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安全观论文

2024-08-28

亚洲安全观论文(精选12篇)

亚洲安全观论文 第1篇

“亚洲新安全观”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3月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首次正式提出,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亚洲新安全观”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领导人面对目前风云突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针对亚洲的具体发展状况提出的指导亚洲安全走向的新理念。建立和平、稳定、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树立“新安全观”是基础,建立安全机制是保障。“机制化生存”即建立一个能够得到地区内各国普遍认可的安全机制已成为亚洲地区各国面临的紧迫课题,同时,“机制化生存”也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抉择的必由之路[1]。

亚洲新安全观是以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为基本内容的安全理念,主张在亚洲地区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2]。

国际安全机制被认为是一种作用于安全领域的国际机制,国际安全机制是“关于特定国际安全领域,为达成某一共同的安全目标而建立的,容许国家相信其他国家将予以回报,而在它的行为上保持克制的那些原则、规则和标准。这一概念不仅指便于合作的标准和期望,而且指一种超出短期自我利益追逐的一种合作形式。”[3]国际安全机制的基本形式是国家与国家或者其他国际行为体之间服务于长远利益的安全对话与合作,而实现的关键在于国际安全领域的相互透明、充分信任与良好交流。“国际机制应用于安全问题领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4]按照安全机制的属性区分,一般将国际安全机制区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类型。前者的安全目标针对外在力量或安全威胁,可进一步分为针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机制和针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机制。如北约、欧盟和东盟等均属于这种类型。后者的安全目标针对内部各成员国,可进一步划分为寻求和平共处的国际安全机制和旨在建立共同体的国际安全机制[5]。

二、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从新自由制度主义角度看,制度的存在可以帮助国家确定利益和规范国家行为,从而有助于克服国际无政府的状态。如果某种制度的建立能够使各相关国家获得比单独行动所得更多利益,这种制度就能得到维持和巩固。在亚洲地区建立一种安全机制来保障地区安全,这对于维护亚洲区域安全与稳定是非常必要的。合理的国际安全机制对于促进安全合作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制度的情况下,实际的合作常常比可能的合作要少。”[6]

首先,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化要求构建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总体上,当前亚洲形势是稳定的,和平、合作、发展仍是主流。但与此同时,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中的复杂因素也在上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与威胁交织。历史遗留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亚洲仍是安全威胁和冲突动荡的重灾区和高危区。地区热点、难点问题集中,“三股势力”、制毒贩毒、跨国犯罪活跃,海洋环境、能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一些亚洲国家在发展转型期面临安全困境,建立各国互信,实现亚洲地区安全秩序仍任重道远。

其次,现有的安全机制难以摆脱“安全困境”。目前为止,亚洲地区的安全机制难以解决亚洲地区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大国还是中小国家,安全困境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两个国家之间,由于各国奉行不同的安全政策,或牵制、或防范、或联盟,致使亚洲众多的安全之间形成某种连动的复杂关系。如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不仅发生在南北双方之间,而且美国甚至日本也深深介入了,一旦半岛南北双方之间的安全困境失控,无疑会对朝日以及朝美之间的安全困境造成影响;中美之间的安全困境一旦失控必然引起中日之间安全困境形势的变化。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亚洲地区至今没有形成为各方广泛接受和认同的安全制度或体制,缺乏制度约束的众多行为体之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安全关系;同时,地区热点问题始终没能得到根本解决,热点升温甚至失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再次,“危险平衡”的安全隐患要求区域安全机制予以规范。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亚洲是具有世界影响力大国的集中地带。目前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的四个国家———俄罗斯、日本、中国和美国都处于该地区或在该地区拥有重大的安全利益,导致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十分复杂。而且,作为地区安全的主角,四大力量之间安全关系以及它们对地区安全的态度和政策取向,还会对亚洲的整体安全产生重大影响。除上述大国外,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东盟内部各国之间也有相互矛盾的安全利益。

三、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从当前亚洲各国的认识和需求看,构建亚洲区域的新安全机制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推进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亚洲地区的主流。各国强调通过和平手段实现亚洲安全战略,为亚洲国家进行安全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希望保持亚洲局势的稳定是各国共识。虽然各国的安全战略有所区别,既有追求建立地区公正合理新秩序的,也有谋求单独或联合主导亚洲的,还有寻求恢复或扩大在本地区影响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希望保持亚洲局势的稳定,都把接触与交流作为发展国家间关系,实现亚洲战略的手段。还有,多数亚洲国家已建立了旨在消除对抗、寻求合作、不针对第三者的新型双边关系。这些寻求对话与合作,谋求共识与共赢的双边关系,为发展多边合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有关各国已提出各自对多边安全合作看法,为建立亚洲安全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亚洲各国出于不同的动机,都主张加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意在构筑于己有利的多边安全架构,影响、主导地区安全事务之意。俄罗斯对亚洲多边安全合作持积极态度,先后提出建立多边磋商机制和六国集体安全体制方案,希望保持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以恢复经济,重振其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韩国提出东北亚安全机制要采取“双轨制”结构,以韩美同盟安全合作关系为首要,同时推动建立非同盟性质的东北亚多边安全协商机制,试图扮演大国关系调停人的角色,发挥韩国的影响力。日本主张“双轨制”,即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基础,确立与欧安会相似的多边安全机制,强调参加合作机制的国家公开对安全保障问题的看法和防务政策,增加军事透明度,力图增强其在亚洲地区的发言权,以此在国际后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各国对如何建立亚洲安全机制的看法尚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在客观上为相互之间增加了解和信任,加强联系与合作,进而为建立区域安全机制提供了契机。

再次,区内各国的快速发展为构建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提出了必要的基础。市场经济已成为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各种资源根据市场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亚洲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自然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分布不均,且有天然的地理便利条件和庞大的经济总量,使区域内经济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与互利性。亚洲各国积极促进双边或多边经贸往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从而强化了区域内各国的共同利益,使经济上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使各国都处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动之中。各国通过谈判和协商,按照公平、合理、互利的原则处理经济矛盾和争端。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有助于各方培育合作意识,改善各国之间的安全关系,进而为发展多边安全合作提供良好氛围。

四、小结

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是亚洲国家的共同事业。中国是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的重要力量,中国保持自身稳定和持续发展,促进睦邻友好合作,这将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注入强大的正能量。中国要积极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在地区事务中贡献更多的智慧,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案,促进地区国家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把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作为共同目标和自觉行动。

