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沼气范文

2024-05-15

发展沼气范文(精选12篇)

发展沼气 第1篇

一、建设背景

1. 一是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大力普及农村沼气。

从“十五”期间开始实施了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 广大农牧民通过沼气池的建设, 减少了能源支出, 减轻了劳动负担, 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深受农牧户的欢迎。项目主要是选择有养殖的农牧户进行建设, 却不能满足一些非养殖农牧户、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对沼气的需求, 在这些地方发展养殖小区建设, 集中处理畜禽粪便, 实施集中供气沼气工程, 可以解决非养殖户对沼气的需求, 使用清洁能源, 减少支出, 提高生活水平,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逐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 二是发挥资源优势的需要。

赤峰市是半农半牧区, 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等生物质能源资源, 实物总量可达1500多万吨。通过沼气工程建设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合理使用, 改善农村环境, 促进农业生产,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 三是治理养殖小区畜禽粪便污染的关键环节。

我市现有养殖小区养殖场近千个, 但目前绝大部分养殖小区没有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 养殖小区粪便、污水随便排放, 对周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建设养殖小区沼气工程, 可以有效治理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染, 对加快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设模式

1.“多池连体”集中供气工程

面对沼气知识、技能的掌握各不相同的千家万户, 力求探索一条“集中建池, 统一管理, 分户有偿使用”的路子, 做到一人掌握沼气技术, 多人多户受益。针对这些问题, 当铺地乡关家营子村村民刘志在自己的空闲地上进行了两处多池连体模式的沼气建设, 其中一处为10个容积12立方米的沼气池相连, 共120立方米;一处为5个容积15立方米的沼气池相连, 共75立方米, 总容积为195立方米。通过试运行, 每个沼气池可供给3个农户5口之家的日常生活用能。为保证用气气压, 增建了贮气池。为保证常年用气, 在沼气池的上方建造了高标准温室进行育苗生产。

2. 单池 (100立方米) 集中供气工程

以集中供气50户为单元, 设计建设集中供气工程, 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建设模式以“一池四建”为建设单元。

一池:沼气池建设为100立方米, 处理禽畜粪便和污水, 净化环境, 提供高效清洁能源和优质有机肥。

四建: (1) 原料预处理池:原料进发酵池前, 进行预处理, 把沉砂或石块等有害物质与粪便分开。建设为5立方米。 (2) 水封贮气池:建设50立方米水封贮气池一处。 (3) 沼液贮存池:建设一个30-40立方米的沼液贮存池。 (4) 高标准蔬菜日光温室

3. 双池 (每个50立方米) 集中供气工程

主要建设以两个50立方米沼气发酵池连体的集中供气工程, 两个沼气池共用一个水压间, 在沼气池上建设高标准牛舍。目前已经建成11处, 利用效果十分明显。

三、各种模式的特点和管理方式

1. 模式特点

(1) “多池连体”集中供气工程特点

“多池连体”集中供气工程占地面积大, 需要进行单池进料单池出料, 无需进行图纸设计 (现用国标图纸就可以) , 施工简单, 造价低廉, 以相应的户用沼气池的施工技术和资金投入就能施工建设, 一般的沼气生产工就能完成工程建设。便于维护, 单体进行维护时不影响正常供气, 一个或者几个沼气池出现故障可以进行单体维修;启动容易, 可以先启动一个沼气池再陆续启动其它池;发酵工艺容易掌握, 每个沼气池相对独立, 一个沼气池酸化可以单独进行调解。

(2) 单池集中供气工程特点

单池集中供气工程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进出料只需要管理好一个沼气池就能服务多家农户, 但是需要单独设计, 没有可以采纳的图纸, 我市翁牛特旗主要采取10立方米沼气池按比例放大进行设计, 在施工方面难度较大, 需要各工种齐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 要采取大型沼气工程的建筑方法, 一般的沼气生产工不能完成建池任务。建设资金投入较高, 一次性投入较大, 建设技术含量较高, 但使用年限、供气效果可以和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相媲美。

(3) 双池集中供气工程特点

双池连体集中供气工程, 造价和占地面积在单体100立方米和多池连体沼气池之间, 施工较单体100立方米沼气池容易掌握, 主要是采取10立方米户用沼气池图纸进行按比例放大设计, 以砖模起拱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施工可由沼气生产工完成。

2. 管理运行方式

不论是哪一种建设模式, 管理方式基本相同, 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建池户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为非建池农户提供沼气。非建池农户可以按月付费, 每月30元, 并签订供气合同。

(2) 按流量计数付费, 平均每立方沼气在1元钱左右, 每个农户家每天大约可以用1立方米的沼气, 每个月也就30多元钱, 大大节省了燃气开支。但是由于没有配套沼气流量计, 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在流量计配套后实行, 这也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法之一。

(3) 非建池户还可以以牲畜粪便换取沼气, 平均1立方米畜禽粪便换取10立方米的沼气。

建池户的收益并不是来自于农户用气的费用, 农户所交费用只够日常管理和维护费, 效益的产生来自于沼气池产生的大量有机肥, 按现在市场价格计算1立方米沼肥可以卖到近50元, 随着化肥的不断涨价和人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 沼肥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

四、三种集中供气工程优点

以上三种集中供气工程都具有以下优点:

1. 便于日常管理, 户用沼气池需要建设物业站, 针对每

家每户进行服务和管理, 服务站覆盖面小, 一般也就能够管理100~200户左右。但是建成集中供气工程后, 物业站只需要管理好几十家的沼气池, 就能够使千家万户用上洁净能源, 有效的利用了出料车等相对较少的物业服务方面的设备。在建池户农牧民培训方面也大大减少了工作范围, 只需要有针对性的教会较少的建池户日常管理和沼气发酵方面的知识, 就可以保证沼气池正常运行。提高了日光温室的建设标准, 使沼气池在冬天也能正常产气, 让农户在最冷的冬季也能用气, 大大提高了沼气池冬季产气率, 使利用沼气进行冬季取暖成为可能。可以说是一处建成沼气池、百家做饭不冒烟。

2. 使家中无畜禽户和没有劳动力的农户也可以利用沼

气这种清洁能源, 联户沼气供气工程的建设, 为那些家里没有劳动力不能对沼气池进行日常管理的农牧户也能用上沼气。有很多农户由于多种原因不养或者不年年连续养畜, 造成很多户用沼气池没有发酵原料空池运行, 集中供气不但解决了无畜禽户不能生产沼气的困难, 而且解决了养殖大户粪便处理难, 污染环境的困境。

3. 资金集中使用, 减少了其他建池户的开支。

户用沼气池建设针对千家万户, 各户的经济状况和生产条件各不相同, 有很多农户经济基础较差, 改造圈舍已经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 有些圈舍改造后由于标准不高, 只能解决沼气池冬季安全越冬, 不能解决冬季正常用气的问题。而集中建池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点, 提高了建设标准, 节省了大量改造圈舍的投资, 使不少已经建成地面硬化的圈舍不用重复建设, 为农牧民切切实实省下不少开支。

五、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虽然联户沼气供气工程有很多好处, 但是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1. 由于农村地区农户居住相对分散, 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若单一使用户用沼气池提供的直径三分的管道不断延长再逐家逐户的分出管路, 势必要影响沼气气压的稳定性;如果从沼气池顶部逐户接出供气管道不但不利于沼气池的整体密封, 而且拉出的管路太多, 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影响美观。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在保证沼气池整体美观性的同时, 让所有农户在用气高峰期能够用上持续稳定的沼气, 那就必须有一套沼气输配系统, 该系统由恒压的分气缸和类似城市煤气管道的输气管路组成。该套输气管路系统从沼气池的分气缸开始接出, 首先根据不同距离沼气使用农户的多少确定主管路的直径, 建一条由粗到细的主管路, 同时按照管路长度, 建设数量不等的观察井, 进行管路排水和故障维修等, 然后依次变径入户, 这样就能够保证所有的用气户在同一时间内使用沼气, 都能得到恒定的压力和流量, 由于管道全部埋入地下, 不会影响美观性。

2. 联户集中供气工程需要投入资金较大, 为了更好的发

挥集中供气的作用和效果, 国家和自治区在输配气改造方面应当给与适当的资金支持, 才能为更多的农牧户服务。

3. 高标准温室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对于一个养殖大户

来说也不是小的数目, 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国家和自治区给予相应的补助性资金, 鼓励建池户开展联户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

