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快乐阅读

2024-07-24

培养习惯快乐阅读(精选12篇)

培养习惯快乐阅读 第1篇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环境,动笔,工具书,读思结合,阅读观

一、引言

阅读是一种自由而轻松的精神生活, 是一种享受性活动, 是学生的一种主动体验行为。阅读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于明理。培养阅读兴趣, 养成阅读习惯, 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中存在一定的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阅读的内容不够丰富、不重积累, 未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等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所谓习惯成自然, 习惯一经养成, 就会自然而然地沿袭下来。养成积极、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各个方面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行为中, 学生需要全面地调动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而学习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这些能力。热爱阅读, 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丰富, 获得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课堂之外的知识, 容易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正确理解, 自如运用。

三、培养阅读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信息时代, 学生在知识的获取方面有很多种途径, 比如电脑, 手机, 电视等。教师须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 就是阅读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对于阅读从被动、被迫转变为主动、积极。注重推荐一些内容简单、有趣、浅近的读物给学生阅读。利用活动课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汇报阅读成果。教师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关注其个体兴趣和个性化的区别, 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身心享受来体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名家、名著、名作, 通过生动的讲解介绍, 激发其阅读兴趣, 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选择合适年龄段读的书籍, 明确阅读要求, 优化课堂阅读。要适当留出时间, 让学生多接触课外读物。

1. 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通常人在阅读时, 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边读边思考, 才能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同时大声朗读可以帮助中学生提升专注力。通过朗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 这会使得中学生注意力进一步集中, 从而使其思维参与进来, 思考则会有助于对文字的理解。眼到、口到、心到, 运用自如, 理解自然从文章的表层及至深层。

2. 培养学生动笔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的时候要加强动笔。动笔不仅仅只摘抄摘录, 而是要做一定的理解批注, 心得也好, 评语也好, 疑问也罢, 总之都可以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种习惯的养成, 会帮助学生在读书时, 边读边思考, 有思考即会有所感悟, 有感悟, 自然会把文章内容为情感倾注于笔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且通过对文章的思考锻炼了思维能力, 使书本知识变成自己内化的知识。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 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 叙述简明扼要, 概括性强。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将会大有助益。生字, 生词都可以借助工具书解答疑难。

3.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加大课外阅读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基本途径。应该把增加课外阅读量真正地落到实处。中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 他们正处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阶段, 他们的阅读欲望需要激发, 阅读兴趣需要培养, 阅读方法需要指导传授, 阅读习惯需要逐渐养成。

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选择优秀书籍

阅读观念不能陈旧, 老师引导也要到位。要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推荐学生有兴趣的书籍,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及时、有效, 有序的指导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阅读优秀的书籍。

5.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

精读、朗读、速读、齐读等多种方法都要尝试运用。精读是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段或者精彩部分进行的;朗读是用明朗的有声语言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 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视读所不能代替的。速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 可以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大大提高, 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量。阅读有很多种方法, 要求教师针对不同文章采取合适的阅读方式。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 不能操之过急, 要灵活地使用。

6. 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

建立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如张贴读书名言、设立图书角、开展荐书活动等。

四、结束语

一种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比聪明更重要。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以“尊重、关爱、激励、引导”为特征的“柔性”教育方式, 让学生主动阅读高效阅读实现自我创造, 自我发展。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 需要耐心和恒心。要教育学生, 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积累, 自然形成。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米文元.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之我见.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2)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共享孩子成长快乐 第2篇

——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

尊敬冯老师、刘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一六班学生邓轲方的妈妈,也是南阳市第一实验幼儿园一名普通的教师。首先感谢冯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孩子的家长,我对教育是比较关注的,我也很乐意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不过,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中,肯定有许多比我做得更好的。今天谈不上经验,只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就是一切,小小的肩上担着父母重重的希望。我和大家一样对孩子也有着很多的希望: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希望他能出类拔萃,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邓轲方是一个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懂事的时候让人心疼,淘气的时候让人头疼。但总的说来。他的刚刚起步的成长还算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困惑。我认为家长朋友应该把教育孩子的重点放在配合老师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自然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那么,可能有家长朋友会问,什么样的品质才算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们说,一个孩子自信、活泼、勇敢、坚强,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强,就基本上具备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我认为,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在于家长。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们说,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们都是高素质的家长,孩子们在十五小这所颇负盛名的学校学习,每位 1

