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技术论文范文

2024-07-24

现场技术论文范文(精选12篇)

现场技术论文 第1篇

人人都知道的一个现状是由于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量超标, 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 全球气温回升。环境问题不是解决就可以一劳永逸, 需要我们时刻关注, 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我们当代环境问题不光关系到我们的生存问题, 同样关乎后代的生存问题, 我们必须引起重视。我们应对将排放废气进行严格的监测, 达标的可以直接排放, 不达标的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废气毒性直至达标再进行排放。以下就如何工业监测废气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以解决工业废气问题。

1 工业废气的种类及损害

1.1 工业废气的种类

工业废气主要是由工厂生产产品和加工组装产品时燃烧燃料的过程当中产生的, 在这一过程中排放的废弃属于工业废气。 其中有常见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硫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氟化物、氮氧化物等, 这些气体大多对环境有负面影响, 同时也会一定程度的损害人体和动植物体。 再者有铅汞等毒性液体, 还有一些雾状、霾状、粉状及灰尘状的有害气体。

1.2 工业废气对环境的损害

工业废气中一般含有大量颗状粒子, 颗状粒子在空气中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得混乱, 上升到一定高度时, 就会形成片状的雾霾, 挡住了太阳光, 阻止太阳光的直射, 致使地球表面太阳光辐射力度大幅度下降。长此以往, 人类因为没有吸收充分的太阳光能而影响机体的生长与运作。另外, 常见工业废气中硫化氢气体所占比例也较大, 其他形式的含硫元素的气体也不少, 其中硫酸最为常见, 以上这些还有硫元素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会形成酸雨。 众所周知, 酸雨具有腐蚀性, 而且腐蚀能力及其强大, 连金属性质的物质都不能避免被腐蚀的厄运, 更别说其他材质的物质了。 酸雨会腐蚀建筑物, 是建筑物残损。 另外, 酸雨会腐蚀人体以及动植物的皮肤, 且会毒害人体及动植物体内机能。 以上这些并不是工业废气对环境的全部影响, 工业燃料燃烧产生废气的同时还会排放大量的热能, 会使大气气温上升, 以致产生温室效应。

1.3 工业废气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

常见工业废气中的氟化物与硫化物均有极强的腐蚀性, 有的会腐蚀植物体的表层部位, 还有的会更深层次的腐蚀植物体的机体内部。这些工业废气会不同程度损害植物体, 严重的会致使植物体出现死亡症状。 人体与动物体均进行呼吸作用, 工业废气被人体或动物体吸收会损害其呼吸道, 进而损害机体各部分性能。

2 对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的原因

2.1 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针对工业废气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我国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两部法律解决这一问题。 这两部法律中明文规定工业废气排放标准, 工厂监管人员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排放有关工业废气。 有些工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常常存在侥幸心理, 不按规定办事。 一旦被查到, 就需要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我们需要对工厂的工业废气进行严格的监测, 符合法律规定排放标准的废气才能直接排放, 否则就需要进行加工, 直至达到标准再进行排放。

2.2 国家工业进步的关键

工厂看重的就是利益, 国家收取工厂废气排放费用的标准是按照化学物料守恒进行的, 然而燃料燃烧时, 存在一些复杂状况, 有时气体排放形式不同, 所以收费可能存在多收现象, 在关乎利益的方面我们应该严格进行。 例如, 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时常常伴随着钙元素的反应, 这是钙离子可以对二氧化硫产生脱硫作用, 致使部分硫元素以其他硫化物形式排放, 因此实际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少于计算值, 如果不注重被脱部分硫元素的收费, 长此以往就会多交一笔大数目的金额。但如果在工厂引进在线监测技术, 就可以轻松解决这类问题了。 可以避免缴纳不需要交的费用, 让工厂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因此工厂无论如何都应该引入在线监测技术, 按照确切的废气排放量缴纳费用, 缩减不必要的缴费, 为工厂赢得经济效益。

2.3 保护环境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所必须

环境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问题, 环境问题复杂且难解决, 但环境问题关乎国家发展, 关乎人类健康, 关乎动植物生命, 甚至关乎未来地球的一切, 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工业废气排放量超标不仅会影响环境质量, 更重要的是会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安全,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标准范围内, 尽力保障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长久动态平衡。因此工厂引进在线监测技术是大势所趋, 是时代的要求, 更是我们的职业素养。

3 在线监测技术的结构及类型

3.1 工业废气在线监测技术的结构

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大致由环境保护局监管决策部分, 工厂自行检测和高层管理部分以及现场数据收集部分这三部分组成。工作过程采取流水线方式, 首先, 由现场监测机器进行监测得出准确数据, 然后, 以互联网形式向高层管理人员输数据, 高层管理人员根据结果计算出该向国家缴纳的工业废气排污费用。如果工业废气排放量超标的话, 不能直接进行排放, 需要通过一系列加工将排放量降至允许排放的范围内才可以进行下一步骤。遇到问题要把问题反映给给环境保护局, 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局的规定排放工业废气。

3.2 内置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

把烟气分析系统安装在烟气排放通道上的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成为内置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的优势是废气排放过程中样不通过烟气分析系统这一环节, 防止废气样的停留, 这样可以及时排除废气样品。这样不仅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而且缩减了资金消耗。 有利就有弊, 内置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是安装在烟气排放通道上的, 烟道的内部价结构复杂多样, 极易出现损坏, 并且因其复杂的结构很难进行修补。 另外, 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在监测废气数据时是将烟气排放通道内所有的废气同时监测的, 因此在线监测系统出现某部分的损坏时所有部分的检测都将受到影响, 会影响整体工作进度。

3.3 稀释法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

稀释法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采用的是全部抽取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 全部抽取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是先把废气排除来, 再进行正规途径的运送, 最后用分析仪器进行监测。最重要的是全抽取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使用的收集样品探头较其他系统而言结构单一, 不用高强度的挤压空气, 成本运算也合理, 同样有利就有弊, 其监测相对于稀释法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不是特别确切。

4 小结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也为了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必须引进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确切计算工业废气排放量, 保证工业废气能够在允许的标准范围内排放, 既能有效保护环境, 同样可以为工厂赢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环境, 所以一同监管工业废气排放量, 为人类赢得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温俊郁.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流程及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18) .

[2]聂涛.锅炉废气监测中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 2014 (08) .

精益技术的现场运用 第2篇

在精益生产的JIT生产体系中看板是制止过量生产,传递生产与物流搬运指示信息,管理控制在制品(物料)的管理与改善工具,

看板生产制在现场的推行应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①建立“拉动式”的生产物流体系;②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规划“看板”的传递方式与存储区域;③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的存储要有明确的区域与量化标准;④严格遵守生产与物流搬运指示信息由看板传递的运行规则;⑤要配置相应的看板传递、存放的道具。

看板既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对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管理的工具。其发行数量体现了对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存储量的控制,递减发行数量的改善活动实质体现为降低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存储量的改善活动。

工序间在制品的存储量分别由:后工序需求量、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生产保证周期等多因素决定。外制零部件(毛坯)的存储量分别由:生产需求量、订货周期、供货周期、供应保障周期等多因素决定。降低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存储量的改善活动要从上述各因素的改善活动入手,如果盲目的减少数量会使看板不是改善的“利器”反而会成为“凶器”。

(二)小批量生产

批量生产的经济曲线说明:产量越大、产量增长率越高,产品成本越低、降低生产成本速度越快。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或在需要大于供给时期已得到证实,特别是美国汽车业早期采用的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来降低产品成本的方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成熟,市场的需求频繁变化,这就使“尽量扩大生产批量,以求得数量效益”的生产方式变得不适用。

在精益生产中为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短交期”的市场需求,生产系统追求柔性与快速反应能力;普遍采用“多频次,少批量、混线”的生产与搬运作业。在此情况下,势必造成换产频繁,制造成本提高;但在必须采取这种作业方式条件下,缩小生产批量的改善着眼点势必集中在解决快速换产、缩短换产时间的改善活动上。

(三)缩短生产周期

为达到降低在制品的存储量与快速对应市场需求的目标,缩短制造系统的反应周期至关重要,

在制造系统中包括三个过程周期,即生产信息处理周期、生产周期、销售物流周期。缩短生产信息处理周期的改善活动,可以采用“看板”或ERP系统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将得到良好的效果。缩短销售物流周期的改善活动,随着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将有所改善,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生产周期的长短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各工序生产能力与生产作业、物流搬运的组织形式。提升生产能力的改善活动,大部分与技术改造工作密切相关,要求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负担较重。生产作业、物流搬运组织形式的改善活动,是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资金投入很低适于企业的推行。

