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旅游发展范文

2024-09-23

假日旅游发展范文(精选11篇)

假日旅游发展 第1篇

一、假日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

1.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举世瞩目

随着新世纪以中国为首的东方经济的崛起, 全球旅游发展的聚焦点和闪光点均在东方, 世界旅游经济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主要体现在以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为主体的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则集中体现在了东亚, 而东亚旅游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和领头羊无疑是中国,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举世瞩目, 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和上海世博会的即将召开, 使得世界旅游业界日益关注的“中国现象”成为近年来旅游行业的重要话题, 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适时对黄金周进行调整, 更促使我国在大力发展假日旅游经济的同时, 更快速和更全面地将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融入全球旅游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从而达到又好又快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2. 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公认的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它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布局有着密切的影响关系。从理论上说旅游业并不直接创造和增加社会财富, 它只是通过各类旅游者的旅游消费和旅游资源的分享, 使得各个国家的社会财富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进行再分配。但是, 不容忽视的是国民的旅游可将旅游客源地的社会财富转移到接待地。就国内旅游而言, 它可将其他省市的社会财富流入本省市, 而就国际旅游而言, 它则可将他国的社会财富流入本国, 它带来的不仅是巨额的货币和文化、商品的交流, 更会促进一个省市和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 在旅游业大力振兴和发展的同时, 会大力促进、交通、酒店、餐饮、百货、景点等诸多行业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3. 旅游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产品结构

旅游经济的发展, 不但促进和拉动社会经济发展, 而且改变了社会产品结构。我国各地的景观、风情、民俗、气候的差异为国民的旅游休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旅游产品差异性和个性化的追求使得冰雪、海洋、阳光、森林和空气都能够成为适宜旅游休闲的产品。从北国的冰雪世界到南方的阳光沙滩, 从京城的古都神韵到上海的现代风情, 从北方的民俗小吃到江南的水乡风情, 都成为人们黄金周假期旅游的优选或必备去处。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仅我国入境游客就达到了4095万人。而从我国旅游业整体运营情况看, 国内旅游已达到92%的比例, 旅游收入占到了74%的比例。不难看出, 由黄金周假日推动的国内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黄金周的适度调整和优化假日旅游对策措施的出台, 将会使我国政府倡导的国民休闲文化旅游计划落到实处和深入人心。

二、黄金周带来的主要问题与假日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关联度很高的行业, 在第三产业中居于十分突出和重要的地位,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表明:旅游业是投入少、环保好、效益佳、创汇多、就业增和可带动诸多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朝阳产业。我国虽然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 但因对旅游业开发滞后、缺乏投资、设施不足和缺乏服务标准, 又因长期以来该行业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保护, 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所以我国旅游业尽管在国家推出黄金周休假制度后有很大的跨越式发展, 但同历史悠久的国外旅游强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1. 黄金周发展的基本状况

(1) 黄金周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休假制度的特殊安排, 黄金周产生了始料未及的积极影响, 牵扯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十年来, 黄金周从无到有, 从分散自行放假到统一国家规定, 从习以为常的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三个黄金周到现有多个传统文化节日所形成的“小黄金周”和重大节日的“大黄金周”共享的兴旺发达的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 使黄金周在科学规划和理性实践中经历了认识、兴起、蓬勃、成熟至理性的成长发展阶段。

(2) 黄金周假日旅游在发展中寻求变革

我国首个真正意义的黄金周是2000年的劳动节, 这是国家出台《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后的第一个黄金周长假。虽然各省市和景点对此做了充分准备, 进行相对有序的疏导和管理, 但仍暴露出诸多旅游产业和设施供不应求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因此, 我国政府根据需要, 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基础上于2007年适时调整了原有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实行小黄金周三天节假日制度。《我国2008年旅游行业报告》显示:面对只有三天的小黄金周, 更多游客选择了省市内旅游。国内居民对黄金周期间出游旅行开始逐步趋于理性化。

2. 黄金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黄金周期间出现井喷式的旅游现象

我国黄金周休假制度的推出, 使得假日旅游迅速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主导力量, 国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后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其假日出游的欲望得以实施。相同时间在国内有限的国家和省市级旅游景点内, 超出景区景点设计和接待能力的人流从我国东南西北纷至沓来。浪潮式的黄金周假日旅游除了挤爆各个景点外, 还使得各景区接待旅游者的宾馆和饭店瞬间爆满和拥挤。因此, 黄金周假日旅游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多时段、多景观、多热点和多元化发展成为旅游行业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黄金周期间服务质量的严重下降

黄金周期间, 由于各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旅游者人数骤增, 超出了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的承接能力和管理容量, 导致各方接待形式留于表面和标准名不符实, 服务质量严重下降, 极大影响了旅游和相关现代服务业的声誉以及旅游所在地的社会形象。黄金周假日旅游的热卖热销和主要景点的供不应求, 使许多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接待服务忙于应付, 原有的旅游合同无法履行, 从而使得黄金周假日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3) 黄金周期间景区景点涨价成风

在黄金周假期出游的时候, 往往因为人流涌动和资源缺乏, 使各旅游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和通往各旅游景区的各类交通工具的票价也暴涨, 让迫不得已和举目无亲的黄金周假日游客任其宰割并从中收取丰厚的报酬, 使黄金周假期休闲旅游者原来良好的休闲心情遭到极大地破坏和打击。而各景区景点的不法经营者违法经营, 擅自提价和变相涨价, 擅自收费或收费不服务, 减少服务和强买强卖, 虚高定价和虚假折扣等问题和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扰乱市场和危害行业的做法。虽然能得益于一时, 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深远和长久的, 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行业的信誉度和满意度。

(4) 黄金周期间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黄金周假日期间, 各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游客猛增对旅游资源本身与环境施加巨大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作为旅游资源来说, 游客数量的剧增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成分增多, 而二氧化碳对于风景名胜古迹的化学成分具有腐蚀的作用, 这就会因为旅游者爆增而加速了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此同时, 作为旅游风景名胜古迹的环境而言, 游人的素质高低可谓直接关系到其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方面。例如各地游客不经意地随地乱扔有机和无机的杂物和废弃品, 个别不文明游客在参观完一处文物或景点时往往不听劝阻的在文物旁或景点上随意刻上或写上诸如“到此一游”的题词。对于景点景区内明文规定的“禁止攀爬”和“禁止触碰”和“禁止拍照”的文物古迹和名人字画的攀爬、磕碰和拍照等, 都会对各旅游景区景点的名胜古迹和名人字画的保护和保全带来负面的作用。

(5) 黄金周期间交通和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黄金周假日旅游人们出游时往往喜欢选择那些较原居住地和居住城市相对远的景区景点作为目的地, 加上黄金周假日制度的推出和实施使得出游的时间更充裕, 火车和飞机等长途远距离的交通工具更为受宠, 加之部分不旅游却因异地工作借黄金周假日回家探亲访友的人群, 使得黄金周的重点旅游省市和景区的火车票和飞机票一票难求。而相应地连接城市内景区景点的诸如公交车和旅游班车次的增多, 使得原本就人满为患的旅游景区景点更加交通拥堵和水泄不通。在全国交通拥挤、景区景点人头涌动和旅游设施的过度超负荷运作都使得旅游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旅游服务质量的直线下降也使得旅游者和服务人员的矛盾及纠纷增多, 从而引发更多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激化。

(6) 黄金周实施后旅游项目出现非理性开发

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刺激了各级地方政府发展旅游经济和大打“旅游牌”的信心和决心。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开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加强和高度重视, 但是在这些旅游规划过程中, 各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经济的过度热情, 往往干扰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导向性。因为强调了旅游经济一元化的发展倾向, 忽视旅游地的资源评价, 致使旅游景区和景点缺乏正确定位和鲜明形象以及地方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忽视旅游市场结构分析和缺乏经济可行性论证, 致使旅游规划项目大都贪多、贪大、贪高、贪全, 旅游项目雷同, 重复建设同类旅游景点的情况频频出现, 到处都是缺少特色和内容相似:“民俗文化村”、“影视基地”和“国家森林公园”, 造成旅游景区景点接待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和巨额投资的浪费, 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原有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也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地破坏作用。

三、发展假日旅游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1. 建立和健全我国旅游市场的信息网络

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中很多旅游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旅游目的地, 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集聚。人流之所以集中信息不畅是主要问题, 信息网络建设的滞后成为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有序发展的一大瓶颈。阻碍旅游信息传递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市场中多数从事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的企业都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网络或具有相当的集团规模, 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单兵作战, 在此情况下分享信息就成为了一种奢侈的要求。二是旅游市场缺乏代表公共利益的实体在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即使旅游企业愿意分享信息, 也没有一个高效运作的机构在信息失去现实指导性之前加以处理。因此, 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 必须要建立和健全我国旅游信息网络, 它是保护和发展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的必要手段。在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中, 大量的信息具有公共性和共享性。尽快建立一家全国性的旅游信息网络, 利用互联网和电视台的高科技优势, 把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和旅游客人的旅游意向、景点信息、组团情况、接待能力等信息及时输入互联网, 加以正确统计后定期予以权威的旅游信息公布。同时, 根据这些旅游市场信息, 尽快建立游客流量的测报制度, 特别是在黄金周前运用各种媒体加强对重点城市、热线景区和热门景点的预测、统计和预警工作。以确保黄金周假日旅游客人和旅游企业合理科学的安排旅游和接待计划, 避免人流和车流的过度集中导致的黄金周假日旅游质量不达标, 最大限度地杜绝外地游客利益受损害的现象发生, 使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迈上新的水平和跨上新的台阶。

