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数字广播范文

2024-07-25

卫星数字广播范文(精选12篇)

卫星数字广播 第1篇

最近10年来, 有许多得到巨额资金支持并被广泛熟知的科技产品最终却以失败或濒临失败而告终。《时代》周刊网站于2009年公布了过去10年来的十大失败科技产品, 微软Vista和谷歌YouTube等一批知名科技产品榜上有名, 美国的卫星数字音频广播 (SDARS) 业务也列在第6位:Sirius XM的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消费电子设备之一。2000年, Sirius的股价为63美元左右, 而今年则跌至0.05美元。

这份黑名单引起了我们一系列的思考:卫星数字音频广播被列入黑名单, 是否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它为什么会失败?Sirius XM公司还有没有翻盘的可能?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2 什么是卫星数字音频广播

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将自己喜欢的某些广播电台, 预先设定在汽车收音机中, 但是当走得离电台太远时, 信号会逐渐减弱, 噪声增大, 最后中断。尤其是调频广播, 一旦离开城市一定距离, 就再也收听不到了。中波广播的情况会稍好一点, 但接收效果却是差强人意。长途旅行时穿越不同的城市, 就必须经常调整频率, 而在各种噪声中搜台是毫无乐趣可言的。没有了心仪的广播, 长途旅行会让人感到枯燥和乏味。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 (SDARS, Satellite Digital Audio Radio Service) 将改变这一切, 它可以将信号传播3.5万公里, 最后极其清晰地传送到收音机里。您可以开车纵横几千公里而不需要换台!您可以接收几百套节目, 不同风格的音乐应有尽有。

与过去调幅AM及调频FM均采用模拟技术不同,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是利用卫星传递数字音频节目或数据到接收端的一种无线广播服务, 由于其可透过卫星或地面发射站发射数字信号, 能够抗噪声干扰, 不受电波传输衰落影响, 提供近乎零失真的音质, 听众在收听时间与节目内容的选择都更具主导性, 广播业者也因此可产生更多元化的销售模式, 而不再局限于贩卖广告的模式。

卫星广播相较于传统广播具有四大优势: (1) 接近CD的音质; (2) 提供没有或极少广告的节目; (3) 覆盖区域广大, 用户移动接收时不必随着不同地区而转换频道; (4) 涵盖人口众多。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由卫星、地面中继站、无线电接收器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地面站向卫星发射数字音频信号和数据, 卫星再将信号反射到地面的无线电接收器。卫星广播接收器使用一种小型的汽车电话大小的天线来接收卫星信号, 并将数字音频和数据进行解密和解码。在都市, 高楼林立可能会遮蔽卫星信号, 可以设置地面发射器 (ground transmitter) 作为辅助传输手段, 先由地面发射器接收, 再转播到都市用户的接收器。

3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的源起

世界上最早开通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服务的是WorldSpace, 该公司于1999年在非洲开始提供服务。之后, XM Satellite Radio和SIRIUS Satellite Radio分别于2001年与2002年开始在美国本土推出此种服务。这三家公司推出的广播服务均采用收费制。

1990年, Satellite CD Radio公司看到SDARS的商机, 并希望在美国推出SDARS, 向FCC和美国国会请愿开放SDARS。经过7年的努力和等待之后, FCC终于在1997年3月6日发布公告, 决定发放2张SDARS执照:EBN001和EBN002, 频谱分别是2320~2332.5MHz和2332.5~2345MHz, 各12.5MHz, 并于1997年4月1日至4月2日举行执照拍卖竞标。4家公司参加竞拍, 最终由American Mobile Radio Corporation (即是后来的XM Satellite Radio) 以最高价8988.8888万美元、CD Radio (即是后来的SIRIUS Satellite Radio) 以第二高价8334.6万美元的第二高价分别获得两张SDARS特许执照。

两家公司不仅为执照付出了高额的许可费, 还被FCC实施了严格的时间约束, 如果未能如期实现约定, FCC有权收回执照。

SIRIUS发现, 如果按照FCC发放的SDARS执照规定, 使用距地35800公里的同步卫星轨道GEO, 需要建1000座地面中继站, 而如果使用长椭圆轨道HEO, 大约100座地面中继站就够了。为此SIRIUS向FCC申请变更卫星轨道, 并获得FCC批准。

SIRIUS在1998年和SSL (Space Systems/Loral) 签约, 由SSL负责卫星的设计与建造及发射。第一颗卫星 (Radiosat-1) 在2000年6月30日发射升空, 第二颗卫星Radiosat-2在2000年9月5日发射升空, 第三颗卫星Radiosat-3在2000年11月30日发射升空。此外, SIRIUS在地面上还有第四颗待命, 作为备份。每颗卫星的建造及其发射的费用大约2.5亿美元。

SIRIUS原本计划于2001年中开始提供服务, 于2005年中达到400万订户后实现当月盈亏平衡, 之后则开始获利。但是由于接收芯片开发进展不顺, 导致于2002年2月14日才在特定城市提供服务, 而直到2002年7月1日才于全美国本土正式推出服务, 比预定计划晚了整整一年。

XM在1998年和休斯电子 (Hughes Electronics) 签约, 由Hughes负责卫星的设计、建造及发射, 原来计划采用2颗HS 702卫星, 分别称为XM-1和XM-2。卫星位于与地球同步的轨道上。XM的第一颗卫星XM-2是在2001年3月18日发射升空, 而XM-1也于2001年5月8日发射升空。

之后, 由于XM-1和XM-2的太阳能板未如预期提供足够的电力导致卫星使用寿命大幅减少, 这迫使XM必须再发射新卫星取代旧卫星。XM于2005年3月1日将XM-3 (Rhythm) 发射升空取代XM-1。2006年10月30日, XM-4 (Blues) 发射取代XM-2。之后XM-1和XM-2陆续关机, XM-2作为XM-4的备用卫星, 而XM-1作为XM-3的备用卫星。

XM采用GEO卫星计划, 需要建造1000座地面中继站。XM和Alcatel于1999年签约, 在2000年完成建设, 之后又相继增减地面中继站的数量, 至2006年12月31日, 营运中的地面中继站共有894座。

XM的营运试点选在Dallas/Fort Worth和San Diego, 使用者反应良好。XM最终于2001年11月1 2日在全美本土正式推出此项服务。虽然比预定计划晚了几个月, 但比竞争对手SIRIUS还是早了将近9个月。

WorldSpace于1990年在美国成立, 其目的就是要推动SDARS。不过有别于SIRIUS和XM, WorldSpace着眼的市场是美国境外, 是非洲和亚洲及南美洲等尚未开通AM或FM广播服务的地区, 超过40亿人居住在WorldSpace规划的广播区域内。

WorldSpace的第1颗卫星AfriStar在1998年10月28日发射, 并在1999年10月19日在非洲的几个特定国家与地区如南非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等城市开始推出服务。第2颗卫星AsiaStar在2000年3月21日发射, 并在2000年9月12日开始在亚洲地区提供服务, 主要的国家是印象。第3颗卫星AmeriStar原计划在2003年发射, 并在2003年底前开始在南美洲地区提供服务。但由于其使用L波段 (1467MHz至1492MHz) 亦为美国空军所用, 美国空军担心会造成无线电波的干扰, 要求ITU提出解决方案。因ITU尚未就此事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AmeriStar到目前为止仍未发射。

截至2007年3月31日, WorldSpace全球的总订户数尚不足20万户。

4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

卫星数字广播产业链涉及不同的产业角色:需要SDARS运营商提供总体运营服务, 需要卫星提供商进行卫星设计、建造和发射, 需要技术提供商提供编解码和加解密的技术和芯片, 需要设备提供商制造接收机, 需要节目商提供节目, 需要分销商协助运营商分销和推广。

SIRIUS与Lucent签约, 由Lucent代为设计卫星收音机用的关键芯;SIRIUS和Alpine、Antenna Specialists等厂商合作制造卫星接收机。此外SIRIUS还直接下单给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工厂去生产以SIRIUS为品牌的卫星收音机, 利用台湾工厂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来降低产品的成本, 并缩短交货期;SIRIUS与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超市合作, 建立了25000个销售点, 如Best Buy、Wal-Mar等。与汽车和卡车的制造商及其销售商合作, 实现车用卫星接收机的销售、改装或预装, 合作的汽车品牌有132个, 卡车品牌有十几个。

订户每月只要向SIRIUS支付12.95美元的费用, 就可享受有130多个频道的广播节目, 其中有69个音乐频道, 有65个频道的体育、新闻、谈话、娱乐、交通、气象和信息节目。SIRIUS与国家足球联盟、全国运动汽车竞赛协会、职业篮球联盟和冰上曲棍球联盟的合作, 可以现场转播相关比赛。所有的音乐频道都没有广告, 新闻以及谈话性频道有广告。除此之外, SIRIUS另有额外付费的Premium频道。

再来看XM的情况。XM与STMicroelectronics签约, 由STMicroelectronics代为设计卫星中收音机芯片组;与XM合作生产卫星接收机的厂家有Alpine, Antenna specialists等;XM也同样利用大型超市构建了20000个零售点, 与XM合作的汽车品牌有140个, 重型机车品牌12个。

XM开始营运时的收费是每月9.99美元, 音乐频道也有广告, 后来采用与SIRIUS相同的方式即音乐频道不再插播广告, 收费也改为每月12.95美元, 提供爵士乐、摇滚乐、新闻、体育等170多个频道的卫星广播节目。除XM自营的音乐频道之外, XM的内容供应商包括CNN、BBC、CNBC、ABC、NLB、USA Today, 以及The Weather Channel和Traffic Channel等。

两家公司的订户数增长十分迅速, 表1是历年年底的用户数及增长速度。

虽然两公司的用户数量增加迅速, 但两公司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两公司的经营状况十分糟糕, 2006年, 已经资不抵债, 到了破产的边缘。

SIRIUS的经营数据见表2。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 SIRIUS的营收逐年大幅增加, 然而营运成本增加幅太大, 特别是2006年, 成本增幅太大, 以至于造成当年净亏损达11亿美元。历年的亏损, 导致SIRIUS的负债逐年大幅增加, 至2006年, 已经资不抵债, 公司净值为负。SIRIUS的净现金逐年下降, 不断恶化, 2006年净现金流量变为负数。

XM的经营数据见表3。XM的情况与SIRIUS大同小异。相同之处是:虽然营收逐年大幅增加, 但亏损也越来越重, 2006年已经资不抵债。不同之处在于:XM毛利一直在增加, 这样假以时日, 还有可能扭亏为盈。但2006年7.3亿美元的亏损导致现金流的严重恶化。