(四)“均衡化”生产(计划)组织

针对市场需求的不均衡,销售需求计划也无法实现均衡。如果单纯的追求市场的不均衡与及时需求而采用成品大量库存作为协调,会造成库存成本的上升与产品滞销的风险,只会降低利润率。反之片面的追求成品与在制品的降低,减少产品滞销的风险,使生产计划完全执行销售计划;造成个性化生产频繁、失去批量经济性,也会增加管理成本使制造成本上升。因此,在成本竞争日趋激烈的状态下,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可只局限于自身内部而是要扩展到整条供应链的管理。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其中一种方法是在加强自身市场预测能力与设定合理成品、零部件(毛坯)存储的条件下,引入“均衡生产”的理念对自己生产组织与几级供货企业的供货规则进行改善活动,实施供应链管理,协助前工序降低制造成本,达到降低本工序采购成本的目的。

常用现场总线技术比较 第3篇

LonWorks 总线

LonWorks 是由美国 Echelon 公司推出并由它与摩托罗拉、东芝公司共同倡导,于 1990 年正式公布而形成的。其通信协议 LonTalk 支持 ISO/OSI 的全部 7 层模型,这是 Lon 总线最杰出的特点。LonTalk 协议通过神经元芯片(Neuron Chip)上的硬件和固件实现,提供介质存取、事物确认和对等通信服务;还有一些先进服务如接收认证、优先级传输、单一/广播/组播消息发送等。另外,它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通过网络变量把网络通信设计简化为参数设置,其通信速率从 300bps 至1.5Mbps 不等,直接通信距离可达 2700m(78Kbps,双绞线);持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射频、红外线、电力线等多种通信介质,并开发了相应的本质安全防爆产品。其编址方法提供了巨大的网络寻址能力(系统支持 32385 个网络设备)。

高可靠性、安全性、易于实现和互操作性,使得 LonWorks 产品应用非常广泛,如灌溉管理、电路板诊断、分散和过程控制、电梯控制、能源管理、环境监视、污水处理、火灾报警、采暖通风和家庭网络自动化等。

Profibus 总线

Profibus 是德国国家标准 DIN9245 和欧洲标准 EN50170 的现场总线标准。Profibus 在实际应用中成绩斐然,在众多总线中居于前列,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目前的 Profibus 有 3 种系列:Profibus-DP、Profibus-FMS 和 Profibus-PA。Profibus-DP应用于现场级,是一种高速低成本通信,适用于设备级控制系统与分散式 I/O 的实时通信;Profibus-FMS 用于车间级监控网络,是一个令牌结构、实时多主网络;Profibus-PA 专为过程自动化设计,它采用了 IEC1158-2 传输技术,可实现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防爆。

Profibus 总线访问协议是一种混合的协议,包括主站之间的令牌传递方式(Token Ring)和主站与从站之间的主从方式。主站在一个限定的时间框内(令牌占有时间)有总线访问权。Profibus 应用于制造业、流程工业、交通、冶金、楼宇自动化等领域。

基金会现场总线

基金会现场总线(FF,Foundation Fieldbus)是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支持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它是由以 Fisher-Rosement 公司为首,联合 Foxboro、横河、ABB、西门子等 80 家公司制定的 ISP 协议和以美国 Honeywell 公司为首,联合欧洲等地的 150 家公司制定的 WorldFIP 协议,于 1994 年合并统一而成的现场总线技术。它以 ISO/OSI 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为基础,取其物理层、应用层为 FF 通信模型的相应层次,并在应用层上增加了用户层。用户层主要针对自动化测控应用的需要,定义了信息存取的统一规则,采用设备描述语言规定了通用的功能块集。

基金会现场总线分低速 H1 和高速 H2 两种通信速率。H1 的传输速率为31.25Kbps,通信距离可达 1900m(可加中继器延长),可支持总线供电,支持本质安全防爆环境。H2 的传输速率可为 1Mbps 和 2.5Mbps 两种,其通信距离分别为750m 和 500m。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FF 通信协议,用于完成开放互联模型中的第 2~7 层通信协议的通信栈、用于描述设备特征、参数、属性及操作接口的DDL 设备描述语言、设备描述字典、控制工程量转化等应用的功能块、实现系统组态、调度、管理等功能的系统软件技术以及构筑集成自动化系统、网络系统的系统集成技术。

FF总线适用于石油、化工、钢铁、电站连续生产过程和部分批量生产,其相应的 FCS 产品适合连续的生产过程自动化。

CAN 总线

CAN 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简称。它是德国 Bocsh 公司及几个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商开发出来的,起初是专门为汽车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接线的工作量,后来由于自身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目前 CAN 已由 ISO 技术委员会批准为国际标准,在现场总线中,它是惟一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的现场总线。CAN 协议也遵循 ISO/OSI 模型,采用了其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与应用层。CAN 采用多主工作方式,节点之间不分主从,但节点之间有优先级之分,通信方式灵活,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及广播方式传输数据,无需调度。CAN 总线可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作力传输介质。通信速率可达 1Mbps/40m,直接通信距离最远可达 10km/5Kbps。可挂接设备数最多可达 110 个。

CAN 的信号传输采用短帧结构,每帧有效字节为 8 个,传输距离短,受干扰的概率低。当节点严重错误时,具有自动关闭功能,以切断该节点与总线的联系,使总线上的其它节点及通信不受影响。可见,CAN 是所有总线中最为可靠的。

HART 总线

HART是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的缩写。最早由 Rosemount公司开发并得到 80 多家著名仪表公司的支持,于 1993 年成立了 HART 通信基金会。这种被称为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的开放通信协议,其特点是在现有模拟信号传输线上实现数字信号通信,属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性产品,然而在当前的过渡时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它规定了一系列命令,按命令方式工作。它有 3 类命令,第 1 类称为通用命令,这是所有设备都理解、执行的命令;第 2 类称为一般行为命令,所提供的功能可以在许多现场设备(尽管不是全部)中实现,这类命令包括最常用的现场设备的功能库;第 3 类称为特殊设备命令,以便在某些设备中实现特殊功能,这类命令既可以在基金会中开放使用,又可以为开发此命令的公司所独有。在一个现场设备中通常可发现同时存在这 3 类命令。

HART 采用统一的设备描述语言 DDL。现场设备开发商采用这种标准语言来描述设备特性,由 HART 基金会负责登记管理这些设备描述并把它们编为设备描述字典,主设备运用 DDL 技术来理解这些设备的特性参数而不必为这些设备开发专用接口。但这种模拟数字混合信号制导致难以开发出一种能满足各公司要求的通信接口芯片。HART 能利用总线供电,可满足本质安全防爆要求,并可组成由手持编程器与管理系统主机作为主设备的双主设备系统。

现场技术论文 第4篇

1 箱梁现场预制施工的工艺流程分析

结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在本工程的箱梁现场预制施工中, 首先是安装制作箱梁预制施工中需要的钢筋, 准备桥梁箱梁预制施工试件, 进行箱梁结构中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最后是张拉施工桥梁箱梁预应力, 拆除掉箱梁预制施工中的吊装孔预埋件, 这样本道路桥梁32米双线单箱整孔箱梁的现场预制施工就算完成了。

2 箱梁现场预制施工工艺技术

(1) 箱梁现场预制施工中的钢筋制作安装技术:首先, 在箱梁预制施工过程中, 通常可以将钢筋的制作安装施工划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是钢筋的下料制作施工, 之后是绑扎和吊装钢筋。在钢筋的下料制作施工中, 可以将连续闪光焊焊接工艺技术应用过来, 以此来有效连接钢筋, 促使钢筋焊接得到实现。在钢筋下料制作中, 需要严格依据相关要求, 精确控制钢筋下料尺寸,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可以将槽钢加挡板胎具应用过来, 借助于一些弯曲卡具, 可以有效控制钢筋下料制作中的弯曲度。此外, 在钢筋下料制作过程中, 利用绕筒, 来一次性制作螺旋筋, 采用的原材料钢筋直径控制在14毫米左右。对于钢筋下料制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对焊施工钢筋的过程中, 对对焊设备进行增加, 保证每个梁对应的对焊机为三台, 同时, 需要大力培训焊施工人员, 促使其个人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要大力抽查对焊钢筋的质量合格情况, 以此来保证对焊施工质量。其次, 在钢筋的下料制作中, 因为钢筋有着较多的数量和种类, 无法有效控制下料制作中的尺寸精准度, 那么就需要将那些控制钢筋下料制作精准度的各种卡具进行增加, 在制作的过程中, 选择的材料应该不容易出现变形问题, 如角钢、槽钢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样方可以精准控制下料制作尺寸。其次是钢筋整体绑扎与吊装施工技术, 将整体绑扎连接的施工方式应用到箱梁现场预制施工中的梁体钢筋骨架绑扎连接中, 首先是绑扎箱梁梁体底板以及腹板结构部分的钢筋, 之后绑扎箱梁梁顶替部分的钢筋。