2. 完善旅游经济的竞争机制, 加强宏观管理

全面提高我国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优势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服务业和经营国内外旅游业务的项目因受国家高度和过度保护以及缺少投入的影响, 使得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和相关现代服务业因缺少各种必须的旅游设施和训练有素的旅游服务专业人员, 尤其是黄金周旅游服务求大于供的时候服务质量严重下降, 导游知识面窄和自身素质差。在管理方面, 如对景区景点、酒楼餐厅和娱乐场所出售的各类旅游商品同质不同价, 不同的人给不同的价, 尤以对外地和境外游客乱收费和乱斩客的行为屡见不鲜。为全面提高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的相关和配套服务的质量, 应在我国旅游全行业和整个现代服务业加强管理, 加强行政立法和严肃各项纪律, 全面提高旅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人员的素质。特别对重点景区景点和国有旅游企业, 更要率先转换经营机制, 实行政企彻底分开, 尽快将旅游企业推向市场, 取消各种行业内和地方性的保护措施, 使我国的旅游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营者, 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并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 学会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以促进我国旅游企业和整个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3. 在提倡绿色旅游的同时强化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的绿色旅游是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的, 更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它是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的同时, 以一种对社会和对环境的负责的态度,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旅游中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贯穿了人地和谐相处的思想。因此, 所谓的绿色旅游在旅游者、餐饮场所、景区管理者、景点服务者、旅行社和导游在内的旅游参与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各种场合和各个环节都必须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政府决策部门要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 旅游景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 旅游行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关系, 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系统工程, 加快对我国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为全面强化对我国环境资源保护奠定基础。

4. 加强旅游队伍培养使服务质量有质的提高

所谓旅游业, 实际包括游、吃、住、行、娱、购六大要素。改革开放30年来, 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 而在利用外资和吸收民间资金方面, 因为有的项目开放, 有的项目不开放, 导致服务设施陈旧和不配套。由于旅游设施更新速度比不上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 更使得旅游服务内容难以到位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黄金周假日旅游服务质量不达标是各旅游景区景点的通病。服务质量的下降和服务水平的低下, 究其原因, 除了服务设施落后和市场需求量大外, 各地旅游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 旅游从业人员缺乏严格要求也是重要原因。因此, 当务之急是借助我国政府推出国民休闲计划和加大旅游项目投入的良好时机, 倾力培养一批符合现代旅游市场需要的具有专业旅游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型或复合型人才, 组织起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为逐渐在假日旅游市场取得领头羊地位的旅游行业和品牌企业注入更为新鲜的血液和动力, 只有旅游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以及旅游相关工作人员的充足及完善和旅游岗位的不空缺, 才能确保服务质量的上水平, 使得旅游从业人员能尽可能的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及服务技能, 从而起到对旅游业锦上添花的作用。

5. 加快我国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

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经营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不断开发和开放, 我国的旅游商品开发已形成了包括商业、轻工和旅游三大供销体系的20大类超过6万个花色品种的旅游商品体系, 一批特大型城市和旅游重点城市已建立了全国性的旅游商品销售中心和专业网点近5000个, 在旅游经济比重和旅游外汇创收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 我国虽然有着发达的小商品市场, 但是我国的旅游商品设计、开发和生产水平仍总体处在品种陈旧、花色单一、质量不高的初级阶段, 不仅难以打入国际市场, 就连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境内旅游可供购买的货物也不多。他们中不少是从本国市场随身带来或从中转地香港和日本等地购买。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市场上的高档旅游商品, 如照相器材、化妆品、服装、香烟、食品和酒类等, 有很大一部分不得不依靠从国外进口, 这与台湾、香港、韩国等传统旅游地区和国家不断创新的旅游新产品相比我国就相形见绌了。为此, 我国旅游行业应组织相关行业的技术和攻关力量, 在吸收我国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旅游商品开发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尽快培养出一支特别能创新和特别能攻关的队伍, 做大和做强我国的旅游商品产业和业务。

参考文献

[1].孙宗虎著:《旅游管理流程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第120页;

[2].都大明著:《中国旅游文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115页;

[3].薛群慧著:《旅游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55页;

[4].王志雄著:《旅游法规常识》北京.旅游出版社, 2007年第20页;

[5].陈瑜著:《旅游服务技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第65页;

[6].薛群慧等著:《现代旅游接待礼仪》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100页;

[7].严力蛟著:《生态旅游学》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7年第85页;

[8].林松爱等著:《旅行社管理》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7年第29页;

假日旅游发展 第2篇

同志们:

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酝酿已久。这次会议规格很高,阵容很大,会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召开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 “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理念,按照“旅游出精品”的要求,进一步坚定壮大旅游产业的决心,努力建设川东北文化旅游大市。前面,顺泽市长就今年的旅游工作作了全面详实的部署,一力司长对顺泽旅游发展进行了精彩生动的讲座,我都完全赞同。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以发展为标准,高要求提升思想认识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关联度大、牵引性强的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壮大旅游是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从世界范围看,旅游作为人类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已不再是时尚的象征,它正在演变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并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旅游业越来越被社会和人们所重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 的生机。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输出国,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8.3%。

(二)壮大旅游是南充发展的现实要求。南充市委在三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要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而顺泽作为其重要支撑点和传动极,如何支撑,怎样传动,我认为首要的突破口,就是在旅游上敢为人先,率先发展。可以说,在南充9县(市)区无人可比,无人敢比,我们顺泽当然也应责无旁贷,积极壮大旅游,来支撑并带动南充的旅游产业发展。这是南充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顺泽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三)壮大旅游是顺泽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是区域经济定位的重要依据,顺泽要振兴市域经济,最大的资源就是旅游资源。从顺泽的现状看,农业上,产业化程度不高,贸工农结合不好,短期难有突破性进展。工业上,资源少,市场小,交通又不够畅达,基本上都属“两头在外”的企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发展的态势;即使要发展工业,也只能依托农产品,瞄准旅游市场,开发具有顺泽地方特色的旅游特色商品,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而旅游上,我们有2300多年历史的风水古城,有丰富宝贵的2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有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典范”的八大文化,还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两块金字招牌,这么丰厚的旅游资源,在南充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在全省也是极其少有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顺泽古城逐步显现出独特的个

性和魅力,为建设文化旅游大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希望大家要牢固树立起“优先发展旅游,促进各业发展”的理念,坚定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从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顺泽旅游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旅游产业打造成强市的产业、富民的产业。

二、以定位为基础,高起点进行旅游规划

合理定位是旅游规划的基础,科学规划是旅游发展的前提。顺泽已有旅游定位,也有旅游规划,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形势的变化,还需要提炼,还需要不断完善、充实、调整、提升,从而为顺泽旅游整体提档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定位上要体现准确性。我们必须“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顺泽看旅游”。这样,才能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重新审视顺泽的资源优势,重新审视顺泽的旅游开发潜力,也才能得出准确的旅游定位。所谓“跳出旅游看旅游”,就是要从“就旅游论旅游”的传统认识误区中跳出来,把旅游业放在顺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来认识;所谓“跳出顺泽看旅游”,就是要从相对封闭的小区域观中跳出来,把旅游业放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中来审视。从目前顺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建成“川东北文化旅游大市”的目标,这既有现实性,也有超前性;既符合顺泽旅游发展的实际,也充分体现了顺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

求。

二是规划上要体现前瞻性。规划上要有前瞻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空间上要有前瞻性,不能局限于我们自己的小打小闹,陶醉于我们自己的自以为是,要有全省、全国的眼光,甚至世界的眼光;另一方面,是时间上要有前瞻性,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规划现在能做到的,要有发展的思维,要作长远的规划,要给我们的后人留下发展的空间。在顺泽的旅游规划上,要坚持“大旅游”的理念,对以顺泽古城为代表的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精心规划,将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着力彰显“阆苑仙境”和“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充分拓展和发挥旅游的综合功能,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统一。要通过招标等形式,引进知名的旅游规划专家,引进先进的旅游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组织修订古城保护与开发、锦屏山景区整体打造等重点旅游区域规划,以及张飞庙扩建、道台衙门复建等重点旅游项目规划,要以这些具体的项目作为支撑,通过规划整合资源,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另外,要注意把旅游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及交通、林业等相关产业的规划和建设中,拓宽旅游业发展的思路。

三是执行上要体现权威性。规划一旦形成,一切开发都应依照规划、遵循规划、服从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划定保护区、建设区和核心区,尽量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严禁在景区发生乱搭乱建及其他破坏资源的现象。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规划执行机制,按规划招标,按规划实施,严格监督,确保旅游资源的科学开

发和旅游精品的顺利建设。古城及周边景区的开发,必须按照规划,多方论证,科学利用,切忌“加法破坏”,画蛇添足,始终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可持续开发。

