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

2024-07-06

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精选11篇)

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 第1篇

一、正面的反拨作用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也就是中考, 对中学教学有着很大影响,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英语学科的学习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 成了中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对于英语的学习有积极的一面,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

(一) 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 老师会根据教学大纲出题, 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考试, 这不仅能够检验教学效果, 而且教师通过考试成绩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为学生释疑, 更好地检验教学效果, 掌握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更好地进行复习指导。例如, 在考试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考试的结果分析, 发现学生对于英语时态的一些现在分词构成、重读闭音节需要双写最后一个字母, 再加上ing这一知识点总是出错, 对于规则的重复讲述很多, 但是学生一直记不住。根据学生这一情况, 教师运用顺口溜的方式, 把那些词给串联了起来,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pu get sit cut, 开始游泳, 停止跑步, 计划买东西, 忘记聊天, 这就把put、get、sit、cut、begin、swim、stop、run、plan、shop、forget、cha串起来了[1],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会再出现writting、eatting等错误。

(二) 促进学生学习

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 正面的反拨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测试, 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并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从而更好地补缺补差, 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例如, 英语听力在考试中占有一定比重, 学生对于听力都十分注重, 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 完成规定的听力练习,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成绩。例如, 对于阅读题来说,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把英语阅读由三篇变成了四篇, 分值也提高了, 这加大了阅读的难度, 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 也开始注重阅读的重要性, 认真做阅读题。因此, 可以看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对于英语教学有着正面的反拨作用。

二、负面的反拨作用

考试是一件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它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帮助, 但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其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初中英语毕业学业考试来说, 很多学校把及格率及优秀率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这就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很多学校为了迎接毕业学业考试, 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乱了, 把教材放在了一旁, 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考试。这些模拟试题一般都是东拼八凑的, 缺少必要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不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 不符合新课标对英语教学的要求。由于社会、教师、家长把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看得很重要, 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使学生背着包袱学习,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只能埋头苦学, 不利于个性发展。虽然学生、教师都投入了大量精力, 但是收到的成果与付出的汗水不成正比, 学生的应用能力很差, 不能进行正常的对话和写作。

三、正确看待反拨作用

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的负面反拨作用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 但是, 在现实中, 我们不能放弃测试, 测试是一个能够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因此, 我们要努力改进它, 最大限度地减小其负面反拨作用。我们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增强英语测试的科学性, 有效提高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对于测试的题目进行规范设计, 努力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从应试训练转移到语言素养提高上来。

四、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要不断进行探索, 改进测试的方法和手段, 尽可能地较少英语测试的负面作用, 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云桂.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反拨作用[J].教育导报, 2002 (10) .

[2]李琳.试论测试在英语教学中的反拨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 2009 (20)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英语词汇教学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学习方法 语境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83-02

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词汇的学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的初中教师在词汇的教学中仅仅侧重于词汇的发音以及简单的词义上,通常在词汇教学时仅仅带领着学生朗读一下单词的发音,讲解一下常用的词义,偶尔会针对某些单词做具体的讲解,添加上单词的一些固定搭配词组,常用的语境讲解,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背乏味的单词,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现如今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1.方法老套,照本宣科

新课程标准和中考的考纲规定了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词汇量以及对每个词汇应该掌握程度的要求。现在很多的中学英语老师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及自己的备课工作量,仅仅将单词的基础用法进行讲解,照着课本上所列的词义进行备课,限制了学生对单词的全面掌握,仅仅让学生按照课本所讲死记硬背单词的词义,实际上学生并不清楚单词的具体用法,在面对大量的阅读以及选词填空的时候并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单词,即使单词选对了,词义也有可能写错。这都是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不注重词汇语境的练习,并没有督促学生掌握相应的固定搭配造成的。

2.单调乏味,缺乏乐趣

单词作为“语言大厦”的“一砖一瓦”,显然要想精准的精通英语这门学科,词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在很多的初中生正是因为乏味的单词记忆,导致他们极大的降低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教学单词的方法更是枯燥乏味,仅仅按照课程的标准进行,带领学生朗读单词和课文,剩下的任务就是学生自己的了,死记硬背所学的单词和相应的语段。因此词汇的教学太过枯燥、机械、孤立。

3.忽略学生的主动能力

现在的很多初中生在机械死板的词汇教学法下,认为英语的学习就是靠死记硬背,缺乏对语言的思考以及创新,并不是自己主动的去接受新的知识,而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压迫下去被动的记忆单词。现如今有一种大学生家教很是流行,就是监督和检查学生背单词。学习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怎么才能将英语作为一种兴趣去学习呢!因此老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在词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发现各个词汇之间的规律以及特征,同时鼓励他们去挖掘这些单词的一些全新的用法。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他们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二、词汇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针对每一堂课要学习的新单词,老师可以引领着学生将所学习的新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组成一段小故事,当然初期阶段学生肯定会觉得比较困难,这时候老师的适当提醒和帮忙是很有必要的,一步一步的建立学生的这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学生不仅能很快的记忆单词,而且也能将单词用到具体的语境当中去,也增强了实战能力。比如说foot、yellow、queen、hamburger这一组单词,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女王做了这样一个梦,她穿着一件黄色的礼服行走在一个繁华的街市,四周商品琳琅满目,突然对面有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汉堡对他笑,似乎在召唤着她“女王您该用膳啦”!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的类型是多样的,我们可以从现在比较流行的话题入手,这样便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此段的语境,具体的讲解每一个单词的延伸用法。

同样老师也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单词有关的活动和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有趣的娱乐活动,完成对单词的学习,加深他们对词义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老师可以设计词汇接龙、词汇大冒险、词汇闯关、词汇霸王等这样的活动,当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奖品的选择也应该注意,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礼品相赠。

