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成长途径

2024-09-07

班主任成长途径(精选12篇)

班主任成长途径 第1篇

笔者认为, 要有效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就要重视班级管理的校本研究。班主任的校本研究是以班主任为主体, 立足于本校实际, 开展学校个性化的班级管理研究活动。校本研究应研究什么?又应该如何实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班级管理叙事研究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提升专业能力, 而最能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课题研究应该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关注教师自身日常教育过程中的校本问题。也就是把观察和经历的教育故事、教育问题以叙事的形式记录下来, 对这些教育故事和问题背后所内隐的思想和理念进行研究。华南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刘良华就非常推崇这样的研究, 并身体力行。[1]班级管理叙事研究就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把观察和经历的班级管理中常出现的现象、问题以叙事的形式记录下来, 对这些班级管理中常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理念进行研究。

我们的中学教育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要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这样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以及思想、个性多样化的学生。班级管理叙事研究中, 班主任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思想、观念, 讲述班级管理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对班级管理中某种方法的实施所收到的效果进行反思总结。这是一个很有实效的专业提高途径。深圳市教育名师、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版主陈晓华老师坚持写教育随笔, 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 把自己教育学生、转变学生的过程记录下来, 并不断总结反思, 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2]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20多年坚持撰写班主任日记, 坚持思考, 不断否定自己, 完成了自己专业成长过程的一次次艰难跨越, 她出版的《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等教育专著深受广大班主任的推崇。[3]由此可以说, 班级管理叙事研究应该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2. 班级管理行为反思

校本研究也是一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教师要成长, 必须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同样道理, 班主任要促使自己的专业成长, 也必须做一名反思型班主任。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就是在专业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正如任小艾说的:“今天的中国教育界成功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善于反思型的人。在反思中肯定自我, 批判自我。”何谓反思型教师, 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 反思型班主任是在班级管理中能不断思考、分析自己日常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 并在对自身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总结而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班主任。

那么, 班级管理反思, 应反思什么呢?班主任应对以下方面进行反思: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失误、班级管理的实验、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原因等。班主任应立足于校本问题、针对自己的班级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从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微观分析、对学校校本问题的思考, 到对教育行为背后所蕴藏的教育观念的深度分析和思考;对自己学校、班级出现的各种班级管理问题、教育问题进行局部剖析, 到对学校普遍存在的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审视, 班级管理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反思过程中,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促进班主任自身的专业成长。

3. 班级管理互助研究

班级管理互助研究是属于横向的校本研究, 主要是针对学校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经验、班级管理实验及信息进行校本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校本内的互助研究有一个现实的需要是:一个学校内各个班级管理中遇到的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的共性, 但共性之中也有各班具体的个性特征, 班级管理的互助研究及教师、班主任探讨交流的正是班级管理工作中实际的问题。各教师、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班级管理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进行相互交流共享;同时对本班级管理中还有些不足的地方, 提出来后大家共同帮助解决。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达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共同提高, 促进班级管理的共同发展。在互助研究中, 大家各抒己见, 既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困难提出以得到帮助, 又可以学习其他班主任好的经验和做法。

过去的班主任专业成长基本上是个体发展的过程, 如今在网络化、多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没有互助与交流, 单靠班主任自己一个人的摸索与打拼, 无论是班级管理的成效还是对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来说, 都是难以取得好效果的。班级管理互助研究如何组织?对于一个班级来说, 学生和班主任、科任教师可以组建一个互助交流的共同体, 针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通过交流和探讨, 班主任既能得到学生、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又能促进自身班级管理的专业进步。而对于一个学校来说, 学校为每位班主任搭建平台, 促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 对于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就显得非常重要。“班主任论坛”、“每月一招”等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可以成为彰显班主任教育艺术的舞台和班主任持续成长的加油站, 能够引导班主任从现象出发走向理性思考, 从整体上提高一个学校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班主任应有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学生教育原则、教育策略和追求, 坚持自己的教育信仰, 保持对教育的激情, 这样才能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成长。而要做到这些, 首先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和追求, 这也是新时期班主任的立身之本。如果我们用昨天的知识和观念教今天的学生, 让他面对明天的未来, 只能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轨道。班主任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 优化自身的专业背景, 同时, 在阅读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过程中伴随着不断的教育反思,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就是在实际班级管理的叙事研究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在互助研究的交流探索中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J].教育研究, 2007, (7) :84.

[2]陈晓华——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范例, http://www516xz.cn (中国德育资源网) .

班主任成长途径 第2篇

摘 要: 如何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用何种方式促进其专业成长,成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德育叙事角度探讨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班主任 专业成长 德育叙事 有效途径

一、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概念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赞同,并围绕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我认为,把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上升到“专业化”的层面,无疑是对传统的班主任研究的延续和超越,也势必会对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学科教师及学生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学校德育高效实施的关键,甚至会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这一角度看,班主任应比普通老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

二、德育研究是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班主任专业成长是由普通型班主任向专家型班主任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家型班主任的.成长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学习尝试、经验积累、自主探究和融会贯通。专家型班主任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比较强的,专家型班主任应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经验积累,能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领,学会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运用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和手段,针对发现的问题能进行自主探究,研究如何解决工作上的难题,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所以,不难看出普通班主任与专家型班主任的主要区别在于,专家型班主任能主动开展德育研究活动。因此,班主任要想发展自己,就要有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重视自己的发展和专业化的成长问题。

三、撰写德育叙事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研究的定位应该是:解决自己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班主任的德育研究是站在实践的沃土上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的研究。当然,任何研究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引领和支撑,没有理论引领和指导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层次的研究,它对问题的解决很难有实质性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学习相关理论和进行积累,同时要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与学习中,边学习边思考,以德育叙事的方式及时记录、整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思想、新思考,这必然会对自己的工作、研究乃至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德育叙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日常工作的记述和总结,它是以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载体,是用理论对照或理论支撑的研究过程。从教育研究的一般程序看,它起于问题的发现,终于问题的解决。德育叙事是一种思考、研究活动。德育叙事的撰写是在班主任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的驱动下,对自己所做工作的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索。它是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具体表现之一。通过记述与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知、判断、评价并进行有效的调节,最终形成教师个性化的、独特的教育观念,通过撰写德育叙事,教师自主研究能力会逐步得到增强。

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不仅通过德育叙事记述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产生的思考,还可以通过校刊或者校园网予以推广,实现教育资源的分享。这样不但可以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通过研究和学习同事们撰写的德育叙事,反思自己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提升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高层次的工作经验往往是经过理论洗礼的综合成果,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总结出了教育的规律。而同事的经验来自和自己教育条件基本相似的环境,对自己的教育研究更有借鉴意义和价值。

四、撰写德育叙事的功效

1.德育叙事使班主任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表现者。

德育叙事是班主任专业化最有效的发展方式,它通过对教育案例的反思、创新、升华和再实践,直接提升了班主任的专业素养,达到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张志公先生曾说:“要从教育实践中发现、思考问题,善于把从教育中产生的见解、主张提出来,写出来,让人家讨论,倾听人家的意见,吸收人家的经验,促进自己的提高。”德育叙事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带动周围教育因素的有效优化。

2.德育叙事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并带动学生发展。

在撰写德育叙事的过程中,班主任的发展是建立在解决德育案例的基础上的,也就是体现在和学生的交流和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学生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在坚持撰写德育叙事的过程中,班主任的坚持更是学生最好的“身教”,学生受其影响,逐渐参与或迁移到自己的学习表现上,实现自我教育。

3.德育叙事提升了家长在教育过程的幸福感。

在德育叙事的促进下,教育效果得到了最优化,也成为学生和家长了解教育思想的主要载体。很多家长如实评价:“老师的教育文章不仅让我了解自己的孩子,更让我学会教育,学会面对孩子,我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幸运的。”

