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院范文

2024-05-21

日本医院范文(精选5篇)

日本医院 第1篇

日本儿童医院多数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关东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近畿地区的大城市中, 且大多数为公立医院。

功能定位

日本儿童医院的平均病床数约为200床, 规模比我国小得多, 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儿童医院的功能定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日本, 儿童医院主要专注于儿科疑难杂症的治疗;而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则基本上留给居民日常生活范围内的儿科诊所或综合医院的儿科解决。具体来说, 日本的儿童医院有下列特色——

治疗对象涵盖了新生儿、婴幼儿、小学生、初中生, 也包括胎儿及产妇, 但以婴幼儿患者为主;

儿童医院的科室设置比综合医院的儿科更为全面、细化;

住院期通常比普通医院短, 但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却非常广;

重点治疗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外科疾病, 并提供儿科的各类特殊医疗服务;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急救医疗需求, 许多儿童医院还设置了急救诊疗部门及PICU;

患者大多经其他医疗机构介绍或转院而来, 经过初期的密集治疗后, 多数患者退院或转院, 少数疑难患者长期住院观察;

对入院患者的年龄有严格的限制, 若住院期间年龄超标, 患者须转往其他医疗机构。

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 由于患者特性及治疗方法上的差异, 儿童不能被视为“小成人”, 因此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理念也不同于普通医院。对此, 日本学术界及业界大体上有下列看法:

*从患者的角度

儿童患者的身体及精神均未成熟, 他们在住院期间不仅需要更多的护理, 更需要家庭般的温暖与呵护。

很多儿童患者尚处于生长发育期, 特别需要学习与游乐的场所。

儿童患者天真无邪, 但对就医和诊疗充满恐惧, 因此在空间、环境、色彩的布置上要做到既提升生活情趣, 又有利于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

护理单元的规模不宜过大, 且须通过改进管理方式来降低管理成本。

医技部的布置需简洁、高效。

儿童医院的门诊量虽小但因科室众多, 门诊部宜采用区块化的设计方法。

下文结合具体案例做进一步分析。

我们对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宮城县立儿童医院、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 医院的概要见表1。

住院部的设计

*病区构成

住院部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病区。日本儿童医院在病区划分时主要考虑患者年龄、护理程度以及疾病种类等因素。

表2为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住院部的病区构成。可以发现, 4层集中了所有的重症患者, 6、7层分别设置了产科及外科病区, 其余病区均按患者年龄划分。

*病床构成

图1显示了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病床构成。该医院共设160张病床, 产科病区占18床 (内含MFICU, 6床) , 其他均为儿科病床。儿科病床中, 34床为儿科重症监护病床, 其余108床分设在6个儿科病区中。

图2为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的病床构成。由于当地儿童医疗的需求量有限, 儿童医疗中心与南部医疗中心并设在同一座医疗设施内, 以共享医疗资源。全部434张病床中, 儿童医疗中心占100床, 南部医疗中心304床, 急救中心30床。

*护理单元与管理单元

儿童患者在住院期间需受到更多的护理, 因而护理单元的规模不宜过大。如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儿科护理单元仅设18床 (图1、图4) 。

控制护理单元规模的优点在于:显著缩短护理流线, 方便护理观察;增加患儿与护士的见面次数, 从而可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因此小规模的护理单元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并保障医疗安全。但缩小护理单元的规模会增加管理成本, 因此该医院采取了两个护理单元合设一个管理中心的做法。管理中心内设置护士长办公室及事物人员办公室。

医技部的设计

*功能模式

为确保安全高效, 当前日本的儿童医院普遍将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及周产期用房设置在同一楼层。

图3为该方法的功能模式图。其核心理念是以手术部为中心, 产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及小儿重症监护室布置在周边, 不仅联系方便, 而且便于迅速开展手术。

为确保该设计方法的顺利实现, 所在楼层的最小建筑面积需满足表3的要求。

*实例分析

图4为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三层平面, 该图较好地体现了上述设计思想。表4显示了该楼层的相关数据, 建筑面积为7384m2。

