐于表现, 不参与课堂, 有点“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在课堂上经常选择难度大、思维跳跃性强的问题, 对他们给以引导。然后课堂上参与少数学困生的讨论, 适时给予启发、引导, 让学困生精彩的表现调动优等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 还有部分学生, 学习基础较差, 在课堂上经常以能“积极表现”为乐, 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到位。对这些学生不能打击, 当堂给予展示机会, 比如在黑板上直接写出具体的演算过程, 或在做题后或回答问题后, 让全体学生一起找出其知识、能力的不足之处, 引导其踏实学习。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对其积极参与课堂的举动给予适当的肯定或鼓励。 (3) 对于全体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 则在课堂上分析他们出错的普遍原因, 是思路不清还是在表述答案中用非专业语言描述专业的问题, 或是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楚学生的病症, 才能够对症下药, 药效才能明显, 学习才能收到效果。

三实施基础——课前预习作业反馈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为:预习、上课、课下作业巩固。笔者所在学校主要倡导学案导学循环课堂的模式。在导学案的制作中, 明确课前学案, 具体内容涵盖学习目标, 强调学习的重难点, 本节内容同学们通过课本阅读就能获取的知识, 还要明确在书本上的具体位置用笔勾画出本节课的重点, 以及通过简单的思考就能解决的几个小题的检测。依据学生作业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具体方式如下:

第一, 在学案批改中发现学生在做学案中是否存在概念、原理、知识结构上的混淆, 例如, 在进行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常把叶绿体等同于类囊体。在课堂教学中我就重点呈现叶绿体这种细胞器的结构, 通过对这种细胞器结构的分析重点让学生认识细胞器内膜、外膜、类囊体的结构, 进而解决学生的疑惑点。

第二, 在学案的制作过程中, 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在课本重要的地方,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标注或圈出课本中重点的部分。通过在课间留意学生的课本, 对本学习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浏览, 依据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强调。比如在学习群落的演替一节中, 课本中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对课本中的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着重标注和记忆。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是否在教材中做标记, 可以看出学生是否依据学案要求进行预习。

第三, 在学案中的文字表述错误, 也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在高考的阅卷中凡是出现错字、别字一律算作错的答案, 这样的要求延伸到平时的考试阅卷中。老师和学生一定要以高考标准要求自己。比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的学案中, 学生经常把“21 号三体综合征”写成“21号三体综合症”;在学习细胞器一节, 学生经常将“类囊体”写成“内囊体”;在学习ATP是细胞能量的通货一节, 将“三磷酸腺苷”写成A~P~P~P。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对课本内容不熟悉和对课本专业术语或词汇重视不够, 想当然地用自己的思维描述。但是正是这些错误能让教师在课堂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 这些做法一是能体现教师的耐心细致, 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专心, 二是学生在看到老师仔细地了解学情后, 感到老师对自己“小错误”的关心, 三是下次学案运用时学生就会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任务。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一堂高水平的课, 有时需要用几年的时间来准备。生物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 注重平时的学习提高, 关注生物学科发展的前景及生物教学改革的动向,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每一堂课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准备, 科学设置各个教学环节, 为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生物教学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倡导, 构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学生学习效果高效的课堂。实现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是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精心备课。

上一篇: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下一篇:教育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