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职能范文

2024-09-11

企业统计职能范文(精选7篇)

企业统计职能 第1篇

一、现阶段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统计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是指监督职能、咨询职能和信息职能, 而现阶段统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也主要是指这三个方面的不足, 现在进行一一的分析。

1. 监督职能方面存在的不足

企业的统计工作就是指对企业相关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比如说公司的盈利、公司的亏损、公司的债务往来情况等, 都是企业统计的职能。对企业数据进行统计, 方便对以往的数据信息进行监督。但是, 现在企业的统计职能, 并没有很好地将监督职能发挥到恰当好处, 不能横向的与其他公司进行精确比较, 也不能纵向的对当前企业和以往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 这就是它的不足之处。

2. 咨询职能方面存在的不足

现在企业的数据统计工作往往是将简单的数据进行罗列, 而且一般针对的是已经发生了的情况的统计, 这就严重说明了企业统计中咨询职能的不足, 因为它没有办法对数据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整理, 无法查询到简单的数据后深刻的含义, 而想要获取信息的管理者也不能了解到自己想要的有价值的资料, 这就是统计咨询职能方面的不足。

3. 信息职能方面存在的不足

进行企业数据的统计, 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将信息进行整合, 从而能够全面的掌握信息。但是, 现在企业中所搜集的信息, 往往并不全面, 而且信息的覆盖率不完善, 内容很多都很狭隘, 并不能完整的反应企业本身的基本状况。这就说明, 统计工作中信息职能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2]。

二、如何更好的发挥企业统计职能

1. 及时准确的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企业的统计工作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统计数据信息, 因此, 必须及时准确的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资料,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做到这一点, 就要及时准确的检查送报的信息, 防止出现差错, 对其中有疏漏或者出现错误的数据要及时改正, 不隐瞒实情, 不虚报信息, 要做到统计的数据是真实有效、全面具体的, 这是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要求和必要条件。而这些数据资料, 尤其是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人员工资、设备投入与产出、产量、利润、产值等这些相关数据, 必须要着重进行记录, 一旦发现问题, 必须及时改正。

2. 确保信息统计数据的实效性和参考价值

很多企业的统计部门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他们统计的很多信息都是过往的资料, 并不能反映当前公司的基本现状, 这就使统计资料不能与时更新, 也就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价值。所以, 必须要加快信息统计的工作效率,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探讨和分析, 研究某些报表或者数据所反应的发展趋势, 以更好的为公司的决策领导人所用[3]。

3. 要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

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就是统计数据的质量。必须要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才能更好也更放心的运用这些数据为企业的其他工作服务。如果数据不真实, 那势必会影响工作, 也就会影响工作的运行态势。因此, 要积极的解放思想, 学会从各个渠道、多方面、多层次的搜集所需要的数据, 并运用各种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核, 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为企业提供更精品的数据和精品的分析, 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献策献计。

4. 要坚持发挥统计服务监督职能

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统计服务的监督职能, 这种统计监督职能主要是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得来的。做好企业统计职能, 就必须要加强对统计服务监督的监督作用。众所周知, 起到监督作用的部门或者机构, 往往是会得罪人的, 在企业的统计部门中很少有能够不奉承、不欺瞒、不虚报的人, 这就是为加强企业统计工作要着手改进的地方[4]。

必须要把企业统计的监督工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让他们掌握相关的法律规范, 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 并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让专业人员带头示范, 对于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不足要及时改正, 更好的做好企业的统计工作。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 企业已经确定了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企业是越来越面向市场发展的, 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环境下, 必须正确的开发企业统计的职能, 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 以使企业的统计职能更好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摘要:当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形势下, 企业中的统计工作也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企业内部有很多部门, 有很多的工作需要通过统计才更好的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服务, 更好的统计数据资料, 指导工作。本文主要讲述了现阶段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更好的发挥企业的统计职能。

关键词:企业,统计,职能,探讨

参考文献

[1]胡仕华.关于企业统计工作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2 (18) :32-33.

[2]邓新玲, 王好远.对加强当前大型国企统计工作的一些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2 (25) :25-26.

[3]奚琳琳.浅谈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统计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36 (3) :36-37.