2007年2月17日, 这两家盈利困难的企业最终宣布合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为此进行了长达13个月的审查, 最终批准了两家公司的合并, 新公司名称为Sirius XM Radio。

2009年Sirius XM Radio公布第一财季季报, 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1.04亿美元降至5040万美元。扣除一次性项目后, 该公司当季运营业绩从上年同期的亏损7020万美元转为盈利1.09亿美元。用户获得成本从上年同期的每个用户82美元降至61美元, 下降26%, Sirius XM还将2009财年调整后运营盈利预期从超过3亿美元上调至超过3.50亿美元。

随着苹果iPod和智能手机等新型消费电子设备的兴起, Sirius XM的注册用户增速也开始放缓。截至2009年第一季末, 该公司拥有1860万个用户, 较上年同期试算额基础上的1800万个增加了3%, 但低于2008年底的1900万个。

5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巨亏试析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的发生、发展历程让人不胜唏嘘的同时, 也发人深省。它再次说明由技术创新到形成产业是一项富有挑战性且不容易成功的工作, 政府的政策、经济的好坏、社会的变迁、需求的确立、应用的培植、产业链的成熟与大众化的价格都将决定新产业的成功或失败。思考总结美国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巨亏的原因,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FCC难辞其咎。FCC错误地估计了广播业的竞争格局, 对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估计过于乐观, 过分强调要在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内制造竞争而发放两张执照, 忽视了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在整个大广播业内的竞争地位, 导致了过度竞争的严重后果。实际上, 美国AM和FM电台的听众高达1.8亿人, 而SIRIUS和XM合并后, 其听众不过1365万人, 合并后的市场占有率仅为7.58%;从营收来看, SIRIUS-XM合并后营收合计15.7亿美元, 而所有AM/FM电台的年度总营收约为200亿美元, SIRIUS XM合并的市场占有率只有7.28%。如此看来, 即使只发一张执照, 也不会引发垄断。而两张执照的发放, 成了一切祸端的诱因。

第二, 两张执照使得势均力敌的对手陷入了“囚徒困境”, 导致了恶性竞争, 使SDARS运营商在产业链中处于不利地位。首先, 两家公司为了拓展用户, 尽力说服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以及其他销售伙伴尽可能作为自己的独家合作伙伴, 为此, 开出的条件越来越优惠。争夺的结果就是相当的利润转移给了渠道伙伴。其次, 为了吸引订户, 降低用户收听卫星广播的门槛, 两家公司都针对订户购买卫星接收机实施了一定的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两公司的用户拓展成本, 降低了公司的收益。

第三, 两公司都意识到丰富的内容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订购卫星广播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两公司除了一些自办节目之外, 加大了对优秀节目的争夺, 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第四, 两家公司为了开展业务, 必须各自发射自己的卫星, 这是一笔十几亿美元的庞大支出, 而且两家公司在与卫星提供商的议价之中并不占任何优势。如果只批一张执照的话, 则无疑会节省一笔巨大的开支,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第五, 两家公司和技术提供商的关系, 与同卫星公司的关系有些类似, 议价能力并不强。

总而言之, 在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的整个产业链中, 只有运营商是亏损的, 其他的角色都赚了钱。残酷的事实教育了两家公司, 迫使两家公司走向了合并。理论上, 合并应该能够改善公司的竞争地位和议价能力, 如公司不必为了取悦客户而加大卫星接收机的补贴, 只需考虑如何将用户从其他形式的广播或其他广播的替代形式之中吸引过来。不需再在节目商面前恶性竞争, 只需和节目商进行正常的商务洽谈即可。渠道商也不能再从两公司的鹬蚌相争当中渔利了, 公司的营销费用会大大降低。所有这些累积起来, 会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事实上, 合并以后的实践证明, 公司经营正朝着好的方向转化, 但究竟能不能扭亏为盈, 何时能够扭亏为盈,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尚需一段时日, 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写作得益于台湾刘孟贤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专门做过关于SIRIUS和XM竞合的案例研究, 资料十分翔实。本文关于美国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的大部分数据和信息即引自他的研究, 在此表示感谢。)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世界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的源起和发展历程, 并解析了卫星数字音频广播陷入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卫星数字广播,XM,SIRIUS

参考文献

[1]刘孟贤.美国卫星数位音讯广播产业分析:SIRIUS和XM的竞争与合作个案研究[R], 台湾大学EMBA论文.2007.

[2]王彦广, 杨墚, 张海歆.美国XM公司卫星音频广播业务发展启示[J].卫星与网络, 2006 (11) .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 第2篇

摘要:我国的广播电视信号由原来的微波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卫星传播和光纤传播,因此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作为广播发射台节目传送接收工作者,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传输技术的知识,下面本人就着重介绍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和参数指标,与大家共同探讨分享。

关键词:广播电视 卫星 上行站 下行站 天线 极化 接收机

中图分类号:TN9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4-0060-03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简介

早期的广播电视信号主要是通过微波在地面沿直线传播,传播距离受地球弯曲弧度的影响,一般在40~60km。要增大传播距离,就需加高天线或增加中继站。天线高度的增加是有限度的,中继站的增加会使信号衰减增大,成本加大。采用了卫星广播电视,不但扩大信号的覆盖面,减少地面微波中继站和信号传播过程中的故障率,还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范围和传送质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卫星广播电视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先接收地面广播台和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站发射的广播电视信号,然后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的区域,由地面上的卫星接收设备接收供用户收听收看,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的广播电视就叫做卫星广播电视。

卫星广播电视一般都采用同步通信卫星,每颗卫星都处在赤道上空同步轨道上的固定位置定点分布,其目的是为了使每颗通信卫星能覆盖到指定的服务区,各国发射的通信卫星纬度都为0°,经度则以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同赤道的交点(称星下点)的经度表示的,在0°~360°之间。位于东经简写为°E、位于西经简写为°W。

随着各国发射同步卫星的增加,目前世界各国已有300多颗同步卫星在360°的静止轨道上运行承担着电话、电视、传真、数据、广播等通信。在轨位资源日趋紧缺,卫星之间的轨位间距已由以前的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的5°缩小到如今的2.5°。卫星轨位间距过小,不论是地面站对邻星还是邻星对地面站,都难以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国际电信联盟规定,世界上不分国家大小都享有轨位资源,各国又都想把卫星发射到有利于本国的位置,除太平洋上空外,卫星在轨分布常常相互冲突或靠得很近,尤其是东半球70~120° E轨道上非常拥挤,因此利用轨道资源进行卫星通信有着国际统一标准,以便协调使用。

1.1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组成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主要是由上行站系统、卫星转发系统和地面接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见图1)。

1.2 卫星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

卫星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按传播性质可分为转播和直播两种方式:

转播:用固定卫星业务(FSS)转发电视信号,然后经地面接收站传送到有线电视前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送到用户;是进行点对点的节目传输,其特点是转发器功率较小,一般在100W以下,接收需要较大的天线,主要用于有线电视台接收,目前我国的各省台压缩上星传输采用此方式。直播:通过大功率卫星直接向用户发送电视信号;多用于Ku波段,其特点是转发器功率较大,一般在100~300W之间,可用较小的天线接收,适用于集体和个人接收,可提供卫星直接到户的用户授权和加密管理。

1.3 直播卫星和卫星直播

直播卫星(DBS),通过以大功率辐射地面某一区域,传送电视、多媒体数据等信息的点对面的广播,直播供广大用户接收,属于广播卫星业务(BSS),Ku波段和Ka波段(有待开发)。而卫星直播(DTH),则是使用Ku波段的固定卫星业务(FSS)提供卫星直接到户(Direct To Home)的一项服务。鑫诺1号卫星Ku波段的“村村通”工程,就是卫星直播(DTH),而将要发射的鑫诺2号则是一颗直播卫星(DBS)。

直播卫星与传统通信卫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转发器的功率较大,而且地面场强分布均匀,电波利用率高。家庭可用0.5m以下直径的天线接收。(2)按照需求设计,以成型多波束覆盖全国,与可以单波束覆盖全国,以提高频率利用率。(3)不受地面频率分配的限制(通信C波段受微波干扰),可开展多种类型的电视服务以及高Internet下载等数字信息服务。(4)覆盖范围受国际公约保护,在覆盖区内不受其他卫星的溢出电波干扰。

1.4 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的应用

目前的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主要应用在L、C、Ku波段。

(1)L波段(1467~1492MHz):电波传播损耗小,单波束覆盖范围大,对卫星定位精度和姿态控制要求低,接收装置结构简单,可用普通的螺旋天线或八木天线接收,不需要碟形天线,但频带窄,节目容量小,邻星干扰大。通过便携式接收机接收高品质的音频节目和高速传输的图像、文字、数据、软件等多媒体节目,可高速(128K)下载互联网上的内容,如美国世广(World Space)卫星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2)C波段(3.7~4.2GHz):雨衰量小,可靠性高,服务区大,但受地面微波等干扰源的同频干扰比较严重,适用于重要的卫星节目分配业务。(3)Ku波段(10.7~12.75GHz):服务区小,卫星辐射功率高,同等工作条件下可用较小的天线,高降雨区难免有雨衰中断,卫星信道和地面射频设备的成本较高,与地面干扰和邻星干扰的协调比较简单,可广泛开展卫星直播(DTH)、新闻采集(SNG)、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电视购物等多项服务。上行站系统

上行站系统包括上行站发射系统和地面测控站两大部分。

2.1上行站发射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上行站发射系统的作用是将电视节目制作中心送出的图像和伴音信号进行调制、均衡、变频处理,将基带信号变为14GHz(Ku波段)或6GHz(C波段)的高频信号(称为上行信号),经高功率放大后送至馈源,再通过定向天线向卫星发射;同时也接收由卫星下行转发12GHz或4GHz的信号(称为下行信号),包括卫星转发的下行信号及卫星发出的信标信号,经低噪声放大,变频及解调后还原成视频和音频信号,供上行站监测电视传输质量用,信标信号送至跟踪接收机,经放大处理后,送至天线驱动机构,完成天线对卫星自动跟踪。

上行频率指发射站把信号发射到卫星上用的频率,由于信号是由地面向上发射,所以叫上行频率。下行频率指卫星向地面发射信号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转发器所使用的下行频率不同,一颗卫星上有多个转发器,所以会有多个下行频率。

