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自定义范文

2024-05-12

用户自定义范文(精选11篇)

用户自定义 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配套设施,自行构思设计

一、引言

业主合理规划小区设施建设 (用户自定义-User Defined, 简称UD) 。即同一小区购房者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章的前提下, 并在建设单位的指导下自行设计理想的小区内部建设, 最后由参与设计的购房者商议通过后进行修建, 达到购房者的最大期望值。

二、关于用户自定义购房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近几年调查发现, 小区内部规划配套是住户满意度较低的部分。对小区规划和配套设施而言, 其建筑风格与造型、整体规划、停车情况、内部景观重要性较高, 所以很多用户购房时都因为该原因咨询多个楼盘, 综合性选择心仪的住房。但是, 因为可选择的楼盘已经建好或者正在建造, 所以楼盘不能完全满足购房者的需求, 在住房选择上受到局限, 只能退而求其次, 选择一个不能完全让人满意的住房, 而在未来的居住中也面临着较多问题, 这都是由于当初设计者没有考虑消费者真正需求进行设计所造成的。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个性化购房时代, 购房者对小区内各项功能设施要求越来越细化, 他们对小区的生态环境, 对住宅的舒适程度, 对各项设施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 小区住宅已由社会福利品变成社会消费品, 小区住宅建设的设计程序和观念也随消费者产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售楼方式中设计方在满足一般需求下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设计建造的, 并没有完全考虑到消费者实际的意愿。

目前, 有种创新2.0模式的精髓叫用户体验 (User Experience, 简称UE) 。因为它是纯主观的, 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个体差异也影响了每个用户未来的真实体验。现在流行的设计过程注重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体验的概念从开发的最早期就开始进入整个流程并贯穿始终, 其目的就是保证:

(1) 对用户体验有正确的预估。

(2) 认识用户的真实期望和目的。

(3) 在功能核心还能够以低廉成本加以修改的时候对设计进行调整。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购房售房模式——业主合理规划小区设施建设 (用户自定义模式—User Defined) 即同一小区购房者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章、社会民族风俗等的前提下, 且在建设单位的指导下自行设计理想的小区内部建设, 最后由参与设计的购房者商议通过后进行修建, 达到购房者的最大期望值。

三、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中国一般购房现状:通常购房者是直接向房地产商或者其他开发单位购买商品住房或者向其他房产业主购买二手住房, 通过广告获得房子的详细信息, 然后对比后决定购买。获得房产信息的渠道有户外广告、报纸广告、网络广告、朋友介绍等。但这些方式并不能主动缩小信息差距, 以上提到的购房方式都是在已有的成品房中进行挑选, 不能完全做好买房的选择准备。

(1) 消费者角度:有多次收集数据的步骤, 大大节约了消费者“货比三家”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 并且能够使所购得的产品达到最大理想化的预期值。同时, 由业主讨论最终方案时, 考虑到该小区是由各位共同设计而成, 加强其交流, 有利于打破小区内住户互相不认识的消极局面。

(2) 从售房者角度:让消费者自主设计小区内部设施建设, 可以综合全体业主的意见, 人人都为“设计师”, 使得小区规划不单单由我们设计团队来进行, 以致无法使得满意度最大化。同时使用BIM技术, 能使得各消费者更清晰直观地看到自己构思的优点与不足, 及时调整, 为以后的享受生活打下不可缺少的基础。同时为了大大缩短工期, 运用装配化技术可达到最终目的。所以, 售楼者采用该新型售楼模式不仅售的是一个楼盘, 更是提供一种品质服务。

本项目通过调查中国现有的小区的规划设计发展情况, 了解到传统的售楼模式存在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以及消费者在购买房屋中遇到的问题, 明确中国房地产行业虽正在发展, 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尤其在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对于小区的体验要求更高。但是因为多次咨询对比不同楼盘不仅造成购买者时间、精力的浪费, 也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结果。由此可见, 中国房地产售楼模式应有所改变, 尤其是需要一个新型的模式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所以我们提出了UD项目, 通过此项目来减少购房者盲目购买或者上当购买的机会, 最大化的达到消费者购房的真实意愿。该项目不仅能突破了传统的售房模式, 同时在讨论期间购房者相互沟通交流, 更有利于改变“同一单元楼上楼下互不相识”的尴尬现状, 促进小区和谐。

参考文献

[1][美]加瑞特.范晓燕译.《用户体验的要素》.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1.

[2]张沈生.《房地产市场营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1-1.

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库修复数据库教程 第2篇

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库恢复

一、            自动应用重做日志

1、 利用SET AUTORECOVERY命令自动应用重做日志

完成对数据文件的修复操作

SQL>STARTUP MOUNT; 启动实例并加载数据库

SQL>SET AUTORECOVERY ON 启用重做日志自动应用功能

SQL>RECOVER DATABASE 恢复指定表空间、数据文件或整个数据库

SQL>ALTER DATABASE OPEN; 完成恢复后打开数据库

2、 利用RECOVERY AUTOMATIC命令自动应用重做日志

完成对数据文件的修复操作

SQL>STARTUP MOUNT; 启动实例并加载数据库

SQL>RECOVER AUTOMATIC DATABASE

SQL>ALTER DATABASE OPEN; 完成恢复后打开数据库

二、            不归档模式下的数据库介质恢复

1、 将数据库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SQL>SHUTDOWN IMMEDIATE 如果数据库仍然处于打开状态,关闭数据库;

将数据库文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利用最近一次建立的一致性完全备份对整个数据库进行恢复,必须对所有的数据文件与控制文件进行修复;

SQL>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

SQL>CANCEL

SQL>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将当前重做日志顺序号设置为1,

2、 将数据库恢复到新的位置上

SQL>SHUTDOWN IMMEDIATE 如果数据库仍然处于打开状态,关闭数据库;

将数据库文件恢复到新的位置上,利用最近一次建立的一致性完全备份对整个数据库进行恢复,必须对所有的数据文件与控制文件进行修复;

对初始化参数文件中的CONTROL_FILES参数进行编辑,使它执行保存在新位置中修复后的控制文件;

SQL>STARTUP MOUNT

如果修复后的数据库文件处于新的位置,必须利用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语句对控制文件进行修改,使它指向新位置中修复后的数据文件。如:

SQL>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I:ora9ioradata ystem01.dbf’ TO ‘K:oracleoradata ystem01.dbf’;

SQL>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

SQL>CANCEL

SQL>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将当前重做日志顺序号设置为1。

三、            归档模式下的完全介质恢复

1、 关闭状态下的完全恢复

SQL>SHUTDOWN ABORT(如果数据库处于打开状态,将它强行关闭)

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如果介质故障无法排除,需要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其它位置上;

利用备份修复丢失或损坏的数据文件,也可利用ALTER DATABASE CREATE DATAFILE 语句重建一个空白的数据文件替换对视或损坏的数据文件;

SQL>STARTUP MOUNT

如果修复后的数据文件不在原来的位置上,需要使用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TO …语句在控制文件中更新它们的信息

SQL>SELECT name,status FROM V$DATAFILE;查询数据文件的名称和状态

SQL>ALTER DATABASE DATAFILE … ONLINE;将脱机数据文件改未联机

SQL>RECOVER DATABASE 或 SQL>RECOVER TABLESPACE users

或 SQL>RECOVER DATAFILE ‘I:ora9ioradatausers0.dbf;

SQL>ALTER DATABASE OPEN;

2、 打开状态下的完全介质恢复

SQL>SELECT d.file# f#,d.name,d.status,h.status from v$datafile d,v$datafile_header h

WHERE d.file#=h.file#;查询哪些数据文件被自动设置为脱机状态;

SQL>ALTER TABLESPACE users OFFLINE TEMPORARY;将包含损坏数据文件的表空间设置为脱机状态;

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如果介质故障无法排除,需要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其它位置上;

利用备份修复丢失或损坏的数据文件;

如果修复后的数据文件不在原来的位置上,需要使用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TO …语句在控制文件中更新它们的信息

SQL>RECOVER TABLESPACE users AUTOMATIC对包含损坏数据文件的脱机表空间进行恢复;

SQL>ALTER TABLESPACE users ONLINE;

四、            归档模式下的不完全介质恢复

1、 不完全恢复的操作准则;

在恢复前后都对数据库进行完全备份

完成不完全介质恢复后,检查数据库是否已经恢复到了目标时刻下的状态;

完成不完全介质恢复后,将归档重做日志文件移动到其它位置保存,

2、 基于时间的不完全恢复

对数据库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包括控制文件和所有的联机重做日志文件

SQL>SHUTDOWN ABORT

确定不完全介质恢复的目标时间,即你需要将数据库恢复到哪个时刻下的状态,然后确定需要使用哪些备份来对数据进行修复,数据库修复所使用的控制文件备份应当能够正确反映出目标时刻下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所使用的数据文件备份应当是在目标时刻之前创建的,而且必须修复所有的数据文件,

如果没有在目标时刻之前建立的数据文件备份,需要重新创建空白的数据文件

如果在数据库中包含在目标时刻之后建立的数据文件,不要对这个数据文件进行修复,因为在完成不完全恢复后的数据库中根本不应当存在这个数据文件;

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如果介质故障无法排除,则恢复到其它位置上;

利用选定的备份文件修复所有的控制文件和数据文件;

SQL>STARTUP MOUNT 启动实例并加载数据库;

如果修复后的数据文件不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需使用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 TO …语句在控制文件中更新它们的信息;

SQL>SELECT name,status FROM V$DATAFILE;确定所有数据文件都处于联机

SQL>ALTER DATABASE DATAFILE … ONLINE;将数据文件恢复为联机;

SQL>RECOVER DATABASE UNTIL TIME ‘-02-01:12:30:30’

如果控制文件是利用备份修复的,必须在RECOVER名利中指定USING BACKUP CONTROLFILE子句;

SQL>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

立即对数据库进行一次完全备份。

3、 基于撤销的不完全恢复

SQL>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

其它步骤同基于时间的不完全恢复

4、 基于SCN的不完全恢复

在进行基于SCN的不完全恢复时,oracle会在应用了所有具有小于等于指定SCN的事务的重做记录之后终止恢复过程

RESETLOGS选项

在如下三种情况下,必须使用RESETLOGS选项打开数据库:

1、 在执行任何类型的不完全介质恢复之后;

2、 在使用备份修复控制文件后(在RECOVER命令中使用USING BACKUP CONTROLFILE子句);

用户自定义 第3篇

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用户体验行业也经历着快速发展与变革。在不到20年的变革里,各个企业、各个产品中,用户体验的成熟度发展如何呢?同时变革的当下,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追求的良好体验是什么7设计的目标是什么?随着苹果、GOOGLE、FACEBOOK、小米的崛起与成功,以及UBER、Y COMBINATOR、FUSEPROJECT等模式的创新,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这些成功的产品、设计与模式无一不挑逗着大众的味蕾与需求,用户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体验,而趋近于沉浸式、包裹式的生态体验,产品除了满足用户基本功能的需求外,更多地考虑为用户提供服务与体验。为此企业不只是推出新颖的产品,更多是实现颠覆性的体验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完美结合,构建用户体验生态圈。这次大会的嘉宾和参与者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案例和精彩时间活动呢?为此,本刊提前梳理呈现IXDC2015大会亮点,让大家对其多一点了解,更多一点期待。

在大会正式召开之前的将近半年的时间里,IXDC也没有放松在全球范围内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论道。在全国五大城市陆续开展大会前瞻论坛;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8次免费公开演讲和沙龙:更远赴海外,1月在北美联合斯坦福设计学院主办首届“2015美国体验创新论坛”,4月在韩国联合国民大学科技研究院主办“2015韩国移动互联网体验创新论坛”;期间,还开启了2015用户体验行业有奖调研和2015智慧家庭大赛等活动。

解读2015国际体验设计大会

亮点一:主讲人阵容强大,行业最新理念碰撞

汇聚世界顶级的设计领袖与商业领袖,共同探讨发现如何通过设计让世界更好,更酷、更进步。预计超过150位主讲人,将通过大会演讲、峰会主题分享、实践工作坊将多种形式和参会者深度交流。

亮点二:120多个细分主题,3000名参会者,重新定义用户体验

本次大会关注的焦点是反思用户体验,构建用户体验生态圈,学习掌握设计方法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创新。以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用户研究、设计管理、服务设计、设计思维为主的内容模块,细分主题横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C、电商、智能硬件、通讯、金融、医疗、娱乐、物流、教育、制造业等多个行业。

