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效率范文

2024-06-21

行政效率范文(精选12篇)

行政效率 第1篇

▶▶一、影响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因素分析

1.机构设置因素

效率低下与学校行政机构臃肿, 条线过多, 分工过细及职责不清有关。有些学校由于分工过细, 往往造成职责不清, 相互扯皮现象。当出现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时, 说不清是谁的责任, 结果是相互推诿, 谁也不承担责任。

2、管理制度因素

凡是行政管理效率高的学校, 必定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一切行政管理都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程序、各职能部门明确职权和责任, 上下左右关系理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而一些效率低下的学校, 往往无规范化的工作制度, 工作凭主观经验、随意性较大, 这样的状况必定会造成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3、领导者因素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素质较高的领导者, 就会成为一个松散的缺乏战斗力的机构, 效率两字便无从谈起。现在的学校领导, 大多是业务上有一定权威的专业人才, 但对于学校管理, 往往不够精通。所以, 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校领导必须学习管理知识, 提高自身的领导素质和领导艺术。

4、行政人员个人因素

行政人员素质如何, 对行政管理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行政管理, 要求行政人员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又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此外, 还应有健康的体格和充沛的精力。现在学校的行政人员, 有很多是因为专业水平不高和健康状况不佳而调整的行政管理部门的, 这也是造成学校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5、管理技术因素

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物质保障。现代管理中, 技术作用不能忽视。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信息空前膨胀。如办公手段只靠陈旧的一叠纸, 一只笔及一部电话, 那么, 不言而喻行政管理效率要明显受到影响。

▶▶二、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几项措施

1、要进行机构改革、精简机构

学校职能部门的设置要从科学性和整体性出发, 必须符合精干、高效的原则。人员编制不能过多, 每个部门都应有明确的职责、科学的分工、部门间还应该强调密切的协调配合。

2、建立和健全科学管理工作制度

学校一切行政活动, 都应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程序。学校各职能部门要有严格的工作制度, 从制度上杜绝敷衍塞责、拖拉扯皮、争功诿过现象。制度应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进行修改, 主要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原则。在制订制度时, 必须尊重绝大多数人意见, 使大多数人认可, 在执行时, 必须依靠大家、互相促进、互相监督, 还要不断加强行政人员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依法行政。

3、要提高学校领导者管理素质和领导艺术

要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 校领导应当具备现代管理观念, 他们应该通晓现代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树立信息观念、系统观念、时间观念和信誉观念等, 充分发挥集体作用, 在分工把关的前提下保证领导管理的一致性, 极大地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4、加强在职培训工作, 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

现代学校管理不仅需要行政人员具备专业技术和学校管理知识, 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和外文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校管理的行政效率。因此, 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行政人员学习新的管理技能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5、实行激励机制, 调动行政队伍的积极性

学校行政人员,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遇到具体困难和问题, 学校领导应采用物质、精神激励的方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要关心他们的职称、职务、住房、工资等实际问题,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6、实行管理技术和工具的现代化

为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 解决办公现代化问题已迫在眉睫。各学校应普及计算机管理, 尽量采用计算机处理公文、传递信息和贮存信息, 这能大大提高办公速度和质量。运用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为准确、及时地决策和果断迅速地执行创造有效的条件。

7、测定行政管理效率, 刺激效率提高

行政管理效率测定, 这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题。自然物质运动的能量测定, 可直接用公式得出精确的数字比率关系。而行政管理效率的测定就较复杂了, 它没有一般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其产品那样的硬指标, 可以根据实际取得的成果与定额标准直接进行比较。我们认为, 在现行学校管理中, 可以使用行政职能测量结果评定效率, 即考核学校行政人员和行政机关是否圆满完成任务, 是否达到职能目标。另外, 还可采用因素评分法, 对影响行政工作结果的人力、经费、制度、方法等因素, 按其作用不同确定不同分数。

8、建立学校智囊团

现代学校管理, 需要集体的智慧和众人的力量。学校智囊团的成员由有关专家兼任, 不设专门机构, 定期讨论研究学校重大决策, 供校长参考, 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总之, 现代学校离不开高效的行政管理, 不断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 将对学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育行政新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新加坡的行政效率 第2篇

新加坡以它高度的经济发展,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优美舒适的环境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新加坡的治国经验特别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所重视,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在与新加坡政府正式会谈以后,邓小平与李光耀单独闭门谈了3个小时。这以后邓对新加坡的经验赞口不绝,并对高层领导多次谈到要向新加坡学习(后来李光耀资政也几乎成了中国领导人的资政)。所以我国有很多高级领导人都访问过新加坡,大量的中下级领导人和官员被派去学习和培训。新加坡的经验是中国从高层到地方官员高度认可的、并一直认真学习的榜样。在被我国官员学习和学者介绍的新加坡经验中,有几点被尤为推崇:一是威权体制,把新加坡的高速经济发展归结于一党执政的权威主义体制;二是“高薪养廉”制度,把新加坡的政府廉洁归结于“高薪养廉”;三是严格管理,把新加坡政府高效和良好的治理归结于严刑峻法的管理。

新加坡基本是个民主政体,但实行权威统治。人民行动党执政基本上还是建立在人民支持这一合法性基础上的。正是这一点使新加坡权威统治具有了合法性。人民行动党以“为民服务”为宗旨,通过议会选举途径和国会议员大量、深入、细致地做选民工作,争取选民支持而取得执政,使“为民服务”通过议会制度和国会议员的活动,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真正实现“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新加坡的成功主要不在于它的权威主义,而是真正“为民服务”。如果只讲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权威统治一面,不讲它时刻为民办事,为争取人民支持和选票的民主基础,只讲严刑峻法的管理,不讲它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娴熟的法治水平,就是对新加坡经验的极大误解。人民行动党的执政信念是以民为本,心系群众,关怀草根。它是怎么落实这些理念的呢?具体通过国会议员与党的社区领袖携手扎根基层,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全心投入为选民服务,多种方式联系选民,定期接待选民,听取民意,把脉民生,为民众排忧解难。这些口号和方法我们听起来非常熟悉,似曾相识。但对

人民行动党来说,这决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它是通过点点滴滴的为民办事,才争来了执政地位。

很多去过人民行动党总部考察的中国领导人、官员和学者,都对行动党总部小楼表示惊讶。这个执政40年成就辉煌的党,总部坐落在偏僻但交通方便的机场路边,在许多居民组屋中间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只有二层高的小楼,办公室和会议室设备简陋,党总部只有11个工作人员。曾多次有人提议在市中心最繁华的乌节路建一座行动党总部大楼,党经过反复考虑取消了这一计划。认为党的总部大楼建在市中心太显眼,使人民随时感到党高高在上。于是党的总部从繁华闹市搬到了远离市区的居民区。

行动党总部这么少的工作人员,表明它没有、也不可能承担任何政府职能。还表明党的核心并不集中在上面。可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不在政府之外、政府之上,而是在政府之中,在选区人民群众中。行动党不显示权力,而是时刻告诫不忘人民,不能脱离人民的支持。并且从制度上保证这样做,这才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民主体制下一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所在当年李光耀提出提高领导人薪金的出发点是为了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到政府任职,也防止人才流失。虽然有防腐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的。

