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2024-09-12

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精选7篇)

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第1篇

近年来, 各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为必修课, 充分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 作为独立学院,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因其特殊的教育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单薄, 如何开拓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对于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受积极心理学的启发, 我们认为, 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可以缓解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 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更大范围内维护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使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心理自助概念的界定

所谓心理自助是指个体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 以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法, 及时解决日常心理问题, 矫正心理异常, 维护、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 即自己主导自己的心理健康, 观察、管理和控制自己, 做自己心里健康的主人。其实质是主体维护心理健康, 促进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

以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为例, 学院提倡“三自”管理模式———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提倡大学期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现代科技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能力强等优势,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升他们的心理自助能力。

三、心理自助能力提升的途径

( 一) 建构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自助的导引体系

1. 设课程, 进行指导

建构完善的导引体系的重要一环就是开设专业必修课程。现代科技学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 使学生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 掌握一定的自助途径和方法,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助能力。

2. 成立专兼职教师指导队伍

现代科技学院在专职老师匮乏的前提下, 将具有三级、二级国家心理咨询师证的老师吸收入指导队伍, 成立了心理老师辅导团队。其中有的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行政老师, 有的是辅导员老师。定期聘请专家对兼职老师进行培训, 从而确保学生在进行自助时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求助。

( 二) 完善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自助组织

当前, 各高校都在学生组织中设立心理部或心理协会,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一定的力量。但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学生组织并没有达到所预想的效果。在学生群体中也只是部分学生受益。针对这种情况, 现代科技学院将心理部进行扩充和重组, 成立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建构定位明确、机制健全、组织活动规范的心理自助组织。

1. 健全机制, 找准定位

重构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设立主任和副主任, 均由学生来担任, 配备指导老师。同时服务中心分设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朋辈部、新闻策划部。全院心理委员由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全院五个系的心理部由中心的组织部进行统一管理。中心制定严肃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心理自助组织。中心明确定位, 首先, 不等同于一般的学生会组织以及学生社团。对学生干部进行了严格的选拔, 层层筛选。并且对选拔出的学生干部进行上岗前的心理专业培训; 其次, 不等同于专业心理组织, 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与专业老师取得联系, 不能自行解决问题。

2. 加强指导, 规范活动

心理自助组织并不等同于任由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配备一名负责老师。主要工作一是对中心成员定时进行培训和指导, 二是对中心成员的各项工作进行审核和监督。中心活动并不只是针对部分学生, 而是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活动的设计要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活动要完整和规范, 方案必须经由中心负责老师进行指导; 同时, 开展活动要借助一定的契机, 形成一定的声势和品牌。最后, 活动要有层次, 从班级、系、院三层开展, 从而将每位学生都能纳入到心理活动中。

( 三)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度

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并不意味着完全依靠学生自己来进行, 而是取决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独立学院学生中大部分家庭条件较好, 具有良好的社会资源, 因此,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度, 可以进一步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1. 培养学生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

我们应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 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性, 没有一个人能独自解决所有的麻烦。遇到问题时, 在自身无法解决时, 能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

2. 强化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学校应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互助体系,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开设家长课程和家委会, 让更多的家长关注到自己的孩子, 创造更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渠道。同时,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 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 得到更多的支持, 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姚彩琴, 武家申.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研究.德育, 2009, (3) .

[2]石秋玢.试论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大众商务, 2009, (7) .

[3]黎芳.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定位与构建——基于心理自助理念的探讨.宜春学院学报, 2012, (6) .

[4]于玲玲.略论高校新生的心理自助辅导.教育与职业, 2006, (9) .

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第2篇

【摘要】高校青年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属于某种轻微的心理问题,有的属于在青少年群体中较常见的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自助。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有关心理辅导理论及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学家的经验,对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自助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辅导辅导员对策

本人在高职院校做政治辅导员工作中,发现青年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属于某种轻微的心理问题,有的属于在青少年群体中较常见的问题。心理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日趋强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性别、个性、民族、年级、专业、地域、独生子女与否等有一定和关系,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神经症等,而且这些问题在不同年级中的表现有不同的规律,集中表现为一年级的适应问题,二年级的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三年级的求职、择业问题。同时,男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分散,而女生则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和恋爱情感问题。

作为政治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所有工作的根本,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让学生以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和学习,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又是整个工作的重点。如何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实现学生自助、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是每名辅导员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了笔者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有关心理辅导理论及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学家的经验,对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自助提出自己的对策。

一关注生活,让学生真情投入

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跨进大学校门的,但目前的社会处于转型期,要深化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社会经济利益必然面临着新的调整和变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迅速滋长和蔓延,社会价值导向失衡,这些都会引起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强烈的震荡。在种种诱惑下,大学生的理想很容易受到挑战,失望感频频袭来,使得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甚至用不信任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事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种种差距形成的心理落差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活动中找话题,做到知其心,助其所需,引其道。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档案卡,通过它了解学生生活中共同的话题。在设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前,还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做到对症下药。

不管学校还是社会,交往都是人的存在方式。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普遍感兴趣,但有的学生进校后除了本宿舍的同学外,与其他同学很少有交往;有的班级中男生和女生之间很陌生,同学之间好像有道无形的墙阻隔着。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些不擅长交际,也不重视人际交往的特点,我们可以在同学交往、人际关系方面积极开展辅导工作。比如,在

活动开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些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同学之间、男女生之间开展握手和自我介绍等热身活动,开展关注练习。同学们在活动中很快熟悉起来后,待我们分组熟悉情况后,并讨论大学的个人目标,各组的情况和目标,由代表向全班汇报,通过心理辅导的堂课拉近学生彼此间的距离。

