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

2024-09-21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精选12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 第1篇

1. 今年的试题难度下降, 试卷梯度明显

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 湖南今年将有85%左右的湖南考生能顺利进入大学校园, 还有湖南省想增加农村学生入学率, 试题对农村学生有所照顾.

由于上面这些原因, 导致今年的试题难度下降, 不适合大多学生的新背景试题不见踪影, 并且减少了实际应用题.选择、填空、解答题三大题型内部由易到难, 层次分明, 这样使数学不同层次水平的考生都能入手解答, 且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源自教材, 却又高于教材.

2. 2014 年高考试题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 注重基础, 紧扣教材, 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今年高考试题考查了中学数学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 选择题、填空题没有超难题, 好多题目可在教材上找到原型. 解答题的前三个题目, 也着眼于常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理科考查了概率统计、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立体几何等考生感觉熟悉、容易入手的内容, 文科考查了数列、概率统计、立体几何等考生感觉熟悉、容易入手的内容, 即使是解答题的后面三道, 第一问的入口也都很宽, 梯度设计合理. 整份试卷中大部分是基础题目, 这些题目的设计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 可让考生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试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保证了考生的“基础得分”, 从而保证了考试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 解题入口宽, 淡化特殊技巧, 重点考查考生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解题入口宽, 淡化特殊技巧, 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特征, 试题突出考查常规方法和通性通法, 今年高考每个试题都不需要特殊解题方法. 如理科第3 题: 已知f (x) , g (x) 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 且f (x) - g (x) = x3+ x2+ 1, 则f (1 ) + g (1) = ( ) .

A.-3

B.-1

C.1

D.3

在解答中, 可用通法求出f (x) , g (x) 的表达式, 再求f (1) , g (1 ) 的值, 也可用整体思想直接求出的表达式, 更简单是利用奇偶函数的性质, 直接令x = 1 和x = -1, 求出f (1) + g (1) 的值.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因此, 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必然与数学知识相联系. 今年湖南高考对数学思想的考查如下表:

由于新课程增加较多的内容, 故非重点内容在试题中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这部分内容包括“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算法与框图、推理与证明、不等式与不等式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几何证明选讲”, 它们在今年高考中均涉及并以小题的形式出现均为容易题目或中等难度题.

二、2015 年高考一轮复习的建议

通过上面高考命题的分析, 可以知道今年基础题目比往年大幅增加, 同时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仍放在首位. 由于新课程教学时间比较紧张, 复习时间相对较短. 如何利用有限的复习时间, 提高一轮复习复习效率, 更好地备战2015 年的高考, 下面我提出几点复习建议:

1. 明确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由高考的性质决定, 在高考复习中, 既要高度重视基础, 又要着重对学生数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因而确定以夯实“三基”为根本, 强化训练为手段、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复习指导思想.

2. 把握一轮复习方向

复习方向的正确把握, 来自于对《考试说明》、高考试题和教材等的深入研究.

① 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 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 也为复习的指南, 做到复习不超纲.

② 重视教材, 狠抓基础是根本;立足中低档, 降低重心是策略;过程中发展能力, 提高素质是核心. 以课本为主, 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 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 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 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

3. 加强复习的计划性, 保证复习的有序性, 取得最大的复习效益

在进行复习计划的制定和复习内容的安排时, 要对整个高中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确定复习的顺序, 提高复习效率. 由于新课程的新课是按模块教学的, 知识比较零乱, 故要对知识进行整合, 制定整个复习内容的顺序.

4. 不能依靠题海战术, 要分阶段规划, 精心安排解题训

练不少数学教师采取题海战术的手段来应付升学考试, 实际上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 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 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解题训练要有一个由易到难, 再由难到易的过程. 如果学生解题训练的无序和杂乱, 不仅不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结构, 而且会使学生始终处于盲目、被动的地位, 始终感到有做不完的难题, 心理压力越大, 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 所以教师要对训练步骤作精心安排, 要按照知识体系和题目难度, 努力形成系列化, 有层次地深化和递进.

摘要:2014年高考是湖南省新课改后的第五次高考, 这份试题对湖南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文对今年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2015年高考复习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轮高考数学复习方案 第2篇

复习计划进度表(第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 (1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运算 2、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简易逻辑

第二章 函数 (4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函数的值域

3、函数的奇偶性及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幂函数 6、二次函数及方程的根

7、函数的最值 8、函数的图象

9、函数综合应用

第三章 数列 (3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数列的有关概念 2、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4、等差与等比数列

5、数列求和 6、数列的应用

第四章 三角函数 (2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及诱导公式

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三角函数的图象

5、三角函数的性质 6、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7、解三角形 8、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

第五章平面向量 (1课时 模拟考试1次 )

1、向量与向量的运算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 4、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图象的平移

5、解斜三角形

第六章 不等式 (1天 模拟考试1次)

1、含绝对值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不等式的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5、不等式的应用

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1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直线的方程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简单的线性规划 4、曲线与方程

5、圆的方程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2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3、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九章 立体几何初步 (3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空间几何体 2、点.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十章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1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两个计数原理 2、排列、组合

3、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 概率与统计 (2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4.抽样方法

第十二章导数及其应用 (2课时 模拟考试1次)

1、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2、导数的应用

复习策略

1.吃透大纲,把握复习方向

(1)全面复习,突出重点内容

高考,能力立意,考察数学思想,倡导理性思维的基本指导思想不会改变,高考命题不会过分追求知识的覆盖率,所以教学时应做到既要紧扣新大纲,抓好三基,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高中数学主干内容有:函数和导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不等式排列、组合与概率和概率与统计等。

(2)新旧对比,加强整合力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对教材新添内容的考察难度成逐渐加大趋势,例如向量、导数已由以前在决解问题的辅助地位上升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考倡导 “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复习应该特别关注新增内容与传统内容的“交汇点”,重视其形成,理清其脉络,分析其、外延和交汇特点。

2.求精务实,提高课堂效益

(1) 回归课本,抓好基础落实

基础知识复习,以课本为依托,按照《说明》做好考点知识的梳理,夯实基础,以章节为单位,将零碎与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重点在于将各知识点的网络化及融会贯通,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为了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因此,数学复习要立足于课本,而把其它资料作为辅助材料。

(2)注重规范,力求颗粒归仓

网上阅卷对考生的答题规范提出更高要求,填空题要求: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数)最简;解答题要求:语言精练、字迹工整、完整规范。考生答题时常见问题:如立几论证中的“跳步”,代数论证中的“以图代证”,应用问题缺少必要文字说明,忽视分类讨论,或讨论遗漏或重复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自然也是考试时的“失分点”,平时学习中,我们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运算途径;平时训练树立“题不在多,做精则行”的理念。

(4)整体把握,培养综合能力

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整体着眼 ,局部入手,重点突破,逐步深化原则,如对学生感到很棘手的解析几何,函数、数列、不等式等综合问题,采取分散难点逐个击破的做法。适度关注创新题。高考数学考查学生的能力,势必设计一定的创新题,以增加试题的区分度,平时学习注重数学建模、直觉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策略创造能力的培养。 某些压轴题往往要求考生具备多角度、多方向地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创新的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品质也提出更高要求。的确压轴题得高分难,但得基础分的机会还是有的。

复习措施

1.加强备课组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备课组各成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加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精心筛选各类高考信息.

