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模式范文

2024-05-19

数字出版模式范文(精选12篇)

数字出版模式 第1篇

专业出版社是指专门针对某一专业方面的内容进行出版业务的出版社, 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等, 其主要针对某一领域进行出版工作,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有效地优化了各类出版物的质量, 推动了出版事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逐步出现了数字出版, 即以数字内容作为流通介质, 通过互联网采用网上支付的交易方式进行出版及发行。专业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资源丰富的优势, 消费目标十分明确, 数字化盈利模式较为特殊, 可以成为专业出版社的发展方向, 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现状

(一) 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营销模式

目前, 我国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产品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大多采用线下推广的方式, 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营销模式。部分专业出版社基本上是直接将图书的内容制作成电子书, 或者简单地将其网络化, 部分出版社则是与实体的纸质书籍为依托, 把数字出版产品附着其中来实现发行, 其基本上忽视了互联网的各项优势, 包括信息资源丰富、搜索方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媒体多样化等, 使得其数字出版产品的推广效果不理想。[1]

(二) 数字出版人才匮乏

许多专业出版社在传统出版方面实力较强, 但由于数字出版是新兴产业, 相关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就我国现状而言, 主要是技术提供商对数字出版产业形成推动力, 并主导其进步方向。有些出版社只是简单地把资源委托给技术提供商, 包括专业信息资源、数字资源等, 而由后者对该资源进行一般的处理、整合、加工, 形成数字出版产品后上线。在这一系列环节中, 专业出版社并没有实际的主导权。

(三) 版权转让及保护措施不完善

尽管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规定了数字版权的转让及保护措施, 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 产业规范并不完善。同时, 在技术上也没有足够的水平来保护数字版权, 许多出版社的数字产品十分专业, 包括学术著作、科普书籍等, 极易出现盗版问题, 不仅使得纸质图书受到严重冲击, 也使得出版社受到重大的经济损失。[2]

(四) 思想观念滞后

在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中, 最初是由技术发展商来开展该项事业, 包括通信企业、IT企业、数字技术企业等, 传统出版社则是在大形势的变化下, 为了适应环境而被动地开始进行数字出版活动。其各类人员均保持着传统出版业的思维状态, 观念较为滞后, 对于新兴的数字出版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 各项机制创新不足。另外数字出版产品链条的利益分配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这使得专业出版社对其没有热情, 不愿进行深入发展。

三、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探讨

(一) 根据需求量出版

专业出版社的特点及性质决定了其受众具有特定性。例如, 科技单位、学术团体、图书馆及个人等, 在开展数字出版时可以根据上述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出版, 包括数量、形式、内容等, 更加突出出版物的个性化特点。该盈利模式不仅能与传统出版业务有机结合, 更能充分发挥出其品牌优势。中国标准出版社就在逐步推广该项业务, 不断地总结经验, 探索出了基本模式及方法。[3]

(二) 网络出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出版作为一项新兴事物, 是以传统出版产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网络出版的内容兼容性较强, 原创内容或纸质图书的数字版本均可, 其优点在于不需要实体的纸张, 内容可以及时更新, 节约资源, 且不需要印刷, 没有库存。因此, 也不需要店面, 成本较低。出版者可以把信息发表到互联网上, 或者利用互联网将信息传送至客户端, 受众人群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客户端阅读、使用或者下载各类信息。读者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 包括搜索、查询等, 快速地找到需要的书籍或者内容, 使得阅读效率更高, 其需要花费的费用也较少。[4]

(三) 构建数据平台

各类专业工具书的信息内容十分丰富, 专业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则是对该类资料进行相应的组装、深化处理及资源整合, 即根据各个专业知识点、条目、图片对其实施分类, 并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进行集合、整理, 建立具有搜索查询功能的信息数据库, 使得信息更加具体化, 进而形成系统性强、技术先进、搜索简便的大容量专业资源数据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立的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即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案例, 其专业数据资源库平台能够对专业书籍、图片资源等进行类别化管理, 同时提供大量图书的免费阅读及在线营销。

(四) 互动出版

目前, 大多数出版社均建有读者交流社区, 以便于人们在阅读的同时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为了读者能够更好地在该平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对原有的读者社区进行改造, 构成互动交流的系统模式。读者可以就已出版图书进行讨论、研究和探索, 同时也可以对图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意见反馈, 以便出版社在日后的出版工作中进行调整, 使得出版内容更加完善, 也能有效克服纸质图书无法及时修订和改版的缺点。另外, 多媒体资源也可以进行整合, 使其与互动交流平台有机结合, 读者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 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 这也是专业出版利用数字出版的未来可以发展的盈利模式之一。[5]

(五) 在线服务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 许多人在工作之余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 还有许多人出于兴趣爱好想要掌握某些方面知识, 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课程的专业培训学习。专业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环境, 将数字化的专业课程内容上传至网络, 提供在线学习、下载等有偿服务。例如, 许多专业出版社开展的职称考试培训在线服务、技术等级考试资料下载等, 客户可以使用电脑或者手机进行在线学习, 或者下载, 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学习各类知识, 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总结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和电脑的普及, 传统出版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而数字出版则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专业出版社在该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包括内容专业、资源丰富、读者群较为固定等。在发行及盈利模式方面, 数字出版可以运用基本数据库及互联网的直销模式作为其营销方式, 收入来源主要集中于在线销售数字化产品及提供优质的服务, 使盈利模式更加多样化。本文简单分析了专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过程中的困境, 并通过汲取国外专业出版社的成功经验, 提出了几种盈利模式供大家借鉴。专业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出版时还需要先全面了解自身的情况, 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探索, 总结经验, 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 以获取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需求, 书籍品种十分丰富, 促进了专业出版社的发展及深化改革, 经营、管理更为灵活。然而, 专业出版社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不得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信息科技及数字技术的提升, 数字出版成了现代专业出版社新的发展方向, 但其盈利模式尚不完善。本文简单地分析了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现状, 并对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专业出版社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成功经验,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江波, 袁泽轶, 项翔.专业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实践与阶段分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03) :154-158.

[2]高标, 陆小新, 袁夏燕.专业出版社之数字出版思考[J].科技与出版, 2012 (02) :77-75.

[3]刘冰, 游苏宁.国际科技出版集团商业模式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04) :479-483.

[4]高锡瑞.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之路——以测绘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 2011 (10) :48-50.

数字出版模式 第2篇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数字出版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数字出版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数字出版技术与内容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数字出版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数字出版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环境出发,详细地分析了数字出版行业的产业链、商业模式、融资模式等,对国际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结合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各细分市场状况,详尽介绍数字出版的研究应用与基地建设,根据数字出版行业主要经营企业的经营数据,对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进行了谨慎性分析。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几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数字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数字出版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数字出版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数字出版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数字出版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数字出版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数字出版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数字出版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数字出版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数字出版模式 第3篇

[关键字]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数字产品

[中图分类号]G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2-0081-05

目前,国内数字出版风生水起,出版经营者不仅关心如何利用数字出版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而且关心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盈利或者增加盈利。在数字化大潮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是出版企业发展数字出版的突破口。因此,对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探讨成为数字出版研究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1关于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内涵的研究

1.1对盈利模式的理解

关于盈利模式,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但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解有如下几种。

1996年,Fedwa在他的论文中使用盈利模式(Profit Model)一词。他提出了七种创造收入的盈利模式。由此可见盈利模式可以从研究收入开始。

Elliot认为,盈利模式详细说明了一个商业实体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参与者的成本和收益。所有的盈利模式都可以简化成一个公式:利润=收入-成本。

国内学者熊光政认为,对盈利模式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从广义角度讲,盈利模式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务结构与业务结构。从狭义角度而言,盈利模式就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相对稳定和系统地获取利润的标准套路和方式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赚钱的途径和渠道。

牛伟认为,盈利模式是企业从考虑收入来源问题开始,围绕价值创造、传递、保持以及分配这一系列问题而形成的一种逻辑设计。主要包括确定企业的客户是谁,能够向客户提供什么产品及服务,能够获得多少收入及利润等问题。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对盈利模式概念的界定是围绕“如何获得收入”“如何实现价值”这一系列问题展开的,它反映企业通过价值创造、传递以获得利润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些共同规律和特点。因此,笔者认为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通过满足客户价值需求而获取利润的方式,主要涉及以下问题:即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价值的渠道是什么?获取多少利润?

1.2对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理解

窦林卿认为,盈利的必备条件有很多,可以归纳出比较重要的三个,分别是向上整合作者资源和版权资源,向下通过多种平台延伸产业链,中间做好内容资源数据库。窦林卿强调盈利模式由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工合作而形成,资源、销售平台、数据库是其核心要素。

许洁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盈利模式,认为“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利润家”是盈利模式设计的五要素。五要素中利润源定位提供价值的客户,利润点明确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利润杠杆确定提供价值的战略组合,利润屏障体现出版企业持久盈利的优势。

正确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应根据自身的数字产品或服务,围绕价值实现,解决如下问题:清晰地定位受众;明确给受众提供的价值,并能满足受众的价值需求;建立向受众提供价值的渠道;在竞争中保持获利优势。所以,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第一,受众需求;第二,数字产品或服务;第三,销售渠道;第四,利润获取。

2对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现状的探讨

2.1对国内外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类型的探讨

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国内外出版企业出现了一些成功的盈利模式。对盈利模式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三种角度人手。

从收入来源对数字出版盈利模式进行分类。乔丽认为目前数字出版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盈利。第一,图书及资讯内容收费。大体有以下三种:图书及资讯内容打包销售;付费下载或浏览;付费检索、查询和打印。第二,服务收费。服务收费是指出版物的生产经营者通过向读者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实现盈利的模式。这种形式特别适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第三,第三方付费。第三方付费模式是指出版物的生产经营者向出版物的使用者免费或低价提供出版物,其利润来源于第三方,主要是广告主向内容提供商支付的费用,如谷歌模式。乔丽从直观收入出发分析数字出版的盈利方式,指出当收入大于成本时,就实现了盈利。但乔丽仅从收入着手分析,显然将盈利模式过于简单化。

对数字出版的业务形式进行分类。傅苄认为,当前数字出版主要有电子书、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在线教育(E—leaming)、在线网络出版(原创文学)、手机书、移动教育、按需出版、在线工具书、多媒体在线电子书、图书搜索、电子杂志订阅等形式。李红强认为,数字出版出现了五种比较有标志性的成功模式。第一,威利的互动原创模式。第二,电子阅读器的收费下载模式。第三,以起点中文网、榕树下为代表的网络原创模式。第四,以谷歌图书搜索为代表的广告模式。第五,亚马逊的按需印刷模式。这类研究仅停留在业务分析层面,对数字出版盈利的决定因素或方式未做深入探讨。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分析了传统出版涉足数字出版的三大模式:教育出版——数字信息服务模式;大众出版——与内容相应市场互动模式;专业出版——基于知识结构的定制模式。陈丹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专业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大众出版社的成功模式㈦。不同类别的出版物虽然具有某些相似特征,但数字出版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这种划分显得模糊,实践操作性不强。

以上专家学者从收入来源、业务形式和出版物类型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数字出版主要的盈利模式,不同类型的出版物其业务形式不一样,而不一样的业务形式决定了利润来源方式不同。

2.2对我国主要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分析

通过对以上盈利模式的分类梳理,笔者试图对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主要盈利模式用表1进行归纳。

其中,为读者提供阅读内容来获取收入是目前国内数字出版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数字出版再次诠释了出版以内容为中心或“内容为王”的本质,内容增值是发展数字出版的基础。数字出版最主要的营销渠道就是网络,加强互联网信息传递建设是实现数字出版盈利的保证。

通过提供某种个性化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以收取服务费实现盈利,是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的优势。国内教育类数字出版发展迅猛,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且教育类出版在我国出版业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以,笔者专门总结了教育类数字出版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

数字出版形态各异,其盈利模式差异很大。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载体将会不断涌现,这必将推动数字出版产品(服务)升级,也将促进出版企业寻求新的利润点,经营者应根据市场情况和

自身优势进行研究,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

2.3对我国数字出版盈利瓶颈的探讨

目前,众多传统出版单位已经试水数字出版,但盈利者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数字出版的先行者作了如下剖析。

刘成勇指出,用发展的眼光看,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盈利不是问题,主要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目前,不是没市场,而是成熟的数字出版产品太少。