六、结论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 第2篇

——石桥镇党委、政府

石桥镇位于嘉禾县北面,面积57.84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年出栏生猪10万余头,家禽38万只。为了将畜禽粪便这一“废物”变成“宝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新村”这一目标,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建设生态农业的载体,按照“小沼气,大产业”的思路,积极实施沼气工程,“猪一沼一鱼一菜一粮”五位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2006年以来,我镇新建沼气池850口,其中仅2010年完成220口,占全年任务的21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突出一个“动”字。

一是行政推动,强化组织指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土地、财政、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柏福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制订下发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选配了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专业干部,并将沼气池建设作为促推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

1确职责和任务。同时,岐峰、周家、上坪、石古元等四个重点村也分别成立了沼气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和互动机制。为明确干部职责,按照“镇规划、村实施、组监督、户落实”的要求,镇政府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在实行村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的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一池三改”合同书。为确保有序推进,真正把工作抓到点子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标准、进度要求和责任目标,对沼气池建设进行责任定位,消除工作“死角”,真正体现了“抓准、抓精、抓好”的要求。二是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大力宣传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用典型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建设和使用沼气。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邀请县能源办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沼气使用技术,介绍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效果。通过走访养殖户,现身说法,印发宣传资料,同农民算经济帐、环境帐、综合效益帐等办法,使广大农民认识了沼气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示范带动,调动工作激情。首先,干部带群众。为推广沼气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我们确立了“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村支书、村委主任和妇女主任等带头建沼气池,通过他们带动家族、亲戚、邻里建池,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带动一处。岐峰村委主任刘华锋、石古元村委主任罗日生、上坪村支部书记廖日生、木牛村支部书记罗建民、文书罗朝喜等村干部建成投入使用沼气池后,各自村支两委班子就立即组织农户前去参观学习,使群众知道使用沼气不仅能照明、做饭,而且省钱又省事,方便实用,消除了心中疑虑,增强了建设沼气池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先进带后进。对于发展慢的村,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沼气现场会,让后进村到先进村学习参观。如组织石市、泮桥、村尾、仙江等发展慢的村干部群众到岐峰、周家、上坪、木牛去学习参观,开现场促进会,现场办公,现场讲解,现场宣传,有效促进了全镇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投入,用活一个“奖”字

农村沼气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六小工程”之一,是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也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国家确定的建设投资直接兑现到其他农户这一政策的前提下,为充分体现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达到有效整合建池要素,圆满完成“一池三改”任务的建设目标,把国家投资政策和镇政府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镇里决定在项目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对达到要求和标准,并通过验收的“一池三改”户,每户补250元。对于进入农宅规划点,并使用沼气的农户,优先审批办理建房手续,同时对建筑营业税采取先征后部分返还的办法给予奖励。对缺劳动力的农户,村

里帮助备料,帮助运输,优先建池。通过一系优惠政策的扶持引导,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既保证了沼气建设有效资金投入,又缓解了“三改”投入对农户的压力,触动了农民迫切改善生活条件的兴奋点,激发了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积极性。为保证用好以奖代补资金,我们专门制定了《石桥镇农村沼气建设奖补办法》,设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基金,做到奖补资金落实,奖补标准明确,奖补对象公开,使奖补措施真正成为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助推器”。

三、讲求质量,强化一个“优”字。

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推动农村能源建设 第3篇

关键词:农村沼气;新能源;发展;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0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推动农村能源的转型和建设也已被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可以说农村能源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样,已经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因此我们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集中全社会的资源来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1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面貌。农村和城市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农村的厨房还是传承百年的传统方式,农村的厕所还是为土地养肥资源的提供处,这些都决定了大力发展沼气的积极意义。现在我国通过加快能源建设,对农村的庭院进行了进一步的美化,解决了柴草乱堆乱垛的现象,而且把柴草最大化的用在了发展农村沼气和农村能源建设上来,有效地促进了圈厕净化,解决了粪土乱堆乱扔的现象,不仅使粪土进一步得到了利用,而且改善了农民的居住和生存环境[2]。总之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和加快能源建设,有效避免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真正的改善了农村的生态和居住面貌。

1.2 有利于农民节省资源开支,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以往农村居家做饭一般都是利用传统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各家各户照明都实现了电力化,但是这些方式没有将农村的各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随着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沼气,加快农村的能源建设,这实际上改变了农村的资源利用情况,使得沼气既能生火做饭,增加了农村清洁的能源供应,又能照明发电,减少了煤电等石化能源的消耗,从而优化了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3]。此外,大力利用沼气不仅有效的节省了农民的资源开支,而且进一步的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以通过沼气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和有机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耕种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3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改变农村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农村,多少代都是靠有机肥料撑起农作物发展的一片天,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了全面的养分,促进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进一步地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土地的肥力。但是这种有机肥料的施用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新型沼肥施用方法,把牲畜、沼气、土地联系了起来,并能够循环利用,而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数量。另外,通过大力推广沼气,使得生态养殖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使得高效种植业也得到了大力推崇,并且也改变了资源能耗型的常规农业的发展方式,确立了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的新型发展方式,这不仅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而且转变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

2 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关键是有雄厚的资金做保障,但是从农村的现状来看,发展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最大的难度就是资金问题,因此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有效保障农村能源建设的顺利进行。首先,政府要带头加大资金投入,把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尽量的向农村能源建设倾向,而且要出台更加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提高国家能源补助标准[4];其次,各个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也要对农村沼气建设提供更优越的政策、更方便的资源融资途径,让农民参与到发展沼气和加快农村沼气建设中,有更多的融资途径和资金来源;最后农民自身也要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要把自筹资金作为建设和改善资源环境的基础,提高农民建设沼气与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筹集资金,就能推动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就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2 加大农村沼气的宣传力度,营造建设农村能源的新氛围

目前对于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有的人了解的不够深刻,有的领导还不够重视,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各级领导宣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要向农民宣传大力发展沼气,对于农民增收与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可以通过宣传普及沼气使用的技术,提高农民发展沼气、建设沼气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大力发展沼气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关注和重视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支持和关心农村沼气能源建设[5]。只有大力进行宣传,才能真正营造建设农村能源的新氛围,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的新步伐。

2.3 建设沼气管理队伍,抓好沼气管理服务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管理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队伍,农民是农村沼气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农村沼气的使用者,因此要让农民自己掌握沼气的开发和管理技术,要培养农民自己的管理队伍。所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科技下乡的机会,建设农村沼气服务和管理的完整体系,一定要分期、分区、分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农民进行培训,不仅要建设一支管理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队伍,而且要使所用的农户都能真正掌握和使用沼气。抓好沼气管理服务,做好检查督导[6],沼气虽然是利用价值比较高的能源,但是如果管理和服务不当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一定要抓好沼气管理服务,成立相关的管理服务维修队伍,要定期、不定期的深入村、户进行检查,防止因为管理和维修上的疏忽造成的危害。而且有必要定期召开维修管理服务会议,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更好地促进沼气的管理和服务。

2.4 综合利用沼气资源,延伸沼气产业链条

沼气资源不仅能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必备的资源,而且通过开发和延伸沼气产业的链条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所以农村不仅要大力开发和建设沼气,而且要以沼气为载体,以发展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为着力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而有效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沼气资源是循环的资源,因此要在利用沼气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必备的土地肥料的基础上,建立以沼渣、沼液为材料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各种农产品的品质、减少土地和肥力的成本、增加基地的经济效益,推动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意义的实现农村的循环经济。

3 结语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是国家促进农村更好更快发展的伟大战略举措,因此我们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大力开拓农村能源建设的新途径,从而建立农村生态循环的新环境,促进农村沼气及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继世,徐焱,韩阳,曹晓明.打造新观念谋求新发展加快推进农村沼气项目建设[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4(4):89.

[2] 李雪树,李尧琴.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3(3):6-8.

[3] 张品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2,2(2):162.

[4] 卢文冰,刘静.发展农村户用沼气促进农村能源建设[J].吉林农业,2012,9(9):44.

[5] 王波,李越.农村能源发展新模式——四川省井研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2013,11(11):81-84.

[6] 山西盐湖区生态农业工作站.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沼气建设与服务[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5,3(3):5-6.