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虽然为并设型医疗设施, 其三层平面 (图5) 的布局方式同样也体现了同层化的设计理念。

门诊部的设计

*科室设置

表5为这3所儿童医院的科室设置。不难发现, 即使同南部医疗中心共享医疗资源的仅设100床的冲绳县立儿童医疗中心, 其科室设置也相当齐全。

作为日本最高等级的儿童医院, 国立成育医疗中心肩负着为全日本提供示范医疗以及积累和推广先进医疗成果的重任。该中心共设置了45个科室, 并将全部科室归并为8大部类。

该中心门诊部虽然科室众多, 但因采用预约制及转诊制, 成功地将日门诊量控制在1000人次以内, 因此门诊部的建筑空间并不大。图6、图7分别为该中心的三层及二层平面, 图中白色的C型走道为患者的交通干道, 它联系着通向所有科室的白色交通支路, 流线清晰便捷。各科室按所属部类沿C型走道依次排列, 十分简洁明了, 便于患者识别。

*分区与协作

如图4~9所示, 医院各层平面均按不同的颜色划分为若干个区块。各区块相对独立且只设单一的功能, 再通过合理组织建筑空间, 可充分确保区块内功能的合理实现及区块间彼此的有效协作。

图9中红色虚线为患者的门诊流线, 蓝色虚线为患者前往医技部的流线, 绿色虚线为患者前往康复部的流线。由于实行了上述区块化的设计方法, 流线不长且非常清晰。图中右下角绿色区块为门诊部及急诊部, 中间的深绿色部分为门急诊部的医护人员共用的工作区域。虽急救部通常并无医生留守, 但当急救患者被送至急救部时, 通过共用的工作区域, 各科室的门诊医生均可迅速抵达急诊部展开抢救。

图4中, 手术部与ICU的工作人员共用更衣休息区, 既可节省建筑空间, 又便于这两个部门的协作。此外, 图4中的产科门诊设在产科病区的西北角, 即便产科医生数量较少时, 也可开展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以上做法都较好地体现了分区与协作的设计思想。

设计创意

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除需解决好上述功能问题外, 也离不开良好的设计创意。

*游乐场氛围的共享大厅

以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为例, 为增强门诊空间的可识别性并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在门诊部中央设置了贯通地下1层至地上4层的共享大厅。如图10~12所示, 该大厅不仅色彩丰富, 厅内还有超市、餐厅、甜点店、游乐场等设施, 因而深受儿童欢迎。

*童话世界般的医院

如图13~18所示, 由红色砖墙、浓灰色金属屋顶以及民居尺度的阳台等要素构成的宫城县立儿童医院从外观到室内都更像一座童话世界。难怪它的建筑师山下智史曾说过, 该医院是一座不像医院的医院。他的用意是为了消除儿童的紧张与不安情绪, 实践证明该医院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并设型医院的空间处理

将两所或更多的医疗设施并设在一起, 以达到共享医疗资源的目的, 是解决所属地区某类医疗需求不足却又必须设置相关设施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设计好并设型医院的关键在于必须在建筑空间上处理好相邻医疗设施的不同需求。

如图21所示, 从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东南角的共同入口进入玄关后, 向左可进入儿童医疗中心的挂号大厅 (图19) , 向右可进入南部医疗中心的挂号大厅 (图20) 。两者之间虽通过共用挂号收费事务室来节省人力资源, 但室内设计分别迎合了儿童及成人的不同口味。

从一层平面图还可以发现, 该中心除挂号大厅外, 门诊诊室也分开设置, 而医技部及急救部合用, 取得了“既分且合”的良好效果。

图22为该医院的四层平面, 该层共设3个病区, 其中两个为成人病区, 1个为儿童病区, 与门诊部的挂号大厅类似, 病区的室内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图23~25) 。