发挥统计职能 服务经济发展 第2篇

一、全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基层,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全年共撰写统计信息近150篇,被省内网采用25篇、市局内网采用100篇,撰写统计分析25篇。其中《2013年县域经济考核方案变动解析》被廖书记签批、《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解析》被常区长签批。配合区委区政府完成了2012年《东宝区情》及《东宝区志》的更新工作,每月按时对外发送《统计快报》及《统计月报》,并在《东宝公众信息网》公布,方便各届随时查询数据。及时提供区委、区政府等领导要求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二、加强部门联动,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及时沟通汇报,整体联动。将确保数据质量作为统计部门第一要务,根据省局5月20日数据质量核查情况通报视频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向乡镇、街道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统计视频会议精神认真抓好我区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及时组织召开乡镇、街道、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重申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绝不能干预企业上报数据的原则,要求用真实可信的数据做监测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二是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召开乡镇、街道月度考核会议,通报数据质量监控情况,要求各乡镇(街道)做到即报即审即改。紧紧围绕数据质量第一的意识,不断转变统计观念,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努力突破瓶颈制约,有序地推进东宝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三是组织召开各项重点支撑指标督办会议。今年下半年,常区长组织召开几次重点支撑指标督办会议,就各个指标的增长幅度对我区GDP的影响进行测算,要求各部门重视部门数据质量,与统计部门做好数据衔接工作,提高部门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匹配度,圆满完成我区GDP全年目标任务。

三、全力服务“四上”单位申报,圆满完成市定目标

2013年,东宝区统计局全力服务规上企业、限上企业培育工作,早安排早布置,采取印发申报指导手册、组织专门培训、召开专题督办会议,联合部门上门督办、专业人员集中会审、邀请市领导帮忙会审等方式加大对“四上”企业申报的服务力度。全区全年申报“四上”单位170多家,通过95家,其中工业18家,净增16家、房地产9家、建筑业6家、限上商贸法人单位56家,净增47家,个体户60家,净增43家、重点服务业9家。圆满完成了市政府给区政府下达的规上企业净增16家,限上商贸单位净增35家任务。

四、发挥统计职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每月定期召开县域经济形势研判会,要求各县域经济责任单位对照年度目标对每月经济情况和全年形势进行预测和分析,确保各项数据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并对各项考核指标逐一分析,找准差距、原因、研究制定赶补措施,算好时间帐和任务帐。同时加强对乡镇、街办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督办检查,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东宝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第一方阵的位置不动摇。

五、争取领导重视,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

认真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组织、宣传、人员、经费等方面着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常北方同志为组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东宝区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第三次经济普查的组织领导和普查事项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要求统计人员按培训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填报普查表,按普查制度规定报送方式上报各种普查资料。由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普查培训、摸底、登记、基层表审核、数据处理、抽查验收等环节实行严格管理,确保普查质量。

2014年,我们将继续积极配合完成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抓学习、抓管理,切实解放思想,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继续加大统计干部培训力度,提升统计干部服务基层的能力,加大对基层统计的指导和服务;提升统计干部业务分析的能力,组织多层次培训,开展统计知识主题竞赛活动,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不断提升统计干部看数据、懂数据和用数据的能力,力争在全市统计系统考核中再创先进。

对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统计职能的探讨 第3篇

一、现阶段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统计工作有三个重要的职能,分别是: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现阶段企业的统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信息职能。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多数企业的统计工作,还停留在对官方的统计任务的核算上,其性质仅仅是一份总结报告。所搜集的信息,缺少真实性和全面性,对于企业本身,并没有多少现实的意义,信息职能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2、咨询职能。

目前的统计工作,只是针对事后工作的统计总结,收集、整理的也仅是企业的内部数据,而统计分析也不过是对数字的简单罗列,缺乏对数据深入的剖析,同时也缺乏对同行业的竞争者和行业外的整体环境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于这样的统计结果,企业的经营者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无法把握市场的宏观情况,从而使统计的咨询职能丧失。

3、监督职能。

企业的统计工作,是公司在一个阶段内对经营状况的数据反应。这些数据如果同企业历年数据做比较,就能反应出现阶段经营存在的问题;与竞争对手的数据相比较,能反应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样就能对企业在横向和纵向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企业管理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所以监督职能受到了人员素质、机构设置、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无力承担监督职能。

二、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统计职能的对策

1、明确统计工作的服务对象。

在新经济形势下,因为国家统计部门和企业的统计主体不一致,统计的目标也有所不同,所以导致统计的行为方式也应不同。在目前的统计制度下,企业应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统计调查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统计方式和方法,这种统计行为服务的对象既是企业自身,也是国家统计机构。

