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现状

2024-05-29

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现状(精选9篇)

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现状 第1篇

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多发的国家。凡是较陡的地方均有可能发生, 并且发生频繁, 历年多雨季节均可能发生, 常常会掩埋村庄、摧毁厂矿、破坏铁路和公路交通、堵塞江河、损坏农田和森林等, 从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城市发展和铁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大规模地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 挖填方等土方工程日益增大, 施工强度急剧攀升, 随之而来的是滑坡灾害日益严重, 滑坡防治工程研究也日益成为工程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1 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1.1 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滑坡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发育过程,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又有不同的外貌。研究滑坡的地表特征, 有助于识别滑坡存在与否以及拟定相应的整治措施。

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 一般包括: (1) 滑坡体; (2) 滑动带; (3) 滑动面; (4) 滑坡床; (5) 滑坡壁; (6) 滑坡台阶; (7) 滑坡舌; (8) 滑坡周界; (9) 封闭洼地; (10) 主滑线; (11) 滑坡裂隙。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当然, 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不一定都完全具备以上特征, 因此, 往往还要结合地质勘察、测试、长期观察等手段, 综合加以分析, 才能查明滑坡的存在。

1.2 滑坡的分类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 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 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 对滑坡提出各种分类方案:

1.2.1 从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出发, 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类型。

1.2.2 按滑坡的发展阶段, 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1.2.3 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 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牵引式滑坡。

1.2.4 按滑动面通过岩层的情况则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2 滑坡的成因

要探讨滑坡的成因, 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2.1 内在因素

2.1.1 岩土类型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 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 其中结构松散, 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 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 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1.2 地质构造条件

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 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2.1.3 地形地貌条件

一般江、河、湖 (水库) 、海、沟的斜坡, 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 小于, 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2.1.4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 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 降低岩、土体的强度, 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潜蚀岩、土, 增大岩、土容重, 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2.2 外在因素

2.2.1 地表水的作用

地表水的活动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 据调查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因水渗入坡体后会引起岩土的重度的增加、抗剪强度降低、产生动水力和静水力, 此外, 地下水还能溶解岩土中的易溶物质, 使斜坡土、石体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 河流等地表水会不断冲刷和切割坡脚, 对坡脚产生冲蚀淘空作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斜坡稳定性的恶化。

2.2.2 地震作用

地震能使斜坡土石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 土石体结构容易受破坏, 并沿着斜坡的软弱结构面或裂隙、节理面向下滑。

2.2.3 人为因素

(1) 开挖坡脚

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 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2) 蓄水、排水

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 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 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 加大孔隙水压力, 软化岩、土体, 增大坡体容重, 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 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 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 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 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3 滑坡的防治措施

3.1 滑坡防治原则

为了保证斜坡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防治斜坡稳定性降低, 以避免导致斜坡发生危害性变形与破坏, 需要采取防治措施。滑坡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预防滑坡发生和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两大领域。一般说来, “预防”是针对尚未严重变形与破坏的斜坡, 或者是针对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治理”是针对已经严重变形与破坏、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 或者是针对已经发生滑坡的斜坡。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预防滑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前期勘察和研究, 妥善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 使其不再发生。预防与治理是不能截然分开, “防”中有“治”, “治”中有“防”。因此, 滑坡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因滑坡复活、新产生滑坡或潜在滑移体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并尽可能变害为利, 为人类造福。

3.2 滑坡的防治措施

3.2.1 改变边坡的几何形态

主要是消减推动滑坡产生区的物质和增加阻止滑坡产生区的物质, 即通常所谓的砍头压脚, 或减缓边坡的总坡度, 即通称的削方减载。这种方法能迅速遏制滑坡变形, 减小滑坡下滑力, 技术上简单易行且加固效果好, 所以应用广泛且应用历史悠久, 对于保证施工安全, 减小支挡结构, 节省资金具有明显的效果, 特别适用于滑面深埋的滑坡。整治效果则主要取决于消减和堆填的位置是否得当。

3.2.2 滑坡区域排水

(1) 排出地表水

滑坡以外的地表水多采用拦截和旁引方法排走;对滑坡以内的地表水, 采取防渗、尽快汇集和旁引等措施治理。

(2) 排出地下水

包括采用渗沟 (粗颗粒材料构筑的支撑渗沟、截水渗沟及边缘渗沟) , 排水隧洞, 水平孔及垂直孔群等技术。排水方式有动式、泵抽式、真空式、虹吸式、电解式等。

3.2.3 支挡工程

(1) 抗滑挡墙

挡墙是目前较为广泛的抗滑建筑物, 借助于挡墙本身重量, 支档滑体的剩余下滑力, 有抗滑片垛、抗滑片石竹笼、浆砌石抗滑挡墙、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抗滑挡墙、空心抗滑挡墙 (明洞) 及沉井式抗滑档墙等。

(2) 抗滑桩

抗滑桩系穿过滑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 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具有破坏山体少、施工安全、方便、工期短、省工省料的优点, 已在国内外广泛采用。

3.2.4 改变滑坡范围内土的工程性质

包括采用岩石锚固、微桩、土锚钉、锚索、灌浆、热处理、冻结、电渗锚固、种植植被等技术来进行土质改良。

可采用锚固或预应力锚固措施, 来加固有裂隙或穿过软弱结构面、深入至完整岩体内一定深度的钻孔, 插入钢筋、钢棒、钢索、预应力钢筋及回填混凝土, 以此提高岩体的磨擦阻力、整体性与抗剪强度。

3.3 滑坡防治措施的选用

在滑坡防治措施的应用上, 考虑到滑坡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根据当地具体条件, 因地制宜, 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

摘要:自然产生的和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灾害在我国都相当严重。滑坡防治也日益成为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总结了滑坡形成的原因, 然后提出了滑坡防治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滑坡成因,滑坡防治,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成宇.土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2]刘西文.预应力锚索治理滑坡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 2002.

[3]游义金, 王莉, 王波.软弱地质处滑坡洽理技术[J].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 2009, 9:155-158.

[4]李广信.高等土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张咸恭等.中国工程地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6]魏永幸.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0, 11 (3) :230-233.

