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竞赛激发企业活力

2024-07-26

劳动竞赛激发企业活力(精选11篇)

劳动竞赛激发企业活力 第1篇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存、竞争、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使企业具有行之有效、成功的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它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效能空间、企业文化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1. 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意识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技术知识和以科技为首构造新的生产力系统。这个新的生产力系统的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可以这么说, 人才或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体系中的第一资源。毫无疑问, 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推动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 就必将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用企业文化来调节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 并通过建立个人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使员工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使他们有效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 从而推动他们的角色由企业雇员向企业同等决策的合伙人转变, 最终使他们团结一致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行为, 增强企业人才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2. 能够实现企业员工的自我价值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从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硬件因素来探讨企业的经营管理, 而作为新型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则不但强调注重机构与制度建设, 而且更注重从人本的角度关注企业的发展。从韩国的三星集团到中国的海尔集团, 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精英, 最根本的经验在于:注重人的因素和人本文化并使之构成其制胜的重要机制, 从政治、经济、文化及道德等层面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考察。既满足了员工基本的生存需求, 又能尊重他们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实践和创造, 从而使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富有朝气、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经营和创造活动, 最充分地满足他们的创造欲望, 充分地实现和认识自我的价值。只有重视企业员工的这些基本需求, 才能最终实现员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文化管理。

3. 能够提高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企业的成功不仅需要高层领导正确的决策力、中层干部有力的组织力、基层员工坚决的执行力, 还需要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品牌的打造, 这一切离不开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在知识经济的当下, 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形式等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 对其阶段目标的制定、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例如, 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深谙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紧紧抓住老年、儿童保健品比较匮乏的商机, 通过悉心策划并凭借各种媒体平台在宣传尊老爱幼的企业价值观的同时成功打造出脑白金、黄金搭档等著名品牌, 扩大了巨人集团的影响。总之, 打造企业品牌, 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建设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技术、文化与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并借助企业文化中的精神信仰、思想理论、道德风尚、价值观念体系等核心因素维系企业的良好秩序和稳定发展, 调适人们的心理, 整合人们的精神, 引导人们的思想, 从而最终实现文化生产力向物质生产力的转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塑造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经营企业品牌, 已成为许多企业强化经营管理的共识。然而, 不管是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 还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都存在诸多误区。如果不及时廓清这些错误的认识, 就可能使企业文化建设步入歧途, 流于形式。笔者认为, 企业文化认识和建设上的误区有以下几方面:

1. 企业文化就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很多企业把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作为考评企业文化的惟一标准, 其实这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浮浅的理解。企业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不是它的全部内容, 它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因为通开展贴近现实、贴近员工的文化娱乐活动, 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还可以颂扬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而是培养企业群体的价值观。它是职工对本企业生存发展和自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性的认识。一言以蔽之, 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 而与价值观体系相适应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动只是企业文化的外在物质载体平台。

2. 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企业很注重企业精神的培养、民族品牌的塑造, 例如, 以宣传拼搏、奋斗、进取——“永不止步”企业精神的安踏公司, 以“振兴民族企业为己任”为企业精神的长虹集团等。这些企业在做足、做大的同时都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四川省5.12大地震后都及时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以自己的切实行动落实了企业精神, 从而获得了灾区群众乃至社会的高度认同。然而, 有些企业缺乏战略眼光, 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缺乏全面而透彻的理解, 认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大同小异, 从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积极, 更不重视企业精神的培养。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角度考查,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由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所组成的一个层次结构体, 企业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 它表现为一切经验、知识、科技、群体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道德规范、企业形象等等。因此, 企业文化无论在广度上, 还是在深度上, 都优于企业精神。

3. 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本质和形式相统一的文化综合体。企业文化的本质, 是指对职工和企业行为发生作用的经营宗旨、价值观体系、道德行为规范, 为广大职工所认同和接受, 并深深扎根在职工的心灵深处, 这是企业文生存、发展并壮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企业文化的形式, 是体现企业文化本质的外在映象。现在有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 往往只注重媒体宣传、企业卫生文明等外表形象, 而不注重内在本质的建设;有些企业纯粹因为领导的个人喜好而提倡建设企业文化, 搞一些企业发展史展览, 既应付了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 也突出了现任领导的重要政绩。我认为, 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只是注重在形式上提口号、写标语, 而没有贴近企业实际和员工心愿的内容, 并加以精心的培育和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 它就会失去了真正存在的价值, 也不可能保证员工坚守企业群体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

总之, 只有廓清并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误区, 才能建立起与企业本身实际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只有建设好企业文化, 才能从潜意识层面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激情, 才能让他们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作出新的业绩。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要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就必须花大力气、采取多种途径抓好符合自身实际、行业特征、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 并使企业员工积极投身于此, 使之在建设企业文化, 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同时加深对企业文化的了解, 使他们对企业文化从服从、认知到内化为自觉的意识与行动。

1.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传统管理理论如泰勒制, 重物不重人, 将人视为能为其带来资本积累的“经济人”。而作为新型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 它强调“以人为本”, 不是把人仅仅局限于经济角度来看待他们在企业中的作用, 而是把人看作企业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主张重人又重物, 实现人本与人力的内在统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就是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 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始终坚持人是企业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例如, 西南石油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 (南充) ,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始终坚持以员工权益为本的原则, 以“服务育人、管理利人、形象树人”为企业发展目标,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体系, 即职责观、绩效观、实务观。这些观念已经在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到了思想导航的作用, 已为广大后勤服务总公司职工所接受, 并内化到他们思想意识层面。

2.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着重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的反映, 并给予一定社会经济以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通过文化的能动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是文化的重要价值所在。在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相融合的时代图景中, 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就是指人们围绕满足人类自身的精神需求, 把人类自身的思想、意志和情感作为文化资源, 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深层驱动力。文化与经济、社会相结合,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从内部结构看, 文化生产力中包涵的知识文化力、科技文化力、历史文化力、民族文化力是永恒不断地向前发展, 并且通过文化生产力的融合, 更好地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积淀, 代表了民族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思维导向等所规范的社会某种意向、时尚趣味, 也代表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心态结构。企业文化建设, 应该以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为蓝本进行文化传承、变革和创新的教育,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容做到古为今用择善而从, 创造出既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能贴近员工、贴近企业实际、贴近生活的文化产品。例如, 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求稳、求和、求真务实、普遍和谐等意识, 会使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 作为企业所遵循的共同价值规范, 构建了企业的“文化网络”, 夯实了人际和谐、企业和谐的根基。企业也可以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 凭借现代艺术形式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催生民间文化活力、传播多样性的先进文化, 从而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

四、结论

正如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过:你能用钱买到劳动, 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 更买不到员工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 你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行为规范, 能够约束员工的思想、行为, 培养他们对于企业的归属意识和认同感, 形成共同的企业发展理念;能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 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平台;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延长其生命周期。可以这么说,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摘要:本文从分析企业文化的内涵入手, 重点指出了企文化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针对企文化业建设的误区, 制定了发展企业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建设,文化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陆喜东马显才范希华:浅析特企业文化的作用与建设途径[J].山东纺织经济, 2008年第2期

[2]王国清葛和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市场周刊, 2008年第2期

推进企业工会建设激发企业工会活力 第2篇

企业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全部工作和凝聚力、创造力的基础,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多样化,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

