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

2024-06-01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精选12篇)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 第1篇

一、玩中有学, 寓教于乐

作业设计不能为了走形式而死板、机械地让学生计算书本上的计算题。而应针对教学内容, 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 注重多样化, 让学生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

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欲, 他们会自发进行探究, 学生从中可以获得经验和满足。这种自发练习和自发探索的功能, 使我们看到了游戏中的教育契机。我们可以利用游戏, 使学生在玩中去探索和发现知识。例如, 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一课后, 我设计了一个购物游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周五的课堂中, 我布置了双休日的作业, 作业要求是这样的:假如你有100元, 打算为爸爸和妈妈做一桌香喷喷的晚餐, 你需要哪些商品, 请标明每样商品的单价并计算总价和还剩多少钱。周一上午到了作业反馈的时间了, 就连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学生也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作业。记得一位学生这样说到:我到超市买了鱼22.7元、姜6.8元、葱2.5元、土豆5.5元、辣椒10.7元、西红柿10.5元和鸡蛋12.8元, 共花费了71.5元, 还剩100—71.5=28.5元。在此活动中, 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情景模拟, 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 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 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 这样学生会更主动地投入到作业中。

例如, 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 试商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难点, 从而我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扮演消费者, 我扮演商家, 进行118÷12时, 记得有一位学生说到:“‘118’则是118元钱, ‘12’就是钢笔的单价12元, ‘118÷12’则表示118元买单价12元的钢笔, 所得的商表示最多可以买几支, 如果有余数则表示还剩多少元。”使一节枯燥难懂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有趣易懂的计算课。学生有了很大的兴趣, 我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商应该是几, 我记得有位学生这样说到:“买10支这样的钢笔正好是120元, 但是118小于120但又很接近, 所以我猜应该商9。”还有一位学生这样说到:“我尝试着用乘法算式来试商, 我从1—9中间的数字5开始试商, 12×5=60, 12×7=84, 12×9=108, 所以我猜应该商9。”通过这个活动, 为学生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提供了实践经验, 然后再从实践活动中小结出自己试商的方法与技巧, 最后再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也就顺理成章。

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自主掌握了新知识, 这种作业十分适用于枯燥的计算课, 然而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需要出发, 合理设计作业。

三、自主开放, 自由选择

开放型练习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减少机械重复的练习, 增加一些开放型的习题。例如, 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中, 我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 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再解答。如: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 () ?只要学生根据所给条件, 经过思考, 补上一个问题, 便可列出算式解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来。这样补充问题的弹性较大,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补上问题, 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如可补上:

(1) 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几倍?

(2)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3) 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几倍?

(4) 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几分之几?

这样设计, 把知识教学和创新思维融为一体。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学生留下了选择的余地和探索的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融入生活, 体味快乐

学习数学知识, 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 应用于生活, 学以致用。作业生活化, 就是结合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 从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 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掌握知识。

例如, 在教学“沏茶问题”一课后, 有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好像强加记忆似的, 有时也并不理解, 只是一味地为了节省时间, 把有些根本无法同时进行的事情偏要放在一起进行, 当时我就想, 如何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 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 在实际生活当中得以实践呢?于是, 我在一次家庭作业中这样设计到:请通过今天学习的内容, 做以下几件事情 (完成语文家庭作业、听英语磁带、洗脸、刷牙和制作完成以上事情的流程图) 。

第二天, 在进行全班交流的时候, 全班竟然没有一位学生将完成语文作业和听英语磁带同时进行, 当我问到是怎么考虑时, 学生这样说到:我其实也尝试着同时进行, 但是听英语磁带与写语文作业相互太影响了, 使我都写错了好几处, 看来这两件事情不能同时进行。这个回答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认同和称赞。其中还有一名学生这样说:我尝试了, 听英语磁带可以和洗脸与刷牙同时进行,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通过这个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而哪些事情却不能同时进行。让学生从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以活动、探索为主线, 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 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了解数学中日常生活的简单应用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数学实践性作业,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性作业, 能全面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效果,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既能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 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 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 第2篇

前岗中心校窦立刚

一、现状分析:

1、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机械式的重复作业根深蒂固,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填空计算选择判断”这种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机械重复,学生累,老师也累。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以“分数论英雄”根深蒂固,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目标就是考试得高分,熟不知孩子面对一个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就束手无策了,这样的教育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3、与国外教学相比,国外班级人数少,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把课堂设在校外,我们是大班级,课堂只能局限于教室,很多知识点只能是走过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了也容易遗忘。

4、家长年轻化,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轻负担高质量”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填鸭式的课堂,机械的作业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后开放性实践作业。

5、中国独生子女多,动手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与外国的孩子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数学教师要创设课堂让孩子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

二、实施策略:

1、实践性作业设计实施要做到:

(1)作业设计应多样化(2)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4)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2、实施策略:

(1)依据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设计实践作业。

依据教材,但也不能受制于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

(2)合理灵活布置学生实践作业。

数学实践性作业布置要注意:适时,在通常情况下受时间限制,一般在放学后布置;适量,确保质量,增加兴趣;分层,孩子能力有差异,让学生选择难易程度的作业。

(3)合作交流,评议作业

形式的开放,作业的结果也多样,教师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评议,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共同评议,分层评价。