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精英政治,他希望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担任高级领导人。他纳贤的对象主要是医生、律师、会计、大学教授、企业家、银行家等有能力、并且诚实和品德优秀的杰出人物。如果发现合适的人选,行动党会劝他们弃职从政。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放弃200万、300万,甚至500万的年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来当一个部长少于100万也是不太容易劝人家来从政的。可见,新加坡的政治生态与中国完全不同,新加坡人不太愿意从政,要从社会招揽人才。中国社会是官本位,直到今天很多大学生仍以考公务员为第一志愿。一个公务员职位招考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报名。如果实行公务员高薪,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更会偏斜,更像中国古代那样“唯有读书高”了。为了当官而争斗,官场腐败会更加严重。所以,不了解新加坡的背景,光看到官员的高薪,以为是高薪养廉,是很片面的。这些杰出人士来从政,不是钱所吸引的,而是要他们经济上作出牺牲。如果是为了钱,他们用不着来当官,他们的收入本来就很高。所以,高

薪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才和防止人才的流失,但它也能降低腐败的诱惑,会起到防腐的客观效果 反观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发育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虽然“铁饭碗”已经打破,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权责不相当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与此同时,公务员总体素质偏低,不论是整体文化教育程度,还是专业知识技能、专业道德水准和管理水平方法,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现阶段中国权力仍然少有制约,跑官买官的人不在少数,对这种人实行高薪养廉恐怕是欲壑难填、南辕北辙。

根据中国国内统计,现阶段,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而且,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和卫生等一些公共部门变成了“事业性单位、企业式经营”的畸形产物,它们仰仗政府赐予的权利胡乱收费,对于这部分寻租自肥、非公不私的部门再给予高薪恐怕只会扩大社会收入差距。另一方面,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人数多了,公款消费的金额也相应提高。目前,尽管中国公务员名义工资收入水平不高,但是,各级党、政领导人在住房、用车、秘书、差旅补助等方面以各种不同形式享受的各种津贴却是一个巨大的财政黑洞。由此可见,“高薪养廉”实不足取。

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评价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评价分析

一、行政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是一个需要一直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组织,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与社会的发展齐头并进,这就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办学规模、招生情况、办学经费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是否得到全社会的肯定,这一切都需要高校的行政管理统一协调。如果协调得当,各方面的工作就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协调不好,就会起到反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质量也十分重要的,要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定一套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设立专门部门来执行高校行政管理,从而确保高校的顺利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内涵

行政管理效率是指根据设定的总体目标要求,通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好的产出。高校行政管理的使命,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它的效率同样需要用“投入—产出”的标准来衡量研究。高校的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收益。管理效率的高低不仅是管理中诸多手段的综合反映,也是检查管理是否科学、是否切合实际的重要标准。因此,探索研究效率具有深远意义。管理效率是管理制度荣衰的重要标志。制度的发展表现为管理效率提高。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制度,都与管理效率保持正相关的一致性,都可以通过管理的效率高低反映出管理制度的兴衰。较高的管理效率必然具有较先进管理制度,较低的效率必然伴随着落后、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

三、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与对策

1.树立效率观念

提高行政人员队伍的素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行政效率的高低都与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优劣直接相关。因此,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高校行政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主要途径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服务意识和忠于职守的道德准则,加强行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扬长避短。

2.提高行政管理的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校园网络的建设,建立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方面,能够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最大化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分析,保证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网络信息系统管理方面,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高校行政管理的成本费用,实现管理的高效化。信息管理模式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人员的信息变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最终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作用和目的。其次,高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以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设备满足远程办公的需要,加快对管理信息的处理速度,从而实现管理的快速化与便捷化,实现高效管理又快又好的发展。

3.保障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提高管理效率

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物质权益包括待遇、福利、人身保险、保健等方面;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地位、人格尊严、安全感、更多的自主权以及参与上层的决策权等。无论哪一个组织,哪一个部门,任何一名职工都是与这些权益分不开的。此外,学校每年要定期进行职称评聘,各级各类奖项的评选、表彰,从而满足教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4.优化设施,推行电子校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内校园网络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为高校推行电子校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利用电子校务系统,可以实现实时发布信息、服务、交流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因此,要考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电子校务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地对电子校务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的建设,按照规划协同有序推进。

综上所述,要不断摸索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全面、系统地对高校行政效率体系进行测评,并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特别是要打造一支精兵强将,有素质、有能力的管理团队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旭彤.浅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J].金山,2012,4(8):6-7.

[2]张丽梅.浅议高校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黄鹤.关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2).

行政效率 第4篇

(一)

行政强制就是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 依法运用行政强制权力, 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或须要对其提出特殊要求的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和行为采取的强行限制措施, 它分为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大类行为。

行政强制是一把双刃剑。行政强制行为是确保行政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手段, 如果行政机关没有行政强制手段作保证, 那么遇到行政相对方执意不履行法定义务, 行政机关就无能为力了。但是, 对于行政强制权如果控制不力, 极易损害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现实生活中, 由于违法、不当作出行政强制行为, 包括强制征用设施、强制拆除违建、强制冻结存款、强行扣押物品等等, 都会带来权益伤害后果, 造成官民关系紧张, 形成强制行政争议。

长期以来, 我国行政强制执法领域由于没有统一行政强制法, 存在着“滥”、“乱”、“软”的问题。

行政强制领域缺乏统一规范, 出现了“乱”设行政强制措施的局面。法律可以设定,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 中央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也可以设定, 甚至少量的政府规范性文件也可以设定。

实施主体、程序等没有严格的限制, 在实践当中“滥”用行政强制的现象较普遍。据有关方面统计, 我国不同部门对强制手段居然有200多种称呼, 名目繁多的行政强制方式, 大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随意性大, 造成执法混乱, 出现超越法律规定或没有法律依据, 无权机构自行实施甚至授权、委托他人实施行政强制的现象。

一方面, 行政强制措施“乱”设、“滥”用, 另一方面, 行政强制执行却很“软”。主要表现在, 行政机关的强制手段不足, 对有些违法行为不能有效制止, 有些行政决定不能得到及时执行。

为了从制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机构从1999年开始着手《行政强制法》的研究起草工作, 于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一部中国老百姓期待已久的规范公权力行使的法律终于诞生。

(二)

由于1987年制定了《行政诉讼法》, 需要相应法律配套, 1988年, 国务院法制局将《行政强制法》列入立法计划并组织调研、论证、草拟;1996年, 行政立法研究组启动立法研究和起草试拟稿。

1999年, 全国人大法工委正式启动起草程序, 并于2005年12月、2007年10月、2009年8月、2011年4月、2011年6月, 先后五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

如果从1988年国务院法制局列入立法计划算起, 《行政强制法》的制定, 历时长达23年。

如果从1999年全国人大法工委正式启动起草程序算起, 《行政强制法》的制定历时也达12年之久。

在我国, 一部法律历经二十几年才出台是很少见的, 《行政强制法》立法过程如此之漫长、曲折, 可见这部法律制定的难度之大。

如何统筹兼顾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 这是《行政强制法》制定者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为了维护公众利益, 需要赋予行政机关一些强制权力, 但是又要保护相对人的权益, 对行政强制进行必要的限制, 让权力不被滥用。这两者怎么平衡, 这个度怎么把握, 需要反复地研究、权衡。《行政强制法》制定的过程也是权力博弈的过程。因为行政强制一部分由法院执行, 一部分由政府执行, 政府与法院的权力分配有很大困难。有些权力两家都想要, 有些权力两家都不想要。比如强拆, 政府部门希望由法院来执行, 法院则认为应由政府部门来执行, 到底哪个部门执行, 需要协商、沟通。对于《行政强制法》的制定, 一些地方政府本身有抵触, 行政机关公务员也有意见。他们认为, 在采取强制措施时要开听证会, 要经审批太麻烦, 很多事情没法管;把权力控制得太死, 没法开展工作。由于意见不统一, 有异议, 形成阻力。对于《行政强制法》立法涉及的各种问题, 广大社会公众, 包括学界、实务界、舆论界一直争议较大, 难于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仅学者之间的争论, 矛盾分歧就很大, 有的主张控权, 想方设法把强制权缩小, 不能给政府太多权力;有的主张要多给政府权力, 以维护社会秩序。