2.重视词汇在语境中的学习

词汇的学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任何的学习都要用到实战中才是有效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语境的学习。对于一个单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下也是有区别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语境的训练和学习,才能真正的学会一个单词的用法。如:at the head of a list、a head of a state、from head to foot三个短语中的head表达了不同的意思;注重有些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也是不同的,有的时候用作名词,有的时候用作动词,比如break这个单词,既可用作动词,词义为“打破、违反、中断”,也可用作名词,词义为“课间休息、间歇”。因此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经常将单词赋予一定得语境进行讲解,这样不仅仅加快了单词的掌握,而且也让学生全方位的认识一个单词,能够更好的应对考试中的选词填空、语义理解的等等。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受益是最大的,颠覆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在让他们死记硬背,而应该多练、多看、多说、多思考。

3.加强阅读中学习词汇的能力

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用于交流,将词汇放在阅读中学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平常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阅读理解的学习并不是为了应付习题,一定要让学生留意阅读中一些单词的新用法,新词义,新的固定搭配,增强自己的词汇积累,便于后续的英语学习。同时阅读的过程中,注意语句的贯通和断句,掌握句子的结构。注意留意一些常用的介词、副词的用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是基础的,同样也是最重要,没有词汇的积累,何来英语的学习呢!因此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注重词汇的教学,注重方法的应用,不要再单一的将单词的学习压到学生的身上。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进行词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晓鸥.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J].海外英语.2011(4).

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 第3篇

一、故事贯穿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在导入环节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导入非常重要, 尤其是语法教学, 因为本身的知识性比较强, 所以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用别样的特殊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且从最大程度上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会对这一环节有所忽略, 在上课一开始就讲解语法的种种知识, 学生往往会在这种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感到困倦, 昏昏欲睡。那么要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不断的探索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教学策略, 以此让学生在上课时有饱满的精神。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 故事贯穿的方法在语法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活动, 这主要是因为,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 他们拥有非常强的好奇心, 并且一些学生对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 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 用故事贯穿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讲, 故事贯穿方法的导入需要教师利用与学生相关的, 或者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联系的故事, 让学生对引入的故事更有感觉, 并且在课堂上展现学生活泼的个性, 同时故事还要具有连贯性。例如, 教师在讲解英语时态中的过去式时, 要能够用故事贯穿法自然的将学生引入到学习当中,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The classmates, yesterday my daughter had an interesting travel activities on campus, this day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today, her English teacher asked him to write an essay about this travel log, however, this is very difficult for her, she also won't be able to use their knowledge to describe the thing of the past, the classmates, do you want to help her? Do you know how to describe things happened in the past?教师通过对这个小故事的引入, 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并且乐于去听教师讲解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在这一导入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学生在思考以后得不到什么结果, 那么也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不能引入故事以后就马上开始讲解过去式这种时态, 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后, 获得了亲身的经验, 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则更加透彻, 渴望得到知识的感受才更加强烈。等待学生思考以后, 对教师提问要如何的去用英语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 教师再提醒学生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express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I believe that after learning this course, you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help my daughter complete her travel diary,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才能更加有兴趣的听教师的讲解, 并且为了帮助他人集中自己的精力去学习。

二、故事贯穿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的展现

故事贯穿法不仅可以用在英语语法的课前导入上, 还能表现在语法知识的呈现过程中。在初中英语语法教为中, 教师可以把语法的相关知识用例句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这样不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还符合学生的兴趣所在, 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展示语法的过程中, 要有效的带领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并且逐渐的扩大学生对活动的认可性, 主要是对他们有效思维的形成进行刺激。故事贯穿法在语法教学中的使用非常简单方便, 但是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存在一个误区, 就只是去要求班级里一些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讲故事, 这种方法是不正确, 不能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和学习兴趣, 长期下来, 会有一些学生因为没有机会展现自己, 失去对英语的学习信心, 并且一些内向型的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开口讲英语。

那么要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 扩大活动中学生的参与范围, 在讲解时态语法的过程中,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 然后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说出依据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句子, 最后将这些句子贯穿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这种方法的利用下, 学生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并且教师处于引导的位置上, 课堂交给了学生, 如果有同学在造句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那么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帮助, 进而完成英语语法的故事接龙。在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时态完成语法造句时, 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们组件的材料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三、故事贯穿法在英语语法拓展环节的应用

语法的拓展主要是对学生学习到的语法进行一个夯实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当中, 学生的语法知识能够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转化, 并且有效的利用, 以此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交流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在拓展环节中, 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重要性, 并且积极的把这些认识运用到英语实践当中去。那么, 教师在实际的英语语法教学中, 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在初中阶段的学生, 因为思维比较活跃, 所以接受知识的速度比较快, 想象力也非常丰富, 更为重要的是, 他们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基于这种状态, 教师可以使用故事穿插的方法, 将英语语法教学放入到英语的拓展环节中, 学生们利用已学知识一边讲解自己的故事, 一边从故事中分析出语法的存在, 这种学习情境能够为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故事穿插模式进行了分析, 并且以时态教学为例阐述了教学的细节问题。在此基础上, 希望可以引起教师的注意, 以后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时, 使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 并且选择与学生相关的故事, 让学生能够对故事有所感悟, 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

摘要:英语已经成为初中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 并且对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教学改革脚步的逐渐深入, 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旨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英语知识的导入, 尤其是在英语的语法学习方面, 传统课堂中的英语语法学习过于枯燥, 学生没有太多的兴趣, 因此本文对故事贯穿下的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并且以英语的时态教学为例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故事贯穿,英语语法,时态,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点华.精选素材巧设过程——刍议初中英语故事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7) :103-104.