三、时间预设:2010.5——2010.10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半年来,我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收到了以下成效:

(一)通过课题研究,创新了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总结出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几种数学作业形式。

低年级学生适合游戏趣味类作业:如教学《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右的“听反话”游戏;《认识物体》完成新授后,让学生在课堂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袋子里的东西,说出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练习计算能力,也能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比比谁算得又对有快;或

者是一个小朋友出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找出得数是该数字的算式卡片„„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中年级学生适合实践调查类作业:如“统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统计的学习后,设计了一个《了解同学》的实践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的兴趣、爱好、理想等内容,并把调查的结果制作成统计表进行汇报。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调查能力,制作出了准确而精美的统计图表,并且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不但培养了自己的统计意识,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统计”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适合综合性作业: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课后作业为例,作业要求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找出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学生对作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能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来!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日记”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它能帮助学生记录自已的成长足迹、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其实,日记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这些日记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1、学生的作业兴趣有所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94%,以前只有 41%的学生做得到,学生的常规作业能按要求完成,常规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口算本等。

(三)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历经20多年,49道“减负令”,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课题实施以来,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作业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5%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15% 的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多。多数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很多孩子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学业成绩提高了,家长自然支持,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认为学生作业改革有必要的占 85%,很有必要的占45%。在对作业改革的建议中,普遍反映“自从数学作业形式和内容改变以来,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很好,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有创意,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1、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2、分层次作业给教师的讲解工作带来麻烦,有限的40分钟,很难照顾到全面。作业得不到有效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肯定会淡化。老师们进行了让学生通过互助来解决问题的初步尝试,效果不明显,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3、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出现,有部分学生觉得动手操作等综合实践性作业可以不做,导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4、由于学生来源的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作业质量有着不少影响,如何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还有待探讨。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第3篇

数学实践性作业具有一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基于此,提出“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方案研究,变革学生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作业内容要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作业环节过程中。存在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共性问题:课堂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①模仿性的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②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③作业布置脱离学生实际的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少;④书面作业多,动手实践作业少。长此以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作业应付了事,失去对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作业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布置作业多从自身意志出发,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致使很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动手实践性作业

“动手实践性作业”是当前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作业的形式之一。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提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数学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这三大要素。“动手实践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作业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力求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实践性作业在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学生可以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接触和了解社会,解决生活电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性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实生活问题,增加数学应用实践性,随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数学实践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作业往往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实践性作业需要进行观察、操作、猜测、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等等。在这样一系列的环节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数学实践性作业有时会涉及许多数学以外的知识。需要合理地运用其他课程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另外,由于数学实践性作业超出了课堂知识范围,需要通过与人交流或寻求与他人合作来完成,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实践性作业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

实践性作业因个性化的特点、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开放和可选,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所经历的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练习的内容。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生活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模式的初步构思

对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模式的初步构思见文后框图。

新课程理念认为实践性作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多样性、内容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将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持开展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的教学,为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书面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这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需要的教学,必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四、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内容的设计

按照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模式的初步构思,构画其内容设计。主要从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进行。作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操作性实践作业

操作性实践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完“圆柱体”后,布置学生自制一个圆柱体,并量出相关的数据,第二天在讲解新知之前先让学生汇报实践情况,由于有了动手操作及观察过程,学生们纷纷各抒己见。这样教学,由于整个知识面是学生自己借助于形象操作活动出来的,所以易记易理解。

2调查性实践作业

调查性实践作业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例如: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教师在课前一周就布置学生自主到银行调查了解有关存款利率的知识,课后再布置学生帮父母或把自己不用的钱存进银行。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3应用性实践作业

应用性实践作业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例如:周末家庭作业是“在家长的陪同下,认真观察某十字路口的交通状况,寻找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又如“从南昌到上海游玩,乘公共汽车和自备小汽车比较一下,哪一种省钱?(小车的折旧等因素不考虑,单从省钱方面考虑)”这样的作业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既是一个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性得到彰显与综合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

4探究性实践作业

探究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例如:学习“反比例应用题”后,我向学生指出自行车上有两个齿轮,能否利用自行车来完成1000米越野长跑距离的测定工作。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没有做正面评价,而是要求大家利用周末亲自实践一下,将探究的情况和实践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的评价设计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应遵循一定的内容设计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内容类型,并以多元评价为保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整体发展。

作业评价应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水平的关注。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多次评价,体验成功;多向评价,重视过程;多元评价,互动参与;档案评价,张扬个性;人性评价,关怀生命;发展评价,面向未来。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第4篇

1. 联系教材, 设计实践性作业, 发挥学生才智

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往往只重视课堂作业, 忽略了课外作业, 作业大部分是一些机械的重复性的练习, 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无情地扼杀。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操作性强的作业。例如, 我在教学《比和比例》时, 课前 (上午9:00) 我带领学生实地测量一棵树的树高与影长和一个同学的身高与影长。要求学生课后用测树的方法测量一个人的高度与他影子的长度, 分别写出同一时间的物体高度和影子的比与人的身高与影长, 算出比值。由此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既提供感性认识, 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又如, 我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 在学完圆柱的侧面积和容积后, 我是这样设计课后实践的:某厂家要用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的铝皮做圆柱形的酸奶饮料包装盒, 要配上2个底面, 怎样配最经济合算?分小组讨论后学生发言了:

生1:我们组认为以6.28厘米做圆柱的底面周长, 配上底面比较合算。

生2:因为用6.28厘米做底面周长, 配的底面面积比较小。

生3:我们组认为用12.56厘米做底面比较合算。

……

师:这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的铝皮可以围成两种不同的圆柱形, 有的组认为第一种合算, 有的组认为第二种合算, 说说你们的理由。

当学生面对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 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等活动, 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实践性的作业, 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2. 形式多样, 设计实践性作业, 培养学生能力

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计算学具, 让学生做做、拼拼、折折、量量、玩玩, 学生动手又动脑, 既巩固和运用了数学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还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例如, 学了圆柱的体积后, 我设计如下作业: (1) 搜集有标签的圆柱形物体或容器, 先猜测再核对它的体积或容积是多少, 考考自己的估算能力。 (2) 测量计算一只圆柱形的容积, 写好一篇测量日记。这样, 不仅巩固了知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际测量和计算能力。

观察调查,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性作业需要学生进行观察、调查、操作、实践、思考……在观察操作中,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调查实践中, 学生的交往能力得以锻炼;在作业批改中, 学生的评价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 教学《圆的认识》时, 让学生掌握了画小圆的方法后, 我立即抛出一个问题, 在我们学校操场南端建一座圆形的花园, 请你用一个大圆规画出这个圆。学生根据定长、定点可以画圆, 想出用绳子可以画圆。于是, 我立即把课堂移到操场上,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说出了圆的特征。这样的学习充满了趣味性, 学生愿学、乐学。

3. 搭建平台, 设计实践性作业, 鼓励学生参与

实践性作业, 除了设计上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更重要的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数学知识, 可以展示学生作品, 让学生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等等。例如, 在《圆柱和圆锥》的单元检测中, 我除了设计一份笔试试卷, 还增加实际测量考核, 如分组测量一些圆柱、圆锥实物的体积, 根据完成情况相应加分, 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又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 第5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学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会受到作业形式、作业批改、作业内容以及作业量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进行优化。

一、课堂作业,师生互动共同评价

(一) 教师直接评价与学生自评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与教师的评价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在检查课堂作业时,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发生变化。学生如果得到教师的夸奖,就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如果受到教师的批评,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教师的课堂作业评价应该恰到好处,教师需要照顾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一段公路长2400米,3天修了20%,修完整段公路需要多长时间?学生解法1:3÷0.2=15(天);学生解法2:1÷(0.2÷3)=15(天);学生解法3:2400÷(2400×0.2÷3)=15(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题过程对其进行评价。解法2比较容易理解,也是大多数学生通用的方法,解法1则非常简单,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多进行解题思考。学生不容易发现优缺点,但是能够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缺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在作业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是最为有效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教师在作业评价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作业评价中来。

(二) 小组互评与家长参评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为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并独立完成题目。之后开展小组讨论,教师让学生间进行讨论,并对其他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小组互评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评价的结果进行完善,补充学生评价中不到位的地方,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在互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改正。小组互评需要做到优差结合,这样才能实现互帮互助,互相激励的目的。家长对作业的评价也非常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业交给家长查看,并让家长填写意见,之后让学生带回学校由教师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接受教师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后作业,巧用评语准确评价

在数学课后作业的批改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针对学生做题的对错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定级评价,还需要结合学生多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交流、引导以及激励的`作用。教师在作业评价中批改的对错符号只能反映出学生解题的正确与否,却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解题方法等。这样的作业评价方法无法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利于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在作业评价过程中加入评语评价。学生的作业答案正确、设计合理以及书写工整,教师就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优,并且写上几句鼓励的话。有进步的学生教师也应该进行鼓励,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学习。

在对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解题正确与否进行反映,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指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诱导思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错。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肯定,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例如,菜地里收胡萝卜,收下全部的3/8时,装满了4筐还多36千克,收完其余部分时,又装满8筐,求共收多少千克?解法1:36÷[3/8-(1-3/8)÷8×4]=576;解法2:先求总筐数8÷(1-3/8)=12.8(筐),再求每框重量36÷(12.8-4-8)=45(千克),最后求总重量45×12.8=576(千克)。解法3:设共收x千克,(3/8×x-36)/4=[(1-3/8)×x]/8X=576(千克)。这三种方法答案一样,但是解题思路不同,教师在每一种方法的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探索出更多的新解法。

三、开展评比,提高作业整体效果

在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能够通过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还能通过作业评比对学生进行激励。作业评比可以一星期进行一次,教师选出质量高、书写工整的作业,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参照优秀寻找自己作业中的不足之处,对考试中成绩优秀的、进步幅度大的学生进行鼓励。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作业评比在作业评价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不仅能够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需要对作业评价进行优化,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第6篇

关键词:内容;形式;评价

一、内容生活化

文本性知识要学习,但生活常识更重要,“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此,我们要善于研究数学教材的实际意义,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人人都需要的数学。

二、形式开放化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教师或家长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大大突破校园教学时间、场地、器材、人际交往等局限,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宽松、空间广阔的特点,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在多种多样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享受“快乐数学”,感知“现实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学会实践与综合应用。

三、主体自主创造化

实践性作业,要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要使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是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入思考和探寻,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加强。

四、结果评价多元化

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作业结果的多样性,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作业的结果,要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肯定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果,并适时地寻找机会为学生展示成果,要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得到交流,使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得以拓展。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时,一定要充分听取学生自己的表述,了解学生探究的过程,重视对完成实践性作业过程的评价,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李其进.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浅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3).