更为复杂,对企业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企业工会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工会组建与企业快速发展、职工队伍迅速壮大的状况还不相适应,依法履行基本职责的能力与党的要求、职工群众的愿望还不相适应,工作机制、活动方式与企业深化改革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正因为如此,全总把企业工会工作作为今年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并着手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推进企业工会建设,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坚持依法、科学、规范的建会思路,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实现工会组建与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状况相适应,会员发展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统一,工会组织体制的延伸与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加强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工会的整顿重建,坚持“企业改制到哪里,工会组织就重建、整顿和巩固到哪里”,进一步完善企业、车间、班组工会网络体系,防止工会组织被撤并和会员流失。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和规范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建会工作,力争在一些方面取得突破。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入会的多种形式。着力解决劳务派遣职工入会问题。

推进企业工会建设,要以机制建设为核心。要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签订专项工资集体协议,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及其他民主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企业工会要履行好维护职责,努力做到维权到位,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推动和监督企业解决职工生活生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建立健全推动企业工会履行职责的保障机制、激励和考核机制。

推进企业工会建设,要以职工评价为标准。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带着满腔热情和深厚感情,从职工群众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更好地服务职工,吸引职工,赢得职工,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深入职工群众,及时了解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积极推动涉及职工利益法规政策的落实。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切实做好帮扶工作。同时,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引导职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持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职工,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

推进企业工会建设,要以企业发展为目标。牢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企业改革和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促进企业发展上来。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增强职工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帮助职工努力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努力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增加经济技术创新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推动提高劳动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比例。大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弘扬劳模的先进思想和崇高精神,发挥劳模的带头、骨干和示范作用。

推进企业工会建设,要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为原则。既要推进企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又要推进企业工会作用的发挥;既要推进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巩固和发展,又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工作的规范和提高;既要推进企业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又要推进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向乡镇、街道以及社区延伸,全面加强企业工会工作。

筑牢班组基石 激发企业活力 第3篇

落实“一把手”工程牵住领导重视的“牛鼻子”

枣庄公司在组织实施班组建设责任、标准、对标、考评“四大体系”实践中,领导班子带头,落实责任,统筹协调推进,推动了班组建设高效运转。

强化责任抓过程。把班组建设管理提升纳入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建立公司领导、部门主任、专业室负责人和班组长四级联动的责任体系,逐级签订责任书。实施班组建设“四抓四评”提升工程(抓工作重视评领导、抓责任落实评部门、抓执行到位评班组、抓指标排名评标杆),对公司16个部门及业务支撑机构、15个专业室、127个班组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引领公司上下抓基层、强基础,创新创效、争先发展。

优化资源抓落地。公司将人财物核心资源优先向一线班组倾斜,为班组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人员配置上,新入职员工全部充实到一线班组,通过公开竞聘、挂岗锻炼等形式,优化班组长队伍结构。在资金投入上,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班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工器具配备。在后勤保障上,加大班组生产生活设施投入,7个变电运维班组均建成配餐室和浴室,所有班组、站所微机和桌椅配置率达到100%。

统筹协调抓落地。凡涉及班组建设的重点工作,公司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督导。先后召开7次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专题研究班组建设工作,形成《班组建设运行评价细则》等11个支撑性文件。建立领导干部帮包联系点,班子成员全年挂靠32个班组定期督察指导,依托“大讲堂”带头宣讲,确保了责任压力高效传递。积极畅通沟通渠道,开通总经理“马上就办热线”“班组直通车”网络建议平台,基层班组反映的工作服配发、工器具配备、变电站环境治理等16项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注重“专业化”管理管好班组建设的“责任田”

落实班组建设专业化管理要求,公司制订了运检、营销、人资等12个专业工作方案,专业部门根据分工定期检查评价,工会每季度督察通报,形成了班组建设“工会搭台、专业唱戏”的良好局面。

加强专业督导。各专业部门将班组建设“四大体系”与专业管理有机融合,纳入工作日程,采取月度抽查、季度全面检查的方式,对基层班组关键绩效指标、标准体系执行、核心业务完成等情况进行跟踪督导、综合评价、排名发布。注重典型引路,发挥标杆班组辐射效应,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以点带面,带动班组建设管理全面提升。2014年以来,公司各专业组织现场交流20余次,滕州运检站“鲁班创新工作室”、市中营业班“激情感动5+5工作法”、经研所“三抓一创”班组管理等做法得到有效推广。

减轻基层负担。职能部门结合专业实际,制订切实有效的减负措施,确保班组轻装上阵。运检部通过推广现场作业“明白纸”“标准卡”和“口袋书”,简化班组制度标准和工作流程;人资部通过实施班组长“定制式”“套餐式”培训,增强培训效果和质量;办公室下发《关于改进会风文风落实意见》,合并月度例会议程,精简早调会陪会人员,提高会议效率;工会牵头定期组织专业联合检查,做到了少重复、少形式、少盲目。至5月底,班组长参会人数和次数同比降低45%、56%;各类专业检查优化、合并至9次,同比降低32%。

做实核心业务。在安全生产方面,推广“安全管控五级递进落地法”,对公司、部门、专业室、班组、岗位五个层级实行分级控制,保证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在电网建设方面,实施“五制三化”专业管理,确保了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双提升,110千伏东郭、店子等5项工程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在优质服务方面,组建7个抢修服务中心、6个业扩服务中心,将53个供电所的抢修、业扩服务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时实施供电所同业对标,每月在工作例会上排名发布、结果考核,不断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枣庄电网实现连续三年春节“不停电”,去年度夏期间,公司创出连续30天“零投诉”的最好纪录。

突出“软环境”建设形成创新创效的“新常态”

为了保证“四大体系”更好落地班组,各专业室按照建功与建家协调统一的要求,在认真指导班组提升基础管理与核心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强化保障投入、人本关怀和氛围营造,引导员工将基础做实、业务做精,共建班组家园、共同成长成才。

强化基础配备,提高“人本”指数。针对枣庄各区市相对分散、生活不便等特点,各客户服务分中心参照新入职员工岗位就近安排公寓,并统一增配洗衣机,6个客服中心、4个专业室食堂及53个供电所配餐室全部建成,并顺利通过省公司达标验收。各专业室通过配备红外热成像仪、电气试验车等先进的工器具,提高安全保障系数和工作效率。积极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利用闲置空地,建设“一家四站”(职工之家和文体、文化、健康、生活服务站),服务基层员工,促进员工安心一线、扎实工作。

强化交流共享,提高“价值”指数。定期组织专业骨干、优秀人才,开展“成长·分享”交流座谈,吸纳扎根一线、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枣庄“青檀精神”,传播“实践出真知、实干出业绩”“干中学、学中干”的成才观。尊重一线员工首创精神,搭建创新成果交流平台,建成75个创新工作室。去年以来,公司255项专利获得国家授权,“红石榴”QC小组第十一次获得国优,来自基层一线的“便携式极性试验综合工器具”“控制电缆剥皮钳”等12项创新成果在公司推广应用,员工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和广泛认可。

强化实践创新,提高“文化”指数。积极践行国家电网公司“五统一”企业文化,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塑造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班组文化。变电运维八班创新“三四五”工作法,自主拍摄《标准化倒闸操作教学片》被国家电网公司列为专业培训教材,筑牢了坚实的班组安全文化。变电二次运检一班在全省率先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创建,创新实施“班组大讲堂”培训,形成了同心育才的班组培训文化。经研所设计室以技术创新、技能提升为主的“金墨斗工作室”,两项成果获得中电建协一等奖,培育了全智全力的班组创新文化。市中营业班成立的“彩虹天使”服务队,荣膺“感动枣庄十佳人物”,塑造了为民服务、真诚奉献的班组服务文化。

