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2024-05-29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精选12篇)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第1篇

现阶段的技工院校教育中, 几乎所有的理工院校与综合类院校都设置了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 而每年都会有一大批计算机专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困难的问题。在面对人才市场时, 这批毕业生往往面临着所学知识过时、综合应用能力不过关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都成为了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就业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1 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轨

计算机技术是一个更新换代很快且仍在不断更新技术的一个领域, 而教育机构在对计算机技术方面学生进行培养时, 应注意此类问题, 且在教学设计中避免此类问题。在计算机技术教学方面, 教育处于落后地位, 落后于时代发展与市场需求。大部分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在设置时使用的都是5年甚至10年之前的理论与技术, 对于新的科技理论无从涉及。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市场需求不相吻合, 就容易造成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等问题。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技术方面课程的设置时, 应注意将市场需求反映到课程上来。

1.2 专业课程间的衔接与交融不足

现阶段技工院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多是以课程设计中规定的课程为单元展开的, 而对于众多课程间的联系则很少涉及。由此, 常会在课程教学中发生课程间联系不密切, 课程关联不大等问题, 容易形成学生对课程设置失望、对课程的重要性低估等现象, 影响教学效果。如有些课程的联系较为紧密, 能够形成一个教学整体或系列, 而在课程安排中若将这些课程打散、安排顺序错乱, 则会造成教学进展困难。在计算机教学中, 有些课程是专业的基础知识, 应将这类课程作为先行课来安排, 而一些院校在安排课程时, 由于忽视这一点, 而将其他课程安排在先行课之前, 则学生会在此类课程的教学中感到学习困难、力不从心, 而在原本应为先行课的课程学习中觉得恍然大悟, 而这些现象都是会降低教学效果的。

1.3 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

鉴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多数院校都在开始专业课程时, 也开设了配套的实践课, 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作用的。然而实践课在总体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教学, 对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培养所起的作用较小, 影响到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之所以非常重要, 是应为它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与实践的重要一步, 是学生从实践中深刻理解理论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所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大部分院校由于可是限制而减少实践课程的课时, 这一做法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4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陈旧

在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驱动下, 课堂中的学生就变成了被动的学习者, 处于被动状态, 被灌输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中, 学生的自主性受到抑制, 积极性受到压抑,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这种教学理念是需要转换的, 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改革的。

2 关于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

2.1 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分析

对软件项目的开发能力是反应毕业生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方面。软件开发中涉及到多种技术的应用, 所需的专业知识种类较多, 对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进行软件开发时, 既需要开发人员能够对软件的总体分析与设计有所把握, 又能够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的编程技术与测试技术有很好的掌握, 既能够在开发时考虑到用户需求的满足, 又能够高质量地实现软件功能。在软件开发中, 需要开发人员掌握的技术包括软件的需求分析、软件的设计分析、软件总体设计规划、数据库的分析与建设、软件升级的支持技术、软件开发所需的开发环境、编程语言、语法及数据结构等, 能够综合运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处理与挖掘技术等。

2.2 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所需的实践课程分析

实践课程的贯彻实施与实践课程比重的增加对学生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 计算机实践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是较高的, 需要授课老师具备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与实践操作经验, 需要教师具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更需要教师对软件工程及计算机技术有深入的研究。而现阶段, 多数技工院校的教师接触企业的项目的条件有限、机会较少, 这样就限制了实践课程教师的实践经验。所以在这方面, 技工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室。

在进行实践课程设计时需要注意依据学生理论知识的深浅程度安排实践课程。如低年级的学生, 他们所学的知识多为基础性的, 在设计实践课程是, 应结合基础理论, 注重对基础理论的巩固。而高年级的学生所学知识专业程度较深, 学习内容包括: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编程、软件体系结构、硬件体系结构、人机交互、网络通信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 所以对于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可逐渐增加其综合性,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 逐步将单科的课程理论融入到项目设计实践中来。

技工院校在推广实践课程时, 部分学校因为实验室建设、经费等问题取消或消减了实践课程, 而这种做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教学质量。在推行实践课程时, 应注意源代码、技术指导等资源的开放, 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阻力降到最低, 同时鼓励学生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 带动其他课程科目的学习,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及综合应用能力。

在进行实践课程教学中, 应注重例程教学的重要性。在对教学例程进行选取时, 应注意避免对其的学习需要深奥的专业知识, 而以较常接触并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例程为主, 这样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于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程设计

3.1 依据市场需求进行教材内容设置

在对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进行设计时, 应考虑到市场需求, 将市场上流行的内容及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计算机知识纳入到课程内容中来。在数据库教学中, 可在数据库SQL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使用SQL Server系列的最新版本教学, 以及设置Oracle数据库的教学内容;在编程语言教学方面, 可分为面向过程编程语言的教学, 以及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的教学, 在课程安排上可以C语言为基础课程, 并将C++、C#、Java等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在硬件教学方面, 可以硬件系统教学为基础, 以嵌入式技术为主体进行软件与硬件技术结合的教学;在图形图像处理方面, 可将Dream Wever、CAD制图等纳入到教学中。在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应时刻注视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同类教材的选择上, 应尽量采用市场上亟需的方面或最新的版本。

3.2 增强课程间的联系, 提高课程间的融合程度

在课程设置中, 应注意课程间的紧密联系及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问题, 如将嵌入式系统与Java程序设计相结合、嵌入式系统与操作系统间的融合等。在设置实践课程时, 就可将课程进行融合教学。如在课程安排上, 可以Java程序设计为先行课, 再进行嵌入式系统教学, 在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中, 就可以引导进行基于Java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从而使课程得到综合。

3.3 教材特色设置

在进行教材选择时, 不仅应考虑到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 还应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教材实例中, 可以突出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加工、股票、教育、管理等方面项目中的应用, 这样不仅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为学生未来就业择业的方向提供启蒙。

4 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4.1 转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 教育家们提倡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应围绕学生展开。在这种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有原来的教学中心转变为了教学辅助者与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流程的设计, 引导学生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4.2 教学方法改革

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的教学方法, 其原理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拓展其最大发展区。主要应用的教学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在抛锚式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支架式教学中, 教师应举例说明教学内容的目的, 以引导学生学习。如, 在网站设计教学中, 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成形的网站, 通过对成形网站所需技术的介绍引出教学内容。在工程分析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教学中, 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在教师设定的角色与场景中的表现, 使学生学习到在进行系统分析与工程分析时所需注意的问题。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中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从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表明了实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在未来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中, 应不断探索, 对其进行完善。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趋向综合性。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人必备技能之一, 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学生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成为了技工院校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以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为背景, 阐述对建设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何静媛.朱征宇.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1 (11) :61-63.

[2]夏晓南.夏梅珍.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实验[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1 (10) :54-55.

