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基金范文

2024-05-17

发展基金范文(精选12篇)

发展基金 第1篇

上海一份研究建议———

如何进一步加快女性人才发展, 上海一份研究建议:建立健全以用人单位为主, 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资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 加大公共财政对高层次女性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的倾斜力度。在市级层面建立女性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促进女性人才成长。

研究提出, 从“十二五”时期开始, 需要根据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 以及上海市女性人才领域分布的特殊规律, 与市级人才主管部门协同成立女性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并下设办公室, 负责发展计划的具体实施。

电子信息发展基金 第2篇

一、组织部门:工信部—科技司、电子信息司、软件司

二、申报时间:3—4月

三、扶持额度:200—400万 最高2000万

四、支持方式:

1.招标类:明确项目方向、产品、技术领域,对项目的要求、产品、技术较 细化(指定某些产品和技术)。申请的金额根据课题的需要一般为500 万,最高2000万(因专家评审和评估申报时需将申请额度降低)

2.非招标类:征集领域不细化,不指定产品和技术,符合支持领域即可。一般 项目200万,重点项目400万。支持领域:

(1)软件:软件与服务外包

(2)集成电路:①信息安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②集成电路用新型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3)计算机与数字化产品

(4)数字音视频产品

(5)电子基础产品:①关键型新材料

②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生产设备研发

(6)通信产品 3.倍增计划:指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产品或技术,完成成倍增长值。支持金额不超2000万。

(1)销售不超8000万(2)承担过电子信息发展专项

六、申报要求:

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200万以上,成立2年以上; 有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

1.有必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设备; 2.在申报的领域具备技术成果。

电子信息发展基金

主管部门:工业与信息化部 申报时间:每年的3、4月份 资助额度:最高200万-400万

项目介绍:要求公司成立两年以上,注册资金200万以上。用于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及中间试验阶段的必要补助。项目承担单位需配套等额以上自有资金。用于对行业内大型企业和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点研发项目的必要补助。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法人资格。

2、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

3、必要的研究与开发条件或生产设备、设施。

民航发展基金始末 第3篇

争议不断

民航发展基金的前身是机场建设费。机场建设费从1992年开始征收,迄今已经20年,最早是在温州永强机场收取,原因是该机场并非国家投资。随后,国内机场为了各自收益,都跟随开征了机场建设费。但这一收费直到1995年才有了条文依据,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国家计委、民航总局《关于整顿民航机场代收各种机场建设基金的意见》,从此“国内航班另收50元,出境航班另收90元的机场建设费”便有了合法身份。

此后,每年的两会期间就有不少代表提出机场建设费应当废止。到了2010年,财政部网站公布了“关于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旅游发展基金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继续征收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旅游发展基金。”

机场建设管理费一收就是20年,质疑和争论一直不断。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机场征收机场建设费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公开透明上。这也让不少人产生怀疑,有限的财政是否有必要拿来补贴上市公司?20年的机场建设费征收总额已逾千亿,除了公开过部分的收入支出数据外,并未公开具体支出去向,也从未有权威审计机构给予披露。

某航空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杨女士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表达了她的看法,她也想借助媒体澄清一个事实。就是所谓的机场建设费,或者说是如今的民航发展基金,其实都是航空公司替机场代收的,只是留下1%的代办手续费。等到每月底,留够手续费,其余全部直接划到民航总局的账号里面。然后民航总局再把这笔钱用在机场建设方面。

至于为什么把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合并为民航发展基金,杨女士首先将合并之前的机票价格构成做了介绍。原先从支付形式上机场建设费与机票是分割的,因为旅客在买完机票后,还要再排队去交50元的机场建设费;而民航基建基金则是内化进机票价格中的政府性基金,该费用是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之一部分,反映在票价中,所以这就导致了机票成本复杂化。再者就是繁锁了旅客买票的程序。所以两种费用合并之后,不仅简化了旅客的购票手续,而且使费用的分类变得更简洁。航空旅客可以按照标准缴纳民航发展基金:乘坐国内航班的旅客每人次50元;乘坐国际和地区航班出境的旅客每人次90元(含旅游发展基金20元)。

当然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在2015年12月31日后乘坐飞机购票时,还要不要缴纳民航发展基金。对于这个疑问,杨女士的回答是,这属于国家宏观政策,作为航空公司是难做判断的。随后记者又联系到财政部收费基金处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民航发展基金的征收是到2015年结束。但以后是否还要继续征收,要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定。

靠基金还是靠资本?

记者想进一步弄清楚,民航发展基金到底是如何在乘客和航空公司和机场三者之间循环的。杨女士告诉记者:“除了为机场代收民航发展基金外,我们航空公司同机场还有好多的经济往来,比如我们飞机停场的时候要交给机场起降费;旅客办登机牌时是由机场的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因此我们要给机场代理服务费;还有如果飞机靠不了桥,游客坐摆渡车到飞机上,我们也要给机场付费。反过来机场的工作人员乘坐我们航空公司的飞机,我们在机票价格上有一定的优惠。因此,每月月底航空公司的财务和机场的财务都要去民航总局去做抵账业务,把互欠的部分抵掉。”

通过此番解释,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旅客乘坐航班是其与航空公司做合同交易行为,而非与机场进行交易;旅客与机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基于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合同交易行为,如航空公司向机场支付的飞机起降费、民航发展基金等。而机场则为航空公司提供服务。那么,民航发展基金,则意味着是旅客向服务提供商的第四方(机场)支付了费用。

“其实就是这个逻辑,但是民航发展基金属于行政事业收费,是政府征收的。在人们心里,只要是政府征收的费用,不管合不合理,我们都要去执行。” 杨女士说道,“不过,机场建设费是否该征是可以讨论和商榷的,譬如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这个费用是不用交的,因为那里是市场化运作。个人可以投资机场,可以独自投资运营。中国机场是国家投资建设,国有化成分很重,那么国家的财力肯定不足,所以要征收政府基金。如果以后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政府性基金就会逐渐消退,让机场、铁路、公路,完全是资本化运作,让民间资本进入。”

好多人都认为,民航发展基金已经成为机场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如果2015年取消是否会对机场利益造成损失?杨女士和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的春运期间是民航旅客吞吐量最多的时间,大概持续40多天,在2013年春节期间旅客的吞吐量是3800万,流量比较集中而且比较大。那么按正常情况,这个数字除以一半为1900万人次。那么按两个月的时间算是1900万人次,一年有六个两个月,全年民航公司的乘客吞吐量就在1亿左右人次。那么按一个人要交50元的民航发展基金来算,就是50亿元。如果不收的话,一年就损失50亿元。但是对于机场来讲,她个人认为,影响不是很大。因为这50亿元要减去成本费用,还要减去征收手续费,又要分摊到各个机场公司,最后各地得到的民航发展基金也就不多了,以首都机场为例,投资建设要上百亿的资金,经过分摊下来的政府性基金真正能起到多大作用,也有待商榷。

另外杨女士还说:“现在航空公司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其实已经不怎么依赖政府补贴了,国家拨的钱远不如我们交的钱多,其实里外都是我们兜里掏的钱。并且一些机场和航空公司已经上市,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所以支持某项事业的发展,是靠资本市场运作的,比如通过股票市场定向增发一些股票和发一些债券。所以民航基金如果取消,对我们讲也是能够接受的。”

谁来决定去留

不过据记者了解,即便企业能够承受,但是要想取消,难度也会相当大。中央财经学院财政管理系主任肖鹏告诉记者,取消政府性基金涉及到部门利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政府性基金的取消难度不大。如果是一个垄断性的市场,其难度就会较大。像机场建设费从温州一个机场实行,最后扩大到全国。收了20年,1000多个亿,无可否认会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财政利益,取消的抵触情绪较大。

一张小小的机票背后是一项数额庞大的基金,以及这项基金所涉及到的各个利益部门。民航发展基金以后的路该怎样走,目前谁也不能确定,那么该由谁来决定它的去留呢?