摘要:“亚洲新安全观”是中国领导人面对目前风云突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针对亚洲的具体发展状况提出的指导亚洲安全走向的新理念。建立和平、稳定、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树立“新安全观”是基础,建立安全机制是保障。从近年来的世界安全形势出发,探讨亚洲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的基本内涵,以及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中国将在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与安全机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亚洲的和平发展进程。

亚洲安全观论文 第2篇

专家解析亚洲安全观提出背景及深刻内涵

(2014-05-22)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视点

对话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刘跃进《法制日报》记者余 飞

对话动机

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作为致力于共同维护亚洲和

平与安全的多边论坛,此次亚信上海峰会在召开前就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议有望成为

亚信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

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信上海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提出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

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

之路。围绕亚洲安全观提出的背景和内涵,《法制日报》记者与相关领域专家展开了对话。

亚洲安全形势既复杂又严峻

记者:亚信上海峰会引发了各方高度关注,尤其是对峰会将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各方均抱有很大期待。这

种关注与期待源于当前亚洲地区的安全态势。目前,亚洲地区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哪些挑战?

刘跃进:当前亚洲各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是多方面的,既有一些传统的安全问题,也有不少复杂的非传统

安全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可以说是“既复杂又严峻”。

在传统安全方面,领土争端等问题依然存在,军事方面也出现了危险的苗头,一些国家之间由于互不信

任,在某些方面陷入传统的“安全困境”。

在非传统安全方面,暴力恐怖活动防不胜防,生产生活领域的人身伤害事故也不断发生,马航事件、土耳

其矿难、老挝空难等都说明亚洲国家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此外,信息安全、网络安

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在亚洲地区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表现,其中有些问题是亚洲国家之间的问题,也有些问题是亚洲国家与非亚洲国家之间的事。例如,美国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听全世界的通讯,包括

各国领导人的手机电话通讯,这对亚洲国家安全来说也是一种新挑战。

许利平:从传统安全领域的领土之争、核危机到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三股势力”、偷渡贩毒犯罪、金融安

全、网络安全,当前亚洲安全面临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影响的局面。我个人认为,亚洲安全

形势虽然比较严峻,但处于可控状态。

记者:在此次峰会上,卡塔尔和孟加拉国从观察员国转为成员国。有分析人士认为,各方的重视及成员国的增加,这是否说明中国的亚洲安全新观念有着巨大吸引力。

刘跃进:这次亚信峰会可以说是谋求信任、谋求协作、谋求安全的地区性国际会议。一些有不同意见的国家能够走到亚信这样一个地区性国际会议上,谋求协作、合作、信任和安全,这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象

征意义,当然也有其重要的实质意义。

如果说在中国担任亚信峰会轮值主席国之前,亚信峰会和整个亚信机制一直在缓慢而坚实地向前迈进的话,那么当中国积极主动推进亚信机制进一步发展时,我相信亚信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效果也会越来越

好。

卡塔尔和孟加拉国从观察员国变为成员国,是亚信峰会发展壮大的一个具体表现。今后,会有更多的国

家正式加入到这样一个重要的多边论坛中来。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会努力促进亚信成员的扩大,扩大亚信机制的作用范围和领域。

落实亚洲安全观关键在合作

记者:在21日的会议上,习近平在发表主旨讲话时强调,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能否解释一下,为何要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许利平: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是亚洲地区安全的核心内容。共同安全,是指亚洲各个国家应连成一体。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一国安全必须依赖其他国家的安全;合作安全,是指通过合作促进一国及一个地区的安全;综合安全则是指统筹考虑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建立综合安全体系;所谓可持续安全,是指不能为了安全而安全,不能为了安全而损坏其他方面的利益,应着眼于建立更长远、更有效的机制。

刘跃进: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都不是近期才出现的安全观念,而是在冷战后期就开始萌芽,在冷战结束后迅速扩展的不同形式的非传统安全观。此次峰会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包容了不同方面的安全思维和安全观念,这也说明了只要有利于亚洲地区安全的思想理论、安全模式、治理方式,都可以为我所用,为亚洲所用。

这些安全观念与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是一致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以国际安全为依托”,就是指要充分扩大国际安全,只有在他国安全、国际安全有保障的大环境下,一个国家自身的安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记者:有分析人士认为,“合作”是亚洲安全观的一个重要内涵。习近平在讲话中也强调“推动亚信成为覆盖全亚洲的安全对话合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亚信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合作应如何推进?

刘跃进:推进安全合作的关键在于增强互信,形成高度互信。

许利平:之前说到亚洲安全形势虽然严峻,但处于可控状态,这种可控就需要共同合作来实现。亚信成员国之间开展安全合作,根本问题在机制建设。目前亚洲地区的安全合作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合作机制,大多是双边合作,缺乏多边合作机制。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冷战思维有关。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安全合作多是在一国与一国之间进行,这种方式与国际潮流不符。我们提倡多边合作,并不是排他,而是将各方面角色纳入到合作机制中。

建立亚洲安全机制,还需要亚洲大国为机制的建立提供公共产品,即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培训及相应的场所。

建立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的核心是增加互信。增加互信,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人文交流机制、领导人热线、媒体交流等多种形式来推动。

亚信峰会下的“亚洲新安全观” 第3篇

这是亚信成立以来,参与国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盛会。亚信也成为继上海合作组织后被国际社会关注的又一个亚洲增强互信与合作的焦点。

亚信与纳扎尔巴耶夫

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意识到建立一个全亚洲范围的地区性安全合作组织的必要。他在次年第47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这一倡议,旨在通过这一平台,让各国专家、学者和领导人“讨论亚洲或欧亚的和平与安全问题”。

纳扎尔巴耶夫在以后的一些讲话和著述中,不断强调亚信对哈萨克斯坦、中亚地区稳定及整个亚洲和平的重大意义。他认为,亚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冲突的地区,在历史上,由于这些因素造成了亚洲一些地区长年局部动荡和战乱,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比欧洲和亚洲的情况认为,欧洲曾是世界历史上两次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欧洲各国为了防止新的对抗出现,促进政治与经济合作实现一体化,其中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成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亚洲国家也应借鉴欧洲的做法,通过各国领导人的努力,建成亚洲自己的安全合作体系。

