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后备母猪范文

2024-05-21

培育后备母猪范文(精选9篇)

培育后备母猪 第1篇

1 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1.1 后备母猪的特点

后备母猪与商品猪不同, 商品猪生长周期短, 要抓住生长快的时期充分饲养, 使其尽快达到出栏体重, 上市屠宰, 形成商品。而后备母猪要培育成优良的种猪, 要求体形外貌、身体各部的生长更具有种用特点。培育后备母猪的任务, 不是直接的提供一些商品, 而是负担着周期性很强的、几乎没有间歇的繁殖任务。

1.2 体重的增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位及组织生长的综合度量, 并表现着品种的特性。在正常饲养条件下, 猪体重的绝对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其相对增长强度则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到成年时, 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幼猪自出生后就快速地生长, 4月龄以前相对生长强度最高, 8月龄以前增长速度最快。8月龄虽然约占成年36月龄时间的1/4, 但体重却已达成年体重的1/2。因此, 后备母猪的生长好坏对成年猪最终体重大小的影响很大。一般地说后备母猪生长快的繁殖成绩也好。作为种用的后备母猪, 一定要有一个正常的生长发育标准, 否则也会影响种用价值。

1.3 猪体组织的生长

猪体内骨、肉、脂、皮的生长强度因月龄及品种类型而异。骨骼从出生到4月龄生长强度最大, 其后稳定;皮是出生到6月龄生长快, 6月龄后稳定;肉是4~7月生长快;脂肪则始终在生长, 6月龄后更为强烈;消化器官自出生后快速生长, 4月龄后减慢。各组织器官和身体部位生长先后的顺序大体是:神经组织→骨→肌肉→脂肪。因此民间有“小猪长骨, 中猪长皮, 大猪长肉, 肥猪长油”的说法。

1.4 猪体化学成分的变化

随着猪体组织及体重的生长, 猪体的化学成分也呈规律性地变化, 即随年龄及体重的增长, 水分及蛋白质, 灰分等含量下降, 而脂肪迅速增加, 但猪体内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在体重45kg (或4月龄) 以后是相当稳定的。

2 后备母猪的选择

纯种繁殖猪场, 应选择与公猪相同品种但无亲缘关系的母猪进行种猪生产;生产杂种母猪场, 应选择经过配合力测定或经多年生产实践证明杂交效果较好的杂交组合所需要的品种, 与公猪进行品种配套生产;生产商品肉猪场, 充分运用杂交优势规律, 根据本地区需要, 一般选择二元杂种母猪, 现在多选择长大或大长杂种母猪。

仔猪断乳到6月龄时, 应按照育种计划要求对幼猪进行选拔和组群, 一般每2个月进行一次。将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外形没有重大缺陷, 乳头数在6对以上, 分布均匀的幼猪留作种用, 组成专群饲养管理, 其他幼猪作肥育用。选拔后备猪要根据育种要求同时要注意健康、发育和体型。

3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3.1 后备母猪的饲养

后备母猪的饲养关系到母猪后期的生产性能是否优秀, 在生产上要重视。达到220~240日龄体重达130~140kg, 在第二、第三个情期配种。

3.1.1

后备母猪育成期饲养, 对留作后备种猪的母猪要饲喂符合小母猪需要的饲粮, 钙磷水平比生长育肥猪要高0.1%, 以促进骨骼发育。

3.1.2 后备母猪体重

后备母猪达150日龄左右, 体重达105kg至催情前要限饲, 控制能量的摄入量, 防止过肥过胖。

3.1.3 催情补饲

配种前10~14d, 每天增加饲喂量, 增加精料1~2kg, 可以促进母猪排卵, 增加产仔数。

3.2 后备母猪的管理

3.2.1 外购后备母猪

体重90~100kg, 要求在使用前6~8周购入, 购入后进行隔离饲养, 一是观察母猪的健康状况, 二是使新引进的种猪适应本场的环境、管理、饲粮等, 三是对引入的后备母猪进行免疫, 四是对引入的后备母猪进一步选择。

3.2.2 后备母猪的发情鉴定

在后备母猪6月龄时进行观察发情, 及时发现发情母猪, 以便在第二或第三情期进行配种和催情补饲工作。可采用公猪试情的方法, 准确确定母猪的初次发情时间。

3.2.3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4~20℃, 相对湿度60%~80%。

3.2.4 小群饲养

后备母猪以每群3~4头为宜, 注意将体重、品种等相近的母猪组成一群, 防止互相咬架。

3.2.5 每头母猪的圈栏面积充足

每头母猪占1.5~2.0m2。

3.2.6 充足的清洁饮水

安装饮水器高度适宜, 按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高度。

3.2.7 人猪亲和训练

使猪不惧怕人对它的管理, 为以后的接产打下良好基础。管理人员要经常接触猪只, 抚摸猪只敏感的部位, 如耳根、腹侧、乳房等处, 促使人猪亲和。

3.2.8 后备母猪日常管理

注意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 保持干燥和清洁的环境卫生。

4 后备母猪的利用

后备母猪饲养到一定年龄后, 母猪有周期性的发情变化。这个时期为性成熟。但身体发育还未达到成熟时期, 生殖器官和其他组织器官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猪的性成熟随品种、饲养管理以及所处气候环境不同而异。我国地方品种特别是南方的地方猪种性成熟早, 而培育猪种和引进猪种性成熟晚些。一般情况而言, 地方品种的母猪3~4月龄、体重30~40kg即可达到性成熟;而培育和引进大型猪种要到生后5~6月龄、体重60~80kg才能性成熟。

可以利用的时间, 早熟的地方猪种6~8月龄、体重50~60kg配种较为合适;晚熟的大型品种及其杂种猪8~9个月龄、体重100~120kg配种使用为宜。

后备母猪营养需要与配料技术 第2篇

1. 后备母猪营养需要

①能量需要。能量对母猪繁殖性能存在阶段性和长久性的影响。在能量利用过程中,生殖系统在能量分配上不占优势,母猪总是优先保证维持生命所需的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后备母猪配种前提高采食水平,可以促进排卵,增加随后的产仔数。

②蛋白质需要。蛋白质的缺乏和氨基酸的不平衡会明显延迟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后备母猪日粮蛋白质含量前期一般控制为18%左右,后期以16%~17%为宜。配制后备母猪日粮时不仅要注意蛋白质数量,更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建议添加优质动物蛋白、发酵类原料。后备母猪发育期日粮要含有0.70%的赖氨酸(19.1克/天)。