日本七泽医院防治脑血管病的经验 第2篇

一、积极预防脑意外

日本政府规定,对40岁以上的成年人,在基层医疗单位检查有血压高,预测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者,就应尽快介绍到医院检查,患者也应按照医嘱迅即去住院。医院医生审阅入院申请表后,很快确定需检查的项目,如CT检查、运动试验、呼吸功能、心音图、脑电图、肾功能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得出初步诊断后,即研究制定治疗和教育方案。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讲清其发病的原因和预防保健措施,重点是进行饮食指导,控制食盐和动物脂肪类的摄入。体重要求力争达到或接近标准规定,不可超重过多。强调要有适当的运动,坚持每天早晚要作体育疗法。强调要安排好日常生活,使自己掌握生活规律和自我保健措施。病人住院1周后,可懂得一些防病知识,如此时未发现特殊病变,即让出院,发现病情加重或有新的问题,则需延长住院1个月左右,待问题解决后再出院。出院时,医生将检查分析结果和防治保健方案,由病人带回交原地或单位医生帮助指导实施,主要是治疗控制高血压。

二、治疗和康复措施急性期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病情是很重的,需及时住院治疗,主要是抢救生命,使之转危为安,同时注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经过积极救治、病人好转后,根据病情转入康复病房。

康复医疗是防止脑血管意外病人留下后遗症的重要步骤。每个疗程3~4个月,由医生制订康复训练方案,训练内容和手段因人而异,训练目的是避免留有后遗症、恢复工作功能和恢复生活自理功能。一般每日训练时间为30~45分钟。日本开展康复医疗主要靠精神力量,他们的口号是:“人给人治”,就是说,要细心、耐心、热心帮助病人锻炼,不能单纯依赖高精的设备。他们通用的康复锻炼方法有:1、理学疗法,有电疗、冷热疗等;2、作业疗法,有编织、刺绣、缝纫、木活、铁活等无声作业或有声作业;3、体育疗法,有滚动车、脚踏车、步行器、划船器、上下楼梯、矫形鞋、四脚手杖等;4、水疗,有药浴盆、气泡浴盆、水中运动池、沐浴升降床等;5、日常生活训练,有和式及洋式卧床练习铺床、在厨房练习点燃煤气和切菜炒菜、练习开关使用各种式样的水龙头、练习使用和清洗各式马桶等;6、语言训练,有单人和集体训练、利用图像和磁带录音进行训练等;7、康复工程,如帮助制造假肢、帮助训练使用等;8、职业训练,如练习打字、油漆家俱等;9、心理卫生,如单独同病人谈话,帮助其正确地对待现实;10、室外步行锻炼,让病人走石子路、草地路、波浪形土路,台阶路等等。

经过种种康复训练后,再用步行分析仪,测定病人步行时的平衡度,用运动机能评价装置,测定其肌电变化情况等。

经过康复治疗后,有的可以持医院证明进行就业。日本规定,各工厂企业都必须按职工人数吸收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工作。

我认为,日本采取的康复手段,在我国的康复医疗单位也有条件进行,在家庭同样有条件进行一些锻炼的。

三、关心出院后的病人

日本医院建筑设计的新动向 第3篇

衆所周知,醫院建築是設計難度最大的建築類型之一。由于世界各國的文化背景以及經濟技術發展的水平不同,各國建築師的設計理念或出發點存在很大差异。對于日本建築師而言,設計醫院建築時必須着重解决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其一,在醫療技術與醫療設備飛速發展的形勢下,如何使建築空間與環境很好地滿足醫護作業的需要;

其二,在少子高齡化日趨嚴重的嚴峻事實面前,如何迎合政府削减醫療成本的各種政策;

其三,在市場競争日趨激烈的情况下,爲了醫院的生存,如何通過建築設計改善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并提高醫院經營效率;

其四,如何通過建築設計改善患者的醫療或生活環境,并盡可能滿足不同類型患者的各種需求;