三、以文化为特色,高效益做强旅游产业

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地方特色和文化,或者说旅游品牌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命所在,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二是休闲将贯穿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之中,旅游将更加体现其“寓教于娱”和“寓教于乐”的特性;三是竞争与合作是今后区域之间旅游发展的主题,是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可以说,特色是旅游的精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严格说就没有旅游产业,因为旅游产业是生产和销售文化,旅游者是购买和享受文化。有句话说“旅游玩到最后就是文化”,就生动形象地道出了这个道理。

九寨沟童话世界般的秀美风光,是自然景观,固然令人难忘,但是有限;而正是由于九寨沟打造和提炼了藏羌文化,九寨天堂的建立,又引进了韩国烧烤、日本料理等饮食文化,才使我们到九寨沟旅游感受更加丰富,更加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旅游和文化结合的魅力所在。其他著名景点,如丽江古城以东巴文化而闻名遐迩,峨眉山以佛教文化而享誉中外等等,均无一例外。因此,我们在顺泽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中,一定要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放大文化作用,着力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一要致力塑造文化旅游品牌。旅游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文化旅游品牌,只有创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才能赢得游客的青睐,才能换来无尽的市场效益。比如,我们一讲山西就想起平遥古城,一讲湖南就想起张家界,一讲陕西就想起兵马俑,这就是标志性文化旅游品牌。顺泽有风水文化、天文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等八大文化,都有开发的巨大潜力。我们并不缺少文化,而是缺乏有深度的挖掘和提炼,缺乏文化品牌的打造。也有专家认为,顺泽文化多元,难以形成主流文化;但我认为,文化多没关系,只要能打造出恰当展示的载体,就能够各放异彩、充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就能够真正使顺泽的旅游具有灵魂、具有吸引力。当然,要向外推介,就得有主牌文化,就得有“人无我有”的独特品牌,也就是标志性的文化品牌。根据专家的意见,认为顺泽还是应主推“风水古城”的文化旅游品牌。因为,这既有省上“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的定位,又在其他古城中具有独特性;同时,“风水”两个字可以体现“阆苑仙境”的秀美自然风光,“古城”两个字能蕴含我们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以,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风水古城”这一品牌,努力做好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文章。

二要努力打造文化精品主体。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大力培育市场竞争力强和综合效益好的旅游精品,以满足国内外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今年,我们要围绕“打造川东北旅游大市”这一目标,主要启动建设“三大精

品景区”和“五大精品景点”。三大精品景区,即:古城历史文化景区,启动国家AAAA 级景区创建工作;锦屏山风水观光景区,力争年内成功创建国家AAA级风景区;金沙湖休闲娱乐景区,加快招商建设步伐,尽早开设水上旅游项目,丰富顺泽旅游活动内容。五大精品景点,即:道台衙门复建项目,张飞庙扩建并增设文博馆项目,民俗演展中心,落下闳纪念馆和伍明万雕塑、赵蕴玉画展、王星泉雕塑展览馆。要整合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等八大文化,充实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文化品位。另外,要继续完善和充实科举、手工作坊等特色文化街区建设。

三要全力开发文化特色商品。王宁书记在顺泽调研时,就启发我们,要充分利用顺泽的八大文化与旅游商品开发相结合,演绎出更多的文化故事,来吸引游客。这个思路很好,我们商家就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比如将张飞牛肉、保宁醋和三国文化相联系等,来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因此,旅游商品的开发,同样要求我们在文化上下功夫,要在旅游商品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以激发游客的购物欲望。今年,我们要在继续提升保宁醋、张飞牛肉、保宁蒸馍等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时,挖掘开发川北皮影、名人画像、景区雕塑等旅游新产品,增加“卖点”,增强效益,做大旅游产业。

四要大力创新文化开发机制。要以上海澳格和水乡周庄租赁开发锦屏山景区为契机,继续探索推行“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和模式,走景区开发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改革之路。今后,金沙湖、蟠

龙山、天宫院等景区景点的打造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要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格局,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和重点,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

四、以联动为导向,高实效拓展旅游市场

旅游经济是“概念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搞好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宣传、促销,对于提高顺泽旅游的吸引力、扩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旅游宣传促销上,要不断创新思路,改进促销手段和方式,加强联动,全方位、多元化、多渠道地进行旅游促销。这方面,可以借鉴九寨“人间天堂”的宣传包装设计,围绕“风水古城”的文化旅游品牌定位,对顺泽的旅游特色、旅游主题、旅游口号、旅游标识、旅游歌曲等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形象设计,不断提高顺泽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一是传播媒体联动促销。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推进网上宣传促销。也可考虑联合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制作风景广告,支持创作一些像《江湖祭》和《醋喜》等以我市风景名胜为背景,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为主题的MTV音乐电视、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以提高宣传效果,把“风水古城”的旅游品牌打响。

二是周边区域联动促销。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的思路,探索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区域协作,整合

区域旅游资源,充分调动政府以及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形成联手拓展省内外客源旅游市场的合力。目前,要瞄准成渝两地,辐射西南片区,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的联合促销,提高顺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中介组织联动促销。要积极引导支持金龙、绿叶、邮政等旅行社,加强与成渝等外地旅行社的战略联盟,构建起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旅游促销网络。同时,要创新利益联动机制,激励旅行社与张飞庙、贡院、锦屏山等景区景点之间,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机制,切实提高旅行社的积极性,推动旅行社自主开发市场,挖掘市场潜力,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顺泽旅游开拓更大客源市场。

假日旅游发展 第3篇

摘要:假日旅游以朝阳产业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地区,商家及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但是,在假旅游火热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假旅游热所引发出的许多急需改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假日旅游发展的现状,剖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假日旅游 问题 对策

1 中国假日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1 交通问题 节前各航空公司票价坚挺,铁路客车也上浮票价,可旅游热线的机票、车票还是紧张。同时黄牛现象猖獗,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增加。

1.2 旅游服务质量问题 一般来说,每个旅游团队都有自己的专用车辆,可在春节旅游期间,海南、昆明等地的车辆往往是几个团队套用,旅游服务质量因此受到影响。据了解,河北一些旅行社为维护自身形象,春节期间干脆放弃了国内旅游业务,退出旅游热线市场大战。

1.3 游客的身心安全问题 近年来,节假日的延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再加上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促使“假日旅游”不断升温,但这并不意味着旅游市场的成熟。

针对当前假日旅游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旅游界业内人士提出,一方面,新闻媒体应加大对外出旅游活动更全面的宣传报道,让人们明白,旅游不仅仅是享受,也是对自己身心和意志的磨炼;另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改革休假制度,解决假日旅游中的“独木桥”效应,以促进假日旅游的发展。

2 中国假日旅游发展对策的探讨

2.1 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一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2.2 完善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 “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2.3 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 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2.4 健全旅游法规与经营秩序 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瘘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2.5 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2.5.1 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二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骑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5.2 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2.5.3 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假日旅游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具有极大的潜力可挖掘,对于中国目前现状,发展假日旅游可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然而如何更好地发展假日旅游。笔者相信,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下,假日旅游会日趋成熟,取得更大的成绩,其理论研究也将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仓平,王维工.假日经济的成因、存在问题及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

[2]宋瑞.休闲研究: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新课题[M].2002一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3]姜楠.我国假日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3:10—12.

旅游气候对旅游发展影响探究 第4篇

关键词:旅游发展,旅游气候,游客舒适度,潼南

1引言

气候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同时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气象条件的好坏对游客的心理和生理存在显著影响, 人们在选择休闲度假时, 追求舒适的自然环境是其主要动机之一。气候研究在国外已经持续了40多年, 早在20世纪60年代Terjung就提出了气候舒适性指数 (Comfort Index) 的概念;1973年奥利佛在暴露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风寒指数量表;加拿大气象局建立了气候舒适性指数测评的标准。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出游人数的众多, 对旅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内学者也相应地创建了旅游气候舒适度标准。

2潼南旅游基本情况

潼南旅游业起步较晚, 尚处于新兴的发展时期, 由于县委、县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 做出了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潼南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的决策, 确定了利用优势、立足长远、开发建设、滚动发展的开发建设思路。从潼南县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上看, 潼南政府把它定位在4个方面:建设中国西部的绿色菜都, 重庆西部的生态明珠, 现代宜居城市, 以及产业集聚基地。政府景区开发初步启动, 运河、东升茶山、青云湖、马龙山森林公园逐步启动开发, 双江古镇、大佛寺公园正在落实规划、招标建设, 尚昆主席陵园已动工修建。沿江、沿公路线蔬菜生产经济带, 如银杏、板栗、大枣干果经济林基地、黄花梨、油桃、冬桃等水果经济林基地陆续兴建、渐成规模, 为发展特色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景点观赏性、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组合状况、环境容量、知名度、保护状况、区位交通及开发前景等10项综合指标, 经专家、专业技术工程人员及领导综合评价, 确定九大景区拥有一级景点22个, 二级景点35个, 三级景点51个。这些景区景点特征如表1所示。

3气候舒适度评价概念及方法

3.1气候舒适度概念

气候舒适度是指人们无需借助任何消寒、避暑措施就能保证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气候条件。气候是否宜人是根据一定条件下皮肤的温度、出汗量、热感和人体调节机能所承受的负荷来确定, 主要受太阳辐射、最高 (低) 气温、相对湿度、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舒适度评价的研究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 形成了很多评价方案和专项指标, 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辐射指数等。探究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对潼南旅游气候进行评价。