(2) 混凝土的灌注:要严格控制预制梁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前含气量, 保持在百分之三左右;按照设计要求来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 45分钟的损失需要在百分之十以内;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 控制模板温度在5摄氏度到35摄氏度之间, 预制梁混凝土的密实性需要符合相关要求。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 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后, 方可以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同时进行上下层浇筑时, 前后浇筑距离需要在1.5米以内。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 需要从低向高来开展。混凝土浇筑工艺是这样的, 将4台适当规格的混凝土输送泵给应用过来, 灌注时间控制在6个小时以内。牢固的固定输送管路, 不能够直接接触到模板和钢筋, 在泵送的过程中, 遇到了高温环境, 需要采取湿帘覆盖;遇到了低温环境, 则需要利用保温材料来进行覆盖。

(3) 预应力施工:在制梁台座上进行预张拉, 混凝土强度符合了一定标准之后, 将端模和内模给拆除掉, 将外模紧固件松开, 同时, 对管道内的杂物和积水进行清除, 穿进预应力钢筋, 进行预张拉。通过预张拉, 可以避免有早期裂纹出现于混凝土中。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了百分之八十的设计强度之后, 就可以进行初张拉。而终张拉则是等到梁体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并且混凝土龄期也达到了10天以上方可以进行。完成了终张拉工序之后, 并且存梁期在30天以上时, 质检人员需要仔细测量梁体的上拱度。对于实际伸长值的计算, 需要将测出的千斤顶活塞伸出值和锚具夹片回缩量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将双控模式应用到预应力工程中, 主要采用的是油压表读数, 同时校核方面, 则可以借助于预应力筋伸长值。在箱梁张拉的过程中, 需要保证预应力筋断丝或者滑丝数量在千分之五的预应力筋总数之内, 并且不能够在结构的同一侧存在, 每一束内断丝需要保证在1根以下。终张拉24个小时之后, 仔细的检查, 如果没有问题出现, 方可以将钢绞线余长部分给切掉, 割丝不能对封锚产生影响, 割丝采用的是砂轮切割机。完成了张拉工序之后, 如果有滑丝出现, 通常也不容易发现。因此, 在割丝之前, 就需要对钢绞线进行仔细的检查, 避免有滑丝问题出现, 割丝之后, 钢绞线外露长度需要控制在30毫米以上。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箱梁现场预制施工技术因为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具有较大的抗冲击力和较高的强度等等, 因此如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 箱梁现场预制施工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科学设计施工方案, 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施工, 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 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努力,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素质, 总结工程施工经验, 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以便更好的开展箱梁现场预制施工。

摘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 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就是双线整孔箱梁施工技术, 这是因为其具有一系列的优势, 施工起来较为方便, 不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 并且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证等等。本文简要分析了箱梁现场预制施工工艺流程以及现场预制施工技术,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铁路桥梁,工艺流程,施工技术,现场预制

参考文献

[1]李欣.施工现场制作预制梁施工技术[J].天津市政工程, 2013, 2 (9) :123-125.

[2]刘明金.箱梁短线预制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2 (11) :55-57.

[3]柴跃进, 王鹏举.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单箱梁现场预制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 2007, 2 (13) :555-558.

现场冷再生技术浅析 第5篇

现场冷再生技术浅析

从现场冷再生技术的分类出发,分析了它的适用条件,以水泥为添加剂的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为例,详细讨论了现场冷再生技术的施工过程,并提出了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路面施工质量.

作 者:井绪鹏 JING Xu-peng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公路院,陕西,西安,710064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201036(1)分类号:U416.26关键词:冷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 添加剂 施工工艺

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分析 第6篇

【关键词】 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分析

作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程,土建工程在推动城市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做好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本文以土建工程为例,围绕现场施工技术展开分析,对技术内容、技术原则以及技术管理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便能够在土建工程建设中为进一步优化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有效参考,更好促进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

一、技术内容

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是需要运用到多种不同的施工技术的,这里所说的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主要是针对能够运用到的技术总和而言的,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整个土建工程需要的所有技术文件、工程測量数据等资料,包括技术交底和工程中需要实施的技术变更,也包括施工技术编制和施工安全等信息。

二、技术原则

在土建工程现场施工中,技术原则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性原则。在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必须做好成本控制,即遵守经济性原则。在采纳现场施工技术方案时,是要考虑到该方案在工程建设中的经济适用性的,同时也要兼顾现场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计划安排。

二是标准性原则。任何工程的建设都需要遵守相关的建设规范,土建工程也不例外。为了保证整个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是在规范化的状态下进行的,必须做好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协调施工现场的各项活动,避免施工现场秩序混乱的现象发生,如此才能更好的在现场施工中提高施工的应用效率。

三是科学性原则。整个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必须符合科学化标准,合理的运用各项施工技术。现场各项施工作业的开展必须在满足现代化施工生产的标准下进行,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有计划的配置施工中需要的各项资源,如此才能发挥技术管理的效果。

三、技术管理

(一)工程质量方面管理实施

工程质量是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重要内容,主要实施的技术管理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施工设计的审查。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是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的,因此做好施工设计的审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检查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保证设计图纸是符合施工标准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开展图纸会审,有必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图纸会审,填写会审表格,如图1所示:

图1 图纸会审记录表

二是工程的材料审核。在建筑行业,使用伪劣施工材料的行为并不少见。为了保证土建工程质量,必须做好全面性的、严格性的施工材料审核。在采购原材料时,就做好严格的质量把关,选择质优价廉的施工材料。

三是施工组织的设计。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对于施工的各个技术环节实施,一般是通过技术性文件进行指导的,这些文件就是施工组织设计。在文件中,对于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都有明确的说明,包括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质量管理以及施工人员组织等内容。只有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审查,才能开始整个工程的施工。

四是现场施工的监管。对于土建工程的施工安全,国家是有相关规定的,要求在现场施工中必须实施施工技术的有效监管。对此,建筑单位应该在现场施工中,实施全面的施工技术监管,有效规范现场施工行为,以保证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较高质量的土建工程。

(二)工程技术方面管理实施

在施工现场,需要应用到多种不同的施工技术,因此,实施规范化的施工技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促进施工技术性能的更好发挥。在技术管理实施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资料管理。在这一部分的工作中,既要保证技术资料具有较高的完整性,还要保证技术资料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一方面,在土建工程建设中,完整的技术资料是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科学性的前提条件,而对工程质量的判断也可以从技术资料中获得参考。所以,技术资料的收集对于整个土建工程的建设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是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另一方面,透过技术资料,可以很好的查看整个土建工程的质量现状,为后期的工程结算提供依据。所以,在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中,一定不能忽视技术资料的管理,要全面收集技术资料,对其科学分类,做好资料管理工作,避免发生资料造假现象。这样,当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技术资料查明原因,追究相应的工程责任。

二是技术交底。在土建工程中,技术交底是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整个工程准备动工前,施工单位一定要与项目投资方进行一次技术交底,向工程的各个分包商详细交代工程的技术文件相关规定,使分包商能够明确施工技术准则,并完成技术交底记录(如图2所示)。另外,在技术交底的过程中,还应该着重提出并强调隐蔽工程的问题,特别说明隐蔽工程施工需要用到的施工工艺与方法,介绍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确保不会因为技术交底不明确而出现工程问题。技术交底的实施,可以让现场施工的相关人员清楚掌握工程的施工标准,明确工程设计意图,这样在现场施工中才能保证有明确的施工目标。

图2 技术交底记录

三是技术应用。技术设计是保证土建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内容,在施工技术选用时必须要考虑到技术的实际应用性和合理性,否则很有可能出现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企业损失。特别是对于一项新技术的选用,尤其要慎重,有必要通过事前试验验证技术的实际应用性,检查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发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技术调整,确保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否则,一旦施工中出现较大的设计变更,一定会给工程进度造成不利影响。