4.德育叙事影响了社会对于教育的主流认识。

社会是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教育过程中,社会的影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未真正深入教育本质,这在很大程度是因为教育和社会之间的隔阂。这对社会理解教育实践产生了阻碍,而且这样的阻碍将直接影响社会的表现和发展。德育叙事以文字形式展示了教育的过程,直接影响了社会对于教育的主流认识,也让教育变得更加容易让人接受,为班主任争取了更多支持的声音。

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3篇

播撒师爱,为专业成长助力

(1)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社会上的一些个案进行对比分析,使老师们在教师思想认识规范、教学工作规范、学术道德规范、教师岗位职责和教育教学行为表现等方面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查找存在问题,以师德规范对照自身言行,努力改进不足之处,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2)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寓师德教育于业务工作中。主题交流活动可以分三个阶段:教育教学问题情景答疑、典型引路、个案剖析。通过教育故事演讲、优秀班级文化活动展播等活动,积极推动教师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牢固树立以爱育人的教育观念,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到长修为师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学他人之长,常补自身之短,努力做到勤奋严谨虚心求进,廉洁自律务实高效、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探索进步开拓创新。(3)榜样示范教育。定期播放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任小艾、丁如许等优秀班主任的事迹光盘,表彰优秀班主任,让班主任从他们身上感受师德、师爱的光芒,对教育管理工作充满奉献精神,对教育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对班级管理工作勤勤恳恳,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不断增强人格魅力。如果学校在以上几个方面为班主任老师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就能较好地促进班主任的成长,成为学校管理的骨干和栋梁,成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更快、更好的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开设文化讲坛,为专业成长树理念

为了拓宽班主任的视野,不断促进班主任理念的更新,打开班主任的工作思路,学校可以开设“文化讲坛”,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培训方式,从理论上陶冶班主任的心灵,从实践中给予工作的指导。比如:请专家教授到学校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工作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文化建设等专题培训,利用暑假分批组织班主任参加外地的国家级班主任工作培训活动。又如定期邀请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礼仪专家、省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专家到学校作开放式的工作交流。举办“育人导行金点子”“教育困惑大家谈”“源于细节的感动”等班级管理沙龙,分享《第56号教室》和《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等等,让老师们在学习中感受和学习如何用“心”去教育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引领老师们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提高情感影响力,以一种兼有父母的亲昵和教育者的严谨的爱,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不仅做学生的良师而且要做学生的益友,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体味班级管理工作的快乐,领悟班级管理的真谛。通过开设文化讲坛,把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演绎成一个个感人的精彩,影响着每一位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追求教育诗意享受教育幸福。

培育共享文化,为专业成长锤技能

学校教育要求每位班主任身心健康,具备高尚师德,业务精湛,无私奉献,具有爱生如子的博大胸襟,要求做好常规班级管理的同时,自觉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创新地开展工作,快乐地工作。为此,班主任应该做到“四个一”: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上一节班队会研讨课例、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年研究一个教育现象、写一篇研究论文。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班级常规评比和班级文化建设特色演播来展示班级风采;通过年级主题演讲、年级优质班队会展示和情景答疑来反映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效果;通过定期结集出版班主任工作文集,推广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以此同时,充分利用阅读分享、网络共享、案例交流和课例反思,促进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共享中成长。

建设班级文化,为专业成长搭平台

班主任应在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为此,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人人参与班级文化课题研究,一起讨论和制订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目标、记录教育故事、剖析教育案例,解决教育困惑,撰写研究报告,这样寓研究方法于丰富的研究形式中,可以引领班主任走上研究之路,在实践中充实班主任实践性知识,丰富班主任专业内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班主任专业态度、掌握班主任的专业知识、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技能,提高班级工作研究能力,真正感受到教育科研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体会到研究带来的快乐,使班主任更自觉地向科研型、创新型班主任发展,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做学生的精神领航员、学生敏感心灵的培育与呵护者、放飞学生智慧与理想的践行者。

建立激励机制,为专业成长强活力

在班主任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能更好地激发班主任的内在动力,使他们更主动地工作。例如学校每学期开展“十佳班主任”评比、“优秀班主任”评比、“爱心天使”评比、“五星班级评比”和“优秀中队评比”,通过常规考核、全校互评等方式,及时展示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挖掘他们的精神力量,总结他们的工作经验,并作为班主任培训管理的校本资料。这些措施为班主任创设更多更好的展示平台,使更多的优秀班主任在工作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感。

班主任专业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追求,它需要班主任个体的素质构建、内涵提升、自主发展和自我超越。希望通过新形势下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的研究探索,使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不仅仅是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成为班主任内在生命的一种自觉。

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4篇

教师事业融知识性、人文性、社会性、世界性于一体, 是一项博大精深的事业。知识是师生双方进行思想沟通、达到心灵交汇的载体。自古以来, 人们就把知识渊博、能不断求知作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论语》中指出, 教师对待学问, 要“学而不厌”。荀子则认为, 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博习”的精神。何况当今知识急剧膨胀, 信息流通极其迅速,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渠道, 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权威的形象, 那从教的每一个日子, 都应该是重新学习的每一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 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一名好教师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 积极实现自身地持续发展, 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我国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话更是振聋发聩、促人深思:“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 却永远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教师不断学习、自觉学习是教育事业本身的需要。

二、教师学习的现状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 决定了教师不得不经常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来工作, 并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在日复一日完成教学任务、应对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压力外, 部分教师变得有些心力交瘁, 力不从心。这时候, 往往荒废了自身的学习。尽管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很高的认同感, 但面对新教材, 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应有的钻研和深入, 在知识结构上便常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 表现为讲解教材内容时平淡无奇, 语言苍白, 甚至于有的教师使用新教材仍沿用旧教材的方法等等。课后不良的自我感觉在这部分教师心中长期堆积, 致使他们产生敷衍、落伍、退隐地颓废念头。这类现象在部分工作、家庭负担较重的教师身上比较常见。

有机会和时间参加继续教育, 接受专题性的讲座报告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深有所悟并有所触动, 产生过继续学习钻研和尝试教学实践的冲动。但随着学习的告一段落或结束, 曾产生的热情也消失了, 不能通过自觉的自学, 把学习继续下去。有人把此类现象归纳为“有心动没行动。

只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 应付教学, 以解燃眉之急, 不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扎实学习。新课程涉及的知识是多元性的, 涉及的领域是宽泛的, 加上如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发散的。当教学某一内容遇到知识盲点时, 迫于时间性, 教师马上通过查询弄清要点以完成教学任务, 至于本知识点有关的来龙去脉等则被搁置一旁, 并不作系统深入研究。此类做法, 也能是教师的教学呈现“常教常新, 的面目, 但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系统形成发挥不了作用, 不能真正使教师为知识的“博”、“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能站在“大学科"的高度, 投身社会生活, 进行相关知识的再选取再整合再学习, 仅仅局限于本学科领域,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过程只是“专"而不“博”不“活”, 缺失精彩纷呈的知识活力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个性!当然, 这是一种较高层次要求的学习。

三、我们的做法

(一) 注意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师的成长, 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 首先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 即教师的自我完善, 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如果一个教师内心没有这种渴望, 你即使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也出不了成绩。

1、树立学习意识, 提高理论素养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背景下, 学习是素质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师更应具有学习的素质。过去教学中存有“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一说, 说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那么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 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 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教师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研讨是自我发展的关键。使学习更为有效的是教师本身的内在动机……获得作为教师的自尊、更多的职业认知、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强的职业自信。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增强学习、研究意识,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 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融为一体, 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我校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至少订阅两份专业刊物, 并精读若干本教育教学理论经典著作;每学期至少交一篇专业论文, 教师个人和教研组都要在期初和期末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或经验总结;采用教研组定时集中学习、学校定期安排和教师课余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相互交流经验、学习心得;专门在校园网定期张贴教师的教学论文、优秀案例, 在校刊上介绍教师的优秀理论成果;聘请专家给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学习。