③矿物质需要。后备母猪矿物质缺乏的危害有:钙和磷不足或比例不当时,会导致蹄底裂,出现腿病、软骨病;缺硒时,会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缺锰时,会导致蹄变形、横裂;缺锌时,会影响性器官发育,出现蹄侧裂;缺铜时,会不发情或发情延迟。所以,后备母猪要有充足而平衡的常量和微量元素供给,保证无机元素和有机元素的合理配比。后备母猪矿物质具体推荐量为钙0.90%、磷0.65%、有效磷0.40%、食盐0.40%。

④维生素需要。部分维生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维生素E可有效改善繁殖性能,防止卵巢萎缩,提高胚胎吸收营养的能力,提高胎儿的活力;生物素能维持母猪在受精后和胚囊早期正常发育,提高窝产仔数;叶酸能降低胎儿死亡率和流产;维生素A可提高胎儿存活率,促进胎儿发育。保证后备母猪繁殖系统正常发育并按时发情,需要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繁殖母猪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饲料中的供给量必须达到维生素E>44IU(国际单位)、维生素A≥4000IU(国际单位)。

⑤纤维素需要。纤维素的重要作用:调控采食量;降低日粮能量浓度,增加日粮体积;增加动物饱感,增加胃肠道容积;增加泌乳期的采食;增加窝产仔猪数(大约0.5头)。饲料中纤维素的适宜水平为7%~10%。

2. 后备母猪专用营养方案

目前有些猪场用育肥猪料饲喂后备猪,这种做法必须纠正。后备母猪对营养的需要与育肥猪是不同的,如后备母猪对生物素、蛋氨酸、胆碱、淀粉和糖的需要量大,对油脂的需要量小等。专业厂家生产的后备母猪专用料是针对后备母猪的发育特点设计的,特别是使用大剂量经过包被处理的维生素,在加工预混料过程中又采用了喷油处理,有效地保证了多种维生素的稳定,可满足后备母猪对维生素的需要。饲喂后备猪前期料(体重20~60千克)要达到以下目标:促进母猪骨骼充分发育,延长母猪使用寿命;促进母猪肌肉和脂肪发育,有利于母猪体成熟,有利于卵巢发育。后备母猪体重在60千克前,每千克配合饲料应含消化能13焦耳,粗蛋白16%,赖氨酸0.8%,钙0.75%,磷0.65%,让猪自由采食,促其尽快生长。饲喂后备猪后期料(体重60千克至配种前)要达到以下目标:促进卵泡发育,获得最大排卵数;及时启动母猪初次发情;提高母猪发情率和促进正常发情行为表现,减少静默发情母猪数;提高卵母细胞质量,提高受精率;延长母猪繁殖寿命,增加繁殖胎次。体重达60千克以后,日粮中的钙、磷水平可再提高0.1%。5月龄体重达90千克后开始限饲,以避免过肥或体重过大导致肢蹄病发生,同时避免过肥引起的繁殖功能障碍。日采食量根据体况控制在2.2~2.8千克。后备母猪对钙供给较敏感,钙、磷失衡可造成不易受胎、产仔数少等问题。体重110千克以上的母猪每千克日粮中应含钙15克,磷10克,氯化钠15克。

3. 后备母猪饲料配制

后备猪的饲料配制可以选购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专用预混料或浓缩料,按其要求另加自产或购入的玉米、小麦、大麦等能量饲料,豆粕等蛋白质饲料。饲料中还应适当加入一些纤维素含量高的粗饲料,如麦麸、啤酒糟、牧草粉等,这样有助于减少消化道溃疡,降低能量浓度和饲料成本。有条件的最好选用一些青绿多汁的优质牧草、蔬菜等,春冬季节可用青贮饲料,体重35千克以上开始喂,每天喂1千克,逐渐增喂至3千克左右。

后备母猪综合培育技术 第3篇

1后备母猪的选择

为降低引种成本,增加母猪利用年限,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必须做好后备母猪的选种工作。选好后备母猪,有利于提高猪群平均窝产仔数、仔猪断奶重、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抗病力。

1.1体型

符合不同品系的品种特征(毛色、头型、耳型等),面目清秀,头短额宽,头颈较轻,体形良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后驱充实,肢体健壮整齐(系部、蹄部等),膘情良好;身体健康,精神活泼,毛色光亮,皮肤红润,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疝气、隐睾、偏睾、乳头异常、脱肛等)。

1.2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也应作为选留后备母猪的重要指标之一,要选留那些在窝内生长速度处于前75%、被毛光亮、精神状态好的猪。资料证明生长速度在窝间处于后25%的猪更容易出现初次发情日龄偏大、配种困难和生产性能偏低等问题。

1.3乳头

理想的后备母猪至少有6对或更多有效乳头。乳头分布要均匀,间距匀称,发育良好。没有瞎乳头、凹陷乳头或内翻乳头,乳头所在位置没有过多的脂肪沉积,而且至少要有2~3对乳头分布在脐部以前且发育良好,因为前2~3对乳头的发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母猪的哺乳能力。

1.4外生殖器

阴户发育好,大而平,且不上翘。小阴户、上翘阴户、受伤阴户或幼稚阴户不宜留作后备母猪。

2后备母猪的引进

2.1供种猪场资质

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引种,最好是国家级或省级种猪场。

2.2猪场疫病检测

引种前对拟引种场的猪只抽血化验,确认没有猪瘟、伪狂犬等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

2.3隔离饲养,加强管理

后备母猪引进后需场外隔离饲养观察60天以上,并按照本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驱虫、药物预防,并对主要流行传染病进行血清学检查,确认健康无病,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以进入生产区混群饲养。

3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3.1营养水平

适宜的营养水平是后备母猪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后备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营养水平过高,会使母猪过肥、影响排卵,发育周期不正常,妊娠率下降,泌乳能力下降;营养水平过低,会使母猪生长发育受阻,初情期推迟,总的繁殖率下降。

3.1.1后备母猪矿物质需要量

运动问题是造成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因此保证母猪能摄取足够的钙磷非常重要,从50 kg体重开始,后备母猪日粮的钙磷水平比育肥猪至少要高0.1%,钙、磷之外如能再补充高水平的铜、锌、铁、碘、锰微量元素,这将有助于提高母猪体内对这些矿物质的储备从而能改善以后的繁殖表现。

3.1.2后备母猪日粮的维生素水平

后备母猪的维生素需要量比育肥猪高。要用种猪维生素预混料来代替常用育肥猪饲养期的典型维生素预混料,种猪维生素预混料应含高水平的脂溶性维生素A、D、E和水溶性多种维生素,特别注意胆碱、生物素、VB6、叶酸的添加量,夏季或纯种种猪日粮的维生素水平需在推荐添加量基础上增加10%~20%。