3.2评价方法

气候旅游适宜度 (表2) 计算式如下:

式中T为气温 (℃) , RH为相对湿度 (%) , v为风速 (m/s) , K为舒适度指数。

3.3评价结果

根据公式 (1) 、表2以及相应数据, 可以计算查出以下景区各月的舒适度指数 (表3) 。

根据气候舒适度指数分析, 潼南县主要景区气候舒适度高。其潼南运河、东升茶山、长河碥太安景区适宜旅游的时间是5~9月, 而马龙山、龙多山、马鞍山在炎热的夏天, 较适合避暑、疗养, 但是冬天气候适宜性不足;大佛寺、双江古镇气候较宜人, 夏天比较热, 尤其是7月份, 适宜旅游的时间多出现在春季的4~5月以及秋季的9~10月。

4结论

从旅游舒适度的层次结构出发, 在分析了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的基础上, 运用舒适度评价标准对潼南旅游季节性进行测量。得出潼南旅游旺季在春季的4~5月, 秋季的9~10月。该结果有利于潼南县政府做好相关基础设施准备,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从而提高游客对潼南旅游的满意度。同时, 也给其他县市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田志会, 郑大玮, 郭文利, 等.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价[J].资源科学, 2008 (12) :1846~1851.

[2]崔峰, 刘亚洲.台湾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9) :1234~1242.

[3]张莹, 马敏劲, 王式功, 等.中国大陆九大名山风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气象, 2013 (9) :1221~1226.

[4]马丽君, 孙根年, 王洁洁.中国东部沿海沿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 2009 (5) :713~722.

旅游发展扩大旅游消费调研报告 第5篇

一、扩大消费工作推进情况

(一)有效激活旅游消费市场

建立旅游消费宣传推广机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出行日渐成为城乡居民的“新刚需”。为有效激活旅游消费市场,挖掘旅游消费潜力,我市高度重视旅游消费宣传推广机制的建立,并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旅游营销活动,将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推广有机结合起来。以小龙虾为名片通过举办“首届小龙虾美食月”活动,动员稻虾基地养殖户、餐饮单位、花千谷等景区,以餐饮、乡村旅游为抓手助力假日经济逐步复苏。在今年五一期间,全镇共接待钓虾游客1500余人次,销售小龙虾15.3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70余万元,境内农家乐等餐饮行业营业额增长40%;

花千谷景区共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实现景区收入12万余元。

发放旅游消费券,增强居民消费积极性。今年以来,在遭遇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遭遇严重冲击。市旅游行业多举措提振旅游消费信心。5月,首届“小龙虾美食月”热辣开幕,陆续向市民开始发放总计100万元的小龙虾纸质和电子消费券,一张小小的消费券,让昔日冷清的古镇夜晚恢复了勃勃生机。9月18日至9月19日期间,农民丰收节分会场在市三星太极广场隆重举办,200余种本地旅游土特农产品进行展销,现场派发20万现金优惠券,线上通过旅游特产馆在京东、淘宝、拼多多、阿里巴巴等多个交流平台发放120万线上消费券。活动期间,旅游土特产销售金额超150万元。

(二)优化旅游产业供给

全面启动“双创”工作。旅游目的地集合了旅游消费的各种要素,是旅游消费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意义重大。在年初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奠定坚实基础上,2020年9月,市继续全面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继续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不断调整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

培育各类旅游消费聚集区。8月28日,精心打造的银座文旅小镇盛大开幕,文旅小镇位于两条城市主干道交汇处,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各项资源聚集,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美食、文化、旅游、购物中心。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截止2020年9月底,我市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已经建成大数据中心、一码游、乡村美旅小程序,旅游企业、景区和旅游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三)着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着力规范旅游市场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市场秩序直接影响着居民旅游消费的信心。针对突出问题,市加大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整治旅游购物领域存在的乱象。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失信“黑名单”制度,对失信市场主体实施市场禁入或服务受限等联合惩戒措施。

强化执法检查整治,规范旅游行业经营行为。一年来,市文体旅游局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特别是在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加强了对各旅游企业的监督检查。国庆中秋前,重点检查了各旅游企业的接待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方面工作进行重点监督。

(四)强力宣传城市品牌

影响力日益彰显。2020年,动画电影《金色面具·英雄》8月登上动画行业权威杂志《动画杂志》;

博物馆和网红游戏“最强蜗牛”开展联名活动,在游戏中推出限定贵重品“大神树”;

文创月饼推出经典文物造型月饼、青铜神树纸雕提灯、祈福仪式3款礼盒;

超级ip持续发热火爆全国!《·荣耀觉醒》三登央视;

由音乐学院主办的“行走天府——大地艺术季”活动走进博物馆,游客们不仅在这里感受了神秘的古蜀文明,还欣赏到了一出跨越时空的音乐与“国宝”的对话好戏。一系列举措把营销推向新高度。

旅游线路推陈出新。市文体旅游局不断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包括1日游、2日游、精品研学旅游线路等。9月份,省政府发布2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市一枝花、一条鱼、一只虾环线二日游线路名列榜上。

二、扩大消费工作的重点关注问题

积极扩大有效旅游需求,促进旅游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对推动消费稳定增长,促进旅游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既能立足当前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还能着眼长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探索古蜀文化与市域旅游的深度融合,提高市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以市2019年旅游统计经济指标为例,全省人均一日游花费为886.18元,市一日游客的人均花费为594.64元,比全省平均数据低32.78%。在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背景下,以学习和体验为主的“文化深度游”逐渐取代“走马观花”而更为人们所青睐,重点关注文旅融合发展既是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旅游消费的实际需求。以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是享誉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旅游产品单一,门票经济现象仍然很突出,2019年景区经济总收入为3347.52万,其中门票收入3038.96万,占比高达90.7%,2020年1-8月份,景区总收入905.44万,其中门票收入765.15万,占比高达84.5%。市在旅游规划的制定上,应站位高远、精心部署,注重探索古蜀遗址与市域旅游规划有机融合的方式,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探索元素融入市域内旅游交通、各类旅游纪念品、旅游建筑等的途径和载体,最终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

重点探索市连山镇农业发展、农村美丽、农民富裕与乡村旅游深入结合的农旅发展之旅。走以农业促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农业的融合发展之路,既能充分利用好优秀的生态农业资源实现高质量脱贫、致富,又能以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延伸和丰富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县域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三、扩大消费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激活旅游消费市场,挖掘旅游消费潜力,一是以现代化理念推进城市建设,把优美的城市环境作为最大的旅游休闲产品,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魅力,打造旅游目的地。二是要进一步健全旅游消费宣传推广机制,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营销活动,将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推广有机结合;

三是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更加灵活的旅游消费信贷业务,进一步撬动旅游消费市场;

四是在保证职工劳动时间总量稳定的前提下,探索更为合理的中长节假日安排和更为灵活的弹性休假模式,探索保障带薪休假制度应得到进一步落实的政策法规;

假日旅游发展 第6篇

一、我国旅游行业人才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行业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行业管理人员总体综合素质逐年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不断壮大,管理水平逐年提高,行业经营管理以及人才队伍逐步与国际接轨,并且朝着培养能够满足国际旅游酒店业需求的、参与国际行业竞争的方向发展。到2014年,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为1740万人,年均增速8. 65% ,比2010年增长51. 38% ,大专及以上学历旅游人才达到347万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占直接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提升。到“十二五”末期,旅游行业队伍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上升到29. 6% ,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整体结构日趋合理,行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和体系,现在全国经过职业资格认证和注册的导游员有20万人,考取导游员等级的3. 2万人,具备旅行社经理和出境旅游领队资格的分别达到2. 8万人、0. 7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旅游院校快速发展,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院校,全国共计1733所,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和高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为国家旅游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旅游行业、社会培训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企业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轮岗培训、脱产培训、晋级培训等基本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并日益与国际接轨。

二、我国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 实现世界旅游强国,培养旅游行业紧缺、高层次人才,提高旅游行业队伍综合素质,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教育

国家在“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实现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建设和实现旅游强国,需要大量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更需具有国际水准、一流的教育质量做保证。我国旅游人才发展战略既为我国旅游教育、培养和开发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为旅游人才的培养主体,尤其是各级各类旅游院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的舞台,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以及人才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如何适应未来行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如何为提高旅游行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培养旅游行业紧缺人才提供支撑和保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二) 旅游行业的自身属性要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对人才规格、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是新时期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

各级各类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满足国内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要适应和满足国际旅游、酒店、餐饮及相关产业标准和规范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能力和素质结构,要适应旅游行业国际化发展和国际化竞争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熟悉行业国际规则、懂得现代化经营管理、高层次、复合型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旅游教育发展战略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旅游人才,提升人才的层次结构。