[2]左丽平.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故事教学研究[D].河北大学, 2013.

[3]戈正根.“故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22 (12) :96-98, 123.

[4]杨秋珍.“生”临其“境”学英语——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情境创设例谈[J].中学英语之友 (综合版) , 2011 (3) :77-78.

[5]李明珍.如何利用故事教初中英语语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1 (12) :75-75.

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 第4篇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已占主导地位,提问设计是阅读教学的聚集点.提问设计忌直贵曲,宜激发学生兴趣;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提问设计须有“度”;提问设计应该“巧”;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以优化提问设计为切入点,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 优化设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

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较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Christmas Day》时可作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Eve the night of December 25th ②Why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And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 what will you do that night

③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And can you imagine his action ④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⑤Why 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And what about you on the morning of the New Year Why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当然,也可对这一课内容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on the 25th of December

②What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 ③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④There isn’t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is there ⑤Do children get up early or late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太直太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而不需动什么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根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可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①Who was Thomas Edison

②Why did Tom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 ③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 ④Do you think Tom was clever Why ⑤Why was Tom’s mother saved

⑥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fact that Tom’s mother was saved

这六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文章涉及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提问设计应有“度”.“度”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情色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 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提问设计要“巧”.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 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t Green Wall》时我们可以作以下问题设计

①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mean ②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do ③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

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 第5篇

一、分层教学的准备

1. 学生分层。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就主动和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广泛的沟通,然后大力宣传分层次的必要性和益处,通过调查、测试、谈话等手段进行科学的评估。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自主选层。最后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A层次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知识能力强。B层次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基础不扎实,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内在潜能,需要老师扶持,给予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应慢,考试成绩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需要教师时刻关心、辅导和督促。

2. 教学目标分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目标﹚》每个单元分为Section A、Section B、Self Check,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设置了学习策略、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练习。Section A 是基本语言内容,Section B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Self Check给学生提供自我检测。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整体规划应该是:A层次的学生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B层次的学生要落实部分教学目标,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信心;C层次的学生要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夯实基础。这样的规划要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Unit 1 Section B 3a “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 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A层次学生的目标是能以短文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B层次学生的目标是运用关键词,模仿句型,写出完整的英语句子;C层次学生的目标是熟记生词和关键词,熟读3a并能完成根据教材内容所出的选择填空的练习。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 自主探究。由于A层次学生知识基础好,能力较强,整体教学后,我给他们设置一些有思考空间和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指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9 Section A时,我给了2个任务,指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1)Go on talking about the most useful invention or the oldest invention or the newest invention. (2) 给出invent, be used for, make, by, would like, think等词汇,写一篇题为“I want to invent a …”的短文。在必要的点拨指导后,这一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都写出了质量较高的短文。

2. 互动合作。B层次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智力水平既不太好也不太差,只要通过他们之间的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互动学习,就能比较完整地学到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完成整体教学后,必须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引导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例如,在整体教学完Unit 11 Reading “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后,我指导他们运用本课词汇和句型,进行Speak more politely的会话练习,包括:Could you please (not) do …? Excuse me, can I ask…? I wonder if you can… Im sorry to trouble you but…然后给出几道完成句子的练习,要求他们分别运用ask for, sound, depend on, on the other hand, lend, borrow等词汇填空,指导他们互相交流后各自独立完成。结果,这一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

3. 鼓励和个别辅导。C层次学生英语基础差,对学习英语有一种恐惧心理,难以学懂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些单词都不会读。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更应该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对他们的指导方面,既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能熟记生词和教材中的重要句型、词汇,逐渐积累和丰富英语知识。

实施分层教学之后,教师上课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所提高,学生不再感到没话说,没事做,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帮助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缩小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 第6篇

一、合理分层, 尊重差异———结合学生差异分层次

到了初中阶段, 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始逐步明显。特别是到了初二、初三时期, 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 学生的两极分化开始呈现出来。有的学生非常优秀, 对英语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的学生则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一定的困难。分层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差异划分好层次, 而且要合理分出层次。有的教师在分层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就出现了偏差, 将分层等同于把全班学生按照成绩分出等级, 这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特别是一些被划入“低等生”行列的学生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在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中会出现不配合、不积极的情况。

例如, 在教授“Friends”这一课的时候, 由于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笔者就将学生分成了小组。在小组中有的学生擅长语言交流, 有的学生擅长角色扮演, 有的学生擅长做记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再安排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又各自有自己的优势, 这样的分层次模式让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一般来说, 笔者会在课前就将小组划分好, 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在课前就进行新课的预习、准备工作。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 有的找资料, 有的模拟对话, 有的做记录……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二、科学分层, 重在引导———结合教学方式分层次

分层教学法具体来说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例如, 设定好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手段, 结合学生的差异在分层次的基础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再如, 针对较为优秀的学生, 教学中可以对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进一步强化;针对“中等生”,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 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针对“学困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信心与耐心, 鼓励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在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引导, 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收获。

例如, 在教授“Films”这一课的时候, 笔者运用分层教学法的方式, 先是为学生设定好学习的目标:结合自己喜欢的电影进行讲述并用简短的英语进行表述。这样的目标对学习中游刃有余的学生来说, 自然会很顺利地完成;对学习中稍有困惑的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将短句、生词学会, 并进行适当地转变, 最终完成灵活运用及表述;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 要求他们熟读课文并背诵, 以此牢记相关的短句、单词。通过教学目标设定的层次, 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挑战”, 例如, 中等生可以在完成第二层次目标的基础上, 向着优等生的目标前进, 困难学生也可以在完成初级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第二层次的目标前进, 这对于学生的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提了一些相应的问题,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索。例如, 通过多媒体给出的情境, 结合《奥黛丽·赫本之秘密花园》提了几个问题:“After this TV series, did she act in others?”“Why did she act in this TV series?”“What did she show to us?”……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抢答的形式, 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

