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措施范文

2024-07-04

改革的措施范文(精选12篇)

改革的措施 第1篇

一、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历史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学生围绕一定的历史问题、文本或材料, 自主寻求答案、意义、理解的活动或过程。探究式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就历史探究性教学而言, 其特点到底有哪些呢?

1. 历史探究内容的选择要遵循范例性的要求。

获得历史意识是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所在。因为历史知识汗牛充栋, 可供探究的内容俯拾即是,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大量的可供探究的问题, 所以探究教学要求教师精选教学内容, 保证激发大多数学生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也要求教师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 考虑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什么, 达到了何目标, 所以探究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2. 以研究史料为核心, 注重研究结论的多样性。

历史是一门解释性学科, 从史料或材料中寻找历史事实是历史学习最基本的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 进行历史探究, 必须有思维、探究的材料。只有学生自主地运用史料、分析史料, 才是唯一能将学生带入探究历史奥秘的途径。

二、探究性学习的探索

1. 准确性。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习题教学中必须训练学生学习历史的准确方法。方法的训练就是能力的培养。习题分析的方法包括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即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 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基本思维方法;特殊方法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现象, 如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

2. 人文性和主体性。

近年来, 面对新世纪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 面对课程改革的深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新理念的思考。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实施被广泛关注, 历史课也不例外。课堂教学的功能从以本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化为人的整体的和谐发展。

师生之间的交流、多向合作也使学生感知了知识, 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发挥了学生思路开阔、敏捷灵活、勇于探索的优势, 在思维的撞击中相互启悟, 相互开拓, 也弥补了其贫乏的历史知识, 改变了其传统的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3. 层次性和有序性。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的过程。在遵循教材正确的观点的同时, 进一步提炼高于教材的新观点。基础知识是完成其他教学目标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依托, 习题教学中应注意层次性, 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深透性。

深透性是指引导学生深刻而透彻理解历史, 在透彻理解历史的基础上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能设计好习题, 并有机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听”和“习”结合, 教师的“教”和“查”挂钩, 就能活学活用历史知识,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历史探究性教学遵循的原则

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应以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和过程结构为依据,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富于想象, 思维活跃, 有一定“以史鉴今”的意识, 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有所增强, 但偏重于形象思维, 容易偏激, 辩证思维较弱。初中生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 有着朴素的爱憎观和较大的可塑性, 同时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 对单纯的说教有明显的抵触、不信任情绪。初中生对于古今中外的历史并不陌生, 但对历史发展中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把握不够。在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时, 首先应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在探究内容的选择上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 并将探究的问题或任务把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 结合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探究性教学具有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征。主体性是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自身状态;合作性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外在机制;实践性与体验性是探究性学习学生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开放性突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外部环境和学习资源。

提高面试效果的改革措施 第2篇

1、提高面试效果的改进措施:

一、首先在企业人力资源内部员工要充分认识面试工作对企业的重要影响,要提高面试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从企业内部来说,一次成功的面试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内部面试能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从组织外部来说,外部面试能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提高企业外部形象的竞争力。一次成功的面试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企业宣传,面试活动都会使不少人了解了公司,对公司留有一定的印象,这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宣传。企业尽量在第一步就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要做好要明确企业面试的目标计划,明确企业空缺职位需要的人才。人力资源部或面试人员在面试前应当通过沟通等方式,引导用人部门准确描述出职位的职责和全面具体的能力素质要求,建立明确的面试目标。在面试过程中也应当与用人部门保持畅通的沟通,以确保不偏离面试需求,从而提高面试效率与成功率,而且也能减少面试成本。搞清人才的主次。关系到企业当前发展的关键,关键管理岗位的人才需优先考虑,这样有助于企业获得必要的人员,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处理好人才的多元化的关系。即用型人才应成为当前的主要对象,但也决不可忽视储备型人才的吸收,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要着眼于企业的战略目标,长远利益,必须建立企业的人才储备库。在界定企业人才时,除专长、能力外,还应看其内在的标准,如是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等。

三、选择合理的面试渠道和途径

企业面试渠道分内部面试和外部面试。企业内部面试花费少,并且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诚,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得员工能够不断向上发展,继续的开发自我的潜力,应聘者可以很快适应工作,而且成本低。外部面试的方法比较多,比如广告面试、人才市场、商业游戏、员工推荐、就业服务机构和网络面试等。企业外部面试也是一种有效的与外部信息交流的方式,企业可借此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新员工的加入,会给企业带来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防止僵化。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内外结合的面试渠道才是最科学的选择。

四、重视对面试者的背景调查

在面试之前的背景调查经常被面试单位所忽视,但这恰恰是很重要的环节。要调查清楚来面试者的学历学位,过去的工作记录好坏,和过去的人生记录。还有一些应聘者伪造学历、资格证书等,企业没有审查就录用,一旦发现往往为时已晚,因为企业已经为员工在培训、保险等方面投入了很多。这些都可以通过背景调查来避免。开展背景调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学校学籍管理部门;二是历届服务过的公司;三是档案管理部门、国有单位的人事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等。

五、面试的正确评估

一个企业在面试之时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要有好的评估方法,比如文件筐测试、管理游戏、模拟面试、即席发言等方法进行评估,使企业获得优秀的人才。

2.改进学校学生综合测评评价意见:

一、首先要明确一个评价学生的整体的概念,对于学生的测评,就是要学生更明白自身的优缺点,更清楚自身的发展方向,要给予学生的奖惩有出尽可能客观的考核和评价。学校与企业相同的是实行成绩和能力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不同的是学校还对学生的生活进行评价,而企业在这方面就少一点。

二、要有一个正确的测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测评,培养出多方位的人才。对学生评价的原则是:公开化与开放化;定期化与制度化;反馈与完善化;可行性与适用性。运用客观考评与主管考评,静态考评与动态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方法上则有民意测评,评级量表法,反馈法等,不仅要在从学习、生活、思想来进行全面的评价,还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学校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等进行全面的反馈。在学习上,要考核与评审想结合。每位老师做好上课的考勤工作,不能敷衍完事;对于学生完成作业要认认真真去进行批改,做好登记事项,作为学习日常平时分数;在考试的时候,各位监考员要履行好本分职责,减少作弊之风,这样才能使得每位同学的学习上的理论知识分数得到公平的对待。在思想生活活动上,学校应该加以完善同学参与活动的加分制度,增加加分人员办事的透明度,尽量减少乱加分的情况,做到更加的客观;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道德修养思想与家长的培训,通过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平时作风来鉴定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生活积极的思想态度。并给予帮助和改进评比。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作风在学生自我发展评价之后,一定要进行民意测试调查,同学们之间要进行定期的互相评价,可以使用面谈或者问卷调查的书面形式来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还能够使得学校测评机制更为完善。