据有关专家介绍, 由于《行政强制法》所涉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 所构建的制度对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因而立法机关对该项立法特别慎重, 反复启动公民参与程序和学者专家论证程序, 以保证该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和社会公众的可接受性。所以《行政强制法》历经了五次审议才最后通过, 但每一次修改在程序上都是对行政权力的规范越来越严格, 这种程序的完善, 实际上就是对行政权力行使的限制和规范, 避免权力滥用。

(三)

《行政强制法》说到底, 就是给行政机关“立规矩”, 是一部“控权法”。作为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 它的破茧而出,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 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里程碑。

《行政强制法》的施行, 结束了我国没有行政强制统一立法的状况。《行政强制法》实施以前, 我国有一些行政强制规范, 散见于从法律、法规、规章到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各个层级的法律文件中。由于立法主体不一, 且缺乏统一的上位法的统摄, 行政强制立法的内部矛盾、背离“以人为本”的情形并不鲜见。《行政强制法》确定的强制原则体系和强制制度体系, 为行政强制立法的清理工作及后续立法提供了标准, 基本形成了约束行政强制权力的机制。《行政强制法》的施行, 弥补了我国行政强制立法的诸多空白。《行政强制法》确定了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界定了行政强制的内涵以及分类, 系统梳理了行政强制的措施和方式。同时, 在实体内容上, 规定了行政强制设定权的行使要件, 使我国过去存在和适用的执行罚、代履行等强制执行方式的适用条件更为明确;在程序规则上, 规定了行政强制设定的征求意见和事后评价机制, 统一了行政强制的一般程序。对于改变此前我国行政强制立法中“重实体、轻程序”、“重授权、轻控权”, 实体法制和程序法制不完备的状况, 具有积极意义。

《行政强制法》的施行, 有利于解决行政强制“乱”、“软”的问题。从本质上讲, 《行政强制法》更多的是规范、限制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权, 同时也是依法保障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权。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它统一于维护公共秩序和保护公民权利。

《行政强制法》的施行, 有利于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行为, 推进依法行政。过去有几百个法律、法规都对行政强制作出规定, 现在的《行政强制法》把它们整合起来, 将行政强制措施确定为五类, 行政强制执行确定为六类, 对之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另外, 过去的行政强制行为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法定程序, 比如强制拆迁, 其催告期就很不一样, 有的十天半月, 有的仅两三天, 使得相对人还没来得及准备就把他的房子给拆了, 把东西毁了。《行政强制法》就是对这种强制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行政强制法》的出台, 有利于改善政府形象, 缓和社会矛盾, 建设和谐社会。政府的强制行为没有法律规范, 采取了很多野蛮措施, 使得民众对政府产生了很大的不信任, 政府形象受到破坏, 《行政强制法》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行为。

(四)

《行政强制法》无论是行政强制的界定、原则、设定、种类, 还是程序、执行体制和法律责任等, 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 这就是“统筹兼顾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 遵循行政强制设定和实施的内在逻辑, 努力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与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之间寻求平衡”。对我国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作了明确的规范, 创设了许多新制度, 作出了许多新规定。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否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是规范行政强制的首要问题。为规范行政强制权的设定, 《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 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 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并明确, 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权不得委托

为治理行政执法主体“多”、“乱”的问题, 使得如城管、文化执法大队等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应运而生, 由于人手不够, 招聘临时人员行使行政强制措施权, 造成严重后果。为此, 《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其他人员不得实施。并明确, 查封、扣押应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 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实施。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 不得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冻结存款、汇款。

实施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不得超期限

规范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 用一道道严密的程序来约束行政机关, 是《行政强制法》的重要内容。规定, 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超过法定期限。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条件已经消失, 应当立即解除。当场告知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地点和期限。并明确, 情况紧急, 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 并补办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应当立即解除。在紧急情况下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在返回行政机关后, 立即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实施强制执行不得“夜袭”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 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 不得重复查封。并明确, 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是, 情况紧急的除外。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行政强制立法的目的不是强化行政强制, 而是减少行政强制。因此, 《行政强制法》规定, 实施行政强制, 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 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并明确, 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 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 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执行协议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执行协议的, 行政机关应当恢复强制执行。同时, 为违法建筑当事人自行拆除违建提供了时机和余地。法律规定, 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 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 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又不拆除的,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为受害人提供全面的权利救济途径

《行政强制法》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到行政强制权侵害时, 规定了全面的救济途径。在第一章总则第八条中和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六十八条中确立了行政强制的救济原则。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三:一是行政复议;二是行政诉讼;三是国家赔偿。规定,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 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 有权依法要求赔偿。并明确, 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执行, 在执行中或者执行完毕后, 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变更, 或者执行错误的, 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不能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的, 依法给予赔偿。

《行政强制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行政强制的统一、专项法典, 呈现出了许多创新亮点:

一是时代感强观念新。《行政强制法》的立法宗旨、法律原则和制度建构, 体现了约束公权力、保障私权利, 利益平衡、私权优先, 以人为本、行政为民, 行政谦抑、减少伤害, 穷尽非强制行为、加强程序约束, 加强监督制度、强化责任机制等新理念。

二是强制权力约束化。《行政强制法》不论是立法原则, 还是具体的法律规范都体现了有效约束行政强制权力这一特质。如第六章所规定的责任制度。我国现行公务员法律规范对公务员行使行政权力行为也作出了约束性规定, 但相比之下, 《行政强制法》则是专辟一章, 规定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强制执行中的违法责任, 以尽可能地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强制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约束控制。

三是基本原则体系化。《行政强制法》在第一章规定了行政强制的法定、适当、教育与强制相结合、防止滥用、权利救济等五大原则, 这五大原则覆盖了行政强制设定、实施、救济等全过程, 构成了完整的基本原则体系, 为行政强制制度建构和运行指明了路向。

四是体系结构科学化。《行政强制法》将行政强制法律制度划分为设定制度、行政强制措施制度、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制度、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制度、责任制度等有机联系的五大板块, 符合对于行政强制行为进行分类规范的科学规律和客观要求, 有利于人们对于《行政强制法》的理解与适用。

五是责任制度明晰化。《行政强制法》不仅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强制执行中的违法责任作出了规定, 还对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强制执行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 给公民人身或者财物造成损害的责任作出了规定。

(五)

《行政强制法》与我们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密切相关, 特别是对于规范拆迁、城管等行政强制行为意义重大。因此, 我们要把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抓手, 采取有效措施, 作出具体部署, 狠抓贯彻落实。

《行政强制法》的颁布施行, 不论是对政府立法还是规范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备案监督等各项工作, 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当前, 我们要花大气力加强对《行政强制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 准确把握《行政强制法》对行政执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掌握《行政强制法》的各项规定, 并在行政执法中自觉贯彻执行。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 采取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行政强制法。要认真做好有关行政强制规定的清理工作。对与《行政强制法》不一致的规定, 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确需保留的, 要依法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

要依法规范行政强制实施主体。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教育,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 对采用教育、劝导等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 不得实施行政强制。

要严格遵守行政强制程序。强化程序意识, 并结合实际, 建立健全有关配套制度, 保证把行政强制法的各项程序规定落到实处。准确把握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执行体制问题的立法精神, 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正确运用行政强制法赋予的行政强制执行权。

要强化对实施行政强制的监督。将有关行政强制的规定作为法规规章备案审查的重点, 加大审查力度, 对违法设定或者规定行政强制的, 要坚决予以纠正。完善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进行陈述申辩的制度, 尊重并保障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健全行政强制执行的补救制度, 对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变更, 或者执行错误的, 行政机关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 或者依法给予赔偿。切实加强对实施行政强制的监督检查, 发现违法实施行政强制的, 坚决予以纠正;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 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第5篇