2.切实抓好强化训练,首先要精选试题,立足于中、低档题目,不能盲目拔高,追求“一次到位”,去建造空中楼阁。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滚动,并要求做到批改、讲评及时、到位,同时要求学生去反思错解原因,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除了正常的考后试卷分析,我们对每次考试、练习都要分析学生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分析各次考试学生的得分点是否有变化、有提高,并采取相应措施。把能够得分的题型通过练习、讲评要让学生一一突破。 要有目的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强调规范答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 第3篇

Math

进入高三后,高考的脚步离同学们越来越近,压力自然越来越大.此时,很多同学会发现一轮复习的学习状态和新授课的学习状态有明显不同,如何科学地分配备科学习时间,每个学科的突破口在哪里……一时间所有问题都摆在面前,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焦虑感油然而生.但是,不良情绪对同学们准备高考而言,有害无益.如何才能把情绪调整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呢?最佳方法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一轮复习计划.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对后续的学习时间、复习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心里有数,有的放矢,这样自然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制订一轮复习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内容为主,习题为辅

很多同学在进入一轮复习后把大量精力花在解决各类复习资料的习题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任何一套习题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和数学方法,仪靠做题,是无法找出学习中的所有漏洞的.正确的复习方法是“三个一”原则:

(1)课本看一遍,很多同学认为课本内容“简单”,所以课本往往被大家忽略.事实上,课本与复习资料最大的区别在于课本的“系统性”,课本尽可能地讲述了矢¨识的来龙去脉,同时上面的定理定义给出了最“官方”的说法,课本上的例题解答更经过了反复锤炼,严谨简洁,是最好的解答范例.当你对一个命题感到似是而非时,最终都要回归课本给出答案.

(2)笔记看一遍.笔记是从老师的角度对课本内容的一个诠释和补充,对知识来源、知识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更透彻的分析.

(3)曾经做错或思路含糊不清的题目重新思考一遍.从曾经做错或思路含糊不清的题目中能看出你当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哪些,所学知识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是否有待提高等等。

“三个一”原则能让同学们在一轮复习中既有效率又能最大限度地查漏补缺,当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安排一些练习,通过做题训练答题的节奏,可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复习的效果.

反思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面对浩如烟海的备类复习资料,要想真正取其精华,就要在反思上多下工夫.反思大致分三个方面:其一,当完成一个题目后,要留出三到五秒的时间回忆该题的整体思路是什么,你是如何对题目条件和结论进行关联的,在头脑中对题目的解答过程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其二,对于一些经典题目,要反思能否对题目条件换个认识角度,找出其他与结论关联的方式(即“一题多解”),借此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发散;其三,一个章节的题目完成后,一定要留出时间提炼出整套试题着重关注了哪些知识点,主要运用了何种数学方法,通过分析和总结,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持续进行反思训练,是逃离题海、提高效率的最佳方式.

安排时间分析往年真题

全国各地区的高考试题每年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即无论是试题难度、考查的重难点,还是题目的设置方式,都会保持对以往试题的继承.通过分析前三年的考题,可以在心里做到对当年的试题有一定的预期,提前把握答题的节奏,这样在复习时也会更有针对性。

训练表达的规范性

规范简洁的表达不仪能让阅卷老师更容易明白自己的答题思路,也能让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更加清晰,减少出错的可能.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题目的思路,还要关注别人的,从中有所借鉴.事实上,每个题目都没有固定的表述方式或最好的表述方式,只要得出的每个结论和前面的条件之间都有定理定义作保障,表达就是严谨的.在练习初期,只要刻意去关注每个步骤是否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严谨的表达就会成为你的习惯.

笔者现对各章节内容进行简单梳理,给出各部分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必须会做的题目,为同学们制订一轮复习计划提供参考.

函数

必会知识

1.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如等。

2.能够利用配方法、导数法、反函数等方法求基本初等函数的值域.

3.明确函数奇偶性的含义,能够判断所给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4.会画出五种幂函数的图象,掌握五种幂函数各自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

5.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明确两者直接的关联与区别,熟记两类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6.给出一个简单的函数,能够判断该函数的图象,或通过画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7.理解函数零点的含义,懂得判断所给函数有几个零点.

必做例题

例1(2015北京卷)如图1-1,函数f(x)的图象为折线ACB,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解析】由图知,设g(x)=,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f(x),g(x)的图象(如图1-2),令,解得x=l,故不等式的解集为{x|-l

必学策略

函数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是打开高考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面对高考的考生,同学们要掌握哪些策略呢?①在求值域时,常用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单调性法、导数法等,但无论用哪种方法一定要优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②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函数存在奇偶性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二是可以利用定义法和图象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三是能够利用“奇同偶异”研究函数的单调性.⑧在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大小时,往往借助函数的单调性,有时也引入0,1作为中间变量进行过渡,④在判断零点时有“三宝”,一是解方程,二是用定理,三是图象法,其中图象法可以转化为单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或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如果能系统地构建这些知识,做到对症下药,那么你就成功实现了从学生到考生的蜕变。

导数

必会知识

1.能够求出函数在某点处切线的斜率以及切线的方程.

2.能求简单复合函数,注意合理地拆分复合函数,以免漏求.

3.会利用f’(x)在某区间上的正负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4.能够利用导数的方法求解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

5.会利用导数法求一个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6.会求定积分的值,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去边图形的面积.

必做例题

例2(2015新课标卷I)已知函数

(I)当a为何值时,x轴为曲线y=f(x)的切线;

(Ⅱ)用min{m,n}表示m,n中的最小值,设函数h(x)=min{f(x),g(x)}(x>0),讨论h(x)零点的个数

【解析】(I)设曲线y-f(x)与x轴相切于点则

因此,当时,x轴为曲线y=f(x)的切线

必学策略

有关导数几何意义的问题可能会与解析几何知识交汇,注意“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两直线垂直,斜率相乘等于-1”;在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优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再利用f’(x)>O或f’(x)<0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若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则令f’(x)≥0或f’(x)≤0,再利用分离参数法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对于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注意将其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求解.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彤

必会知识

1.能够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

2.合理使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

3.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4.理解y=Asin(ωx+ψ)的实际意义,借助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半角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6.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必做例题

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作为面对高考的考生,同学们在研习高考题的同时,还要掌握此类问题必要的解题策略:(1)边角混合的问题,应当适度转化,全部化为边或全部化为角;(2)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与余弦定理混合出现时,有时需要合理配凑,得到完全平方的关系;(3)处理实际的问题应当选择合适的三角形,将边角关系放在三角形中进行求解.

数列

必会知识

1.给出数列的递推公式,能够求解数列中的某一项;对于一些有规律的递推公式,能够合理使用进而转化求得通项公式.