三、以生为本, 巩固有法——结合课堂练习分层次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需要完成前期准备、过程教学以及课堂巩固三个环节且缺一不可。针对巩固阶段的练习, 教师也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不管三七二十一给每一个学生一样的作业, 这样的作业一般是针对普遍的“中等生”布置的, 所以并不符合教学和学习的规律。它对于“优等生”来说过于简单, 达不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对于“学困生”来说难度偏高, 无法独立完成, 也达不到巩固的成效。所以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要积极结合课堂练习分层次。

例如, 在教授“Colour”这一课的时候, 笔者布置了分层次的作业。程度从易到难, 先是布置了“单项巩固选择题”, “学困生”可以先完成这部分的作业, “优等生”可以对之进行评价、纠错;接下来布置的是“根据首字母填充句子”, 给出短句中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 要求“中等生”进行猜想、补充, 同样可以由“优等生”进行评价、纠错;最后布置了“翻译句子题”, 这部分的题目难度较大, 由“优等生”完成, 其他学生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通过对课堂练习进行层次上的划分, 让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感悟和启发。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赢。

总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可以积极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师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设定合理、具体、科学的教学方法, 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升都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积极改革教学评价,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他们完成教学预定的教学目标之后都要进行积极的引导, 这样才能全面推动初中英语课堂改革, 全面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 第7篇

1 以教师的引导为导向, 通过师生间的配合达到新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 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如何当好这个角色, 有以下几种方法:

1.1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 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 从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 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1.2 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 最好设置几个问题, 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谈话导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来。在师生一问一答中引出了新的内容。

1.4 悬念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让学生有效进入课堂的方法之一。如, 在多媒体教室上的第一节课这样开头:“Today is a special day for you.”面对学生好奇的目光, 教师接着问“Why?”, 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说:“We have a speciaclassroom.There are so many teachers here.It is special for me.”自然由special一词, 开始了这堂课,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因势利导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 以学生为中心, 用他们的言谈、表演等作为导入手段

少年的天性就是活泼可爱, 并且好动, 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的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2.1 自由式谈话导入法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 各自发表看法, 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时事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 适时地引入主题。

2.2 演讲式导入法

教师让一位学生演讲一两分钟, 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 当然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来展开, 这样很自然导入到本文的知识点。

3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导入

“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无法匹敌的,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闻其声、观其型、临其境, 让学生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在教“Wild animals”这课时, 文章中设计到“湿地”, 对于“湿地”学生们不是很了解, 我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了湿地、湿地中生存的鸟类以及湿地的重要性, 无需太多的语言, 就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湿地之中, 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利用歌曲和游戏做好课前准备

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间的追逐和交谈中, 这时全班唱一首歌, 用歌声去吸引学生, 有时也效仿电视“幸运52”当中的猜词游戏来导入英语课, 如学习电脑的各组成部件名称时, 可让一名学生背对着黑板,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printer, mouse, screen”等, 叫另外一个学生用英语来描述、提示, 使其搭档猜对这个词。

5 课前三分钟的配乐英语小演讲导入课程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英语演讲, 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进入课程。例如:在圣诞节这天, 学生在欣赏“jingle bells”这首外国民歌时, 我用英语描述了圣诞节的快乐及圣诞节的来历, 很自然新颖的导入了我们要学的节日。

总之,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气。因此, 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 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 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紧密联系的特点, 它更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能引人入胜, 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忆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及阅读策略[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2]季小民.论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助手”角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

初中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优化 第8篇

一、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词汇呈现的问题。

呈现方式传统、单一, 缺乏语境, 导致学生接触目标词汇时没能建立深刻的感知印象, 从而影响词汇的有效储存和提取。初中英语词汇呈现方面的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1) 呈现方式呆板、单一, 缺少相应的语境支撑。一是有些教师以应试为目的, 在课堂上往往按词汇表逐个呈现单词, 以死记硬背的形式熟悉单词的形态和拼写, 词汇音、形、义缺少一定的联系和联想。二是没有考虑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和科学性, 词汇教学缺少一定的语境支撑。殊不知, 英语词汇的具体意义是在语句和语篇的语境中体现出来的。

(2) 图片呈现与词义脱离。许多教师能充分利用图片实施教学。但是我发现, 有些教师没有考虑目标词汇本身的特点, 对于一些有抽象意义的单词, 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比如:sour, salty, fresh这几个单词, 图片呈现的是几件实物, 并不能反映单词本身的意义。如果单一地让学生看图识词, 学生反而会误解词汇的真实含义。

(3) 词汇呈现与记忆太过于集中。许多老师在课的导入阶段一次性全部呈现所有新词, 生词量达到20个左右。导致学生负担过重, 影响学习效果。

2. 缺乏学习策略指导, 忽略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 目前不少老师仍然采取知识灌输的方法, 先把词汇的音、形、义等简单地告诉学生, 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词汇学习的基本策略引导, 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3. 缺乏词汇分层教学的意识与措施。

教师由于对新课改理念和教材编写理念理解不够深入, 缺乏词汇分层教学的意识。单元词汇教学不分主次, 造成学生词汇记忆负担过重, 词汇教学效率低下。《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 (5级) 词汇量的要求为掌握1600个左右的单词。而现用教材每个单元的词汇量都比较大。教材中的词汇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属于核心词汇, 要求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第二层是话题拓展词汇, 属于认读词;第三层是因为行文需要出现的词汇, 只要求理解。可是许多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单词, 平均分配力量, 重点不突出, 学生记忆负担过重, 词汇教学效率低下。

