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范文

2024-09-20

关注学生心理范文(精选12篇)

关注学生心理 第1篇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身体健康而言的科学概念。什么是健康, 这是研究心理健康的基础。通常情况下, 健康是指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 拥有正常的生理机能, 精力充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环境的复杂。对于健康的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革, 一个人的健康, 不仅仅是指生理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一个人既具有一个生物体的个性特征, 更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特征。所以以往因为遗传和生活环境界定的健康概念, 对于今天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而言, 都显得单薄和苍白。如今的健康概念不仅包括身体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 当然也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一个健康的人应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一种良好健康的状态, 没有生理方面的疾病和缺陷, 没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和缺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完全可以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去应对一切社会活动, 完全可以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去看待和解决社会现象, 能够很好地、及时地调节社会和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适应, 保持自己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而采取相应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去为自己也为别人营造良好的环境, 这个环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获得, 以求预防心理疾病, 提高心理素质。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小学生的视野也在被扩大。他们接触到的各个信息可以说是海量的。这些信息有的是正面的, 有的是负面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还有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等, 都在一定层面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 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 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学习成绩的压力导致的焦虑

目前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在家里是家长的掌上明珠, 甚至还是祖辈的掌上明珠, 往往是六个大人守护着一个孩子。因此, 孩子在家是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但是生活上的极大满足, 不能代替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很多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都加在了孩子的身上, 希望孩子即能延续生命也能延续理想, 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家长的普遍现象。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心, 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生的心理焦虑, 长此以往, 形成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孩子的成绩不理想, 还可能遭致辱骂和贬损, 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 人际关系带来的焦虑

我们知道, 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里,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 有学生、有老师, 在交往中会出现一些心理矛盾与冲突。他们从小就在一个自我为中心的环境里生活和学习, 自私、自利的现象时有出现。这使得他们在同学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往中容易出现自以为是的现象和心理, 不懂得关心和照顾同学。孤僻、不合群、依赖性的情况非常普遍,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 往往出现一些矛盾, 使他们的人际关系紧张, 甚至会发生矛盾冲突。还有媒体报道的自杀、暴力等少年中不应出现的情况。这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3. 与父母、师长沟通中的焦虑

小学生在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也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学生与父母、师长相处时间最长, 但是由于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往往难以沟通, 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诱因素, 使学生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

三、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

心理调节已经被社会、家长和学校所认可, 所以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是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心理调节, 一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1. 实施讲授法

所谓的讲授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进行调节, 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 在小学生中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 实施认识指导法

认识指导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必要的指导, 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心理疏导。

3. 实施行为改变法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 明辨是非, 尤其要鼓励良好行为, 通过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等措施, 强化学生的认知和行为。

4. 实施自我调控法

发挥自身的调节能力, 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 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从而增进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的进程, 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 适当组织展览, 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应做个有心人, 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 及时给予指导和疏导, 避免一些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发生。为学生的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仲稳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2) .

[2]郝其宏.贫困地区学生心理解困体系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 .

关注学生心理疏导心困学生 第2篇

黄美寿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更是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者。

一、对待学生要热情关爱,特别是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做学生的知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二、跟班跟学生。班主任、值周教师、科任教师,分时段、分人,全天候跟班跟学生,学习、陪寝、就餐不空档,做到教室、课外、就餐、就寝都有教师陪护,不断时、不断档、不空岗,形成立体的防护网,确保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安全,让家长放心、舒心。

三、大力推进自主教育,强化质量责任意识。认真学习自主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师徒结对,相互提高。加强班级管理,细致地做待优生的转化工作。

四、课外走访,家校相联、师生互通。周末家访承包对象,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困难以及学生的个性、思想、需求等,以便做学生工作时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五、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学校的公益活动、临时性的劳动及抗洪抢险工作,不躲不避。

六、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不违规违纪。

七、民主治校,人人参与,有意见应及时沟通,做到矛盾就地消化,不上访,不胡闹。确保学校和谐安宁。

八、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九、我们要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者。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十、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关注学生心理 走近学生心灵 第3篇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在学校与老师相处,心理上渴望与老师交流,班主任应该胸怀一颗平等的心去与之交流,尊重学生的感受,哪怕对班主任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举足轻重的,学生感情稚嫩却丰富,甚至对花草虫鱼、猪猫狗羊之类都会布施自己的情感,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这份纯洁朴实的感情,俯身倾听孩子的呼声。我们班主任如果利用自身的权威性拒绝与学生的沟通,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受到与教师的平等地位,交流谈何容易,所以班主任有必要聆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的感觉,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吐露心声,排解心中的压抑与苦闷。如我们班级参加学生跳大绳比赛时,尽管在训练中跳得很棒,但在正式的比赛中出现了一次小失误,事后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并引导学生面对结果。在今后的小事中注重细节,使孩子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种种挫败。在这个过程中我和他们一起参与,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平常的小事让我们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他们学习的强劲动力。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善于以目传神,以目传情,以目传意,把自己的坦诚、信任、关怀、体谅和期待的复杂情感通过双目传播给学生。