发挥“金种子”作用激活成长成才的“原动力”

在“四大体系”落地过程中,枣庄公司认真实施“金种子”成才计划,把班组建设成为人才辈出的摇篮,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

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做到“会用人”。创新实施班组长“助理制”,选择工龄3年以上的24名优秀大学生担任“班组长助理”,协助班长管理日常工作,并作为下任班组长优先人选。明确班组长成长“两个优先”,根据班组长能力和特点,量身定制成才路径,明确专工岗位优先从班组长中选拔,中层干部选拔优先向班组长倾斜。建立班组长退出机制,将年龄偏大的“老”班长,通过就近安置、跨专业交流进行置换,能力突出的调整到“内训师”队伍,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目前公司班组长队伍平均年龄40岁,35岁及以下班组长占39.7%,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7.7%。

搭建员工成长实训平台,尽快“出能人”。依托公司输电线路、继电保护、配电检修等六个实训基地,每月组织现场培训和实战演练,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加快培养“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复合型人才。拓展“班组大讲堂”形式和内容,开展法治教育、道德讲堂,组织供电所“安全大讲堂”竞赛,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健全完善专业导师人才库,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制订新员工技能提升计划,充分发挥“导师”陪练员和指导员作用,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的“导师带徒”活动,形成了徒弟快速成才、师傅知识更新、相互促进提高的良性循环。

创新一线薪酬分配机制,注重“激励人”。突出员工岗位价值、能力素质、绩效贡献,探索建立向一线倾斜的三维“结构化”薪酬分配机制。人员数量结构化,根据班组超、缺员情况及核心岗位人员占比,设置不同的薪酬分配系数,实现绩效奖金向一线班组合理倾斜。人员业绩结构化,开展班组“月度优秀员工”评选,通过薪酬二次分配,激励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人员素质结构化,对提升所在单位人才当量密度的员工进行一次性奖励,鼓励一线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技能鉴定专业培训,提升个人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公司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田晓磊,全国三八红旗手邱丙霞,国家电网公司优秀班组长高玉美、贾寅飞,省公司首批“十大劳动模范”袁宪彬等一批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国网枣庄供电公司)

激发企业创新团队活力六策 第4篇

一、选择知识型成员

一般团队选拔的标准主要有技能上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良好的协作性。创新型团队成员的挑选还必须具有另外一个条件, 成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另外, 团队成员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制, 不宜过多。

在选择过程中, 可以利用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作为团队成员的选拔条件。为了提升创新能力, 团队成员应主要应该包括以下类型: (1) 推进者。典型特征是思维敏捷、开朗、主动探索;有干劲, 随时准备向传统、低效率、自满自足挑战。其在团队中的作用是, 能寻找和发现团队讨论中可能的方案, 使团队内的任务和目标成形, 推动团队达成一致意见, 并朝向决策行动。 (2) 智多星型。典型特征是, 有个性, 思想深刻, 不拘一格。积极特性是:才华横溢, 富有想象力, 智慧, 知识面广。在团队中的作用是, 能提供建议, 善于提出批评并有助于引出相反意见, 对已经形成的行动方案提出新的看法。 (3) 外交家型。典型特征是性格外向、热情、好奇, 联系广泛、消息灵通。积极特性是:有广泛联系人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事物;勇于迎接新的挑战。在团队中的作用是, 提出建议, 并引入外部信息;接触持有其他观点的个体或群体;参加磋商性质的活动。

管理者在组建团队时, 应该充分认识到各个角色的基本特征, 容人所短, 用人所长。在实践中, 真正成功的管理者, 对下属人员的秉性特征的了解都是很透彻的, 而且只有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团队, 才能真正实现智力结构上的优化, 成为高绩效的团队。

二、描绘共同愿景

创新团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拥有共同愿景。彼得·圣吉认为, 共同愿景是人们心中的一股深受感召的力量, 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景象, 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缺乏共同愿景的学习最多是适应性学习, 而只有在人们共同致力于实现他们共同关切的事情时, 创造性学习才会产生。愿景可以指出团队的生存领域, 未来的发展空间, 能够促进团队资源产生整体感并对未来的前程达成共识。如果把愿景看成精神动力, 那么, 目标即是具体的步骤和方向, 是愿景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共同的愿景说明了团队之所以存在的主观原因, 而共同的目标是共同愿景在客观环境中的具体化, 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共同愿景是鼓舞成员斗志, 协调成员行动的核心力量,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鼓励团队成员协作

尽管大多数管理者都公开宣称信奉团队成员协作, 但可悲的是, 真正在企业中实现团队协作的人寥寥无几。相反的, 很多人却常常自觉不自觉的在企业中勾心斗角, 在部门间各自为政。在这里提出几种鼓励团队协作的方法:第一, 增强大家对团队建设的认同感。例如, 团队成员对于自己是团队一员感到自豪。如果团队成员有“我们风雨同舟”或“我们共命运”的感觉, 将会对促进团队协作非常有利;第二, 要让每个团队成员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协作以及贡献对于团队获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第三, 让每位团队成员的贡献都是可以衡量的, 每个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谁做了什么, 而且每位成员都对他的行为负责;第四, 提高成员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让每个人明白对于团队而言什么是重要的, 协作和不协作的结果分别是什么样的;最后, 可以在团队之间建立一种比赛的气氛, 以促进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协作, 或者制造一种来自团队外部的挑战, 让团队成员必须互相协作才能战胜它。

四、实施团队激励

激励的实质是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激励的过程就是激发员工内在的动力和要求, 从而使他们奋发努力工作去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在创新团队建设中, 企业的激励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团队成员的离开,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内部激励机制存在问题。俗话讲“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为了保证团队的完整性和创造性, 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体制尤为重要。激励最重要的就是要讲究公平、公正, 并且要为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因此, 企业需要先肯定员工对于企业的贡献, 适当地用薪资福利激励员工;然后设法帮其突破个人发展瓶颈, 促使其早日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同时, 为了做好激励, 一定要区分好团队的个人贡献和团队贡献, 不能把个人贡献凌驾于团队之上, 也不能只讲团队贡献而忽略个人贡献。尤其在创新型团队中, 团队成员都是具有较强创造性的高级人才,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他们所追求的是比较高级的需求, 他们最为看重的不再是薪水的多少, 而是更高层次的需要, 如社会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等, 或者是三种需求的混和。因此, 对于他们的激励更要有灵活性, 着重点应放在为他们提供良好发展的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五、加强团队学习

强调不断学习是创新型团队的一个基本特性, 不懂得学习就不能进步, 更不用说什么创新。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不断进步, 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要引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方法, 在团队学习中, 注意体现以下六大要素:拥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 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 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创新团体的学习, 必须精于运用“深度汇谈”与“讨论”, 这是两种不同的团体交谈方式。深度汇谈是自由和有创造性地探究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先暂停个人的主观思维, 彼此用心聆听。讨论则是提出不同的看法, 并加以辩护。深度汇谈与讨论基本上是能互补的, 但是多数团队缺乏区分及妥善运用这两项交谈技巧的能力。