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行政效率低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各种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缺失而引起,因此,要提高我国行政效率首先必须分析行政效率低下的制度原因。

一、行政效率与制度

行政效率实际就是指政府效率、政府绩效,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预定目标,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行政效率一般涉及到政府管理活动的成本、产出两个方面。成本既包括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活动耗费的人力、物力、办公设备,又包括获得和维持这些人力、物力、设备所花费的资金;产出既可以是决策活动的产出如出台的法规实施细则、计划和执行活动,也可以是社会经济等方面环境的改善、企业和公民满意程度、人民生活的舒适度等。可见,行政效率是质和量的统一,在质方面更强调公民的满意、服务质量等。

制度是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基础。制度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讲,制度是由人类设计的用以规范人们相互行为的限制,它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规则的执行实施机制组成。(1)正式规则,亦称正式制度,是指由公共权威机构制定或由有关各方共同制定的公开和实施的行为准则,包括各种组织的章程、协议、纪律,国家的法律、政令、条例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正式的制度规则都有其相应的具体形式,是外在于每个人个人,并与之相对立的。(2)非正式规则,亦称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约定成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传统习惯、价值观、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它是对正式制度的补充、拓展、修正、说明和支持,它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内心行为标准。非正式规则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非正式的制度不是依靠外界的压力,而依靠内心的自省和自觉。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比正式制度更为重要。(3)实施机制,是指有一种社会组织或机构对违反规则的人作出相应的惩罚或奖励,从而使这些约束或激励得以执行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

我国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都要求政府及时地提供成本低、质量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作为政府能力的主要表现是衡量政府管理状况的基本综合指标。然而,我国目前的行政效率仍然存在低下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之间或内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办事程序环节多、关卡多、手续繁杂、办事的拖沓、公共成本的扩大;决策失误、资源浪费巨大;信息不畅通,服务质量低下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二个特点:一是普遍性。这些低效率的现象不是局部的、个别的问题而在各行政部门都存在;二是持续性。这些问题却是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在发生和发展。既然这些问题和现象带有普遍性和持续性,那么就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人而是制度,制度缺失即制度供应不足和制度失范是我国行政低效率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短缺的是一定时期内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经济、政治、思想等要素以实现行政高效率的制度资源。

二、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制度原因

根据上一部分对制度概念的理解,我认为,影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制度因素主要有:

(一)行政道德失范,旧行政观念的束缚 所谓行政道德失范,是指行政主体行为已经逾越了政府和社会所期望的道德规范。从本质上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是行政权力主体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进行非公共的活动实现非公共的利益。行政道德失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行政组织的道德失范,一类是公务员个人道德失范。组织道德失范导致行政组织结构的非理性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职能部门不清,权限不明,机构重叠庞大,条块分割,人员臃肿、推诿塞责、贪污受贿充斥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个人道德失范,如目前存在的官本位意识、等级观念、集权意识等,严重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二)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行政组织不规范 我国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行政职能范围过于广泛和庞杂,即所有的社会事务都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其结果是不该管的管了,该管的都未管好。二是行政职能方式过细,即过分重视微观管理,从而造成政府一方面越俎代疱,影响了社会基本单位的积极性,压制了社会活力;另一方面又无暇或无法充分顾及全社会的宏观性事务,导致宏观失控,带来人为的无序状态。我国经济领域内的重复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我国传统行政职能存在着上述两个特点,直接导致行政职能内外关系的紊乱。(1)是行政职能内部关系紊乱。一方面是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职能交叉现象严重,致使上级部门互相扯皮与推诿,基层单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部门所有,条块分割,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严重,形成无谓的重复和内耗,极大地影响了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2)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大量本来由企业承包、事业单位和社会承担的职责都不得不由政府包揽下来,而由政府履行的职责又推给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这不仅使企业单位与政府的职责产生混乱,而且使政府负担过重,效率降低。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行政职能部门配置不科学,职能转变不到位,而造成行政职能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虽然我国与以前相比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公务员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发生扭曲

从经济学理论看,人的行为是受理性支配的。在正常情况下,廉洁并有效的工作成绩,就可以得到合理的奖励,腐败则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我国制定的《公务员暂行条例》虽然规定了竞争与奖惩制度,但由于很多规定还不够完善,且实施不到位,因此竞争和激励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这些缺陷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公务员的考录制度方面,年龄、学历、地域限制和面试操作不规范封闭了一些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渠道;在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方面,由于考核制度的不规范,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严重窒息了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在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方面重德轻能和任人唯亲影响了公务员的积极性。由于行政管理职能需要具体的公务员来承担,公务员积极性的缺乏必然引起行政效率的下降。

(四)行政运行机制不畅

政府系统是通过运行而发挥功能并实现其职能的。因此有人说,行政运行机制是行政体制的灵魂。在我国行政体制中,行政运行机制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行政决策机制不,决策民主化程度不高,决策失误责任模糊。二是行政执行机制存在“梗阻”,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土政策”,自行其是;断章取义,打擦边球,阳奉阴违,拒不执行;照搬照抄,敷衍了事;左顾右盼,等待观望;讨价还价,互相攀比等,导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难以贯彻执行。三是监督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监督体系庞杂,却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结构,导致运行无力。行政监督机制缺损意味着对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行政部门也就感受不到提高行政效率的外在压力。

(五)行政法规不健全

行政效率 第6篇

2009年3月2日正式启用的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以“依法审批、便捷服务”为载体,围绕服务理念、审批流程、体制机制和评价监督等四方面践,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创新理念 依法审批便捷服务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在对全国30多个城市的审批工作情况和本市120余家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先后三次组织法学、行政学、管理学等方面专家研讨,创新性地提出了“依法审批、便捷服务”的工作理念,即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实施审批服务的“客户导向”,突出解决公众最关注的审批成本问题,不断提高审批服务的方便快捷程度,为公众节约每一分钟、每一分钱。审批理念的创新,为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转变方式 审批过程网络化

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在集中场地、人员、事项基础上,依托青岛市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建设了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将以往审批过程中独立办理的各个环节(如基本建设项目的环评、勘察、审图,企业设立登记的核准、办证、刻章等)进行梳理,科学编排,并纳入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进行再设计,实现了全过程网上办理和电子监察。“大厅+网络”模式的推出,使全部审批服务实现了“体内循环、闭合运行、流程互通、全程监控”,大大提高了办理效率,同时也从技术上保证了审批过程依法、规范、透明、受监督运行。

目前,青岛市及所属12个区市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已采用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形成了两级联动的审批服务机制。

改革体制 联合办理助提速

针对传统行政审批体制存在的审批上多头管理和“批管合一”等问题,青岛市着力通过创新审批体制机制加以解决。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实行联合办理,是青岛市通过实践摸索建立起来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模式。以往申请人往往需要跑多个部门,重复提报相同的要件,审批环节多、程序复杂、办理周期长。针对这一情况,青岛市创新性地推出“联办机制”,即将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由行政审批事务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各审批主体实行联办。各部门需申请人提报的相同材料,实行“一门受理、相互抄告”制度,申请人“一次性”递交材料,“一次性”领取全部证照(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公安刻章)。平均办理时间不到4天,企业仅需往返2次即可完成,审批效率提高近80%,企业跑政府次数、递交申请材料数量压缩了近三分之二。通过“联合办理”,投资8亿元的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设立登记仅用了2小时零2分,创造了企业设立登记新纪录。