三、考评人员的问题与防范

考评人员最好与参与测评人员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尽量避免直接的感情效应,偏见效应,对比效应等,如果不同专业之间能够交叉进行审核,也许这样会更能使考评效果更加规范、客观。

3、企业在增强激励功能的时候,更好的提高企业薪酬的公平与公正应该注意的问题:

激励性薪酬是可变性薪酬,是一种提前将收益分享方案明确告知雇员的方法。企业的激励性薪酬是体现员工的特点和价值的一种奖励方式。科学的薪酬体系设计和决策程序设计以及有效的沟通来实现公平与公正,一个企业应该有短期的激励性薪酬和长期的激励性薪酬。

1.通过科学的薪酬体系设计,体现薪酬的公平性。公平的激励性薪酬体系要求薪酬与岗位特点、员工个人能力素质以及实际工作绩效相关联。不同的岗位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有所差异。员工参与薪酬测评时主要包括自身的教育和培训、基本知识和经验还有能力。组织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应尽量使每个员工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相等以实现公平。就薪酬来说,应当存在差异,但差异必须是合理的,与员工的投入相对应的。测评的时候可以采取效绩与民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更你体现多方位的员工水平。激励奖金又应根据员工的工作实绩及其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来划分为各种等级的奖金,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分奖金等级时,尽量保持等级弹性,采取更人性化的方式来激励员工。

农场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3篇

关键词:农场会计;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加强对会计制度的改革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农场的会计制度也不例外,都需要通过改革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就此本文将针对农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一、农场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资产与利润缺乏真实性

在农场会计核算中,在资产真实性方面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人为随意的虚增资产;资产损失并未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虚增资产等现象发生;资产应摊而未摊的费用引发的虚增资产;少提(多提或者不提)折旧以虚增(减)资产。在利润真实性方面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农场为了完成上级所下达的任务或者盲目的追求政绩,采取多结转收入的办法;还有一部分农场领导为了逃避税收,采取隐瞒转移收入、多列支费用、多转成本等方式,因而达到少缴税费的目的。

2.会计基础工作有失规范

很多农场会计基础工作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依然不够规范,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信息的失真。比如会计人员的无证上岗;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不够规范;账簿的设置有失规范性以及会计凭证不合规定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场会计工作的真实性。

3.缺乏完善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

目前,很多的农场只是执行了统一层面上的会计规范,但是缺乏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以及办法,一方面损害了农场会计制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企业成本不实、账目不清以及数据不真等现象发生。

二、农场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1.完善农场的会计监管机制

(1)增强农场领导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农场领导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既能有效地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又有利于财务人员依法进行管理,进而提高优质的会计信息。

(2)加快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网络建设。现今社会科技手段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农场会计核算也应实现科技化、信息化,改变传统的会计记账方式,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进而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以及生成具有统一的规范性。

(3)农场应建立一套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体系。通过长期对农场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得到一个综合性的结论,最终实现对信息质量的综合性评价。

(4)农场还应加强对企业财政收支的内、外部监督。首先,各会计主体应主义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各个会计主体应根据国家统一准则以及相关制度的要求,制定出与本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特点与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进而规范内部会计的行为。各会计主体还应切实履行好这一制度。其次,强化外部的监督机制。比如,财政部门、税务以及银行等应定期对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还应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切实保证农场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

2.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建设

注册会计师应以质量求的信誉、以信誉赢得发展,这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很多的知名会计事务所由兴到衰、直至消亡的例证,也为我国的很多企业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建设,不断提高其执业水平,已成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途径。

3.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构建企业会计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的会计制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能适应行业需求的会计规范体现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适应这一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应改革以行业会计制度规范企业会计处理的状况,尽快制定和颁布能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具体会计准则》,以使企业能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按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简化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和可比性。

4.严肃财务会计的法制法纪

(1)实行企业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建立能够量化企业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指标,对企业财务会计进行信用等级评价,评定的结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对外公布,使其作为金融机构给予投融资、贷款、担保等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

(2)企业会计人员建立相应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通过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系统,记载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以此作为今后考核奖励以及人才交流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平台。

(3)还应强化舆论监督制度。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建立奖惩制度,实行奖优罚劣,争取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三、结语

会计核算制度已成为各大农场企业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场企业的经营体制以及管理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制度已难以适应新的需求,因此,加强农场会计制度改革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首先针对现有农场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为了使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康捷,鹿秀艳:浅谈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

[2]吕海东,吉力茹:论国有农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监管问题[J],北方经贸,2009(4)

[3]段景田,刘焕贵:实施新会计制度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农场经济管理,2005(1)

[4]杨秋:浅议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所存在的不足及原因[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7)

推进企业工资改革的有效措施 第4篇

一、企业工资改革的必要性

1. 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中要求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工资分配制度, 随着我国WTO的准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 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这就迫使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工资的分配制度, 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而作为转换机制的重要因素:工资制度管理, 而工资分配制度管理也服务于企业的人事管理, 并且最终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等长期发展目标的需要, 因此,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主要任务即为工资管理。

2. 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

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对于薪资水平的了解都是通过劳动力市场行情、本地最低生活标准、企业发展空间和潜力等了解到的, 这些资源让用人单位不得不紧紧把握市场经济规律,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有序的工资分配制度, 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 自主决定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 追求工资管理效益。

3. 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独立的产品经营者, 同时也成为经济活动中生产经营决策的主体。企业得到最大经济利润的可能性是通过降低工资等在内的成本, 降低劳动力等的开支, 从而得到最大利益的经济效益。在此种情形下, 工资也成为了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手段, 职工的工资也要能体现劳动力价值,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4. 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遵循按劳分配原则的需要。

工资分配制度也要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 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 某些用工单位克扣工资等现象不同程度上违背了市场劳动力价值规律, 某些高精尖的人才收入低于市场价格, 以致大量人才流失, 而相反情况也出现, 简单的劳动岗位人员收入却远高于市场价格, 工资分配制度的这种畸形发展趋势在我国二、三级甚至一级城市也屡见不鲜, 因此, 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才能做到人才有用武之地。