二开放情境,让学生表达自我的团体辅导活动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是激发学生心理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诱发学生行动愿望的过程。所以,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营造有利的沟通环境,创造愉快的交流氛围,在辅导活动中十分重要。活动中还应做到让学生多动一动、做一做、说一说。给每位学生体验自我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在开放课堂情境中说真话、吐真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形式多样地促进学生感悟升华。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引人反思的游戏、模拟心理短剧、故事分享等活动形式,都会积极地把学生引入思考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职业生涯决策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三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专升本和就业的双重选择,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做出决策。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有关职业生涯决策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成员的尝试,协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选择及职业世界,促进成员更全面地思考自己职业生涯,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职业生涯决策技能。这种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成员进行职业决策辅导,可以使成员在一种温暖、平等的氛围下,在所有学生之间就业思想及就业资源共享下,在与存有相同问题的成员陪伴下度过此过程,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和职业的理解。学生的受益之处在于促进了他们对职业生涯的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掌握了职业生涯的决策技能,并对今后的方向有了初步的决策。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与了解,更提高了同学们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做好特殊学生的个别辅导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由于他们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年龄不一,个性迥异,在心理方面表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学生自尊心强,有的学生外向、好面子,有的学生内向、不善言谈、不喜欢说话,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或身体等原因自卑情结重,有的学生自信心膨胀,有的学生夸夸其谈等,都需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予以个别咨询。相对于团体辅导和咨询,个别咨询要更深入,更能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在针对全体学生普及的基础上,还应该采取重点突破、点面结合、跟踪关怀的措施。高校学生中有严重、异常心理障碍的毕竟是少数,但就是这少数部分往往又是最容易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就会导致退学、自杀、犯罪等严重的后果。因此,心理健康的个别辅导机制应该重点放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如前所述,这部分学生由于心理障碍,而缺乏主动交流、沟通的积极性,因此要让他们顺利地走出心理阴影,就必须依靠学校、老师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新生一进校开始就针对每个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通过设计科学的心理测试发现学生的隐蔽问题,找出需要重点帮助的学生进行跟踪关怀,对其心理上的障碍及时疏导、及时解决。当然,主动、个别辅导机制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心理测试来定位需要辅导的对象,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学校、老师用足够的耐心建立起一个动态的跟踪机制,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将这些学生纳入重点辅导的范围。

四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辅导理念,加强业务的学习与指导,使教育工作者能用专业的态度去认真对待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按专业的要求对待冲突中的学生和犯错的学生。以前往往只是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教育,这种方式使学生犯错后见着老师就像是遇见主审官,尽量低头不开口或推卸责任,而实际上则是一种不服气的表现,你刚解决完一个问题,又会出现类似的另一个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遇见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他们的耳朵去倾听,用他们的心去感受,让他能对你表达出他在事件中的愤怒和委屈的心情,然后逐步引导挖掘出他们的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使他们能真正醒悟并提高认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会让老师和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获得成长。在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还可以尝试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工作体系。

五加强学生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日常沟通渠道

目前,高校专业心理教师数量偏少,即使辅导员可以承担部分工作,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学生团体,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担子较重,心理教师和从事德育工作的辅导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真正把学生情感教育、心理教育贯彻落到实处,还应把高校老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管理倾向于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理念,在对学生的管理上相对中学阶段来说显得较为松散,负责学生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在对高校教师队伍中占绝对优势的专业教师的定位仅仅是完成专业课教授和相关的科研任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划分明确,也使许多专业教师只重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而忽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其实教书和育人应该是教育两个并行不悖、不可分割的目标,固然在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上,辅导员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但并不意味着专业课教师就可以放弃育人的职责;而且专业教师由于上课的关系和学生课堂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多,如果在自己专业领域得到学生的认同,往往也会使学生在情感上对这些老师有更多的亲近感。因此,专业教师也应该在注重教授专业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情感上的关怀,对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会在整体上起到推动作用。辅导员在工作中也应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建立一种日常的沟通渠道,获得更多关于学生情况的信息,做好进一步的辅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陆雪芳.班级管理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

[2]谢钢、沈雪妹.渗透心理辅导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

[3]贺银瑞.关于心理辅导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1995(10)

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第3篇

关键词:自助餐式;值日报告;听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兴趣,树立自信心,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小学阶段听说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著名的语言学家Van Patten 提供了语言习得图解模式: input(输入) →intake(内取) → developing system(完善即内化)。根据他的观点,语言输入和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但语言在输入之后并不一定马上就能被习得,学习者只有通过将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处理,通过知识的内化,进而实现理解性输出,才能最终实现语言的习得。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输出,是灵活地、创新地应用语言。作为英语语言教育者,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输出的训练,而Duty report正是语言输出训练最好的形式之一。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一节引人入胜的英语课中,“值日报告”这一环节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它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改进,我在课堂中形成了“自助餐式”的Duty report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关的话题、呈现方式等,通过课前短短5分钟的值日报告,提高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一、自助餐式Duty report的操作模式

(一)丰富“自助餐”的种类,创设语言环境

以往的duty report 内容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的胃口,学生对不合胃口的食材不感兴趣,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因此,我采用了自助餐式“duty report”。我将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对其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使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以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Success with English五年级上册为例,根据教材内容,把Duty report活动形式分为五大类:话题描述类、表演类、记者采访类、歌曲演唱类和演讲类。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所在小组的专题,然后,围绕这个确立好的专题,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从以上五类Duty report的形式中选出适合的一种形式。

