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

2024-05-26

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精选12篇)

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 第1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中心卫生院1年来检验科化验的8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 在6份不合格标本 (占7.50%) 中, 3份因为标本采集原因所致, 2份因为加入抗凝剂数量不当所致, 1份因为血液标本保存不当所致。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采集血液标本

血液标本采集是否合格, 关乎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采血过程中, 不规范的操作、不卫生的采血工具和采血人员不细心等因素, 直接影响检验的准确性[1]。除急诊患者外, 一般在行生化检验时, 原则上要求空腹12 h进行抽血。在获得血液标本之前, 护士应该对可能会影响血液标本生化检查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 并且告知患者做这些检测的作用和在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尽管许多血液相关检查工作并不需要获得患者同意, 但对HIV感染者等特殊患者, 就需要征得其同意, 才能采集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应注意其临床用药 (包括输液) 的控制。如需要考虑抗生素水平, 应该在下一次注射抗生素之前完成血液标本采集的工作。

在穿刺之前, 确保患者皮肤干净, 可以用碘伏进行消毒。应避免从受中风或神经损伤导致的损失感觉的手臂中抽血, 避免从接受过乳房切除术 (全部或部分乳房组织切除) 女性患者的患侧手臂上抽血, 避免具有广泛的瘢痕区域抽血, 避免从正接受静脉输液的手臂抽血, 避免选择发生肿胀或受某些皮肤疾病如湿疹或感染的区域抽血。采血一般在早晨空腹完成, 有些项目有特殊要求, 如儿茶酚胺, 试验前48 h禁食水果、咖啡、茶特别是香蕉、茄子等, 应静卧l h后方可抽血;饮酒后提高了血中乙醛、乳酸、乙酸盐、尿酸盐等物质的浓度, 会致使血脂及某些血清酶检测结果过高, 甚或血清出现浑浊, 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2]。吸烟的检测者, 烟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碱直接影响血氧饱和度, 影响人体内物质代谢功能, 出现异常检测结果[3]。体育运动较为剧烈时, 使血管内外的体液平衡发生改变, 挥发大量汗水, 加之出现肾上腺激素类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等激素含量的变化, 致使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不同于正常情况, 发生剧烈变化, 如提高了血液中乳酸、丙酮酸、肌酸激酶 (CK) 和乳酸脱氢酶 (LDH) 等的含量, 降低了重碳酸盐的含量。因此, 采血一般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进行, 采血前最好休息15 min[4]。

临床用药的影响:当患者使用部分药物时, 可能对血液标本的生化分析产生一定干扰和影响, 一种药物可以影响多个检验项目的结果。这种干扰可以分为药理学干扰和化学性干扰, 相关的作用机制, 国内外有许多临床研究。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干扰化学测定的任何步骤, 影响检测结果。如先锋霉素和抗利尿剂可使血肌酐和URIC增高, 噻嗪类和阿司匹林类药物可使血URIC降低, 右旋糖酐在蛋白质检测过程中的干扰, 化学测验过程中的头孢菌素的代谢产物影响, 利尿药可影响血钾浓度等[5]。本组资料中3份标本失败, 其原因在于患者早晨分别服用了阿司匹林类、头孢类和利尿类药物, 使检测结果发生偏倚。

采血时体位对检测结果亦可产生影响。抽血时所处体位不同, 其生化检测结果有时出现显著性差异。观察表明, 体位改变能引起28项生化指标的显著性差异, 致使正常边缘数值正常异常结果[6]。另外, 体位对高分子物质的浓度和与蛋白质结合的物质有一定的关系, 如当站立时ALP、CHO、ACP、Alb、TP、TG和铁蛋白增高幅度在5%以上[7]。患者体位变化对某些激素的瞬间变化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水平在瞬间升高数倍。

所以抽取血液前, 医师应该提醒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 如用药停止、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食控制, 这样才能保证血液标本检测的准确性。

2.2 抗凝剂的不正确使用

抗凝剂是通过抑制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阻止血液的凝固, 不同的血标本所用的抗凝剂不同, 最常用的包括EDTA、肝素和枸橼酸盐等。血清或抗凝后血浆适用于大多数检验项目。血细胞分析用乙二胺四乙酸钾盐、双草酸盐一般不用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主要用于血细胞分析、血细胞比容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肝素主要用于红细胞透渗脆性试验, 但不能用于血细胞分析和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不适当亦可影响检验质量, 抗凝剂对有些项目检测结果可产生较大影响。可见, 抗凝剂加入剂量对于血液标本的质量存在显著影响, 血液标本收集人员一定要注意加入合适比例的抗凝剂, 比例过高和过低都将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 从而影响生化检测结果。所以防止溶血与抗凝血凝固的发生, 需要血液标本收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如草酸盐能使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受到抑制, 不适于钙、钾测定。EDTA能使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应用尿酸酶法测定尿酸时有抑制作用[8]。血液比例过高血浆中有微凝块出现, 血液比例过低影响检验结果。在本次抽检的样本中, 有2例是由于采血护士加入了过多的血液或者混匀过于用力, 造成抗凝比例不当, 导致血液凝固或者溶血的发生。

2.3 血液标本的保存

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 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收集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严格按照日常操作常规对196名健康查体人员采集静脉血20ml,分别采入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一次性塑料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离心后上机测定常规生化项目。结果 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证明采用各种不同的样品管收集血液标本对生化结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关键词】检验结果血液标本样品管