二、尊重和赏识学生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赏识,这也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社会化的需要之一。能否得到尊重和赏识会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有时甚至会成为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更为强烈。赏识不仅是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动力,有时也会成为影响其一生前途与命运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程度和赏识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勇于实现自我的人才。我想,还是多给一点笑脸,多给一点赞扬吧。鼓励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觉醒。当然,对好的学生给予赏识也许不难,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多给一些关爱、赏识,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嘲讽讥笑学生,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点成果,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无形的鞭策,我们在工作中应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使他充满自信,激起他学习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例如,对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经常鼓励他们应向高标准看齐,不要浪费了自己这块好材料。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也不要歧视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尽量争取多学一点知识,同时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他们不至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一个班主任的职责。切不可横挑鼻子竖挑眼,让学生充满失败感

三、宽容和理解学生

班主任的宽容和对学生的理解,不是对学生错误的妥协和放任自流,而是在教育学生的具体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的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是在某些步骤和某些方面,作出一定的程度的让步,目的是给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一次机会。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严中有宽,“严”和“宽”不是绝对对立,而是有机的统一。班主任的教育艺术恰恰就体现在“严”和“宽”的适度结合之中。严不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而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后,能在老师的宽容下,同学们的理解中,使他自觉地改正错误。

现在的青少年,特别是独生子女,是最要强、最自尊,也是最敏感的,很多学生最容易偏激、冲动、是非观念不清,很难克制自己的情绪等,无意间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决不是某些人动辄训之的那种“道德品质败坏”的学生。所以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替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的感受,尽可能给他们留些“面子”,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这样做学生不但容易接受,效果也比一般的批评要奏效。如在一次上语文课时,同学们都集中精力地听我讲课,忽然一个男同学喊“报告”,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一下子被打乱了。有的同学很生气地说:“不让他进来,迟到这么长时间,……”我当时也很生气,可冷静地想了一下,还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对全班学生说:“让他先上课吧!他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不会迟到的。”于是,就招呼这位同学进教室上课。此时,这位同学热泪盈眶,下课后,他红着脸找我道歉说:“今天上课迟到,是因为我妈妈生病了,耽误了上课的时间。”我很庆幸不问青红皂白批评这位学生,而且我被这位学生懂得孝敬父母的事所感动。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教师处理学生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其方式方法很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要用博学的才智给学生宽心,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给学生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全力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欢心;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使学生温心。

四、呵护和关怀学生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栋梁,他们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在情感上、心理上是孤独的,班主任要用慈母般的心诚挚地呵护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班集体成员,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体会到关爱,立身于班集体中就不再孤独,也就不会成长为性格孤僻的人。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克服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颗爱心,以炽热的母爱之心,满腔的热情,出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教育他们,以母爱的温情去感化他们,以诚挚的情感去启迪他们的心灵。因为有爱心就有高度的责任感,勤于观察留心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那些属于心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分析其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给予疏导教育。如有的后进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就沉淀着太重的负荷,心理脆弱,感情上受到压抑;有的学生因家庭不和缺乏应有的温情爱抚,使之形成孤僻的性格;有的由于学习成绩差而旷课逃学,自暴自弃。这就要我们老师对这些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以真诚的爱子之心去关怀呵护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陶冶他们的情操。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塑造他们的心灵,开发他们的智慧。

关注学生心理 第4篇

在教学实践中, 在同一个班, 有的学生总能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去学习英语, 而有的学生学习非常被动, 甚至讨厌英语, 于是英语越来越差, 最后变得破罐子破摔, 完全放弃了。通过观察与问卷调查, 我发现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关键词是———兴趣。下面笔者将从分析高一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着手, 谈谈高一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采取的对策以及最后的效果。

一、缺乏兴趣的原因

(一) 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

教师和家长一直是这样告诉学生和孩子的:“你要好好学英语啊, 它是三门主课之一, 学不好会拖你后腿的, 你又怎么考上大学?”于是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拿个好分数考上大学, 为了分数去学, 成了分数的奴隶, 不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只注重分数的高低, 不但难以体会英语带来的乐趣, 而且学得很累, 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

(二) 学习缺乏自信心

对于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 其中不乏想学好英语但对自己很没信心。表现在:课上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生怕答错了其他同学笑话;不敢抬头, 不敢面对教师的目光;被教师喊到回答问题时, 声音很低。

心理学家认为:自信是人格的核心力量, 自信才可以释放人的各种力量, 而自卑是成功的绊脚石和快乐学习的拦路虎。小到课堂上回答错一个问题, 大到一次考试考砸, 很可能让原不自信的学生更加自卑, 气馁,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是非常不利其学习的。