窦林卿认为,确定盈利模式的变量因素太多,与各个出版社的核心专业内容资源、企业发展阶段、所制定的数字出版战略等都有高度关系。

乔丽认为,首先,传统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认识和定位不准,没有按照数字出版的特点来定制生产内容。其次,传统出版社对数字出版投入少,所以产出也少。第三,数字出版产品销售渠道不完善。第四,传统出版社的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及人才问题。第五,读者付费阅读的习惯尚未培养起来。

综上所述,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瓶颈主要在这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盈利模式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加之数字出版的多样性特征,所以数字出版没有固定、统一的盈利模式。第二,出版社没有根据自身情况找出盈利模式的核心要素。第三,数字产品和销售渠道不成熟是盈利模式难于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3关于我国出版企业构建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策略的研究

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大势,实现数字出版盈利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命脉。探索合理的盈利模式,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和议题。

刘成勇认为,在数字出版中,只有把资源、技术、创意三者统一起来,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而且,数字出版有它不同于传统出版的独特规律。要发展数字出版,必须建立与传统出版不同的,有利于创新、创造、创业的体制机制。

何格夫认为,要清晰地界定顾客,同时要保证顾客群体实际或者潜在购买力足够大,更重要的是要使消费者乐于付费享受数字出版产品或者服务。

窦林卿指出了两种盈利模式:增值服务和成熟的数字内容运营模式。增值服务主要有两种:一是辅助传统出版;二是为出版社建立读者数据资源库。数字内容运营模式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内容资源系统、内容消费平台和业务人员。

谢寿光认为,数字出版盈利的关键不是数字出版形式如何实现盈利,而应该是内容如何实现盈利,内容的价值如何帮助出版社实现利益最大化。

以上专家学者对盈利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内容增值是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核心要素;第二,读者需求是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第三,体制机制创新是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保证。但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只强调了内容和读者需求,而忽略了对盈利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的渠道设计和利润获取两个因素。任何成熟的盈利模式,均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最终获利为目标。所以,读者需求、数字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和利润获取,是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四个核心要素。

3.1受众需求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5亿手机用户、1.62亿网民,四分之一的读者阅读数字出版产品,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数字消费市场已经形成,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未来网络阅读需求成为数字出版人的核心追求。

获取数字出版受众的需求信息,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受众阅读需求、受众消费方式、受众参与反馈。找准受众阅读需求是数字出版的前提,只有准确掌握需求才能为其提供合适的出版物:受众消费方式是数字出版受众研究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受众付诸购买行动,出版物的价值才有实现的机会:受众参与反馈是数字出版受众研究的新命题,数字环境下传者与受众通过数字媒介表现为互为主客体的交互过程,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可以融接受、创造与传播功能于一身。

3.2数字产品或服务

数字出版的本质是数字化的内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品是数字出版的关键。根据读者需求创新内容,生产新的数字出版物;并将内容的生产与创新建立在读者小众化、个性化、高效化的内容服务理念上;以内容创新与服务完善带来文化与经济上的增值效益,是数字出版经营者最理性的选择。

数字出版的核心是:第一,对内容进行数字化整合,深度加工,分类管理,以便读者去搜索、组构所需的内容;第二,数字内容应采用多种表现形式、适合多种出版载体;第三,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3.3销售渠道

数字出版主要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为流通渠道。如何加大营销和推广力度,拉动网民和手机用户进行数字阅读;如何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途径实现内容(服务)的组合销售;如何主动为用户选择最需要的资源与服务,并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动态地调整所提供的信息。这都是出版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渠道建设至关重要,出版企业怎样建设和利用功能完善的网站或网络平台。面对技术提供商已经形成的相对成熟的营销渠道,出版企业怎样建立自己可以掌控的销售渠道,怎样与技术提供商实现合作共赢,这都是出版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4利润获取

利润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出版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出版物或提供服务使资产增加的金额或负债减少的金额。出版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指标,所以出版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同样需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某项投资实现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即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合理的利润结构是保证获取最大化利润的前提。出版企业应从这三个方面调整自身的利润结构:第一,企业的利润结构与企业的资产结构相匹配:第二,费用支出合理;第三,利润总额各部分构成合理。

企业要利润,但不能盲目地追求一时的利润最大化,而要保持持久盈利的优势。这就要求出版企业:第一,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树立市场竞争优势;第二,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推广新产品;第三,确保渠道通畅。总之,出版企业要通过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以此获得稳定长远的收益。

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析 第4篇

近些年来, 数字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狭义上来讲, 数字出版就是指互联网出版, 而传统图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则是电子图书的出版。数字出版, 是新闻出版行业的一项创新, 有利于推动新闻出版社盈利情况的好转。在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 我国网民数量直线上升, 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民数量的增多, 无疑增加了数字出版物的读者数量。如何开发这些潜在读者, 将读者资源转变为经济利益, 就是每一位新闻出版行业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现状分析

数字出版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在发展的十年中,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引起了很多出版人士的关注。数字出版, 是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就目前来看, 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还令人担忧。

(一) 数字出版观念更新问题

在传统的出版社中, 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哪一个部门的盈利情况好, 哪一个部门就重要。数字出版刚刚起步, 在传统出版社中是一个新兴的部门。这个部门被寄予了新的希望, 但得到了各方面投入较少。传统出版社希望通过最少的投入, 得到最大的利益, 这样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许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投入还停留在安排一两个出版人员与一两台电脑的程度上。还有一些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人员是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职。在出版社工作中, 对于数字出版理念研究力度不足, 出版社领导的领导工作不足, 都极大地影响了数字出版工作的创新。只有数字出版相关人员能够认真学习, 积极研究数字出版, 才能让数字出版创造经济效益。

(二) 出版社与技术服务商关系问题

在出版过程中, 出版社不是唯一的行动者, 还需要技术服务提供商的帮助, 二者是完成出版工作的合作者。技术服务提供商无法代替出版社完成出版工作。我国具有五百多家出版社, 每一个出版社都有一定量的编辑与作者。而技术服务提供商不可能有那些大的编辑与作者团队。另外, 出版社无法独立将网络技术问题解决。要独立运行数字出版, 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具有数字出版技术能力。只有出版社与技术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得到有效处理、有效合作, 才能促进数字出版工作盈利。

(三) 传统出版模式的影响

传统出版社具有自己成熟的盈利模式。一般来讲, 从文章的编写、编辑、印刷到最后的发行与收款, 是一个完整的盈利模式, 在收款中减去生产的成本, 就是出版社的盈利。根据传统出版思维的模式, 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也应当是这样的。这就使得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忽视了网络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工作本质上的不同。在网络平台上, 许多信息都是免费浏览的, 读者也乐于免费读书。如果在网络运营过程中收费, 读者可能不会选择电子书。就像当年的263邮箱, 在免费注册与使用时, 可谓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但实施网络收费后, 人气大减。而现行的网易邮箱, 不收费用, 为过亿用户使用, 盈利情况可想而知。以传统出版思维去指导现代的数字出版工作, 不利于数字出版工作的开展。

三、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分析

新闻出版业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多种多样, 不同的出版社, 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 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盈利模式, 从而给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动力。

(一) 电子书盈利模式

电子书在当代年轻人看来是十分便捷的一种阅读方式。通过复本书的销售实现新闻出版业产品销售, 有利于增加盈利。电子书的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在线阅读了解, 而电子书的下载与使用则需要付费。新闻出版社将主要的新闻内容提供给技术服务商, 让技术服务商将这些内容电子化。通过技术服务商的帮助, 对新闻出版物进行销售, 销售所得收入应当与技术服务提供商进行合理分成。在出版的过程中, 新闻内容的提供商可以利用自己的出版内容与技术服务商的专业技术, 加工一些具有特色的电子书产品, 建立一个属于出版社的独立网站去销售电子书。

(二) 数字图书馆盈利模式

新闻出版机构可以将传统的图书转换为电子书, 将大量的电子书集中在一起, 组成一个电子图书馆, 针对有需要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收费阅读服务。出版机构建立数字图书馆, 需要寻找一个可靠的行业依托。利用B2B的方式进行运行, 可以实现数字出版盈利。就像人民邮电社, 就通过中国移动网络建立一个有关于通信专业的数字化图书馆, 用这个数字图书馆给网络学校提供有偿阅读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市场相对有限, 虽然可以从中获利, 但是很难做大。目前, 电子书的格式不尽统一, 快速建立电子图书馆的行业标准, 是数字出版机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 在线学习盈利模式

在线学习, 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更可以成为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的盈利点。通过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数字化处理, 给使用者提供在线学习服务与在线下载服务。新闻出版机构可以与高校合作, 将教学内容的电子版在网站上上架销售, 通过在线学习模式实现盈利。这一盈利模式的应用, 不仅方便了当代学习者, 更给新闻出版业提供了好的方式。

四、结语

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数字出版是一个热门话题。做好数字出版, 达到出版盈利目的, 需要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等多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将盈利作为核心点, 开发有效的盈利模式, 而不是开发新的高新技术。新闻出版行业要实现快速发展, 就要认识到创新出版盈利模式, 加快出版工作的数字化速率, 有利于给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 出版行业的运行与经营方式也有所创新与改革。数字出版, 是当前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新闻出版, 是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新闻出版业存在着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问题。分析出版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响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号召, 对数字出版问题进行研究与应用, 提高新闻出版的利润, 是促进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闻出版,数字化,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东红.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析[J].编辑之友, 2012 (02) :40-42.

[2]谢起慧, 汤书昆.当前阶段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05) :854-858.

[3]刘美华.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评析[J].出版科学, 2011 (02) :81-85.

数字出版参观报告 第5篇

本学期由于学校的安排,我们有幸参观了知识产权出版社,并且从中了解了很多关于出版,版权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对我们是受益匪浅。另一方面,这对于还是在校学生的我们更是有一定的向导作用,给我们介绍了当今出版界的发展状况及电子出版在中国的地位和前景,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教学。首先先介绍一下知识产权出版社的相关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成立于 1980年,主管和主办单位是原国家专利局,是中国专利局最早设立的部门之一,是专利文献法定出版单位,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为国家级出版社和电子出版单位。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原专利文献出版社更名为知识产权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由编辑部,电子出版部和中献电子技术开发中心三个主要实体和职能部门组成。自1985年中国专利法实施以来,出版社一直担负着中国专利公报和专利说明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已累计公开出版中国专利文献约60万件。1992年第一批中国专利文献CD-ROM光盘在专利文献出版社开发成功,标志着中国专利文献的出版迈入电子时代。目前出版社以纸件,CD-ROM光盘和通过国际互连网三种载体向十八个国家和国内各地出版发行专利文献。出版社编辑部每年出版一百余种有关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以及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读者对象主要是具有中等

【1】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人员,干部,学生,企业管理者等。当然,由于电子技术的日渐成熟,知识产权出版社也有传统转型为数字出版,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并且在这期间,销售收入和利润,仅数字出版就超过了75%,并且还有三个主要部门从事数字出版。因此可见,数字出版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最后一点是,进入2010,数字出版带动出版社发展进步,并且启动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的成功项目,数字出版的经营模式及专业出版数字化路线等。

由上可见,数字出版在当今出版进的重要性。而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在校学生而言,无疑是好的解说。当然,同时也解答了我们对学习这门学科的迷茫的心。

而数字发展又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并且迅速扩大以至于有些人认为数字出版会代替传统出版。作为个人而言,我认为既是是数字媒体普遍的今天,传统出版还是有其地位的,它的存在也是不可磨灭的。在这先说一下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化出版是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接收则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它强调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数字出版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

【2】刊等新业态。但是从时间上看,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并不算长,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却让我们始料未及,产业发展的覆盖范围甚至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例如CD、VCD、DVD、电子书、网络、MP3以及通过手机下载彩铃、彩信、图书图片等,这些数字出版的产物在丰富了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数字多媒体库出版技术有着传统出版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是高效率、多形式、更新快、范围广的信息资源集合体,实现信息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数字多媒体信息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扩充广、升级快、检索方便容易,版权保护容易,数字多媒体信息库中的作品可以用传统方式印刷,也可输出在胶片或版材上,可以用其他载体的形式输出,还可通过网络在线传播,更能通过无线传播。数字出版技术将在目前的数字化、网络化、无线数据传输等技术的基础上向数字多媒体信息库出版技术的方向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技术的利用可实现数字出版物

