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

2024-07-30

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精选11篇)

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 第1篇

德国是世界绿色环保标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绿色环保理念强调的是原子经济性。即, 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 实现“零排放”, 既充分利用资源, 又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1]。其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生产工艺, 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2]。面对这场化学学术界悄然进行的绿色环保革命, 广大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不能无动于衷。然而, 多年来, 化学教育工作者已经习惯于传统的化学教学。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环保教育, 教师自身首先要牢固树立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化学基础知识, 还应具有环境污染与防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并且还要随时关注绿色环保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环保教育的渗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理论教学中强化绿色环保意识

为了培养具有绿色化学基础知识和环保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绿色化学及环保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绿色环保教育。例如, 对于第四章热化学与能源-新能源这一章节[3], 教师在讲到能源紧缺时, 可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现在科学家们在该领域研究进展情况: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杨正宇研究组的“稻麦草制乙醇”和“生物质直接制备汽、柴油馏份联产含氢燃料”技术[4]以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研究组太阳能制氢等科研成果, 并结合绿色化学和能源问题向学生介绍以下知识:生物质是唯一含有组成石油、天然气的碳、氢元素的可再生资源。也可以说, 生物质是唯一有希望替代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速度极快的天然产物。生物质再生速度快, 仅秸秆类生物质的国内年产量就在7亿吨以上。若以含碳、氢元素而论, 足可以抵得上国内年消耗石油内碳、氢元素的量[4]。生物质来源于CO2和H2O的光合作用, 燃烧后又生成CO2和H2O, 生物质比矿物质燃料更清洁[4,5]。再如, 在讲到第十二章生命活动与化学-化学物质与人类健康一节时[3], 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的苏丹红、毒奶粉等社会热点事件, 向学生介绍苏丹红、三聚氰胺的化学组成、危害, 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挖掘, 将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逐步将绿色环保理念渗透到相关章节, 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教育。这既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又扩大了视野, 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去关心和保护环境, 形成科学意识, 培养认识化学世界的科学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在培养学生全面化学素质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思想, 不但能够节约资源, 从源头上阻止污染,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化学实验中出现的环保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化学实验所使用的药品, 以及实验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 绝大多数是有毒或有害物质,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生健康, 造成环境污染[6]。为此,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从绿色环保化、药品选择低毒化、基本操作规范化及药品用量节约化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化学药品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地选择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小的药品.例如实验二[7]:CuSO4·H2O的制备。实验用书提及两种实验方案, 一种是采用铜丝 (屑) 与浓酸加热来制备, 在经相应的后处理得到目标产物;而另一种则是直接以粗氧化铜为原料, 经硫酸酸解来制备得到。相对于前者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后一过程明显要温和许多, 对人体和环境危害也要小很多。因此, 在进行该实验8时蓯, 要�求学生采用后一方法, 同时阐述二者的利弊, 强化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又如在进行阳离子沉淀鉴定实验时, 要求学生以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 从而避免了硫化氢气体直接对人体的伤害。化学实验除了要用到大量的化学试剂外, 其中还涉及诸多基本操作, 包括药品的称取, 溶液配制, 物质的加热、冷却、分离、提纯等, 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造成污染[6].例如, 低沸点的物质容易挥发, 诸如苯、乙醚、甲醛等, 若使用不樖当, 实�验人员容易中毒, 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 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操作规范化。此外, 我国是一人口大国, 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有限葠, 因此�,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实现环保、节约资源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化学沉淀定性实验时, 就可以指导学生在点滴板上进行, 从而达到节省试剂、减少污染、缩短实验时间等的目的。又如, 可以发动学生变废为宝, 以眼药水的塑料瓶用来作为试剂瓶, 以青霉素药瓶用来做称量瓶、集气瓶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象力和创造力,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观念。从理论上讲, 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同样可以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相关化学信息[8]。

利用社会资源, 增强绿色环保理念

参加社会实践是现代大学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大学化学的教学活动中, 为了使绿色环保理念渗透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 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的社区环保宣传日等系列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收集整理绿色环保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料, 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社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了解, 强化他们参与社区环保建设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目的。此外,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特点及学校周边厂矿资源, 带领和组织学生下企业进行去参观、见习以及调研, 直观的了解工业“三废”现状、企业目前在绿色环保方面所采取具体的措施等等。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为企业绿色环保设计进言献策。这对学生掌握并应用绿色环保知识, 增强绿色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大有裨益的。

高等院校的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输的同时, 结合实际情况将绿色环保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的绿色环保理念的培养, 使他们掌握绿色环保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 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 也是我们作为大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本文从教学的整体出发, 探索了绿色环保意识在大学化学理论课、实验教学以及社会实践中的渗透和实施, 指出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环保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绿色环保,理念,化学教学,渗透,探索

参考文献

[1]汪朝阳, 李景宁.[J].大学化学, 2001, 2, 19.

[2]朱清时.[J].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7, 6, 415

[3]韩选利.大学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http://www.stdaily.com/gb/development/2005-09/20/con-tent_435941.htm

[5]贡长生, 张克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6]贾树勇, 任玉荣, 徐占林.[J].大学化学, 2004, l9, 19.

[7]王继芬, 大学化学实验指导, 2008.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教育 第2篇

李晓景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其中不乏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环保教育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必须从小抓起。而我们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环保意识更是极为淡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小学《科学》为环保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科学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环境保护 绿色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其中不乏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因人类自身环保意识的缺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森林锐减、河流变黑、洪水泛滥、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沙尘暴肆虐、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我们广大的农村地区,环保意识还极为淡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广大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要从小学生抓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对农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又为环保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科学课程是实施环保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科学课中进行环保教育是实施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当前小学生环保意识缺乏的原因及表现

农村地区的孩子普遍卫生习惯较差,学校附近的村子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早餐包装、尼龙袋、油纸、废弃物),以及孩子们不整洁的个人卫生状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些学生的家庭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孩子们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知识浅薄

大多数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了解少,缺乏基本的环保常识。比如:白色垃圾、废弃电池等电子产品、干净的江河水变黑的危害等知之甚少。许多学生认为保护环境就只是不要随地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看见废纸废物主动捡起。

(2)环保目的不明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在对我们学校16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认为不保护环境,地球就变成了垃圾场,大树、小草、花都会死,河水会变得不干净。学生们觉得我们环保就是让周围变干净,看不到垃圾,让大自然更美丽,人类生活更美好。其实环保的目的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原因,寻找保护的途径与方法,自觉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均衡相处。

(3)环保意识缺乏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意识到水、电资源的宝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玩自然水、浪费水资源严重,也没有节约电的意识,教室里常常无人了灯还亮着,完全没有意识到缺水、缺电的严重性。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进行节约教育、环保教育。

(4)环保行为习惯差

学生普遍环保行为习惯差,明知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扔纸屑,不能进草坪踩踏,但是,校园里却经常看到原本打扫干净的地面常常会冒出纸屑等杂物;进草坪玩的学生也常有发现。

二、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挖掘小学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更丰富、知识面更广泛。(1)道德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如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六下第五单元的《神奇的能量》„„(2)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如三上第四单元的《它们是什么做的》;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六下第二单元的《遗传与变异》„„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环境现象和环保问题单凭口头讲述或学生讨论达不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或在他们心中产生震撼。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有关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播一些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将课堂引入全新的境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白色污染”情况: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河面上常常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饭盒、泡沫包装材料等一次性塑料物品;在公园的绿树从中,绿荫地上,花坛里,不时可见扎眼的“白色”;在宽阔的马路上,一阵风吹过,路边的塑料袋吹上了天空,好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等。通过播放短片,让同学们思考、讨论:白色污染为什么会如此猖獗呢?教育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从而增强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进行环保教育。