安康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第4篇

为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安康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正式设立安康市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放大财政扶持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用于支持该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新兴产业、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发展。

据悉,安康产业发展基金每年筹集5 000万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扶持产业、滚动发展”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安康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负责产业基金的具体投资管理运营。产业基金主要采取政府奖补、参股各类创业投资基金、直接股权投资以及与中省产业基金配套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通过财政的杠杆作用,增强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更好的推动安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产业基金的设立,创新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替代了以往政府对企业单一的补贴、贴息等一次性投入,转为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支持,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资金的使用将更加透明和高效。下一步,将加大产业发展基金的宣传力度,积极对接各类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资本,选择优势合作伙伴,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助推安康实体经济跨越发展。

发展基金 第5篇

(草稿)

根据江苏南航金城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制定基金管理办法

一、基金来源

1.学院已有的各种捐赠;

2.海内外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的自愿捐款;

3.将基金会的基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的利息及购买债券、股票的收入;

4.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5.其他合法收入。

二. 基金募集

1.本基金会是经江苏省教育厅同意,民政厅批准并正式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统一接受社会各类捐赠。

2.基金的募集坚持在广泛动员基础上自愿捐赠的原则。通过宣传“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3.广泛联络遍及海内外的校友,饮水思源,情系母校,为支持学院事业发展募集资金。

4.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制定任期届内募集计划与项目,报理事会审议。由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协调各有关部门、系(处),分解募集计划,鼓励二级单位(系、处)积极开展募集活动。

5.由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提出有关的奖励办法,报理事会审批。

6.严格与规范接收捐赠手续。接收捐赠工作,由本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学校二级单位及有关部门自立募集的基金和接受的捐赠必须归口在校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统一登记。接收捐赠后,向捐赠者出具合法凭证,颁发证书,执行严格的钱物交接、保管和财务审计制度。

三. 税收优惠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第8条规定:“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事业的捐赠,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向当地税务部门申请,力争给捐赠者给予优惠免税。

四. 基金使用原则

1. 基金母本由学院已有的各种捐赠基金和不定向捐款构成。母本一般不得使用,如确需动用,必须经基金会理事会批准。

2.定向捐款由基金会按捐赠者意向实施。

3.凡捐赠者捐赠的实物基金,不进入基金会账户,直接进入学院账户,但纳入基金会基金统计。如对方要求开具捐赠收据,则先进入基金会账户,再转入学校账户。

4.二级单位自主募集基金应全额进入基金会财务帐户,由基金会财务分单位建立专门账户,其基金再按捐赠者意愿归入各二级单位帐户,按规定使用。捐赠的物资设备由国家法定机构评估作价后,设备列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其评定的价值纳入基金会帐户登记。对于共建的研发平台、实验室、捐赠的物资设备,基金会将视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建设经费支持。

5.凡本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6、在尽可能规避风险的情况下,开展投资活动。

五. 基金使用范围

1、为金城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合法投资;

2、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研究和开发项目;

3、奖励在教学、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金城学院教职员工;

4.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5.设立福利基金以及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其他基金项目;

6.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定向使用。

六. 基金使用审批

1. 基金会每年十一月以前编制下一的预算计划,提交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由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按计划实施督办。预算计划外的使用项目,由理事会半数以上成员同意通过后方可实施。

2.建立基金使用审批管理权限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基金会条例》制定财务管 理制度。

3.对资助项目,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有权组织专家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如发现问题,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除提出整改意见外,对严重违背协议者,可建议基金会理事会停止资助并收回资金。

七. 基金管理

1. 基金实行独立会计核算,配备必要的财会人员,开设独立的银行帐户,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基金会帐务。

2.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督办基金使用情况,负责检查落实按捐赠者意愿建设的项目。

3.基金募集、使用接受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民政厅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并定期上报基金收支情况;

4.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5.每半年召开一次理事会,小结并汇报基金会工作。

6.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每年负责统计并向学院内公布各二级单位接受捐赠的数据。

八、有关捐赠后期服务与管理

1.重点抓好按捐赠者意愿建设的项目,定期向捐赠者通报建设进展情况。

2.做好对捐赠者致谢的工作,保持与捐赠者经常性的联系。

3.做好为捐赠者服务的各项事务。

4.编制基金会简报,送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学院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和捐赠者。

发展基金 第6篇

本文借助百度的新闻搜索功能,分别以“基金业”、“基金公司”为关键词,对2002-2011年间的新闻标题进行搜索,搜集资料文本达58万字;利用词频分析软件,提取关键词,并以人工介入方式删除无关词汇,整理出高频词(通常指排名前30位的词汇)进行新闻热点的分析,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热点进行梳理。

基金行业十年高频词解析

基于所得的词频资料,统计出基金新闻十年高频词TOP10(见图1)。其中“银行”高居榜首,足见渠道对基金业的影响程度,与“申购”、“代销”一起构成基金发行的路径;“投资”、“证券”与基金有着先天的联系,自然位居前列;“规模”、“业绩”共同构成了“机构”发展的显性指标,而“经理”又是“业绩”的基本保证;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部门,“证监会”的高频出现也在情理之中。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十年新闻标题的前30个高频词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1)证监会——获批、监管

证监会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十年新闻标题内容上看,证监会的职责主要涉及了基金公司的获准开业、基金行业普查、整肃行业违规行为、管理办法的颁布等,对基金行业进行宏观指导,维护资本市场稳定。高频词中,“获批”、“监管”与“证监会”关联紧密,且排名靠前,这与基金公司的建立与产品的推出密切相关。同时,行业丑闻如“老鼠仓”、人事变动等,都使得“证监会”、“获批”、“监管”三词密切相关,证监会十年中始终维护着行业的有序发展。

(2)投资——专户、QDII

基金新产品、新业务的推出都会触动媒体和投资者的神经。词频资料中,与“投资”一词相关且排名靠前的是“专户(理财)”、“QDII”。可见,随着业务和产品的不断拓展,媒体也在关注着理财方式的转变。QDII的出现与发展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媒体的报道也高频出现。首批QDII基金上市即遭遇金融危机,投资者损失惨重,成为当年报道的热点。自2008年3月,多家公司获得了专户理财业务资格,“一对多”产品的市场推入,种类的不断丰富,业务的持续发展,都时刻牵扯着媒体的神经。

(3)投资——收益、业绩

基金业绩和收益状况的预期会影响基金投资者的选择。“业绩”、“收益”的排名都很靠前,受关注程度可见一斑。尤其在走势看涨的牛市时期(2006、2007),两词的出现频率居高,媒体的态度也代表了投资者的心声。而行情欠佳时期(2009、2010、2011),投资者的利益损失惨重。基金业绩衰落特别是基金行业要采取何种策略渡过难关,成为整个媒体关注的焦点。

高频词历年变化情况

2002-2011年间高频词的变化情况折射出行业发展的热点转化(见图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2002年的高频词数目不到30个,可能原因是当时互联网业与基金业均处在起步阶段:一方面平面媒体与互联网互动有限,财经类网络媒体的发展亦不完善,报道形式单一,许多报道内容也处在试水期;另一方面,开放式基金发展初期,公司数量少、热点事件少、基金新闻曝光量不足。因此当年基金业的关键词基本停留在“获准”、“审批”此类字眼上,以及与行业管理部门有关的“证监会”、“控制”等词上。2002年的关键词表明了基金业起步阶段的状况,为基金业规模壮大打下基础。

(1)媒体对于银行的关注颇多,银行一直是基金购买的主要渠道

从十年整体来看,“银行”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除了在2002年没有出现,其余年份都高频出现,排名靠前且相对稳定,在2004、2005年都是第一高频词汇。在十年间销售渠道不断创新,银行一直是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基金的发行售卖与银行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互为因果,银行的动作一直是媒体聚焦的重要行业事件。

2004年是“银行系”基金公司的筹备期,对于新的尝试,行业内部引起轩然大波,媒体、专家对金融混业经营的评价褒贬不一,传统基金公司受冲程度猜测不断。2005年“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引发媒体的关注。随后两年,媒体的报道关注于证监会、银监会的积极筹备,并向公众传达业界评论信息,聚焦混业经营的发展状况,这是也“银行”一词排在首位的原因。

基金发行的渠道争夺一直激烈。基金产品的增多,导致选择多元化,势必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所以,在产品设计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基础上,基金公司要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银行渠道的支持。银行是基金发行依赖的重要渠道,网上银行购买等银行渠道的创新;银行、券商联手成立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增加银行渠道,都是基金业的热点。银行的丝毫动作,都牵动着基金行业的神经。

(2)基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代销机构

“代销”一直是高频词之一,尤其在2009年以后,冲势迅猛。十年中,有关“代销”的新闻集中于代销机构的增加。与基金公司关联密切的金融机构中,银行和证券公司是首选,随着基金公司的发展壮大,基金产品的数量增多,代销机构从银行到证券公司,从全国性银行到地方银行,代销网络不断充实,如南京银行成为多家基金公司代销渠道,迎合了整个行业发展的迅猛趋势。2009年以后,面对弱势行情,基金业信任度下降,业绩的话语权微弱,基金公司寻找另外的渠道进行品牌构建:按部就班地继续进行扩张渠道、服务发售、申赎、增加代销机构的工作。分散路径与投资者进行接触,进而对基金公司形成一定认知。

(3)理财成为基金购买新理念

自2004年起“理财”一词大规模出现,每年都会出现在高频词的前列。“理财”观越发被重视,基金公司被媒体誉为“低成本理财专家”,提供专业理财服务。2006、2007年的牛市,激发了全民理财的积极性,使得“理财”的出现率略有增长,基金公司高举“理财”旗帜,体现专业、负责的特点,媒体的报道量不断增加。2008年,“理财”一词位列高频词榜首位,专户理财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一对多”业务的开展,对于基金业务的发展与盈利起到推动作用,开启了基金多元化经营的新局面。行业十年的发展,理财观念深入人心,购买基金已经不仅是投资行为,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4)基金规模倍受关注

