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镇痛范文

2024-09-13

音乐镇痛范文(精选7篇)

音乐镇痛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男33例,女31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3.6±5.8)岁,文化水平:初中及其以下16例,高中及中专26例,大学及其以上22例。排除慢性疼痛病史、心理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甲亢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甲状腺瘤切除术,基本生命体征均正常,依照患者床头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患者均行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发生,术中及术后对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进行严密观察,给予患者低流量供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音乐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手术前1d由巡回护士到患者病房进行探望,对患者的机体状况及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后,将音乐干预的方法告知患者,争取患者的合作,同时将手术注意事项告知患者。(2)对不同年龄段及文化水平患者喜好音乐类型进行归类总结,提前录制在播放器内,患者手术前由专门的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播放,持续至手术结束后1~2 h停止,音量大小以患者认为最舒适为准。患者术后苏醒自行播放播放器内音乐。

1.3 观察指标

采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舒张压(DBP)、舒张压(SBP)、呼吸(R)及心率(HR)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患者手术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基础值参考患者入院至手术当天早晨的DBP、SBP、R及HR平均值为准。

1.4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对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无痛:0~1分;轻微疼痛:2~4分;中度疼痛:5~8分;重度疼痛:9分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DBP、SBP、R及HR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1。

观察组患者术后无痛6例,轻微疼痛21例,中度疼痛4例,重度疼痛1例,参考组患者术后无痛2例,轻微疼痛15例,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10例,观察组患者无痛及轻微疼痛人数明显多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在注重手术效果的同时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干预是近年来新型的护理方式,在外科手术治疗中,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2]。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需垫肩,头部后仰过度,患者处于极不舒服体位,而手术操作中会导致患者出现气管牵拉、颈部压迫等,加重患者的恐惧、焦虑心情,从而引起生理的应激感应,造成患者体内儿茶酚胺的过度释放,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加及呼吸紊乱现象,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甲状腺瘤切除术属侵入式手术,患者机体受到伤害,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痛觉。临床研究显示,舒缓的音乐能够促进患者的放松,通过音乐独有的特定频率、物理特性及升压对患者生理节奏产生影响,保证体内分泌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处于正常状态,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音乐干预能够刺激患者大脑右半球,促使脑垂体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内啡呔,进行止痛,减轻患者的痛感[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呼吸等体征均明显优于参考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音乐干预有助于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术后疼痛,增加患者舒适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小金,李秀莲,敖兵,等.音乐干预对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07,6(03):11-13.

[2]邓媛英.音乐疗法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分析.医学信息,2011,24(03):1583-1584.

音乐镇痛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6月运用骨科下肢手术后自控镇痛泵160例,男性88例,女性72例,年龄16~81岁,平均46.3岁。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和静脉(PCIA)自控镇痛(对照组)各80例,经检验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疾病构成、术前处理、手术选择方式、麻醉方式和术后用药(除镇痛药外)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将100μg舒芬太尼复合200mg罗哌卡因加生理盐水至200ml,置于镇痛泵中。手术结束时连接硬膜外导管,以4ml/h速度输注。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术毕清醒离开手术室前将PCA泵接于周围静脉。镇痛泵用药配方单纯150μg舒芬太尼,加生理盐水至200ml。应用佳氏比公司的全自动电子镇痛泵,2组负荷量均为5ml,持续速度4ml/h,PC A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60min,镇痛时间48h。两组均在安全返回病房后30min,两组患者感觉有疼痛时,按投药按钮1次即有0.5ml药液快速注入患者体内。如疼痛未缓解,15min后可再按投药按钮1次,若仍无效即可报告护士、麻醉医生,以寻找原因,对症处理。术后48h内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按按钮次数、不良反应,以观察效果,满意度和镇痛效果等。

1.3 术后疼痛评估

应用VAS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镇痛效果进行评分[2],0分:咳嗽时无疼痛;1分:咳嗽时有疼痛;2分:深吸气剧痛;3分:安静时疼痛,可忍受;4分:安静时有难以忍受的疼痛;5分:无效。其中0~1分为完全镇痛,2-4分为部分镇痛。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分为优、良、一般、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术后48h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48 h内镇痛效果明显,51.25%(41/80)的患者VRS法分级0~1级,镇痛效果满意,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用药量比较