2.会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会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4.能够分析所给数列的结构,进而选择合理的方法实现数列求和.

必做例题

必学策略

数列求和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问题,作为即将走上考场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列求和有哪些方法吗?数列求和问题一般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不能转化的再根据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一般常见的求和方法有:(1)公式法(直接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分组求和;(3)错位相减法;(4)裂项相消法。

圆锥曲线

必会知识

1.会求椭圆的方程,会求椭圆的基本性质如离心率、长轴、短轴等.

2.会求双曲线的方程,会求双曲线的基本性质如离心率、渐近线等.

3.会求抛物线的方程,能够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距离的最值.

4.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能解决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问题.要注意三种圆锥曲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的异同;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弦长、定点、定值、范围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必做例题

例6(2015湖北卷)一种作图工具如图2-1所示,O是滑槽AB的中点,短杆ON可绕0转动,长杆MN通过N处铰链与ON连接,MN上的栓子D可沿滑槽AB滑动,日.DN=ON=1,MN=3,当栓子D在滑槽AB内作往复运动时,带动N绕0转动一周(D不动时,N也不动),M处的笔尖画出的曲线记为C.以O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2-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I)求曲线C的方程;

(Ⅱ)设动直线l与两定直线分别交于P,Q两点.若直线I总与曲线C有日只有一个公共点,试探究:△OPQ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该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必学策略

在设椭圆的方程前一定要做到先定型,再定量,注意记忆公式计算离心率;在设双曲线的方程前一定要做到先定型,再定量,注意记忆公式计算离心率;此外要会利用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直接求双曲线的离心率;注意合理利用定义转化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其到准线的距离;处理直线过定点的问题时,将要证明过定点的直线方程表示为某参数的直线系方程的形式,再由直线系方程求出定点;处理定值问题时,将要求解的定值表示为某参数的函数关系,再化简得到定值.此外,解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可以先研究一下特殊情况,找出定点或定值,再视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同时,要学会巧妙利用特殊值解决有关定值、定点问题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如将过焦点的弦特殊化,变成垂直于对称轴的弦来研究等.求最值或范围的常见解法:(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可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最值,在求最值的过程中,注意使用求函数最值常用的代数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导数法、单调性法等;(3)不等式法:通过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等求最值.

立体几何

必会知识

1.能够记住球、棱柱、棱锥、台体、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够利用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定理判断空间线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3.对于所给三视图,能够通过想象还原出一个空间几何体.

4.会求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5.能用向量方法解决三种空间角的计算问题,

必做例题

例7(2015四川卷)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图3-1所示,在正方体中,设BC的中点为M,GH的中点为N.

(I)请将字母F,G,H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说明理由):

(Ⅱ)证明:直线MN∥平面BDH:

(Ⅲ)求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

概率与统计

必会知识

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能够判断具体使用三种抽样方法中的哪一种.

2.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要记住频率分布直方图和茎叶图.

3.给出一组相关数据,会求回归直线的方程.

4.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记忆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运用树形图、列举法以及排列组合原理求解.

7.记忆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注意长度模型与角度模型的区别.

8.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9.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x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必做例题

例8(2015新课标卷Ⅱ)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A、B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A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76 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

B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82 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

(I)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图4-1),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

(2)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

记事件C:“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B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求C的概率。

【解析】(I)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图4-2:

通过茎叶图可以看出.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

(2)记CA1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或非常满意”;CA2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非常满意”;CB1表示事件“B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CB2表示事件“B地区用户的满意

必学策略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 第4篇

一、学科基础知识全面化

这是第一轮复习中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最重要的任务,需要师生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一)扎实背诵,全面记忆基础知识。

比如说,政治常识中诸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经济常识中诸如“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哲学常识中诸如唯物论、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等等,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下苦工夫掌握。这些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基本工具,必须准确如实地掌握。记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但理解知识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原理的表述需要科学、需要规范。然而在学习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由于不愿下功夫背诵、记忆基础知识,不重视记忆,记忆不准,理解当然也就不到位。这样的恶性循环,就造成了学生在答题时,因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在表述或分析说明理论依据时丢三落四甚至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也是很多学生主观题得分一直不高的根本原因。在高考中要想取得很好的成绩,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扎实背诵,全面记忆基础知识。

(二)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高中政治由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由若干个小部分组成。如哲学常识就分成四个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部分都自成体系,这也就增加了学生记忆、背诵的难度。与此同时,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会随之增强。如何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帮助学生系统、全面、有效地把握基础知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我认为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思广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无论采取何种策略,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比如传统的训练方法:直接针对基础知识设计填空题、是非题、改错题、简答题等。这些问题设置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夯实学生的基础。

(三)加强提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听得却是兴趣缺缺,复习课变成老师的“独角戏”。如何将老师的“独角戏”变成师生的“同台演出”呢?提问就是良方一剂。具体操作如下:一方面教师要进行经常性的提问,并且把提问坚持下去。经常性的提问可以督促学生, 给学生施加一分压力,使学生紧张、兴奋起来,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记忆的效率和速度。另一方面教师最好实行滚动式提问,通过这种提问方式,使学生不断回顾并进一步巩固复习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从而更好地展开下一步的复习。

二、学科知识要点系统化

所谓“学科知识要点系统化”,是指学生要在全面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这些具体知识的要点、重点串联起来,进行系统化掌握。通俗地讲也就是要打破书本原有的框架结构,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重构知识体系。这一步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将学科知识系统化有何意义呢?其意义在于学科知识系统化既有利于记忆基础知识,又有利于运用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因为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把这些基础知识切实掌握。另一方面,课本知识就如同我们所要使用的工具,虽然我们拥有了这些工具,但是如果胡乱堆放,一旦需要使用它们的时候,能否迅速寻找到合适的工具就成为一个大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只能是把这些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合理有序地存放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解答问题时根据材料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运用的原理和知识,既学以致用,又省时省力。所以,学科知识要点系统化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整合学科知识,对学科知识要做到有条理、成系统地掌握。

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学生经过整合所得到的学科知识体系不一定非得与教师的相同,只要涵盖了主要知识点即可。

再次,在学科知识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旧知识的更新和新知识的吸收。政治课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政治课的许多内容必然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更新,所以,政治教师一定要注意党和国家新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及时修正教材上的部分内容。

最后,在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的过程中,要把学科的重点知识与相应的时事热点相结合,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解答问题合理化

所谓“解答问题合理化”,是指学生在解答问题尤其是主观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方法,有合理化的步骤。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

(一)教师应努力研究、不断总结不同类型试题的正确解答思路。

在学习中,学生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得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来解答不同类型的题目。只有找出解答不同类型试题的正确思路,总结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潜心研究并加以恰当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得分率。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正确、有效的解题方法解题,才可能写出完整、合理的答案。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特点,解答的思路与方法也各有不同。只要根据这些题型的特点,细心研究,总能找到一些通用的办法。

(二)教师应挑选或设置适当的典型试题来进行重点讲解和训练。

试题选择最好以历年的高考题为主。通过这样的讲、练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解答试题的正确思路,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书写答案规范化