我在教学《水污染》一课时,先带领学生到污染严重的河边实地的调查研究,看看水面上有哪些漂浮物?这些漂浮物来自哪里?闻闻河水有什么气味?因此,面对发黑发臭的河流,让学生想到的是“什么原因使河水发黑发臭?”、“河水发黑发臭有什么危害?”,从而使学生对水质污染有了一个更直接的了解,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环境探究意识。

在学习《从岩石到土壤》这一课时,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采集岩石标本和土壤标本,让学生从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学习,初步感知不同的岩石、不同的土壤来自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从而增长一些地理环境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在采集标本过程中,接触自然,亲身体验,了解实际中的地貌,得到的知识远比单纯的岩石和土壤的标本要多得多。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获得一些水土流失、树木保护水土、植物生长与土壤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增长了见闻,无疑有利于我们渗透环保教育。

(四)、结合环保节日,开展宣教活动。

一年一度的环保节日有:中国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爱鸟周(各地有异,一般为4月至5月初的一周)、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世界土地日(6月2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通过这些节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的问卷调查等,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五)、让环保教育得到课堂拓展,学练结合,让学生形成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还要让课堂得到拓展,让学生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最终让学生形成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环保作用。

(1)根据学习生活需要,有效使用废弃物,进行课堂环保拓展教育。

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会发现我们诸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很多教具、学具都可以利用被人丢弃的废纸板或废木条等废弃物来自己制作而成。为此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积极捡回废弃物,为教师制作教具或为自己制作学具,还可以实行一些制作比赛,评比后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养成了环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污染、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

(2)参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环保能力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的方式,拓展课堂教育。如每年寒、暑假就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利用假期时间,调查一下你所在的村组和家庭每季度用的水电,并认真分析是否达到了节约用水电的要求。或者利用假期,自己去捡废弃物去卖,看能否给自己挣本子费。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课堂知识,而且久而久之,环保也就成为学生自觉的一种能力。总之,21世纪是科技发达,经济迅猛发展时期,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生存环境任重道远。把对少年儿童环境意识保护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当然学生的环保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必须针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制定环保教育目标,更新环保教育策略,使环保意识教育真正的起到实效。

参考文献:

《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 第3篇

关键字:绿色环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用到各种化学药品,其中不乏一些污染严重又难以处理的化学药品,而全国各地的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染和化学浪费累计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教学,应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逐渐渗入绿色环保的理念,把绿色环保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做到环境友好的化学实验教学。

充分理解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环保是指充分利用可循环。在高中化学实验里的具体体现在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进行反应,并且把废气、废水、废渣降到最低,减少环境的压力。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做到废气、废水、废渣的再次利用,不可利用的就改进化学实验,将难以分解、污染严重的化学药品做出恰当的处理,使整个化学实验做到循环可利用的“零排放、零污染”实验教学。

加强学生的环保理念

高中化学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会让学生多次接触到各种化学药品,包括有害、有毒的化学药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绿色环保理念,严格按照教学步骤进行实验,减小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首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密切与现实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联系,将生活中的化学带入的教学情境中去,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和生活更加密切的联系起来,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和兴趣,也使得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化学是怎样一步步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例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天然气来代替煤作为家庭里的主要能源,而未来最新型的理想能源则是氢气,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为什么家庭能源在不停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环保理念的培养。

其次,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实验时,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用最少的化学药品进行实验,不仅可以降低实验的费用,节省了能源和资源,而且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也意味着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危险系数降低了,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就绿色环保来说,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也意味着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也减少了,既实了现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效果,也降低了环境的压力。

再者,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时,向学生强调各种药品的回收和再利用。过去很长时间里学生在做完实验后,都会把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渣、废水倒掉,污染严重、毒性严重的废渣、废水则由老师收集起来处理,然而这些废气、废渣、废水很多都是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在其他的化学实验中将处理过的废气、废水、废渣再次利用起来的,成本比直接处理掉要低很多,而且减小了对环境造的压力,节省了资源,减少了教学开支,利于教学的良性发展。所以,在实验完成后,处理药品、废渣、废水时,应该特别注意它们的二次利用价值,做到循环可利用的“零污染、零排放”教学。

教师改革创新,环保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各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实验现象,为了明确的分辨出各种化学元素的特征,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会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知识。但是有些实验反应过程很剧烈很危险,有些实验反应速度极快,各种实验现象一闪即逝,来不及仔细观察,有些实验的实验过程过于冗杂,拖慢教学进度,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同学面前,并且根据多媒体可以反复播放、细节放大、重点突出等特点,恰当的和教学相结合,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些污染严重、有毒的化学药品参与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改进实验方法,将污染严重、有毒的化学药品替换掉,利用更加安全、更加环保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若干改进实验的建议,假设、分析哪一种方法是最节能环保的绿色实验,进行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例如,讨论如何将实验装置经过恰当的组合,使得产生的废气直接回收并反应处理掉,保护实验室的空气与师生的安全。如何在实验中试用控制装置,可以使化学实验及时在恰当的时候终止,这样不但利于教学与观察实验的时间搭配,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将绿色环保理念贯彻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去,顺应健康化学、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改革创新出绿色环保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学生绿色环保放的意识,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做到健康绿色、环境友好的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静玲.绿色生活与未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陈淑芬.高中化学绿色实验途径初探[J].现代教学,2009年第11期

[3] 高兆林,谭丕亨. 1999.绿色化学浅说.山东化工

绿色环保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第4篇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 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教学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课堂上渗透绿色化学观, 强化环境保护的重要。化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好场所。在化学课教学过程中, 要向学生阐明绿色化学的观点, 使他们树立起防治污染、保证人类生存质量的责任感。例如, 讲解二氧化硫时, 要向学生说明它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它和氮氧化合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空气中二氧化硫70%来源于工业燃料, 12%来源于工业燃油, 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煤等。它既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又可以导致水质酸化, 水生动物减少或绝迹, 树木、庄稼枯死, 还能腐蚀建筑物。因此, 找到一种替代的经济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 循环经济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垃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标志。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不断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 而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而且是一项社会系统过程。循环经济理念的贯彻思路就是绿色化学思想的体现。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化学中的具体体现。绿色化学的策略从根本上讲是师法自然。在大自然的物质循环里, 各类植物是经过各种不同的生化反应后, 产生各类蔬菜、水果供动物食用;而动物的排泄物、遗体再经由细菌分解而释回大自然, 供应植物养分所需。化学反应物的循环利用就是最绿色的大自然的化学制造工艺, 这种工艺是非常环保并能可持续发展。

目前, 环境保护的教育已纳入化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教材中。解决化学污染,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 通过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因素, 把绿色化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的全过程, 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 就可以将绿色化学和我们的化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在化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在实验课上形成绿色化学观, 强化环境安全意识。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 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 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

实验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前后各种有害物质的取用和处理以及各种废物的循环利用, 不使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在实验过程中, 注重环保问题,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能对学生直接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思想贯穿在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方面是为了从小培养有强烈环保意识的人;另一方面绿色化学实验本身就是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绿色化教育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基础化学原理, 了解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思想的宣传, 使学生转变传统观念对化学的种种误解和偏见, 更要突出环保意识。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应用绿色化学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着重介绍绿色化学在防治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保护臭氧层, 保护土壤、水质及生态环境中的重要贡献。介绍化学产品对提高生活质量, 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要争取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可通过改进实验装置, 变化实验的形式, 将有害气体尽可能做化学处理, 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中学教材中如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 产生的气体不能不做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中, 而应在试管口用沾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球吸收, 防止污染环境。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方法, 则可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例如, 在浓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中, 释放出的二氧化氮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如果改成微型实验效果将好很多, 将铜片改成细长铜丝, 这样只需拉出铜丝于试管外, 即可随时中断反应, 减少了不断逸出的二氧化氮对教室环境的污染, 也能达到实验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阵地, 同时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是课堂教学的很好补充, 可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教材中讲的少而对环保

提要在经济转轨时期, 我国正规金融部门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民间融资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 民间融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为了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就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对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活动进行规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法律规制

