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模式

2024-07-25

形成性考核模式(精选12篇)

形成性考核模式 第1篇

一、实施方法

第一阶段宣传和动员阶段

以2012临床医学本科12个班共360人为测试对象。在始上课时, 向学生讲明在本学期基础化学学习中要展自主命题考试活动, 并说明自主命题考试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法及具体要求, 使学生心里早有准备, 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营造自主命题考试活动的氛围。

第二阶段学生个体自主命题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命题要求。命题要求规定:大纲掌握内容占90%, 并根据教学学时分配到每一章大约所占的分值, 根据基础化学的特点, 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构成, 并确定每一类大题的题量。学生根据命题要求, 通过复习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等, 经编题、选题、改题、组题等过程形成一份试卷, 同时附参考答案。教师从学生各自编排的试题中, 可以看出各人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和思维的深度。

第三阶段小组合作筛选考题

把每个班分成3个小组, 每组10人, 小组同学在此阶段相互研讨, 筛选出符合教学要求的高质量的考题。学生在此阶段主要以合作学习形式为主,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试题, 切磋讨论, 择优选用。选题的过程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交流中, 学生明确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所设计的题目的优劣, 由题目设计达到对知识内容更透彻的把握。

第四阶段考核、讲评及评分

老师对各组试卷进行综合分析, 从中挑出好的试题, 做适当的筛选、修改、提炼, 综合整理成几份后的考试卷, 然后对试卷进行编号, 统安排时间相互交叉考试。试卷随机抽取, 如 (1) 班学生可能抽到 (5) 班学生命题的试卷, 也可能抽到 (3) 班学生命题的试卷。考试时, 被考同学均不知道试卷是出自哪班哪组同学。考试结束后每班选择几名同学按照评分标准交叉评分, 然后集中时间相互讲评, 命题同学给被考同学讲评试卷, 有疑惑之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或请教师解答。

第五阶段自主命题考试活动的成绩评定

自主命题考试活动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由考试得分和命题试卷得分两部分组成, 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考试结果而不重视学生考试过程中的表现。试卷命题得分包括任课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两部分, 其中教师评分占50%, 学生互相评分占50%。

第六阶段问卷调查、总结报告和访谈

为调查学生对自主参与命题环节的教学实践模式的态度和看法, 我们设计发放了内含15个问题的调查问卷。 (1) 你认为原来的考试制度重要的缺陷是什么? (2) 你认为原来的考试制度要从哪个方面改革? (3) 你对展学生自主参与命题活动有没有兴趣? (4) 你认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值各占多少比较合理? (5) 进行自主命题活动有没有遇到困难? (6) 你们查找资料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7) 你认为这次考试改革对你大的正面影响是什么? (8) 你认为这次考试改革对你大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9) 你对这次考试改革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10) 你认同引入学生参与命题环节的教改模式吗? (11) 你对学生小组之间参与试题的命题、应试、评价的互动有什么看 法? (12) 自主命题是否培养了独立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自主命题是否加强了师生及同学间的学术交流? (14) 自主命题是否提高了学习基础化学的兴趣? (15) 自主命题是否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问卷调查结果经SPSS 14.O软件统计, 以频率分布统计分析, 结果以百分数表示。考试结束后每位学生写份总结和体会, 教师随机和学生交谈, 了解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反馈意见。

二、结果与成效

1.激发了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自主命题这项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化学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掌握知识的推动力。让学生命题、评卷, 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 翻阅参考书、上网查资料或模仿资料上的题目等找题和编题。在这系列过程中, 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发现重点和难点, 将各个知识点安排到各种题型中, 同时也找到了复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命题过程表面上是种命题形式, 其实它是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种学习方式, 是学生研究、深入学习和反思提高的过程。这项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获得积极的教学情感体验。学生自我命题过程是个积极主动思考和复习的过程,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出题过程中不仅要模仿资料上的题目, 还要不断求新, 甚至对有关书本上的题目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很有益处。 对于学生来说, 具备自主学习、自我知识的更新能力比掌握现有知识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 现代的高等教育, 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上,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互教互 学的学习精神 , 促进了师生互相学习。

学生在个体自主命题后, 与小组同学讨论切磋的过程是一个与其他同学比较、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与同学的讨论过程中, 学生对同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有所认识和了解, 在与同学的差异中对自身的学习方法也认识得更加清楚。学生从中可以发现命题同学试卷的优点, 吸取精华, 也发现试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并让对方提出修正意见或建议, 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及时纠正, 充分体现出互教互学的学习精神。

“三个臭皮匠 , 顶个诸葛亮”, 每次学生自主命题之后都会涌现出一些新的题型和绝妙的解题方法。几次这种考试活动后, 就会有很多新的题型和解题方法。这无疑是对教与学的一个难得的补充, 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的很好途径。

总之, 通过这项改革, 收益很多。第, 参与改革的班级在期末考试中成绩高于平行班, 这足以说明改革的效果。第二, 学生对参加这样的考试活动都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投入的程度足以说明这种创新模式的考试改革顺应学生的“民心”, 是理智和成功之举。第三, 改进考试的方式, 倡导灵活多样的原则,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对教与学效果单纯的检测转化为激发学生兴趣、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种教学活动, 它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 而是乐趣。

参考文献

[1]周晓华, 龚淑华, 赵颖, 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化工, 2006, 33 (11) :93.

[2]王琳.《中医史》考试之学生自主命题教改模式的探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12, 11 (1) :75.

形成性考核4 第2篇

(第8、9、10专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部署,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方向,明确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

(1)经济建设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政治建设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文化建设

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社会建设

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和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

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稳定。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建美好未来。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核心。

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1)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经济建设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等,也制约着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面貌之所以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思想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正如邓小平所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2)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泽民也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 由此可见,只有政治建设搞好了,实施“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3)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精神支撑。只有搞好文化建设,人们拥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才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4)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建设就像一条纽带,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统合功能和辐射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

(5)生态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 没有生态建设,就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目前,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目标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结合实际,谈谈新时期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答:(1)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党的十八大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这是我们党对于所处环境和自身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

一是执政的考验。我们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才取得了今天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地位。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执政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因为执政,所以存在权力的诱惑,容易造成腐败;因为执政,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因为执政,民众要求高,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因为执政,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导致党政不分。中国古代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的王朝更替,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历代王朝都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苏联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共产党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直面执政所带来的各种考验,正确应对这些挑战,有效处理执政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改革开放也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容易冲击党的执政基础;再如物质利益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群众自主性增强,对党依赖减弱。这些新情况,使得传统比较有效的党建办法受到挑战。

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创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方向确定以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其负面性。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所造成的党风方面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只要钱,不要社会主义。一些党员错误地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捞钱,产生了“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信服“不管什么主义,能赚钱就是好主义”等错误思想。第二,只要实惠,不讲理想。一些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而又渺茫”,甚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第三,只要个人利益,不要整体利益。少数共产党员在理论上鼓吹个人主义,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诋毁集体主义;在实践上唯利是图,破坏党、人民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第四,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少数党员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那一套已经过时,如今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吃白不吃,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趁着手中有职有权,抓紧解决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孩子问题。

第五,只要人情关系,不讲党性原则。不少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原则性差,办事情做工作讲情面不讲真理,要“关系”不要原则,有“关系”不该办的事也办,没有关系该办的事不给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礼物一送,事情办成。

四是外部环境的考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党越来越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未变。党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颠覆、渗透的压力。

面对“四大考验”,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面对“四大考验”,全党必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2)“四大危险”

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往往产生于取得丰功伟绩之后,是指在精神上松懈懒惰,表现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僵化等。无论个人还是政党,创业之初大多能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而一旦取得巨大成绩后,就容易满足于已有成就,陶醉在颂歌之中,出现精神懈怠的危险。目前,我们党成立已经90多年,执政已经60多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阶段性的,距离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更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在成绩面前,我们决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而是要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能力不足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错综复杂。我们必须要有知识短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在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作风飘浮、对群众安危冷暖不闻不问,对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腿上滑下、久拖不决。

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美色、权力的考验,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腐蚀了党的肌体,给党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如十八大后的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案等。

(2)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关于新型形成性考核监控体系的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监控;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广西开放大学正在建设过程中,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保证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好广西开放大学?就是加强对教学过程环节的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性考核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正可以担此重任,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盲目性,确保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反馈学习信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广西远程开放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形成性考核现状

1999年试点开放教育以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广西电大)就如何对统设课程和省开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从2006年春至今,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中央电大)对部分课程实行“双及格”的规定(即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者方可获得课程相应学分),进行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促使学生重视形考任务,重视学习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90%的课程仍然无法在网络中实现考核,形成性考核出现“人情分”“无教学过程”等情况。广西电大积极组织全区电大学生登录中央电大在线平台做作业、浏览资源等,但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BBS讨论)次数、电子邮件交流次数、点击“电大在线”次数和时间、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浏览学习资源等并没有纳入形成性考核中,没有在课程的学期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成绩份额,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形成性评价弱化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执行学习过程,监督、监控其学习和学习情况。教师按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进行判分,导致了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的落脚点又回到了考核上,隐性地导致了一些负面行为、现象的出现,如应付作业、临时抱佛脚地参加一些学习活动等,形成性考核演变成了阶段性的总结性考核。决定教与学两方面质量好坏的仍然还是“分数”“应试”教育的影子依然无法抹去。而“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其功能更加强调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和未掌握的部分,“评价”必须为学生找出薄弱环节,指出努力方向,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加重视通过进一步改善后的学习结果,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可以进行等级鉴定,也可以不进行等级鉴定。显然,实践中的“形成性考核”弱化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功能。