观察组48h用药总量85ml、PCA泵总按压次数6次,实进数4次,B组48h用药总量97ml、PCA泵总按压次数11次,实进数6次A组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法患者存在不良反应较静脉自控镇痛泵法为多,临床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3 讨论

术后疼痛会对患者产生一系列影响,导致诸如心动过速、心肌氧耗增加、血液高凝状态、免疫抑制和持续分解代谢增强等明显的病理生理反应[3]。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疼痛引起的各种应激反应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良好的术后镇痛能缓解患者的痛苦。有效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PCA在术后镇痛中已被广泛应用。

硬膜外镇痛主要通过药物阻断或抑制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起到镇痛作用。本实验观察到观察组在术后48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在下肢骨折术后PCEA的镇痛效果可能优于PCIA。Tuncel等[4]在不同人群、不同手术中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呼吸抑制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呈明显剂量相关性。术后单纯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要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需要较大的剂量,但呼吸抑制和嗜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观察组我们选用小剂量舒芬太尼与低浓度局麻药罗派卡因复合的方法,两者合用时低浓度的罗派卡因阻断神经轴的传导,阻断疼痛传入刺激,而运动神经阻滞轻微,舒芬太尼作用于脊髓既能在脊髓水平上阻断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又能激活内源性的镇痛系统,镇痛效果改善或增强,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本研究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派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手术镇痛,即控制了舒芬太尼的用量,同时加强了对中枢阿片受体的作用,镇痛效果确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raca等[5]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综述,认为采用或辅助硬膜外麻醉或镇痛除镇痛效果良好外,还具有许多潜在优点,如减少心、肺及胃肠道并发症,抑制和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等等。因此提出:对于有硬膜外麻醉或镇痛适应证的病人应于手术开始前即开始使用,并持续至术后至少24~72h。这和本实验观察到的硬膜外镇痛组镇痛效果持续到48h优于静脉镇痛的结论是一致的。

另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镇痛药物用量、PCA泵总按压数/实进数均少于对照组组,提示与PCIA相比,PCEA具有药物用量小、止痛效果确切、作用时间持久的特点。虽然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镇痛,但是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脊神经受损导致运动感觉性损伤的风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持续感觉异常和限制性运动无力,虽然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或拔除导管有助改善和恢复,但却影响了镇痛质量[6]。PCIA则可避免脊神经受损导致运动感觉性损伤和留置硬膜外导管可能带来的硬膜外感染和硬膜外血肿的严重并发症的潜在风险,虽上述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必须特别注意避免。

综上所述,表明PCEA用于下肢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确切,管理方便,但PCEA的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存在着潜在的一些严重并发症,所以两种自控镇痛方法需要我们临床工作者慎重考虑后根据病情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芬太尼和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67

[2]张加强,赵素真,孟凡民,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4):264-266

[3] Wu C L,Cohen S R,Richm an J M,et al.Efficacy of post operative patient cont rolled and continuous in fus ion epidural an alg esia versus int ravenous pat ientcon tr ol led analgesia with opioids:a meta-analys is[J].Anesthes iology, 2005;103(5):1079-1088

[4] Tuncel B M,Liu S S,Row lin gson A J,et al.Efficacy of post operat iveepidural anal gesia:a meta analysis[J].JAM A,2003;290(18):2455-2463

[5] Moraca G,Camorcia M,Columb M O.Minimum analgesic doses of fentanyl and sufentanil for epidural analgesia in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J].Anesth Analg,2003;96(4):1178-1182

无创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临床观察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3月在本院进行住院分娩的产妇200例,年龄22~33岁,孕周37~41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经过常规检查确认具备正常分娩指征后,在宫口开至2 cm时被送入产房,并由家属陪伴,对照组产妇仅采用常规分娩法待产,观察组产妇采用无创分娩仪镇痛后分娩。观察两组产妇临床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3 评定标准