二、英语词汇教学的对策与实践探索

1. 注重词汇的呈现方法。

(1) 利用图片直观呈现词义

图片能使学生对词汇的印象更加直观、立体、生动和形象, 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和牢固 (秦建华, 2006)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利用图片引入新单词,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可以使学生把图片和直接英语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例如:在讲“Home and houses”时, 老师用图片呈现ranch house, drive way, basement, cottage, garage等。这样建立了单词与实物的直接联系, 使教学更加形象,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利用课堂的互动呈现生词

利用课堂的互动来呈现, 即在师生和生生实际交流中自然呈现词汇, 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词汇, 在语境中应用词汇, 体验词汇。单个词离开了语境就显得呆板, 生硬, 没有活力。正如Jespersen所指出的, 孤立的单词只是“单词的幽灵和僵尸”, 而词汇一旦运用到语境中, 它们就有了生命。在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过程中, 语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交际法也认为, 学习词汇应结合语境。例如:在讲“Back in the USA”时:

T: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your free time?

S:I like watching movies.

T: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S:I like thrillers.

T:I don’t like thrillers.They are scary.They are horrilble.

以上案例中, 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自然地呈现了horrible, 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对出现在该语境中的生词词义进行猜测。

(3) 利用文本中的上下文呈现生词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 才容易记住, 才知道用法。因此, 在引入单词时, 教师可把新单词放入文本中, 要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猜测所学的新单词的意思。例如:在教学“Back in the USA.”时, 对生词Atlantic的呈现。T:Is it a name of a person, place or food?并让学生通过阅读上下文去猜测。学生根据my parents went to Antarctic for a year来判断Antarctic是地名。利用文本中的上下文来呈现单词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掌握词汇, 而且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4) 利用“单词导图”呈现和熟悉生词

“单词导图”是“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它有助于清晰地呈现单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且提供可视化的思维支架, 使大脑更容易接受和记忆。

例如:周小丹老师在教学“Fashion and You”中, 呈现有关服装的单词就是围绕中心词绘制有关服装名称的单词导图:

绘制“单词导图”, 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单词系统记忆的习惯。

(5) 利用背景知识呈现生词

语言学习者更多地了解文化有助于词汇学习。一种语言文化的结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或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和, 包括地理环境、民间传说、寓言神话、社会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 (平洪、张国扬, 1999) 。词汇学习与文化学习联系起来, 学习者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词汇, 而且可以建立基于文化背景的词汇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呈现词汇时, 注意词汇的文化因素。

例如:

在教学“Fashion and You”中, 以讲解goth一词为例, 最佳呈现方式就是展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授课老师以文本结合图片的形式呈现了文化背景。

Culture corner:

Goth is a style of rock music.It was popular in 1980.The words often expressed ideas about the end of the world death or devil.Now it is also a fashion style that people wear black clothes and white make-up.

这样的词汇呈现容易引起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它出现在处理课文之前, 既是词汇释义, 又可作为文化渗透。

(6) 用猜谜法呈现

猜谜语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有了兴趣, 学生才可能积极参与, 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最终把单词牢牢记住。例如:在教学“Back in the USA”时, 一位老师这样呈现notebook computer:You can study and play on it.I looks like a notebook.But it isn’t.You can take it everywhere.谜语大都浅显易懂,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一堂课中如果有一两个单词用猜谜法引入, 能够使课堂更丰富多彩, 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上述几种词汇呈现方法之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旧单词引入新单词和英文解释、游戏等方法引入新单词。词汇的呈现的方法多种多样, 要采取何种方法呈现词汇取决于词汇的特点, 还要充分考虑学情及老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另外, 为了避免词汇呈现太过集中, 要考虑在课堂的不同时间段分批呈现。

2. 注重词汇学习的策略引导。

英语作为各类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应大力提倡“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词汇学习策略。

(1) 根据规律记忆单词

新课标要求“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拼读规则拼写单词。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词类”。因此, 课堂词汇教学应贯彻这一要求, 教师要有意训练他们的科学记忆和联想能力, 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利用关联词群 (或称联想词群) 记忆。例如:在教write ane-mail, send e-mail, e-mail sb., see my family on the webcam等词群时, 老师可以使用围绕中心词notebook computer联想有关笔记本电脑的方法, 在黑板上列出思维导图。

利用拼读规则。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根据读音拼写单词, 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应该从最简单的拼读抓起,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归类和比较, 使学生掌握单词中字母及组合的读音规律, 做到听词能写, 见词会读。比如:呈现新单词的时候可以先呈现音标, 慢慢引导学生自己拼读, 然后再出现单词的拼写。

利用构词法知识。如:possible—impossible。让学生尽可能地找出此类词, 比如happy—unhappy;like—dislike。让学生归纳记忆, 利用这种方法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 利用语境来猜测生词词义

通过语境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利用语境选择单词的意思时, 设置了这样的练习:Henry parks his car in his_____every day after work.But today he has to send his car to_____because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A:a repair shop B:a part of building for parking car.