怎样安排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计划 第5篇

怎样安排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计划

对于文科同学来说,首先要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由于高三前期文科综合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而且在高三第二学期后期,它的记忆需要非常繁琐而且需要占据大部分学习时间的,所以我觉得对于数学学科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来区别对待。在高三的前期,就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必须给数学分配比较大的.学习时间,因为在高考,不管是文科或者理科,数学都是一门拉分的科目,分配学习时间的时候,必须有所倾斜,而在高三学期的后半学期,由于文综花在上面的时间比较合算,比较能最终提高高考分数,所以复习时间以每半个小时为宜,让自己不至于手生,做题的时候,有非常大的敏感度,能够保持一个反应非常快的状态,花半个小时差不多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否则就会挤占复习文综的时间了。

对于理科数学,同学们应注重解题技巧的运用。有一些尸体可能会涉及比较技巧性的写法,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好的话,那当然好,能够节省考场时间,但是如果基础不是很好同学,我建议大家不要钻得太深,因为考试的时候,时间本身就比较紧张,如果你花在难题上太长的时间,导致一些基础的解法不能顺利地解答的话,那就非常不明智了,在做数学的时候,有一个题目取舍的问题,一般来说压轴题——最后一题的第三小题,会是比较难的,但是第一小题、第二小题以及后面的题目都比较简单,如果你真正解不出这些题的时候,你在写题的时候,何以真正挖掘你的思路,我建议你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基础题,看有没有修改的地方,需要检查检查,因为你即使把所有的题做出来了,也就4、5分,如果你把后面的题做出来,一下可能就5分了,所以得分点和解题的技巧,是理科同学应该注重的方面。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 第6篇

关键词 基础复习 知识网络 对比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10-03

第一轮复习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提升,帮助学生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构建学生的基本数学方法体系。在这一轮,夯实基础,可为后一阶段的综合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基础薄弱的高三学生该如何做好第一轮复习呢?我从事多年的高三教学,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探索,引导薄弱生落实“三基”,夯实基础,并取得一定效果,现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构建知识网络,落实主干知识中的基础题

在高一、高二教学时,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学的往往是零碎的知识点。而第一轮复习,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知识进行“重组”,产生全新认识的过程,将那些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网络,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面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面面俱到,学生“吸收”不了,复习效果不好。针对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命题原则,在教材处理上要大胆取舍,重点抓好三角与向量、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圆锥曲线、概率、选考部分等六大大题题型,并对相对简单的选考,三角与向量、立体几何中的常规题、基础题进行落实.方向把握准确,复习效率自然提高。

例如,复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部分,对与三角函数、奇偶性、周期性有关的问题;与三角函数有关问题;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应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等几类基础题要落实,还要注意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如:2010安徽理科第16题。

例1 △ABC是锐角三角形,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sin2A=sin(+B)sin(-B)+sin2B。

(I)求角A的值;

(Ⅱ)AB€F/AC=12,a=2,求b、c(其中b

本题考查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向量的数量积,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等基础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属中档题,对基础薄弱生来说只要加强训练,注意落实,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二、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关注知识交汇处的命题

2010年福建省数学理科高考试题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高考题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性也十分关注,常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命题。由于基础薄弱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复习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各知识板块的横向、纵向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应试心理,非常有益。

如2010福建理科第18题

例2 如图,圆柱OO1内有一个三棱柱ABC-A1B1C1,三棱柱的底面为圆柱底面的内接三角形,且AB是圆O的直径。

(Ⅰ)证明:平面A1ACC1⊥平面B1BCC1;

(Ⅱ)设AB=AA1,在圆柱OO1内随机选取一点,记该点取自于三棱柱ABC-A1B1C1内的概率为P。

(i)当点C在圆周上运动时,求P的最大值;

(ii)记平面A1ACC1与平面B1OC所成的角为€%a(0€?€%a≤90€埃5盤取最大值时,求cos€%a的值。

问题(Ⅰ)以圆柱为载体考查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属于常规题,学生可以轻松解决,体现入口宽、切入点不难的命题原则。问题(Ⅱ)是以立体几何为背景考查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应用、几何概型、均值不等式或三角等基础知识的应用,是全新交汇题,令人耳目一新,难度不大,但面对这种全新的交汇,基础薄弱生会感到不适应。

在教学中发现:以不同形式呈现的同一问题,学生的解答情况相差甚远。例如:

例3 △ABC中,∠A=,求y=cosB€F/cos2A+sinC€F/sin(B+C)的值域。

例4 (2010年莆田市高三综合检查试卷第16题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随机变量€%g的分布列为:

(Ⅰ)求角A的大小;

(Ⅱ)求E€%g的取值范围。

例3考查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没有与其它知识点交汇,学生完成得很好。例4是以概率为背景考查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属于简单的交汇题,属于中档题,可是学生完成的比例3差。可见知识交汇处的命题对薄弱生来说是一难点。纵观2009、2010两年福建省高考试题发现:在知识交汇处的命题不一定是难题,甚至是命题专家眼中的“容易题”,但如果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那么这种“容易题”就会变为“拦路虎”。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知识交汇处的命题,常做,多练,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让学生“见多识广”,在考试中遇到知识交汇的题目不再“惊慌失措”,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亲近”圆锥曲线,培养计算能力及做题的“胆识”

对于基础薄弱生来说,计算成为解题的又一难关,特别是有关圆锥曲线的题,在有思路的情况下由于计算造成失分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对学生的学习“士气”打击很大,是学生比较“怕”的题。但近两年的高考,对圆锥曲线的考查难度下降,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能力解决,但是很多学生还停留在第一问的解答上,对第二问不“敢”做,因此在第一轮时,可通过对简单圆锥曲线问题的“看——尝试——解决”,在培养薄弱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复习《椭圆的基本性质》一节,以2010福建理科第17题为例

例5 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O的椭圆C经过点A(2,3),且点F(2,0)为其右焦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平行于OA的直线l,使得直线l与椭圆C有公共点,且直线OA与l的距离等于4?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教学中,学生动手可以解决问题(Ⅰ),但多数学生对问题(Ⅱ)持观望态度,动手学生少,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在黑板上演算:

解:(Ⅰ)略

(Ⅱ)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l,其方程为y=x+t,

由得3x2+3tx+t2-12=0

因为直线l与椭圆C有公共点,所以€HU=(3t2)-4€?(t2-12)≥0,解得-4≤t≤2。

又∵由直线OA与l的距离d=4可得=4,从而t=€?。

由于€?€HX[-4,4],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l不存在。

带领学生一起做题,让学生“亲近”圆锥曲线题,感受圆锥曲线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特别是处在试卷解答题的前几题的位置,属于中档题,让学生相信:我行,我可以。利用简单的圆锥曲线题让基础薄弱生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培养计算能力的同时,帮助克服“恐锥”心理,培养学生做题的“胆识”。