三、一种新型的形成性考核监控体系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形成性考核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体系,健全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将网上教学与网上评价相结合,不仅促进了网上教学,也为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的实施提供了平台,如图1所示。

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体系通过评价、交流、激励、组织,对提高学生学习起着多种作用,是和教与学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是远程教育中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的实际效果,需要对教师作用的发挥、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对象的选择和设计、现代化评价软件的支撑等提出新的要求。

(一)教师是发挥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功能的关键

将形成性考核转换成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目的就是强化评价的功能,使得对学生的评定是多个回合的。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指出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和努力方向,使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是发挥和强化评价功能的关键,这关系到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教师和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各级办学单位也应在政策和待遇上加大对教师的扶持力度, 使教师能够安心、愉快地投入工作。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对象的选择和设计

教务处及课程责任教师在设计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流程时,应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于更适应它们各自特性的评价对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环境等因素出发,将不适合进行等级鉴定的用形成性评价,将需要进行等级鉴定甚至要给出具体分数以便与终结性考核合成成绩的,用形成性等级评分,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考虑到形成性等级评分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在布置测验和作业时,必须首先选择那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其次可以考虑对学生有吸引力和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同时可鼓励学生间的合作。

(三)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

建设完善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使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情况的跟踪、了解成为可能,并作出正确的形成性评价成绩。教学评价系统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资源浏览、讨论问题活跃度、参加小组学习等方面进行考察,其课程结果成绩上传至形成性监控系统,与等级考核成绩合并,成为最终形成性的成绩。

在教学评价系统中由于评语占有较大的比重,可以考虑将标准化的或重复使用的评语储存在评语库中,也可以考虑使用计算机语音系统,方便教师随时使用。通过成绩量化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学生有激励性、有主动性地学习;教师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设计课程每周或每学期网上最低自主学习时间,定期进行监控检查,通过监控检查将异常学生挑出来,进行针对性指导,给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达到促进、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四)建设形成性成绩监控系统

形成性成绩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的成绩进行监督和管理。形成性成绩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1.由广西开放大学教务处规定课程班级优秀比例,如高于该比例,则需要该分校或教学点主管教学领导的确认,成绩方可有效;2.设计课程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评分的成绩比例。该系统主要有以下5个模块:用户模块、形成性等级成绩录入/导入模块、形成性评价成绩录入/导入模块、合成模块、形成性成绩导出到教务系统模块、统计模块和督查模块,如图2所示。广西开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有效控制随意给分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的要求。

四、结语

形成性考核是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重要的环节, 是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是广西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广西电大远程教育中形成性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形成性考核监控体系。该体系提出形成性评价和形成性等级考核并重,通过教学评价系统和形成性成绩监控系统对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管理和监督,有效地加强监督学生学习,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瑞红.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的质量监控[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李萍.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的设计质量监控[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范祖仲.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形成性考核模式 第4篇

1 研究背景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一年级学生必修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能够运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采取两种考核评价方式,即学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和“以证代考”的考核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但是过分重视了考评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没有办法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状况,并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懒散、平时应付、考前突击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实践能力不强。

近年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并运用到了实践中,采用了“项目 + 任务”教学方法,即“项目向导,任务驱动”。同时,学校推行与之相配套的“以完成课堂项目(或任务)质量为基础,以完成拓展项目(或任务)质量为重点,注重过程考核,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协作能力,多维度多角度的项目(或任务)”的考核评价模式。

2 具体措施

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遵循考评过程动态化,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了一张期末试卷定成绩的局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循环不间断地考核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考评,师生共同给予考评成绩,通过积累过程成绩得出最终的考核评价结果。具体采取以下途径(或方法)进行实施 :

2.1 制定考核标准,设计项目或任务

整个考核评价模式分为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阶段性考核内容包括了学生行为表现、实践任务考核、综合项目考核等3个方面,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了期末综合作品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获取,打破了授课教师的“一家言”,更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考评,考评成绩是由师生共同给予,具体如图所示。

学生行为表现情况包括了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协作能力等四个方面。

根据“项目 + 任务”教学法的思想,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优化,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了七个教学项目,即认识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Internet应用、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 Point演示文稿及计算机网络知识,每一个项目可根据知识结构分解为多个学习任务。考虑到每个教学项目甚至每个学习任务的知识、技能相对独立,故可以将每个学习任务看作一个小作品,每个教学项目可以看作一个综合作品。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对知识和技能的消化、吸收、传递、迁移、融合,进而完成相应的综合项目。教师在设计项目或任务内容时,一定要设计好案例的考核评价标准。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要给予该实践任务考评成绩 ;学生每完成一个综合项目后,要给予该综合项目考评成绩,成绩的给予一定要及时、客观、公正。

终结性考核分为期末综合项目作品制作和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获取,其中期末综合项目作品评价标准与综合项目测试相似。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角,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的考核评价也要让学生参与了进去,参照标准,根据任务或项目的完成情况,学生首先自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接下来进行组间互评或者班委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给出客观考评成绩。最终的考评成绩,学生自评占3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40%。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代表给予检查评定。学生相互评定能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找出自己的差距和看到自己的优势,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的评分形式采用百分制,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其中优秀等级对应分值80-100分 ;合格等级 对应分值60-79分 ;不合格等级对应分值为60分以下。最终的考核评价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

其中,S表示最终的考核评价成绩,X表示学生行为表现考评成绩,T表示实践任务考评成绩,P表示综合项目考评成绩,Z表示终结性考评成绩。

最终的实 践任务考 评成绩为,含N个实践任务,Ti表示第i个实践任务的考评成绩。

最终的综 合项目考 评成绩为,含M个综合项目,Pi表示第i个综合项目的考评成绩。

2.2 建立形成性考核档案

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形成性考核档案,用于存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平时学习行为计分表、实践任务考评成绩计分表、综合项目考评成绩计分表等。该档案由班级的学习委员保存,每次考评成绩由教师签字确认,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质量,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努力以最好的状态和效率学习好该门课程。

2.3 推行循环考核评价

循环考核评价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自我感觉对初次考核评价的成绩不满意,以期得到更高的分数时,教师允许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一步完善,或者重新完成作品(项目或任务),教师再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为了完善作品或改正错误,需要不断地吸取知识,提高技能。而在此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在丰富和充实。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加强了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3 结束语

通过实践,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结合了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与终结性考核评价模式相比,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具有导向作用,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倡导师生教学互动 ;具有反馈功能,既能及时肯定成绩,也能随时修正错误 ;具有激励功能,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点燃了教师的教学激情。

摘要:课程考核评价是教师用于衡量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检查其教学效果好坏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随着“项目+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考核评价模式也应随之改进。文章针对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动物检疫技术形成性考核 第5篇

1、动物检疫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动物检疫有什么特点?动物检疫的原则是什么?

答:动物检疫的任务和作用是在于对活体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疫,以检出患病动物或带菌(毒)动物,以及带菌(毒)动物产品,并通过兽医卫生措施进行合理处理和彻底消毒,以防止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入或传出,从而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正常贸易,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动物检疫的特点是强制性,法定的检疫机构和人员,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对象,法定的检疫方法和标准,法定的处理方法,法定的检疫证明。

动物检疫的原则包括依法实施的原则、尊重事实的原良;切取的组织块漂浮于固定液面时,可覆盖脱脂棉或

纱布。

微生物检验用病料的采取应于患病动物死后立即采取,或于患病动物临死前扑杀后采取,尽量避免外界污染,发无菌操作采取所需病料,采后放在预先消毒好的容器内。所采的组织的种类,要根据诊断目的而定。病料的保存应尽快送实验室检验,根据病料的性状及检疫的要求不同,应作暂时冷藏、冷冻或其他处理。

5、动物检疫的实物范围包括哪些内容?动物检疫的性质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答:动物检疫的实物范围包括:⑴、国内动物检疫的范围:主要是家畜、家禽及畜禽产品;⑵、出入境动物检疫的范围:主要是动物、动物产品以及其他检疫物;⑶、则、尊重科学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检疫与经营相分离的原则。

2、什么是动物检疫的范围?动物检疫分哪两大类?每类又包括哪些内容?动物检疫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 答:动物检疫的范围是指动物检疫的责任界限。根据我国动物检疫有关沙法规的规定,凡在国内收购、交易、饲养、屠宰和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贸易性、非贸易性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运载工具,均属于动物检疫的范围。