课题来源:2011年河北省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困境与法律对策研究》 (软科学) , 课题编号: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 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前者是企业内部融通的资金, 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收益;后者是指企业从外部融通的资金, 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以内源融资和间接融资为主, 在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有限、经营风险较大的情况下, 内源融资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而间接融资过程中, 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规避经营风险, 往往对中小企业存在“惜贷”心理。直接融资尽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 可以多向学生介绍, 如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 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实际研究表明:工业污染占污染的41%, 家庭污染占59%。据有关专家统计, 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kg垃圾, 5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发、洗澡、洗衣服等等一天平均制造200升废水在污染着河流、大海和土壤。可见, 环境保护不只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 每个人都应从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 使学生切实感到自身要从自身做起, 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

管可以有效地聚集社会闲散资金, 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和入市门槛限制, 造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而作为非正规的体制外的民间融资, 由于信息对称、手续简便、交易成本低等自身优势, 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对象。但是, 我国目前有关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相关法律规定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 亟待完善。

一、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法律制度现状

从我国现行立法层面来看, 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体系主要由法律、法规和规章三个部分构成。

(一) 法律层面。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第16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创造条件, 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各种方式直接融资。第17条规定:国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其作为中小企业的基本法, 总体规定了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政策和法律措施。修订后的《证券法》关于债券发行的内容、《公司法》降低上市门槛的规定, 都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文/杜亚涛1赵锦2

用化学用品, 以减少污染, 为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二) 行政法规。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第12条规定: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逐步放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第13条规定:鼓励社会和民间投资, 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 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和撤出机制。有关部门要严格风险投资的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管理, 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行为, 充分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国务院发布的相关行政法规还包括《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三) 行政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确保金融市场安全, 也发布了数量较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例如, 国家开发银行、科学技术部《关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二、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专门的金融立法。

由于我国目前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困境与法律对策

摘要: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已成了当代世界面临的两难选择。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教育是培养具有绿色意识和环保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 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未来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保护环境,绿色化学,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霍爱新.绿色化学及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 2002.

[2]黄玉燕.对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新理念的思考[J].广东化工, 2005.4.

环保酒店,绿色风格 第5篇

1、印度:ITC皇家栀子花酒店

酒店位于印度邦加罗尔,荣获了LEED铂金认证,绿色设计是该酒店的主题设计理念,设计灵感源自城市的花鸟和历史古迹。酒店建造带来很多环保领域的第一,他们的格言是“负责任的豪华”。该酒店附近,实现零固体废弃物管理。酒店接近零污水排放的状态,雨水收集用于滴灌。酒店大厅就向宾客们展示了很多绿色设计元素,比如绿色垂直墙壁、可持续材料装饰家具、大型绿色悬顶织物等。

2、马尔代夫:水铁饼酒店

水铁饼酒店是一个太空飞船造型的建筑体位于水下,看上去有点儿像007詹姆斯-邦德电影中反派人物的基地,现在该建筑设计已列入迪拜最新建造项目之一。酒店的外观非常抢眼且设计极具现代感,但所有的开发都基于一个理念——抵御气候变化。酒店项目融合了可再生能源和系统,旨在抵御未来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地震海啸等。

3、美国:Gaia酒店

Gaia,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母”,传说由她创造了世界万物,包括人类。这座Gaia酒店位于加州纳帕山谷,占地超过8万平方英尺,包括四栋双层建筑,总共133间客房,外观朴实而内藏玄机。进入酒店的时候,酒店门外的特殊踏板装置可以将灰尘“留”在门外,保持酒店的整洁。利用节能日光管设计保证了大堂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所以平时大堂显得格外的明亮。厕所的马桶冲力很大,可以节约45%的用水,而且男小便池则依靠新的地心引力技术,不需要冲水。但是Gaia也比同规模酒店的建造成本贵了12%。

4、斯里兰卡:坎迪拉玛酒店

位于斯里兰卡的坎迪拉玛遗产酒店,是斯里兰卡国宝级的建筑大师GeoffreyBawa 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个美国境外获得21世纪绿色标章的建筑。这家五星级酒店没有富丽堂皇的外观,而是将大自然的景色与珍贵的千年文化遗产完全地融合在一起。远远望去,整个酒店就像是从山林深处出来的一样。酒店尽量采用自然光,使用太阳能热水发电,收集雨水再次利用水资源。但真正打动你的是这家酒店就如同在森林里生长起来一样,它完全融入在山林之中。

5、澳大利亚:艾尔斯岩度假村

拥有五亿年历史的澳洲中部沙漠的艾尔斯岩,曾多次荣膺人生必游的世界50个地方之一。度假村之所以一直享有“环保酒店”的美誉是因为在建设之初,设计者们就关注到能源的节约与否是度假村成功存在于当地的关键问题。度假村中总能看到不同种类以节约能源为目的的装置,像房顶上的太阳能板、浴室的节水龙头、房间内的节能灯早等。可以说度假村是这沙漠上的一座绿洲。

6、墨西哥:坎昆大酒店

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为最终目标的坎昆大酒店项目正在开发实施中。位于坎昆旅游度假区北部,加勒比海沿岸,靠近玛雅文化遗址。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墨西哥的能源短缺问题,减少石化燃料的利用,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缺乏的危机,减少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海洋污染。而除了绿色环保外,酒店也没有忘记原来的职责。这里的服务与任何高端酒店服务相比都不会逊色。

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 第6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绿色,有机化学实验教改

有机化学实验对环境有负面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三废”。虽然, 目前还无法将化学实验全部绿色化, 但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实验, 我们采用绿色化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或者现代实验技术进行实验教学, 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 加快推进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从源头上减少对人类、环境、社会和生态有害的原料、试剂、副产物等, 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如何有效地减少有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高校进行实验改革的重点。针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减少有机实验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1 实验绿色化教改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的工业污染治理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末端治理技术, 但是, 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 此技术将大大提高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成本, 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而绿色化学是克服此弊端的新措施, 高校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不断灌输绿色化学的观念, 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 能够从源头上阻止污染, 保护环境[1]。

2 实验绿色化教改的思路

2.1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件 (CAI) 实现某些有机实验的模拟完成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某些合成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作用不大, 但是, 这种合成实验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试剂, 必然会出现环境污染现象,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采用CAI课件的教学手段, 既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 同时又避免污染的产生, CAI课件将实验通过图、文、声和像展现出来, 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学效果。此外, 有些比较经典的制备实验, 也可以利用课件虚拟实验过程, 在学生进行实验前, 将实验的知识背景、注意事项、装置等进行了解,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带来的污染或者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2.2 引进微波技术

在许多有机化学反应中, 利用微波可以成百甚至成千倍的加热反应, 并且反应的条件温和、节能、产率高, 减少溶剂的用量, 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此外, 在有机实验中国引入微波技术,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 也有助于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2.3 微型化或半微量化

微型化或者半微量化的实验具有污染小、效率高、小型、方便等特点, 完全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此外, 微型化或者半微量化的实验还利于科研工作的进行, 微型化的实验往往比较安全且成本比较低, 便于向学生进行演示实验, 通过很少的化学原料就可以得到最多的化学信息。通过与常规实验进行对比, 我们发现, 微型化实验所需的原料量是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 但是, 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要求比较高, 加多一滴或少加一滴试剂都可能造成实验的失败。所以, 微型化实验对操作者、实验的方案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微型化的实验, 可以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 假若学生没有规范实验中的各个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 微型化实验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和常量实验相比, 很大的区别, 甚至有些实验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学生了解一些处理微量样品的特殊方法或者技巧, 但并不能完全覆盖常量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所以, 微型化实验只适于一个局限的范围内。

2.4 设置绿色化的实验内容

2.4.1 绿色化

有机化学针对一些具有较大毒性的制备实验进行了改革, 例如, 利用苯和液溴来制备溴苯, 利用苯硝化还原制备苯胺等等, 为了实现有机实验的绿色化, 往往选择一些毒性较小的制备实验来培养学生上述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操作技能。有些需要大量有毒溶剂参与的反应, 要尽可能的利用毒性小的溶剂来代替, 或者在规模上使用微量或者半微量的实验来代替[2]。