其五,在滿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能發揮出自己的獨特創意。

由于立場不同,上述種種訴求之間常常會産生各種形式的矛盾,爲此不僅需要建築師在醫療政策、醫療設備、醫院管理及醫護作業等方面具有廣博的知識,還需要在設計實踐中發揮高超的技巧。筆者認爲,其根本就是妥善調和醫院建築中高效率與高舒適度之間的關系。

一、提高醫護效率的設計

1. HCU的設置

住院部設計的關鍵在于護理單元的合理劃分。歐美國家于1950年代初就提出了所謂PPC(progressive patient care)方式,其基本理念是根據患者的健康狀况及所需護理量將住院部劃分爲intensive care unit(ICU)、intermediate care unit、self care unit、long term care unit等不同等級的護理單元,各類護理單元配置的醫療設備及醫護人員各不相同;在住院期間,當患者病情出現顯著變化時就將其轉移至適宜的護理單元。顯然,PPC方式在提高醫護服務合理性與效率化的同時增加了住院部的復雜度,從而對住院部的建築設計産生很大影响。

直至目前,多數日本醫院仍以設置ICU及一般護理單元爲主,完全采用PPC方式的醫院非常少。但近年來爲應對重癥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加,情况正在逐漸發生改變。一些大型綜合醫院往往以住院部的改擴建爲契機,在ICU和一般護理單元之間導入了一種名爲HCU(high care unit)的護理單元,變得越來越接近PPC方式。如圖1~圖3所示,HCU的醫護人員及醫療設備的配置介于ICU和一般護理單元之間,主要通過集中收治原本分散在各科一般護理單元中的重癥患者的方式,既提高了醫護作業及醫院運營管理的效率,也使得一般護理單元内的護士可以集中精力護理大多數普通患者。如圖4所示,T醫院住院部共有1 193個病床,722名護士,雖然ICU與HCU分别占總病床數的3%和6%,但爲了提供高度的護理服務,兩者配備的護士均占護士總數的12%;如圖5所示,在各自病區中的單位病床所占病區面積如下:ICU爲125m2/床,HCU近50m2/床,而一般病床不足40m2/床。

2. 外來點滴中心

爲了迎合政府縮短平均住院天數以削减醫療成本的要求,在醫療技術進步的推動下,許多原來必須通過住院治療才能實施的療法紛紛改用通院治療(指患者居家療養、定期到醫院接受治療)的方式進行。以癌癥化療爲例,由于該療法具有較强的副作用,原本需要患者住院後才能進行點滴作業,但由于醫療技術取得了突破,近年來發達國家越來越傾嚮于采用通院治療的方式實施該療法。

2002年,日本出臺了相關的設施及收費標準,鼓勵在醫院中通過設置外來點滴中心的方式進行癌癥等重大疾病的通院點滴治療。與國内治療感冒、發燒等常見病爲主的點滴中心不同,日本的外來點滴中心主要以提供高度醫療服務爲目的,因此不僅必須確保重癥患者治療過程的安全性,還必須盡可能提高環境的舒適度以使患者適應長時間點滴過程。

日本G醫院外來點滴中心(圖6)爲確保療效并防止治療過程中發生意外,配備了專門的醫生、護士及藥劑師,每天可爲50名以上的患者提供癌癥點滴治療。通常40%以上患者的點滴時間在兩小時以上,最長的點滴時間會超過4小時。該中心共有13張病床和4張沙發,根據患者病情劃分爲4個治療區。一區適用于病情較穩定的患者,提供普通病床;二區及三區均配有氧氣、引入等醫療用輸氣管,病床下部帶有(6子,當患者病情急速變化時,可以推動病床搬運患者;三區主要針對點滴時間長的重癥患者,設置在即使護士配液時也能觀察到的地方;四區主要針對病情穩定、輸液時間較短的患者。護士記録區有2處,便于護士進行點滴確認時能順利記録。患者來到點滴中心後,先在等候區等待,然後再被安排至適宜的床位接受治療。點滴中心的環境良好舒適,配置有電視、期刊雜志等供患者消磨時光,衛生間可供患者携帶點滴架子使用。