3. 注重词汇的分层教学。

均衡分配力量, 教授词汇不分重点, 不分主次, 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和压力, 使得他们感到词汇学习太多、太杂而不堪重负, 于是逐渐对词汇学习感到厌恶, 从而放弃学习。

(1) 根据课标的要求, 确定目标词汇。

教师要对所使用的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体系非常熟悉, 比如教材对词汇的处理方法, 词汇在教材中出现的顺序, 等等。同时, 要熟悉课标词汇表。因为课标词汇是教学的重点,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词汇有计划地选择、删减和补充。这样才能切实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2) 落实运用目标词汇。

“对于目标词汇的教学, 要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对这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词汇的巩固” (曾龄香, 2008) 。学生只有在课堂内外反复使用, 才能使学到的词汇得以巩固, 永久地记忆单词。下面介绍几种教师在课堂上巩固目标词汇的方法。

1) 口头练习。复习巩固目标词汇, 口头练习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在Pair work, Group work形式的交际中运用巩固词汇。例如:周小丹老师在呈现有关服装的单词后, 就让学生口头操练:I have got some...but I haven’t got any...。通过口头练习, 学生不知不觉地复习巩固了该部分的词汇, 同时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 书面练习。通过书面练习来复习巩固词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语篇中做填空练习;另一种是写作。填空练习对词汇的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填空时, 除了理解通篇主旨之外, 还得彻底弄清每个关键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 然后还要用词汇正确的形式来填写。因此, 填空可以培养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适当安排一些填空练习。

比如:沈恩老师在介绍自己在日本的旅行经历过程中呈现了目标词汇之后, 就让学生补全一段描述她在日本的旅行经历的文章。所挖空的就是目标词汇。

Miss Shen went to_____last year.She took a notebook computer, a mobile phone, a camera and a_____.In Japanshe sent and saw her parents on the_____.She didn’t like the food there.She thought the food there was_____.So she always ate_____.She made lots of_____friends and learned a little Japanese.She had a great time.

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会试图用准确的词汇、地道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来表达思想。写作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 同时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3) 作业布置要层次分明。

作业的主旨应以强化和巩固当日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布置作业的原则是紧扣课堂教学。所布置的作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而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做到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因此, 课外作业要对“词汇”有分层体现。对于目标词汇, 要配制一定的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对课堂所学目标词汇进行强化和使用。而对于非目标词汇则只要求会读、会认, 并不要求运用。

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 第9篇

一、丰富的角色互动, 让学生轻松学习英语

戏剧, 强调互动。戏剧活动是师生、生生间各式各样的互动、合作。在译林版英语7B Unit3 Reading“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教学中,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 导入, 预设情景。

T:There is a great new town called Sunshine Town.Today, a man from this town will come to our school.He will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town.You can also ask him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town.

2. 讲授, 进入角色。

教师扮演小镇“导游”的角色, 从living conditions, environment, shopping, restaurant, entertainment几个方面来向学生们介绍。学生则进入采访者的角色, 从最想了解的部分入手向“导游”提问 (在提问前先把学生分组, 进行小组讨论, 得出想了解的方面、想问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问) 。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hopping in your town?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the environment of your town?...教师就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向学生介绍, 介绍的过程也就是教授新课的过程 (在介绍中, 教师放慢语速以便于学生理解。同时, 学生可以就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 。与通过教师讲解进行Reading教学相比, 采用role-playing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氛围变得轻松了。

3. 练习, 加深理解。

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 可以请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人介绍, 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

利用类似于游戏的教学过程,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英语是枯燥乏味的事情。

二、精彩的戏剧语言, 让学生愉悦阅读英语

戏剧, 让语言活起来。戏剧的语言有别于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它富有动作性, 有强烈的感情, 极具个性化, 可以是小孩的语气、老人的语气、甚至是机器人的语气……你可以用你的理解来读它, 可以是生气的、快乐的、悲伤的……还可以读出不同的韵律, 有节奏的、重复的……可以是一个人读, 也可以是齐读……

以译林版英语7B Unit8 Reading“Poems about Pets”为例, 利用戏剧中的Choral Speaking进行读的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读英语的兴趣。

学完生词后,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朗读诗歌;自己理解, 用不同的语调、感情来读课文, 学生只要读出来就是成功。这样, 部分读书不好的同学忘记了恐惧, 在小组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随后, 各组学生在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合作完成诗歌表演, 学生们分享着他们的朗读体验, 被阅读所吸引, 再也不觉得读英语枯燥乏味。

三、有趣的角色扮演, 让学生自信说出英语

戏剧, 如同演戏。根据剧本, 你需要扮演不同背景下的不同角色。因此, 就有了许多角色扮演的操练。有两人间角色扮演 (read in role) , 有小组多人间的舞台造型 (tableaux) , 有假设的采访或面试表演 (the expert game) , 有在角色角度下的写作练习 (writing in role) ……不同的角色扮演, 让学生们体会着不同国家的生活, 体验不同身份的人的感受……最关键的是, 它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它就是你对角色的理解, 只要你表达出来它就是对的。这样, 学生变得更自信了。戏剧活动 (group work) , 让学生不再紧张, 从而提高了自信, 变得敢说。

在译林版英语8A Unit8 Reading"The Taiwan earthquake"教学中, 安排了这样的活动。

在学生读懂课文后, 进行分组教学。我要求学生把地震中的场景表现出来, 有抱头害怕的、奔跑的、躲藏的, 有被压的、受伤的、援救的……, 鼓励学生尽其所能表现出来。只要是学生表现的, 我就加以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述所做动作的内涵。如, “Did I really survive?”, “help!help!I'm here.” (crying) “My sister is trapped.She is badly hurt.”……既可以是刚学到的, 也可以是充分发挥想象的。在角色扮演中, 不仅每个学生都参与, 而且学生们做和说都是正确的。这样, 学生找到了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也就更敢于说英语了。