2.2 卫星传送节目的方式

卫星传送节目可分为单路单载波(SCPC)和多路单载波(MCPC)两种方式。

(1)单路单载波(SCPC)是对每一路信号分配一个载波的频分多址方式,它表示每个载波只传送一套电视节目,SCPC方式适用于仅仅传送一套卫星电视节目的电视台,我国每个省级电视台就属于这种情况。由于仅传送一套节目,因此卫星上行地球站传输的符号率就比较低,典型的数值在4Mbps~7Mbps之间,同时占用的频带也就比较窄,通常不超过7MHz,这样一个卫星转发器可以传送五套采用SCPC方式的电视节目。SCPC方式适用于上行站不在同一地点而需要用同一个转发器的情况,缺点是一套节目需要一个上行站。(2)多路单载波(MCPC)指几套节目的数据流合成一个数据流,然后调制到一个载波上发送到卫星转发器。目前国内大多数节目以这种方式传输,在上行站内首先对要传送的多套数字信号进行复接,再通过信道编码环节后进行数字调制,最后使用一个载波将信号发送出去。由于传送的节目多,因此与SCPC方式相比较,上行站传送的符号率较高,占用的频带也较宽,但频带和功率利用率较高,适用于多路信号在同一地点上星。

2.3 地面测控站

地面测控站主要任务:一是测量卫星的各种工程参数和环境参数;二是对卫星上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天线姿态、轨道位置进行控制。

地面测控站是上行站发往卫星的指令执行机构。同步在轨卫星必须对地球或其他基准物保持准确的位置,如收发天线必须对准地球,太阳能电池板必须朝向太阳,卫星的运行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同步,在轨位置必须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设备出现故障必须倒向备用等等。一旦出现异常故障时,卫星上的指令执行机构根据地面测控站的指令迅速启动进行调整或倒向备份。卫星转发系统

卫星转发系统由卫星收发天线、卫星转发器和卫星能源系统组成。

3.1 卫星收发天线

早期卫星上转发器不多,星载天线也不多,所以形成的波束很少,基本上是固定指向的面波束,现代卫星由于转发器的增多,星载天线也很多,大多采用点波束或多波束,以实现不同极化、波段和指向的波束辐射。

(1)全球波束(Global Beam):环球国际通信卫星下行波束的一种形式,星载天线采用大于17°宽度的波束,由三个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的通信卫星构成,以辐射全球三分之一的面积。由于全球波束覆盖面积远大于仅覆盖一个地区的国内卫星,所以环球卫星信号的EIRP强度很弱,一般需要9米以上的天线。(2)点波束(Spot Beam):波束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覆盖地球表面的一定区域,此波束要比全球波束小。(3)成形波束(又称赋形波束):为提高效率和避免电波外溢对相邻地区的干扰,将天线辐射波束的方向图设计成与服务区的地理形状相似,即为成形波束。成形波束可以减小卫星之间的间隔,有利于在同步轨道上放置更多的广播通信卫星。

3.2 卫星转发器

(1)简介:卫星转发器实际上是一个高灵敏度、宽频带的空间中继站,它将上行站发来的上行信号,经频率变换为下行信号,再放大到一定功率后向地面指定的区域发射,供地面接收设备接收。目前卫星转发器的发射功率为几十瓦至一百瓦,每一路音视频和数据通道都经一个卫星转发器接收处理后再传输,每个转发器处理的信号都有一个中心频率及一定的带宽,C波段工作频率为4~6GHz,带宽为36MHz;Ku波段为12~14GHz,带宽为54MHz;一组通信卫星通常有12~24个转发器。

(2)卫星转发器的参数指标。

品质因素(G/T):接收天线增益G与接收系统噪声温度T之比值,它决定了卫星接收系统的性能。G/T值增加,则意味着图像质量提高。利用减小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温度和增加接收天线的尺寸均可以提高G/T值。

饱和通量密度(SFD):上行载波将转发器推到饱和时,在接收天线口面所达到的通量密度;它不是一个固定值,可通过改变转发器内部增益来调整。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天线增益与功放输出功率之对数和。天线增益随频率而变,不同转发器的功放输出功率略有不同。

波束图:一颗广播卫星的EIRP是随着接收地点的改变而改变的,为方便工程设计之用,将卫星的EIRP标注在地图上,称为卫星的波束图或卫星的覆盖区域,它是选择天馈接收系统的依据。

极化方式:在卫星广播系统中,采用线极化和圆极化这两种方式。所谓极化方式是指电波产生的电磁场振动方向的变化方式,按照极化方式的不同,电波可分为线极化波和圆极化波两种类型。电波在空间传播时,如果电场矢量的空间轨迹为一条直线,始终在一个平面内传播,则称为线极化波。若电场矢量在空间的轨迹为一个圆,即电场矢量是围绕传播方向的轴线不断地旋转,则称为圆极化波。

线极化波可分为水平极化波(H)和垂直极化波(V)两种,水平极化波的极化方向与地面平行;垂直极化波的极化方向与地面垂直。

圆极化波可分为左旋圆极化波(L)和右旋圆极化波(R)两种,左旋圆极化小的极化方向逆时针变化,右旋圆极化波的极化方向顺时针变化。

采用线极化方式和圆极化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线极化方式的设备结构简单,但安装维护复杂,而圆极化方式其电波穿过雨雾层和电离层的衰减小,且接收不用调整极化角,安装维护简单,但设备结构复杂。一般国际通信卫星通常采用圆极化方式,而区域性广播卫星大多采用线极化方式。

频率复用:在卫星广播电视系统中,为了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采用了频率复用技术,即在同一频带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极化方式传输两套不同的信号,两者之间存在极化隔离,因此互不干扰。在C波段中,一般以每40MHz为一个间隔安排频道,为防止转发器间的串扰,之间留有4MHz的防卫度,实际使用带宽为36MHz,可安排12个信道,再通过极化隔离、频率复用,信道数可加倍为24个。

3.3 卫星能源系统

卫星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所获得的电源是卫星的主要能源,平时太阳能电池板为星载转发器提供电源,同时也给蓄电池进行浮充电;在出现星蚀时,卫星进入地球的阴影区,电池板因无光照无法供电,此时备用蓄电池便开始工作,太阳能电池板的寿命决定了卫星的使用寿命。卫星地面接收系统

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由室外单元(包括接收天线、馈源、高频头等)、室内单元(主要是卫星接收机)和它们之间的连接馈线(同轴电缆)组成。

4.1 卫星接收天线

(1)简介:天线的作用就是在高频电流和电磁波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天线既可以发射也可以接收。天线可分为发射和接收两大类,发射天线就是把发射机末级回路的高频电流变换成电磁波并向特定的方向发射出去;接收天线则是把以自由空间为传媒的电磁波还原为高频电流。因此从理论上讲,发射天线可以当作接收天线使用,接收天线也可以充当发射天线使用。

接收卫星广播电视信号要求接收天线具有高增益、高效率、低噪声、宽频带、天线指向调整范围宽等特性。

(2)卫星接收天线的种类。按天线的使用材质可分为板状天线和网状天线;按天线的驱动方式可分为普通天线、电动天线和自动跟踪天线;按天线的接收性质和构造可分螺旋天线、平板天线、旋转抛物面天线和球形反射面天线,其中抛物面又分为前馈、后馈和偏馈三种天线。

1)前馈天线:前馈天线又称中心聚集天线或正馈天线,属于一次反射式天线,其卫星信号经天线的抛物面反射后聚集到天线的中心焦点处。前馈天线一般为圆形,但也有矩形的,其结构简单,多用于C波段信号。2)后馈天线:后馈天线属于二次反射式天线,其焦点处设有一副反射面,将聚集的卫星信号进行二次反射,经波导管传到天线背后的高频头上。后馈天线可避免高频头在炎热地区受光照过多而造成高温影响。后馈天线根据副反射的形状可分为卡塞格伦天线(副反射面是中凸形的)和格里高得天线(副反射面是中凹形的)两种。3)偏馈天线:利用前馈或后馈天线的部分反射面,其馈源或副反射面偏离反射面的正前方,不会阻挡卫星信号,因而效率较高。偏馈天线大多是椭圆形或菱形的,常用于Ku波段信号的接收。

室外单元的天线和馈源合称为天馈系统,其中天线是接收发射到地面的卫星信号,馈源为天线提供有效的照射;室外单元的高频头的作用是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放大、下变频,转换为符合接收机接收频率范围(950~2150MHz)内的射频信号,再通过同轴电缆传送到卫星接收机。室内单元的卫星接收机作用是接收C、Ku等波段高频头输出的信号,并且为高频头提供电源。将950~2150MHz射频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变频和解调处理后,输出音视频信号,供电视机接收。

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集体接收系统,一般用于有线电视系统内;另一种是个人接收系统,两个系统组成之间的区别见图2和图3。

4.2 卫星接收机

卫星接收机是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模拟卫星广播系统中使用模拟卫星接收机,在数字卫星广播系统中则使用数字卫星接收机。

(1)模拟卫星接收机

模拟卫星接收机由变频、中放、调频解调、视频信号处理、伴音信号处理等几个主要单元组成。

天线接收下来的卫星信号,经过高频头进行低噪声放大、下变频和中放形成第一中频信号,然后输入到模拟卫星接收机。

卫星接收机首先对第一中频信号进行高频放大,然后进行变频,将第一中频变为第二中频,接下来采用中频带通滤波器选择进行中频放大。卫星接收机一定设置自动增益控制(AGC),它的主要作用是:①当输入信号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②卫星接收机的信号强度指示。③调整卫星接收天线的依据。

中放后采用调频解调器调制出基带信号(BB),基带信号由视频信号和伴音副载波两部分组成。使用低通滤波器将基带信号中的视频信号分离出来,然后进行视频处理,其中包括去加重、视放、极性选择、去加重、阻抗变换等环节;将基带信号中的伴音副载波信号也分离出来,然后进行伴音变频,生成频率为10.7MHz的伴音中频,进行伴音解调、音频去加重、音频放大,最后得到音频信号。

(2)数字卫星接收机

数字卫星接收机又称为综合接收解码器(IRD),并分为DVB-S和Digicipher两种互不兼容的制式。

数字卫星接收机QPSK解调器之前的变频和中放部分与模拟卫星接收机是相同的,因为其输入信号仍为连续信号;该信号与模拟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的区别在于:①调制信号的内容不同。②调制的方式不同。

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的仍然是模拟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

参考文献

卫星数字广播 第3篇

摘 要: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全国各省的广播电视节目都已上星,所有的上星节目全部采用数字化进行传输。

现在卫星传输已成为全国广播电视传输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进入实用阶段的数字压缩技术传送着中央电视台的多套节目和一些省区的电视节目,增添了节目内容,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极大的增强了电视屏幕的多样性并提高了播出质量。多年来,我国卫星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国民众的经济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领域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的力量和向上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数字化传输