[7]李隽蓬, 谢强.土木工程地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现状 第2篇

摘要:基于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展开分析, 确定滑坡状况对周边环境工作的影响同时, 提出有效的防治手段。

关键词:水利工程; 渠道滑坡; 防治措施; 问题成因;

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现象的出现不但影响了整体工程运行的稳定性质量, 同时使工程环境整体性受到影响, 在城市经济建设环境受到牵连的同时, 更基于滑坡情况的出现, 破坏了地方水土环境平衡的工作贯彻, 为生活环境的有效构建埋下了隐患。

1.水利工程渠道滑坡成因分析

水利工程的有效构建能够确保城市经济建设环境具备能源和水资源双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在后续功能体系应用过程中, 能够为功能环境多元化提供丰富的促进条件同时, 更能够基于水土环境治理确保城市体系功能稳定。但在水利工程长时间运作过程中, 由于多方面外界因素影响, 导致渠道工程内部质量开始下降, 出现滑坡状况, 不但严重影响了结构荷载传导条件, 更促使渠道使用寿命大幅度下降。应当针对渠道滑坡成因进行有效分析, 才能够确保后续防治工作落实完善。

基于工程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水利工程功能运转过程中, 能够基于岩土质量环境和地下水环境对功能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从而在土层环境中出现松散状况, 促使渠道持力层环境不再稳定, 如此自然会导致整体结构质量受到影响, 并在渠道整体工程环境中出现沉降差异, 造成滑坡问题出现。首先, 基于地质结构条件, 极有可能因为岩体分离不连续造成土层滑动情况出现, 基于层面和断层发育的斜坡, 自然便影响了渠道环境功能运转状况, 从而出现水利工程内部滑坡状况。其次, 由于地貌关系, 在岩土质量和山坡环境影响下, 也同样易造成坡度塌陷的情况, 促使渠道环境内部出现滑坡隐患。再次, 水文地质环境会造成土层密度和土体强度出现变化, 在长时间的地下环境干扰工程中, 逐渐影响渠道基础稳定性, 同时更能够基于土体重量条件造成基础水土环境分离, 如此渠道基础环境不再稳定, 并在实际功能运作工程中, 彻底丧失结构稳定性。最后, 在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方面因为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落后, 导致实际岩土质量环境难以具备稳定的.基础前提, 不但因为雨水环境等多方面外界因素影响了自身功能体系构建, 更基于渠道构筑环境选用的差异性, 促使水资源环境难以展开有效的排放工作, 造成了渠道内部坡道的逐渐形成, 甚至因为大部分水环境侵入基础内部, 造成整体结构体系受到损伤。

2.渠道滑坡处理措施

2.1 基础材料更换。

在基础选用上, 应当采取有效的非膨胀性砂砾材料作为基础条件, 在整体夯实工作完善之后, 能够有效降低渠道环境出现变形趋势。

2.2 排水体系的构建。

有效的排水体系构建能够确保实际滑坡现象能够被有效治理, 既满足了地下水疏导方面的优势, 更在排水体系修建过程中, 提供了稳定防渗措施, 确保了基础环境土壤具备稳定性前提同时, 更巩固了自身渠道环境, 为排水体系深度和坡度要求提供了完善的参考优势。

1) 地表排水:排出坡面表层水, 就必须要针对其采取长期的防御措施, 其防御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地表水流入到滑坡区之内, 也即是在滑坡的10m之外建立环形的拦截水沟。

2) 地下导渗:为了防止坡外的地表水深入到滑坡体之内, 必须要设置拦截的水盲沟, 将水倒出到滑坡体之外。这种方式主要是采用砌石护坡的方式, 并且使用水泥砂浆来勾缝, 对底层设置排水管道。

3) 暗涵和渡槽。当地质条件差, 坡又陡峻, 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 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 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 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3.渠道滑坡防治优化措施

首先, 渠道滑坡现象的防止应该从渠道的设计规划入手, 彻底了解和摸清渠道所在的地质条件以及水文环境等, 在施工时要尽量避开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段, 如果无法避开的话, 要尽量采取相关的的技术手段对其地质进行处理, 或者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渠道结构, 确保渠道工程的质量以及使用安全。其次, 在渠道的施工阶段, 要严格控制好渠道的施工质量, 最好在平台开挖之后抽沟, 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 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 确保边坡稳定。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 减少损失。最后, 是渠道的日常维护管理, 渠道应严格控制在正常水位运行, 要加强渠道巡视检查。

4.结论

水利工程渠道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确保周边水土环境和水资源传导环境具备可持续化功能延伸的基础, 同时更能够确保将水资源环境进行有效平衡, 为整体工程能源和生态环境统筹提供有效的管理优势。在针对水利工程渠道滑坡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 应当明确滑坡状况的成因和周围环境影响, 这样才能够确保实际防治措施落实具备针对性, 基于水体环境进行巡查, 确保后续水利工程质量体系构建完善。

参考文献

[1]高广辉.浅析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及防治[J].科学与财富, (6) :159.

[2]牛学军.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6 (4) :18-19.

浅谈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及防治 第3篇

【关键词】渠道;滑坡;成因;处理;防止

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其中渠道又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山区地面起伏,坡度大,灌溉渠道多,渠线长,位置分散,渠道滑坡是渠道工程危害大,最常见的水毁形式。因此,探讨渠道滑坡的原因及对其处理和防止对搞好农业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渠道滑坡的成因分析

渠道滑坡是具有滑动条件的斜坡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对某一特定滑坡总有一或两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控制作用,我们称它为主控因子,在滑坡防治中应着力找出主控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和变化幅度,并采取主要工程措施消除或控制其作用以稳定滑坡,对其他因素则采取一般性措施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如地下水作用引起者以地下截排水工程为主,因削弱坡体支撑力引起者则以恢复和加强支挡工程为主。具体的原因有:

(1)由于渠线经过地段地质、土壤条件较差,如有软弱土层、断层、风化土层,岩层倾向渠内,沿层面容易产生滑坡。

(2)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

(3)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

(4)施工方法不当,加大了边坡的滑动力,容易引起滑坡,或采用不适宜的爆破。

(5)新、老土(石)结合质量不好,引起结合料的滑動。

(6)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渠道坡脚人为大量挖土或水流冲刷淘空,导致滑坡等等。

2.渠道的滑坡处理

渠道滑坡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地质勘查,找出滑坡的原因,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提出滑坡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寻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容易实施的处理方法。整治滑坡处理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

渠道滑坡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支挡、暗涵(或埋管)、渡槽及改线等。

2.1排水导渗

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

2.1.1地表排水

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

2.1.2地下导渗

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常用设置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干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2.1.3防止水下渗

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削坡减载

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采用削缓边坡,当渠道外滑坡时,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支挡

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如受地形限制,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则可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挡护坡措施。如加固坡脚砌挡墙,干砌护坡等,如渠道经过小溪岸坡,坡脚受洪水冲刷,可采用加固坡脚、浆砌石挡土墙,防止冲刷淘空;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办法处理。另外当渠床为基岩时,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等等。

2.4暗涵(或埋管)

由地上转为地下。当地质条件差,山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2.5渡槽

山区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因限于地形条件,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可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6改移线路

一般小型渠道工程,在选定渠线时基本上未做地勘工作,致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一旦雨水入渗,整个渠床都要发生大的位移和沉陷。当采取上述多种处理措施很难奏效时,最后只有采取改线,以避开滑坡地段。

上述是山区渠道滑坡常用处理措施,滑坡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单独或综合采用。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单,彻底整治。