亮点三:六大峰会聚焦、行业热点

本次大会将设交互设计峰会、服务设计峰会、智能硬件峰会、设计管理峰会、电子商务峰会、设计创业峰会,围绕“互联网+”、“物联网”、“020用户体验”、“设计创业”等最新热议话题,邀请30多名行业最强发言人,解读行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亮点四:名企实地考察,社交聚会共促发展

企业考察作为本届会议的重要部分,通过带领参会者近距离感受企业文化,与主讲人、企业高管直面交流,构建国际化人脉,挖掘商机,拓展业务,拟以拜访小米科技、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微软、360等企业。

亮点五:智慧家庭大赛一一全民参与

首届智慧家庭大赛以“体验,让爱在家”为主题,牵手中瑞智慧,面向在校学生与社会从业者、爱好者,设置交互概念组与智能硬件组,获奖作品可优先得到IXDC孵化器的深化设计与市场商业化。颁奖典礼将在国际体验设计大会现场举行,参赛者可亲临大会现场。

亮点六:三大展览齐上阵:科技展、交互设计展、优秀作品展

为让参会者真切体验最新科技,以及学习行业优秀作品,大会特设优秀案例作品展,行业优秀公司的产品展,以及智能硬件展。同期,智慧家庭大赛的优秀作品会在大会现场展示。

亮点七:打造培训体系,助力职场晋升

大会打造全程完整的培训体系,会前可在相关页面向主讲人提问,主讲人针对提问及难点优化课程设计,并制订主讲八评分体系,全面提升主讲人的内容质量。会后,每位参会者将收到全套PPT、视频教程。

在5大城市开展大会前瞻论坛

前瞻论坛为2015国际体验设计大会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五大城市陆续开展,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举行了8次免费公开演讲和沙龙,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CONTINUUM、洛可可、ARK DESIGN、THOUGHTWORKS、ETU DESIGN、和硕设计、中瑞智慧等企业,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来自各个行业的体验设计专家、设计师们在各个论坛上与观众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项目实践中的经验与成果。全国近3000名观众参与了此次活动,他们普遍觉得论坛嘉宾的发言“干货”不少,对他们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非常有帮助,可以借此提升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并因为大会,他们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015国际体验设计大会前瞻论坛一杭州站

IXDC联合阿里巴巴于近日在杭州阿里巴巴举行IXDC大会前瞻论坛一杭州站的活动。阿里巴巴、支付宝、腾讯、大众点评、快的打车、IXDC等企业的设计总监、专家、负责人前来分享他们在各自项目实践中的经验与成果。

IXDC美国体验创新论坛暨北美分会组建

今年年初,IXDC联合斯坦福设计学院(STANFORD CENTER FOR DESIGNRESEARCH)在斯坦福大学共同主办首届“2015美国体验创新论坛”,活动的主题是体验创新“EXPERIENCE INNOVATION”。来自FACEBOOK、IXONOS、斯坦福、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和学校的设计总监和专家们在这里展开了一场跨国的体验创新对话,传达中国“创造”最真实的内涵,分享硅谷创新最颠覆的观点。

论坛上,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国际体验设计协会会长童慧明教授为会议致辞。童慧明教授向大家分析硅谷创新驱动力,并围绕体验创新“新视角”与大家探讨体验创新价值。他在演讲中解读了“EXPERIENCE INNOVATION”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新定义,并藉此机会向外国业界精英讲述IXDC发展史及在国内外推动体验创新价值的实践案例。他说道:“IXDC积极为中美体验设计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一个交流合作、项目对接的平台,实现连接中美两国,把用户体验创新价值辐射亚太以及北美地区。”

活动最后,观众在提问环节非常踊跃,嘉宾与观众讨论气氛热烈。

提问:“如何通过交互上的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回答:“把设计理念先放到最先思考的底层,技术上的限制找到一个最佳途径,如果不发挥特色价值很容易被边缘化,在约束的环境下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创新是一个顺势而为的问题。”

提问:“对在接项目过程中,内部出现矛盾如何去解决的?”回答:“产品的规划和发展,首先要在大方向的地方达成共识,把所有的想法靠谱不靠谱的都说出来,然后去趋利避害,在中期过程,有不同想法的很正常,找最合适的设计。”

本次活动还举行了国际体验设计协会北美分会(THE NORTH AMERICANBRANCH OF IXDC)组建仪式。童慧明教授公布了IXDC组织架构调整,任命胡晓为国际体验设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命董建明博士为国际体验设计协会北美分会主席。他为二位颁发任命证书,并一起为国际体验设计协会北美分会成立授牌。童慧明教授表示,IXDC北美分会作为IXDC在全球成立的首个分会,将助力IXDC向全球推广用户体验创新价值,共建商业体系。

随着科技、战略和文化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技术变革层出不穷,各种应用产品精彩迭现。今天,人们正在迎接新一轮信息化浪潮的到来。新一轮的网络和技术变革的显著特征就是用户体验正日益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原动力,正引领下一个更加繁荣的信息化时代到来。此次大会旨在起到连接中美两国,把用户体验创新推广至北美及亚太地区的重要作用。IXDC希望借由北美分会的成立,向世界推广体验创新价值理念,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国际平台,为即将到来的2015国际体验设计大会做好准备,创造更多专业领域的交流机会。

韩国体验创新论坛

继年初在北美与斯坦福大学联合举办“美国体验创新论坛”之后,IXDC在4月下旬与国民大学科技研究院(TED)在韩国联合主办了“201 5韩国移动互联网体验创新论坛”。本次论坛汇聚亚洲顶级企业代表,如首尔女子大学交互设计系的李志显教授(前NAVER UX团队创办人之一)、三星SDS设计组长李东锡教授、韩国国民大学教授潘荣焕,前三星用户体验总监、ICONDESIGN创始人刘惠斌、THEDNA海外事业部理事李承宜等多位国际知名设计专家、教授,共同讨论移互联网发展新格局,分享移动互联网的创新举措、案例、经验。

借此次论坛举办之机,IXDC将中国的体验创新价值带到韩国,与韩国的创新人才展开一场跨国的对话,围绕发掘体验创新“新视角”,分享体验创新业界发展态势和优秀实践案例。旨在将中国“创造”让世界知道,并为中韩设计专家和创业者提供一个交流合作、项目对接的平台。