3.1.3后备母猪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

从进入繁殖群到配种,最必需的是用后备母猪专用料并采用分阶段饲喂后备母猪。该日粮应含12.55~13.39MJ/kg消化能和0.7%~0.8%赖氨酸。

3.2后备母猪饲养

后备母猪饲养可分为四个阶段:生长期、培育期、诱情期和适配期。后备母猪从断奶第一次选种就应对其制定培育计划。

3.2.1生长期(断奶至40 kg体重):该期目的使小母猪身体充分生长发育,采用自由采食。

3.2.2培育期(体重80~100 kg):该期目的是小母猪具有良好体况,使其100 kg时背膘至少达到12~14 mm;

3.2.3诱情期(体重100 kg至第一次情期):该期目的是诱导初情,淘汰不发情的后备母猪。此时将达到100 kg的小母猪从限位栏中挑出来进入后备母猪催情栏,将成熟的公猪放到后备栏中调情,每天全群调情两次,每次15分钟,以诱导初情。最好把公猪驱赶出来,直接刺激母猪。

3.2.4适配期(配种前2周):该期目的是增加排卵数,提高受胎率。实行催情优饲,方法是将第一次发情的后备猪从催情栏中挑出来,转入到优饲栏,每头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每天采食量增加0.45~0.9 kg,可使每窝产仔数增加1~1.5头,但需在配种当天降低采食量到1~1.5 kg。

3.2.5配种后限制饲喂

怀孕早期的前30天约有20%~30%的胚胎死亡。有研究表明配种后的高采食量与高胚胎死亡率密切相关。

4后备母猪的配种

4.1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时的目标指数

体重220~235kg,P2点背膘厚16~22mm,初配日龄210~240天发情2次以上。

4.2后备母猪的发情配种特点及适时配种时间

后备猪发情后排卵时间较经产猪晚8~12h,所以发情后不能马上配种,可在出现静立反应后8~12h第1次配种,8~12h后第2次配种。如农谚所云:“老配早,少配迟,不老不少配中间”。后备猪发情持续时间长,有时可达3~4d,为保证配种效果,最好配种3次。

如采用人工授精,让母猪和公猪近距离接触,有助于提高其受胎率。刺激乳房(5min左右),有利于精液吸收,配后让其在配种栏停留5~10 min,禁止躺卧。

5后备猪的防疫

后备猪的防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既要保护自身免受感染、防止母猪繁殖性疫病,还要通过乳汁将母源抗体传给仔猪,保护仔猪健康生长。

在按表1中程序进行接种外,每年3、4月份,对5月龄以上后备猪接种乙脑疫苗2次,时间间隔为2~3周。

6后备母猪的淘汰

6.1后备母猪超过34周龄,通过PG600处理1~2次后,仍然不发情的,一律予以淘汰。

6.2后备母猪得了繁殖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而影响生产的,要及时淘汰,防止疾病传播。

6.3后备母猪经配种后返情3次以上(含3次),应及时淘汰。

培育后备母猪 第4篇

后备母猪是指从出生到初情启动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又称繁殖的准备期。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其培育期的生长管理和疾病控制对其生产潜能的发挥,甚至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表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决定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时的身体状态会显著影响其终生的生产性能。有研究显示,青年母猪第一次配种时体重为125-145kg,P2值为18-20mm时,其5个胎次的生产性能可以达到最佳,在5个胎次中,差异可达9头仔猪,相当于多产1胎。另外,挑选时青年母猪的背膘厚度越小,4胎后成活率就越差。因此,在配种前,青年母猪必须完全成熟,即体型合适,同时体内有足够的瘦肉和脂肪沉积。可见后备母猪阶段的培育和健康管理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

2、当前后备母猪存在的问题

后备母猪主要突出的问题包括:不使用专门的后备母猪料,而选择育肥猪料;生长速度慢,正常年龄达不到正常体重;过瘦或过肥不符合种用体况;被毛粗糙,肢体不健壮,蹄裂;适配年龄不发情或发情配不上种;外阴经常红肿、水肿,发情不规律;屡配不孕或早期流产。

3、解决对策

3.1 正确选留后备母猪

优良母猪应该具备产仔率高、泌乳性能好、体型好等特点,因此,在选留后备母猪时需重点考虑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断奶后,选择有效乳头7对以上且排列整齐、肚脐以前有3对以上的仔猪;第二时期为体重达到35-40公斤时,四肢强壮、体格匀称;第三时期在配种前后,性情不温和、挑食、有肢蹄疾患、不发情、屡配不孕者不作为留种对象。由此可见,选择符合品种特征,骨架结构好、体长、腹深,外阴大小适中,后躯较丰满的后备母猪作为种用,以保证后代具有较高的遗传力。

3.2 强化饲养流程

后备母猪整个生长阶段分为生长期、培育期、诱情期和适配期。

(1)生长期(出生-60kg)

采取自由采食,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2)培育期(60kg-90kg)

实行限饲(2.3-2.8kg/日),湖南百宜集团技术总监陈文斌博士特别强调.此阶段必须饲喂专门的后备母猪料,因为后备母猪需要特别加强免疫营养和生殖营养的补充,饲料中要有较高水平的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和理想的氨基酸水平,特别是钙、磷、维生素A、C、E、叶酸、生物素等,而中大猪料是高能低磷、高抗菌药物和促生长剂,低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的饲料,不能满足后备母猪对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饲喂后造成后备母猪缺磷而导致母猪发情延迟、配种困难和后肢瘫痪。

(3)诱情期(90kg-配种前2周)

采取限饲(2.3-2.8kg/日),但要满足钙磷的需要,可提高钙磷15%或添加植酸酶。将达90kg的后备母猪从培育栏挑选出放到催情栏,用性欲好的公猪每天调情二次,每次15分钟。

(4)适配期(配种前两周)

从催情栏挑选出放到优饲栏。催情优饲:配种前催情补饲11-14天,每天增加0.45-0.9kg左右哺乳料,排卵数增加2.23个。

3.3 重视精细化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包括免疫程序的制定、个性化保健方案、清洁消毒方案和人工授精方案、适度运动方案、公猪诱情方案、发情观察记录方案、建立完整的后备母猪档案等。

(1)公猪诱情方案

用唾液多、性欲好、腥味重的年轻公猪做调情公猪,每天2次(上下午)把调情公猪赶进后备母猪舍,让公猪与后备母猪进行身体接触,每次20分钟。记住:必须有人在场看着,不能让公猪偷配。