2.4.2 连续化

为了减少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可以采用连续化或者系列化的实验。与传统的有机实验相比, 此连续实验可以克服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基本操作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做实验的影响, 此外, 实验室将进行各种化学物、废弃物的回收, 从而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 有机实验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化学试剂, 且能够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较深的印象, 又为保护环境处理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因此, 针对制备实验, 在单元操作训练和反应类型选择的基础上, 让前一个实验的产品成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材料, 除了此优点外, 前一个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产品的质量都会对下一个实验产生影响, 会影响下一个实验产物的纯度、质量, 从而增加了系列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使学生不断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4.3 打破各门实验间的壁垒, 初步建立科研工作思想

有机化学实验改革尤其强调化学合成综合分析手段的应用。教师要能合理安排教学的程序, 理顺各门实验间的关系, 打破各门实验间的壁垒。因此, 教师如果能够将有机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之间对接, 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分析的对象大多数是有机物, 所以, 学生在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或者提取实验中所得的物质时, 可以将其及时拿到仪器分析实验室, 在教员的辅导下检测自己带来物品的纯度等实验, 通过仪器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这样, 不仅能够体现仪器分析实验的目的, 而且能够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合成和提取分析的全过程, 增加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科研的工作思想, 此外, 还可以节约资金, 减少了重复实验过程中的污染源。

3 实施绿色有机化学教学的措施

3.1 推广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化化学实验在今年内发展比较迅速, 其是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 对常规的化学实验进行改进而发展起来的化学实验新方法和新技术。微型化实验是使用小型的实验设备, 尽可能减少中间物的转移过程, 从而减少化学试剂在器皿上的吸附量, 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进行实验, 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实验过程中“三废”的产生, 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有机化学实验的具体体现。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很多优点, 诸如实验现象明显、是要效果好、节约试剂和时间、污染小、安全且小型方便。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 不断推广微型化实验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表1是环己酮的制备实验, 将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所消耗的试剂量进行了比较。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采用微型化实验所用的试剂量是常规实验用量的1/10-1/20。有些微型实验的所用试剂量是常规实验的千分之一。在此比较实验中, 铬元素是贵金属元素, 同时又是重污染的元素, 因此, 采用此微型化的实验可以将污染降到最低。因此, 我们可以把常规实验进行改进, 变成微型实验, 除了大大降低试剂的用量外, 也减小了污染物质的排放量, 从而减轻了环境的污染。

3.2 采用相对“绿色”的合成方法, 尽量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污染除了对环境有影响外, 也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疾病, 只有树立环保意识和绿化意识, 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目前, 绿色化学的目标就是不使用有毒的物质、有害的物质, 不生产废物, 不处理废物, 最终达到零污染、零排放。其和末端治理不同, 能够从源头上阻止污染, 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尽可能不使用危险品。利用绿色的合成新技术, 减少有毒原理的使用量, 尽可能选择无毒无害的溶剂和低毒性但是高选择的催化剂, 使用新型能源来优化反应的条件, 尽可能降低副产物的量, 基本上实现了零排放, 同时,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原子经济化。当前, 可以利用的绿色有机合成很多, 诸如无溶剂、水相、超临界流体、微波等反应方式。最为教师, 应该多进行绿色有机合成的研究,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多向学生介绍这些绿色合成方法, 选择一些容易操作的反应向学生展示此绿色合成方法的环保性, 从而不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 在乙酰苯胺的合成试验中, 可以使用水作为溶剂来重结晶, 在水溶剂的条件下进行合成苯基正丁醚等都是绿色合成方法的好例子。

3.3 合理处理三废

有机化学实验要合理处理好三废, 不能将用过的化学试剂随意倒入下水池中。不仅是本科生, 甚至是有些研究生, 也会随意将用过的试剂倒入下水池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强调指出, 学生应该将使用的试剂统一放入制定的封闭容器中, 等到一定的时间之后, 在将其进行统一的处理。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实验室里, 将合过的饮料瓶、手纸等生活垃圾随意丢入垃圾桶中。其实, 教师应该时时提醒学生将生活垃圾和实验中产生的废物分开存放, 以方便以后进行处理。另外, 对于在实验过程中所损坏的玻璃器皿, 应该集中存放并加以回收利用。加入, 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的实验室, 都能够加强这方面的环保管理。但是, 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溶剂, 没有得到循环使用, 合成的产品没有进行回收再利用, 这是我们学校比较欠缺的方面[3]。

3.4 对于毒性很大的试验, 可以采取观看录像的方法

针对一些毒性大、污染大的实验, 例如硝化反应、溴化反应等, 还没有比较绿色化的实验, 可以通过看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展示实验过程。我校对多媒体教室实施开放管理, 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 查找学习资源, 设计污染更小的有机实验, 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要求, 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实施, 可以减少性质实验产生的污染物。

3.5 精心安排实验

教师在备课时, 对化学大纲进行仔细推敲, 明晰化学大纲的要求, 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逐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3.5.1 优化组合有机化学实验内容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通常是三个独立的部分, 分别为有机化学实验操作、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学习, 此三部分独立的教学, 不仅不利于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验能力。只有将这三部分进行有机的组合, 以合成实验为主线, 将基本操作实验和性质实验贯穿于其中。例如, 在环己烯的制备实验中, 以合成环己烯为目标, 在制备过程中指导学生分馏、萃取、干燥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利用合成进行烯烃类物质的性质学习, 这样, 不仅节约了时间, 又大大减少了试剂的消耗量, 自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3.5.2 把单个的合成实验串联为一个系列

将有机化学中的合成实验进行串联, 将前一个实验的产品作为合成下一个产物的原料, 例如如苯→硝基苯→苯胺→乙酰苯胺形成一个链条, 在这个链条中, 上一个产物的纯度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实验的结果, 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迫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个实验中每一环节, 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其得到系统有效的训练, 这样不仅不会浪费每步所得的产物, 而且解决了学生将合成产品长期存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

3.5.3 认真筛选实验项目

有机化学中的实验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不同, 有的污染大, 有的污染小, 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 要进行仔细的筛选, 选出对环境污染小的实验, 舍弃哪些对环境污染比较大的有机实验, 教师还可以补充哪些比较环保的、污染小的有机实验。在筛选的过程中, 应尽量选择毒性小、价格便宜的试剂作为实验原料。例外, 对于一些实验做出改进, 比如, 在乙酸乙酯的合成中, 可以选用分子筛催化剂代替硫酸催化剂。

4 结论

倘若根据上述措施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改革, 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 而且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扎实的实验基础和技能、强化环保意识, 较好地完成了实验教学的任务, 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上面措施的实施, 学生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而且强化了环保意识, 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的观念,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出现, 不断实现实验过程中的零排放。目前, 我国高校中的绿色化学实验还没有完全实现, 只有教师勇于承担起控制和消除实验室污染的重任, 才能实现实验绿色化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P.T.Anastas, J.C.Warner.GReen Chemistry:Theory and Practiv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York NY1998.

[2]张爱华.加强有机化学实验中的环保意识[J].晋中学院学报, 2006 (3) :34-35.

[3]张春艳.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机化学实验废物“三化”处理[J].柳州师专学报, 2007, 22 (2) :127-129.

[4]杨国玉.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0 (8) :26-28.