山西农村沼气发展浅析 第4篇

截至2010年底, 山西省农村沼气用户已达到了70万户, 年可处理畜禽粪便1300多万吨、生产沼气2亿立方米、年均节约煤炭136.8万吨, 相当于240万亩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 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吨、减少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3.4万吨。同时通过节省燃料、节约化肥、农药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各种途径, 年可使广大沼气用户增收节支10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 农村沼气已在农业循环经济和农村节能减排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2004年以来, 中央连续7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2009年12月,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讲话中, 承诺中国政府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中长期规划, 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 这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时代。农村沼气建设通过上联养殖、下促种植, 变“三废” (人畜粪便、秸秆、生活垃圾) 为“三料” (燃料、饲料、肥料) ,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实现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走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理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省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2007年以来, 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为民办的实事, 斥巨资加大发展力度, 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 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全省沼气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各级领导、广大群众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使用率不高。造成户用沼气不使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气候问题。

我省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晋西北地区比较寒冷, 如果越冬管理措施不当, 容易造成沼气池冻裂而报废, 使用率下降。

(二) 人的问题。

沼气池在广大农村地区是“嫌贫富不爱”的项目, 同时也是“嫌懒爱勤”的项目, 也就是说, 由于自筹资金相对较大 (约2000元/户) , 太贫困的农户无力承担, 富裕农户嫌麻烦而更愿意选择电、液化气等清洁、方便的炊事能源。同时, 沼气池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需要勤进出料、勤搅拌、适时大出料等细致、认真地工作, 对于那些认为沼气池建成就一劳永逸的农户也不适合沼气池的使用。而且目前的沼气用户主要是留守在农村地区的“386199部队”, 即妇女、儿童和老人, 他们的知识背景、实际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弱, 也影响了沼气池的正常使用。

(三) 原料问题。

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家提倡健康养殖、人畜分离, 致使许多地区农民已无养殖习惯, 发酵原料短缺也是使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服务问题。

我省2007年开始安排服务网点建设, 而户用沼气项目早在2001年就开始安排, 服务网点的安排远远滞后于户用沼气项目的安排, 同时由于服务报酬低、收费困难等问题, 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 沼气技工没有真正把沼气技术服务当成一项职业来做, 多数地方还没有真正建立一支技术过硬、力量充足、服务可靠的队伍, 召之不能来、来之不能战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一些服务网点难以为继。部分地区半拉子工程、沼气池闲置、越冬管理不到位、沼气用户得不到及时有效服务和培训以及沼气池出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等问题的依然存在。

(五) 工作经费问题。

由于没有管理工作经费, “粮草”不到位, 许多市、县存在无差旅费、无交通费、无资料印刷费等的问题, 在项目申报中就出现了“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 致使各市2006、2007两年申报农村沼气项目均超9万户、2008、2009两年锐减至4万多户和1万多户、2010年不足万户。六是三沼综合利用的问题。“三沼”综合利用, 是农村沼气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是农村沼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 是解决当前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土壤板结、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从目前情况来看, 由于我省这几年, 特别是2007年以来, 沼气建设任务重、要求严, 各市、县在保证建设任务的完成和建设质量的提高上下足了功夫, 在“三沼”的综合利用方面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正是由于重视不够, 使得“三沼”综合利用滞后, 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广大沼气用户所能看到的仅仅是点灯、做饭省了些电、省了些煤的效益, 却付出了很大的精力用于沼气池的管护, 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导致了部分农户沼气建设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沼气使用率偏低等问题的出现。

三、五点建议:

(一) 要由全面开花向“有所为, 有所不为”转变。

多年来, 我省的农村沼气一直考虑要全覆盖, 要使沼气项目的“阳光”普照全省, 致使目前全省115个农业县区有112个县都在建设沼气, 而由于气候原因, 真正适宜农村沼气发展的地区应该在我省的太原以南地区, 太原以北地区除个别县外, 沼气发展的适宜性较差, 这也是造成全省沼气使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在今后农村能源的发展过程中, 在技术的选择上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 同时, 在各市的项目安排上, 也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 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能源, 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宜散则散、宜聚则聚, 同时大力发展吊炕、炉灶改造、太阳能利用等多种农村能源技术, 在全省农村地区形成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用能格局。

(二) 要由“单打独斗”向融入大农业转变。

当前, 沼气建设是循环农业的纽带, 它上联养殖 (处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 、下促种植 (沼渣、沼液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 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是目前规模化养殖没有建设沼气的愿望和要求, 一些企业要项目也仅仅是为了要资金, 种植业也没有将沼渣、沼液的使用列入议事日程, 各级能源办这几年任务重、压力大, 没有精力认真做好“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同时, 不同的单位由于本身所从事的技术推广和争取项目的需要, 对循环农业又各自有各自的理解和阐述, 造成了各自为政、各自搞各自的“循环农业”的局面。为此, 建议整合农业资源和资金, 将不同单位的“循环农业”进行统一筹划、统一安排, 同时要体现项目管理的统一性和技术指导的多样性, 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项目管理, 各下属事业单位将主要精力用在技术推广、技术承包、技术指导以及技术引进、整合、创新, 必要时进行技术研发。

(三) 要由重建轻管向全程控制转变。

由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 各市、县全神贯注搞建设、一心一意谋进度, 对建成后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操心不多, 甚至不闻不问, 使部分市、县有数量无质量, 建成就意识着报废。所以建议在彻底摸清当前全省68.4万户沼气用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规范服务网点建设、运行, 积极探索运行机制, 并开展以乡村服务网点为基本单元、领办技工为技术骨干的沼气用户建设、管理、服务的全程控制试点, 从而达到农户受惠、技工受益、企业受利、政府受誉的多赢目的。

(四) 要由单一模式向技术整合转变。

要积极开展率领粪便结合秸秆发酵技术、沼气发电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支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的尝试研发, 将沼液研制成浸种液、杀虫剂、添加剂等, 将沼渣开发成有机肥料、饲料等, 充分利用沼气和其他附加产品, 增加其附加值, 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 推动农村沼气由单一的畜禽粪便发酵、砖混结构建设向多种发酵原料、多种建设材料、多种工艺流程转变, 从而逐步实现农村沼气事业的工厂化、产业化。

(五) 要由地方申报项目向规划先行转变。

发展沼气生产 建设新农村 第5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xx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三农”实际,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大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着力搭建五个“平台”(即机制平台、规划平台、政策平台、服务平台、生态平台),强力推进农村沼气发

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构建和谐生态家园,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沼气池xx万多座,大中型沼气工程xx处。年产沼气xxx亿立方米,可节约原煤xx万吨,年可处理有机废弃物xxxx万吨。全市xxxx个行政村中有xxx个推广实施了沼气,近xxx万农民使用上了沼气,农村沼气每年为农民节支增收6.4亿元。2002年xx农村能源环保工作会议、2003年xx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及利用世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启动会议和2005年xx省生态文明村建设现场会均在xx市召开。在2003年和2004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沼气建设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200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到xx考察“三农”工作时,专门视察了xx区xx乡xx村以“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完善机制“平台”

沼气虽小,但却是个大产业。实践证明,发展农村沼气切实符合农业大市实际,大大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有效降低农业资源消耗,劳动力资源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面广工作量大,而且协调任务重,必须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即机制和体制建设。为了完善农村沼气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强化了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初期就成立以主抓农业副市长为组长,农业、农办、财政、畜牧、农行、信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市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沼气建设每年都被列入市委、市政府要办的实事之一,市委书记xxx、市长xxx、市委副书记xxx、副市长xxx等领导同志亲自抓沼气建设,多次下乡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沼气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建立沼气建设领导分包联系点制度,市领导分包到县,县领导分包到乡,乡领导分包到村,村干部分包到组、户。二是实行目标管理。我们把沼气建设纳入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市、县、乡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百分制考核,年底检查验收,制定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同时严格沼气项目监管。项目争取难,把项目做好更难。为此我们在工作思路上,在运作程序上,在协调关系上都作了积极探索,定期组织财政、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千方百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三是加大督导力度。为了及时掌握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和整体工作进展,实行了周报、月公布、季检查、年考评制度。每月建设进度公布在《xx日报》上,并发行《督查快报》,结果全市通报,从而调动了各级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规划“平台”

xx市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历年来广大农民形成的单一的传统的种植模式,粗放的、小打小闹的养殖方式和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生活生产居住条件,决定了要加快沼气发展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总体规划布局。为此,根据xx情况,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对全市沼气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五个结合”。即把农村沼气建设同发展畜牧养殖业结合起来,重点安排养殖业相对集中的乡村;把农村沼气建设同无公害农业生产结合起来,重点安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乡、基地村;把农村沼气建设同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实施结合起来,重点安排承担有生态家园建设项目的乡村;把农村沼气建设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安排国家和省定的贫困乡、贫困村;把农村沼气建设同村容村貌治理结合起来,重点安排生态文明示范村、小康村,按照五个结合,我们对全市沼气建设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布局,在区域安排上,我们规划了xx县、xx区、xx城、xxx、xxx五个重点县(区)和一批高标准的沼气示范村,以此带动全市沼气建设快速发展。在模式选择上,我们因地制宜,提出了西部重点发展庭院生态经济为主;中部沿黄滩区发展“四位一体”模式为主,东部重点发展“猪沼果(菜)、?猪?a沼?a食用菌?模式为主。在大中型沼气工程上,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并制订了”十一五“期间新增沼气zz万座,2010年累计达到xx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x00座,让全市32的农户xxx万农民用上沼气的目标。