二、企业工资改革的有效措施

1. 资源优化配置。

依据市场和工作需要, 同时遵循科学配置, 以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 从机构编制上加以控制, 按照需要的数目来设定岗位并不断优化, 并对岗位等进行规范管理, 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个人的身上, 加强岗位工资等的管理, 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 通过比赛和竞争等手段竞聘上岗, 按照岗位来定薪水, 也要建立起规范的培训、考核和待遇等相互结合的机制, 不断的促进员工学习和工作的激情, 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2. 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实行系数标准, 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将岗位分为管理、技术、技能等三大类岗位。这三类岗位根据不同的劳动特点、技术复杂程度、劳动力市场等因素所影响。岗位工资人员结构也要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资支付能力等适时调整。目前我们经常谈到的岗位绩效工资也是根据岗位的技术含量、责任的大小、劳动强度等来确定, 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劳动力的价值确定工资的多少, 职工的劳动结果作为劳动酬劳的依据, 这也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一种工资制度。

3. 实行岗位聘任制。

要推行岗位聘任制, 企业内部各类人员也都要实行竞争上岗。职称、学历等作为聘任的前提条件并且只是前提条件, 与员工签订聘用合同的时候, 要明确岗位的职务和上岗以后的薪资待遇以及保险等保障事务, 坚持岗位变化, 薪资也随之变化, 在岗时实行岗位工资, 退休人员有退休工资, 下岗也要有下岗生活费。

4. 改革以后的分配制度以及工资的组成。

改革以后的分配制度由岗位、工龄、绩效、基础工资以及津贴构成, 岗位工资基数必须是依据本行业支付能力以及市场劳动力价格来定, 而工龄工资是依据员工为企业累计贡献来核定的, 是用来调整新老员工分配水平的一项, 在鼓励老员工继续发挥能量的同时不断敦促新员工要稳定、长期的为企业工作, 加强员工的稳定性。绩效工资是由企业效益和员工业绩决定的, 它也是按劳分配原则实行的主要体现, 在明确各岗位任职条件、技术要求等以后, 竞争上岗, 其针对岗位不针对人的要求突出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基础工资是企业依据当地的物价水平以及最低工资标准来定的, 他是最低生活的保障, 津贴是国家规定的政府行为, 是高强度劳动环境以及恶劣劳动环境对职工生理、心理等损害的补偿。

企业改革不断深入, 要摆脱传统的工资制的束缚, 要变单一的分配制度为多元化的分配制度, 并且逐渐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基本工资制度, 建立健全工资分配制度, 这样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这种分配制度不断改革, 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谢筱萱.秦山核电公司工资分配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核工业.2000, (04) .

[2]张影波, 张小卫.变革, 从这里开始—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分配制度改革侧记[J].中国劳动, 2002 (04) .

[3]孟献斌.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步伐[J].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2 (11) .

[4]苟连杰.分配制度改革提升长城润滑油[J].中国石化, 2004 (11) .

[5]蓝宗群.马山农电工争与员工换角色[J].广西电业, 2006.

[6]王欢.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性质及公有制经济分配制度改革[J].商场现代化, 2007 (15) .

[7]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J].广西烟草, 2008 (08) .

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措施 第5篇

宫明明

(吉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四平136000)

指导教师:刘春明(副教授)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实施以来已经过去十年,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效果未达到改革的预想效果。虽然学生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是学校,但是学生教育 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素质的快速提高是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校;学生;教育环境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Gong Ming-ming

(College of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china)

instructor: LIU Chun-ming(Associate Professor)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ationwide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in the past ten years, bu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 did not reach the anticipated effect of reform.Although the main place to implement education is the school, but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 education from society, school and family.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improve rapidly is the need for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and communities.Key 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school;student;education environment 我国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此次的课程改革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来替代过去的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重新的编写,允许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特色编写地区的教材,出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改革我国的各学科的教学方式,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变过去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班级学生人数太多、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成为了一个导向、课堂教学重外在轻内涵、教育经费的不足等。针对于目前新课程改革出

现的问题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新课改革的的认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

此次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这场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所有参与课改的教师都该体会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本教科书,而重在教育

观念的深刻革命。这充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1.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师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

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新课程改革教学上需要教师慢慢地体会

新课程的理念,仔细地琢磨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呈现方式、情景设置。学会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需要

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从考察知识转向考察能力,从考

察结果转向考察过程。高考改革必须从应试教育体系下过于注重考察知识的方向

转向考察新课程要求的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方向[2]。新课标中提出了多

种素质教育、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途径,比如理科教学中,教材的编排符合科学史的发现过程,内容上具有逻辑性和衔接性。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科学

本质和研究方法,认识到科学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探究的过程;是大胆敢于提出

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和献身精神。

1.2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课堂理解

传统课程实施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重视

已有结论的死记硬背和被动模仿,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此种模式已广为垢

病[3]。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实质是师生和生生交

往的过程。没有互动就相当于教学没有发生。作为一种个体与群体双向建构的社

会性交往活动,现代教学关注的是一种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

[4]。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课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机会。

学生不仅是主体还可以转变角色,改当小老师,把课堂由学生来驾驭,引导其他

学生进行活动,讲解他们不同看法,有不同意见时大家一起讨论并得出结论,最

后再由教师给予补充[5]。可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中采用多重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

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

1.3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个性

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

展和全面发展。而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际行动在于教师在课堂上从实际出发,分层

备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教师要在课前对所有的学生都有

所期待,要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意愿。即使是假装不想学习的学生,也有想

学习欲望,想获得科学知识。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指既要照顾到学习好接受新知

识快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较差,接受知识较慢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考虑到处

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我国深化基础

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6]。

黑格尔说:“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入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

业都不会成功” [7]。一个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自然具有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位新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专业功底,更需要有一

个合适的专业引领。有一个专业人士进行恰当的引领,更能加速自己成长的步伐。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教学不仅可以改进教育

实践,而且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

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当代国内外教育界

也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

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反思教学行为作为课程理念的深入,保证了教师们不断

获得关于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也有利于课改实验在高中的不断拓展、深化。

只依赖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认识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奥苏泊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得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 [8]可见教师不仅仅要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也

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基础。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

行为的反思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了解教育改革制

度,研究各种教学情境中的典型案例,在工作中进行听评课等交流活动。

2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明确课堂是面向学生全体的,由学

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在教学中,教师会安排一些可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创新、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与发展是新课改的两大主题,学生在课堂条件下如何学习、如何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两大基本依据[9]。

2.1掌握学习方法,做好预习

预习是在教师布置好预学提纲后学生进行的有效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自

行找到提纲上相应的知识点并对教师设计的预学案做出相应解答、做好笔记。通

过预习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新课中的简单内容,对疑难问题进行标记或者查找资料

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就有了了解,对教材内容中的疑难问题做到了

心中有数。在课堂中对老师的授课也有所侧重和希望解决自己心中疑难的愿望。

通过培养学生对资料阅读的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当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外参考书、工具书等来解决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外知识的理解,同时开