【3】同时以多形式、多用户、多语言的方式向用提供服务。可以看出,数字出版的发展之迅速是传统出版无法替代的。

从上述可知,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出版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实实在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及传统的理念。其中就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数字出版”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并不断创新应用。方正作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缔造者和推进力量,凭借其在出版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以方正数字出版战略为指导,通过“第二次出版技术革命”,在持续保持其数字出版产业绝对优势的同时,走向一条数字出版探索之路,努力实现“让出版无处不在”的远大理想【4】。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以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以及更加环保等特点,一时间风光无限。对此,甚至有人宣称: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不仅如此,数字化正成为提升我国传统出版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读者群的需求,国家也对数字出版的态度也是十分鼓励的。今年新闻出版总署多次提出“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的任务和“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从政策的高度为数字出版的发展保驾护航。

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确实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未来会更加完善。当然,我不认为数字出版的飞速发展就是扼杀了传统出版。传统出版还是有其价值的,并不是单单表现在其出版的数量及其盈利方面,更多的是保存,收藏,并且是拿在手里的真实感。这些,我想都不会被磨灭的。

综上所述,未来是属于数字出版的,活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必然要继续把出版界发展下去,而数字出版就是我们向世界展示的最好平台。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校期间好好把握每一次的学习体验,多多获得经验,并且在踏入社会时有一份自信。相信未来数字出版将会更加的发展壮大,当然,我们也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来努力。

参考文献:

【1】《从一台数码印刷机到数码出版工厂——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按需印刷发展历程》

【2】数字出版百度百科

【3】《试论数字出版技术及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曲崑

【4】《数字出版技术正改变我们的生活》苏明

附录:

《知识产权出版社:引领出版新业态》商报记者 蓝有林

《传统出版社进入数字出版的主要路径》刘成勇

《传统出版社如何探索数字出版》韦英平

《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跨越的三条路径》陈超英

《知识产权出版社不断进取数码大赛出版物类拔得头筹》

《传统出版社如何发展数字出版 易文网模式剖析》

《传统出版社信息化建设思考》刘成勇

《复合出版与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

《知识产权出版社启动按需出版》

《技术公司媒体化背景下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之路》曹胜玫

《我国传统出版社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中国铁道出版社 马军 《数字出版技术及发展方向》李长江

《专利文献的数字化快车》

《按需印刷在我国传统出版社的发展探究》刘振敏

《侵蚀与抵抗:数字时代传统出版社的突围——一大英百科全书为例》孙忠 《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的影响分析》邬四娟,黄孝章

论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 第6篇

关键词: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盈利模式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丰富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增强了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出版行业也必须在数字化浪潮下不断尝试与探索,寻找出路与希望,于是催生了数字出版这一新的出版形态。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加速融合,数字出版也以其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青睐。出版的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盈利模式和市场主体的变化,对整个出版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传统出版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许多传统出版社都开始尝试数字出版,有的建设数据库、有的发展移动终端电子书、有的开发内容资源管理发布平台等,然而多是投入多,收入少,盈利者寥寥。任何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最终获利为目标。就数字出版而言,获取消费者对于现实和未来的网络阅读需求成为数字出版人的核心追求。

一、传统出版社参与数字出版现状

在技术提供商涉足内容开发和服务的同时,传统出版社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出版的产业大势,由消极观望,转而主动进军数字出版领域。高等教育出版社、外研社、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纷纷涉足数字出版。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传统出版向数字转型这一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纸介出版物为基础,推出与之相配套的光碟、光盘。“书配碟”“书配盘”不仅是一种日渐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是纸介出版跨入数字出版的低成本之路。

(二)以纸介出版物的内容文本为依据,打造电子图书、网络杂志等延伸产品乃至电子书库、在线图书馆、网络书店等延伸平台。这种做法,不仅使出版物的集成性、覆盖率和使用率大幅度提高,而且也使制作成本和营销成本进一步降低。以降低采购成本和减少流通环节来吸引读者,这些都是传统出版转向数字出版的便捷之路。

(三)集中资源和精力发展专业出版板块,这是目前乃至将来数字出版中发展和增值最快的部分。在数字化起步最早的专业出版领域,是为科研人员及专业人士提供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必需的内容和服务,其读者群稳定。一方面,由于纸质图书出版社对这类图书授权相对容易;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图书便于检索、可再编辑,所带来的附加功能更容易受到读者的重视。

(四)以出版物为基础,利用现代传输技术和平台为读者提供在线信息、咨询、辅导、培训等服务。尤其在在线教学、健康、财经等辅导服务方面,利用数字出版传媒传输快捷和覆盖面等优势,与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乃至电视播出等形成互动,带动纸介出版物的发行销售。

(五)用按需印刷优势服务特定读者。图书按需印刷始于 20世纪 80 年代,自 2005 年开始按需印刷市场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目前已有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等开展了按需印刷业。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随着出版社专业图书数据库的建立,将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网站提供数字化的内容资源,无论是一本完整的电子书,还是任由读者自己选取的章节、片断,个性化定制和按内容付费将成为今后出版社盈利的模式之一。

(六)参照数字转型经验,复制成功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一批有实力的教育类出版社,都已进行了多年的数字转型探索;外研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一批大学社也利用各自的高端资源,积极参与数字化尝试。教育出版领域的在线业务很大程度是作为传统图书的互补和服务的延伸,以推动纸书销售推广或提供配合纸书的增值服务。

二、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分析

近年来,我国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盈利模式单一

当前,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多呈现为 B2B 模式、出售广告模式和阅读收费模式等。就单个企业或单个数字出版产品来说,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盈利能力增长有限等状况,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以电子书市场为例,当前电子书采取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能够实现“按复本数销售”,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被普通读者接受。因此,当前的电子书销售主要采取的是 B2B 方式,技术供应商主要与图书馆进行交易。当图书馆的馆藏需求饱和时,电子书的销售将增长缓慢。

(二) 版权意识薄弱

众多技术商和出版社着力推广数字内容,却并没有太多用户愿意为此买单,其中版权就是个很大的障碍。在调研访谈中流传着一比喻:数字内容传播如高速公路,而版权授权是收费口。我们费劲修建了高速公路,但高速路入口处却只有一个收费口,结果大量的车都堵在收费口外上不了高速,导致整条路都无法正常运行。版权制度的发展滞后限制降低数字内容的传播效率,是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 在线支付障碍

数字内容在线流通是数字出版实现赢利的重要保证,而当前在线支付存在多种障碍,数字内容管理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几乎仍是一种理想。据艾瑞咨询公司调查数据显示,网民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有担心交易安全性、办理和使用过程麻烦、收款方不支持网上支付等原因。

(四) 数字内容提供链未能真正贯通

在数字出版发展如火如荼时,困惑也在所难免。《信息时代的出版》一书将其中一项困惑描述为:出版的定义变得宽泛,被新技术扩大了范围。如果出版意味着不连续的物理产品包装和销售,像报纸、图书、杂志,现在有声唱片、视频软件和光盘,那么通过通信或卫星传输的电子数据库又是什么? 如果出版包括数字产品的包装和发行,包括数据库、视频和音频节目,那么怎样区分和广播的区别呢? 按次付费的卫星电视也是出版的一种形式么? 这些之间的区分又是什么呢?或许这种混淆不清正是内容融合引发产业融合的体现,因此需要在发展数字出版之时要有整合的思维,贯通产业链条,在数字内容产业的大视野中发展

(五) 传统出版社与技术提供商、平台运营商之间矛盾大于合作

技术提供商和平台运营商力量较强,意欲扩张,触角伸向内容生产,这一类商家除汉王以外,还有京东、当当等最近涉入数字出版领域的大型网站;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出版社在力量上不占优势,缺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推广,而在数字产品的销售分成上也所获不多,一方面打击了传统出版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数字出版由于优质内容资源的匮乏而无法长期深入发展。

三、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索

为了在数字化浪潮下,实现转型和发展,传统出版社要以自己的特色介入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依靠自己的特色,依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探索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出版社要致力于大力整合自身资源,提供有特色的、创新的适合各种媒体特点的内容。有特色的内容才能对读者有吸引力,有特色的内容才能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有特色的内容才能使自己在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要结合各种媒体的特点来开发新的文本、新的形势,而不是简单地把纸书的内容搬到其他媒体上。比如为了让适应广大读者对手机阅读的需求可以探索创造“手机书”阅读文本,可以对图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和利用,把一些好的叫座的,既富思想性又具备艺术性的图书,尝试改编成碎片化、简短化的、适合人们在空闲时间随时随地阅读的文体,可以根据图书内容开发出具有声音、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功能的手机版,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其次,出版社要处理好与技术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的关系。小型出版社可以专注于特色内容的生产,把内容的运营交给平台运营商去做,大中型的出版社可以努力打造自己专业化的内容运营平台,直接通过终端运营商发布,也可以通过更大的平台运营商发布。这正如大的服装生产商可以开专卖店,也可以批发给大市场。出版社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平台和终端把自己生产的内容运输给读者,各种平台都是连接内容提供商与读者的渠道,内容提供商要善于利用好这些渠道。出版社也可以介入终端运营,但要努力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终端产品,而且要看这种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如果自身的内容不足于支撑产品终端,要及时果断的退出。辞海阅读器、读者阅读器等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但是否能赢利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考虑充实更多的同类资源,或者加入到更大的内容平台。

再次,尝试多种运营模式。数字出版最早采用的是BtoB的模式,比如爱思唯尔、同方知网、龙源期刊网都是采用这种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持阅读器在国内外兴起,BtoC的运营模式逐渐得到读者认可,比如亚马逊与巴诺书店等。但在我国除了专业期刊数据库的BtoB模式运营比较成功外,其他的运营模式都不够成熟。书生、超星、阿帕比等平台运营商由于不能够给出版社足够的利润回报,在继续获得新的电子书资源方面遇到阻力,一些新兴的电子书运营平台等也因为平台运营不透明,回报不理想等原因没能调动起大部分出版单位的积极性。

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可以建立第三方付费的透明机制,另一方面可以像淘宝网一样,尝试采用CtoC运营模式。平台运营商可以专注于平台品牌的打造、资源的有序化整合、支付系统的建立等,出版物的定价营销等工作由内容提供商来做。目前苹果商店采用的方式十分类似于CtoC模式。

另外,重视版权保护,培育市场需求。通过国家法律、技术手段、道德教育等各种方法加强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并加大侵权、盗版的惩罚力度。逐渐培养良好文明的公众阅读习惯,并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吸引潜在消费者付费阅读,培育数字出版广阔市场,实现盈利。

最后,重视移动阅读。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拥有量的增长,移动阅读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和赢利点。出版社可根据自身内容资源特点,着重开发相应的移动阅读产品,并通过流量和下载量与参与移动阅读供应商的资金分成,从而获得部分盈利。(作者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11

[2]陈旷.施普林格的数字出版模式——兼谈数字出版的平台建设与营销策略[N]..出版商务周报,2007-06-18.