(二)完善自助模式,优化自助合作

以往学生进行Duty report时大部分是按照学号进行的,这种方法,教师容易操作。但渐渐地,笔者发现,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病:英语成绩好,语言基本功相对扎实的学生能轻松进行值日报告,而英语口头表达较弱的学生则连登上讲台的勇气都没有,勉强开口也是结结巴巴,句不达意。这使得Duty report活动的质量不均衡,活动效果一般。于是我对此作了及时调整,采取自由组合的原则,4~6人为一组,要求每组中都有优秀、中等和较弱的学生。每周的duty report的任务由某一个组负责。既可以是整个小组一起合作进行值日报告,也可以由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这种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学困生,一方面缓解了他们表演时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他们对值日报告更重视,准备的更充分了。详细安排见下表:

(三)采用自助互动式评价,有效激励学生

评价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依据,它既是对活动的相对总结,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更是活动的循环过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 “引领”和“催化”作用。为此,笔者在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上,“生成”了关于Duty report活动的评价方案、设计印制了评价表,量化了评分细则。同时,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采用自评、同学评和老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来最终得出值日生Duty report活动的表现结果。基于此,我设计了值日报告评价表。如下表所示:

值日报告评价表

全面的评价对值日报告活动有很好的引领和催化作用,值日报告应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学生和老师都应参与评价,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当然也应指出存在的缺点,以利于提高值日报告的实效。

以自助餐式的理念改进Duty report,为学生交流英语、习得语言搭建了一个平台,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值日报告,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自助餐式Duty report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自助餐式”Duty report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激活了课堂教学。Duty report从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产生了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愿望和热情,从而为活跃气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全面训练了学生听、说能力。课堂上短短的3~5分中的“Duty report”往往需要课后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其三锻炼了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增强了自信心。

实践证明,自助餐式值日报告,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提升。作为一名教师要以主动的态度和反思的精神去努力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让值日报告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蔡俐萍.开展开放式daty report活动 优化英语课堂[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

注:本文为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师专项课题“小学英语听力训练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2014C054)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肖丽琼(1975—),广东大埔人,就职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英语教学。

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第4篇

自助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自助能力, 是自己主动寻求帮助, 统筹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解困的能力。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属于经济困难群体, 一般具有经济条件差、文化基础差、心理承受力脆弱等特点。提高受资助学生的自助能力就是通过提供一定的服务平台与信息支持, 帮助他们发展经济能力、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提升他们自我解困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一) 经济自助

高职院校一般学费较高, 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 经济条件较差, 与来自经济优越家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 这种差距易使贫困生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自尊心受挫, 经常表现为自卑、内向孤僻、交际能力差等;二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经济自助意识差, 怀着“等、靠、要”的心理接受资助, 重视眼前利益, 容易出现利益争夺现象。经济自助是学生通过勤工助学等途径解决自己经济困境的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开展经济自助, 但要注意“适度”原则, 如果为了“打工赚钱”解决经济困难而导致学习退步、学业受阻, 是得不偿失的。

(二) 生活自助

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缺乏挫折和失败的磨炼, 缺乏独立生活、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生活自助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 合理安排自己的吃、穿、用、行。个体所接受的教育首先必须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就是一个人为适应某一社会的基本生存而必须接受的教育, 除了要教育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外, 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具备的技能, 多掌握一门技能, 就多一份就业机会, 多一份生存保障。

(三) 学习自助

高职贫困生一般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不高, 且自身缺乏自律能力, 成就感较低, 因此时常对学习感到焦虑紧张。学习自助是指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培养兴趣、积极参与实践、自觉开展学习活动, 要在“尚德修能”的同时, 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四) 心理自助

高职贫困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心理, 如自卑、攀比、排外, 甚至嫉妒。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最关键时期, 面临着学习、恋爱及就业等各方面的挑战, 如若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受资助学生除了“幸运”地受到资助外, 也多了一些关注的目光, 因此他们比一般学生更为自尊好强, 更渴望成功。心理自助是指学生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 积极寻求心理疏导方式, 缓解压力, 维持健康心理的能力。学生应培养自己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此外, 通过向辅导员老师、专业指导老师、同学、父母亲戚等倾诉, 将不良情绪及时转移的向他人寻求心理支持方式是心理自助的外显特点。

(五) 就业自助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通过考证、培训、专升本等途径, 而这些均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 贫困生必须多付出数倍的努力。同时, 他们因要改善经济条件落后的现实, 而对工作的薪酬有更高的期望, 这就因能力与期望不一致导致择业困境。贫困生在就业中居于弱势群体地位, 贫困生要主动开展就业自助, 自觉创造学习条件, 优化技能培养, 在培养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 掌握就业信息, 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成功就业。

受资助学生自助教育应把握的原则

(一) 坚持尊重事实、以人为本原则

学校资助工作人员在对贫困生家庭贫困证明资料审核、贫困生资格认定、资助项目评定、奖助学金发放以及社会捐助和资助的分配等环节需坚持尊重事实的原则, 保证公平, 在确定受资助对象时, 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工作中, 以人为本, 关心、帮助、引导受资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目前, 资助工作重在满足学生受资助的权利, 忽视了对受资助学生的义务性要求, 如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诚信意识、主动自助意识等。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助学政策, 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例, 要加大助学贷款政策的组织宣传工作, 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党和政府专门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求学难题而设立的, 在教育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的同时, 更要让学生知道国家助学贷款也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普通金融政策, 需要学生严格遵守信用协议, 建立优良的信用记录, 合理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帮助自己完成学业。