[3]张晓青.娄小平.董明利.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测控实践教学[J].学园, 2013, 10 (25) :78-79.

[4]黄璇.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问题浅析[J].科技风, 2010, 10 (15) :110-112.

[5]韩俊英.王联国.刘成忠.王敏.代永强.刘立群.农业院校技工院校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15) :69-70.

[6]于继武.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育的研究——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3, 12 (05) :130-131.

[7]龚沛曾.傅建勤.顾春华.构建教育协同体系持续提高技工院校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11 (15) :140-142.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实训报告 第2篇

课程设计实训目的和任务:

1、培养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2、了解和学习AutoCAD2007 的新功能并熟悉掌握AutoCAD 的二维绘图的功能 本周我们迎来建筑CAD 实训,经过为期三周的实训,我的CAD 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我来谈谈我在这次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经验及收获 :

第一天,我们学习了用天正画建筑平面图,在以前的教学周时,我们接触的 是CAD,而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更快捷的制图工具----天正CAD.你不必一根一根的画定位轴线,只需在"绘制轴网"中输入轴间距就会自动生成轴网,而且标注 尺寸也非常方便,你不用设置多线一段一段的画墙体,只需设置内墙外墙墙厚将 墙体选中就会自动生成墙体.总而言之,以前要用半天才能画完的平面图一节课 就能画完了。经过今天的学习我总结了在画平面图的步骤是: 检查后保存,打印电子稿。在画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绘图中,在画散水之前把墙体炸开,结果只有部分墙体有散水,画门窗时,不注意编号,结果门窗插不上等。在画图过程中我也得到许多经验,画一个图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用多种方法达到目的,例如某些内门的尺寸,如果用门窗标注,数字和尺寸线的位置可能不好,你可以用逐点标注来画.或将正交打开,将其移动.下面是我画的平面图。1 ○○

第二天,我门学习了画立面图。首先,我要提到平面图,因为在天正CAD中,平面图是立面图的基础,经过实训,我也总结了它的画法: 写层号2-*,然后点文件,选中标准层平面图,选对齐点(注意:要与上一个对齐点位置相对应)插入图框,保存,打印电子稿.在画立面图时,必须要注意是对齐点要一致,否则画出来的图会出现错 层的现象。在画三个平面图是你可以采用复制的方法,仅将楼梯、门窗改动就可,节省时间.下面是我画的立面图: ○

○○

第三天,我门学习了剖面图,剖面图的画法和立面图的画法很类似,操作步骤基 本上一样,只需在平面图上需要剖切的位置上加上剖切符号,在最后点击“建筑剖面”后要注意:必须选中剖切符号和最外侧墙体的定位轴线,对其点也要一致。生成剖面后,你会发现生成的剖面图只是一个大概的草图,有许多的地方需要修改。拿我的图为例吧!1 ○○

生成的剖面图没有平台梁,没有楼板,没有楼梯扶手, 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加.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以前学习的CAD 知识来画, 下面是我的心得: 1.画楼梯扶手你可以选择系统立面里的成品,也可以才用偏移,修剪的方 法,如果你CAD 很熟练的话,手工画楼梯扶手一也是很快的。2.在填充剖面时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你可先用“剖面填充”,系统会自动将一部分墙体填充,没有被填充的部分如果是矩形,量出宽度, 捕捉中点,采用多线填充,也可以按“图案填充”来填充,不规则图形一般用“图案填充”来填充.3.剖切的原图部分标高可能并不需要,而有些标高却并没给出,你可以根 据需要添加或删除.4.下面是我的剖面图。还要说说打 CAD里的内容,但以后施工人员总不能都带着电脑施工,图纸还是要打印出来的,打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中打印设备,设置文件名和储存路径.其次,要对打印设置进行修改,选择图纸尺寸(一般用 ISO 型),打印区域选择“范围”,打印比例一般按图纸空间比例缩放。最后,先看打印预览,满意的话再进行打印.CAD 是我们建筑工程专业必备的技能之一,学好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扮演重要角色.经过这次实训,我觉得,只靠老师上课讲的 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你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掌握 它.这项技能还是要重在练习.在平时绘图过程中,还要灵活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 和自己悟出的窍门,用最快的速度达到目的.很快,这次我们的 CAD 实训结束了,虽然每天在机房的时间有六个小时,有 时感觉很疲惫,但学会这项技能后,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自 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受益匪浅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兵团第六师分校14秋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科)

学生姓名:耿吉峰学生学号:班

级: 计 算 机 综 合 应 用 能 力 实 训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第3篇

一、创设识字情境,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现如今的小学语文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该内容表明了计算机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站在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的渠道。现阶段,一部分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计算机教学的意义,多用网络技术上网、聊天、玩游戏。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创设识字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在识字之后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电脑技能,并保持自我约束力,约束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为识字学习服务。语文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课本上一些平面化的字变得立体,让字“动”起来。这样,才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学、愿意学。以汉字“人”为例,一撇一捺才为“人”。如何将“人”字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不单单了解字面上的意思,还了解这个字深层次的含义,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利用计算机将汉字“人”的演变过程动态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能起到这个效果。并将与汉字“人”有关的彩图、视频、动画等插入到课堂教学中,既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识字环境,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创设趣味情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与计算机技术整合的具体措施。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创设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乐趣,获取知识。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为了突出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依据课本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并在课件中添加图片、视频与音乐。用婉转的节奏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再加上栩栩如生的画面,绘出一副现代意义上的“荷塘月色”。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小学生的感官,使其认识到语文知识并不是自己意识中的僵硬与呆板而是充满探索意义的,自己可以从探索与感受中获取知识,体会快乐。

当然,教师在营造具体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还应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以竞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再从学生的课件中选取出几组作业进行点评。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课本中重点和难点,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中点评。

三、创设诗词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重积累、重储备,注重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语文教师应尽力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与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学生很容易因为古诗词的晦涩难懂产生抵触心理,或因无法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写作风格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改变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诗人的相关背景,并结合相应画面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诗人的经历与情感。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划分小组,让小组在思考、讨论过程中学会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掌握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内在潜力

互联网就如一部百科全书,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中搜集相关教学信息,就能使互联网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实现“互联互通”,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渠道。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教授给学生明辨积极信息与错误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明是非,辨善恶,让学生不被内容庞大的网络系统所俘获。使其利用网络获取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资源,激发自身内在潜力。教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作用还体现在教师应用互联网进行写作教学,从互联网中搜寻关于写作的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广泛的借鉴相关经验,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提高自身的写作质量与水平。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第4篇

1 通过合理使用提问方法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课堂提问方法多样,只有合理、适时地应用提问方法,才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能力素质。

1.1 单问单答式。

在了解和考查学生学习成绩和应变能力时应用。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以便使教师了解教学进度及节奏是否适中,学生对难点、重点是否掌握,同时考查学生综合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