3.渠道滑坡防止

(1)渠道滑坡防止应从设计规划入手,摸清渠线地质结构情况,避开地质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切实可行工程措施以予防止。选择合理渠道结构和边坡,确保渠道稳定安全。

(2)施工阶段,应平台开挖后抽沟,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确保边坡稳定。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在渠道日常维护管理中,渠道应严格控制在正常水位运行,要加强渠道巡视检查,检查排洪设施是否运行正常,渠道杂草淤积要及时清理,对局部渗漏破坏和集中漏水,应查明原因,堵死通道,做好渠道防渗处理。对于渠道裂缝,应查明裂缝类型并进行处理。对不太深的表层裂缝可采用开挖回填的办法处理,对较深的内部裂缝可采用灌浆法处置。

4.结论

浅析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第4篇

滑坡(landslide):指坡地上的岩土体,受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影响,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滑坡的危害很大,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

2007年7月19日5时55分,云南省腾冲县苏家河口电站小江坡石料场运渣便道边坡发生滑坡。该滑坡体主要由花岗岩全风化土体组成,滑坡启动后沿48°方向快速滑至坡脚,由于坡度骤然变缓,大部分滑坡物质在坡脚呈台状堆积下来。另有部分滑坡物质呈流塑状直接冲向临时工棚区,还有部分滑坡物质直达对岸,受沟坡阻挡后再冲向下游临时工棚,导致工棚被埋,酿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

2 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2.1 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滑坡,一般由下列要素组成:

(1)、滑坡体:就是发生滑动的岩土体。滑体两侧、前后缘和滑动面附近的物质,在滑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崩塌、揉皱和土石翻滚等扰动现象,但主体一般仍能保持相对完整状态,特别是在滑移距离不远、地形坡度较缓的情况下。此外,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大量裂缝的出现和岩土体孔隙的增加,常会使滑体体积“增大”,增大比例与岩性、滑面形态和滑移速率有关,一般情况下是滑动前体积的1.1~1.3倍。

(2)、滑动面:指滑坡体沿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常沿地质软弱面发育而成,如地层中的软弱夹层、断层面、裂隙面、岩一土分界面等。有些滑坡具有多级滑面,在剖面上形成向下收敛的滑面组,最下面的一条称主滑面,其它称次滑面。滑面剖面形态可以是直线状、曲线状、折线状或其它不规则状。滑坡发生后,滑面多数情况下上部裸露、下部被滑体掩盖,偶尔也可见到全部滑面都裸露出来的实例。

(3)、滑坡床:滑坡体下面没有滑动的岩土体。

(4)、滑坡周界:滑动面在平面上的展布范围,也就是滑坡体与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5)、滑坡壁:滑体移动后,因后缘拉开而暴露在外面的拉裂面。一般平面上呈弧形,倾角多大于50°,滑坡壁上有时可见垂向擦痕。滑坡壁向下延伸倾角变缓并与滑动面相连。

(6)、滑坡台阶:由于滑体上、下各部分滑动速度的差异,或滑动时间先后不同,在滑体表面形成的略向后倾的阶状错台。错台上如果生长有树木,常因滑体旋转而倾斜、弯曲,形成“醉汉林”或“马刀树”。

(7)、封闭洼地: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后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沟槽。沟槽中积水时称滑坡积水洼地。当滑体上、下部之间发生较大差异滑动时,封闭洼地和滑坡积水洼地也可在滑坡体的中部出现。

(8)、滑坡舌:滑坡体前缘呈舌状的部分。

(9)、滑坡鼓丘:滑坡体前缘因滑动受阻而隆起的小丘。

(1 0)、拉张裂缝:滑坡体上部的弧形开放性裂缝,与滑坡壁走向大致平行。通常将其最外一条称滑坡主裂缝或破裂缘。在主裂缝上部的斜坡中,由于滑体移动造成的卸荷作用,常形成一系列拉张裂缝,这些裂缝形态、产状与主裂缝相近,但无明显垂向位移,称之为卸荷一引张裂缝,滑坡范围可能沿这些裂缝进一步扩大。

(11)、剪切裂缝:位于滑坡体中部两侧,系坡体下滑时与两侧不动体相对剪切作用所致,常呈羽毛状或雁行排列。在滑体纵向滑移速度差异明显时,滑体内部也可形成与滑动方向相近的以水平错动为主的剪切裂缝。

(12)、扇形裂缝:位于滑坡体下部,平面呈扇骨状,系滑坡前部挤压或侧向扩离所形成。

(13)、鼓胀裂缝:位于滑坡体下部,平面上往往呈断续弧形,并与扇形裂缝大致垂直,系滑坡体前部挤压拱起所形成。

(14)、滑坡泉:滑坡发生后,改变了原有斜坡的水文地质结构,在滑体内或滑体周缘形成新的地下水集中排泄点,称为滑坡泉。

(15)、滑坡坝和滑坡湖:滑体进入河(沟)道,阻断河水的滑坡堆积体称为滑坡坝,坝上游壅水成湖称为滑坡湖(堰塞湖)。

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2.2 滑坡的分类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进行治理。

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按滑坡物质和结构因素分类如表1,按滑坡体厚度、运移形式、成因、稳定程度、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它因素分类如表2。

3 滑坡的形成条件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为因素有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3.1 地形地貌条件

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地形陡峻切割,悬崖临空高耸的地形条件是滑坡最有利的发生地段;各级阶地和剥离面间的斜坡地带,滑坡也十分发育;上下陡中部缓的折线山坡,当山坡上部成马蹄形的环状地形,汇水面积大,易产生沿基岩面滑动的土层滑坡;受水流冲刷,淘蚀的山区河流凹岸、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缘斜坡均易发生滑坡。

3.2 地层岩性条件:

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由于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抗剪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石灰岩、花岗岩和石英岩等致密坚硬的块状岩石,抗剪强度大,能经受很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完全由这些岩石组成的斜坡高陡而稳定,很少发生滑坡。相反,页岩、泥岩和其他各种地表覆盖层,如粘土、碎石土多是塑性的,这些土石体的抗剪强度比较低,很容易变形和发生滑坡。据调查,在我省凡是下述地层分布的地区,都是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区:粘性土和各种成因的松散、松软沉积物(崩积、坡积、洪积和人工堆积等);砂岩、页岩和泥岩的互层地层;煤系地层;灰岩、页岩或泥灰岩的互层地层;泥质岩石的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等地层;软质或易风化的火成岩如凝灰岩等,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地层被称为“易滑地层”。

3.3 地质构造条件:

断裂破碎带为滑坡提供了物质来源;各种地质构造结构面,如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片理面和地层的不整合面等,控制了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和滑坡的周界;控制了山体斜坡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岩石中断层、裂隙的特征及其与斜坡方位的相互关系等,与滑坡发生的难易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如:当岩层的倾向和斜坡的坡面倾斜一致时,最容易形成滑坡;岩层的倾向与斜坡的坡面倾向相反时,则决定于其它裂隙面的发育程度,一般不容易产生滑坡;岩石的层面、断层面和裂隙等,都是斜坡内部的软弱面,当软弱面的倾向和斜坡坡面倾向相同,而且斜坡的坡角大于软弱面的倾角时,就有可能产生滑坡。

3.4 水的作用及人为因素

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雨季是滑坡形成的多发季节,尤其是大雨、暴雨后和长降雨中更容易发生滑坡,雨水降到地表后,对坡体会产生4个作用:

(1)、侵蚀软化作用:雨水渗透到地下,在软弱结构面上富集,使岩土侵蚀软化,抗剪强度(C、Φ值)迅速降低,产生滑坡。

(2)、增重作用:雨水渗透到地下,可迅速增大坡体的自重,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从而造成滑坡的发生。

(3)、水劈作用:雨水降到地面,沿裂缝迅速渗透到地下,并很快充满裂缝,对裂缝两侧壁产生较大的侧向压力,使得滑坡迅速启动。

(4)、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水屋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从而引发滑坡。

人为因素在滑坡形成中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但在加速滑坡的形成,加快滑坡的发生上却起了重要的作用。一定强度的土石,有一个极限的边坡比,超过这一极限的边坡比,斜坡就不稳定,小于这个比值,斜坡就稳定,因此,当开挖边坡时边坡比值设计过大,那就无异于为产生滑坡创造了条件,工程建设中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边坡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坡。另外,工程爆破有时也会引发滑坡,大地震时往往伴有滑坡发生。

2002年8月12日19时50分,云南省盐津县庙坝发生滑坡:

1)地貌位置:牛街河左岸支流的左岸沟坡上,原地形坡度近45°,沟底海拔标高约450m,滑坡后缘距坡顶约40m,海拔标高约525m,前缘进入牛街河。滑坡启动后,向南东130°方向作加速滑动,滑动约50m后,由于受到对岸沟坡阻挡,滑坡折转90°再顺左岸支流进入牛街河,转向后滑移距离约100m,总滑距约150m。

2)滑坡成因:发生滑坡的斜坡原始坡度较陡(近45°),前缘斜坡临空条件好,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滑坡地层为中生代“红层”,岩性以泥岩、页岩和砂岩为主,中一强风化,岩层破碎、遇水易软化,属云南省易滑地层,加之岩层节理裂隙发育,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地层倾向大致与坡向相反,形成逆向结构斜坡。主滑方向与岩层倾向相反,属岩质滑坡类型、切层滑坡亚类。

滑坡区天然植被不发育,绝大部分为种植玉米的坡耕地,表层土较松散,对斜坡稳定不利。

滑坡发生前长时间连续高强度降雨,造成岩土体饱水,物质容重增大、抗剪强度降低,降雨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3)滑坡规模:按滑床与原地面包络的体积估算,滑坡物源区平均长70m、宽65m、厚12m,总体积近5.5万m3,属小型滑坡。

4)滑坡危害:造成人员死亡22人、失踪7人、伤4人;另造成桥梁、公路、房屋损毁等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按地质灾害损失分级标准,应归入重大滑坡灾害。

4 滑坡的识别

(1)、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2)、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3)、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4)、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5 滑坡的防治原则与工程措施

5.1 滑坡的防治原则

滑坡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预防滑坡发生和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两大领域。一般说来,“预防”是针对尚未严重变形与破坏的斜坡,或者是针对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治理”是针对已经严重变形与破坏、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或者是针对已经发生滑坡的斜坡。因此,滑坡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

5.2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但可概括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其主要主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1)排除地表水: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2)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脊——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3)防止河水、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J”坝;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改变滑坡体外形、改善滑坡体岩土体的力学强度、设置抗滑建筑物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滑坡体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1)削坡减载: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2)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①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②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③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

(3)、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如:①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②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一个滑坡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只有做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因此常常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6 结语

本文通过滑坡实例,分析和阐述了滑坡产生的原因及滑坡的识别方法,并指出滑坡的防治,应首先分析清楚发生滑坡的原因,只有做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目前,在公路建设、水库及水电站建设、矿业活动等工程建设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各种规模的滑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作为一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防治滑坡,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损失。我们相信通过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人们对滑坡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滑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学峰.雨水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07期

[2]鲁秀丽.浅议边坡的稳定及防治措施[J].有色金属设计.1997年01期

[3]殷坤龙,汪洋,唐仲华.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模拟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01期

[4]魏永幸,杨建国.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03)

浅谈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成因及防治 第5篇

关键词:渠道工程,滑坡,水利工程,处理措施

水利工程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 而渠道工程又是水利工程的重要成分, 因而渠道工程的好坏可谓是至关重要, 它决定着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 关系到周边农业生产效益。尤其是在一些山区地带, 因为本身地面起伏较大, 坡度大的特点, 使得灌溉渠道多、线路长且位置极为分散, 因而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必须要提前对滑坡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于各种常见的水毁形式给予及时的处理和修复。因此,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及时的探讨防止和处理农业生产的意义。

1水利工程渠道滑坡概述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作中, 坐落于工程主体结构上方的输水渠道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滑坡现象, 这一问题的出现极容易造成整个水利工程功能发挥影响, 降低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益, 甚至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 而渠道又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 只有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做好渠道滑坡处理, 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水利工程的灌溉功能, 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1.1渠道滑坡的特点分析

渠道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质量是否合理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与社会生产技术紧密相连。一般来说, 输水渠道在应用的过程中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周围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就渠道的滑坡问题进行分析, 具备着滑坡条件的渠道主要是位于斜坡上的渠道, 是在各种不同因素之下共同产生的结果, 但是对于某一特定的滑坡问题进行分析, 其中总有一个或者两个因素对滑坡的产生发生了控制作用, 它们被习惯性的称之为主控因子, 在滑坡的过程中应当全力寻找出主控因子,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以稳定滑坡现象。一般情况下, 在渠道的滑坡问题分析中厚度在6米以下的滑坡现象被人们习惯性的称之为浅层滑坡, 这种滑坡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对于那些超过6米且小于二十米的滑坡被称之为深层滑坡, 这种滑坡经常会伴随着巨大的社会生产危害, 甚至是引发安全隐患。

1.2渠道滑坡原因进行分析

渠道的滑坡是整个水利工程中最受关注的课题之一, 它的产生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结果所造成的, 其在单独某一环节中都是无法引起的。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经过总结其发生原因主要包含有以下方面:

1.2.1主观原因。渠道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以及周边环境之间的组合之中存在着一定的结构缺陷, 使得其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形成内部缺陷和差错, 给渠道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 造成渠道滑坡的主观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渠道所在的地质条件不合格, 土壤结构和土层的厚度较为薄弱, 使得其在运行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变动。