[3]熊玉涛. 简谈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及发展[J]. 出版发行研究,2010(6):54-57.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分析 第7篇

一、客户需求创造服务价值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改变了用户的体验方式, 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创新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主要途径。数字阅读与网络社区空间时效便捷以及阅读时间的碎片化都需要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在满足客户需求上有更大的创新来应对与以往传统出版不同的外在和内在挑战。在面对同样的出版内容,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在客观阅读触感与纸质触感所烘托的阅读情感关系有很大差别, 《时代周刊》的一位科技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表示纸质阅读能更快的了解图书内容, 而数字阅读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进入理解状态。同时, 数字出版面对的是对内容有更高要求的阅读体验群体, 在网络社区与新兴媒体的背景下, 数字出版要实现从单一的内容提供商向资源服务商的转型。

满足数字出版客户需求, 首先在于数字出版企业自身的定位。美国著名营销学家杰克·屈特认为:“定位不是去塑造新而独特的东西, 而是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不是对产品采取什么行动, 而是对潜在顾客心理采取行动, 目的是在顾客心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亚马逊的数字品牌定位过程就是看准了数字用户的心理需求, 定位于客户需求之上才有机会塑造有市场的品牌, 才有可能成就值得信赖的品牌。

突出定位满足客户需求的另一个点在于数字出版体验经济的开发, 数字出版虽然做的是内容, 但在受众接受内容的同时获得美好的体验感受, 同样是商业模式中重要的开发部分。有位重要的营销大师说过:“客户不会记得你说过什么, 做过什么, 但他一定忘不了他体验过什么。”如今, 体验经济已经成为继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诸多数字出版功能属性差别不大的形式下, 决定客户对某个产品取舍的关键是情感, 而情感的塑造与维系则要靠企业的体验营销与个性化服务。

二、联盟合作创造共赢价值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价值的第二条路径是围绕联盟合作创造共赢价值。当下数字出版业一方面是建立在传统出版之上, 也就是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换阶段;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数字技术领域的终端平台, 包括苹果等各大科技网络平台, 都有其各自的专业化特色, 却缺少合作与联盟。数字出版做大做强不仅在于自我的专业化, 更在于联盟合作打造价值链, 进而将数字出版这块蛋糕做大做强, 实现合作共赢, 谋取第三方经济。

数字出版联盟合作的中心在于数字媒体的内部联盟, “三网融合”是数字出版实现联盟合作的契机。数字出版内容是生存王牌, 传播渠道的有效联盟则是数字出版做大做强的主要出路, “三网融合”有效实现信息渠道的对接是数字出版外在传播渠道联盟的基础, 从传统报刊到数字报刊到手机报的时效传递就在于此。此外, 数字出版联盟合作还在于对内容资源的整合, 整合数字出版内容的创作、出版、销售以及产业链开发, 是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核心资源能力的有效运用, 进而节约数字出版企业成本创造更大联盟合作价值。

整合资源不仅在于行业内部,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 行业内部与外部的衔接都存在着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在行业内部的整合之外, 更可以应用到整合相关行业资源, 甚至是剩余资源, 实现产品的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IP理论以合作思维代替竞争思维, 以多赢合作代替零和竞争, 充分利用共享目标顾客、产品多功能化、联合促销、联合渠道、信息搭载、战略联盟等找到能付费的第三方。”②如何发现互利的第三方利益攸关顾客, 并为第三方利益攸关企业创造价值, 是IP理论的关键所在。亚马逊和苹果与百事曾合作, 充分利用百事产品的信息搭载功能, 为苹果和亚马逊传递营销信息以获取额外收入, 摇身变成了在线网络音乐的广告发布载体, 完美实现了第三方经济的联盟共赢。

三、速度制胜创造时间价值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价值的第三条路径是围绕速度制胜创造时间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数字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等行业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越发短暂, 当年苹果Mac实现5500万台销售长达22年, Iphone却只用了3年, 而Ipad却只花了2年。抢占先机, 缩短交货期, IT加速度, 随需而变加快产品创新, 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已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在数字化的今天, 速度以一种铺天盖地的方式包围了商业的各个领域, 不快则死, 胜负取决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速度, 这是商业竞争的黄金法则。以“速度为王”的理念提高产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速度, 提升产业调整速度、市场反应速度、物流速度、生产速度、信息传播速度等;以整体运行上的速度优势, 抗衡竞争对手的规模优势;为品牌定位形象提升创造条件, 最终提升整个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运营速度。

数字出版更有待突破传统出版的束缚, 抢占先机瞄准市场需求, 保证数字出版方向的准确性, 缩短从技术成果转化为内容产品的周期。技术创新的领先无疑是出版企业在市场上取得先发优势, 及时抓住市场需求变化迅速推出内容产品的重大契机。在数字化的今天, 速度以一种铺天盖地的方式包围了商业的各个领域, 单靠核心竞争力还不够, 还必须抢占先机, 要先知先觉, 先发制人。在跨行业整合创新方式上, 数字出版企业整合物流公司业务, 从而大大缩短了物流运输时间且减少了价值成本, 京东商城就自有物流, 消费者在商城订购的货物由商城分区仓库直接出货进入到运输阶段, 而无需转交任何快递公司, 从而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 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 从而抢占了市场份额。

四、信息网络创造优化价值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价值的第四条路径是围绕信息网络创造优化价值。在知识经济的时代, 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大。数字出版提供内容信息要更专业更细致, 目标客户明确, 与实体经济容易契合。数字出版原本就生存在信息网络的体系之中, 信息网络是构成数字出版运行的关键资源能力的重要部分。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的定义:“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 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③数字出版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信息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生存建立在信息网络经济的基础之上, 再结合传统出版内容得以立足。

“信息网络经济是技术经济, 是流量经济, 更是商业模式创新经济。互联网的商业价值, 是大量用户聚合后所蕴藏的商业模式, 就像埋在深海的石油:当深入挖掘时, 爆发的能量无法估量, 但仅在海面是看不到石油的。”④信息网络的优化创新对于数字出版来说, 不仅是产品内容的优化, 还可以归结为内容与技术创新的范畴;更在于对数字出版企业在树立自身品牌价值, 对外营销与宣传的优化。数字出版企业尽管做内容产品的实体与虚拟的经济, 但本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对于信息网络这“深海里的石油”, 表面上尽管风平浪静, 但背后却暗涛汹涌, 价值无限。

通过信息网络创造商业模式的优化价值, 数字出版在于有效实现实体与虚体的完美结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 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 虚拟经济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 也隐藏着极大的风险。这是因为:虚拟经济要正常运转, 必须与实体经济的规模相适应。数字出版离不开信息网络的大环境, 也就是说离不开虚拟经济的运转;同时, 数字出版业必须依托实体经济的烘托, 从而实现平台与实体的对接。

五、资本运作创造提升价值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价值的第五条路径是围绕资本运作创造提升价值。资本运作是每个企业在一定高度上创造价值的另一渠道。“通过轻资产运营、经营无形资产、进而进行资产整合、资本运作来提升整个企业价值。”当下数字出版行业进入资本运作阶段的还只是很少数, 包括亚马逊等国外巨头在内, 仅就数字出版来说进行成熟的资本运作都还处于被动阶段。但不缺从轻资产运营以及无形资产经营来进行一定的资产整合创新商业模式, 创造其提升价值。

“轻资产是知识时代奠定企业竞争基础的各种资产, 包括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治理制度、与各方的关系资源、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等。轻资产的核心是知识管理, 是对智力资本的良好管理。”要求有效率的知识型员工组合成高绩效的工作小组, 整合客户与供应商等企业资源, 利用网络技术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共同提供有价值的生产和服务。数字出版企业往往忽略了自身作为企业的轻资产资源, 忽视了企业的品牌和经验等资源能力, 而挖掘这些正是企业无形资产拓展创造价值的重要资源, 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路径。

无形资产的资源能力来源于企业的有效品牌价值, 数字出版企业依靠品牌的无形资产整合进行全行业整合与跨行业的整合创新, 由品牌价值到产业链的开发, 这些都是对无形资产的有效开发与创新。苹果公司从技术型企业到技术+内容跨行业整合出版商、内容提供商等都在于对苹果公司已有无形资产的有效创新与运作。随着基础运营操作的成熟与产值的稳固, 进而上升到资本运营方面来调控整个企业的价值实现, 默多克与新闻集团从专业的报纸新闻开始, 到现在的集团化管理, 最终其资本运作占据了商业模式价值实现的主要来源。

数字出版在起步阶段, 通过资本运作创造提升价值的空间还较少。即便是国外数字出版先锋亚马逊等也是募集资本来发展自身, 对外运作资本的能力还有待积累。待数字出版发展到成熟阶段, 资本运作则是企业创造提升价值的主要动力。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是一个持续性创新的过程, 数字出版企业通过对价值定位的准确认识以及对关键资源能力的准确把握, 适时适机的寻找合适的创新方式和途径来创新商业模式, 最终会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摘要:如果把数字出版企业比喻成一个大箱子, 一侧输入的是经营资源 (出版内容与延伸产品) , 一侧输出的是创造价值 (精神价值与使用价值) , 中间实现这种转换的就是商业模式。数字出版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技术创新, 一方面又亟待非技术创新的突破, 商业模式创新是数字出版所面临的极大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数字出版,商业模式,非技术创新

注释

11 钱志新:《新商业模式——百佳案例点评》,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1页。

22 方清华:《商业模式创新是网络经济动力之源》, 《民营经济报》2009年11月10日。

33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出政发 (2007) 7号) 。

大众数字出版的免费商业模式探析 第8篇

关键词:免费商业模式,数字出版,大众出版,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作为数字产品摆脱了物质形态的束缚,在网络上生产和发布,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同时,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分摊在每一个用户身上的成本也趋近于零。我们越来越习惯于不支付任何成本地在互联网上获取音乐、视频、咨询等,免费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影响着我们的生产与消费。数字化浪潮同时给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众图书出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进行了免费的尝试,如免费阅读部分章节、免费阅读下载等。但是总体来说,出版免费商业模式的运用还处在探索阶段。

一、免费的实质

免费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由来已久,从超市的买一送一到食品店的免费试吃,从酒吧的“女士免费”到免费信用卡的发放,在传统商业模式中,免费作为一种吸引顾客的营销方式被大量使用。互联网时代,免费正开启一种全新模式。“免费模式”被定义为“向用户长期提供完全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交叉补贴以盈利的商业模式”,其基本原理即通过免费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吸引规模用户,进而由增值服务用户或广告厂商、关联企业来补贴免费用户,获得比直接收费更大的市场和利润。[1]这里的免费经济带有一种服务性质,盈利的方式已不单纯依靠销售产品,而是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提供全套的服务链条,企业可以在整个互联网服务链条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创利。只要企业对消费者使用服务的行为判断准确,就有机会创造出同等甚至更多的价值,乃至超越以传统经济模式销售产品的本身价值。[2]例如,百度、谷歌、腾讯等都是通过免费来缔造商业传奇。这种免费商业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从卖家到买家的线性交易模式,使整个交易呈现一种开放式的网状复合结构。

从大众数字出版来看,出版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出版销售图书来获取利润的内容提供商了,而是变为了服务的提供商,借助互联网给用户提供整套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免费向读者或者作者提供基础服务和产品,从而形成规模用户,在打通整个出版产业链的基础上,通过增值服务或广告推广、关联企业实现盈利的多元化,从而获得比直接出版销售图书更大的市场和利润。

二、大众数字产品的免费成因

在传统商业中,免费只不过是作为一种诱饵,让商家从消费者中获利。但是在互联网中,免费早已不是一种让人乖乖掏钱的手段,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地获取音乐、同朋友聊天、观看视频,免费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改变着我们的消费行为与习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互联网获取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大众数字产品的出版为什么有免费的可能性呢?

首先,从数字产品的生产特点来看,其生产结构为研发成本较高,而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特别对于数字图书而言,便捷的复制与传播使得在传统出版物中占成本很大比重的印刷成本和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每一个用户的增加都会使研发的沉没成本分摊得接近零。而且,计算机能力、储存设备、宽带等互联网的主要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都呈现出性能提升快、价格下降快的特点,符合摩尔定律。并且在数字产品生产中,还有消费者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的协同生产,如网络论坛和文库等。这基本上是由消费者先上传到网上然后再进行下载的由消费者作为生产者的数字信息产品的生产方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知乎将其平台上用户的问答进行整理出版。这种消费者协同生产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出版中读者与作者分离的状态,读者与作者共享信息资源与平台,利用了数字产品复制便捷和消费无损耗性,从而实现了生产成本接近于零。

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零价格可以使消费者产生毫无决策风险的心理预期,并且会本能地对零价格产生心理趋向。实际生活中,无论多低的收费都有可能形成心智交易的成本。例如,微信提现的交易费用尽管是几毛钱,却让用户在使用微信钱包时产生顾虑,但是免费可以使心智交易的成本减少至为零,促成消费者快速作出决定。正如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一书中所指出的:零价格已不仅仅是另一个价格了……它已成为非理性快乐的源泉。[3]特别是文化消费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则更为特殊而显著。相对日常商品,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购买时,几乎无经验可循。且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人而异,取决于主观审美体验,“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即便是畅销品也同样存在风险。[4]并且,与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这两者出版类型相比较,大众出版的商业属性更强,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因为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的需求是有一定确定性的,消费者在消费专业出版产品和教育出版产品的时候目的性比较强,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低。而大众出版的读者需求比较多元化,市场上的同质产品也比较多,因此消费者对大众出版读物的价格敏感度比较高。

传统的大众出版只能依靠图书出版销售作为盈利点。首先,图书出版与娱乐产业和大众传媒相比较,相对小众,属于利基产业,每本书都会根据其特定的主题有一定的细分市场,难以获得较大的受众规模,不能成为优质的广告渠道。即使是超级畅销书,长时间保持畅销也极困难。其次,出版企业是单纯的中介性产品生产企业,很难有连接用户和关联行业的多边平台功能,难以发现并转化免费用户中拥有增值服务需求的用户,或者通过经营作者获得其他渠道的收益。[1]

因此,大众出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仅仅实现技术上的转型是不够的,更要改变其传统的商业模式。免费商业模式可以降低甚至消除消费者对于购买大众出版物的不确定性,通过免费来实现出版传播的最大化,进一步谋求经济价值,实现社会价值。