(三)突出政策”平台“

我们在组织健全机制、搞好规划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一是资金扶持上,在市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2004年专门拿出

x0万元,2005年拿出x00万元用于沼气以奖代补资金。不少县(市)区也对沼气建设户实行了财政补贴;二是畜牧养殖上,对于建成沼气池的养殖场、养殖户,逐个登记造册,由畜牧部门优先向他们推荐畜禽优良品种,优质价廉饲料和兽药,免费传授科学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同时积极帮助各养殖小区建立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养殖协会在沼气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宣传氛围上,在报纸、电视台、电台、杂志等传媒开设专版、专题、专栏,宣传沼气建设的意义作用,并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和标语口号,使农村沼气建设入目、入脑、入心,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是招商引资上,我们充分抓住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资金投入的有利时机,引导、动员各县(市)区努力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国债资金、扶贫资金、财政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资金等,每年争取的沼气发展资金都在x00万元以上。2002年启动的利用亚行贷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总投资3331.62万元,其中亚行贷款xxxxx万元,省配套xx7万元。从而形成了国家拿一点、财政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机制。

(四)营造服务”平台“

农村沼气建设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工程建设、技术推广应用阶段和建后管理、使用与维护阶段,成效都体现在第二个阶段,因此沼气建设质量和建后服务好坏是决定农村沼气建设成败的决定因素。随着沼气建设的全面铺开,我们用产业化的理念经营、建设、管理沼气,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用服务连接市场,用服务赢得市场,健全沼气建设服务体系。一是抓典型,搞好示范带动。近年来全市各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建立了自己的沼气建设示范村,示范典型引路,示范与推广同步,循序渐进,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围着农民转,做到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辐射效应,我们一方面抓项目实施,把项目村户建成样板典型,一方面抓普及推广,组织没有项目地方的农民群众到项目村、项目户进行参观考察,让农民真正看得见、摸得到、学得会,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发地自筹资金建设沼气。二是抓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和施工队伍。我们一方面根据《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范》和《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等,从理论和实际上分期分批对全市沼气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目前,我市持证沼气技术人员已发展到xxxx人,其中有xxxx人获得了国家级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另一方面专门组织编写《?四位一体?工程应用技术》手册x万余册、安全使用手册4万余份和《生态农业与沼气》一书2万本,免费发放到重点乡村和建池农户,并先后举办不同类型的沼气培训班xxx期,培训农民x万人次,通过巡回检查及时解决沼气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保证农村沼气的科技含量。三是抓质量,确保沼气施工高标准。统一使用省里下发的沼气灶具和配套产品,在施工过程中,沼气池施工生产工必须具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施工队伍必须具备资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施工,千方百计保证工程标准,一池三改率达到100。并且专门组织人员,对所建沼气池进行统一验收,确保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用户满意一个。四是抓体系,解除建池户的后顾之忧。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农村能源开发公司,具体负责沼气配件供应、安装、调试、维修和沼气池设计建造工作,开发公司与专业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与农户签订技术管理合同,对所建沼气池建档立卡,详细记录所在县、乡、村、组、身份证、建池人、建池时间、使用时间、意见反馈等,统一管理,做到谁建池、谁负责。我市的x城、xx还专门配备出料车,解决建池户出料难问题,并将沼液、沼渣施用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态农业园区。

(五)打造生态”平台"

发展沼气 第6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云南 沼气

一、发展沼气对推进云南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农村和农业循环经济。农村沼气建设主要是利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沼气池内的反应、发酵后产生沼气(甲烷),形成了“农业废弃物——沼气——种养殖”这一典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林木资源消耗。目前,在云南省广大的农村,全省以薪柴为主要能源的农户占全省农户的比例为60%左右。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可以改变目前农村的用能现状,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有效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

3.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是生物再生产的产业,发展农村沼气是实现以资源消耗型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可以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同时,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

4.有利于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与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村垃圾、人畜粪便和农村污水。通过发展农村沼气,把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集拢到沼气池里进行发酵,避免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随着风吹雨淋,流入、浸入湖泊、河流和库塘,减轻水体污染。

二、农村发展沼气的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农村沼气取得显著成效。

1.农村沼气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05年底,云南农村沼气保有量累计达到150万户,沼气池保有量居全国第4位;建有处理畜禽粪便的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总池容为500立方米,年产沼气4.5万立方米,年废弃物处理量为3300吨。

2.投资力度不断加强。从2003年开始,云南省实施了沼气国债项目,增加了农村沼气的投入,省财政对沼气建设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投入资金从2002年的5200万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7500万元。

3.促进农民增收取得成效。云南省沼气的推广应用,拉动了云南省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了“猪多,肥多,气多,粮多,钱多,环境美”的局面,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60—100元。

三、云南农村发展沼气中反映的问题

1.各地区沼气发展不平衡,技术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云南各州市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全省各州市沼气发展不平衡。同时沼气建设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边远山区,技术服务、技术指导跟不上,没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导致建池不规范,对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还有待提高。

2.沼气建设管理有待统一,沼气生态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目前,云南省沼气建设由农业厅、林业厅和扶贫办分管,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资金、人力等管理比较分散,缺乏示范和推广补助性资金,没有完善的沼气服务体系,维修网络不健全,制约了典型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导致沼气生态农业难以形成规模,严重影响沼气效益的发挥。

3.沼气建设资金不足。据了解,建一口沼气池大约需要1500元,加上相关的配套设施需要2500—3000元,省里补助500元,县里补助不一,贫困县基本没有配套的补助资金,资金和项目安排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

四、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农村沼气的对策建议

1.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一是统一管理机构。针对目前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机构比较散这一问题,建议统一管理机构,减少人力财力的浪费。二是加强质量管理。沼气池建设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必须遵循职业准入制度。

2.增加资金投入,扶持贫困地区。一是提高补助金额,减少农户的负担,提高建沼气的积极性。二是改变现在一刀切的补助额度,对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村给予倾斜。三是建议农村信用社设立发展农村沼气小额专项贷款

3.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沼气发展。一是对建池技工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建池质量。二是加强建池后服务工作,各乡镇建立沼气配件服务站或沼气零配件销售点。三是组织流动培训学校到每个乡镇进行专人培训,由此人负责维修,以保证农户沼气正常安全使用。

4.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综合利用率。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不断成熟完善沼气的建池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产气率,拓宽沼液、沼渣的用途,把沼气建设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结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5.加强推广大中型沼气池,推进生态农业发展。通过大中型沼气池推广,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推进云南省生态农业大规模的发展,另一方面有效控制大中型养殖场和农场产生的禽畜粪便及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刘润芳. 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及模式研究[D]. 西北大学,2006.

[2]曲格平.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 当代生态农业,2002,(Z1).

农村沼气发展模式及对策 第7篇

关键词:农村沼气,优势,模式,存在问题,对策

沼气是通过发酵方式循环利用生物质能,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多重功能,沼气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1]。为鼓励沼气产业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农业部先后出台了《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为农村沼气发展奠定了法律和政策基础。目前,全国已有1 600多万农户使用了沼气,每年沼气产量60亿m3以上,3 000多个畜禽养殖场建设了大中型沼气池,处理畜禽粪便超过5 000万t;每年处理污水粪便近6亿t。

1 沼气能源的优势

近年来,农村沼气发展作为环保节能、改善农村生活质量项目,优势明显[2]。一是可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生产出安全的有机肥料;三是生产清洁的燃料。沼气清洁卫生,通过管道进入农家,用来做饭、供暖、照明,甚至可以用来发电,1户3~4人,修建1个10 m3沼气池,只要发酵原料充足,并管理得好,就能解决照明、煮饭等燃料需要。

2 沼气发展模式

2.1 庭院模式

该模式主要以农户型生态富民家园为主。基本建设单元为“一池三改”。人畜粪便和污水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使厨房、圈舍和厕所得到改造,庭院得到绿化、美化与净化,从而实现节约生活用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农户可以利用沼气照明、洗浴和取暖等。沼液或沼渣发展庭院高效种植,提高经济作物产量品质,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2.2 生态农业模式

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一池三改”与“猪、沼、菜、果、粮”等模式的沼气生态种植基地,扩展沼液与沼渣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沼气生态农业作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作物对化学肥料和农药依赖性,综合治理农业污染源。