纳扎尔巴耶夫畅想,这个组织应该促进亚洲各国间的对话和协商,对地区形势达成一致的认识,消弭相互间的误解、对立与冲突,保障地区的稳定与安宁,进而协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推动在亚洲地区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他还建议将这个地区性安全合作组织定名为“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2002年,在纳扎尔巴耶夫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亚洲各国领导人的支持下,经过专家论证、外交协调、确定原则、推动峰会四个阶段、长达十年的准备,首次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并通过了旨在增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的《阿拉木图文件》和《关于消除恐怖主义和促进不同文明对话的宣言》。

如今的亚信已拥有24个成员国、13个观察员国和组织,横跨亚洲多个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认为,相比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已经是一个国际组织,历经十年才开始举行峰会的亚信还只是一个探讨安全与互信的论坛,距离纳扎尔巴耶夫的美好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6年、2010年,又经历了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两次峰会后,四年一届的峰会已经成为惯例。本次峰会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与会领导人将围绕“亚洲安全形势”“推进亚信对话、信任与协作的措施”等议题发表意见。纳扎尔巴耶夫致力于促进亚洲稳定的努力也将在这次峰会上获得肯定。

中国与亚信

中国作为亚信成员国,对亚信峰会极为重视,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出席了前两次在阿拉木图举行的峰会。

2002年第一次峰会期间,江泽民发表了题为《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安全》的讲话,呼吁亚洲各国从本国和地区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和睦相处,加强合作,共建美好家园。

2006年,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的讲话。他提出了四个努力方向:第一,坚持互信协作,建立亚洲新型安全架构。第二,坚持相互借鉴,促进各种文明共同繁荣。第三,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区域内外合作。第四,坚持互利共赢,继续深化经济合作。

2010年,由于上合组织塔什干峰会与亚信峰会在时间上有冲突,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作为胡锦涛特别代表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亚信第三次峰会。戴秉国就加强亚洲各国团结协作,建设和平、发展、和谐的亚洲提出三项主张,呼吁成员国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坚持互利共赢,以更开放的态度,推进区域合作。

事实上,中国作为亚信成员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友好邻邦,从一开始就积极为亚信进程的各项内容做出努力。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亚信的宗旨是通过制定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这与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平等互利,相互信任,和平共处,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今年,作为东道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无疑备受期待。他将阐述中方对亚洲安全形势的看法,提出中方对加强亚洲安全对话与合作的主张,呼吁亚洲国家共同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稳定。

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在此前吹风会上也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亚信进程,积极参与亚信框架内各项信任措施的建立和落实,多次在华承办亚信相关会议。中方希望以主办亚信峰会和担任亚信主席国为契机,推动各方发扬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精神,谋求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为推动亚信发展和促进成员国对话与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亚信与亚洲新安全观

在全球陆地总面积近30%的土地上,有着近42亿人口、48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跨跃民族、宗教、信仰、制度、文化和不同发展阶段,谈构建信任与安全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亚洲的安全问题既有伊核、韩朝、韩日、南海、印巴等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当属传统安全领域问题,也有“三股势力”(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等新安全领域问题,再加上域外力量的介入,就使得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如何增进互信,携手应对新、老安全问题,谋求建立有利于地区稳定发展的安全环境,是亚洲各国面临的迫切任务。

曲星也认为,亚洲可能是“冷战”后遗症最多的地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如何增进互信,携手应对新、老安全问题,谋求建立有利于地区稳定发展的安全环境,是亚洲各国面临的迫切任务,新安全观的建立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对话与协作仍是此次峰会主题,亚信为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中、西、南亚国家开展交流与对话,加深相互理解与信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场所。

此次亚信峰会将发表《上海宣言》,阐述成员国对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共同看法,宣示对解决有关热点问题的一致主张,对亚信未来发展作出规划。这被认为是对“亚洲新安全观”的集中阐释。

曲星说,“亚洲新安全观”的核心就是平等、互信、互利、合作。同时,也正因为亚洲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困扰,更需要亚洲国家发挥亚洲智慧,同时不排除与国际相关组织的合作,构建相互信任模式,共同应对挑战,共同为建立和平、合作的新亚洲做出努力。

事实上,这种基于中国的发展经验提出来的“新安全观”,在2011年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就有所体现。白皮书将“和平发展道路”归结为: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董漫远表示,能否让中国提出的“亚洲新安全观”为其他亚洲国家所接受,就需要在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等领域携手合作。习近平还将宣布中方在2014年至2016年担任亚信主席国期间推动亚洲安全和亚信发展的主要举措,被外界寄希望于“亚洲新安全观”落到实处。

亚洲安全观论文 第4篇

自2010年起, 亚洲智能卡展 (又称亚洲智能卡博览会) 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智能卡、移动支付、数字安全产品和服务行业的领先企业汇聚在香港, 向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亚太地区专业观众展示最新的产品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亚洲智能卡展定位为服务整个产业链的专业展会, 今年的第五届展会将突出三大主题展示:先进支付与移动钱包、智能卡生产和个性化技术、安全的身份识别技术。自这一届起, 展会离开了前四届的举办地-离市区较远、位于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亚洲国际博览馆, 改在位于市中心的香港会展中心举办, 这一举措将为展商和观众带来诸多便利。也是从这一届起, 展会正式改名为亚洲智能卡及安全连接展览会。

中国电子商务的持续增长为移动支付业务带来强劲的需求。每年11月11日, 是时下中国著名的“光棍节”, 也为网购服务商提供大好商机。以2013年11月11日为例, 当天零时起第1分钟, 就有200万人通过手机登录淘宝网;第1个小时, 已经有1 400万人通过手机在淘宝网完成购物。当天累积有6400万活跃用户以移动设备登录淘宝网, 而以移动设备完成交易的达到总交易量的23.3%。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 中国有望在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

法国高美爱博展览集团 (Comexposium) 智能卡系列展会总经理阿勒法诺 (Isabelle ALFANO) 女士说:“香港地处亚洲中心并与中国大陆相邻, 因此是举办亚洲智能卡展的最佳地点, 便于贴近中国内地和其它亚洲市场。除此之外, 香港在应用先进支付方案上一向引领时代潮流, 刚刚推向市场的八达通移动支付方案就是最好的证明”。

