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礼仪》

2024-07-22

高职《商务礼仪》(精选11篇)

高职《商务礼仪》 第1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领域具有高级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应掌握职业技能, 还应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两者缺一不可。职业技能的培养有赖于专业课程, 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呢?系统的礼仪实训课程提供了答案。

目前, 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商务礼仪实训课程,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是,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实训课程往往成为灌输型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 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 结合自身的实训课程教学经验, 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商务礼仪实训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

一、围绕职业素质的提升和第二天性的养成设计课程目标

商务礼仪实训课程针对社会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 选取与常见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礼仪知识与技能作为教学与实践内容, 同时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致力于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商务礼仪知识, 提升人文素质;掌握职业岗位要求的商务礼仪技能;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岗位能力。简单来说, 就是重礼、学礼、知礼、守礼、用礼。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 商务礼仪实训课程应紧紧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展开教学与实践。礼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硬的条条框框, 也不是各地区、各国家整齐划一的千篇一律。因此, 礼仪知识必须紧跟其发展趋势, 适时更新与调整, 以免与社会脱节。另外, 既然是实训课程, 理论适度够用即可, 不必过多深入。同时, 礼仪实训课程以服务就业为导向, 并以商务工作群要求的实际能力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 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岗位能力的目的。当然, 礼仪也不是在实训课程中就可以速成的, 速成的只能是礼仪的“形”, 而礼仪的“神”则需通过课堂的点醒、学校氛围的感染以及个人的习惯养成潜移默化才能为学生所融会贯通, 并成为其第二天性。因此, 礼仪教育始于课堂, 并不终于课堂。

二、立足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实现设计课程内容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实现, 必然要求实训课程内容的精心安排与组织,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在高职院校, 商务礼仪实训课程作为素质拓展课, 面向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 包括商务文秘、国际贸易、旅游等各专业, 而不同专业有其特定的就业岗位群。在分析各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 可以得出“出面”“出口”“出手”是其共性要求的职业能力, 即良好的职业形象、沟通表达和待人接物的能力是各行各业的“通行证”。围绕这三种能力, 通过对相关企业商务活动的调研, 设计选取了最为常见和实用的商务活动类型作为教学项目, 即商务形象礼仪、商务接待礼仪、商务沟通礼仪、商务用餐礼仪、商务活动礼仪这五个项目。

同时, 教学内容的选取还应结合各专业对职业能力和素质的个性要求。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一方面体现在共性项目的个性演绎上。在以上五个项目的教学中, 任务设计、案例设计、教学视频、模拟情景、评分标准均体现专业特色。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体现在个性项目的设计上。如旅行社及导游服务礼仪项目适用于旅游英语专业, 办公文书礼仪项目适用于应用英语专业, 商务谈判礼仪项目适用于国际贸易专业。

另外, 在选取内容时, 有必要了解礼仪发展趋势, 注重礼仪的规范性、时代性和差异性, 有机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如在讲解会面礼仪时, 除了向学生介绍握手礼、鞠躬礼与拥抱亲吻礼实施的规范化要求外, 还应强调不同会面礼仪适用于来自不同国家的来访者。

三、结合实用性、实践性、趣味性和职业性设计教学方法

商务礼仪实训课程要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 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 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在课程具体实施中体现实用性、实践性、趣味性和职业性, 以引起学生对商务礼仪的重视、学习兴趣和热情, 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首先, 在讲授知识时, 做到理、趣和情的结合, 以理服人, 以趣动人, 以情感人。在每一项目的教学课件中, 选取的图片、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应取材于实际, 生动、有趣、形象。各项目的案例可前后衔接, 以某一人物的职业经历为线索展开, 增强趣味性与情感性。其次, 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做到理论与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互为支持, 互为补充。再次, 注重课堂实践与课外活动的结合,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礼仪教育开端于课堂, 却不局限于课堂。鼓励学生开展文明礼仪的主题班会、礼仪知识竞赛和个人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 并积极参加学院学校活动, 应用礼仪知识和技能, 展现自己的风采和素质。另外, 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自己的着装、举止, 并对学生提出形象举止礼仪要求,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去亲身观察, 留意生活中和校园里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 拍照或录像, 作为课堂案例, 提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表现,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平时通过举办有关礼仪内容的活动, 开展礼仪讲座等, 形成学礼、知礼、懂礼、守礼、行礼的氛围, 让学生在氛围的浸染中将礼仪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成为第二天性。最后, 致力于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的暑期实习和毕业定岗实践相结合, 使礼仪知识和技能真正服务于就业。