2、变革统计内容。

公司的统计工作,在过去相当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统计内部信息为主,内容大多为产品生产、资金流入流出、生产资源投入等等。作用只是对公司内部流程的一种描述,对企业的外部环境,缺乏必要认识。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有必要增加企业对外部环境的统计工作,甚至扩大到全球经济领域,对企业所面临的资源、市场、经济、法律等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并能对环境未来的发展变化进行判断。

3、调查方法的改革。

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必须要及时掌握有效信息。但是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费力又费时,而且收集到的信息具有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抽样的调查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省时省力。

4、统计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统计方法主要是以手工为主,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到统计台账,然后加以汇总,效率很低,失误率高。而新经济形势下,信息技术已经为统计方式带来很大的改变,数据库系统,能将资料储存、整理、检索、分析,实现统计工作的高效、快捷、规范,很好的满足企业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只有将统计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优化统计方法,得出的统计信息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性。

5、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

完成企业的统计工作的员工,需要有一定统计知识和专业技术。但是现阶段企业的统计人员,大多数都存在着学历低、技能低的现象,这就需要企业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培养统计人员扎实的统计学基础和业务知识,比如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会计学知识、电脑知识、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工艺生产技术等等,确保统计人员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同时,加强对企业理念的灌输,如企业文化、服务意识、开拓精神等等。

三、总结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企业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各种各样的企业大量出现,竞争尤为激烈,企业只有加强对企业统计职能的改进,才能在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统计工作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新经济形势下, 统计工作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从现阶段企业统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入手,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统计工作的状况。并从明确统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变革统计内容、调查方法的改革、统计方法改革、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等五个方面, 分析了加强企业统计职能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职能,服务对象,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唐小燕.对统计工作中若干分析方法的几点见解[J].大众科技, 2007 (05)

[2]李继梅.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05)

[3]张丽英.谈企业统计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J].商业时代, 2007 (13)

[4]吕岚.企业统计建设之我见[J].中国统计, 2005 (02)

企业统计职能 第4篇

一、我国统计管理在企业中的现实情况

1. 统计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的现状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 必须做好统计管理工作, 保障统计管理工作的流程、内容都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但是, 我国国企的统计管理存在着一些工作流程不规范的情况, 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国企统计管理工作的机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国企内部绝大多数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机构对统计管理工作进行控制, 这一不规范的现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 国企内部进行统计管理工作的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当前企业的统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并且没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职能分配体制, 造成在工作中无法形成合力, 无法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 进行统计工作的人员配置不够合理, 这一问题体现在一方面人数上存在不足的现象, 另一方面就是在统计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 经常受到一些外界行政力量的干预, 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2.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执行力度不够

国家关于国企统计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并没有指定严格可行的一些法律法规, 即使有一些规定, 也规定的较为笼统, 同时, 国企内部对一些规定的执行力度不够, 在统计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统计管理标准;对一些违法进行统计管理的人员和干预统计管理的人员没有良好的举报或者控制渠道;企业内部为了获得一些容易对一些统计资料不注重保存;在宏观上缺少监控等。

3. 统计决策意识和管理意识滞后

统计管理工作并不是根据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的被动的反映, 而是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律, 在统计管理的基础上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了解, 为以后的企业发展提供指引, 并结合国家的一些经营政策更好的促进国企的发展, 但是, 当前我国国企的统计管理工作的方向出现了偏差, 只注重对过去的经营信息进行收集, 而不注重分析, 这是极为重大的缺陷, 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决策和发展。

二、强化统计管理和决策职能的改进措施

1. 加强统计管理机制的几个要点

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促进过去的顺利发展, 提高其经济效益, 必须做好机制管理工作,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提高国企内部统计工作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提升到一个进行高度进行重视, 使得企业的统计管理和决策职能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营策略被关注;第二, 增强国企内部统计工作的服务和咨询作用, 使所进行的统计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企业管理和决策信息, 保障企业决策的合理和可行;第三, 对企业统计管理的人员进行整合, 进行集中的培训, 切实提高其工作水平, 并建立起可行的任用评价体系, 保障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加强立法工作, 并保证法律法规得到贯彻执行

立法是保障国企统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有效完成的依据, 因此, 针对我国国企统计管理和决策职能弱化的现象, 必须加强立法工作, 比如国家要及时出台一些针对统计管理工作的法律, 同时, 地方政府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法规, 对一些细节不断进行细化, 保障统计工作的程序严格。同时, 国企内部要强调执行力, 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监督一些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同时, 实行定期工作情况汇报或者公示制度,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进行统计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处罚。