疼痛评定分为五级:0级为无疼痛,Ⅰ级为轻度间歇痛,Ⅱ级为中度持续痛,Ⅲ级为中度持续痛,Ⅳ级为严重痛,血压、脉搏等变化;有效率=(0级+Ⅰ级)/总例数×100%。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缓解情况较为良好,疼痛缓解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0(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短于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产妇出血情况及满意情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差异较大,以观察组出血量相对较少,且观察组产妇满意度98%(9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84/100)(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产妇剖宫产率逐年递增,据相关报告显示2010年剖宫产率已高达46.2%,相比于WHO推荐上限来说其已经高达3倍以上。且其中有11.7%的产妇产前并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3]。而长期研究表明,在无明显医学指征的剖宫产产妇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产妇本身惧怕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而放弃阴道顺产的。产妇分娩过程主要分为三阶段,包括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产妇进行常规饮食没等待胎膜破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分娩高峰)和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时间较短)。产妇分娩的每一个过程中子宫收缩均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少数产妇为轻微疼痛,大部分产妇往往会产生剧烈疼痛。尽管产妇们都清楚的知道分娩过程中的阵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一旦产妇临产,她们都会对自身疼痛难以忍受,要求进行剖宫产。尽管部分医院会在产妇进行分娩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情绪缓解措施,但大部分的产妇都会因为产程时间较长,无法忍受子宫收缩镇痛,导致剖宫产。临床上,如何找到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是产科科室研究的重点[4]。

目前,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包括有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法。药物镇痛法中常用的有笑气镇痛和硬膜外阻滞镇痛等。硬膜外阻滞镇痛是公认的有效镇痛方法之一,但该方法需要对产妇进行硬膜穿刺和使用麻醉药,可能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或麻醉并发症发生。笑气镇痛虽然显效速度快、效果较为可靠,但若产妇吸入过深,很有可能会导致产妇产生全麻效果。在非药物镇痛法中,主要包括有精神安慰镇痛、针刺麻醉、水下分娩及经皮电神经刺激仪等[5]。精神安慰镇痛主要包括产前教育、锻炼助产以及家庭照顾与支持等步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效果并不明显。水下分娩是使产妇在第一、二产程的前期做于热水中盆浴,靠热水及其浮力来缓解产妇疼痛感,虽然该方法对产妇及胎儿无影响,但其镇痛效果较差。无创分娩镇痛是目前较为安全的一种非药物镇痛方式,符合WHO分娩镇痛要求。它主要是利用无创分娩镇痛仪进行分娩镇痛,与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式相比,无创分娩安全无创,更能符合产妇分娩自由体位的特殊需求。无创分娩镇痛不影响产妇产程和产力,可有效避免宫缩与分娩疼痛矛盾的产生[6]。

在本研究中,本院医师对近期在本院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分娩临床情况进行了有效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了无创分娩镇痛的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获得的镇痛效果较为良好,产妇在各个产程中所需要的时间相对减少,以第一产程中减少时间相对较多,分娩过程中产妇出血量减少,产妇娩出后2 h的出血量也减少,患者满意度也相对于常规分娩的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由此说明,无创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的减轻具有重要意义。无创分娩镇痛不仅有效的减轻了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使得整个产程缩短,也有效的减少了产妇分娩后的出血量,降低了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产妇及婴儿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无创分娩镇痛操作简单、起效快,可有效满足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镇痛需求。加之其能在缩短产程时间的同时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的同时也有效的保障了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究无创分娩镇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 200例进行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分娩,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行无创分娩镇痛。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情况。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4%、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0、84%(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无创分娩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情况,减少产后出血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无创分娩,镇痛

参考文献

[1]季平,邹雪梅,徐文娟,等.无创分娩镇痛对顺产初产妇分娩镇痛及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15,14(9):37-40.

[2]刘宏健,王吉云,姚晓玲,等.导乐仪镇痛结合全程责任制陪伴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现代医院,2012,12(9):58-60.

[3]蔡秀丽,陆大春,姚金艳,等.导乐陪产下经皮神经电刺激、硬膜外麻醉两种镇痛方法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2015,2(24):23-25.

[4]王红红,胡美丽,王雅慧,等.导乐仪应用于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2(9):1469-1471.

[5]张洪娟,付丽洁,侯文峰,等.乐蓓尔分娩镇痛仪联合导乐与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临床效果分析.哈尔滨医药,2015,35(5):387-389.