1 广播电视卫星数字化传输应用情况

在我国存在复杂的,多异的,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环境要面对不同的问题,对特别恶劣的地区,利用卫星技术进行传输才能确保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的提高,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有它的优势,传送的节目质量好,覆盖面积大,所以建立现代化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网是广电事业的重任,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进一步快速地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的质量,增大覆盖面积,提高效果,因为发展卫星广播电视传输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卫星应用由模拟向数字转换,由c波段向ku波段转變,由通信波段向广播电视专有波段转变。

中央电视的数字压缩节目已向全世界传输,就是采用最先进的数字压缩技术进行电视广播和数字声音广播传送的。广播电视专用传输网已经形成。广播电视卫星应用已与地面的光缆、调频、微波、电缆、中短波传输媒体组成了相互交融的综合传输网络。从1965年我国开始利用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使我国的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1984年的67.8%、64.75提高到了1998年的88.2%、89%。我国有31座广播电视卫星上行站、20个卫星地面站,44套卫星电视节目。44套卫星广播节目。已经基本上采用数字化压缩技术,达到了卫星数字传输这一目标。

实现模拟转向数字化后,广播电视系统的许多设备全面减少,实现了一机多用多能,各种指标也得到很好的提高,并开拓了在模拟设备的基层上的许多功能,研究生成了声音激励器、镶边器等多种模拟所不能实现的功能。但数字领域可以实现提高性能、提升指标、使用便捷,增加功能。

2 推进发展数字化技术优点

2.1 数字传输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使用数字滤波与数字存 储容易消除噪音,收视视频图像质量得到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得以改善,较容易实现二维、三维亮色分离。

2.2 采用模拟视频信号进行复制三次、四次以上其图像质量下降急剧,是因为噪声的影响。数字模式可实现数字存储和提供新功能,所以数字化技术很容易存储数字视频信号还能进行多次复制而图像质量不会下降,也可提供许多新功能的特技来实现美的效果,例;图像缩放,多画面,编辑和处理图像/快速检索图像,随机访问等诸多方面。

2.3 用户接收广播时,数字门限c/n接收边缘可比模拟场合所需的c/n40db改善20db左右,这样百姓接收的信号接近无差错的高质量的传输信号。无差错接收时,右眼所看到的主观评价质量接近演播室的质量,模拟传输无法做到。

2.4 数字化易实现适应场内场间,帧内和帧间的处理,消除亮色互相干扰。图像的清晰度大大提高,亮度闪烁和重影得以消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消除系统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噪声和失真的影响,提高了功率的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再生方法。

2.5 数字传输利用率在不断提高,所需电视广播的发射功率低,在同等条件下模拟传输无法实现,数字传输可使用频道来传输电视节目,在电视频道的紧缺状态下便体现出它的优势,电视频道的利用率也得到提高。

2.6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非常适合数字传输处理,未来的多媒体通信与数字化是密不可分的。

2.7 数字信号具有“陵避效应”,它在门限值以下时什么也看不见,但达到门限值时就具有很好的接收效果。所以无论是接收C波段广播电视节目,还是接KU波段的广播电视节目都会有满意的效果。

2.8 因为减少了a/d、d/a变换等处理环节,图像质量的劣质问题得以改善,损伤的情况得到弥补,数字安装方便、易于调试,可靠性高等优点。还可以大规模的生产。

2.9 要想提高频谱的综合利用率和提高功率,?使用最新的数字传输信号设计方法进行信源编码联合设计,如网格编码调制tcm等编码调制技术,使用数字处理的优点还易于加密,这样确保传输信号的安全,也确保保密工作的安全。

2.10 接收天线设备在安装、调试时要认真仔细,对不同因素都要进行分别调试,不是以监视器图像质量为准,是以面板上EB/NO值最大为准。

优质的节目传输途径是卫星数字化传输,它使用卫星转发器传输,功率大,视音质量好,接收效果好,覆盖面积大,实现快,频道多等诸多优点,特别适于海岛区域,边远地区,地形复杂地区,地形异难区域等。

曾经我国有一部分人由于环境的限制,技术上的落后而无法听到广播,看到电视。使党的声音也不能及时送答,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卫星“村村通”业务这种传输手段,以优质节目的效果显示出它的优势性。通过卫星用较大功率向收不到广播电视的边远贫困农村传送节目。卫星上发射的功率大,地面用直径不到1米小天线就能接收到节目,设备经济实惠,简单便捷,易于普及。

现今,几乎到处都在谈论数字化、数字电视、数字照相机、数字光盘,视频领域是这样,音频领域也是如此,个人计算机更全是数字的,现在可以说:数字化是当今技术的发展潮流。

3 接收卫星广播电视数字节目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想接收某一节目,必需知道采用前项纠错方式,该节目下行中心频率,符合频率。

3.2 只有广西广播电视节目下行为垂直极化外,其它站的下行节目均为水平极化。如果共用一副天线同时接收上述十省区广播电视节目时,需使用双线极化馈源。

3.3 地面用2.5米到3米天线在全国可以接收到满意的节目,得到满意的效果。部分地区甚至可以使用2米天线便能达标。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与卫星应用 第4篇

1 数字电视与数字广播

1.1 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用不同的视角去理解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内涵, 这一概念有着非常强的系统性。而数字电视信号是从模拟信号逐渐演变过来的, 它对模拟信号进行了有效的数字化管理, 信号传输平台的数字化水平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实现传统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点对点、双向或者是交互式的数据业务。当前, 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有了非常大的转变,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 数字电视也会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

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数字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稳定性更强, 同时处理的方式和技术也要更加的简单和方便, 此外它的存储和传输的效果也非常好, 其在应用的过程中, 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也是十分明显的。受限是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的变化。模拟电视发展的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上都不是非常的丰富, 但是在使用了数字技术之后, 它可以很好的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其所提供的信号质量也大大的提升, 甚至还出现了很多新的业务, 在某种角度上来说, 其所提供的业务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模拟技术的业务范围。其次就是盈利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模拟信号当中, 网络运营商主要是依靠节目的销售, 广告和收视率来获取利润, 但是在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一些个性化的服务来获取利润, 这样一来就极大的扩展了盈利的空间。在管理上也更加的科学合理, 这样也就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1.2 数字广播

首个数字广播系统是数字声音广播 (DAB) , 它是一种可靠性非常强的同时具有很好的便携性的广播系统, 它可以通过无方向的天线完成信号接收的任务, 同时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可以时间多点覆盖。在该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可以按照实际的需要系统的宽带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划分, 各个通道内部的宽度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置, 正是因为其在众多方面都能体现出非常大的优势, 所以其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在20世纪20年代, 调幅波段广播出现, 这种广播信号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其覆盖面非常大, 同时可以实现长距离的传输, 在信号的接收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此外其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所以其也一直都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传统的调幅广播在运行的过程中质量并不是很高, 业务范围和形式上也呈现出了非常强的单一性特点, 此外其还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一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同时其还能够提高声音信号的质量,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设备进行更加全面的改进, 只需要对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目的, 所以数字AM广播也逐渐成为了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和电视的数字化进程相似, 当前的广播电台数字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更多的单项技术融合在了一起, 这样一来也就使得资源共享和科学化管理的质量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升。

2 直播卫星的应用与技术选择

2.1 直播卫星业务的优点

2.1.1 国际电联为直播卫星业务划分了专门的频段。即广播专用 Ku频段 (我国属全球规划三区, 上行为 17.3- 17.8GHz 下行为 11.7 -1 2.2 GHz) 和Ka频段 (有待开发) 不受地面频率分配的限制。

2.1.2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筱盖范围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在本覆盖区内不受其他通信卫星溢出电波的干扰。

2.1.3转发器功率较大, 下行EIRP可达60d B左右而且地面场强分布均匀, 电波利用率高。家庭可用0. 5m以下直径的天线接收。

2.1.4按照需求设计可通过赋型多波束或单波束表盖全国, 频率利用率较高。

2.1.5投入产出比较快.周期短效益投资比高。

2.1.6有利于抵御境外卫星节目渗入。

2.2 DVB- S2技术简介

2.2.1灵活的输入接口匹配:可接受各种格式的单输入流或多输入流。如MPEG- 2传输复用流、基本数据流。输入信号可以是离散的数据包或连续的数据流。

2.2.2高性能前向纠错系统:内码采用低密度校验码 (LDPC码) , 外码采用博斯 - 乔赫里 - 霍克文黑姆码 (BCH, Boss- Chaudhuri- Hocquenghem) 。这种编码方案在性能上与规定的极限只相差0.7- 1d B。在给定的信噪门限上误包率 (PER) 基础上对其进行处理, 是目前性能最优的编码方案。

2.2.3多编码率多调制高效灵活: 编码率支持1/4- 9/10等多种2b/s/Hz- 5b/s/Hz符号映射模式分别对应QPSKBPSK 、16APSK 、32APSK调制模式。选择余地增加, 灵活高效, 同时也对转发器的非线性进行了专门优化。

2.2.4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这种技术根据信号传输环境的不同, 可提供帧级编码与调制优化, 显著提高系统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2.2.5多选择频谱滚降系数:选择0.35, 0.25, 0.20可以满足音频、视频 (标清 / 高清) 数据等不同业务需求。

2.3卫星多媒体广播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System A技术, 该系统也叫尤里卡147数字音频广播 (DAB) 系统。这个系统在国际电联建议书中被推荐为频率30MHz, 以上的地面数字声音广播系统标准这个标准也被欧广联 (EBU) 采纳作为欧洲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的标准。到目前为止, System A的发展已经涵盖卫星直播、地面数字声音广播以及卫星和地面并存的混合模式三大体系, 工作频率最高可达3GHz, 为了适应各种接收环境提供更好的频谱效率和服务可靠度, System A把卫星广播和地面转发作为互补手段。在诸如市区等多径阴影环境下.这个系统在地面采用了同频 (on- channel) 补点发射机对信号进行再传输以提高信号覆盖能力和服务质量。这个系统码率范围可达8- 384kb;其能够提供各种级别的音质;支持多级别条件接收CA的数据业务, 对复用在一起的各种业务可以进行重新分配。System A音频编码采用MPEG- Audio Layer的方案, 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时域交织、频域交织等方法信号调制采用4- DPSKOFDM。

3结论

在当前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 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的前沿技术, 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卫星技术, 这些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些技术还会不断完善, 这样一来也为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带来了非常好的条件。

摘要:当前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得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和提升, 卫星技术也越来普遍的得到了应用, 这样一来也使得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与卫星应用, 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字广播电视,卫星,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献菊.SNG在电视台的应用[J].新闻爱好者 (理论版) , 2007 (09) .

[2]安定.车载式数字卫星技术在湖北电视台直播节目中的应用及前景[J].有线电视技术, 2007 (06) .