建立小学数学作业档案的实践与思考 第7篇

一、记作业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习题

数学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活动, 而数学习题是组织数学训练的重要载体, 是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合理的作业体系不但要注重基础性训练, 而且要注重发展性训练。

1. 记重点题, 巩固学生基础

教材中有一些作业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习题, 在平时训练、检测中经常出现。这类题由于太平常、太普通, 很容易被人遗忘, 但这类题目却又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 是不得不记的。

教学乘法交换率与结合律 (即简便计算) 时, “25×4”与“8×125”是两个重点式题。

在学生充分掌握了“25×4=100”与“8×125=1000”的规律后。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让学生探索出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积, 然后运用乘法交换率与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25×4×6 7×8×125

第二层次:用简便方法计算:25×24 25×56

第三层次:用简便方法计算并比较不同:25×48125×48

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 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自主寻求数学规律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并通过对重点题的记载, 巩固与理解了简便计算的要领。

2. 记较难题, 拓展学生知识

北师大版教材内容多、课时紧。教材后的部分习题有一定的难度, 有的问题跨度大, 学生不易掌握, 若习题设置能形成坡度且具有启发性, 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 有一道习题:

学生一拿到手很为难, 无从下手, 在教师的引导下, 部分学生才想到利用分数基本性质求得一个解。试分析该题, 是分数基本性质应用的优秀习题, 因此, 使用好该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 在教学中笔者对该题进行了改造, 在做题目之前进行适当的铺垫。

第一步:利用分数基本性质写出与“1/3”、“1/2”相等的分数。

第二步:找出分母相同的分数。如:分母分别为6、1 2、18、24……的分数。

第三步:求出几个符合条件的分数。

第四步:总结规律:先在分母为“2”与“3”乘积, 即“6”的倍数的分数中寻找, 再把结果中能约分的约分后填写, 不能约分的直接填写, 就是本题的解, 综合起来讲就是“分母倍扩法”。

学生通过该题的分层训练, 虽然降低了难度, 但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并且有效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明白分数基本性质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记作业中值得深层挖掘的问题

1. 记“举一反三”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选择典型习题, 通过将问题的形式、叙述进行不断的变化, 创设一些“变式”题,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 出示基本习题:

一块三角形土地, 底边80米, 高60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学生根据公式很容易求出结果, 但这种练习只完成了它的基本任务, 笔者稍作改变:

变式一:改变条件

一块三角形土地, 底边80米, 比高多60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一块三角形土地, 底边80米, 高比底边少60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一块三角形土地, 底边80米, 是高的2倍。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一块三角形土地, 底边80米, 高是底边的二分之一。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变式二:变式图形

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 (单位:米)

这样的习题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和中心点有深刻联系的知识, 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记“多维思考”题, 增加开放性、探究性

在日常教学中, 要注重通过类比、想象等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扩展, 提出一个个新问题, 并解答, 增加习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使训练落实到位, 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练习。

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 设计这样一道题:

把含盐20%的盐水50千克改制成含盐40%的盐水怎么办?

显然, 该题不能以常规思路去解, 而应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 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为此, 学生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提问一:需要加多少盐?问题实质:顺向思维, 直接加盐促使盐水含盐量提高。

提问二:需要蒸发多少水?问题实质:逆向思维, 蒸发水间接提高盐水含盐量。

提问三:加入含盐80%的盐水多少克?问题实质:类比思维, 通过含盐量不同的盐水相互混合达到所需的含盐率。

学生所提的问题显现了学生的思维方向与过程, 教师再适当点拨, 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该习题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可探究性适合学生的学习, 是一道值得记载的习题。

三、记作业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

1. 记过程性错例, 暴露思维缺陷, 反思错误成因

在日常教学、作业和测试中, 学生解题往往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 如果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只是把正确的解答直接展示给学生, 就容易出现学生屡做屡错的情况, 导致教学与作业的低效性。教师在日常的解题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成因, 提高自我诊断能力。

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五册《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时, 教师出示:15×3=

学生解答错误情况如下:

显然, 不同的错误暴露了学生不同的思维, 经与学生交谈并分析, 其错误思维过程如下:

教师通过对这道题三种错例的记录与分析, 使学生的思维缺陷暴露得一清二楚, 但其实质是对算理缺乏正确的理解。为此, 在复习教学中我们把这些错例作为有效的学习材料, 让学生在判断对比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从而有效避免了类似错误。

2. 记典型性错例, 反思教学得失, 调整教学方法

课堂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 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记录作业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错例, 并通过对典型性错例的分析, 反思教学得失, 以调整教学方法与思路, 应用于二次课堂教学。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

“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 如果第一根剪去它的第二根剪去米, 绳子剩下的部分相等。”

解答结果, 60%学生认为是对的, 30%学生不能解答。

经分析, 原因是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之间的区别理解不够。因为不知道这两根绳子的具体长度, 所以就无法知道第一根绳子的到底有多长, 也就无法比较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长。

为此, 我作了记录, 并通过思考与分析, 在二次教学时, 把它作为让学生理解“分率”与“用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教学资源。

改变后的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 如果第一根剪去它的第二根剪去米, 剩下的绳子你认为谁要长一点?请举例说明。”

经引导, 列出内含的问题:

(1) 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根比第二根剩下的长?