家长朋友对自己孩子的将来都是寄予了深切的厚望的。但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负责任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尤其是孩子一旦跨入小学,开始小学的学习生涯后,家长朋友更不应该掉以轻心,不是说为孩子选择了名校、名师之后就撒手不管,随其自然发展,反而应该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是才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记得去年秋天刚开学的时候,作为一名即将上小学的孩子的母亲,在孩子即将跨入小学的前一天晚上,想到孩子就要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中学习时,我居然失眠了。可理智告诉我,鸟儿最终是要飞翔的,母亲是不能替代孩子生活的,我所能做的,只是在原地等着他,带着丰足的母爱。于是,为了帮助孩子较快适应学校的生活,也为了孩子今后的全面发展,我从以下三方面对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并且把培养兴趣的重点放在对学校、对老师、对学习的兴趣上。换句话说,就是引导孩子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老师,并且要爱自己的学业。开学之初,利用和孩子交谈,带孩子到邻居家和大姐姐谈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成为一名十五小小学生的光荣和自豪感,同时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孩子适应很快,一个星期下来,就融入了一六班这个班集体中。每天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开开心心上学,高高兴兴回来,并且乐意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

其次,重点培养孩子学习的自律性,尤其是在课堂中聚精会神听课的习惯。有的家长可能会提出质疑,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讲的习惯应该在学校培养才对呀,怎能在家中培养。我们一直强调,做为家长,我们要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育,孩子刚进入小学生活的时候,我就通过谈心,讲故事、提要求等方式,要求孩子上课时坚持做到认真听讲,集中精力把握好课堂上的40分钟,尽量把老师讲过的每一句话记到心里,上课不做小动作,不走神,思维跟着老师转,主动举手,勇跃发言,无论对错,都应该有勇气回答。孩子也点头

答应愿意这样做。我们知道,就像我们一六班,在这样一个班集体里,如果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对学习又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孩子会学得开心,知识掌握也很扎实。其实,在座的各位家长应该能感觉出来,我们一六班的冯老师,刘老师教学是很有经验和自己的方法的,关键在于孩子是否能自己约束住自己,把老师讲的知识吸收了,消化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同时为了强化这种聚精会神学习的良好习惯,我建议家长朋友可以引导孩子多玩一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做一些手工,让孩子弹琴等活动,这样可以让孩子“坐得住”; 同时为了让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能够保持持久,与老师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再次,有目的引导孩子制定学习的计划。

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例如,让孩子自己有条理地计划时间,放学后先写作业后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事实证明,一年来,邓轲方基本上养成了到家先写作业的习惯,孩子每天放学后几乎都是先写作业,待爸爸妈妈下班到家,孩子的作业已基本完成,作为家长,只是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一下字,发现出错的地方,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并改正。尤其是前几天的期末复习中,负责任的冯老师和刘老师提前发来了复习的短信,但由于工作忙的原因,无暇陪孩子复习,孩子却反过来安慰我,说;“妈妈,你忙你的,我已经计划好自己今天的学习时间了,您不用操我的心。”检查孩子自己计划时间段内完成的作业,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其实,这样做,不经意间也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凡事不依赖他人,自己能做的尽量做到。

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雕刻刀就在父母的手上。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避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

其实,我的孩子邓轲方和咱们一六班95名孩子一样,他只是一名平常而又平常的孩子,但一学年来,孩子确实是扎扎实实地迈出了人生中令人欣喜的一步。回想一年来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们为人父母地也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更多的功劳应该说在于我们孩子们喜欢的、尊敬的冯老师、刘老师身上。尊敬的冯老师,刘老师——是您们,用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帮助孩子们顺利地渡过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是您们,用伟大的师爱,雕琢了颗颗晶亮的童心;是您们,用孜孜不倦的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棵棵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是您们,用精湛完美的教育艺术展示了名师、名校的迷人风采!

此时此刻,我只能怀着激动的心情,发自肺腑地说一声:“谢谢您们,敬爱的冯老师,刘老师!遇到这样的良师是一六班孩子们的幸运!得到这样的益友更是一六班家长的幸运!请允许我代表一六班的家长朋友衷心地祝愿冯老师、刘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培养快乐习惯 第3篇

生命中有悲伤,才会感受到伤后的快乐,这就是完整的人生,如果我们仅仅把忧伤保持在记忆里,人就会活得很累很苦。

当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时,我们可以唤醒内心一些美好的东西,以此来化解自己愤怒、伤心和不快。把这当成一种心理运动长期坚持下去,人的内心必然会产生惊人的变化。

快乐是一种情绪,一种态度,一种选择。

快乐具体而不抽象,因此快乐各人有各人的说法,各人有各人的体悟,在一千个人的心目中就有一千种快乐,很难统而言之谁快乐谁不快乐。放下挂碍,开阔心胸,心中自然快乐无比。

人类最大的愿望和追求就是快乐。

经过观察,你也会发现,快乐的人常常笑容满面,精神焕发,富有活力,悲观的人常常愁容满面,抑郁沮丧。

所以,培养快乐的习惯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每天多练习微笑几次,尽量使自己看起来精神些,多说些使自己感到开心的话,多做些使自己感到开心的事,以此来驱散烦恼和不快。