(三) 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原则

在资助工作中, 要注重对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 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 引导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 用自己的自强梦、奋斗梦托起青春梦。

感恩和诚信教育往往被作为资助育人功能的核心内容, 意在引导受资助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服务他人的实际行动。感恩和诚信教育往往侧重于通过思政理论课、主题班会等显性渠道来进行, 过分提倡感恩,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足, 导致学生内心排斥, 伤害学生自尊心。应该让受资助学生感到温暖, 而不是“亏欠”, 教育学生认识到贫困是暂时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 通过自身的努力自立自强。

(四) 适度自助原则

适度自助指的是学生开展自助活动时要坚持一定的“度”,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从事大量的校内勤工助学或是校外兼职活动耽误功课, 或为了感恩、彰显责任而参加大量的志愿活动以致影响学习, 都是不可取的。适度原则要求学校既要掌握学生校内勤工助学工作量, 又要掌握学生校外兼职活动情况, 引导学生适度自助。

受资助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的对策

除了来自学习的压力外, 受资助的贫困学生还背负着来自弱势群体身份的压力、公开资助方式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以及就业的压力。为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将资助工作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与心理健康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一) 拓宽隐性德育渠道, 引导学生由“被动资助型”向“自助服务型”转变

除了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等显性教育途径外, 还要积极探索隐性德育途径, 将显性的说教化为潜移默化的影响, 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榜样示范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要严于律己, 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人格魅力, 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 使他们在无形中改进自己的言行, 从而建立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教学相长。

积极暗示

运用激励和期望理论,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和鼓励。罗森塔尔效应表明, 如果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暗示和满怀信心的期望, 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 发展得更好。积极暗示需要结合赏识教育, 即肯定和鼓励的教育方式。

情感沟通

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形成稳定的情感共振场, 引导学生提升自助意识。教师要善于在工作中寻找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话题, 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基于共同的话题和温暖的关爱, 沟通顺畅, 正能量才能得以传递。

文化熏陶

创设富有教育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实训室环境、宿舍环境,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树立感恩、诚信、责任意识, 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 创造多元化平台, 激励学生增强自我解困意识, 培育感恩责任意识

勤工助学平台

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及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 探索将勤工助学岗位与资助服务有机结合的途径。同时, 相关部门要保障学生按时、足额地领到自助酬金。用工部门要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定期业务培训等方式, 提高勤工助学学生的业务能力, 使学生真正掌握用工岗位技能, 增强责任和服务意识, 在解决自己经济问题的同时, 也能为他人服务, 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资助服务组织平台

要通过创建资助服务平台, 吸纳受资助贫困生参与到资助服务组织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他人的能力。如校园慈善爱心屋、爱心义工队、爱心超市、志愿服务社等社团, 要首先将受资助学生吸纳进来。

志愿者服务平台

过多地注重课堂等显性教育渠道进行感恩教育, 会无形中给学生更大的压力, 导致受资助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后更加自卑、低落。而志愿者服务平台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从而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外化为实际行动。

“导学制”学生团队平台

提倡学生参与实训室建设, 培养和发展学生团队是实训室教学的有益尝试, 也是学生自主开展专业学习的有效途径。“导学制”学生团队是一种学生指导学生的职业技能带教模式。首先要吸引受资助学生进入到实训室工作团队, 并将其中的优秀学生集中起来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然后由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精英充当“小老师”, 开展“学生指导学生”的“导学制”自主学习模式。“导学制”学生团队, 使受资助贫困学生在参与实训室管理方面更加积极主动, 同时辅助提升教学质量, 有利于优化技能培养, 是双证职业模式培养的助推器。“导学制”学生团队的培养也为技能大赛提供了生力军, 他们技能娴熟, 在大赛中发挥稳定, 技能大赛的良好成绩也为他们就业积累了核心竞争力, 提升了就业自助能力。

(三) 以就业为导向, 建立职业目标行动档案, 加强阶段性考核, 培养核心竞争力

建立困难生数据库

困难生数据库应包括困难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获得资助情况、学生的爱好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 实现行动态化管理。

以职业目标行动档案推进过程考核

职业目标行动档案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建立的动态管理档案, 它既是总结记录, 也是过程考核, 既是职业行动, 也是有效监督。该档案将学生在读期间的学习和各种比赛获奖、英语和计算机、普通话培训、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进行归档, 使得学生在自己档案的动态管理中, 看到进步, 找到差距, 适时调整, 你追我赶, 追求优秀。辅导员教师要适时跟踪档案, 尤其要对受资助学生加强阶段性考核, 督促学生加强专业学习、积极参与技能训练、参加校内外技能大赛、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文体活动等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辅导员应是大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引导者, 针对受资助贫困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现实, 要组织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深度辅导, 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积极创造条件, 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舞台, 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精神和创业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知识、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 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要重在事先引导, 除了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心理卫生宣传外, 还要建立受资助贫困生的心理档案, 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 采取各种隐性途径, 帮助贫困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帮助他们解决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开展朋辈辅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典型、树榜样, 能够增强贫困生扎实奋进、努力成才的自信心, 激励学生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健康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在对受资助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意发掘学生中的优秀典型, 将贫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顽强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代表作为榜样, 开展“榜样就在身边”学习经验交流会, 激励学生克服困难, 争当优秀。

开展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辅导员和班干部要创造班级的活动机会, 增强困难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的兴趣, 通过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 增强适应能力, 体会助人乐趣。在开展团体辅导前, 教师和班干部要认真策划活动过程, 吸引孤僻、内向的学生参与, 帮助他们成长、发展与适应。

开展个别辅导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要懂得健康心理学, 并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心温暖受资助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开展网络辅导