提升初中英语课堂 的教学艺术 第10篇

激趣导入

有一句谚语说的好:“Well begun is half done.” 一节课的好坏,有时候一看开头就明白。教师设计得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反之,开头就很乏味,学生还会有什么兴趣继续听下去呢?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导入的时候最好用自身的故事、学生身边的人、学生熟悉的故事等举例,这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记得有一次借班上评优课,在教7B Unit 3 Welcome to the unit (江苏牛津英语)的时候,笔者用了这样几句话:“Hello, everyone! I’m from Miaoqiao Secondary School. I’m very happy to be here giving you an English lesson today. Do you know where Miaoqiao is?… But it’s the first time I’ve been here. So this morning it was difficult for me to get here. Luckily, I met a kind-hearted man. He showed me how to get here.”笔者说到这里,便开始边说边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制张家港的地图轮廓,标注妙桥和塘桥的位置,并且描述那个好心人是如何指路的。学生们的注意力被一下子抓住了,都听得津津有味的。

此外,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和学生多交流,聊聊天、说点笑话,缓和教室里的气氛。或者放点音乐和视频电影类的东西,文件时长要控制好,正好到上课时间停下,而且最好与上课的主题相关,等到正式开始上课,可以就刚才所听所看到的内容提问,正好引入所要教授的内容。

明确主线

一节精彩的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就是精心的课堂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设计,都应该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并且渗透艺术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思路要清晰完整,主线要明确,也就是将所要教学的内容围绕教学的主题用一条“线”穿起来,否则的话一节课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随意拼凑的几块,而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为了开课,不是自己先有了一个完整的思路,再收集资料来备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备课思路和所需的材料去做课件;而是盲目地在网上搜索和下载课件,简单做了修改,也不去思考课件的适用性有多少,然后就直接使用。这样的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缺乏艺术性,甚至是缺乏科学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易释难,由常见的到不常见的,由规则的到不规则的,不要一开始呈现出来的东西,就把学生难倒了,结果导致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沉闷下去。

注意板块整合和材料的取舍 通过预习可以解决的特别简单的问题,课堂上一带而过,可以拓展的内容就要适当补充。例如,很多单元的Comic strip 和 Welcome to the unit 与后面的Vocabulary的内容密切相关,就可以整合起来教学。

准确把握教学设计要求 不少的教师对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把握不住。例如,在一节阅读课的教学中,本来是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的阅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某教师整节课忙于呈现生词,所呈现的生词也不加以选择,只要词汇表上列出来就统统地呈现和训练,结果导致一节阅读课变成了生词呈现课,严重偏离了重难点,违背了阅读课型的教学设计要求。

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 许多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一直处于忙忙碌碌状态,一直在进行语言输入,看不到语言输出,不给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教师平常不设计讨论题,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会想到设计讨论题,结果学生缺乏平时训练,导致课堂气氛冷冷清清。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日常教学中,教师最头痛的也是学生最感枯燥的就是语法课、复习课,还有练习讲评课。语法课就是讲规则;复习课变成了默写生词、翻译词组和句型;练习课就是对答案。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输出教学信息。如果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那么这样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

重视过渡

精彩的课堂,不仅要有巧妙的设计,还要有精湛的环节过渡语言。许多教师在导入新课内容的时候还能注意到,再进行后面的教学环节时就无法顾及。结果,割裂了各个板块的有机联系,一些教师经常说不出过渡的语言来。其实,过渡的语言不是那么难说。

首先,不少的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应该口头讲的过渡语言或者题目要求都打在幻灯片上,有的时候出现的是书上某些说明类的题目要求,大概有好几十个字,教师读了很长时间,结果学生都是在看呈现的文字而不是听教师说,教师说得快,学生没有读完,结果导致学生活动不起来,不知道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其次,呈现问题突然,环节过渡没有铺垫。有的教师就是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此问题不能让学生与自己所学的联系起来,结果导致没有人回答出来,教师给的答案也不够准确。再次,布置任务和设问的语言缺乏艺术性,难以达到调动课堂气氛的效果。如使用A guessing game或者Playing a game 的环节,应该注意,如果布置任务的时候语音语调平淡,就达不到应有的刺激效果。有的教师说:“Now let’s play a game.”而有的教师说:“You’ve done well today. Would you like to play a game?”两种说法的效果可想而知。

指导得法

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艺术性,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获得英语交际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每一步的指令要明确,让学生听懂要干什么,每一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只顾自己滔滔不绝,不看学生是否明白教师的要求。二是整节课用时和各环节的用时要合理计划,布置任务要有时间限制。教师应事先预想好每一环节的任务完成时间是多少,等到实际上课的时候可作微调。三是课堂上要多激发讨论,甚至是争论,才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四是学生作答时,教师要有应对的技巧,可以先问其他人,再表扬,再公布正确答案。五是分组竞争的过程中,小组活动要有负责人,要充分照顾分数低的组,叫学生回答问题,各组依次都叫到,有意识地让各组的分数能够交替上升,相差无几,这样学生才有积极性。分组打分要公平,题目的分值设置要合理,评分机制要一开始就固定,不要中途改变标准。六是教师要注意使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多表扬学生。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无止境的,如果教师在每节课堂上都能恰当地运用自己掌握的教学艺术,相信每节课都是一节成功的课堂,都会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好课,也是值得同行们学习的好课。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把英语课堂变为学生获取知识、增强技能、陶冶情操的乐园。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第11篇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教师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 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的导入方法。它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纽带, 使新旧知识紧密结合。这种方法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而“知新”。如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0 Section A, 可以通过词汇竞赛复习有关job 的词汇, 再让学生用列出的词造句, 如“I am going to be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So I must practice basketball every day. ”等, 让他们熟悉有关职业的词汇。再根据句型开展有关职业的对话:—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What is he going to be when he grows up? —He is going to be an actor.这样导入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有关职业的词汇, 并为下面围绕未来职业的设想开展的一系列听说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 设置几个问题, 让学生明确关键点, 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 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新目标 九年级上册Unit 9 Section A一文中, 针对初三课程的特点, 在学习新知识同时, 可复习前两年的相关知识点, 如提问: What kind of inventions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helpful invention?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结合新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但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预习内容一定要具体, 不可过多、过难;二是提问一定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三、悬念导入法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 有“疑”才有问、有究, 才有所得。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 激起他们寻根探源的欲望, 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例如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9 Section B 3a教学, 利用学生对著名人物的敬佩之情, 课前我说:“As we know, Beethove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ianist. In China, there is a well-known pianist, too. He is very young. He is only twenty-eight years old. Who is he? Why is he famous? ”这一导入使学生的学习好奇心立刻被激发起来了, 他们反复阅读, 从中搜集有用信息, 积极讨论, 气氛非常活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实践能力。