设立监督 保障审批依法高效

为实施有效监督,实现“审批依法、便捷高效”的目标,青岛市通过电子监察、视频监控、服务对象评价、义务监督员监督、民意调查等手段,建立起了多方共同参与的审批监督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全覆盖的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审批大厅实现了全部流程的电子监察,监察部门的电子监察系统能够对30多种违规或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预警纠错。青岛市还在所有服务窗口设置了视频探头,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全部纳入全过程监控。此外,每项审批事项办理结束后,系统自动通过电子服务评价器和手机短信请服务对象进行评价,真正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评价。

对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 第7篇

高校作为一个需要一直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组织, 行政管理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可以说具有很高的地位。社会不断发展, 高校要想与社会齐驱并驾, 就必须注重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而这些也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学规模、招生情况、办学经费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这些都需要高校的行政管理来进行协调, 协调得当, 那么各方面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反之, 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同时也要求高校注重行政管理的质量, 必须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来制定相关的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 要有专门的独立的部门来进行行政管理, 这些都会对一个高校是否能正常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行政管理效率概念

一个单位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科技和管理两手都要抓, 而且都要硬。一个单位是否有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 是否有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效率, 这些是一个单位是否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 也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引导者。现阶段, 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一套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效率, 是指以国家权力为基础而必须组织的一项国家政务活动, 同时能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政治管理能力, 它的实现是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反馈、监督和改革等方式, 合理分配各种资源, 进而有效率地改革社会各种环境, 使得国家各项指标能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第一, 通过理论和实践对已有的管理活动掌握规律, 从而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正确的分析并加以利用;[1]第二, 对行政管理人才进行挑选从而进行培养, 达到拥有优秀行政管理人才的目的;第三, 努力寻找不足之处, 并且一定要找到原因来进行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 通过向其他国家学习相关的行政管理知识, 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第五, 加强国际化的联系和学习, 掌握大形势的发展。

三、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

1. 要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作为学校行政管理的主体, 直接影响我们管理效率的因素有:职业角色定位、管理思想、从业素质、业务表现和职业道德。因此, 如果要去建设一支富有生机活力的行政队伍, 就需要从这些因素方面做好文章, 才能真正提高高校行政效率, 为此应做到:第一, 正确定位自身角色, 建立现代化管理理念。作为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 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确, 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吻合的行为规范和模式, 只有心中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模式, 把自己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同时树立现代化管理的思想。定位和理念是作为一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体的条件。第二, 提高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高校本来是一个要求知识和文化较高的地方, 如果作为管理人员本人都不能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那么是没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的。尤其是要专业化和职业化结合起来, 把行政管理工作当做一份职业来进行。如果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 必须要通过专业的考试来进行选拔, 而不能随意指派, 不仅仅只是需要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管理琐碎事情, [2]还要对管理效率进行总结、分析, 往更深层次研究, 才能提高专业化职业化素质。第三, 加大培训力度, 全面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知识经济要求必须“知识管理”, 而知识是不断增加的, 如果不能及时地掌握新知识, 那么也就没有能力来进行知识管理。所以高校必须加大力度来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而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 这就需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在管理上要实行实时的专业知识加强, 高校也需要加大力度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机会上都应该多提供一些。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 也不仅仅只是掌握管理知识就足够的, 需要加强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以此来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 这些也都是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而做的准备。至于采取培训的形式, 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内部实行考核制度, 外部定期和不定期的参加相关培训, 平时多与其他高校、其他行业的管理人员加强交流学习, 扬长避短来提高综合素质。

2. 提高行政管理各环节的执行力。

第一, 强化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如何搞好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一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仅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与执行力强的工作运行机制, 还需要简化行政组织, 导入竞争机制, 规范科学的工作作风。总之, 就是要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等科学原则, 强化各项组织制定和机制建设。要让高校行政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 办好自己的事。在导入工作竞争机制时, 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公开、公平和平等的原则下, 选拔优秀人才, 向社会公示、竞争上岗, 打破事业单位的传统“铁饭碗”思想,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还需要在工作中构建合理的奖惩和激励机制。不要一般化激励标准, 而要量化标准, 让工作人员心中有数, 目的是为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结合物质与精神互补性激励更多的员工、促进高效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 要加强对提高执行力的思想认识。光有制度如果不能落实, 那么就是一纸空文, 而最基本的就是需要有执行力的思想认识。所谓执行力, 就是按照制定好的计划和制度, 合理调配各种资源, 来落实该项工作甚至直到这一活动完成的整个过程。如果没有最开始的执行力意识, 那么在第一步就已经缺乏了行动力。既然制度已经形成了, 采取什么高效的执行力, 就是关键所在, 而尤为关键的就是思想认识。只要有了正确的决策和正确的思想认识, 那么真正执行起来也就是很顺利的事情。假如最开始都觉得不能执行, 或者抱有不执行也没有关系的思想, 那么这个工作是无法顺利达到理想目标的。尤其是在高校这个特殊的大环境里, 如果有据可依而无法执行的话, 不但会浪费很多资源, 还会导致很多工作不能正常顺利的开展。

3.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 提升高效行政管理等级。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如果高校的行政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 那么不但没有效率反而会耽误很多事情。所以必须要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 来丰富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方式, 合理应用现在的网络、电子设备、影像设备来提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从而为高校的行政化管理提高效率, 这些也都是社会的需要, 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及时而准确。

现代高校办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因此逐渐完善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迫在眉睫。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发挥互联网最大作用实现各种共享, 促进各级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互动,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是当前问题之一。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如在校园网内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帮助下可以达到把有最近校园要闻传递到各级相关部门或院系, 还可以运用QQ、BBS、飞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在线传递相关教学、招生信息给教师, 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在线交流学习, 如远程教学等。

摘要:作为在校行政人员, 如何有效提高高校行政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仅便于自己办公, 而且能更好地服务学子。因此, 本文在探析行政管理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 从行政管理效率概念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途径等方面入手, 提出如何更好的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地位,作用,高校,行政效率,途径

参考文献

[1]蒋群华, 何岚.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J].群文天地, 2011, (14) .

浅析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第8篇

1.1 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主要是指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等。这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搞好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首先,行政管理工作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坚定性、时限性,行政管理人员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其自身特点;其次,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努力使自己处于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之中,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驾驭和正确处理各种事务、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科学辩证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1.2 文化和专业素质

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素质是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一名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真才实学,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博学多识,尤其是在知识密集、人才济济的高校,没有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势必难以胜任。

1.2.1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是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就难以胜任工作。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工作,其服务、管理的主要对象层次都比较高,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质,较强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1.2.2 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素质

“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具有自身的规律,需要学习和研究。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站在教育发展前沿对教育形势、发展态势、教改方向、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高瞻远瞩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掌握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教育管理人员应系统学习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各种法规、条例、规定、制度等知识,掌握相应的教育管理知识和工作能力,向博才靠拢。逐步使行政管理工作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由人为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化。

2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措施

2.1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提高效率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任何人从事工作不单单是为了谋生赚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和人格平等。人人皆有自尊心,人人皆有人格,并不是只有行政管理人员才有尊严,被管理人员没有尊严。作为行政管理人员,一定有“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维护同事的自尊心,与同事共事时多用协商、请教的口气,尽量不用命令方式让同事执行自己的决定,不摆官架子,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给他人留有余地。总结社会上成功行政管理人员的经验,几乎有着一个共同的长处,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使人感到亲切、温暖,有如沐春风之感,这样工作起来才舒心、愉快、更努力,所以,“以人为本”应当是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基本理念。