除了QQ、飞信、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 易班网络平台作为新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 是在高校大学生中人气高涨的网络交流平台, 辅导员、专业教师及学生可在线互动交流, 也可以发私信交流。通过在易班网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与受资助学生开展私信交流, 在观察学生网络活跃度的同时,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而私信交流的保密性也为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安全环境。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的教育管理需要在“全员育人”的氛围中进行, 要将专门负责资助工作的行政管理教师、辅导员、宿管员、专业指导教师、团学干部纳入到自助教育支持系统, 营造“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的育人氛围。

摘要:资助学生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扶贫, 更应该帮助学生提升自助能力。高职教育更侧重于学生技能的提高和应用, 因此, 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自助能力的培养, 打造“资助”与“育人”并举、“经济支持”与“心理支持”相结合、“技术支持”与“素质支持”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自助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精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教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2]卜姝华.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思考[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心理自助图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第5篇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很多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 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 失败的几率也较高, 内心失去平衡, 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但中国人一般没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 常常试图依靠自身调解来解决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自助图书拥有数量庞大的潜在读者群。庞大的潜在需求催生了心理自助图书的发展, 但据有关机构调查指出, “普遍意义上的大众心理自助类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却“默默无闻”, 缺乏影响力。这种落差促使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心理自助图书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笔者在分析心理自助图书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心理自助图书发展的策略。

一、心理自助图书现状分析

(一) 心理自助图书的编创上出现了新变化

为了打动和抓住读者的心, 心理自助图书在编创上显得更亲切。如《拯救心灵:幸福生活从心开始》①以“幸福生活, 从心开始”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本书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事例, 对幸福人生的八大良好心境 (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淡泊之心、宁静之心、成败之心、快乐之心、取舍之心、进取之心) 做了较为令人信服的阐释, 生动地描绘了获取幸福生活的基本蓝图。《减压———心理自救处方》②自称是“减压自救处方”, 该书对压力进行探讨, 并提供相关的知识、信息、经验和方法, 帮助读者获得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压力产生清醒的认识, 并将当下经历的不良压力转变为积极的挑战性因素。《你为什么活得累:个人压力调解方案》③称是读者心灵的朋友, 讲述了关于压抑的心理学, 系统阐述了压力的自我检测以及排除压力的方式等内容。《不再疲惫:战胜疲劳和不良感觉的十种方法》④是为那些处于体力透支、身心疲惫, 压力过大状态下的现代人特别编写的一本小书, 劝诫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转变生活观念, 放慢生活的节奏, 从容地应对生活。

(二) 心理自助图书的出版呈多元化趋势。心理自助图书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出版不同的图书

首先, 针对青少年在学习、生活、升学、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 心理自助图书成为减轻青少年心灵重负的一把钥匙。心理自助图书从青少年心理健康内涵入手, 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常见心理问题———青少读者比率上升到2003年的基本接近, 并于2006年出现女性首次超过男性3.8个百分点, 男女阅读率总体比率达到12∶13。[1]现代女性读者的增加趋势, 女性心理自助图书出版也成为一个关注点。如《轻轻松松做女人———解读女性心理问题》⑤, 精选了近百个在女性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案例进行分析, 并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女性心理枕边书》⑥则把视点投向了女性, 从女性社交心理、职场心理、恋爱心理等八个方面阐释了洞察女性心理要掌握的200个常识, 帮助女性读者正确认识自己, 步出心灵的困惑。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产床———28位分娩母亲访谈》⑦作者吕铁力将女性心理的触点指向了孕妇, 描述了女性在生育时刻、生产前后的身心感受、遭遇与体验。这些心理自助作品娴熟地用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精准地把握女性情感世界的节奏纹理, 为她们的迷茫、伤痛需要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

再次, 中国社会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正日益凸显。因此, 一些出版社不断向老年人推出心理自助图书, 老年心理自助图书也正逐步走近老年读者。如《老年人心理健康咨询》⑧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心理特征、心理活动、心理健康标准和老年人心理变化、心理调适、特殊心理需要及老年人轻微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的调护, 以及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知识, 同时提供了老年人心理、精神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方案。《走出抑郁症:老年人精神康复指导手册》⑨一书针对老年人有别于其他人群的、特定的躯体和心理状况,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识别、治疗和预防老年人抑郁的方法。

(三) 心理自助图书的作者群注重市场化。据开卷书业信

息服务机构2008年心理自助书排行榜显示, 原创作品和引进作品平分秋色, 各占50%

注:资料引自2009年1月4日《出版商务周报》张春海的《心理自助书:热点多、畅销少》

所谓原创作品指的是中国本土作者写的心理自助图书。目前本土的作者群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国内青年的榜样的成功人士, 如李开复、唐骏等;第二类是专家型学者, 比如毕淑敏;第三类是职业的励志类图书编著者, 他们是一批生产者, 根据需要来生产。[2]在这三类作者中, 第三类作者群大多数只看市场需求的扩大与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收益, 职场励志图书的市场动销品种数也获得了有效的增长。“2000年该类图书的动销品种仅为30种, 2001年增加到48种, 2002年达到101种, 2003年更是大幅增加到200种, 比2000年的6倍还多。”[3]但就是这样的短期利润的市场化动机, 使心理自助图书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题材重复、东拼西凑、大量抄袭等, 严重的伤害了市场, 大大抑制读者的需求, 使得原本成长良好的心理自助图书市场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二、心理自助图书发展策略