除2002年,“规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2009年后,排位更加靠前。受基金业发展与资本市场走势影响,基金规模发生相应变化。2004年到2007年,起步阶段的基金业迎来牛市,行业规模不断攀升,2009年之后,低迷的大势使基金业规模增长潜力萎缩,业绩与规模分化明显,小微基金日益“横行”,规模缩水已是不争事实。同时,资产规模是基金公司的实力和在行业中的排名的显性指标,也是投资者和媒体评价基金公司的重要标准。媒体对于基金业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2011年多家基金公司规模缩水引发媒体大量报道,成为当年的热点。基金业的规模从膨胀到缩水的过程,媒体一直公正的见证者。

(5)基金公司批准成立数量呈递减趋势

“获准”、“审批”词频排名逐年降低,2003年位居首位后,位置逐年下降。行业初期,基金公司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2004、2005年之后,“银行系”基金逐个建立,加速了基金业的壮大,随着行情减弱以及行业规范的严格践行,基金公司的成立门槛提高,基金公司数量增幅逐步放缓,体现了基金行业不断发展成熟的态势。

(6)QDII理财产品较受媒体青睐

“QDII”是一个专业词汇,在整体排名上却表现出色:十年总词频总数排名居前列,2007年位居首位。从2003年我国筹办QDII以来,QDII的发展历经了筹划阶段、试点扩大阶段、加速发展的阶段。2006年第一只QDII推出,媒体报道层出不穷,对于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呈现观望态度,从规模上看,2007年成立的基金规模达到百亿以上,媒体报道集中于QDII业绩方面,词频分析数据表现突出。伴随着全球股市大调整,媒体对其关注热情递减。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QDII是一个新事物,QDII基金的成长,媒体一直担当着观察者与分析者的角色。

(7)各方对于基金业绩的关注不曾衰减

“业绩”一词自2004年起,词频排名较稳定,行情不佳的年份受到媒体关注更多,2008年以后,“业绩”一词排位更加靠前,并呈现出稳定的趋势。基金行业的特点是“看天吃饭”,业绩存在明显波动。投资者选择基金的参考指标来自业绩,其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年末是“业绩”一词集中出现时期,各家媒体总结全年行业业绩情况,为公众提供客观信息。2008年后,资本市场的走势低迷极大影响基金业绩,高业绩是投资者的首要目标,业绩的下滑,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基金的业绩影响行业动态,面对行业声誉低落,基金公司另辟营销渠道维护品牌,受到媒体的报道、投资者的聚焦骤然增多,“业绩”一词的排名更加靠前。

(8)证监会对引导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证券基金行业的管理者,证监会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凸显。十年的词频整理资料显示:“证监会”平均排名第10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证监会的监督不断,引导不止,保证了行业的有序发展: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壮大,严格监管基金公司的成立;审核基金产品的推出;制定行业发展规范;制裁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证监会出台政策在宏观上引导行业的发展,成为媒体把握行业态势的参考准则。证监会职能的行使和政策的颁布实施,都是媒体十年来追踪的热点事件。

(9)“老鼠仓”事件损害行业形象

“老鼠仓”在2007年第一次以高频词身份出现,之后几年频繁被报道。“老鼠仓”事件浮出水面,业界哗然,证监会对其进行严肃处罚,并采取措施杜绝再次发生,各界媒体密切关注事件的处理情况,期待证监会采取有效措施整顿行业不良风气。“老鼠仓”事件严重损害基民的利益,挑战基金行业的公平原则,更重要的是,基民对于基金经理的道德操守产生质疑,进而引发对行业的不信任感,对于基金业产生消极影响。媒体几年的持续跟进报道,揭露内幕,报道证监会的相关举措。媒体的报道对业界起到警惕作用,促使整个行业严格整顿,维护基民利益。

(10)“灾区”、“捐款”成为2008年关键词亮点,凸显行业社会责任感

2008年“灾区”、“捐款”等非行业词出现在高频词前列,成为一大亮点。,各基金公司纷纷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凸显了基金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基金公司通过做公益的方式,给投资者留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媒体也崇尚引导社会道德走向的新闻,财经记者的报道把这种形象传播到投资者的意识之中。南方、博时等多家基金踊跃公司捐款,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汶川地震期间,53家基金公司捐款4619万元,基金业赈灾众志成城。

(11)基金业人事变动震惊行业与媒体

2008年起,“变更”的词数频增加,排名趋升,资本市场的不景气逐渐蔓延到基金业人事变动。管理与投研团队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基金的业绩和品牌形象。基金公司高层领导的更换,会导致公司的管理制度体系有所调整,基金经理的更换会影响基金的操作风格,基金业绩可能要经历一个过渡期。而股东的更换更可能影响到公司名称的改变。2008年以后,基金业绩普遍不佳,行业的动荡不断,多家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更换、跳槽,甚至股东的更换也很频繁,更增加了媒体的关注度。

发展基金 第7篇

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虽然目前不承担减排义务, 但是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评估报告指出, 林业具有多种效益, 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 是未来30~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经国务院批准, 于2010年7月19日在民政部注册成立, 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林业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是中国第一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金会倡导公民个人自愿购买碳汇, 参与碳补偿,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还开展了个人购买碳汇倡导项目, 包括北京延庆个人碳汇造林项目、江西井冈山个人碳汇造林项目、内蒙古多伦县个人碳汇造林项目、陕西延安个人碳汇造林项目、云南腾冲个人碳汇造林项目, 解决了群众难以参与到増汇减排活动中的难题。

除此之外,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中和”公益项目也引领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低碳行动。所谓“碳中和”, 是指将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清楚, 然后通过“购买碳信用”, 即排放者出资开展造林增汇或减少碳排放的项目, 以抵消其温室气体排放, 从而达到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目的。企业、团体或个人的碳排放亦称为“碳足迹”, 主要是指在生产、经营、生活过程中因消耗能源或资源而产生的碳排放的总和, 一般包括用电、燃气、交通运输等方面 (通常以吨/二氧化碳当量表示) 。

从2010年7月正式成立至2010年12月底,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已募资9, 68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北京、浙江等5大专项基金;与国家林业局合作, 资助在9个省 (市) 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碳中和”林项目。经清华大学能源经济环境研究所测算, 该会议的碳排放共计约1.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根据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有资质的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的碳汇计量结果, 出资人民币375万元, 在山西省襄垣、昔阳、平顺等县营造5, 000亩碳汇林, 未来10年可将本次会议造成的碳排放全部吸收。

发展基金 第8篇

高校基金会是应高校发展需要之势, 成立起来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 它属于非公募性的基金会, 接受捐赠, 用于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及公益事业。 自1994年1月, 清华大学经民政部核准登记, 成立我国首个高校基金会, 至二十一世纪初, 大批量高校基金会应学校发展需要或在政策导向作用下, 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 据统计, 截至2014年底, 全国约有400余家高校基金会。 我校基金会于2007年底, 经省民政厅批准设立。

二、现状

1.高校基金会受校及政府民政部门的“双重”管理。 高校基金会虽然是独立的法人单位, 实则它“依附”于学校而存在, 由学校发起, 为学校筹资, 支持学校发展。在机构设置上, 存在共通的现象:对外是独立法人, 有一定独立性;对内则是作为校内一职能部门管理和运行, 受学校领导和监督。 因此, 高校基金会往往会受到民政部门和学校的双重管理, 这无疑会给具体工作带来一些矛盾。 在人员设置上, 由于是高校发起成立,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多数是占用学校的编制, 人员有限, 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近些年, 我省民政部门已在逐渐引导高校聘用专职专业的基金会工作人员, 以解决人员素质问题。

2.基金会可获相应的中央级的配套奖励。 早在2009年, 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符合条件的捐赠, 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奖励给学校, 这是一个明确的政策导向, 国家鼓励高校教育经费从国家拨款这一单一来源, 向多途径筹资办学形式转变。 江南大学基金会在江苏省高校基金会中是较早成立的, 恰逢二十一世纪初, 无锡荣氏家族捐赠人民币6000万元办学资源给校, 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中央的配套奖励, 这不仅为我校基金会后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更是在当时乃至多年后, 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天下江南人”。

3.校友捐赠规模小、比例低、捐赠形式单一, 校际差距明显。 在欧美, 校友捐赠是一流大学的常态, 甚至成为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和检验校长执行力的重要标准。 而在我国, 高校校友捐赠明显不足。 根据《2012~2014胡润慈善榜》数据显示, 近年来获得校友单笔捐赠多的有以下:2012年吴富立捐赠母校厦门大学1亿元、 吴亚军捐赠母校西北工业大1亿元, 2013年杨休捐赠南京大学4亿元, 2014年唐立新捐赠重庆大学3.15亿元, 均为国内重点大学, 而与此相对应的普通高校校友捐赠整体规模较小, 几乎没有募集到过亿元的大额捐赠。 除北大、清华、浙大等少数重点高校外, 其他普通院校校友捐赠比例中等偏低, 其中学科范围的宽窄、办学历史的长短及海外校友数量等, 都是影响校友捐赠比例的重要因素。另外, 相对于国外多样化捐赠形式, 我国以货币捐赠为主的高校校友捐赠形式比较明显。