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办法 第5篇

《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广播电影电视部

文号:广发办字[1997]638号

发布日期:1997年09月23日

生效日期:1997年09月23日

现将《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活动的管理,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卫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境内广播电台、电视台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以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的活动。

第三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全国的卫星广播电视频段和转发器使用的规划和管理,负责全国的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活动的审批和监督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活动的初审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 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当逐渐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坚持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共星发射、共缆传输、共同入户的原则。

第五条 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可以申请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第六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全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覆盖要求;

(二)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三)自制节目能力达到每天5小时以上,节目播出时间达到每天18小时以上;

(四)有健全的节目审查和管理制度;

(五)有利用电视通道副载波传输广播节目的条件和设备,有开展卫星多工应用的方案;

(六)有随时关断卫星广播电视节目的技术保证;

(七)广播电影电视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中央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当向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书面申请。中国教育电视台利用卫星方式传输电视节目,应当报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并向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书面申请。

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认为需要利用卫星方式传输的,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向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书面申请。

书面申请应当包括经费、设备、节目储备来源、管理制度、技术参数和人员编制等内容。

第八条 省级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申请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当向广播电影电视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书面报告;

(三)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四)资金保障的证明。

第九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对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申请进行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卫星转发器,建设卫星上行站。

第十条 卫星上行站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工程竣工,由广播电影电视部组织进行工程验收、入

2网测试、模拟演炼。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向卫星传送节目。

第十一条 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十二条 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不得出现以下内容:

(一)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的;

(五)诽谤、侮辱他人的;

(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在节目播出前一周向广播电影电视部报送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表。

第十四条 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建立、健全节目审查责任制度,严格审查卫星广播电视节目。

第十五条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和卫星上行站的监督检查,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第十六条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监测中心,负责对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监测,并定期报告监测情况。第十七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设立视听评议机构,负责对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收听、收看和评议,并定期公布评议结果。

第十八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做出关闭卫星转发器的决定。

第十九条 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禁止内容的节目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整改,给予警告,收缴其节目载体,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3情节严重的,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责令其停止使用卫星转发器,吊销其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利用卫星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电视台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责令其改正。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6篇

目前世界各国卫星电视广播普遍采用C频段(3.7~4.2GHz)和Ku频段(11.7~12.75GHz)。由于C频段是和地面通信业务共用的,所以为了避免卫星电视信号对地面通信业务的干扰,卫星发射到地面的功率通量密度受到限制(一般EIRP=36dBW)左右。为保证接收图像质量,通常采用口径为1.8~3.0m的接收天线。Ku频段的特点是频率高、频率范围宽、信道容量大,是卫星电视广播的优选频段。卫星发射Ku频段到地面,其功率通量密度不受限制(一般EIRP=50dBW)。加上信号波长短,同样口径天线的增益要比C频段高,因而采用较小口径的天线(0.5~1.2m)就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这是世界各国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方向。

为了充分利用频段内的无线电频率,防止相互干扰,又将每个频段内分成若干频道。如果不采用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由于每两个相邻频道之间的频率间隔均为19.18MHz,而卫星下行的电视信号带宽一般都大于20MHz,这样相邻频道间的信号频带就相互重叠,形成相互干扰。因此,邻国或相邻地区之间,常采用不同频道和不同极化方式进行卫星电视广播。通常是将相邻两个频道号的单、双号分别按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或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方式工作,以削弱相邻频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数字频带压缩技术

通常,卫星上一个转发器只能传送一套模拟电视节目,而租用一个卫星转发器的年租金约为150~200万美元。如果采用数字频带压缩技术,则一个转发器便可同时传送多套电视节目(例如4套),无疑将大大节省每套节目所需的费用,而且由于电视信号的数字化,还将大大提高电视图像的质量。此外,对数字电视加扰加密也比较简单易行,从而可以实现收费电视业务。

电视广播中心制作好的中央电视台第3、5、6、7频道的4路PAL制电视节目和一个辅助数字通道分别送到码率压缩编码器,再送入四相移调制器(QPSK),输出70MHz中频(IF)信号,光缆、微波传送到中国电视广播地球上行站,经上变频、高功放(HPA),由天线发往卫星。我国于1996年8月1日利用亚洲2号卫星Ku频段正式开始了经数字视频压缩的节目传送任务。在接收站只要以相反过程进行接收、解调、解码、D/A变换等视频处理,就可以在电视机上显示出原有的电视图像了。

卫星电视广播的地面接收

由于卫星转发器的体积和质量都受到严格限制,转发器的发射功率一般在几十瓦到160多瓦。经过3.6万千米传输到达地面,信号能量受到很大衰减,同时混入了各种噪声。为了接收如此微弱的信号,卫星地面接收站必须采用方向性极强的天线来收集信号能量,并通过低噪声微波放大器的放大、变换,然后输入卫星电视接收机,观众才可以收看(听)到电视图像和声音。

卫星数字广播 第7篇

1 数字卫星传输的特点

1.1 广播方式的传输方式优越

数字卫星传输在广播节目传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字卫星的优点就是在通信方面可以同时向很多方向传输信息, 当然, 信息的传输也打破了地域局限, 就是说可以在多个地点之间做到相互通信。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数字卫星传输平台就相当于组成了一个多方向、多地点的立体传输网。

1.2 成本低

在同样距离的条件下,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 数字卫星通信的优点是耗费资金少、成本低, 且随着我国自主设计的仪器设备的发行, 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最重要的是卫星传输系统的造价不会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1.3 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因为数字信号采用了前后纠错, 错差控制编码等功能, 它的设备也在改进提高, 这样就可以使数字信号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且在很多情况下都能恢复到较强的声音信号。

2 声音广播节目数字卫星传输的优势

一是声音质量高, 声音比较清晰, 且数字卫星的传播信息非常快。二是声音广播的数字卫星传输越来越成为一种全国性的传输方式, 因此它的覆盖面积非常广。三是声音广播数量多。四是声音广播的成本低, 因为数字声音广播的有些设备的技术正在改进, 所以就不用从海外进口设备, 买进技术, 所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五是随着各种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 声音广播节目的音质、种类也不断增多, 这样就提供了各种选择的空间, 能够最大限度地考虑经济因素。六是接受比较方便, 可以移动接收。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 都可以接收到信号, 且接受到的信号的质量较高。七是抗干扰能力强, 不会轻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3 广播节目中数字卫生传输系统实现

3.1 切实做好系统设备选型的要求

对设备仪器的要求就是选择的设备指标应该要满足链路预算指标的要求, 对于我国数字通信卫星来说, 选择的设备都应该满足其波束要求, 这样就可以保证在系统收发电时可以对其进行调整;编解码器应使用先进的编码;在设计的过程中, 应采用一个是主路, 一个是备路的配置。

3.2 做好信号流程分析

在广播节目的数字卫星传输平台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做好信号流程分析, 尤其要做好从上行信号流程及下行信号流程分析, 确保整个传输过程的顺利完成。例如, 在上行信号流程中, 它的流程就是将信号传送带编解码器当中, 而后编解码器就会将信号进行信源编码, 然后成为中频信号, 再经由上变频器转换成射频信号, 最后经由天线发射。因次, 一定要确保信号流程的准确无误。

3.3 做好设备准备

因为在数字卫星传输平台设计过程中, 会用到许多设备仪器, 要想保证整个传输过程的顺利进行, 就要确保所使用的设备是完好无损的。因此, 必须对现有的设备仪器进行创新, 既要改变传统设备仪器的劣势, 也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查。

3.4 发挥调频广播的作用

声音广播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而在广播节目的数字化平台设计中, 调频广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应该继续发挥调频广播的作用, 及时对其进行创新改革, 改进一些调频广播设备, 保证设备的最好最优。

3.5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每一个声音广播电台都有许多工作人员, 而广播节目的数字卫星传输平台的设计更离不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努力, 因此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不仅要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更要提高全方面的素质。例如, 可以通过一些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储备, 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素质, 提高他们的责任心。

4 总体设计原则

4.1 可靠性与安全性统一的原则

在声音广播的数字卫星传输平台设计中, 首先, 要注意的就是整个设计方案的可靠性与可实施性。因为数字前端系统都会与数据平台相通, 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保证数字卫星广播的安全性。

4.2 先进性和开放性统一的原则

在数字卫星的传输平台设计中, 要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以此来保证整个传输系统的先进性、准确性。同时, 传输平台的设计并不能随便设计, 必须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设计, 努力使传输平台的设计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同时, 使用的设备仪器也应该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以保证与系统的方便对接。此外, 要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的硬件设备, 这样可以方便设备仪器的更新换代。

4.3 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

在对数字卫星的传输平台设计过程中, 一方面, 要保证质量, 满足声音广播的需求, 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忽略质量;另一方面, 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省成本, 最大限度地做到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5 结语

由此看来, 广播节目的数字卫星传输平台是对传统的声音广播的创新与发展, 它代表的也是一种现代传播媒体的进步, 打破了传统声音广播的局限, 为广大听众提供了更高质量的音质, 因此, 应该从各方面做好广播节目的数字卫星传输平台设计分析, 利用数字卫星传输的优势, 把声音广播电台做好, 满足人们对声音广播的需求。

摘要:当下, 声音广播正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这也代表了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在此发展潮流下, 人们逐渐意识到广播节目数字卫星传输平台设计的重要性, 要想做好广播节目的数字卫星传输平台设计分析, 就要掌握好当下数字卫星的特点、优势, 熟悉实现广播节目的数字卫星传输平台的途径, 全方面地发展声音广播平台的特色, 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声音广播的数字化发展, 为广大听众提供清晰度高、音色好的高质量节目, 以此来促进我国广播节目的发展。

关键词:广播节目,数字卫星传输平台,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张富.直播电视的数字卫星传输系统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1) .

[2]张鸣萱.谈数字微波通信与卫星数字通信技术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J].技术专题, 2011 (6) .

[3]宋庆峰, 刘洁, 路啸.数字卫星传输系统[J].网络传输, 2003 (12) .