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代表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实验室通过室内质控可以减少因操作、试剂和仪器性能的改变的因素引起的误差,通过室内质评来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近年来由于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方法学的改进及标准品质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使分析的批内和批间变异明显下降。所以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往往不是来自分析过程本身而是来自分析过程之外(即分析前程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1]。

本文就原始样品的采集过程中收集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管

采用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一次性塑料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4种不同的样品管收集同一受试者的静脉血。1.1.2试剂

各种生化项目试剂分别使用上海科化和北京中生试剂盒(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标准品均采用试剂盒所带的标准品;质控血清采用宝灵曼(罗氏生化质控)批号:157934~07。1.1.3仪器设备

belkmanculteraij,egtrtm21r低温高速离心机,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1.4样本收集

对196名健康查体人员采集静脉血20ml,分别采入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一次性塑料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置于室温。1.2方法

1.2.1根据试验人数检查试剂是否充足并检查各生化项目的试验参数。

1.2.2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静置lh后置于离心机中离心(2000r/min)10min,随即取出样品上机测定各常规生化项目。

1.2.3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2结果

采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收集血液标本测得196名健康查体人员的各生化项目结果,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中ca、k、bun结果明显高于其他样品管,而alt、ast、ldhglu结果明显低于其他样品管;一次性塑料管中k略高而alt、ast、ldh、glu略低于其他样品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中得生化结果比较一致。3讨论

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 第3篇

【关键词】急慢性白血病;血液;生化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044-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白血病发病的频率越来越高的现象出现,并且在发病的原因及机制上尚未明确。但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中血液的微量元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相关的血液生化学检验,并对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和血清酶进行研究,为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白血病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个3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在47.2岁,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30例。另随机选取30名心肺及肝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并且经过相关的检查无任何疾病的,将急慢性白血病的患者的血液生化学与健康人士的相比较,研究和分析其结果。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及30例健康人士在治疗前进行空腹状态下的静脉抽血10ml,在对急慢性患者治疗后进行第二次抽血,并将所有的血液样本经过相关的过滤方法,对血液中的微量元素进行生化学的检验测定,同时还要对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的检验。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健康人血液中的血清酶、铜、锌、铬含量进行比较,并将血液生化学结果进行数据的分析研究。

2、结果

通过将急性白血病患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健康人士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后,在进行血液生化学检验后分析得出:在心肺及肾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白血病患者体内的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α- 羟丁酸脱氢酶和 γ- 谷氨酸转肽酶比正常水平有很明显的升高,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都低于健康正常人员,而白细胞值、CRP都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员。但经过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后,血清酶及微量元素的水平均降低,患者的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稳定和舒缓[1]。

3、结果

由于人体的血液系统恶性病变,而导致初夏白血病,严重的影响了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和血清酶的平衡,不断的导致了病情的恶化,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然而白血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的骨髓中出现白血或者是相关的造血器官中出现白血的现象。

由于病变的细胞不受控制不断的积聚或增生,致使患者的白细胞的质和量发生异常。在临床中的主要特征为:白细胞出现异常的增多,并且不断的出现分化障碍等现象,部分细胞还出现有严重的凋亡等的现象。白血病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等,并且白血病患者的脾、淋巴结及肝等器官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肿胀的现象或者压痛的情况。然而当前对于白血病发病原因上还没有明确的研究表明,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体中血液的微量元素有着重要的关联。

通过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急性相关的血液生化学检验的结果显示,由于在白血病中,肿瘤的恶化和细胞的增长,需要大量的血清酶,所以会导致血清酶的含量不断的上升,然而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酶含量下降,舒缓了患者的病情。而人体中的乳酸脱氢酶,在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判断,并且乳酸脱氢酶的变化可作为白血病治疗的判断依据。

在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体内的微量元素也在不同程度的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影作用,对白血病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比如:人体对于铜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对铁的吸收利用以及运输,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对人体的造血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造血的过程中还会受到铜蓝白的变化影响,铜蓝白主要是当人体受到刺激时会合成大量的铜蓝白在,而合成的铜蓝白在人体内通过肝脏细胞不断的进行神经氨酸酶分解,然后将而铜释放并排出,但铜蓝蛋白再分解过程中,由于受到抑制,会导致体内的学期女铜和铜蓝蛋白不断的上升。在白化病的病情恶化进展中与血铜的水平的变化有着很大程度的关联,是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诊断的重要依据,及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2]。

总而言之,通过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能够很好的反应白血病患者的病情,不断的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能够准确的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诊断,效果良好,是一种重要的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的判断方法和手段,值得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的诊断判断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浩.白血病的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分析[J].医技与临床,2013,1(05):61-62.

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100例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生化检验的血液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分为质控和非质控2组, 2组血液样本均来自于健康人群常规体检。其中2组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尿素 (Ure) 、血肌酐 (CRE) 、血尿酸 (UA) 、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7项检测样本各150份, 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方法

1.2.1 检验仪器试剂

运用日本奥林巴斯AU400生化分析仪, 对于7项指标采用速率法、脲酶紫外速率法、苦味酸法、尿酸氧化酶比色法、胆固醇氧化酶法等相关检验方法检查;生化检验质控样品来自本省临床生化检验中心。

1.2.2 研究方法

对于非质控组受检者均采取一般的临床生化检验, 无论是样本的采集还是运送、处理上均无需给予干预和控制;对于检验后出现异常结果, 也不予特殊处理, 直接给出检验报告;而对于质控组则应用合理方法对生化检验进行质量控制, 主要分为检验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控制: (1) 检验前, 对样本的采集、存放、运送均按要求给予质量控制, 一切操作均以不影响实验结果、减小干扰为出发点, 对试剂、矫正标准品等的选择均符合标准质量要求; (2) 检验中, 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检测方法与试剂, 统一检验操作规程, 严格室间、室内质量控制, 严防失控及失控情况处理等; (3) 检验后, 严格观察, 注意检查检验室环境对研究的干扰、试剂及加样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确认报告是否符合临床表现及症状, 若有异常则取保留的血样重新检验。