4.高校基金会运作方式单一, “造血“能力不足。 基金会的收入主要包括捐赠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和投资收益等其他收入, 2012年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显示, 基金会的收入近90%来自捐赠收入, 而政府补助收入和投资收益的收入分别占到6.4%和1.79%, 说明国内基金会普遍自我造血功能不足。 而在国外, 很多基金会并不是主要依靠捐赠收入来运行, 而是以自有资产进行投资来实现收益。

三、探索与思考

1.坚持探索创新的方针, 完善制度建设, 实现做大基金会的长远目标。 (1) 建章立制, 完善制度, 保证各项工作的有章有序运行。 2008年初我校基金会设立后, 起草制定了《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和《基金会奖励办法》等;之后几年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印章制度》等。按照基金会章程要求, 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 讨论基金会的重大事项与财务预决算。 (2)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落实争取资源的思想组织工作。 校领导主动走访董事单位、校友企业等其他社会企业, 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单位、董事单位的政产学研合作, 而且还有可能得到这些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慷慨捐赠。 (3) 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做到信息及时公开。 信息披露是高校基金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基金会秘书处秉承至诚、至善、共享、共赢的工作理念, 做好每一个捐赠单位、捐赠人的登记、铭记、信息报道宣传等服务工作, 倡导全社会捐资助学的风尚。 定期编印基金会简报, 基金会网站也已开通, 相关信息及时在网站上公布。 (4) 加强资金的管理与运作。《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 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因此, 完善资金运行机制是我国加快教育捐赠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应秉承“低风险高报酬”的原则, 对基金会资金采取较为稳定、风险分散的管理投资方式。 高校对于所获捐赠收入, 一部分应投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 一部分资金应当进行市场运作。 在上级政策的指导下, 我基金会也逐步开始了较为稳妥的资金运作方式, 如购买银行理财、投资企业债券、货币基金等品种, 去年实现平均预期收益率6.36%。 这种运作方式, 在普通高等院校中, 是起步较早的。

2.坚持品牌特色的策略, 汇聚校友资源, 实现特色校友会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 校友捐赠在高校基金会捐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校友出于对母校的感恩之心, 待其事业到达了一定阶段, 捐赠母校, 一方面体现出校友对母校的信任与尊重, 另一方面可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 和母校取得联系, 加强合作。 对高校基金会来说, 加强基金会品牌建设, 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校友资源, 是其工作重点。 欧美国家的高校基金会捐赠中, 校友捐赠比例十分高,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校友的捐赠比例也呈逐步上升之势。 校友的爱校情结和感恩之心, 需要通过各方面工作来培养, 学生毕业前, 进行知校、爱校、荣校的教育, 毕业后保持和校友们的联系, 培养校友与母校的感情, 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 而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捷径, 需要每一个基金会工作人和全校上下一起努力坚持。

我校基金会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打造《天下江南人》校友会特色与品牌”的口号。 根据江南大学校友会的宗旨, “联系海内外的广大校友, 宣传母校、宣传校友;服务母校、服务服务校友, 建设和打造母校与校友交流合作及发展的平台”。 创设 (开设) 了三个品牌活动或固化项目, 一是《天下江南人》校友期刊, 二是《天下江南人》校友大讲坛, 三是认植树活动, 其活动背景与意义是培养毕业生与母校的情结, 加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 培育校友捐赠文化, 提高捐赠率。

多年来, 我校基金会和校友建立广泛联系, 增加感情。通过多种信息平台广泛与校友保持联系, 为校友邮寄《天下江南人》杂志每期近2000份;邮寄《江南大学报》每期300份, 节假日利用网络平台, 为校友送去节日祝福约一万条左右;定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校友联络。

3.坚持服务共赢的理念, 凝聚社会力量, 实现三个 “双向”的最终目标。 以服务求发展、热心服务捐赠对象 (服务董事单位、服务校友、服务捐赠人) , 积极为董事单位和捐赠对象培养多层次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 生工、食品、机械、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多个学院先后为中国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燕京啤酒集团公司、青岛啤酒集团公司、重庆啤酒集团、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洋河集团等董事单位开设“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工程硕士班、MBA班、继续教育 (网络教育) 培训等研修班和为无锡小天鹅公司设立研究生工作站, 为董事单位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尽到责任。

正是有了细致周到的工作和学校上下的共同努力, 基金会得到了无锡国联发展集团、海尔集团、中国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燕京啤酒集团、合肥华泰集团及陈俊德校友、赵正红校友等董事单位、各地校友会、广大校友和其他捐赠人的大力支持, 捐赠总额已逾千万元。 董事单位利用各自的影响力。 通过董事基金到位或科研合作经费投入、提供学生奖助学金、政策支持、实验室共建、新校区合作建设等多种方式, 不仅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 而且大力倡导社会兴教助学的新风尚, 实现“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目标。

4.把握重点与面上结合工作方法, 特别做好大户的捐赠工作。 重点大户由校领导或学校高层负责联系, 如为荣毅仁教育基金捐赠的6000万元捐赠专门制作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公益图书馆数字信息中心”、“大学生文化体育中心”三个项目, 得到荣毅仁教育基金会的肯定。 一般捐赠即面上项目, 则根据捐赠对象“量身定做”菜单, 策划更科学合理的捐赠项目方案, 同时针对校友、班级集体、校友会、董事会、企业等不同的捐赠对象, 也制定不同的捐赠项目。 在制订筹资计划时, 对可能争取到的企业、政府单位捐赠进行“量身定做”。

5.把握长线与短线结合工作途径, 重点培育未来的捐赠对象。 长线联系培养与积累, 一是对可能的目标捐赠对象建立联络关系, 二是对在校生注重爱校情节的培养。 我们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学生社团“江南大学学缘俱乐部”, 让在校生广泛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培养他们的爱校情节, 短线捐赠对象则做好服务满足其需求。 如为捐赠人制作捐赠证书, 按捐赠人的捐赠意愿使用相关款项, 定期向捐赠人汇报资金使用情况, 邀请捐赠人为其提供的奖助学金颁奖、邀请捐赠人来校讲学等。

6.把握校院与部门结合工作路线, 重点激发学院参与的激情。 发掘社会资源是一项长期性和需要广泛参与性的工作, 正如培养潜在捐赠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一样, 做好开源工作不是单靠学校和部门几个人就能做好的。因此, 我们非常注重发挥学院的作用。 开学初, 部门领导都会安排走访相关学院, 和学院领导沟通做好社会资源工作的意义, 了解学院的想法, 听取他们的建议, 并努力为学院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为他们提供需要的信息和资源。 同时, 社会资源处认真调研, 制定一些吸引社会资源的鼓励性政策, 得到了学院的积极响应, 激发了学院的参与热情。

摘要:高校基金会是各高校用来接受社会捐赠的重要载体, 主要业务包括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 奖励、资助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支持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等, 对捐赠资金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 实现保值增值。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下高校基金会面临的普遍问题, 并结合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实践经验, 对基金会的管理与运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基金会,筹资,捐赠,管理运作

参考文献

[1]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5, 5 (6) .

[2]刘宇阳, 党古月.我国高校基金会校友捐赠不足因素浅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

[3]屈萌.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与管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4]郭秀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 2009 (5) , 第11卷第3期.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思路分析 第9篇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以下简称PE)是金融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它为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提供了创造性的资金融通模式,促进了产业升级,对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新经济的出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自1946年全球第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成立以来,PE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飞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创业企业快速发展,公司重组、国企改制、境内企业并购及跨境并购、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等经济活动日益活跃,这一切为PE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投资机会。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证券市场中最重要的结构性问题,2008年以来中央及京、津、沪等地方政府对私募股权投资进行了积极的政策引导,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为实现民间资金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对接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一切又为PE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我国经济率先走出全球金融危机阴霾的今天,我国PE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由于起步较晚、体制不畅等多方面的原因,融资渠道不畅、退出机制单一、管理人才稀缺等诸多问题也在我国PE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PE行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图1描述了我国PE行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思索我国PE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不仅是各基金管理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及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二、宏观思路分析

如前文所述,PE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这一行业的问题,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有必要从宏观层面上改善PE的生存发展环境,并对之进行积极地引导。

(一)监管体系的构建过度监管和放任自流都是不利于PE行业健康发展的。

当前,我国应当形成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PE监管体系,应当将正在筹备中的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定位为PE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在政府不宜监管或监管成本过高的方面,由行业协会作为监管的主导力量;政府监管不当的地方,行业协会可以向政府提出意见或建议;行业协会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制度,也可以考虑上升为政府规章或法律规范,以这样的互动方式促进PE的健康成长。