(三) 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的学生诉苦:自己初中每天回家都看英语, 作业也认真做, 考试前认真复习, 但成绩依旧没起色, 甚至退步了, 都考不过平时在英语方面没怎么花功夫的同学, 以至于在后来的学习也不怎么认真了。我追问他们平时怎么学习英语的, 他们回答说:睡前看看英语, 或听听力, 做阅读时一边查字典一边做, 每个生词都注上了中文意思。

(四) 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和学生谈心时, 有的学生告诉我, 初中的英语老师上课不是默写背书, 就是一言堂, 整节课学生都忙着记笔记, 尽管老师也是为我们好, 但上这样的英语课真累, 慢慢地对英语没兴趣了。还有的学生说不喜欢英语老师, 所以平时和课上都不怎么用心学英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 才能促进事物的变化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通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活动、教学方法, 甚至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和激发, 是学生喜欢上英语。

二、采取的教育对策及效果

针对这些原因, 在调查研究和钻研教法学法的基础上, 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和对策:

(一) 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机, 重建学习的信心

我做过一个调查, 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英语只是为了考上大学, 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了。于是, 一方面, 在课堂上, 我把已经进入高等学府的学生写的信读给他们听, 让他们了解到, 即使上了大学, 英语也很重要, 现在的大学一般都要求学生过英语四六级, 甚至还与奖学金挂钩, 企事业也把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当做招聘人才的条件之一。就那学医来说, 要想看懂原版的医学书, 英语水平一定要高, 更别说当搞电脑软件的专家了。

另外一方面, 在英语课堂上, 我有意识得提供一些机会让缺乏自信的学生表演, 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并不时加以鼓励。

(二)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智慧性

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听相声、看小品?因为他们实在是有趣, 能令人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英语课堂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讲解词汇是最枯燥的环节, 我尝试着让学生进入我的例句中。例如在讲解pretend?这个词的用法时, 我把平时不怎么读英语的学生编进了例句:当老师进入教室时……假装在读英语。学生听了哄堂大笑。

学生对于新事物总是有好奇心的, 课堂上除了讲解课本内容外, 适当联系教材的相关内容, 扩展一下知识面, 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于奥运会历史的文章的过程中, 我先播放了巴西奥运会的宣传片, 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还热烈地讨论了其中出现了哪些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为进一步学习奥运会的历史埋下伏笔。

Word power是牛津英语的一个特色。是照本宣科还是上出一点新意?在教授模块4第三单元的Word power时, 我进行了尝试, 通过一连串环环相扣的活动把电脑的各个部分和抽象名词、具体名词联系起来, 大大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加强情感交流

下午的第一堂课, 往往是最难上的, 学生昏昏欲睡状态很差,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有计划地播放一些有内容积极向上、有思想内涵的经典英文歌曲或介绍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 让学生欣赏并学着演唱或大声朗诵。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可以介绍西方的文化、价值观、精神世界,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层面, 更能体会英语国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同时, 这个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情感共鸣的过程,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认可与喜爱转化为对英语的喜爱, 这种喜爱进一步形成稳定、持久的内在兴趣。

(四) 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迁移学生的兴趣

《走进新课程》指出了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其学习潜能, 学习由课堂上向课堂外延伸, 由英语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

在教授牛津英语其中一个单元的project板块时, 考虑到是让学生制作介绍历史人物的小报, 我先在课堂上通过阅读两篇文章了解如何制作, 然后让学生课后完成, 并通过展示和评奖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第5篇

中职部教师吴俊召

心理健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浅谈一下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看法和思考。

第一,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我们学校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一定要努力打造小而精的校园文化。一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教育环境,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二是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教育环境。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宣传橱窗,是学生们“露一手”的舞台;教学楼上的各式宣传标语,是学生们熏陶心灵窗口;教室里的黑板报,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是学生们走近科学的殿堂;绿化带内、垃圾箱前、楼梯口上的温馨提示,是学生们自己的心语„„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謦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们学校提出了 “忠诚、笃学、进取、创新”的校训,并以此作为学校宣传橱窗的主题,每一期橱窗内容的更新,都成了学生们肯定自我,张扬个性,展现魅力的所在。很多的学生都说:动漫学院的氛围真不错,做学院的学生真幸福。

第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为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和谐校园的创建,努力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展诸如“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等,以提升全体教师都能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自觉性。老师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个别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教师只有成了让学生可以信任和依赖的朋友,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健

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吧。

第三,贴近实际开展特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与学生关系密切、学生最想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为此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我多次开展了学生心理调查活动,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学生反映的以心理适应问题居多,如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是生活、交友、认识自我问题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效果自然水到渠成。例如我们班里有一个女生腼腆、胆小,老师每次叫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总是低着头,脸涨得像块红布,说话的声音都打颤。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要演出,我就有意锻炼这个女生的意志,在班上提议让她表演一个节目,她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我不敢”。“试试吧,同学们相信你!”我亲切地鼓励她,最后她迈出了第一步,演表成功了。从此,这个学生变得大胆、开朗起来。