六、激发良性冲突

良性冲突对创新的作用, 首先在于它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才干和能力, 也让团队成员自觉主动地不断提高水平。其次, 良性冲突有利于带动团队工作的创新与改变。此外, 良性冲突能够使团队成员统一目标与思想, 进而同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实现团队目标。杰克·韦尔奇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建设性冲突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开放、坦诚、建设性冲突、不分彼此是团队成员合作成功的必备要素, 也是唯一的管理规则。必须反对盲目的服从, 要尊重不同的意见, 将事实摆在桌上进行讨论, 让每一位员工都有表达反对意见的自由和自信。韦尔奇称此为建设性冲突的开放式辩论风格。正是这种建设性冲突培植了GE独特的企业文化。

劳动竞赛激发企业活力 第5篇

一、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道德建设就是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牛鼻子‛。我局从大局意识和政治高度出发,将‚道德讲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引领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深化‚道德讲堂‛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充分认识‚道德讲堂‛重要意义的前提下,我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设立了‚道德讲堂‛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道德讲堂‛建设的组织领导,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部署、部门抓落实的组织架构;按照总体部署,结合XXX工作实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带头参加‚道德讲堂‛建设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二、选优队伍,扎实推进实施。我局结合‚学习日‛、员工培训等活动,宣传‚道德讲堂‛建设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让全体干部职工了解‚道德讲堂‛的深刻内涵,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切实规范‚道德讲堂‛宣讲员宣讲活动,不断提升宣讲水平和能力,我局设立了‚道德讲堂‛宣讲员守则,不断优化宣讲员资源配置,将一批综合素质强、道德修炼好、文化修养高的干部职工纳入宣讲队伍,加强宣讲队伍的专业培训,增强‚道德讲堂‛建设的软实力;按照道德讲堂建设的标准和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的要求,精心设计具有自身特色、易于开展的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活动,吸引大家广泛参加;选树一批先进的党员、员工典型,发掘单位内部的凡人善举,通过‚每月一讲‛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大家讲自己、讲他人、讲身边的道德故事,建设好本单位的道德讲堂。日前,我局分别以‚同心服务‛、‚争做‘群众好党员’‛‚我的岗位无投诉‛等活动为主题,开展宣讲活动。

三、互为载体,注重工作实效。我局要从实际出发,着眼本单位中心任务,将‚道德讲堂‛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寻找道德建设与推动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依托各类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局上下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

风气的形成,营造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通过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焕发热情、激发斗志,提振信心,从而凝心聚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勇立新功。

XXX市XXX局

建立激发企业宣传队伍活力长效机制 第6篇

然而,企业宣传员兼职的特性注定其参与宣传工作的热情能自发一时,不能贯穿始终。因此,要建立起稳定的、充满生机的宣传队伍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近年来,风城油田作业区利用大发展之机,大力开展宣传队伍建设,力求发展一批,巩固一批,成长一批,优秀一批,宣传队伍由成立之初的129人增至612人,宣传工作一跃从新疆油田第六位升至第一位,队伍保持了充沛活力,人才培养形成良性接力循环。就如何激发宣传队伍活力,笔者认为要抓住活力创建“三部曲”。

第一步:要从机制建设层面生“活水”让宣传员想干

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是宣传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呢?答案是制度创新。作业区成立初始,宣传工作一穷二白,员工宣传意识薄弱,专职宣传员匮乏,宣传工作犹如无米之炊,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为此,作业区先从建章立制开始,建设充满活力的宣传制度。

首先,突出领导属地责任。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前提,作业区将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作为宣传的负责人,纳入宣传组织机构,强化属地管理意识,使宣传工作长期得到组织保障。

其次,用好绩效考核杠杆。作业区打破任务均摊的方式,按照机关科室、直属单位、基层单位三个层面设定稿件任务量,以月为单位进行稿件发布公示,通过排名增强各单位竞争意识。对每月稿件任务完成进度不在正常范围的单位提前进行预警,对每季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同时,在年度评优中,强化奖项设置的针对性。以全年各类稿件发布积分为依据,先进集体一、二等奖评选面向宣传主力的基层单位,三等奖面向机关及直属单位,使企业各个单位都有评优的机会。先进个人评比实行专兼职分评,设定不同标准。这种公平竞争有力激发全员参与宣传的积极性。

再次,实行稿酬硬兑现。在制度中明确厂级、公司级、市内外媒体各级别稿酬奖励标准,实行累加奖励。稿费实行不封顶政策,多劳多得,体现宣传员工作价值和劳动成果。针对专职宣传员是骨干中的骨干,工作节奏快、思想压力大、工作长期负荷、经常加班的实际情况,采取与兼职宣传员等额的奖励方式。每月对专职宣传员设定基准工作量,只要完成篇篇奖励,否则取消当月稿费。每季度按时向宣传员发放稿费,保证宣传员及时得到激励,保持写作热情。在作业区奖惩制度的影响下,各单位又结合实际确立了本单位的宣传奖励机制,使广大兼职宣传员的劳动付出得到进一步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宣传员的积极性。

第二步:要按照宣传员成长规律活“经脉”让宣传员会干

要激发宣传员活力,必须要让其有不断上升的平台,体会到成长不同阶段的快乐和成就感,培育具有成长性的宣传员梯队。而从新宣传员到成熟宣传员,再到优秀宣传员,每一步都需要充足养分,这个最好的养分就是丰富的培训大餐。同时,要注重挖掘人才、培育人才、激励人才全过程开发与管理,畅通宣传员成长的“绿色”渠道。

一是零门槛进入不拒新。针对宣传队伍兼职为主的特点,作业区秉承只要热爱文字,抱有工作热情,不管你是什么专业,什么岗位,什么民族,什么年龄,都可以加入到企业宣传队伍中。特别是新入企员工新奇感强,求知欲重,可塑性强,通过加大关注力度,做好兴趣摸排,制订合理的成长计划,及早接受正规训练,第一时间帮助其产生写作兴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这一零门槛入关制度为宣传队伍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二是分层级培训促成熟。进入宣传队伍后,按照“班班有宣传员”建设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宣传员进行“私人订制”培训。对一线班组宣传员展开轮训工作。让其在本单位综合组接受初步轮训,再选送优质对象继续到企业新闻室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跟班实践,掌握采写的基本技能。对基层单位宣传员和专职宣传员送专业机构培训工作,每年保证接受一次派外培训。同时,根据宣传员成长快慢进行培训调整,允许“跳级”。除个体培训外,还进行请进教师、内部大讲堂等集体培训,使宣传员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相应的培训大餐,帮助其快速成长成才。

三是角色换位变优秀。面对专职人员更替频繁、时常紧缺的现状,2014年作业区创新工作思路,以打破专兼职岗位界限为理念开展轮岗工作,变应急管理为提前预防,盘活人力资源,畅通骨干宣传员向专职宣传员迈进的通道。通过让专职宣传员下基层实践半年,提升基层宣传管理,实现技能传帮带。同时,让基层骨干宣传员到专职岗位上工作半年,锻炼综合技能,培养专职能力。这种下得去,上得来的做法,有效激发了二者的积极性。对于专职宣传员职业倦怠起到了有效的调整作用,锻炼培养了复制能力。对于基层骨干宣传员而言,提升了业务技能,拓展了发展空间。这一做法也为企业未来专职岗位储备了人力资源。