四、适时运用对比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复习中,由于基础薄弱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会感到模棱两可,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在教学中可以将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教学,帮组学生正确的区分、判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复习《概率》时,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是考查的重点,可是学生对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的应用分不清楚,设置如下例题:

例6 (2010年厦门市1月质检)二十世纪50年代,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的许多居民都患了运动失调、四肢麻木等症状,人们把它称为水俣病。经调查发现一家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甲基汞,使鱼类受到污染,人们长期食用含高浓度甲基汞的鱼类引起汞中毒,引起世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食品的汞含量不得超过1.00ppm。

罗非鱼是体型较大,生命周期长的食肉鱼,其体内汞含量比其他鱼偏高。现从一批罗非鱼中随机地抽出15条作样本,经检测得各条鱼的汞含量的茎叶图(以小数点前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为叶)如下:

(Ⅰ)若某检查人员从这15条鱼中,随机地抽出3条,求恰有1条鱼汞含量超标的概率;

(Ⅱ)以此15条鱼的样本数据来估计这批鱼的总体数据。若从这批数量很大的鱼中任选3条鱼,记€%g表示抽到的鱼汞含量超标的条数,求€%g的分布列及E€%g。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老师分析讲评:(Ⅰ)是针对15条鱼进行分析的,不放回抽,属于超几何分布型,(Ⅱ)是对整批鱼进行分析的数量大,抽取的过程中概率保持不变,属于二项分布型。

通过对比教学,给学生归纳:在元素个数有限,且不放回抽取时是超几何分布型问题:若是对大量的元素进行分析,概率保持不变或可将频率视为概率,属于二项分布型问题。适时地对比教学对基础薄弱生来说印象深刻,课堂的有效性不言而喻。

当然,在第一轮复习中还应注意处理好课时与进度的关系以及试卷讲评的有效性等其他方面的问题。面对基础薄弱生,夯实基础、培养解题的兴趣与胆识固然重要,但高考并不是每一题都基础,因此每一节课不能只停留在基础阶段,要注意方法的升华,注意滲透数学思想.每堂课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基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将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复习效率。有恰当的复习方法并辅以相应的练习,数学基础薄弱生也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endprint

如,复习《椭圆的基本性质》一节,以2010福建理科第17题为例

例5 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O的椭圆C经过点A(2,3),且点F(2,0)为其右焦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平行于OA的直线l,使得直线l与椭圆C有公共点,且直线OA与l的距离等于4?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教学中,学生动手可以解决问题(Ⅰ),但多数学生对问题(Ⅱ)持观望态度,动手学生少,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在黑板上演算:

解:(Ⅰ)略

(Ⅱ)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l,其方程为y=x+t,

由得3x2+3tx+t2-12=0

因为直线l与椭圆C有公共点,所以€HU=(3t2)-4€?(t2-12)≥0,解得-4≤t≤2。

又∵由直线OA与l的距离d=4可得=4,从而t=€?。

由于€?€HX[-4,4],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l不存在。

带领学生一起做题,让学生“亲近”圆锥曲线题,感受圆锥曲线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特别是处在试卷解答题的前几题的位置,属于中档题,让学生相信:我行,我可以。利用简单的圆锥曲线题让基础薄弱生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培养计算能力的同时,帮助克服“恐锥”心理,培养学生做题的“胆识”。

四、适时运用对比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复习中,由于基础薄弱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会感到模棱两可,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在教学中可以将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教学,帮组学生正确的区分、判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复习《概率》时,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是考查的重点,可是学生对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的应用分不清楚,设置如下例题:

例6 (2010年厦门市1月质检)二十世纪50年代,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的许多居民都患了运动失调、四肢麻木等症状,人们把它称为水俣病。经调查发现一家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甲基汞,使鱼类受到污染,人们长期食用含高浓度甲基汞的鱼类引起汞中毒,引起世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食品的汞含量不得超过1.00ppm。

罗非鱼是体型较大,生命周期长的食肉鱼,其体内汞含量比其他鱼偏高。现从一批罗非鱼中随机地抽出15条作样本,经检测得各条鱼的汞含量的茎叶图(以小数点前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为叶)如下:

(Ⅰ)若某检查人员从这15条鱼中,随机地抽出3条,求恰有1条鱼汞含量超标的概率;

(Ⅱ)以此15条鱼的样本数据来估计这批鱼的总体数据。若从这批数量很大的鱼中任选3条鱼,记€%g表示抽到的鱼汞含量超标的条数,求€%g的分布列及E€%g。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老师分析讲评:(Ⅰ)是针对15条鱼进行分析的,不放回抽,属于超几何分布型,(Ⅱ)是对整批鱼进行分析的数量大,抽取的过程中概率保持不变,属于二项分布型。

通过对比教学,给学生归纳:在元素个数有限,且不放回抽取时是超几何分布型问题:若是对大量的元素进行分析,概率保持不变或可将频率视为概率,属于二项分布型问题。适时地对比教学对基础薄弱生来说印象深刻,课堂的有效性不言而喻。

当然,在第一轮复习中还应注意处理好课时与进度的关系以及试卷讲评的有效性等其他方面的问题。面对基础薄弱生,夯实基础、培养解题的兴趣与胆识固然重要,但高考并不是每一题都基础,因此每一节课不能只停留在基础阶段,要注意方法的升华,注意滲透数学思想.每堂课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基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将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复习效率。有恰当的复习方法并辅以相应的练习,数学基础薄弱生也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endprint

如,复习《椭圆的基本性质》一节,以2010福建理科第17题为例

例5 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O的椭圆C经过点A(2,3),且点F(2,0)为其右焦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平行于OA的直线l,使得直线l与椭圆C有公共点,且直线OA与l的距离等于4?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教学中,学生动手可以解决问题(Ⅰ),但多数学生对问题(Ⅱ)持观望态度,动手学生少,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在黑板上演算:

解:(Ⅰ)略

(Ⅱ)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l,其方程为y=x+t,

由得3x2+3tx+t2-12=0

因为直线l与椭圆C有公共点,所以€HU=(3t2)-4€?(t2-12)≥0,解得-4≤t≤2。

又∵由直线OA与l的距离d=4可得=4,从而t=€?。

由于€?€HX[-4,4],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l不存在。

带领学生一起做题,让学生“亲近”圆锥曲线题,感受圆锥曲线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特别是处在试卷解答题的前几题的位置,属于中档题,让学生相信:我行,我可以。利用简单的圆锥曲线题让基础薄弱生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培养计算能力的同时,帮助克服“恐锥”心理,培养学生做题的“胆识”。

四、适时运用对比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复习中,由于基础薄弱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会感到模棱两可,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在教学中可以将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教学,帮组学生正确的区分、判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复习《概率》时,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是考查的重点,可是学生对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的应用分不清楚,设置如下例题:

例6 (2010年厦门市1月质检)二十世纪50年代,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的许多居民都患了运动失调、四肢麻木等症状,人们把它称为水俣病。经调查发现一家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甲基汞,使鱼类受到污染,人们长期食用含高浓度甲基汞的鱼类引起汞中毒,引起世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食品的汞含量不得超过1.00ppm。