3. 日間手術中心

日間手術(day surgery)源自歐美,指手術、術後恢復及離院等環節集中在1~2個工作日内完成的手術。由于可以節約大筆住院費用,不僅受到了政府部門、醫療保險公司的歡迎,也因爲可以節省大量住院時間而頗受患者特别是上班族的青睞。據統計,目前美國的日間手術件數已占外科手術總件數的80%以上。

日本的日間手術主要集中在“日間手術中心”(day surgery unit,DSU)内進行,該類設施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日本建築師主要關注的問題包括:日間手術中心應盡可能設置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内,并便于患者到達;應方便挂號處的工作人員觀察到患者的到達及等待區域;患者的流綫應單嚮前進,術前患者和術後患者不應碰面;患者利用的空間宜采用自然采光。

日本Y醫院的日間手術中心很好地體現了上述設計理念(圖7)。該中心位于醫院門診部四樓,與醫院手術部完全分開(圖8)。2010年該設施完成日間手術4 260例,平均每個工作日完成近20件手術(圖9)。該中心共有6間手術室,包括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3個專用手術室及3個通用手術室,手術範圍也在不斷擴大,現在不僅可以完成白内障、膽結石等小手術,還可進行胃癌等外科手術、尿結石等泌尿科手術、上肢骨折等骨科手術(圖10,圖11)。

4. 放射性診斷與手術復合系統

對于腦卒中、腦神經外科及外傷手術來説,提高手術精度的關鍵在于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能對病竈進行準確的定位與把握,因此常需要在手術過程中展開血管攝影、CT及MRI等放射性診斷。然而按照常規,手術室不僅與放射性診斷室分開布置,而且彼此間的温濕環境及空氣清潔度也難以保持一致。

爲此,日本D醫院聯合多家醫療設備廠商及建築公司共同開發出放射性診斷與手術的復合系統。MRI室、血管攝影/手術室與CT室等彼此間通過自動門隔開的三個房間連續布置(圖12),加上周邊的操作室及附屬設備室共同構成一個“放射性診斷與手術復合系統”(圖13,圖14)。手術臺與血管攝影合二爲一,并與CT及MRI布置在同一軸綫上,再通過一些專用設備可最大程度地方便對患者進行移動。

該復合系統的成功研制開發,不僅使D醫院可以更順利地進行多種復雜手術,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建築師對醫院建築的固有設計理念。

二、提高舒適度的設計

醫院不僅是醫療的場所,也是患者生活的場所。日本建築師除了關注醫療效率之外,也很注重提高建築空間及環境的舒適度。下文分别從門診部及住院部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1. 門診部

大醫院往往空間復雜多變、人員嘈雜、充滿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專業術語,高齡及行動不便的患者在體檢、就醫、取藥等門診流程中很容易迷路。爲改善這一狀况,日本醫院除加强各類導嚮標識外,更通過合理的空間設計對患者進行引導。

以位于東京的J醫院爲例,該醫院的日門診量達5 000人次左右,是日本門診量最大的醫院之一。該院門診部中央設置了貫通地下一層至地上四層的共享大廳(圖15~圖18),通過該大廳,一層入口處導醫臺的服務人員可以清楚地嚮患者指明去處;患者借由該大廳也很容易確認自己所處的位置。另外,當自然光綫從中庭的玻璃頂上傾瀉下來時,也給醫院内的人們帶來一絲温馨的感受。

醫院内除了用箭頭和文字來標識行進方嚮和場所之外,還利用紅、緑、藍等顔色表示診室、檢查科室、放射綫診斷科室(圖19~圖21),并通過與該色調統一的室内設計構築了令人放鬆的療養空間。