第四,各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学活动和学科知识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在家里娇生惯养,他们较多地生活在亲情血缘关系中,过多地接受着别人主动的奉献,所以他们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为别人着想的意识不强,人际相容性差。同学之间的不和谐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遇到问题进行换位思考,是培养学生的爱心,使他们能主动地理解、关心、帮助别人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以商量的口吻,鼓励的语气,启发式的询问,多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可以避免对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实际上就是渗透了心理

健康教育。

第五,与家长及时沟通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关注中职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一项新的举措。为此,我利用多种途径重视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些特殊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以便及时了解、跟踪、疏导、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学校提倡“大手牵小手,共同向前走”的理念,努力构建具有“优美的学院环境、和谐的学院氛围、健康的学生心理、积极的学生行为”的学院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的内涵。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培训内容,先后多次邀请心理辅导专业人士向家长传授心理辅导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联谊活动,走进彼此心灵,共育一代新人。

另外,现在学生难教已是普遍性问题,问题学生数越来越多,班主任教师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苦口婆心疏导教育,教师负担重、责任大,已到了难以承受之地步;加上良好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出现了问题一股脑地责怪教育如何如何失职,学校、教师肩负的精神压力太重太重„„其实在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刚刚起步,却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例如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缺少应有的指导和培训,几句加强自我学习的口号式话语并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灵成长,任重而道远。

关注学生心理 激活生命潜能 第6篇

运用教育教学策略时,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将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幸福感,生发不竭的内驱力。“教育教学的技巧、艺术,在于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为了达到这个预期目标,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实施呢?

体育课时,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先做准备活动,然后讲解、示范、模拟训练,最后四人一组进行50米短跑比赛。

这时,亮亮说:“孙小敏跑得太慢、太难看了(八字步),好像一只小乌龟,摆着屁股使劲往前爬!”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亮亮正为自己“一鸣惊人”的发现而陶醉,就在这时,站在亮亮身后的小敏捡起小砖块,向亮亮后脑砸去……

抢救无效,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凋谢了!

为了激发学生潜能,教育教学过程中,常运用各种策略。如“比一比”“赛一赛”“猜一猜”等比赛策略。实践证明,这些策略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案例中的“事故”,使人对这些“策略”的可行性产生怀疑。

案例中的小敏,身体存在先天问题——八字步。“比一比”调动了学生,包括孙小敏的潜能。小敏使出浑身解数,跑得特别“卖力”,才出现“罕见”的丑态。亮亮揭的短正是他的痛处。“逼真”的描述,众人的哄堂大笑,使他的心境发生剧烈变化,报复、攻击等恶念萌发。非常遗憾,教师没注意到小敏的心理变化,未及时作出反应。因此,运用教育教学策略时,应从以下方面关注学生心理。

首先,完善策略。有的教育教学策略本身存在缺陷。如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是通过横向“比一比”,排先后、决胜负、定优劣,创设争先恐后的情境,使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最终的结果却是:鼓励、肯定了一部分学生,同时也鞭笞、否定了一部分学生。被否定的学生可能已经努力了,却没得到回报。完善策略,就是完善缺陷。如各种比赛策略,应关注劣势者,采取纵向“比一比”的措施,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或他人的成就,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只要努力就能得到老师、同学肯定,获得成就感。案例中,对小敏“罕见”的“卖力”,教师应以“加油”的口号、热烈的掌声、积极的评价予以回应,这样既能引导围观学生发现小敏的努力和进步,又能让小敏体验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次,关注特殊。班级人数众多,个别学生存在特殊情况,教师备课时应备好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设计和活动开展时,对特殊学生应有相应的关注措施。这样才能关注到特殊学生,避免他们受到伤害。案例中,教师了解到孙小敏的身体状况后,首先应悄悄征求他本人意见,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活动。其次,要引导学生关爱同学,特别是对有特殊情况的同学,不讥笑、不嘲弄。

再次,化解差异。教育教学中,对存在差异的学生,教师应宽容或指正,及时做好化解工作。案例中,教师应意识到亮亮的话戳中的正是小敏的敏感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抚慰小敏受创的“心灵”。如:对亮亮进行批评指正,肯定小敏的努力,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等。运用教育教学策略时,若能敏锐感知学生心理,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补救。

(作者单位:福建永定仙师中心小学,龙岩,364117)

编辑 / 何妍 黄才玲 终校 / 杨 怡

关注学生心理 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第7篇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爱,激励,提高