(2)发情观察记录方案

做好第一次发情记录很重要,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不配种,因为许多后备母猪初情期不排卵或排卵少,建议第三次发情配种,排卵数多,产仔数多。

(3)建立完整的后备母猪档案

需要记录的信息包括:品种来源类别、母猪编号、日龄、不同时期的体重、免疫状况、发情配种时间、与配公猪(精液)编号、配种次数或输精量、预产期及实产期、产仔数、初生重、断奶仔猪数、断奶窝重等。

3.4 加强后备母猪的环境控制

夏季高温使母猪排卵数减少、发情不明显或延后发情;抑制黄体的生成和孕酮减少,导致胎儿死亡或发生流产,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夏季温度高于27℃需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种猪舍的机械强制通风设备(例如水帘降温系统)可明显降低温度、湿度。同时,也能加快猪舍内的空气的流通和改善空气质量,这一点非常重要。

3.5 优化原料选择与营养设计

后备母猪日粮中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含量超标会造成母猪出现假发情、不发情等情况。因此,养殖户不能检测玉米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就应选择全价配合饲料,以减少霉菌毒素带来更大的损失。

著名种猪营养专家、中国母猪营养第一人、母猪系统营养理论主要创立者,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德教授认为,后备母猪营养关键技术中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初情期正常启动:卵巢和子宫健康、卵母细胞质量好,卵母细胞质量好的话受胎率就高、骨骼发育健全。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母猪的配种率,受胎率就会提高,生产力就会提高。因此,确定合适的营养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能量

能量水平通过影响后备母猪的卵巢功能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影响其初情期的启动,因此,后备母猪摄入的能量水平十分关键。吴德教授推荐日粮中能量水平:20-50kg:14.23兆焦/千克;50kg-配种:13.38兆焦,千克。

(2)蛋白

日粮中适宜的蛋白水平对于促进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降低饲养成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粮中合适的蛋白水平:20-50kg:18%;50kg-配种:17%;赖氨酸水平:20-50kg:0.9%;50kg-配种:0.8%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生物素对维持后备母猪皮肤和蹄子的完整性很重要,缺乏会导致皮炎、脱发、裂蹄和足部病变。添加量一般是0.3-0.4mg/kg,但需要时可以提高到1.0mg/kg(如动物存在足部或繁殖问题)。维生素A10000(IU/千克)、维生素D2000 (IU/千克)、维生素E90 (IU/千克)、叶酸3.5(毫克/千克)、生物素0.4(毫克,千克)。因腿病而淘汰母猪是猪场常见的问题,所以保证母猪的腿骨得到充分的骨化(硬化)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母猪必须采食足够量的钙和磷。一般钙在0.9%-1%、磷0.7-0.8%。铁150mg/kg、铜15mg/kg、锌150mg/kg、锰20mg/kg、碘0.28mg/kg、硒0.35mg/kg.

4、小结

综上所述,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后备母猪阶段的培育和健康管理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注后备母猪的高效品种选择,因为它是猪场效益的基石;关注后备母猪的科学防疫监控,因为它是猪场存在的前提;关注后备母猪的精细饲养管理,因为它是猪场发展的基础;关注后备母猪的系统营养投入,因为它是猪场赢利的催化剂!

培育后备母猪 第5篇

1 后备母猪的选择标准

1.1 生长速度

应选择本身和同胞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在后备猪限饲前(如2月龄、4月龄)选择时,既要看该侯选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又要看同胞猪的生长速度,限饲后选择主要根据肥育测定的同胞的成绩来确定。

1.2 体质外型

后备母猪应体质健壮,无遗传缺陷和疾病。选择中应特别关注3方面:(1)繁殖功能:后备母猪应表现正常的繁殖功能,包括解剖结构与行为方面、外生殖器发育正常。若小母猪阴户小,其生殖道表现仍在发育前的阶段,这种小母猪不能留种。(2)乳腺功能:后备母猪应具有数量足够、功能完全的乳头。按目前的养猪业标准,后备母猪至少6对有效乳头,乳头凹陷或结疤的小母猪不能留种。当小母猪趋向性成熟阶段时,腹部乳房突出,乳腺发育正常。(3)骨骼结构:蹄腿有问题会干扰小母猪正常的配种、产仔与哺育功能,有这种问题的小母猪不能留种。

2 选择时期

2.1 2月龄选择

2月龄选择为窝选,即在双亲性能优良、窝内仔猪数多、哺育率高、断乳体重均匀、同窝仔猪无遗传疾患的1窝仔猪中选择。该时期选择时由于猪的体重小,容易发生选择错误,所以选留数时应以需要量的2~3倍来定数。

2.2 4月龄选择

主要是淘汰生长发育不良、体质差、体型外貌有缺陷的个体。这一阶段淘汰的比例较小。

2.3 6月龄选择

根据6月龄时后备母猪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同胞的生长和发育性状的测定成绩进行选择。淘汰发育差、体型外貌差的个体以及同胞测定成绩差的个体。

2.4 初配选择

此时是后备母猪的最后一次选择,淘汰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征候不明显,以及2~3次配种不孕的个体。经过1~2胎检验合格的母猪被称为基础母猪,基础母猪是猪场生产种猪和商品猪的基本条件。后备母猪配种妊娠产仔后,经过产仔、哺育、仔猪发育情况等记录,确认符合要求的才可进入基础母猪群,如果头胎产仔情况不符合要求,可检验第2胎,第2胎符合要求则进入基础母猪群,不合格母猪作育肥猪处理

3 后备猪培育

后备猪生长发育控制的目标是使骨骼得到较充分的发育,肌肉组织生长发育良好,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适度,同时保证各器官系统的充分发育。

3.1 后备母猪的饲养

按后备母猪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制饲粮。应注意饲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特别是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否则容易导致后备猪过瘦、过肥、骨骼发育不良等。(1)生长育肥前期的饲养管理(30~60 kg):采用生长育肥期饲料,自由采食;(2)生长育肥后期的饲养管理(60~100 kg):采用后备母猪专用饲料,自由采食,要求日龄达145~150天时,体重达95~100 kg,背膘为12~14 mm;(3)100 kg至配种前的饲养管理:饲喂后备母猪料,根据膘情适当限制或增加饲喂量;(4)配种前10~14天:后备母猪达到初情并准备配种时,可以使用催情补饲的方法来增加卵巢的排卵数量,从而增加窝产仔数。