2.注重教学反思, 梳理成败得失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它是一种自我的批判性的态度和方法。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的自我纠错、自我教育的过程, 对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我校要求老师把教学后记作为没课教案的必备项目, 要求各教研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 把“课后反馈”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教师们把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问摆在一起集中讨论, 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次公开课, 有经验的老师是要开一次示范课, 各教研组及时开展评课, 点评教学中的得失, 并把成功或失败案例在组内进行深入分析、交流。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 对教学会有更多的理性认识。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 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 如教育教学的一般原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课程评价的知识、教材的呈现顺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等知识。这就必然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 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扩展理论视野, 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和坚定的教育信念,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是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美国精英的成长途径 第5篇

在美国,除了学而优则仕,还有商而优则仕......如南怀瑾所言,美国,也有他们的“世家”。

美国精英的发迹途径,在克林顿、奥巴马、基辛格等人代表的个人奋斗之路外,也存在大量“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现象。

“平民美国”只是一个面

大西洋两岸原来有一项传统文化区别:欧洲有历史悠久的贵族制度和社会等级区别,而美国自从立国以来,便以《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平民社会自诩。

在长期的奴隶制度和对其他“有色人种”的歧视迫害之外,“平民美国”确实有其真实的一面,也所谓是美国对世界各地移民的一大吸引力。“美国梦”理论上对所有人开放,哪怕是一文不名的下层社会穷光蛋,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成为亿万巨富。反过来,富人家族后代难以代代维持富人地位。总之,这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的地方。

这种“机会均等”的实例,见于众多的新贵,如比尔·盖茨等,而百年前的垄断资本巨头后代,除了洛克菲勒的若干子孙,其他大都已默默无闻。从社会学角度,至少在主流白人之中,美国普通平民的“社会上升机会”的确是西方世界第一。

然而,美国频频出现的政治世家门第,与前述巨富世家常常很快没落形成相当的反差。这说明,在美国政治地位的延续与财富的继承有相当的区别,财产不是保持精英地位的充分条件——美国上层社会还是具有将大部分个人资产回馈社会的优秀传统。而在小布什总统任上,作为共和党“保守革命”的一部分,曾经大幅度减少遗产税,增加了个人财产的世袭。精英教育世袭是根本

中国常熟翁家,从满清到民国出了两代帝师、两名状元、四世公卿和其他社会名流,特别是有成为两朝帝师的状元翁同龢。道光十五年,入值上书房、授国子监祭酒和奉天学政的翁心存在督促儿子翁同龢读书的家信中,披露了这一累世荣耀的关键:“富贵不足保,惟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

美国上流阶级的家庭教育哲学,与这一教育思想几乎平行,可以归纳为:“富贵不足保,惟名校精英教育之泽可及于无穷。”确切地讲,美国精英阶层有一个重要共识,即留给子女的最好遗产不是金钱,而是精英教育。换言之,世袭政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原因,是精英教育的世袭。

以美国历史上枝叶最茂盛的“贵族世家”罗斯福家族为例。两个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大学。打破纪录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去了哈佛。西奥多·罗斯福一房更不简单,不仅维持了至少五代哈佛校友的家族传统,而且代有奇人。例如西奥多的孙子克尔密特·罗斯福成为中央情报局早期的顶尖人才,是1953年伊朗政变、巴列维王朝

复辟的总导演。其孙克尔密特·罗斯福三世也是哈佛本科毕业,再上耶鲁法学院,今天不仅是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宾州大学法学教授,还是颇有名气的小说作家。

不仅布什父子总统都毕业于耶鲁大学,从“老太爷”布什参议员,到小布什总统的女儿,布什家族是延续了至少四代的耶鲁校友。前副总统戈尔夫妇,四个子女全都是哈佛大学毕业;按照低于十分之一的哈佛大学平均录取率计算,这该是“万年一遇”的现象。耶鲁校友克林顿夫妇新近结婚的掌上明珠切尔西,则是西海岸的“常春藤”名校斯坦福大学毕业;“驸马爷”华尔街高盛集团银行家马克·梅兹文斯基不仅是前民主党国会议员的公子,更是切尔西的斯坦福大学同窗。

常春藤世袭现象不只限于“高干子弟”。由数百名华尔街捐款大鳄校友组成的哈佛“大学资源委员会”,成员子女申请哈佛的录取率超过50%。其中美国最大烟草公司前副总裁詹姆斯·威尔奇,竟有六个儿子全部进了哈佛,超过了“万年一遇”的戈尔子女的成就。资源委员会另一大员拉尔夫·赫尔墨,则在2002年同班校友会上宣布:“我的三个女儿不仅全部从哈佛本科毕业,还全都嫁给各自的哈佛男友。”

《华尔街日报》曾指出,世家子弟“削尖脑袋”也要挤进常春藤名校,为的是延续经济和文化上的上流地位。政治世家门第的出现和延续,是这一教育投资的重要回报。其结果按照《纽约时报》中右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的诙谐说法,造成美国的党争,无非是常春藤毕业的共和党籍MBA,和同是常春藤毕业的民主党籍博士之间的权力轮换。

美国上层精英争取延续下一代的常春藤名校教育,是从托儿所和幼儿园时代就开始的。美国各级私立贵族学校和升学及课业辅导工业的兴旺蓬勃,便是明证。《经济学家》曾经发表专题报道,介绍在新近的经济大衰退之中,美国可谓百业萧条,唯独供不应求的私立学校成为例外。《纽约时报》近日的一篇报道,更借一位华尔街律师之口,将这一上层社会偏好归纳为订立“远期合同”。

美国的“精英世袭”现象,只是美国日趋明显的“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因果关系“世袭化”大势的一部分:蓝领中产阶级的衰亡,大学教育成为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的分水岭;最穷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口子女获得大学学位不到9%,而最富四分之一人口中达75%(据《纽约时报》)。长此以往,美国社会可能存在越来越多“龙生龙,凤生凤”的现象。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彼得·奥尔扎格最近辞去白宫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局长一职,这是直接制定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要职。奥氏出身于美国最出名的私立贵族中学,又以最高一档成绩毕业于“常春藤”普林斯顿大学本科,获得去欧洲深造的马歇尔奖学金,最后得到伦敦经济学院的博士。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是他的导师和合作者。

在“双料常春藤产品”奥巴马总统之下,这样的狭义“学而优则仕”现象更加明显。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前哈佛校长萨默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能源部长朱棣文,以及最新获得参议院批准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前哈佛法学院院长卡根,都属此列。

难怪《纽约书评》杂志最新评论奥巴马上任以来的政绩时,把倚重常春藤知识精英看成是这届政府的最大特色,也是激起中下层白人“茶叶党”反精英浪潮的主要原因。

英国上层社会有个传统说法:“滑铁卢战役的胜利来自伊顿公学(贵族子弟)的操场”。虽然目前“戎而优则仕”已随着美国社会演变而被“好男不当兵”的世风取代,但“健而优则仕”仍在美国上层精英中盛行不衰,并且从精英教育延伸到大众教育,甚至连中国现代教育的“德智体”口号,也受到了这一英美传统的影响。

在美国,体育运动不仅是社会上层的普遍强项,也是精英教育的重点,成为美国“预备学校”所谓“预校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培养了包括克林顿总统在内的大量美国精英的罗兹奖学金(大学本科毕业后到到英国牛津大学继续深造)的评比中,体育运动是评比标准中的第二条。

就连美国精英领袖教育的大本营常春藤联盟的名称最早也起源于体育运动,指的是美国东北部这八所大学之间的校际体育联赛,后来成为这八所大学组成的地区联合会的“正名”。

虽然年青时多病,肯尼迪总统也热衷运动,从事过赛艇、美式足球、高尔夫球等项目,并且是哈佛大学游泳队成员(彼时美国奥林匹克代表队的大批队员来自常春藤校队)。这一能力是他二战时成为海军英雄的重要原因。

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国上层社会的这一风气迅速改变,而演变成今天上层精英“好男不当兵”的世风。