1.2 单问群答式。

在复习、总结或归纳已讲内容,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时应用。通过让学生集体回答,争先回答,既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学习思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竞争能力和学习兴趣。

1.3 自问自答式。

在网络编程等学生不易理解的课程讲解前,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逐步讲解、逐步解剖,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式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感染力,变抽象为具体,最好提出一些既与后面教学内容有关,又是学生还不能解释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种想尽快知道其所以然的渴求,然后通过讲解作答,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互问互答式。

多在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时应用。师生可对学生熟悉的、常用的office办公应用、网络基础、动画制作等课程中提出疑点,师生共同进行讨论解答。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 通过正确运用提问类型增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讲解或提问的内容是否合理、适时,是否有针对性、灵活性,对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也很重要。一般来讲,提出问题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2.1 假设性问题。

这一类型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探索、思考超越他们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想象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培养学生发挥智力探求、攻克未知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2 描述性问题。

让学生看什么想什么,通过描述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如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或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描述实验的流程、步骤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起到总结、归纳和提高观察能力、巩固动手能力的作用。

2.3 比较性问题。

能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特征、现象的比较,发现其相互间的异同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和对事物的鉴别能力进一步升华。

2.4 解释性问题。

这类问题有助于学生了解事物及其变化的原因。可以启发学生通过思维去探求各种各样的悬念,引导学生作出创造性的回答,巩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5 分类性问题。

能帮助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使学生掌握事物名称、类别和范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锻炼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2.6 起源性问题。

像讲解计算机发展史和网络发展阶段等。通过这类问题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通过灵活应用提问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应用灵活的提问技巧,尽量运用学生熟知的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感到有趣,一目了然,又易于掌握。

3.1 选好提问对象。

提问效果的好坏,与师生情感的沟通和配合关系极大。为保证提问效果,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特点等有深入、充分的了解。使提问既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又照顾学生的个性区别;既让综合能力相对较高的同学回答,促进整体能力的提高,又选部分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回答,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有利于加强相互间思想、情感、特长、能力的交流。在听完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判,对的肯定,错的指正,遗漏的补充。不能对结果含糊其辞,不置可否,对答不出或答错的学生也应根据情况分析原因,同时教师应以感人之心,拨动学生心扉,引导学生心灵的颤动和共鸣,促进学生压力、动力和能力的升华,起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效果。

3.2 控制问答情绪。

在提问时教师一定要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语气要平和,态度要和蔼,问题的难度要适宜。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精神疲倦时,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可提出一些易解、有趣、幽默的问题,采取单问群答的方式让学生既动脑,又动口,渲染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情绪,优化学习环境。也可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提问,使他们的思维、兴趣回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

3.3 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对教材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用自问自答等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并通过表情、手势、语调、节奏等意识信号,用比喻启发、故事启发、直观演示启发、表情动作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点拨启发、激情启发等手段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强化学生记忆能力,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3.4 搞好综合配合。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是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模块教学、熟练规范的实践操作、巧妙幽默的教学风格、灵活生动的提问技巧等综合教学手段应用的结晶。只有将课堂提问与其他一体化教学等教育手段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知识性、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教育主旋律的今天, 如何使课堂教学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是摆在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式之一是活化课堂提问。应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通过合理掌握提问方法, 激发学生应变竞争能力;正确应用提问类型, 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提高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 第5篇

《综合应用能力》也叫《综合应用能力测试》,是2014年浙江省事业单位三次联考笔试主要测查的考试科目之一。其原型最早是2010年出现在湖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公共考试科目,经过多年的考试实践和演变,《综合应用能力》无论是从考试题型还是测查要素上都有了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和充实。像湖北、浙江、上海这些地方的事业单位考试都非常喜欢测查《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科目。

[1]

展鸿教育是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研究与培训的标杆性机构,其对《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科目的研究也是遥遥领先与其他同行。经过展鸿教育的专家对近年来多地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的综合对比、分析后发现,《综合应用能力》的考试题型多为主观性试题,有些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科目,但实际上要比申论考试的题型更为复杂,题型上主要有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公文改错题和材料作文题几种,当然由于每年的题型都会有所变化,有些地方还会有策划题和应用类的题目。其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基本公文写作知识的熟悉程度。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要求:一律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上,试卷空白处可作草稿使用。主要题型:

(1)辨析题。

辨析题经常会给出常识类的一句话,较多地涉及到例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时事中的某一方面,让考生去判断出这句话正确与否,并要求说明理由。所以,考生在应对这类题目的时候,要首先要根据常识得出一个观点性的表达,判断出题目中的内容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片面的、偏颇的、不完全正确的。然后要对这一观点给出合理的论证,论证的方法有很多,能够论证自己的观点即可,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等论证方式,也可以利用多种论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验证前面自己判断出的观点。

例题:挪用公款罪也就是贪污罪。请辨析这句话是否有误,并给出解释。(2)论述题。

论述题的题型一般比较简单,多是论述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事件。但其一般是围绕事业单位考试来进行命制的,主要考查考生对事业单位的了解,但考生在论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答案的全面和完整。例题:简要论述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的作用。(3)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一般都是考查本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一些持续性大家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通常是给出一到两个案例,通过案例来回答下面的题目,题目可能要求分析原因,也可能要求提出对策或是概括内容。因此,这一部分的考查与申论客观题目考查的能力类似,有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于这类题目可以通过申论题目来进行练习。例题:公民休息权与公民娱乐权问题。武汉某居民小区住户刘某在自家举办钢琴培训班,没有规律的琴声影响其他居民的休息,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刘某被邻居告上法庭。原告称:我们听音乐可以去音乐厅,被告昼夜弹琴干扰我们休息,影响身心健康。被告辩称:钢琴声是最美妙的音乐,怎么会是噪音?法庭测量是否达到噪音标准,结果没有达到。但法庭还是认定刘某侵犯居民休息权,要求弹琴者装隔音设备。问题1:权利冲突现象产生的成因?问题2:如何解决权利冲突问题?