三、大众数字出版的“免费”之道

大众数字出版的免费商业模式要求我们改变以传统的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打破版权对图书产品的传播和生产限制,使得版权不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引导”大众的阅读方向。目前,版权是困扰数字出版最大的问题,盗版因为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容易,图书成为免费而易得的“公共品”。对于作者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盗版或者免费,而是不为人知,出版社对书号等稀缺出版资源的掌控,往往造成了大量的作者和作品淹没在市场的洪流中。因此,出版商要转变观念,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构建大众数字出版免费商业模式。笔者将从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这本书中总结的直接交叉补贴、三方市场以及免费加收费这三种免费模式来探讨大众数字出版的免费商业模式。

(一)直接交叉补贴

直接交叉补贴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比如IBM和惠普公司在销售硬件的时候会免费赠送Linux的软件产品,许多电信运营商充话费送手机以及亚马逊对于超过25美元的订单免除其邮费……运用在大众数字产品的销售中,就是将产品划分为付费产品和免费产品,用付费产品去补贴免费产品,从而达到促销盈利的目的。例如,京东商城网站经常开展的买印刷图书送电子书的活动;亚马逊购买一定金额的图书就会获得免费的产品或者服务。

(二)三方市场

这种免费模式是在三方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三方通过付费参与到前两方的免费商品的交换之中。“第三方”指拥有货币资本并愿意获得传播效应的企业,“第二方”指拥有产品或服务并能够提供传播途径的企业,“第一方”是指拥有注意力资源并愿意获得免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第三方付费的实施过程是“第一方”为“第三方”提供注意力等资源,“第二方”为“第三方”提供传播途径,“第三方”为“第一方”免费获得“第二方”的产品付费。[5]这种模式在报纸和期刊早有运用。目前,百度阅读等公司开始试水电子书“免费阅读+广告分成”模式,但图书正文中时不时夹杂着与内容毫不相干的网游、保健品等广告,给本不习惯广告的图书读者带来很差的阅读体验。[6]其实在互联网上,并不只是广告商付费这么简单,大众出版是一个典型的利基产业,有着极强的分众性,在少数的畅销书之外,大量的非畅销图书把图书市场更加细化,有利于广告商精准投放广告。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可以对用户的阅读行为进行数据的搜集分析,运用大数据使广告去大众化而专注于特定用户,将读者需要的购买链接或者广告产品嵌入到图书阅读页面之中,甚至在图书内容中植入广告,实现精准营销。

(三)免费+收费

在互联网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免费加收费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等级,让收费用户来为企业创造效益。例如,360杀毒软件、腾讯等都是对基本产品和服务免费,对升级产品或者会员收费。网站通常遵循5%“定律”,即5%的付费用户是网站的所有收入来源。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够运转下去,原因在于为95%的免费用户提供服务的成本近乎为零。[7]

在这种模式中,大众数字出版商把内容和服务划分为不同层次,对基本的产品和服务实行免费,从而积累用户的注意力、内容资源和用户的行为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将用户的个性需求与大众数字出版的优质内容进行匹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豆瓣读书,我们可以对这个平台进行改造,使所有的图书免费,以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注意力,形成用户规模,然后根据用户提供的注册信息和浏览互动行为形成的数据库,定制个性化的读书计划、出版服务等其他的增值服务,如针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年龄和身体情况打造旅行攻略,为不同层次的书迷提供不同装帧的按需印刷的版本图书,为商业企业定制管理安排方案,包装作者,打造个性化出版方案等。

目前,国内很多大众文学网站如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网、起点中文网等都运用了该模式,但是大多是免费为读者提供几个章节,之后需要读者付费才能阅读。这种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产生消费行为,但是仍然没有开发足商业模式中的“免费”潜力。

其实,“互联网+出版”的重要结果就是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对于大众数字出版更是如此。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创新,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免费商业模式就是利用充裕的免费信息产品来形成用户规模,将用户有限的注意力销售给第三方,同时为用户提供稀缺的定制化产品,来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并且增加收入,实现盈利的多元化,在互联网开放经济中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于文.出版业免费商业模式探析[J].编辑之友,2016(1):22-26.

[2]谢泗薪,都业富,李荣超.优势竞争环境下破坏式创新的路径与策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78-81.

[3]法帕特丽西雅·法拉.四千年科学史[M].黄欣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53.

[4]于文.出版商的诞生:不确定性与18世纪英国图书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3-4.

[5]杨晓明,张怡.中国科技十二讲重庆[M].重庆出版社,2008:12-13.

[6]冯宏声.书业破局O2O重在实现融合[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2-27(06).

数字出版模式 第9篇

从微笑曲线的价值丰度上来讲, 探索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 做内容或者做平台都是可行之道。但这里所谓的内容生产并非是简单的“编辑、审稿、校对”过程, 而是通过选题开发、市场调研、编校、装帧、印制等诸环节赋予图书创造性、新颖性的独特价值;所谓的平台运营也不是传统“编、印、发”流程中的“发货”或者“发行”, 而应该是充分满足并创造读者需求, 组织图书从生产商转移到消费者层面并收集读者反馈信息的一系列活动。从内容与平台双方博弈的角度出发, 数字出版不外两种基本盈利模式:一是互联网企业作为平台运行商吸纳内容资源打造聚合平台, 二是传统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方进行数字化转型自建平台或联合平台。循着这两条路径, 亚马逊、苹果与中信出版社、外研社等分别进行了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的实践探索。

1 亚马逊与苹果的“终端捆绑内容”模式

在亚马逊与苹果公司未涉足数字出版领域之前, 提起“电子书”, 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互联网上以TXT、PDF、EPUB等格式传播的电子文档。而现在, 以亚马逊推出的Kindle和苹果的i Pad为代表的电子书阅读器已经成为电子书的代名词。

亚马逊, 作为目前全美乃至世界最大的网络书店, 其全面进军数字出版市场, 以2007年11月发布第一代Kindle为标志。得益于全新的用户体验和便捷的操作方式, 首款Kindle一经推出就掀起了一股抢购狂潮。此后亚马逊又陆续推出Kindle Touch、Kindle DX、Kindle Paperwhite、Kindle voyage等系列产品, 尽管技术越来越成熟、工艺越来越精良, 价格却从Kindle1的399美元降至Kindle voyage的199美元。Kindle阅读器物美价廉, 凭借在同类竞争产品中较高的性价比, 迅速占领了电子书阅读器市场。借助这一终端硬件优势, 亚马逊顺理成章地抢占了数字出版的市场份额。然而亚马逊的主要营收却并非来自Kindle阅读器, 亚马逊提倡以长远盈利为考量, 而非靠硬件赢得收益, 实行的是“终端赔钱、内容赚钱”的交叉补贴盈利模式。亚马逊提供十余万种电子书供用户下载, 大多数电子书售价为9.99美元, 有的甚至更低, 而且提供数字报纸、杂志订阅服务, 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等, 甚至还可订阅博客, 但都需要用户付费阅读。亚马逊本身不生产内容, 是彻头彻尾的平台运营商, 但却依靠内容赚钱, 这得益于Kindle通过“终端捆绑内容”的方式, 打造了强大的数字内容聚合平台, 并开发独立的电子书格式AZW, 可实现对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 (DRM) 。同时建立起电子书“批发”模式, 在该模式下, 亚马逊凭借网上书店长期积累的进货资源, 与各大出版社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绕开中间商的抽成盘剥以极低折扣直接从出版社手中拿到电子书版权, 并将电子书定价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借助Kindle阅读器的强势平台进行内容聚合、统一定价, 这种模式让亚马逊掌握了定价主导权, 价格更加灵活, 必要时可牺牲短期利润换取市场份额, 让竞争对手难以匹敌, 从而确立了行业龙头地位。

与亚马逊的“终端制胜”盈利模式类似, 苹果进军数字出版市场的关键一步也是推出了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手持终端。2010年1月, 苹果公司推出一款介于苹果智能手机i Phone和笔记本电脑Mac Book之间的全新产品——i Pad。起初, i Pad是作为一台娱乐型平板电脑广受追捧的, 但人们很快发现, i Pad在电子书阅读上具有Kindle所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阅读体验方面, 与Kindle采用的电子墨水屏只能显示单一色彩的灰度色不同, i Pad采用的是基于多点触摸技术的全彩LED屏幕, 能完美呈现集文本、图片、音视频于一体的富媒体电子书, 给读者提供立体式阅读体验。内容方面, 苹果虽不具有亚马逊长期从事图书经营的资源优势, 但通过频繁与图书出版商接触, 并推出新的电子书商店i Books, 试图通过这一平台同亚马逊的Kindle展开竞争。定价模式方面, 不同于亚马逊的批发定价模式, 苹果创新了电子书定价模式, 提出了“代理定价”模式, 将电子书定价权让位给各图书出版商, 尽管售价比亚马逊稍高, 但定价权的转移让出版商们饱尝甜头, 比起亚马逊的价格压制, 出版商显然更愿意投向苹果的怀抱。图书出版商的改旗易帜动摇了亚马逊的供货基础, i Pad的走俏严重冲击了Kindle的市场地位, 最终亚马逊只得通过打官司寻求突破。

2 中信出版社与外研社的“自建平台”模式

苹果、亚马逊都是平台整合内容的典型, 事实上传统出版社利用手中的内容资源主动出击搭建电子书分销平台也是数字出版的重要盈利模式。

中信出版社是国内较早开发客户端来拓展数字出版领域的出版社, 2010年5月, 成立“新媒体事业部”, 随后推出“中信飞书”。一方面, 中信飞书十分重视用户阅读体验, 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字体方面, 中信飞书电子书主要采用方正兰亭黑体、宋体和楷体这三种字体, 以求从阅读感受上更接近纸本阅读的体验;同时, 为了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中信飞书在灰框提示语、图片点击打开、楷体展现引言以及不同颜色的字体等细节方面也精益求精。另一方面, 中信飞书也在不断摸索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苹果IOS平台的读者, 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 面向高层次阅读的平台不多, 苹果平台可能会是优质电子书内容和良好阅读体验竞争比较激烈的地方, 因此中信飞书的数字内容定位于高层次的深度阅读。中信飞书通过自建服务器中的数字内容向用户提供电子图书, 采取这种形式售卖电子书, 中信出版社不仅可以有效收集用户数据, 也可以在同平台运营商的合作中赢得更多话语权。目前, 中信飞书客户端覆盖了IOS等主流手机操作系统, 实现了图书内容批量上线, 是传统出版社以内容为主导自建平台的试验与尝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立社悠久, 内容丰富, 短时间内不可能将全部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 基于此, 外研社的做法是从其众多内容资源中优中选优, 再将其上线到自建的爱洋葱阅读平台。爱洋葱阅读平台, 是外研社面向个人读者提供的社会化双语阅读服务平台, 内容涵盖人文经典、畅销作品、经管科技、心理励志、历史哲学等多个类别, 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目前为用户提供三种阅读类型:深度阅读——电子书;碎片化阅读——轻杂志;多媒体阅读——国外大学公开课。

“爱洋葱”的建设理念是以读者为中心, 打造内容获取个性化、分享交流社区化的社会化阅读服务。为了进一步提升界面的亲和性和社交性, 爱洋葱的阅读界面加入了“随读随评”功能,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就某一句或某一段文字进行评述, 同时也能同步看到其他读者的评价, 并对该评价进行点评。爱洋葱的双语阅读内容以翻译文本与原文本对照展示的形式, 在同一页面的对应位置展示双语内容, 方便读者进行对照阅读或学习。爱洋葱的社交聚集地有一个很贴切的名字——洋葱圈, 在这里用户可以分享图书、活动以及生活的点点滴滴。洋葱圈的存在不仅为读者的阅读主题、活动主题提供了海量的参照, 更大大加深了读者的参与度, 以阅读带动社交、以社交促进阅读。通过爱洋葱阅读平台, 外研社不仅顺利为手中的内容资源找到分销出口, 更利用社交网络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用户, 实现了平台与内容的互补, 探索出一条内容提供商自建分销平台的道路。