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2.2课堂上,发散思维,多多质疑

课堂教学是教师导学的过程,不是从前的教师设置问题,学生绞尽脑汁解决

问题,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

学生勤于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挖掘自己潜在的智慧。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参与学习,勇于进一步思考再提出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和学和谐地碰撞创新的火花,达

到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效果。

2.3课后及时消化吸收,强化记忆

预学和导学之后的固学过程是不容忽视的,要给学生养成先复习在做作业的习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课后及时巩固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记忆强化,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速率。课下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知识,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3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是新课改的后盾

家长的对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支持以及社会为学生学习提供的环境,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家长和社会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具有必要性。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学生仅仅获取书本的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知识内容体系的快速更新、技术改革的迅速发展,需要学生学习知识多而繁杂,学生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大量的知识,而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才是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校应该培养学生会学、巧学、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功能绝不再是仅仅传授知识,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对自己所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学会生存[10]。这才是新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

理解了课程改革的目的后,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培养孩子的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能力,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通过日常的生活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适应学校的教学方式,轻松参与到学校的学习当中。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会出现偏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对新课程认识模糊。目前,对于新课程改革在社会中的宣传可以通过媒体、报纸、教育频道等,通过宣传可以使社会了解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优点和益处。4总结

新课程改革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旅程。我国在探索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情况、出现各种问题,通过实践,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正在逐步的解决。

新课改革的进行更多的是需要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教育事业将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1-3)

[2] 田建荣,贾锦钰.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J].中国科学研究,2009,(3): 7~9

[3] 欧璐莎,吕立杰.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指向的教师学习[J].中学教育学刊,2012,(2):68~

[4] 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2

[5] 张伟.如何上好生物公开课[J].中学生物学,2012,(1):42~44

[6] 罗滨,陈颖.高中中等生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2):20~21

[7] 曾慧.试论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特点[J].科技经济市场,2007,(6):132

[8] CALDERHEAD J,GATES P.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3:159

[9] 李松林,论课堂教学改革向纵向推进的着力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2,(2):28~29

改革的措施 第6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平面设计专业

在平面上根据一定的规则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形成图案即平面设计。将图和地两者间的界限用轮廓线来划分,描绘其二维的形象。平面设计展现出来的立体空间感,并不是真正的三维存在,而是通过图形引导人的视觉最终形成的一种空间幻觉。平面设计对其设计师的要求包括具有敏锐的美感,且有一定的文字素养。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从而增加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及增强对视觉语言的敏感度[1]。

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有专业基础课,如绘画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广告摄影等方面,其专业一般需要pagemaker、illustrator、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培训;专业课主要有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版式设计、网页设计、印刷输出专业知识等。

二、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平面设计产生的前提。平面设计主要作用于商业的宣传、产品的销售以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等方面。目前,平面设计类行业在日常生活的不同领域都是非常活跃并且生命力十分旺盛的 [2]。

平面设计专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内容广泛;涉及学科种类多;兼具有理解性以及操作性;易上手且有无止境的提高空间等。从这些特点也可以看出:平面设计专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教学方式是一个体系式的,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这一特征,适合终生的学习以及多形式的开展教学。对平面教育专业的教学实施改革,使其专业符合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加强教学的质量,提高专业的竞争力,占有一定的市场,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平面设计专业的改革措施

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立足于满足社会的需求,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最终培养出设计与策划综合能力、实施能力强的人才,具有优秀的应用能力 [3]。因而,构建一个平面设计和数字技术、职业素养和技能,课程的教育与课题的实践并重,这样一种模式很有必要。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必须以艺术设计的实际为前提,注重实践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其中,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岗位的技术教育是两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其工作岗位上,上手速度快且动手能力很强,加上自身有一套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素质,经过一段时间后,必定能够成为设计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人才。

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符合行业对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需求,通过对行业与职业进行分析这一前提下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应当依据于课程教学的目标,其理论知识必须适用,专业知识必须先进。确定教学分析的结果,旨在通过学习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有用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要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模块的设计,要强调理论的教学,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加强计算机实施辅助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拥有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辅助设计这一能力,最终符合以及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在教学时,可以先展示案例,提出问题,使学生为解决疑问而主动的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老师在这里主要是起到引导、答疑以及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解惑的作用,最终引导以及帮助学生吸收知识。问题驱动加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这个方法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去学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锻炼了学生专业自学的能力,因而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应当做到注重培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意思维加强训练,从而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以激发,能够创作出好作品,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使校外的专业实训基地能够有效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这一模式对学生适应能力起到了探索开发与提高的作用,资源实现了共享,解决了培训基地与实习实践基地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办学模式。

综上所述,社会在发展,只有满足其需求,才能具有竞争力。对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顺应时代的脚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为社会所用的人才。因而,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况燧媛.浅谈平面设计教学[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2]姜晓明.试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J].现代交际,2010,(12).

[3]刘建峰.平面设计教学要面向市场—师范类平面设计教学方向浅谈[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的措施探讨 第7篇

一、财税改革的意义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予以调控国民经济生活,财政税收按部就班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财政税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重组、个税调节等需要财政税收不断提升,解决新经济形势下的各项问题。因此,进行财政税收改革,有利于推进经济越来越好的发展,平衡各方利益,减少贫富差距使得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富裕。随着财政税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税收体制不断完善和职能提升。根据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亟需完善各项财政税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级政府的收入,在重大基础项目、民生项目、公益项目的财政支出上,不显得囊中羞涩。根据党和国家要求,国务院、财政部、税务总局同时监督和管理全国财政税务发展方向,使得国家经济良好发展,只有经济发展好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国家社会才能健康稳步的向前进步。

二、国内财政税收现状

1. 税制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主要的税收结构是以流转税作为主要对象,其中在增值税占据的比重很大,但和所得税相比又很小了。一般情况下,流转税都是发生在一些以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及以贸易为主的企业上,主要发生在其生产以及流通环节。因此,政府把过多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这些环节上面。所以说,这两个环节也构成了财政税收是大部分资金来源。国家政府以及官员也往往把过多的精力以及资源都放着这两个对象上面,导致忽视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在企业所得税以及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随着个人所得税征收点的不断提升,这种做法也无法真正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依然无法体现出公平正义。

2. 财政税收体制不健全

解放初期,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的财政税收照搬苏联的很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税收制度和管理办法,以此为版,逐渐调整和改革,使得我们国家的财政税收体系存在部分缺陷,甚至漏掉许多合理的税收项目。而随着现阶段,借鉴西方经济学里面的一些案例经验,不断加以补充现有不健全的财税规章制度,做到有理、有力、有效的财税效果。这样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可以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得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3. 财政税收克扣、乱收费情况严重