爲使醫院環境貼近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减少其焦慮感,一層入口大廳左側設置了超市、圖書室(圖22)、相談室、討論室等供患者使用的空間,三層還設置了患者餐廳。圖書室由志願者管理,主要嚮患者及其家屬提供與醫學相關的讀物及媒體信息。餐廳則外包給一個著名的餐飲連鎖店經營,可爲患者提供高水準的飲食。

2. 住院部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住院部環境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具體表現在:單人病室數量增大;多床病室以2人間和4人間爲主,5~6床的大病室基本消失;普遍在病室内設置獨立衛生間;作爲患者康復訓練的重要場所,走廊有加寬的趨勢;大量設置與患者生活相關的活動室、餐廳、相談室等房間,使患者的住院生活越來越貼近日常生活。

研究表明,日本住院部的建築面積有逐漸擴大的傾嚮。日本上世紀80年代建成醫院的1床平均病區面積爲16m2~26m2,90年代建成醫院爲20m2~30m2,而近年建成的T醫院住院部則達到了39m2。該住院部的每層公共部分均設置了患者厨房(圖23)及兩間家屬休息室(圖24)。患者厨房主要是爲了方便工作人員爲患者配餐;家屬用房則是爲了防止探望患者的家屬幹擾其他患者的生活。

結語

本文從效率及舒適度兩個方面探討了日本醫院建築設計中的一些新動嚮。必須説明,在同一所醫院中同時要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常常有很大的難度。因此除單體設計外,還應重視醫療設施的功能分化及彼此間連携合作方面的研究工作。限于篇幅,筆者擬另文發表相關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颖,孙耀南.精神病医院住院部的建筑设计方法—以日本精神病医院为主要考察对象.建筑学报,2010(2):102~107

[2]周颖,孙耀南.农村卫生站建筑设计研究(上)—基本原理.建筑与文化,2008(6):74~78

[3]周颖,孙耀南.农村卫生站建筑设计研究(中)—标准化设计方法.建筑与文化,2008(8):70~73

[4]小林健一,小菅香,淳夫,泰.外来点滴能治境考察.日本建築学会画系文集,2004,581(7):9~15

[5]小菅香,泰.日本病院建築部面配分研究:1990年代全体像·病·外来.病院管理,2006,43(1):59~69

[6]小菅香,泰.日本病院建築部面配分研究:1990年代·供·管理分析.病院管理,2006,43(4):195~205

日本医院 第4篇

1~4.爱育医院新院采用钢筋混凝土免震结构, 地上10层, 外观设计上既继承了传统特色, 又体现出对于高精尖医疗技术的追求

工程概况

爱育医院新院占地面积4500.45m2, 建筑面积17586.05m2, 地上10层, 钢筋混凝土免震结构, 设计床位160张。新院的核心业务为围产期医疗和幼儿急诊, 本次改建后床位数量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加, 除了现有的围产期医疗机能, 面向当地的幼儿医疗功能也得到了加强。

平面布局

各层的布局为, 一二层为入口大厅及门诊急诊, 四层为机械室, 五层为药房, 六层为儿科病房, 七八层为产科病房, 九层为餐厅, 十层为户外设备放置处。详见表1。

爱育医院的科室分为儿科、妇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小儿外科、小儿精神科、女性内科、女性外科、放射科、女性体检。其作为东京都地区妇产专科医院, 专注围产期医疗, 从怀孕开始到新生儿出生的孕期、产期医疗服务及其设施在全日本都是非常齐备的。MFICU可以应对高危妊娠, 被当地指定为“综合周产期母婴医疗中心”, 发挥着重要作用。

设计宗旨

医院的设计以及建造, 最基本的考量就是尽量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安心的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点, 在建设之初, 设计者就和医生、护士等医院员工进行了充分地交流。

经过了东日本大地震这样的灾害后, 在设计中通过使用防震结构, 使得建筑的防灾机能也得以提升。新爱育医院的平面设计做到了在既能保证功能性的同时, 也充分考虑到了患者和员工的感受。一层的大厅入口外设计了室内停车场, 方便雨天时孕妇能够方便地上下车。