2.2 加强激励措施,提高管理效率

任何一个组织、部门对人的领导和管理都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消极的制裁和惩罚,二是积极的激励和嘉奖。前者是利用人的畏惧心理,使其不敢违反规章制度。但这只能保持一种最基本的工作标准和最低的工作效率。后者则是利用人的积极向上心理和荣誉感,使其奋发努力,潜在能力得到更大发挥,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对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而言,对那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扰乱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人和事进行处理、惩罚,一般来说是维持一个学校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这只能对极少部分人在必要时实施,而对于大多数的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采取激励的办法。

2.3 保障行政管理人员权益,提高管理效率

这里的权益,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物质权益包括待遇、福利、人身保险、保健等方面;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地位、人格尊严、安全感、更多的自主权以及参与上层的决策权等。无论哪一个组织、哪一个部门,任何一名职工都是与这些权益分不开的。如人们工作,就要享有工资、奖金等待遇,教师可以享受教师节的福利,此外学校每年要定期进行职称评聘,各级各类奖项的评选、表彰,从而满足教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如果一个组织、一个部门保障不了职工的某些基本权益,就会给工作造成很大麻烦。

2.4 增强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1)组织管理能力。行政管理人员一方面要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决定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又要别开生面、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行政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从宏观和全局上进行决策和调控的能力,而且要具备从微观方面和具体细节上进行指挥和引导的能力。

(2)协调沟通能力,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战线长、环节多、任务重。要做好工作,光靠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行政管理人员要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经常与领导、教师及学生干部等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获取最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2.5 行政管理人员要注重情理交融,注重实效

在日常行政管理中情和理总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行政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情和理的辩证关系,力求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情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感情基础,就没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真诚的情感才能使行政管理工作产生“强磁”,才能感人至深,也只有在情感上打动他人的心,才能引起他们的理性思考。但仅有感情是不够的,在以情感人的同时,还要以理服人。我们既不能停留在“动之以情”上,也不能局限于“晓之以理”中,而应将情和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中蕴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靠真情入人之心,靠真理入人之脑,靠情理入脑入心,确实增强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6 做好行政管理的意见沟通

所谓意见沟通是指要使组织部门的每一个成员对本部门的整体目标、政策、计划、工作有充分的、共同一致的了解,这样才能同心同德达到本组织、本部门的整体目标。任何一个组织部门都是由有着共同目标的人组成的集体。有些行政管理人员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决定目标、方针、方向,仅仅是行政管理人员个人的事,没有必要让他人参与,这其实是错误的。只有当本部门的工作人员真正明白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才能发挥出自己内在的潜力,才能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当然一些具有保密性的工作除外)。

2.7 人人参与行政管理事业

一个部门的事情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行政管理人员不可能一一兼顾,势必要分配给部门中的其他工作人员去完成。现代组织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向,就是组织内部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参加管理、参加决策的权利。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白,要使本组织、本部门的每一位成员都尽到责任,就必须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每位成员才会把组织、部门的任务、使命当作自己的事业去干、去拼。同时行政管理人员争取人人参加管理,这也是培养干部,培养职工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团结合作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在争取人人参加管理的同时,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绝对的领导,许多专家、技术人员、内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意见也应参考,自己绝非万能,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一概否定,有道理、有价值的就要虚心接受,予以采纳,“能者为师”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本部门的工作顺利进行,达到工作目标。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已经发展到以“合作意识”代替“强制妥协”,以“权利平衡”代替“命令服从”的水平。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如果不注意这种观念的改变,工作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将会导致本部门的不平衡,从而降低部门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造成管理工作上的“头重脚轻”、“协调不力”等现象。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浅议高校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2]姚雪.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现状和提升措施刍议[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黄青山,李志强,洪雪辉.试论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J].广西教育,2003(33).

[4]李蓉.论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9(9).

[5]郝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当代,2009(6).

[6]韦甜.试论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5]张琼允.浅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华章,2010(19).

[7]邝洁.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J].湖南社会科学,2010(1).

[8]夏亚荣.探析高校行政管理理念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9).

提高行政监察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9篇

所谓行政监察, 就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公务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统称监察对象) 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及违法失职行为的查处。行政监察效率, 就是行政监察机关或其委托的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人员实施有效行政监察行为的效果、效率和能力。前者是定性和定向的统一, 后者则是前者行为能力的监督检查效果和结果。有行政监察实施行为, 就必然会有行政监察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二、目前提升行政监察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升行政监察效率, 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共识, 在这方面, 虽然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突显期和贪腐案件的高发期, 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不能坚持依法依规行政, 出现行政履职上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要有效提升行政监察效率, 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扰: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开展行政监察存在一些片面、模糊的认识。由于基层行政监察机关对其职责定位把握不准, 加之监察地方小、人员面孔熟, 在行政监察中难免产生思想上的畏难情绪。表现在履行行政职责中, 一些应由职能部门承担的任务, 而由行政监察部门主动或被动承担;在行政行为过程中, 把行政监察部门当作地方党政一个行政部门来对待, 导致行政监察部门的职责和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清, 形成行政监察部门治本抓源头的部门责任弱化甚至淡化;在执纪问责中, 表现为执纪问责不力、监督检查无果、问责追责不严等问题发生, 造成了行政监察部门在执纪监察问责中“种了责任田, 荒了自留地”, 履行了不该履行的职责, 在行政监察工作中出现了越位、缺位、甚至失位现象。

(二) 组织体系不完备, 对开展行政监察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和管理机制。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表明, 行政监察机关作为国家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履行行政职责的执纪监督部门, 其工作性质、职能定位和工作意向应超越地方行政部门, 有别于地方行政机关, 在接受任务、履行职责和执纪问责上应向上一级党委和行政监察机关负责。同级监察监督同级难免缺乏权威保障、机制约束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 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了行政监察部门的履职效能和监察效果, 不利于行政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 监察环境不完善, 开展行政监察的法律依据不充分、工作不规范。自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党和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 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雏形基本确立, 依法行政的内外部环境基本形成。但由于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加之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计划经济、十年动乱和改革开放, 以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目前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 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变革形态难免在行政履职中或多或少存在“人治”和行政干预的影子, 使得依法行政成了一些党员干部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口头禅, 形成了行政作为不同程度上的用传统习惯当操作规程、用行政命令来付诸行政行为, 加之行政监察实施对各行各业缺乏详尽的法规条文解释, 无形中给行政监察的组织实施带来了不便和难度。

(四) 监察队伍不健全, 开展行政监察的力度受到很大制约和影响。从基层一些行政监察部门的设置看, 无论行政监察部门和职能部门的监察处室, 一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人员构成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的监察干部队伍, 而且职能部门的监察队伍要么编制不够, 要么身兼数职。二是监察干部学习培训少, 专业监察知识欠缺, 对行政监察工作不熟悉, 难以满足新时期行政监察和反腐倡廉工作需要。三是监察机构的办公条件和运转设备陈旧老化, 所有这些问题, 严重制约影响了行政监察工作开展和行政监察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加强和提升行政监察效率的有效途径

如何有效改进政风, 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切实践行“三严三实”, 服务百姓和社会发展, 加强和提升行政监察效能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思考课题。

(一) 深化认识, 以改革的思路破解行政监察难题, 不断提升行政监察效率。当前, 反腐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四风”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 干部作风问题和贪腐问题解决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顺利延续,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存亡问题。因此, 我们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和监察干部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警觉, 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 以超前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来破解行政监察工作中出现的难题, 做到行政监察不缺位, 执纪问责不失位, 行政监察预防和惩戒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履行行政监察行为, 提升行政监察效率。