不快乐的态度不仅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而且长期不快乐的人更加让人瞧不起,不愿与之接近;不快乐的态度还会使不利的处境更加不利。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应学会快乐,让快乐与自己长伴。

培养阅读习惯, 重视课外阅读方法 第4篇

一、创设阅读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从营造舒适、健康、积极的阅读氛围开始, 同时重视课外阅读的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内外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包括课堂氛围、家庭氛围等, 激发学生兴趣, 使他们浸入书香环境, 身临其境, 更好地感悟语言魅力和加深印象阅读。

例如, 在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Ilike dogs的sound time中, 教师可以利用午间或大课间的时间, 播放生动的音乐, 既缓解紧张课堂内容, 又营造了聆听学习氛围, “little monkey, in the tree”学生会应声附和, 随之展开思绪, 同时活跃了气氛, 也是种有效阅读方法。教室感受氛围, 培养主动阅读习惯, 更活跃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在教室开辟英语一角, 在墙壁上贴上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 直观醒目, 在图片一旁写上英文名称, a lion, a monkey, apanda, a tiger, a dog, an elephant, 学生每天看, 身临其境, 会对这些单词非常熟悉, 并将其对号入座, 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记忆法, 反复巩固阅读知识点外, 培养了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同时, 可以利用英语角, 开展小知识竞赛、小幽默等, 简单易参与的活动, 学生都乐意参与, 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下加强了课外阅读。

以上学习方法, 培养了好读、愿读、爱读的阅读习惯, 把学生发动起来, 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 优化了阅读环境,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激发了学习兴趣, 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精选阅读教材, 巧用技巧策略

选择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适度的教材既能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利于内容的开展, 而且精选阅读教材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首要动力, 巧用课外阅读的技巧策略, 使课外阅读事半功倍。

当前教育理念下, 重视阅读质量、阅读效率、阅读品味提高, 精选阅读教材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途径, 另外结合教材内容, 归纳总结做题技巧和策略, 是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表现。

三、统领阅读教材, 亲子共阅寓教

有意义的课外阅读, 从陪学生选择一本好书开始, 到陪学生共阅寓教, 统领、互阅教材前提下, 丰富学生感情世界, 也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精神投资。发达国家早就开始重视课外阅读方法从亲子共阅活动开始, 实践证明, 这样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例如, 在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r单元教学中, 老师或家长先对教材通读、精读, 统领了全文主体思想, 领会精神后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首先, 共阅教材分别引导学生看图说明问题, 然后以疑问句形式提问引起他们注意:Look at these picture of ours city.Is our city clean?学生看到图画上满地纸屑和池塘里杂草、废弃物漂浮。他们异口同声:No, it isn’t.遇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和学生一起讨论, 讲得不够好的地方不必像上课似的特别纠正, 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思维, 他们更愿意考虑寓教于乐、有趣的阅读。亲子阅读方法培养了孩子们的情感和阅读的习惯, 对问题及时纠正, 互动进步。

和学生以聊天提问的形式进入英语教学, 培养孩子愉悦地快速浸入学习状态, 同时在家长或教师指引下, 全面统领阅读教材, 给孩子一个总体的阅读思想, 培养了较好的阅读习惯;亲子共阅寓教, 把阅读材料活现、变通、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在一种愉悦环境下进行阅读, 对加深课外阅读的确是一种有效阅读的方法。

培养阅读习惯个人心得 第5篇

《手绢上的花田》讲述了一块白手绢能够酿制菊花酒的故事。一个名叫良夫的邮递员受菊屋酒店老奶奶之托,替老奶奶保管她的酒壶。而这个酒壶里会出来五个小人在手绢上酿制菊花酒。老奶奶还叮嘱良夫,酿酒的时候谁也不看见。还有不要去想用菊花酒挣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夫贪欲滋生,忘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不但自己妻子知晓了这件事,且贪婪的内心使他们为了购买心仪的洋房不惜用菊花酒卖钱。后来,他们竟变成了“酒精灵”似的小人,另外五个小人也住在隔壁,最后他们途经歌声走出了小人世界,回过神才发现自己出现在了新菊屋酒店,晕头雾脑地回到了平常。

还记得那次考试,教室里静可聆针。老师那严厉的眼神已飞快环扫四周,概览全局。我快速地做着卷子不敢抬头,害怕时间快速飞逝。可是就在这一瞬间,我流畅的笔尖停顿了下来,我的眼神呆滞住了,紧紧咬着双唇眉头紧锁额头手心都冒着冷汗,是的,我被眼前的题目难住了。一刹那,坏念头浮现在了脑海中。用手捅捅左边的同学问问答案又何妨,一张完美的试卷可不能就因为这么一个空格被破坏了。