1.3 观察指标

根据WHO推荐的变异指数得分 (VIS) 方案及国家质量控制标准, 对于2组ALT、AST、Urea、CRE、UA、TC、TG等7项检测指标, 计算平均VIS, 并将指控与非质控组进行比较;当检验完成后, 统计2组出现的与临床症状不符及不合格样本, 反馈性的分析样本不合格的产生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s) 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结果平均VIS对比

7项生化指标质控后的结果的平均VIS明显低于未质控的样本 (P<0.05) , 其变异性更小, 得到的检验结果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和更高的可信度;同时, 由于质控与否, 导致两组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或结果不合格的发生率差别较大, 质控组明显更低 (P<0.05) , 结果更加的准确, 具有可重复性。见表1。

2.2 两组异常结果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证实:两种方法对检验进行质量控制, 相较于非质控组, 虽然质控组不能避免检验中出现结果错误的情况发生, 但却能将人为引起的异常结果发生率降低, 特别是对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检验前和检验中环节, 质控与非质控组的差异较显著 (P<0.05) ;且结果显示无论是是否有效地质量控制, 检验前、中2环节的因素总是引起异常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质控、非质控组中分别占异常结果发生率的94.12%、91.36%。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有效质控后的检验结果平均VIS明显低于未质控的样本 (P<0.05) , 具有变异性小、代表性好、可信度高的特点;同时, 由于质控的有效实施, 导致质控组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或结果不合格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质控的受检样本 (P<0.05) ;而从对异常结果发生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生化检验中有效地质控不能避免错误结果的发生, 但却能使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检验前和检验中两个环节的错误发生率明显减小。说明只要能够有效控制检验前及检验中两阶段的实验的质量, 则可极大地提高检验的精确度和可靠度。本组结果中得到的平均VIS与国内同类研究相近[2];而质控对不合格结果的发生因素的影响也与国内部分报道结果相一致[3]。

通过参考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报道, 结合本组研究的经验, 我们总结出能够有效提高血液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 (1) 检验前控制:为了避免昼夜节律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原则上是采集受检者早晨空腹的标本进行检验;标本的采集应安排在其他的治疗项目和检查之前, 同时保持正常状态;又由于血液标本长时间保存对部分酶指标的检测干扰较大, 而血清分离保存远较全血保存稳定[4]且红细胞中不会进行快速糖酵解, 干扰检验结果, 同时血液标本在室温下久置会导致成分、PH等改变甚至溶血[5], 故标本采集工作完成后应尽快对其进行运送并检侧; (2) 检验中控制:在临床检验中应根据检验员的专业技能水准、处理时间要求、标本和受检者病情要求以及硬件设备水平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6];同时检验中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与检验相符合的性能规格参数的试剂, 参照试剂的说明及以往参考文献中关于其准确度、精密度, 甚至特异性和灵敏度及干扰因素等介绍, 这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检测系统[7]; (3) 分析后控制:生化分析的自动化虽然一方面有快捷方便、误差小准确性及精度高的特点, 但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测定结果的审核水平, 如:酶活力过高导致底物耗尽, 标本未经分离放置时间过长或溶血严重, 标本稀释或吸样针堵塞致使加样不足等均可导致假性结果。而检验后质控措施即主要对这些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取舍。检验人员应能对一些常见的异常检验结果做出合理解释, 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知识。血液标本测定完毕, 应在室温至少保留48h, 以备临床医师对检查结果有疑惑者复查核对之用, 这也对我们寻找检验结果出错原因很有帮助[8]。

综上所述, 本研究通过对血液样本的生化检验前、中、后3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并与未控制的同期检验结果进行对比, 认为严格清晰的对检验3环节特别是检验前及检验中的人为致异常结果的因素进行质量控制, 能有效的降低结果的变异性, 精确度较高、误差小, 适合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育民.临床生化检验的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0, 32 (2) :28-30.

[2]王军.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20) :4735-4736.

[3]夏乐欢, 夏勇.加强分析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1) :73-74.

[4]胡鹤娟, 胡银根.标本不同处理因素对部分生化项目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1) :29-30.

[5]杜秋香, 郭洪梅, 李文静.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 2011, 8 (8) :79-80.

[6]何灵.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电子版) , 2013, 1 (2) :38-39.

[7]李熙建, 何玉琼.质量保证中容易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一些重要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3) :347-349.