罗非鱼是体型较大,生命周期长的食肉鱼,其体内汞含量比其他鱼偏高。现从一批罗非鱼中随机地抽出15条作样本,经检测得各条鱼的汞含量的茎叶图(以小数点前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一位数字为叶)如下:

(Ⅰ)若某检查人员从这15条鱼中,随机地抽出3条,求恰有1条鱼汞含量超标的概率;

(Ⅱ)以此15条鱼的样本数据来估计这批鱼的总体数据。若从这批数量很大的鱼中任选3条鱼,记€%g表示抽到的鱼汞含量超标的条数,求€%g的分布列及E€%g。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老师分析讲评:(Ⅰ)是针对15条鱼进行分析的,不放回抽,属于超几何分布型,(Ⅱ)是对整批鱼进行分析的数量大,抽取的过程中概率保持不变,属于二项分布型。

通过对比教学,给学生归纳:在元素个数有限,且不放回抽取时是超几何分布型问题:若是对大量的元素进行分析,概率保持不变或可将频率视为概率,属于二项分布型问题。适时地对比教学对基础薄弱生来说印象深刻,课堂的有效性不言而喻。

高考全国卷化学一轮复习策略研究 第7篇

关键词:高考全国卷,化学,一轮复习,研究

2016年高考, 重庆市不再进行自主命题, 学生将考全国卷。高三各学科教师在高考一轮复习时将面临新的挑战, 化学学科也不例外。化学学科教师虽然在前几年重庆市高考自主命题考试一轮复习中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 对新课标化学教材知识点很熟悉, 但重庆高考化学试题命题与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命题从思路和难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为了让学生在2016年高考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尤为重要。所以, 进入高三, 研究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不得不摆上议事日程。通过研究, 我们对高考全国卷化学一轮复习有如下打算:

一、认真研究高考化学考纲, 为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提供理论依据

高考化学考纲是高考试题命题的依据, 所以, 高三化学教师在进行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前要认真研究化学考试大纲, 做到高考化学复习哪些是了解, 哪些是掌握, 哪些是理解, 认知化学考纲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要求和培养, 知道应怎样教会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 能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整合为信息处理能力。研究考纲后, 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在化学一轮复习时对要复习的化学知识胸有成竹, 有侧重点, 不走弯路。再针对学生在高中前两年所学化学知识的具体情况和在复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发展,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化学学科特点、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关系、学校的条件等因素, 以实际情况制定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二、学习高考先进省市和兄弟学校的化学一轮复习经验, 全面提高全国卷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水平

要让学生适应2016年全国高考化学卷考试, 化学教师必须先对新课标全国卷考试的复习方式有全新的领悟。我们不能仅停留在以往重庆市自主命题的复习模式上, 应派教师到高考先进省市和兄弟学校及前几年考全国卷的省市去观摩学习高考全国卷化学一轮复习经验。通过观摩学习, 再结合我们以往的复习经验整合得出新的化学一轮复习新方法, 全面提高我们的全国卷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水平。通过新的一轮复习方法为学生复习化学知识打下夯实的基础并能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研究近几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掌握全国高考试题命题特点, 为一轮复习导航

高考化学全国卷考试有其命题特点, 所以, 我们应研究近几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教师只有掌握了全国高考试题命题特点, 教师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中才有侧重点, 平时命题才有方向性。教师在一轮复习中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去最大限度地适应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特点, 合理利用答题时间和答题方法,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组织高三化学教师进行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前收集近五年全国卷化学试题进行研究, 掌握其命题特点和对知识的要求以及试题难度, 便于学生在化学一轮复习中进行高效复习, 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 为2016年高考取得辉煌成绩做好准备, 同时为下几届全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积累经验。

四、一轮复习加强实验的探究式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化学试题命题当然离不开实验题, 然而新课标要求化学实验教学要注重探究式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化学一轮复习中除了要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复习, 掌握常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认识和用途外, 还要培养学生有科学探究的素养, 学生能通过发现问题→进行猜想→研究探索→得出结论→指导实践的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从而让学生通过这种思维和方式去适应全国高考化学实验命题, 也达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探索奠定基础。

五、加强集体备课和专题研究, 实现化学一轮复习资源共享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不同于上新课, 一轮复习虽然按照章节复习, 但综合性强。所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想要单干是不行的, 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即加强集体备课和专题研究。通过集体备课, 我们可以集全体备课组成员的力量, 取长补短, 优化教学流程, 提高教学效益, 实现化学复习资源共享。通过专题研究, 我们能够把复习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共同探讨, 共同分享, 少走弯路, 实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最优化。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 第8篇

1. 归类比较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有共同特点的知识之间的比较。例如:我们在世界地理的不同分区中学过一些麻类物质,很多同学感到非常不好辨认。下面我们就用归类比较法,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不同麻类物质的分布和主要用途:

当然,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在很多类似知识的比较上,例如:重要国际性河流、主要资源分布等。种类主要分布区主要用途黄麻南亚东北部恒河流域编织麻袋、帆布

2.差异比较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的分区。例如:世界地理讲到东亚的时候,就很强调东亚东西部之间的差异;而讲到东南亚的时候又侧重强调东南亚的南北部之间的差异;南美洲地形则侧重于它的东西差异,南北相间;介绍北美河湖的时候,又侧重比较了它的南北差异。像这样的知识还很多,下面我以东亚为例介绍差异比较法:

3. 主次矛盾法

哲学告诉我们当矛盾错综复杂的时候,抓住主要矛盾,往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事半功倍。的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往往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习欧洲西部的气候分布时,我们就可以用主次矛盾法。欧洲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一气候占据了欧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这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余的气候类型就成了跟它相对的次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然后根据北欧地区纬度较高,有部分的极地气候;南欧在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东部则与东欧接壤,所以带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性质,一下子,欧洲西部的气候分布问题迎刃而解。

又如: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是由于这里处于40°N-60°N,属于中纬度地区,因此终年受中纬西风影响,带来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水汽。这是主要矛盾。而西欧的平坦的地形和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则为次要矛盾。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真正理解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4. 简图记忆法

有些时候自己拿起笔画一画简图,复述学习过的内容,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忆方法。由于图形本身的直观性很强,更能加深形象记忆。例如:在复习到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的时候,强调这里半环状的气候分布特征。但单靠语言描述就显得很苍白,而且不容易记忆。换成简图就不同了,直观了很多。如下图:

内部半环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其处于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加上又在大分水岭的背风坡,以及西侧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中间半环为热带草原气候。最外半环则比较破碎,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来记忆这几种气候类型。

5. 因果联系记忆法

什么样的因就会推出什么样的果。例如:在复习一个地区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时,我们往往会想到这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很显然,气候和地形是原因,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是结果。以非洲刚果河为例,看看它的水文水系特征怎么受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的影响。由于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且为盆地地形,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刚果河的水文水系特征为:流量大且稳定;没有明显的汛期;没有结冰期;含沙量小;水系发达且呈向心状;流域大部分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缓,泥沙沿途淤积,下游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这完全可以由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来推测,而不必死记硬背。

综上所述,世界地理并不难学,里面的知识也并不难记。关键在于是否找到对的方法。文章所提到的方法,均为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和总结,有些方法的运用可能值得商榷。但主要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恢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庆仿.地理教学中一些记忆性知识的记忆方法初探.龙岩师专学报,2003(S1).