我立刻回想起那本童话《手绢上的花田》,欺骗、谎言、贪婪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我放下了心中的坏念头,不愿做个良夫那样的人,我要做个真实的我,风拂过,心中的杂念都烟消云散,心底的声音促使我不再焦虑和注意那个白色的空格,便继续埋头写着。其后我回头望着试卷上的那个空格,露出了淡淡的一抹笑……

欲望和谎言是一个无底深渊,望能寻觅自己那颗初心不再丢失,随从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我,不再用千百个谎言用来弥补一个谎言。然而此刻鼻子周围却涌现了一阵阵菊花酒的芳香,读《手绢上的花田》有感……

阅读经典美文,培养阅读习惯 第6篇

关键词:职高学生;经典美文;阅读习惯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龄段,阅读都在各个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阅读是一辈子的事。然而,作为学生,特别是职高学生在这方面却很难真正做到。他们只是“目的很明确”地想学好一门技术,这是他们觉得比较重要的。殊不知,“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帮助工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从实用角度来说,如果阅读能力不行,那么哪怕是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说明书,他们都可能会看不懂它的意思。其实,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主要原因还是他们不能从文章中感受到美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加大这方面的训练,让自己的学生逐渐学会从语文中体会文字的魅力,体会语文的美好,从而为他们其他方面技能的学习起到辅助的作用。而经典美文在所有的文章中有更多的优势和便利。为此,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一、课前阅读习惯的培养

每一篇被人们记住的美文都有它值得人们记住的地方。所以在讲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回忆都读到了哪些内容,并简单地写出来。这个过程不仅能考查学生读课文的效果,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有了更多的关注。如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针对课文写一小段关于“母亲对我影响”的话。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会再一次阅读课文。因此,写语段的过程就不仅是在回顾课文,也在无意识中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职高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并不是很自信,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迫不得已才会到职高学习,也因此会对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有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的敏感。因此,相较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和认可。正因为如此,在看到学生写的关于课文的语段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肯定,哪怕肯定一个句子,让他们赢得自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有利于我们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课中阅读习惯的培养

课中阅读习惯,主要是说在正式学习课文的习惯的养成。在学习经典美文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里面都有什么内容,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来写的。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河畔的金柳、康桥河中的影子、软泥上的青荇、康河及康河的水草等,更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描写他提到的这些景物的。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描写了荷花的美丽和生机盎然,更要让学生懂得作者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法来描写并使之充满魅力的。即让学生针对具体的语句,看这些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运用这些方法以后同简单的陈述相比有什么样不同的效果等方面来具体体悟,进而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作者进行关注。对作者进行关注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及原因也会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品读课文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对课文形成认同感。这样,在无形中就完成了对作品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认知。因此,经典美文的学习可以从鉴赏语言,进而感悟形象逐步展开。

当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有了一定的认知以后,学生再读文章就会有不同于学习之前的认识。这也正好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验的要求。只有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的个性化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课后阅读习惯的培养

每一经典美文都有它的独特之处,才能让人们广为认可和传颂。而因为个性的差异,每一人在读了文章之后也便会有不同于其他人的认识和看法。面对经典美文,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授完一篇经典美文的时候,都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反思,反思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表现,反思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之间的差别,反思从文章中学习到的做人、做事、写文章的方法,等等。当然,光反思不行,而是要让学生把这些反思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学了老舍的《我的母亲》后,让学生写关于自己亲人的文章,学了莫言的《卖白菜》,让学生写有关身边诚信的事。一方面,考查自己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进一步督促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阅读、回顾学习,从而加深对经典美文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對通过经典美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来说,也是如此。当一个模式使用的时间久了之后,学生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性思维。因此,在刚开始使用这类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一定会有一些抵触情绪,觉得多此一举,因为“反正也不重要”,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坚持了,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会慢慢适应并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到那时候,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也就会顺利起来了。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职业中学校)

阅读习惯培养始于课本 第7篇

一. 精选阅读内容, 用好语文课本

语文课本, 图文并茂, 知识丰富, 内容包罗万象。从新编初中语文教科书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 编排体系看, 每册教材前有“编者的话”,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提示”, 每篇课文前有“导读小引”。课文中大多有精美的插图, 而课文下则有详细的注释。此外, 课本后还有“附录”,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还有散见于课文后的小知识、语文趣谈等。这些都是我们凭借课本进行文本解读和对话的重要信息, 但课本的主体仍是那一篇篇具有典范性的、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课文。要用好语文课本, 就必须引导学生读好课本说明, 揣摩教材提示, 进而了解学习目标, 并借助课下注释、附录内容和课本插图, 精读课文内容, 咀嚼精彩片段。

二. 训练阅读的方法, 增强阅读实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要以课本为读本, 着重训练下述几种阅读的方法:

一是加强诵读, 重点训练精读与略读的方法。精读与略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重在品赏, 而略读则侧重整体感知。只有精读过的文章才会烂熟于心, 才能转化为个人的语言背景。因此, 要经常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精读与略读的训练, 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精读的基本方法, 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自己的视野。

二是圈点批注的方法。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边读边准确地勾画有关内容, 以便理解运用和考查。可以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圈点勾画的符号, 比如:用“……”标记关键词语, 用“~~”划中心句 (或关键句) , 注意之处用“!”等。此外, 发现疑难或有新看法, 还可在课文书页空白处进行批注, 发表个人评论, 以供合作探讨。

三是寻找中心句 (关键句) 的方法。中心句是一个段落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 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法进行表述。它是我们理解内容, 品析文章的“抓手”。在不同的文体里, 中心句的出现规律和表述方法也有所不同, 需要结合文体特点去把握。阅读中加强学生把握中心句 (关键句) 的训练, 有利于理清思路, 把握主要内容, 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形成自主阅读能力

读想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一边读, 一边思考的习惯, 掌握提问方法, 学会质疑。具体而言, 学生阅读课文要做到三思:课前思, 预读课文, 说出自己的总体感受, 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课中思, 结合教师导读, 合作交流, 提出不同见解, 讲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课后思, 巩固梳理, 拓展延伸, 进行阅读反思和探究性学习。但更为重要的是将读后的感悟以评点形式记录下来, 这有利于培养较高的阅读能力以及文本对话能力, 积淀语感。

摘抄, 积累的习惯。阅读中的积累主要是进行知识性积累与语言性积累。前者包括字词、修辞、语法、文学常识、写作常识等;后者则包括词汇、句式、成块成段成篇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存储于学生大脑, 将成为终身营养, 成为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它们一旦被激活, 就会产生综合效应, 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在具体实践中要训练学生将阅读材料中的名言警句、典型句式、精彩片段及范文摘抄下来, 勤作读书札记, 养成习惯, 日积月累, 为我所用。

使用工具书或媒介的习惯。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尤其在语文阅读中, 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 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 除了要培养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字典、词典外, 还要培养学生能够借助书目知识, 利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习惯, 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资料的习惯,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相关媒体, 自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培养习惯快乐阅读 第8篇

1.重视过程教方法。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交给学生知识、结论, 不如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知识、得出结论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 首先要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 这是学会自主阅读的前提;其次, 做好阅读的准备工作——笔记、文具、工具书等, 必要的书写、记录、查阅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做为阅读提供了方便。再次,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步骤, 指导他们具体实施。具体步骤如下:①读懂文章题目;②标出文章段落序号;③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画出疑难字词句子;④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思路和顺序。读一篇文章, 首先要弄懂作者的思路和写作顺序, 才好把握文章内容, 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采用了倒叙方法, 引入回忆;中间重点写了浦口送别时父亲的背影;结尾回到现实, 再读家信, 回想背影, 思念父亲。文章思路清晰, 首尾圆合。

那么, 学生怎样来梳理文章思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通过线索梳理思路。线索是文章发展的脉络, 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文章的思路。②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的前后联系梳理思路。③如果是记叙文, 可以通过记叙的要素来梳理思路。当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后, 总结内容就不再困难了。

3.概括内容明主题。完成了以上学习任务,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了, 进一步概括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法。①如果是记叙文, 可以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②如果有中心句, 可以用摘句法。③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 就需要用叠加法, 把几个文段的关键内容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文章内容明确了之后, 再来探讨主旨就容易了。仍以《背影》为例:学生已经了解了开头和结尾的内容和作用, 需要重点理解的必然是中间部分, 学生们可根据记叙的要素或叠加法总结出这部分内容:写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和“我”在车上送别父亲时的背影。这时再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详略判断出哪部分是重点段落。这时, 一系列的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这段中描写的背影最难忘?”“那么, 前几个段落写家境、上车前的小事是不是可以删去?”通过设疑, 再讨论解决, 文章主旨便凸显出来:父爱情深, 子念父切。概括内容、明确主旨的过程, 亦是帮助学生确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是学会自主阅读的重要步骤。

4.分析写法品语言。学习写作技巧时, 品析语言是一个重要内容。语文学习中, 无论内容、情感、主旨、表达, 无不基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把握。品析语言, 就要从作者的用词造句分析, 进一步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境, 领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社会、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 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所以, 学会品析语言文字, 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教给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关于词语含义: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最后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 可以考虑是对主题的作用, 还是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等等。②关于语句含义:首先要抓住中心词来分析;其次看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 谈谈体会;再次, 分析句子的结构及其表达效果;第四, 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