2.3 生态家园养殖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健康优雅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城乡居民追求的目标。人畜混居养殖已不适应发展需要,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成为今后养殖发展的方向。培育专业化养殖户,规划出养殖小区,实行集中统一养殖对畜牧粪便进行人工收集,减少冲洗水使用量,粪便综合利用可堆沤成商品固体有机肥、生产生物菌肥,也可生产食用菌。废水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统一铺设输气管网为村民供气。处理后的污水可为养殖提供饲料,也可通过自流或污泥泵直接浇灌田地,实现物业化管理,避免沼气池日常管理和维护的不便。

2.4 生态家园村镇模式

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生态家园村镇可实现新村新貌。这种模式以没有养殖习惯的村镇为主,以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为中心,可几户、几十户或一个村建设1个沼气净化池进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产沼气供农民使用。污水处理后,可以浇灌田地,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化利用,也可以并入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这样不断优化农村总体环境,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庭院养殖导致农民生存环境恶化。小型沼气需用动物粪便作为原料,要发展小型沼气必然要发展庭院养殖业。庭院养殖是我国农民副业收入的一部分,但从新农村建设要求看,并不适合发展庭院养殖业。庭院养殖畜禽本身气味、所排出的粪尿及发酵所产生的气味、畜禽的叫声(噪音)都会对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畜共患病发生率增高。二是沼气净化水平低,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沼气安全生产有相当高的技术设施要求,小型沼气安全技术设施不过关,不能很好地净化沼气中的有害气体,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净化装置,燃烧后气体直接排放到室内,造成空气污染。三是规模小,沼气产量不稳定。规模越小的沼气设施越易受季节气候影响,往往是冬季不够用,夏季用不完,不能通过控制原料、沼液生态状况来调节沼气产生量,因此农民应用沼气积极性并不高,导致很多小型沼气池长期闲置[3,4]。

4 对策

4.1 规范沼气产品市场,与规模养畜相结合

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积极引导和要求企业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对通过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并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得再以其他名义开展重复检测;各地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法规。合理规划,安全生产,发展规模沼气。技术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设施要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畜牧场和沼气池应与村庄保持适当的距离,沼气通过管道到达各村各户。

4.2 商业化运作,良性发展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可由相应的公司投资,进行公司化运作,也可由养殖小区为主,组建沼气合作社或协会,吸纳本村及附近村庄或社区的农户入社,以合作社发展的模式进行规范化和商业化运作,确保大型沼气池的维护、运转和发展。

4.3 将沼气建设与利用纳入当地循环农业产业链

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均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循环农业,沼气作为循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作用不容低估。目前宁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循环农业正是充分利用了沼气及各项主导产业的相关联性,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多条稳固的循环农业产业链。

4.4 搞好宣传普及,加大培训和信息传播力度

利用多种方式和各种媒体广泛向社会宣传利用沼气能源的意义和作用,普及沼气能源知识,推介新技术、新产品;适度举办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展览、展销会和广告宣传,提高公众环保和清洁的能源意识。对从事沼气产品开发、管理和销售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促进交流,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加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全面提高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赖建萍.黔南州沼气建设模式及生态农业发展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0(3):54-55,57.

[2]杨北桥.宁夏农村户用沼气技术研究与实践[J].宁夏农林科技,2010(4):55-57.

[3]马树梅,李布青,朱丽君,等.农村沼气发展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中国沼气,2010,28(4):49-52,55.

广西农村沼气发展潜力与对策 第8篇

1 广西农村沼气发展潜力分析

1.1 农村户用沼气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广西现有14个地级市、109个县 (市、区) , 1 300多个乡镇, 14 560个行政村, 人口5 000多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约4 000万人。据调查, 桂林市总农户数103.8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76.14万户, 已建沼气池55.76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73%;河池市总农户数76.79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56.98万户, 已建沼气池32.22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56.5%;贺州市总农户数约39.44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30.68万户, 已建沼气池15.45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50%;梧州市总农户数约64.83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45.38万户, 已建沼气池15.727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35%;贵港市总农户数99万户, 适宜建沼气池的农户数为54万户, 已建沼气池13.2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24.4%;北海市总农户为24.34万户, 适宜建设沼气池农户数为15.3万户, 已建沼气池3.87万座, 占适宜建池农户25%。据调查, 广西大部分市、县还有30%~70%的适宜建池农户未建沼气池。照此估算, 广西适宜建池农户尚有250~300万户。另外, 农户旧房改造、新建住房等, 需要重建沼气池;一些技术含量低、使用时间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沼气池也需要报废重建。因此, 广西农村户用沼气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1.2 广西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 可大力建设各种秸秆沼气工程

广西是个农业省区, 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丰富。据测算, 广西每年稻秸为1 166.17万t, 玉米秸290.26万t, 甘蔗叶梢1 481.21万t, 木薯秸166.75万t[2], 另外还有大量的香蕉茎杆、烂瓜菜叶、果皮、青料等。这些农业生产废弃物除一部分用于还田、牲畜饲料、工业原料或直接燃烧用能外, 大部分可以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现在广西秸秆型沼气数量还很少, 可以大力发展户用秸秆型沼气、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 以满足不养殖农户使用沼气的需要。

1.3 畜牧业快速发展, 需要建设大量沼气工程来处理粪污问题

畜牧业是广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8年, 全区生猪饲养量5 292万头, 肉牛饲养量556万头, 奶牛存栏5.33万头, 羊饲养量367万只, 家禽饲养量9.72亿只。出栏肉猪2 935万头, 肉牛出栏133.7万头, 家禽出栏6.97万羽[3]。随着畜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广西传统的分户散养的方式也逐渐朝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方向发展。2007年, 广西年出栏100~499头猪的养猪场有4 926个, 年出栏500~2 999头猪的养猪场有827个, 年出栏3 000~9 999头猪的养猪场有185个, 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养猪场有26个, 年存栏9万羽以上的养鸡场有15个。奶水牛存栏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50个。2008年广西又投入1.76亿元, 新增327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项目建设, 改建标准化猪舍31.24 hm2, 使全区猪、牛、羊、家禽等养殖企业和专业养殖户累计增加到14.5万家 (户) 。随着广西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量也日益增多。按照肉猪0.396 t/头、禽0.018 t/只、牛10.95 t/头和羊0.85 t/只的畜禽鲜粪排泄系数计算, 2008年全区各类畜禽排粪总量约为1亿t。养殖场冲栏水、牲畜尿水总量也有近5亿t。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是处理粪污有效途径之一。既可使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 又使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广西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起步较晚, 数量较少, 仅占适宜建池养殖场数2%左右, 尚有10万多家 (户) 养殖场适宜建设沼气工程, 发展潜力很大。

1.4 不少地方可建造大中型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

大中型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是广西农村沼气建设模式中的一大亮点。在农村学校建设大中型沼气池, 既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 节约生活用能开支, 又有利于学生进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4]。按照每个乡镇适宜建设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为3~5个计算, 那么广西1 300多个乡镇, 将可建设4 000~7 000座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截至2009年, 广西建成的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工程为358个, 发展余地很大。

1.5 乡村企业沼气工程和农村小城镇生活净化污水沼气工程将会快速发展

广西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数量众多, 一些淀粉厂、酿酒厂、屠宰场、食品加工厂、皮具厂、小饭店等需要建设沼气工程来处理废水废渣。建设小城镇、小康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城镇、小康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将是农村沼气建设模式的又一个突破并得到快速发展。

2 有利条件

2.1 具有良好的光热条件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 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光照充足, 太阳总辐射量达376.56~418.40 k J/cm2。从北到南年平均气温在18~23℃, 年日均温大于10℃, 积温在5 000~8 300℃, 持续天数为240~358 d;年降水量1 100~2 800 mm。良好的光热条件, 极有利于农村沼气的应用与发展。即使是冬天, 只要管理到位, 绝大多数沼气池仍能正常产气。

2.2 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广西是煤炭石油资源短缺的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生活用能主要以薪柴为主。20世纪80年代, 广西恭城县创造“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后, 农村沼气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通过示范宣传,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沼气建设的热情, 建池农户充分享受到沼气带来的好处。“十五”以来, 自治区财政投入沼气建设资金达到9.52亿元, 加上2003年以来沼气建设得到国债补助资金近10亿元, 群众建池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许多不具备条件的农户也都渴望能用上清洁的沼气能源。

2.3 探索出多种农村沼气建设模式

广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沼气建设模式。根据各地养殖情况、原料来源、群众意愿等实际, 探索出户用养殖型沼气、户用秸秆型沼气、大中型秸秆沼气、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生态卫生学校沼气、原料配送型沼气、乡村企业废水处理沼气工程、小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等10多种沼气建设模式, 实现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转变, 为沼气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的沼气科学发展之路[4]。