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第5篇

因为其检测结果为各类血液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因此,血液细胞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检测质量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月~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同种血型患者46例。

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3±6.47)岁。

1.2方法 在实现开始前,首先进行抗凝剂的配制,方法选用静脉采血。

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不同的稀释比例,23例患者的血液稀释比例为1:10000,另23例患者则为1:50000,将稀释比例相同的静脉血液混合摇匀后,平均分为46份,最后进行上机检验。

其次为样本储存质量的控制,方法同样应用静脉采血,在获取血常规标本后,将46份血液均匀的混合,并将其平均分为46等份。

所有血液标本放在室温22℃的房中保存,30min后进行15个标本的检测,3h后再检测15个标本,最后的16个标本在6h后检测,详细记录所有的检测结果。

2 结果

2.1不同比例配比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 分析应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形成的影响,发现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所改变,见表1。

2.2放置室温相同但时间不同的标本检验结果 分析放置室温相同,而时间不同的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可发现不同的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形态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放置时间越长,血液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更加明显,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形成影响,甚至失去准确性,尤其是促使红细胞的分布发生重大的变化,见表2。

3 讨论

在血液细胞的检验过程中,需要注重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检验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血液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及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

医院应在上岗前,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并且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待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

其次是在血液细胞检验单中,必须使其具备唯一的标志,例如姓名、科室、年龄、住院号和标本采集时间等。

对于存在部分体征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患者,对于白细胞的参考值范围,应采取多种[2]。

在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方面,首先是对采血时间的.控制。

由于人体内部的活动总处在不断变化当中,因此相关的血液指标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所以在血液采集时,应尽量统一采血时间;其次是抗凝剂的配置比例极为重要,若是配置比例不同,其检测结果也不相同,并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目前,一般采用的抗凝剂为EDTA-K2[3]。

最后,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放置温度,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变化。

另外,在检验开始前,需注意对仪器的校准和监测,并且不同的仪器需要选取不同的试剂进行检测。

要求检验人员需要根据厂家提供的试剂开展检测工作。

如果在后期的监测中,发生测定值在检测范围之外的情况,需重新进行校准,校准系统的计算方法为新校准系数=校准液给定值实际校准液测定值×旧参数[4]。

待监测完成后,还需要注重对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核对试剂匹配性,以及检查仪器是否存在运转差错。

通常仪器放置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22℃,可采用2个仪器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应用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发现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有所改变,由此可看出,用以检验的血常规管应根据2.0ml的试管剂量规定。

血液的稀释比例应为1:100000,若是稀释的倍数过低,将会造成细胞缺损重合,但如果稀释倍数过高,则会造成内细胞数量过少,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精度。

分析放置不同时间的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可发现若果放置的时间越长,血液细胞的形态变化也更加明显,从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形成影响,甚至失去准确性,尤其是促使红细胞的分布发生重大的变化。

综上所述,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需要对检验全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为此,需要形成统一的检验标准,以及形成整体的质量控制体系,注重检验前的血液标本制作和抗凝剂制作,以及对仪器的校准,同时加强对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提高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罗远忠.血液细胞检验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3(9):207-208.

[2]陈爱梅.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3):402-403.

[3]彭贤贵,王平,刘思恒.做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要素分析及改进 [J].检验医学与临床,,2(4):309-310.

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58

在現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中,对于临床检验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如果不能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治工作的效果。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是其基本项目之一,如果采集措施应用不当,检验结果的准确难以得到保障,甚至会导致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确保临床检验质量,必须进一步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与原因分析

血液标本稀释:血液标本稀释是指标本中的血浆、血细胞比例超出人体基础状态下的相关指标,影响的临床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等。血液标本稀释的原因为在采集血液标本前,患者输液、大量饮水,或者有抗凝剂的标本本量过少,而逐渐被抗凝剂所稀释。

血液标本溶血: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分离与保存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引发红细胞的体外破裂,导致血液标本中大量的细胞内物质流入血浆、血清中被稀释。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问题,有可能对血电解质、血糖、尿酸、尿素氮、转氨酶等指标检测产生影响[1]。因此,在临床检验中,一旦发现溶血的问题,必须重新取血进行检验。血液标本溶血的原因为患者采血过程中,皮肤表面涂抹的消毒液未干;注射器、针头之间的连接处较松,而导致所采集血液中形成气泡;标本的采集量不足,而造成针管内出现血球破裂的现象。

血液标本凝固:血液标本凝固是指抗凝标本离体后,因受到自身血凝因子的作用,而出现血液标本凝集的现象。血液标本凝固的原因为采血的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的静脉充盈不理想;同一批次检测的试管太多,在进行血液标本的分装后才摇匀,导致血液凝固在注射器内;采血量较多,无法与抗凝剂充分接触。

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确保临床检验质量的措施

血液标本采集前的质量控制:在血液标本采集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规范患者行为,以保证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生活起居、生理状态、饮食状况、心理准备、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所以,在血液标本采集前,检验室护士必须在前一天通知患者做好相关准备,并且对患者的准备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严格按照医嘱准备血液标本容器,并核对患者的医嘱与化验单,以确定临床检验的项目和注意事项。同时,按照血液标本的类型,选用相应的真空采血管,注意真空采血管的使用说明与有效期。

血液标本采集中的质量控制:①采集的时间:根据对于血液生化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的调查,一般以患者空腹血液标本的检测值作为统计标本,为了实现检验条件的基本一致,应合理确定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除了特殊的临床检验项目外,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一般选在清晨早餐前或者进食12小时后。②采集的部位:在临床检验的血液标本采集中,对于正在输液、输血的患者,应采取侧肢体采血的方式,不能在输液通路中或同一血管、同一肢体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对于接受常规临床检验的患者,则可以选取任意一侧的肢体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2]。③采血操作环节:压脉带的舒服时间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时间过程或过短都有可能影响到临床检验的结果;在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后,要等到消毒剂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否则将有可能发生血液标本溶血的现象;在患者的静脉穿刺采血过程中,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进行静脉穿刺,以造成凝血、溶血等问题。在采血时应注意注射器漏气,以及注射器、试管、针头不干燥等问题,以防止血液标本中融入气泡,引起标本溶血的问题;混匀含有防凝剂的血液标本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防止因用力过大而造成RBC的破坏;应注意采血量的准确性,使用全血、血浆进行检验的标本中,必须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抗凝剂,并及时混匀。

血液标本采集后质量控制:在血标本抽取后,应合理控制其放置时间,如果长时间放置将导致标本中的某些生化成分发生变化。如受到血液中白细胞降解作用的影响,以及红细胞自身的消耗能量,将导致血糖的浓度不同程度降低;红细胞中部分钾离子进入血清中,使得血清中的钾含量升高;血液标本的pH值变化等。因此,在血液标本采集后,必须及时进行运送与处理,特别是用于血气分析的血液标本,必须保证采血、运送、处理等过程在15分钟内完成,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讨论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标本采集的过程是否规范,将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于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化管理,并且在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血液标本采集管理规范与制度,从而促进临床检验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45.