用户自定义 第4篇

虽然RTDS的元件模型库已包括了十分丰富的元件模型,在大多数场合下能够满足系统仿真的建模要求,但有些情况下实际系统中的个别元件在RTDS模型库中没有相应模型或者相应模型的结构及性能与实际元件差异较大,因此用户必须通过建立元件数值方程并编制相应计算程序创建新的UDC元件模型以满足系统建模需要[1]。

1 RTDS仿真技术的数值基础

电力系统属连续系统范畴,从系统等值电路的角度分析,任何复杂的电网都可由电阻、电感、电容这几个基本元件与独立电源组合而成,换成数学角度看,系统数学模型是由电阻、电感、电容的元件方程与已知时间函数Vs(t)或Is(t)复合而成。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实质是将连续系统数学模型近似成离散系统数值递推模型[2]。

首先分析线性电阻元件R,它的数学模型为简单代数式

式中:u、i、R分别表示元件的电压瞬时值、电流瞬时值和电阻值。

其时间离散的表达式亦为简单代数式

式中:k表示时间离散分段,即uk=u(tk)、ik=i(tk)数值模型等值电路的建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看出,电阻元件R的数学解析模型电路图与数值计算模型电路图相同,连续变量u(t)、i(t)直接化为离散变量uk、ik。进一步考察一个由电阻和独立电源组成的系统:图2中,US(t)为u-t函数已知的电压源。

由电阻的数值模型等值电路列写系统节点方程

这是一个易于用计算机编程求数值解的离散形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上述简单的举例分析可得出一个重要推论:由电阻和已知电源构成的等值电路可直接作为求数值解的计算机数值递推模型。

其次分析电感元件,线性电感L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t为时间步长。

为方便起见,用ik表示t(或tk)时刻的电流值、ik-1表示t-∆t(或tk-1)时刻的电流值,电压值的下标表示法与电流值一样,将式(3)写成:

用梯形近似积分法(图3)有:

将式(4)写成差分形式:

上式又可写成

公式(5)计算机数值递推模型也称为电感元件L的“瞬态值递推模型”,由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值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

图4中右边的数值模型等效电路(电感L的“瞬态值递推模型”等效电路),由一个等效电阻(电导)gL和一个等效“电流源”ISL并联组成诺顿电路,在进行第k步uk、ik计算时,ISL已由前一步的uk-1、ik-1得到,是已知的,可视为独立电流源。

互感元件的数学模型为

不难导出:

数值模型的差分递推公式与电感L(公式(5))类似,只是矩阵形式,即

再来分析电容C,它的数学模型为

同样,用梯形积分近似法,可导出C的差分递推公式(电容元件C的“瞬态值递推模型”):

其等效电路电路为图5。

综合上述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数值模型的推导,可得出结论:系统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经梯形积分法转化为差分方程数值递推式后,任意时刻点tk的等效计算电路仅由电阻元件和已知电源构成纯电阻形式的诺顿电路。

2 RTDS模型数值程序结构—UDC建模方法

UDC元件模型由两个文件组成:以.dft为后缀名的图像文件和以.udc为后缀名的程序代码文件。dft图像文件对应于RTDS的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人机交互界面的元件外观,图像是什么形状不重要(当然应尽量直观),重要的是该UDC支路元件的端点图标数目(外接节点数)和参数输入对话框个数要正确;udc程序代码文件对应于元件特性的数学方程描述和数值变量定义,是数值模型的内核,UDC技术的主要内涵在于如何用算法语言正确地编制元件的udc文件。

udc文件由变量定义和运算代码构成,总体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说明见表1。

RTDS的所有元件模型(包括UDC元件模型)从电路学的角度观察,实质上可视作小型端口网络子系统,每个元件的特性等效为一个端口网络的节点方程,系统模型由各元件端口网络连接而成,相当于系统的节点方程是由元件的子系统节点方程叠加而成。

对于含有一个UDC元件模型(假设为2端点,如图6所示)的RTDS系统,以上标(U)表示UDC元件支路、上标(N)表示其它元件支路,系统的节点方程可写为

式(9)实际上是由下列式(10)、式(11)两个节点方程组成,且系统节点电压Vk、Vm的解是两个方程解的简单相加。

式(11)为UDC元件的节点方程,由用户自行创建。编制udc文件,即通过变量定义来形成节点方程,而通过CODE程序代码来形成该方程的解的运算式,编程语言采用C语言格式,但for、while等循环语句和goto循环体在程序中被禁止使用,以避免运算量超出实时步长的允许限度。

3 UDC二次开发技术及其模型校验实例

以双调谐滤波器元件为例,它是滤波器中较复杂的一类,所谓双调谐滤波器是由一个L1C1串联谐振电路和一个L2C2并联谐振电路串联而成。尽管滤波器中LC元件的接线结构是固定的,但电阻R的配置数量和接线位置则在工程设计时有多种选项,RTDS元件库的现成双调谐滤波器模型很可能结构不相配。如用单个的现成R、L、C元件组合,则占用较多的节点资源,相应减小了系统的建模规模,降低了RTDS的使用效率,所以有必要用UDC方法按实际工程结构创建新的模型。

图7给出了双调谐滤波器电路及其UDC等效计算模型。其中图7(a)是一个两级电感并联电阻结构的双调谐滤波器电路,如果用现成RLC元件组建,则有4个端点和6条支路。如果考虑将该滤波器建成如图7(b)所示的两端点单支路模型,即端点(2)、(3)作为内部节点被消除掉,则可节省2个节点资源。

根据前述的数值模型理论,可得出滤波器的离散数值模型等效电路如图7(c)所示,该电路节点方程组的独立维数为3维,设节点(4)为参照点,则元件特性方程(节点方程)为

设图7(a)中节点(1)、(4)的电压V1、V4和支路电流i为滤波器模型的特性变量(其中i为V1、V4的关联变量),因为只有这几个量在整个系统模型中反映两端点单支路UDC滤波器元件的特性,所以式(12)中的V2、V3必须表示成V1、V4、i(V1,V4)的表达式。

在具体设计udc程序文件时,为了减少每个步长内的运算量,尽量将参数的整理运算置于RAM区,使CODE代码区的程序尽可能简短,作者基于这一优化设计原则按式(12)编制出了双调谐滤波器udc文件程序。