3. 提高统计决策意识和管理意识

国企要定期组织进行统计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进行学习, 使他们掌握一些先进的统计管理经验, 提高其统计决策意识和管理意识, 并要求他们定期进行学习总结, 将其统计决策意识和管理意识作为考核其是否合格的标准。

三、结语

统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 有必要通过改善统计管理内部政策, 更新统计管理相关体系, 加强统计管理观念, 全面提高统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摘要: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 在这一体制中, 国企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资源的重要掌握着。同时, 国家为了更好促进国企的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平衡, 采取了积极的制度改革, 根据我国国企的发展, 对国企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国企内部统计管理工作, 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企内部统计管理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就是立足于研究如何强化国企统计管理和决策职能的角度, 通过对国企内部统计的现实情况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力求为我国国企统计管理和决策职能的加强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国企统计,管理和决策职能,强化

参考文献

对提高海关统计职能延伸的几点思考 第5篇

1. 延伸海关统计职能的重要性

海关统计职能延伸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一体化及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增大, 使海关统计职能延伸十分必要。当前, 国际局势持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摩擦的增多, 使得延伸海关统计职能, 提高海关分析质量变得更为迫切。我国已进入了加人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 贸易摩擦明显增多, 国家、政府部门在作决策时对海关统计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海关统计如何在个性化的分析基础上做好预警监测, 统计职能的延伸和分析质量的提高更为迫切。

2. 延伸统计职能、提高分析质量的措施

2.1 服务于海关监管和内部管理, 加强分析的政策性

海关统计是国家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和检查、监督其执行情况, 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之一, 因此, 在宏观上, 海关统计分析必须紧密联系国家现行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 加强对外经济形式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 客观的提示当前对外贸易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印证外贸方针、政策在外贸实践中的必要性、可行性、适用性, 指出其与外贸实践活动不相适应的部分和提出整改的建议。

首先, 在进出境监管方面, 用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 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以提高海关严密监管、高效运作的水平。其次, 在税收方面, 通过设定科学的税收评估指标, 对商品归类、审价、原产地、减免税等各项指标进行适时监控, 努力实现税收应收尽收。再次, 在打击走私违法犯罪方面, 充分发挥监测和预警作用, 加强分析数据, 以提高反走私预警和应变能力。最后, 在加工贸易管理方面:运用统计数据, 对企业从备案到核销的各个环节做出分析, 提出监管重点和风险, 使稽查部门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管。

2.2 加强对进出口贸易预警监测和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全面性、适用性

统计的预警监测功能是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作为编制国家进出口贸易统计的职能部门, 只有不断提高进出口预警监测能力, 才能起到保护国家经济利益, 促进外贸发展的作用。

2.2.1 加强对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会、商会的支持

海关预警监测的结果要转化为成果最终要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做出相关判断。将海关预警监测的结果及时通报给各级政府和部门, 使各级政府和部门根据预警监测结果做出判断, 而海关预警监测的相关信息的传递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商会、行会牵头组织, 可以较好地弥补企业资金、人才和信息等的不足。

2.2.2 为企业服务,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及时向企业发布进出口预警监测信息, 适应社会各界对进出口预警监测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向企业宣传进出口预警监测系统, 使企业能通过系统平台了解国际市场信息, 提高科学经营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2.2.3 加强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全面性、适用性

海关统计分析工作要想把握对外经济的脉搏, 反映有时代特点的对外经济规律, 就必须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自觉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对外经济的问题。

2.3 加强对海关统计指标的行业管理, 提高统计分析的时效性、科学性

统计指标是统计的基本细胞, 统计指标的设定是有其科学内涵的, 指标设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设定该指标的初衷。在目前情况下, 各部门、各海关为加强管理和业务需要都不同程度地设定了相关指标, 有些指标有其科学的一面, 但也有不严密的方面, 运行这些指标, 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一是各部门相对独立, 各自单线按对口业务统计, 有时为统计同一指标数据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统计, 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一些指标有其科学性, 但严密性不够, 使指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三是一些宏观指标用作微观考核, 易引起不公平。因此作为统计部门, 应从专业角度出发, 对海关系统内的各种指标加强“行业”管理, 必要时可由总署规范, 各种指标管理归口统计部门, 各部门需要增设统计指标时, 必须到统计部门备案, 统计部门对指标的科学性、实用性、严密性等进行必要的论证, 使统计指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外经济的内涵及其构成和发展不是盲目的、杂乱无章的, 而是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等规律的。因此, 在分析研究进出口贸易时, 就必须在研究其质的同时, 研究其量的规律性。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充分重视开展定量分析, 应用数学的多变量分析方法, 建立国际贸易经济数学模型, 对进出口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从而为对外经济的科学论证提高定性和定量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谢凤燕.现代海关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企业统计职能 第6篇