2 李素珍,林福禧,沈波.人体位改变对32项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2):107-108.

不同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健康体检标本20人份, 早晨空腹抽血5mL, 其外观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 脂浊和溶血。分别注入两支干燥的试管2.5mL, 正常血清组:室温下自然分离, 3min后以12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 取1mL血清作为正常血清备用。溶血血清组的标本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 然后以相同条件离心, 分离溶血血清后备用。乳糜血清组:另外随机抽取乳糜血清标本20人份, 静脉采血低离心分离血清, 外观肉眼可见乳白色, 不透明。

1.2 仪器

每份正常血清, 溶血血清和乳糜血请分别进行10次测定, 取均值。测定血清中葡萄糖 (GLU) 、尿素氮 (BUN) 、丙氨酸转氨酶 (ALT) , 总胆红素 (TBIL) 4项生化指标水平, 按照仪器和试剂的说明书严格操作。 (试剂由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

1.3 研究方法

将所有实验数据记录在图表上, 结果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利用SPSS12.0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溶血组血清标本中与正常血清相比存在着明显增高的生化指标是:BUN、ALT、TBIL。存在着降低的是:GLU。乳糜血组血清标本中与正常血清相比存在明显增高的生化指标是:ALT、TBIL、GLU, 其中ALT存在着部分不可测出。没有明显差异的是BUN。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生化检验结果是否能真实反应患者血清、血清中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要。临床上要尽量使生化检验的结果标准。从本实验结果中可以分析得出:溶血组中, 总胆红素 (TBIL) 相对正常组增高, 虽然血红蛋白可竞争性地抑制胆红素与试剂的反应, 而使得测试值偏小, 但影响较小, 总胆红素增高主要是因为血红蛋白在测定波长时作用, 使得其值偏大。丙氨酸转氨酶 (ALT) 也增高, 是因为红细胞中的ALT活性是血清中的7倍[2], 溶血时红细胞中的ALT可释放进入血清, 使ALT值异常增高。尿素氮 (BUN) 比正常组增高, 溶血的情况下, 分光光度计中蓝色光谱部分光度增高, 使得测量值偏高。

血糖值相对正常组偏低, 分析原因可能是:红细胞溶解在血清中, 血清的相对容积增大, 而血糖相对下降[3];而且在采用的酶偶联法中, 红细胞的谷胱甘肽可以过氧化氢反应, 使得血糖的测定结果偏低。

乳糜血清标本中:尿素氮 (BUN) 无明显变化, 可见高脂血对尿素氮的影响较小。而血糖 (GLU) 增高, 乳糜血可与相应的生化试剂发生一定的反应, 在反应液中存在着较多的乳糜颗粒, 较大的颗粒会在比色仪中, 引起误差, 吸光度 (OD) 升高, 而使得测得的相应血糖的浓度上升。总胆红素 (TBIL) 增高, 其受脂血影响明显, 血清中的TBIL反应试剂与血清中的所有成分在一起, 此反应不能起到抗乳糜的作用, 同时乳糜血中存在着有色物质, 会影响反射光度计的测量结果。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大部分为增高, 还存在这小部分检测失败, 是由于乳糜微粒与试剂反应生成了反应物, 而不能被测试出来[4]。

注意事项: (1) 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 在临床操作中尽量减少人为的溶血。 (2) 乳糜血的生化测定可以采用真空超速离心, 脂质清除剂, PEG分离法, 干化学法等方法减小其干扰[5]。

因此, 在临床的生化指标测定时, 溶血和乳糜血均会对生化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要注意规范操作, 尽量减小误差, 得到准确科学的数据, 来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三组不同的血液标本的生化指标, 比较其检验结果。方法 采用美国AEROSET2000全自动生化测量仪分别检测正常组, 溶血组和乳糜血组血清中的血糖, 尿素氮, 丙氨酸转氨酶, 总胆红素值, 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糖、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在溶血组与正常组中存在着显著差异 (P<0.05) , 血糖、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值在正常组与乳糜血组中存在着显著差异 (P<0.01) , 尿素氮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溶血和乳糜血均会对生化指标造成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标本溶血,高脂血,生化检测

参考文献

[1]刘波, 范建.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 (3) :63-64.

[2]Tietz NW, Fineley PR.Clinical guide to laboratory tests[M].Phi ladephia:WB Saunders Co, 1993:310.

[3]张苏, 唐先平, 沈朝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 2010, 29 (18) :187.

[4]董立杰.标本脂血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评估及其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4) :344-346.