3 对内容与平台之争的评述

出版业进入数字化时代, 传统的产业边界正在逐渐模糊, 方今之世, 参与数字出版势力角逐的各方, 已经不仅仅是产业壁垒内部作为传统内容生产者的各大出版社, 一大批行业外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涉足数字出版。方今之时, 争论数字出版领域, 是做内容赚钱, 还是做平台更能盈利已经没有意义, 因为答案显而易见:缺少内容, 平台只是充当摆设的空荡货架;没有平台, 内容只能尘封在仓库里发霉变质。数字出版作为行业趋势已成定局, 关键是由谁来主导的问题, 是内容方自建平台还是平台方吞并内容方?实践表明, 由平台方主导的模式正大行其道, 苹果、亚马逊是平台集成内容的典范, 而由内容方主导的模式却步履蹒跚, 中信出版社、外研社等传统内容商尽管进行了自建平台的有益尝试, 但并未形成可持续的利润源和规模优势。

这是由内容的分散性和平台的聚集性决定的。先看内容方, 都说出版业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 因此掌握内容资源往往被认为是传统出版社的核心优势而有恃无恐, 但在数字化的今天, 传统内容资源在结构方式上已无法满足碎片化、模块化的阅读需求, 如果不能实现内容的再组织和结构优化、实现与数字平台的对接, 空谈所谓内容优势将无异于抱残守缺。出版内容资源的高度分散客观上形成了没有任何一家内容提供商能够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而每一家内容商都面临着将手中的数字内容资源分销出去的压力, 若是各自单独建立分销平台——正如上例中中信出版社和外研社做的那样——其投入成本之高必然令人咋舌, 即便勉强搭建起来, 往往也得不偿失、难以达到预期效益。

再看平台方,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 强调技术创新、注重用户体验是其立足之本, 因而在平台运营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理念和技术优势。苹果和亚马逊本身不生产内容, 却都在依靠内容赚钱, 2007年Kindle发布时, 众多出版社要想将手中的数字内容推销出去, 必须仰仗Kindle的平台优势, 因为Kindle凭借终端赔钱的低价策略抢占了庞大的用户群。在“赢者通吃”的数字时代, 内容提供商有很多, 拥有如此大规模用户的终端平台却只有Kindle一家, 数量众多且分散的出版商无法结成同盟与亚马逊对抗, 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将廉价内容搭载在Kindle平台上。出版的核心价值是内容没错, 但对于数字出版而言, 谁拥有用户谁就拥有一切。亚马逊Kindle的成功在于做专注用户的平台运营商, 至于内容则是搭建好优势平台后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 数字出版领域内容与平台之争, 如果是作为未经结构优化的传统内容与互联网与生俱来的技术平台进行争斗的话, 内容方毫无悬念将会败下阵来。这就是为什么平台整合内容的多、内容吞并平台的少的原因所在。但正因如此, 传统内容方更因痛定思痛, 认真思考数字技术背景下非结构化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审慎权衡自建数字出版平台与联合既有平台之间的风险和利弊。

数字出版模式 第10篇

(一) 教育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现状

湖南教育类的出版社主要以湖南教育出版社为代表, 其内容服务的开展主要以内容增值服务为主。跟高教社、外研社等一些国内代表性的教育出版社一样, 湖南教育出版社也在不断地摸索和前进, 思考产业转型的问题和对策, 致力于升级成为“教育服务商”。其实践经验包括如下几方面:

第一, 建设教学资源库。湖南教育出版社在出版纸质教材教辅的同时, 也从优秀的教学资源中获取素材、进行科学系统化的分类, 并且利用各类资源构建不同类别的数据库, 形成电子图书馆, 放置在其网站首页供学习者查询和下载, 学习者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优秀教学资源。湖南教育出版社网站的资源中心主要由电子书、教辅答案、听力下载、课例视频、教案下载、课件下载、资源培训、教学素材等板块构成。

第二, 搭建网上购书平台——湘教商城。湖南教育出版社也紧跟数字化潮流, 在通过传统渠道销售图书的同时, 积极搭建自产自销的网上销售平台, 读者通过访问其官方网站就可以进入湘教商城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但是, 湘教商城并不是一个独立意义上的网上购书平台, 当读者点击要购的读书时, 会自动链接到当当网来提示读者进行购买。目前, 湘教商城主要提供了好书推荐、优惠促销、分类书架三个栏目。

(二) 专业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现状

湖南专业类的出版社主要有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湖南少儿出版社等, 上述湖南教育出版社也隶属其列。其内容服务现状总结如下:

湖南文艺出版社主要在其网站上进行新书推荐, 还设置了文艺小站和文艺社区供读者交流和学习。此外, 其也搭建了网上书城来供读者选购喜爱的图书。与湖南教育出版社不同的是, 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网上书城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产自销平台, 而不是链接到其他购物网站供读者购买。同时, 湖南文艺出版社还开通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 定时给读者推送一些业界资讯和文艺小文供读者浏览。

湖南美术出版社的网站上主要有新闻中心、产品中心、展览与活动、版权贸易几大板块。新闻中心主要提供本社新闻和专题报道。产品中心主要分为图书中心和教材中心, 分门别类方便读者查找。展览与活动板块主要为读者提供一些艺术展供读者学习和欣赏, 同时为读者播报一些相关活动。版权贸易板块主要说明一些对外输出和国外引进事宜。值得一提的是, 湖南文艺出版社在淘宝网上注册了相应的网店来销售本社的图书和作品, 虽然网店还在起步阶段, 但其已经吸引了一批读者通过网店购买。

湖南少儿出版社的网站建设相比前面几家出版社要丰富和具体很多, 其数字内容服务也更市场化和细分化。其首页设置了分类浏览版块, 下设品牌图书、适读年龄、产品板块、热门作家四个子栏目, 读者可以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产品。当读者需要购买时, 会自动链接到当当网相应的图书销售页供读者购买。此外, 少儿出版社还开设了专门的试读版块供读者网上试读, 并提供一些精彩书评供读者欣赏和甄别, 还开设了专门的官方微博和读者互动交流。同时还设置了教学资源版块, 将重要教学资源放置在首页供读者下载学习。可见, 湖南少儿出版社在数字内容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付诸了实践。

(三) 大众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现状

湖南大众类出版社主要以湖南人民出版社为代表, 是一家综合性的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没有建设专门的官方网站, 旗下的高等教育出版分社进行了简单的网站构建, 主要是公布一些新书上市动态和名师名作, 还专设了一栏资源下载栏目。据了解, 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数字化内容服务还在探索阶段, 其数字化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二、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模式设计困境

(一) 教育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模式设计困境

第一, 服务观念亟须升级。服务作为一种概念和理念, 有着丰富的内涵, 大家并不陌生, 且理解千差万别, 而服务一旦作为战略成立, 它就应被赋予新的意义:建立与服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把服务思想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推行强有力的执行力。[1]因此, 一个服务型的数字出版企业当然不能被动地等待客户提要求, 而应该主动出击去把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湖南教育出版社在服务观念上转变得还不够彻底, 虽然已经开始探索了数字内容服务, 但没有把服务当成一种战略来推行。

第二, 缺乏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研究。网络学习者作为数字教育出版的主要服务对象, 其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编辑们沿用单向思维而不区别对待, 是远远满足不了学习对象需求的。比如说两个同班同学, 成绩为90分的和成绩为50分的他们需要的教辅资料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需要的是提高型辅导, 另一个需要的是基础型辅导。所以, 研究清楚读者真正的需求是进行内容服务的关键。作为数字教育出版服务者, 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构建起真正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数字教育出版新模式。这也是教育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模式设计的最大困境之一。

第三, 内容服务盈利模式不明确。要探索成功的内容服务模式, 首先要明确服务主体。对教育类出版企业而言, 学生是主体, 家长是辅体。在数字出版时代, 学生群体的教育需求将不单单集中在教材、教辅的学习上, 随着互联网资源的充盈, 学习的需求会不断强化, 传统的学习模式将被打破, 教育出版企业要着眼于新形势, 研发出适应数字化需求的内容服务模式和新型教育产品。在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 国内外的教育出版商在不断地深化和细分新形势下的学生需求, 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服务模式。培生集团在服务教育的出版理念指导下, 在网络数字技术基础上, 将网络传播渠道与教育内容生产有机结合, 通过主动参与教育过程来服务教育, 为教育出版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开拓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2]培生集团在积极地探索有效的内容服务盈利模式, 提出了“在线学习平台”的概念, 并不断地付出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它的成功经验为出版界提供了有效的参考经验。

(二) 专业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模式设计困境

第一, 观念亟需升级。此点与上述教育类出版社的情况相似。虽然湖南省专业类的出版企业也在数字内容服务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但探索得还不够深入, 归根结底是服务理念还没有完全跟上。

第二, 数字内容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这不光是专业类出版社的困境, 也适用于所有出版社。数字内容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直接导致的是出版社没有更多的内容资源去进行更好的数字内容服务。从湖南的几家专业类出版社来看, 在数字内容资源的挖掘开发上还做得远远不够。一般只是将畅销的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 提供电子版供读者试读, 内容资源缺少深层次的开发,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盈利模式的产生。

第三, 缺乏构建专业数据库的技术实力。对于专业类出版社而言, 相比其他类出版社, 其所拥有的海量的专业知识资源将是其不可取代的内容优势, 因此可以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资源构建专业知识资源数据库, 构建起基于专业知识资源数据库的专业内容服务平台。但是传统出版社在此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因素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 因此, 即使有想法也只是空中楼阁, 难以掌握自己的主动权。

(三) 大众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模式设计困境

第一, “数字内容服务者”的观念尚未形成。据对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调查, 其当前的工作重点依然放在纸质图书的开发和出版上, 对数字出版涉及较少。其“数字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尚不够明确, 由数字内容提供商向数字内容服务商转型依然需要时间的考验。

第二, 数字内容资源开发困境。目前的出版社大多只是将一些纸质图书电子化, 缺乏对内容资源的挖掘和开发。究其原因, 观念上的不重视是导致数字内容资源开发不到位的首要原因。数字内容资源的整合优化是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基础, 同时也是增值服务得以实现的重要渠道。因此, 湖南省出版企业还应加强对数字内容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第三, 缺乏对内容平台的运营。高效的内容生产力和品牌策划力是大众类出版企业的优势所在, 应当充分地优化和整合内容资源, 优化和细分用户需求, 充分利用不同媒介资源, 建立差异化的内容资源数据库, 完善数字产品的出版形态, 搭建凸显自身优势的网络平台, 加强对网站平台的运营, 寻找一条正确的转型之路。大众类出版社各种资源比较丰富, 具有内容平台的运营优势, 目前, 湖南省大众类出版社都缺乏对内容平台的运营经验。

三、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新模式探索

(一) 教育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新模式探索

第一, 数字教育内容订阅模式。数字内容订阅模式是指出版企业通过网页的形式将网上直接订阅和数字内容浏览提供给用户的电子商务模式。一方面, 用户通过网络订阅内容服务并支付相关的费用;另一方面, 出版企业需要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内将指定的内容发送到指定地点 (通常是用户的邮箱) 。[3]当然, 这里的订阅服务要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的订阅内容, 要针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评价等多方面的问题, 调整数字出版流程, 构建起真正能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订阅服务新模式。

第二, 打造智能在线学习平台模式。开发智能的面向未来的“在线学习平台”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1) 学习过程的智能化。平台要实现学习过程智能化、自主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产品, 不仅是数字课本, 还有课外数字阅读读物、网上做题系统等, 同时可以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做笔记和添加知识标签等;智能的学习平台要构建自主性的学习环境, 通过创设情境和群体互动,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如参与在线课堂、与名师互动、进行网上模拟考试、进行学习轨迹的记录等, 更好地与传统教育互相补充。 (2) 内容资源的多样化。智能自主的学习平台要根据丰富的内容资源建立起不同学科的知识资源数据库, 提供优质的数字教材教辅资源, 多样地满足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 而不是同质化、平庸化, 要有自己的品牌特色。 (3) 学习服务的人性化。学习平台应充分注重学习平台的人性化, 有的放矢,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 让学生能愉快、高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智能自主的学习平台应加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多开展线下教育活动, 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互动学习。 (4) 服务平台的全媒体化。智能自主的在线学习平台, 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还要以在线网络为依托, 致力于平台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服务模式的建设。[4]

(二) 专业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新模式探索

第一, 专业知识服务定制化模式。专业类出版企业的专业知识服务定制化是未来的必然的要求和趋势, 其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为专业用户提供精准的专业知识服务。通过借助日臻成熟的信息技术, 功能层面的定制化已经不成问题, 关键是专业内容的定制化, 而专业内容定制化的前提则是内容的标准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组织和提取, 需要对专业学科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内容资源有深入的分析和梳理。[5]专业出版产品也应该充分挖掘用户需求, 注重用户体验, 实际上专业的用户需要所注重的用户体验更加具有专业性、特殊性, 这些只有建立在深入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掘出来。