香港是全球最具智慧的支付卡-八达通卡的发祥地。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字, 在全部个人消费中, 非现金零售交易额由2002年的45%上升至2012年的70%。而在非现金交易中, 85%通过非接触式技术完成付款。香港共有2200多万张非接触式储值卡在流通, 这意味着, 每位香港居民平均拥有3张非接触式储值卡。与此同时, 香港手机用户渗透率超过220%, 是全球最高的地区之一。总体来说, 香港在近距离通讯 (NFC) 的移动支付服务领域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为期两天的展览会同期, 将举办高水平的会议。“关注运输、存取与认证、支付与安全领域最新智能技术的政府官员和私人公司应该参加这场展览会。莅临展会的人士也应该出席为期两天的研讨会, 几十场会议将全面审视业内最为关键的、重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阿尔法诺女士如是推荐道。另外, 伴随第一届展会一同移植到亚太地区的赛事活动-巴黎展“芝麻奖”的翻版-亚洲芝麻奖也将再次举办, 用以表彰业界崭新的技术和创新发明。

亚洲安全观论文 第5篇

工作的补充通知

4月6日下午,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魏捍东、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参谋长吴施彬一行对东方市各石化企业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并对“切实做好博鳌亚洲论坛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做了重要指示。现结合魏捍东副局长和吴施彬参谋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富岛公司切实做好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活动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以下补充要求,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一、各部门要把“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当作一项高于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属地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二、各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部门领导要主动作为,带头值班。各部门值班领导要明确责任,确保通讯渠道畅通,定期去现场巡查,要将“安全检查”放在每次巡查的首位。公司安环部已制作《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期间领导值班签名表》放至化肥一期大修办公室,请公司各值班人员(详见附件)按时巡查并签名。

三、各生产单位要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用好现有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及时消除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化肥一期大修要按照计划安全有序推进,严禁抢工期;各运行生产装置工况在此期间尽量不做大的调整,各单位要加大巡检频次,各班组人员要正确确认装置DCS系统、SIS系统报警,及时排除风险;生产管理中心要组织对各运行装置的联锁报警系统的投用情况进行排查,确保各装置联锁应投尽投;电仪部要组织对各运行装置的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等报警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可用。

亚洲安全观论文 第6篇

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就是“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他指出:“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

将发展置于亚洲安全议题的核心,可谓切中肯綮。与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不同,亚洲多数国家还处于不发达或发展中阶段,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还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发展或经济增长来解决。

贫困是祸乱之源。当匮乏成为常态,掠夺成为活命的手段,生产者成了被剥夺的对象,人心将会败坏,秩序也随之崩溃,安全问题将陷于无解。这种局面又反过来降低了人们从事生产的积极性,社会将更加贫瘠。跳出上述恶性循环,既需要内部努力,也需要外部的合作与支持。

要使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深入人心,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制度性安排的保障。

首先,需要一个接入国际市场的平台或通道,以便将亚洲欠发达或发展中地区的资源、劳动力要素接入全球化的生产分工网络,同时把生产出来的商品与服务接入区域或全球市场。

这对亚洲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要求。亚洲国家内部发展阶段的多样性,使得低收入国家有可能将要素和产品按照一定的梯度,逐级渗入国际市场。发展水平在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兴经济体,为这种追赶式的升级提供了阶梯。

其次,需要一套适应亚洲地区需要的融资机制。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的发展融资安排,有一套严格的缺乏弹性的附加条件,相当程度上无视各国实际情况,降低了资金的可获得性与运用的有效性,不能完全满足亚洲国家的发展需要。而中国倡导建设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弥补现有投融资机制的不足。

集中于基础设施投资有三项优势。一是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来打破欠发达国家可能面临的“资源诅咒”。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接入世界市场,激活国内的生产与投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出售资源增加消费的阶段。二是可以发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产能转移的优势,形成梯次发展、共利互赢格局。三是可以把区域内外主要国家的重要利益捆绑在一起,增加相互依赖与互信,创造更稳定的国际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参与亚洲建设项目,一旦投入,各方会因为这种合作关系的破裂而蒙受重大损失,这反过来强化了各方同舟共济的意愿。这意味着,在进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也在为地区安全和信任而投资。

此外,还需要就“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及“安全视域下的发展问题”开展信息交流与政策协调,并设立相关的常设工作机制。

亚洲安全观论文 第7篇

关键词: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区域整合

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以“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为主题, 于4月11日-13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 本届年会是自2001年创办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年会,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政界、工商界人士, 专家学者及传媒界人士参加了年会。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论坛组织, 目前拥有28个成员国, 已成为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政治、工商和学术界代表就亚洲乃至全球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平台, 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财富论坛并称为三大非官方国际论坛。

一、博鳌亚洲论坛:第一个泛亚非官方的定期定址的高层国际论坛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亚洲各国经济普遍受创, 亚洲各国进一步认识到加强亚洲区域协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998年9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和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三位前政界要员共同倡议成立一个类似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亚洲论坛”。论坛应是由亚洲主导, 立足亚洲, 深化亚洲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 同时又面向世界, 增强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话与经济联系, 提议中国海南省的博鳌为该会议的永久会址。亚洲论坛特色是非官方性、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

1. 博鳌亚洲论坛是非官方性的, 其参与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

进入20世纪90年代, 民间资本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和商品流动的绝对推动力。与欧洲、北美国家不同, 由于历史原因, 亚洲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差异很大, 欧洲和北美的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在此情况下阻力很大。而以民间的非政府机构和机制、尤其是由企业为主体来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政界、商界和学界人士所看好。同时以企业为主体的论坛也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借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我们看到世界经济论坛的经久不衰实际上是来源于它的顶级企业会员。

与APEC不同, 博鳌亚洲论坛的主导模式是非官方性的。尽管在博鳌亚洲论坛筹备期间和成立之初, 其支持力量绝大多数来自官方, 但这并不妨碍它的非官方性质的突出地位。2001年首届年会, 来自25个国家的政要和前政要云集于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上, 由政府力量带动论坛运行、提升论坛的影响力, 这也是完全必要的。以后的几届年会中, 企业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商界发言嘉宾为0位, 2002年为11位、占发言嘉宾总数的27%, 2003年为17位, 占发言嘉宾总数的35%, 2004年为17位, 占发言嘉宾总数的31%, 2005年为23位, 占发言嘉宾总数的43%;2006年出席的商界领袖为120位, 2007年为137位, 2008年企业嘉宾更是达到750位。