为了对UDC元件模型进行校核和验证,我们可采用“标准实例测试校核法”,即在同一个RTDS实例中建立两个独立的子系统模型,如图8所示。

实例中,子系统(a)的双调谐滤波器元件为UDC模型,子系统(b)的双调谐滤波器元件由现成RLC元件组合作为对照标准,两者参数相同;除此之外,两个子系统其它结构参数完全一样,并且滤波器投切开关的合闸受控于同一个控制信号,以便两个子系统受到相同的暂态扰动。取子系统末端电压和滤波器电流在开关合闸前后的暂态波形为比较量,电压和电流的仿真结果分别如图9和图10所示。

以上结果显示,两个子系统中相应的变量暂态变化过程完全相同,这证明了由UDC方法创建的双调谐滤波器元件模型是十分精确的。

4 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RTDS自定义元件(UDC)技术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高、所建元件模型精度高的优点。应用UDC技术开发元件模型不仅能够解决RTDS元件库中现有元件不足的问题,还能够有效节省RTDS整个模型的节点数量、从而在相同硬件资源的条件下扩大仿真规模,提高RTDS设备的利用效率。

摘要:阐述了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用户自定义元件模型(UDC)技术的数值基础,通过以一个双调谐滤波器元件的自定义步骤为例详细描述了UDC技术的应用方法,并且将自制的UDC元件与用RTDS元件库搭建的同参数双调谐滤波器元件进行了暂态仿真效果比对,证明用UDC技术开发的元件模型不会降低RTDS的仿真质量。

关键词:实时数字仿真,电力系统,用户自定义元件,模型

参考文献

[1]Dommel H W,Meyer W S.Comput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J].Proceedings of the IEEE,1974,62:983–993.

定义一个表示用户的User类 第5篇

count++;} public User(String name){

count++;

this.name=name;} public User(String name,String password){

count++;

this.name=name;

this.password=password;}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name;} public String getPassword(){

return password;} public void setPassword(String password){

this.password=password;}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用户个数:”+count);

System.out.println(“用户名:”+this.name+“t”+“密码:”+this.password);} } public class Test0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User user1=new User();

user1.print();

User user2=new User(“二狗”);

user2.print();

User user3=new User(“狗剩”,“asbc”);

成功自定义 第6篇

翻开成功学的书籍,我们常常能读到类似的故事。它们或许面貌多变,千姿百态,但同样都是以生动简单的外衣,包裹一个据说睿智又深刻的真理躯体。走进书店,成功学的书籍总是摆在最显赫的位置,并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身处这个时代成功变成一门“显学”,一种主导价值观,有着普适的社会学意义,宣称能够给人生带来幸福和快乐。

成功是一门“显学”

西方成功学的滥觞,我们不妨追溯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由达尔文的进化论演绎而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随着环境的变迁,有一个由低级生命形态向高级生命形态逐渐进化的必然趋势。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政治倾向而是一种社会基模,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人类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包括战争)被认为是正常合理的。优胜者理所当然,是上帝眷顾的结果;失败者天经地义,是应该被淘汰的。这种观点在一个世纪以前,受到残酷剥削劳动者的美国资本家的热烈欢迎,直到“大萧条”以后上台的罗斯福总统,才开始着手改变这一野蛮的人类社会法则。而在此之前,美国社会对于大批生存竞争的失败者,几乎没有任何同情和社会救助。

关于成功的秘诀,历来不乏探究者。连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都曾写过一篇散文《成功的秘诀》在和大画家罗丹的近距离接触中,他深有所感:“我悟到遗忘一切其他事物,集中意志以求工作完美的这种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现在知道,舍此以外便无神妙的方法了。”但成功真正成为一门“显学”,成为大众趋之若骛的人生价值准则,和美国人戴尔·卡内基(1888-1955)不无关系。成功学自卡内基之后,成为现代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化来看,连美国的资本家都觉得原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过于赤裸裸,他们变换了方式,用现代成功学理论把一切失败的原因都归结为失败者自己。而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现代成功学实际上是把失败的根源归因成个人性格所致,至少还给了人们通过改造性格而改变命运的可能。这也解释了“美国梦”为何如此备受推崇:一个穷小子,毫无家世背景,却经过自身的努力,从“草根”变身晋级为“富豪”。有谁不希望有一天,这样的奇迹也发生在自己身上?

成功的标准演化

关于成功的定义和标准,众说纷纭,但往往由社会历史大背景和所处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来主宰。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的说法。孔夫子为万世师表,身后桃李满天下,《论语》开创儒家学说,历数其丰业,自然是“大成功”。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食周粟而死,其忠诚坚定的品德,同样是后代统治者和寻常百姓推崇的“成功”。

到了近现代,“成功”的标准,随着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及强势价值观,飘洋过海而来。在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原先“一穷二白”的国人,在社会转型的大动荡中,把拥有物质财富看作成功的“硬指标”。尤其是“物质财富的成功”,成为社会普遍的主流价值观时,成功学便衍生出强大的资本市场和庞大的拥护人群。而获得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在“成功学大师”的演讲中学习,也能够在堆积如山的成功学书籍中去寻找。比如,一个成功的人被现代成功学定义为:目标、行动、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管理、自身修养、特长、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都相当高的人。又比如,戴尔·卡耐基提出了良好人际能力的基本思路,他认为:“成功15%靠专业技术,85%靠人类工程即人格和领导别人的能力”。问题是,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总结和学习,但大多数人追寻的“成功”,依然是被“物质财富”标准所挟持的狭隘的、单向度的价值观。这种狭隘和单向度,可能把社会的发展引向错误的方向。“伪成功学”也由此泛滥成灾。正如国内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所写,“这是一个多么世俗的年代,人人以物质追求为目标,道德底线被轻易穿越,心灵焦虑无处不在,身份认同时时被颠覆。”“成功学”的流行,正反映了现代人对财富、地位的强烈渴求和无度追索。

用户自定义 第7篇

关键词:LS-DYNA,自定义材料,弹塑性模型,单单元模型,应力更新算法

0 引言

LS-DYNA软件是功能齐全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以及摩擦和接触分离等界面状态非线性程序。凡是涉及接触—碰撞、爆炸、穿甲与侵彻、应力波传播、金属加工、流固耦合等问题, LS-DYNA都可以进行求解, 是军用和民用相结合的通用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目前, 在国防军工、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建筑、汽车等领域中均获得广泛应用。