卫星数字广播 第8篇

关键词: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接收

1 我国现阶段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现阶段数字化电视已经成为了我国电视市场的主流, 在这其中有线数字电视仍然是这个行业的主流, 市场份额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接下来是卫星数字电视份额也达到了接近百分之十五的比重。其与的则属于交互式网络电视所占额度比重就很小了。

在我国发展数字电视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 早在2000年我国就尝试可首次的数字化电视运营, 在以后的时间里又逐渐的由点到面逐步的推广到了全国各地。而在2009年开始我国的数字电视开始了收费增值服务的进程。在现阶段的收费中, 很多用户的想法还没有改变, 认为增值业务是不合理的。这是由于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电视收看都是免费的。由此就造成了大家观念上的误差, 养成了电视就应该免费观看的观念。不过即使如此我国还是在不断的加大付费电视增值业务的投入, 因为广大群众的需求是强烈的, 不能因为某些观念的问题就使这个产业的发展出现停滞, 必须加大投入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改变观众的传统观念。

2 关于数字卫星广播系统的研究

2.1 数字卫星广播系统的构成部分

数字卫星的构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有上行地球站、星载转发器、下行接收站组成。信源编码信号需要经过上行站的中频调制与编码, 在针对已经调整好的信号在进行功率上的放大和加以变频。当信号变得足够大时就经过地球站转送至卫星转发器。经过卫星转发器对接受的信号加以放大和处理, 在通过天线将数字信号发送到地面由下行接收站接受在经过一些列的变频处理、低噪放大、从而进行中第一频信号的输出, 在由电缆传送达到接收机。在由接收机进行变频从而使得第二中频生成, 之后还要经过中频的再次放大, 调节与信道解码的传输流恢复, 完成之后在经过一次解码与解复用后, 所得信号就是我们常说的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了。

2.2 信源编码的作用

什么是信源编码呢, 这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一个过于复杂且专业的概念。总的来时它就是指, 信源输出时的所拥有的符号序列按照一些相关的算法来进行的变换, 为了就是达到减少信源编码符号序列里的剩余, 从而达到符号信息量的提升。其实就是把信源的符号按照某种办法使之变短, 在这样的同时使得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加大到最大。这是一种对原符号的序列的恢复手段。

2.3 信道编程的作用

与信源编码一样信道编码也是解决数字电视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用来针对信号传输问题的, 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在运转的过程中它能够使传送的码流和信道的传输进一次合理的匹配, 使之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相互配合从而传输出可靠的信号。

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传输信道状况差是数字信号传输的通病, 由此经常会出现误码的情况, 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信号的失真。想要减少误码情况的发生就要进行信道编码, 就必须使SNR的值得到提高, 这样就必须进行信道编程。总而言之它就是用来加强数字卫星稳定性提高刚干扰能力的。

3 数字卫星接收系统

3.1 接收装置

一般来讲信号的接收都是由天线来进行的, 从卫星上的信号中转再由天线进行接收, 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馈源和抛物面。在信号的接收上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考虑其中天线的选择就是其中之一, 要根据波段、极化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天线。同时天线只是用来接收信号的并不能够对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

这是属于高频头的工作, 高频头就是用来针对数字信号的, 可以对信号进行调制, 把信号进行放大混频, 从而使得第一中频得出。

3.2 条件接收

付费服务和增值服务就被称作条件接收, 它把数字电视接收的某些频道的信号进行加密处理, 从而使得用户不付费就无法观看。

实际上, 条件接收就是通过对节目的加密, 形成了条件接收系统。它是由P扰码序列生成器产生的序列对数据进行加密。同时控制是有控制字的, 只要掌握控制字的状态就可以进行解密。在用户进行付费后发端就会将控制字发送给接收方面, 这样就可以观看付费电视了。

3.3 接收端的信号

在接收端有一块PCB板, 在这上面有调谐器与解调器, 它们虽然在一个地方实际上却是不同的两个部分。调谐器可以将信号变频, 在高频头对信号进行第一中频的处理后可以得到第二中频、它还可以对频道进行搜索、可以讲信号放大、也可以对本振辐射起到抑制的作用。

之后就要使用解调器进行工作了, 它会把交织器去掉也会进行解码, 形成信号, 主要就是针对调谐器的工作进行的逆过程。总之数字卫星的的信号接收是一套复杂的程序, 不仅需要天线的接收更需要各个部件的相配合才能是数字电视的收看得以实现。

3.4 解复用

解复用是指在你观看电视节目时其实你是从许多的频道节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观看, 而你对这个节目进行观看是就要把它的视频和音频从众多的信号数据中提取出来, 而这个过程就被称之为解复用。

它是我们观看电视的重要步骤, 如果没有这一环节, 我们的电视屏幕和声道中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4 结语

电视的出现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数字技术更使得电视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们较之传统的电视电视传输有着许多的优势, 并且使得图像的质量信号得到了提升。总之数字卫星广播系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的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李华, 张涛.颜亮数字 (高清晰度) 电视机订盒音频系统研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2.

[2]苏凯雄等.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技术.第一版.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卫星数字广播 第9篇

在我国存在复杂的, 多异的, 不同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环境要面对不同的问题, 对特别恶劣的地区, 利用卫星技术进行传输才能确保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的提高, 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有它的优势, 传送的节目质量好, 覆盖面积大, 所以建立现代化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网是广电事业的重任, 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 进一步快速地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的质量, 增大覆盖面积, 提高效果, 因为发展卫星广播电视传输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卫星应用由模拟向数字转换, 由c波段向ku波段转变, 由通信波段向广播电视专有波段转变。

中央电视的数字压缩节目已向全世界传输, 就是采用最先进的数字压缩技术进行电视广播和数字声音广播传送的。广播电视专用传输网已经形成。广播电视卫星应用已与地面的光缆、调频、微波、电缆、中短波传输媒体组成了相互交融的综合传输网络。从1965年我国开始利用卫星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使我国的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1984年的67.8%、64.75提高到了1998年的88.2%、89%。我国有31座广播电视卫星上行站、20个卫星地面站, 44套卫星电视节目。44套卫星广播节目。已经基本上采用数字化压缩技术, 达到了卫星数字传输这一目标。

实现模拟转向数字化后, 广播电视系统的许多设备全面减少, 实现了一机多用多能, 各种指标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并开拓了在模拟设备的基层上的许多功能, 研究生成了声音激励器、镶边器等多种模拟所不能实现的功能。但数字领域可以实现提高性能、提升指标、使用便捷, 增加功能。

2 推进发展数字化技术优点

2.1 数字传输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使用数字滤波与数字存储容易消除噪音, 收视视频图像质量得到提高, 图像的信噪比得以改善, 较容易实现二维、三维亮色分离。

2.2 采用模拟视频信号进行复制三次、四次以上其图像质量下降急剧, 是因为噪声的影响。数字模式可实现数字存储和提供新功能, 所以数字化技术很容易存储数字视频信号还能进行多次复制而图像质量不会下降, 也可提供许多新功能的特技来实现美的效果, 例;图像缩放, 多画面, 编辑和处理图像/快速检索图像, 随机访问等诸多方面。

2.3 用户接收广播时, 数字门限c/n接收边缘可比模拟场合所需的c/n40db改善20db左右, 这样百姓接收的信号接近无差错的高质量的传输信号。无差错接收时, 右眼所看到的主观评价质量接近演播室的质量, 模拟传输无法做到。

2.4 数字化易实现适应场内场间, 帧内和帧间的处理, 消除亮色互相干扰。图像的清晰度大大提高, 亮度闪烁和重影得以消除,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消除系统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噪声和失真的影响, 提高了功率的利用率, 从而大大提高再生方法。

2.5 数字传输利用率在不断提高, 所需电视广播的发射功率低, 在同等条件下模拟传输无法实现, 数字传输可使用频道来传输电视节目, 在电视频道的紧缺状态下便体现出它的优势, 电视频道的利用率也得到提高。

2.6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b-isdn) 非常适合数字传输处理, 未来的多媒体通信与数字化是密不可分的。

2.7 数字信号具有“陵避效应”, 它在门限值以下时什么也看不见, 但达到门限值时就具有很好的接收效果。所以无论是接收C波段广播电视节目, 还是接KU波段的广播电视节目都会有满意的效果。

2.8 因为减少了a/d、d/a变换等处理环节, 图像质量的劣质问题得以改善, 损伤的情况得到弥补, 数字安装方便、易于调试, 可靠性高等优点。还可以大规模的生产。

2.9 要想提高频谱的综合利用率和提高功率, ?使用最新的数字传输信号设计方法进行信源编码联合设计, 如网格编码调制tcm等编码调制技术, 使用数字处理的优点还易于加密, 这样确保传输信号的安全, 也确保保密工作的安全。

2.1 0 接收天线设备在安装、调试时要认真仔细, 对不同因素都要进行分别调试, 不是以监视器图像质量为准, 是以面板上EB/NO值最大为准。

优质的节目传输途径是卫星数字化传输, 它使用卫星转发器传输, 功率大, 视音质量好, 接收效果好, 覆盖面积大, 实现快, 频道多等诸多优点, 特别适于海岛区域, 边远地区, 地形复杂地区, 地形异难区域等。

曾经我国有一部分人由于环境的限制, 技术上的落后而无法听到广播, 看到电视。使党的声音也不能及时送答, 为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卫星“村村通”业务这种传输手段, 以优质节目的效果显示出它的优势性。通过卫星用较大功率向收不到广播电视的边远贫困农村传送节目。卫星上发射的功率大, 地面用直径不到1米小天线就能接收到节目, 设备经济实惠, 简单便捷, 易于普及。

现今, 几乎到处都在谈论数字化、数字电视、数字照相机、数字光盘, 视频领域是这样, 音频领域也是如此, 个人计算机更全是数字的, 现在可以说:数字化是当今技术的发展潮流。

3 接收卫星广播电视数字节目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想接收某一节目, 必需知道采用前项纠错方式, 该节目下行中心频率, 符合频率。

3.2 只有广西广播电视节目下行为垂直极化外, 其它站的下行节目均为水平极化。如果共用一副天线同时接收上述十省区广播电视节目时, 需使用双线极化馈源。

3.3 地面用2.5米到3米天线在全国可以接收到满意的节目, 得到满意的效果。部分地区甚至可以使用2米天线便能达标。

卫星电视事业在飞速发展, 要跟上发展的步伐, 需不断地努力学习新理论, 新技术, 新思想, 以高深的理论, 娴熟的技术来迎接新挑战。

摘要: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使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 全国各省的广播电视节目都已上星, 所有的上星节目全部采用数字化进行传输。现在卫星传输已成为全国广播电视传输的主要渠道和途径, 进入实用阶段的数字压缩技术传送着中央电视台的多套节目和一些省区的电视节目, 增添了节目内容, 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 极大的增强了电视屏幕的多样性并提高了播出质量。多年来, 我国卫星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国民众的经济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领域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的力量和向上作用。

卫星数字广播 第10篇

1.1 简介

世广卫星公司创建于1990年, 为全球提供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服务, 具有CD级音质、大面积覆盖、便携式收听等特点。

“非洲之星” (Afri Star) 和“亚洲之星” (Asia Star) 则分别于1998年10月和2000年3月发射成功, 主要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和中东。

2001年世广卫星与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 在北京东北旺卫星测控站建设了一个关口站, 用于完成音频及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加密和自动播出。

1.2 世广卫星重组

世广卫星用户发展缓慢, 自成立之初就一直亏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的财政年报显示, 2007年底世广卫星净亏损1.69亿美元, 而用户仅有17.4万。其中印度用户16.3万, 其它地区仅1.1万, 如图1、图2所示。

2008年10月17日, 世广卫星破产。同年11月, 进入中国已10个年头的世广中国总部撤销。

2010年6月, 美国YAZMI公司以550万美元购得全部资产, 之后虽有宣传, 但未闻有实质业务开展。

1.3 世广卫星破产原因分析

(1) 市场定位失败

世广卫星对自己的描述为:是一家专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数字音频和多媒体卫星直播技术服务的跨国公司。理想中的受众人口不少 (127个国家, 50亿人) , 但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都是问题, 试想能有多少人为了娱乐舍得自己花钱买个卫星收音机?