其次, 就受力角度分析, 其在应用之中容易产生各种断层等其他结构, 同时还容易呈现出坡层变化大的影响模式。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外形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与制约。

1.2.2客观原因。在渠道工程项目中, 影响渠道滑坡的客观原因较为广泛, 简单的总结归纳可以将其分为人为和自然两种不同的因素和种类。

在目前的水利工程渠道工程中, 其由于人为原因而造成的渠道滑坡基本上都是实现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失误, 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其中造作不恰当而造成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工作模式。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同时在目前的工程施工和设计中, 由于各种新技术、新阶段、新方法在目前工程项目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完善要求, 更加能够有效的对其中缺陷进行控制。

2渠道滑坡处理

就从当前水利工程的滑坡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在工作之初首先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 总结滑坡发生的原因, 并且判断滑坡所引发的危害程度, 从而制动出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方案, 因地制宜的选择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处理方法, 同时在处理的过程中力求根治, 以防止处理之后再次发生隐患。在目前的渠道滑坡处理工作中, 常见的处理方法和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排水导渗

这种处理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提前排除地表的积水问题, 疏通地下水的流动, 从而使得整个渠道整体结构的得到有效的保障, 同时在排除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的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实例来选择合理、科学、可行的处理方案。在工作中常见的排水导渗措施主要有:

2.1.1地表排水: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 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 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 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 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 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 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

2.1.2地下导渗: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 常用设置截水盲沟, 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 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 或采用干砌石护坡, 水泥砂浆勾缝, 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2.1.3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 又是深层的, 无法治理, 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 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 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 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削坡减载

对推移式浅层滑坡, 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 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采用削缓边坡, 当渠道外滑坡时, 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 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 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支挡

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 如受地形限制, 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 则可根据具体条件, 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挡护坡措施。如加固坡脚砌挡墙, 干砌护坡等, 如渠道经过小溪岸坡, 坡脚受洪水冲刷, 可采用加固坡脚、浆砌石挡土墙, 防止冲刷淘空;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办法处理。

3结论

对于渠道滑坡的处理, 很可能几种方法同时采用, 进行综合治理。尤其是排水措施, 无论何种滑坡, 都必须进行排水处理, 水对滑坡体滑面有软化、加剧滑坡体发生的作用, 所以大多数渠道滑坡都发生在雨季, 须加强渠道巡视检查, 争取做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美]R.L.舒斯特, R.J.克利泽克.滑坡的分析与防治, 1958.

[2] (日) 矢野义男等.周顺行, 李良义译.泥石流滑坡陡坡崩坍防治工程手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4.

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现状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系建筑,滑坡,防治,处理

渠道作为农业水利的输水的重要途径, 渠系建筑作为整个水利工程的基础组成, 其运行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个农业水利的效益发挥。在山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原因, 地面的起伏以及坡度都较大, 所以灌溉所需的渠道也多, 并且渠线长, 分布的位置也较为分散, 因此渠道出现滑坡现象对整个工程的危害是很大的。故, 对渠道滑坡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处理办法、防治办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成因的分析

渠道的滑坡现象是由于渠道所在的斜坡因为本身具有滑动的条件并且在外界多种条件下产生的综合性现象。但是这些外在以及内在的原因中, 总有一两个主控因素。在对于滑坡防治中找出主要的控制因素并分析出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针对性的提出措施消除和控制其作用, 稳定滑坡。而对于其他的因素, 则只需要采取一些一般的措施, 可以配合达到综合治理的措施即可。比如, 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对渠道斜坡产生的作用, 可以通过截排水作为主要措施, 对减弱了坡体的整体支撑的则通过加强支挡作用为主。

1.1由于渠道经过的地理环境本身就较差, 地质、土壤条件不理想。包括软土层、风化层、断层等等, 都有可能沿着层面出现滑坡。

1.2滑带土形状的改变, 造成抗滑阻力变小。这些主要是由于地表水的下渗以及灌溉水的下渗还有地下水位变化和潜蚀以及溶蚀作用对滑带土强度造成了改变。

1.3地震以及爆破震动对于滑带土的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不但增加了下滑力还对抗滑力造成了减小的影响。

1.4施工方法的不恰当, 比如采取了不合适的爆破都会加大坡体的花动力, 造成滑坡现象。

1.5施工使用的新土石和本身的土石结合度不好, 容易造成结合料出现滑动。

1.6在渠线所子啊的坡体的坡脚大量的挖土以及水作用都会改变坡体本身的应力, 并且增大滑带土的下滑力, 导致滑坡现象产生。

2处理办法

对于滑坡的渠道位置, 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对于滑坡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对其进行地质勘查, 对滑坡位置的稳定性做出分析。结合实地的条件, 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对技术的可行性提出研究, 寻求出一个经济效益高又简单的处理方式。对于渠道的滑坡处理需要做到及时高效, 力求根治。

目前对于滑坡的处理主要由排水导渗法, 削坡减载法, 支挡埋管以及渡槽改线法等。

2.1排水导渗。所谓的排水导渗就是排去地表水, 对地下水也进行疏干处理, 这是治理滑坡的首要举措, 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最合适的排水方式。

2.1.1地表排水:对坡体以外存在的地表水, 主要是通过拦截以及旁引为主要措施, 即可以通过修筑截水沟来完成, 截水沟一般是在坡体的围界外5米修成环形。并且必须对其质量和深度进行保证, 以此保证坡体外的水不会再渗进坡体内。对于坡体内的地表水, 则需要进行防渗和引流为主, 防止下渗的主要办法就是对坡体的李峰进行回填和夯实, 通过修建排水沟对地表水进行排除处理。

2.1.2地下导渗:坡体的范围外的地下水也有可能渗入坡体内, 这就需要设置一些盲沟对地下水进行拦截。将地下水到处坡体。导渗沟的砌筑是对于坡面排水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当然也可以通过干砌石对坡面进行防护, 对缝隙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处理, 在坡面的底层则是通过导管以及导滤层来防止导渗。

2.1.3对水分下渗的防止办法。由于滑坡坡体较大, 同时下滑现象又是由于深层次的原因, 很难对此进行治理。另外, 对于滑坡附近的建筑物, 又无法对滑坡进行躲避。综合分析, 滑坡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地表水下渗以及土壤层水分含量过大造成的, 因此就可以通过对地表水的减少以及防止其深入下层土壤的方式对易产生滑坡现象的地点进行防治。可以通过对渠道中的渠道水使用钢管进行过渡

2.2削坡减载。所谓的削坡减载就是通过对引发滑坡的滑动力进行有效的削弱, 以此从根本上降低滑坡产生, 这是最佳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渠道会产生滑坡时通过对边坡进行削减角度, 或者是将上坡的土体转移到坡脚, 从而将坡体的角度减缓, 以此重力对于坡体作用后产生的下滑力就不足以克服摩擦力, 因而就可以降低滑坡现象产生。