据调查, 全国非文学书籍的品种, 以素质教育类、财经类与心理自助类三者“轮番坐庄”, 而心理自助类显得最为兴旺。当今社会, 人们在心理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人们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充满着挫折和不确定因素。因此, 心理自助图书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只要我们找准心理自助图书发展的策略, 心理自助图书发展必然会大有作为, 笔者认为其发展策略有:

(一) 心理自助图书编辑角色要转变

为了打动和抓住读者的心, 心理自助图书在编创上显得更亲切。但我们知道, 与专业书不同, 这类图书更贴近读者的心灵, 编辑对市场定位和读者需求的把握要更高, 要符合市场经济时代和出版产业化时代对编辑角色转换的要求。因此, 编辑要有“做这本书就是做一个项目”的理念, 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编辑思维习惯, 要考虑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整体设计———定价策略———宣传策划———渠道建设等整个过程。

在图书市场, 心理自助图书种类繁多, 读者考虑是否购买或者阅读该书的时间大都在10分钟到15分钟左右。为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 抓住读者眼球, 我们在心理自助图书的封面设计、开本设计, 目录设计等都要做细致的准备, 要敢于创新和突破。编辑对印刷工艺、成本、纸张、装帧设计都应该进行研究。如对每一本自己策划编辑的图书, 在封面设计的过程中, 与美编进行深入的沟通, 提出好的创意。

(二) 心理自助图书内容应该去泛化

尽管心理自助图书针对青少年、女性、老年人等不同的读者群出版不同的图书, 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但纵观目前的心理自助图书内容, 却有“泛化倾向”。如《减压———心理自救处方》中竟然列举出近百种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 内容涉及饮食、运动等方方面面。众所周知, 减轻心理压力的根本, 是使人们的注意力得到转移, 我们不能只是提供一些简单行为调整方法, 缺少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深入根源分析, 否则对解决心理问题提供的帮助就极为有限。因此, 在心理自助图书内容上我们要去泛化, 进行内容的细分。我们可任意尝试针对不同的读者群, 推出了系列丛书, 这有一个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如《细节决定健康》⑩一书畅销后, 出版社又推出了有关“健康好管家”系列书20种, 涵盖健康保健的各个方面,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对于家庭保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堪称健康保健大全。出版后好评如潮,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受到业内关注, 在出版界树立了新的品牌形象。

(三) 心理自助图书更需要本土化

几年前, 三联书店“心理励志”丛书的陆续推出开创了引进版图书在这个市场唱主角的先河, 这些年《心灵鸡汤》 (11) 、希尔·拿破仑的《成功法则》 (12) 先后在畅销书榜上占据了显著位置。然而,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同文化的关系相当密切, 不同文化产生的心理问题可能会非常不同, 有不同的压抑和释放机制, 自我认同的方式也不同, 如果不辨析文明的差异, 套用相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往往是得其反。因此, 心理自助图书需要走本土化道路, “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 心理自助图书可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很多国外畅销的心理自助书, 如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威廉·代尔等的著作, 有不少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内省”的价值观暗合, 甚至多少具有“儒家修身养性之遗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全集》 (13) 在中国相当畅销, 恐怕与它的“适合中国国情”有很大关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有值得挖掘的丰富资源, 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便是通过检视自己的行为, 不断做出心理调试;又如在古代的《素问》中有“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一语, 也是提醒人们要善于作心理调节。所以, 心理自助图书作者可以针对读者,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资源, 写出自己真正有分量的原创性的专著与普及类作品。

(五) 心理自助图书作者群要专业化

作者群市场化动机使心理自助图书深受伤害, 并且也未在心理自助图书业中形成有影响力的作者群, 更没有社会广泛认可的大牌作者, 缺乏能够产生有深刻社会影响的、常销不衰的作品。因此, 笔者认为我国的心理自助图书作者要专业化, 应具有专业的心理学背景, 提高在专业素养、写作技巧等方面深度和高度, 让自己的作品既达到励志的效果, 又拥有较高的含金量。

摘要:心理自助图书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中, 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 但调查指出, “普遍意义上的大众心理自助类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却“默默无闻”, 缺乏影响力。文章在分析心理自助图书市场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心理自助图书发展的策略。

学会心理自助,做个幸福的班主任 第6篇

班主任面对的学生是情况复杂的群体, 尤其是中学生, 他们的心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正在形成而不够成熟, 电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使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 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或错误, 都使得学生的教育问题在新时期显得尤其复杂, 班主任的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 学校、家长、社会甚至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 再加上学校各项管理方面的考核和检查, 都使得班主任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多数班主任, 特别是中学班主任感觉身体疲惫, 心力憔悴, 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由于长期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 心理负荷过重, 再加上因为是隐性的疾病, 不能及时引起重视, 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令人担忧。有专家提出, 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教师已经成为一种高风险职业。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北京市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 发现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 班主任是问题突出的主体。不少班主任承认自己或轻或重地存在着焦虑症和抑郁症。班主任是受学校的委托, 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目标, 全面负责和主持一个教学班各项具体工作的教师, 他承担着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任务, 他的言行对班级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班主任必然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 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所以, 不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班主任本身都应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班主任, 不论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还是从本人的健康角度都应有意识地学会心理自助, 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作为一名在四星级高中工作多年的班主任, 在实践中, 我体会到班主任要学会进行心理自助,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自我调控, 缓解压力