布什父子两代是这一风俗变化的典型。小布什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在面临征召入伍的紧要关头,和当时一批得克萨斯州“高干子弟”(包括两个联邦参议员的儿子)一起进入本州国民警卫队,而避免去越南服役。参加国民警卫队是当时想逃避越战的大量平民子弟梦寐以求的目标,常常排队多年仍无法进入,布什却轻易“中奖”。

耶鲁肄业的前副总统切尼,在越战时期正当青壮,却先后4次“缓期服役”。后来,有人询问这位超级鹰派年轻时为何多次放弃大好的“爱国”机会。切尼毫无愧色地回答说他当时有“其他优先次序”。

克林顿总统夫妇和奥巴马总统夫妇是最好的代表。这两对夫妇都是常春藤名校毕业的法学院博士。更有甚者,奥巴马的副总统拜登也是律师出身,而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则在就读法学院期间,因老爹曾经占据的田纳西州联邦议员席位出缺,退学竞选,成为该州最年轻(28岁)的国会议员。

“讼而优则仕”主要包括很早就抱政治野心、而以法学博士为敲门砖的职业政客,以及“不差钱”的上层权贵子女两类政治精英。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位总统都是以名校法学博士为招牌的职业政客,“高干子弟”戈尔算是后一类。

克林顿贫苦白人出身,但在乔治城大学读本科时,就在大名鼎鼎的联邦参议员富布赖特办公室担任实习生。后来,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次年就参选国会议员,一年后当选阿肯色州检察长,再过两年,32岁时当选为阿肯色州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州长。只是在第一次连任州长失利的短期内,克林顿才在某律师事务所挂名,“仕而优则讼”了两年。

“商而优则仕”固然是美国政界的长期传统,走此道路的著名人物包括越战时代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哈佛商学院MBA、福特汽车公司首任非福特家族总裁)。而近年来,这一模式还有更上层楼的趋势。这反映了两大社会因素。首先,美国名校学生精英虽然不乏理想主义,但远比越战时代的激进前辈现实理智,并认同比 尔·盖茨先发大财再改造世界的成功模式。其次,美国竞选费用高涨,而保守派主导的最高法院新近却投票裁决,废止旨在制约金权的政治献金限额法律,进一步刺激了商界大老自费竞选公职的趋势。

美国共和党的两员女将在中期选举中脱颖而出。她们背后彰显的价值在于“商而优则仕”。这正是美国社会结构过去几十年来发生深刻变化的内容之一。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根据《华尔街日报》最新民调,英国石油公司(BP)在公众中的正面形象比率只有11%,远低于因为质量问题而鼻青脸肿的丰田汽车公司(31%)。而金融泡沫的首要罪魁华尔街投行高盛公司的正面形象率只有4%,似乎成了过街老鼠。

这种形势下,在美国中期选举加州的初选中,有两员女将脱颖而出,成为共和党“商而优则仕”道路的新星。

“商而优则仕”的政坛新星

这便是共和党籍加州州长候选人、网上拍卖公司电子湾(eBay)的前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以及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候选人、惠普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里娜(Carly Fiorina)。

这两位女将的最大特征在于,都是美国“创意经济”的佼佼者,不仅没有石油和华尔街金融业的道德包袱和负面形象,而且还是民主党偏向的硅谷高科技工业中不多的共和党代表。她们不仅有助于纠正共和党的传统弱项──女性选民,更可以炫耀在新经济挑战下成功创造个人和社会财富的从商经历。无怪《华尔街日报》社论表扬她们的脱颖而出,代表了美国右翼的“一场政治输血”。

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指的是美国东北部的8所顶尖高等学府,这8所学校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美国最顶尖、最难考入的大学、它们是全世界接受捐款最多的学 府、它们吸引无数最优秀的学生与师资。此外它们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8所学校中的7所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

两位女强人都是名牌大学出身:惠特曼是普林斯顿,费奥里娜是斯坦福;两人的家世都属于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惠特曼的父亲是纽约长岛的贷款商,母亲是中美缓和之后首批访华的妇女代表团成员;费奥里娜的父亲是法学院教授(后来成为联邦法官),母亲是个画家。这样的家庭背景,日益成为常春藤名校注重的招生 对象,正是在于早期家庭教育和工作伦理,使得其子女毕业后的社会成功机会明显超过权贵世家子弟。

她们俩本科毕业后,又分别进入其他名校的商学院深造。惠特曼获得哈佛大学商学院MBA;费奥里娜在马里兰大学MBA之外,还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管理科学硕士。两人下海之后“商途”一帆风顺。费奥里娜在美国电话公司(AT&T)从管理实习生一路升到主管硬件和系统的副总裁,然后担任AT&T分划出来的朗讯公司的全球业务服务总裁,最后被惠

普公司聘为首席执行官,是财富20强公司中首位女性CEO。费奥里娜上任后决策收购康柏(Compaq)公司,组成按台数计算的全球第一大电脑制造商。

惠特曼则从宝洁公司品牌助理干起,以后多次跳槽,包括担任前共和党籍麻州州长兼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掌管的贝恩(Bain)公司和迪斯尼公司的副总裁,以及占近乎垄断地位的全球鲜花递送公司FTD的首席执行官。1998年,惠特曼受聘为当时只有19名员工的eBay公司CEO。10年后,eBay成为拥有员工1.5万名、年收入8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网络拍卖行。

要有选票必须先有支票

这两位女强人都崛起于商海,固然大部分在于她们本身的能力,但名牌学位和因之形成的高层校友人脉无疑起了重大作用。例如,惠特曼进入贝恩公司并且升到资深副总裁,与公司元老罗姆尼是哈佛商学院校友直接有关。她后来投桃报李,出任过罗姆尼竞选总统的财务主席。另外,美国高科技工业的发展,与风险基金、上市策 划、公司购并筹款等等至关重要,而后者正是华尔街多如过江之鲫的常春藤名校校友大展拳脚的场所。

其他不说,费奥里娜赢得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初选,便靠了在最后紧要关头投入数百万美元个人资金购买政治广告。而惠特曼在初选中投入7000多万美元的个人资金,并且准备为正式的州长选举再花费1.5亿美元。

作为常春藤名校毕业生,费奥里娜和惠特曼都属于共和党温和派,加上耀眼的高科技工业领袖成就,又是成功的女性,本来应该有相当的号召力。可是为了赢得新近的共和党初选,两人都被迫在限制移民问题上发表不少讨好共和党右翼草根的激烈言论。在拉美裔选民已经超过20%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加州,这未免会成为大选时的严重障碍。

最近几十年来,美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美国经济向后工业化社会的历史性演变,传统制造业的比重不断衰微,服务业和新兴高科技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从社会财富的创造来说,美国已经明显从制造业经济演变为“知识经济”,或者是《华尔街日报》新近的说法:“创意经济(idea-driven economy)”。

不仅只是华尔街创造各种泡沫投资“新手段”赚得盆满钵满、闯下大祸却要纳税人买单的金融大鳄,美国社会的“实体型”财富新贵也明显展示这样的“创意型”现实:微软、谷歌、雅虎、亚马逊、脸书等新兴跨国公司的创始人,比比皆是美国最新一代的亿万富翁。

无论是华尔街还是硅谷,这些财富新贵大都可说“白手起家”,但加深了美国上层社会的一个传统特色──他们无不具有常春藤精英教育背景,以及因此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社会资源。

“反精英主义”后更加精英主义

与此同时,尽管有本人精英教育出身的小布什总统在台上玩了八年“反精英主义”,以及新近如火如荼的“茶叶党人”运动,美国政界的精英主义传统却有变本加厉的势头,而影响到两党上层政治人物的命运和浮沉。

中国传统的政治精英道路是“学而优则仕”。美国也不乏学人从政。哈佛大学博士班的同窗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奥巴马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前哈佛校长萨默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能源部长朱棣文等人都是例子。