(2) 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根与第二根剩下的一样长?

(3) 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根比第二根剩下的短?

学生通过举例, 很清楚地得到了上述结果。在这基础上, 教师通过引导, 让学生明白, 当这根绳子长度小于0.25米时, 是无法比较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 既加深了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的理解, 又渗透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这道错题的教学功能。

四、记作业中个性存在的思路方法

1. 记新颖的思路, 及时表扬鼓励

学生作业中不缺新颖的思路与方法, 对于作业中的亮点, 教师要及时记录并表扬, 鼓励学生交流, 让学生通过交流, 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 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理解, 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

《组合图形的面积》单元中,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如图一:四边形ABCD、CGFE是两个正方形, 求阴影部分面积 (单位:厘米)

学生给出了如下解法:

解法一:S阴=S正方形ABCD+S梯形BFGC—S三角形ABD—S三角形FGD

解法二:S阴=S三角形BCD+S梯形BFGC—S三角形FGD

如图二:分别延长AB、GF交于M, 补出三角形BMF

解法三:S阴=S长方形AMGD—S三角形ABD—S三角形BMF—S三角形FGD

解法四:S阴=S梯形BMGD—S三角形BMF—S三角形FGD

解法五:S阴=S梯形AMFD—S三角形BMF—S三角形ABD

在课堂上, 通过让学生说解法特点, 比较解题方法, 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心, 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2. 记个性化错例, 优化教学思路

对于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个性化错例, 教师要做好记录, 一方面积累学生个性的思路、方法与过程, 便于教师二次教学的防范;另一方面通过深度挖掘, 优化教学思路, 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在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 》一课时, 学生计算:“15×3=”时, 一位学生出现了令人费解的错误做法:

经与学生交流, 学生思路如下:“3×5=15”个位写“5”并向十位进“1”;十位上原来的“1”与进位“1”相加为“2”, “2×3=6”, 十位写“6”, 所以结果为“65”。

如此奇异的想法, 我作了记录, 并进行了思考, 在二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

一是特别强调“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对进位数字进行了规范书写, 要求: (1) 进位数字“1”要写在两个数位之间 (本例即个位与十位之间) ; (2) 进位数字“1”要写得比原来的数字小且使其与原来数字有明显的不同, 使人一目了然。

二是特别强调各个数字在不同位置的含义, 对正确结果中十位上的数“4”的由来的理解, 即原十位上的“1”乘以“3”加上进位“1”的结果, 并板书如下: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拘泥于课堂和课本,教师利用大量相似例题的机械式训练使学生获得长时间的记忆,进而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更无法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虽做对题目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想要真正掌握一门课程,只有把课本上的原理与实际生活的相关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小学数学并非如同高等数学的理论研究一般脱离实际,要靠强大的理论推导能力才能掌握。小学的数学学习正印证了一句话,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真理与其实践存在在同一时空维度。小学数学的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广泛被应用和掌握,我们教学者进行教学活动必须正视这一点并善加运用,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望其项背的。

二、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中,作业是一个难题。教师布置作业局限于课本中重复的习题类型,学生苦不堪言。大量的作业对于学生仅是一种机械的计算任务,根本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实践性作业却能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学四年级的课程:三角形的认识,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必然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用硬纸剪几个三角形,亲自测量三边长度来验证这一理论,或者用长短不一的木棍拼接成三角形来印证上述理论。

如果是关于“小数点的认识”这一课程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设计通过超市购物小票、价格标签等数据的收集使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学生回家之后广泛收集自己认识的小票、标签和其他含有小数的卡片在班级展示并讲解每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含义、小数部分含义等,充分掌握这一门课程,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机械训练更加有效。

同样,在学习“镜面对称”这节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对照镜子做动作并观察、准备一样东西放在镜子前面观察本体与镜像的关系等。学习“统计”一课,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统计城市交通运行的情况。学习“认识钟表”一课,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时钟,记录整点、半点、刻钟的数字及钟表形态等。

三、实践性作业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现实意义

1. 实践性作业让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气氛轻松起来。

在学生的印象中,老师是“古板、严苛、严肃”的代名词。师生之间无法正常有效地交流,老师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这对于整个教学环节都是非常被动的。但是实践性作业的推行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在学生眼里将转变成“有趣的长者”,学生有问题和想法自然会向老师说明,这样轻松的教学气氛对于教学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2. 实践性作业能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这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机械记忆不同,学生把知识点融会贯通,不仅限于课本训练的几个类型题,真正掌握了知识点,无论题目怎么变,学生都能自由应对。这样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如鱼得水,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师生都能事半功倍的方法。

3. 实践性作业的作业形式非常多,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乐趣无穷。

只有兴趣才是引导学习的亘古不变的方式。实验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习起来无论是理解掌握的速度还是质量都远远高于“任务型学习”。数学作业结合学生的经历、见闻、思维和情感,比起课堂教学来说也会显得生动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积极。