人们常常把海量数据与采集它们的工具、平台、分析系统一起称为“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

一方面,已经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对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模式带来新挑战,将促使基层统计工作的数据采集方式发生变化,管理体系及运作方式发生调整; 另一方面,大数据也将推动基层统计机构加强统计数据流控制和数据分析手段,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大数据背景下对基层统计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2. 1 统计工作信息化的挑战

“联网直报、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统计四大系统工程的推行,网络技术对人工的取代,使基层统计机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以前的催报、加工汇总、审核等职能转化为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整理,分类数据融合再加工,加大工作量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效率。2014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过程中手持PDA终端的广泛使用,宣告基层统计调查工作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面对海量的统计指标和庞大繁杂的调查数据,离开了信息化的支撑,就不能有高效率和高质量。尽快适应统计工作信息化带来的工作内容及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帮助社会形成生产、物流、交易等环节的数据化,并将这些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系统收集、存储起来,将是今后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常态。

2. 2 数据分析应用专业化的挑战

从海量数据中“提纯”出有用的信息,对基层统计机构的数据处理能力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就统计机构内部而言,一是现阶段应立足于国家统计局推行的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系统、手持PDA终端系统在调查中的应用,及其他部门统计数据,促进数据信息平台的有效融合,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二是亟须提高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力。现行的基于国家一套表系统的统计数据库功能不够完善,造成大量统计数据难以进行深度加工,难以进行部门、专业之间数据共享,难以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直接制约着基层统计效能的提高。基于所处地区的专业原始数据库、专业工作数据库、综合应用数据库、统计数据发布库的建设,逐步形成数据库与统计软件平台对接、以统计业务流程为基础、能够方便管理和处理不同类别数据采集需要,是今后基层统计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对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已有比较完善的方法和工具,对大数据中包含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生产出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决策依据是基层统计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2. 3 对基层统计人员执业水平的挑战

对于基层统计人员,在立足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之上,新的需求不断涌现,必须胜任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不仅要具备统计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统计技术和统计工具进行分析挖掘,还要具备数据仓库知识,数据挖掘技能,熟练掌握主流数据挖掘技术和工具,更重要的是他还要具有针对具体专业业务的理解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

同时,不同于上级统计机构,只需面对系统提供的数据即可,基层统计人员作为直接面对企业和调查单位的基层统计人员,更加熟悉和了解所属地区各个企业和调查单位的实际情况,在监控数据的过程中,能够随时发现数据上报单位经济数据的规律和异动,因此能够有针对性地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甄别。同时,面对日益繁杂的数据,如何分析整理,提供能够反映本地区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再加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是新形势下对基层统计人员执业能力提出的新挑战。

3 基层统计机构职能转变的方向

3. 1 转变职能定位

由于全社会对经济发展数据关注度的提高,国家统计局每季度公布的GDP增速、CPI、PPI等数据已经成为新闻热点,随着大数据带来数据的爆发性增长、种类的多样化,对统计过程透明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理论上看,这样可以提高统计调查的准确性、透明性,可以消减民众对于统计数据的质疑。基层统计机构作为把控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必须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只是单纯数据“输送端”角色,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变身为数据“采集端”和“加工端”,实现由管理型统计向服务型统计的转变。

3. 2 改进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面,一方面,研究制定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体系,针对统计数据生产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明确各阶段的控制要点和评估方式;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的功能设置,加强对各环节的数据质量控制,例如,通过规则元数据实现对基层填报阶段的数据质量控制,通过各级统计机构对基层数据的审核汇总实现对评估阶段的数据质量控制。按照统一的方法计算、核算分层数据,为地方和国家数据之间、地方各级之间数据的衔接提供保障; 可以实现专业统计和综合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之间原始数据的共享,为消除专业统计和综合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之间数据的交叉重复和不一致提供保障。要针对大数据量大且内容庞杂的特点,认真研究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积极推动数据处理方式从简单汇总向数据挖掘方向转变,加强对数据的预处理,提高数据处理的智能化程度。