第二, 产品运营的平台化模式。专业类出版社最大的优势是其丰富的专业知识资源, 其应当以此优势为基础, 搭建服务于用户的专业内容平台。传统出版企业都在积极由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专业出版企业也不例外, 应该力求成为专业的知识服务提供商, 产品运营的平台化模式刻不容缓。产品运营的平台化将不单单是提供内容产品, 而是要更多地考虑用户群体的需求, 打造一个集知识管理、交流、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内容服务平台。

(三) 大众类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新模式探索

第一, 多功能的服务运营平台模式。内容丰富的传统出版资源是大众类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 将大众出版社的内容资源通过整合优化后, 可以进行多次多形态运用。整合和优化内容资源需要根据用户需求来进行优化和细分, 从而开发多功能多形态的数字出版产品。大众类出版企业可以积极开发数字出版物, 如电子杂志、有声杂志、电子书等, 还可以开发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出版产品新形态, 如手机报、掌上电子书等, 不断地丰富数字出版产品内容和形式, 打造更加适合用户需求的数字出版增值产品。此外, 大众类出版社还应加快运作多功能的内容服务运营平台, 建设功能强大的多功能网络社区, 而不是单一的内容输出服务平台, 要丰富内容产品形态, 依托差异化的内容资源搭建起多功能的内容服务平台, 实现差异化和集成化的共享共存。此外, 出版社还应多组织线下活动, 打造出版品牌, 提升出版企业的知名度, 加强与用户的有效互动, 充分挖掘用户需求, 实现立体化开发。

第二, 手机内容服务模式。手机内容服务模式更新换代速度极快, 目前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手机网页浏览、手机在线阅读、手机聊天、手机短信及彩信、手机游戏等。手机内容服务的内容往往短小精练, 阅读方式灵活多变且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因此在数字内容服务领域具有难以超越的优越性。[6]出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内容资源的不同特点开发与之相应的手机内容服务模式, 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数字阅读服务, 分享阅读乐趣的同时还能进行个性化互动。

参考文献

[1]王豫.数字教育出版的本质是内容服务[J].出版广角, 2012 (8) .

[2]王勇安, 贺宝勋.论地方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 2010 (9) .

[3]刘灿姣, 钟小青.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内容服务新模式探析[J].中国编辑, 2014 (5) .

[4]余庆, 彭文波.面向基础教育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析[J].出版科学, 2013 (6) .

[5]杨东来.数字出版目践不如足践——专业出版数字产品建设在实践中求变[J].出版参考, 2014 (14) .

数字出版转型的若干模式 第11篇

热词:数字出版 转型 商业模式

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有关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问题,是传统出版行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中最关键的问题。笔者结合一些具体案例,浅谈常见的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

1.电子书分销模式

这是目前国内数字出版平台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主要针对的是大众阅读市场。这也是亚马逊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亚马逊在线电子图书有几百万种,图书定价一般是纸书的60%,凭借平台+阅读终端(Kindle)的优势,它的盈利模式几乎不可复制。

目前在国内,并没有一个像亚马逊那样,拥有巨大的基础电子书数据,同时跟进新书售卖的出版社。这种模式虽然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模式,但传统出版社从平台上拿到的钱并不多。主要的原因还是电子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没达到市场的要求,没有真正提高用户的兴趣度。另外,国内许多传统出版社电子书的收入重头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分流量费的运营模式面前,出版社的收入并不高。

所以,国内的电子书分销模式,还需要内容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的进一步合作,需要形成几个真正海量的以新书为主的电子书分销平台,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喜爱的电子书,并提供线上互动交流等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2.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模式是目前数字出版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自有内容、买断内容与内容提供商分成。国外的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集团运用的都是这种模式。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出版集团之一,其数字出版业务主要基于SpringerLink(学术专业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施普林格所有图书和期刊的内容都集成在这个服务平台上,实行收费下载。

SpringerLink平台的最大成功在于它充分利用了技术和专业出版优势,较好地满足了特定读者的需求。第一,它是第一家把图书和期刊集成在一起的出版商。在线期刊、电子书和参考书在SpringerLink上实现了无缝集成,同时,通过CrossRef这个由许多出版机构建立的国际性合作出版计划机制,施普林格的内容可以和另外300多家出版商和图书馆的内容互连,形成了一个相当大规模的数据库(该数据库还可以根据数字出版的多媒体需求,提供具有缩放功能的高清晰图片、动态表格、三维动画等)。第二,SpringerLink通过“在线优先出版”的概念,实现了网上出版早于纸介质出版,契合了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对于学术的领先性需求。第三,SpringerLink提供了各种易于使用和灵活精准的工具,如图书可按章节搜索,用户可以按章和期刊篇目自由组合成一本书来购买,方便用户进行电子书的定制和集成。第四,网络营销功能完备,支持RSS信息推送定向服务,推广SpringerLink平台上不断更新的文献信息,也为移动网络出版等后续延伸服务功能打下了基础。针对不同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访问客户信息智能化管理,保存检索历史和检索结果,设置个人收藏夹和电子通告服务。正是这些基于用户需求开发的服务方式得到科学研究人员、高等教育领域专业研究人员的肯定与支持,赢得了较好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有影响力的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主要还是集中在期刊资源上,真正建立图书数据库的机构还是少见,且存在着文献有限、格式不统一、信息孤岛等问题。虽然传统出版社在数据库建设方面落后于IT企业,但在许多专业领域,传统出版社却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因此在这一领域可以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

3.广告模式

广告模式是数字出版当中大众媒体常见的一种商业模式,以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为主要代表。这种模式的基础是,出版社或者平台要提供给读者丰富的内容,在海量的用户量基础上吸引广告商的广告投放,广告收入盈利与内容提供商分成,谷歌、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均是这种广告模式。

广告模式比较成熟的是谷歌平台,谷歌通过与出版社或者图书馆的合作,把图书的书目、部分章节放在谷歌图书搜索平台,提供给用户搜索。用户通过搜索阅读部分篇章,或部分直接转链到出版社相关的网站,直接购买图书。目前谷歌图书搜索已经是百万量级的图书搜索,全球共有上万家出版社参与了谷歌的图书搜索项目,其中有中国的20家出版社。在海量用户的基础上,谷歌的图书页面嵌入了相关的广告,谷歌可按照页面的点击率收取商家广告费,并按照一定的分成比例和内容提供方进行分成。

目前广告模式在国内数字出版领域并不成熟,如果是网页镶嵌型广告模式,也需要内容和广告之间有更强的关联性。只有内容、广告、服务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内容植入型广告模式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4.在线网络出版“微支付”模式

在线网络出版主要依靠内容情节吸引网民网上付费阅读,同时从网站中选取高点击率的内容做成纸质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赢利点。目前在线网络出版的代表主要是原创文学网站,在网络文学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探索中,尤以盛大公司最为成功。

盛大文学在十多年前开辟了数字出版领域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目前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支付方式更加便利的情况下,像掌阅、塔读、熊猫看书等客户端阅读平台依然沿用这种支付方式。

原创网络文学的微支付模式,是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模式。此外需要提出的是,随着原创小说平台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站的作者关系,尤其是大神级别的关系维护非常关键,绝大部分用户认的是作者,而不是网站,所以用户的不稳定性也会制约网站的发展和收入。

5.版权经营模式

数字出版时代,版权的经营主要还是指电子书版权的影视剧改编和游戏改编。这种模式近些年来随着改编的某些影视剧作品的热播而使得竞争十分激烈。网络小说版权的影视剧改编、游戏改编等也是目前原创网路文学网站收益的一大部分。

nlc202309041802

盛大文学在2010年就提出了打造网络文学全产业链的口号,经营像唐家三少、月关等大神级作者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和游戏改编,收入达到千万级别。2013年BAT三大互联网巨头也加快了原创文学版块的建设力度。同年12月27日,百度以1.915亿元全资收购纵横中文网,百度数字出版业务的布局呈现——通过纵横中文网、91熊猫读书、多酷书城提供作品来源,在PC端和移动端,大力拓展网络文学版图。腾讯也成立了“腾讯文学”,推行“网游造文学新星计划”,试图打造与引导“网游+网文”的发展趋势。它们的目标也是原创网络小说的游戏和影视剧改编等,提升平台的用户人气,促进整个网络文学产业链的发展。

目前国内传统出版行业在作品的影视剧改编方面,还未有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许多作品的第三方版权还散落在各个工作室或者编辑手中,并没有集中签约或经营,对作品的影视等改编市场的意识还不足够。所以,在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出版商引进这个方面更加专业的人才,加大和影视公司的合作力度,谋求共同的发展。

6.E-learning模式

数字出版与在线教育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产物,近年来,“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生事物给教育界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E-learning模式主要是根据专业课程进行内容的数字化处理,方便用户付费在线学习,下载资料。

培生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商,在在线学习业务上已经取得快速的增长。在高教领域,现在大约有450万名美国的大学生在使用培生的在线学习项目,其中有230万左右的人注册使用培生的网上家庭作业和评测项目“我的实验课”(MyLab)进行在线学习。在美国高等教育出版最大的三个学科领域中的两个,即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培生成功推出了首次出版即畅销的教材,即西克雷利(Cicarrelli)的《心理学》及配套的“我的心理学实验课”网上学习项目,以及哈伯德(Hubbard)的《经济学》及与之相辅的“我的经济学实验课”在线课程。《心理学》一书成为过去10年间心理学领域发行的最畅销新版教材。由此可见,在线学习确实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作为增值服务促进纸书的销售。

在这个模式里教育在线服务是作为传统图书(教材)的互补和服务的延伸,以推动纸质教材的推广和市场占有份额。但这种模式自身并没有实现赢利,它是通过服务来推动传统纸质图书的销售,是作为推动传统图书产品销售的网络增值服务,这是和数据库在线模式最大的区别。

目前国内的很多专业出版社都利用自有技术、内容建立了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如高教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外研社、商务印书馆、电子工业出版社等,但由于是自行开发,耗资巨大,各出版社平台间难以打通,各自为王的现象亟待改变。

7.全免模式

相对于限免模式,百度2014年9月23日提出的全免模式,是一次比较大胆的尝试,百度阅读此举打破了数字阅读平台以往限时免费、试读部分免费的模式,提供永久、全本免费的“真免费”模式。

百度阅读首推的免费专区,在保留读者为版权付费的单本售卖模式的前提下,为版权方开创了版权收益新模式。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购买单本,支付版权方版权费用;另一方面,读者免费阅读含广告电子作品,版权方按读者阅读章节获取相应版权收益。读者进入免费专区后,两种付费模式自行选择其一,版权方也依据用户不同选择而获得相应收益。同时,单本售卖和读者按阅读章节付费双模式并行,有效避免竞品平台比价对版权方造成的压力,真正实现尊重版权,为版权方的收益负责。

8.众筹模式

众筹,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中信出版社拿林志颖的书《做个梦想实现家》做了实验,该众筹项目于2014年11月22日上线,5天内筹得资金31.46万元,项目完成率高达314.7%。淘宝网史无前例地为一本书上了一天的淘宝首页焦点图广告,价值百万,并将本次活动作为“双十二”主会场的重要活动;林志颖本人也拿出自己淘宝店里的产品来配合本次活动。此次众筹,在书稿还未到手的情况下,就销售出5000余册,获得超过30万元的纯收入。

当下许多出版商开始和渠道商一起为图书众筹,有的为书的出版,有的为首发,有的为见面会等等,多种形式挖掘读者或用户参与的机会。众筹是一种让用户买单、用户分享或分成的方式,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图书,热点书、有固定粉丝读者的作者以及部分专业领域具有小范围分享作用的图书,更适合于众筹模式。众筹模式让出版社和渠道商抓住一段时间的粉丝效应,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参与的机会,提升了用户价值。但这种模式之下,如果想继续黏住用户,还需要长期地跟进用户的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否则这种模式也只是一时的抓住用户眼球或者激发用户一次性的参与热情而已,构不成长久而稳定的盈利模式。