4. 实践性作业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在学习之余提升学生的生活热情,增加学生的创造力,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的教学方式才符合素质教育的人文主义教学要求。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重点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的初步认识和确立。实践性作业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加快学生认识世界的进程,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是符合现代社会主义价值核心的教学方法。

实践性作业的教学形式给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课改大环境下,小学数学的课程设计特别是作业的设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它决定了整个教学环节的成败。新课标要求通过数学的学习,我们的学生要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充分联系,要了解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而实践性作业是能够完美地实现这些目标的新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提倡。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 第9篇

关键词:数学作业,生活化,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用于生活”的原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该充分体现“生活化”的特点。我也尝试对现有的数学作业进行有益的改编和处理, 把数学作业和社会生活相联系, 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发展创新思维。以下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灵活改编现有题目

(一) 生动有趣的导语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生动有趣的话语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同样是改错题, 只要语言有所改变, 学生的反应就完全不同。假如你说:“请同学们看看这几道题, 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学生会无精打采地回答问题。但是你如果这样问:“这是懒羊羊做的题目, 他是个马大哈, 看谁能帮助懒羊羊发现他的错误, 并把它纠正过来?”这样一说, 学生的兴致马上就高涨起来了, 学习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二) 题型注意多变

小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注意力不能持续很久。如果题型单一, 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进而会有一部分学生消极应付作业。假如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 尝试一些学生没见过的题型, 可以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时, 教师可让学生在古诗文中计算百分数问题, 这样文字、数字结合, 更增添了趣味性。

如题:“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1) 仔细地观察一下, 哪一个字在这首诗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2) “一”字的个数占这首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

(3) 课后自己尝试找一首诗, 使其中的一个字出现的次数不少于这首诗总字的10%, 然后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这样, 课后先要找到这样的诗, 然后还要计算, 最后还要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在找、算、读的过程中的学习体验是丰富的。

(三) 尝试开放题的设计

那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开放性题目,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 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出发, 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 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课外作业的形式要做到多样

(一) 游戏型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很好载体。游戏型作业往往含有“玩”的成分在里面, 游戏中隐含学生所学的知识, 这样能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质量。

例如, 在学完“认识物体”后, 设计一个学生喜爱的游戏:先用布把眼睛遮起来, 让他摸一摸桌子上是什么东西, 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再如, 学完“分与合”后, 可以设计“对暗号”游戏, 同座位之间、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之间玩, 并且作为“过关”的基础关, 要让学生有时间经常练习。这样的作业, 学生非常喜爱。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又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学生和家长对这样的游戏也很配合, 效果很好。学生非常喜欢完成这样的游戏性质的作业。“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这样的作业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

(二) 实践型作业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最后还要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有很多。如, 在学习完“年、月、日”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相关知识, 做一个年历。再如, 在学完“步测和目测”后, 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得到的自己的步长实地估测自己家到校门口的距离, 然后根据自己所走的时间, 估算自己走路的平均速度。这样, 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过程中, 无形中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了。

(三) 研究型作业

小学生往往以为做研究是非常高深的事情, 和自己学数学好像没什么关系, 那是教师和大人们的事。其实,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 引导学生做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小的课题研究。例如, 在学习完“百分数的意义”后, 针对现在超市已经非常普及这一现象,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小的课题:超市酬宾真的优惠吗?这个作业教师必须经常提醒学生长期的调查研究。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因为要长期监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走势, 还要通过计算得出是否优惠的结论。时间虽然较长, 但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将百分数知识运用于实践, 而且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三、评价学生的作业多用激励性语言

被认可、被肯定是每个人都从内心所需要的, 小学生更是这样。所以, 教师首先要去尊重学生, 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

针对不同的学生, 在平时批改作业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有些学生在计算、分析题意、判断等方面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教师可以在作业旁边批注, 从而引起他的注意。比如可以写上“要认真审题”“把数量关系找准”“再检查一遍”等评语, 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及时改正。

有些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创意, 也可以在旁边做些激励性的批注, 如“这种方法真简便”“你肯动脑筋”“思路很巧妙”。这样的肯定, 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也会激励其更加努力学习。

总之, 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数学作业也应该是这样。只有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活的数学作业才是学生感兴趣的, 才能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意识得到全面拓展。

参考文献

[1]赵权萍.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时代教育, 2012 (16) .

[2]王超迁.试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误区及对策.新课程·小学, 2012 (4) .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实践作业的设计 第10篇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我国,“鸡兔同笼”问题作为一类有趣又重要的数学问题的代表,大量出现在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中。在学习了这类数学问题后,教师可布置一些趣味数学题作为课外作业。例如“猴子分桃”“百鸡问题”等,这势必会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二、设计操作性作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最后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 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三、设计调查类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生仅仅掌握课本知识的肤浅层面,还要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展、延伸所学知识,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为了让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师就要将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而社会调查类作业,是有效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沟通的一个桥梁。设计这类作业时,要注意调查内容的意义性,方式上采用实地查看、实人查询、查阅书报、查阅网站等形式,最后让学生把调查意见和建议写成书面报告。如,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家庭的月用电、用水情况,统计学校及师生订阅报刊杂志的种类和数量等。通过调查型的课外作业,把学习内容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有效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获得信息及社会实践的能力。