2. 博鳌亚洲论坛是定期、定址的论坛

除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于2月举行、2003年年会因非典疫情推迟到当年11月举行外, 论坛定期于每年4月举行。论坛总部选择在中国海南博鳌, 这是亚洲地区的一些前领导人提出的建议。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是中国深化与国际社会联系的实验区;海南省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 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生态产业, 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海南博鳌是一个专门为论坛设计的集生态、休闲、旅游、智能和会展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有着十分宜人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国家政府和海南省政府为论坛的创建和运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实际支持和高效、优质的服务。论坛的发起人对海南博鳌的看好, 也源于他们对中国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对亚洲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被亚洲国家所共识。定期定址的做法为论坛树立了规范、可信的形象和权威的地位, 使人们确信论坛绝不是短期行为。

二、博鳌亚洲论坛:服务亚洲、整合亚洲、代表亚洲的论坛

1. 搭建亚洲各国商、政、学间高层对话的国际平台

博鳌亚洲论坛就是专门为亚洲商界领袖、政界要员和专家学者提供的一个高层对话平台。经过7年多的发展, 年会成为各界人士探讨、了解亚洲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走向、行业动态, 以及重大社会和民生问题的首选之地, 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逾千名政府领导人、商界领袖、知名学者和媒体代表。各界精英人士广泛地讨论包括亚洲金融、贸易、投资、技术、房地产、汽车、能源、安全、环境、贫困等经济和政治领域, 探索亚洲经济一体化、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亚洲的能源安全、亚洲的价值观、亚洲各地区的和谐发展、银行业的创新和全球增长等重大问题。

尤其是对于作为论坛主体的企业而言,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创造商机的高层平台。非官方的形式和性质可以摒弃国家与政治隔阂而展开的。各商界精英聚集在博鳌, 可以在讨论会上直接对答, 也可以借此机会安排私下会晤, 对关心的商业问题交流看法、建立伙伴关系甚至是达成实质性的商业合作协议。来自博鳌的声音, 正在亚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2. 探索亚洲区域整合之路

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不同, 博鳌亚洲论坛肩负着探索亚洲区域整合之路的重大历史责任。亚洲地区已经有一些政府间的官方组织, 如APEC、东盟和东盟“10+3”等, 各自涵盖了部分亚洲国家。博鳌亚洲论坛与它们不同, 它是第一个非官方的泛亚国际组织, 没有受到来自任何国家的官方压力, 论坛在组织结构和人员任命方面有完全的自主权。

博鳌亚洲论坛在探索亚洲区域整合之路时, 与官方性质的国际组织的谈判方法不同。第一, 它本身创造了一个可供全亚洲各界精英会晤、自由交流的平台。第二, 它在论坛上提出与亚洲经济发展和融合息息相关的议题供与会者讨论。第三, 从2005年开始每年发布《亚洲经济一体化研究报告》。这种办法看似不如各国间谈判、签订协定的方法直接、迅速, 但是却可能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2005年年会上也表示, 目前亚洲经济快速增长主要还是因为亚洲市场需求旺盛, 依靠的是亚洲内部的需求, 而不是政府间自由贸易协定。

3. 向世界传递亚洲的声音

长期以来, 美国不愿放松对亚洲经济的控制, 试图领导和掌握亚洲经济区域合作的进程。日本作为亚洲第一经济强国也不愿代表亚洲向世界发出亚洲的呼声。尽管战后出现“东亚奇迹”, 但亚洲国家的松散状态让亚洲在国际社会的事务决策中并没有发挥与之相称的职能。博鳌亚洲论坛这个泛亚国际组织就是要凝聚亚洲的力量, 向世界传递亚洲的信息、发表亚洲的意见。这个论坛不是只向亚洲开放, 它会吸收世界各国的政、商、学各界精英。这样一个大规模精英云集的地方, 不能不吸引全球的关注的。2005年有来自40个国家的1200多名人士与会, 2006年有来自39个国家的850多名人士与会, 2007年有来自36个国家的1400多名人士参加年会, 2007年与会媒体人数已经达480多人, 占到与会代表人数的一半。2008年嘉宾总数达到1700位, 其中包括680多位记者, 还有10位国家领导人莅临开幕大会。在年会上一个小小的声音都会被放大数倍, 借助这个论坛来向世界传递亚洲声音的效果也是响亮的。

三、博鳌亚洲论坛:发展的潜力与挑战并存

1. 扩大论坛的开放性

正如博鳌亚洲论坛当时的临时秘书长、前东盟秘书长辛格在2001年所说的“不论你在哪里、不论你属于哪个国家、不论你是否已经在亚洲投资, 只要你认同论坛的宗旨, 关心亚洲的经济发展, 我们都欢迎加入。”博鳌亚洲论坛应该形成群雄并起、百家争鸣、思想激荡的自由交流场面, 有容乃大, 所以要求论坛坚持开放性。这种开放不仅对亚洲各国开放而且对世界各国开放, 不仅对大企业开放也对中小企业开放, 不是做第二个“富贵人俱乐部”。论坛尤其需要思考怎样让更多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加入到论坛中来, 并充分地发挥他们在论坛中的作用。如日本作为亚洲第一经济强国和中国最密切的贸易投资伙伴, 在论坛中没有表现出与其地位匹配的活跃姿态;中东和西亚因其举足轻重的能源战略地位和日趋活跃的海外投资、吸引外资活动, 已经形成新的不可忽视的市场机遇, 但论坛中的参与性还不够。亚洲区域的内部整合要求日益迫切, 博鳌亚洲论坛首先需要把所有亚洲国家聚集到它的会场上来才有可能开始其亚洲区域整合的历史使命。

2. 增强议题的务实性

论坛的价值直接体现在其议题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和创造的交流机会。议题应该是对当前或下一阶段的亚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各个国家和企业的决策以及未来的发展。2008年年会的主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围绕该主题又举行了相关议题讨论。这些议题绝大多数是既有时代性又有前瞻性的。但我们一定要明确, 博鳌亚洲论坛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企业, 企业是论坛的主体参与者, 企业家给论坛带来的价值决不会低于政要, 而且他们是这样一个非官方国际论坛保持活力的根源。论坛要更明确地为帮助企业之间, 以及企业与政界和学界之间实现交流与共赢、为企业解惑答疑、为企业创造商机。但是以往的年会没有为论坛的参会者特别是企业家代表提供足够多的、自由的交流时间与空间, 议题偏于政治和过于宏观, 让企业家难免感到议题遥远空泛、印象不深刻。既要保持其高端水准又要满足企业家的务实需求, 这对论坛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 深化论坛智力支持的专业性