世广表示:“可以在偏僻的乡村和普通广播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收听卫星广播的新闻和音乐。”试想去这些地方能有几个人会带一个卫星接收机, 为的是听广播?没有国家政府或慈善机构的支持, 这种看似“村村通”的惠民覆盖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基本是自杀, 注定失败的命运。

作为娱乐产品, 卫星收音机对于个人来说可有可无, 不像手机等通信产品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可进入生活必需品行列, 因此世广的定位更应面向有钱人一族。

(2) 产品终端定位失败

世广一直主推个人家用终端, 也难怪它把重点放在家用终端上, 因为时至今日其卫星覆盖的大部分地区汽车普及性仍较差。2000年时, 我国的汽车制造还不发达, 汽车还很贵, 很难开进普通家庭, 不像今天。由表1可以看出, 我国家用轿车产量11年间增长了15.3倍。

世广卫星接收机最初由日本厂商生产, 如图3所示。售价高达180~250美元, 普通百姓买不起。随后推出我国产的车载型和家用型价格有所降低, 但售价仍高达500~1600元人民币。

由于汽车产业的大发展, 世广卫星倒闭前已意识到车载终端市场会有很大需求, 推出了改装的车载终端, 但还不是原车预装型的, 而面向北美卫星音频广播市场的美国天狼星XM公司的成功也正在于此——主推车载预装终端。

(3) 技术制约, 城市中接收效果不是很好

世广卫星初期没有面向车载终端市场还有一个根本原因, 就是技术制约所限。其卫星全向辐射功率EIRP不高, 只有53d BW, 且由于高楼大厦、广告牌、桥洞等的遮挡, 各种通讯器材的干扰, 都会造成接收不良。在移动的汽车里要想流畅欣赏卫星广播光靠卫星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地面转发站点协助才能覆盖所有盲区 (天狼星XM建了上千个地面转发站进行补点发射, 弥补了这一缺陷) 。然而建设这些转发站点的花销对世广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铺的面太广, 基本不可能实现。所以面向个人便携终端更现实些, 但缺点仍非常明显:必须将卫星收音机放在阳台并将其天线朝向卫星方向。

(4) 节目内容匮乏, 没用针对性, 不符合当地文化背景, 众口难调

“亚洲之星”面向印度提供45个频道, “非洲之星”提供59个频道, 看似不少, 但同期天狼星XM公司早已提供170个频道。

世广卫星的节目基本是拼凑的“杂牌军”, 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节目有限。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都是小国, 信息量有限, 几套节目就可满足需求, 不可能包揽整个卫星带宽。同时用户基本对自己国家的事情感兴趣, 对其他国家没兴趣。这就造成了收下来的节目只有几套自己感兴趣, 其他大部分都不感兴趣, 甚至可能都听不懂。

虽然欧洲整体经济发达, 但国家众多, 相对文化背景差异较大, 众口难调。且欧洲及澳洲DAB广播已开展得很好, 较难再发展卫星DAB用户了。

(5) 节目内容和落地国家政策有冲突

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本土文化等存在差异, 因此在信息内容传播上有严格要求。基于此, 世广卫星对接收机进行了特别设计, 增加了识别、过滤和锁定信道的功能。即便如此, 出于安全播出的考虑, 我国主管部门一直没有批准其进入中国市场运营。

(6) 地面网络及移动通信3G的普及对其形成冲击

由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3G的发展, 音乐、新闻等广播节目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手机收听, 这也加速了毫无特色及优势的世广卫星的破产。

综上原因, 造成了世广卫星业务开展举步维艰。

2 日韩卫星移动广播业务

2.1 简介

(1) 卫星

2002年10月, 日本东芝的子公司日本移动广播公司 (MBCO) 与韩国SK电信 (SKT) 建立了产业联盟, 2003年9月签订共同投资通信卫星的合作计划。2004年3月MBSAT-1卫星发射成功。卫星有两个波束, 分别覆盖日本和韩国, 采用极化隔离。

该卫星采用S频段为日本和韩国的移动用户提供音视频和其它数字多媒体广播服务 (SDMB) 。卫星EIRP虽然达到了67d BW (天狼星XM:60~63d BW) , 但仍会受到楼群、隧道的遮挡, 造成接收信号质量变差甚至中断, 为此日韩都建设了地面中继装置来增强信号。

(2) 韩国业务开展情况

韩国SK Telecom于2003年底成立子公司Tu Media负责SDMB服务的营运, SDMB主要面向手机用户。到2006年底, 有11个视频及26个音频广播。节目内容涵盖新闻、音乐、电影、电视剧、体育、教育、游戏信息等类型。卫星电视手机如图4所示。

2006年韩国和日本共同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 为Tu Media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小高峰。到2006年12月, 用户数量超过100万。随后发展放缓, 到2008年7月, Tu Media提供21个视频和19个音频, 用户数量仅140万。原因除了手机价格较为昂贵及服务费偏高外, 节目数量内容匮乏, 服务质量有待改进也是重要原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2005年12月市场上出现了免费的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 (DMB-T) 带来的竞争。如图5所示, DMB-T为手机用户提供10多个音视频频道, 2007年4月底用户就已超过320万。

(3) 日本业务开展情况

2004年10月, 日本移动广播公司MBCO正式推出主要面向日本汽车用户的数字多媒体广播服务。拥有SDMB专用接收终端的个体用户及汽车用户可以在移动中接收40个音频、8个视频以及一些数据频道, 卫星电视手机如图6所示。随后还推出了可接收SDMB广播的手机。

MBCO想得很好, 计划到2008年用户数量达到140万。但事与愿违, 2006年4月, 免费地面移动电视ISDB-T正式开通, MBCO的厄运便接踵而来。12月, ISDB-T信号就已覆盖全境。到了2008年4月, 65%的手机都支持ISDB-T。有数据称, 日本此类手机自2007年以来累计出货量已达3300多万部。而MBCO用户数量却一直在10万左右徘徊, 对于这种依靠广告费来生存的公司来说, 基本上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

2008年7月, 东芝宣布将在2009年3月关闭MBCO。

2013年亚洲广播公司Asia Broadcasting Satellite (ABS) 购买了MBSAT卫星, 并重新命名为ABS 2i。目前卫星轨位已由东经144°E漂至东经74.67°E。

2.2 日韩卫星移动广播破产分析

SDMB这种先进的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服务在日本惨遭失败, 直接原因是受到免费手机电视广播的严重冲击, 但透过现象, 我们还能看到其他的一些原因。

(1) 卫星传输费用高、运营成本高

(2) 定位不明确, 电视、音频节目混搭, 仍犯了贪大求全的禁忌, 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日本虽面向车载终端, 但没用重点体现出卫星广播的优势, 结果给了地面移动电视竞争的空间

(3) 内容少, 难吸引观众。

(4) 未能和汽车厂家广泛达成协议, 形成产品普遍标配预装, 且专用终端价格高, 难以普及。

(5) 服务不是免费的, 且收费偏高面对免费的地面广播服务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6) 2012年日本人口1.27亿, 汽车总量7560万辆, 看似不少, 但天狼星XM用户数量达到了2019万, 才实现了扭亏为盈。这说明什么?用户数量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不仅如此, 日本国土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 但人口却1个多亿, 说明地小人多, 更适合地面网络建设——地面移动电视ISDB-T只用了8个月信号就已覆盖全境。

3 美国天狼星XM广播公司的成功

美国天狼星XM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的一家仍在提供卫星音频广播的公司, 2013年底业绩如下:收入38亿美元, 按年增长12%;净收入3.7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9.27亿, 按年增长31%;用户2556万, 按年增长7%, 其中自费用户2108万, 即83%的用户选择每月缴付月费 (14.99~17.99美元) 。

天狼星XM目前虽然“大赚特赚”, 但其在2010年之前却一直在亏损, 并一度走到了破产边缘。但其经受住了考验, 最终赢得了今日的成功。

天狼星XM成功的关键, 首先是其市场定位准确, 其次是其独具特色吸引人的广播节目。即最初就选对了方向:专做卫星音频广播, 以预装的车载卫星接收机为重点发展对象, 加以170个五花八门的广播节目“狂轰滥炸”——至少能有一套节目抓住你, 让你心甘情愿每月奉上十几美元的月费。

因此我们说卫星广播产业最初市场定位非常重要, 要有超前预见性。否则开始走错路, 等到发现时再改正, 可能已经来不及, 残酷的市场不会给你改正的机会。

4 启示

简单地说世广卫星输在了贪大求全上, 而日韩卫星广播输在了提供视频节目上。二者的失败以及天狼星XM的成功给了我国今后开展卫星音频广播很多借鉴, 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天狼星XM公司的成功是特定环境下造就的 (如美国有3.1亿人口、2.48亿辆汽车) , 世广卫星和日韩广播如模式照搬是否能成功呢?对于世广卫星来说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以当时乃至当前的卫星制造技术, 覆盖如此大的地区, 不论它是主攻车载终端还是个人终端, 一开始便已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同样日韩也很难获得成功, 但我国却可以将这成功复制, 为什么?