(1)政府监管。政府应当从市场准入上强化事前监管。由于PE投资的私募性,对PE的设立条件不宜做过细的要求,应该将规范的重点放在投资者的主体资格上。PE的投资期长,风险较大,所以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和较强的经济实力。政府应当在国务院层面上协调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各个监管部门对PE的政策态度,同时构建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各部门领导之间的定期沟通和日常事务处理的协调机制,从而解决目前监管混乱的问题。政府应当运用税收、工商、外汇、财政等政策的力量引导PE的投资方向和发展轨迹。从市场运行中选择经营业绩好、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PE给予支持,运用经济的手段监管PE市场的运行。

(2)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当广泛吸收包括基金管理人、基金投资者、社会中介机构及学术机构等主体加入,着重建立PE规范运行的平台,积极带动PE行业的规范运作,努力树立本行业的良好形象。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基金管理人的信用体制,依据行业内部规章对加入行业的基金管理人的知识背景、以往业绩、违法情况等内容进行披露,并定期公布结果,从而提升优秀基金管理人的知名度,淘汰不合格的基金管理人。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内部的沟通平台,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组织各类论坛、研讨会,对现实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和新现象进行实务性探讨;通过出版书籍、杂志等,普及PE的相关知识。

(二)法律法规的完善近年来,与PE相关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证券法》和新《公司法》,为公司型PE的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2007年6月1日实施的新《合伙企业法》,为有限合伙制PE的设立和合伙企业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上述法律对PE行业有所涉及,但我国尚未颁布专门针对PE行业的法律法规,各监管部门为了促进本部门所管辖的机构进入PE市场,纷纷颁布了自己的规章制度,如证券公司的集合理财计划,信托公司的资金集合信托计划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PE市场的多头监管。

虽然新《合伙企业法》在立法层面上为我国境内PE的设立提供了另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目前有限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例如,有限合伙企业是一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事主体,在工商部门登记时,需要国家工商登记部门出台相应的注册办法,以确认其主体资格;PE所管理的资金需要有托管银行,这又涉及银监会的金融监管模式和权限范围等问题。虽然从理论上讲,采取有限合伙制可以绕过政府审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配套的行业性和专业性规制程序和措施都还处在各部委的行政许可与行政监管范围之内。

因此,我国还应加大PE的立法的进程:应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保证现有法律落到实处;应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整合和修订,消除不协调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应尽快出台《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为PE的监管等问题提供法律依据,保证政府监管的效率和效果。

(三)资本市场的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是理顺筹投资关系的前提条件,也是PE实现顺利退出的必要保证。

相对而言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无法满足PE便捷进入的需求,制约着国内PE的发展。建立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相结合,全国市场与区域市场相结合的资本市场体系,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PE发展的必然要求。

(1)整合主板市场资源,规范主板市场管理。目前我国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在功能定位、板块结构等方面分工并不明显,有必要对这两个市场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大型企业和成熟企业集中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突出其作为主板市场的功能作用。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市场监管职能,鼓励上市公司依法推行规范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经营业绩,将上海建成我国资本市场的中心。

(2)发展运作规范的创业板市场。目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有的归属于主板市场,有的属于中小企业板市场,有的属于刚推出的创业板市场,过多的板块层次增加了其管理难度。将2000年10月以前上市的主板市场企业调整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在创业板市场内设两个层次:一是原中小企业板,相关的上市标准、监管要求等保持不变,企业定位为有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且业绩良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执行较高的上市标准、严格的监管和退市制度;二是创业板,其上市标准低于中小企业板,企业定位于融资规模小、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企业,执行相对简便的上市程序和退市制度,通过严格的市场淘汰机制选择符合更高层次市场的企业。

(3)建立全国性的柜台交易场所。建立全国性的柜台交易市场,这有利于打破区域性市场的条块分割,阻隔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影响,促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配置,提高市场效率。现有的股份代办系统不应局限于“回收站”的功能,而应将其发展成为场外市场,使之成为我国的电子公告牌市场以及培养优质上市公司的“摇篮”。

(4)充分利用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区域性产权市场的存在有其必要性。要有重点地选择设立区域性的产权交易市场,为地方性的证券品种提供发行、交易的场所,满足未上市公司的股份流通需求。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服务于地方产权流通,同时又需加强各交易所之间的横向联系,可先通过网络实现挂牌报价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再逐步建立一体化的市场机制。

三、微观思路分析

不可否认,我国的PE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甚至是立于不败之地,各PE管理公司就必须从微观上强化管理,结合当前的环境,制定各方面的具体策略。

(一)融资策略:

培育合格的投资人PE是一种私募基金,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及个人募集资金,其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所以,其融资方式比较灵活,资金来源也比较广泛。但同时,PE也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募集对象必须是合格的投资人,成熟的投资人是未来带动整个PE行业发展的关键。合格投资人应该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风险认知能力,至少要了解投资方面的政策和风险所在;二要有风险承受能力,即要有一定的财力承受投资失败的后果。

在PE的资本运作过程中,合理的融资渠道,科学的资本结构,有效的融资方式是PE成功的基础。因此,PE在资金募集环节中,应当重点把握以下两点:

(1)融资渠道的拓宽。在国外,诸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大学基金等都有可能成为PE的投资人。而目前我国PE的募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单位,在我国的跨国公司以及境外基金投资者。可见,我国PE的融资渠道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一方面,目前我国已经逐步放宽养老金、保险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机构涉入PE的限制,机构投资者将成为PE非常主要的资金来源。日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亚洲养老金圆桌会议上表示社保基金拟将境外及PE基金投资比例提至20%,更是释放了这方面的强烈信号。另一方面,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这部分个人投资者也是PE的重要资金来源。

(2)融资风险的控制。PE通常采用资金承诺方式筹资,即PE在设立时并不要求所有投资人投入预定的资本额,而仅仅只是要求其给予资金投入承诺。当基金管理人发现合适的投资机会时,再通知投资人缴款,这就会存在因投资人不能如期缴款而带来的融资风险。

PE应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规定自然人投资额的下限和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限。投资人数不宜过多,小范围的募集资金更有利于实现风险的控制。另外,在投资协议中,应明确违约责任,如果投资者未能及时投入资金,则可以按照协议对之处以一定的罚金。

(二)投资策略:

提升目标企业价值PE投资的核心理念是提升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以实现自身盈利,其盈利模式体现为一条连贯的价值链:价值发现,即发现具有潜力的项目,并与项目所有人达成投资合作的共识;价值设计,即对发现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等设计;价值持有,即完成对该项目的投资,成为其股东;价值提高,即做好被投资企业,使其资源得到优化,内在价值得到有效开发;价值放大,即通过IPO等手段实现被投资企业价值的增长;价值兑现,即选择合适时机、合理价格及恰当的方法转让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实现价值的最终兑现。

PE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搜寻项目——选择项目——交易投资——管理提升——退出获利”。这五个不同的环节可以与其价值链对应起来,其关系如图3所示。

PE的投资环节及价值链可以笼统的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发现黑马”的阶段和“培育黑马”的阶段。在前一阶段,PE通过项目的搜寻和选择,最终投资于优质的项目源,实现了价值的发现和设计,为投资的成败打下了关键的基础。在后一阶段,PE通过对被投资企业资源的整合,帮助被投资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了价值的持有、提高和放大。有了这两个阶段的基础,PE通过恰当的途径退出被投资企业,就可以实现获利,完成价值的兑现。目前,在我国的PE市场上,“发现黑马”似乎比“培育黑马”显得更为重要,取得了优质项目源,就意味着PE投资机构获取了最佳收益并占据了最有利地位。一方面,许多PE都急于拿出业绩来证明自己,纷纷抢夺Pre—IPO项目,稍微长期一些的项目则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多数PE致力于快速抢夺项目,而不注重长期投资能力的培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优质项目会越来越少,“发现黑马”所带来的收益也会越来越低,PE也必须进行价值链环节的延伸,“培育黑马”,即提升企业的价值将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PE应当注重核心投资能力的培养,只有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整合能力,帮助被投资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其价值的PE,才能在投资过程中与被投资企业实现双赢,才能有效避免短期行为,立于不败之地。

(三)退出策略:

变现渠道的多元化PE投资的核心要诀是无退不入,即一定要选择可预期退出的项目,无法获利退出的项目不能投资。在政府以及行业协会不断改善PE退出环境的同时,各基金的退出策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1)高度重视退出战略。很多基金由于进入时过于盲目,没能把握好进入与退出之间的平衡,当投资规模扩大后,难以找到合适的退出策略,从而导致投资项目失败。因此,PE在投资之初,就要与被投资企业在合约中就如何退出以及宏观环境变化时退出策略如何调整等问题列明相关条款,把握退出方式的主动。

(2)退出方式不断创新。买壳上市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股权,取得上市地位,然后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目的。借壳上市指通过将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这两种方式灵活性较强,上市进程较短,上市成本也较低,是PE实现价值兑现的有效途径。