2.3支挡。对于已经产生滑坡或者由于土质松散已经出现了塌方现象的部位, 很多情况下该部位的地质地形都会较为复杂, 削坡减载的方式虽然可以根本解决问题, 但是考虑到施工难度以及成本等问题, 都不宜采用。因此可以根据条件对该地区使用支挡的办法。

另外当渠床为基岩时, 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 等等。

2.4暗涵 (或埋管) 。由地上转为地下。当地质条件差, 山坡又陡峻, 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 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 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 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 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 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2.5渡槽。山区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 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因限于地形条件, 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 可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6改移线路。一般小型渠道工程, 在选定渠线时基本上未做地勘工作, 致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 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 最后只有采取改线, 以避开滑坡地段。

3渠道滑坡防止

3.1渠道滑坡防止应从设计规划入手, 摸清渠线地质结构情况, 避开地质不良地段, 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切实可行工程措施以予防止。选择合理渠道结构和边坡, 确保渠道稳定安全。

3.2施工阶段, 应平台开挖后抽沟, 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 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 确保边坡稳定。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 减少损失。

3.3在渠道日常维护管理中, 渠道应严格控制在正常水位运行, 要加强渠道巡视检查, 检查排洪设施是否运行正常, 渠道杂草淤积要及时清理, 对局部渗漏破坏和集中漏水, 应查明原因, 堵死通道, 做好渠道防渗处理。对于渠道裂缝, 应查明裂缝类型并进行处理。

结语

对于渠道滑坡的处理, 很可能几种方法同时采用, 进行综合治理。尤其是排水措施, 无论何种滑坡, 都必须进行排水处理, 水对滑坡体滑面有软化、加剧滑坡体发生的作用, 所以大多数渠道滑坡都发生在雨季, 须加强渠道巡视检查, 争取做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美]r.l.舒斯特r.j.克利泽克.滑坡的分析与防治.1958.

[2] (日) 矢野义男等.周顺行, 李良义译.泥石流滑坡陡坡崩坍防治工程手册[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

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现状 第7篇

一引起渠道滑坡事故的因素

渠道滑坡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在滑动的斜坡上的结果, 其带来的危害一定不能忽视。在形成滑坡的多种因素中必然会有一个或者两个发挥较大作用的, 它们则被称作主控因子。我们在处理滑坡问题时就要首先找到形成它的主控因子, 然后熟悉和掌握它产生作用以及变化的幅度, 然后才去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其清除掉或者直接将其控制稳定住, 以免其进一步恶化。而形成滑坡的那些次要因素则需采取适宜的一般措施便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一些地下截排水工程可以很好的解决地下水引起的滑坡问题, 而因坡体的支撑力降低而形成的滑坡需要建立适当堵塞支挡工程进行防御, 支挡工程的恢复以及加强功效非常好。通常引起渠道滑坡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渠道所经过的某些路段的地质条件非常差, 大多偏向软弱地层, 土层被风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加之又处于断层地带, 岩层进场以后很容易向渠道里面发生倾斜, 这时滑坡现象便很容易产生。

2.一些地段是滑带土, 由于某些因素滑带土的性能被改变, 其抗滑阻力也就相应的降低, 这就造成灌溉用水下渗促使地下水位倾移, 以致于潜蚀和溶蚀的现象发生, 最后迫使渠道滑带土的强度削弱。

3.有时候下滑力的增加、抗滑力的减小也会破坏滑带土的结构, 例如地震以及爆破震动等都可能引起滑坡。

4.施工人员采取的施工办法不准确, 促使边坡的滑动力增加, 从而引发活泼, 有时候因爆破方法不当也会引起滑坡现象。

5.一些渠道的施工段采用新、旧土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 以致于施工质量不佳, 导致结合料出现滑动。

6.坡体的应力状态被改变, 坡脚的应力以及滑带土的剪应力被增大, 当人为的在渠道的坡脚进行大量挖土或者因水流将其冲刷淘空时, 便很容易引发滑坡等问题。

二处理渠道滑坡的措施

在对渠道滑坡问题进行处理前, 要先进行地质勘察, 然后找到滑坡出现的真正原因, 从而进一步对滑坡的稳定程度进行判断。处理滑坡的方案必须结合渠道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 要尽量采取既经济实惠又施工便捷、效果好的措施。治理滑坡问题还有一个需注意的重要问题是时间要抓紧, 尽可能的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 不能延误, 而且要尽量从根本上清除问题, 以免留下后遗症。

渠道排水设施是治理滑坡的关键性措施, 其处理程序是先将地表水排除干净, 再把地下水疏干, 最后确保渠道里面水分都被排除干净。渠道出现滑坡的原因不一, 因而施工时所需采取的排水措施也因不一样。一般常见的处理渠道滑坡的排水方法有如下两个方面。

1.地下导渗措施

为了避免滑坡外的地下水流入滑坡体内部, 施工人员常会采取设置截水盲沟的措施将地下水从滑坡体内导出去。而滑坡外的排水则需要采用设置导渗沟的办法进行处理, 一般导渗沟要砌筑在坡面, 而且形式可以多样化, 当然也可以采取干砌石进行护坡, 再用水泥砂浆进行勾缝, 同时在底层设置一道导滤层或者排水管。

2.防治水下渗

一些滑坡面积比较大, 加之又属深层, 根本无法进行治理。建筑物又不能避开滑坡体, 这个时候就需要在滑体上设置一道排水沟, 借助钢管将渠道水过渡出去, 从而尽量的减少地表水并且避免渠道下渗水渗入其中。

综上所诉是处理山区滑道滑坡的一些常用措施, 每个措施都各具特点, 施工人员在实际治理渠道滑坡问题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滑坡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措施, 也可将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只要确保施工效果好、并能够彻底根治滑坡问题便可以。

三预防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措施

1.滑道滑坡的防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要从整个渠道设计的施工规划着手,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防治滑坡问题。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渠线的地质构造情况了如指掌, 如果边坡设计的过陡要及时的纠正过来, 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施工过程中一些很容易出现滑坡的地段要预先采取防治措施, 出现滑坡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处理, 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2.施工过程中, 工作人员要先从开挖平台, 然后进行抽沟, 开挖的坡度大小要根据开挖后的地质情况而定, 一些边坡的坡度可能设计的过陡, 这时就需要及时的修正, 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3.渠道修建好以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要做到位, 水位的正常运行要进行严格控制, 并且渠道管理部门要安排人员对渠道进行不定期的巡视和检查, 以确保排洪设施能够正常运转。此外渠道周围的杂草和淤积要及时进行处理, 有时候渠道局部位置会出现渗漏破坏或者集中漏水的现象, 这个时候就要调查清楚原因, 并将通道堵死, 为渠道的防渗处理做好准备。渠道也可能出现裂缝, 针对这一现象施工人员要查明裂缝所属类型以及形成原因再行处理。一些表层裂缝比较浅这个时候就可以采取开挖回填的方法进行处理, 而处于内部比较深的裂缝则需要借助灌浆法进行处理。

四结语

施工人员在处理水利工程的滑坡问题时常会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也会只采用一种方法, 这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水利工程都会采取必要的排水设施, 这是因为水能够产生一定的软化、加剧滑坡体的作用, 但是不管怎样的渠道, 滑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它常在雨季出现, 因而有关人员要加强雨季的训时间擦, 以免留下安全隐患来不及处理。

参考文献

[1]柳爱华.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与治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18) .