另外, 医院秉承“自然分娩”的方针, 在产后根据母亲的身体恢复情况, 会尽量将婴儿放在母亲身边。

就医动线

外来患者的检查动线、患者的移动距离被压缩至最短距离, 二层的诊察室、内诊室被设置在员工站点的周边, 员工的行动路线也得以缩短。另外, 三层的手术、分娩部门通过走廊相连, 走廊同时可以作为作业空间使用, 进行无障碍移动支援。患者使用的电梯、员工使用的电梯和货梯均分开设计, 动线各不相同。业务用电梯的动线附近设有X射线室、监控室、手术室、中央材料室、物品室等, 提高了使用者的行动效率。

环境塑造

从医院整体占地形状来看, 南北长, 因此不得不设计很多东西向的房间。为了避免西晒, 在建筑东西面, 以和外立面呈20~30度角的方式配有百叶窗, 给建筑外观赋予了更多韵律与变化。此外, 一层使用纹理柔和的大理石风格瓷砖, 室内装修给人以温暖、高档的感觉, 让孕产妇、患者、家属和访客都能感受温馨的氛围。

5~9.室内装修给人以温暖、高档的感觉

10~11.医院的设计以及建造, 最基本的考量是尽量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住院部门是医院正统的核心部门, 通过走廊窗户自然光线可以照射进来, 节省能源。此外, 还配有休息室、天井以及屋顶庭园, 充分考虑了居住环境和绿化。

结语

伴随着母婴保健环境及医疗体制的改善, 日本每1000个新生儿里只有1人死亡, 幼儿只有2人死亡, 日本新生儿及幼儿死亡率和冰岛并列世界最低。另一方面, 根据厚生劳动省2015年6月5日发表的2014年人口动态统计, 1名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1.42名子女, 产下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30.6岁, 晚婚晚育比之前更多。因此, 一所妇产科医院, 创造出可以让人安心进行孕产的环境是需求所致, 但如何建成满足患者需求、提供高质量医疗的服务系统是能够支撑这个健康社会的重点。

浅谈日本医院对孕产妇的科学管理 第5篇

1 前检查的科学管理

1.1 孕早期产前检查的科学管理

首先是确定是否妊娠, 该项诊断的临床确定必须由经阴道B超这项检查作为依据, 观察到子宫腔内确有妊囊后再每周到医院复查, 直到孕7周后经B超看到胎心搏动后才能作为早期妊娠诊断的确立。由于孕早期孕囊附着较不稳定, 尤其是孕12周前较易发生流产, 所以此期应加强管理, 重点保护, 每隔两周需到医院检查一次, 确保胚胎或胎儿的正常发育, 并给予相应处理, 笔者认为这是对孕妇负责的一种管理办法, 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置, 应以借鉴。

整个孕期, 体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专科医师常规根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来指导整个孕期孕妇可以增加的体质量千克数。在专科医师的允许范围内的体质量增加通常是安全分娩的保证, 同时不良合并症也会大大减少。这项指导非常重要, 必须由专业护士来实行, 体质量指导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孕妇是否会并发妊高症, 糖尿病, 羊水过多等危急并发症, 以及还会影响产程的顺利进行。详见表1。

BMI是指体质量指数 (BMI=kg/m2) , 图表的代表意义是:19~24代表正常体质量范围, 整个孕期安全分娩可以增加的体质量数是8kg, 也就是说大部分体质量在正常范围的女性在整个孕期体质量增加应控制在8kg, 这是一个合理的范围;<18代表体质量低于正常, 孕期可以增加12kg;25~28代表体质量高于正常, 超重, 需要控制饮食, 可以增加5kg;>28代表肥胖, 需要通过专业营养师给予营养指导。笔者认为利用体质量指数来指导整个孕期的体质量控制非常科学, 不仅可有效避免孕期的不良合并症, 同时也满足了如何使得产妇身材尽快恢复到理想状态的心理需求。