动物检疫在总体上分为国内动物检疫(内检)和出入境动物检粉疫(外检)两大类。国内动物检疫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市场检疫监督;出入境动物检疫包括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及运输工具检疫等。

常用的动物检疫方法有流行病学调查法、临诊检查法、病理学检查法、病原学检查法和免疫学检查法等5种方法。

3、全国动物检疫对象中,一类动物疫病有哪些? 答:一类动物疫病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马瘟、非洲猪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

4、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哪些?病理组织学检查用病料的采取和保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微生物检验用病料的采取和保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监督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出入境检疫、运输检疫和宰前检疫的流行病学调查。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监督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当前疫病流行情况调查、疫情来源的调查、传播途径的调查、自然与社会情况的调查;出入境检疫、运输检疫和宰前检疫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产地情况的调查、采购地情况的调查、运输情况的调查、疫情动态的调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用病料采取时,切取组织的刀、剪要锐利,切割时必须迅速而正确,切忌用钝刀拉锯式地来回切割,也不要挤压组织,以免变形。病料保存时采取的组织块通常固定于10%福尔马林中,如无福尔马林也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固定液的量应是病料体积的5-10倍。底部以脱脂棉花垫底,以防病料黏底而固定不

运载、饲养动物及其产品的工具: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装载容器、饲养物、包装物以及运输工具,包括车、船、飞机、包装物、铺垫材料、饲养工具、饲草饲料等。动物检疫的性质范围包括:⑴、生产性动物检疫:包括国营农场、牧场、部队、集体或个体饲养畜禽的检疫;⑵、贸易性动物检疫:包括进出口和国内市场交易、屠宰的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⑶、非贸易性动物检疫:包括国际邮包、展品、援助、交换、赠送及旅客携带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⑷、观赏性动物检疫:包括动物园的观赏性动物、艺术团体的演出动物等的检疫;⑸、过境性动物检疫:包括通过国境的列车、飞机运载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

6、现场检疫的一般内容包括哪些?检疫隔离场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现场检疫是指动物在交易、待宰、待运或运输前后,以及到达口岸时,在现场集中进行的检疫方式。现场检疫方式适用于内检和外检的各种动物检疫,是一种常用而且必要的检疫方式。

现场检疫的一般内容:查证验物和三观一查。

①查证验物:查证就是查看有无检疫证书,检验证书是否是法定检疫机构的出证,检疫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查看贸易单据、合同以及其他应有的证明。验物就是核对被检动物的种类、品种、数量、产地等是否与上述证单相符合。

②三观一查:三观是指临诊检疫中群体检疫的静态、动态和饮食状态三方面的观察。一查是指临诊检疫中的个体检查。也就是说,通过三观从群体中发现可疑病畜禽,再对可疑病畜禽个体进行详细的临诊检查,以便得出临床诊断结果。

动物检疫隔离场应具备一定的条件:①相对偏僻:检疫隔离场的场址应远离城镇、市场、牧场、配种站、兽医院、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以及学校、水源和交通要道,远离的距离最好在1000米以上。②有隔离设施:隔离设施包括围墙、隔离圈舍、更衣室、病理解剖室等。③有消毒和尸体处理设施:④其他条件:能供应水、电、夏有防晒、冬有保暖条件,有汽车道路。

7、动物检疫结果分为哪几类?各自该怎么处理? 答:动物检疫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

对于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应出具检疫证明。检疫

证明包括书面证明(如畜禽及其产品产地检疫证明、检疫放行通知单)、检疫印章和检疫标签。即对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具书面证明,家畜胴体加盖检疫印章,禽类戴检疫铝环。

对于不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及时而正确的处理。

8、临诊检疫的步骤和方法有哪些?怎样进行群体检查?

答:临诊检疫的步骤包括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方法包括检测体温,观察精神状态,检查可视黏膜、排泄、被毛和皮肤、体表淋巴结、脉搏和呼吸,其中体温变化在临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等规定的烈性传染病(一类疫病)时,须立即报告上级机关。⑺、剖检时留作细菌培养及其他各种检验的标本,均须附有检验申请单送有关单位检验。⑻、剖检完毕,各种器械、剖检台、手套、剖检服等要及时清洗消毒。⑼、剖检人员应向申请剖检单位或个人作剖检小结,并尽快写出肉眼观察检查记录和初步病理诊断。⑽、剖检记录和报告。

11、猪的临诊检疫要点是什么?牛的临诊检疫要点是什么?羊的临诊检疫要点是什么?禽的临诊检疫要点是什么?

答:猪的临诊检疫要点:

1、群体检查要点:⑴、静态观察:健猪睡卧常取侧卧,四肢伸展,头侧着地,站立平稳,群体检查是指对待检动物群体进行现场临诊观察,其目的是通过对动物群体症状的观察,对整群动物的健康状况作出初步评价,并从群体中把病态动物挑出来,作病号标记,留待进行个体检疫。一般采用静态、动态、饮食状态的检查,即所谓“三态”检查法。①、静态观察:精神、呼吸、垂卧姿势;②、动态观察:活动时姿势;③、饮食观察:采食、饮水状态及食量。

9、试述畜禽的正常体温?

答:剖检的准备:⑴、剖检前应由报检单位或个人填写剖检申请单,承担剖检人员接到剖检单后,必须详细了解动物生前发病情况,以便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检查。⑵、剖检的地点和时间:为便于消毒和防止病原扩散,一般以室内剖检为好,但实际工作中野外剖检机会多,野外剖检必须选择偏僻,离居民点、畜舍、水源、交通要道较远的干燥地方;剖检的时间应在白天为好。⑶、涉及医疗事故或带有行政、技术纠纷时,应请有关领导或人员在场,必在时应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政府公、检、法的人员到场。⑷、对可疑炭疽病尸,剖检前还必须作血液涂片检查。

剖检的注意事项:⑴、参加剖检人员,可根据具体条件穿着工作服或剖检服,戴上胶皮手套,穿胶鞋。⑵、在剖检过程中,应经常用水或消毒液清洗手上和刀、剪等器械上的血、脓汁和其他渗出物或排泄物。⑶、剖检的程序一般可按体表、皮下、体腔及神经系统等顺序进行检查。⑷、对患传染病的可疑尸体,必要时采取心血、体液、分泌物或器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培养。⑸、对中毒或疑似中毒的病例,或猝死而不能确诊的病例,必要时保留足量的胃内容物、粪、尿、心血、胃、肝、肾、心或脑组织,送至检验单位检查。⑹、在剖检时如发现

不断走动和拱食,呼吸均匀深长,反应敏捷;病猪精神委顿,倦卧呻吟,离群,全身颤抖,呼吸促迫或喘息,被毛杂乱,尾部和肛门沾有烘污。⑵、动态观察:健猪起立敏捷,行动灵活,步态平稳,两眼前视,摇头摆尾或尾巴上卷,随群,排便姿势正常;病猪精神沉郁,不愿起立,立而不稳,咳嗽发喘,有的异常兴奋,粪便干硬或下痢,尿黄而少。⑶、饮食观察:健猪饿是叫唤,抢食,吞食有力,尾巴自由摇动;病猪懒得上槽,食而无力,饮稀不吃稠,甚至停食。

2、个体检查要点:主要以猪瘟、猪水疱病、猪口蹄疫、猪肺疫、猪支原体肺炎、猪痢疾、猪萎缩性鼻炎、猪副伤寒、猪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为重点检疫对象,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以猪的精神外貌、姿态步样、鼻、眼、口、咽喉、被毛、皮肤、肛门、排泄物、饮食及体温为主要检查内容。

牛的临诊检疫要点:

1、群体检查要点:⑴、静态观察:健牛常呈膝卧姿势,站立平稳安定,鼻镜湿润,眼无分泌物,嘴角干净,被毛整洁,皮肤柔软平坦,肛门紧凑干净,反刍正常有力,呼吸平稳,无异音,粪不干不稀,尿清,正常嗳气;病牛横卧,入卧不起,站立困难不稳,精神委顿,眼流泪,有黏性、脓性分泌物,鼻镜干燥,嘴角流涎,被毛粗乱,皮肤局部有肿胀,反刍停止或迟缓,呼吸增数、困难,粪便或稀或干或混有血液、黏液,血尿,肛门和臀部粘有粪便,不嗳气。⑵、动态观察:健牛精力充沛,眼亮有神,走路平稳,灵活有力,在行进牛群中不掉队;病牛精神沉郁或兴奋,两眼无神,弓腰无力,走路摇晃,跛行掉队。⑶、饮食观察:健牛争抢饲料,咀嚼有力,采食时间长,敢到大群中抢水喝,运动后饮水不咳嗽;病牛厌食或不食,采食缓慢,咀嚼无力,采食时间短,不愿到大群中饮水,运动后饮水咳嗽。

2、个体检查要点:主要以口蹄疫、炭疽、牛肺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副结核病、蓝舌病、地方性白血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年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锥虫病、泰勒虫病为检疫对象。

羊的临诊检疫要点:

1、群体检查要点:⑴、静态观察:健羊饱后合群卧地休息,反刍,呼吸平稳,无异音,被毛整洁,口和肛门周围干净,人接近后即走开;病羊独卧一隅,无反刍,鼻镜干燥,呼吸促迫,咳嗽,喷鼻,磨牙,流泪,口和肛门周围污秽,精神委靡,颤抖,人接近不起不走,要注意有无被毛脱落、痘疹、痂皮等情况。⑵、动态观察:健羊精神活泼,走路平稳,合群不掉队;病羊精神沉郁或兴奋不安,步态不稳,摇摆、跛行,前肢跪地,后肢麻痹,离群掉队。⑶饮食观察:健羊饲喂、饮水时争食,食后肷部臌起,放牧时动作轻快,边走边吃,有水时迅速抢水喝;病羊食欲不振或停食,放牧吃草时落在后面,吃吃停停,或不食呆立,不喝水,食后肷部仍下凹。

2、个体检查要点:主要以口蹄疫、炭疽、蓝舌病、羊痘、羊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称为出血。分破裂性出血和渗

出性出血二种。⑶、梗死:当血管内迅速发生阻塞而侧支循环又不能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梗死。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二种。⑷、变性:机体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的情况下,螨病为检疫对象。除姿态步样外,还要对体温、被毛和皮肤、可视黏膜、分泌物和排泄物性状等进行检查。

禽的临诊检疫要点:

1、群体检查要点:⑴、静态观察:健禽卧时头又叠在翅内,站立时一肢高收,毛丰满光滑,冠髯色红,两眼圆睁,头高举,常侧视,反应敏锐、机警;病禽精神委顿,缩颈垂翅,闭目似睡,反应迟钝或无反应,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或间歇张口,冠髯发绀或苍白,羽毛蓬松,嗉囊虚软膨大,泄殖孔周围污秽,有时翅肢麻痹,或呈劈叉姿势,或呈其他异常姿态。⑵、动态观察:健禽精神饱满,行动敏捷,步态稳健;病禽行动迟缓,跛行,摇晃,或麻痹,常落后于群体。⑶饮食观察:健禽食欲旺盛,啄食连续,嗉囊饱满;病禽食欲不振,啄食异常,嗉囊空虚,充满气体或液体。

2、个体检查要点:以鸡新城疫、雏白痢、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霍乱、鸭瘟、小鹅瘟、鸡球虫病为主要检疫对象。

12、怎样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寄生虫的检查有哪些方法?常用的免疫学试验方法有哪些?

答:细菌的培养与鉴定:首先是在培养基上运用细菌接种的方法,如:倾注平皿接种法、平板划线培养法、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还有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等进行细菌的培养。然后,按无菌操作采取检验材料,进行染色,利用显微镜的油镜头进行形态检查。单个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后,能形成独立的菌落,将其中某一个菌落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中生长并保存起来,就会得到这种细菌的纯培养物,这样就把它与其它细菌分开了。分离细菌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液体稀释倾注法。最后进行细菌的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及动物接种试验。寄生虫的检查方法:⑴、蠕虫病的检查:①、虫体检查法;②、虫卵检查法、③、幼虫检查法。⑵、外寄生虫病的检查:①、肉眼直接检查法;②、显微镜直接检查法。⑶、寄生原虫的检查:①、采血检查法;②、剖检病、死动物的方法;③、免疫学诊断法。

免疫学试验方法:⑴、凝集试验:①、直接凝集试验;②、间接凝集试验;③、协同凝集试验。⑵、沉淀反应试验:①、环状沉淀反应;②、絮状沉淀反应;③、琼脂免疫扩散试验。⑶、补体结合试验。⑷、中和试验:①毒素中和试验;②、病毒中和试验。⑸、免疫荧光技术。⑹、免疫酶技术: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②、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③、免疫酶染色法;④、BAS免疫酶技术。⑺、变态反应。

13、动物死亡后的常见病理变化有哪些?病理剖检的常见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动物死亡后常见的病理变化: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不良、自溶和尸体腐败。

病理剖检的常见病理变化:⑴、充血:器官和组织内含血量增多,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二种。⑵、随着细胞或组织发生物理学性质改变,而在细胞和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时,称为变性。⑸、坏死:局部组织或细胞死亡,称为坏死。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坏疽三种类型。⑹、炎症: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大多数常见病和多发病都是属于炎症性疾病。分为变质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增生性炎症三种。⑺、肿瘤:是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对部分细胞正常生长的控制功能发生障碍,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恶性新生物。

14、细菌分离培养时的接种方法有哪些?怎样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答:细菌分离培养时的接种方法有:倾注平皿接种法、平板划线培养法、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五种。

病毒的培养就是在特定的动物、组织或细胞上人工培养病毒。根据病毒的种类和培养条件的不同,培养病毒时可采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组织培养等方法。病毒的鉴定:⑴、病毒的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⑵、包涵体检查;⑶、血清学试验。

15、产地检疫意义和内容是什么?开具产地检疫证明的条件是什么?

答:内容:⑴、免疫接种情况;⑵、临诊检疫情况;⑶、当地疫情情况。意义: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对于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生产、方便流通和理顺动物检疫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①、通过产地检疫能够及时发现传染源,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消灭传染源,防止病原扩散,可以把疫情消灭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②、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可以防止患病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克服流通领域里要求短时间内作出准确检疫的困难,减轻贸易、运输检疫的压力,减少贸易损失。③、产地检疫中查验免疫证明可以调动畜主防疫的积极性,促进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实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证明条件:⑴、被检动物应来自非疫区;⑵、临诊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⑶、免疫接种在有效期内,对没有免疫证明或证明过期的,应进行疫苗补种;⑷、规定需要作实验室检疫的,其检疫结果为阴性。

牛和猪口蹄疫有什么症状和病理变化?牛结核病和禽结核病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牛:潜伏期平均为2-4天。病牛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委顿,食欲减退;继之在唇内、齿根、舌面和颊部黏膜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疱,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常挂满嘴边,采食和反刍完全停止。经一昼夜后水疱破裂,形成浅表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烂斑,此时体温即下降,烂斑愈合,症状好转。趾间和蹄冠皮肤上也同时或稍后发生水疱,破溃后形成烂斑,如不感染可即愈,若感染则化脓坏死,甚至造成蹄匣脱落。有时乳头的皮

肤上也出现水疱。

猪:潜伏期为1-2天。病初公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厌食。继之在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成米粒大、蚕豆大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烂斑。如无感染1周左右痊愈,如有继发感染,可侵害蹄叶,造成蹄匣脱落,出现跛行或卧地不起。同时其鼻镜、口腔黏膜、舌和乳头皮肤上也常发生水疱和烂斑。

牛结核病:肺结核时,常咳嗽并伴有肺部异常,呼吸迫促,呼吸音粗厉并伴有啰音或摩擦音。乳房结核临诊表现多样,有的表现为单纯的乳房肿胀,界限不明显,无热无痛;有的表现为表面凹凸不平的坚硬大肿块或乳腺中有多数不痛不热的坚硬结节,泌乳期可见乳汁稀薄如水,微绿。肠结核时,表现为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或持续性下痢。

形成性考核模式 第6篇

关键词: 专业课程 形成性考核规范 主要问题 对策

形成性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学员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员课程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随着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深入,大多数教员反映,士官学员学习状态比未实施形成性考核之前好,学员平常表现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主动训练科目的现象突出,这些都说明形成性考核切实能够大大促进教和学的反馈,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然而专业课程在形成性考核过程中,由于一些不规范问题的出现,导致形成性考核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实际效果不太理想。

一、当前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内容设计不合理

形成性考核内容一般包含平时作业、科目训练、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有些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设计简单,有的没有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制定,有的是相互照搬,模式方法不加修改地硬性套用,这种套用有时会导致有些课程考核具体实施起来较困难。比如,有的专业课程设计过多的操作科目考核,但具体实施时,学员没有时间训练,教员没有合适的时间安排考核,考核可能被拖延,或者有的只能作罷。有时会因为过多的考核,使学员产生逆反心理,训练上不重视,考核上应付了事。有的专业课程,教员设计过于难的“大项目”考核,难度大考核时间可能耗时较长,使得很多学员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不了。另外,有的专业课程考核内容设计过于形式化,比如一些训练项目中的“自评”,根据一些教员反映,在自评中,学员往往不会切合实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实际评判,一般都会给自己打很高的分数。这项考核内容一般流于形式,没有较大的成绩评定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考核的实施方法存在随意性

一般来说,专业课程中涉及的形成性考核的项目比较多,每项具体的实施办法却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教员无论是对课堂提问还是对平时作业,都没有可参考的评定方法和打分标准,有的教员按成绩等级评判,有的给出“印象”分。专业课程大多有操作科目考核,但操作科目设置之后,具体的操作考核时间、地点、组织方法等都无具体说明,实施过程随意性较强,可能会出现部分完成考核、部分不能完成考核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后续的考核不能及时进行的情况,这些都会使得整体形成性考核达不到该课程预期的考核要求;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每次考核的实施办法,就不能确保最终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完整体现。