音乐镇痛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拟行术后镇痛的病人, 年龄22岁~35岁;体重55 kg~80 kg。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PCEA组、PCIA组各40例。两组病人年龄、体重、孕周、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前均留置导尿管。

1.2 方法

1.2.1 镇痛方法

两组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关腹时使用镇痛泵。PCEA组术后硬膜外连接自控镇痛泵;PCIA组术后用三通管连接自控镇痛泵与静脉留置针。两组给药均由麻醉师配制。PCEA组镇痛药:罗哌卡因75 mg+止吐药恩丹西酮8 mg+生理盐水, 共48 mL。PCIA组镇痛药:布托啡诺7 mg+昂丹司琼8 mg+氢溴酸高乌甲素48 mg+生理盐水, 共60 mL。泵容积均100 mL, 单次剂量0.5 mL, 锁定时间15 min, 两组恒定速度均2 mL/h。使用PCIA病人镇痛泵使用时间以60 mL药液全部用完为止。本研究将PCEA使用的病人术后第1天清晨由麻醉师拔除镇痛泵后关闭导尿管, 4 h定时开放1次, 待病人第2次感到有尿意时协助病人如厕排尿, 可减少PCEA使用的病人发生排尿障碍的不良反应。

1.2.2 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五指疼痛评估法评价两组镇痛效果, 观察镇痛泵的不良反应 (尿潴留) 及镇痛泵管道脱落情况。改良五指法疼痛评估法[3]:0级代表无痛或小指;2级代表轻度痛或无名指;4级代表中度痛或中指;6级代表重度痛或食指;8级代表剧痛或拇指;10级代表无法忍受痛或拳头。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4 讨论

4.1 PCIA持续镇痛避免了尿潴留的发生。

PCEA是在手术关腹前在硬膜外注入镇痛药, 一方面在镇痛作用的同时降低了膀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 加重了骶髓副交感神经的抑制, 另一方面硬膜外麻醉后, 支配膀胱骶神经被阻滞恢复较晚, 逼尿肌松弛而不能自主排尿引起尿潴留[4, 5]。而PCIA通过三通管与静脉留置针连接, 支配膀胱骶神经不再被阻滞, 避免了尿潴留的发生。本研究将使用PCIA的病人术后第1天清晨拔除尿管 (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4.5 h) , 无一例重新留置导尿管, 使用PCEA的病人术后第1天清晨先拔除镇痛泵后关闭导尿管, 4 h定时开放1次, 待病人第2次感到有尿意时协助病人如厕排尿 (平均留置尿管时间19.5 h) , 有2例重新留置导尿管

4.2 早期拔除尿管有利于病人产后恢复, 防止尿路感染

病人在PCEA作用下拔除尿管后均能尿自解, 解尿通畅。留置导尿是一种侵入性操作, 长时间留置尿管可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由于尿管拔除, 产妇3 h~4 h下床排尿1次促进术后早期活动。使用PCEA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一方面有利于肠蠕动, 肛门恢复排气后产妇可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普食, 促进产妇泌乳及产后恢复体质。另一方面早期下床活动还有利于产后恶露排出, 促进子宫收缩, 从而减少产后出血。

4.3 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泵管理方便

鼓励剖宫产术后病人翻身及进行母乳喂养。活动量增多时, 使用PCEA的病人硬膜外的导管位置易移动甚至脱落, 一旦脱落重新置入, 不被家属及病人接受。术后使用PCIA操作简单, 偶有留置针肿胀或脱落重新进行留置针静脉穿刺即可, 临床实践表明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泵管道不易脱落, 术后镇痛泵管理方便。

4.4 剖宫产术后使用PCIA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剖宫产术后的疼痛引起的焦虑, 交感神经的兴奋可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可缓解疼痛促进乳汁分泌, 术后PCEA的病人在病人术后第1天清晨由麻醉师拔除镇痛泵, 而术后PCIA的病人镇痛泵的使用时间以全部镇痛药用完为止。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时间PCIA组较PCEA组明显延长, 更有利于产后乳汁分泌。

4.5 使用静脉镇痛泵时要遵守无菌操作

术后用三通管连接自控镇痛泵与静脉留置针, 要按照留置静脉针规程操作, 穿刺部位每日消毒并更换无菌敷贴, 使用三通管连接肝素帽也要无菌敷贴覆盖, 减少发生静脉炎的危险。

4.6 加强医护人员对疼痛护理管理知识的学习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 长时间疼痛会给病人多方面的危害, 国际上已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6], 并有将疼痛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共同对所有病人进行评估和记录的趋势[7]。病人有权享有无痛的权力, 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病人有关疼痛的主诉, 通过对病人疼痛的最大关注, 尽一切力量解除病人疼痛, 将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护理服务的舒适性有机结合, 让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无痛、愉快、充满信心与希望, 使病人主动参与医疗护理活动。对疼痛的管理进行培训, 旨在实现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8.