(三)施工进度方面管理实施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进度管理,这是保证工程如期完成的必要条件。在现场施工中,施工环境、施工组织等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因此,对于施工进度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现场勘测准确度。在土建工程还没有投入正式的施工时,需要进行施工现场的勘测工作。通过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测,获得相关的施工数据。在这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与勘察设计结果无法对应,造成施工组织不合理,拖延工期的问题。所以,在勘察设计工作中,为了避免与实际施工不符的问题,施工单位有必要派遣经验丰富的专业勘测人员进行现场勘测,同时要进行多次重复的核查。

二是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土建工程在建设中对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又由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复杂性特点,现场施工中会不可避免出现工程技术变更等问题。对此,在施工技术选择时,施工单位一定要全面的审核施工设计图纸,尽最大程度保证施工技术的科学实用性。

四、结束语

现场总线技术综述 第7篇

若想了解现场总线的产生, 还需回顾过程控制仪表的发展过程。

1. 基地式仪表:

也叫现场仪表, 测量、显示、控制、执行功能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一个表壳内, 成套性极强, 但若一个功能件损坏, 则整个仪表废弃或损坏, 于是想到将各功能件分开。

2. 单元组合式仪表:

也叫积木式仪表, 分气动和电动两种。气动单元组合式仪表的特点是, 现场设备与监控室离得比较远, 数据传输慢, 信号延迟大;电动单元组合式仪表的信号传输速度理论上可达光速, 解决了气动单元组合式仪表传输慢的问题, 但是缺点有很多。于是想到缩小仪表盘的面积, 用计算机连接几个回路。

3. 计算机直接控制 (DDC) :

可连接控制多个回路, 替代多个单元组合式仪表, 监控面积缩小, 但是风险集中, 若一个计算机系统出故障, 则它控制下的回路均瘫痪。于是想到多用几台计算机, 分别连接控制一个或几个回路。

4. 分散控制系统 (DCS) :

建立计算机网络, 将控制功能分给多个系统处理机完成, 风险分散, 但形成“自动化孤岛”, 即各控制回路之间没有形成通信, 各控制器或控制单元有封闭性, 原因是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之间不能通信。另外, 这种方式下, 电缆消耗量大, 安装维护费用较高。

5. 现场总线技术 (FCS) :

智能变送器的出现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建立一个现场仪表与上位机或网络系统进行数字通信的链路, 这就是现场总线。

二、现场总线的含义

IEC指出现场总线是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设备之间、现场设备与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双向、串行、数字式、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1]。

现场总线是一种传输介质, 在现场设备之间连接时还起到电源线的作用, 在现代化自动生产领域作为通信网络进行全分散、全数字化、多变量、多点、多站的信息传输。以单个分散的、数字的、智能的设备作为网络节点, 起测量、控制作用, 使用现场总线连接设备, 彼此相互通信, 实现对现场的控制[2]。所以说, 总线包括所连接的设备和线路, 控制整个系统。

三、现场总线的特点

1. 全数字性。

模拟通信方式用4~20m A的直流信号, 输入与输出接线分开, 信号单向传输, 后来出现了4~20m A的信号叠加数字信号的所谓混合通信方式, 但是只适用于个别厂家产品。现场总线通信方式与此两种不同, 是全数字、双向、多信号传送, 优点在于硬件结构简单、分辨率高、测量速度和稳定性都好。

2. 精度高。

从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两种方式的比较来看, 模拟通信方式下, 信号发送端, 由用户设备将用户送出的非电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再经终端设备将它调制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模拟电信号, 到达终端设备后, 再由用户设备将模拟电信号还原成非电信号, 送至用户。因此, 模拟通信容易产生误差, 包括D/A和A/D转换误差, 以及模拟信号传输误差, 而数字通信方式不存在此转换, 误差小。

3. 抗干扰能力强。

模拟通信方式下, 噪声和信号畸形无法避免, 例如, 传输的有效值是19m A, 传输时可能会在18.7~19.3m A之间波动, 而在现场总线方式下, 编码的有效值是0或1两个值, 一般噪声很难达到使0和1状态的改变, 再加上检错机制, 其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

4. 内置控制功能。

现场总线仪表内嵌PID运算、逻辑运算、算术运算等功能, 控制功能可就地执行, 无需控制室, 避免信号传输延迟。

5. 高速通信。

现场总线本身的算法决定了它能实现高速通信。模拟通信方式下高速通信意味着大功率, 但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这与本征安全产生矛盾, 而4~20m A模拟信号必须高速传送, 否则延迟太大, 后果不堪设想。

6. 多变量测量、多变量传送。

分散控制系统下, 模拟量仪表要测量, 需要很多分线, 分别连接不同功能的设备, 而在现场总线连接方式下, 这些设备可通过一根总线串联, 同时通过一根总线往返传输信号, 也就是说, 一台现场总线仪表可测量多个过程变量, 传输多个被测信号, 与模拟通信方式相比, 可节省电缆, 减少敷设电缆的工作量。

7. 系统综合成本低。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 可节省硬件投资和它占用的面积, 由于接线简单, 线路配件成本也降低。

8. 真正的互可操作性。

不同厂家的设备可相互通信, 协调工作, 与DCS不同, 用户可自由选择, 控制系统的自由度大增。

9. 真正的分散控制。

FCS输入、输出模块置入现场总线仪表, 与现场总线执行器直接传送信号, 不依赖控制室。DCS是一个半分散控制系统, 其现场仪表主要是模拟变送器和执行器, 而控制器或控制单元集中在控制室。

1 0. 组态操作一致。

组态操作遵循规范和标准, 相对来说操作简单。

1 1. 预测维护技术。

除完成闭环回路控制、连续控制和间断控制, 还能实现预测诊断功能。例如, 现场总线气动执行, 满足某一个条件便提示维修。

四、现场总线技术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影响

信号制由4~20m A模拟信号制转变为数字双向传输的现场总线信号制;体系结构由模拟与数字组成的分散控制系统转换为全数字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从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方法也发生变化;现行的现场设备和仪表产品结构改变;现场总线把自动控制系统和设备带进了信息网络中, 形成企业信息网络的底层, 为实现企业信息集成和综合自动化提供了可行的基础。

综上, 使用现场总线技术, 会给用户带来诸多好处:节省硬件投资成本;系统组态、设计、维护、安装、调试较为简便;设备更换对系统影响不大, 更有利于系统扩充;系统变得更安全、可靠性高, 故障停机时间减少;用户对系统配置、设备选型有最大的自主权。

参考文献

[1]朱卫锋.物流自动化技术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年4月P46.

现场检测烟雾计量技术研究 第8篇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主要设备, 是系统的感觉器官, 相对于安装在消防控制室内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来说, 火灾探测器安装于被保护现场, 应用环境条件各异, 各类干扰情况复杂, 其工作的可靠性、主要参数的稳定性等综合性能是决定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要素。

灵敏度作为表征火灾探测器响应火灾参救的敏感程度的参数, 是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现场应用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它直接关系到探测器对火灾的响应时间和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稳定运行。GA 588《消防产品现场判定规则》和GB 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对于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现场判定及验收方法做了规定。标准《火灾探测报警产品的维护、保养和报废》也对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保养周期和报废依据进行了要求。但是由于当前现场检测技术的限制, 国内还无法在工程现场对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灵敏度作出准确的计量。因此, 开展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现场灵敏度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 国外已经有针对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工程现场灵敏度检测设备方面的研究, 如英国No Climb公司生产的Truetest产品, 这些检测设备主要针对NFPA 72和BS 5839等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设计的, 其测试装备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内目前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更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应用。

2 计量用标准烟源

2.1 烟雾气溶胶特性

稳定的标准烟源是实现烟雾计量的前提, 利用 TSI扫描电迁移粒谱仪 (以下简称TSI) 对实验室用LORENZ标准烟箱内的气溶胶、棉绳阴燃产生的烟雾的烟雾粒径分布进行了测试, 分布见图1、图2所示。

结合试验室用检测烟源和真实烟雾的分布特征, 用于现场烟雾计量检测的烟源的性能参数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烟雾粒径在0.1~1.0 μm, 分布为正态分布;

(2) 在粒径分布、粒径大小、粒径结构、光学特性等方面应有再现性和稳定性;

(3) 成烟速度快, 寿命适宜, 浓度可控;

(4) 使用和存储环境条件要求低, 非易燃易爆;