做好每个学困生的思想工作,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这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 同时也是我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有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教师教授的学生很多, 但是能够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反而是那些有点特点、与众不同的学困生!”正是这种反差启示我们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正是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 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 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 帮助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健康成长。因此在我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就特别注意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关于对学困生的成因及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 偶得几点浅显认识, 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学困生的成因

1. 有一部分的学困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这类家庭主要是由于父母不擅长教育, 对孩子缺乏正确引导, 往往采用暴力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 而不思考造成错误的原因, 从源头帮助教育孩子。久而久之, 在孩子的心中就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家长越是不喜欢孩子怎么做, 孩子反而就越是这么做, 家长说得多了孩子觉得家长好烦, 使用暴力更不会让孩子记住, 反而会使孩子仇视家长, 更别提理解家长的苦衷。像这样长期没有一个好的交流和沟通, 致使孩子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抵触心理。像这样的环境肯定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有什么促进作用。

2. 还有一部分学生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特殊。

他们的家庭属于破裂或是单亲类的。父母对于孩子放任自流, 使得他们形成自由散漫的个性。这类的学生大多缺乏纪律观念, 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一听, 对于自己没兴趣的课也就是想听的时候听一听, 不想听的时候就睡觉或者聊天。其实这类孩子一点儿都不笨, 自身的坏习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3.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过于内向, 有很重的自卑心

理, 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不能接受过多的批评, 由于自卑感的重, 在心理上逐渐地把自己封闭在了自己的世界里面, 他们不善于和别人交流, 喜欢独处, 自我欣赏,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一个自我中心, 对其他的人或者事一概漠不关心。

以上这部分学困生都是因为外部环境造成的, 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问题, 那就是这部分学生缺少一个坚定的意志。他们其实也想学习, 看到自己的成绩落后也会着急, 但是他们也就是三分钟的热度, 学不了几天就继续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这类型的学生往往就是需要一个严密对他们施加压力的外部措施。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方针对待, 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困生们进步!要用心去爱护, 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 让他们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温暖, 在接受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 进而扭转自己的抵触情绪, 改变对外部世界的冷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二、帮助学困生的想法与措施

针对上面不同学生所遇到的情况, 我们应该如何的来帮助他们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 每个人都是需要关注、需要关心的, 更何况是学困生呢?

那些因为家庭的环境影响或者是因为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的学生不用心去学习, 如果我们把这类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仅仅给予他心理上的关心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老师的关心学生不了解, 很可能会起到一个反效果, 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 我们是真的关心他们, 当学生知道了、了解了我们的这份关心, 那我们的付出也就得到回报了, 我们的回报就是学生的认真学习, 完成他们的学业, 为他们的以后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学生做朋友, 做一个真正的朋友, 一个知心朋友, 我们做教师的也是人, 只要是人就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 虽然学生帮不上忙, 但如果我们把困难说出来, 让学生知道, 那么我们就已经算是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了。其实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 当我们和学生沟通做好了, 经常地联系, 关系自然也就变好了。久而久之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们, 给他们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2. 针对自制力差的学生我们需要给他们留下一个无

法让他们再逃避的环境,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 让他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也就是让他们想不学习都不行。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想不进步都不可能了!具体的做法虽然会浪费我们的时间, 但对学生确实是有好处的。那就是给这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单独留作业, 提前和学生说下, 放学后让他们晚走一个小时, 监督他们学习, 如果不想学习的直接走就可以了, 并不是强制性的, 虽然只有一个小时,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坚持下来, 一年、三年, 那么这个学习的效率就会成倍地增加了。

关注学生心理构建绿色班级 第8篇

一、悄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那是比较困难的, 但作为班主任又是必要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老师的亲近与交流, 让学生知道你时刻都在关心他们, 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及时的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有时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却会在他们的心中引起轩然大波, 成为他们人生航行中的原动力。

班级中, 我给每位学生专设一本随笔本, 不限题目及字数, 就几天或一周内自己的快乐或烦恼的事记录内容表达自己的心声, 也可就某一话题展开论述。每次随笔我都批阅, 通过它, 我将学生的兴趣、嗜好、最喜欢、最讨厌的朋友及事物等都了若指掌, 要辅导学生就容易多了。随笔建立了师生沟通管道, 传达学生内心的话, 对班级管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 对随笔的利用是有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老师须让学生信任, 答应为学生保守秘密就一定要做到, 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对你说真话。

随笔并不是唯一的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空间, 多接近学生, 与他们交谈是一个非常直接、奏效的方法。但要找好交流沟通的时间, 选好合适的地点 (不要在有很多老师、同学在场的办公室) , 选择合适的时机, 当我们留心了这些细节问题, 也就在我们与学生之间留出了轻松自在的交流空间, 为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了最充分的准备。

二、用爱打开纠结的心扉

对于学生来讲, 面对同样的教育, 它是来自于之情感相通的师长还是与之毫无感情的教师, 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学生对来自与其情感相通的教师的教育会采取注意、欣然接受等积极态度。因此,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 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学生先下一番感情投入的功夫。