[2]罗爱伦.病人自控镇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04.

[3]张菊英, 邹瑞芳, 叶家薇.改良五指法在疼痛强度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6) :409-411.

[4]陆烈红, 叶家燕, 邹瑞芳.自控镇痛病人发生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2) :125.

[5]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97.

[6]Merboth MK, 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 Chin North Am, 2000, 35 (2) :375-383.

音乐镇痛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妇科择期进行妇科腹部手术的病人中, 选择一般情况和手术创伤程度相似, 术前均无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的病人60例, 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 术后使用PCA镇痛, 年龄32岁~58岁, 平均44.61岁;行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术14例, 次全子宫附件切除术13例, 粘连松解加附切除术3例;平均手术时间1.6h±0.3 h, 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36.50 h。对照组30例术后使用镇痛剂镇痛, 年龄29岁~72岁, 平均46.18岁;行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术17例, 次全子宫加附件切除8例, 粘连松解加附件切除术5例;手术时间1.5 h±0.4 h;平均留置尿管时间32.80 h。两组拔尿管时问均为术后第l天输液结束时间。两组病人年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实验组30例均采用微量注射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相连, 通过镇痛泵控制给药。药物处方为0.5%丁哌卡因45 mL, 地塞米松10 mg, 吗啡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首次剂量为3 mL, 基础量为0.5mL/h~0.8 mL/h, 追加剂量为2 mL~3mL, 锁定时间为30 min, 平均置泵时间46 h。对照组采用间断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 视效果6 h可重复给药, 本组重复给药3例, 均在手术日晚。观察并记录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排尿畅否及有无尿潴留、有无呕吐及呼吸抑制、术后两天睡眠情况。数据经统计学U检验和X2检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及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

见表1。

h

2.2 两组病人术后第1次排尿及尿潴留情况比较

见表2。

2.3 两组病人术后呼吸、呕吐情况比较

见表3。

2.4 两组病人睡眠情况比较

见表4。

3 讨论

本实验组病例中无一例呼吸抑制发生, 但吗啡对呼吸有抑制作用, 术后应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及意识。

3.1 睡眠时间相对延长

本实验中实验组术后24 h内睡眠时间为8 h左右, 对照组为7 h左右。虽然无统计学意义, 但此结果有利于病人休息、恢复体力、促进康复。

3.2 膀胱恢复时间延长

本实验中实验组发生尿潴留及第1次排尿不畅的病人明显多于对照组, 其原因可能与镇痛剂的持续输入, 减弱了膀胱平滑肌和括约肌的张力, 使病人对膀胱充盈度的敏感性降低造成排尿不畅和残尿增多以致尿潴留。护理中延长保留导尿时间, 有效解决了问题。拔尿管时间应与止痛泵同步或稍晚, 同时注意膀胱功能锻炼, 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3.3 肠功能恢复时间延长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慢 (P<0.01) , 可能与镇痛持续应用有关, 由于镇痛剂的持续应用, 减弱了肠道推进型节律性蠕动, 另外病人接受持续镇痛后处于无痛状态, 静卧睡眠时间延长, 不利于肠功能的恢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肠功能恢复要慢17 h左右。为了尽快恢复肠功能, 促进术后恢复, 可用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注射, 对个别腹胀较重者, 可用肛管排气解决。

本实验中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吗啡因作用于延髓呕吐中枢, 可导致病人恶心呕吐。在镇痛药配方中应考虑加入预防恶心呕吐药物, 如氟哌利多。加强呕吐病人的心理护理, 并给予细心的照顾, 防止呕吐物误吸。