但是美国以民主立国,从政“正途”是选举产生的公职。像上述学人那样依靠任命踏入仕途,不免有点类似中国科举时代的捐纳和荫封“异途”。竞选出身的“科班”政客集体,无过于美国国会。哈佛大学高材生、《纽约时报》大牌记者纪思道几年前曾经归纳过美国国会议员的职业出身:218名是律师,12名是医生,3名是生物学家。至于国人曾经认为“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学人,则一个都没有。

换言之,美国通过竞选从政的精英最多是有法学博士头衔的律师,说得再通俗一些是“讼而优则仕”,其次是曾经悬壶济世的医学博士。这一情况与美国精英教育重点相辅相成,两者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关系。在2010年初夏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台上宣读的本科生直接读博的去向,第一是法学院,其次是医学院。

然而美国政界的“讼而优则仕”传统,对共和党相当不利,这是因为美国律师业有明显的民主党偏向,尤其是与传统支持共和党的石油业和保险业对比。律师出身的克林顿总统夫妇和奥巴马总统夫妇是最好的代表。作为一种自然的对比,美国共和党政治精英走的常常是“商而优则仕”的道路。

具体而言,“商而优则仕”是在名牌本科教育之后,直接进入商界和工业界,中间常常再回到名校商学院读完MBA,在商界获得显著的成功之后,再改行从政。布什总统父子可以说是这一“商而优则仕”道路的典型代表:老布什耶鲁大学本科毕业后,“下海”到德克萨斯州油田,挣出了数百万美元家产,方才改行从政;小布什则在耶鲁本科毕业后先上了哈佛商学院,得到MBA后,在商界不痛不痒地干了多年后转入政界。共和党政府任命的官员也往往具有同样的背景,例子是小布什总统的的两位财政部长:美国铝业公司总裁奥尼尔(公共管理硕士)和高盛集团总裁保尔森(哈佛商学院MBA)。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各自“商而优则仕”和“讼而优则仕”的从政传统并非偶然,因为前者代表财富的创造,是以增长经济为教条的共和党的强项。而后者代表财富的重新分配,自然而然成为标榜为弱势群体“请命”的民主党的专长。

新近的美国茶叶党人民粹运动,很大程度上是中层白人群起反对奥巴马政府向少数民族居多的下层阶级“重新分配财富”,应该是共和党精英“商而优则仕”的难得机会。但是新近的墨西哥湾油井泄漏事故和华尔街金融泡沫破灭造成的持续经济衰退,导致美国选民中罕见的“仇富”思潮,而增加了商界传统的共和党精英从政的困难。

论教师成长途径及其实现 第6篇

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的教育和训练,才能使可能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先进生产力,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离不开教师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向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转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和劳动者的结构、层次、数量、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就必须依靠教师进行科技知识的再生产,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然而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在适应时代中成长。

二、教师成长的途径

1.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专业成长,是个人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思想修养等方面不断改进与拓展的行为过程。教师专业成长可以说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为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态度、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修等活动,以提高自己在教学能力、教育知识、班级管理、学科知识、学生辅导、专业态度等方面的能力的成长过程。它包括了教师本身所持的想法、知识内涵、技能、态度、意愿等外在行为,甚至内在情况等的改变。

2.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等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教育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教育专业成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1)从教师自身来讲要转变思维方式,变设计式思维为运动式思维。当前,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存在教学模式化的偏向。教师备课大都备教师如何教,很少备学生怎样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按照课前设计方案进行,遇到课堂中的动态问题便不知所措。常常有老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以“咱们下课再谈”的解释。因此,我们应该提倡“二度设计”的教学方法,即课前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课中要能应对动态事件,课后要反思改进,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2)变定式思维为逆向思维。在教师这个庞大的群体中不乏有这样一些教师,他们接受新事物时往往采用机械地模仿方式。他们只会问学生:桌上有五个苹果,小红拿走了2个,还剩几个?而不会问学生:桌上有五个苹果,剩下3个,小红拿走了几个?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也只能根据提供的范例进行教学,依样画葫芦,未能以哲学观点,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3.做好课题研究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要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向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课题研究中,教师遇到了许多问题,因此就不得不广泛阅读,互相探讨,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长起来。

4.增加阅读量

提起写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觉得是件“头痛事”,其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书读得太少。欲言之而无言,感到“书到用时方很少”。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他那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同时也需要经常性地读一些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也是教师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5.从管理者角度看

(1)制定“人本化”的学校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人本化的学校管理,其核心是促进每一位教师主动发展,热情向上。为了给教师创造一个超越昨天的工作环境,学校应建立“人本化”的学校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规范标准;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平的评价机制,能者为先的激励机制;纳贤留才,优胜劣态的流动机制;责任与利益相统一的责任机制等,促进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积极适应时代要求的自觉性。同时,学校还应通过实施责任工程,使教师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使教师较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思想、科学观和方法论,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2)目标引领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要成长,在专业上有所发展,离不开目标的引领。学校要做好引领示范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首先,目标引领为教师指明奋斗方向和努力方向。当教师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始终向自己预设的目标迈进时,他的专业学习才不会出现偏差。其次,目标的确立可以激发教师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他们可以从繁重和琐碎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不沉醉,不迷失。最后,目标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每一个老师都有不断前进和自我完善的欲望,让教师确定专业奋斗目标,可以增强内驱力。

(3)革新教育理念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用理想和信念来规划学校发展蓝图。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管理者,首先,就要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很好地融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去,这样才会将办学理念发展成为学校文化,在这种学校文化的熏陶之下,教师不断成长。同时,在办学理念的激励和鞭策下,教师应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做到“为会教而能,为善教而强,为从教而荣,为专教而喜”。其次,用寄语和誓言演绎学校教育哲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将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一种教育哲学演绎的方式,按照名言、哲理的形式,有效地融入到教师专业研究中。

三、教师职业化成长的内涵及途径

1.教师职业化成长的内涵

教师职业化成长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包括①教师职业定位: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导向作用,认真负责地为学生指导航向。②教师的职业道德: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向学生展现出的个人人格魅力和道德魅力。③职业技能:其主要指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教师职业化的途径

(1)通过加强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来实现教师职业化

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由低到高有三个层面:积极性,责任感,事业心。积极性是短暂的,责任感是持久的,事业心则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教师群体中有事业心的人总是少数,必须有责任感的人比有事业心的人再多一点,让更多的人停留在积极性上。因此,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对责任感和积极性的培养上,用职业化代替专业化,先把职业化做好。不用动机衡量教师,而用行为考核教师。用职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先定一些职业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把每一个过程当中的细节定好,细节包括考核、激励、奖励等措施,用职业化管理方式解决问题。

(2)通过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来实现教师职业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基本的职业技能。同时,教师职业化成长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学技能的研究是教师职业技能研究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教学设备已经进入课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熟练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的职业能力,以此不断促进教师职业化成长。再者,教师职业化的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不断地推陈出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最新的知识抚育祖国的未来,这是评价教师职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示剂。

(3)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是实现教师职业化成长的必备举措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化成长成败的关键。有才无德者,不足为师也。无论是教师责任的实现,还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与发展,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自己,还是依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想实现教师职业化的目标,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就必须具备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想实现教师职业化的目标,教师必须做到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教师职业化的目标,教师就必须注重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的提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助推教师成长的“七途径” 第7篇

一、知识在“学习”中丰富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和学习。特别是面对课程改革, 教师必须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不断地学习, 让学习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状态。向书本学习, 沉浸到无垠的精神世界中, 与教育大师们进行对话, 聆听来自教育界最前沿的声音, 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向身边的老师学习, 努力发现和借鉴别人的长处,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得有一桶水。尤其是现代社会, 各种知识信息浩如烟海, 不断更新, 教师更要有“活水”。若教师不读书, 源头堵塞, 何来活水呢?而学习过程就是吸取的过程、积淀的过程。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另一方面要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 逐渐提高自己的认识, 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 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只有不断地学习, 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 才能不断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理论水平。为了促进教师多读书, 学校要给教师推荐一些好的书籍, 并要求教师认真阅读。对于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既要阅读、学习, 更要多加研究, 从中汲取营养, 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