(5) 无毒、环保, 对探测器、使用人员无害;

(6) 低功耗发烟, 原料更换方便, 适合便携式设备使用;

(7) 原材料来源广泛, 加工方便, 成本低。

2.2 烟雾气溶胶测试

利用凝聚法产生烟雾气溶胶的原材料可以是固体或液体。虽然目前可以产生烟雾气溶胶的原材料较多, 但大多是用于实验室内发生烟雾气溶胶采用的原材料, 采用的发生设备比较复杂, 所以一般不适合便携式设备采用。经过对现有的用于便携发烟的烟雾材料的筛选, 最终确定一种舞台烟雾剂作为标准烟源的发烟材料, 该烟雾剂无毒环保、容易存储、成本低。图3~图6是连续4次 (每次测量时间120 s) 测量舞台烟雾剂在2.4 M超声波作用下的烟雾粒径分布, 其几何平均值在78.8~96.2 nm之间分布, 且性能稳定。

3 烟雾计量技术

3.1 计量原理

红外减光计量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光穿过一个含有均匀悬浮颗粒的介质时, 由于悬浮颗粒对入射光的吸收及散射作用, 出射光强会发生衰减。

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响应阈值, 可以用减光系数M值 (单位为dB/m) 表示, 利用光学密度计测量。光学密度计测量烟浓度的原理为:光束受烟粒子作用后, 光辐射能按指数规律衰减。

减光系数用式 (1) 表示。

M= (10/d) lg (P0/P) (1)

式中:d为试验烟的光学测量长度, m;P0为无烟时接收的辐射功率, W;P为有烟时接收的辐射功率, W。

根据国家标准GB 4715《感烟火灾探测器》规定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火灾灵敏度,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经验, 现场检测用光学密度计的性能参数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光学密度计量程:0~1.0 dB/m, 分辨率:0.02 dB/m;

(2) 在保证量程和分辨率的前提下, 光程尽量短;

(3) 工作温度:+10~+35 ℃, 湿度:小于85%RH (无结露) ;

(4) 低功耗, 适合便携式设备使用。

3.2 光学系统设计

烟雾浓度检测的核心部分是光学系统, 即烟雾浓度计量的核心元件。基于朗伯-比尔定律, 红外光源发射的红外线透过烟雾时会被吸收一部分, 辐射通量得到一定程度的衰减。光学系统在结构上共分3个部分, 如图7所示。光学系统左侧为发射端和接收端, 右侧为平面反射镜。发射端由一个红外LED 光源和一个准直透镜 (起红外光线准直作用的球面透镜) 构成, 接收端由一个红外LED 接收管和一个聚焦透镜 (起红外光线会聚作用的球面透镜) 构成。右侧的平面反射镜可进行角度调节。其基本工作原理:红外LED 光源发出特定光谱的红外辐射, 经准直透镜后形成平行光束, 经反射镜反射和聚焦透镜会聚后, 被红外LED 接收管接收, 该接收管的输出电压与烟雾浓度存在对应关系, 即反映了烟雾浓度的变化。

在满足光强检测的前提下, 为了方便减光系数的计算, 此光学系统的光程设计尺寸为500 mm, 结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烟箱采用的光学密度计的技术参数, 选定波长为940 nm的红外光作光源。

3.3 硬件电路设计

硬件电路主要包括稳定的光源驱动电路、可靠的光电转换放大电路以及信号采集处理电路。

光源驱动电路通过选用宽工作温度范围的LED发光管, 配合恒流源驱动电路实现对发光管工作电流的稳定控制。考虑到发射管的温度特性, 通过检测环境温度结合发射管发光功率-温度曲线, 实现发光管功率自动补偿。光电转换放大电路需要考虑的是光信号转换取样电路的工作方式, 以及变化的信号放大方式。因此, 笔者结合采用的光导传感器, 设计了电流取样转换电路, 并结合差分放大电路进行有用信号的部分放大, 消除对全部光电转换信号放大引起信号饱和的不利影响。

信号采集处理电路主要考虑信号采集的动态范围以及AD采集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综合考虑信号量程与分辨率的要求, 笔者选用了AD分辨率为12位的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

3.4 数据测试

为测试光学密度计的量程和分辨率, 笔者加工了4种光学减光片, 对应940 nm的红外光, 其透过率分别为97%、95%、92%和83%, 经式 (1) 计算得出对应减光系数M值分别为0.28、0.44、0.75、1.6 dB/m。

3.4.1 量程测试

保持发光光源和接收管光学参数恒定, 调整接收电路后级的放大电路参数, 获得不同的电信号初始值, 利用4种光学减光片模拟减光测试, 得出编号为E~L的8组数据, 数据见表1。

将表1的数据采用曲线显示如图8所示。

从表1和图8中可得, 光学密度计的初始值在1 653~3 305之间时, 经减光系数为1.6 dB/m的衰减片衰减后, 其AD采样值仍保留一定的余量 (最小AD采样值为74) , 说明电路具有足够的动态范围, 量程满足0~1.0 dB/m的设计要求。同时, 在光学密度计的初始值发生变化时, 其减光系数与采样值对应曲线变化率基本不变, 说明电路在整个测量区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3.4.2 分辨率测试

将编号为E~L的8组数据, 带入式 (2) , 得出对应最小分辨率的AD采样数据变化值, 见表2。

Vmin = (Xn-Xn-1) ×0.02/ΔM (2)

ΔM:减光系数差值。

将表2的数据采用曲线显示如图9所示。

从表2和图9中可以得出, 对应0.02 dB/m的分辨率, 最小AD采样变化值为6.5个数, 最大采样变化值为26个数, 分辨率可以达到0.01 dB/m。所以, 在整个量程范围内分辨率满足设计要求, 但光学传感器对不同光强的响应曲线不均衡, 即非线性, 需要通过软件分段处理。

4 结束语

现场检测烟雾计量技术研究, 在大量实验和数据测试基础上, 重点解决了工程现场检测用标准烟源和小尺寸光学密度计量两项关键技术, 为开发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灵敏度现场检测设备及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勇俞, 梅志斌, 邹方勇, 等.基于粒子受激散射的烟气与气溶胶粒子属性识别[J].消防简直学与技术, 2007, 26 (1) :26-29.

[2]GB 4715-2005,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S].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简介 第9篇

关键词: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1 前言

现场总线控制是工业设备自动化控制的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络。它是依靠具有检测、控制、通信能力的微处理芯片, 数字化仪表 (设备) 在现场实现彻底分散控制, 并以这些现场分散的测量, 控制设备单个点作为网络节点, 将这些点以总线形式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 已广泛成功地应用在冶金、汽车制造、烟草机械、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开放的、全数字化和双向、多站的通讯网络, 与多功能的智能化现场数字仪表是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特征, 使自动控制系统的效能产生巨大的飞跃, 同时降低施工、调试、运行、维护和系统扩展等方面的综合费用。而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厂过程控制中的实质性实施却始终不多。随着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这样的局面已有所改变。随着九台电厂、金陵电厂相继投产, 标志着大型火电机组控制系统 (包括主控系统) 采用现场总线是完全可行的。

2 现场总线的特点及优势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158定义: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双向、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建立在现场仪表之间、现场仪表与控制器等设备之间相互联结, 实现全数字化、双向、串行、多变量通信的计算机网络。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基于现场总线, 将通信标准统一的智能仪表和控制器挂在总线上, 通过数字量的双向传递来完成显示、调节逻辑运算、保护等功能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建立应该具备两个前提: (1) 工业级的通信总线; (2) 所有测控设备都应微机化, 具有遵循该通信总线协议的能力。

由此可以明确得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有以下特点:

2.1 控制精度提高

传统集散控制系统的I/O信号有开关量、脉冲信号、420m A信号、0~5V信号等;现场总线所双向传递的信号均为数字信号, 消除了传统集散控制系统中模/数和数/模转换以及模拟信号在传输中受到干扰而产生的精度损失。

2.2 节省大量电缆

这也是许多人认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最大的好处。由于现场总线网络的每一段都可以带数个到数十个智能仪表设备将点对点的多电缆连接方式转变为双绞线/光纤的总线连接方式, 必然会带来电缆数量、敷设工作量和校线调试工作量的大量减少。工艺系统分布越广, 节省电缆的优势越能得到体现。