(4)公文写作题(其中公文改错题是重点)。

这也是很多地区事业单位考试常考的题目,有时候会让考生根据要求写一篇公文,比如让写一篇通知或者通报等。但更多的情况下是要求对给出的公文指出其存在的不当之处,即公文改错。这就要求考生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要对公文写作有个全面的了解。明确公文的特点、公文的种类和公文的结构,哪里写什么内容,是什么样的格式等等。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公文改错就会简单很多——哪里有错改哪里。

例题:下列公文存在四处错误不当,请在答题卡上分别予以更改 关于组织中层干部赴**监狱开展警示教育 **监狱:

为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我校组织中层干部赴贵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并附带参观监狱附近高新科技工业园区,活动定于六月二十日,活动内容按贵监狱的有关规定执行。(5)材料作文题。

材料作文题有点类似申论中的千字文,多是基于材料的基础之上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对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文章立意,在立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形成文章。一般的结构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大的部分。具体还要注意标题、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的写法,这些还需要考生多阅读,多积累,多练习。展鸿教育的专家根据对各地《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的命题特点的研究和总结后发现,材料作文题的出题立足点基本上都是依据当年的社会热点事件、时政,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特别密切地去关注社会的动态和一些重要的时政要闻,这样才能够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例题:给出几段材料,要求根据这些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800—1000字的篇幅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6)策划与应用。

经过几次演变后新加入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策划活动与撰写策划方案的能力,需要考生考虑问题全面、完整有思想性。展鸿教育对这一类的题型有着非常独到的教学方法。

例题:“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请你以某单位团委负责人的身份,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单位实际,设计一个学雷锋活动的方案。要求:目的明确,具有可操作性。2014年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

关于2014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安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2]

各市及义乌市人事考试办公室,省级各有关单位:

为方便各地各单位统筹安排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考务管理,规范考务操作,省人事考试办公室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安排2014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安排

2014我办计划集中安排事业单位招聘考试3次,其中笔试时间为5月24日、8月2日和10月25日,面试时间为6月14日、8月23日和11月15日。因命题、制卷期间人员需封闭等原因,其他需要委托我办命题的考试,原则上也统一安排在以上时间,不在上述时间的,我办不再接受相关委托。

二、考试时间及科目 笔试:

上午9:00—11:30 《综合应用能力》

下午14:00—15:30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其中,《综合应用能力》为全主观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为全客观题。面试:

上午8:30开始 《结构化面试》

面试包含3个题目,考生的答题时间为15分钟。

三、考试委托

省人事考试办公室接受省级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考试委托,按约定的考试科目和日期,承担考试的命题、制卷、评卷、公布成绩等工作。对招聘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考试,我办可提供网上发布公告、报名、收费、安排考场和组织监考等考务服务。

各市及义乌市人事考试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承担本市辖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考试工作。若在命题、制卷、评卷等方面确有困难,也可委托我办承办。各县(市、区)的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考试,要委托我办命题、制卷、评卷的,需经市人事考试办公室同意。各市人事考试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县(市、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工作的指导督查,对其考务工作承担起监督管理责任。

四、具体要求

(一)各地各单位如委托我办承担笔试的命题、评卷和面试的命题等工作,应在每次考试前20日以委托函(格式附后)的形式提出委托要求,确认委托关系;如要委托我办网上发布公告、组织报名等,应在每次考试前30日提出书面委托。

(二)只要求我办承担命题、制卷和评卷工作的,考试的具体考务工作由各单位自行组织。

(三)报名结束后,各地各单位应严格按浙江省人事考试准考证号码编排规则(附后)编排考场。考场编排完毕后,应在考前10日将试卷订单、考生数据库(考生姓名、性别、准考证号、报考岗位)报送我办。

(四)各单位在考前应告知应考人员,在参加笔试时需携带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2B铅笔、橡皮和卷(削)笔刀。应考人员应严格按照笔试科目作答要求(附后)作答。

五、考试收费

按省财政厅和物价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1.委托函

通过合理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第6篇

1、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必要性

1.1.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内涵

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他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如果在这个阶段,他们收到优秀的教育,将会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绘画史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课程,绘画就是以手工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在一个平面画板上绘制出来的作品。在小学的课堂上,美术绘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各种各样的颜色和构造都反映出小学生对于美术的热情,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学习,培养他们对于美术绘画的浓厚兴趣。

1.2.小学美术绘画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绘画中,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以后学习中的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

小学美术教学能够集学习、思考、动手等一系列能力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老师从他们的绘画中感受他们的情感,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方式的运用起到一定的帮助。

1.3.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联系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对于快速成长的小学时代,这段时间能够很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家长以及孩子的老师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给予他们亲情的温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

小学的美术绘画可以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来自人的内心世界的驱使作用,因此绘画带给学生的是他们在图纸上涂画的快乐,让他们能够很好地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情感世界,而不是他们的绘画作品受到多么高的称赞。所以老师和家长能够通过绘画语言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与孩子及时的帮助,因此,小学生美术绘画教学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2、小学美术绘画的具体教学

2.1.树立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的美术绘画教学,必须达到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为自己制定目标的能力还有些欠缺,老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总的目标,根据具体的目标的方向,小学生就能够掌握一些实际性的技能,良好的运用色彩、图形构造等基础绘画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些,老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根据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在实际学习中孩子们不断地积累经验,向着总的目标前进。

2.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老师要做好准备,认真的对班级的整体绘画水平进行一定的分析,选取最适合班级整体绘画技能提高的教学方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与教学内容对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用灵活应用,不能安于现状。具体的美术绘画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观察比较法、课堂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等。下面我们对合作学习法做具体的分析。

例如:课堂上,老师将所有的学生合理的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有自己的长处,每组成员内部评选出一名小组长,一般老师会将前后两排的学生分为一组,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到处跑动,破坏课堂气氛。每组成员的性格、绘画技巧、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别。老师给予各个小组一个绘画任务,如:画一座房子,画一朵鲜花,画一部手机等等。小组长为每个成员分配合理的任务,一个学生准备绘画的工具,如彩笔、铅笔、直尺等等,一个同学思考所要绘制图的框架,一个同学思考如何将各种颜色良好的运用到绘画中,剩下一个同学进行绘画工作的后期处理,对绘画作品进行细微的调整,保障绘画作品的整体效果。合作学习法作为新课改后一种运用广泛的教学方法,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均起到十分好的效果,培养了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3.合理评价学生绘画作品

小学生完成了一副属于自己的美术绘画作品,老师需要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打分,在新课改之后,学校都实现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依靠分数来判别学生的作业好坏。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美术绘画态度,实际作品的好坏以及绘画作品想要表现的思想进行综合评判,还要用文字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提醒,给予正确的指导方法,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再是一张美术绘画,一个红色的分数。

3、结语

对于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贯彻实施教育方针,给予孩子们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老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提高孩子的美术绘画综合应用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第7篇

1 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的差距及侧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际操作教学两方面。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的差距属于客观原因, 其主要是由于教材编排跟不上技术更新速度造成。而这一因素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调整进行改变, 以此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与应用。侧重理论教学而实际操作教学是传统教学思想沿用导致的, 其可以通过现代教学理念的改革以及对教学实训的重视进行改变, 以提高教师对实训教学的认识, 促进计算机实训教学工作的开展。