护士应充分了解术后镇痛的方法及使用镇痛泵后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说明其利弊。对于那些对疼痛敏感且手术范围较大的病人 (如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术) , 劝其使用。对于那些单纯子宫切除术或单纯附件切除术的病人劝其少用或不用。另外, 应着重宣教术后早期活动的优点, 尤其是应用镇痛泵的病人, 虽然早期活动不能改善药物对膀胱及肠道的作用, 但对预防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促进伤口愈合是有好处的, 通过术前术后逐步量化的健康宣教, 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 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PCA用于术后镇痛时肠道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镇痛剂。观察病人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排尿情况、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呕吐、睡眠、呼吸等情况。结果病人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为51.43h±5.08h, 对照组为34.47h±4.20h (P<0.001) 。术后排尿畅否及有关尿潴留两组比较.P<0.05, 第1次下床后活动时间及呕吐、睡眠、呼吸情况,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后应用PCA镇痛对病人肠功能和膀胱功能的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要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及宣教, 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自控镇痛技术,硬膜外麻醉

参考文献

[1]文君.普外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病人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0, 16 (10) :20-21.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01.

[3]钱玉, 朱东亚.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65.

[4]邵义明, 张多清.布比卡因、芬太尼、葡萄糖联合用于妇科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 1997 (3) :30.

[5]应海铃.术后病人疼痛控制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l (5) :22.

音乐镇痛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385例, 按其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187例, 男118例, 女69例, 平均 (37.9±10.9) 岁;观察组198例, 男131例, 女67例, 平均 (38.1±9.9) 岁;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以及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患者, 对阿片类药物过敏、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大体一致。

1.2 方法

1.2.1 镇痛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水, 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进行全身麻醉, 苏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0.3~0.4μg/kg和咪达唑仑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0.05mg/kg麻醉诱导后, 静脉泵注丙泊酚 (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5mg/ (kg·h) 和瑞芬太尼0.1~0.3μg/ (k g·m in) 进行持续麻醉, 手术结束后给予不同镇痛措施。对照组根据患者要求给予尼美舒利0.1g口服;观察组在患者术后清醒后连接PCIA泵持续速度给药, 术后48h停止镇痛。PCIA所用镇痛药物为:苏芬太尼2ng/kg, 氟哌利多 (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 0.10mg/kg, 然后用生理盐水将其稀释到100ml。

1.2.2 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后8 h、2 4 h和4 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为非常满意, <3分为满意, 3~5分为一般, >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指非常满意和满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 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以示, 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 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两组组内24h与8h、48h与8h、48h与24h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恶心和呕吐,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3.00, P<0.01) , 见表2。

[例 (%) ]

2.3 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 7.0 5, P<0.0 1) , 见表3。

[例 (%) ]

3 讨论

手术切口疼痛包括初始阶段和继发阶段:初始阶段疼痛是由手术切口创伤产生的持久伤害性感受所造成;继发阶段是由创伤组织释放儿茶酚胺、皮质醇、醛固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所致的炎症反应引起的[2]。疼痛可加重机体的应激反应, 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术后恢复延缓。

自控镇痛法是Sechze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镇痛方法, 即患者感觉疼痛时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主动向体内注射既定剂量的药物, 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3]。该法具有方法简单、起效快、适应范围广以及无需硬膜外穿刺等优点, 与传统“请求式”镇痛比较, PCIA可更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促进康复, 降低并发症, 减少住院天数[4,5]。视觉模拟评分法作为临床评估疼痛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 是各种痛觉评分中最敏感的方法[6]。本研究发现, 患者术后经不同镇痛方法治疗后, VAS评分均显著降低, 但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PCIA对患者术后镇痛具有较好的疗效;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可知, 自控镇痛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摘要:目的 观察自控静脉镇痛 (PCIA) 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385例, 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术中给予相同麻醉方式, 术后对照组采用口服尼美舒利0.1g镇痛, 观察组采用PCIA法镇痛;分别在术后8h、24h和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 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和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组内24h与8h、48h与8h、48h与24h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A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自控静脉镇痛,骨折,术后镇痛

参考文献

[1]陶妍志, 罗雄英, 何紫莉, 等.腹部术后患者不同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0) :2254-2257.