9.短篇作品销售

相对于比较普遍的整本电子书销售模式,2012年豆瓣阅读开通的短篇作品在线付费阅读的销售模式,是一次跟进用户需求的尝试。豆瓣阅读的用户,以分享阅读体验的评论为主,是作为社区模式的阅读空间和评论空间。2013年1月,丁小云的《7天治愈拖延症》和《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在豆瓣阅读平台总销售额为8272份,引起业内的强烈关注。其实,单篇销售文章的模式不算新,中国知网的论文单篇销售模式已经运用了很多年,但对于大众阅读市场,一部作品分拆销售,或者文艺作品的单篇售卖却是新的尝试。不过目前这种模式并未发掘更大的市场价值,除了豆瓣阅读平台,这样的模式很少被其他平台使用,而据了解豆瓣阅读在此模式上的收益也不大。

10.自助出版

自助出版一般是指作者不使用传统的出版方式,借助网络或单本印刷来定价发行自己的图书作品。

近年来,许多国际大公司跨入自助出版领域,如亚马逊Create Space、lulu、企鹅兰登书屋、Spinger等等,目前美国有100家出版公司开展了这块业务。我国的自助出版业正在萌芽阶段,目前纸质自助出版仍主要由传统出版商运营,但推出自助出版服务的出版社规模都不大。而对于自助出版电子书,我国的法规还不甚完善。有出书兴趣的单位和个人通常是自己制作电子书,不需要通过正式审查,自然没有 ISBN,无法入驻正式的电子书商城。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一些提供自助出版服务的网站,但都不具备规模,市场影响力也不大。随着消费习惯、国民素质的升级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的完善,可以肯定的是,我国自助出版业也会在未来的几年内迎来一个增长高潮。

以上归纳了目前数字出版的一些重要的商业模式,其中有些是近两年来比较创新的,如众筹模式、单篇作品售卖模式;有的是近年来通用的模式,如微支付、电子书分销、数据库模式等等,而像国外近两年比较盛行的苹果App模式,听书模式,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还很小,不成气候。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还会不断出现,但对于传统出版方和平台运营商而言,最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满足用户需求,能给用户带来更多便利的模式,这需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通力配合与改进,就当下而言,各种商业模式下创造的数字出版价值还都远远不够。

数字出版模式 第12篇

一、盛大文学出版模式———产销一条龙

盛大原来是只涉及单一的网络游戏及互动娱乐领域的网络公司,后通过收购起点中文网,进入网络文学领域,2008年7月盛大文学成立,在有限的几年里,盛大文学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支持,通过构筑联盟、搭建平台、延长产业链等多种方式,在数字化出版上突飞猛进、异军突起。

(一)构筑原创联盟

盛大文学自2004年10月收购起点中文网以来,先后通过收购、并购等方式把红袖添香网、小说阅读网、榕树下、言情小说吧、潇湘书院六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悦读网、晋江文学城(50%股权)等国内优秀的网络原创文学力量纳入自己的旗下,构建起国内最大的网络原创文学平台。这些原创网络平台每天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数以万计的原创网络文学作品,提供给读者。这些原创作品读者有的可免费下载阅读,更多的文学原创精品则需要读者通过电子支付、银行电汇、邮政汇款等付费方式在线阅读或下载。这种“在线收费阅读”的服务起初是起点中文网在2003年10月首创的,一开始网站把新媒体文学作品放在公共阅读区,供读者免费阅读,当人们读出了兴趣,点击率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转至VIP区,此时的读者需要支付每千字2-5分钱费用才能看完全文。VIP阅读制度和“微支付”奠定了网络文学的商业出版模式和行业基础。此后,起点中文网又推出了作家福利、内容发掘推广、版权管理等机制和体系,后经盛大文学将这种出版运营模式推广到整个集团。VIP阅读收费新模式为盛大原创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有力推动了中国原创网络文学的发展,也让原创网站的签约写手们赚了个盆满钵满,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猫腻、辰东等网络作家年收入已达百万元,而起点中文网白金租赁签约作家“唐家三少”,更凭借连续100个月不断更新作品,写出了2500余万字的小说,不仅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入更高达上千万元。

(二)搭建有效的数字化出版服务平台

盛大文学通过资源整合获取了大量的原创文学作品,但如何解决这些原创作品的数字化文学版权问题呢?2011年2月盛大文学搭建了云中书城平台,一方面为其旗下的多家原创文学网站运营作品版权;另一方面,也为传统出版商、杂志社、报社等提供一整套的聚拢版权服务,所有文学网站和其他出版单位上传数字图书、数字报刊等文学作品,云中书城为其提供内容录入、自主定价、营销推广、支付结算等一条龙数字版权服务,形成了一个开放性强、包容性大的出版服务平台。[2]

(三)进行版权深度开发

为了进一步拓展网络文学作品的产业链,盛大文学充分依托原创作品,积极推动网络原创文学版权的后续开发,延长产业链。盛大文学率先建造起一个培育—原创—版权—传播的产业链,既关注前端产业链的发展,又注重后端产业链的更新和开发,并积极推动实体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等结合,形成从前端的网络原创作品出版到后端销售市场的“长尾效应”,有力拉动了与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如在电视剧方面,流潋紫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被改成同名电视剧,一经推出,当年就形成了万人空巷的热播效果;另外,网络文学作品还被改编成漫画或网络游戏,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二、微信自主出版新模式———公众号订阅

在新媒体网络文学市场格局中,盛大文学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即便如腾讯创世中文网、百度多酷等文学网站一时也很难击败盛大文学,但随着腾讯推出微信的火爆,特别是微信5.0的推出,盛大文学数字出版一枝独秀的局面受到了威胁。有媒体就报道,“微信5.0商业化首抄盛大文学后路”[3],微信有机会从商业模式上颠覆盛大文学。这种颠覆的利器就是公众号订阅模式。因为微信5.0增加了新功能:一是添加微信移动支付功能,主要通过与银行卡绑定,在公众号、扫二维码、APP中实现一键支付;二是允许微信公众账号提供收费订阅服务,账号经营者可以直接向关注者提供新媒体文学产品,如网络小说等,如果粉丝或关注者看得爽,他们就可以付费订阅。从这一点看,微信公众账号收费订阅功能对于新媒体文学非常匹配。因为微信为网络小说作者提供了最为便捷的传播渠道和收费渠道,有了自己的通道,新媒体文学写手就可以很自由地利用微信这个传播平台,自由地推送自己的网络文学作品,并利用微信的支付功能,快捷地拿到自己的稿酬,再不会像以往数字出版那样,首先要与文学网站签约,再由网络写手写作经网站出版,最后与网络文学网站分羹。因此,有人预测随着微信推出收费订阅功能后,新媒体文学写手,特别是网络小说写手会纷纷进行“单飞”,这种自主出版的新方式将会对诸如盛大文学及其他网络文学网站,尤其是网络出版运营商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三、亚马逊电子书出版模式———“内容终端(Kindle)”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文学市场,盛大文学显然走的是规模化的数字出版之路,腾讯微信公众号订阅出版模式却是类似于体育的“单飞”行为。而作为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的亚马逊,在新媒体文学数字化出版上走的却是“内容+终端(Kindle)”之路。亚马逊原以经营网络图书起家,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亚马逊通过各种渠道从各类出版社获取大量电子书销售版权,特别是拿到了很多文学电子书的授权。目前,亚马逊拥有30万本电子书的版权,其电子书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另一方面,亚马逊又把这些电子图书植入其电子阅读器进行捆绑销售。2007年亚马逊首推第一代电子阅读器Kindle,一下子激活了电子阅读器市场,随后Kindle号称以每秒1.5台的速度卖出,到2014年亚马逊系列的电子阅读器总供货量已超过1亿台,在整个电子阅读器市场占有高达55%的份额,亚马逊俨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书终端供应商,更成为全世界主要电子书出版商。而在亚马逊电子书销售排行榜中,文学是最受欢迎的商品。亚马逊Kindle电子书店为读者提供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散文随笔、影视文学、诗歌词曲、纪实文学、文学理论、人物传记、名家作品及研究等诸多文学类电子书。亚马逊这种与内容提供商(出版社、作者)、IT硬件商(阅览器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及平台服务商等直接合作的出版经营新模式,让亚马逊迅速成为电子书出版销售的翘楚。

四、新媒体文学数字化出版流行模式的现实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文学数字化出版确实让很多网络出版商尝到了甜头,也为其企业及个人带来巨大的利益,当然这些数字出版流行模式也给当前的数字化出版业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集团化运作,联盟式发展

传统的出版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集团化之路,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数字化出版业也不例外,从盛大文学数字化出版情况来看,它的成功实际上是一种集团化、规模化的成功。它通过收购等方式寻求到更大规模,而多次寻求海外上市也是这种孜孜以求的体现。当前,很多数字化出版企业也想快速发展,也在谋划如何做大,如何走规模化之路。据悉,蓄力已久又很低调的腾讯正在对旗下文学业务进行全新整合,并与原起点创业团队充分合作,构建起涵盖腾讯网读书频道、WAP阅读平台、“QQ读书”“QQ手机阅读”“QQ书城”等多个平台,力图打造新“腾讯文学”。不仅如此,腾讯又玩起了蛇吞象的好戏,图谋把比自己强大的盛大文学收入到自己的囊中。从2014年12月就有媒体盛传腾讯要用50亿元来收购盛大文学,到2015年3月,这种图谋已经成为现实。据报道,3月16日被腾讯收购的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联合成立的阅文集团正式挂牌运营。至此,腾讯已经完成了影视、文学、动漫游戏三大内容行业的大布局,并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出版运营集团。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得更好,首先要做大,然后才能做强。而对于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业来说,也必须走集团化、产业联盟之路。否则,也会像盛大文学那样即便规模也不小,最终却走不出被兼并的命运。

(二)合作共赢,多元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当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时,电子书巨头亚马逊抓住了机遇,开发出非常适合数字时代移动阅读的Kindle电子阅读器,电子阅读器具有存储容量大、显示效果好、便于携带等特点,非常适合数字时代的移动阅读,加上数字版权贸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亚马逊在数字化电子出版,特别是新媒体文学出版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亚马逊的成功是一种合作共赢、多元发展的成功,它主要与四个产业链商(平台服务商、硬件生产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通力合作,形成“内容终端”Kindle出版模式。这种模式引发了电子书出版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国内外电子企业纷纷效仿。国外索尼、苹果等巨头开发出自己的Sony Reader、ibook等电子阅读器涉足数字出版,国内汉王、翰林、方正、龙源、盛大等也以不同的方式复制亚马逊模式。盛大文学凭借其原创网络文学等内容资源优势,与硬件商合作开发“锦书”(Bambook)电子阅读器,以内容提供商的角色渗透新媒体文学的电子出版市场;方正集团标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和内容运营商”,更青睐于产业链中的内容平台服务商。而汉王、EDO、易万卷等企业则以硬件生产商的身份加入电子出版的竞争。其他如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与阅读器终端企业合作,凭借其网络运营商的先天优势也在蚕食着新媒体文学的电子书出版市场。由此可以看出,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业的产业链格局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很显然,原有的所谓成熟的出版商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的发展要求了,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业要生存和快速发展,也只能借鉴亚马逊,走出版机构、数字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等多方合作共赢、多元发展之路。

(三)顺势而为,借势而上

面对微信公众号订阅这个快速成长、影响巨大的新宠,传统出版业,包括其他互联网业受其影响不可避免,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及出版机构也只能放低身段,顺势而为,借势而上。现在很多传统杂志社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2013年5月,《小说月报》编辑部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微信订阅户以每天100多人的速度增加。而《收获》杂志社微信公众账号在2013年11月25日正式开通后,短短几天就有800多位用户订阅。这个“最容易到达他们的方式”就是微信公众号订阅。当然,传统出版业利用微信公众号订阅,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他们只是定期推送文学资讯、动态,扩大影响,提高关注度,远未达到数字出版应有的效果。而个人利用微信公众号订阅,也只限于为数不多的成名写手,他们利用其长期积累的人气和铁杆粉丝,实现了有限的自主出版发行。但是,随着自媒体微信进一步自我完善和持续火爆,相信微信公众号订阅这种全新的出版和传播方式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高度关注和热捧,也极有可能成为新媒体文学出版的主阵地和未来。

总之,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媒体文学出版业必将繁荣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借鉴成功的数字出版模式,如何突破当前数字出版的一些发展瓶颈,建立更加清晰的数字出版新模式,促进新媒体文学数字出版健康有序发展,还需要数字出版媒体人顺势而为,不断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2011新媒体文学创作:海量神话与精神短板并存[N].光明日报,2012-1-31.

[2]盛大文学云中书城店中店平台上线[EB/OL].云中书城.http://www.yuncheng.com/news/Cloudary News1-1.aspx?cate=5&clid.

上一篇:等效电路参数下一篇:程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