2 计算机综合实训的科学开展———学生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关键

2.1 针对计算机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现代计算机综合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对实训教学的认识, 加深对实训教学重要性的理解, 以现代实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 以此促进学生计算机理论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 针对教材内容与计算机技术更新不同步的问题, 计算机教师还应加快自身对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积极引入计算机新技术到实际的教学与实训当中, 帮助学生了解、接触并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 以此为学生工作后快速进入工作岗位, 熟练应用理论技术知识以及新技术进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在院校方面也应针对新技术的发展, 积极添置相应的设备以便于实训过程中学生更够以实物为基础开展实训工作, 促进学生理论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计算机综合实训开展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实训工作的开展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过程。通过科学的综合实训内容设计以及教学, 能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 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在综合实训过程中, 教师运用多章内容进行综合后所设计的实训内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有利于学生将多章内容进行连贯思考, 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与应用, 其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综合实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应用能力, 为其在工作中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更好的将所接触的新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工作当中, 为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计算机综合实训开展促进了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计算机综合实训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继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计算机教学中, 由于其专业课程内容较多, 且科目设置分散, 再实际学中对于本课程所设计的内容仅仅简单带过。而各科教学中由于缺乏连贯性, 使得一个科目所学内容往往在很长时间后另一个科目中出现。这时, 由于学生缺乏持续的学习将造成其新课程学习时不能将原有所学很好的进行回忆与应用。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程内容的“断档”, 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连贯性记忆与综合分析。计算机综合实训的开展为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记忆与分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计算机综合实训教学中, 教师会先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内容相关作业的布置, 使学生在教学前先查找资料并回忆相关内容, 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将以前所学知识与现在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联系, 为其理论知识的关联奠定基础, 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其对新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2.4 综合实训以实践过程对学生主动学习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门以实际应用为基础的学科,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训开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以综合实训过程的实践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实训过程中, 学生能够根据实训内容回顾所学知识,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实训活动。在这一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反复的回顾、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为现代计算机技术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综合实训还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通过实训过程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照所学知识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补缺, 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 关于计算机综合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针对计算机综合实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上文进行了简要的对策分析。但是, 在实际的应用中, 还需要计算机教师以自身综合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教学大纲的理解进行实际的内容涉及。另外, 新技术发展的速度使得学校不可能以较大的资金投入来更新教学的相关设备。这就需要教师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际的模拟, 并以实习等方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新技术、新设备。在实习过程中, 学生对新技术的接触所存在的问题, 应由教师在实习结束后的总结中进行解答。以此实现综合实训教学的目的, 有效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另外, 计算机教师还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使学生对新技术的出现、原理、实际应用等进行了解, 为其工作后新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通过多种方式的实训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训过程中进行关联与汇总,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在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提供便利的条件, 促进我国综合性实践人才的培养。

4 结论

综上所述, 综合实训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理论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现代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教师必须加强对实训教学的认识, 加强自身综合水平的提高。以对教学大纲及现代新技术的理解与分析为基础, 科学的进行综合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以此促进学生理论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基础知识更好的进行关联, 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为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的理论基础培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晓欧, 陈鹏.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综合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J].职教资讯, 2009, 12.

[2]刘波, 韩春雨.综合实训对学生理论知识关联、综合与应用的重要性[J].高等教育信息, 2008, 12.

[3]马丽欣.以综合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J].计算机教育资讯, 2009, 5.

[4]常晶, 王云.综合实训对学生理论知识系统性构建的重要意义[J].网络教学, 2009, 11.

高职计算机专业生综合能力培养探讨 第8篇

一、开发计算机专业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思路

目前在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主要的课程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图像编辑与处理,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制作,计算机编程,数据结构,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等。但是课程中的实验部分是随该课程的教学进度而进行,还是属于传统的实验课的开设方式,没有体现出计算机专业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的特点,这种状况急需要改变。在所开出的专业实验课中,至少应该有一半的实验是属于综合性的实验,即每一个实验至少应该涉及到2到3门以上的专业课的内容,比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实验”还会涉及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实验,不仅是对各门专业课所学知识的验证,而且是要求学生们对各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这无疑会增加学生们的实验兴趣,同时也会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从目前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来看,学生们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还是很不足的,确实需要提高。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针对学生接触比较多的网络主要是windows 9x操作系统,而对网络服务器的了解较少,不能适应社会对网络管理人员要求的现状,我们选择了目前较为流行的三种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 sever, netw ar e, linux, 学习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管理和应用。在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约占30%,实践教学约占70%,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身实践每个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各种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包括学习服务器上的设备,操作系统的安装,网络协议、用户账号的设置等,以及相应的服务器软件使用,包括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等,使学生能将理论上学来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大力改造计算机实验室配置以满足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系统集成等实践教学环节,需要用到较高档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测试仪等设备。这些设备本身价格较高,在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台套数量。另外,网络设备更新很快。实验室建设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速度,并造成实验室建设中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进华为和思科的虚拟仿真网络实验环境,大大节省了设备投入,也有效解决了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难题。如果要针对某个专业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就必须更新原来的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在传统高等教育理念中,实验课是针对某门课程来设置的,一般在某一门课的总学时中包括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的学时效,一门课的实验内容和要求与其他的课程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对于综合性的实验课,一个实验是针对几门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的,所以就必须进行单独设课,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就是需要专门拿出一定数量的学时数来设立一门独立设置的综合性实验课,其内容应该涵盖3门以上的专业课程,这样才能体现出其综合的特点。我们在原来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和调整,并且新增加了部分的仪器设备,开出了一部分计算机专业的综合性实验课,要覆盖计算机专业主要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实验课的锻炼,可以使学生们真正能够把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当然在实验室的设备和人员配备上也要体现出综合的特征,以确保在综合性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回答和解决,保证实验的质量,对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综合性实验来说,在上实验课之前有必要请相关的专业老师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尽可能作到心中有数,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实验的要求,确保实验的质量,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专业老师和实验老师的及时沟通和配合也是非常的重要,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验室的建设,向综合性、创新型实训基地发展。

三、提高综合素质内涵的实践举措

在上述培养模式的构想,以期通过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能培养出被就业市场所认同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合格毕业生。那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提高高职求职毕业生综合素质,从其内涵来看,应该着力于实践举措的研究。以市场观念培养为例,实施如下实践。

鉴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计算机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的较多,建议在计算机专业开设市场营销方面课程,建立如下市场观念:

竞争观———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扬长避短。通过用户访问及座谈、产品展销、技术服务和建立用户联系网络等多种方法把握市场主动权。

质量观———对用户负责,用户第一,企业第二,以产品和服务质量求生存。

服务观———注重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有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建立用户访问和技术服务制度。

创新观———居安思危。市场上有自己适销对路的产品,手中有正在研制的产品,规划着新一代产品。

信息观———积极收集政策、法律、经济、科技、竞争、消费需求、商品及销售、国际市场等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法律观———依法经营、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

效益观———尽量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做每件事情要有效益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庆风.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7