2.4 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监管办法

广西1989年就成立了自治区能源办公室, 各市、县也都设立了农村能源机构, 部分市、县的乡镇还设有能源站。至2009年, 全区有农村能源推广机构723个, 从事农村能源推广工作2 240多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 从沼气工程项目申报、沼气池设计、工程建设、物资招标、资金管理、项目验收、档案管理等各方面实行了有效的监管, 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 使农村沼气建设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2.5 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沼气建设队伍

广西农村沼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沼气管理和技术人员,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沼气推广、研发、建设的人才结构。全区有获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1.47万人, 其中高级工460多人。大批农村沼气建设人员得到培养和锻炼, 成为了广西沼气发展的强劲动力。

2.6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 沿江、沿海、沿边, 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的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 使广西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广西与接壤的东盟国家山水相依, 在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方面各具特色, 互补性强, 合作潜力巨大。可发挥地缘优势, 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沼气技术合作, 分享各地沼气建设经验。

3 对策

3.1 调查研究, 科学规划, 发挥沼气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广西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 摸清辖区内农户数量变化、沼气池建设使用情况, 了解未建沼气池农户数量、农户建池愿望与难点;了解辖区内畜牧业发展情况和农林废弃物利用情况。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实施分类指导,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突出重点, 完善政策措施。把沼气建设作为农业发展基础工程, 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结合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城乡风貌工程建设, 大力普及沼气, 发挥沼气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2 建管并重, 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要建管并重。严格实行沼气建设质量标准, 强化对沼气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提高建设技术水平。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自治区沼气科研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创新沼气管理服务模式, 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 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3.3 勇于创新, 实现沼气科学发展

积极开发适应不同发酵原料的沼气池型、替代原料, 切实解决沼气发酵原料问题, 使不养猪农户也能发展沼气和正常使用沼气, 巩固沼气使用率和提升沼气使用效益;要创新发展模式, 更新发展理念, 因地制宜地推广沼气发展模式, 解决沼气发展模式单一、适应性不广的发展问题;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农村沼气的科学研究与开发, 不断提高从建池到沼气利用的科技含量, 为农村沼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4 加大投入, 增强沼气建设保障能力

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对广西的沼气建设资金投入;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功过的原则, 整合财政、林业、扶贫、教育、农业、卫生、水产畜牧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 捆绑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市、县要将沼气建设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加大沼气建设投入。要发挥国家、集体、农民的积极作用, 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沼气建设。特别是对边远山区、贫困地区要提高沼气建设补助标准, 减轻农户建池负担。

3.5 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

各级农村能源主管、发改委、财政等部门, 要按照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职责开展工作, 协调配合, 推进沼气项目建设。严格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监管, 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要加快资金拨付, 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农村沼气池主要施工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按照统一标准、专业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建设, 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标准。

3.6 深入宣传, 提高农民发展沼气的积极性

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领导和干部宣传, 提高对沼气建设必要性、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的宣传, 坚持以典型引导农民、以示范带动农民、以效益吸引农民, 提高农民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先进实用的农村沼气技术推介到千家万户, 让广大沼气农户掌握沼气池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知识, 自觉管好、用好沼气。

3.7 对外合作, 提高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沼气交流合作水平

东盟各国气候、环境、农业等资源禀赋与广西相似, 发展沼气前景广阔。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 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推进, 更为广西沼气技术走出国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5]。利用广西沼气的技术优势, 通过展示交流、技术输出、技术培训、沼气成套设备与相关配套产品输出等多种途径加强与东盟十国的沼气项目开发, 实现合作共赢。

摘要:在对广西农村沼气发展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广西农村沼气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 提出了下一阶段广西农村沼气建设的对策, 以期为进一步发展广西农村沼气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沼气,发展潜力,有利条件,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

参考文献

[1]李银雁, 周洁.广西沼气建设:十年民生工程的经济账[N].中国经济时报, 2010-04-12.

[2]林贤, 梁涛.广西秸秆资源综合产业开发模式设计与对策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9 (1) :19-21.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年鉴2009[M].南宁:广西年鉴社, 2009:190-191.

[4]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积极探索广西沼气科学发展之路[R].沼气生态家园, 2007.

北方沼气持续稳定发展措施探讨 第9篇

1 存在问题

1.1 农户文化素质差日常维护管理水平低

目前,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 农闲季节只有老人孩子留在村里, 难以胜任沼气池日常的加料、出料、搅拌等工作, 往往出现沼气池一开始好用, 过一段时间产气少, 甚至不产气等情况。

1.2 非养殖户原料供应不足沼气生产时断时续

有部分农户新鲜事物接受快, 响应国家号召, 积极性高, 但自己家未养禽畜, 启动时需向养殖户买粪, 平常只有人粪尿, 时间一长, 由于原料供应不足, 导致沼气生产难以持久。

1.3 对沼气生产认识低盲目建池

部分群众认为沼气生产是个简单的事, 只要建成投料就能产气, 但沼气生产“三分建, 七分管”, 经常性的维护管理又觉得太麻烦, 费工费力, 结果弃之不用。更有少数农户认为建沼气池国家有补助, 村里又有补贴, 建好不用还可以当菜窖用, 反正不用自己出多少钱, 不建吃亏, 这种农户很难使沼气池正常使用。

1.4 养殖专业户禽畜粪尿污水通过沼气池处理的比例小

现在农村养猪专业户一般存栏30~40头, 一个8 m3的沼气池能消化8~10头猪的粪尿, 消化率只有25%~30%。建一个小型沼气工程, 除国家补助外, 个人还需投资10万~20万元, 养殖业属微利行业, 这笔资金对他们压力很大。

1.5 沼气工人才缺乏沼气生产技术力量薄弱

近年来, 省市农业环保部门为各县培养了不少沼气工, 仅繁峙县就有52名, 但回当地从事沼气工作的只有2名。一方面, 沼气发展还处于示范推广阶段, 建池量少, 不能连续干, 不如做其他工作赚钱;另一方面, 有的村派人参加培训是为完成任务, 参加者本身对此项工作热情并不高, 缺乏钻研精神, 遇到实际问题不能很好解决, 难以胜任该项工作。当地沼气工缺乏经验, 使沼气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病池废池随之产生。

1.6 北方冬季气候寒冷越冬保温困难

北方一般将厕所修在庭院西南, 向风背阳, 正好与建池原则相反, 沼气池也只能修建在厕所原址上, 冬天照不上阳光, 盖上塑料薄膜温度也不上升, 在池上盖保温层的面积有限, 难以达到保温要求。由于池温低, 冬季只得停止生产。

2 北方沼气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严格选择建池户

建沼气池的农户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 认识水平高, 掌握沼气生产的一般常识;第二, 至少有1名身体强壮, 能胜任沼气日常管理的劳力;第三, 有稳定的原料来源;第四, 具有可在背风向阳处建池的空间。

2.2 户用沼气向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户倾斜

日光温室种植户每年菜地需优质有机肥12~15m3/0.067 hm2, 一般购回禽畜粪便后先露天堆放, 自然腐熟20~30 d, 再施在地里。温室内建一个8 m3的沼气池, 年可处理鲜鸡粪21 m3, 产气450 m3, 沼渣沼液可为1 334 m2的菜地提供足够的优质基肥和追肥, 所产沼气除供一家4口烧饭之用外, 秋冬春3季还可为0.067 hm2的温室提供CO2气肥。温室菜农一般为青壮年, 文化素质较高, 很容易掌握沼气日常管理常识, 池温在冬季能达到15℃~20℃, 周年生产效率高, 沼渣沼液利用就近方便, 深受菜农欢迎。2008年, 古家庄村科技示范户康俊生在自己棚内建了1个8 m3的沼气池, 用沼渣做底肥, 沼液做地面和叶面追肥。他种植的黄瓜病虫害少, 生长健壮, 产量高, 口感甜美, 产值比以前增加20%。周围菜农看到后争相请他建造, 在他的帮助下, 先后有41户在温室内建了沼气池, 占该村温室种植户的85%。

2.3 加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的财政补贴力度满足禽畜养殖专业户处理禽畜粪尿污水的要求

近年来, 禽畜养殖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速度很快, 随之而来的是, 粪便露天堆放, 污水满街流淌, 臭气熏天, 蛆虫遍地爬, 苍蝇满天飞, 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发展与环保在养殖业发达的村已成为主要矛盾, 以禽畜粪便为原料进行沼气生产, 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养殖场的污染问题, 还可为周围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燃气, 沼渣成为优质农家肥, 沼液还可以冲洗圈舍地面, 节约用水。禽畜养殖业属微利行业, 需要国家把中小型沼气工程列为重点, 加大扶持力度, 让养殖专业户建得起, 运行稳, 使他们不仅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禽畜产品, 又能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2.4 在继续补助建池的同时对能周年正常产气的沼气