第三步:要创新开展多彩活动激发活力让宣传员久干

宣传队伍有没有持久活力,一看全员的参与程度,二看稳定投稿的宣传员数量,三看潜力宣传员成长状况,四看宣传员对工作的忠诚度和价值的认可度。在宣传队伍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专兼职宣传员流失问题。近年来,作业区大胆实践,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是开展特色培训活动。针对新宣传员多,亟待师傅指导的状况,作业区于2013年开展了十佳宣传员结对活动。针对活动中出现的跨单位教学联络不便,不易长时间辅导的弊端,2015年又开展了骨干宣传员结对活动。采取以本单位骨干宣传员与潜力宣传员结对为主,专职宣传员与宣传薄弱单位宣传员结对为辅的办法。一对一的教学使师资力量得到了良好匹配,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同时,针对请进教师授课偏重理论说教、与作业区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知识不易接受和消化的现状,作业区从2013年起大力开展骨干下基层培训,让宣传员自己当老师,传授最实用的写作技巧,这种方式增强了亲切感,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作业区还尽量把课堂搬到令人轻松愉快的户外进行,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户外采风活动,邀请摄影老师和专业记者带领宣传员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

二是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写作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于专职宣传员而言,长时间从事采编工作难免身心俱疲,惰性凸显,“跳槽”现象突出。作为基层兼职宣传员,因为写作是其本职以外的工作,占用个人时间多,受个人意愿影响大,受企业行政约束力小。加之工作内容单一,信息源少,所以容易被动和放弃。为此,作业区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在工作中出现的采访对象不配合、信息采集难、工作与家庭易产生冲突、专业报道生涩无趣、写作内容重复性高、惰性下的闭门造车、任务式的应付差事等不良情绪。同时,将企业开展的EAP员工心理援助活动引入宣传队伍中,帮助宣传员建立阳光心态,妥善处理负面情绪。

三是开展正向激励。工作可以累,但不能伤心,这是众多职业人的共鸣。为此,企业要加强正向激励,它包括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可以将岗位调整当作奖励,派外培训当作奖励,评先选优当作奖励,创造晋级聘干等有利条件当作奖励。同时,加强与各级宣传员的情感沟通,不能一味地采取批评、施压、考核、淘汰等强硬措施让宣传员被动地去工作。要多一分理解和宽容,保护宣传员的积极性,不把那些热爱写作的人赶走或吓跑。当宣传员作品在市内外媒体发表时,可第一时间进行告知和表扬,使其产生自豪感。当宣传员积极创新设计写出佳作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不断推陈出新。当遇到工作瓶颈,无法突破时,要及时给予指导,扫清成长障碍。当宣传员产生惰性,闭门造车现象抬头时,可以开展征文等比赛活动,调动大家的创作热情,体会到用心用情写文章的快乐。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提升基层领导、班组长的宣传意识,不断改善一线宣传员工作环境。同时,不搞个人主义,不空喊奉献主义,使宣传员的付出与回报相匹配,价值得到尊重和认可。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宣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职业精神教育,产生团队吸引力。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宣传员成长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如果说宣传员个人主动意识的树立靠环境,那么团队长期发展还是要靠管理。只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培育愉悦心态和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使宣传队伍始终保持长期活力,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激发“双创”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第7篇

●今后要按照总体部署落实和完善政策, 加强帮扶, 强化服务, 营造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兴业的良好环境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去年以来, 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关工作。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采取行动, 认真抓好落实, 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两年多来, 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537项, 投资核准中央层面减少76%。工商登记实行了“先照后证”, 前置审批85%改为后置审批;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 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 简政放权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力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优化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 以城市创业创新基地为载体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继续深化惠企税费政策, 提高小微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起征标准, 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 减免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5项政府性基金, 使小微企业负担明显减轻。

三是进一步加强融资支持。通过实施定向降准、小微企业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等方式, 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来源。多措并举, 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

四是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互联网+小微企业”, 推动小微企业信息化和公共服务网络化。引导信息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和应用推广活动。搭建“创客中国”服务平台, 举办“创客中国”大赛。开展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工作, 推动万企转型升级。

五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 已培育认定了511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并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管理提升, 继续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

同时, 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以落实好现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为重点, 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对做好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总体看, 中小企业发展有着良好机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产业体系更加完备, 科技水平大幅提高, 劳动力素质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更加突出, 总体环境良好。同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 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特别是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互联网+”行动, 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释放。

但中小企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经济增速减缓, 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中小企业订单不足, 生产经营状况仍不容乐观。二是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 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减弱。三是中小企业在传统产业集中度高, 普遍存在消耗高、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紧迫。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传统增长引擎马力下降, 必须向促改革要动力, 向调结构要助力, 向惠民生要潜力。打造新引擎, 就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方面, 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同时,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 推动了创新门槛迅速降低、创新环境空前开放、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 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平台、新空间。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 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结合起来, 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理念, 推动中小企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

为解决中小企业创设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 加强帮扶, 强化服务, 营造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兴业的良好环境。

一是抓好政策落实。要继续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作用, 加强部门联动, 推进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 建立评估机制, 保障政策顺利实施。加大财税支持, 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新措施、新办法, 做好政策储备。

二是加大融资支持。要落实好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三是强化创业创新。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 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国家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 完善平台网络服务标准和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动态管理, 发挥示范平台的带动作用。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活动。

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的主要路径 第8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内外宏观经济问题愈加显现。国家在2008年末实施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 这对经济复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果, 这就是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大量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需求萎缩等严峻挑战。近些年来, 国家在创业、资金、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对中小企业采取了各项扶持措施, 但就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言, 目前的扶持措施仍是以治标为主, 比如财政支持政策、税收减免政策, 其实, 提升综合竞争力才是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应由以财务支持为重点转向以管理支持为重点。制定、实施好以管理支持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是激发微观经济活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相应地, 应以管理咨询专家、专业管理咨询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向优先扶持的中小企业提供或资助管理顾问服务, 以更大的力度、更多样的方式资助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资助、鼓励管理人才到中小企业就业, 帮助其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常见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瓶颈问题并非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而产生, 正如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所指出的, 中小企业的问题, 实际是全局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经营理念、企业战略、营销、运营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常见问题。

1. 经营理念

据调查, 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创办人的知识水平并不高。受知识水平有限、利己主义思潮、一些领域法纪松弛等因素的影响, 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理念上存在着严重缺陷。比如, 急功近利, 注重短期收益, 忽视长期利益;采取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采用一些落后的家族经营方式;忽视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比较淡薄, 容易出现生产伪劣产品、污染环境、管理松懈、安全事故多等违法违规现象。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广阔而丰富的市场机遇, 带来了优越的外部发展空间, 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水平不高、综合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掩盖了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问题。

2. 企业战略

许多中小企业倾向于采用粗放的发展方式;大多数中小企业集中于普通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加工贸易产业, 较少进入高新技术产业;众多企业不顾自身优势、劣势所在, 热衷于进入在短期内能获得高额利润的产业, 如房地产业、采矿业、钢铁业、有色金属业、建材业、娱乐业、餐饮业等;众多企业习惯于从短期角度来选择盈利模式、管理方法, 不注重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少, 常常依赖于低成本竞争, 压低劳动者待遇;随意排放污染物, 随意消耗土地、自然资源;甚至不顾法规限制, 沉迷于通过官商勾结、徇私枉法来获利。