1.2 孕中晚期产前检查的科学管理

从孕28周开始进入怀孕中期, 此期检查的重点是贫血的检查, 糖尿病的筛查及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筛查, 这三项筛查也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胎儿及孕妇的健康, 甚至生命安全。同样必须做到早检查, 反复确定, 发现问题, 及早治疗。从孕36周开始进入孕晚期, 除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外, 此期每周进行产前检查时医生都会为孕妇进行内诊, 相当负责, 以了解子宫口的位置以及子宫颈管的硬度, 子宫口的扩张情况, 子宫颈管展退率, 下降度等情况, 综合判断孕妇是否快要临产以及宫内胎儿有无缺氧征兆。在一年的研修期中, 笔者并未见到有过早产, 死产的情况发生, 一切都被安排得有条不紊, 按部就班, 杜绝一切不良因素于萌芽状态。

2 娩过程中的助产指导

2.1分娩第1期

从规律的阵痛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大10cm之前。指导分娩者避免过早向下用力屏气, 否则会造成会阴水肿, 加重分娩者的疲惫感。整个过程日本助产师会全程陪伴指导, 不仅给予专业的分娩指导, 减轻产妇的痛苦, 也给予产妇极有力的心理支持, 从而有效缩短产程, 减轻痛苦, 大大增加产妇分娩的信心。

2.2分娩第2期

从宫口开全到新生儿诞生。指导产妇当阵痛来临时, 深吸一口气, 向下使长劲, 告知产妇每一次阵痛, 最好使够三次劲, 第二次使劲尽可能坚持的时间长一些, 当阵痛结束时马上调整呼吸, 放松休息。助产师在此期应多给予心理指导, 为分娩者加油鼓劲, 告知分娩者很快就能与自己的宝宝见面了, 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正确的分娩姿势, 直到结束分娩。

2.3分娩期间助产师会陪伴在孕妇的身边, 为孕妇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并不断指导孕妇正确用力的方法, 以及用力时的体位, 呼吸方法, 姿势配合等。产房内伴随产妇的不仅有助产师, 护士, 亲人, 还有舒缓悠扬的音乐, 这样做有助于产妇放松身心, 减轻痛苦。笔者认为, 指导+陪伴+放松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科学化的医疗照顾理念, 让孕产妇感到安心和舒心, 有效增加产妇分娩信心, 缩短产程。

3 分娩后产妇的科学管理

分娩后第1天是产妇最疲惫的时候, 最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与照顾, 此时的新生儿也最容易有意外发生, 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产科护士代为照顾, 这样一来, 产妇和新生儿都得到科学照顾, 避免了新生儿意外的发生。分娩后第2天专业的按摩师会帮助并指导产妇按摩乳房, 促进乳腺小管的通畅, 使乳汁尽快分泌以哺育宝宝;并积极指导产妇进行正确地母乳喂养。当发生乳汁淤滞引起的乳房肿胀, 疼痛时护士会用冰袋予以冷敷, 减轻疼痛, 效果明显优于热敷。日本在节能环保与注重资源的再生利用方面也非常值得称赞, 在日本妇产医院几乎不用一次性的纸尿裤, 而是统一使用由棉布制成的白色尿布, 并于清洁消毒后反复治疗, 棉布对宝宝皮肤无刺激而且舒服, 还节约成本, 非常值得推荐。在日本, 产妇的饮食与正常的成年妇女在热量的供给上几乎相同, 但品种丰富, 重视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 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比, 合理的饮食原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保持均衡饮食, 避免过量饮食, 避免产后肥胖, 否则不仅影响健康, 而且极易引起产后抑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日本医院】相关文章:

日本出版06-03

日本茶道07-09

日本教育07-20

日本汉字07-21

日本作家07-26

日本核泄漏05-10

日本武士电影05-12

日本传统建筑05-19

日本当代文化06-20

地震与日本06-28

上一篇:指尖上的广电下一篇:电容单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