APO(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完成与美国OTCBB(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市场壳公司反向收购交易的同时,实现向国际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最终目的是通过向股票市场公众投资者销售公司股票,实现顺利退出的目的。相对IPO而言,APO退出成本低廉,花费时间较少。因此,采用APO方式退出对PE而言意味着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丰厚的投资回报。

此外,IPO、并购、管理层回购这些退出方式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制定退出策略时,可以考虑混合利用这些退出方式。根据被投资企业发展状况,将被投资企业划分为各个部分,估算各个部分采用不同退出方式的获益程度后,每一部分采用不同的退出方式,部分采用IPO,部分采用产权出售方式退出,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四)人才策略:

经理人才队伍建设在PE的运作中,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签订契约协定,约定基金管理人通过运用自身专业技能与知识,使货币资产实现增值,为投资者获取盈利,同时实现自身利益。可见,PE高度依赖私募股权投资家团队的业务素质。这种素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必须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以及外部投资对象的评估等非常精通,从而能够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运筹企业的资本、协调企业的生产。其二,基金管理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社会各群体、阶层之间形成的信誉及社会关系网络等,是基金管理人动员和整合内外资源的能力。可见,人力资源在PE的资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培育出色的基金经理人才队伍是PE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的职业基金经理人大多是由投资银行转型而来,在资本运作、金融投资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实业投资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则稍有欠缺。如前文所述,提升企业的价值才是PE的核心投资能力所在,PE的价值链也必将从“发现黑马”向“培育黑马”延伸。这就给职业基金经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的PE行业应当吸收更多具有实业经验的管理人才充实到基金经理人团队中去。同时,还要注重对现有团队的培育,使之在拥有通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在某个领域长期不断的投资、学习和积累,获取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经营能力。

此外,只有发挥人才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之不断增值,促进其工作绩效的提升。而对于基金经理人而言,则应该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充分激发其能动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基金经理人对个人发展和成功的需要上。因此,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规范的人力资本产权机制都是基金经理人才队伍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我国PE行业应该尽快建立并完善上述机制,理顺LP与GP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基金经理人的人才优势。

参考文献

[1]张瑞彬:《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监管风险的转变及启示》,《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第8期。

[2]李艳辉:《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刍议径》,《特区经济》2009年第8期。

[3]杨栋:《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趋向—基于比较分析视角》,《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第7期。

[4]章丹雯:《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与自律》,《时代金融》2009年第6期。

股指期货助推我国对冲基金发展 第10篇

一、关于对冲基金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有关对冲基金的起源, 要追溯到1949年, 当时被当今世界公认为对冲基金鼻祖的阿尔弗雷德·琼斯创立了史上第一只对冲基金, 该基金采取卖空和杠杆借贷相结合的投资方式, 形成稳健投资策略获取资本升值, 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之后对冲基金有了周期式的发展, 经历过低谷、也有过高潮, 期间人们很快发现对冲基金的弊端和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这些方方面面的认识使得对冲基金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 以致后来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可忽略的力量。其间出现了最有名最成功的三只对冲基金: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和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出现, 使得大规模的对冲基金资产游荡于国际金融市场上, 寻找机会肆机行动, 冲击宏观经济出现问题的国家。纵观金融史上的各个货币危机, 无不沾满了对冲基金的血腥味, 而让我们国人开始认识并关注对冲基金当属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当时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看到了泰国经济过热背后的经济泡沫以及其对外资缺乏监管的体制和为其投机攻击提供便利的固定汇率制度。虽然索罗斯的第一次冲击以失败告终, 但泰国脆弱的外汇储备, 最终在量子基金第二次冲击和羊群效应的市场跟风运动中崩溃, 最后结束了长达13年之久的固定汇率制度, 泰铢危机全面爆发。而更让我们铭记深刻的当属同年量子基金对我国香港市场连续不断的肆虐进攻, 最后兵败香江的痛快经历。这是我们熟悉的宏观对冲基金, 当然不是所有的对冲基金都具有利用高杠杆风险和一个国家抗衡的经济实力和胆量, 大量的对冲基金与这些游荡在全球的对冲基金存在很大的不同, 其中的大部分都只是在幕后默默无闻地进行着自己的资产管理工作, 谨慎投资并常常对冲风险。

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 国内的对冲基金数量屈指可数, 而且主要来自国外对冲基金在国内开设的分机构和办事处, 一般注册在避税天堂的离岸城市, 通过QFⅡ进入中国市场, 因此在资金份额上有所限制。这些重重限制以及金融工具缺乏的情况下, 特别是杠杆交易和卖空交易机制的缺乏, 一方面降低了资金的投资效率和流动性,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交易成本限制了资金的高收益, 因此国内对冲基金市场发展有限, 不过还是存在着和对冲基金有相似投资模式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当然它在投资策略上和真正的对冲基金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对于国内外的财团投资国内市场的另一条渠道来自于香港, 香港发达的金融体系, 给对冲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在该市场上就有几家颇具规模的对冲基金。

在国际市场上, 对冲基金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风暴之后, 其资金力量受到重挫, 开始步入低谷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滞甚至衰减, 但步入新世纪之后规模开始日益壮大, 虽然在次贷危机中又受到了空前的冲击, 并有大量资金开始出逃, 但在2009年资金流入逐渐形成趋势, 2010年开始加速, 权威机构HFR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去年的下半年三季度投资于亚洲对冲基金的资金实现了六个季度以来的首度资本净流入, 今年上半年一季度全球对冲基金更是猛增了677亿, 目前对冲基金总规模达到了1.67万亿美元。在这新一轮的投资规模中, 当属亚洲的投资规模最为空前, 而香港和新加坡成了对冲基金最受欢迎的集散地。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得税税率较低, 基金启动成本相对低廉, 是基金转移阵地的因素之一。另外由于发达国家市场加强了对对冲基金的监控, 使得对冲基金的市场环境恶化、获利空间缩小, 并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 但亚洲在金融危机后经济迅速复苏, 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再加之亚洲货币对于全球贸易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中国、韩国等新兴市场的迅速举起, 亚太地区已成为对冲基金新的一片投资热土, 而在国际对冲基金鲜有涉足的市场中, 作为世界经济“双引擎”之一的中国必将成为对冲基金青睐的投资基地。股指期货的推出推动了对冲基金在国内的发展, 作为高效的投资工具, 它将利用复杂的投资策略来取得“高额绝对收益”。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对冲发展的积极意义

作为总市值达24.27万亿元水平的沪深A股市场, 已经屈居美国之后, 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为了满足市场参与者的不同需要, 股指期货于4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交易, 开启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全新时代, 它伴随着中国股市的健康成长而来, 以化解股市中的系统风险为己任, 为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及对冲基金的发展建立了平台, 特别是它的双向杠杆交易为对冲基金带来了三种不同功能的交易机制:投机交易、套利和套期保值。

1. 投机。

投机性交易, 是指根据对股指期货市场变动趋势的预测, 通过财务杠杆在看涨时买进, 看跌时卖出而获利的交易行为, 承担套期保值者的转移风险, 投机交易增强了市场流动性。

2. 套利。

指从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之间、股指期货之间的不合理关系进行套利的交易行为。期货指数与标的现货股票理论上会维持一定的动态联系, 但有时产生偏离, 当这种偏离程度超过一定范围就会产生套利空间。这里有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之间的无风险套利和期货合约之间的价差套利之分。

3. 套期保值。

买入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 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股票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股指期货的诞生完善了我国的金融市场, 为对冲基金提供了可规避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投资工具, 能降低交易成本保持其收益的稳定性, 并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我们可以从它交易方式三方面的作用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 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为市场投机者提供了在下跌行情中获利的交易手段, 规避了资金在股价下跌时闲置的现象, 提高了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率。而且股指期货有使得股票市场稳定的内在机制, 可避免大资金进出对股价的冲击, 其杠杆效应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第二, 股指期货的套利机制能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当股票现货市场或股指期货市场大幅波动时, 必将引来大量套利资金的反向操作:卖空被高估的资产, 同时买入被低估的资产。由此有助于减缓市场波动的力度, 平抑波动幅度, 提高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第三, 套期保值机制可使投资者进行风险对冲和风险转移的操作, 当投资者预期市场上涨或下跌时, 可在股指期货交易上进行反向操作:下跌时卖空股指期货以对冲持有股票的风险, 上涨时买入股指期货以对冲空仓时股市上涨的风险。譬如空头保值:如果投资者持有一篮子股票现货, 他认为目前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下跌, 一般其持有的股票量比较大, 一旦卖出便会使股票大势下跌, 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成本, 他的收益会很低, 于是他可以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空头, 在股票市场下跌的时候, 股指期货可以获利, 以此弥补股票出现的损失, 从而可以真正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抵御金融风险, 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目前我国推出的沪深三百股指期货合约, 主要包括市值大、流动性好的蓝筹股, 对冲基金可利用股指期货合约和股票组合进行套利交易, 投资者可以真正的蓝筹化投资, 使得股票市场的根基更加牢固, 价值型投资理念将更加成熟, 逐步改变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单边运行格局。