2.3 控制系统全数字化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给用户带来的最本质的优势是使控制系统全数字化。现场总线上连接的测控设备均采用微机芯片, 最低层的仪表、执行器、开关马达等能向系统提供详尽的参数、诊断等信息, 同时管理人员也可通过现场总线对低层设备进行各种设置。当前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水平, 管理层有MIS系统, 中间有SIS系统, 车间级有DCS监控层网络和全厂辅助系统网络, 但只有解决现场级控制的数字化, 才能称之为全数字化电厂。现场级控制的数字化, 带来最显著的变化是改变设备检修管理方式。传统的检修方式是被动检修, 等到设备出现问题, 工作完全不正常后, 检修人员到现场进行分析再检修。如果所有的测控设备都可以挂接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上, 由于智能仪表设备能提供大量信息, 如故障诊断、远程调校等指导信息, 借助这些信息指导运行维护人员进行远程设备管理维护工作 (如智能仪表、智能执行机构、智能马达等进行调校、设定、状态分析) , 及时快速发现和处理问题, 减少了因测控设备的故障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提高了生产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还可减轻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2.4 彻底分散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以带来的第四个好处是实现控制系统的彻底分散。对于这个结论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1) 现场总线模拟量控制系统:当前在火电厂的一些简单模拟量控制系统 (如燃油压力控制、高加水位控制、除氧器压力控制等) 中有实用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集数据采集、自治控制以及现场设备维护、调整、管理于一身, 还有节省电缆和减少工程量等优点。但是, 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 (如机炉协调控制、给水控制等) , 如果“彻底分散”, 其控制器的数据通过现场总线来源于多个其他的控制器, 其故障点必然增多, 且其数据频繁在二段现场总线之间进行交换, 处理周期会延长, 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因此会降低。

(2) 现场总线开关量控制系统:由于开关量控制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可以将一个功能子组划归于一对冗余控制器, 甚至为节约成本根据物理位置将多个功能子组划归于一对冗余控制器, 实现功能子组的自治。因而,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对开关量控制的彻底分散是可能的。但问题是, 对于保护类开关量, 目前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明确规定, “机组跳闸命令不应通过通信总线传送”。

(3) 现场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在使用智能测控设备后, 应该大胆抛开数据采集系统的概念, 取而代之以全厂智能测控设备监视维护系统, 它的服务对象不仅是运行人员 (对运行参数监视) , 还包括热工和电气等专业的检修人员 (对设备的调校和管理) 。虽然其数据来源繁多, 如直接来自现场测控设备 (如金属壁温、系统压力等参数) , 或来自模拟量控制系统或开关量控制系统等, 因其时效性和故障率要求并不是特别高,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完全可行。

2.5 与常规控制系统的技术优势

传统控制系统的局限性:信号与电缆一一对应, 信号单向传输。数字化电厂需要大量的现场实时数据, 会使的I/O信号成倍增长, 传统DCS难以承担“信息爆炸”的重负。现场总线技术不仅能够提供I/O数据, 而且能够提供设备状态、诊断以及历史统计数据。这些数据通过通信线传送到控制器、数据库, 不受电缆和距离的限制。

现场总线技术使现场设备与控制器间实现信号双向传输, 这样就能够对设备远程维护、管理。

2.6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电厂建设阶段的优越性

减少控制机柜数量, 可节省电子间的空间。

大量减少I/O电缆, 简化设计, 节省电缆、电缆桥架、敷设空间及安装工作量。

调试中可减少查验点, 能够远程监视和诊断现场设备, 节省工作量和时间。

2.7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电厂运行阶段的优越性

可组态设备实时状态和诊断显示、报警等, 快速发现设备故障位置、原因, 快速维修, 节省人力和提高系统可用性。

采用设备管理软件, 记录和积累设备运行状态、诊断信息, 预测设备故障, 提前维护, 降低故障发生率。

综合实时和历史数据, 开发有针对性的软件, 能够实现“状态维修”、“性能优化”、“寿命评估”等功能, 便于电厂的设备维护和管理。

3 现场总线的类型

近年来, 随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逐步应用, 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种总线标准应用场合的认识日益清晰。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对过程控制应用来说, PROFIBUS和FF (FOUNDATION Fieldbus) 总线比较适合。

FF现场总线设备具有一定的控制和运算功能, 能够完成较单纯的单回路或串级调节任务, 但是对于存在多回路耦合的复杂控制, 需要在不同网段间传输数据, 就可能影响控制的实时性。如网段、设备分布设计不当, 就可能影响到工艺系统及设备的安全运行。若选用FF现场总线, 可将少数单回路调节系统控制功能下放到FF现场总线设备中 (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 。

Profibus现场总线的现场智能设备本身基本不具备控制功能。在现场设备层全面采用现场总线仪表和设备的基础上, 基本不减少DCS控制器的配置, 多数调节回路控制策略和设备控制逻辑仍按照工艺系统划分在不同DCS控制器中集中处理。

两种总线相比而言, FF较在模拟量控制、“控制功能下放”、“功能块”功能等方面有优势, 而PROFIBUS在离散量控制方面有较强优势。

4 现场总线配置原则

4.1 主控系统

火力发电厂发电机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机组可用率的重要因数。主控系统采用现场总线后, 设计中采用分散设置、冗余配置等手段保证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比较PROFIBUS-DP、FF总线的响应时间, 建议机组控制中的有快速处理功能的控制回路采用常规控制方式。

鉴于目前现场总线在机组控制中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 为最大程度地降低现场总线的工程应用风险, 对机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的锅炉炉膛安全保护系统FSS和汽机DEH (包括ETS) 仍采用常规DCS方式实现, 从技术创新与节约投资成本综合考虑, 现场总线选取范围选取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热力系统, 重要连锁和保护设备仍采用常规控制。

4.2 辅控系统

辅助车间系统可采用基于DCS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选用合适的现场总线协议、支持该协议的现场智能仪表及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采用现场总线系统的信息处理、设备诊断和设备管理软件, 发挥FCS的本质优越性, 完成设备管理等功能。以上这些需要统筹兼顾工程风险和技术创新二者的综合效益。

应用现场总线原则如下:

(1) 热电偶、热电阻 (测点少或分散时用一体化温变) 采用总线I/O方式接入。

(2) 料位开关、液位开关、流量开关等逻辑开关采用总线I/O方式接入;压力差压开关采用总线I/O方式接入。

(3) 压力及差压变送器采用现场总线采集方式。

(4) 调节型气动阀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

(5) 电动执行机构全部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

(6) 有控制要求的电动机采用总线控制方式。

(7) 辅助生产系统中有少量变频器控制对象, 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时, 有两种接入方式: (1) 变频器通信接口直接采用Profibus/FF总线通信协议, 直接接入现场总线系统; (2) 总线I/O下增加协议转换器 (如西门子CP341模块) 来完成变频器的控制。

(8) 辅助车间控制系统中有一定数量化学分析仪表。目前, 具备现场总线接口的化学分析仪表相对较少, 而且价格也较常规仪表高出许多, 可采用常规化学分析仪表, 利用硬接线I/O方式接入至现场总线系统。

(9) 辅助生产系统中有大量的气动开关阀控制对象, 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时, 有两种接入方式: (1) 采用带有现场总线接口的阀岛/模块化电气终端产品; (2) 在现场电磁阀箱内安装具有现场总线接口的总线I/O来完成电磁阀的控制。

5 结束语

现场总线技术与发展 第10篇

近几年来, 现场总线 (Fieldbus) 是一种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数据总线[1]。它主要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一是可以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以及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 二是解决现场控制设备与高级控制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的问题。因为现场总线具有简单、可靠与经济实用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 从而引起了很多标准团体与计算机厂商的高度重视。

1 现场总线的基本定义

现场总线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与多点通信底层控制网络, 它是应用于生产现场, 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网络系统。依据IEC与ISA (美国仪表协会) 的定义, 现场总线 (Fieldbus) 是实现连接自动化系统与智能现场设备的数字式、串行与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现场总线系统, 具有多点数字传输能力和开放连接的底层控制网络。通过它可以实现跨网络的分布式控制, 最近几年来, 它在交通工程、制造业、楼宇建设、流程工业、环境工程等方面的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了成功的应用, 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典型现场总线的介绍

就目前来说, 国际上有40多种现场总线, 但是没有哪一种能将所有的应用面覆盖过来。

1) 基金会现场总线;简称FF, 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 Lon Work被誉为通用控制网络, 它采用了ISO/OSI模型的全部七层通讯协议, 采用了面向对像的设计方法, 通过网络变量把网络通信设计简化为参数设置。3) Profibu是作为德国国家标准DIN 19245和欧洲标准pr EN 50170的现场总线。4) CAN是控制网络Control Area Network的简称。5) HART是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er的缩写, 最早由Rosemout公司开发。6) RS-485尽管RS-485不能称为现场总线, 但是作为现场总线的鼻祖, 还有许多设备继续沿用这种通讯形式[2]。