1994年以来,税务局正式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有效的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得地方经济取得了重大成果,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财政税务的队伍中不乏存在假公济私,巧立名目,破坏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是农业大国,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有些基层税务人员和当地政府串通,又将新的税收项目安在农民身上,借国家名义收取费用,使得乱收税屡禁不止。在我国县级以下机关部门,乱收费的情形频发发生,尽管上级政府多次强调予以制止,但是很难达到实质性的结果。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国家予以的财政补贴很难足额按时到达普通老百姓手中,地方官本主义死灰复燃,严重影响国家的形象。国家应该加强管理,予以队伍中少部分的害群之马予以严惩和清除,从根本上治理财政税收克扣、乱收费情况。

三、完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 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制度

在财务会计税收工作中,若要切实地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必须不断建立与健全与我国社会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税收制度,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逐步提高直接税在国家税收入中的比例,合理调节直接税间接税的比例.不断改变传统、低效的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在尽可能减轻纳税人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定期调整宏观的税负水平,取消不相称的体制收入,确保政府规范性收入,扩大预算管理范围。此外,还要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适当降低工薪收入的税收负担,实行综合申报与分项扣除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并推进税收减免制度相关改革。

2. 建立完善的税负结构

首先应该减轻纳税人的缴税负担,并且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税负制度。取消不必要的收费,全面提升税负水平。其次,应该全面提升税收在国家总体税收收入当中所占的比例。再次,还应该加快对增值税方面的转型,并且开征多项不同类别的物业税,设计出合理的缴税税种。

3. 加强国税与地税的协调发展

对税务机关而言,理顺国税和地税的职责关系,健全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本身就是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实行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除了极少数省份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分别设置了国税与地税这两套税收征管机构。各地的国税与地税机关也应充分开展信息交流,当对政策有不同理解或出现争议时,双方要共同探讨,合力解决问题,实现国税与地税的良好协调。

4. 建立科学的财政支付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财政工作需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支付经验,提高我国财政的支付水平。同时,还要求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要科学合理搭配、资金来源可靠稳定科学支付体系,适当提高专项转移支付比例,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必须实现公开、透明、廉政、合理、科学的资金分配制度,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关乎着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要立足国情,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制度,建立完善的税负结构和加强国税与地税的协调发展等等,希望进一步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凌,吴松江,胡扬名.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2]孔善广.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事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1).

[3]胡忠毅.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

长春市国企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8篇

1 抓思想, 重整顿, 确保经济快速发展

1.1 与时俱进, 强化领导干部改革意识

改革必须注意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在解放思想上下大气力, 班子成员要坚决做到“四换”。一是“换胆”。在改革中, 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事, 就大胆去闯、去改、去实践。二是“换体”。彻底摒弃传统“国有”体制不放,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向建立现代企业方向迈进。三是“换型”。促使企业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 坚持改组、改造、改制相结合, 加强企业管理。四是“换脑”。即坚固树立改革要以人为本, 本着先解决职工安置后处理资产的原则, 积极推进国有资本退出, 加快“双退出”步伐。尽最大可能调动干部职工改革的积极性, 努力改变“等、看、拖”的改革被动局面。

1.2 加快党的建设, 大力整顿企业领导班子

在推进改革和发展中, 必须抓好党的建设, 强化党的领导, 努力做好企业领导班子的调整力度。一是从抓企业“上访”问题入手, 解决少数干部为政不廉问题。二是从企业改革入手, 强化领导班子改革意识, 克服“改革就是给自己挖坑”的悲观意识, 从个人主义的圈子中跳出来, 增强企业改革的紧迫感、危机感, 提高忧患意识。三是从“抓扭亏”工作入手, 强化领导班子经济责任。

1.3 建立经济目标责任制及奖罚制度

为激励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工业国资公司对每年完成经济承包指标的企业经营者按照合同书实现兑奖。责任书实施的头三年, 公司企业经营者承包兑现58户, 奖励金额225.6万元。仅2002年就兑现21户, 奖励金额达78万元。对灯泡电线公司采用新技术制造新型轿车动力信号系统, 年创销售收入1.1亿元, 利润1000万元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还予以58.8万元重奖。

1.4 实行公司机关干部项目包保责任制

工业国资公司始终坚持务真求实的工作作风, 以“四敢”精神, “四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把真抓实干当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班子每一个领导成员和机关干部的作用, 坚持建立企业联系点制度, 让大家挑担子, 担责任, 作贡献。

1.5 对重点企业加强领导

工业国资公司确定了“抓10户30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和20种重点产品以及抓困难企业脱困”的工作思路, 通过抓重点企业的增产增效、扭亏增盈, 带动了全公司经济工作的稳定发展。改革的十年, 轻工局提前三年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奋斗目标, 轻化经营公司从2000年年底实现全行业彻底扭亏。

2 抓调整, 重改造, 增强企业更大活力

改革中必须坚持和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 确立科学发展观。1996—2006年的十年中, 市场激烈竞争, 轻化传统产品逐年萎缩甚至被淘汰, 机械制造业亟待更新, 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状况。市工业国资公司在改革中不断抓调整, 坚持“依托一汽、搞活企业”的发展战略, 围绕吉林省长春市的主导产业——汽车工业进行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确立了以汽车零部件为重点, 集中力量培养和建设一批高起点、专业化、有规模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调整思路。通过产业转移, 提升企业竞争力, 使汽车配套行业逐步成为全市工业的支柱产业, 为长春“工业建市”经济发展由快“走”变快“跑”作出贡献。

以汽车配件为例, 采取了以下做法:

(1) 调整传统产业、壮大汽车配套产业。

(2) 突出重点, 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实施技术改造, 提升技术增效益。

(3) 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 做大做强汽车配套企业。

(4) 实施以股份制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

(5) 运用破产手段, 摘除企业债务链。

3 抓主线, 重招商, 努力开拓两个市场

市工业国资公司组建前的轻化国资公司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线, 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带动战略,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外及我国南方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技术和资金, 达到优势互补, 借鸡下蛋, 在开发中求发展, 在竞争中赢主动。

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不断扩大招商活动。先后召开了三次大型招商会, 筹备举办了12次大型展销会, 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赴西安、天津、武汉、宁波、温州等地的经贸活动。公司还多次自行组团开展赴国外的经济活动。

二是围绕汽车配套产业, 开展与一汽大众认可的国际、国内著名企业、著名品牌的合资合作, 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公司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开展合资合作。