3.2 后备猪分群

后备母猪每栏4~6头,饲养密度适当。小群饲养有2种方式,一是小群合槽饲喂,优点是操作方便,缺点是易造成强压弱食,特别是后期限饲阶段。二是单槽饲喂,优点是采食均匀,生长发育整齐,但需要增加一定的设备。

3.3 运动及调教

正确选好后备母猪延长母猪生产寿命 第6篇

1 母猪淘汰的因素

(1) 科学养猪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饲养, 使得母猪淘汰率加快。

(2) 近年来, 多病原混合感染传染性疾病增多, 母猪感染机率增加, 带毒散毒普遍, 母猪被迫淘汰加快。

(3) 现代养猪设施先进, 限位栏与高床推广应用, 肢蹄病、瘫痪病等增多, 断奶后不得不淘汰。

(4) 现代经营经济头脑灵敏, 为求企业经济保持在平稳状态, 首先母猪生产群必须稳定在一个旺盛的繁殖生产期, 对已产6胎或以上的均淘汰。淘汰率由80年代的20%~25%提升到90年代25%~33%, 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甚至达到35%~40%的高淘汰率。也就是母猪利用年限由4~5 年到3~4 年, 缩短到2.5~3 年。这无疑是一方面经济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是要增加投入购进后备母猪, 以保生产能力相对稳定, 规模数量不减少的原因。

2 选择后备母猪应考虑的方面

2.1 选种要求

首先要到有在有效期内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场选购, 且要求其品种必须符合种用标准。从生长发育的情况考虑, 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 其生长发育性状表现是不同的。如大长品种与长大品种的二元后备猪, 其两者同日龄的体重和体尺是有差别的。因而, 两者在生长和发育方面存在着快慢之差。

2.2 繁殖性能

其次是要着重从其繁殖性能考虑。母猪繁殖性能指标高与低是决定是否选择的先决条件。因为它是反映母猪的平均产仔数, 初生重, 断奶重, 育成率等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所以必须以指标高的作为标准来考虑选择挑选。同时结合索取该场附具种畜场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明,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附具种畜场出具的家畜系谱来衡量选择。

2.3 肥育性能

应考虑其肥育性能。因为它影响到商品猪的肥育体重, 日增重, 饲料转化率以及屠宰率等方面的指标。达到规定出栏 (或屠宰) 的天数少和日增重高是猪场寻求的最高目标。

3 选择标准

3.1 体形外貌

(1) 头部:面目清秀。

(2) 背部:胸宽而且要深。

(3) 腰部:背要平直, 忌有弓形背或凹背的现象

(4) 荐部:腰荐结合部要自然平顺。臀宽的母猪骨盆发达, 产仔容易产仔也多。

(5) 尾部:尾根要求大粗且生长在高和结构合理的位置上。

3.2与骨骼行动有关的选择标准

蹄部关节结构良好是使母猪起立躺下, 行走自如, 站立自然, 少患关节疾病和以后的顺利配种的原始动力。因此, 选购时做到遵循以下条件标准来选购:

(1) 前肢:前肢应无损伤, 无关节肿胀, 趾大小均匀, 行走时步幅较大, 弹性好的跗关节, 有支撑强的系部。

(2) 后肢:后肢站立时膝关节弯曲自然, 避免严重的弯曲和跗关节的软弱, 但从以往实际生产上的业绩看, 对膝关节正常的, 有“卧系”现象的也可选用。

3.3与生殖哺乳有关的选择标准

(1) 腹线理想标准:应选择腹线平直突出且位置合理的, 避免腹下线太弯并有下坠的作为后备母猪

(2) 乳头的选择标准:乳头数的多少, 排列位置, 间距和发育状况的理想与否, 是关系到哺育下一代仔猪好与差的先决性条件, 必须细心观察进行选择应选购有6对或以上乳头突出的且要求排列位置间距合理的, 对乳头凹陷, 瞎乳头, 扁平乳头或太尖细的乳头应避免选择留用。

(3) 外阴的选择标准:外阴生长, 结构, 发育好坏对配种分娩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此, 在选择时应注重这一部位的选择。一般而言, 外阴的形状大小眼观要发育正常, 相对于同龄猪外阴要大 (外阴唇) 要长, 特别是要避免外阴尾向一边翘起的不能选购作种用。另外, 外阴有损伤或前有损伤已治愈留有疤痕的也不适选作种用。

后备母猪“三段”营养调控 第7篇

1 30~85 kg阶段

后备母猪体重30 kg时, 每千克配合饲料应含消化能13MJ, 含粗蛋白质16%、赖氨酸0.8%、钙0.75%、磷0.65%, 自由采食, 不控制喂量, 促进后备母猪尽快生长。从体重45 kg开始, 日粮中的钙、磷水平再增高0.1个百分点。后备母猪5月龄、体重85 kg左右时开始限饲, 同样喂上述日粮, 每天采食量根据体况控制在2.3~2.8kg。

2 110 kg至分娩阶段

后备母猪8月龄、体重110 kg时初配比较适宜。第一个发情期不要配种, 因为此时母猪卵巢功能尚不完善。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情, 饲喂量增加40%~50%, 达到日喂3.8~4 kg配合饲料。补饲催情可增加排卵量, 每窝产仔数可增加2头。配种结束后, 立即把饲喂量降到补饲催情前的水平, 每天约2.2kg, 日粮每千克含消化能12.1MJ, 含粗蛋白质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从怀孕84 d开始, 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到每千克含消化能12.5~13MJ, 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 日饲喂量3.25~3.5 kg。分娩前2~3 d, 日饲喂量降到1.8kg左右, 以免引起难产。

3 产后及哺乳阶段

后备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第8篇

1.1 性成熟期

猪的品种、营养、公猪的刺激、季节、管理、环境影响等不同, 其后备母猪性成熟也不同。引进外国的瘦肉型种猪如大白猪、长白猪洋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如长大、大长猪性成熟期比较晚, 一般都在6~7月龄以后, 体重达90千克以上时达到性成熟, 才开始发情。通常瘦肉型杂交猪要比纯种母猪初情期来的早一些。外国瘦肉猪的特点就是发情比一般的猪晚, 而且第一次发情征状不容易观察到。而本地小母猪一般在4~5月龄就表现发情。内二元或三元杂交母猪, 如大本、大长本猪介于两者之间, 一般在5~6月龄后发情。