生产户提供生产补贴

奖励能周年正常产气的沼气户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方面做出的贡献, 提高农户对沼气生产应用的积极性、主动性。

2.5 继续加大培训力度让沼气生产知识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墙报、发放资料、技术培训、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沼气生产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技术, 让沼气知识进村入户, 妇幼皆知, 使农户对沼气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不仅看到沼气生产的好处, 还要把沼气生产看作一项较先进的生产活动, 既要付出劳力, 还要不断掌握先进适用技术。

2.6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一支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沼气生产工队伍

沼气生产工在农村沼气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负责沼气池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 还承担着沼气生产常识的宣传普及等任务, 一个地方沼气工技术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该地方沼气事业的发展。政府要对在沼气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沼气工进行奖励, 对连续多年从事该项事业, 并使当地沼气稳定发展的沼气工给予适当补贴, 由此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沼气建设队伍中来, 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 在实践中对沼气生产工艺、“三沼”应用等进行探索改进, 使沼气生产更加简便、省时、省力、高效。

3 讨论

3.1 做好沼气越冬保温

北方气候寒冷, 沼气越冬保温是解决沼气周年生产的关键技术, 温室和养殖专业户的棚圈内是建沼气池的理想场所。

3.2 防治污染为首要问题

目前, 农村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 沼气发展要把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放在首位, 把中小型沼气工程作为优先发展的项目, 以沼气为纽带, 使养殖业进入生活、养殖、种植污染物零排放的良性循环产业链中。

3.3 调动农户沼气生产积极性

创新机制, 壮大沼气生产工队伍, 奖励沼气生产效率高的农户, 调动农户、沼气工生产应用沼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 提高沼气使用效率

各级部门要继续提高认识, 加大培训力度, 在完成沼气发展任务的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数量, 更要注重质量, 特别要千方百计提高沼气的使用效率。

摘要:在北方冬季气候寒冷, 农村劳动力转移, 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等实际情况下, 沼气生产重点向养殖专业户、温室种植户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村优秀人才加入到沼气工队伍中, 形成沼气生产奖励补贴机制, 加大培训力度, 普及沼气生产常识等, 是提高北方沼气使用率和生产率, 进而使北方沼气持续稳定发展的几项有效措施。

农村沼气发展与安全利用现状 第10篇

随着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新型环保能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农村沼气的利用。沼气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 它充分利用农村的植物资源和动物的排泄物等生活垃圾进行发酵产生沼气, 对于改善农村的环境面貌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村用户沼气推广发展现状

2.1 农村用户沼气推广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沼气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30多年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经历了许多波折, 分析总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沼气池建设简单, 技术和材料得不到保证, 沼气池的密封性较差, 存在漏水和漏气现象, 使用寿命较短;2) 由于早期建设沼气池的结构较差, 致使产气率低, 进出料比较困难, 使用和管理较为不便;3) 沼气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仅仅解决当前的日常做饭、洗浴等燃料需要, 没有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4) 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技术力量欠缺, 后期管理和服务跟不上;5) 资金投入不足, 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体系。随着沼气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农村家用沼气池的推广, 各地根据当地使用要求和气温、地质等条件, 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沼气池。目前, 我国沼气池的推广应用规模居世界首位, 国家计划沼气池使用达到2 600多万口。建池数量将占到全国适宜沼气发展农户的20%。然而, 如此巨大的建池量和惊人的发展速度, 带来的管理压力可想而知。技术干部不但要负责新建池的规划、放线、施工, 还要负责旧池管护使用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的排除和综合利用技术的指导、培训等工作。

2.2 常用沼气池类型

目前常用的沼气池主要有固定拱盖的水压式池、吊管式水压式池、曲流布料水压式池、旋流布料式池、分离浮罩式池、半塑料式、全塑料式池及罐式池等。

3 农村沼气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农村沼气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 中毒。沼气是以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可燃性混合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占第二位。在沼气利用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容易使人窒息, 由于沼气池建在地下, 属于密闭空间, 空气流通状况不良, 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 容易积聚在沼气池的底部, 虽然有物料的进出口和沼气池活动盖, 但是如果通风不良, 就会造成二氧化碳窒息中毒死亡事故。同时, 在沼气发酵过程中, 由于生物质本身原因和发酵环境的影响, 会产生某些有毒有害气体, 尤其发酵原料为豆饼、花生饼、菜籽饼或骨粉等富含磷素较多的原料时, 在密闭环境下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可以把含磷物质还原成磷化三氢, 它是无色, 有芥子气味的剧毒气体, 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都有非常强的毒害作用, 因此, 在进入沼气池进行作业时要保持通风良好和佩戴防毒面具;2) 爆炸及火灾。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是一种易燃气体, 所以存在很大的被引燃的风险。当沼气池的密封性遭到了损坏, 就会使其周围的沼气浓度上升, 这时遇到明火, 就极有可能引燃池内, 发生爆炸, 而且用户在没有关好室内的沼气管道的情况下, 造成气体在室内泄漏, 也有可能引起火灾;如果在室内行成了密闭空间, 甚至可能发生爆炸, 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2 安全措施

1) 预防窒息中毒事故的主要方法。对沼气池进行定时检查、检修, 及时发现沼气池漏水、漏气情况, 千万不可盲目下池, 应利用搅拌出料器进行换料, 以免造成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在清池作业时要持续保持向池内通风, 避免产生明火或抽烟情况发生。日常生活中, 必须经常检查管路和开关是否漏气。应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禁止使用明火。在停止使用时, 一旦沼气发现压力表水柱有上下波动, 应知晓沼气泄漏, 并立即用肥皂水涂刷检查沼气管道和各接头部位, 查找泄漏位置并采取措施处理。在沼气利用过程中, 由于管道腐蚀老化, 应及时更换旧管道, 确保管道承压安全。在使用沼气热水器时, 必须安装抽风装置和脱硫器, 以免发生磷化氢和硫化氢等中毒事件;2) 预防火灾或烧伤事故的主要方法。在使用沼气灯、沼气炉时, 一定要远离爆竹、柴草等易燃物品。沼气灯安装位置需与屋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确保不会发生火灾;在沼气泄漏时, 严禁用火, 打开门窗保持室内通风, 稀释沼气浓度, 并迅速查找漏气点及时进行修复并确保排除漏气问题,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后才可再次使用沼气;在进入沼气池内进行维修作业时, 应采用安全电源照明, 不可使用明火或在池内吸烟, 避免沼气发生爆炸事故;3) 预防爆炸事故的主要方法。沼气池爆炸的主要原因一般为导气桩或活动盖口点火试气。为了预防沼气池爆炸, 除了不准在沼气池的导气管、活动盖口点火试气和在沼气池附近堆烧垃圾或其他用火意外, 还需要安装池内压力报警器, 严防沼气池发生超压导致物理性爆炸。

4结论

发展农村沼气, 利国利民, 不仅优化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而且对增加优质能源供应、缓解国家能源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农村自然环境和人员素质差异较大, 农村沼气在利用过程中, 由于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尚不健全, 导致利用过程中会发生中毒、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要将沼气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清洁、绿色的新能源, 促进安全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琼, 李展彬, 曾远洋.农村沼气安全使用[J].现代农业, 2009, 11.