4 抓改革, 重脱困, 盘活国有资产

长春市工业国有公司的企业改革大致经过五个发展阶段:围绕产权制度改革这个中心, 1999年组建轻化公司, 机电公司, 主要实施出售、兼并、退二进三、移地改造为主的10种改制形式, 盘活国有资产, 大批企业走出市区, 进入新建的国家级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长春郊区周边。在整个改革过程中, 市工业国资公司以搞活企业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的, 不断加大力度, 实施了号称“五个一批”工程。

一是扶持了一批。全力培养, 扶持了旭阳工业集团, 使其资产更加优良, 为上市奠定了基础条件。

二是壮大了一批。公司以资产重组为手段, 先后完成了君子兰集团增资配股融资1.7亿元, 债转股2.29亿元的工作等。

三是发展了一批。对有产品、有市场, 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企业, 本着“苹果不要等烂了再吃”的原则, 轻化资产公司出资以收购方式买断部分国有有效资产, 先后在汽车配套总厂、冶炼厂等7户企业注册了国有独资公司, 与原“壳”企业脱钩, 自主经营, 盘活了资产, 使买断后的企业实现了当年扭亏。

四是破产关闭了一批。工业国资公司对无产品、无市场、资不抵债、无法生存的企业实施了破产关闭。

五是放开搞活了一批。工业国资公司注意把抓大和放小、帮小、扶小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扶持它们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搞活企业, 在灯泡电线厂等10户国有企业中实施了“双退出”, 并在灯泡电线厂进行了全市第一户股份合作制改革;轻化国资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革的企业达到36户;对天然气化学工业公司等8户国有企业实施了兼并。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来阐述长春市国企改革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国企,改革,措施,长春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措施的探讨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

一、农村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难题

1.农村初中教学设备条件较差, 急待改善

从农村初中的教学设备来看, 普遍较差, 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急需加以改善。一是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差, 使用率较低, 加以损坏的仪器又不能及时更新, 影响了仪器的使用率和实验的开出率;二是能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学校更是屈指可数, 学校硬件、软件建设不到位, 许多实践操作活动难以开展, 这一切, 都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2.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不高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在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 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或较明显的差异, 特别是农村中学与中心城区相关的中学有显著性差异, 有些初三毕业的学生如g=9.8牛/千克的含义是什么?质量与重力的区别、联系、都搞不清、更不要说对压强、密度等概念的理解。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前期教育的多种因素影响, 如数学、语文基础知识较差, 思维不够活跃,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 进行新课程改革就是一条必由之路。

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措施

1.改革教法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搞清学生认知结构, 备好每一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条件, 每学期开学之前, 除了认真钻研初中物理教材和教学大纲外, 还通读了小学的《自然》、高中的《物理》, 以及大学《普通物理》中的相应的内容, 因为知识结构是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此外, 还有经过教研小组的探讨, 更好地确定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 例如, 液体的压强和浮力知识既是初中的一个重点, 又是一个难点, 所以必须在初中讲透讲好。但电学中的欧姆定律, 既是初中的重点, 又是高中的难点, 乃至贯穿整个大学的电学。因此在初中应给予必要的基础知识, 搞清定律的来龙去脉,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如代数中的负指数幂知识是在初二下学期末尾才讲授的内容, 可是在初二开始上物理, 第一章和以后的几章都要用到负指数, 在教学中如果不及时扫除这个“拦虎路”, 势必在以后的教学中带来困难, 甚至影响各章的学习, 为了备好每一节课, 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 以及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兴趣。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所备的课才能有针对性, 使教学符合学生实际。

(2) “设疑——讨论”, 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一走进教室, 就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以产生强烈刺激, 加深印象, 使学生形成鲜明、丰富的表象。因此, 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地使用“设疑——讨论”教学法, 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 “物体的沉浮”时, 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思维的: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浮在水面, 而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能沉下去?学生回答:因为铁块比木块重, 然后我接着问: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水里又会怎样呢?此时学生纷纷议论, 难于作答。有几个学生小声地说:不是因为铁块比木块重, 而是因为铁的密度比木块大才下沉。这时, 我迸一步再问:“用钢制造的大轮船, 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这几句, 使学生对“因铁块重而下沉”和“因铁块密度大而下沉”的回答产生怀疑, 知道“上了当”, 我便因势利导继续新课。由于设疑富有启发性, 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注意力得到了集中,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跃, 启发学生思维。

2.培养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新课改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因此, 教学改革过程中, 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而兴趣则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1) 上好绪论课和导言课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上好绪论课和第一章的导言课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讲解“运动和力”一章之前, 教师可以编一个这样的故事:刚上初二的小明星期天乘坐汽车去外婆家, 一路上发现了一系列的奇怪现象:①汽车突然开动时, 人为什么会向后倒?②汽车匀速行驶时, 车内的人向上跳起来为什么还能落在汽车的原处呢?③为什么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看车外的树木却在往后跑呢?④为什么汽车的车轮外面刻有许多花纹呢?……讲完, 几十双眼睛聚精会神地望着我, 急切地盼望我作出回答。我趁此机会, 话题一转, 引入新课。

(2)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并不断发展。虽然农村中学的实验条件较差, 教师就要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采取“坛坛罐罐”当仪器, 千方百计做好演示实验, 尽量让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和小实验。例如, 做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 因缺少量筒, 就动员学生用酒瓶来做成简单的量筒;对电路的组成实验, 要求学生每两人带两节电池, 两个小灯泡, 电线若干, 解决缺少仪器的问题, 使人人有了做实验的机会。此外, 我们还组成并利用物理兴趣小组, 自制了各式刻度尺、天平、弹簧秤, “孔明灯”等, 做各种生动有趣的学生小实验, 不仅物理小组的成员的兴趣有所提高, 而且带动了其他同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改革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但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有效的资源中, 利用巧妙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运尤, 浅议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1期

浅谈钢琴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第10篇

关键词:钢琴教育,音乐素质,改革措施

一、钢琴教育的现状分析

1、钢琴教育中人的因素

钢琴教育中成人占绝大多数, 成人学者较之儿童有很大不同, 她们的心智较为成熟, 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 但是, 从审美和娱乐的角度来说, 很多学习者是抱着虚荣心和功利心选择学习钢琴。所以, 分析钢琴教育的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首先应了解其学习群体的特征。

2、钢琴教育的社会化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校对于钢琴课堂教学模式应做适当的革新以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变化, 钢琴教学也应由传统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在明确钢琴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方向和实施教育措施, 在钢琴教育的实践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音乐艺术的时间中, 以审美教育为着手点, 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 灵感体验, 音乐修养, 将成人钢琴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和社会实践合而为一, 使音乐人才在满足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二、钢琴教育中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念的树立是钢琴学习的一个突破点, 教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应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行为的引导, 有很多成人学生在学习钢琴达数月也不能够理解某些音乐作品的内涵所在, 更不要谈要求她们去分析或者是点评, 机械的学习以至于只学其表, 不学其里;只见其形而不见其神。长此以往必然失去学习的兴趣, 音乐创作也是无稽之谈了。