以《背影》为例,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其中, “唉”一词本身是个语气词,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就会表达不同的情绪情感。而在《背影》中, 这一个“唉”字既有儿子想到父亲老境颓唐的心酸和伤感, 又有不能见到父亲的无奈和无尽的思念, 一个爱父、思父的孝子形象跃然纸上, 令读者唏嘘不已。

学会自主赏析语言, 就会领悟文章的内涵、情义, 读出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思想, 读出别样的感受, 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精神生活, 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论阅读习惯的培养 第9篇

一、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1.培养课外 阅读的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求知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兴趣是专心阅读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做小老师,把阅读的内容和同学交流,如:向同学介绍你阅读的书,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为什么喜欢他? 你想向同学推荐哪本书?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阅读,专心倾听,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培养阅读 时排除干扰、专 心致志的 习惯。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这种习惯,必须靠老师设法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养成。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事情,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此外,为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阅读时边读边想在头脑中画图画的训练, 也就是使阅读内容能迅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视觉、形象、触觉、听觉等感官印象和语感能力,唤起再造形象。

二、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1.课外阅读 的推荐要依据 教学大纲 。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外读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推荐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兼顾思想性和知识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教学实际, 兼顾学生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阅读,反对那种“多多益善”,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流于形式的做法。课外阅读既要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语文教学目标配合课堂教学, 又要考虑其他学科的需要及学生兴趣的广泛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课堂成为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课外成为课外阅读的主战场。

2.丰富课外 阅读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以课堂为纽带,在语言教学中,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引发课文中出现的问题, 激发其阅读兴趣。

三、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1.培养每天读 书的习惯 。美国中小学一直推行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其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做法是:每天抽出十到十五分钟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作品,教师不提问,不要求写笔记,不做任何成绩记录,结果成绩斐然。我们要像孙中山先生那样:“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存。”有了这种感觉,说明阅读已经生活化了。我们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那样把大家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读书。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 帮助他们选择阅读材料,构建阅读空间,循序渐进,先扶后放,慢慢养成习惯,一天不读便寝食难安。

2.培养读书 动笔的习 惯。叶圣陶先生曾说 :“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和创造的发源地。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从开始的一句话、一个词的概括、评价,到内容提要,感受体会等,老师都要准确把握,耐心引导。不能让笔记成为学生的负担,也不能让他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很难做到一蹴而就,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语文积累必须从大量课外书中扩充。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阅读的积累,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准备一本“采蜜集”, 把平时背诵的古诗, 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到本子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还可以配上喜欢的画。记得多了,学习材料就储存在大脑中,成为终身营养,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勤于思考的 习惯。“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边读边思,能够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读得自觉,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起点,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就有发现。创新源于质疑。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并善于提出看法和疑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习惯快乐阅读 第10篇

1.中考的需要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 阅读理解题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长沙的中考题中纯阅读理解题已经达到50分的比重 (总分120分) , 另外还有完形填空、补全对话、翻译、写作这几大道题也与阅读有着密切地联系。

2.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阅读是“四会”当中的一“会”, 同时, 阅读也是一种语言输入, 有了正确的输入才会有正确的输出。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那他就会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取知识的营养, 语感增强, 词汇量扩大, 听、说、写的能力也会提高。

3.阅读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

很多教师不厌其烦地传授语法知识, 精耕细作于3a部分, 分析单词、短语、句型等,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实, 学生越是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语言习惯, 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 就越对英语学科感兴趣, 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薄弱:

本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长沙市望城坡) , 大多数学生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郊区, 父母都是菜农, 还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在小学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 父母也不重视。进入初中, 很多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表现为:单词不认识, 句型不熟悉, 必要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不具备, 理解能力较为低下。如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 很多人读不懂一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和所传递的信息, 哪怕是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 他们也无从下手, 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

(2) 阅读习惯差:

很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英语的习惯, 往往只满足于课堂内的知识。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 有些学生一定要将单词逐个逐个翻译成中文, 没有用英语思考英语的习惯;部分学生虽然不要翻译成中文, 但对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不放过, 读得慢, 效率低, 不断用笔点读或小声朗读, 没有整体阅读和寻找有用信息的习惯, 泛读变成了精读;还有部分学生不会用学过的构词法等来猜测文章中新单词的意思, 而是依赖于查字典或询问别人的方式。

(3) 缺乏阅读兴趣:

大部分学生英语阅读的目的不是像读中文小说一样为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也不是为了捕捉文章中的信息, 而是为了考试而硬着头皮读。每次布置作业或考试, 很多学生都会把阅读理解题放在最后做, 甚至不做。