1.2 发情征状

母猪每隔18~23天 (平均21天) 发情一次, 每次持续3~5天。瘦肉型种猪及其杂种母猪发情远不如本地母猪明显和容易识别。母猪发情前期, 持续大约2天。主要表现在圈内频繁走动、卧立不安、靠近进入栏门的人、不愿吃食或吃食很少、不停地叫唤或发出哼鸣声, 群养时爬跨并嗅闻其他母猪, 阴户明显肿胀, 略呈红色, 有时排出一种水样的薄的黏液即阴道分泌物。发情中期, (目前多称静立发情期) 当公猪接近时, 母猪作出频繁的发情吼叫, 并竖起耳朵, 母猪调其臀部靠近公猪或者闻公猪的头、肛门和阴茎包皮, 紧贴公猪不走, 甚至爬跨公猪, 最后站立不动, 接受公猪爬跨。一旦公猪发现发情的母猪, 就进行求偶活动, 用鼻子拱和发出大量的声音交流 (吼叫、呼噜) 。公猪有节凑的频频排尿并用鼻嗅闻母猪的尿和生殖器官。最后, 母猪通过保持一种站立姿势 (静立反应) 来对公猪的爬跨作出反应, 在这阶段很难赶走母猪。公猪刺激时站立发情大约持续2.5天时间。静立反应可用来检查母猪的发情。如不用公猪试情, 发情的母猪在公猪存在的情况下, 配种人员用手压迫母猪背部时, 立即出现呆立反射 (挺立反应) , 母猪站立不动或允许人坐在其背上, 此时, 很难将其从原处移动, 这种呆立反射是母猪发情的一个关键行为, 大约持续1天时间。

上述征状可能同时出现, 但也很可能只有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征状出现, 有的只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有的也不叫唤还吃食。据调查, 约36%的后备母猪的初次发情似是而非, 并不是没发情, 而是发情了你没观察到。只有约16%可表现静立发情, 因此, 必须仔细观察。一项研究表明, 发情后备母猪早上6时表现发情静立反应的比例为60%, 高于中午 (24%) 和下午 (16%) 的比例。并且应注意, 在发情鉴定前至少1小时内不应该让母猪与公猪相接触。另外,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 在没有公猪的情况下, 只有大约50%的发情母猪对饲养员的骑背试验反应正常, 所以还要结合其他征状判断是否发情。千万不能因为没有骑背反应, 误认为没有发情而耽误配种。当公猪存在时, 或者被母猪听到或嗅到, 这个比例增加到超过90%。

1.3 如何促使后备母猪正常发情

母猪发情同体内的激素分泌有关, 而首先是同基础代谢有关。母猪获得全面而适量的营养, 膘情不肥不瘦是正常发情的基础。母猪的发情与饲料营养有着绝对的关系, 具体相关的就是要保证让母猪有适度的背膘厚度及饲料喂量, 足以保证其脂肪的蓄积, 以保证发情所需要的能量。

猪的品种不同, 对营养需要也有相当差别。要根据不同的品种的需要配制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适量饲喂。瘦肉型猪要求的营养条件比我们当地猪高, 但吃的少, 用养当地黑母猪的办法来养外国瘦肉型母猪, 初次发情就晚。一些猪场或农户后备母猪长期不发情, 主要是把引进外国的瘦肉型种猪同一般当地猪用同样的料方与喂法, 结果引进种猪常因营养不良、体型偏瘦而影响正常发情。个别的将后备母猪养成了大肥猪, 由于过肥也不发情, 为此, 要切实加强后备母猪的饲养。

对于后备母猪的选种, 一般在5月龄或60千克体重时为宜, 选种后的后备母猪应喂以添加足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水平较高的平衡日粮, 提供足够水平及质量的蛋白质, 以确保稳定的体增长, 提供高能量日粮以保证足够的体脂储备。饲料营养水平需要调整以使其能在第一次发情时达到约90千克体重 (约180日龄) 。目前, 多数养猪专家推荐:消化能13.0~13.4兆焦/千克 (3.11~3.20兆卡, 1兆卡=4.184兆焦) , 粗蛋白质15%, 赖氨酸为0.8%, 钙为0.95%, 磷为0.80%, 充分饲养自由采食, 直到配种。可使小母猪按中等速度生长, 并保证在配种时四肢发育健壮、体况适宜。现提供一个简单的日粮配方:玉米66.5%, 豆粕17%, 麸皮13%, 此配方能量13.3兆焦/千克, 粗蛋白15%, 外加微量元素、多维素、矿物质。

怎样才能使后备猪不致于养成大肥猪而影响发情呢?当后备猪达到80~90千克体重时, 应对这些猪进行评定和选择。如果后备母猪膘太大则需要限饲, 不要把后备母猪养成大肥猪, 以八成膘左右为宜, 过瘦或过肥都会招致发情延迟, 具体方法是:瘦肉型后备母猪在80千克前允许自由采食, 使它们的生长速度及背膘的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但在80千克以后, 则需要限制饲喂, 采食量为自由采食的85%~90% (约2.7千克/天) 直到配种前2周, 把膘情调整到八成膘适宜配种体况 (由于限食会减少日粮中的钙、磷的摄入量, 限制后备母猪骨骼的生长, 会导致肢蹄病和腿病的发生, 故应增加钙、磷的供给量) 。然后, 每天给每头猪提供3.36千克饲料进行“催情补饲”, 使每日摄入消化能提高到46兆焦 (相当于11.0兆卡) , 从而使母猪处于营养状况改善、体重上升状态, 连续饲喂高能日粮 (催情补饲) 直到配种, 使母猪排卵数达到最大。研究发现, 催情补饲可使后备母猪比配种前仍然限饲的母猪多排卵2.6个左右。但要提醒注意, 配种后, 必须停喂高能日粮, 饲喂妊娠前期料, 尤其是配种后的开始2周, 为防止胚胎死亡率上升, 每日每头猪只提供1.8~2.0千克的饲料。

1.4 发情鉴定

对后备母猪发情尤需仔细观察, 掌握不同品种、母猪个体的发情规律。为了方便观察, 待配的后备母猪以一圈4~5头为宜, 猪群不要过大。从预计配种前的一个月开始, 必须每天逐头检查, 并做好个体记录。主要是观察猪的整体表现, 外阴部是否肿胀, 色泽变化和对试情公猪的反应。

1.4.1 利用公猪试情是检查母猪发情的有效办法。

方法是每天清晨或上午, 将性欲旺盛、性情温驯的种公猪驱赶到走道上慢慢走动, 并在母猪栏门前稍作停留, 观察母猪反应, 如母猪不是远跑, 而是静立甚至靠近公猪的表现, 此时即可将母猪赶到公猪圈内进行试情, 试情时, 不要突然把公猪赶进群养的母猪圈内, 因为群养时, 不发情的母猪因不接受爬跨会迅速逃避公猪, 而发情的母猪也往往会跟着跑, 不宜发现发情的母猪。