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 第7篇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形势下, 将“低碳、绿色环保”的教学理念引入到化学制药专业的教学课堂中已经势在必行[3], 但事实上, 高校内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重视这一发展方向。另外, 制药行业也是一个高危行业, 生产事故时有发[4]。生命无价, 健康第一, 而目前我们在人才培养中, 对“安全、环保”理念的灌输还远远不够。

化学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从事药品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更侧重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较少联系制药行业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方面的教育。随着制药企业和医药研发企业生产事故的频繁出现以及制药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病的多发,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要保证企业的安全环保生产和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不仅要通过企业的监管, 还必须从源头————提高药品生产技术人员的素质上下工夫。而我们培养的高职高专学生是制药企业一线高技能操作工人的后备军和药品生产的主力军。因此, 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和安全环保技能, 将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 课堂教学的改革

1.1 专业基础课程改革

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 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 由于它们良好的溶解性, 使其应用相当广泛, 但却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如含卤原子的溶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 有严重的肝毒性, 苯、芳香烃也具有致癌性。除了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对环境的危害也日渐突出。如四氯化碳、氟氯代甲烷、氟氯代乙烷等, 可严重破坏大气的臭氧层。所以有必要灌输学生安全环境友好的试剂的概念。在有机化学课程中补充相关知识,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使用、存储和处置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的危险化学品;认识并能查找环境友好溶剂。

1.2 专业课程改革

传统的《化学制药工艺》课程中药物的合成路线选择往往只注重目标产物的实际值在理论值中所占的比例, 也即产率。如果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率很高, 但实际上反应分子中的原子很少进入目标产品中, 即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很差, 那么就意味着该反应会排放大量的废弃物。所以我们需向学生引入原子利用率的概念, 原子利用率越高, 反应产生的废弃物越少,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少, 如布诺芬的合成路线改进就是一则非常典型的例子。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设计药物合成的工艺路线, 不仅仅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 更需要考虑哪条路线更能消除或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危险物质的使用量, 更能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在本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高温、高压、氢化反应等, 也有必要介绍在工厂大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如高压反应中, 若反应釜出现温度、压力失控的情况时, 应该怎么做, 特殊反应如硝化反应、氢化反应、氯化反应的燃烧爆炸问题, 在出现冷却效果差、升温过快或中途搅拌停止等异常情况时该如何处理;结合社会影响较大的制药厂事故, 分析事故出现的原因, 强化安全意识, 避免悲剧的上演。

1.3 开设《绿色化学》课程

绿色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分支, 是研究对人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不产生危害物质的化学运动规律的科学, 属绿色科学范畴[5,6]。“绿色化学”最早由美国化学会 (ACS) 提出;2000年, 美国化学会出版了第一本绿色化学教科书。目前, 绿色化学已成为新兴的学科, 并引起了新的一轮生产技术革命浪潮[7,8]。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即将进入制药领域的生产者, 了解并自觉实践绿色化学引导的生产技术革命, 有必要在高职高专的课程中开设这门课。较新的原著有Athanasios Valavanidis和Thomais Vlachogianni编著的GREEN CHEMISTRY andGREEN ENGINEERING, Synchrona Themata, 可引入相关章节向学生进行介绍, 相对于本专业学生, 有机合成和应用中的新方法;绿色化学和有毒有机溶剂:可替代和可选择的技术;绿色化学和医药工业等, 比较适合学习。

2 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

2.1 实验课良好习惯的培养

“安全、绿色环保”不仅是企业生产中需要的, 也是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需要的。实验操作前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包括常见的电、水、气、火、化学药品使用、废液处理、废料处理、事故应急处理等, 特别是实验室废液入桶习惯的培养。

实验过程中的教育, 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对于不规范或危险的操作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学生实验前要进行预习, 查阅所用药品的性质、危害, 及操作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2 实验内容的调整

有机实验中往往涉及到挥发性大, 气味重, 有害身体和环境的试剂, 因此有必要跟进最新的研究进展, 对学生合成实验项目进行优化, 改进原实验方法, 或调整实验项目。

根据最新的文献报道改进现有实验的方法。如原实验项目, 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中由六氢吡啶 (哌啶) 的催化下缩合, 六氢吡啶:易燃、具有一定毒性、气味难闻, 对环境和人体伤害较大。且其为管制类试剂, 购买不方便。根据最新文献[9], 在L-脯氨酸的催化下以低分子量聚乙二醇 (PEG, HO- (CH∶CH∶O) n-H) 为溶剂缩合成香豆素-3-甲酸乙酯。PEG热稳定性高, 难挥发, 不易燃, 廉价, 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溶剂和相转移催化剂。L-脯氨酸: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易于制作和操作、无毒无害、环境友好、水溶性好, 在空气中较为稳定和反应条件温和, 反应结束通过简单的水萃取即可很容易除去, 反应后处理十分方便。

调整实验项目。有些实验经过方法的改进, 获得实验条件温和, 试剂易得, 环境污染少, 适合学生的实验室合成。如根据最近的文献报道尿嘧啶衍生物的合成[10], 分两步进行:

(1) β-脲丁烯酸酯的制备:需用到的试剂有乙酰乙酸甲酯、尿素、硫酸氢钠, 产生的副产物水由分水器中分出。

(2) 6-甲基尿嘧啶的合成:需要的试剂主要是10%Na OH, 10%HCl 95%乙醇。实验中试剂使用量少, 安全、环保。生成的副产物为水;后处理方便。因此可作为环合反应的教学实验。

2.3 调整实训课内容

在原实训项目阿司匹林工艺路线设计的基础上引入环保的概念。传统的硫酸催化法合成乙酰水杨酸, 虽然是经典方法, 工艺成熟。但产率一般在60%~70%, 副反应多, 设备腐蚀严重, 污染环境[11]。为此实现阿司匹林的“绿色生产”, 寻找新的催化剂成为研究的新课题。许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都对乙酰水杨酸的制取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因此有相当多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学生可查阅最近的文献, 找到替代传统催化剂浓硫酸的其他不同的有效催化剂。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包括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流程;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过程说明;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过程的初步设计 (配料比、主要设备介绍、管道设计、操作步骤等)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等。

引入模拟实训项目。实训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 是本校化学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但传统实训车间的建设费用昂贵, 而且在投入使用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产生大量有机废料, 使得校内实训实践教学无法大规模开展。因此, 仿真制药生产车间的应用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模拟实训可三维展示制药车间的生产流程和设备工作原理, 真实还原实训场景, 交互性好,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还可节省原料和能源。

3 结语

“绿色环保”不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 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势所趋。作为教育工作者, 不仅要把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更加安全环保, 还要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一代具有环保意识和能力的生产者、管理者。

参考文献

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 第8篇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从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作为一个新办专业,在开办之初就明确了“兼顾常规环境工程共性的基础上突出环保设备特色”的办学定位。因此,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便成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和特色课,该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由课程负责人主编的配套教材《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第一版)于2006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于2007年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课程建设在短短几年内取得的这些成果与课程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不断改革和实践密不可分,课程组教师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的改革和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方面,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实践。

1.1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讲述目前国内外各种主要环境污染末端治理设备的原理与设计,尤其是各单体环保设备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认识与理解,使之具备设计一些主要单体环保设备的能力,以满足目前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实际对较高层次从业人员的需要。针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在每年的开课前课程组教师都会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及时增加新的技术和设备,甚至在上课的前一天还要将一些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加入第二天的授课内容中,这样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实现教学内容更新的与时俱进。同时对一些传统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适当删减,以满足整个课程学时数的要求。

教材是制定教学大纲和内容的依据,因此,教材建设也是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各种教材的广泛调研,于2005年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了由课程负责人陈家庆教授主编的《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教材,同时该教材也用于本课程的教学中,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进行,该教材也在不断修订。该教材修订后的第二版于2008年8月由中国石化出版社正式出版。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践,开阔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对环保技术和设备有了更多和更新的了解和掌握,起到的很好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对于基础的理论和技术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于一些新型的技术和设备,尽量采用教师启发、提问,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新事物和新理论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热点问题,有时会采取教师指定讲授题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和备课,然后在下一次课上学生根据自己查得的资料和理解来讲述,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借鉴和摸索,课程组教师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实践。

1.3 教学手段

课程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通过互联网络等手段查阅、积累了大量生动形象的环保设备图片,辅以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环境工程多媒体素材库,编写了具有实际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并随着教学周期的不断循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不断更新、丰富课件,继续完善。