3 现场总线的结构特点与技术特点

3.1 现场总线结构的特点

实际上, 现场总线就是一种计算机网络, 这个网络上[3]的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智能化设备, 其结构如图1所示。

3.2 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

1) 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现场总线, 相对于现有的集散控制系统DCS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系统体系来说, 它形成了一种新型全分散性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这种新型的系统可以简化系统结构, 并且提高可靠性。

2) 互可操作性和互用性。这里互可操作性, 是指实现系统和互连设备间的信息传送和交换;因此, 现场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的基本功能, 并且还可以随时进行交换诊断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

3) 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由于现场设备的功能自治与智能化, 它可以将传感测量、补偿计算、工程量处理以及控制等功能分散到现场设备中再去完成, 仅靠现场设备就可以完成自动控制的基本功能, 还可以随时诊断设备的运行状态。

4) 系统的开放性。开放系统通常指的是公开通信协议, 实现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的互连并且实现信息交换。因此作为现场总线开发者, 需要做的是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工厂底层网络的开放系统。而开放是指对相关标准的一致与公开性, 强调对标准的共识和遵从[4]。

4 现场总线系统的优势

1) 减少费用。对现场总线系统来说, 它所使用的一条电缆上或一对双绞线通常可挂接多个设备, 因而使得它的接线十分简单。

2) 维护系统方便。现场控制设备一旦出现问题, 它可以实现自行诊断并且进行简单故障处理, 所以系统维护起来非常方便, 并且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展。

3) 减少控制室的占地面积。正是由于现场总线系统中的智能设备可以实现直接执行多种传感控制报警和计算功能, 所以可以使变送器的数量减少, 并且不再需要DCS系统的信号转换、调理与隔离等功能单元以及复杂接线, 也不再需要配备单独的计算单元和调节器等, 而且还可以用工控PC机作为操作站, 这样就可以减少常规信号变换与处理装置, 并且可以减少控制室的占地面积。

4) 可以提高测量和控制的精确度。相对于模拟信号来说, 由于现场总线设备具有职能化与数字化, 同事系统结构简化, 所以设备数以及连线也得到了减少, 所以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测量和控制的精确度, 并且减少传输误差, 从而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除此之外, 由于现场总线的设备标准化与功能模块化, 还具有设计简单与易于重构等优点。

5 现场总线的由来、现状和发展趋势

5.1 现场总线的由来

现场总线最初起源于欧洲, 之后发展至北美。早在1984年, 制定国际标准的权威机构之一,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 就开始着手制定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 经过漫长的15年, 现场总线统一的国际标准还是没有什么结构。但是出现了很多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 至今最少已有14种多。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新一轮围绕着市场的现场总线竞争正在进行中。工业以太网 (Ethernret) 应用于现场总线将是未来的一个新的亮点, 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基于适时以太网RTE (Real Time Ethernet) 现场总线, 但是都还处于继续研发之中[1]。

5.2 现场总线的现状

现场总线技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 多种比较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生产实践。在2013年, 国际电工委出台了十种IEC61158标准认可的现场总线。

5.3 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 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 所以使得很多经营现场总线的大中型企业都把战场转向中国, 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市场潜力非常巨大。现在中国处于最初接触现场总线的阶段, 应该先对它进行学习与推广, 随后才渐渐进行开发应用。

随着现场总线在中国打开市场, 各大经营现场总线的大公司也在国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竞争主要体现在中国现场总线协议, 当然到底哪种现场总线更好一些是争论的重点。所有这些情况对于现场总线的推广是非常有利的。

对于目前的争论有着如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1) 从现场总线产品的开发角度来看, 不适合去搞太多的现场总线, 应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有限的目标上。也就是说对某一个企业来讲, 如果你已经把钱投资在某种总线上, 在研制的过程中, 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但是不应该放弃目标, 应该坚持不懈做下去。

2) 从现场总线技术的标准来看, 目前现场总线正处于多标准共存的局面, 然而这并不是理想的状态。如果总线上挂接的设备没有一个统一的现场总线接口, 那就意味着设备厂商要为各种现场总线生产专用设备。因此我们期望能有一个真正的国际标准出现。

参考文献

[1]陈海东.PROHNET一面向自动化未来的以太网现场总线解决方案[J].2004.26 (12) :34-36.

[2]张凤登.现场总线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韩兵, 于飞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应用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1-4.

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现场施工;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方法

引言: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主要应该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一些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来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必要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主要是施工的现场管理,只有我们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并且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1.项目施工现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如下:

1.1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合同的履行率,能确立企业的信誉,企业效益的保障。

1.2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系统的首次目标有,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同时也都是在施工现场。

1.3施工现场外面的高空作业较多,人员流动又很多,工种联合作业,是事故隐患的多发地带,来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是能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

1.4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为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这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1.5建筑施工项目方面标准的贯彻控制,把质量管理的重心放在施工现场,要突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

2.解决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科学措施

2.1技术方面

对工程建设项目来说,由于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比较多,影响工程质量、进度的因素比较多,施工管理及施工工艺往往会比较复杂繁琐。这就要求了施工企业要根据投标合同及施工现场的需求,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施工组织计划以及施工方案。

2.2加强对人力的控制

人是直接参与了工程施工项目的组织、指挥和操作者。在施工前一定要严格审查承包单位的技术资质和有关文献,是否具备按照规定完成工程任务并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能力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又要健全工程质量的监督机构,还要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现场施工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以同样的标准说话,统一处理施工现场纯在的所有问题,管理人员一定要逐步的适应建设管理需要,踏实努力的学习工程管理新知识、新技术,并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2.3料管理方面

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种类较多,用量又大,而且还会经常有很多新型材料、新产品出现。

2.4经济效益原则。

施工现场的管理必须要克服只抓质量和进度而不计成本和市场,进而形成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要着重在精品奉献、拓展市场、降低成本等方面,同时在生产经营等要素中,时时刻刻精打细算,尽量少投资多产出,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和不合理开销。

2.5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现场中的各项工作都应该按照科学又合理的基本原则去办事,以实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了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合理,现场资源的利用有效和现场设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能力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2.6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要求。实际上,为了协调进行施工生产等活动,施工现场的种种要素都必须坚去决服从一个思想意志。

3.严把工程质量关

工程质量直接与我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紧密相联,也是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制定准确的施工方案

动工之前认真审查施工队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下来主要的施工方案和方法,制定进度计划。详细计算施工机械、主要材料的用量、劳动力用量、设计出总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对于工程比较复杂,技术要求比较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作为现场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方案认真审阅,同时对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及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使施工按照正确方案进行,进而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3.2认真进行图纸汇审

施工图纸花费了设计人员的大量心血,一定要认真、细致的进行全面审阅,从平面、立面、剖面直到各个建筑大样,从各层的结构配筋图,都要系统的对照负责,把不清楚、有疑问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记录,汇同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共同进行细致的汇审,对图纸进行必要的修改,才能为施工顺利进行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3.3勤检查,严管理

在现场施工的管理中,一定要勤和严,“勤”就是深入施工现场的各个工作面,按图纸的材料和规格做细致的检查和验收。与施工队的技术人员一起来解决施工现场的实际问题。

4.做好工程的工期管理保质交付

随着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房屋建筑比较紧张,所以从开工到验收交付使用的时间十分紧迫,因此工程的工期管理十分重要,现场施工管理者必须重视如下工作:

4.1作为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提醒有关方面工作人员,尽快确定下来有关材料的品种、颜色、规格,施工队才可以更快的作出相应施工计划。定购材料,合理的安排劳动力和机械,确保工期。

4.2检查并督促施工队,令其落实施工组织方案所需要的机械、人力等,及时去纠正不合适的安排和作法,检查材料和半成品的进场情况,早发现进度偏差,早督促解决。

5.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5.1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图纸的学习会审制度。通过比对施工技术图纸是否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从而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图纸的内容和要求,充分把握图纸的特点,进而能更好地解决技术图纸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的矛盾,保证现场施工的有效进行,保證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方案的施工企业参与制定制度。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从而实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效结合,使施工技术方案既符合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条件,又能保证施工单位有足够的施工技术准备时间,使施工单位明确技术方案的设计意图,有利于正确反馈工程施工的相关信息,从而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设计质量,避免技术设计方案的返工或者修正现象的出现。