[2]胡进成.浅议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少智报(文综),2011(21).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的几个策略 第9篇

一、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

《考试说明》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才能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对比新旧考题

1.考点上,与往年高考题相比,必考部分增加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简单计算”、“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内容。选考部分增加了“电离能”、“电负性”、“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确定分子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等内容,尤其要注意新增加的内容。

2.题量上,第Ⅰ卷与以往题量一样,其中必考题在第Ⅰ卷和第Ⅱ卷中分别有6道题和3道题,分值为93分;选考题在《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中任选一题,分值约为15分。

3.题型上,化学计算分布在各个知识版块中,对纯数学运算能力要求降低;在注重主干化学知识和核心内容考查的同时,将加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问题的联系以及对科学探究及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立足课本,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基础。高考试题命题点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在学完整个高中化学课的内容之后,按照先“必修”后“选修”的顺序,认真梳理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如“元素及其化合物”一节,内容多、涉及面广,复习时应以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为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理解、掌握相关内容,以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第一轮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解决弱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给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及时反思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强训练。

四、科学训练,提高效率

1. 习题要精选。

应选择那些有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的习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一本好的参考书,把它彻底“消化”。

2. 复习要同步。

每天都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同步练习,不要一边做题一边对答案,应把一节或一单元题做完后再对答案,然后听老师讲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 做题要多思。

如该题考查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还有哪些解法。对典型习题要力求做到答一题会一类,练一题习一法,训练自己的思维。复习中要做到:(1)不断总结解题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2)学会将新问题与已知化学原理结合。(3)学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来解决。(4)学会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型。(5)不断加强想象能力,强化发散思维。(6)加强变式训练,即变条件、变角度、变方法,打破思维定势。

4. 错题要纠错。

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看看哪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5. 测试要规范。

学生做测试卷时,一定要定时,同时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以提高解题速度;看题要准,审题要细,尽量避免错看、漏看现象,养成好的做题习惯。要强化化学用语的教学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注意法定单位制的执行和有效数字的运用,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指导,在规范化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高考是一种融知识、能力、体能、心理等综合素质于一体的竞争。高考能否成功是由学生的实力以及考试心态来决定的。如果在化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踏实复习,回归教材,规范解题,确保基础题和中档题不丢分,学生就能取得高考的成功。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 第10篇

一、透析教材中的每一幅图, 夯实阅读地图的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 几乎“无图不成题”, 且图像形式多样, 有统计图、景观图、坐标图、区域图、等值线图等。细致分析不难发现, 许多高考图像素材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图海无边, 变化万千, 但万变不离其宗, 高考试题均源于教材中的基本、核心图表, 如气压带风带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示意图、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区域之间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等。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像, 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一资源,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图像分解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每一幅图, 透析这些图表承载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方面, 用图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另一方面, 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系统化, 从而使“死”图“活”起来, “静”的文字“动”起来。如在进行《大气运动》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高低气压形成的原因这一较抽象的问题, 可结合教材中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最后由学生归纳出:空气受热时膨胀上升, 地面附近形成低气压;空气受冷时凝重下降, 地面附近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 出现水平气压梯度力, 就产生了大气水平运动, 形成了风。

二、注重读图方法和技巧, 加大指导力度

由于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升入高三后, 仍有不少学生看不懂地图, 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轮复习中加大对地图阅读的指导,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简单地说可以归纳为四个基本要素, 即:一看图像标题 (或图名) 确定知识范围 (若是区域图, 可明确其所在的位置, 若是统计图, 可知其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看图例和注记, 发现并提取图像信息;三看图像特征, 寻找标志性数据或知识点;四看相互联系, 全面综合分析, 组织有效答案。

对一些难度较高且较为重要的图, 还要进行专题训练。如金字塔结构图、等值线图、等腰三角形图等。指导学生解读分析,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在平常上课时,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用好图, 并要求学生勤用图。俗话说, 熟能生巧, 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其次, 要重视地理位置阅读。地图中地理位置的表述是很清晰的, 但很多学生常常忽略这一点, 以至于读取的地理信息不全面甚至错误。地理位置包括地理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 其中经纬度位置可以让学生识记赤道, 南北纬30°、南北纬60°等重要纬线与0°、180°、60°E、90°E、90°W、60°W等重要经线穿过的国家、城市、气候类型、自然带、地形区、河湖、海洋等以加强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掌握。此外, 在读图时注意事物的内在联系, 注意通过读图发现问题。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也有体现, 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如图中画出了经纬线交标, 注明了经纬度, 画出了海岸线, 这些内容提供了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如果图中再有农作物的内容, 读图时也要读出这些相关内容, 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反复出现的某些类型的重要地图, 读图方法的引导和训练要贯穿整个学期或学年。

三、强化学生填图与绘图训练, 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好教材及配套地图册中的每幅图表, 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 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是什么, 此类图还可以表现哪些地理要素以及图像的一些变式,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政区图、地形图开始, 再配一些空白轮廓图, 让学生边学边练, 先掌握主要的地名, 如高原、平原、山地、河流、大的岛屿、半岛, 主要国家和我国的省份、主要的矿产地、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等, 让学生做到胸中有图。

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画图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 在课堂中师生共同画图, 教师边讲边画,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 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识记和运用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的构想 第11篇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一轮复习是全面系统的复习,可采取知识讲解与针对性应试训练相结合的办法。目的主要有三个:1.全面系统掌握各知识点。2.提高解题能力。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二、研习考纲,把握方向

1.研 考纲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所以一轮复习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考纲,以便把握高考方向,使我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对考纲的学习要特别注意与前一年不同之处,并且要兼顾新课标。

2.习 ①备课组集体学习。把握其精髓,作为制定复习计划的纲。

②组织学生学习。对于学生来讲,考纲只有一个,要逐条细读,认真研究,落到实处。

三、立足前一年高考,做到心中有数

走进前一年高考试题,是我们进行一轮复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前一年高考真题的解读,可以使学生与高考面对面,真正体验高考,实现与高考的零距离。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可归结为八个板块:

第一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以社科文为主,自科文为辅。考点涉及对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理解、分析筛选文中信息、合理推断想象四个方面。

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选文以人物传记为主。考点涉及文言实虚词、句读、对文中人物的评析、文化知识以及内容的理解分析。

第三板块:文言句子的翻译。题量多是两句或三句,分值在10分左右。

第四板块:古诗鉴赏。选材朝代不限,多是绝句和律诗。分值11分左右。

第五板块: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答题环境相对宽松,以“二选一”“理解默写”居多。不难发现,只要按大纲要求把要求背诵的篇和段巩固住,切实把握诗句的含意就可以得满分。分值一般为6分左右。