二、业务在“模仿”中成长

教师模仿的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 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 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 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 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而应当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 借鉴吸收别人的营养成分, 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 达到“借智补智, 借力使力”的目的。

首先, 从再造性模仿开始。多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多观看名师的典型课例, 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选择不同课型, 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 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 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

其次, 以创造性模仿深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 我们必须在掌握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 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 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三、素质在“磨课”中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平台, 但它也是教师展示的舞台。磨课是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活动方式的整体把握之上、超越具体技术层面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正是不断地磨课, 教师能深入分析教材、设置课堂结构、安排教学环节、设计课堂练习、推敲教学语言等, 也使教师去思考更复杂也更深刻的问题。所以, 教师要不怕困难, 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 敢于承担研讨课、汇报课等公开课。从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及时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缺漏与不足。而且把平常每一节课都当公开课上, 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反复琢磨, 反复地修改和调整教案, 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磨课的经历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历练, 也是教师锤炼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 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磨课包括磨学案、磨学情和磨方法。磨课绝不是追求完美的课堂, 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 也是专业素质提升的一个抓手。

四、经验在“互助”中积累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式交流互动, 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和互助互利, 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

一是成立集体备课小组。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 再组织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 选定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有中心发言人, 有准备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 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 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 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环节, 安排学生活动等。教师在这个小团体里共同研讨,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二是开展互听互评活动。我校每学期都安排一些互听课活动, 互听互评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证研究表明, 学校内教师之间通过听课, 再让其他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 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 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研讨机会, 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是实施“青蓝工程”。市级或中心校级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 通过共同备课、互听互评、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等形式, 总结教学得与失, 提高教学能力, 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与指导。

四是举办教师沙龙论坛。让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困惑、与学生相处的技巧、班级管理的方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育过程的心路历程等, 通过交流思想, 总结方法,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五是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教学研究平台、跟进式教学指导平台、教师备课平台等, 积极提供集课程资源、教案撰写、集体交流、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于一体的教师备课网络服务。以教研员为召集人, 以骨干教师参与为主要形式, 引导教师人人建立教学博客, 加强教研交流, 促进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 特别是增进与外校、外地教师的交流, 做到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专业在“引领”中成长

专业的引领正是弥补教师专业水平欠缺, 教学经验不足的有效措施。为此, 年轻教师必须多与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接触, 聆听他们的意见, 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专题讲座的形式。它是校本培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专题讲座的内容要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需要的有关方面的理论, 可安排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 或组织教师观看有关专家所做的讲座录像, 帮助教师了解教改的信息, 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结对子的形式。为了让教师尽快成才, 成为教育教学能手, 学校应采取结对子的形式培养教师, 选配业务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青蓝对子,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要求徒弟每周必须听师傅两节课, 师傅听徒弟一节课, 一年见成效, 两年见成果, 并签订责任状。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 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能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挑起大梁, 也能促使老教师不断提高与发展。

邀请市进修校的教研员到校做现场指导, 与教师共同分析教材, 指导教学。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 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因为专业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备课 (设计) 、听课 (观察) 、评课 (指导) 等, 对年轻教师的帮助会很大。因此, 邀请他们参与课改, 不仅是讲座, 还要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 指导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六、能力在“反思”中提高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说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教师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反思, 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来进一步充实自己, 提高教学能力。因此,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注重反思与总结, 是中外教育大师走的一条可行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 成为著名教育家的。美国学者波斯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 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七、智慧在“写作”中凝练

青年教师成长途径的研究 第8篇

一、青年教师的优势和不足

青年教师的优势是刚参加工作不久, 教学理论知识丰富, 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 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较快, 年纪较小, 和学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 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不足之处一是虽然教育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教学经验缺乏, 多数正处于教学新手向教学老手转变的过程中。二是个人专业成长意识强烈, 但是缺乏奉献精神; 三是有远大的目标, 但落实较少;四是自主发展意识较强, 合作能力欠缺。

二、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内容

青年教师的成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具备丰富的知识, 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这里丰富的知识既包括学科专业知识, 也包括综合知识, 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二是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其中包括班级管理能力, 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品质, 还包括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三是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途径

(一) 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每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是满腔热情、志向远大的, 但是,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 有的教师逐渐变得麻木, 没有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没有目标就不会成长, 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工作的前十年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一定要认真规划好这十年, 这些成长目标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自己的品格修养要达到什么标准。二是知识结构所要达到的要求, 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以及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三是教育教学要达到什么标准, 包括课堂教学达到什么目标, 班级管理达到什么水平, 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什么成果。

(二) 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 学到老”, 也就是说要有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 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作为青年语文教师, 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样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知识的丰富、阅历的增加, 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三) 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从教技能

1.认真备课

青年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要特别认真, 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切实了解学生对课堂的需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 深入钻研教材, 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的教学方案, 为讲好课做充分的准备。

2.认真上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 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变接受性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因此作为青年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 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语文教学中, 青年教师一般具有接受知识快的特点, 要把课堂教学作为自己成长的主阵地, 坚持认真上课, 提倡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索, 力求教学的最优化,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3.注重课后反思

作为高中青年语文教师, 每上完一节课后, 要认真反思, 通过反思以求进步。具体做法是通过对自己教学的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认真进行反思, 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教学中的失误教训进行总结。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教师之间要积极合作交流

提倡开放式教学, 青年语文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另外还要多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课, 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与同行的合作交流, 通过同行教师之间的互动, 互相启发和补充, 才能产生新的教学思想, 从而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水平, 促进青年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

5.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 并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 发挥特长及优势,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幽默诙谐、有的细腻婉约。有的教师擅长朗诵, 就可以范读, 给学生以示范;有的教师擅长活动, 就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总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个人优势,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技能,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水平, 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 积极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青年语文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 如听课、说课、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经验交流等。在参加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什么是一堂好课, 如何上好一堂课?比如从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课堂内容的趣味性着手, 要想讲好课, 就必须备好课, 备课环节非常关键, 只有做到这些, 青年教师才有可能自己上好一堂课。

(五) 青年语文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

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另外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教育战线上的具体事例鼓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六) 青年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

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人们拼搏进取, 保持旺盛的斗志, 激发自身的潜能, 更好地促进自身健康成长。比如学校的公开课, 有的教师积极争取, 有的教师抱着应付的心态, 这种不同的心态造就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 作为青年教师, 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是很有必要的。

结语:综上所述,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语文教师, 就必须精读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 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其次, 要经常和同行进行经验交流, 取其之长, 补己之短。另外, 还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 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孙喜凤.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J].吉林教育, 2011 (9) .

[2]鲁林岳.特级教师成长与成功的因素[J].教学月刊 (中学版下) , 2011 (8) .

[3]章师亚.教师专业成长应该牢记的7句话[J].浙江教育科学, 2011 (1) .

[4]吴金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2 (7) .

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9篇

适当加压

没有压力, 就没有动力。我校要求年轻教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

1.同年段、同学科每位年轻教师每周互听一节课, 通过互听互评活动, 坦诚地交换意见, 认清自己的不足, 促进共同提高。每学期还要开一节校级汇报课或开一节教学片示范课。

2.每位年轻教师每学期要撰写一篇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两篇以上优秀例案。

3.每位年轻教师每学期要召集两次以上集体备课活动, 并做好主讲工作;主持一次校级以上教研活动, 主评一节校级研讨课;做一次校级以上专题讲座。

虽然, 成长的道路是辛苦了些, 累了些, 然而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快乐, 他们愿意累并快乐着。有位年轻教师在博客上这样写道:“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训, 让我受益匪浅, 有时候我们嘴里叫着好辛苦好累, 其实心理挺高兴的, 毕竟学校是为我们的专业成长负责, 这样的学校为数不多, 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遇。其他年轻教师的想法也和我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越来越优秀。”这位教师的内心独白, 代表了绝大多数年轻教师的心声:他们内心是追求上进的!