(三)旅游业对各级各类旅游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提升旅游专业的吸引力

旅游管理类专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和专业,很多院校的旅游专业是在地理、历史甚至有关人文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历史短、底子薄是专业的短板。尤其是旅游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主要面对的是旅行社、景区景点、酒店、餐饮企业等服务性行业,行业从业人员流失率高,而且还受到社会和家庭认识上的偏见。所以,旅游管理专业首先面临两大冲击: 一是随着我国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工商管理大类的子专业,与工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等专业并列,由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多是一线对客服务岗位,体力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还要面对客人的挑剔,使得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吸引力有所下降。二是高校扩招和部分本科院校向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调整和转向,进一步压缩了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得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生源数量和整体质量逐年下降。因此,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面临着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

三、旅游人才开发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旅游一线对客服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旅游人才质量

旅游行业一线对客服务和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的高低和职业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也影响到能否将旅游业建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提高旅游业人员尤其是一线旅游人员的质量意识、服务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提升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发和实施一线旅游从业人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一线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乃至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养成,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全行业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发展相衔接的有效制度安排,保障一线旅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二)适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

为适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顺应旅游业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要以满足新业态、新岗位人才需求为突破口,完善各类人才岗位分类体系,积极培育旅游紧缺人才。以旅游业各类领军人才为重点,加强行业监管、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开发、导游、旅游一线技能型、乡村旅游服务人才等为重点的行业人才队伍体系,加强旅游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根据旅游业快速发展中不断呈现的新业态、新趋势,调整和优化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旅游人才待遇。

(三)寻求政策、体制、机制上的创新,破解旅游人才工作中的难题

要进一步破解旅游行业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制定相应人才发展和培养的政策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和旅游院校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先进的教学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创新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人才培养的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和灵活运用人才教育、培养、评价、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的制度和举措,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人才制度环境。建立和健全政策、制度和政府奖励为导向、旅游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力量奖励和激励为主体的人才管理和人才奖励制度和方法体系,建立和健全更加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旅游人力资源和人才市场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和践行“人才强旅,科教兴旅”国家发展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举措,建立新时期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化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与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旅游全行业人才质量。

四、我国旅游院校专业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因应和思考

(一)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培养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院校作为培养旅游行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对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国际竞争力、符合国际旅游、酒店及餐饮业职业规范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这个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有国际性的视野、开放性的环境和创新性的思维,这在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内还有诸多短时间难以突破的阻碍情况下,与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国际型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一种选择。

《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 》明确指出: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既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教育国际化”是中国教育今后发展的目标,也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还对今后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院校应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世界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思考未来的发展目标,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和实现国际化,瞄准国际旅游、酒店及餐饮业等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需求,注重教育教学要素的国际化发展,即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从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真正做到既能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资源,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旅游教育的发展阶段,真正开展有效教学,从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方法体系、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氛围等方面真正实现国际化,全面提高旅游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行业人才。

(二)构建完备、高效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旅游院校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运动、休闲和度假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设置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更加适应和满足企业、行业乃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旅游院校办学涵盖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到中职的各个层次,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发的体制机制等建设不断加强,专业人才配置和使用效能正在逐步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和行业人才日益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今后,旅游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学科建设,优化旅游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推动旅游学科地位提升,推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学校主导、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积极参与的旅游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机制,做到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完善校企合作长效、双赢的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平台的开放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旅游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和共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体制和机制,鼓励和激励旅游从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使得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三)深化旅游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未来人才培养新道路

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镇 第7篇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 镇以人名, 是“游圣”徐霞客的故乡, 她南邻无锡, 北接江阴市区, 是江阴市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 总面积110平方公里, 人口10.8万。全镇有“九横四纵”路网, 境内设有霞客、璜塘两个高速公路道口, 京沪高铁穿境而过。2008年, 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68.51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25万元, 全镇绿化覆盖率达34.82%。该镇先后获得了“全国百强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卫生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等数十项国家或省级荣誉。

近年来, 徐霞客镇充分挖掘深厚的人文资源, 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事业, 加快了富民强镇步伐,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今年, 成功申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更为徐霞客镇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事业, 唱响徐霞客旅游品牌提供了强大动力和良好机遇, 开辟了一条苏南经济强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保护和发挥资源景观优势, 又好又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创新之路。

独一无二的资源景观闻名于世的旅游品牌

徐霞客镇特有而丰富的资源景观, 归纳起来有“一人、一书, 一堂、一居, 一园、一水, 一线、一区, 一会、一节”等十个“一”, 在全国独一无二, 奠定了徐霞客镇“旅游朝圣之地”的独特地位, 在海内外旅游界影响深远。

“一人”:这里是千古奇人“中华游圣”徐霞客的故里。400多年前“游圣”从这里出发, 历时30载, 游历了19个省、市、自治区, 徐霞客作为中国旅游界唯一人选, 被列为中华世纪坛40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我很想学徐霞客”。

“一书”:徐霞客倾毕生之力, 完成了旷世巨著《徐霞客游记》, 也被列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20部巨著之一。温家宝总理称赞《徐霞客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奇文字、大文字”。

“一堂”:仰圣园内的晴山堂。其内陈列有文征明、祝枝山等84位书法家为徐家撰写的90篇文章雕刻而成的76块“晴山堂石刻”, 堪称明代书法艺术的缩影, 弥足珍贵。“晴山堂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居”:徐霞客故居。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徐霞客故居有三进十七间二厢房, 是一处保存极好的历史文化遗址, 传承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

“一园”:中国徐霞客文化博览园。其中近年建成了中国徐霞客碑刻文化园和中国唯一的旅游博物馆, 展示了徐霞客旅游经历的许多珍贵历史资料和实物, 是学习和研究中国旅游理论和旅游文化的宝库, 已成了徐霞客镇旅游的又一新亮点。

“一水”:徐霞客镇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景观。境内8000亩湿地是目前江南地区面积最大的生态水乡之一, 全镇森林绿化覆盖率达33.62%。

“一线”:以江苏第一生态景观大道“徐霞客大道”为轴线, 自北向南沿线建设有阳光林园、南苑田园、阳庄菜园、幸福桃园、红星鹿鼎园、农家乐园等以“幸福六园”为主的近20个生态休闲旅游景点。其中, 南苑田园的“九州果业”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原江苏省委书记、现任中央组织部长李源潮同志来徐霞客镇九州果业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肯定:“为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一区”:建设了以马镇社区为核心的徐霞客旅游区, 特别是投资3000多万元, 在徐霞客故居旁建成了1600多米长的“明清风貌商贸街”, 并对具有360多年的“北渚老街”等古街区进行了妥善的保护和维修。

“一会”:徐霞客研究会。徐霞客镇独特而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较好, 体现地方民族特色, 在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早在1993年7月, 就成立了“中国徐霞客研究会”, 此后江苏省、浙江省、云南省、台湾省、无锡市、丽江市、台州市、江阴市等省市, 以及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相继成立了徐霞客研究会, “徐学”研究迅速深入展开。每年的3月, 徐霞客镇都要协同有关单位一起举行徐霞客公祭活动。2009年3月29日, 海峡两岸徐霞客研究会共同在徐霞客故居举行了“徐霞客368周年公祭仪式”,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现任主席吴伯雄先生都为此活动题词, 分别是“缅怀先贤”和“乐游天下”。

“一节”:“中国徐霞客出游日纪念系列节会活动”。每年3月份, 徐霞客镇都要协同有关单位举行徐霞客旅游纪念活动。2006年协同无锡市、江阴市政府, 成功举行了“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 并由近40家徐霞客当年走过的城市旅游部门联合成立了“中国旅游霞客联盟”, 共同唱响“霞客品牌”, 构建中国区域旅游合作平台。今年3月29日, 徐霞客镇协同江阴市政府在徐霞客故居举行了“‘3.29天下游’中国徐霞客出游日纪念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徐霞客走过的19个省 (市) 政府部门以及各级徐霞客研究会和台湾徐霞客研究会都派出代表参加, 活动也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 有关领导专程出席了启动仪式。

多措并举强势推进旅游区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 全镇把发展旅游产业, 促进经济转型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不断加大旅游区建设力度。

(一) 确立一部规划, 科学合理的旅游布局。发展旅游业, 规划是龙头。

近年来, 我镇先后编制了《徐霞客故里旅游区综合开发研究总体规划》、《徐霞客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江阴市徐霞客镇农业及农业旅游规划》, 特别是今年以来, 进一步完善了《江阴市徐霞客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区域生态旅游保护作了合理而科学的划定, 旅游产业布局更为合理;确定了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 明确了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不同性质的用地都作了界定, 功能合理。规划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 构建二大平台, 旅游功能丰富健全。

徐霞客镇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通过建设“徐霞客镇文化旅游区”和“徐霞客镇生态休闲旅游区”这二大平台, 不断完善了旅游功能。

徐霞客镇文化旅游区依托徐霞客故居、晴山堂等国保文物单位而建, 突出“旅游圣地”的基调, 积极倡导徐霞客文化旅游, 在3.11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区域内, 以全长2600多米的游圣路为轴线, 自西向东有垂钓中心、农家乐、胜水桥、徐霞客故居、晴山堂、中国徐霞客碑刻文化园、中国徐霞客博物馆等景点。

徐霞客镇生态休闲旅游区是沿徐霞客大道建设了众多休闲旅游景点, 以“旅游休闲胜地”为主题的生态旅游, 突出生态休闲的基调, 大力倡导自然生态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生态休闲旅游, 并以节会活动为抓手, 形成“春季看景、夏季游园、秋季品果、冬季休闲”的“四季欢乐游”生态休闲旅游特色品牌, 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三) 夯实三个基础, 旅游条件优越充沛。