四、设计阅读类作业,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寻找数学知识,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获得课堂内没有学习的知识,而且还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能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处, 进而激发其做作业的兴趣。为了了解并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数学课外阅读积累卡, 记录学生平时的阅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注重结合数学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在阅读中“活用”数学,“积淀”数学知识。

如,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单元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可设计以下课外作业:1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了解质数的有关知识。2除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外, 你还能了解或收集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的特征吗?3分解质因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你收集有关利用分解质因数解题的题目。之后, 借助“课外数学知识讲坛”, 让学生自己当老师 , 一显身手,充分展示自我。这样的课外阅读实践作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对课外延伸起到了“转曲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五、设计写作类作业,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而写数学日记或数学小论文无疑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的知识后就以“快乐的一天”为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文章中要出现所学的单位名称, 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远比在书本中“咬文嚼字”更有趣。

小学数学作业“变脸”的实践与启示 第11篇

1、传统数学作业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经常以下面几种方式出现:课本中的练习题、和课本配套的练习题册、还有各种类型的辅导试卷等等。这些单调、脱离实际生活、千篇一律的习题让不仅让数学作业的“面孔”魅力大减,还削减了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甚至还会引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其实小学生们还是非常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他们需要的并不是那些生硬死板、让自己提不起兴趣的作业呀!

如何让小学生们的数学作业成功“变脸”,使它变成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令人着迷的一门学科,是所有小学数学老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不可以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知识又充满乐趣,同时还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数学作业,让他们也能像玩游戏一样对数学着迷呢?可不可以让数学作业成为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完美桥梁,成为承载学生对知识海洋进行探索的大船呢?让那些写在纸上上的字符成为每个孩子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呢?

2、“变脸”后的数学作业更加形象、生动

根据新课标的所倡导的理念,我们应当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加以实践:数学作业的设计怎样可以在形式上多样化,内容上生活化、个性化,让数学作业的“面孔”如孩子的般绚丽多彩。

2.1写数学日记得到的惊喜:

为了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化,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的能力。数学老师们引用了在语文教学中常使用的记日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编写数学小日记的方式来发探索、发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都有哪些有趣的结合。

惊喜一:看似枯燥、没有什么意义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不可缺少。一年级的王欣欣同学在数学日记写到:“今天老师教我们0—9这10个数字,爸爸每天坐838路公交送我上学,妈妈的手机号码是15020099407,我家住楼总共有33层,原来数学和我的生活这样密切相关!”

惊喜二:重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计量单位。六年级的李萍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早晨7点我起床洗漱后,发现妈妈已经给我做好了早餐,我喝了一杯300克的牛奶,吃了一颗70克的鸡蛋,还吃了20克面包片,吃完早餐我和妈妈道别后,背着3.5千克的书包去上学”。

2.2数学活动课中的乐趣:

注重实践活动是新课标的中心思想之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他们才会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

结合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的小结目标,李老师让每个学生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小名片”: (1)我叫 ;(2)今年我 岁了。(3)我的体重是 Kg;(4)我的身高是 厘米;(5)我穿 号码的鞋子;(6)我爸爸的名字是 、妈妈的名字是 ;(7)我家的座机号码是 。

2.3语文课中的数学

诗歌中的数学: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诗歌都与数字有关系,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等。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一个小竞赛,看谁收集带数字的诗歌多。

成语里的数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带有数字的成语,如:一字头:一心一鸣惊人,两全其美,三令五申,四面八方,五体投地,五彩缤纷,六亲不认,七手八脚,八方呼应,九九归一,十恶不赦,百家争鸣, 千锤百炼,万象更新等等

从语文中学数学不仅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还能巩固语文知识,一举多得。

2.4暑假数学作业的布置:

暑假周期比较长,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体验、研究、收集资料的空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精力、能力将暑期作业有选择性的完成。

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

(1)放假在家的你都和那些人打电话或者使用QQ联系?编制一份属于自己的“常用人员联络表”(内容可以包括亲朋好友的电话、QQ号码、急救电话等),开学后我们一起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的联络表既有新意又实用。

(2)放假在家一个人是不是很无聊?想不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请你设计一份同学聚会的方案(启动资金用200元),开学后我们一起看看谁的方案最出彩!

(3)你和爸爸喜欢看球赛么?今年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中,共有多少支球队参加?每场球赛多长时间?你最喜欢哪个足球明星?

总结: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一个会做作业,考试得高分的“机器人”。我们在对数学作业的改革中,需要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站在数学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不再有排斥心理,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这就是小学数学作业的“变脸 ”带给我的一些启示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 第12篇

一、让教材“活”起来, 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针对数学教材中的有些练习题, 由于进行反复练习, 实在是非常疲倦, 从而磨损了探索热情。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 首先教师要进行高年级的作业优化设计, 同时也要对教学当中的作业各个环节进行资源重组, 既能够让学生乐于探索, 又能够让学生思维能力有所发展。

要做到这点, 就要吃透教材, 激活教材, 不但要备透例题, 更要研透习题, 把作业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条红线, 成为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同时要激发兴趣, 让学生从作业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题型的设计上要灵活、新颖、有趣、奇特, 通过多种途径, 延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之产生探索需求, 把做好作业当作一种有趣好玩的探索。如在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单元, 我给学生设计一道题目, 答案可以拨通我的手机号,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像这样的作业设计就能够把知识点贯穿起来, 进行趣味处理, 学生充分被作业“吸引”, 对作业兴致盎然, 充满乐趣。