遵循这样的理念, 在具体教学与实践中,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 将理念落到实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①案例式教学。收集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 从而使其掌握礼仪知识。②讨论式教学。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礼仪相关的问题, 推荐代表发言, 最后教师概括点评,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③讲练式教学。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如在商务形象礼仪项目中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 要求学生注意仪容、仪表、仪态, 安排他们分组练习, 互相观摩、互相评分、互相纠正, 提高礼仪技能。④模拟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模拟交际场景或情景, 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如在教学商务形象礼仪、接待礼仪和沟通礼仪项目后, 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选派考官, 进行模拟面试, 由学生考官考核各组学生在面试时的形象、言谈、举止是否符合职业要求, 决定录用与淘汰。

四、融合有形和无形方式设计考核方案

有效的考核方式也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途径。商务礼仪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考核方式。有形考核方式是各项目实践作业与笔试考核的结合, 以此强化礼仪知识和技能, 而无形的考核方式不计入实训成绩, 但贯穿课堂始终。根据相应实训项目, 模拟职场竞争, 优胜劣汰, 逐级考查学生。如第一轮考核为形体考查, 通过者进入第二轮考核——模拟面试, 考查形象和言行举止, 通过面试者进入第三轮考核——专业技能考查, 最后一轮则为商务活动的组织综合考查, 逐级淘汰, 选出最后的优胜者, 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加强商务礼仪对就业的积极意义, 意识到提升自己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肖丽珍, 冯军.商务礼仪实训课程设计探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0 (4) .

[2]吕亚君.“商务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0 (6) .

[3]白志刚.高职服装专业整体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8) .

高职电子商务论文 第2篇

1.1课程结构不合理

电子商务开展时间不长,属于新兴专业,很多学校都无法掌握电子商务人才的就业方向,教学目标很广泛,培养的人才属于“全能型”,从源头上就不符合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学校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即懂得商务又懂得电子的综合型人才,不知应把重点放在“电子”还是放在“商务”上,结果“电子”与“商务”都抓,而学生的基础以及精力无法迎接如此多的内容,导致学生在毕业时两方面都没有学好,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不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在商务方面又不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这都是因为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目标没有精确定位市场。

1.2组织课程逻辑错位

一些院校在专业课程安排上,并没有依照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逻辑层次来安排。如一些高职院校把应在大一开始时设立的计算机基础或是网络基础课程设置到了第三学期进行讲授,二网页设计本应设置在第二学期开设,却被放到了第四学期,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完全是在无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不尽如人意,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1.3实践教学缺乏意境

电子商务是很多学科的交叉性的新型学科,通过网路、信息以及数字技术来实现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目前很多学校的专业课程中并没有把实境性和创新性突出出来,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实施和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建设往往都是以模拟性试验为主,针对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内容,严重缺乏必要的演练环境。在教师本人方面由于很少参与到商业的实际运作,因此在教学中所包含的案例来源以及创业实习指导等都非常的具有限制性,无法包括更多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1总体思路

课程实训教学建立向着多样化发展。学生在商务电子化的构思能力需要通过课程实训、认知实践以及结合实训等多种实训手段来提高,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以技能,重点是是学生建立一个熟悉传统行业运作流程与特点的构思能力,并逐渐使学生自行寻找和掌握商务思想与技术相结合的划界另外还需要通过必要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商务职业敏感。

2.2具体内容

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兴趣,可以依照网络销售以及网络信息编辑等的形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培养,合理设定开设的课程,把商务课程与技术课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或是改进,避免知识的重复或是遗漏。建议把认知实践安排到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使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方面后期的学习。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经历的时间还比较短,目前仍然处在应用和发展之中,现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电子商务理论面对不断发展中的电子商务,无法做出非常准确的指导,因此应把实战性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建议学校把实训室与物流公司等企业集合在一起来作为实训场地,逐渐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以及实践中中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进行优化及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扩宽学生的视野与学习渠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另外还需要改革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评分制度,把成绩与学生可能从事的职业联系在一起,把传统的百分制度变为“优秀、良好、合格”等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小结