1.4.2 人工查情, 观察母猪的“静立反射”表现。

在公猪存在的情况下, 饲养人员进入母猪舍内, 用手掌逐头用力按压猪的腰荐结合部, 不发情的母猪会立即避开, 而发情的母猪则接受按压, 站立不动;或者允许一人坐在它的背上, 有的甚至将臀部向按压者靠近, 这种发情时对压背产生的特征性反应称为“静立反射”或“压背反射”, 这是准确确定母猪发情的一种方法, 此时已到配种时期, 大约只持续1天时间, 应抓紧进行配种。

2 如何正确配种

2.1 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时不要配种

这是因为第一次发情排卵数少。实验证明, 随着情期的延后, 排卵数逐次提高, 但第二、三个情期配种, 产仔数无差异。另一原因, 第一次发情的瘦肉型后备母猪, 一般体重90千克左右, 还远没达到体成熟, 配种过早影响今后长期的繁殖性能, 一般初配时间应选在220~240日龄, 体重110~130千克, 要求背膘厚 (P2) 达到18~20毫米, 第二次发情配种为宜。

2.2 配种方法

据观察, 瘦肉型引进猪种与当地猪种在发情周期、持续时间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但由于前者发情不明显, 有的不叫唤还吃食, 不注意观察, 往往被误认为不发情或发情持续期短。引进外国猪种与地方猪种的共同特点是, 青年母猪比老龄母猪发情持续期长, 气温偏高、日照时间长的季节发情持续期长。必须依据母猪发情期长短, 确定配种时间和方法。母猪排卵从发情中、后期开始, “老配早、小配晚, 不老不小配中间”是符合猪的排卵规律的。头胎母猪发情持续期3~4天, 长者达5天, 一般要配种 (或输精) 2次。适宜的配种时间和方法是:在第一次观察到静立发情 (在公猪存在的情况下) 之后, 延迟12~24小时进行第一次交配, 在第一次交配之后8~12小时再进行第二次交配。应当注意, 母猪应当每天至少2次检查静立发情。或者每天两次试情, 什么时候接受爬跨马上配种一次, 然后隔8~12小时复配一次, 注意第二次复配时间不要超过20小时, 每个情期配种都要详细记录开始发情和每次配种的具体时间及与配公猪。这样如果此情期配种失败, 也可为下情期改进配种方法提供依据。

3 后备母猪不发情的预防和治疗

3.1 及时换料

70千克后必须立即改喂后备母猪专用料 (如和美华“后备佳”) 而不能喂生长肥育猪料, 因为生长肥育猪料中铜元素严重超标, 而赖氨酸、蛋氨酸、硒、钙、磷及维生素A、E、C、H又严重不足, 不利于母猪生殖器官的发育, 最起码也要喂妊娠料, 并额外添加维生素E300克/吨, 连喂10~15天, 也可个别喂服, 每次200~300毫克/头, 2次/日, 连用3天。

3.2 利用“公猪效应”及时诱情

利用公猪的声音、气味、行为、精液等因素的影响, 促使母猪发情。成年公猪的求偶声音, 外激素气味, 求偶及交配行为, 通过听觉、嗅觉、视觉及感觉刺激母猪的下丘脑, 传递至垂体, 再作用于性腺, 即引起母猪发情, 排卵、求偶, 接受交配等一系列繁殖性能的发生。

3.2.1 种公猪形体诱导法:

将160日龄以上后备母猪赶入臊味大、口嚼泡沫、性欲强的公猪栏内, 让公猪追逐、爬跨母猪, 每天1~2次, 每次15~20分钟。

3.2.2 精液诱导法:

取健康公猪精液1~2毫升, 用3~4倍蒸馏水稀释, 用注射器注入母猪鼻孔少量, 或用小喷雾器向母猪鼻孔喷雾, 可促进发情。也可采用精液输入母猪生殖器法:用输精注射器吸取健康公猪精液2毫升, 注入母猪阴道内15~18厘米处, 来回抽动, 左右援摆输精管数次, 诱导发情。

3.2.3 仿生录音诱导法:

将公猪的求偶声录制下来, 向不发情的成年母猪播放, 一日数次, 连播数日, 可促进母猪较快发情。

3.3 利用发情母猪刺激母猪发情

在不发情的成年母猪群中, 放入一个正在发情的母猪, 此母猪由于求偶的冲动, 像公猪一样追逐、爬跨各个母猪, 并逼其模仿公猪交配动作, 各母猪受到“假公猪”性骚扰的诱导刺激, 可持续进入发情状态。

3.4 加强饲养管理

3.4.1 对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或畸型的猪应及时予以淘汰。

3.4.2 对营养缺乏、膘情太瘦的要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并加强运动。

3.4.3 对过肥母猪应减料或增加粗饲料, 多喂青绿饲料。

3.4.4 后备母猪混群饲养并保证最大的采食量, 让其互相刺激, 也能促进发情。

3.4.5 增加运动, 每天驱赶到室外运动数小时。

3.4.6 增加光照, 在母猪前方安装白灼灯, 做光照达到16小时。

3.4.7 按摩乳房, 每天1~2次, 每次10~15分钟。

3.4.8 移到舍外饲养并与公猪刺激相结合, 大多数可在迁移后4~6天发情。

3.4.9 不断调圈, 从舍内的一个圈移到另一个圈。

3.4.1 0 饥饿疗法, 停止喂料1~2天, 或喂量减半, 但要保证充足饮水。

3.4.1 1 强刺激, 用拖拉机拉着跑, 使其受颠簸, 增加应激。促其发情。

3.5 中药制剂疗法

每吨饲料中添加湖南农大动物药业公司生产的“有机硒有机营养”750克或用纯中草药粉剂“催情散”拌料。

3.6 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疗法

对于已采取以上各项措施仍不发情的后备母猪, 最后一招是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到了发情年龄而不发情的母猪单纯用激素处理是下策, 应结合公猪刺激。

3.6.1 注射PG6001头份 (内含孕马血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3.6.2 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 1000国际单位, 并联合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500国际单位。

3.6.3 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1600国际单位, 两天后, 注射氯前列烯醇 (PG) 3亳升。

后备母猪的科学管理 第9篇

1 后备母猪的设计与规划

1.1 后备母猪舍的选址

后备母猪舍应选择地势高, 干燥, 通风, 无噪音, 空气清新, 水源清洁, 无污染, 远离民居和交通运输要道 (主要干线1~2km外) ;且后备母猪舍尽可能靠近公猪舍、淘汰母猪舍和母猪活动场所, 以便后备母猪的生产管理。