第六板块: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属于选做题,选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散文或小说,另一部分是人物传记或新闻。一般为四道题:一是5选2的客观题,另外是两道主观简答题和一道探究题;或者三道主观简答题,一道探究题。分值在25分左右。

第七板块:语言表达和运用。1.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近义实词、虚词)、熟语(成语、俗语)、标点、病句、连贯等知识点。一般成语、病句、连贯为必考点。2.创新题型多极化,重在考查能力,应用文(语段)语病修改、读图分析、句式变换、仿写等题型应作为训练重点。分值在20分左右。

第八板块:写作。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并存,以新材料作文为主流。一般为60分。

四、展望下一年,信心倍增

高考命题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所以整体上不会有大的调整。但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命题可能会呈现以下趋势:主观化、生活化、开放化、创新化、能力化,回归教材也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走势。鉴于前一年高考语文成绩偏高,试题的难度可能会稍有增大。展望下一年:

1.客观题的数量有可能减少,整个卷面趋于主观化的发展势头。所有知识点都有可能出现,都要引起足够重视。我建议先不要考虑考与不考的问题,只要考纲没说不考都有可能考。

2.论述类文本阅读可能会向分析筛选、推断想象倾斜,内容方面要特别关注先秦诸子。

3.文言文的分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对文言文的翻译、内容的理解分析、断句须加强。

4.古诗鉴赏,要特别注意同题、同时、同作者不同时期、风格相近的作品的比较鉴赏。

5.名句名篇默写诗词文并重,要高度重视初中50篇以及课外名句。

6.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选材仍会以小说、人物传记为主,且多出自名家之手,内容方面要多关注以现当代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为题材的文章。

7.语言表达与运用,创新题型虽然是命题人捕捉的对象,但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并未发现新题型。

8.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并重,其中以“新材料作文”为主。要特别注意审题立意方面的训练和“发展等级”的训练,这是重中之重。

六、梳理整合,科学应考

1.抓规律;2.找技巧;3.重理性;4.要全面;5.合要求;6.讲策略。

以上仅是我个人多年来高考一轮复习备考的一些做法和不成熟的构想,各位同仁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以及丰富的经验,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河北顺平县中学。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 第12篇

一、推敲高考真题:把握高考规律

立意、选材和设问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基本要素。立意是高考试题的核心, 选材、设问都是围绕立意进行的, 答案直接反映了立意的要求。因此, 推敲高考真题就应该依据试题提供材料和设问, 揣摩命题的真正意图, 从而正确把握高考命题的规律。从对比分析的结果看, 新课程高考试题具有选材生活化、设问多样化、答案具体化等特征。

的发行 (2009年宁夏、辽宁文综卷第38题) , 缩小收入差距 (2010年北京市文综卷第33题) 等;②反映民权要求的法律政策, 如修改选举法、实行城乡“同票同权” (2010年湖南等六省文综卷第18题) ,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有尊严” (2010年山东省文综卷第17题) 等;③时代发展要求必须重点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 如全球关注的碳排放问题 (2010年北京市文综卷第39题) , 生态城建设问题 (2010年天津市文综卷第1题) 等;④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热议的话题, 如义工黄荣的先进事迹 (2010年天津市文综卷第5题) ,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2009年安徽省文综卷第38题) 等, 甚至丝瓜和黄瓜的对话、美国大片《阿凡达》也作为材料进入高考题中。可见, 高考命题在选材上越来越接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越来越具有生活气息。

(2) 设问的多样化。旧课程高考试题的设问方式一般有相对稳定的“模式”, 大致可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几类。而新课程高考的设问方式则日益灵活、日趋多样化。大量运用辨析或评析类设问, 如“运用哲学知识, 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2010年湖南等六省文综卷第39题) ;新增了探究性设问, 如“在探究活动中, 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 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 (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37题) ;引入了开放性设问, 如“根据材料二, 有人认为, 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 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10年湖南等六省文综高考第39题) 。此外, 选择题设问要求也一改过去“这表明”“是因为”等比较固定的形式, 而增设了“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局限性 (优越性) 在于”等多种表述方式。

(3) 答案的具体化。一般来说, 旧课程高考的选择题答案是最能够体现材料要求的理论观点, 非选择题答案往往由基本理论观点和分析材料的结论构成。如果考生熟知了教材知识, 且能较好运用就能得高分。新课程高考则除了要达到上述要求之外, 还必须对试题材料作具体深入的分析。如2010年湖南等六省高考文综卷第15题, 只有真正把握了南水北调工程本身的意义, 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再如2009年宁夏、辽宁文综卷第39题, 只有理解了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的意思, 才能正确回答出对逝者价值评价的依据, 而这些语言是教材中所没有的。此外, 近年来的海南、湖南、天津等地高考试卷中还出现了“同一问题允许两个答案”的试题, 从而使答案更加具体化、更具开放性。

二、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根本问题

2010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的教学内容确定。”可见, 《课程标准》是高考的基本依据。要提高高考复习的有效性, 教师就必须研读课标, 仔细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这是政治高考复习中带根本性的问题。

(1) 把握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是高考政治命题的指导思想。它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些理念在高考试题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复习中, 教师应关注时代特征、关注学生成长、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基本知识、关注社会实践、关注合作探究。只有这样, 教师的课堂才能适应新课程高考的要求, 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 掌握内容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是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内容。它“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 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 是对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内容提出的要求, 即要求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内容目标”所规定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 《课程标准》上没有的“内容目标”, 即便是现行教材上有高考也不会考。因此, 复习中, 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定位, 明确什么该讲, 什么不该讲, 不应该承袭原有的惯性思维, 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而大量补充那些“繁、难、偏、旧”的知识。

(3) 重视提示与建议。

《课程标准》中的“提示与建议”是高考政治命题的重要参考, 甚至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素材或设问方式。它主要是“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 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 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 对教师具体实施教学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因此, 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提示和建议”, 并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加以贯彻落实。值得注意的是, “提示和建议”是参考性而不是权威性的, 在具体复习中教师应坚持与时俱进, 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不可不顾客观实际机械地照搬。

三、推进教学生活化:提高学习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 在组织实施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在进一步巩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着力推进课堂教学生活化,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

(1) 提炼生活素材。

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为高考命题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情境素材, 也为推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活水源泉。大到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调整, 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事例, 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然而,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多变的、多方面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高考命题的选材要求, 及时汲纳最新的生活素材, 并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加工制作,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2) 分析现实题材。

把生活素材提炼成课堂教学的现实题材, 并通过一定的形式 (如多媒体) 呈现出来以后,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 一方面, 对现实题材所包含的中心思想、每层的意思要进行具体分析, 对关键句子要“字斟词酌”。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了材料的信息, 才能为下一步的分析奠定基础。另一方面, 要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 结合现实题材进行分析。分析中, 应根据题材, 准确找到相应的基本知识;并实施开放性教学, 尽量拓展学生思维。

(3) 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篇:化学工业产品下一篇:多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