对于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角度来说, 老师的德、才、识、能都很重要, 均应全面发展, 但起灵魂作用的是一个关键的“情”字, 它正是一个爱的综合体。而爱要让学生读懂, 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面对学生时, 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 只有始终脸上充满阳光, 心中装着学生, 满怀激情地去爱我们的学生, 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 信任和赏识他们, 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 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老师的爱可以感染学生, 让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 这种情感流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的人格品质就会不断地上升, 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氛围就会形成。

三、用心营造心灵释放的环境

1、营造理想的班级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的高效运转, 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积极向上,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所以, 教室内保持整洁卫生, 窗明几净。器物不乱放, 墙壁不涂画。学生的课本、作业要放置有序。我号召学生广泛阅读名家名言来鼓励自己攻克学习堡垒, 争取学有所得。

2、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

我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 我力求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遇事尽量以商量的口气, 不用命令的口气或责备的语气说话。尽量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与情感。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 是自己学习的楷模。这样, 教师的“传道授业”才能通过学生感情的“过滤”和“催化”, 变成学生的需求和行动。当师生在感情产生共鸣形成遵师爱生的氛围时, 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同教师一样, 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 , 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改善人际关系中, 我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我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 八方相助。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3、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使班内形成浓厚学习空气, 创造—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 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在班会课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强化合作行为, 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

总之, 如果班主任能够亲近学生, 鼓励学生, 关注学生的心理,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做到用关心和爱心爱护学生, 用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学生, 才能最终博得学生的信赖, 为你打开他心灵的窗户, 从而赢得教育的契机, 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那么学生在这个班集体中就都能得到长足发展, 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刘小明、张宝来:《小学生心里健康与心理咨询》,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关注学生心理构建和谐课堂 第9篇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主要面临来自学习的压力, 特别是升学的压力,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十分突出, 所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育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稳定而广泛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愉快的心境、积极向上的情感、顽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学能力、机智果断的处事风格、待人热情诚实、与人为善的态度等等。心理素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和审美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一些教学心得、经验, 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课堂,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教师要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心需求, 有意识地进行心理教育, 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 富于生活情趣的导入, 组织人人都可以参与、都愿意参与的教学活动, 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想学、愿学的欲望, 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学起与思, 思缘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有“疑”才能生“趣”。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如何巧妙地设置疑问, 就能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既避免思维定势, 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师设疑, 学生生疑, 在疑惑中学生会大胆探索、大胆思考。在经历解决疑惑的过程中, 学生终究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体验地“妙不可言”, 既领悟了文章的精髓, 又不由得涌起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情感。学生们在兴趣盎然中细细地品味, 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 使自己的领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学生自然乐学其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由消极的听客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 促进学生的进取心, 培养学生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过程不能只是“授——受”的过程, 而应是“教师的激励——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心理素质发展”的过程, 教师应该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使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意见, 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才能、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所在, 并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那怕学生有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 也应给予热情的表扬与鼓励,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胆小怕事、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应如此。教师应该认识到, 不当的批评训斥, 会使一些学生对自己学习、处事更加缺乏自信心, 从而导致自卑、焦虑、孤僻等不良心理现象的发生。

四、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适当增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认识他们所面对的一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所有心理器官都直接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引发学生对事物的运动机理进行深究的动机, 丰富学生的心理世界。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标本兼治 第10篇

一、班主任错过了什么?

综合分析小乔同学的表现,除了家庭教育上的问题之外,班主任的教育也是治标不治本。每次出现问题,都是安抚情绪,尽管有过十几次谈话,却依然不知道下一次小乔的恶劣情绪什么时候爆发。问题的症结就是班主任老师忽视了作为独立生命体的小乔内心真正的想法。假期家访时,当老师见到小乔染黄头发,以为她是“因为在假期染着好玩”,没有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也就错过了第一个借助欣赏学生的优点——扎染,跟她进行内心交流的好机会。以学生的爱好为切入点,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借机引导学生。

二、家长忽视了什么?

本案例中,家长对孩子的爱既没有原则也缺少智慧,出现问题时又缺少针对性的方法,这都是由于没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所造成的。比如,高中学校的选择,是父亲包办的;父母认为被娇惯、纵容的孩子应该由学校来规范,但是当女儿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和不适应时,又放弃了这一想法。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更加剧了小乔的恶劣情绪。作为家长,他们始终没有从女儿的心理需求出发思考问题,寄希望于外在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要求学校或者老师做出变革,来迁就女儿身上的弱点。

三、小乔需要什么?