当感觉压力较大的时候, 班主任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放松心情,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告诉自己“没什么”, “困难很快就会过去”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运动、旅游、娱乐 (唱歌跳舞等) 、写日记、写博客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平时要有锻炼的意识, 酣畅淋漓的运动能增强人的愉悦感, 健康的身体能增强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幸福感。此外, 还可以利用假期进行旅游, 走出家门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或参加挑战自我的活动, 这样可以开阔胸襟, 提高自己的心理忍耐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随着网络的普及, 博客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我们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倾诉自己的心情, 发泄自己的情绪, 不但可以得到很多人的理解、关心和安慰, 而且避免了在熟人面前暴露软弱的尴尬, 所以写博客不失为一个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二、寻求帮助, 分散压力

心理压力过大又无法自我排遣时, 如果不及时与他人交流而一味独自承受, 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所以, 要加强人际交流, 学会倾诉, 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首先, 可以找领导, 领导一般站得更高, 看问题更宏观全面, 不至于求全责备。当在班级管理中遇到难题或受到伤害时, 班主任要及时和领导汇报交流, 组织的支持和理解能给班主任直接的帮助, 从而使其获得极大的心理安慰。其次, 可以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寻求班级集体力量的支持。班级是班主任精神力量的源泉, 班委会是班主任的主要助手和管理伙伴,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委会的职能, 引导学生自管自育, 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又能将管理压力部分地分散到班委会身上, 从而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和压力。再次, 可以向亲友倾诉, 寻求精神安慰。家是一个人精神的港湾, 朋友是可以借以依靠的一只臂膀, 当委屈、郁闷时, 不妨向自己的至亲好友敞开胸怀, 听听他们的建议和劝慰。这样能使自己开拓思路, 避免一个人钻牛角尖, 而且更能加深亲情和友情。另外也可以在教师论坛、QQ群里和同行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获得一些帮助。

三、准确定位, 淡化压力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班主任也要学会从繁重的工作中寻找光明, 汲取幸福的元素, 化工作的压力为前进的动力。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 管理的是一群生龙活虎的青少年, 他们的思路永远比班主任要快一拍, 班主任不可能领着学生走他设计好的路, 所以, 想将班级管理得完美的班主任, 凡事尽心尽责则可。班主任工作总是繁重的, 但班主任还是可以从学生的认可、领导的肯定、家长的赞许、班级的进步等方面, 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效, 感受点滴成功的喜悦, 不苛求自己, 压力也自然能淡化不少。

四、承认失败, 放弃压力

即承认教育的无效, 放弃沉重的压力。曾有一位班主任因为班级中一位问题学生校外斗殴致人重伤被拘捕入狱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并视这一事件为自己教育失败的莫大耻辱, 长期的心理压抑严重损害到了他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他的问题就在于不能承认教育的失败导致压力过重。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有许多, 诸如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等, 因此, 教育的力量不是无限的, 有时候教育的力量甚至是软弱的, 而爱也不总是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强大, 所以才需要法律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当教育无法奏效时, 我们与其陷入无意义的自责之中, 不如勇敢承认教育的失败, 因为那样的压力本来就不该由我们来背负。放弃压力, 是对自己的宽容, 更是对教育的宽容。

五、确立坐标, 享受幸福

在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今天, 每一个有追求的教师都要确立自己成长的目标, 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和班主任工作的目标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目标之一。研究表明,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一个过程, 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美国著名教育和心理学家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成长发展阶段。其中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初级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的水平高于关注生存阶段, 因为这个阶段的教师已经进入了工作的“熟练期”, 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终极目标阶段。班主任的关注学生阶段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阶段, 每一个教师都要经历从入职期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一个班主任在追求自己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达到了目标, 同时也就享受到了教育幸福。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 也就是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层次。

六、热爱学生, 拥有快乐

裴斯泰洛齐 (Johann Hein Rich Pestalozzi, 1746—1827) 是世界闻名的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提出了“教育爱”的理论。裴斯泰洛齐对儿童的热爱是无条件的, 这是一种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他对学生的“教育爱”, 是值得今天的班主任好好研究和学习的。“教育爱”属于教师情怀的范畴, 教师的情怀是指教师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内容, 主要指教师的心境、心情、情绪等方面带有情感特征的涵养要求。在心理学上, 心境是指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心境一旦产生, 便带有一种弥散的色彩, 教师的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心境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因素。一方面, 对学生来说, 教师轻松愉快的心境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轻松愉快的心境、期待信任的眼神、和蔼可亲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鼓舞, 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 对教师本人来说, 在教育实践及日常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可以调节教师的心态, 克服教师的心理障碍, 使教师的智慧和特长更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现代社会, 节奏加快, 生活紧张程度增大, 教育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种种要求和挑战。在这种社会背景中, 教师心境的自我调节尤为重要。教师情怀的另一内容是指教师的情绪。教师应有健康幽默的情绪特征, 不仅要有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而且要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师的工作是在儿童的世界中进行的, 儿童的生活时时刻刻给教师带来高兴和苦恼、忧愁和快乐、宽慰和愤怒等思想感情。教师如果乐于并善于与他们交往, 认识其中“和谐的乐声”, 就能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充实自己的生活, 精神饱满地进行工作。反之, 如果性情孤僻、不爱交际、沉默寡言, 不能与集体交往, 并从中找到任何乐趣, 就最好不要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情绪应当既包含亲近、平和的成分, 又包含轻松、幽默的成分, 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情绪要有一种调控能力。

大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第7篇

策略一:创设游戏情境——先模拟后实践

游戏情景可以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基于这个观点, 我们在餐点自助活动开展前, 将幼儿应具有的有关餐点自助的关键经验, 物化于相应游戏的情境和材料中, 幼儿通过参与游戏和操作材料, 从中慢慢积累并逐渐丰富这些经验, 为开展餐点自助活动做好前期的经验准备。