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从教材出发, 让学生进行先观察而后动手作业, 笔者认为观察作业必不可少。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后, 我让学生进行观察, 并完成作业: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边?几条棱?写出观察记录, 思考两者有何不同, 归纳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

还可以设计调查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调查,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增强数感。在数学活动设计中, 如学习完统计知识后, 让学生调查家里的用水情况, 根据每月的用水数据, 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总结出其中用水的规律, 并写出自己对节约用水的建议和看法。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作业的设计既要能够使其乐于动手, 还要乐于动脑思考。教师就要量力而行, 多从实践入手, 多给学生设计参与型的弹性作业。

二、让思维“动”起来,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发展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而不是机械说教。作为教师要从试题的探究功能入手, 设置分组合作, 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中勤于动手, 发展其思维。如可以通过组组互动法, 布置各种探究型作业, 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组, 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猜想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究内容可以是现行教材, 也可以针对实际问题, 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 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 我设置作业问题:斜坡角度分别为30°、45°、90°, 哪个角度物体滚得最远?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90°物体滚得最远, 到底是否如此呢?我并没有作出答复, 而是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都分为不同的层次, 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有的小组采取的方法是用大三角板上的角和一块木板搭一个简易斜坡, 然后把圆柱形的塑料杯子放在斜面上往下滚, 进行三次实验, 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分层作业的探究合作, 学生发现斜坡角度为90°时, 杯子几乎是垂直往下掉的, 与当初的猜想完全不同。最后当斜坡角度为45°时, 物体滚得最远。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 学生进行加工, 写成小论文, 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又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又如在《归总应用题》教学后, 我设计开放题:学校举办艺术节, 三 (4) 班需要24人表演, 如果每个人需要买一双舞蹈鞋, 请你根据信息 (零售每双10元。批发10双一箱, 每箱80元) 设计几种购买方案, 哪一种方案比较实惠?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互相交流, 并计算出至少要用多少钱。通过分组作业的设计, 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 并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让题库“亮”起来, 分层作业, 差异互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学生知识面窄, 思维容易模式化。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平时的指令性书面作业太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 要从作业设计的分层优化上下功夫, 摒弃千人一面的做法, 从数学题库中挑选不同类型的题目, 设计出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对于教师来说, 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入手, 根据其水平能力的不同, 分为多个水平、多个考察层面。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课前为学生多考虑一些, 就有可能让学生多收获一些。要让学优生获得思维拓展, 让中等生获得思维发展, 让学困生获得思维开展。这样一来, 学生就获得了差异化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那一份成就。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我进行了分层次设计:

A.在长方形菜地里种菜, 长方形长8米, 宽5米, 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基础类题目)

B.测量正方形的水池发现其周长为40米, 请问其面积为多少? (提高类题目)

C.学校要用24米长的围栏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是正方形的花坛, 如何围才能使各边长度为整数呢?怎样围面积最大, 怎么才能种上最多的花? (拓展类题目)

通过三种不同层次题目的设定, 让学生根据不同水平来进行自主选择, 分层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量力而行, 一些想要挑战自己能力的学生就可以选择拓展类题目, 而一些基础类的题目则是面向大部分学生的。这样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 循序渐进, 有所选择。通过作业的弹性设置,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可以各尽所能, 均有所获。

拓展题目是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多样性的训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数学素养。另外, 在课堂中我还进行预习的弹性作业设计, 通过四个步骤来进行:找出要求什么, 找出怎样求, 找出为何这样求的理由, 说说你的困惑。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 在听课的时候也做好准备。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设置层次性作业, 旨在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的发展, 在不同的层次上获得数学思维的拓展。

四、让学生发现生活, 设计实践性作业, 培养数学的应用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多从实践入手, 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在学生的生活中, 经常有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 将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而实践性作业就是一个架起教材和实际生活的桥梁, 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发展数学思想和方法, 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完《升和毫升》一课后, 我设计这样的作业:找一找用升或毫升做单位的物品, 去超市观察采集相关的量杯, 动手实践操作, 看看一升的水倒进自己的饭碗里能倒几碗, 倒入自己喝水的杯子里能倒几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升和毫升形成一个直观的概念, 也有了生活经验。学生经过观察、操作和发现, 能够体验学习的实用性, 就会把学习转化成一种自我需要。

又如在学完《圆柱体的表面积》后, 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践作业: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 写出制作步骤, 并且记录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在进行作业检查环节, 学生通过记录发现圆柱体底面的圆不容易做好, 这时可以采用先画圆, 确定底面然后再根据底面来确定圆柱的方法。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我带领学生在班级中讨论, 并进行第二次作业设计:请采用先画圆后确定圆柱的方法来制作圆柱体。这样学生就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活动。

活动性的实用作业, 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就能激发兴趣, 乐于探索。当然, 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依据实际情况, 以活动探索为主线,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检测, 不仅对所学知识能够复习巩固, 而且更能探究实践, 获得情感和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测绘新仪器下一篇:墙体保温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