2、掌握演奏过程中音色的技巧

音乐艺术中的魅力在于倾听艺术的内涵, “听”乃音乐艺术的灵魂, 而决定听的艺术的精湛与否当属音色最为重要了。音乐的素材本身就是声音, 要使音乐悦耳动听, 美轮美奂必先在音色上下功夫。音色的控制与调节其中视谱、节奏、速度又是不可不考虑的因素, 演奏中自然力量的调节与变换是良好音色的必备因素, 也表现在肌肉的张与驰之间, 力量的调节和变换训练最主要能把握手臂自然落下的力量的释放, 使音色浑厚, 丰满。为使音色达到最佳效果, 力量须通过指尖传递到琴键中。在不断的训练和对音乐的领悟中方能灵活自如的运用。

三、钢琴教育的相应改革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

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抱有的功利性和虚荣性的学习目的致使其学习态度和方式的错误, 走入这种误区的原因只要是社会潮流的影响所致, 产生错误学习观念。认为钢琴的学习是一种技能, 很快就能够学会, 这是一种机械的学习观念, 然而学会钢琴的主要目的有些是想提高档次, 用来充门面, 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 还有一些学生是为通过考试, 找到报酬颇高的工作, 这是一种谋生的狭隘观念, 那么, 这些观念的始源就是艺术社会化和艺术市场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作为钢琴教育战线上的从教者对于这种学习观念须予以纠正, 让学生明白音乐知识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艺术的涵养也不是半日一日之功, 若想识得音乐艺术的真经必须要潜心学习基础知识和苦练基本功。

2、树立正确审美观, 为音乐作品的欣赏奠定基础

审美是音乐学习和深入的第一步, 我们开展的钢琴教学就应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艺术的第一课。这一课的学习尤为重要, 而教师则是一个初学者的启蒙者, 在学生们根本不了解运用约定俗成的方法去欣赏音乐作品时, 初始的状态尤为珍贵, 教师应从演奏曲目时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反应及其所作的提问, 在这个阶段, 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甚至可以决定着一个初学者是否会在这个领域有无造诣, 当然这种说法有些言过, 却能反映其重要性。通过授课逐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态度, 并利用示范曲目为例进行启发讲解、催发情感、激活想象、触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对乐曲知识的积累, 以此逐渐形成想象和创作的积累。

3、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钢琴授课方法在社会逐渐发展的今天越显现其弊端, 其教学方法过于呆板, 拘泥于教材, 课堂气氛不活跃, 这些也是很多钢琴教师常遇到的情况, 由于现代的成年学者思想活跃、交际广泛、灵活好动, 所以在适合的教学方式往往与一些资深钢琴教师是相反的, 是以教师为核心还是以学生为核心, 这是现代教学提出疑问的一个着手点, 从我们综上所述的总结来看, 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是当下钢琴教学革新的重点,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一位能和着婉转歌声弹奏优美音乐的教师颇受学生青睐, 而这是作为一位钢琴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自弹自唱能力。这种以自弹自唱为主的钢琴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职能, 引导其思想与肢体都能与教师进行交流, 还可以适时伴随一些精湛的表演技巧,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边学边模仿, 鼓励其多练习, 使学生具备灵活的手指技能, 从而提高弹奏与歌唱相互配合的运用能力。使教育模式由枯燥沉闷中解脱出来, 为钢琴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君:《浅谈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余高专学报》, 2007 (2) 。

[2]唐若愚:《论钢琴教育中关于提高学习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18) 。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预算会计改革;预算会计体系;权责发生制

会计在我国最早先被官厅运用,官厅会计后来发展成为预算会计,即现在的政府会计。通常我们所说的预算会计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机关和事业行政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用于核算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会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8年1月1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和准则。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年来财政部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对政府收支分类进行了改革,在探索改进预算会计改革方面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加以改进。

一、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

从国外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一般都有政府会计准则、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和政府财务管理法规等与之相配套。其中,政府财务报告关注的是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能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1998年我国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虽然形成了覆盖几十万预算单位和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体系和层层汇总上报的会计报表制度,但至今仍没有一个正规的标准体系。同时,会计报表设计不科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如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资产负债表中,既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项目,又包括收入类和支出项目,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不应涉及收支类项目。

2.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不能全面反映预算单位的资金运动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政府预算、决算形式提供给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由于预决算的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不能全面地反映预算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和工作绩效,特别是在三公经费及公用经费的明细支出项、国有股权及收益权、社会保障基金运作情况等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从预算单位内部管理来说,由于缺少对资产和负债的完整会计信息,难以对本单位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地分析,使决策的选择和预算编制缺乏充分的依据。从外部使用者来说,预算信息过于简单,造成各预算单位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不利于政府机关和公众对公共资金分配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

3.收付实现制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不利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随着公用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应建立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必须以预算部门准确的成本和费用为基础,否则便无从谈起。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难以公正客观地核算成本和反映运营结果,不能适应开展绩效预算管理的需要。

4.当前我国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水平相差较大,影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制度的实施要靠广大会计工作者来操作。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预算会计总体表现为年龄老化(35岁以上的占总数50%以上)、素质较低(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会计专业资格的仅占总数的3%)。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考虑经济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要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出发,须简便易行。否则,如果基层行政事业会计人员不能适应,再先进、再科学的制度在执行进程中也会走样变形,偏离改革的本意。

二、现行预算会计改进措施

1.重新构建和整合现行预算会计体系

笔者建议,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梳理,对完全企业化管理或政府已决定改制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一些以事业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等,可暂时先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等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全部到位后,再进入市场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退出预算单位会计系列,适用企业会计,或是纳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系列;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则改变现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分开制定的做法,将之合并为一个制度,称为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将现行两套制度会计科目根据目前的核算需要和管理要求,进行必要的归并和调整,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系统。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制度,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加强财政监管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保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专门的会计核算机构和专业的会计人员,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账户、分户核算”的原则,集中办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付和会计核算,并代单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预算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方式,取消了单位原银行账户,所有资金都集中在统一开设的账户上;改变了收支管理方式,单位资金收付由会计核算中心直接办理;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由原单位各自进行会计核算变为由专门会计核算机构和专门会计人员集中办理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这样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会计人员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防止会计作弊。加强财政监管,财政部门定期对会计人员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上岗。这样,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会大幅提升,我国的预算会计的整体水平也会大幅提高。