通过大量色彩逼真的实物图片来展示各种环保设备的外形轮廓,使得学生能将书本上的结构示意图与工程实际中的实物结合起来;同时通过采用动画仿真的形式,来揭示一些复杂环保设备的工作原理、运行机理,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充分、恰当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使教学内容真实感增强,留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最终达到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和专业课程设计等方面。

2.1 实验教学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是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所有专业实验集中在一起的一门实践课程,分散在2个学期进行。在实验内容安排上针对不同学期开设的理论课进行时间分配。通过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将与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相关的实验内容调整在与理论教学同一学期进行,并在时间安排上将实验课紧随在相关理论课授课之后进行,使得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运行效果。通过对实验时间安排的调整使得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都取得比原来更好的效果。

2.2 专业实习

由于专业实习时间相对比较集中,时间安排由学校根据培养方案统一安排。所以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为了将实习内容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课程组教师根据实习现场的情况和后续的理论课程之间的关联,通过在实习现场结合实物对某些设备或构筑物的原理和构造进行详细讲解,在实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实习场地的设备和构筑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实习结束进行的考试中再进行相关内容强化。在实习过程中对有典型代表的设备或构筑物进行拍照和录像,在进行后续理论教学过程中,再将这些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回放,使得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对实习场地的工艺流程有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例如,某个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主体构筑物为奥贝尔氧化沟,氧化沟上采用的曝气设备为转碟式曝气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工艺流程的印象比较深刻,而对具体的设备记忆得不够清楚,在讲授曝气机相关内容时,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熟悉的照片或含有他们身影的录像,就可以使学生马上回忆起实习现场的内容,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达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良好互补。

2.3 专业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与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设置在同一学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进行,在最初主要针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和计算。为了进一步衔接好与设备设计的关系,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每年都对设计内容进行更新,逐渐向设备设计侧重。从题目类型设置上单独设置出设备设计类题目,同时对非设备设计类题目在内容上要求对涉及设备的内容进行详细设计。目前在课程设计题目设置和设计内容要求上均体现出设备设计的特色。如在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类题目的设计内容要求上,要求对配套设备的设计或选型进行详细的设计,并对主体构筑物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和三维实体建模设计,从而使学生对课程学习中涉及的设备或构筑物的原理和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3 结束语

通过课程组教师的不断努力,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课程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作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无论在学校内还是在北京市高校内都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今后课程组还应继续努力做好课程建设工作,争取更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和课程设计等方面对课程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进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了介绍。

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 第9篇

要结合当前“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为环境教育”的环境教育模式, 明确地理教育目标和任务, 以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课内”环保教育

环境教育,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教育大纲中, 至少一半与地理相关。如人口、资源、环境的内容, 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等, 所有这些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随处可见。在实际教学中,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是极其重要的。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努力在环境教育中进行教学探索, 特别要注意挖掘隐藏的环境教育内容, 使地理知识、环境知识、环境意识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课堂环境教育的作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问题涉及更多的, 如大气环境的保护、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是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材料, 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主动为环境作贡献。

目前的中学地理教材, 包括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 (1) 书本内容: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有很多, 如有关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等;对各种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充分揭示人类的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 教学内容的潜在责任告诉我们, 大多数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环境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无约束的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任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势必成为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绊脚石, 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并危及后代的生存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此让学生明确道德责任和义务的双层关系, 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的环境道德责任意识。 (3) 教材内容潜在的行为指向, 要求学生成为优秀的自然管理员, 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注意环境卫生, 节约用水用电, 爱护花草树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参与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做环境保护的“急先锋”。

二“课外”环保教育

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取决于学生的参与, 形成在他们实践的基础上。所以,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加强环保意识。首先, 教师应该把周围可见的地理知识和有形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经验, 分析炎热和寒冷、刮风、下雨现象。指出只要人类认识自然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环保上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绩。其次, 教师可以“组团访问”, 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理性认识得到深化。比如, 带领学生到化工厂参观, 看一看化工污水处理设备, 听一听厂领导介绍“三废”含量的控制研究,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三废”治理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这样, 不仅让学生懂得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除了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外, 还可以成立环境调查小组, 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比如, 调查当地农村耕地结构变化、沙尘暴、风暴或其他恶劣天气的变化、温度和降水的年变化等, 由此加强对学生“课外”环保的教育。

三“探究”环保教育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 许多科研成果造福了人类, 但很多事情的发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它的存在价值, 有许多环境因素制约的问题,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以不同形式存在, 人们在环境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不一样, 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发动学生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 从激烈的争论中,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如:高中地理对“新能源”的核电发展这一章中, 对这一问题要进行深入讨论, 目前出现的核电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学生认为核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的和廉价的能源, 其特别能适应社会发展, 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所以核电站的发展是好的;一些学生认为, 如果核电站出现事故, 将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比如因地震造成的日本核电站爆炸, 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核电站作为一颗定时炸弹, 一旦有危险, 不仅危及人的生命, 而且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所以应该停止核电站的发展。针对每个学生的看法不一致, 核发展观点不尽相同, 经过生生、师生激烈的讨论和争议, 其意义不仅是使学生梳理了书本知识, 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要求学生对书中的知识和技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环境观, 形成人口、资源和环境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行为。通过调查、访问、学习、课外监控、讲座、论坛等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各种环境问题, 在个人经验的观察了解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促进地理教学的整体优化。同时, 注重环境和信息传播的形式, 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当然, 加强对中学生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只要坚持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相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绿色:是环保?还是壁垒? 第10篇

绿色壁垒的分类与特点

近年来,绿色概念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从绿色食品、绿色纺织品、绿色标签到绿色产业、绿色营销,等等。绿色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绿色技术壁垒、生态壁垒或环境壁垒。一般认为,绿色壁垒就是环境壁垒。由于动物和植物对人类而言广义地说也属于环境,而人类健康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认为绿色壁垒就是环境壁垒也未尝不可。但严格就其内容而言,绿色壁垒的范围要比环境壁垒宽得多。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规定可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五类合理依据中,保护环境是与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并列的,都属于绿色壁垒的内容,环境壁垒是绿色壁垒的内容之一。

绿色壁垒是指一国在国际贸易中,为保护本国人民、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或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限制或禁止某些国外产品进口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贸易措施。

绿色壁垒并不是规范化的学术用语或法律用语,而是人们对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统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概念染上了绿色,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住宅、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工业化、绿色发展、绿色GDP,等等。(绿色的这一特定内涵可能借鉴于印度农业的绿色革命)绿色已成为环保、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因此,尽管国际上对此尚无统一的严格定义,但其内容易于理解,并已形成基本共识,成为约定俗成的用语。

绿色壁垒除绿色标准外,还包括绿色认证、绿色标签、绿色包装等,而符合绿色标准、通过绿色认证的产品则称为绿色产品或生态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纺织品、生态食品、生态纺织品等。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之一,但与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又有以下几个特点:

发展迅速 WTO的TBT和SPS通报总体呈增长趋势,2000年后增长加快,2003年比2000年增长了77%。SPS通报量增长又超过TBT的通报量。1997年以来,SPS通报量增长加快,年均增长26.8%,2001年SPS通报量已超过TBT通报量。

影响广泛 环境、食品等消费者众多,损害难以在短期内察觉,而已形成的损害又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因而绿色壁垒较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更深远。

依据合法 绿色壁垒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人民、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明显的合法性,也易于公众理解和接受,在绿色壁垒背后的贸易保护更具隐蔽性。

强制实施 构成绿色壁垒的环保标准和食品标准等,由于涉及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因而主要靠国家制定技术法规强制执行。

刚性增长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与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壁垒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即标准越来越高。