成功的论坛必须拥有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就通过了论坛的智力支持指导原则, 成立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 作为论坛附属的智力支持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在对世界经济研究分析基础上, 提出年会主题和议题;组织起草并发表与论坛业务相关的经济预测;负责为论坛年会、研讨会及其它专题会议提供智力资源;为会员和其他合作方提供人力资源培训;负责建立亚洲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工作网络及信息交流中心。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从2005年开始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 报告着重分析亚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后每年年会发布一期, 从2006年开始与世界银行合作发布该报告。但是目前看来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的角色并没有如当初设计的那样被坚持下来, 不仅研究人员力量比较薄弱而且其职能被弱化了。在2008年的议题的形成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研究院的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博鳌亚洲论坛智力支持伙伴德勤团队”。《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如果要形成类似于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品牌, 还需要更专注的智力支持。

4. 注重论坛经济背景的持续性

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起不是偶然, 选择定址在中国也绝不是偶然。这既是亚洲经济飞速发展和亚洲区域整合的必然要求, 也说明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领导作用已经被亚洲各国充分认识。尽管众多企业家和学者都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认为在未来20年内中国仍能保持高速增长。博鳌亚洲论坛要持续保持其活力, 不能仅仅依赖于中国作为其惟一磁场。随着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新的机遇不断涌现, 其他国家也可能成为投资和贸易的高增长点, 而且中国企业本身也需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这些趋势必然加强与会者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信息需求量, 其他新的经济高速增长的亚洲国家也应该成为论坛的主角。

2007年9月, 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首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在大连举行, 并且未来几年还将在中国其他城市举办。作为一种回应, 博鳌亚洲论坛定于2008年6月3日至6日在伦敦举办一次金融论坛, 这将是第一次在亚洲以外举办论坛。同是非官方性质的国际论坛, 参会人士同样以跨国企业为主, 两个论坛必然在嘉宾资源等方面产生竞争, 但博鳌亚洲论坛有自己的根本立足点, 就是亚洲, 这也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使命和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龙永图武春河:来到博鳌的领导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亚洲区域合作路线图[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6

亚洲安全观论文 第8篇

促进交流凝聚共识的盛会

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 以“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 于4月1日至3日举行。中国领导人与亚洲区内外政要、企业界领袖和学界精英聚首博鳌, “博览天下”, 凝聚共识。在这个备受瞩目的舞台上, 悠扬地回旋着亚洲自信、中国担当的主题曲。

目前, 亚洲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30%以上, 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超过30%。论坛年会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2012年度报告》说, 亚洲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最为集中的地区, 后发优势和发展潜能进一步展现。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以什么样的理念指导亚洲经济, 成为各经济体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寻求亚洲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成为亚洲各国不约而同的追求。内生增长、互利共赢、包容兼蓄、和平发展等观点, 成为此次博鳌年会的“热词”, 引起与会嘉宾和代表的强烈共鸣。中国作为亚洲和世界大家庭一员, 与亚洲和世界经济密不可分。中国坚持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必将为亚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说,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开放包容的大平台, 身在博鳌能够“博览天下”、“博采众长”。李克强指出, 世界在关注亚洲, 亚洲也在关注世界。当前世界经济显露复苏迹象, 但实现全面复苏仍将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十多年来, 亚洲国家在应对风险中提高了自身免疫力, 在调整变革中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亚洲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最为集中的地区, 后发优势和发展潜能进一步展现。

李克强说, 亚洲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亚洲人民正在携手创造新的崛起, 面向世界, 走向未来, 迈向现代化。推动亚洲健康可持续发展, 应当凝聚共识, 携手努力。一是立足内生增长。亚洲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内需潜力巨大。在继续参与全球竞争的同时, 应着力开拓内需市场, 充分发挥消费的作用, 发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潜能。二是秉承开放包容。在开放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倡导包容性增长, 在重大国际和地区性问题上保持沟通和协调。欢迎地区外国家参与亚洲发展进程并发挥建设性作用。三是实现互利共赢。开放合作于己有利, 于人有利。各国应加强磋商与合作,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 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网络化水平, 深化区域及次区域合作。四是促进团结和谐。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 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更多帮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五是坚持和平发展。从战略高度考虑彼此关系, 求同存异, 寻求利益最大交汇点。无论是以往遗留问题, 还是现实分歧和争端, 只要尊重历史, 遵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是能够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解决的。

李克强指出, 中国经济与亚洲经济密不可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 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 有条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需要逐步解决。

李克强强调, 中国将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继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个目标, 加快转型是关键、改善民生是根本、改革创新是动力。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释放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保障粮食安全, 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提升比重, 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鼓励就业创业,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企业等方面改革, 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李克强说, 中国把扩大对亚洲开放作为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 愿与各有关国家一道, 继续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推进双边与多边自贸区建设, 拓展合作领域, 扩大人文交流。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致力于营造一个和平和谐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绝不谋求霸权, 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永做亚洲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

是“主动减速”还是“被动调整”?