小乔的特立独行,跟任课教师的冲突,应该都属于青少年审美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突出表现。

当然,学生的心理需求需要鉴别和区别对待。正当需求,需要创造条件给予满足;但如果是有偏差的,需要逐步引导。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和家长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针对小乔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家长和班主任首先需要倾听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让孩子倾诉的过程,也是她自我减压、逐步消除焦虑感的过程。帮助小乔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倾诉,指导她学会情绪管理,这是处理本案例的第一步。

通过倾听,教师可以了解小乔的想法,并结合家庭文化背景因素,从尊重个性差异的角度,与家长一起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相信这对小乔的身心健康会有积极的帮助。

审美需求,是教育者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喜欢扎染艺术的小乔,应该有自己的审美判断,对色彩、构图、造型比别的孩子会更敏感。但是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特别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如果我们能找到打开小乔心灵的那把钥匙,让真善美的东西来打动她,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她,就一定能实现改变。比如,索性就让她在班级办一个扎染艺术作品展览。在这个展览筹备与展示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会增加,教师的审美观、价值观也会对她产生一定的影响。自我价值的实现,就能让她在一个新集体中找到存在的位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她的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因为有了更好的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平台和机会,她就不需要通过逆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了。如此,染黄的头发,不符合规定的服饰,就会慢慢淡出小乔的生活。

老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找到合适的教育契机和工作切入点,为将来持续的教育奠定基础。对小乔来说,手上的那个戒指,究竟是一个简单的首饰,还是一种情感寄托?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如果仅仅是一种装饰,通过审美指导、价值观引导,让她学会尊重学校的规则,自觉接受规则,不会是一件难事。其实,尽管不情愿,每次被要求摘掉戒指的时候,她还是照做的,问题是: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说服她。但如果戒指背后是一种情感寄托,说明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花更大的力气去了解其内心的想法,指导她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投入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活。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从心理入手,指导她慢慢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她与各科老师或大或小的冲突,一方面反映出小乔个性强、不善于沟通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她还没有真正融入新的集体,这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属于常见病。如果不能迅速适应高中的教学方式和生活节奏,必然会出现心理的焦虑。压力之下,必然会出现一些冲动的行为。

关注学生心理引领健康成长 第11篇

小丽是个典型的文弱女生。她不是特别聪明,但非常刻苦,学习起来总像是要跟谁较劲似的。经过了解,我发现小丽的双胞胎姐姐小兰也在这个年级学习,只是不同班。姐妹俩学习都很好,但是姐姐从小成绩更好,是全家人眼中的骄傲。“我一直努力,想变得和姐姐一样优秀,可是我太笨了,怎么学也比不过姐姐。”小丽曾哽咽着对我说出心里的想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小丽的努力,近几次考试她的成绩比姐姐要高一些。我正从心底里替她高兴,她突然说出这样的话,这让我开始认真反思自己之前的行为。我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小丽学习,原来,自己的劲儿压根儿就没使对地儿。

通过分析小丽和我的谈话,我发现小丽非常自卑,她认为几次成绩高于姐姐是由于自己的运气好。这说明她的学习动机归因有问题。所以,我决定首先帮她树立自信,培养积极的动机。知道她写得一手好字,我推荐她参加书法比赛。我料想到小丽听到“比赛”二字会打退堂鼓。于是,我只是让她写好字,说是拿给其他老师看一看。等到获奖证书真的来了,我把证书亲手递给她:“听说有个比赛,老师们都说你的字好,大家帮你投稿了,果然得奖了。你在书法方面很有水平。”小丽的眼里泛着泪光。“你既然这么有才,以后咱们班的板报就交给你出了。”不容她拒绝,我就开始热情地跟她讨论起下期板报的内容。

小丽一贯是个认真做事的学生。自从负责班级板报后,我们连续几次获得了学校板报评比的优秀奖。我面对全班同学,表扬了小丽的能力和努力,并提名她做班里的宣传委员。从此,小丽的工作热情更高涨了。

其次,我帮助她学会面对挫折。每个人面对挫折的表现不尽相同,小丽身上出现的非理智的反应主要是逃避行为和自我惩罚行为。我深知:逃避行为尽管能起到暂时缓解心理痛苦的作用,但是本质问题并没解决,长期下去,会使人害怕挫折,不敢进取。我找到团支书小红,让她多和小丽接触,希望能用小红的热情与开朗感化小丽。我召开班会,让大家分享自己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阻碍时,是如何百折不挠,鼓足勇气加倍努力的。最后我分享了爱迪生的故事,并总结发言:“如果大家在暂时的挫折面前保持爱迪生这样乐观积极的态度,成功将为期不远。”语毕,我看到小丽的眼里再次泛着泪花。

最后,我要做的就是变竞争为合作。一天放学后,我把小丽留下来。简单问了问她最近的学习和生活后,我看似随意地打开电脑里一个早已精心准备的文件夹,那里面放着我去各地旅游的照片和游记。我看出了小丽的兴趣,对她说:“老师把自己的旅游见闻和你分享了,你也不能吝惜,改天把你的旅游见闻也给老师看看吧。”小丽拼命点着头。“不过,你的旅游肯定是有姐姐参与的,所以这个游记要由你和姐姐一起完成。”等到了展示的那天,我发现小丽再说到姐姐时,眼神里透着温情。