1、加大项目投入。

我镇在旅游区建设中, 始终坚持“政府主导, 多元投入”的建设方针,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全力推进景区建设。在近3年内, 协同市旅游局完成了总投入近1.2亿多元的“中国徐霞客碑刻文化园”和“中国徐霞客旅游博物馆”建设;徐霞客大道镇内部分, 建设投入近6亿元;引入民间资本4.2亿元完成了农家乐园、幸福桃园、阳庄菜园、红星鹿鼎园、南苑田园、阳光林园等“幸福六园”生态旅游景点的新建和设施配套工程。与此同时, 投资3000多万元改造徐霞客旅游核心区明清风貌一条街。近五年, 我镇在旅游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12.8亿元, 仅2009年1至5月, 景区建设投入资金已达9000多万元。通过强化旅游投入, 进一步夯实了我镇创建旅游名镇的基础。

2、强化市场营销。

我镇以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为契机, 从旅游宣传、市场运作、客源对接等多方面强化旅游宣传营销。

制定了徐霞客生态休闲旅游宣传计划, 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继2006年成功举办“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后, 今年3月, 协同市旅游局、徐霞客研究会成功举办“‘3.29’天下游中国徐霞客出游日纪念系列活动”和“徐霞客公祭仪式”, 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进行广泛报道。同时, 我镇与中视旅游电视委员会达成协议, 将徐霞客镇作为“中国旅游电视周”的永久会址。通过一系列的推介措施, 我镇旅游名镇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外, 镇“旅游办”强化招商工作, 与上海、苏州等地旅游部门进行客源对接, 与上海世博局、上海旅游局进行迎世博旅游对接洽淡, 上海世博会已将江阴徐霞客镇列入上海世博旅游目的地。目前, 与其他省市有关单位的客源对接工作正在紧密落实中。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 各景点游客都比上年同期增加38%以上, 徐霞客故居更增加200%以上, 游客总数逾10万人。

同时, 我镇强化旅游市场运作, 成立了“徐霞客旅游区发展有限公司”,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通过公司运作, 开拓了客源市场, 制定了经济、科学的旅游线路。通过“阳庄韭菜俏起来”、“徐霞客大米吃起来”等营销策划和市场运作, 生态旅游带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3、完善配套设施。

我镇公共设施完善, 道路、水、电、通讯、供热、供气、垃圾、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配置齐全、安排到位。镇内各景点都有专用公路连通, 为方便城区市民来徐霞客镇旅游, 还开通了“501”、“502”路旅游交通专线, 每10分钟一班。建成了覆盖全镇的旅游交通标志系统, 醒目、规范。路灯、停车场均配套到位, 进出各景点便捷安全。

(四) 完善四项管理, 旅游环境文明有序。

1、旅游管理。

我镇成立了专门的旅游管理工作委员会, 镇党委书记为主任, 镇长兼任常务副主任, 下设旅游安全、统计、质量、管理等工作小组;成立了镇旅游建设管理办公室, 配备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7人, 制定并实施了各项旅游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接待质量, 改进旅游服务。

2、旅游服务。

住宿和餐饮方面, 全镇旅游住宿餐饮设施符合旅游区建设要求, 有33家宾馆, 10多家较大餐饮企业, 可以满足大型旅游团队的住宿和餐饮需要。游览方面, 在万龙农庄设立游客中心, 设置了寻梦霞客之旅、乡村休闲之旅、区域文化之旅等多条线路, 建成了覆盖全镇的旅游导示标识网络。购物方面, 在旅游区配套建设了苏果、如海、欧特福、世纪华联等9个大型超市, 为游客购买地方特产、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必要场所。

3、旅游安全。

我镇高度重视旅游安全, 设立了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组, 制定了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预演, 并经常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 提高安全意识。各项安全设施配备到位, 危险地段和事故多发地设有警示标志。消防、监控设施, 覆盖全镇景点区域。

4、资源保护。

我镇十分重视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每年都对徐霞客故居、晴山堂、马公桥、胜水桥、北渚老街等建筑进行维护。同时对生态湿地有明确的保护措施, 旅游核心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 新建工业企业一律不得进入旅游区控制区域, 原有工业企业限期退出。

(五) 形成五大优势, 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 徐霞客旅游区已形成五大优势。一是资源特, 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二是景观名, 拥有两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一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是潜力大, 徐霞客镇把人文历史的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二方面有机结合, 相辅相融、相得益彰, 别具一格;四是市场广, 通过建好载体、市场运作等途径, 旅游市场更为广阔。初步预测, 今年徐霞客各景点游客总数将突破百万人次, 2010年将可能接近150万人次, 同时, 来徐霞客镇的国外游客也明显激增, 日本大分、静冈二县每年都组织1000多人的大型“修学考察旅行团”分8-10个批次包机来徐霞客镇修学考察旅行;五是品牌响, 依托徐霞客的知名度, 我镇人文和生态休闲旅游已经吸引了远近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客源, 各方游客纷至沓来。

创新理念优化发展全力加快旅游圣地建设

徐霞客镇的旅游区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旅游产业的发展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只有开始, 没有结束;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我们将积极响应和贯彻执行11月25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件精神, 紧紧抓住无锡市和江阴市开展“徐霞客大旅游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以“双百”富民工程为抓手, 进一步加大投入, 丰富旅游资源, 对徐霞客故居、旅游博物馆等景观进行完善, 并加快启动建设游圣祠;进一步提升能力, 优化旅游服务,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 抓好质量管理, 集聚客源;进一步强化招商, 启动“徐霞客休闲度假区”项目开发, 打造旅游服务基地, 提升景区建设水平, 提高旅游产业效益, 加快富民强镇, 促进徐霞客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景观为形, 文化为魂, 徐霞客镇旅游区建设底蕴是文化, 支柱是经济, 依托是环境。作为游圣故里, 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 这样才不愧“游圣故里”这个名号。“当年徐霞客游天下, 如今天下人游霞客。”徐霞客镇, 镇在绿中, 村在林中, 人在景中, 水清地绿百业兴, 景美画好万民乐。徐霞客的旅游事业正向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进。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 镇以人名, 是“游圣”徐霞客的故乡, “徐霞客游天下, 天下人游霞客”已是今天徐霞客文化旅游的主题。

“中华游圣”徐霞客,是中华世纪坛28位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又是中国历史上18位圣人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已成为中国旅游的代名词。

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 第8篇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 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 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 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 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 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 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 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 消极影响更大。

(二) 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主管部门与实业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均已形成共识, 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我国自1973年开始,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行政管制体系。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 旅游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环保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精诚合作、联手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二、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一) 只有环境美, 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 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 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 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 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 沉浸在美的意境里, 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 激发热情, 充满活力。因此, 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 欣赏自然风光, 瞻仰名胜古迹, 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 享受大自然的美, 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二) 开发与保护并重, 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 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 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 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 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 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 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

其次, 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 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 为人类的休养生息, 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

最后, 要加强治理已被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 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 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 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 搞好环境保护, 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 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同时, 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特别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 要应用美学观点, 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其次, 要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再次, 要研究环境容量, 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三、关于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保护和恢复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 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要进行综合治理。

(一) 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 所涉及的面更广, 因素更复杂, 因此, 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与此同时, 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 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 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做到有法必依。

(二) 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 少谈“治”, 突出“防胜于治, 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 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 规划时, 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 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 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 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

(三) 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 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 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 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 一些旅游开发和发展似乎没有完全掌握和充分尊重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识, 缺乏对居民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鼓励。

(四) 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 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 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 在旅游环保管理上, 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 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不断增强经济后劲, 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五) 加强科学研究

旅游科学是一门以应用见长的交叉学科, 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 因此, 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 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 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 使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

(六) 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 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 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总之, 为了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 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 璀璨文化不受破坏, 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 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 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更多的国际旅游者, 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 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 而且也是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汉洪, 彭旺元.南岳衡山“旅游公害”及其防治对策[J].旅游学刊, 1991 (1) .

[2]、刘振礼.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他[J].旅游学刊, 1989 (4) .

[3]、刘继韩.对承德避暑山庄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见[J].旅游学刊, 1994 (2) .