2012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 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迹象, 这引起了国内外人士关注, 也成为这次博鳌论坛关注的话题。如何看待2012年中国经济走势?是“主动减速”还是“被动调整”?如何应对经济减速可能凸显的矛盾?如何避免陷入“既减速又难调结构”的困境?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外嘉宾深入讨论, 探寻经济增长的节奏和路径。

“在全球经济问题迭出的背景下, 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参加论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说, 由于欧债危机持续、美国经济乏力, 加之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开始走缓, 中国调低经济增长预期被认为是大势所趋。菲尔普斯解释说, 中国经济减速, “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价格的下滑、基建投资速度放缓, 并且出口很可能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他说, “出口下降是被动的”。

更多与会嘉宾则认为, 中国政府下调增长预期目标, “主动调整”成分更多。正如美银美林大中华区经济分析师陆挺所说, 这是“主动减速”, 目的是为了实现“软着陆”。陆挺表示, 多年来高达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引发内需和外需等多种失衡, 中国政府必须通过适当放慢速度矫正这些失衡。“中国经济主动减速, 向外界传递出经济增长更重视质量的积极信号。”与会的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格罗夫表示, “主动降速有利于稳政策、稳增长、稳物价和稳大局。”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 有了“四稳”基础, 就可以为“加快转型、深化改革、改善民生”预留更多空间。

“主动减速”表明中国愿意为经济转型承受一定代价。那么, 如何应对减速过程中凸显的就业难等矛盾?“我们不再盼望看到两位数的增长, 但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和增长过程中解决。”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按照政府预期目标, 2012年中国城镇预计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6%以内, 经济减速后就业压力不可小视。对此, 樊纲说, 中国有8亿劳动力, 其中30%至35%依赖农业生产, 还会有大量劳动力不断迁移到城市, 需要通过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结构性问题。“没有质量和效益的高速度不可取, 但过低速度更不可取。”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认为, “中国经济至少要在未来25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否则难以消化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

“从长期看, 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能够支撑未来10年以上8%左右的增长。”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 不是二选一的命题, 关键是通过持续改革破解体制障碍, 释放发展潜力, 寻求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菲尔普斯也认为, 如果平衡好增长和转型的关系, 中国具备从内部实现自主创新的潜力, 从而创造出内在发展动力, 持续产生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让经济增长不再“紧绷”, 目的是为转型发展“腾出”空间, 但怎样改革才能“填补”上这个空间, 从而避免经济硬着陆、陷入“两难”境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推进新一轮改革的战略机遇期。”迟福林说, 应抓住外需减少的契机, 加大改革力度, 增加政府用于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保等领域的支出, 力促经济主要靠内生动力均衡发展。“清除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弊端, 难度不言而喻。”迟福林认为, 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是冲破既得利益群体的改革阻力。

“转型发展需要注入新活力。”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表示, 必须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尤其应加快国企和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国务院近期强调逐步打破垄断, 提出铁路、金融、航空、电信等行业逐步对民营企业开放。“这显示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经济转型需要政府推动, 但主要还靠市场机制解决。”与会嘉宾普遍认为, “如果改革到位, 解决好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城镇化等制约消费的制度安排, 中国就能跨越‘拉美陷阱’, 成功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博鳌论坛关注中小企业

这次参会代表中, 企业人士占总代表数77%以上, 其中有不少中小企业代表。这次博鳌论坛年会上, 不少代表把目光聚焦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中小企业的解困措施, 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成了代表热议的话题。

在年会举办的主题为“就业与增长”的会议上,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发言中指出, 中小型企业仍然是创造就业的一个很大的力量, 仍然是创造就业非常重要的来源, 中国目前阶段还是需要中小型企业创造就业。谈到融资问题成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时, 樊纲指出, 在目前银行要向中小型企业贷款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但是近年还是有一些好消息, 从三四年前开始, 政策已经允许一些非政府、非国有小型金融机构逐步发展, 然后再逐渐给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另外, 整个银行业贷款利率更加灵活,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银行可以提高利率,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歧视性定价, 但是至少中小型企业已经可以通过支付更高利息获得贷款, 这种贷款利率的放宽、灵活机制, 也给中小型企业创造了比较好的机制, 这可以改善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利率的放宽, 以及给予中小型金融机构更多进入市场的机会, 逐步地应该会给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把一些非正式的金融行业逐步变成正式金融行业, 就像最近温州金融试点, 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可以让非正式的金融机构慢慢纳入到正式金融系统当中, 使得更多非国有小型金融机构能够发展起来。

在论坛举行的“民间金融与银行业的开放”主题讨论会上, 与会专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中国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 去年 (2011年) 我们整个资本贷款总量的20%, 15万亿元是贷给了中小企业, 这个力度实际上是有增加的。中小企业死亡或者再生的频率非常快, 一个是银行怎么样来评估风险, 另外一个是它们的更新速度很快, 短期之内很难满足全部的需求。马蔚华认为, 中小企业贷款难在全球范围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课题。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表示, 2011年中国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 全国民营企业达到964万家, 同比增长70%;从业人员 (含个体工商户) 突破2亿人;注册资本金超过25万亿元;全国的平均投资增长23.6%, 民营企业投资增长达34%。保育钧分析, 当前外需持续疲软, 内需放缓, 双重压力要求加大民间投资力度。“新36条”实施细则今年有望出台, 政府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 大量投资机会将会涌现。

中国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则认为, 对一些公益性行业, 如果民营经济进入而又不让其承担公益职能, 就会产生一些很尴尬的问题, 双方无法达成利益平衡。这体现出现在政府还没找到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一些领域的监管办法。郭庚茂认为, 除体制、政府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外, 民营经济需要进一步提高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的能力, 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要“突围转移”。有些地方因为资源禀赋和成本因素, 民营企业难有竞争力, 所以要顺应产业转移规律, 向适合发展的地方开辟新的战场。其次是转型。我国的民营企业急需转变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价格低廉的发展方式, 抓创新、抓潜力, 集群发展, 抱团形成优势。

与会代表认为, 在一些行业、领域, 民营企业看得见进不去, 或者进去一半又被弹回来, 这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仍挣扎在生存线上, 民营企业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依然突出。日前, 亚布力 (中国) 企业家论坛发展研究基金会对中国16个省市的企业家生存状况做了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 近六成民营企业家认为国家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倾斜度还不够;地方政府的服务支持作用还不明显;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依然是发展的最短板。这些外部因素都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

亚洲 第9篇

韩国政府发布《2014年经济政策方向》报告,预计韩国2014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9%,消费者物价指数为2.3%, 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政府将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以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同时, 政府还将把公共部门改革、实现经济民主化、发展创造经济等作为中长期的战略规划,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新闻网)

日央行长:2014年日本经济将“稳健增长”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 2014年的日本经济虽然将伴随消费税增值税带来的突击消费需求和反作用, 但将“稳健增长”。关于货币政策,他表示“若按预期发展,则将维持现行政策”,强调只要走向摆脱通缩目标的趋势不变,2014年就将继续推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共同社)

中坦两国政府签署经济和技术合作协议

据新华社电,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国政府近日签署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和中国对坦设备捐赠换文。