(三)考核管理落实不力

一是各考核项目成绩记录混乱。目前,形成性考核大多由任课教员负责实施,由于形成性考核项目较多,有时有些教员会安排学员骨干进行记录;有些教员对考核成绩缺乏规整,记录成绩时根据印象打分。并且,有时任课教员会同情、照顾某些学员,使得有些学员的成绩很高,不切实际。二是部分考核项目流于形式。比如,在一些操作项目考核中,部分教员为了节省时间,简单操作几下就给出评定成绩。有些教员为了省时省力,作业布置过于简单。如果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完成任务,给出不切实际的成绩,那么这些成绩在形成性考核中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原因分析

(一)部分教员不够重视

由于形成性考核工作的不完善和不成熟性,教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没有对形成性考核进行全面实施或正确考核。比如,在平时作业方面,由于每门课程授课教员都要布置几次不同形式的作业,每份作业都要评阅,教员工作量大幅增加,导致有些授课教员没有按要求进行认真批改,作业上只有学员的得分,没有任何批语。有的仅用“大作业”成绩替代形成性考核成绩,使形成性考核内容缩水、成绩缺乏可信度和含金量。有的教员对形成性考核的各项指标随意更改,或在进行形成性考核时随意对各项指标给分,成绩不能反映学员的实际情况。由于部分教员对形成性考核缺乏认识和指导思想不明确,造成措施方法不得力,形成性考核落实不到位,使形成性考核流于形式,同时也对学员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学习方法、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课程考核制度不够健全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还有待完善。由于形成性考核是近几年逐步推进的考试模式,专业课程特点区别较大,要求不同,考核方式方法有时也不同。部分教员没有针对具体课程特点的形成性考核方法参照实施。在形成性考核实施中,往往只能自行安排一些项目的考核,随意性较强。虽基本能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要求,但是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有的课程在实施形成性考核中,学员不重视,认为形成性考核成绩是通过终结性考核难度的调剂品。

考核数据管理不到位。因为形成性考核成绩会影响最终考核成绩,大多数学员还是比较重视自己的平时成绩的,只是有些成绩管理过于松散,使得平常出现学员给教员要成绩的现象,或是有的教员没有实际考核就随意给出成绩。形成性考核应是一个以不断反馈调整或升华教学的有力途径,形成性考核成绩若失去意义,就不能对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教,也不利于学。

三、改进措施

(一)规范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设计

专业课程是为学员岗位任职打下基础,各专业课程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中相辅相成,内容及其特点不同,其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设计也应不同。形成性考核内容设计一般应围绕人才培养要求制定,使考核内容跟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相匹配,不超出教学大纲要求,又贴合课程特点,切实促进学员重视形成性考核,正确认识形成性考核,使形成性考核利于学员自身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满足教学目标要求。

首先,从专业课程特点出发把握方向。比如,《火炮结构原理》这门课,该课程侧重理论,为了达到形成性考核教学要求,在内容设计上也侧重理论考核,根据每个阶段的任务要求,设计一些切合教学内容的理论作业,根据百分制打分。再比如《加榴炮构造与维修》课程,该课程侧重于操作训练,在形成性考核中应设计适量、难度适中的操作考核内容,根据评定记录表记录操作成绩及过程情况。

其次,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出发找准内容。每门课程内容量都比较大,考核中要有所选择。另外,形成性考核不可能每堂课都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是加强教学反馈、满足教学目标的必要环节。

(二)规范考核实施过程

形成性考核过程中内容设计得很好,但如果缺乏规范的考核实施过程,考核功能就得不到很好地实现,形成性考核就是一句空话。形成性考核的每一次考核都应预先设定好形成性考核内容,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考核方法、打分机制等组织实施过程方案。考核实施过程可由任课教员单独组织,也可由教研室整体组织实施。另外,本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形式多样的考核活动,但应有系统地组织实施办法,针对不同考核内容,实际不同规范标准。根据预设的形成性考核流程严密组织及实施,避免不规范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有效性。

(三)规范形成性考核成绩管理

形成性考核模式 第7篇

关键词:网上形成性考核,学习系统,组织,实践

一、项目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是学习社会化和网络化。这种教育模式要求为广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利用各种形式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 实现远程教育的实时与非实时授课系统、课后辅导、答疑、作业、自测系统等的相互配合。

直属学院 (原开放教育学院) 是中央电大和甘肃电大首批参与试点的具体实施单位之一。基层试点工作的教学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落实直接影响着试点工作的成效。要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需要试点单位的教学人员、教务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和导学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学校各方面支持, 包括对试点参与人员工作量的考虑、对试点学生使用计算机及上网方面的支持, 以及对试点所需设备、资料等给予支持等等。通过基层实践来不断完善网上形考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非常重要。

二、网上形考的组织与实施情况

(一) 确定试点课程, 周密安排组织

1.学院制定试点课程的实施方案, 明确参与人员的职能分工, 如课程辅导教师、批阅教师、教学人员、教务人员、技术人员, 使他们熟悉掌握学习系统和测试平台的运行程序。

2.确定试点工作流程。如九月和十月初, 确定参加试点课程和人员、上报试点工作信息、对参加试点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十月中旬至十一月底, 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 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十二月份督促学生提交作业, 对试点工作进行初步的总结, 并进行意见反馈。

(二) 强化培训指导, 及时检查、监督

形考试点工作对参与的师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他们必须熟练掌握学习系统和测试平台的运作程序和计算机操作。在制定试点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人员职能分工以后, 对参与试点工作各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数次培训, 确保他们熟悉和掌握相关要求。对学生, 通过学院集中组织、课程辅导教师、技术人员个别培训等方式让他们掌握如何使用光盘学习系统和形成性测评系统, 并重点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出现问题及时总结和汇报, 加强对各方面人员协调, 通报试点工作进度, 尤其是学生上传作业情况。

(三) 合理安排课程, 重点强化辅导

根据试点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习需要, 试点课程每周安排2~3小时的集中面授辅导, 其中一半辅导时间安排在机房进行。在课程辅导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用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学习;2.一定要先保存学习记录;3.《语言学概论》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上传。

三、试点课程考核成绩对比

从表1的试点课程成绩来看, 最终的合成成绩要低于形考和终考成绩, 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形成性考核作业, 导致综合成绩低。从三门课程的试点成绩来看, 语言学概论成绩和开放英语I (1) 的成绩较高一些, 原因在于开放英语I (1) 相对简单, 学习难度小, 而语言学概论课程则由于试点人数有限, 学习过程相对容易控制。

从表2三门课程的试点和非试点成绩来看, 试点成绩终考及格率除英语I (1) 高出非试点之外, 语言学概论和英语I (2) 均低于非试点成绩。其余试点的三门课程终考平均成绩、形考及格率、形考平均成绩、合格率和合成平均成绩都低于非试点课程成绩, 成绩曲线分布较为合理。

四、试点工作的成绩及影响因素

(一) 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

1. 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教学”变为“导学”和“助学”。

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环境的支持,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交流, 不必拘泥于课堂上有限的时空, 教师成为一个服务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课堂教学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教师通过BBS讨论、网上答疑、电子邮件的交流和电话、QQ等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网上形考改革试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提交给学生很大的自由,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提高, 由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形成性考核任务完成时间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有一定的限制, 改变了以往期末突击完成作业或者形考作业与网络教学脱节的状况, 期末考试成绩比书面考试有了较大的提高。

3.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形考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发帖, 参加网上实时答疑教学活动, 或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或进入相关网站搜集资料完成任务等, 培养学生网上学习技巧、学会协作学习、掌握利用网络学习的途径等, 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4. 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网上形考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评价功能的形成性, 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作业提交时间要求更加刚性, 必须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起到了督促学生学习、监控教学过程的目的。考核课程都采用双合格制, 形考占总成绩比例的40-50%, 无疑对学习过程监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充分重视学习任务, 不是敷衍了事。

5. 有助于推动网上资源应用和网上学习。

在资源运用方面, 如《语言学概论网络课件》、网上资源的点击量就比较大。在网上教学方面, 教学论坛发帖数量多, 回帖及时。而《英语I (1) 》和《英语I (2) 》本身就是要通过多媒体学习系统的学习来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 只不过学习形式更为灵活, 即可以线下也可以线上学习。

(二) 试点工作影响因素

1. 生源条件:

试点对象即开放教育学生成分复杂, 情况各异。尤其专科学生主要是高考落榜生和普通中专、高职学校毕业生, 还有就是希望获得学历以实现就业或晋升目标的待业或从业人员, 客观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

2. 试点对象:

参加试点的学生都是新生。学生的学号下发时已到开学的一个月后, 致使第一次, 甚至第二次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由于最后系统关闭时间相对固定, 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另外, 虽然经过入学教育, 新生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还有一个过程, 这也影响到作业的及时提交和作业质量。

3. 学习态度和认可程度:

部分学生已习惯“一个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式教学, 对“开放英语1学习系统”、形考测试平台心存疑虑, 怕麻烦, 影响学习积极性。另外, 学生工学矛盾突出, 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在《英语I (1) 》中, 普通单元中练习部分所用学习时间明显偏短, 甚至只有几分钟, 精力都放在“Test Yourself”这一提交环节上。

4.系统和网络:

我们是首批试点单位, 系统和网络在实验阶段, 不是十分完善, 具体操作过程中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访问速度不高、作业批阅后系统显示“未批阅”、个别时候无法登陆、系统不够稳定突然退出、部分作业附件无法打开、部分学生或部分单元作业上传不上或需多次提交才能成功等。

5. 教师工作量:

试点工作初期, 学生对学习系统不够熟悉或者系统不稳定, 常造成无法上传或上传不成功。教师常在晚上深夜或双休日手把手解决学生问题, 这极大地增加了教师工作量。2005年秋季, 《语言学概论》形考的次数为6次, 《英语I (1) 》和《英语I (2) 》的作业为每单元一次, 各18次。由于学生完成时间不一, 评阅教师还必须随时随地监督学生完成进度, 做出相应反馈, 试点课程教师工作量急剧增加。

五、对试点工作的建议

(一) 关注细节, 加强教师交流与培训

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教师不仅应具备深厚的课程知识功底, 还要掌握新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这一点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交流来实现。如:批阅作业后系统还显示“未批阅”为教师批阅后未提交批阅结果等, 很多问题可以通过交流培训得到解决, 使教师尽快掌握使用考试系统的一些细节和技巧。

(二) 重视培训, 加强学生入学教育和网上学习引导

参与试点的学生很多是新生, 对学生新生入学教育中网上学习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很多学生由于家庭或周围环境原因, 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 不具备上网条件等直接影响到完成网上形考任务。因此, 从在线注册到提交一次作业, 要对参与试点的学生进行手把手培训, 教学生尽快熟悉各环节。培训工作贯穿于课程考核改革工作的始终。

(三) 借鉴英语学习系统, 进一步完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我们发现在试点中, 参与试点的课程多在教学计划的第一学期

新生参与试点有诸多客观困难, 如学号下发与网上提交作业的刚性时间是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建议一是借鉴英语学习系统的优势, 完善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将首次提交作业时间放在开学一个月以后, 避免学生由于没有学号而无法提交作业的情况;二是设置形考试题时参照课程内容重视实践性和对基本问题的把握, 注意可操作性、趣味性, 以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改善网络, 完善考试系统

网络化考试是远程教育课程考核的组成部分, 网上教学是远程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 因此, 网络环境建设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热情和试点工作正常开展。希望要针对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完善形成性考核测评系统, 使测评系统更稳定, 技术操作更简洁方便, 同时提高访问速度。

(五) 精心选择, 逐步推开试点范围

形成性考核模式 第8篇

1.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在线形成性考核系统应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跨学科、多层次的系统工具平台, 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形成性考核内容, 实现在线考评, 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形为, 及时地评价激励, 客观公正地考核学生, 为此系统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功能:①用户管理;②作业考核管理;③课程管理;④题库管理;⑤统计查询;⑥授课申报;⑦系统维护。

1.2系统的基本框架

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以下简称B/S) 体系结构, 在B/S结构下, 客户端只要能运行网络浏览器, 就能访问应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 系统交互能力的强弱在于系统的WEB服务器上部署的应用, 当客户端发起数据或文件请求时, 由Web服务器解释执行各类指令, 从数据库服务器或文档服务器获取数据或文档, 并通过网页返回给给客户端。因此B/S结构只要在服务器端部署好应用系统, 用户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一台安装有浏览器的终端进行访问。

1.3系统开发平台

1.3.1 系统开发工具

由于采用浏览器/服务器 (B/S) 体系结构模型, 为此系统Web服务器的构建选择IIS 6.0, 后台数据库选择SQL SERVER 2005, 开发环境确定为Visual Studio 2005, 采用C#语言编程, 使用Photoshop 7.0处理图像。

1.3.2 系统运行环境

由于本系统采用的体系结构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为此系统实际运行时服务器端应具有较高的配置, 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可靠, 对于客户端, 只要常用的微机即可。本系统具体的运行环境要求下:客户端:Windows 2000/XP、Internet Explorer (IE) 浏览器;服务器端:Windows Server 2003+IIS 6.0+.NET Framework+SQL Server 2005。

2在线形成性考核系统的设计

2.1系统功能设计

2.1.1 整体的功能结构设计

2.1.2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在本系统中, 作业根据生成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类:机器出题和人工出题。机器出题首先必须输入相应的组题要素项, 然后还要在题型管理中添加相应的题量, 最后由机器根据一定的组卷策略采用遗传算法自动地从题库中抽题生成作业。人工出题的作业在添加过程中需要手动地从题库中选择试题, 并使试题呈现选中状态, 然后系统自动计算题量生成作业。

作业添加好后, 责任教师审核没有问题就可以下发。即责任教师进入系统选择专业, 制定考核计划 (即作业的名称、考核的形式、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作业的权重、是否有严格的日期限制等) , 然后指定本次作业的下发试卷, 并可以以短信的方式通知学生。

作业下发之后, 学生根据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陆在线形成性考核系统, 预先设定学生首次登陆时的用户名和密码分别是学生的学号和八位的生日数字 (登陆成功之后可以重新设定密码) , 若登陆不成功重新返回, 若成功学生则进入系统, 选择专业、课程和考核作业的名称, 就可以做题了, 完成之后保存并提交作业。

学生将作业提交之后, 客观题由系统自动评判给分, 主观题则由教师批改。学生登录系统选择作业答题和教师评阅作业的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

为了保证形成性考核的科学性, 在作业的生成过程中题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题库管理的流程如图3所示。

2.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体现了系统设计人员在对整个系统的业务需求和业务逻辑进行分析后决定采取的数据组织方法和存储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实体表设计、视图设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设计以及初始化数据的收集、整理、转换和加载等。数据库设计的好坏对于系统开发是否顺利有重大影响, 好的数据库设计能使系统开发事半功倍, 反之则事倍功半。数据库设计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任务。对于本文所述的形成性考核系统, 数据库设计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实体表设计;视图设计;试题属性定义。试题加载到数据库。题库维护与调整。根据用户的需求分析、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 确定了实体、实体的属性、码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

2.3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组卷设计

2.3.1 自动组卷的遗传算法设计

应用遗传算法解决自动组卷问题时, 遗传算法的设计主要从参数编码、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遗传操作的设计、控制参数的设定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改进。

(1) 确定编码方案并设计初始群体

用遗传算法求解问题, 首先就是染色体的编码问题, 即采用何种方法将问题的解空间映射成一组代码串。常用的编码方法有二进制编码方法、动态编码、实数编码方法等, 而选择何种编码方案依赖于问题的性质。为了避免随着题库中题量的不断增多, 染色体的长度不断增长, 使计算的复杂度增加组卷时间增长;考虑到实际组卷时每种题型的题数和分数是相互独立的, 而且同一题型内部各题的分数是相同的特征, 本系统按照题型分段编码, 每一段编码的长度由该题型的试题数决定, 各题型的代码段相互独立。表1就是生成的某一张试卷对应的染色体。

总的来说, 染色体的编码可以表示为: (M1, M2, M3, …, Mn) , 其中Mi (i=1, 2, …, n, n为试卷中的总试题数) 为试题的题号。此外要保证同一份试卷对应的染色体中各基因的章节编码不相同。

初始种群是根据各题型的题量要求, 从初始化后满足章节约束的试题分库中随机生成的。这样设计的初始群体从一开始就满足了章节、题型和题量方面的要求, 可有效缩短染色体的编码长度, 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 从而减少迭代的次数。

(2) 适应函数的设计

在遗传算法中, 适应函数是寻优的依据。本文将染色体对应的各个试题属性与用户的成卷要求之间的偏差值作为一个目标分量, 通过对这些目标分量按照约束条件要求的程度加权组合, 来构造目标函数F。而通常意义上是适应值越大的个体越好, 适应值越小的个体越差, 为此适应函数采用如下方法构造。

undefined

为了能让很好的个体保持较多的复制机会, 同时又能限制其复制数目以免整个群体很快被控制, 本文选择指数函数进一步构造适应函数为:eγ, 其中β取-0.02。

2.3.2 遗传算子的设计

由于本文中初始群体生成时以满足题型和章节约束, 为了不破坏已满足的条件约束, 下文对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做了特别的设计。

(1) 选择算子

选择算子的作用是把优化的个体直接遗传到下一代或通过配对交叉产生新的个体再遗传到下一代。本文选择算子采用适应度比例法, 即根据各个个体的适应值的概率决定其后代遗传的可能性。

(2) 交叉算子

交叉是遗传算法产生新个体的主要方法, 它是将群体中的染色体个体进行两两随机配对, 并按照设定的交叉概率Pc和一定的条件对每对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交换产生新个体。由于编码是按题型分段编码的, 因此交叉时系统按题型分段进行交叉, 即每个题型段内单点交叉, 整个染色体为多点交叉。比如待交叉的两个父代染色体如下:

parent1= (S31 S32 S33 |S34 S35 S36|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arent2= (S71 S72 S73| S74 S75 S76|P71 P72 P73 P74 |P75 P76 P77)