股指期货的这些特性, 刚好与对冲基金的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从而为对冲基金的酝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推出是我国金融界的重大创举, 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极大促进了对冲基金在国内的发展, 在迈向金融中心的艰难旅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股指期货未来平稳健康的发展, 将会为对冲基金提供一个良好市场环境和高效的投资工具。

三、对我国对冲基金未来发展的建议

目前国内首家对冲基金已经建立, 但是对冲基金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 在投资策略和运作特点方面缺乏认识, 另外在市场方面还是没有足够的金融投资工具, 虽然国内基本形成了覆盖面比较广的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也推出了具有双向杠杆交易机制的股指期货, 但是相对那些有发达对冲基金的金融市场, 无论是在交易种类、投资工具、交易机制, 还是在监管制度方面, 都是远远落后的。不过这些不仅是对冲基金发展所需的良性环境也是作为金融中心所必备的条件, 换个角度来看, 我们可认为对冲基金的发展过程同步于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 对冲基金的发展快慢可以映射出金融中心的建设进度, 如果我们对对冲基金有了足够的认识, 利用好它的特点, 便能降低其消极影响的一面, 从而使其和金融中心的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这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积极的推进作用。首先, 我们对待对冲基金, 不必人心惶惶, 它的存在有着积极性的一面。对冲基金当年投机攻击东南亚的前提是东南亚扭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泡沫, 正所谓苍蝇不盯无缝之蛋, 对冲基金的存在可以帮我们发现金融发展过程存在的漏洞和弊端, 促进经济结构变革, 有利于抑制泡沫经济, 保持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而它具有高效价格发现功能的投资体系, 可以让更多的信息传导到市场, 从而提高市场的信息效率, 使得金融市场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第二, 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是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复杂的衍生品投资策略和高级金融、法律、会计人才。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 金融创新将是一个重要推手, 我们势必要发展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 推出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 要有可以驾轻就熟的高级金融人才, 而对冲基金作为当今金融世界最高级形式的金融工具, 其投资特点几乎要涉及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 对金融工具的创新如饥似渴, 其创造财富的过程中, 同样也会培养出高级的经济型人才, 因此对冲基金的发展和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从而可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路径, 逐步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第三, 人民币变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主要货币, 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在引入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工具后, 逐步放宽汇率、利率制度, 才能使得中国国内的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这也为对冲基金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提供了便利。国外对冲基金的进入, 势必带着他们的投资理念、管理模式进入中国市场, 从而带动本土对冲基金业的快速发展, 而对冲基金的进入, 也势必会寻找利率和汇率体系的缺陷进行冲击, 这不仅会促使国内进行货币体系的改革, 甚至促使整个货币体系的调整, 从而形成真正一体化的货币体系。当然目前国内还没有实施自由的汇率和利率制度, 汇率方面是可盯住的固定汇率制度, 利率方面宏观干预比较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冲基金的直面冲击, 但是金融的发展, 放宽这方面的监管势在必行。目前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这为人民币成为国际性的自由兑换货币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目前亚洲经济开始崛起, 中国经济更是一枝独秀, 对于目前这样的宏观发展状况而言, 人民币必然存在升值预期, 虽然累计升值幅度很大, 但远不足以平息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 因此国际热钱正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涌入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 热钱可利用的工具又有所增加, 从而通过对冲基金以资金、信息优势, 充分利用衍生品的杠杆放大效应, 获取巨额利润。在这样的背景下, 进一步认识对冲基金的特点, 积极应对未来对冲基金的挑战, 避免对冲基金的搅局和危机的重现, 对维护我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避免货币危机最有效途径。

最后补充一下对冲基金的发展模式。对冲基金是套利为主的投资模式, 往往单位利差较小, 所以对冲基金的投资规模往往很大, 而且还要利用杠杆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这就决定了对冲基金的投资额往往有一个最低限度, 而且风险可控能力较强。所以在我们对冲基金的发展中, 要以机构模式发展作为主要力量, 用富裕阶层投资者作为必要补充, 这样既能增加对冲基金的市场活跃度, 又能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 保持积极稳步的发展趋势。还有在资金杠杆比率方面也要加强控制, 防止不谨慎的贷款扩张来牵涉大量的金融领域, 引起不必要的系统风险。

曾经我们有备而去, 成功地阻击了对冲基金的冲击, 而现在十多年过去, 时至今日, 金融界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纷乱复杂的金融世界, 等待我们的将是永无止境的博弈。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全力以赴, 思则有备, 而有备则无患。

摘要:股指期货已经正式推出并挂牌交易, 其杠杆交易方式和卖空机制让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了突破, 它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里程碑式的意义毋庸置疑。文章概括了对冲基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描述了股指期货对对冲基金发展的推动作用, 并通过总结对冲基金发展与金融中心建设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突出了对冲基金发展积极性的一面;最后对它未来在国内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对冲基金,股指期货,投资工具,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张跃文.国际对冲基金进入我国的前景及对策研究[J].中国金融, 2008 (03)

[2].袁萍.推出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基金风险管理的影响[J].金融改革, 2007 (04)

[3].郭敏欣, 张国柱.股指期货:资本市场的革命性变革[J].银行家, 2010 (02)

[4].蒋培德.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J].新会计, 2009 (10)

[5].李伟婷.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约束条件分析[J].经济师, 2008 (05)

主业+基金:企业发展成功战略 第11篇

在过去很多管理研讨会上,中国的专家们,究竟是走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我们从中国企业发展轨迹来看,多元化的冲突依然存在。

为什么会存在多元化的冲突呢?三个原因:1、对各种财富机会的关注。我们每个人可能只能做一个行业,但是,别的行业增长速度非常好,所以要多元化。比如,本来是做制造业,结果他对金融业感兴趣,本来他做制造业,他对交通运输业感兴趣,所以很多企业走向多元化道路。2、为了回避风险。每个产业都有行业周期,而且每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可能会有天花板效应,在这个情况下如何应对风险。3、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转型期的中国,这种机会特别多。所以,很多企业一旦在一个里程碑以后,它的资源过剩,迅速想做大。做大以后怎么办?多元化。

而且,中国企业实际过程中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有几个以上的业务。但是,我们发现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对专业化的要求就越发达。所以,多元化的企业现在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资源分散。实际上是削弱了自己的主业。我过去从事组织管理工作,我非常有体会,特别是不相关的多元化,他们困难非常大。第二,管理难度加大。很多资源是很难共享的。第三,在退出和进入的时候都有很多风险。统计资料表明,世界500强公司,2/3的企业都是单一业务,它的单一业务也可以做到世界500强。所以,要想做大一行,做强一行,可以把企业做大。但是,现在,我们有那么多企业很想分享其他行业的收益。所以,我认为要采用基金模式。用主业+基金的模式解决多元化的困惑。

今年,我们已经明显地看到这样的现象,特别是LP市场的火爆,现在大量的民营企业家,过去我们是找他们,现在很多企业家找我们。他准备两个亿,想做这个投资,现在,民营企业当中做这些投资的热情非常高涨。

当我们决定要做这些投资的时候,怎么做?无非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自己做。因为,我们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一旦成功了,他在某一个领域成功了,他相信在别的领域也会成功。所以,他在产业里面成功了,他相信做股权投资他也会成功。有很多案例,我们过去有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也做投资,比如联想柳传志,他现在做股权投资。比如雅戈尔,是非常典型的,过去是做服装的,在去年它的主要收益来自于直接投资股权收益,投资收益已经占到它的主体,包括联想它的投资收益占了主体。类似在国内像杉杉,说起来它是做服装,但实际上它主要是做股权投资。

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家感觉到自己做产业,重新开辟新的战场,太难了。所以,他们有增加投资的要求。自己做看起来很容易,其实非常难,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已经走了七年,我们体会很深,一般一个产业的公司,直接做股权投资,资源是很难支撑的。尽管现在我们社会上企业界有很多好的项目,但是,如果我们如何来寻找好的项目,这对我们很多产业性公司来说是很难的,很难能够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

事实上,尽管企业做得很大,但是,资源还是有限的,人才很难支持。事实上,投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中国中小企业在过去几年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股权投资已经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所以,业界称之为中国招商模式,我们股份投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

过去,我们很多企业家在产业里面成功,并不表明他将来做这些股权投资也会成功,这是一个幻觉。企业家容易犯一个错误,他觉得,我过去做一个产业做到产业前三名,他就很膨胀,认为在别的产业也能成功,这是很幼稚的想法。