中考前,小丽放弃了一所离家近的重点高中,报了另外一所更好的学校。最终,她如愿以偿,而且通过自己的实力又考进了实验班。小丽真的变了,如今的她开朗、自信、顽强、进取,但是不变的是,每个假期,小丽都会记录下自己和家人的旅行。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别对待。小丽是努力的,但不自信,所以我引导小丽在面对成功或满意的结果时,做内部的归因,如能力和努力,从而使她认清了自己的水平,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自豪感。同时我通过创造条件,使小丽获得成功经验,提高了她的自我效能感。

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必须预先制定计划,拟定实施方案,绝对不能灵机一动,随便应付,否则会事与愿违。我深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决不能单纯地依靠学习成绩来调节。在整理游记的过程中,小丽既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姐姐之间的关系,又培养出了一个长期的爱好。这样的精神转移法使得她建立了强大的精神世界。试问:当我们的学生能用强大的精神世界撑起自己的时候,我们又何愁他们不能健康成长呢?

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12篇

一、学生心理障碍类型及成因

1.自卑型。这类学生主要是因为在低年级其语、数成绩在班里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逐渐丧失自信心,产生了自卑感,学习越来越缺乏动力,到了三年级,这种心理又出现在了英语学习上,心态消极,逐渐养成了不动脑筋、不举手回答问题、拖拉作业等坏习惯,成绩时难以提高。

2.逃避型。这类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等因素,从小性格内向、沉默少语、胆小易紧张。他们虽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也完全有能力回答出教师提的问题,但就是不愿意开口,久而久之产生了逃避心理,在课堂上总是呈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3.压抑型。这种心理倾向大多出现在四、五年级学生中,这些学生之前通过努力,英语成绩较为优秀,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要求的提高以及方法的落后,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就不断凸现,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日趋减退,再加上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没有留意到学生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当他们的表现令其稍不满意时就大肆批评,甚至大打出手,这两方面使这类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产生了一种惧怕或反感心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4.放纵型。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主要出现在高年级,跟上一种情况不同的是这些学生是由于之前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没有形成牢固的概念,与新知识脱节,听不懂教学内容,也无法领会教师的提问意图,更不知如何回答,于是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吸引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力上,用提高关注度来满足自己,课堂表现差强人意。

二、解除学生心理困扰的策略

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我们要细心观察,仔细分析,换位思考,尽力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导他们解除心理困扰,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能力,同时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场所,让他们不断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

1.兴趣主导,启发调动积极性。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用理想、考试和社会竞争等来约束、督促自己更有效地学习,而天真可爱、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却做不到,但是他们好奇心强,一切从兴趣出发,乐于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构建以兴趣为基点的课堂,创造机会使学生大胆表现自我,把成功的信念变成志趣,推动他们自觉前进,最终形成“成功——自励——自信”的良性循环。

2.情感沟通,打造和谐课堂。在课堂中,教师要用亲切的笑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来提升师生情感,同时用深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来表现教材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景、感知形象,从而促使学生吸收和掌握学习内容。另外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

3.小组合作,体验成功喜悦。合作学习是一种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相比个体,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减轻心理负担,重新认识自我。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有教师与个别学生、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开展各式各样的互助合作学习,例如,个体与个体、小组与小组、大组与大组之间的反馈。通过这样去调动群体的愉悦情绪,既可以让一部分学困生恢复自信心,又能使优秀学生增强责任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恰当评价应当来自于健康的教育观念。我们必须承认,在语言的模仿能力上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能准确地读出句子,而有的学生连单词都不会读,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往往会叹气,摇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失望的表情,这样做对学生的伤害是巨大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进行语言学习时都会经历一个由“会”到“不会”的过程,对于学生暂时的落后,教师应该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尤其是在为学生进行纠错时要力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教师在纠错时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出现错误时不要立即打断,可以等到发言结束后再进行纠错;听学生表达时,教师应时不时地用眼神和肢体语言加以鼓励,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深的层次拓展;纠错时教师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委婉,对于内向型的学生以正面激励为主,应避免当众严厉纠错;多推行“自我纠错”方式。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听原版磁带,培养听音、模仿能力,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地道的发音和正确的语法,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纠正自己错误的目的。慎重纠错,能排除学生的干扰,给学生独立的人格空间,让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完全放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习语言就像学习游泳一样,讲千遍万遍的理论知识,不如多给实践机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温暖学生,鼓励其勇于实践。最后,《标准》中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同时要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因此,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重新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设立多方位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上一篇:努力成就未来下一篇:悲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