标本状态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第8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5例行常规健康体检且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5例同期行常规健康体检且血液标本正常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18~65(44.5±11.5)岁。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健康体检项目以及血液检测项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美国Abbott 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分别来自雅培原装试剂、浙江东瓯公司及英国朗道公司。测定方法:各酶类项目以及urea、cr采用速率法,Na+、cl-采用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其余项目均采用终点法进行检测。质控物及校准物采用Beckmn液体高低值质控物(批号:M302312、M302313)。校准物来自英国朗道多项校准液(批号:309UN、193UE)。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例从血液标本状态以及送检时间两方面所导致的不同血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磷酸肌酸激酶、直接胆红素和尿酸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溶血现象为临床血液检验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将会对多数血生化检验指标造成明显异常。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的原因包括:抽取血液标本时的注射器或容器的卫生情况不合格;真空管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导致血液标本采集时由于负压过大而造成血液流速过快,进而形成气泡;采集血液标本时所选用的针头过小、用力过大或止血带使用时间较长,造成血液当中形成大量泡沫;采集血液标本后直接将血液通过注射器注入容器内;对抗凝剂进行混匀时用力过度等[2]。当溶血现象出现时,将会对血液检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细胞与血浆相比,浓度较高的物质包括K+、AST、ACP、LDH,因此若出现轻微的溶血现象就会对这些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某些与血清相比浓度较低的血细胞物质如UA、Cl-、Na+、Ca2+等将被血清稀释,在严重溶血的情况下将使其检测值降低[3];(2)溶血状态下的血细胞在进入血清后将会对其他物质的浓度产生影响,如溶血状态下的磷脂进入血清当中,会被磷酸酯酶进行水解作用,将会明显提高血清当中无机磷的浓度;(3)溶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颜色为431mm和555mm波长附近,将使得比浊法以及比色法的吸光度增加,如采用重氮单试剂法对血液标本当中的胆红素进行检测时,溶血状态下的血液标本将造成检测结果明显提升,失去检测意义[4]。

除溶血状态以外,黄疸状态与脂血状态的血液标本也会对血液检测结果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前者将导致血磷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结果明显偏低,后者将导致TP、UA、ALB等指标结果明显偏高[5]。因此,在血液标本的采集当中,应采用正规的采血方式,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送检,避免血液标本状态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使血液标本成为临床诊断当中切实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刁桂梅,刘敏.采集血液标本不当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25(5):234.

[2]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481-482.

[3]田江玲,杨双.不规范采集血液标本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0,9(18):22-23.

[4]闫颖.采集与送检不合格的标本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5):153.

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 第9篇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方法,生化检查结果

该次主要研究2013年5月—2015年9月260例血液样本两种不同检验方法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情况, 将260个体检者分为两个小组, 每组130例, 为其中一组采用输血通路对侧上肢采血、立即送检操作;对另外一组体检者则采用输血通路同侧上肢采血、延迟1 h送检。分析两种不同血液采集方式给体检者血液样本当中各离子、葡萄糖、肌酐、等含量的影响, 进而说明在日常血液检查当中应采用何种血液采集方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5月—2015年9月选出的260例血液检查样本, 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性72例, 女性58例, 体检者的年龄从38~73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 (47.13±3.72) 岁。研究组中男性76例, 女性54例, 体检者的年龄从36~70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 (46.72±3.68) 岁。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来该院开展健康检查的人员, 研究对象本身并未患有任何疾病, 在使用体检者资料前均争取了其及陪伴家属的同意, 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将260例体检者分为两个小组, 每组130例。在采集研究样本时, 对其中一组体检者采用输血通路对侧上肢采血、立即送检操作, 样本未见任何溶血情况, 作为研究组;对另外一组体检者则采用输血通路同侧上肢采血、延迟1 h送检, 样本发生溶血情况, 作为对比组[1,2,3]。

2 结果

从上表当中可以看出, 研究组钠离子、葡萄糖、尿酸的含量明显低于对比组;钾离子、氯离子、肌酐的含量明显高于对比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从该研究结果当中可以看出, 不同血液采集方法对患者血液样本中各离子、葡萄糖等含量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组患者血液样本当中钠离子含量为 (141.38±3.67) mmol/L、葡萄糖含量为 (12.43±1.26) mmol/L、尿酸为 (113.95±3.78) mmol/L, 分别低于对比组 (165.59±3.53) mmol/L、 (40.71±2.39) mmol/L、 (297.83±5.26) mmol/L。而研究组患者钾离子含量为 (3.93±0.28) mmol/L、氯离子为 (95.96±2.71) mmol/L、肌酐为 (131.82±2.33) mmol/L, 分别高于对比组 (2.67±0.35) mmol/L、 (60.48±1.32) mmol/L、 (105.71±2.05) mmol/L。这与刘腊君[8]的研究结果相似, 其研究结果当中采用对侧上肢采血后及时送检所得到了的钾离子含量为 (40.57±2.28) mmol/L, 氯离子含量为 (95.97±2.33) mmol/L、肌酐为 (131.95±2.37) mmol/L。

因此, 在日常为患者采集血液检测样本时, 应采取输血通路对侧上肢采血,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 检测人员在对血液样本进行诊断时必须对溶血问题进行检查, 从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各大医院在开展血液检查时也要注意, 应加强对血液样本采集操作规范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东, 陈红芸.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19) :247-248.

[2]宋玉平, 夏庆玲, 杨慧芳.探讨血标本采集对生化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医学影像及检验, 2012 (4) :619-620.

[3]潘伟.体检中心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2 (32) :127-129.

[4]田江玲, 杨双.不规范采集血液标本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0, 3 (19) :22-23.

[5]闫颖.采集与送检不合格的标本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22) :179-181.

[6]廖远泉, 张玉华, 廖晖晖, 等.标本留取在临床化学试验前质量保证中的影响因素[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0, 4 (4) :71-72.