中国过去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很多机会,这种机会随着市场进一步的深入,很多机会不存在了,这个机会是历史性的。比如市场短缺的机会,比如说在计划向市场转型过程的双轨制度带来的机会,比如说消费不成熟带来的机会,由于法制不健全带来的机会,由于对手不强大带来的机会,这些机会在过去的二十年、三十年是存在的,但是在未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如果我们现在成功的企业家不小心的话,他过去怎么赚的钱,在未来十年全部要还回去。所以赤条条来、赤条条的去,这可能会是很多企业家的写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跟企业沟通,你过去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现在他想做投资,目前,这个投资风险正在逐渐累积,所以很多人赚了钱,可能未来几年全部葬送掉,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这种现象将来是非常悲惨的,但是这个悲惨肯定要发生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还有文化的建立。很多做产业内部人力资源构架、组织体系,所倡导的一些文化,跟做基金里面倡导的文化根本是很难相容。我经常遇到很多有钱人,我说,你们不要自己做投资,你应该委托专业机构来做投资,你做LP,委托别人做GP,你不要自己两个都要做。

现在,中国这些人才刚刚富起来,财富让别人管不太放心,加上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健全,法律上也不够完善。但是,我想,这个趋势必须要变换。他自己管理不好,会把这个钱管丢掉。毕竟股权投资市场充满了陷井,这里面是非常复杂的。

借助专业机构做,这也有一个问题。目前,怎么来选择一个好的GP,这是非常难的,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管理人并不容易。因为,总体上来说,在中国市场上,管理人才还是非常缺乏的,怎么来借助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我们如何进行制度安排,还有信用体系的问题,法律体系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以后。我想,将来应该实行专业化的分工,是一个未来发展趋势。

其实,中国现在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市场方兴未艾。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构,应该是证券基金和直接股权基金保持平衡。目前,我们证券基金规模相对比较大,而直接股权基金规模相对比较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不少私募的证券基金已经开始向直接股权投资基金领域转移,向上市前的投资转移。我认为,这个转移力度还要加大,而且越来越多企业在关注这个领域。

规范我国私募证券基金发展研究 第12篇

私募证券基金是一种重要的非公募资产管理形式,在我国,私募与公募的划分主要是理论上的需要,我国实践中鲜有以私募证券基金为名的基金。我国目前广泛谈论的所谓的“私募证券基金”,通常专指从事于证券市场投资的、非公募形式的机构投资者。无论是从其来源、用途、性质、运作、监管、法律程序等方面,都和国际上的私募证券基金有一定的距离。国内很多“私募证券基金”是靠承诺一定回报来吸引客户、吸收资金的,实质上类似于一种借款、贷款业务。这种私募证券基金的经营方式在很多国家都是不合法律规定的。

综上所述,私募证券基金是指为了追求投资回报向少数或有专门投资经验而不需政府特别保护的特定投资者,以投资意向书(非公开的招募说明书)等形式募集的基金并以基金方式运作的集合投资工具。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证券基金”或“地下基金”,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

2 我国私募证券基金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形式

2.1 发展现状

我国的私募证券基金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异军突起。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993~1995年的萌芽阶段;1996~1998年是成长阶段;1997年~2000年是发展阶段,2000~2004年是分化调整阶段。2005年至今为迅速扩张阶段,据调查估算,1996年我国的私募基金初具规模,达到950亿~1110亿元。1997年~2001年私募基金每年净增加1000多亿元,2001年达到顶峰7600亿~8800亿元。2002年~2004年,由于证券市场行情不景气,私募基金规模有所收缩,但总规模仍在6000亿~7000亿元之间。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我国私募基金的总体规模达到了8000亿以上,超过了其2001年的峰值水平。这样庞大的私募基金甚至是公募基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2.2 存在形式

根据基金规模的大小及历史来源,我国私募证券基金的存在形式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形式:

2.2.1 工作室

“工作室”是目前最公开最常见的私募基金。一般以较有名气的股评人士或研究人员命名成的各类“工作室”,大部分负责给客户提供详细的市场操作计划。

2.2.2 咨询公司、顾问公司

而接近于严格意义上的契约型私募基金以其他形式出现,如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以及投资公司等。虽然《公司法》要求,企业大部分资产不能投资于股市,投资咨询公司也只能做简单的咨询业务。但实际上,众多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以及投资公司一直在以“委托代理”的方式操纵着数目颇为庞大的地下私募基金。

2.2.3“投资精英”理财

从1999年中期起,投资管理公司成为证券业的一大热点,大量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纷纷跳槽出来自己做业务。在最早出来的一批人中,大多是证券业的精英,他们专业知识熟练,市场营销经验丰富,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

3 我国私募证券基金发展中的问题

私募基金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人,也是活跃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但是在活跃我国资本市场的同时,私募证券基金又存在着运作不够规范、风险较大等不足的特点和问题:

(1)缺乏法律地位;

(2)主体不合格;

(3)缺乏基金治理结构的内核;

(4)中国私募证券基金资金及操作不规范,缺少相应的资信;

(5)我国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有效监管滞后。

4 引导我国私募证券基金规范发展的积极意义

(1)规范我国私募证券基金发展有利于提高基金业的运作水平,也是加入WTO后国际竞争需要;

(2)规范我国私募证券基金发展有利于保障相关各方的利益;

(3)规范我国私募证券基金发展是科技创新的需要。

5 规范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明确私募证券基金法律地位

为了优化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环境,必须明确私募证券基金法律地位,给予私募证券基金相应的法律待遇,让民间私募基金可以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参与市场竞争。应以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为基础,没有必要为私募基金专门立法。明确私募基金法律地位,可以像共同基金一样,采用特定的契约型法律形式,单独立法。

5.2 规范私募证券基金主体

5.2.1 建立投资人制度,严格限制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资格

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经验和证券法规,对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提出三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具备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二是掌握相关投资信息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对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及其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认知性;三是投资者资金来源应合法合规,严禁采用集资投资的方式,以避免这种群体个体化效应使部分投资者风险加大和纠纷的产生。

5.2.2 严格限定私募证券基金的管理人的资格

按照全球惯例,私募基金的政府监管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私募基金风险的外部性,私募基金管理人不是私募基金监管的重点。因此,理论上说可以明确放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但为了控制私募基金规范发展初期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与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习惯配套,可以建立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查和注册制度。

5.2.3 制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分配的指导性规则

国际上,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支付,以保证管理者与私募基金利益绑在一起。另外,按协议只提供管理者一部分固定管理费以维持开支,其收入则从年终基金分红中按比例提取。我国的私募基金利益分配可以借鉴这些规则,对私墓基金的利益分配方式作出一些指导性的规定,以利于基金管理者的风险控制。同时实现投资人和管理者的责权利明晰,可以避免私募基金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5.2.4 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促进私募证券基金的阳光化发展

严格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是控制私墓基金风险的重要手段,私募基金虽然没有义务向社会披露有关信息,但向基金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披露信息则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设立私墓基金时,应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其存在的风险,之后,应该定期向投资者报告基金投资情况及资产状况,定期将这些信息向监管部门披露,以便投资者与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其运作情况及风险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5.2.5 借鉴海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并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制度

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私募基金的规范框架。美国法律对私募基金并没有直接定义,而是从是否需注册登记的角度界定。一般依投资公司法豁免条款成立毋需注册的基金,即视为私募基金。为了避免遵循法规所带来的复杂负担,私募基金通常将受益人数维持在100人以下,并将非合格(non-accredited)投资人数局限在不超过35人的规模。

在私募基金交易期货商品的情况下,由于期货市场归属CFTC管辖,基金交易期货时经理人需受CFTC规则规范并登记为期货基金经理人(CPO)或期货交易顾问(CTA)。必须强调的是,CFTC对基金运用期货的规范是针对基金经理人而非基金本身,CFTC并不要求基金登记,并且除非基金受所申明的豁免条款约束,CFTC对基金在期货交易的运用也没有任何限制。

美国私募基金的监管经验告诉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私募证券基金监管制度,必须正视私募证券基金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作用,从法律上明确规定私募基金的性质、法律地位和运作模式,加强监控,引导私募基金的规范化发展。为了保证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不会限制其优势的发挥,应采取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监管手段,不能设立过多的监管目标,否则会严重约束私募基金的经营运作,扼杀其灵活性。

相信不久的将来,私募基金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成为中国金融业不容小视的一支主力军,对中国以及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力。(下转第80页)

(上接第61页)[参考文献]

[1]陶建华.我国私募基金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赵亮.私募基金合法化及其对公募基金的影响[J].金融与

经济,2006,(03).[3]姜炳麟,廖雷,任嘉嵩.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对策研究[J].哈

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4]胡平.我国发展私募基金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J].财会

通讯(理财版),2006,(10).

[5]耿志民.中国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研究[J].上海金融,2006,(03).

参考文献

[1]陶建华.我国私募基金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7).

[2]赵亮.私募基金合法化及其对公募基金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6,(03).

[3]姜炳麟,廖雷,任嘉嵩.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4]胡平.我国发展私募基金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10).

上一篇:英语单词与考试下一篇:网络经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