四、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讲授新内容之前, 通过讲述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而导入新课。这样, 可在学生专心听故事的过程中引入正题, 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又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为主题教育奠定了基础, 足见故事导入的长处与优点。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 2 Reading讲的是一个“问题孩子”怎样转变为一个“好学生”的。我说:“Today let me tell you a story. It’s about a fifteen-year-old boy. He used to be a ‘problem child’. He hated school. He was not interested in studying and he often caused a lot of troubles for himself and his family. He even often got into trouble with the police. But now he has really changed a lot. He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his class. He feels good about himself. What made him change so much? Do you want to know it? Let’s read a story about a boy named Martin.”这样通过故事导入了新课,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他们迫不及待地阅读寻找Martin转变的原因。

五、自我介绍导入法

自我介绍导入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师生相互了解, 缩短距离, 产生情感共鸣, 在心灵深处架起一座方便彼此交流互动的桥梁, 还可巧妙地导入新课内容,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如在教新目标九年级Unit 2时, 我拿出一张自己以前的照片并自我介绍:“Now I am outgoing. I have long hair. I am tall.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But please look at this photo. This is a photo of me ten years ago. I used to be very quiet. I used to have short hair. I used to like watching TV. I used to be afraid of dogs. I used to be short. You see, how I’ve changed.” 至此, 我引出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 used to do sth. 然后对学生说:“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at you used to be like?” 就这样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而且先有老师的介绍作了例子, 学生兴趣倍增, 纷纷仿效老师去谈论自己现在跟以前相比的变化。

六、音乐导入法

音乐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文化内涵、娱乐内涵, 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又能使人振奋, 催人上进, 给课堂教学提供精神与情感的保障。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需要, 让学生欣赏相关音乐、歌曲, 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风格、作者、作品的主题等, 从而导入新课。如九年级Unit 6, 我先让学生欣赏几段不同类型的音乐, 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 里面有pop music, classic music, country music, jazz music 和dance music等等。很多学生边听边跟着哼唱。听完音乐后我问:“Do you like music?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学生纷纷回答:“I like classic music./I like ...” 几分钟的音乐欣赏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音乐。然后我说:“I like dance music.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I also like th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很自然就过渡到了新课的主题。

七、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动画等手段导入教学, 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 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新目标七年级上册Unit 7 是关于描述人的外貌的。我把两个女孩的照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 然后说:“ Look at Lucy and Lily. They are twins. But they don’t look the same. What do Lucy and Lily look like? ”利用投影, 看着照片学生就有话可说:“Lucy is thin and Lily is a little heavy. Lucy has short hair but Lily has long curly hair.” 通过对两个女孩外貌的描述, 直接导入新的知识点。又如, 新目标九年级Unit 13 Section B 3a Reading是关于Advertising的, 教师可事先找一些广告的片段, 通过放映, 让学生欣赏有形、有声的广告片后, 再讨论:What is an advertisement? What will you do after enjoying these advertisements? What do advertisements encourage people to do? Do you think all the advertisements are great? 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advertising?这样能让学生怀着激情和求知欲去阅读文章, 找出广告的利与弊。另外还可以利用图片图像导入, 创设语境, 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每个单元的课文中, 都有一些代表性的插图,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利用这些插图展开描述, 通过对插图的描述和讨论, 逐步引入新课的话题, 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 为后面的课堂教学铺设道路。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 3 Section A教学, 可以先让学生看1a 中的几幅图片, 然后围绕图片展开讨论:Do you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get their ears pierced? Should sixteen-year-olds be allowed to drive? ... 先利用插图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再自然地过渡到新话题, 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有时课文中没有相关的插图, 我们可用自画的简笔画来配合教学。在教学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9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般过去时态, 我把Jim周末的活动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出来, 一一指着图画问:“What is Jim doing in the picture?”“What did Jim do last weekend ” 然后说:“That was Jim’s weekend.” 这样不知不觉导入新内容以后, 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用语言描述Jim的经历。简笔画直观形象, 简单易画, 一图多用, 也能调动学生想象, 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交际。

八、热点时事导入法

现行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社会, 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因此, 我们在教授新课时, 可与时俱进地结合教材内容, 采用现实世界所发生的热点时事导入。例如在教学新目标九年级Unit 15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时, 可以跟最近发生的“日本地震和海啸”与“缅甸地震”结合起来。利用热点时事导入, 不仅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 而且把课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避免纸上谈兵, 既有利于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 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 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高效的导入像一首优美的序曲, 起到引人入胜、铺垫主题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 时而变换一下课堂导入的方式, 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具体运用时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类型, 结合学生的实际, 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 灵活设计导语, 兼顾趣味性和启发性, 就一定能在新课伊始时及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拨动学生思维的弦, 使课堂教学的序曲优美起来, 把学生从“不知”引到“知之”, 从“知之”引到“好之”, 然后从“好之”提升到“乐之”, 使学生学得更有活力、更有自信、更有朝气。

参考文献

[1]湛翁才.课堂教学艺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2]庄志琳.高中英语课导入[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0 (4) .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教师力量下一篇:实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