[7]罗付连, 陈德慧.门诊血液标本采集常见错误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8) :2332-2333.

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对90例门诊患者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 (浙江拱东医用塑料厂生产) 进行静脉采血5ml, 同时对采血时间分别记录。采用进口血清及校准品 (英国朗道公司生产) 、原装试剂 (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 、SYNCHROW-DXC8O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 [2]。

1.2 方法

将90份血液标本放置20min后, 以4000r/min离心血清。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校准品及质控血清, 上机质控及校准14项生化项目。生化项目测定各标本, 在4℃冰箱储存各标本。同时, 标本储存、质控、校准每次重复两步, 对14项项目分别于相应的24h、8h、4h上机测定, 并做好记录。

2 结果

血液采集后, 以采血1h测定的结果为基准, 采血24h、8h、4h后对结果测定, 血糖 (GLU) 在血液标本放置4h后,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总胆红素 (TBIL) 、尿素氮 (BUN) 、血糖 (GLU) 在血液标本放置8h后,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磷 (P) 、钙 (Ca) 、γ谷氨酰转肽酶 (GGT) 、总胆红素 (TBIL) 、血糖 (GLU) 、尿素氮 (BUN) 、碱性磷酸酶 (ALP) 、谷草转氨酶 (AST) 、总蛋白 (TP) 、谷丙转氨酶 (ALT) 、白蛋白 (ALB) 在血液标本放置24h后,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标本的存放和检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存放时间、温度等人为能够控制、技术性要求不高的条件, 易被忽视, 由于标本的保存及测定时间的不得当可能会影响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诊治策略。实验室检测人员应根据各项检测指标对保存时间的敏感性, 选择适当的标本保存条件, 尽量避免检测中系统误差的产生[3]。因此, 测定结果会受到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 另外, 考虑到实验室方法学的允许误差, 提出如下要求:应在24h内测定P、Ca、GGT、TP、ALP、AST、ALT、ALB;在8h内测定TBIL、BUN;在4h内测定GLU。长时间放置血液标本后, DBIL、TG对结果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对TBIL、BUN结果偏低;Ca、GGT、ALP、TP、AST、ALT、ALB结果则偏高。提示, 不宜长时间在低温下保存标本, 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总之, 要对检测项目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 及时测定不稳定的项目 (二氧化碳、GLU等) , 采用分批上机处理方法来测定其它项目, 尽量避免影响到实验结果。同时, 对标本的保存条件和放置时间应进行掌握。

参考文献

[1]李晓恒.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1 (03) .

[2]罗心绮, 王梅华, 杨焰隆.影响血清蛋白检测结果的放置时间分析及对策[J].福建分析测试, 2006 (03) .

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研究 第11篇

方法:分析血液标本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对策。

结果:總结出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

结论:只有规范化采血流程、血液标本的保存及运送环节,再加上医生、患者及护士的共同配合,才能有效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46-02

临床检验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治结果。而血液标本检验是临床检验项目中最基本的检验项之一,必须严格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血液标本达到检验的质量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制定一套完整、规范的静脉采血质量控制体系。笔者根据本院的检验质量控制现状,探讨一下相关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1血液标本采集中的主要问题

1.1稀释问题。血液标本稀释是指由于患者在采集血液标本前进行了输液、饮水等而使标本中的血细胞比例超出了基础状态下的指标,直接影响了检验结果,比如:肝功能、血气分析以及血糖等。

1.2溶血问题。溶血一般是由于血液标本在采集、运送以及保存等过程中出现了红细胞的破裂,从而造成大量细胞内物质流入血浆、血清中。溶血问题会对血电解质、尿素氮以及转氨酶等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1.3凝固问题。凝固是由于抗凝标本离体之后,在自身血凝因子的作用下而形成血液凝集的临床表现。产生血液标本凝固的外在原因主要是:采血时间较长,患者的静脉充盈不理想;血液标本分装后才摇匀,从而可能在注射器内形成凝固;未能与抗凝物质形成充分的接触等。

2加强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对策

2.1详细告之患者检验前的注意要点。大部分的血液检验都要求患者在采血前禁食8小时至12小时,这是因为患者饮食所摄入的脂肪会形成脂血,会对检验结果形成干扰。但若患者超过16小时未饮食,则会降低血清白蛋白以及葡萄糖含量,而血清胆红素却升高。所以,医务人员应该告诉患者最好在早晨空腹12小时左右采血为宜。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也很重要,尤其是女性激素水平检测项目。医务人员应嘱咐患者最好在每个月的同一时间段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由于时间段不同而导致的检验结果波动。

此外,患者应在安静或者正常状态下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若进行了运动,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患者运动后,可使血糖升高,也会影响与肌肉相关的肌酸激酶等体征指标。

2.2正确区分标本类别。在临床上,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血液标本可以分成不成的种类,主要涉及到:生化标本、血常规标本、免疫标本、血清及血浆标本等。不同类别的血液标本,所对应的采血试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医务人员在为患者采集血液标本时,一定要看清检验单上的检验目的及项目,防止出现漏抽、重抽以及错抽等现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也会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成本。

2.3明确抽取的血液标本量。通常来说,一个成人每亳升血液中可以分离出的血清量在0.45ml至0.5ml的范围,如果是一些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那么其血液标本在离心后,血清量就会降低。所以医务人员在为这些患者采集血液标本时,可以适当多抽吸一些血液。此外,在具体的采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采集试管的不同,如:凝血功能以及备血应该选择凝血管,是2ml定标的,上不应大于2ml,下不应小于1.8ml。