在LS-DYNA中虽然有130多种材料模式, 能满足大多数的工程需要, 但有时针对某一领域的具体应用, 需要用到特殊的材料模式, 而LS-DYNA本身又不具有该材料模式时, LS-DYNA提供了用户自定义材料功能, 可以方便地扩充材料库。LSTC公司提供了专用于用户二次开发的动态链接库LSDYNA.LIB, 连同用户编写的材料子程序一起在Compaq Visual Fortran中编译使用。用户编译成功后, 生成一个新的用户自定义材料的LS-DYNA求解器LS-DYNA.EXE。然后就可以利用这个求解器来进行问题求解了[1,2]。

二次开发的关键是用FORTRAN语言编写该材料的本构关系。在每个积分步, LS-DYNA主程序提供如下参数与该子程序进行数据传递[3]:

进入子程序前的已知量:6个应变增量eps;可能涉及的历史变量hisv (n) , 用户自定义;单元类型字符串etype;当前时间time;当前时间步长dt;材料常数cm, 用户自定义。

返回程序时需要求出的量:6个应力增量sig;可能涉及的历史变量hisv (n) 。

在LS-DYAN3D中, 关键字*MAT_USER_DEFINED_MATE-RIAL_MODELS用来定义用户材料参数。*MAT_USER_DE-FINED_MATERIAL_MODELS中的各控制参数的含义在关键字手册[4]中有详细介绍, 不再赘述。

1 应力更新算法[5,6]

用FORTRAN编写程序求解本构方程组需要一定的数值算法。积分率本构方程的数值算法称为本构积分算法或应力更新算法。

1.1 显式积分算法

显式积分算法是一种基于向前Euler积分公式的本构积分算法 (也称切线模量更新算法) , 每一时步的物理量可由上一时步的物理量直接求得, 即应力和内变量在每个步骤开始时计算得到, 进而确定其弹塑性矩阵。因此它具有公式简单、易于编程的优点。但由于这些应力和内变量的更新值并不满足屈服条件, 必须将增量步划分得足够小, 才能保证一定的精度。而对于复杂的模型, 即使将增量步划分得足够小, 也常常得不到收敛的结果, 精度就更无法保证。这种算法形成了计算率无关塑性早期工作的基础, 但是由于不精确性, 这种方法不再受到青睐。

1.2 隐式图形返回算法

图形返回算法包括一个初始的弹性预测步, 包含 (在应力空间) 对屈服表面的偏离, 以及塑性调整步使应力返回到更新后的屈服表面。通过强化在时间步结束时的一致性, 即fn+1=0, 以避免屈服面漂移。此法将一组本构方程转化为一组非线性化代数方程, 和一个对非线性代数方程的求解算法。这方法可以基于不同的积分方法, 例如生成中点法则、Runge-Kutta法、Euler算法等。

1) 完全隐式的图形返回算法

完全隐式的向后Euler算法, 要求每一步荷载增量步结束时计算塑性应变和内变量的增量同时必须强化屈服条件, 这样积分算法写成:

式中Δλ为塑性常数;r表示塑性流动方向, 为内变量;σ为Cauchy应力。

在时刻n给出一组 (εn, εnp, qn) 和应变增量Δε, 公式 (1) 是一组关于求解 (εn+1, εpn+1, qn+1) 的非线性代数方程。注意到以上方程组中更新变量来自前一个时间步结束时的收敛值, 避免了用不收敛的塑性应变和内变量值求解路径相关塑性方程时, 可能发生的伪卸载的情况。

下面给出该算法的几何解释。由方程组 (4) 中的2式, 有效塑性应变增量为:

将式 (2) 代入式 (1) 有:

式中σntr+1ail=σn+D:Δε是弹性预测应力, 而Δσn+1=-D:Δεpn+1=-Δλn+1D:rn+1是塑性修正量。它沿着结束点处的塑性流动方向, 返回或投射弹性预测应力到更新的屈服表面 (如图1所示) 。在此过程中, 由总体应变的增量驱动弹性预测状态, 由塑性参数的增量-Δλn+1驱动塑性修正状态。因此在弹性预测阶段, 塑性应变和内变量保持固定;而在塑性修正阶段, 总体应变是不变的。

对于完全隐式的图形返回算法, 它强化了在时间步结束时的一致性, 从而避免屈服面的漂移, 因此该法是强健和精确的。但该法的复杂性在于需要塑性流动方向的梯度以及塑性模量, 对于复杂的本构模型这些表达式很难得到。

2) 半隐式图形返回算法

半隐式图形返回算法中对塑性参数采用隐式, 而对塑性流动方向和塑性模量采用显示的算法, 即在步骤结束时计算塑性参数的增量, 而在步骤开始时计算塑性流动的方向和塑性模量。为了避免从屈服面漂移, 在步骤结束时强化屈服条件 (如图2所示) 。

对于半隐式图形返回算法, 其积分方法为:

非线性方程组式 (4) 的解答一般是由Newton过程求解。为适合Newton迭代, 可将方程组式 (4) 中塑性更新和屈服条件写为:

为书写方便, 以上方程中均省略了时刻角标n+1 (下同) 。

将方程组式 (5) 线性化 (以Δεp (k) =-D-1:Δσ (k) 的形式) 有:

由以上方程组可以求解Δσ (k) 、Δq (k) 、δλ (k) 。由于塑性流动方向和塑性模量是在时间步开始时赋值, 因此他们的梯度Δλ (k) Δr (k) 、Δλ (k) Δh (k) 没有在式 (6) 中出现。此外, 塑性应变和内变量的更新是Δλ的线性函数, 因此 ({槇a (k) }={a (k) b (k) }T=0。求解方程式 (6) 可得到应力和内变量的增量:

式中, 将式 (7) 代入方程组式 (6) 中的第3式, 可求得:

其中f=[fσfq]。这样变量更新为:

半隐式算法是在综合显示方法和完全隐式方法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而提出的, 由于它避免了求解塑性流动方向的梯度和塑性模量, 从而简化了完全隐式算法繁杂的推导, 同时它又具有显示算法所不具备的稳定性, 所以本文拟采用该方法求解本构方程组。