3. 营销

大量中小企业将营销投入、营销环节较少的国外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市场, 而将一定范围内营销难度较大的国内市场放在次要位置, 当发达国家高度负债的发展方式难以维系、出现经济危机时, 这类对国外市场过于依赖的企业的市场需求急剧减少, 以广东地区为例, 2006年、2007年出口额的年增长率同比超过30%, 而2008年第一季度增长率同比为9%, 第二季度同比为3%。此时, 这类企业就很容易陷入困境;许多中小企业惯于采用低价竞争的营销策略, 轻视以质取胜、以创新谋优势的营销策略;不重视新的营销方法, 以设立网站为例, 据调查, 只有17%多的中小企业开设了企业网站;许多中小企业轻视品牌建设, 轻视自有品牌, 乐于以附加价值低的生产车间角色从事贴牌产品制造业务。

4. 运营

设备、工艺技术水平不高, 中小企业往往在设备、工艺技术上的投入较少, 不少企业靠增加劳动力投入来弥补设备、工艺技术投入的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比较轻视, 投入不足, 多数的信息技术应用只限于外网、内网构建、办公软件应用, 近年的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指出, 我国中小企业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 甚至低于泰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 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 4.8%的中小企业应用了ERP, 16.7%的中小企业有自己的网站, 14%的中小企业有门户网站应用;许多中小企业不是通过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来降低成本, 而是压低劳动者的薪酬, 当原材料采购成本、劳动力薪酬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时, 大量中小企业出现难以运营的局面。

5. 研发

目前, 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着研发投入少、重模仿、轻研发的现象。在中国, 国外组织、个人的专利登记数曾经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高于国内组织、个人的登记数。这一情况直到2005年才得以改变。国内企业不仅在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上依赖于国外, 甚至于常用的数控机床、纺织机械也有70%是从海外进口。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很多国内中小企业经营者不重视研发职能或是研发管理比较薄弱。这方面与一些海外先进企业相比, 差距明显。以日本精工爱普生集团为例, 该公司研发部门中的知识产权机构有约400名员工, 其专利检索数据库有上千万项专利信息, 有些专利检索能力已经超越了日本的国家机构。具体到我国的中小企业, 此类问题更为普遍, 自主创新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平均数量更少。

6. 财务

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 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现金流状况不佳, 乃至因缺乏现金而导致经营困难;有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严, 坏账损失严重;有的企业账务混乱, 导致决策困难;有些企业偷漏税严重, 法律制裁风险高;有的企业出现内部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 一方面,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不规范;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少、不易获得担保, 银行融资困难, 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的机会很少。因此,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昂。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常常高于9%, 总成本超过10%, 民间借贷的利率则超过了30%。

7. 人力资源

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状态, 大量中小企业的创办者、早期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 管理能力较弱, 管理意识较落后, 对人力资源工作不重视。因此, 中小企业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员工素质较低。据调查, 在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中小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不到10%, 初中以下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大约在60%左右。

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正常的人力资源投入, 员工无法享受到依法应有的工作待遇, 无法获得依法应有的劳动报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不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调查,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占企业总投入的比例非常低。

二、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的主要路径

1. 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根本途径。

将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到较高的水平, 是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例, 只有将广大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中等或较高水平, 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成本才能够处在一个贷款方可接受的水平, 各项信贷扶持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用。曾主管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欧新黔指出, 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发展阶段。温州创新工商管理培训中心主任殷海江认为, 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建设较差, 不论人员培养、管理流程、制度建设、技术研发还是品牌塑造都缺乏手段, 导致面对从紧的外部环境时缺少竞争力。企业抵抗外部风险最好的办法是练好内功。尽快、逐步地帮助多数中小企业将管理能力提升到中等或较高水平, 是将中小企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根本途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锡军认为, 当前的经济状况从政策层面上来讲, 更多取决于微观, 取决于企业应对环境的能力;应更多地培养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曾经举了一个实例, 上海市工商联纺织协会的众多中小企业会员在2007年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 通过集思广益、共同协作, 投资成立了一家新的企业, 以此竞标获得了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经营商的资格, 使得大家的经营状况普遍得到了扭转。因此, 制定、实施好以管理支持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是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应由以财务支持为重点转向以管理支持为重点。

2. 制定、实施好以管理支持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推进合理化建议激发企业活力 第9篇

1 合理化建议活动推进过程中的困难

在湛江卷烟厂推进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过程之中, 虽然硕果累累, 但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第二、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质量有待提高。第三、合理化建议的落实及反馈环节有待提高。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我厂的合理化建议推进活动遇到了一个瓶颈阶段, 为了突破瓶颈, 开创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新局面, 并使其有效地与TNPM设备管理体系相结合, 我们需要创新思路与做法。

2 近年来合理化建议工作推进思路及情况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卷烟厂自2006年以符敏同志为首的厂领导班子成立后, 便提出了“精细成就未来、创新引领未来、人才决定未来”的三项管理理念, 其中“创新”在厂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了切实发挥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除了在重点工作中创新思维, 想新点子、用新办法外, 开展全民合理化建议活动也是推动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向企业提出的一种改进工作状态、方法的建议, 与重点工作的创新不同之处在于, 合理化建议的提出人不受岗位、职务、工作经验的限制, 依靠的是对本职工作的熟悉、细心的观察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样反而更加能发现一些企业管理层无法发现的问题。所以湛江卷烟厂开展合理化建议工作的思路就是要发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倡导全体职工参与其中、仔细观察并用创新思维来对待眼前的每一项工作, 力求做到更好, 从细处着手进而推动厂内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了更加顺利及规范地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同时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到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来, 我们除了内部挖掘外, 还到各兄弟厂进行了取经, 综合各方面经验,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

第一, 组织机构的建立为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合理化建议活动能在湛江卷烟厂顺利开展, 厂领导对此项工作相当重视,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成立了以符敏同志为首的合理化建议评审领导小组, 对全年的合理化建议站在全厂的高度进行综合把关;其次, 由于合理化建议的评审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关键一环, 为了保障合理化建议评审质量, 厂领导组织并成立了合理化建议及技术革新的评审小组, 小组成员分别由来自不同部门并且在各自业务上比较熟悉的职工组成, 评审组的知识面涵盖了生产工艺、设备维护、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基本涉及了合理化建议内容的全部方面, 从而有效保障了合理化建议及技术革新评审的准确性及公正性;最后、厂领导对每年的合理化建议实施情况进行关注, 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 从而保障合理化建议的实施, 切实发挥合理化建议的作用。

第二, 制度的建立为合理化建议的推进提供了保障。为了使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有制度保障, 湛江卷烟厂制定了《湛江卷烟厂合理化建议及技术革新活动实施细则》, 用以规范及明确合理化建议活动中的各项制度及内容。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 首先明确了以工会办公室为主要责任部门的合理化建议工作的责任部门, 以便明确在开展合理化建议工作过程中得权力责任、减少了相互推诿的情况;其次、明确了合理化建议的分类标准及评审程序, 使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过程更加规范;再次、建立了合理化建议的激励机制, 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 物质奖励是提高了合理化建议的奖励额度, 加大了被评为可行等级以上的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力度, 而精神激励方面是设立了合理化建议的金点子奖, 对全年内非常突出的少数合理化建议, 我们给与金点子的称号, 并在全厂范围内发文进行重点宣传, 以激励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明确了合理化建议的整体程序, 完善了从提出到实施的整体流程、从而实现合理化建议的闭环管理。