三、近两年中考阅读理解题型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长沙中考命题, 有关的阅读理解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选材富有时代气息, 涉及方方面面。比如2009年的中考题就考了奥巴马和中学生运动会, 等等;②体裁丰富多样, 包括各种文体。如图表题、广告词等;③考查了学生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和细心的程度。比如2009年的44小题, 原文说:It is reported that 205 teams with nearly 5000 athletes will take part in the games in 2009.而判断题是:About 5000 students will take part in the games.有学生一看到athletes和students两个单词不同, 就马上判断错误, 而没有理解作者的意图, 也没有细心琢磨take part in的含义; ④考查了学生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猜测新单词的能力。比如2008年中考题的49小题,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upportive” in Chinese mean? 其实, 学生学过“support”这个单词, 只要有一定的根据构词法猜测单词意思的能力, 这道题目就不难了。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近两年中考阅读理解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揣摩出题者意图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广泛地阅读及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 首先, 我们应该是一个“导师”, 帮助学生选择难度和教材相当、内容引人入胜的阅读材料。同时必须遵守分层阅读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 同一个学生训练的内容必须由易到难。其次, 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符合交际原则和实用原则的各种文体, 甚至还可以读些经典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最后, 保证阅读的时间也很重要。比如, 每周我都会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 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 家长监督签字。

2.培养理解能力

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构成, 因此准确理解词句含义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生能从文章的大意、语法、逻辑等方面来推测理解词义。作为教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

(1) 训练学生从文章中直接找答案。

如2008年长沙中考题的54小题, What does“the People’s Olympics” mean?从文章中The government says the Beijing Olympics will be “green”“ hi-tech” and “the People’s Olympics”. They want everyone to feel part of the Olympics.可以确定答案选B。

(2) 训练学生寻找前后句子的对比关系。

Her voice was usually soft and sweet, but now it is hoarse.从soft和sweet可确定hoarse是“嘶哑的”意思。

(3) 教会学生构词法规律。

英语单词十分活跃, 有很多词可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的单词。学生若有一定的构词知识, 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一些生词。

3.培养推理能力

(1) 寻找主题句。

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 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可以直接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2) 带着问题复读原文。

通读文章后, 要浏览文后的习题, 这样答题更有针对性。中考试题中很多问题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原句作为答案。

(3) 反复推敲。

有些难的题目需要进行分析推理或归纳, 但不能脱离语言材料而胡乱猜测。还有些涉及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知识的试题, 要注意推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再结合语言材料判断答案。

4.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阅读速度不管是在中文教学还是在英语教学中都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上下功夫。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进行任务型阅读训练,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一定内容的阅读材料;同时, 还可以指导学生按意群阅读, 对于无关紧要的冠词、介词等不要过多关注, 而应该把握整体理解能力;最后, 在阅读的过程中, 一定不能“点读”或读出声音, 而应该坚持无声阅读, 这样才能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

总之, 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提高的一种能力, 不管是为了中考还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摘要:纵观近几年长沙的英语中考题, 阅读理解题所占比重很大 (120分的总分占50分) 。作为英语教师, 要想学生在中考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想为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想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英语的习惯, 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要求, 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各种方法。

培养习惯快乐阅读 第11篇

【关键词】阅讀教学;人文性;工具性;创造才能;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标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里所说的“自能读书”,就是阅读教学要培养的自学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课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法服从于学法,教法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的人文性也是语文素养的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本身,使学生学会字词或者作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人文作品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早》中既有写作方法的指导也有人物形象对学生精神世界影响的熏陶,教师在执教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文中三味书屋的描写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自己熟悉的处所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感悟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这样,既在语文的工具性上有了指导又对语文的人文性进行渗透,确保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二、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平台,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保障。如在写人写事的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可以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交流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阅读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组合而成。其中,有很多的课文留白,因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这些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没有创造的阅读是枯燥无味的,没有想象的阅读是平淡如水的。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一路花香》,文中主要描写了挑水工和破水罐之间的对话,却没有提到好水罐。这时候,就可以启发学生:一旁的好水罐听了挑水工和破水罐之间的对话,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由此,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进行想象,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阐明的道理: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只是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这样学生就能从心底里去接受所学的知识,想象力也得到发展。又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中,有一段开枪杀大黑骡子的的过程。当彭德怀下令枪杀大黑骡子后,没有人愿意开枪,一直僵持了二十分钟,直到彭德怀双手插在腰间怒吼,副官长才忍痛开枪。对于这二十分钟的时间,彭德怀的内心一定是纠结痛苦的,此时可以利用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此时彭德怀心里会想些什么,彭德怀跟大黑骡子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可为了战士能够继续生存,他不得不舍弃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学生在体会人物内心之后很容易就能明白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自己的战士。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篇课文拿到手,首先是进行预习,结合生字表中的生字对课文进行整体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词一定要及时查字典或词典,也可以在文中标注出来等待上课时在课堂中解决。阅读时一定要认真,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阅读时一定要及时记载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无论在课外还是课内,学生就能够非常细致的进行阅读,所读过的知识也自然能够非常深刻的留在记忆中。这对学生以后的阅读都会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反复强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看到不合理的要及时指出来,并且注重评价的积极效应,及时肯定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其他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了榜样依靠。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习惯坚持21天后才会逐渐形成,因此,教师只有抓住每节阅读课,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习惯,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分享阅读