[2]陈文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农业网络信息, 2008-6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第9篇

一、计算机故障诊断的方法

(1) 插拔替换法。计算机出现故障后, 先判断出故障的硬件, 将其拆卸下来, 在其他正常计算机上进行检测, 如果在正常计算机上不能够正常使用, 则说明该硬件发生了故障。如果在正常计算机上能够使用, 则说明该硬件正常。再以此方法来检测其他硬件, 直到确定产生故障的硬件为止。 (2) 观察判断法。观察法, 对计算机进行看状态、听声音、闻气味、摸温度的方法。看状态:对计算机系统板中使用的插头进行检查, 看其是否歪斜、引脚是否端正、插头是否烧损, 检查元件是否有异物, 如果线板上有烧焦的痕迹, 则有可能是线路之间短路。听声音:AMIBIOS:声音为一短, 则产生的故障为内存刷新失败, 两短为内存校验错误, 三短为基本内存错误, 四短为系统时钟产生错误, 五短为CPU产生错误, 一长三短则为内存错误。AWARDBl OS:如果声音为一短, 则表明启动过程无异常, 两短则为系统出现非致命错误, 一长一短则为显示出现错误。闻气味:根据主机、主板中烧焦的气味, 判断产生故障的部位。摸温度:触摸计算机硬件, 判断其是否存在松动或产生高温, 如果芯片产生了较高的温度, 则证明芯片已经产生故障。 (3) 利用软件进行检测。如:鲁大师检测工具。 (4) 蓝屏代码对应的硬件故障。当蓝屏代码为0x0000006F:SESSION3_INITIALIZATION-FAILED时, 是由于系统中的驱动程序出现问题, 或者系统文件受到损坏。当蓝屏代码为0x0000003F:NO_MORE_SYSTEM_PTES时, 表明系统内存出错。 (5) 通知开机自检, 判断故障。例如:“Hard disk controller failure”则表示硬盘控制器出错。需要检查数据线的连接状况, 如果连接状态完好, 则要检查硬盘的参数设置是否出错。“No boot sector on hard disk drive”则表示在硬盘中没有引导扇区。可以使用软件恢复扇区的功能, 并恢复引导记录。“Date error”则表示从硬盘中读取数据发生错误, 可使用扫描程序, 对其中产生的错误进行检查和修复, 如果扇区的损坏是由物理原因引起的, 可以使用修复工具进行修复。

二、计算机硬件故障的维修

在计算机中产生的硬件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CPU故障: (1) 频繁死机。这时, 要对CPU的散热、插接件以及BIOS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 (2) 开机自检显示频率不正常。开机后, 如果CPU工作频率异常, 屏幕上出现“Defaults CMOS Setup Loaded”的提示。先测量主板电池的电压, 如果电压值在三伏特以下, 就要更换CMOS电池。如果是供电回路中的元器件漏电, 就要维修主板。

(2) 主板故障。 (1) 主板烧坏产生黑屏。开机后, 显示器不能显示, 主机也不报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电插拔系统产生短路造成的, 可采用静态电阻测量进行检测。如果输入脚和电源直接导通, 则为击穿故障;如果输入脚中的电阻值接近, 则是断路故障, 就要维修元件。 (2) 显示器亮但无内容。这时, 需要对电源和主板进行检测。首先看电源的风扇是否运转, 如电源风扇运转, 则说明电源正常。有的电源有指示灯, 指示灯异常、黄灯、不亮, 则判断为电源故障。电源正常情况下, 检测主板, 拔掉主板上的内存条 (或独立显卡) , 如有报警声, 说明主板正常。电源、主板都正常的情况下, 需重新拔插主板上的内存条 (或独立显卡) 。

(3) 硬盘故障。 (1) 找不到硬盘。如果硬盘灯亮, 就需要打开机箱, 查看硬盘的转动情况。如果声音正常, 就检查数据线的连接, 如果连接正常仍没有硬盘显示, 就需要查看数据线连接主板的接口。 (2) 不能格式化硬盘。如果硬盘不能格式化, 先更换硬盘跳线, 再使用分区或低格工具进行解决。

(4) 液晶显示器故障。 (1) 整机无电。显示器的电源分为分机电源和机外电源两种。如果是机外电源损坏, 故障一般出现在保险管、输入电管、稳压二极管和开关管, 只需要更换相应的器件就可以了。 (2) 出现亮线。显示器亮线, 是连接液晶屏的排线出了问题。产生暗线是由于液晶屏本体产生漏电, 此时, 就没有维修价值了。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 要定期检查和清理计算机硬件, 观察和分析故障, 对故障有效地解决, 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陈珊珊.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分析[J].科技资讯, 2009 (2)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第10篇

研究初期, 为适应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要求, 许多高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例如:在多学时工程图学课中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内容或增开计算机辅助设计选修课等, 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我校工程图学教学课时不断减少, 如果设在教学内容之后, 又受总学时的约束, 往往是其内容讲的不深不透, 因此, 我们对工程图学传统的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 在确保工程图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把计算机辅助设计内容与工程图学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形成适合我校特点同步教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培养的模式。例如:讲到工程图学标准的图纸幅面时, 我们同时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 CAD的图纸界限命令;讲到工程图学标准图线时, 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 CAD的图层和线型命令。课后布置的作业将尺规作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合在一起, 尺规作图比较容易掌握, 而计算机辅助设计由于指令众多, 最初几次绘图速度较慢,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越性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热情容易受挫, 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 用心辅导,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 绘图速度、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 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必要性。随着工程图学内容进行, 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能力也随之培养出来。而教师备课的信息量和难度却大大增加了, 这就促进了教师业务的钻研, 加大了教师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科研的投入, 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科研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广泛应用, 各种设计软件的日趋完善, 特别是计算机三维设计逐步在制造企业应用和推广,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各生产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社会对毕业生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即不再满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能力, 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能力。我们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在不改变课程体系, 不增加教学时数的情况下, 加强教学管理, 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 避免各个教学环节间内容的重叠和脱节, 使各教学环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使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成为庞大的系统工程, 形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综合培养的模式。其理念和思路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并有一定创新, 是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2]。具体思路如下。

1明确工程图学课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

通过几年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 我们深刻体会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是系统工程, 不是工程图学课可以独自完成。传统的工程图学教学内容即是工业设计的基础, 又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人们图形思维及形体设计表达的一种工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企业的设计、生产、制造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工程图学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有意识加强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意识的培养。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 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都有很大变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造型为主) 成为主流。很多企业已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部分产品已实现了三维CAD模型直接到NC数据指令的生成, 这中间已不需要三维到二维的转换;我们在为企业开发设计新产品时, 许多企业要求首先提供三维参数化造型设计, 在设计中直接三维设计和二维工程绘图设计并用的设计方法的应用和普及, 对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培养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因此, 在工程图学课程中科学融入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意识的培养是社会的需求。