[2]胡国全.农村沼气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论坛, 2003, 6

发展沼气 第11篇

自2005年以来,安阳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十件实事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奖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按照“示范带动、全面发展、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2005年安阳县首先建设了以白璧东北务村等为主的68个重点示范村。2006年开始在全县所有行政村推广建设沼气池。2007年又以77个新农村示范村为载体,重点打造了沿安林、安楚路两侧村庄为沼气建设示范带。同年我县从农业部引进秸秆沼气技术,在水冶镇南固现村率先开始筹建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我县又先后开工建设了永和乡西街、白璧东街等一批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还在磊口乡率先开展了沼气发电试点建设,通过这些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建设及运行,我县在工艺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操作规程,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沼气建设力度,确立了由发展户用沼气向大型集中供气工程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大型养殖场、高效农业园区等配套建设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总体思路。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沼气用户8万余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77处,其中大型集中供气工程25处,沼气发电4处,沼气普及率达到36%,使32万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年增收节支6300万元。为确保沼气建设成效,安阳县成立了县级“沼气110服务中心”,先后建成乡级沼气专业合作社9个、村级沼气服务站120个,沼渣、沼液綜合利用示范基地4处。形成了以县沼气“110”为中心,以乡级沼气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村级沼气服务站人员为骨干的三级沼气服务网络。全县沼气建设呈现出模式多样化、对接多样化、投入多元化和服务多样化等明显特点。由于我县沼气建设突飞猛进,成效显著,自2009年以来,安阳县已连续三次被省评为“河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被安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沼气建设先进县”。省、市领导多次视察了我县沼气建设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农民日报、安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我县的沼气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7月23日,中央电视台7套新闻采访组受农业部委托,专程实地采访了我县的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情况。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落实责任 将沼气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承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领导包乡、干部包村责任制。对各乡镇沼气建设进度实行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报。

2.政策激励,资金扶持 安阳县政府下发专项资金对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进行奖补。从2005年开始,每新建一座户沼气池,县财政补贴250元,每建一座中型沼气池,县财政补贴2000元,2010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建设大中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鼓励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对新建400立方米以上大型集中供气工程,每处给予50万~60万元的资金奖补,有效激发各乡镇发展大型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同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企业和个人等闲散资金投入沼气建设,形成“政府扶持、农户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3.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按照“集中供气、联户使用、用气计量、适当收费、专人管理”的运行模式,结合全县新农村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重点建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供气户多的大中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4.建管并重,搞好服务 坚持“抓二强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抓二”即抓好施工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两支队伍建设,保证沼气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强三”即强化以县级沼气110服务中心为支撑,以乡级沼气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村级沼气服务站人员为骨干的三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服务于全县的沼气建设。

5.综合利用,全面发展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培植农业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将沼气建设与高效农业相结合、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相结合、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相结合,用“小沼气”做活富民大文章,把沼气作为做大做强种植业、养殖业的催化剂,实现“一池带三沼,三沼兴二业,二业奔小康”的发展目标,促进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户用沼气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经过近9年的不懈努力,适宜建池农户基本上全都建了户用沼气池,剩余的农户多是庭院狭小或房屋布局限制了户用沼气池的推广。加之原料短缺、进料不便等问题,户用沼气池存在投入较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户用沼气池的发展。

2.大型沼气工程池一次性投资大 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属一次性投资,每建一处500 m3秸秆沼气工程,总投资在160万元左右,金额较大,对于承建人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加上这一项目本身属公益性项目,投资回报率低,政府不给予财政扶持发展有一定难度。我们在调查中注意到,沼气资金的投入必须由各级政府占主导地位,否则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始终不会得到解决。建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列入财政预算进行补贴。

3.土地审批难 以建一处500立方米秸秆沼气工程为例,需占地3335平方米左右,与村民住房需隔离30米以上,一般需占用村边耕地,土地审批难度较大。建议政府加强部门协调,出台有关沼气工程建设用地的优惠措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4.沼气的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沼气使用主要以烧水、做饭、取暖为主,沼渣、沼液多是直接还田,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我县沼气建设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大型沼气工程的快速发展,还会产生大量的沼渣沼液。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沼渣沼液,建议政府扶持建设沼渣、沼液有机肥加工厂,充分发挥沼气工程的永续、高效利用,从而达到培肥地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5.技术力量薄弱 随着沼气建设的发展,沼气用户越来越多,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很大一部分技术服务人员对沼气知识一知半解,不能确保服务质量。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沼气服务功能,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确保沼气池建好、管好、用好,造福农民。

发展畜牧沼气业的研究探讨 第12篇

1 发展畜牧沼气业存在问题

1.1 畜禽养殖场业主资金不足

目前国内养殖企业遍布全国各地, 但普遍规模偏小。相当一部分的养殖场业主的创业资金只能勉强维持租地、建圈、引种和正常运转, 如遇畜禽商品市场价格波动, 盈利能力非常脆弱, 无资金实力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部分建成的沼气工程, 由于工艺技术落后、原料不足、配套设备不齐全等, 导致工程废置造成浪费。

1.2 沼气工程质量仍需提高

沼气是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 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施工不规范、操作不当等都能引起设备爆炸、甲烷中毒等, 造成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沼气工程的质量还关乎日后运行效益、维护成本和环境效益。目前国内有经验的建设单位不多, 特别是在大干快上时期, 相当多的沼气工程由于建设单位资质不够, 造成工程存在种种隐患。

1.3 畜禽养殖场的沼气不利于集中供气

畜禽养殖场的选址一般往往与村庄有一定的距离, 大大增加了管网配送建设成本, 大多数的沼气只供养殖场内部使用, 多余的沼气只能直接点燃或排放。

1.4 沼液、沼渣得不到综合利用

由于畜禽养殖场多以单一的养殖业为主, 无力开展“猪—沼—果 (菜、粮) ”等循环经济模式, 场内排泄物自身无力消化, 致使养殖业的发展处在恶性循环之中。相当部分沼气工程无后续工艺处理设备和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功能, 达不到能源生态型处理工艺, 更谈不上能源环保型及达标排放标准。

1.5 基层缺乏大中型工程技术人才

欠缺大中型沼气工程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在接待畜禽养殖业主的技术咨询中, 只能简单地引用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应付了事, 而真正想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时, 只能依靠有资质的外单位, 自己没有技术实力和话语权, 这不能不说是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尴尬。

1.6 运行管理机制不成熟

沼气工程三分建七分管, 而目前由于运行管理的机制不够成熟, 沼气工程普遍存在只建不管, 或管理措施不到位, 使得沼气工程在建成后一段时间内被搁置运行, 成为一时的“应景之作”。

2 发展畜牧沼气业的途径

2.1 加大对畜禽养殖业与沼气工程配套的鼓励政策

在土地租赁、资金信贷等方面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对规模养殖专业户按年出栏数多少, 给予不同层次的建设沼气工程鼓励政策,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 发展壮大自己, 有经济实力承担大中型沼气工程的修建。

政府出台运行管理办法, 指导养殖企业进行正确的管理, 使企业不但重建而且重用。注重沼气后续产品 (沼渣、沼液等) 的有效利用, 出台后续产品的扶持政策的同时, 运用有效的经济杠杆, 提升沼气后续产品效益, 实现沼气工程积极的、持续的运行管理。

2.2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引导

特别是在肉类食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时, 要采取包括给予沼气建设补助等相应的政策措施, 确保养殖业的利益不受威胁, 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只有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沼气业才有基础。利用畜牧沼气解决了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 有利于当地农牧业健康发展。

2.3 培育规范的专业公司, 建好沼气工程

发展有资质、有经验、管理规范的专业公司承建沼气工程。这些建设单位拥有正规的管理和训练有素的员工, 不会摸索着做事, 这在大干快上时期尤为重要, 这些单位也更加关注公司的形象及员工的安全。国内具备此条件的公司不多, 在建设沼气工程时应谨慎选择。

选择养殖规模大、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企业承建沼气工程。养殖规模大的企业粪污料充足, 工程建设规模能跟上去, 保障了规模效益。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眼光, 不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克扣沼气工程投资, 致使工程规模偏小或选用不当的价格低廉的工艺、设备。国内养殖企业遍布各地, 目前规模普遍偏小, 应在项目建设前多方了解、实地考察、慎重考虑。

业务主管部门可成立相应的规划、设计与技术咨询机构, 从事大中型沼气工程的研究、规划与工程设计工作, 不定期地对区 (县) 级技术业务人员组织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 提高本行业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 以适应大中型沼气工程业务的开展。基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应当成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内行。利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学习方法, 认真学习大中型沼气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技术。

3 发展畜牧沼气业的效果

3.1 畜禽粪便无害化有利于畜牧业健康发展

开展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仅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健康、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2 控制新的污染源, 走新的畜禽养殖业道路

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在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时, 从严审批, 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主抓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的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主要技术措施:⑴采用固液分离技术、雨污分离设计、干清粪技术、节水用具等科学方法, 减少污水排量;⑵建造沼气池。利用沼气发酵技术, 使畜禽粪尿转化为沼气能源和沼液;⑶沼气的综合利用。沼气供取暖、饮事、照明, 如用作沼气灶、沼气饭煲、沼气红外线炉、沼气淋浴器等;⑷沼液、沼渣资源化循环利用。可结合“猪—沼—鱼”、“猪—沼—菜”、“猪—沼—果园”多种生态种养模式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同时大力提倡干粪积肥发酵, 发酵过的干粪施肥入田,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3 利用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推进沼气能源的建设

在推行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的同时, 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大畜禽粪便治理与综合利用, 有力地推进沼气能源的建设,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4 畜牧沼气工程有利于畜禽规模化

上一篇:数字可视化下一篇:成因分析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