首先我们应明确肯定的是传统广播不可能被替代!广播是唯一可以“解放”人眼球的媒体, 独具移动性和伴随特性优势。其次才是我们有世界先进的卫星制造技术、13.5亿人口、1.2亿汽车保有辆、较高的汽车增长率、巨大的国人消费潜力。具体到发展我国卫星音频广播产业, 简单的说必须把握3个根本问题。

(1) 业务形式一定要以DAB为本, 不能做DVB。

(2) 必须以车载预装终端为主要发展对象。

(3) 节目内容要细分, 做专做精, 而且必须采用付费收听方式。

特别是第3点, 独具特色真正吸引人的广播节目, 这才是成败的关键。我国悠久的文化、辈出的人才, 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制作出一百多套高质量的的节目。截至2013年1月21日, 我国共开办广播节目2831套, 不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61种语言对外广播。关键是需要政策支持, 对现有一些节目转型。

迄今为止, 我国虽无专属卫星数字音频广播, 也无广播收费的先例, 但我们相信国内巨大的市场和高涨的消费潜力。试想一百多个无广告、CD级音质, 细分为新闻、天气、相声、小品、访谈、体育、音乐等的频道, 总会有一个节目能“抓住”你的心, 不论何时打开卫星收音机都能听到自己喜爱的“粘人”节目, 此时人们会舍得付费的。

5 结束语

只有把握上述3个方面, 卫星广播才能减少和避免同飞速发展且势力更为强大的地面网络带来的竞争, 形成自身特点, 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

卫星数字广播 第1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卫星传输 常见干扰因素 策略

一、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

随着卫星传输技术的发展,无线传输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广播电视主要靠通信卫星和直播卫星传输。然而,卫星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经常会有信号变弱或中断的现象出现,进而影响传输的质量。要想找到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先去了解广播电视卫星在传输过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对传输信号影响的干扰因素有很多,比如,空间段干扰、自然因素干扰、转发器的恶意干扰。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云雨雪雾的干扰

在一定程度上,空间的自然环境会对卫星的传输造成影响。而对于空间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星蚀、电离层、太阳辐射等等[1]。其中,云雨雪雾对广播卫星传输的干扰是很严重的。最首要的是,云雾或雨雪等这些自然物质对电磁信号的能量有所吸收,因此,电磁信号经过电流层的时候,便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此外,对于电磁信号能量的衰耗,还可能是因为信号的频率过多而造成的。由于严重的云雨雪雾天气,会造成信号传输的路径不同,而形成相应的差异。经专业人士研究证明,雨雾天气会使卫星传输的信号变弱。但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也会发生变化,如随着雨水量的增加,信号也会相应提升。可见,广播卫星传输遇到的干扰因素并不是我们想象那样简单。

(二)接收站地面信号的设备干扰

在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过程中,地面信号的设备干扰是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接收站的附近会存在很多干扰信号,比如,雷达信号、调频广播信号[2]。而对于广播电视卫星信号相同或频率相近的信号便会进入到下行链路中去,造成干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的信号和电磁设备被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了。在这情况下,便使电磁波出现了。它却成为了卫星传输中的破坏者,影响了信号的正常传递。比如,一些民用电器设备和公众通信站的电磁波对广播电视电视信号的正常运输的干扰。

(三)地球站的电磁环境干扰

地球站的电磁环境也是它的干扰因素之一。如果地球站电磁环境没有达到标准,将会造成电磁信号的干扰。对于地球站的电磁环境要求是很严格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球周围的电磁环境也随之变得复杂。进而,有很多不好的因素出现,比如,工业噪音、调频广播。并对广播电视卫星的传输造成影响。比如,在地球站周围的电磁环境比较差,而电缆自身的屏蔽性也不太好的时候,相关设备的接地就会相应不符合要求。

(四)不规范操作引发的干扰

虽然人为因素很容易被忽略,但是,一定不能轻视。在地球站,值班人员对于播出设备、网管操作不当,所导致的错发载波信号,将会造成相应的干扰。也有设备参数设置错误的原因所造成的。这些设备参数有很多,比如,调制器、符号率、节目上行频率。

二、应对策略

(一)关于地球站的电磁环境干扰的应对策略

针对地球站的电磁环境干扰,可以通过这些措施来解决。第一、可以根据地球站的电磁环境出现的现象,对系统的各个节点进行依次排查,来寻找干扰源,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更换更换干扰源设备。还需要按时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天线是否有偏差,板化器有没有偏离的情况出现[3]。第二、对于地球站的选址也很重要的。選址的时候,一定要对电磁环境进行检测。从而,做好传输线路的电磁屏蔽工作。也可以在地球站建立相应的电磁屏蔽系统设备和系统,避免干扰现象的出现。

(二)关于接收站地面信号设备干扰的策略

广播电视卫星在传输过程中,到达地面之前会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达到地面以后,同样会受到很多的干扰源。因此,最首要的就是要把接受天线架设在远离电磁场,而且要是空旷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在遇到干扰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干扰源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采取灵敏度高的高频头,对干扰进行处理[4]。比如,当受到全波段干扰很严重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办法尽可能地减少干扰,如利用建筑物、人工屏蔽来减少干扰。

(三)关于云雨雪雾对电磁信号干扰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是千变万化的,那么云雨雪雾对电磁信号的影响也是无法提前预知的。而它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很要严重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最大可能去避免这种现象对电磁信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关于不规范操作引发干扰的策略

对于人为因素,加强安全播出管理是首要的。当然,也需要加强对值班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强化他们安全播出的意识,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制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同时,也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去提升自己。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有很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希望本文可以给看到它的读者们带去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杨猛.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及解决方式[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6:63-64.

[2]蒋东华.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J]. 科技传播,2014,07:13-14.

[3]赵阳.广播电视信号传播抗干扰技术探讨[J]. 电子世界,2014,12:441.

新疆卫星广播电视实时监测系统 第12篇

建立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系统的最重要目的是通过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 如实反映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效果和信号质量, 及时发现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受干扰的情况, 对系统故障和信号异常自动报警, 并实现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监测业务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等。

2 系统构成

系统主要由信号接收解调子系统、信号监测子系统、音视频信号自动监测子系统、音视频信号采集编码子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子系统、信息集中显示子系统、数据信息查询子系统、控制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网络通信子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故障诊断维护子系统等部分组成。

系统从传输流及QPSK信道两个层面对卫星信号进行监测。主要监测逻辑有以下几点:1) 信道指标判断:从卫星信号信道质量 (误码率) 及信道强度 (信道功率) 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得出判断结果。2) 传输流模板报警:主要有传输流基本信息模板 (包含速率、包长等信息) 、传输流PID模板 (包括PID具体内容) 。系统自动或手动生成模板, 使用模板对传输流实时进行监测, 发生异常时给出报警。3) 传输流三级报警:根据TR 101 290标准给出三级报警。4) 频谱监测:可接入频谱仪对卫星信号频谱进行分析。5) 音视频监测:监测电视广播画面静帧、黑屏、音频丢失等异态。

2.1 系统硬件结构

系统配件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通过QPSK信道监测仪对卫星信号进行信道指标监测, 同时输出TS流给数字电视监测仪。通过监测服务器对各节点设备进行控制采样, 实时数据直接传送到监测终端, 在监测终端将监测数据以图形化的形式显示出来。同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以备数据统计和历史查询。监测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及Web服务器为软件概念服务器, 硬件设备共用一台DL380G5服务器。

2.2 软件系统

1) 软件系统结构

软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2) 传输流监测子系统

系统完成对卫星数字电视TS流的监测。传输流子系统各个功能的功能简要介绍略。

3) 触发式传输流记录

由报警信号自动触发码流记录仪记录异态信号码流, 后期可通过码流分析仪分析信号特征。

采用蓄水策略:系统采用环形缓冲区策略, 将通常的码流存储一定的时间, 正常的后一段码流覆盖前一段码流。有报警触发后, 将异常的码流机制前一段的正常码流及报警后的一段码流存储并导出, 以进行分析。可通过解码软件将报警TS流播放到屏幕上, 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音视频信息, 可以人工辅助判断报警的现象和范围。

4) 卫星防干扰监测子系统

系统使用与国外知名厂家合作开发的QPSK监测卡监测数字卫星节目, 再使用信道监测设备分别完成多路卫星信道的监测, 实时监测每路载波的误码率、信道功率。所有监测数据记入数据库, 后期可查询回放。具体监测逻辑是发生误码率超门限时, 首先分析本载波功率是否有明显变化, 同时分析转发器是否明显变化, 根据两种功率的变化情况对干扰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见表1) 。

系统连通设备接口, 发送指令, 预置频谱监测任务表, 制定参数模式, 扫描所有接入的下行信号。将频谱数据采集, 通过程序处理, 存入数据库, 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包含卫星、转发器、频率、时间等信息。可按照上述信息对监测数据进行查询或者统计。

5) 音视频监测子系统

音视频监测子系统如图3所示。接收机输出的7路电视信号, 14路广播信号进入音视频分配放大器中, 分配后信号一路进入MVW160大屏画面分割器 (广播信号先进入AM16音频监测仪) , 另一路信号进入音视频监测记录仪BTVC-24。

该子系统主要完成对广播电视音视频内容监测及存储等功能。音视频采集监测主机采用高性能压缩板卡, 通过内置SDP完成图像压缩存储, 同时生成每一帧图像的内容特征数据, 由此特征数据系统可进行视频静帧、黑场等异态进行监测。

6) 监测数据处理及报警子系统

监测系统监测到信号异常, 超出报警门限时, 该路监测界面进行声光报警, 同时发送基本数据信息, 提醒用户注意信号状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系统采取智能报警机制, 根据报警内容分析判断、自动定位点, 用语音明确提示。从而能够大大减少值守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 保证异常情况及时被发现。

系统提供一套通用的默认报警设置, 授权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 (信号参数变更, 天气、卫星接收机变化等因素) , 设置每路信号的报警门限、报警方式 (声音图像) 、报警声音等。

7) 监测设备控制管理子系统

监测设备控制管理子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

该子系统基于J2EE的3层B/S结构, 底层屏蔽具体设备接口类型差异, 实现统一平台管理。可跨系统平台安装使用, 用户可定制显示风格, 通过IE浏览器远程控制设备。该子系统通过设备层服务器, 将设备各形式的物理接口转化为格式统一的命令字。中间层服务器作为用户界面层与设备层的桥梁, 将用户的请示转化为设备层能解析的命令字。设备层将命令字解析为具体的串口或网口通信指令, 完成与设备的交互, 并将结果通过中间层返回给用户层。该子系统使用的命令字可转化为标准SNMP协议规定的MIB节点, 保证系统的开放性, 保护用户投资,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该子系统结构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任何设备的改变或增减都可通过设备层的变化来完成, 对用户来说基本透明。系统所有相关配置都可通过控制平台完成, 设备参数、轮询策略、报警门限都可通过IE浏览器远程配置及管理。

8) Web发布子系统

该子系统采用Tomcat Web服务器, Tomcat是在SUN的JSWD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的JSP服务器, 它不但支持Serblet, 而且还提供了Web服务器的功能。作为一个开放源码的软件, Tomcat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可以和目前大部分的主流服务器一起工作, 而且有着相当运行效率。该子系统所有配置、监测都是通过IE浏览器利用Web页面实现的。

9) 用户管理子系统

上一篇:技术路线图下一篇:优化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