亚洲煤炭供求失衡 第10篇

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由于连日暴雨和洪水的袭击,其重点产煤区昆士兰州的煤矿被迫停产,澳大利亚Xstrata公司、力拓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麦克阿瑟煤炭有限公司都表示,由于洪水的冲击导致煤矿生产受阻。

在中国,罕见而持续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使得电煤供应持续下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表示,目前全国电煤库存约2 142万吨,不到正常存煤的一半,且平均以每日近30万吨的速度下降。此前,在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已经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而在南非,上周南非政府已宣布,严重的电力短缺为“国家紧急状况”,并警告缺电危机在短期内无法缓解。这导致其大幅减少了煤炭出口。而缺电危机已经造成南非钻石、黄金和铂金生产连续多日处于瘫痪状态,国际黄金价格也受此影响上扬,纽约市场黄金和白金期货价格最近连创历史新高。

此外,作为亚太地区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最近决定减少煤炭出口,从2010年开始,每年出口的煤炭将控制在1.5亿吨以内,以满足国内不断增加的电煤需求。

亚洲安全观论文 第11篇

亚信从不为人知的论坛,发展成为本地区重要的安全对话平台,说明其倡导的宗旨和理念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和亚洲各国的诉求。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倡议成立亚信之时,正值冷战结束,延续数十年的安全模式被打破。在求和平、促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亚信应运而生。世纪之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亚洲成为“三股势力”和各种新威胁新挑战的活跃区。亚信成员国因应形势变化,举办三次峰会,呼吁消除恐怖主义,促进文明对话,为地区合作创造信任与协作氛围,宣示了共同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决心,为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发挥了独特作用。

当前,在亚信发展进入第三个十年之际,亚洲安全形势仍面临异常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亚洲整体复兴崛起有着良好机遇。另一方面,亚洲形势中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凸显:大国博弈牵动地缘战略格局深刻调整,地区热点问题有所增多,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本地区国家认识到,维护亚洲和平与安全依然任重道远。

在本地区各类安全对话平台和机制中,亚信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今天,亚信成员国领土面积已占欧亚大陆90%,人口占全球50%,GDP占全球1/3。成员国中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重要国家,观察员包括联合国等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从各国对第四次亚信峰会的重视程度看,亚信作为泛亚安全论坛的作用得到各方高度认可,其致力于加强信任措施、促进对话协作的理念,契合当前亚洲安全形势的现实需要和各国日益上升的安全诉求。

中国是亚信创始成员国之一。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亚信对话与合作,切实推动亚信发展与进步。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历次亚信峰会。中方积极为亚信秘书处提供资金支持,建设性参与亚信重要文件的制定,为巩固亚信法律基础,深入落实各领域信任措施作出了应有贡献。

在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决定接任亚信主席国并举办2014年亚信峰会,体现了中国对亚洲安全的责任和担当,以及推进亚信进程的意愿和决心。中方将亚信第四次峰会主题确定为“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就是希望以此推动各方秉持新的安全理念,构建新的安全合作架构,摆脱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等旧观念影响,发扬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携手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共建全面和不可分割的亚洲安全环境。

当前,亚洲国家普遍面临安全困境,这其中有两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受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等旧观念影响,一些国家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上世纪,导致亚洲國家在安全领域互信不足,安全合作仍受到思想藩篱的束缚。二是亚洲地区缺乏统一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各类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总体上呈碎片化,不少机制并非由本地区国家主导。

中方认为,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安全正逐步演变为一个包罗万象、无所不在的综合概念,其内涵已远远超出军事安全的传统意义和一国一域的地理范畴。在这一背景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应被赋予新的内容。我认为至少有四个理念应被提倡:

第一,安全是共同的。谋求单方面“绝对安全”既损人,又不利己。各国应相互保证共同生存,承认他人的合法安全关切,以信任取代敌视,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和谈取代冲突,以世界或地区的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取代集团或联盟安全。

第二,安全是综合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安全威胁日益多元化,既有传统安全因素,也有非传统安全因素;既发生在现实世界,也存在于虚拟空间;需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第三,安全是合作的。这不仅指发展模式和观点一致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发展模式和观点有差异的国家间的合作。各国都应树立合作安全的理念,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化干戈,以合作促和谐,以合作谋发展。

第四,安全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当今世界许多冲突和动荡,根源都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各国应通过互利合作来实现共赢,通过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来促进安全问题的解决。

作为本地区负责任的大国,中方希望以此次亚信峰会为契机,同各方共商地区安全与发展大计,为地区国家开展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切实提高各国联手应对各类安全威胁与挑战的行动能力,共同开创亚洲和平稳定、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中国将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和斡旋,积极劝和促谈,引导各方通过平等协商处理分歧和矛盾,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将切实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方针,着力扩大同周边和地区国家的利益汇合点,以自身发展促进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总之,中国将努力在亚洲安全合作进程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体现中国作用,促进各方和平共处、和谐共进。

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用“五个着力”部署了未来5—10年我周边外交五大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要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中国将以此次举办亚信峰会为契机,推动亚信在维护本地区安全、扩大区域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共创亚洲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的美好未来。

亚洲MMA寻求突破 第12篇

亚洲MMA市场自从PRIDE倒台后便陷入了萎靡不振的尴尬境地,这使得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MMA组织都迫切寻求新的发展之路。日前,日本和韩国的MMA市场相继传出惊人消息,首先是韩国的新格斗赛事RFC(Road FC),RFC赛事组织方宣布给选手的拳酬将会在赛前全额支付,并表示在赛后会给表现出色的选手以奖金鼓励。这种提前支付拳酬的方式简直闻所未闻,RFC的组织方表示是为了让选手可以安心比赛才做出了这个决定。其实近几年韩国国内的格斗团体不断出现,但有的团体在赛前突然消失,也有的团体在赛事后拖欠选手拳酬,总体来说形象及信誉都非常不好。因此RFC的这一举动受到了韩国媒体的高度评价。除了韩国外,亚洲MMA的领头羊日本也有一个新的MMA团体诞生,该团体名为“电压”(VOLTAGE,直译为电压),其最大特色为规则的开放,在原PRIDE的规则基础上开放肘部攻击,允许踩踏对手头部、足球踢、地面膝、肘部攻击,可说是目前日本最为开放的MMA赛事。

上一篇: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下一篇:权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