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现状 第8篇

关键词:滑坡,发育特征,防治对策

榆次北山滑坡位于榆次区乌金山镇平地泉村东榆次北山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广场南山一带, 滑坡前缘紧邻矿区工业广场。滑体中上部形成长约220 m、宽约20 cm~50 cm的弧形裂缝, 下挫高度1 m~2 m (见图1) ;前缘多处发现拉张裂缝或鼓胀, 建筑基础下错约1 m。位于古滑坡前缘的楼房等建 (构) 筑物产生裂缝, 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见图2) 。

1 地质环境条件

该滑坡位于一“U”形沟谷中, 谷底宽100 m~150 m, 河沟平时为干沟, 只有在暴雨季节时有短暂的洪流。

该滑坡发生于沟谷谷坡, 坡面向北倾斜, 总体坡角约30°, 前缘坡角约45°。后缘最高海拔标高1 158 m, 前缘最低海拔标高1 090 m, 整个坡形由南向北阶梯式下降。

滑坡区沟谷两侧平缓处分布有薄层残坡积土;在陡坎和沟底可见灰色、灰绿色、黄绿色泥岩夹砂岩, 砂岩裂隙发育, 泥岩吸水性强, 遇水易软化, 易形成滑坡的滑床。

滑坡区总体呈倾向南或南东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一般为8°~10°。

滑坡位于北山煤矿井田内, 长期的矿坑排水使对滑坡有影响的碎屑岩类裂隙水处于疏干、半疏干状态, 地下水位低于滑坡前缘20 m以上。

该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采煤、矿区工业广场建设。

2 滑坡的发育特征

榆次北山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广场南山滑坡为一古滑坡, 根据初步调查, 古滑坡地表形态呈圈椅状, 长约170 m, 宽约250 m, 滑体体积约70万m3, 主滑方向350°, 古滑坡前半部分发生变形失稳, 剪出口位置位于工业广场边坡挡墙底部, 剪出口长约100 m。该滑坡按滑坡体物质组成和结构形式划分为岩质顺层滑坡;按滑坡发生年代划分为古滑坡;按滑体体积划分为中型滑坡。

1) 滑体特征。古滑坡周界明显, 后缘呈圈椅状, 后缘陡坎高度约10 m~15 m, 两侧为洼地或小冲沟;滑坡体后部较平缓。滑体有明显滑动扰动的迹象, 主要由强风化泥岩夹砂岩等组成, 平缓处有薄层粉土、砂砾石土覆盖。本次为古滑坡坡前部分复滑。

2) 滑面特征。古滑坡滑动面与岩层面相切, 为岩质切层滑坡, 沿软弱结构面向下滑动。滑面的基本特征是:Ⅰ—Ⅰ'剖面、Ⅱ—Ⅱ'剖面、Ⅲ—Ⅲ'剖面均为折线形。

滑带岩性为灰色泥岩, 岩芯较为破碎, 个别钻孔的岩芯可见擦痕, 干钻易进尺, 与同岩性滑床从干钻进尺容易程度、岩芯完整程度上均有明显的不同。

本次滑动为古滑坡前半部复滑, 新滑面后缘破裂面角度为60°~70°, 向下与古滑面重合, 滑面埋深10 m~16 m, 至前缘逐渐变浅。剪出口高程为1 090 m~1 100 m。

3) 滑床特征。滑床岩性为灰色、灰绿色、黄绿色泥岩夹砂岩, 砂岩裂隙发育, 岩芯呈块状、短柱状, 钻孔揭露最大厚度11.80 m, 揭露最小厚度为0.6 m;滑坡前缘岩性为砂岩, 钙质胶结、中厚层状、中细粒结构、弱风化。

3 滑坡的成因分析

1) 影响滑坡发生主要因素。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分析, 榆次北山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广场南山古滑坡复滑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a.地形因素:从局部地形看, 该古滑坡谷坡原始地形坡角较大, 且为下陡上缓的坡形, 这种地形条件有利于古滑坡复滑。b.地层岩性因素:根据钻孔揭露, 古滑坡体的岩性主要为强风化泥岩, 受滑动挤压后破碎、杂乱, 结构松散, 岩芯呈散状, 降水易入渗。c.构造因素:岩体的结构面对滑坡的稳定、滑动面的形成、发展影响很大, 上层土体或岩体沿着两个不同地质的分界面或已有的构造结构面滑动。坡向和岩层倾向相同时, 进一步促进了滑坡的发生。d.地表水因素:古滑坡体受滑动挤压后破碎、杂乱, 结构松散, 降水易入渗, 遇水易软化和泥化, 当其含水量增大时, 抗剪强度显著降低, 重度增加, 下滑力增大, 易发生复滑。e.人为因素:不当切坡使坡角失去部分支撑, 破坏古滑坡的平衡, 可引发其复滑。

2) 古滑坡复滑因素分析。古滑坡本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7月、8月上旬降水较集中, 降水量较大, 降水入渗使滑带抗剪强度降低, 滑体重度增加, 下滑力增大, 加之此期间在古滑坡前缘建筑基础沟槽开挖有局部的坡角切削, 抗滑力减小, 破坏了古滑坡原有的应力平衡。

总体看, 较集中及较大降水量是诱发榆次北山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广场南山古滑坡复滑的主要因素;古滑坡前缘局部的坡角切削为次要因素。

4 防治对策

根据滑坡特征、设计安全系数下的剩余下滑力, 从技术可行、收稿日期:2015-06-11经济合理, 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 结合已有的治理经验, 可考虑采用抗滑桩、锚索格构、重力挡墙、截排水工程进行综合治理, 使滑坡体达到稳定。