绿色食品与环境保护是世界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各种绿色壁垒也迅速发展。

在农产品食品领域,绿色食品市场在发达国家增长迅速,潜在市场很大,预计到2006年,欧盟的绿色食品市场销售额将增至580亿美元,美国将达到470亿美元。目前绿色食品只占世界食品总量的十分之一,其价格较普通食品高30%—60%,但市场销量仍不断增长。在近些年相续出现疯牛病、二恶英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下,发达国家纷纷提高进口农产品食品的检验标准,要求进口农产品食品进行绿色认证,加贴绿色标签。2001年,欧盟规定茶叶进入欧盟必须满足118种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标准,农药残留标准量提高到原来的1/100~l/200。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欧盟国家从 1994 年起陆续立法禁止118 种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对纺织面料还增加了防紫外线性能指标和重金属含量指标。相关的欧盟指令主要有:禁用和销售蓝色素的指令2003/3/EC;禁用偶氮染料的指令2002/61/EC;禁用重金属铅盐的指令2002/232/EC;禁用甲醛的指令2002/233/EC;禁用五氯苯酚的指令2002/234/EC;禁用氯代烷烃的指令2002/237/E;禁用部分含澳阻燃剂的指令2003/11/KC;临时禁用邻苯二甲酸醋类PVC增塑剂的指令2003/113/EC等。

目前国际上有十几种绿色生态纺织品标准,其中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也最严格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是国际环保纺织协会1992年制定并颁布的,专门用于检验纺织品的有害物质残留。如游离甲醛、可溶性重金属、杀虫剂、防腐防霉剂、有机氯载体的残留物等。进入欧美纺织品服装市场必须获得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和国际环保标签(Oeko-Lable)。这一生态纺织品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有2003年版Oeko-Tex标准100和Oeko-Tex标准200。在第93届广交会和2003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上,外商已开始关注和要求中国纺织服装符合绿色标准。2004年6月30日起,欧盟各成员国将禁止市场上销售含蓝色素的皮革制品及纺织品。

近年来,欧盟还通过加贴环保标志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目前,欧盟对包括个人电脑、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洗碗机、床、褥垫、土壤改良剂、室内用油漆、鞋、纤维制品、洗涤剂、卫生纸、复印纸、灯泡等在内的19种商品提倡加贴环保标志,到2005年,加贴环保标志的商品将由目前的19种扩大为30种,吸尘器、旅游用品、家具、轮胎、垃圾袋、纸制品、日常生活用干电池等也将纳入加贴环保标志范围。欧盟还将逐步实施强制执行加贴环保标志。

我国面临的主要绿色壁垒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壁垒明显增加,农产品、水产品、食品、纺织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近两年来,我国受绿色壁垒影响的产品有:鸡肉、鸭肉、兔肉、冻鸡、蜂蜜、动物胶和肠衣等动物源性食品,冻虾、活鳗等水海产品和冷冻菠菜、保鲜蔬菜、盐渍蔬菜、西兰花、茶叶等农产品,其主要原因是农残超标和抗生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残留物超标。绿色壁垒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目前尚无确切统计。据统计,1997年至2002年,我国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达400亿美元。目前我国每年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近100亿美元。这种影响将随着绿色壁垒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出口的增长而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不符合“绿色”要求的大约占15%左右,按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计算,仅纺织品服装就影响出口150亿美元。

2003年,欧盟先后公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和《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与之相配套的《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咨询文件》。这些系统性的政策技术法规将对我国未来10—20年机电化工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主要原因

我国遭遇国外绿色壁垒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外原因;既有观念和体制等主观原因,也有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必须全面、历史地分析我国遭遇绿色壁垒较多的原因。

我国技术标准较低

这在农产品、食品、纺织品等行业更为突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化学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高限量2500多项,美国公布了9000多项,德国8000多项,澳大利亚3000多项,日本3000多项,我国仅有农药残留限量标准559项,其中国家强制性限量标准仅205项。在欧盟禁止使用的118 种含偶氮染料中,我国仍在使用的有104种。再以玩具为例,国外的玩具一般都有“大人陪同”等一类警识标志,而我国玩具标准对此无要求,对塑料玩具的化学成分也无限制,对玩具发出的噪音指标无任何要求,玩具所含铅、镉、铬、砷等有害元素的限制远低于国外标准。我国虽然制定了毛绒、布制玩具阻燃标准,但对仿真面料的阻燃性未限制。

企业绿色观念淡薄

据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在中国的代表机构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统计,截止2001年6月30日,该公司上海代表处在中国共颁发180张证书,大部分是外贸出口企业和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如原料、面料、印染制造和辅料生产企业很少申请生态纺织品认证。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858家印染企业中通过ISOl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认证的仅6-7家,通过ISO9000认证26家。1996年-2003年6月,我国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的纺织服装企业仅有38家。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有关数据,目前我国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只有3000多个,年产量仅2000多万吨。许多企业宁愿擅自在产品包装上加贴绿色食品标识,而不去进行绿色认证。

产业国际竞争的影响

欧美纺织品服装劳动生产率约为中国的8-9倍,但劳动成本约为中国的20-25倍,因而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具有劳动比较优势,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外国企业纷纷将纺织品服装加工向中国转移,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再返销本国或向全球市场销售,在获取大量利润的同时形成两国间在该产业上的贸易逆差。2002年我国对主要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高达270亿美元。发达国家往往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既保护本国产业,减少贸易逆差,又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保护环境。可以说,大多数绿色壁垒都具有一举两得或一举多得的作用,很难简单地说合理或不合理。也有的国家采取了明顯的歧视性措施,如日本为限制我国稻米进口,将检测指标由23项增加到121项,其中许多农药是我国从来不使用的,也要进行农残检测。为限制我国菠菜进口,日本有意限定菠菜农残限量标准为不超过0.01ppm,而对日本本国生产的萝卜却规定农残限量标准为3ppm,油菜2ppm,白菜、圆白菜1ppm,番茄0.5ppm。相差50—300倍。尽管不同蔬菜的同量农残可被人体吸收的程度不同,但很难说菠菜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的影响会300倍于萝卜。

国际产业分工的影响

近30年来,在几次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产业分工重组中,发达国家将污染较多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还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倾倒工业废弃物的垃圾场。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35%危害生态环境,日本2/3的海外投资是污染产业。发达国家在转移污染产业的同时也转移了污染治理成本,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负担,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环境保护格局。一些发达国家不但推卸环境保护历史责任,反而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绿色壁垒,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绿色壁垒问题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应对绿色壁垒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已颁布6部环境法、13部资源管理法和395项环境保护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环境立法框架。1990年中国政府授权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并于1993年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PAM),奠定了我国绿色食品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目前,该“中心”已与90个国家、近500个相关机构建立了联系,并与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认证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进行了合作、交流和相互认证。

应对绿色壁垒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责

制定环保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都是社会公益性活动,研究开发环保技术和食品安全技术属于公共科技领域。政府要将应对绿色壁垒作为公共管理职责进行战略部署,投资和组织环保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技术开发。

提高技术标准水平

应对绿色壁垒,根本措施是提升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采用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水平的技术标准。要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支持体系,在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中予以战略部署,大幅度提高我国产品技术水平和技术标准制定、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的技术水平。

积极进行绿色认证

获得绿色认证和绿色标签,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准入证。欧盟已制定“贸易鼓励安排”政策,出口到欧盟国家的商品,如生产过程符合欧盟要求,获得绿色标签,可享受一定比例的关税折扣。我国政府也要制定鼓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绿色认证,同时与有关国际认证机构建立相互认证关系,降低企业认证成本。

建立全程质量保障体系

绿色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要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全程质量保障体系,通过HACCP质量认证,使绿色技术标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大连普兰店生产的“莲粳1号”优质稻米,为冲破日本的绿色壁垒,全市1200余户签约稻农生产全程实行标准化生产,获得了出口日本的许可证,每公斤收购价格高于国内市场40%。我国在出口欧盟的茶叶遭遇绿色壁垒后,建立茶叶生产基地,严格实施质量保障体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建立行业应对机制