2 算例验证

拟编写的本构关系采用von mises屈服条件以及相关联流动法则, 即f=φ。并不考虑硬化, 即理想塑性, 则内变量q=h=0, 并有fq=0。

根据上文中的推导, 塑性参数增量为:

根据以上简化条件其中则

又由Von mises屈服准则其中为von mises等效应力。

另外弹性模量矩阵为 (为区分塑性参数λ, 采用λe表示拉梅常数) :

则应力更新增量为:

将上述过程用FORTRAN语言编程, 并加入到LSDYNA.LIB文件库中的接口文件中, 即可编译生成新的求解器。

材料的本构关系编写完成后, 尚需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为了验证本文所编写的程序, 现采用一个简单的算例进行验算。为了简化问题起见, 模型采用单单元模型。单元类型采用SOL-ID164单元, 模型尺寸为5mm×5mm。材料模型采用用户自定义模型, 其中部分参数设置为, 密度ρ=7000kg/m3, 弹性模量E=200GPa, 泊松比μ=0.3, 屈服极限σY=0.31GPa, 采用理想塑性, 不考虑硬化。并将模型的一端限定, 另一端施加上速度荷载0.05m/s。计算完成后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据图可知, 本文所编写的理想弹塑性的用户材料子程序完全正确。

3 结论

在DYNA中添加用户自定义的材料子程序, 实质就是通过修改LSDYNA.LIB文件库中的主程序接口文件, 在其中添加材料子程序, 编译链接通过后, 生成新的DYNA求解器, 并利用这个新的求解器求解问题。其过程并不复杂, 关键在于如何用FORTRAN语言, 结合主程序传递下来的各种参数, 编写出材料的本构关系程序, 也即采用何种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本构方程组。半隐式的图形返回算法既简化了公式的推导, 计算精度也能满足要求, 同时其适用性也能得到保证。另外, 如何验证编写的材料本构程序的正确性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本文采取的利用单单元模型, 验算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方法, 可以准确、方便地达到这个目的。

参考文献

[1]白金泽.LS-DYNA3D理论基础与实例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05:104-106.

[2]Live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R].LS-DYNA TheoreticalManual.2006.

[3]赵海鸥.LS-DYNA动力分析指南[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3:270-273.

[4]Live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R].LS-DYNA Keyword User's Manual.2007.

[5]Ted Belytschko, Wing Kam Liu, Brian Moran.连续体和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M].庄茁,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241-251.

用户自定义 第8篇

1.1 矩形平面的行切区域计算

如图所示, 矩形平面一般采用图示直刀路线加工, 在主切削方向, 刀具中心需切削至零件轮廓边, 在进刀方向, 在起始和终止位置, 刀具边沿需伸出工件一距离, 以避免欠切。

假定工件尺寸如图1所示, 采用Φ60面铣刀加工, 步距50mm, 上、下边界刀具各伸出10mm。则行切区域尺寸为800×560 (600+10*2-60) 。

1.2 矩形下陷的行切区域计算

对矩形下陷而言, 由于行切只用于去除中间部分余量, 下陷的轮廓是采用环切获得的, 因此其行切区域为半精加工形成的矩形区域, 计算方法与矩形平面类似。

假定下陷尺寸100*80, 由圆角R6选Φ12铣刀, 精加工余量0.5mm, 步距10mm, 则半精加工形成的矩形为 (100-12*2-0.5*2) * (80-12*2-0.5*2) =75*55。如行切上、下边界刀具各伸出1mm, 则实际切削区域尺寸=75* (55+2-12) =75*45。

2 行切的子程序实现

对于行切走刀路线而言, 每来回切削一次, 其切削动作形成一种重复, 如果将来回切削一次做成增量子程序, 则利用子程序的重复可完成行切加工。

2.1 切削次数与子程序重复次数计算

进刀次数n=总进刀距离/步距=47/10=4.5, 实际需切削6刀, 进刀5次。

子程序重复次数m=n/2=5/2=2, 剩余一刀进行补刀。

步距的调整:步距=总进刀距离/切削次数。

说明:当实际切削次数约为偶数刀时, 应对步距进行调整, 以方便程序编写;当实际切削次数约为奇数刀时, 可加1成偶数刀, 再对步距进行调整, 或直接将剩下的一刀放在行切后的补刀中, 此时不需调整步距。

由于行切最后一刀总是进刀动作, 故行切后一般需补刀。

2.2 示例1

对图1零件, 编程零点设在工件中央, 下刀点选在左下角点, 加工程序如图3:

2.3 行切宏程序实现

对图1零件, 编程零点设在工件中央, 下刀点选在左下角点, 加工宏程序如图4:

2.4 用户自定义固定循环G代码扩展

上述宏程序 (程序%0100) , 可以作为模板来使用, 用户只需要按指定格式使用。示例:M98 P100 A100 B80 C0 D6 Q0.5 K10X0 Y0 Z-10 F150, 将子程序附在用户主程序的后面使用即可, 非常方便。

用户自定义 第9篇

近期发生的几起电信诈骗案件引发了社会关注,据案情反映,从涉世未深的学生到不同行业的精英人士都有可能成为诈骗受害者。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信息泄露是各种通信诈骗的源头,信息安全警钟再一次被敲响。

为此,通信世界全媒体专门举办了一场沙龙,以信息安全为话题探讨了安全手机市场前景。沙龙邀请了来自工信部、中科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电信运营商以及新浪微博社区的多位专家,大家一致认为安全手机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不仅政企客户需要、普通用户也有需求。

而提到安全手机,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360手机”。虽然在360手机出现之前,手机安全就已经被提出,但当时更多的则是被厂商作为营销噱头,而在电信诈骗横行的当下,手机安全已经到了该被重视的时候。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专家李明珍认为,安全手机市场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软件测评部主任戈志勇也表示,随着社会发展,政企以及个人用户均对安全手机有实际需求。因此,360手机布局入市恰逢其时。

可靠硬件为安全加码

作为360手机的高端旗舰产品系列,360手机Q系列一直以尖端安全科技、巅峰性能配置著称,代表着国产手机在安全领域的最新探索及未来发展趋势。

为获得最可靠的安全防护保障,360手机联合全球领先的银行卡安全芯片服务商欧贝特,首次将银行级安全芯片运用到360 Q5系列手机上。该芯片获得了CC EAL5+安全认证,这已是民用设备的最高加密级别。与普通手机所有信息统一存储、统一读取不同,360 Q5系列将密码、指纹、账户等信息独立保存于独有的CC EAL5+安全芯片之中,并对每一次相关信息的调用读取,采用加密方式进行。