则交叉之后生成的新个体为:

child1= (S31 S32 S73 |S74 S75 S76|P31 P32 P33 P74| P75 P76 P77)

child2= (S71 S72 S33 |S34 S35 S36|P71 P72 P73 P34| P35 P36 P37)

若交叉后生成的新个体段内存在重复的题号或章节编号, 则应重新选择交叉点重新交叉以得到新的子代。

(3) 变异算子

变异操作是保持群体多样性防止出现早熟现象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有条件的变异算子, 即在同一题型段内每个个体的每个基因都按照设定的变异概率Pm在一定范围内 (即与该基因的题型相同但章节编码不同) 变异, 具体的方法是: ①确定搜索新题的最大次数N, 并令当前搜索新题的次数T=0;②随机生成一个0~1之间的实数r1, 如果r1≥Pm, 保持该基因不变, 否则根据该基因的值 (即题号) 判断所属题型;③搜索次数N加1, 如果T>N, 则结束搜索新题, 保持该基因不变, 否则在该题型的题号范围内随机生成一个与该基因值不同的整数作为新的题号;④判断新题的章节编号是否与本个体其他题的章节编号重复, 若是, 转③;⑤用新题的题号替换该基因的值。

此外, 如果在进行了选择、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之后, 新一代的最好个体的适应值比上一代的有所下降, 则用上一代的最好个体替换新一代的最差个体, 这就是最优保存策略, 它是保证迄今为止的最优个体不会被交叉、变异操作破坏, 保证遗传算法的收敛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2.3.3 控制参数的设定

(1) 种群规模。

遗传算法是一个群体搜索算法, 遗传操作的对象是群体, 种群的规模通常关系着算法的速度。如果种群规模较小, 组卷的收敛速度就可以大大提高, 但群体的多样性会随之降低, 不易找到全局最优解;而如果种群规模较大, 虽易搜索到最优解, 但计算的复杂度会大大增加, 组卷的收敛速度变慢。为此种群规模的选择很关键, 一般在30~80之间选择。

(2) 交叉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

交叉概率Pc控制着对父代个体进行交叉操作的频率, 通常应取较大的值, Pc越大, 群体中新个体产生的机率就越大, 但同时原有的优良模式被破坏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因此Pc的选取,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一般在0.4~0.99之间选取。变异概率Pm是影响新个体产生的另一个因素, 如果Pm选取得较小, 则不易新的个体, 可能使算法早熟收敛陷入局部最优;而如果Pm选取得过大, 则又可能使算法变成随机搜索, 系统中变异概率Pm一般在0.001~0.01之间选取。

(3) 进化代数。

迭代终止条件的设定是使用遗传算法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通常该条件的设定有两种方法:一是规定遗传的最大代数;二是得到的最优解满足了问题的要求或者说连续几次得到的最优解的适应值没有变化或者变化很小。本系统中迭代终止条件的设定采用规定遗传的最大代数的方法, 通常最大代数在100~500之间取值。

3在线形成性考核系统的实现

3.1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基于前面两章对在线形成性考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本系统的实现了用户登录模块、作业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查询统计模块、授课申报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等, 其中作业管理模块和题库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 也是整个设计开发的关键。

3.2遗传算法组卷实现的主要算法描述

根据上一章对自动组卷算法的选择和设计, 遗传算法自动组卷实现的主要算法描述如下: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吴凤玲.基于B/S形成性考核管理系统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5 (1) .

[3]邹勇.基于NET的Web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4]PIATESKY SHAPIRO.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M].AAA/MIT Press, 1991.

形成性考核模式 第9篇

形成性考核一般有4种方法: (1) 根据出勤、纪律等平时表现评定成绩; (2) 根据实训、实验、课堂讨论、社会实践中的综合表现评定成绩; (3) 根据学生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评定成绩; (4) 经常进行阶段性测试并评定成绩[3,4]。我们主要采用第三和第四种方法评定学生的单元成绩, 最终以各单元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为课程的学习成绩。通过一年的研究, 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12级口腔医学专业6个班23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 (3个班110人) 和对照组 (3个班122人) 。两组学生入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选择生物化学课程作为研究课程。

1.2 方法

(1) 形成性考核方法。实验组在学习理论课期间进行了4次单元测验, 布置了两次作业, 将考勤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纳入平时成绩;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于期末进行终结性考核。所有测试和考核均采用客观题型, 电脑阅卷并汇总、分析成绩。将两组总评成绩进行对比和分析。 (2) 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所有任课教师及学生管理部门发放问卷, 调查两组学生学习风气有无差异;向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 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考核的评价。

1.3 统计分析

考试成绩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生物化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实验组对形成性考核的评价 (见表2)

3 讨论

(1) 形成性考核效果优于传统的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考核。表1表明, 实验组比对照组成绩高,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 形成性考核可充分发挥考核的评价作用。传统的终结性考核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一般只进行一次考核, 评价一次。由于影响考核的因素很多, 一次考核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而形成性考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多次评价, 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 可以弥补终结性考核的缺陷。此外, 采用全客观题的标准考试方式, 可以运用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多种指标对试卷质量和功能进行评判, 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知识覆盖面广泛等优点, 从而对学生学业的考核更具科学性。总之, “标准化考试+形成性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更为科学。

(3) 可充分发挥考核的反馈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教学考核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既往的终结性考核只做一次评价, 反馈的信息十分有限。形成性考核将给教师、管理者和学生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调查显示, 教师认为该方式具有反馈作用, 且对学生有指导作用的占87.27%, 说明教师和管理者可以利用考核反馈信息来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利用反馈信息来改进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并解决难题, 对其后期的学习和努力方向有指导意义。既往的终结性考核容易使学生养成“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惯, 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一年级学生, 还没有从高中阶段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 普遍缺乏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 还未形成良好的学风;而形成性考核可不断督促和引导, 促进学生按教学进度自主、认真、主动地学习。

(4) 有利于因材施教。高校教师与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单通道接触, 教师既不了解学生, 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形成性考核, 教师可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或因材施教。

(5) 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执业医师考试方式。形成性考核采用标准化考试方式, 模仿执业医师理论考试题型, 有利于提高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

(6) 为了使形成性考核更易推行, 我们安装了利用普通摄像头进行阅卷的软件, 满足了大量答题卡的阅卷工作。该方法便捷易用, 可在平时测验、单元作业中大量运用。

通过研究分析, 我们认为基于电脑阅卷客观化考试的形成性考核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 具有显著的激励、反馈、引导作用, 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应大力研究和推广。不足之处在于:该方法只适用于理论考试, 如何对实践技能进行形成性考核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多次考核使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学成本增加;考核方式还不够丰富多样。建立网考系统或许能弥补这些不足。

参考文献

[1]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彭艳霞.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医学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2012, 2 (2) :1-4.

形成性考核模式 第10篇

什么是形成性考核?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在教学目标细化的基础上, 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 它侧重于对学生认识过程和实际能力的分析和评价。其目的主要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督促学生的学习, 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学习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辅导或指导。因此, 形成性考核是教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 其特点是“不看一时, 多看平时。”形成性考核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能充分发挥形成性考核的导学功能, 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形成性考核的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 即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指导教师最后做总结性的评价。评价方案应该严格按照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要求来制定。每一个教学模块完成后, 对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作一次考核评价。学生应该达到什么考核标准, 如何进行评价, 最终会达到什么效果, 我们以该课程的一个综合训练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方案为例来说明。

下图是学生综合训练过程中形成性考核的一张零件图。经过前面的训练, 学生的综合技能已经达到相应的中级工水平, 其加工技能与评价技能都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按照表中的评分标准在加工完毕后对工件进行评价是完全可行的,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规定工时、规定地点完成这样一个工件并不是难事。

工件完成后, 先由学生自己对照评分标准逐项检测打分, 并且自己先分析一下加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能够自己找准问题所在, 学生就能对症下药, 在以后的加工中改进, 这样的自评环节会使学生有一种进步感、成就感,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由小组内的其他学生共同对这个工件进行评价, 大家一起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也容易在这种氛围下调动积极性。在这个组内成员互评环节中, 即使有少数同学一开始不能积极融入到课堂中来, 但是在小组热烈气氛的影响下, 这些学生也会不由自主的慢慢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最后一个评价环节是由指导教师作总结性的评价, 从加工的工艺路线分析开始, 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在每一工序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们所发现的问题, 该如何解决, 在今后的加工中要更加注意哪些事项。如果有时间的话, 还可以对改进后的方案再进行试车, 看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螺纹质量等都有哪些变化。教师的评价不一定很多, 但是要能一针见血, 切中要害, 要能在关键之处适时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养成终身学习的方法, 这样学生是终身受益的。采用这样的评价方法, 学生在整个考核评价过程中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 其效果大家也是可想而知了。