我们在工程图学教学中, 改革传统单一的二维表达手段, 引入三维造型技术作为教学手段, 在多媒体的教学平台上与教学内容全面融合, 既丰富了学生三维空间表象, 又培养了学生先进设计思想和表达意识。如:在组合体教学中, 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如Ug NX建立简单体三维模型, 并通过布尔运算、拉伸、旋转等造型方法得到组合体的不同构型。通过上述过程, 学生不但轻松掌握组合体形体分析方法, 同时还了解了三维造型的基本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学生用先进设计理念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意识, 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内容

工程图学的测绘是检验学生在学习工程图学课程后, 总结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 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对其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机械自动化专业为例, 以往测绘内容为一级减速器, 时间为二周, 内容和后续的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有重叠部分, 因此, 我们把测绘内容改革为更贴近其专业的齿轮泵测绘。为适应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 我们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入测绘实践中, 改变了以往要求学生在徒手草图的基础上用尺规作图, 只重视工程图学教学内容的总结和运用, 却忽视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综合培养环节脱节的状况。要求学生用计算机绘制部分零件工作图及装配工作图, 并适当引入三维设计手段, 即提高了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又提高了测绘的质量。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工程图学测绘后, 机械自动化专业又一较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同为二周, 任务为设计2级减速器并给出工作图, 其重点为设计环节。但以往由于尺规作图效率低, 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尺规作图上, 指导教师只能给学生比较明确的设计任务, 学生的设计发挥空间很小,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入到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中, 合理调整了其绘图环节的内容, 提高了绘图效率, 节省了绘图时间。使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改革成为可能, 教师根据现代设计的要求, 给学生以较大的设计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档次和质量。

毕业设计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次综合设计过程, 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综合形成和应用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方面, 应根据社会的最新需要, 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分析内容, 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与各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因此, 毕业设计的绘图质量和速度明显提高。我们根据目前高校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头脑灵活、反应快、思路新、愿意接受新事物、尤其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使用、开发感兴趣的特点, 引导学生在绘图软件Auto CAD的基础上, 开设选修课, 学习较领先、建模功能强大的软件, 如:Solid works、Unigraphics NX、ADAMS等。先进软件的引入, 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使毕业设计的技术较领先、水平较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入到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将工程图学教师融入到其中, 工程图学教师丰富了专业知识, 为有针对性地搞好工程图学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专业教师也丰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 使其指导设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改革、研究、实践, 我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综合培养的思路, 已融入各个教学环节, 受到各教学部门的重视, 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突出, 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此项研究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摘要:结合现代设计方法, 综合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探索出适合现代设计要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综合培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培养目标,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董国耀.跨入21世纪的中国图学教育[A].图学教育研究2002[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的综合性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综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31-01

一、引言

互联网的形成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而言,应该从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开始。通信的最简单原理就在于能够将信息源的信息,通过一种媒介进行传递,然后达到信息接收的接收端。而互联网的存在,也是与通信息息相关的。互联网是通过网络这样的载体,进行信息之间的传递。从最为简单的意义上分析,互联网的应用之一就位信息的传递。因此,本文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探究计算机互联网在目前应用的综合性。

二、计算机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应用分析

人类文明从农业时代发展到工业时代,直到现在的信息时代,是人们生产力提高的主要体现。信息传递从古至今,一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信息时代,主要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互联网成为了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传递信息的使者。同时,互联网承担了信息的存储职责,人们将大量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成为一种信息的广播。人们通过搜索引擎,从而找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达到了解新闻的目的。

三、计算机互联网让新闻更快速

新闻要求快速准确,而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每天必须关注的项目之一以后,新闻就成为了互联网的主要信息内容。人们有对世界感知的要求,也就希望能够在第一世界内,了解世界内的新鲜事或者是大事情。过去人们了解新闻都是通过报纸或者是电视的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弊端。首先是报纸,报纸的信息从采集然后校对、撰写、印刷等等,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发行的时候,再传递到人们的手中,新闻的第一时间已经过去了,也就是说,传统的新闻都不是新闻。而电视虽然可以较为及时的进行信息的传递,但是其没有滞留性。也就是说,人们不能随时去了解新闻。

互联网的载体性质就决定了其更加适合进行新闻的传播。因为,现在的互联网比较发达,其功能也非常强大。新闻的来源不再只是有新闻工作者自己去挖掘,喜欢新闻的人们也可以自己去挖掘,并将自己认为有新闻性的事情发布到网上。这样新闻的来源就最大限度的丰富了,并且新闻打破了其非参与性的常规。此外,互联网有着充足的空间,能够将新闻保存下来。通过搜索引擎的功能,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进行搜索,从而选择性的去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互联网新闻从而更加具有可读性,并且带动了更多的网络用户去参与新闻事件。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让新闻的传播力度更加有效。互联网遵循搜索引擎排名功能。近期火热的新闻,都能够通过排名的方式进行选择,从而让新闻的力度更加有效。人们能够在互联网发表属于自己的看法,对于一些事情给予合理的评论。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生问题,让人们都有权利去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并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社会的思考。

总之,互联网的新闻性,是让人们最大限度的去参与,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言论,让言论自由更有平台,实现互联网的真正功能。

四、计算机互联网让生活更简单

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广泛,但是其最为重要的应用还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生活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因此,以下将从互联网商城以及互联网的银行两个方面进行互联网应用的分析。

(一)互联网网上商城的应用

互联网不断引入安全保护项目,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例如,网上商城,能够满足多数人的购买需求,让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的享受逛街一样的乐趣。网购现在已经成为了购买的主流部分,很多互联网商品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通过互联网的购买方式,可以节省人们的逛街时间,减少逛街带来的疲劳。此外,网购的支付方式更加稳妥。通过担保方式或者是货到付款的方式,提高了付款效率与安全性。此外,网购一样支持三包条例,不满意可以退款等优惠。因此,互联网在安全购物方面,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并实现了家庭购物的需求。

(二)互联网建立人们的网上银行

理财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的不断增强,理财已经成为了一种互联网行为。网上银行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开始选择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理财、存款以及储蓄。互联网的银行功能,主要是解决了人们对于银行办理业务的便捷性。传统的理财方式,都需要人们亲自到银行办理业务。不仅耽误时间,还需要太多的手续。此外,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相对都是人们正常工作的时间。所以,对于正常的业务办理就会出现滞后性。互联网将银行转变成网上银行,建立支持网上转账、存款以及一些最为常用的理财项目,让人们对于理财更加青睐,并实现了网上交易。

五、结语

计算机互联网的诞生,带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受到了时代的制约。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外界影响过程中,互联网承载了信息的传递功能,并且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发布空间,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去了解未知的世界。此外,互联网让沟通更见简单快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多种信息交互软件的诞生,都来源于互联网。曾经的网络聊天室,让非常多的陌生人彼此相识。人们开始注重网络的能力,广告被应用到了互联网,从而让广告的力量更加庞大。从新闻角度分析,互联网成为了新闻的第一载体,人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网上。总之,互联网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曹霞.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就业工作中的新载体[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04):78-80.