假日旅游发展 第9篇

一、引言

旅游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其参与机会的多少则逐渐成为考量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而社会公平则是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保证。目前旅游公平研究仅集中在旅游环境、资源公平研究、平衡发展研究、代际与代内公平研究几个方面。而旅游形象屏蔽也是造成旅游地区间不公平的重要原因,本文将针对由旅游形象屏蔽引起的旅游地区间发展不公平问题研究缺失问题进行探讨。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旅游形象屏蔽

对应旅游形象涉及到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即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介体(旅游业)和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可把旅游形象屏蔽分为三种类型,即认知屏蔽、利益屏蔽和吸引力屏蔽。

认知屏蔽是由首因效应和类化原则造成旅游者对后来信息的同化。

利益屏蔽是受选址规律和集聚效应的双重作用,寻求稳定回报和低风险的旅游投资往往会选择较高级别和知名度的区域,而放弃较低级别和较低知名度的区域,形成的旅游介体在追求利益前提下的旅游形象屏蔽。

吸引力屏蔽是不同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吸引力大小不同,吸引力大的对旅游者产生较大吸引,其结果是旅游者放弃吸引力低的低级别旅游地,而选择吸引力高的高级别旅游地,形成旅游形象吸引力屏蔽。

(二)旅游公平发展

旅游学界的公平问题目前主要有四个研究角度:旅游环境公平、旅游资源利用公平、平衡发展理论、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

旅游环境公平是指在旅游活动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们对其权利和义务责任、所得与投入的一种道德评价。旅游资源利用公平表现在旅游发展的代内和代际的可持续性。平衡发展理论认为,由于各经济要素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所有的经济部门和地区应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代内公平是在时间尺度上,既要提高不同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又要改善旅游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代际公平是在空间尺度上,既要满足当代人旅游和旅游开发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旅游需要的能力。

三、旅游形象屏蔽引起的旅游不公平现象

(一)认知屏蔽导致形象感知不公平

认知屏蔽是由首因效应和类化原则造成旅游者对后来信息的同化,形成的旅游主体在认知规律作用下的旅游形象屏蔽。在信息传播途径和接收信息方面,造成对低知名度旅游目的地的不公平现象。

(二)利益屏蔽导致投入机会不公平

具有同样类型资源的旅游地,由于集聚效应吸引资金和产业集中到旅游资源级别高、知名度高的城市或地区,导致较低级别和较低知名度区域的旅游投资少而造成的旅游投入不公平。

1、供给角度看投入机会不公平

集聚效应和选址规律共同作用促进资金和产业投入旅游热点地区,促使该区域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公共服务得到极大改善。好的投资环境和回报预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供给从供给角度对旅游投入形成了更大的吸引力,导致供给角度的旅游投入机会不公平。

2、需求角度看投入机会不公平

同类型旅游地,热点地区需求大、游客多、消费足,吸引投资多;大量投资,又吸引更多游客。如,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与德宏州旅游资源相似度高,但西双版纳对德宏具有形象屏蔽作用,在表格1中可以看出,西双版纳州每年的旅游人次是德宏州的两倍,游客数量多代表旅游消费能力强,旅游投入的回报率高,因此旅游投资更倾向于选择热点旅游地进行投资,导致投入机会不公平。

(三)吸引力屏蔽导致消费决策不公平

旅游者作为一个消费者,旅游目的地选择作为消费决策。由于旅游资源级别高旅游地的信息广度和深度都更高,这些信息对旅游者在消费决策的整个过程都有更深的影响,对弱势旅游地的吸引力造成了屏蔽,从而导致了消费决策不公平。

1、消费决策起点不公平

消费者一旦有了消费需要,就会搜寻消费信息。消费者的信息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个人来源;商业来源;公共来源;经验来源。这四个来源都是吸引力强大的旅游地占有比例较大,吸引力屏蔽也导致了消费决策的不公平。

2、消费决策过程不公平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是评价备选方案的过程。评价备选方案过程中,决策者根据获得的旅游地信息评估、选择备选方案。从旅游地信息的刺激过程到认知加工过程,吸引力小的旅游地都处于被屏蔽的不利地位

四、基于旅游形象屏蔽的旅游公平发展思考

(一)旅游信息公平传递模式

为使信息公平地传递给潜在旅游者,弱势旅游地的信息发布要有所区别,信息内容要突出自身特点,利用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宣传。为使旅游形象信息公平传递,可考虑以下方式:

1、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营销

旅游网站能够在游客与旅游地之间实现旅游信息对称,弥补了被屏蔽旅游地的区位劣势;能够增加旅游发展的公平性与透明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屏蔽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屏蔽旅游地与热门旅游地之间的差距,使旅游市场竞争更加公平。

2、形象驱动、着力宣传

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有些旅游地长期处在核心旅游地的形象“阴影”下,自身旅游形象很难被潜在旅游者感知,从而失去大量游客。因此,形象驱动在被屏蔽旅游地开发过程中也显得尤为关键。在旅游地形象宣传方面,要根据旅游地特色,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

3、错位营销

错位营销即避开趋同性的竞争手段,追求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竞争理念和竞争策略,来拓宽自己的市场空间。通过错位竞争,使处于不同消费层次、有着不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在旅游区域中都能找到与自己相适宜的商品和服务。

(二)旅游投入公平均衡模式

为了达到屏蔽旅游地公平投入的目的,重点是加强向旅游屏蔽地的投入,吸引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吸引旅游投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在公共产品提供上体现区域公平

所有公民在公共产品消费上都具有平等的选择权利。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应该注意体现区域公平,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缩小屏蔽地和热点旅游地之间的差距。

2、完善交通网络

屏蔽地区旅游交通条件差,游客感知距离增大限制了屏蔽旅游地的发展。要完善交通网络,首先要加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其次要改善热点与冷点旅游地间的交通状况,使之形成环线。

3、开放的招商引资模式

在招商引资问题上,可采取开放的模式,既可以由屏蔽区内有实力的企业、公司来完成,也可以吸引区外企业来组建,关键是要能够做大。当然,在鼓励私有资本进入的同时,也要掌握“度”的问题。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被屏蔽旅游地应以提高设施服务水平、质量、技术、便利度为主要目标。旅游地要利用后起优势,把高新技术运用到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节约旅游地经济增长的成本代价。

(三)消费决策公平引导模式

为了达到引导旅游者决策的目的,被屏蔽旅游地重点在于打造与众不同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以特色吸引游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改变游客消费惯性模式

在旅游地的选择中,游客对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去过的旅游地具有消费惯性。改变消费惯性,首先用促销或者降价的方式吸引游客前往,配合好的服务和营销策略,让游客形成对旅游地的新的消费惯性。

2、核心旅游产品的差异化选择模式

想要做到旅游产品差异化,应该重点开发优势资源,设计和及时推出新产品。通过一整套旅游开发方式的设计,形成一批独特的旅游产品和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保证被屏蔽旅游地的顺利开发。

3、凸现特色、打造品牌模式

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凸现本地特色,才会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对被屏蔽旅游地的开发建设来说,凸现本地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则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提高自身吸引力的需要,又是保持较强竞争力的需要。

五、结束语

假日旅游发展 第10篇

【摘 要】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主题旅游等新趋势,并就新趋势对旅游公司战略制订过程中应该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避免公司被新形式新趋势所淘汰。

【关键词】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智慧旅游

2015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旅游业总收入达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对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88%。与此同时,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主题旅游成为新兴细分市场,全域旅游成为旅游企业打造综合竞争力的主攻方向,智慧旅游则进一步完善、提升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质量,一系列自主游、自由行等出游方式给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旅游市场发展方向,精准把握发展趋势,抢占战略至高点成为所有旅游企业最关注的问题。

一、旅游发展新趋势

1.全域旅游。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中,李金早局长提出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发展规划,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对于企业,特别是集团公司来说,是指自身各种资源以旅游为核心的全方位整合,以“旅游+”为手段,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

2.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是指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科技全方位优化旅游服务和管理体系,以达到出游更便捷,管理更高效的目的。智慧旅游仅仅是“互联网+旅游“,而是对旅游模式的重新思考。2014年是中国的智慧旅游年,政府积极引导旅游企业促进自身的管理、服务升级,自此,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智慧旅游景区成为旅游企业首要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3.主题旅游。主题旅游是指对某项专题或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主题旅游往往是主办单位根据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充分分析消费者心理需求,为了满足其某一方面特定的需要而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旅游模式。主题旅游是传统旅游模式的升级,由于目标人群定位准确,因此受到市场欢迎。2016年国内旅游景区将加深主题化趋势,“亲子游”、“蜜月游”等主题依然受宠,景区差异化竞争将在主题化方面愈加明显。

4.以生活体验为主的自由行模式。自由行是指消费者自己安排、自主出行、自由体验,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休闲放松,而且成为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对于景区的消费不再停留在“景区观看、酒店住宿”这样单一的模式中,而是更多地融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

二、旅游公司战略制订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旅游行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在全域旅背景下,单纯的“景区游玩+酒店住宿”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更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精细、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为此,旅游公司应以旅游资源为核心,带动地产、酒店、公园等其他资源的联动发展。与其他旅游公司或跨行业公司合作,实现全区域资源的主题化、品牌化,促进所有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消费者综合需求。

1.在全域旅游发展趋势下,各个旅游公司单独经营发展的模式将会受到冲击,全域旅游是大地理范围、宽行业领域的旅游,单个旅游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打造一整条衣食住行娱的价值链,更无法在横跨几市几省的情况下实現资源的整合,因而旅游公司之间的联盟就成为了必要,也是应对全域旅游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优势互补,旅游主题、概念、资源等的重塑、组合,打造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相似特质的旅游企业会通过参股、入股或是签署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重构,旅游行业的前景将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各个旅游共同体的竞争。

2.智慧旅游不等同于“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概念和意识形态上的转变,而不是特定技术的运用,可以说“互联网+”是智慧旅游的支撑,对于公司而言,智慧旅游带给公司的更多的是管理与服务概念的升级、换代。智慧旅游要求公司使用各种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简化、精细化管理流程,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在为游客提供服务方面,主要体现在信息全而精,服务环节少而准,与此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说智慧旅游对公司而言是管理升级的工具,而不是公司发展的目的。积极引进智慧旅游概念的同时,坚定自身战略发展目标才是应对新形势的方式。

3.主题旅游是对旅游资源形象的塑造,全域旅游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一整条吸引游客的价值主题,高水平的主题旅游不是简单的资源重新装饰,而是为游客提供一种带有明显价值和情感趋向的生活体验。例如红色旅游主打革命胜地教育、重温,这为游客提供的是一种重温革命情怀,体会革命人士生活的经历。主题旅游的定位要定在游客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或无法深入体会的情景中,主题旅游更适合于拥有特定资源的企业,因而对于旅游公司而言,首先对自身的资源自行梳理;其次找到自身适合的定位才。

三、小结

旅游公司战略制订与调整要以国家旅游政策为基准,更要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为基础,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风,不切实际的战略调整不如坚守自身的发展模式,打造小而精的产业形式,在当今复杂多样的旅游形势下,不失为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振海.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为旅游业发展绘制前进路标[J].旅游时代,2015(2):6-7.