营造氛围

学校要不断地给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良好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是进行教育科研的保证。教师成长的氛围很重要, 这氛围像磁场一样, 会辐射自在的欢乐, 也会散发出一种持久不断的吸引力, 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这样的磁场中快乐成长。

1.开展研究。学校坚持每周三上午为语文科教研活动, 下午为数学科教研活动。活动形式有上课、评课、看录像以及经验交流、困惑与问题研讨等。

2.有益竞赛。举办不同层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或教学技能展示, 充分展示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 形成良性竞争的一种氛围, 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3.举行“会课”。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编写教案的基础上, 采取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进行会课, 让所有的教师都动起来。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 其他教师进行议课, 无论是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均可以拿出来研讨、争议。鼓励教师大胆发言, 说出自己的意见, 把“研”与“教”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会课”的价值。

自我实现

多年的观察发现, 在教学常规检查之后, 很多教师对领导检查总结的结果并不满意, 他们总会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自己在哪方面做得很出色, 但领导并没有发现, 反而表扬了不如自己的教师。这说明教师内心渴望实现自我, 并得到领导和公众的认可。这也说明教师很有自信心, 自信心有时比什么都重要。可惜, 很多学校领导都忽略了教师的这种内心欲望, 只是一味地用无休无止的、日复一日的检查来管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明确教师内需心理, 我们尝试着改变以往的教学工作检查方式, 而是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 即每学期期终都将教师本学期的教案簿、学习笔记、班级工作手册、撰写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课题教研材料, 以及优秀教学设计与评析或反思等进行展示, 可以实物展示,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 还可以制成课件进行展示, 来推介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是介绍教学工作完成的基本情况, 二是介绍自己教学工作中最具特色的地方。这样的展示过程, 教师既是参与者, 又是评判者, 他们的优胜劣败需要大家的认同。这样, 不仅让教师实现了自我, 也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教师在观看、比较与评判中不断自我完善提高。

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 可以弥补教师专业水平的欠缺、教学经验的不足。为此, 年轻教师必须多与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接触, 聆听他们的意见, 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1.专题讲座的形式。它是校本培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内容要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急需的有关方面的理论。可安排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 或组织教师观看有关专家讲座的录象, 帮助了解教改的信息, 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2.结对子的形式。为了让教师尽快成才, 成为教育教学能手, 学校应选出业务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青蓝对子,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要求徒弟每周必须听师傅两节课, 师傅听徒弟一节课, 一年见成效, 两年见成果, 并签定责任状。而且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 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挑起大梁;也促使师傅不断提高与发展。

3.邀请市进修校教研员做现场指导, 与教师共同分析教材, 指导教学。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 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因为专业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备课 (设计) 、听课 (观察) 、评课 (指导) 等, 对年轻教师帮助很大。因此, 邀请他们参与我们的课改, 不光是讲座, 还要深入课堂实际, 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开展教研

在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中, 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备课式教研。为了更好地发挥备课的作用。本学期我校以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 选定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有中心发言人, 有准备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 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 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 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环节, 安排学生活动等, 从而吃透教材, 用好教材。

2.案例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指的是围绕所研究课题, 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进行评议, 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 使执教教师受到启发和教益, 又为听课老师提供了学习研讨的机会。

3.沙龙式教研。沙龙式教研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沙龙式教研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氛围, 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这样互动式的探讨, “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 针对性强, 气氛浓, 所以教师乐于参与。

4.专题式教研。专题式教研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 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以教学改革过程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 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 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 探寻教学对策, 逐步解决。

5.会诊式研讨。问题会诊式校本教研是指利用多方面的力量, 共同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学校的发展而言, 可以通过邀请市教研员来学校听课、与教师座谈,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 从众多问题中梳理出有价值的课题加以研究。就教师的发展而言, 可以通过向市教研员或学校骨干教师的咨询, 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并请市教研员协助诊断;也可以请同学科教师进行听课, 集体会诊, 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网络在线

网络可以打破时空限制, 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聊天”式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了自己的QQ群或UC群或聊天室, 邀请全国各地自愿接受培训的老师加入。让老师们和名师面对面进行聊天。如校本研修网、新思考网, 定期研讨一个专题, 由群里的教师负责主持, 在晚7点正式开始。到时, 老师们都是早早来到群里, 等待着聊天培训的开始。如何聊天, 群里也制订了相应的制度, 每一人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聊话题以外的问题。在群成员中, 有教学一线的名师, 也有研究中小学教育的专家。在聊天式交流中, 随时可以就某个问题单独聊。您那充满智慧的发言, 会及时得到大家的表扬, 可以随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聊天式的交流, 还有一大好处, 就是所有内容都会被随时贴在公共空间里, 供大家再学习, 再讨论。正如群里有些老师说的, 能加入到群里来, 即使不说话, 能“听”大家的发言, 也是最好的收获。

2.“帖子”式交流。现在很多网站都设置了教育论坛。如教育在线、成长在线、基础教育论坛等。每天, 在这些论坛上, 都会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 在论坛上忙着翻帖、读帖、回帖。凡是读到精彩之处, 读到质疑之处, 都会跟上一段属于自己的文字, 要么是鼓励的言语, 要么是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想学习的老师而言, 这就是在培训, 是拓展视野, 是和别人思维的火花碰撞,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3.“博客”式交流。大凡熟悉网络的教师和教育专家, 都有自己的博客。每天工作结束, 都会把一天教学中、研究中的所见、所感、所思, 一点一滴形成文字, 写成随笔, 发到自己的博客上, 任别人品读、批评。坚持每天写博客, 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 更利于教师练笔, 自然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培训。在众多网络培训中, 博客式交流应该是教师最好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方式。

中职化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探讨 第10篇

1. 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

中职教师肩负着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重任, 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时代, 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再学习、再实践而获取。因此, 中职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 接受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才能适应职教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2. 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

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生产技术工人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掌握更多的技能, 如实际动手能力、相互协作能力、观察能力等等。人才培养在于教育, 教育质量在于教师。作为从事中职教育工作的教师, 既要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 又要有精湛的实践技能, 要具有“双师素质”, 才能适应当今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3. 要加强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

1996年,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指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知、做事、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这四大支柱反映了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也即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近几年中职招生从生源到质量都出现整体滑波现象, 学生素质相对较低,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中职教师更是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 教师不单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 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中职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不是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能完成的,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质的飞跃的。优秀的化学教师, 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之中, 而且这种发展和进步主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与实践之中。

1. 读书。

面对综合素质不高、文化基础不好的中专生, 中职教师必须学习而且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 才能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兴趣类型、学习方式和方法出发, 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 采用多姿多彩的教育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益, 实现教与学相统一。化学专业知识是化学教师得以成长的基础, 因此, 化学教师要适时地充电加油, 反复研读化学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 开发适宜中职教育要求的课程资源, 以利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途径组织学生学习。由于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化学教师还应更多地阅读与化学相关的新兴学科书籍, 如环境化学、能源化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等, 做到“博大精深”, 提高素养, 解决化学教学的实际问题。中职化学教师要把读书当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是化学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2. 教学反思。

一个成功的教师, 总是善于发现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 考察这些问题的原因, 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理论素养, 如课前有无认真准备, 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无进行改进, 自己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化学专业知识、化学操作技能以及化学相关学科的知识等能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能否继续指导教学实践, 有无根据职教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等等。职业道德和理论素养反思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动力。