阅读是自学的基础, 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是来源于阅读, 而影响阅读质量高低的直接因素是阅读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阅读习惯一经形成, 就成了支配学生阅读行为的力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阅读习惯。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学实践的关键一环。下面, 笔者结合近两年进行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课题研究, 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谈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激发兴趣, 培植习惯

“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 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 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这是一位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多年的老教师的经验之谈。学生要有兴趣读书, 才谈得上方法的习得、习惯的养成。

首先, 创设读书氛围促读。我在教室的左边墙上设立了学习园地, 右边墙上张贴一张读书冠军表;在四周墙壁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室的左前方设立一个图书角, 及时更换、丰富图书, 保证学生有书可读。鼓励学生在书包中常放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只要一有机会就看上几页。

其次, 利用榜样力量促读。第一, 利用教师的榜样力量促读。凡是要求学生读的书、报刊、杂志等, 自己先读, 然后讲述精彩片段, “欲语还休”地介绍一番,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 利用同学的榜样力量促读。好读书的同学, 很快就能完成阅读任务, 我就及时请他们谈谈读书的情况, 还不吝赞美之词, 美美地给予夸奖。其他同学在羡慕之余, 也暗下决心尽快把书读完、读懂。实践证明, 这些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开学初到现在, 班里大部分同学已读了三本以上的书 (不包括报刊、杂志) 。就是那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渐渐地爱上了读书,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无声中慢慢养成了。

二、指导方法, 促养习惯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悉心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领略阅读的美好, 这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

1. 得法课内, 得益课外。

“课内学方法, 课外求发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语文科教学, 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学习能力。课堂上, 我很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到利用工具书及网络平台解决遇到的读书疑难问题;从抓住重点部分进行精读到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边读、边思到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从摘抄优美词、句、段到内化吸收应用等等, 根据学段的不同要求及教材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重点指导, 一课一得, 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 学到知识, 更习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用课内习得的方法阅读课外书籍,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速读浏览, 精读感悟。

一本厚厚的书, 不可能篇篇精读。我教给学生速读浏览的方法:先把书的引子或序言读一读, 大致了解书的内容;接着读一读目录;再速读浏览全书, 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最后找出一些精彩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细读, 想想所读的内容精彩在哪里?为什么?有什么收获?

3. 读思画议, 摘抄积累。

“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中华民族一种日久弥新的读书方法与习惯。它有助于阅读者的思考、理解、记忆。因此, 我教学生在阅读时怎样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特别是要求“手”要到。“手到”, 就是用各种自学符号, 适当记录。比如自己的书可以用圈点、画划、批注等来读、思、记其中的要点, 有时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不同的符号意义;借来的书可以摘抄一些最感兴趣的片段,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熟读成诵法、摘记法、归类法 (对摘记的优美词句, 做归类工作, 同类的抄在一起) 、写读后感等。据不完全统计, 上学期, 我班学生做的课外阅读摘抄卡片平均每人达80张左右, 这些卡片上的内容学生大部分会背或口述。

三、分享阅读, 巩固习惯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 便产生一种自豪感, 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再去学习, 获得新的提高。怎样利用孩子的这种表现欲望为自觉、终身阅读服务呢?

首先, 我给学生提供一个能淋漓尽致展示自己阅读才能及阅读成果的平台:教室的学习园地是开放的, 佳篇佳作, 一个好词、一个佳句, 或是一个片段, 可以大胆地贴上去交流;课前三分钟, 有什么想读的、想背的、想说的, 都可以口若悬河“鼓吹”一番;教室后面的黑板报, 每一期围绕一个专题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每一个月的一期手抄报更是展示能力的舞台。每周一节的阅读汇报课上, 每个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读书感想、读书过程中的困难及乐趣等,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还可以吸收、借鉴、学到新的知识。作为“首席”的我, 时刻关注学生的“举动”, 随机给一个赞许的眼神, 或是一个胜利的手势……每当这时往往会看到孩子那闪动着自豪的眼睛, 写满了兴奋的脸庞。他们的表现欲在得到充分的满足之后, 还能不去自觉阅读吗?

其次, 不定期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当学生读好推荐的书后, 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读书积累或理解, 出一道题目, 然后进行筛选, 确定竞赛内容。学生不但有主动权, 而且喜欢拿上个奖项, 增加成就感。

上一篇:中英电影片名翻译下一篇:HIV职业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