绿色壁垒是今后经常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外的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建立行业应对机制,由行业组织企业应对国外绿色壁垒,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要通过行业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分析国外绿色壁垒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主动应对绿色壁垒的信息与对策。

利用双边协商机制

由于我国企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在短期内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提高国际标准采标率需要较长的时间。另外,欧美标准往往高于国际标准,因而即使达到国际标准也难以冲破绿色壁垒。要利用政府双边协商机制,晓以利害,相互谅解,共商对策,可以延缓绿色壁垒的实施。2001年原外经贸部会同有关部门就欧盟对我输欧花生和酱油产品毒素超标问题同欧方进行积极磋商,推迟并最终避免了欧盟拟对我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与利益相关国家联合应对

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 第11篇

一、实施绿色营销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 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都讨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外交成为国际间的热门话题。人类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 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尖锐。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资源少,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 严格限制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发展;推行清洁生产, 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促进中国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兼顾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我国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 大力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展清洁生产, 杜绝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提倡绿色消费, 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 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煤炭企业在开发煤炭资源, 满足国民经济对能源需求, 做出巨大的努力, 同时, 大量煤炭的燃烧, 也造成了环境和生态严重破坏。因此, 煤炭企业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引入“绿色营销”的观念, 自觉实施煤炭绿色营销。

二、实施绿色营销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有利于开拓新的煤炭市场。通过市场细分, 选择目标市场。企业要对提供的商品煤的灰分、发热量、挥发分、胶质层厚度、硫分等质量指标进行分析, 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以期占有目标市场。煤矿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采矿和选煤技术, 生产不同质量、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煤炭品种, 获得可喜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通过绿色营销可以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原煤产品的价格较低, 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煤炭企业要适应用户的绿色需求, 就必须生产高附加值的绿色煤炭产品, 对煤炭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大力发展煤电、煤运、煤焦等产业链, 开拓广阔的煤炭市场[1]。

三、煤炭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

1.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和企业的兴衰。企业要更新观念, 要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要重视和关注环保问题。企业在煤炭产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 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尽量降低污染;在运输、存储过程中, 把污染控制到最低限度, 从生产源头和流通的环节把关, 确保产品质量;员工也要增强环保意识, 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和环境道德, 自觉遵守生产操作规程, 改进生产工艺技术, 加强生产管理, 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开发绿色煤炭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产品, 包括纯天然产品和无公害产品。公众以购买绿色产品为时尚, 企业以生产绿色产品作来获取利润为荣。绿色产品的生产是绿色营销的基础。适销对路绿色煤炭产品, 是绿色煤炭价值的载体, 也是企业环保责任的基本表现。煤炭企业要认识到绿色煤炭生产对环境保护重要性, 对低硫分、低灰分的绿色煤炭资源, 需制定严格的生产和检验标准, 专门组织生产, 使绿色煤炭在减少污染排放、净化空气方面的起着示范作用, 以取得社会对绿色煤炭的认可。

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采到利用的全过程中, 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生产、加工、转化、燃烧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煤炭的洁净生产技术、煤炭的洁净加工技术、煤炭的高效洁净转化技术、煤的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技术和燃煤污染排放治理技术等。它是针对使用煤炭对环境造成污染所提出的技术对策, 是最大限度利用煤的能源, 同时将造成的污染降到最小限度的技术方案。开发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洁净煤技术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洁净煤技术以及煤炭清洁利用技术, 煤能够成为最洁净的能源。

3. 实施清洁生产。

煤矿要清洁生产, 必须优先采用资源回收率高、污染排放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要有对固、液、气体废弃物、共伴生资源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 治理污染, 并做到达标排放。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实施清洁生产。煤炭生产多是井下作业, 工作条件艰苦, 煤尘、粉尘较大, 工人职业病的比例较高, 要求煤炭企业必须改善工作环境, 加强劳动保护措施, 实施清洁生产, 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4. 制定绿色煤炭价格。

产品价格是市场的敏感因素, 定价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策略。绿色煤炭价格, 是绿色煤炭价值的体现。在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 企业应摆脱投资环保是白花钱的思想, 树立谁污染谁付费、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 将生产开发绿色产品过程的环境成本内在化, 把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计入产品成本, 在价格上反映资源和环境的价格。企业生产绿色煤炭必然要增加成本。如果绿色煤炭没有合理的绿色价格, 则绿色营销就难以实施。煤炭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对绿色煤炭成本的监督和考核, 通过科学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 根据绿色煤炭的成本构成, 价格可以略高一些。绿色产品价格应略高于同类传统产品的价格, 显示其绿色产品高贵品质, 利于企业收回绿色成本, 也有利于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绿色煤炭价格也要考虑到用户接受的情况, 起初价格可略高于普通煤炭, 在用户深切地感到绿色煤炭能带来可喜的社会经济效益后, 再逐步适当提高其价格, 让绿色煤炭有个合理绿色价格[2]。

5. 建立绿色营销渠道。

绿色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企业到用户的路径。优化绿色销售渠道是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 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 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举措。企业要设计好分销渠道的长度和宽度, 精心挑选声誉好、有丰富经验、有促销能力、有良好公众形象、有绿色意识的中间商。如果企业试图在绿色市场上不断提高知名度, 扩大自己的影响, 搜集绿色市场的第一手资料, 向顾客提供更完善、更直接的服务, 就自行建立营销网络, 缩短渠道, 开展绿色产品直销活动。反之, 则要考虑选择中间商。选择中间商时, 要把重点放在中间商的绿色信誉上, 中间商要有强烈的绿色意识, 良好绿色形象, 较强的财务实力, 良好的合作意愿和管理能力。对于煤矿企业来说, 多采用直销方式。煤炭用户多以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生产企业为主, 他们需求量大, 长期使用, 是重点客户。一般在大用户应设直销机构, 重点做好销售工作。煤矿企业也可以采用经销商代理制, 在煤炭需求重点地区, 选择有良好绿色形象、信誉好、财务实力强的经销商, 代理煤炭的销售和货款的回收。

6. 开展煤炭绿色促销。

绿色煤炭促销, 就是帮助用户了解、认知绿色煤炭价值。促销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沟通, 它具有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是通过宣传媒体, 传递绿色信息, 指导绿色消费, 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最终促成购买绿色产品。企业可利用各种传媒宣传自己的绿色营销工作, 重塑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好的形象。通过举办绿色产品展销会、洽谈会等形式进行促销宣传, 建立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来扩大绿色产品与用户、消费者的接触面。通过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介和公关活动, 宣传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绩, 扩大其影响面, 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企业在市场上宣传绿色产品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意义, 以及它的社会、环境效益, 使公众了解绿色产品价值和利益, 激发消费者购买的热情。企业还要与环保部门保持密切配合, 积极参加各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 以“还我碧水、蓝天, 白云、绿草”为主题, 调动用户使用绿色煤炭的积极性, 以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 给公众留下绿色环保的印象。同时在当地有影响的传媒上刊登一些产品广告或公益广告,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扩大绿色煤炭品牌的影响。

7. 实施绿色管理。

煤炭企业要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切实制订绿色计划, 实施绿色工程, 颁布绿色标准, 树立绿色标兵, 组织全体员工参与绿色营销活动。企业要认真组建好绿色管理组织,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以监管绿色营销的实施, 处理厂商的绿色生产、绿色设计、绿色营销等重大问题。加强厂商绿色管理, 还必须实行以绿色管理为目标责任制的绿色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侯静, 罗长福.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绿色营销[J].中国煤炭, 2004,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环保绿色教学新设备】相关文章:

环保绿色建筑07-28

绿色校园环保09-11

绿色环保05-26

绿色环保装饰05-11

绿色环保陶瓷08-18

绿色环保家庭06-29

绿色环保征文07-31

绿色环保儿歌09-17

绿色校园环保论文05-17

绿色出行环保范文06-03

上一篇:支气管动脉灌注下一篇:物流服务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