第三, 信息化流程的建立使合理化建议流程更加规范、高效。为了规范合理化建议的流程走向, 结合企业进几年信息化办公及无纸办公的推行, 湛江卷烟厂对以往执行了十几年之久的纸质合理化建议流程制度进行了改革, 将合理化建议及技术革新审批表制作成电子信息化流程, 规范了由提出人申请到部门审批再到实施部门意见最后评审组结束流程等一系列流程的走向, 在这其中的亮点在于添加了有关部门实施意见的环节, 此环节是由工会办公室通过信息化流程将合理化建议流程分发给建议的相关部门添加实施可行性意见, 然后再汇总返回工会办公室, 有关部门添加的意见可作为评审及实施时的参考。通过实施合理化建议信息流程, 提高了合理化建议及技术革新的评审效率及对提出人的反馈速度, 同时降低了办公用纸的消耗及纸质材料遗失的风险。

第四, 争取更多职工的参与是合理化建议推进的头等大事。为了使合理化建议活动能在基层职工中充分开展, 提高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我们将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班组考核及对标工作中的其中一项指标, 以制度的形式约束基层班组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时加上对标追标的榜样作用, 以达到班组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效果。同时, 企业周期性地会结合各种活动开展有明确主题的合理化建议活动, 例如“安全”、“节能”、“质量”等主题的一系列合理化建议活动, 用以发动基层职工尤其是有相关专长的职工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

第五, 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 是合理化建议推进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 我们设立了三道质量关卡。首先, 我们改变了合理化建议的申报流程, 在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后先有提出人所在的部门对其建议进行审核, 由其本部门对其合理化建议的质量进行把关, 防止部分滥竽充数的合理化建议流到下一程序;其次, 我们在每次召开评审组会议时会对所有合理化建议进行一次细致的评审, 以确保每一条被评为可行以上等级的合理化建议都是切实可行并且有积极建设意义的;最后, 在年终会议上由全体厂领导及中层管理人员对合理化建议站在全厂高度上进行一次复审, 以验证合理化建议的可行性及纠正以前可能存在的评审问题。

第六, 合理化建议的实施及反馈是合理化建议存在的价值。为了解决合理化建议落实及反馈的缺陷, 我们做了如下工作:首先、缩短了评审的周期, 由原来的半年评审一次改为一个季度评审一次;其次、各车间将本车间提出的被评为可行以上等级的合理化建议在车间内展出, 其余部门被评为可行以上等级的合理化建议由工会办公室在厂区内展出, 通过此手段以达到向职工反馈合理化建议评审结果以及激励职工的作用;最后、合理化建议评审完成后由工会办公室派专人到各部门调查合理化建议的实施情况并直接向厂领导进行汇报, 以达到实施的监督效果。

3 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 湛江卷烟厂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 基层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有数据表明, 2009年之前每年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职工只在30-40人之间, 自从企业对合理化建议或推广以来, 每年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职工已有过百人, 在2011年纪录的数据显示, 当年有151名职工参与了合理化建议活动, 已占全厂职工的1/4, 可见企业的全民合理化建议活动推进已初见成效。在增加了合理化建议的数量的同时、合理化建议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滥竽充数的合理化建议不断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实际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文化作出贡献的合理化建议, 例如车间的“增加SE机械手负制装压自动控置”、“卷包车间电气设备停产防护措施”等切实提升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为节能降耗作出了一定贡献, 而“设立双喜文化园”的建议则为职工提供了品鉴文化及放松身心的场所。

第二, 合理化建议的落实越来越及时。好的合理化建议, 光是提出是远远不够的, 据数据统计, 2008年之前, 湛江卷烟厂的合理化建议实施率不到30%, 但是到了2011年, 合理化建议的实施率为88%。合理化建议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例如在工艺质量科陈建华提出的《建议改进入HT蒸汽管道的接法》的合理化建议, 针对白肋烟处理线增温增湿 (HT) 工序的蒸汽流量控制经常出现异常, 有时在一批烟的生产过中出现2~3次, 每次异常都造成加里料后烟叶含水率偏大 (超过40%, 标准为32.0%±2.0%) , 也出现湿团烟的情况, 对生产过工艺控制效果和产品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经过了检查和分析, 找到原因是由于HT蒸汽管道的连接处是蒸汽主管道的末端, 管道连接采用平接法不合理, 蒸汽主管道的冷凝水和蒸汽进入HT管道系统对烟叶增温增湿, 使烟叶含水率比正常大。针对以上现象, 陈建华提出将进入HT蒸汽管道的接法由平接改为上接, 在入HT前的主汽管道末端增设疏水系统的方法, 经车间改造后避免了白肋烟增温增湿 (HT) 的蒸汽流量控制异常, 保证加里料后含水率稳定, 使HT性能大增。又例如设立双喜文化园合理化建议是由职工提出并被评为优秀之后, 企业在厂区内建立的一个环境优雅, 文化气息浓厚的企业文化宣传阵地。由此可见切实抓好合理化建议的落实工作, 发挥职工的群众智慧, 对完善企业的生产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节能降耗、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 加快了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的反馈速度。自从我们实行改进措施后, 职工只需一个季度就可以知道自己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评审情况, 同时也实时通过办公协同系统查询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在各相关组织部门所添加的意见是怎样的。同时, 将被评为可行等级以上的合理化建议在厂区内进行张贴, 使更多的基层职工可以看见合理化建议的评审结果, 对合理化建议以及提出人本身都是一个很好典型宣传, 可以更好地调动职工的情绪, 激励更多的职工参与到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中来。

激发企业活力的六条对策 第10篇

一、大力培养员工爱党、爱国、爱企、爱岗思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 必有其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其生生不息的民族魂。有首歌唱的好:“一根竹篙吔, 难度汪洋海。众人划桨哟, 开动大帆船……”。我们的国家就像一艘航行的大船, 每个人都是这条船上的一分子, 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够迎风浪、战艰险, 向着既定的方向和目的地前进。最后达到胜利的彼岸。

同样, 企业就是国家的细胞, 只有细胞是健康的, 我们国家这个肌体才得以生存、成长、壮大、发展。我们企业的每个员工, 也象是企业这艘船上的一分子, 踏上了就和企业荣辱相关, 企业经营的好坏和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企业的每位员工要有强烈的爱企、爱岗的指导思想, 集思广益、齐心经营我们的企业, 使企业发展壮大, 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并促使我们的国家发展壮大。

二、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家都知道, 企业有部室、班组。且各基层都有相应的管理人员。我认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高于下属员工, 管理者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工作态度都应是典范作用。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从基层班组里选拔。因为他们来自企业一线, 最知道我们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在群众中的反响, 也最了解生产一线员工的工作需求和思想需求。管理人员只有了解了懂得了这些才能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因为实践出真知, 理论来源于实践, 但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健全和发展。

无论企业如何管理, 最根本还是要扎根于人的管理,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制定的计划、措施、规程归根到底需要人去执行和完成。这些计划、措施、和规程是否切合实际工作、员工在执行中能否顺利进行。我想管理者没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也是不能很好完成这些管理策划任务的。所以管理人员不但基本素质要高, 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做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