抗滑桩:在滑坡下部布设一排抗滑桩阻滑。

锚索格构:在滑坡中部复滑裂缝附近布设锚索, 各锚索用钢筋混凝土梁连接组成锚索格构防治滑坡局部滑动。

重力挡墙:在古滑坡前缘布设重力挡墙进行阻滑。

此外, 3层职工宿舍楼南边有一陡边坡, 稳定性差, 随时有滑塌的可能, 严重威胁职工宿舍楼的安全, 建议在楼南40 m长度内布设重力挡墙进行支挡。

截排水沟:在滑坡周边及中部布置截排水沟防止或减少地表水入渗, 从而确保滑坡的稳定。

为保证古滑坡体的长期稳定, 对已有裂缝进行回填压密, 在坡体进行植树、种草, 并设置监测点进行长期监测。

参考文献

山区公路滑坡成因及其防治对策探析 第9篇

1 山区公路滑坡概述

滑坡构成要素:发育完整的滑坡一般由以下要素组成, 即滑坡体、滑坡壁、滑坡周界、剪出口、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洼地、滑壁裂缝、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动床。

滑坡分类:按照滑坡的物质组成分为堆积层滑坡、残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性土滑坡、岩石滑坡;按照滑坡体的厚度分为表层滑坡、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度滑坡;按照滑动面的位置与岩层间的关系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均匀滑坡;按照滑坡各部分滑动先后顺序分为: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

滑坡的危害性:一旦发生严重的山区公路滑坡, 路基和桥梁就会被摧毁, 隧道道门被堵塞, 行车和过往人员的安全就会被危及。总而言之, 滑坡会严重影响公路交通通行, 给物质输送和人员来往造成很大不便, 而滑坡治理并不容易, 从而使得公路周围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2 山区公路滑坡成因分析

2.1 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

该种成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等。具体而言, 岩层的地质构造主要是各种断层、层面、裂隙和节理发育的斜坡, 尤其是顺坡缓倾及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成的构造面发育所致滑坡发生, 另外, 不同构造单元的褶皱轴部、大断裂带附近、交接带等处也常发生滑坡。地层岩性发生滑坡需要具备软弱结构面、聚水条件和受水结构, 一旦软弱层因工程活动或自然作用而处于临空状态且受水软化, 其上覆地层就极有可能发生滑坡, 换言之, 就是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抗剪强度较弱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就易发生滑坡。地形地貌主要是陡坡区域中缓坡段、线状延伸的断壁下的崩积坡积地形、单面山地形等地貌较为容易发生滑坡。

2.2 滑坡产生的水文地质条件

该种成因主要包括地下水的赋存、径流、补给和排泄条件。具体而言, 地下水富集程度的提高往往随边坡水文地质条件改变, 相应地也会引发边坡稳定性的改变, 这样坡体下滑力随之增大, 滑动面的抗滑力也相应减小。而在水文地质条件中, 地下水活动对滑坡形成起着主要作用, 能够软化和潜蚀岩土, 增大岩土容重, 降低岩土强度等。

2.3 滑坡产生与气候条件有关

该种成因主要是与大气降雨的气候条件有关, 因暴雨、长期降雨及融雪会提高地下水的补给量, 使得岩体强度降低, 边坡稳定性也相应降低。此外, 滑坡产生与风化作用密切相关, 即岩土风化速度和岩石矿物成分改变等都会诱发滑坡。

2.4 地震诱发滑坡和人类工程活动造成滑坡

在自然灾害中, 地震作用导致滑动面抗滑力减小, 岩土中的孔隙水压力增加, 从而使得边坡稳定性能降低发生滑坡。如若地震与雨水的共同作用更易助长滑坡发生, 这样不仅雨水渗透力加强, 而且因地震造成的裂缝和断崖也增多。同时, 人类工程活动的工程设计和选线走向不合理, 坡顶加载、地下开挖、不适当的削坡等也会使得滑坡发生。在地震、雨水和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的共同作用下, 滑坡发生不可避免。因此, 在不能阻止地震和雨水发生的条件下, 要确保人类工程活动的科学合理性, 特别是前期的地质勘查活动一定要做好, 不能马虎大意, 否则后期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3 山区公路滑坡防治对策

3.1 滑坡预防措施

1) 做好山区公路工程勘察工作, 避免在滑坡地段或发育阶段进行公路施工。2) 注意在斜坡地带进行填挖工作时, 要做好边坡排水工作, 避免形成雨水聚集。3)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避免施工无序进行。4) 做好对于危险源的边坡监测和良好管理, 确保滑坡不会发生。5) 对于无法避让的滑坡群, 要通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后再予以审慎选择, 并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施工。

3.2 滑坡防治原则

滑坡防治要予以综合考虑, 需要认真分析滑坡形成的主次因素, 认真研究滑坡的类型和发育阶段, 认真调查山区公路的环境条件。而对于大型滑坡力争绕避;对于中小型滑坡可以进行整治, 但要注意经济合理;对于窄长而陡峭的滑坡, 可以采用旱桥通过;对于滑坡整治施工宜在旱季进行, 并要设计好施工次序;对于滑坡整治前期, 需要做好排水工作, 确保排水畅通无阻。

3.3 滑坡整治方法要点

1) 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主要包括地表水治理和地下水治理。对于前者, 可以在滑体周围修筑环形截水沟、树枝排水系统 (见图1) 、绿化工程措施、平整夯实自然山坡坡面等, 但要同时做好沟渠防渗工作, 即修筑隔渗层来使得地表水快速汇入排水沟。对于后者, 区分为滑坡体中的地下水、滑带附近的水和深层地下水治理, 而究其滑坡体中的地下水治理而言, 可以种草植树来固化地表, 亦可对滑坡体前缘作边坡渗沟疏干, 还可针对出露湿地等作排水沟或渗沟;究其滑带附近的水治理而言, 可以采取盲洞、平孔或垂直排水等方式来降低地下水水位, 亦可进行疏干和排除工作, 还可使用截水渗沟 (见图2) 、盲沟进行拦截;究其深层地下水治理而言, 可以采用长水平钻孔和集水井及盲洞等排除地下水。

2) 消除滑坡体:可以使用某些导滑工程或挖除整个滑坡等方式来避免滑坡发生。

3) 实施上部减重和下部反压:对于上部减重, 一般适用于滑坡床为上陡峭下缓和且稳定的岩土体的滑坡, 主要是在上部主滑地段进行减重即可, 但是对于卸载膨胀特点的滑体就不能采用此法进行;同时也要注意上部减重会导致地面水渗入坡体, 不利于边坡稳定。对于下部反压, 一般适用于抗滑段而不能在主滑地段进行, 并做好排水工程。

4 结语

一般而言, 山区地形地貌复杂, 地质结构多样, 对于山区公路滑坡的成因寻找一定要综合考量;同时山区公路滑坡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结合施工场地条件和经济社会效益来审慎确定防治方案, 从而确保滑坡不再发生, 为当地经济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清徕.山区公路滑坡构成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 (3) :87-88, 91.

[2]姚凯.山区公路滑坡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9:25-45.

[3]孔德刚, 马周全.某山区公路滑坡成因分析和稳定性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8) :263-266.

上一篇:曲靖市中小学下一篇:直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