当然, 我们目前采用的这种评价方案, 与企业的实际加工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企业加工的产品更看重最后结果, 只要有一项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 这个零件就会被视为不合格产品, 所以按照我们评价方案中得到高分的零件却很有可能是一件废品 (这样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白) 。但是课程改革更看重的是过程, 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工件的加工, 就说明这次课程的内容他已经掌握了。这也是学生的车间实习与工厂生产之间有差异的地方, 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缩小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尽量让学生从平时的学习、实习中就积累实际工厂生产的概念和经验。

摘要:形成性考核是指在教学目标细化的基础上, 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 它侧重于对学生认识过程和实际能力的分析和评价。

形成性考核模式 第11篇

【关键词】发酵工程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专门人才

【基金资助】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HGJXH B2110216),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发酵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校教务发[2012]26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2010462), 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XM-HLJ-201109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3-02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授予,还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确定一种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入手,对《发酵工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做进一步探讨。

1.目前国内外课程评价现状

上世纪80年代,英国中等教育委员会开始采用基于学校日常教学的评估手段,并认为这种手段可以测量出“某些不能轻易或充分地从总结性考试中所获的学业成绩”[1]。

在我国,教育评价中“一考定成败”的模式在本世纪之前可谓根深蒂固,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文献。郭茜等认为形成性评价对教师而言可以增加教学互动、缩短信息沟通周期;对学生而言可以增强自信、帮助了解学习进展、确立努力方向和方法、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2]。除此之外,国内对形成性评价的探讨更多的还是基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赵向华指出形成性评价具有四个方面目的: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二是可以分解学生考试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业难度;三是可以全面、公正的评价学生;四是可以获取教学信息反馈[3]。

长期以来,终结性评价在包括《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评价在内的所有教学考核评估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终结性评估手段多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起到真正的促学作用。

2.我国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⑴考核形式比较单一,基本只有纸质的平时作业,缺乏立体的、全面的考核形式。

⑵反馈功能不突出,一些作业的评价只有成绩,没给评价。使得学生得不到学习指导方面的反馈信息,也延误了教师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

⑶依托平台薄弱,大部分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都是建立在一门课或一类课的课程教学中,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3.《发酵工程》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长期以来生物技术专业课程采用的终结性考核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这些问题,制定适合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确立针对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分析考核的实施效果并不断调整完善、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从而探索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以调控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机会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借助这些有益的诊断性信息指导教学,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4]。本文拟通过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3.1形成性评价体系特点

⑴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其自主性表现在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解答。形成性评价可以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确实有效的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加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⑵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模式。其多元性表现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在评价的主体上,它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的参与是形成性评价区别于终结性评价的一大特点;在评价的内容上,它不仅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还评价学生个人的兴趣、态度、品质、情感、策略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改进;在评价的标准上,它既有以课程标准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有尊重个体差异的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评价[4]。

⑶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开放的评价模式[4]。其开放性表现在为评价而进行的提问、讨论、作业、小讲座、小论文、小测验等都是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

3.2形成性考核指标的确立及考核评价方案

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将包含课堂考勤、课堂纪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作业、小论文、小讲座、课堂测试、期末考试、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创新等组成部分,其中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的比例与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的比例相当。

3.3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实施与信息互馈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指标的总体方案,教研室、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具体课程的考核体系指标,在课程开课初将考核方案告知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在考核过程中要及时、如实记录以作评价依据随时备查。

3.4形成性动态考核评价反馈体系的优势

严谨的、动态的“教学→考核→评价→结果分析→师生互馈→调整提高→教学”的教学考核评价反馈体系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效能感,还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考试设计。

以生物技术专业作为课程评价的总平台。改变了以往各门课程各自为阵的局面,用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来组织生物技术专业所有类别课程的教学考核,具有极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继而帮助他们弥补、改正,并促进取得较优的教学效果,本研究改革了“一考定成败”的终结性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主体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解答,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渗透。形成性评价体系中为评价而进行的提问、讨论、作业、小讲座、小论文、小测试等多种方式,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也具有显著意义。通过本体系去考核评价学生的智能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进取精神以及人格品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培养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优秀人才提供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昌提, 林菊芳, 陈宁红. 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兼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十年[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3):66-69.

[2]郭茜, 杨志强. 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005):103-108.

[3]赵向华. 对电大形成性考核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3(004):15-18.

[4]张润.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性的促进机制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9,11(9):99-101.

作者简介:

形成性考核模式 第12篇

形成性评价是适合当前教育模式的一种评价方式, 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评价, 并以此改进教学, 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系统性评价过程。除了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更重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结果, 更重视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分析, 并及时反思, 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和自我发展。

1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与要求

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在其《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他把教育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1]。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评价或真实性评价, 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方法等, 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习者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巩固和技能培养, 而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管理,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改进教学, 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形成性评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 评价内容从面向知识目标转向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传统教学评价参照标准较单一, 往往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却无视不同学习者的特质、情感与学习风格。因此, 在现代化教学中, 要重视学习者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 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个学习者。

1.2 评价范围从一元技能转向多元技能

现代智力研究成果认为, 学生能力是多方面的,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 由于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 评价也不应采取单一维度或标准, 而应多元化。网络教学的出现顺应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为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学习者在意义建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 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如问题解决过程往往由发现问题、定义问题、信息搜索、整合信息和解决方案等技能组成, 学习成果也可分为设计、组织、内容、演示等多项指标, 对学习者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价[2]。

1.3 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转变为以自我评价为主, 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

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 发挥创新精神, 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也就完成了一次自我否定、肯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目标的明确和成就感的形成, 使学习者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 增强评价能力。教师评价为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 而学习者间的相互评价, 可能引起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文化碰撞、价值观碰撞以及思维碰撞, 有助于其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将三者有机结合, 可以使评价更科学、合理、客观。

2 形成性评价考核项目的实施

2.1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 坚持每次课前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4], 保证每个学生一学期至少有1~3次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 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注意课堂提问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把握恰当的时机。如讲解细胞膜时, 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三文鱼有利于身体健康?”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2 阶段性小测验

测验范围可以是一章节或者一个教学模块。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个教学模块结束后, 测验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 教师批改、记录结果, 对测验成绩进行分析, 下次课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 并进行点评和指导。测验有利于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对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和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2.3 网上测验

近年来, 网络课程已经成为现有教学资源的拓展和补充, 我们前期在BB平台上建设了细胞生物学校级网络课程, 各章均配备了4~5种题型的自测题, 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学生可以随时在课后测试学习效果, 特别是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问答题, 点击后面的“答案”可以查看该题目的答题要点, 学生通过对比, 测试自己知识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后台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2.4 专题讨论[5]

教师根据本学期教学重点布置专题供学生研究讨论, 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提出“从乙醇脱氢酶来看不同人种的酒精中毒问题”这个论题, 要求学生综合分析与总结。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研讨情况, 鼓励其发挥主动性、表现自我,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讲解与评价。专题讨论分为线下讨论和线上讨论两种形式。

2.5 课堂展示

在前期教学改革中, 我们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课前学习, 课上小组讨论, 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讲解展示, 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制订评分规则时, 我们把表现性评价作为评价方式之一, 除了教师评分, 还有小组间评分。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转变为以自我评价为主, 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

2.6 撰写小论文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论文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 内容不限, 范围可涉及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各个方面, 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 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和归纳总结, 同时结合已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撰写小论文,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而且培养了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及创新思维。论文完成后教师仔细阅读并给予评价, 对于优秀论文经过教师指导, 投到相应期刊发表。

2.7 出勤情况

学生出勤问题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出勤率不高, 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除了班主任、学生干部考勤外, 任课教师随机课堂考勤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方面, 考勤除传统的点名外, 还采用APP点名软件, 如蓝墨云班课等, 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

2.8 实验课考核

形成性评价不仅应用于理论课, 还应用于实验课, 包括实验出勤、实验态度、操作规范、小组合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环节。

3 研究意义与挑战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 以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6], 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在此基础上, 首都医科大学启动了第四轮教育教学改革, 主题是“以学生学习成长为核心,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目标, 以内涵发展为基础, 推进我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更适合当今教育模式的评价体系, 能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 促进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教师可通过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形成性评价体系还与多种教学方法相适应, 能全面、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使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素质。

在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当然, 要进行考核模式的彻底改革, 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 教师从教多年习惯了学期末集中阅卷给出成绩, 学生更是习惯了传统的期末考试制度, 形成性评价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出题、批改、答疑工作量。考核模式的彻底改革具有长期性, 我们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 逐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贯彻素质教育要求,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Torrance H.Formative assessment: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empirical questions[J].Cambridge J Educ, 1993 (23) :333-344.

[2]杨金来.基于网络的多元形成性评价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1 (10) :72-77.

[3]杨孝堂.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学习评价系统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6) :43-47.

[4]陶怀, 陈夏, 宋岚, 等.形成性评价考核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 2015, 17 (7) :595-597.

[5]姜智, 周迎会, 吴士.形成性评价对医学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启示[J].基础医学教育, 2015, 17 (6) :490-491.

上一篇:做不到下一篇:三维数字地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