三、基层班组人性化管理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基层班组管理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是我们现代企业班组管理的发展趋势。现阶段, 我们许多企业借鉴的“5S”管理, 是起源日本企业目前公认的比较实时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什么是“5S”管理:即整理 (Seiri) 、整顿 (Seir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etsu) 、素养 (Shit-Suke) 这5个词的缩写。这种管理方式也是日本在19世纪明治维新后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后总结和摸索出来的管理经验。但是完全照搬国外的企业管理经验还是操之过急。首先, 我们国家和许多先进国家制度不同, 人民群中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像日本这样的国家他们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其发展的渊源。也是他们国家发展进程的必然。所以, 我们的企业班组管理只能参考其管理经验, 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制定出适应国情的企业班组管理措施。其根本点就是以人为本, 弘扬企业精神, 增强企业凝聚力, 充分调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基层班组长榜样的力量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班组长在企业中充当兵头将尾的角色, 在工作中长要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利, 少说多做, 亲历亲为才行。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 首先班组长要技术过硬, 心理素质要好, 要有顾大体、识大局的思想高度。在工作中是一个多面手, 既学业务, 又学管理。做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 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 作为班组长要根据班组成员每个人自身特点及业务技术状况, 合理安排其日常生产及管理工作。 (3) 实行班组“六大员”制度。即安全员、技术员、考勤员、资料员、工具员、劳保生活员;让班组的每个人员各尽其责, 人人参与管理, 人人有成就感、收获感。互相监督, 共同协调进步。

五、完善绩效考核、力求团结协作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有很多工作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 我们在推行绩效考核、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团队精神, 要大力提倡员工间的协作精神, 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我们要注重人才、爱护人才。要有以优秀人才为主流的团队扎根于企业班组中。开发全员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智慧。互联网企业家马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马云带领的团队已经走出了国门。为我们中国人挣得了无尚的荣誉。所以班组长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员工的个人能力, 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工作干得多快好才是我们绩效考核的宗旨。

六、弘扬企业精神、倡导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有其固定的生产产品, 围绕着生产产品就衍生了企业特有的企业精神, 围绕着企业精神就形成了企业的特色文化。所谓的企业精神就是企业产品为社会服务的宗旨、为大众谋福利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不清楚自己产品的社会作用, 不清楚自己产品的服务理念, 那是很可怕的事情。由此而知这样的企业也是不可能被管理好的。企业的员工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没有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样的企业终究是散沙一盘, 也不会科学地发展壮大下去。所以, 我们的管理者要大力宣传我们的企业精神, 倡导企业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 使企业员工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并围绕着企业精神, 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加大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 只是本人对企业管理的几点浅显的观点, 很多观点还需要大家一起去探讨和求证。面对如今企业改革的大动向, 我想其根本目的还是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获得更大的企业生产价值, 激发企业新的活力, 并使得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李铭毅.加强成本管理激发企业活力[J].中国氯碱, 1997, (6) :10.

狠抓政策落实工作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第11篇

2014年重点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 以狠抓政策落实为重点, 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积极推动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缓解融资成本高、支持创业创新以及《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4]52号, 以下简称国发52号文件)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抓好政策贯彻落实。印发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14年重点工作, 共分解84项任务, 涉及18个部门。配合国办督查室积极做好国发14号文件落实情况督查工作。4月下旬, 国务院派出7个督查组, 对天津、山西等14省 (区、市) 进行了督查。三是密切跟踪中小企业发展动态。每月对4万余户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四是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印发了专项行动方案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会后,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 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此外, 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工作。

(二) 以专项资金改革为重点, 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

抓好专项资金改革, 与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新的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改进支持方式, 更多运用间接方式引导融资担保、公共服务等中介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与财税部门沟通, 推动出台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范围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三) 以成功召开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为重点, 推动中小企业交流合作。

一是组织召开了APEC第21次中小企业部长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发表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南京宣言》和《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部长联合声明》, 为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联合浙江省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了第八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 共设展位1600余个, 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三是会同广东省等5部1省成功举办第11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 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2322家中小企业参展。四是不断深化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召开了第5次中欧、第2次中美、第2次中韩中小企业政策对话等双多边会议。继续深化中德中小企业领域合作, 推动中德合作园区建设, 圆满完成了双方交流培训任务。

(四) 以促进中小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为重点, 推动转型升级。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着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腾计划”, 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培训活动。二是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32个城市开展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 总结推广相关经验。三是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开展了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工作。在汇总16个部门相关政策基础上, 提出了改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工作计划。四是深入实施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举办了“2014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发布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引导信息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服务和线上线下培训。

(五) 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为重点,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目前, 已有26个省 (区、市) 及5个计划单列市启动了平台网络建设, 共带动服务机构4.7万家, 年服务中小企业102万家。二是加强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培育工作。认定了第四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9家。加强对示范平台服务业绩、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管理。落实示范平台进口设备免税政策, 有9家示范平台获得免税资格。三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兴业。召开了全国创办小企业工作座谈会, 目前, 各地共认定小企业创业基地1700多家, 现有企业12多万户, 提供就业岗位420万余个。与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与教育部联合举办了2014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四是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库, 鼓励和引导管理咨询机构开展中小企业管理诊断和管理咨询服务。继续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 培训企业家1100余人。

(六) 以推动落实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政策为重点, 积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一是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召开了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工作座谈会。参与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情况督查和普惠金融课题调研。二是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落实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邮储银行合作, 定期通报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信息。与平安银行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助力百万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了财政资金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 安排14.1亿元支持744家担保 (再担保) 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低保费融资担保服务。安排15.9亿元, 支持北京、安徽、福建等6省市建立代偿补偿资金。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政策, 分两批对600多家担保 (再担保) 机构免征3年营业税, 取消了3家不符合条件担保机构的免税资格。同时, 与国家税务总局协商, 拟取消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审批事项。

(七) 以消除各类隐形壁垒为重点,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积极推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一是推动民间资本准入。会同部内相关司局积极做好电信、军工市场等领域民间资本准入工作的落实。二是加强政策研究。组织开展了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课题研究。三是加强与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民建中央等单位交流合作。与中央统战部等5部门共同开展了第四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与民建中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举办了2014中国 (宁夏)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

一年来, 在部党组的领导下, 在全司同志的共同努力下,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和经验。一是深化改革, 创新工作思路是关键。只有不断深化改革, 创新思路和方法, 才能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困难、新问题。二是坚持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是保障。中小企业工作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的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重点。当前, 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多方面原因, 但根本上还是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 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重点。四是加强党的领导和队伍建设是基础。要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方面要与党组的决策保持高度一致, 另一方面要有一支政治上可靠、思想上过硬、组织上严格、业务上胜任的干部队伍。

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2015年,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以贯彻落实国发14号、52号文件为重点, 以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为抓手,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着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支撑,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提高“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着力改善法律政策环境。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 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强跟踪检查和评估, 加大宣传力度。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工作。做好“十三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和新常态下中小企业政策的研究与储备工作。联合有关部门, 清理、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加强与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民建中央等的合作与交流。

(二) 着力加强财税政策支持。配合财政部改进和完善财政资金分配方式, 减少行政性审批。研究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方向和范围。推进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工作。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 做好政策储备。

(三) 着力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能力, 鼓励中小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计划和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天津市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工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能力提升, 加强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 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

(四) 着力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 建立和完善平台网络服务标准, 完善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动态管理。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推动开展创业服务活动。实施中小企业管理提升工程, 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库。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五) 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结合财政扶持资金改革, 完善引导支持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政策措施, 加强对取消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行政审批的后续跟踪监督, 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深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 推动地方加强政银合作,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网络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模式。

上一篇:学生的差异性下一篇:法律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