[2]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加快旅游物流整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第11篇

现代物流是在二战时期军事后勤方面的需要发展应用而来的, 物流对企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都有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随着物流的发展,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经济、电子商务等的有机结合, 物流价值和作用在以上这些领域得到了巨大提升。物流价值在这些领域的良好应用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当前, 国内学者对旅游物流的概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 但总体来讲, 旅游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而开展的物流活动, 包括旅客中转运输、旅游物资供应以及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景区车辆、人员的管理;总体涵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酒店物资供应、旅游商品销售、游客安全定位以及游客旅行包裹的运送等内容。旅游物流作为交叉学科的产物或实践活动, 可以将其理解为从旅游业市场营销角度出发, 用物流管理思想指导物流活动对旅游过程的支持与协调。

二、发展旅游物流的动因分析

1. 旅游物流业所涉及的经济总量规模巨大。

尽管旅游物流的业务分散、批量小, 但是将游客流、旅游商品物流、旅客行李物流等综合起来考虑, 总量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将旅游交通承载量、旅游商品交易量和旅游运输规模设定为旅游物流的三个主要指标[1], 根据国家旅游局资料显示, 2006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249亿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 国内旅游人数13.2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5 830亿元。目前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到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 如新加坡为59.6%, 美国为54.7%,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为49.6%。即使在旅游业发展中国家, 旅游购物收入的比重一般也在20%以上 (根据国际旅游报告1999年调查统计) 。从产值的角度分析。以2006年关于世界入境过夜旅游收入的统计数据计算, 如果以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计算, 则全世界仅入境过夜旅游者的旅游购物市场就达4 567亿美元之巨。从交通运输来看, 2000年纳入统计范围内的全国旅游车船公司有240家。从业人员18.38万人。在陆路旅游交通中承担了近1/3的游客运输任务。

2. 旅游物流能有效整合旅游交通运输作业的单一性、零散性。

一方面, 由于目前旅行社、旅游者自行处理旅游过程中伴随的人流、物流、商品流等, 流通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和协同难度不断增加, 这也是导致目前旅游投诉大多集中在旅游交通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 目前的旅游交通运输作业只从事单一的客运业务, 没有拓展辐射到旅游中的物流业务中去, 即使是渗透到旅游物流作业领域, 如果分别由不同的利益主体承担各项旅游物流职能, 也将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通过整合航空、铁路、船运和汽车运输的企业资源, 形成独立实施专业化营运的服务型第三方旅游物流企业, 是改变目前旅游物流零散状态的方向。事实上, 已经有旅行社、宾馆饭店、购物商店或景区各自组建包机公司、车辆运输公司。也存在旅游运输公司组建旅行社、购物商店等企业的现象。由于旅游交通运输在旅游物流中的独特重要地位, 相关企业更便于进行转换和改造, 将运输功能剥离出来, 应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发展成为旅游物流企业, 将极大扩展其生存空间。

3.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必须依靠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其支撑。

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极大降低客户成本, 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服务水平, 取得竞争优势[2]。从物流供应链的视角看待旅游产业链上的厂商包括旅行社、旅游产品销售企业、旅游运输企业、旅游餐饮企业、旅游住宿企业、旅游产品分销企业等, 这些企业在平时的经营过程中主要通过旅行社在有团队到来的时候进行联系和协调, 各企业之间平时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 所以在旅游活动中特别是旅游旺季到来的时候经常发生住宿、交通、餐饮等旅游投诉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企业供应链之间缺乏必要的深入联系与合作, 整个旅游企业供应链没有真正树立通过实施旅游企业供应链集成管理, 将他们进行战略联结和优势互补, 可降低市场风险、分享供应链优化带来的效益。

三、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指导旅游业是促进旅游业健康、高效发展的关键

1. 通过实施旅游物流信息化来提升旅游产业。

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必须依靠信息化来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伴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 旅游消费更趋于理性, 个性化和多样化旅游逐渐兴起, 在个性化旅游的大趋势下, 传统的旅游信息传播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游客对旅游信息的移动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的需求, 旅游信息化变革已成为旅游产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借鉴现代物流理念的信息功能, 旅游业可分步骤、全方位构筑旅游信息网络。从旅游信息各要素出发, 构筑不同的信息源, 设立专门网站供需求者随时点击。旅游业可以运用航空电子信息系统、电子货币交易系统、地图数据库和图文数据库, 如旅游交通图、旅游分布图、旅游景点、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分布图及数据库, 及时为旅游者提供各种信息。在旅游运作中运用电子商务及时发布信息和处理各种投诉, 实现快速反应, 提高服务水平。办公自动化系统、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产品数据库、旅游客源地市场数据库、旅游研究和咨询机构数据库的运用也可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 减少营运成本[3]。

旅游交通方面, 还可运用物流信息技术进行安全定位和信息跟踪, 即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对车船及每个旅游者进行精确测定和跟踪, 随时掌握旅途中旅游者的行踪, 加强安全控制;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 和电子商务 (EC) , 整合包括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和消费者的咨询沟通, 同时, 游客可以在网上轻松预订机票、酒店和景区景点门票等, 极大地方便了自助游或半自助游的旅客, 从而更多的满足于不同旅游需求层次的游客。

2. 通过现代物流服务理念强化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业较物流业的服务水平要求更高, 因此做到灵活、敏捷、快速反应对旅游业尤为重要, 现代物流理念强调柔性, 对不同的顾客需求及时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 对用户的不确定性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 由于旅游者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个人偏好等的不同, 旅游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心理状况也处于时刻变化之中, 这时需求表现为易变性的特点, 并且旅游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和旅游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 所有这些都应该被充分考虑。旅游企业经营方式必须灵活多样, 其专业化程度越高, 经营风险越大。柔性理念的运用可使旅游企业做到灵活经营, 提高顾客服务绩效。如旅游业除提供传统的包价旅游外, 还可提供单项服务、半包价旅游、小包价旅游、组合旅游等服务项目, 满足旅游者差异化的心理需求, 以灵活性实现敏捷、快速反应[4]。物流业发展至今, 已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管理思想、方法及技术手段。今天的旅游业也已步入市场竞争白热化的阶段, 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 通过大力发展第三方旅游物流来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旅游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旅游企业要从传统的低价恶性竞争中走出来, 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物流是降低成本, 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 获取更大利润的重要手段。应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将原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 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既可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的物流业务, 也可将其全部或部分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承担。第三方物流是由旅游产品供、需两方以外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是在供应链中。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客户所需全部或部分的物流服务。从事旅游运输、旅游物资仓储等企业应积极向第三方物流转化。需要指出的是, 服务于旅游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等直接费用收入, 而是来源于旅游物流信息整合和旅游物流方案设计。

目前, 旅游运输公司借助电子商务和传统运营模式组建第三方旅游物流企业已经有成功案例。旅游物流企业作为独立经营的公司, 既可以本身承担旅游业务和物流业务, 也可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 在这方面日本“宅急便”模式确实值得我们借鉴[5]。

现代物流和旅游产业的整合必将极大的提升旅游产业的增值空间, 促进旅游产业的高效、快速发展[6]。需要指出的是, 对于旅游物流的整合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其具体的如旅游物流供应链运行机制、旅游物流规划和系统设计、旅游物流作业流程、旅游物流经营组织管理等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随着旅游业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演进, 旅游物流的理论发展和实践需求必将催生旅游物流产业的形成, 从而更好的服务和提升旅游产业。

摘要:旅游物流是旅游学和物流学交叉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 物流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有效运用能使得旅游交通的单一性、零散性得到巨大改善, 通过引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可以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实现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旅游物流信息化的实施、现代物流服务理念和旅游服务理念的结合以及大力发展第三方旅游物流等是旅游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旅游业,物流,整合

参考文献

[1]赖斌, 杨丽娟.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解析[J].广西社会科学, 2O06, (3) .

[2]王之泰.物流工程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3]唐顺铁, 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 1998, (3) .

[4]朱君荣.中国旅游购物业的现状与未来[EB/OL].http://stock.163.eom.

[5]杨亮.用现代物流理念整合旅游业供应链[J].山东经济, 2004, (4) .

上一篇: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误区下一篇:文化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