其次, 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学实践反思分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与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是否已准备好, 设计的教学任务是否恰当, 创设的教学情景有无现实意义, 教学方式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反思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 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师生的互动效果如何, 出现问题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怎样控制课堂的节奏和气氛, 化学实验有无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科学态度等方面应有的作用。教学后反思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 可以通过自己回忆和收集同行、学生的反馈意见, 总结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对教学问题、教学现象形成独到见解,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 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对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上公开课、教育科研、辅导学生参加化学技能比赛、名师导教等都是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公开课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的职业自尊心使他们上公开课之前精心准备教学过程, 对教学内容、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用心去研究、反复斟酌, 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公开课后从听课、评课教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 从而获得专业的提升。

教师为了更好地解决在教学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就必须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以逐步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 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中职化学教师应根据中专生的特点、学校已有的条件、社会的需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例如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研究如何改革污染严重的化学实验, 或用简易微型实验仪器代替昂贵的化学实验仪器, 或一些富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和实践活动等, 这些都是较好的中职化学教育科研课题。化学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提高能力, 用科研指导化学教学。

化学教师要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化学技能比赛。不论是校级还是省级或国家级大赛, 教师在辅导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时, 会遇到新问题, 促使教师刻苦钻研,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和同行探讨, 和校际教师相互交流, 使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

另外, 中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 名师导教活动等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4. 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对中专生的要求是要具备较高工作技能, 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劳动。因此, 中职化学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 并能够以规范的操作示教, 以科学的方法示范, 以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药品称量和取用, 试剂的加热、过滤、蒸发、移液、滴定、萃取基本操作, 基本仪器如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的使用等, 基本实验方法如容量分析、仪器分析等, 都有一定的规范, 要准确、熟练地掌握这些操作技能和方法, 实验才能取得成功。在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过程的每个细节, 尊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对实验出现的特殊情况要努力从实验仪器、条件、方法等多方面分析找原因。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学内容, 联系企业生产、生活实际, 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实验, 如食盐中碘的成分探究、鲜果中维生素C还原性探究, 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如自制简易净水器等, 这些实验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能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也对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实验技能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5. 到企业实践锻炼。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职化学教师应到企业去实践锻炼。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 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和相关岗位职责、用人标准, 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改进教学方法,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切实加强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中职化学教师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意见, 结合专业和教学需要, 利用寒暑假深入对口企业或基层的相关岗位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 摸清有关岗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 使职业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以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技能培训。中职化学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中职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学校、社会和教师自身多方面的协调配合, 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每一位中职教师应当抓住机遇, 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实践, 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摘要:本文就中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行阐述, 并对中职化学教师的成长途径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实验教学研究,企业实践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吴星, 沈怡文主编.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袁孝凤主编.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探索留守学生温暖成长的途径 第11篇

一、重视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是学生温暖成长的前提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只有情况明,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到校后,学校要组织班主任把班级人数和学生来源情况作全方面的摸底掌握,弄清留守学生共有多少人,从而建立好留守学生档案。同时,还要对留守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其他方面的细节进行跟踪了解并作详细记录,为留守学生以后的发展建立好档案。档案不仅是现在了解学生的需要,也是为今后班主任发生更替做准备。留守学生档案一经形成,学校应妥善保存处置。学校要根据这些学生档案加以分析研究,并在教育过程中定期不定期地过问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让这些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虽然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可学校教师是重视他们的,心里漾起温暖的浪花,感激老师、感恩学校,并自觉自愿地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中做好生活中自己应做的事,在学习中努力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这样,长时间积累下来,学生就会在温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朝着好学生、优秀学生方向发展。

二、关爱是留守学生温暖成长的桥梁

学校通过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和分析,不难发现留守学生大都存在“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的状况。因此,留守学生的亲情、教育、安全等至关重要的环节都不能忽视。学校要引导班主任老师重视这些环节,多与留守学生沟通交流,用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主动找时间与他们一起活动,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和信息与他们一道分享,在他们面前不摆架子谱、不摆师长谱、不摆成人谱,即使有一些小细节小问题,也要以原谅宽容为主,不求全责备,营造一个轻松交流交往的平台与氛围,真正使他们感受到学校教育的温暖。

三、集体活动是留守学生温暖成长的乐园

留守学生心中总闷得慌,感觉不到亲情的温暖,并且由于自我的禁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感觉不适应,往往会产生悲观情绪,造成心理失衡。学校要把留守学生的这些实际问题当作课题进行研究,不能简单地用学校制度、纪律来要求和教育,而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轴线,想办法、集智慧,积极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来观察留守学生在活动前、中、后的各种表现,并创造条件鼓励留守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关爱、亲情、友情,培养他们自立、自爱、自尊、自重的品质,感受到集体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感受到活动中的失败与痛苦!成功不是自己个人的功劳,是大家支持、鼓励、信任的结果,成功应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属于集体!失败是自己不重视、疏忽大意、不信任的结果,自己要勇于反思并主动承担,并在失败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姿态。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大家彼此信任,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大家执着坚守,相信明天太阳一定会照常升起!集体活动不是单纯的竞赛活动,而是留守学生的育人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自己去锻炼自己,真正感受到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中才不会干涸的真谛!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学会感恩于人,从而感恩于社会。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策略 第12篇

一、培训形式多样化

1. 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

近些年来, 国家对基础教育高度重视, 加大了对农村教师专业提升的扶持力度, 先后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 从而使一批农村骨干教师得以迅速成长。然而, 对于资金紧张的农村学校来说, 常常无法使参培活动难以成行。因此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实现资源共享, 必须将这种高规格的校外培训与共享型的校内培训紧密结合, 学校也应该采取措施提高这种培训与返培训的效益。

2. 校级培训与组级培训相结合。

由于培训级别的不同, 可能也会形成培训内容各有侧重。相比来说, 校级培训体现整体性, 其对象是全体教师, 其目的是帮助学校管理,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其内容可以是思想政治培训, 也可以是心理辅导培训, 还可以是学校中层组织管理培训。组级培训注重学科性, 其对象是不同学科教师, 其目的是研究教师、研究教法、研究课堂、研究学生, 通过教学理论的多元化来促进学科专业化和课堂教学的更新。

3. 集中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无论是校外, 还是校级、组级培训, 因参训人数较多, 内容必须面对全体, 均属于集中培训。教师的专业提升仅靠这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大力提倡教师的自我培训, 如果说集中培训是通过“步调统一”而实现“满园春色”的话, 那么自我培训则是通过“另辟蹊径”而实现的“独树一帜”, 具有专业成长特长化, 更有助于教师“海纳百川, 取长补短”, 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雏形。

二、培训内容多元化

1. 以岗前提高培训为新教师导航。

面对目前教师调动频繁的现象, 几乎每学期都有教师调进各校, 处于提高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考虑, 学校可以在学期伊始听取摸底课之后, 针对各个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点评及培训活动, 这样有利于校本教研良好氛围的营造, 也对学期教研活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 以教材教法培训显目标、明方向。

处在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 再资深的教师, 也不敢轻易“手拿一本书, 直接进课堂”。因此, 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 这种培训不是暂时的, 而是长期的, 通过培训, 要能使教师明晰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特点, 明白教材的发展方向, 创新教学技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课堂实效性, 使学生学得有效、学得愉快、学得主动。那么这种培训必须将“返培训”与教研组培训结合起来实施。

3. 以写作技能培训积淀教师写作功底。

要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就必须使教师自觉主动地研究课堂、反思课堂。学校可以通过校级培训和组级培训的方式, 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理论培训, 组织校内写作高手进行教育叙事及案例分析, 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看待每一个教学现象, 锻炼教师的写作水平, 并举办写作技能比赛, 提高教师写作兴趣, 让教师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4. 以信息技术培训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效益。

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 使得教育教学手段尽显得天独厚的优势, 远程教育资源的灵活运用,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教师教的更舒心。但是由于地区及教材内容等多方面的限制, 紧紧依靠网络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本校的特点整合和开发出有效的课程资源, 而这些工作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是无法完成的。信息技术培训必须将这个重任担负起来, 以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更高效, 使我们的教师更专业、更多才。

上一篇:经济人假说下一篇:液压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