(二) 完善管理,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监察体制, 不断强化行政监察效率。针对基层行政监察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行政监察管理按照上收一级的管理模式下达行政监察任务、开展行政监察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同级监察同级的尴尬境地, 使监察干部放开手脚大胆行使行政监察职责, 不受地方政府干预和人情世故所左右。同时对行政监察机关和行政监察人员的履行行政监察行为、监察过程、监察结果和监察效能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严谨细致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做到履职考核严谨, 责任划分分明, 不断提高行政监察人员的履职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 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下一级的行政监察效能进行实时督查, 对履职效能好的进行表彰奖励, 并与工资晋级、职务晋升等进行挂钩, 对履职效能差的, 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人以及监察部门的主体责任, 从而不断强化行政监察效率。

(三) 依法行政, 完善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绩效考评机制, 不断固化行政监察效率。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根本, 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利的执法机关, 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权威的认同, 因此行政执法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效果和结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行政监察机关必须发挥好应有的监督作用。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任务提出和经济生活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各级政府部门的审批职能将越来越多地转变为执法职能, 这就要求监察机关必须加强对政府部门行政执法权的监督, 督促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执法行为, 控制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空间, 使之建立一套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工作绩效考核考评机制, 使行政执法人员有规必遵、有法必依, 同时也方便行政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依规依法行使行政监察监督职能, 增强行政监察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 行政监察机关要适时对行政机关提出立规立法建议, 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 督促行政机关建章立制、完善制度, 健全完善重大决策机制、决策程序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出台各项文件规定要依据合法, 出台重大决策有必要召开听证会, 切实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树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

(四) 提升能力, 建立健全统一的行政监察行为规范, 不断规范行政监察效率。行政监察效率和能力的提升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系统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改革发展和依法行政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 行政监察机关和行政监察人员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将更加复杂多变, 这就要求我们行政监察机关和行政监察人员要按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察行为规范和“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监察队伍要求, 一是配足配齐基层行政监察队伍, 组织监察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和监察部等一系列关于效能监察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学习掌握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现代科学知识, 学习掌握相关的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复合型行政监察人才。二是要教育培养行政监察人员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析判断力和敏捷的创新应变力,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行政监察工作做到最好。三是健全完善并形成一套科学规范、便于操作的行政监察行为规范、工作流程和考核评价机制, 使行政监察人员有规必依, 便于工作操作。四是不断改善行政监察机关的办公条件、办公运转硬件设施和查办案件的信息化条件, 努力为行政监察机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为行政监察人员实施行政监察和查办行政案件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摘要:本文论述了目前提升行政监察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及加强和提升行政监察效率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探究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1 高校行政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高校的行政管理, 是高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 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 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 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 带领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带有明显的科层制特点:校长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院 (处) 长对校长负责, 系主任 (科长) 对 (处) 院长负责, 形成明显的金字塔式的权力机构而部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也层次分明, 各级行政管理根据上一级管理层的管理目标制定自己的分目标, 学校行政决策“由上而下”逐级落实。

2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高校也正处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发展时期, 在这新形势下,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具体包括[1]:高校行政管理权力泛化, 机构膨胀, 人员臃肿, 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部门间缺乏协作精神, 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不注重效益;高校行政管理法治观念淡薄, 权利缺少制约, 决策缺乏民主特征。

高校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中, 最让广大教师和学生感触深的应该就是工作人员的效率问题。而究其原因, 则有很多种, 而对于新教工和老教工也有不同, 对老教工来说, 究其根本原因从某种角度来讲, 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 是目前我国社会中除政府机关外为数不多的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 高等学校的用人制度与实行完全聘用制的公司、企业不同, 高等学校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多少失业压力, 因此直接导致了其缺乏工作积极性, 工作效率低下。

对于这几年刚进入学校的新教工来说一个主要的问题则是待遇偏低, 特别是近几年, 随着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向教学、科研大量倾斜, 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更是远远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 还有就是学历、职称偏低, 高校的教师随时可以去脱产进修学习, 或攻读学位, 而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这种机会, 或者机会很少, 导致学历很难提高。这些都导致了待遇偏低引起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不能达到最佳状态:一是高校普遍把管理当作一般事务性工作, 没有形成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认为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 人人都会做”。管理人员大多是直接留校的高校毕业生, 也有专业技术岗位转岗的。在安排家属工作的时候, 如果没有一技之长的一般都安排在行政管理岗位。这种不重视也导致了年轻的、学历和职称高的人员, 认为行政工作没有前途而不愿从事管理工作。即便有些从事行政管理的高学历、高职称者, 则都是教学、管理“双肩挑”, 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由于中层领导, 对于管理的不熟悉或不能专心, 也导致下面的工作人员很难高效的工作。

还有就是体制不完善。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 或者缺乏监督机制, 导致行政管理人员没有工作压力, 很多事可干可不干, 可加紧干可慢慢干, 可认真干可随便干。

另外随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增加, 导致机构臃肿, 人员冗余。岗位职责划分不清, 部门设置过多, 导致责任不清, 扯皮现象越来越多。科室人员过多, 导致相互推诿,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3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目标与途径

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则是通过提高效率和效益使高等教育目标得以实现。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必然要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秩序、速度和管理者的素质。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主要靠满意度进行评价。行政管理的满意度, 要由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即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从行政管理本身来说, 要对职能处室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有比较明确的质量要求, 并把工作完成的质量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同时加大服务对象对行政管理质量考评的权数。强化行政管理者的素质, 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等。这是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关键。为此要通过加强培训使行政管理者不断学习以提高行政管理知识和技能外, 还应充分引入岗位竞聘机制和管理合约机制, 使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到行政管理队伍中来, 并按照合约高质、高效地履行岗位职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2]。

从思想开始转变, 明确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岗位职责, 加强教育, 要让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明白行政就是服务型岗位, 就是要为教师服务, 为学生服务, 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高校行政管理应为教育目标服务。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增强竞争意识。强化岗位聘任和岗位考核, 打破了职务终身制;强化岗位职责, 以岗定薪和按劳取酬, 落实管理人员待遇, 增强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办事效率。

同时高等学校实行行政管理人员的聘用社会化, 这样有利于加强岗位竞争, 激发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危机感, 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首先, 通过综合测评来评价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由三方决定, 分为领导评分、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培训。直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培训资源和社会力量提高在职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现有队伍的考核、监督, 在选拔使用上任人唯贤, 提倡竞争。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引导管理人员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意识, 认识到新工作的开始也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不断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重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重视和加强行政管理工作, 各部门的领导和全校师生要认识到行政工作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行和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能认为行政管理可有可无。同时积极引导管理人员在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积极的角度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服务意识。

加强办公自动化, 提高办公效率。提倡无纸化办公, 改领导签字为数字签名, 通过在电子邮件中增加数字签名, 就可以让领导能够随时随地作出决策并通知下去。随着信息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加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结语

由于长期以来很多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一直都是这样一种传统, 人浮于事, 所以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一风气,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 如果行政管理再不与时俱进, 不把自己摆在提供服务者的位子上, 必然要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伟, 王亮.高校行政管理刍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3) .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管理效率;问题;建议

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依据的管理方式。高校行政管理是以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规章制度为依据,使教育管理活动正常化、有序化,从而有效排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干扰因素,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工作任务复杂繁重。对行政管理效率要求越来越高。

一、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制度不断革新,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行政管理仍不同程度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工作复杂,业务繁重,能力得不到肯定