1. 公用角色游戏室的模拟

公用角色游戏室是指我园提供给所有班级共同使用的角色游戏室。在公用角色游戏室里, 我们设置了一个固定的角色区——自助餐厅。自助餐厅中设置了取餐区、就餐区和盥洗区。在取餐区我们提供数量充足、大小适宜、使用方便的取餐工具、餐盘, 以及各种模拟食物;在就餐区我们提供足量的桌椅、餐巾等。游戏前,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自助餐厅游戏的玩法和规则。通过讨论, 幼儿明确了自助餐厅游戏的玩法是:自取餐具→自取主食→自取菜品→自取汤类→文明进餐→收拾整理餐具→漱口、擦嘴;游戏规则是:按排队顺序取餐, 取餐时使用公共取餐工具, 适量取餐不浪费食物, 荤菜和素菜都要取, 安静就餐, 保持环境整洁等。在幼儿明确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才正式开始游戏。游戏中教师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与要求, 发现不符合游戏要求与规则的言行就及时提醒。游戏之后, 教师组织幼儿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指导幼儿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进一步完善幼儿的认识。

2. 班级区域游戏的模拟

我园幼儿餐点丰富多样, 有米饭、面条、饺子、牛奶、豆浆、糕点、水果等。不同食物的取餐工具也不同, 有筷子、勺子、夹子、水壶等。为了增加幼儿使用取餐工具的机会, 我们除了在公用游戏室设置自助餐厅外, 还在班级的区域中创设了奶茶店、面包屋、小餐馆、水果吧等角色区, 提供勺子、夹子、筷子、水壶等取餐工具, 以及糕点、面条、青菜、水果等仿真食物, 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探究各种取餐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 通过反复操作夹面包、舀水果、捞面条等动作, 逐渐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个月中, 幼儿在公用游戏室玩自助餐厅游戏4~5 次, 获取了较为丰富的有关餐点自助的经验, 为真实的餐点自助活动奠定了基础。

策略二:循序渐进式推进——从半自助到全自助

在幼儿进入真实的餐点自助活动后, 我们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 给他们一个慢慢转变和适应的过程, 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循序渐进地推进餐点的自助活动。如活动初期, 我们只要求幼儿操作一个简单的自助动作:舀。幼儿用勺子自助舀饭、舀面条和舀汤。经过一两周的实践, 在幼儿对舀的动作较为熟练后, 我们又要求他们操作两个自助取餐的动作:夹和端。幼儿自己夹面包、夹蛋糕, 自己端汤走回座位。“夹”和“端”的动作对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要求较高, 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给他们充分的探索时间与机会,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尝试。幼儿的“夹”和“端”技能较为熟练后, 自信心也增强了。之后, 我们再要求他们学习两个新自助进餐的动作技能:“倒”牛奶和“擦”桌子。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幼儿可以轻松地探究每一种取餐工具的使用方法, 逐步掌握舀、夹、端、倒、擦等技巧, 并且动作越来越熟练, 手、脚、眼的协调能力也越来越好。此时, 幼儿就可以从半自助用餐转变到全自助用餐了。

策略三:合理规划班级场地——创设舒适环境, 帮助幼儿文明取餐、就餐

合理、舒适的自助用餐环境, 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自助用餐行为。为了让幼儿能有序取餐和文明就餐, 我们反复实验后在班级最为适宜的场所设置了幼儿的取餐区和就餐区。

1. 巧妙利用空间

我园班级的幼儿人数较多, 活动室的面积较小。为了不影响区角环境的设置, 同时又便于幼儿的取餐和就餐, 我们巧妙利用班级的空间, 如将一些既宽敞又开放的区角作为幼儿的取餐区, 将区角之间的分隔橱作为取餐桌。这样, 一个班级中就有了几个取餐区, 大大加快了幼儿取餐的速度。我们把餐桌分散地摆放在活动室的空地上, 方便幼儿在取餐后能就近就餐。

2. 设置规则标志

活动初期, 幼儿取餐时出现了拥挤、碰撞等现象。为此, 我们在地面上设置线条、箭头等标志, 提示幼儿排队按序取餐, 以及取餐后行走的路线。在标志的引导下, 幼儿渐渐地养成良好的取餐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策略四:教师个别指导——关注个体差异, 提供支持性帮助

班级内幼儿的动作发展参差不齐, 能力强的孩子能较快地掌握各种取餐技能, 而能力弱的幼儿可能长时间都做不好一个动作, 我们耐心而深入地观察每个幼儿取餐技能的发展情况, 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指导。如对动作技能掌握较快的幼儿, 我们引导他不仅要做得好, 还要做得快;对于动作技能发展较慢, 容易产生为难、退缩情绪的幼儿, 我们则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 愿意尝试。同时, 采用“幼儿做一半, 教师帮一半”的方法, 协助他们完成动作。如在“倒牛奶”的学习中, 有位幼儿每次操作时都因不能及时停止“倒”的动作而使牛奶溢出杯外, 这让他丧失了信心, 不愿再尝试倒牛奶。教师发现后, 鼓励他再尝试一次, 并在他操作时手把手地教他“右手拿牛奶壶, 左手扶杯子把, 当杯中牛奶的高度与杯子把的顶端齐平时, 就应该停止倒牛奶了”。经过教师的几次协助, 该幼儿掌握了倒牛奶的动作技能, 不仅能顺利地把牛奶盒里的牛奶倒入杯中, 并且, 倒牛奶成了他最喜欢做的事。

策略五:开展评选活动——增强幼儿自信, 促进习惯养成

上一篇: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下一篇:民族新闻报道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