5.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其他措施

要结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落实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责任,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的才智,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国家颁布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和标准要及时地组织学习,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来完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从而依法进行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避免违法违规施工行为的出现。

6.结束语

对于建筑施工,一方面施工技术需要得到重视和科学正确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于施工现场,也要加强监管,只有这样工程建设施工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这两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实施需要不同部门之间加强配合,很好的掌控具体的施工标准,降低成本。管理过程中,对于人员队伍要不断的在提升业务技能的同时,提升对应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施工中团队才会最大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红.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高支模现场施工技术 第12篇

高支模即是高支撑模板系统, 主要应用于混凝土构件整体或局部模板系统支撑, 常见的支模高度大于4.5m、宽度大于18m, 施工总荷载10kN/m2、集中线荷载15kN/m2。目前, 在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和施工中, 高支模体系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但仍然有大部分群体对高支模现场施工技术不了解或片面了解, 本文主要针对高支模现场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具体如下。

1 模板搭设

1.1 搭设高度

常规钢管材质单排扣件式脚手架规格基本小于24m、双排扣件式小于50m。门架型脚手架需低于60m。

1.2 脚手架支模组装条件

(1) 钢管扣件式杠杆立杆与横杆之间距离需小于1.6m与2.1m。

(2) 结合脚手架支模组装间距条件, 根据建筑结构与墙杆位置合理布置, 且模板作业期间支模不可拆卸。

(3) 支模外援需配备剪刀撑辅助工具, 该工具搭设与拆卸程序与脚手架支模一致。

(4) 若钢管扣件式双排支模高度过24m需配备横向斜撑以辅助安全作业。

(5) 门架型脚手架支模需配备水平撑辅助安全作业, 位置安装于门架上层顶部、连墙件设置层、防护棚设置。

(6) ) 竹脚手架应设置顶撑杆, 并与立杆绑扎在一起顶紧横向水平杆。

(7)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 应设置抗风涡流上翻作用的连墙措施

(8) 根据脚手架支模规格配置脚手板安装面积并进行加固, 其与墙面的间距小于200mm, 该作业操作层下脚手板必须配置防护层。

(9) 作业操作层外援部必须配置防护栏与挡脚板防护安全作业实施。

(10) 根据脚手架支模规定, 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是必备的。

1.3 支模搭设条件

安全、稳固、平整是脚手架支模搭设基本条件, 且定期检查亦尤为重要。若脚手架支模安装地面搭设, 立杆底部垫板与底座是必备, 且需配备横、纵向的向扫杆[1]。尤其脚手架连墙件搭设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 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模根据高度配置剪刀撑。低于24m高度可根据支模总长进行间隔小于15m设置;高于24m支模根据总长设置剪刀撑, 且加设横向斜撑, 从底部向顶层呈“之”字型, 每6跨一设。

(2) 钢管碗口式支模高度低于24m在外侧加设斜杆, 1/5格数处一设;高于24m, 1/3格数出一设。

(3) 门架型钢管支模内外处满铺交叉型支撑杆, 若高度高于20m需在外层加设连续性剪刀撑, 其规格与门架型支模相同。若剪刀撑与门架型支模的钢管内径不同, 需采取异性扣件式连接。

(4) 钢管满堂扣件式支模基于外侧与中间配置的竖向剪刀撑, 若高度高于4m, 需在高度两步一处加设水平剪刀撑。

(5) 钢管扣件式支模主节点位置必备水平横向杆, 试用期间禁忌拆车操作。且单排支模水平杆入墙不得浅于180mm。

(6) 钢管扣件支模相邻纵向水平杆件对接需同步外进行, 除顶层立杆对接外。

(7) 钢管扣件式支模采取对接方式, 但不包含顶层。

1.4 支模搭设安全与质量技术措施

1.4.1 安全技术措施

高支模搭设需遵循建筑类高处安全技术作业相关技术规定[2]。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 模板搭设作业时, 安装人员需带证上岗, 安全帽、安全带、工作服与岗位证是作业前基本准备, 作业期间保持谨慎, 操作工具放在工具袋内。支模搭设过程中根据统一管理, 专业操作, 密切搭配, 禁忌搭设中心态松散、工具乱扔乱放, 大型吊类运作工具下严禁站人。

(2) 6级以上的自然天气已拥有破坏能力 (大风、浓雾、雷雨) , 严禁高空模板作业, 尤其雨后施工过程中需注意防滑, 经常进行支模架子常规检测, 检查支模分段或整体节点紧固程度, 若出现松滑现象, 加设部位相继出现松动、断裂等不安全因素, 需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因素处理。

(3) 支模搭设中模板以及支撑系统需采取临时性安全防倾塌措施。

(4) 现场工作扶梯搭建, 作业人员禁止依靠支模支撑系统攀上攀下。

(5) 支模高空边需配置安全防护技术与操作平台, 尤其操作平台系统外侧需加强防护措施。

(6) 探头板及未固定的杆不准架设。

(7) 支撑与拉杆在支模时不准连接在门窗、脚手架或其他不稳固的物件上。如果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还要安排专人检查, 一旦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时要及时加固和修理, 确保安全后才可正常施工。

(8) 安装模板如果现场进行时, 确保施工人员的所有工具都装入工具袋内, 目的是防止工具在高空作业时掉下伤人。

(9) 注重临时工作台的设置, 安装模板应进行临时封闭, 以防误踏和堕物伤人。

(10) 满铺设竹安全平台应注重在方案规定的高度。

(11) 各方组织人员、设备及砼保证供应到位后才可以召开混凝土浇筑前应召开会议。

(12) 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确认准位监控, 出现突发事故后续及时采取紧急救助措施方案。

1.4.2 质量技术措施

(1) 高支模模板与支撑系统结构的材料、质量都需确保检验规格与强度条件符合规定, 无安全问题方可使用。

(2) 立杆与钢管长度一致且需间隔交叉, 将相邻的对接接头安装于不同高度上, 错开立杆薄弱截面, 防止形成薄弱层面, 导致支撑系统失去稳定性。

(3) 采取拘板手实际测量扣件的紧固度, 紧固度过送则扣件极易松落, 过紧则导致扣件铸铁断裂, 螺栓拧紧力矩达到5N.m不会产生破坏。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 剪刀撑, 横向斜撑等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在安装扣件时, 所有扣件的开口必须向外。

(4) 高支模搭设必须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模板未固定前, 严禁进行下一步流程操作。禁止借拉杆、支持系统上下攀爬。

(5) 大梁支模安装完成后需拉中心线检查, 校正支模位置;安装完成底模后, 进行检查与高度调整, 然后进行木钉垫板钉牢稳固。各支模分段间需加水平撑或剪刀撑, 确保撑顶稳固, 避免出现不稳现象。

(6) 现浇结构高支模模板安装出现的偏差需符合相关规定实施。

2 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 高支模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需在高支模搭设以及模板作业前向模板作业人员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且以书面形式交往监理公司作为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备案。

(2) 如果支模系统整体或分段搭设完成, 就需要企业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员或以书面委托人主持整体或分段质量检查合格, 然后送报监理公司验收, 钢筋安装需要验收合格后进行。

(3) 高支模施工现场需搭设工作安全梯, 模板作业人员严禁从支撑系统上下。高支模搭设以及模板作业过程中严禁无关人员在支模下驻留, 且安排安全员进行现场监护。

3 高支模现场施工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 火灾发生时, 若火灾破坏模板能力较弱情况下, 施工项目单位需及时开启该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进行灭火自我抢救, 视火灾破坏程度决定是否119报警。

(2) 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 若支架出现沦陷, 需及时停止模板作业, 仔细检查支架, 确保无任何倒塌情况下, 召集施工人员进行支架系统整体稳固作业, 增加回顶, 确保支架模板作业安全后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3]。

(3) 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 若支架出现倒塌, 需及时停止模板作业, 确认支架不会出现倒塌情况下, 召集人员进行支架清理, 并重新组装支架, 确保支架其他部位安全后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 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后项目单位需立即进行事故现场人员疏散以及秩序维护工作, 组织目击人员进行现场事故笔录取证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波.浅谈高大梁支模设计和施工方法[J].铁道建筑技术, 2011, (10) .

[2]戚积岩.高支模施工在某建筑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5) .

上一篇:质量检验工作下一篇:水利工程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