1.2 后备母猪舍的建造

后备母猪舍的布局应合理, 便于防疫。一般说来, 后备母猪栏舍每栏4~5头后备母猪为宜。

1.2.1 后备母猪舍应与员工生活区、母猪舍、保育舍、育胎舍、隔离舍应严格分离。

1.2.2规划宽阔的场地, 供后备母猪活动和日光浴, 有助于后备母猪的发情、发育和后备母猪健康 (减少蹄病的发生率, 以及日光中紫外线能使后备母猪皮肤中的7-脱氧胆固醇变为维生素D3, 并且调节钙、磷代谢) 。

1.2.3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和保暖措施, 确保冬暖夏凉, 避免后备母猪冬季冻伤和夏季热应激。

1.2.4后备母猪栏舍的地面以不积水为宜, 倾斜度最佳为小于2%, 不能大于5%, 以免母猪滑倒, 因损坏腿蹄而过早淘汰。地漏与沟的深度最好大于30cm, 过浅不利于后备母猪舍的干燥, 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

1.2.5沟渠应排污干净, 不积水和物, 以防蚊蝇孳生和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

1.2.6地面不宜过滑。一般地面用混凝土粗面而成, 不能用水泥浆做面, 以免后备母猪滑倒而损坏腿蹄。

1.2.7每栋后备母猪舍的出入处均设立消毒池 (消毒池长1.5~2m, 深0.2m, 不设便道, 严禁员工跃过池面) 。后备母猪舍严禁外来人员进入。

2 种猪引进

引进原种首先考虑合理品质和种场防疫管理情况、当地疫病情况、抗体水平等等, 是否与本场相适应。

2.1

引种应尽可能在防疫条件较好的原种场引种, 必竟他们的防疫管理、品质等方面均较理想。物贵而有所值。

2.2 尽量在一个种场引种。

引种的同时, 无疑地引入微生物病原体。多个种场进行引种, 很可能给以后的生产管理、防疫带来繁琐的问题。

2.3

新引进的种猪, 应先隔离饲养并消毒, 补注疫苗。再观察半个月以上, 经检疫合格、达到一定的抗体水平, 进行消毒、驱虫后, 方可进入生产母猪舍。

2.4

新引进的种猪, 经隔离观察后, 检疫不合格的种猪一律不进入母猪舍。

2.5 加强饲养管理

2.5.1全场活动场所、屋顶、瓦面、沟渠、隔离墙、防鸟网等, 应经常性清洗、消毒, 长期保持清洁卫生。一般每周进行一次消毒, 疫情期间, 消毒7次/d。

2.5.2母猪舍保持干爽、通风、清洁卫生、保暖、防热, 创造良好的舒适环境, 适当的饲养密度, 减少各种应激。

2.5.3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 并严格执行。病母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排泄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栏舍等消毒, 以防止疾病的漫延。隔离病猪, 病逾后, 观察饲养, 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转回生产区。病死母猪应严格执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 密闭包装, 检验后蒸煮、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确诊为恶性传染的, 应立即扑杀, 并对全场进行封锁, 禁止人员出入, 全场全面消毒, 并紧急接种相关疫苗, 防止疫情扩散。

2.5.4根据本场具体情况, 建立适应本场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制定时, 应充分考虑本场的的生物安全体系和当地的疫病情况。

2.5.5母猪舍应经常进行灭鼠、灭蚊蝇, 严禁猪、鸡、狗、猫、牛等入场, 经常清除防鸟网上的飞禽并消毒。严禁员工外界带入猪肉、牛肉、狗肉, 猫肉及其肉制品等。

2.6

后备母猪应做好保健计划, 并做好日志备查。防患未然, 重点做好预防工作。定期驱虫。

2.7

定期进行粪便、尿样检查。

2.8

定期进行血清监测。

2.9

做好兽医临床诊断、治疗的记录。

2.10

针对性地进行药敏试验, 以备必要时参考用药。

2.11

做好病猪解剖记录, 病理检查报告及病原分离培养报告。

3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3.1 初生的后备母猪, 应及时做好剪齿、断尾、体检。

适时做好耳号标识, 用电铬铁为佳, 以防出血或感染。体检时及早淘汰有假乳、有遗传变异的特征、发育不良、乳头不对称或不均匀分布的后备仔母猪。

3.2

初生的后备母猪, 应适时做好各种免疫接种。

3.3

后备母猪在仔猪阶段, 应尽早教槽。在3~5日龄进行人工教槽, 确保每头仔猪均吃上教槽料, 不要求吃多;6日龄至断奶前进行定时自由采食教槽料, 后期逐步加大饲喂量, 一般吃完为宜, 不留旧料, 注意食槽干燥和清洁卫生。这样能使其肠道尽早从液体食物过渡适应固体食物;科学和实践也证明, 早期教槽能促进仔猪肠道的发育, 能为后期提高饲料报酬打下基础。

3.4

后备母猪在仔猪保育阶段至90kg阶段, 一般以能满足后备母猪在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的需要为营养准则。3~4d添加一定量的青贮料, 不但能促进胃肠的蠕动, 亦有利于胃肠的发育, 以提高饲料报酬。科学实践证明, 后备母猪在生长发育期间, 长期不定期添加一定量的青贮料, 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后备母猪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减少母猪产后便秘的发病机率, 以及有利于产后泌乳高峰期迅速提高采食量以提高泌乳量。

3.5 后备母猪的日常管理工作:

后备母猪应有适量运动和日光浴。5个月龄后的后备母猪, 应适当限料, 一般含量占体重的2.0%~2.5%, 不宜过肥过瘦。

3.6

淘汰一些不适宜做母猪的特征的后备母猪。 (蹄腿病、骨盆过小等等)

3.7 后备母猪5个月龄后, 应和健康的淘汰母猪同栏共舍。

实践证明, 后备母猪和健康的淘汰母猪同栏饲养一定的时间, 后备母猪通过与淘汰母猪亲密接触, 吮食淘汰母猪的大小便, 能使后备母猪获得一些抗体, 有益于其健康。

4 总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培育后备母猪】相关文章:

后备母猪的科学管理07-23

后备保护07-12

村级后备干部06-27

后备干部总结06-02

校级后备干部09-02

后备干部鉴定09-06

后备干部德才情况06-05

会计领军后备人才06-18

后备干部学习心得06-24

后备干部培养计划07-23

上一篇:适应性比较下一篇:企业责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