3. 3 引入专业化的分析手段

充分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有偏于综合功能的如Python、R、MATLAB等; 有偏于统计分析的SAS、JMP、STATA、SPSS等; 有偏于质量控制和西格玛方 法的MINITAB; 有偏向于 计量经济 的EVIEWS,有偏于数学的MATLAB、Mathematica、Maple;有偏向于结构方程的AMOS; 还有专门为一种模型服务的如灰色模型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解每种工具的特点和擅长,将其运用到统计业务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过程中,才能做到应对海量数据的时候游刃有余。针对大数据速度快、存在形式多样且关联性强的特点,通过加强实时分析、关联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提高统计分析的时效性、趋势性和直观性,提升统计工作的分析水平和预警预测能力。

4 结 论

企业统计职能 第7篇

滦平县的潮河流域有11个乡镇,89个行政村,854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4.96万亩,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2‰。总劳力5.34万个,总户数34347户,其中农业户数32628户。

本区在历史上水旱灾害严重,俗有“十年九旱,春夏连旱,非旱即涝”之称,20世纪58、76、91年特大水灾、60、72年特大旱灾、80年代8年连旱,世纪之交7年连旱,使流域内植被减少,加之村民居住分散,牲畜放牧散养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涵养净化水源和空气的功能下降,沙尘暴频繁,水资源日渐匮乏;加之人口增加和村、镇扩大、用水量急剧增长,由于人们的节水意识薄弱,急功近利的思想,短视行为十分严重,取水任意开采,用水大量浪费,农业用水大水漫灌,生活用水浪费严重;本区工业基础薄弱,以铁、金采选业为主的乡、镇工业分布广、规模小、用水多、环境影响大,受资源和资金制约,有的没有作尾矿库的闭库和地貌恢复工程,一旦遭遇洪水,易形成坍方、滑坡、泥石流,甚至垮坝、矿渣和矿砂堵塞河道、冲、压良田,加剧潮河河道和密云水库的淤积;由于基建规模扩大,河道过度采砂,使含水层变薄。

2 全面节约、高效利用、综合治理、有效保护水资源

在当今社会,节水是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建设的需要,还是国际政治环境的需要。以色列和南非的经验证明,即使在缺水地区,只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节水管理措施,也可以较低用水标准实现现代化。因此要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广渠道防渗、喷、滴、微、管灌、间歇灌溉技术及旱作农业。做到实时预报、精确灌溉、科学施肥,提倡增施有机肥、沼肥和生物治虫,尽量使用无毒、低毒,易于分解的农药和可降解地模,在保证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不减少,甚至略有增加的基础上,提高水、肥和农药的利用率,治理非点源和白色污染,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生活方面要利用经济的杠杆作用,合理调控水价,国外研究表明,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同时如果水费没有占到市民收入的1%以上,人们就不会注意节水问题。应分区分期分质供水,杜绝一次定额交纳水费敞量用水现象,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和定额内少用水奖励制度,推广和使用节水器具。同时做好废电池、废水银温度计回收,防止重金属污染,有资料表明,1节1号废干电池可使1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1粒钮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的水,废电池中含有大量的汞、镉、铅、铬、镍、锰、酸、碱等有害物质,泄漏到环境中,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和危害。汞为积蓄性毒物,除慢性和急性中毒外,还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一克汞(一支水银温度计的含量)就足以使一个8万平方米湖泊的所有鱼污染。在工业方面,对新建的铁矿在审批时就明确将来必须作尾矿库的闭库和地貌恢复工程。同时根据矿山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和规模经营,建设符合标准的尾矿库,提高选矿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取水、用水、节水、管理水、保护水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群众性工作。

3 优化配置、科学管理水资源

通过拦截大气水、涵养生态水、增加地表水、开发地下水和全面节水,增加本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在此基础上,用系统水利的观点指导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人工科学调控,空间上按“四水”转化规律实行联合调度、联合运用,时间上用截(云水资源)、蓄(水)、引(水)、提(水)结合方式,实现年际间、季节间的有效调配。要实行量水而行,以水定供,以供定需,分类供水的分配制度,优先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统筹兼顾工业、农业、生态等用水。要建立一套水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做到依法开发、利用、节约、配置、管理、保护水资源,克服那些取水任意开采,用水大量浪费、污水任意排放现象。同时充分发挥水权转换这一经济手段,强化上、下游利益补偿机制,在保障本区用水安全的同时,采取闭口下泄等行政措施,将节约下来的大量水资源,输送至下游高效率、高效益地区,缓解北京市供水紧张状况。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区域服从流域,下游参与投入,上游节水,下游利用,共同受益和发展。以此协调上、下游,局部与全局,个人与群众,当代与后代利益,使本区与周边地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EVA的冷思考下一篇:经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