2.4正确选择采血部位。医务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将手臂或者其他采血部位充分暴露出现,察看患者的静脉分布情况,一般选择肘静脉等能方便抽取血液的静脉作为采血部位。首先在采血点上方6cm左右的地方系上止血带,力度适中。其次,嘱咐患者握拳从而可使静脉充盈,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血前不应该对采血点进行拍打,防止出现溶血现象。对于婴幼儿而言,可以选择颈静脉作为采血点,穿刺点可选择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1/3处为宜。

2.5规范采血的程序。首先用碘伏液由内往外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直径范围为5cm左右。要将采血针和持针器连接好,并旋紧。其次,医务人员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可持针头斜面向上进针,针头与皮肤成20度角为宜。再用左手将试管接上,可适度倾斜采血管侧的针头,达到采血标本血量时,可取出采血管。需要强调的是:若采集多管,医务人员一定要动作迅速,采集时间越短越短越好。采血程序完成后,红色管除外,其他管应立即颠倒摇匀。

2.6规范血液标本的存放与运送。标本冷藏可抑制细胞代谢,稳定某些温度依赖性成分,但采血后若立即放入冰箱或低温环境中,温度骤降会引发溶血现象。全血液标本一般不能冷藏。此外,血液标本应在采集后立即送入相关科室进行检验,尽可能缩短运送时间,就可以降低一些问题的发生机率,如:溶血、凝血以及血液污染等。此外,临床上要求血液标本在采集后尽快进行检验,因为血液中的某些参数随着血液存放的时间延长,这些参数会逐渐增高或者减少,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3总结

临床血液标本在检验前的质量会受到多环节的影响,要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从而获取准确的检验结果,必须从患者、医务人员等各个方面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尽可能减少问题的发生。总之,医务人员必须明确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尽可能避免一些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潜在因素发生,严格做到标准化操作,这样才能提供可靠而准确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于新华,马玉翠,任凤英.临床采血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0,21(6):55-56

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期本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 分别从血液采集的部位、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标本溶血方面对生化检查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总结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1.2 实验方法

采用美国贝克曼 (AU系列) 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检测临床生化指标, 观察不同的采血部位、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变化率为规范送检标本均值与非规范送检标本均值之差, 除以规范送检标本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采集部位

不同采集部位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血液采集时间

一般在早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 (如肝功能、血糖等) , 其检验结果较准确。但过度空腹>24h, 某些生化检验结果会出现偏差。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h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时间过长, 检验结果低于正常;三酰甘油、甘油、游离脂肪酸会因空腹时间过长而升高, 而胆固醇无明显改变。故空腹并非越长越好, 一般建议在空腹12~15h内采集血液标本。饮酒后可使血浆乳酸、尿酸盐、乙醛、乙酸盐增加。对于输液患者, 采血时间最好在应用抗生素之前或输液结束1~2h后采血。危重患者、低血钾患者查血钾时, 最好是餐后采血。

2.3 血液送检时间

正常送检时间和1h后送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4 溶血标本

正常标本与溶血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实验室生化检验是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 分析前质量管理也是全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合格的血液标本才能保证可靠的生化检验结果, 才能对相关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文献报道, 采集标本不规范占6~8%, 采集时间不对占2.2%, 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占22.2%, 标本不合格占2.3%等, 这些因素均会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耽误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分别讨论血液采集的部位、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查结果的影响。

3.1血液采集部位

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中某些检测成分会有一定差异, 甚至对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故应选择恰当的采血部位。采血部位通常选用肘正中静脉, 四肢浅静脉。尽可能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血, 因为输液不仅使血液稀释, 且输液成分严重干扰检验结果[3]。如对正在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急诊采血, 应该在输液肢体的对侧釆血, 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或皮管抽取血液标本。以免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内含有输液时的药物成分, 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发生偏差, 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2 溶血标本

血细胞内、外各种成分有梯度差, 有的成分甚至相差数十倍。采集血液标本时, 用力过大、采血速度过快、采血不畅均会导致标本溶血[4]。溶血标本的检验误差可造成严重的临床错误判断, 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此外, 凝血和脂血也可严重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采集及送检时间影响

体内某些化学成分的血浓度具有周期性变化, 所以采血应尽可能在上午9∶00前空腹进行;尽可能在其他检查和治疗之前进行。而血液送检时间, 应遵循尽快送检的原则, 尽快检验, 这样才能符合检验质量的要求和临床诊治的需求。若不能及时送检, 应将标本密封, 根据保存温度的要求, 将其放置冰瓶或冷藏箱内运送, 同时在送检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如放置时间过久, 血液中某些生化成分改变, 也将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发生偏差。

从本结果中, 血液采集部位、标本是否溶血、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的准确性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着显著性的影响 (P<0.05) 。在自动化仪器普遍应用的现代临床实验室, 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 运送和处理是获得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 也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保证检验标本的质量, 就必须注意和重视本次结果中提到的这些影响因素。才能保证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及时早期发现患者的健康隐患;才能对相关疾病的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提供准确有力的生化检验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近期在本院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 分别从血液采集的部位、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标本溶血方面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血液采集部位、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标本溶血均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P<0.05) 。结论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生化检验结果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标本,相关因素,生化检验,结果影响

参考文献

[1] 余丽华, 任卫全.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 2008, (2) :115-119.

[2] 赵阳松.浅议如何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J].吉林医学, 2009, 30 (10) :902-903.

[3] 王勇, 叶路.血液标本检验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9) :2169-2170.

上一篇:寻找阅读训练点下一篇:《红楼梦》中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