教育管理人员服务教学和科研,管理与教学科研相互配合,保障教学科研正常进行。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管理对象人的特点比较复杂。一是,对教师的管理,教师年龄、资质、品行有一定的差异,在配合管理相关的活动会出现不重视现象,加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二是,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对象,现代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复杂,个性强,个体差异大,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管,针对性强,管理难度大。三是,对教学设备的管理,教学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教学设备的使用状况影响教师上课及学生听课的效率,然而教师对教学设备的使用不熟悉,对设备的细小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加之设备维修不能对设备的小问题及时处理,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性质琐碎、复杂,工作内容分配不合理,使得一部分人员工作压力过大,在忙碌的背后却看不到实际的成果,对工作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行政管理人员待遇、学历、职称偏低,稳定性差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高校一直存在轻视高校管理工作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偏低,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分配制度改革,高校对教学、科研更加重视,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与专任教师差距越来越大,远远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导致管理队伍流动性大。二是,学历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认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不愿从事管理工作。高校管理工作是对教学的辅助、对教师学生的服务,工作繁重琐碎,管理人员多为“幕后英雄”,其工作能力难以显现,其工作价值难以彰显。因此很多年轻有为、工作激情高、办事能力强的人员不能安心工作,增加了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另外,与教师相比,繁琐的工作占用时间多,不能安心于科研,科研成果少;职称评定不完善,职称评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专职的管理人员学历提升难,培训机会少,管理水平得不到相应提升。高校的教师随时可以去脱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而行政管理人员却很难,机会很少,所以导致管理人员的学历提高难,因此学历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得不到相关的教育机会,不仅降低了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更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积极性。

(三)管理人员构成复杂,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 “重教学,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对于人才的引进,多数高校更加注重对教育、科研人才的引进,而对管理岗位重视程度不够。社会上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才是学校发展的主力,管理岗位往往是教不了书、做不出科研才做此工作,导致目前高校中管理人员构成十分复杂。大多数非管理专业出身,通常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学知识教育,管理岗通常不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因此对管理人员的培养、进修和能力的提高没有相应的措施,学校对管理人员培训少,培训方法不系统,使管理人员学历和能力得不到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得不到发展。同时,也存在管理人员对自身认识不足,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管理无非打杂跑腿,没有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优化管理方面的意识,并且对管理队伍产生不好的影响。

(四)“双肩挑”型管理干部管理效率失衡

高校“双肩挑”管理干部,有其可取之处。大多数老师来源于教师中的优秀者,他们参加管理工作,对教师、学生比较熟悉,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在提高管理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及解决高校管理人员缺乏上做出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分工日益明确,“双肩挑”管理干部在工作中疲态显露,一方面肩负着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重任,同时又得兼顾管理工作,让其在管理工作的探索,管理能力的提高方面的研究显得力不从心。而在管理方面耗费精力,也对其参加科研教改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顾此失彼,对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建议

(一)完善管理体制,管理任务合理分工

管理体制的完善是管理的基础,为管理工作的实行提供履行职责的依据,高校的管理必须强化依法管理,依制度管理,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管理对象的责任意识,避免在管理工程中出现遗漏。科学设置机构,清晰划分职责。让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处理日常工作。

(二)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在完善的学校制度和体制下,才能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才能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所以必须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管理人员多数并非出于管理专业,因此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学、心理学、档案学、财务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管理者必须强化学习意识,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只有不断的掌握新知识、新观念,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为高校管理服务。在加强培训的同时,同样得做好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将不同知识构成的管理人员吸纳入管理队伍,有助于管理方法的交流,更好的履行职责提高管理效率。

(三)顺应时代,实现管理方法现代化

要想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引入现代化手段进行办公管理。随着现代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网络办公的方便、快捷的优势得以显现。信息的共享、协同办公,让原本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网络化、数字化办公管理,为提高决策的实效性,文件发布的及时性提供了条件,使管理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避免了传统办公中出现的信息多次下传发生扭曲的现象,让各层管理人员都能及时准确了解上级传达的信息。管理者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化的管理办公形式。

参考文献:

[1]杨秀芹.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制度瓶颈[J].教育与经济,2009,( 1) .

[2]郑树山. 深化教育行政管理研究为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服务[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5) .

[3]李轶.教育行政管理创新的關键和策略( 续)[J].人民教育,2007,(6) .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第12篇

1.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原因

首先, 高校之所以要提高其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内在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和严格实施, 使得我国人口出生量逐渐减少, 这就使得我国高校的生源数量也随之逐年递减, 高校之间为了可以获得更多更优质的生源, 便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1]。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 生源率也不断的下降。因此, 高校要想摆脱生源危机, 就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教育体制改革, 而要想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 就需要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引导。所以, 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 是高校营造良好形象的保证。在高校的教育机制中, 行政管理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也正因如此, 其工作效率的高低, 对学校整体的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 作为高校的对外窗口, 其工作效率的好坏对高校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不仅能够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 还可以提升社会对该学校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2.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方法

2.1 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现代心理学通过研究表明, 人类从事工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赚钱, 更重要的是人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追求人格平等。自尊心人人都有, 每个人也都有独立的人格, 并不是行政管理人员才有人格, 被管理的人也拥有相同的尊严。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 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 维护同事及下属的自尊心。与同事共事时, 尽量不要用命令的方式去让同事执行自己的决定, 而是要用商量的、请教的口气, 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就摆官架子, 恶语伤人。良言一句才会暖三冬, 恶语相向只会徒增厌弃。要学会给同事留有余地, 不要不给自己留后路。就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可以看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会给你的任何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的。一个成功的行政管理人员, 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他们会尊重他人人格, 使人如沐春风, 倍感亲切和温暖。只有这样, 和你一起共事的人才会舒心愉快, 从而更加努力认真的工作。所以, 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来工作, 这一信念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的基本理念。只有“以人为本”, 才会创造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2]。

2.2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对于一个组织或部门来说, 对组织内的人的领导和管理一般都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制裁、惩罚, 二是奖励、嘉奖[3]。第一种是利用人们的消极畏惧心理, 使其不敢再违反规章制度。但此种办法会减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保持基本工作标准和最低的工作效率。第二种利用了人们的积极心理以及荣誉感, 可以提高人们对工作的积极性, 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潜力, 提高工作效率。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进行惩罚, 对扰乱学校正常的秩序的人进行处理及惩罚, 是维持一个高校正常运转而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但这只能在极其必要的时候对少数人实施, 对大多数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还是要采用奖励、激励的办法,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3 保证管理人员的根本权益

所谓的根本权益, 指的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享有的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合法权益。物质方面指的是:福利待遇、保健、人身保险等;精神方面指的是:社会地位、自主权、决策权、安全感、人格尊严等[4]。因为, 无论是什么企业机构、什么部门, 任何的职工都有享受以上这些根本权益的权利, 并且, 付出和回报永远都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好兄弟”,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既然付出了劳动, 那么就应该获得回报。例如, 人们参加工作, 那么就应该享受到工资和奖金等方面的福利待遇。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属于教师的行列, 因此, 这些工作人员在享受基本的教师节福利的同时, 学校还需要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职称的评选, 以及各类型各级别奖项等福利的评选和表扬, 从根本上满足这些教师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只有职工的根本权益受到了部门和企业的保障, 这些职工才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去, 工作起来才会更加的认真负责、有干劲。并且, 学校如果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的根本权益,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人员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 从而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及时的提出并解决, 进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结论

总而言之,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面的推进其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 提高其工作效率, 是促进当前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 高校领导者必须要转变观念, 不断的更新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 强化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 使得该工作能够快速的实现信息化和科学化, 从而有效的推动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进而促进该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为高校的全体师生服务。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教育界的体制改革也不断推进, 特别是我国的各大高校, 其体制改革在近几年不断深化。通过对高校的体制改革发现, 其行政管理不仅在解决校园矛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适应社会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 面对此种情况, 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对促进高校各项教育工作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文以高校行政管理为研究点, 分别就提高其工作的原因和策略进行分析和表述。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讨论

参考文献

[1]冯锦.浅析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24:155-156.

[2]田卫蒙.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 04:132-134.

[3]梁超雄.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探讨[J].内江科技, 2008, 02:8+12.

上一篇:人生的两个关键词下一篇:计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