同时,360 Q5和360 Q5 Plus都加入了Safe Switch功能,该功能由高通与360手机联合研发,可提供系统程序和数据保护、硬件保护、SIM卡锁定3项安全防护。激活Safe Switch防护之后,一旦不法分子对手机进行Root等破坏性操作,就会触发保护机制,强制重启手机并锁定手机。此外,更换手机存储器或CPU的行为也会触发密码校验机制,同时Safe Switch功能还可以通过云端锁定SIM卡,一旦手机被盗,更换新的SIM卡将无法被系统识别,手机也将无法正常工作。银行级安全芯片与Safe Switch功能构成“双保险”,大大提升手机的安全性,防止私密信息泄露。

双系统护航,再也不怕丢手机

软件方面,360 Q5采用已获得广泛认可的360OS 2.0系统,强化升级后的“安全系统+桌面系统”的双系统概念再一次让业界耳目一新。其中的安全系统由安全芯片进行加密和保护,在普通模式下无法看到任何入口界面,真正有效地防止隐私文件泄密,该系统只能通过特定指纹进入,让隐私了无痕迹。考虑到实际使用需求,用户还可建立独特的访客通道,在为其他访客展示一个的特别订制的“私密空间”同时,将各类重要文件依然存于真正的私密系统之中,不被他人发现。

360 Q5为需要保密通话的用户开发了加密通话和加密短信功能,通过加密通话交谈,双方均不可录音或开免提,而且通话数据由加密通道传输,无法被窃听;加密短信则被掩饰成唐诗,如果不使用密码解密,只能看得一头雾水,同时还禁止截屏和支持阅后即焚,敏感信息看过之后就不留下任何痕迹。

Delphi实现自定义格式打印 第10篇

在工作中,发票界面内容的打印位置一直会因为政策变动或者印刷厂的印刷问题而调整,如果软件里预设的打印位置不跟着改变,会导致打印出的内容和和实际发票的打印位置有偏差而造成客户无法使用发票。通常的实现方法是在主程序中调整发票打印内容的各个打印位置,缺点是开发工作量大,不具备通用性。本方法通过在程序中修改打印配置表中的内容来实现发票打印位置的调整,方便、快捷,无需修改主程序,客户可自行操作调整。

2 Delphi程序设计

此程序是读取数据库表中每个需要打印的内容位置和格式,并将格式、位置和打印内容一起发送至打印机打印出来。本方法支持各种打印机,支持各种发票(大票、卷票等)或其他内容文本,可以进一步判断打印机状态,有效地控制打印流程,更好地实现打印效果。打印格式和内容由下面这两张表进行控制。表TK_SK_DYFH为打印格式配置主表,通过读取这张中的配置来寻找要打印的内容的所在表和纸张规格,如表1所示。表TK_SK_DYFD是打印格式配置明细表,此表是记录每个需要打印的内容或字段的位置、字体大小、对齐方式等内容,如表2所示。

代码实现如下:

3 结语

此方法适合各行业打印需要,如税务发票、宴会请帖、医疗卫生等,凡是需要打印的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配置定义的格式打印出来。

摘要:Delphi作为一个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它强大的数据库访问能力。讲述了Delphi环境中,根据用户任意定义的格式,将所需要的内容打印出来。该方法方便、应用面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Delphi,自定义格式配置,打印

参考文献

[1]蒙祖强,龚涛.Delphi程序员成长攻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华传铭,梁冰,赛奎春,等.Delphi组件参考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节省空间 照片视频自定义保存 第11篇

我的手机是联想A820t,在相机设置中,一直找不到选择照片保存位置的选项,所有照片都自动保存到手机内存中了,很不方便。怎么做才能使照片自动保存到外置存储卡中?(题号:20151202)

解题思路

默认情况下,Android手机如果有内置的SD卡,那么照片保存位置就会保存在SD卡上。如果你的手机没有设置保存位置为SD卡,那么就需要借助第三方APP实现。

解题方法

一般手机的照相功能都有自定义设置存储位置,对于联想A820t,首先进入“设置→系统设置→存储选项中”,然后将其设置为SD卡。接着进入照相应用界面,点击“菜单→存储位置→SD卡”,这样下次保存的照片就可以保存在SD卡上了(图1)。

此外,一些手机的照相应用由于系统本身的限制无法更改存储位置,我们可以利用第三方照相应用来替代,这些第三方应用一般都支持存储位置的自定义设置。

比如Android用户可以使用“UCam全能相机”,启动该应用后点击“设置→高级设置→其他设置→存储路径”,在打开的窗口中可以自行选择保存照片的位置,这样下次拍照后照片就保存在指定位置了(图2)。

小提示

如果在存储位置下无法显示SD卡选项,请确保你的SD卡可以被系统识别,依次进入“设置→存储”,查看是否已经正确识别SD卡。如果无法识别,则建议备份好资料后使用手机自带组件进行格式化再尝试。如果仍然无法识别,请进行系统升级(旧版相机应用无法自定义存储位置)。

本期挑战题

题号:20151401

难度:4分

挑战题描述:

之前用手机号注册了许多网站,绑定了网银、支付宝、邮箱等等多种服务。现在我需要更换手机号码,难道之前绑字的那些服务,也需要一个一个换吗?有没有更加快捷安全的方法?

(读者|00)

题号:20151402

难度:4分

挑战题描述:

我是《电脑爱好者》的读者,我有一台Acer iconia W3,最近安装了Android系统,请问如何让它像昂达v116w一样能进行双系统热切换呢?

(读者|RonGunter)

题号:20151403

难度:3分

挑战题描述:

作为一名学校学生会网络部成员,我经常会在学校各个电脑上使用闪存盘,因此常会被不明病毒侵入闪存盘。所以我想问有没有什么万全之策,给闪存盘一个写入保护,只可读不可写,任何电脑都是只可读,需要一些设置才可写入。这样我在家制作好文件后拷入,开启写入保护,然后到学校复制出去就不用担心中病毒了。

上一篇:生态修复理念下一篇:相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