[2]王传珍.三网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12(10):47-50.

[3]葛成立,金浩.广播电视互联网站音视频直、点播系统的构建[J].影视制作,2012(11):66-71.

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第12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以学历和资历为中心向以人才的能力和实力为中心转变。人才市场需要的是:具有运用知识和技能的人, 即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所谓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职业素质在能力上的集中和综合的表现。一般认为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等, 它是劳动者多种能力的融会贯通而形成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劳动者提出的必然要求, 如何在职校利用计算机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我们职校一线计算机教师所面临的课题。

1 目前职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职校计算机教学是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教学。它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本人多年的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深感到目前计算机教学存在如下的问题:

(1) 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我们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阶段中大多处于下游水平。长期的被动式学习使得他们未能很好完成各种教学要求, 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创造能力均处于劣势。

(2) 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习惯于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 习惯于师讲生听的被动式学习, 主体意识缺乏, 依赖性强, 大部分职校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 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走出校门更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2 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探索

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日益普遍, 所以, 对于一个即将走上社会的职校学生而言,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 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来说, 就必须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素质的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导向, 根据职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 结合教材的要求, 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下面我就谈一下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所做的初步尝试。

2.1 转变学习观念,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教学中学习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首要问题。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 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去点燃这支“火把”。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积极寻找教育策略。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是人机交互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 我们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技能学习的真正主体, 利用这个教学特点, 我们应要求学生摒弃跟从式的学习方式, 让他们意识到你是今天学习的主人, 实验结果来自于你的努力, 老师只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老师的演示操作仅仅起着指导作用。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 就应以此理念要求学生,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他们产生“断奶”的痛苦, 从而去寻求学习的方向, 使自主学习的意识渗透到其内心中。例如我在dreamweave网页制作软件的教学过程中, 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易懂的如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 可以一概不讲, 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 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 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

2.2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人类的认知需要的积极情绪表现, 在学习过程中能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也是“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起点。因此, 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我就以职校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任务驱动”的方法, 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环节下手, 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一个简单方便的成绩汇总表、一幅直观形象的数据图、一段生动的动画、一篇排版美观的文档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如我在讲授“Flash图层”内容时, 首先向学生演示“幼苗的成长”的动画, 娇嫩无比的小花苗-花苗逐步成长的过程-鲜艳的花朵在盛开-引来栩栩如生的蝴蝶?……, 这些生动景象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又如, 讲授Excel表格的创建及格式设置时, 我就以班级的成绩表为任务, 提出问题:如何用红色标出不及格的成绩?如何排名?如何计算班级、个人的平均成绩、总分?如何分析班级考试情况?在讲解Word图文混排时, 设计好主题, 准备比较多的相关素材, 演示原来学生的优秀作品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 学生们的好奇心都能被激发出来, 并产生了探求新知、自己亲手制作的愿望, 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基础;同时还激发了大家自己动手创造美的积极性, 让同学们带着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来学习, 从而使得学习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动作等,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形成学习的内动力, 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3 任务引领,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职校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任务驱动是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 所以“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 在信息技术课中则是“百看不如一练”, 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 概念、理论的学习永远只是学习的开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的效果远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要有效得多。一般情况下, 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教学后, 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 真正学会信息技术, 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 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实践性, 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同时还有兼顾各类层次的学生, “任务”由易到难, 有拓展的空间。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在做中学”为其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的,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讲解, 有一些内容, 我们可以做简单的演示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 并进一步掌握;有一些内容, 我们完全是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相互探讨等方式自主地去探究,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通过自主、合作让他们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

在讲授“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一章时, 我对制作过程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简单制作了“我的简历”, 然后要求每个同学通过阅读教材、相互讨论等方式, 制作具有个性色彩的个人简历。两节课后, 我发现他们不仅完成了教材上的基本要求, 甚至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剪贴画的插入、动画的设置, 模版的改变等操作。学生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自己不仅能切实掌握书本知识, 还能在学习中相互沟通, 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既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2.4 组织协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互教互学, 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法。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 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那么, 人均每个人将各有道理。”通过合作、交流, 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 甚至几个金苹果。同样团队合作精神也是目前社会非常强调的一种精神, 尤其如今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 相对来说个性比较强, 合作能力却不够。《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边互动的交流合作。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由于个体经验和生活背景的巨大的差异,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是不同的, 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设置认知的矛盾, 并引导激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协作的方式加以解决, 就显得十分重要。

职校学生不同专业的学习要求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网页制作”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内容。在教学中,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 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 完成一个某个既定主题的网页设计。任务布置完后, 每个小组立即行动起来, 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 (如有的负责设计脚本, 有的负责查阅、收集资料, 有的负责文字撰写等) , 同时又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两个星期后, 我要求每个小组长上台来演示自己组的作品。我被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鲜明个性所感动, 我更为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所折服, 这些作品是真正出乎我的意料的。他们设计的网页各具特色, 充分显示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差异。后来我推荐其中顾晨凯的《紫晶轩》参加团区委组织的网页设计大赛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都进行了充分的动手实践, 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 最终共同完成任务, 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和自豪,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是单靠个人所不能达到的。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 将同学分为几组, 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必须相互合作, 共同进步, 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开展小组竞赛的活动, 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好胜心, 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 只有合作愉快, 才能获胜。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困难, 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 这样掌握知识又快又好。又如, 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功能, 查找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问题, 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 活泼和丰富多彩, 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3 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探索的总结 与反思

以上仅仅是我在职校计算机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尝试, 还有很多的好的模式值得我们去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要求我们每一名职校计算机教学教师, 都要本着“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理念, 不断探索新方法, 不断应用新的教学理论。

(1) 还需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 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 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求新出异, 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 还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直觉力。

(2) 根据职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根据企业需求, 加大职校计算机课程改革力度?并能按照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到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职校计算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4 总结

今天衡量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 不是取决于学生在学校考试的分数的高低, 而是看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的胜任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在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中, 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我们今天教给他们的知识和所培养的能力必须是基本的和可迁移的, 也就是说, 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 更要注重发展性。实践表明, 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职业适应力、立业的创造力, 使学生终生受益。

摘要:职校计算机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教育。它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课堂教学模式的角度, 结合具体课堂实践, 谈谈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 以及如何在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职校计算机教学,综合职业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3]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李省思彭光业主编.学林出版社.

[4]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3) .

上一篇:健康文化建设下一篇:交叉上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