3.逐步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财政部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收支等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期,没有统一的预算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等实际情况,可允许财政补助收入的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预算会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范围,最后全部实行。具体说来,先确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实现收入支出在各个期间的平衡。明确政府当期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实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例如,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转及各会计期间的均衡负担,避免以后年度因人口老龄化、经济环境恶化等因素带来的财务压力。然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行权责发生制到全部预算单位。

4.建议修订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和审计制度

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的会计处理和技术操作相对复杂,其最大的风险在于可能被管理者或其他人员利用,以实现其特定的管理目标。这就要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该内控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相关财经、司法、纪检部门也应大力支持,建立起对预算资金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的体系,对违规违纪人员,严厉查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大批有能力承担改革任务的专业化和合格的骨干人员。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审计制度,并通过来自审计部门、审计委员会等的外部独立审计,促使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地反映预算资金的实际运行情况。

地方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措施探讨 第12篇

关键词:地方,金融,管理,改革

地方金融管理体系改革措施的建立具备一定的必要性。 (1)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增值要素, 可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推动金融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2) 通过鼓励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 维护了金融的稳定与安全发展, 确保我国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 稳固了地方区域的发展。在改革中应坚持如下措施: (1)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2) 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 规范民间融资方式, 建立金融综合性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一、地方金融管理体系改革措施的必要性

(一)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增值要素, 可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推动金融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在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建立一系列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金融改革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入各种新的金融要素, 使金融体制改革突破了原有金融管理体制的发展弊端, 使现有的体制具备了新的优势, 使过去体制存在的劣势得到了还原, 使新的改革措施具有时代性, 具备新型的发展要素, 并通过新型的金融交易关系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金融交易中, 带动了金融组织的长效发展, 使地方经济发展具备活跃性和流通性, 在金融组织的不断交易中使地方经济发展更加快速。

同时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增值要素, 通过各行业不断的金融交换和金融交易使各行业的经济发展更加快速, 在流通中促进了各种交易和兑换, 使经济具备了发展的空间, 使过去固定的资金得到了利用, 并在流通和交换中产生了钱生钱的发展效果, 并使资金得到了二次利用, 使利滚利, 资金储备不断的扩充, 各产业的管理人员发觉了最新的金融商机, 商家通过在与地方政府的接触中逐步发现新的措施能够发挥好的金融作用, 投入到金融投资中, 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并使各种资金在流通中得到了增值, 使地方经济不但发展快速还具备时代性, 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 逐步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使地方政府认识到体制改革所具备的优越性, 在发展地方经济时要投入更多精力来运行新体制, 在政府与各领域的不断合作和配合中推动了地方金融业的发展, 使金融业发展更加迅速, 取得好的成效。各领域不断扩大参与渠道, 政府在坚持改革措施的前提下不断放宽参与政策, 使地方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也使政策改革具备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使改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 通过鼓励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 维护了金融的稳定与安全发展, 确保我国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 稳固了地方区域的发展

在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系改革发展中通过鼓励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 使地方关键领域的经济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使实体经济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并起到平衡各经济的效果, 通过推行新的政策稳固了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加大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联系, 在相互合作中取得了双效的成果。

通过新措施的不断运用和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维护了金融的稳定与安全发展, 发挥了实体经济的反馈作用, 使实体经济取得的效益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使各种实体经济的交流促进了金融的流通性, 资金不断的回笼和增长, 使金融发展有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可以稳定的发展, 由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稳定使各项投资和运作也更安全, 使金融发展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 并且发展的方向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维护了地方经济较快的发展势头, 确保了我国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 使国民经济得到了金融业的支持和促进, 平衡了国民经济的各领域发展, 保持了地方区域的稳定发展, 使金融经济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地方的政治稳定, 政府可以发挥更好的调节功能, 使地方区域取得平稳的发展。

二、地方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在地方金融管理体系改革中要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使体制出现的问题得到完善, 要加入新的创新元素, 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系统, 通过加强地方政府和中央驻地金融体系的联系, 使金融管理机构发挥制度的有效性, 要使体系具备全面性, 建立相应的体制框架, 使体系各组织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要通过与中央机构的合作共同维护地方金融的稳定发展。

要防止出现监管的真空, 通过发挥地方政府的监管作用, 使金融制度得到合理的运用, 使金融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地方监管部门要强化督查指导, 对各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和金融指导, 严肃队伍建设, 确保工作人员认真完成自己的检查任务。

政府要与金融监管机构形成高效监管联系, 对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置, 并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安全防护网, 通过加强金融机构的系统化和防护网的安全, 提高整体改革体系的安全性能。要在改革措施中建立防范系统性风险措施和区域性风险措施, 使系统的整体安全得到控制, 并促进体系组织的合理运作, 在保证系统安全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的安全发展, 使区域的金融管理体系得到合理的保证, 确保体系改革能够得到各系统和各地区金融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为地方区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念。

(二) 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 规范民间融资方式, 建立金融综合性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在地方金融管理体系改革中要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 使更多的金融组织投入到运行中, 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使金融机构工作任务量过多, 接纳不了过多资金的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为新体制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持, 使本地区的金融发展更活跃, 所具备的投资量也越来越多, 通过建立新型金融组织使组织具备发展的优越性, 更好的投入到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中, 并在改革中为其它组织的体制改革起到表率作用。

要规范民间融资方式, 使民间的投资和金融活动具备合理性并走法制投资的路线, 更好的起到民间金融发展的作用。要在体制改革中规范民间融资的方式, 并使民间融资的途径向合理化迈进, 政府发挥监控和指导的作用, 通过对群众投资的监管和规范使政策在群众中得到了实施, 从而以小范围带动大范围, 使各大金融组织和政府更好地实现了管理和运作的效果, 使体制改革真正落实到实处。

要建立综合性的改革风险防范制度, 通过综合性的改革和防范措施来抑制风险, 通过加入经济性、文化性、和政策性的改革措施防范了安全问题的出现, 使地方金融管理体系改革落实到了实处, 取得最大的成效。

三、结语

在地方金融管理体系改革发展中, 相关领域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改革传统金融体系的弊端, 使改革真正具备合理化、合法化、稳定化。面对新的改革措施地方政府和各金融机构发挥主导作用, 使改革落实到实处, 使整体组织通过改革发挥其系统化、区域化优势, 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霞.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及特征[J].辽宁经济, 2006, (3) .

[2]胡锦扬, 彭云.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促进新农村加快发展[J].金融纵横, 2006, (9) .

上一篇:烷基化催化剂下一篇:《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