[2]王新琛, 丁丽敏, 季光芬.疼痛教育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 2013, 8 (2) :74-75.

[3]姜忠锐, 马桂馨.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2) :263-264.

[4]Kastanias P, Gowans S, Tumber PS, et al.Patient-controlled oral analgesia for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follow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J].Pain Res Manag, 2010, 15 (1) :11-16.

[5]蔚红.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两种不同药物配方效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9) :29.

音乐镇痛 第7篇

关键词:皮下自控镇痛术,晚期癌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镇痛

据调查表明, 40%左右的初、中期癌肿患者承受着中度或重度疼痛, 在癌肿进展期, 这一比例更高, 高达75%左右的患者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疼痛, 其中30%左右的患者疼痛程度为重度疼痛[1]。晚期癌症患者常常由于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衰弱等原因, 口服止痛药物困难, 而WHO所指定的三阶梯镇痛法, 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 但由于该镇痛方法会受到患者病情和耐药性的限制, 对顽固性癌痛和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效果并不理想。我科在WHO三阶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镇痛泵持续皮下泵入吗啡的方法控制癌痛, 结果缓解了患者的疼痛, 效果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 我科共接收晚期癌症患者60例, 年龄25~79岁, 男38例, 女22例, 均属于临床分期Ⅳ期, 其中肺癌10例, 乳腺癌18例, 胃癌24例, 肝癌5例, 胰腺癌6例, 卵巢癌6例, 肾癌1例。疼痛原因为肿瘤浸润压迫及骨转移, 患者均为疼痛明显, 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效果不佳或因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衰弱等原因, 口服止痛药物困难。

1.2 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患者均为30例。然后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皮下自控镇痛处理, 所用镇痛泵为全自动注药泵, 型号为爱朋ZZB型, 其中所含药物总量为50mL, 内含吗啡40mg、咪唑安定20mg, 镇痛泵参数设置为:自控量0.5mg, 首次设置1mL, 锁定时间为15min, 背景剂量为0.5mL。在为患者进行注药时, 选择患者上臂内侧皮下进行穿刺, 所用留置针型号为22G型留置针, 穿刺成功后, 为患者开启镇痛泵。当为患者所用剂量达不到镇痛效果时, 可适量增加剂量, 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调整剂量。

1.3 评价标准

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时, 所用标准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该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 其中0级0分表示没有疼痛, I级1~3分表示疼痛程度为轻度, Ⅱ级4~6分表示疼痛程度为中度, Ⅲ级7~10分表示疼痛程度为重度。对患者镇痛效果进行如下评价:对照组评价时间为用药后的6h, 实验组评价时间为用药后的12h, 若患者疼痛程度降低II级以上, 判定为显效;若患者疼痛程度降低I级以上, 判定为有效;若疼痛程度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现象, 判定为无效。

2 结果

临床疗效60例患者中显效15例, 占25%, 有效44例, 占73.3%, 无效1例, 占0.01%, 总有效率为98.3%。

3 讨论

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便是疼痛, 这也是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在理想状态下, 应为患者规律、连续地用药以有效地治疗癌痛, 其最佳剂量应为患者取得最佳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所需要的剂量。WHO推荐控制重度癌痛的代表药物是吗啡, 五项基本原则之一是个体化治疗[2]。晚期癌症患者常常由于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衰弱等原因, 口服止痛药物困难, 适合采用自控止痛泵持续皮下泵入吗啡镇痛治疗, 使用自控止痛泵持续皮下泵入吗啡, 可使吗啡的血药浓度维持在恒定的有效水平, 避免了波峰和波谷现象, 取得稳定的镇痛效果。

经临床实践证实, 经皮自控镇痛能够取得与静脉用药一样的价值[3]。然而由于经皮自控镇痛术能够由患者及其家属自行控制, 在很大程度了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总之, 使用自控止痛泵持续皮下泵入吗啡治疗癌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小, 操作简单, 无须反复注射给药, 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使晚期肿瘤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Goudas LC, Blee R, Gialeli-Goudas M, 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cancer pain[J].Cancer Invest, 2005, 23 (2) :182-190.

[2]Word Heath Organization.Cancer pain relief[R].Word Heath Organization.Geneva.1986.

上一篇:道德实践能力下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