《商务礼仪》课程高职教改的必要性 第3篇

在现代商务活动中,一个成功的人士,不仅要求具备熟练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良好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能力的积累,这些都需要以礼仪教育为基础。商务礼仪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良好的个人礼仪不仅是学生学习、交往、沟通的向导,特别是对于学生就业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以迅速地立足于社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商务礼仪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塑造良好个人气质,提升礼仪道德修养,培养能够熟练进行商务交往的技能,可见商务礼仪是现代社会每个人掌握基本技能。

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普遍存在基本礼仪素质较为低下、礼仪素养薄弱的问题,导致其在校难以融入集体,毕业进入工作单位不懂得与领导和同事的相处之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于以上分析,在高职院校开设《商务礼仪》课程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交际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商务礼仪的内涵,掌握正确的商务礼仪,培养商务礼仪素养,提高素质,懂得如何塑造成功的个人商务形象及进行得体的商务交际,从而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一门与工作实践紧密接合的应用型课程。

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礼仪》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专业课,但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强调了《商务礼仪》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忽视了礼仪技能的运用和掌握,学生现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方面是认知不到位;另一方面是难以做到“知、行”的统一。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一)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各院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较少交流,在课堂上的礼仪知识的实战性演练不够。

(二)对实践教学的困难性理解和重视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减少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较复杂,特别是在校外的实践教学,除去实习项目的选择、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困难重重,教师实习指导时要承担着比理论教学更多的心理压力和责任。而且学校在对实踐教学的工作量和课酬的计算上要比理论教学低的多,因此挫伤了教师对实践教学教学的积极性。

三、《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教学改革主要是就教学方法、手段(效果)等进行改革。因为《商务礼仪》课程介绍了商务人员开展商务活动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它既有礼仪文化的基本知识,又有礼貌行为的操作规范,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应用型课程,是一门使大学生成材的专业素质课,通过礼仪的学习,有效塑造自己的素质和专业形象,使交往对象产生: 规范、严谨、专业、有礼、有节的良好印象,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企业或个人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的改革对策主要是对商务人员开展商务活动过程中所必须的礼仪规范加以搜集、整理、归纳,整合成不同的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教学中,以任务为导向开展活动,每个任务对应不同的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是指每个任务按着目标、要求、例讲、知识链接、学生的体验(“礼仪小剧场”)与训练等模块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的项目化、模块化和实训(战)化,突显了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特色。这对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个人修养的陶冶及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具体改革对策如下: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提供应用性和技能型的人才。商务礼仪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环境中掌握商务礼仪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商务礼仪的日常教学需要贴近现实商务场合,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结合。授课教师通过对商务场景再现,让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去练习。比如在个人交际部分内容讲解完毕后,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商务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职工角色,让教师扮演公司的高层领导,参加会议时学生和不同身份的人见面的场景,在此过程中的介绍、握手、递送名片等礼仪的表现方式。这种针对性较强的学生参与演练,教师及时纠正点评,生动形象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场景重现,从视觉上给学生简单的解析,让学生真正融入今后实际的职场环境。

(二)增加教师的实践能力

师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商务礼仪教学质量。学校在招聘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师时,应选择商务活动经验丰富、自身素质和外形较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国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加强教师的课外礼仪知识运用学习,不定期地安排教师到专门的礼仪培训机构

培训、进修,以及参加研讨会,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深入校内或者校外企事业单位商务活动一线,多参加礼仪业务实践,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或参加大型礼仪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增加教师的对礼仪的感性认识,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增加学生的课外实习机会

商务礼仪课程的实用性,要求其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空间限制,走出教室,进行课外的练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增加练习的实践平台。首先,学生应该积极利用校内活动的平台,各类晚会、演讲比赛、导游比赛等每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开展都离不开礼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这些活动中的礼仪运用。另外,在学校举办的一些会议中,教师可以积极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位置的布置、客人的引导等提高学生的礼仪运动能力。其次,增加学生的校外商务礼仪实训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商务活动中学习礼仪。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酒店的大型会议的接待工作,通过酒店专门人员的培训,让学生在实际的商务环境中体会到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商务礼仪的运用能力。

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礼仪素养调查报告 第4篇

关键词:高职,礼仪教师,礼仪素养,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2001年10月,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指出, 今后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根据这一文件精神, 许多高校开始重视礼仪课的设置和教学, 特别是高职院校, 其学生毕业后从事一线工作的居多, 提高其礼仪修养是高职生综合素质向一个更高层次提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的礼仪素养如何, 直接影响学生的礼仪养成。另外, 目前许多研究主要着眼于加强或重视教师的礼仪提升等方面, 但在学院礼仪倡导的主体——礼仪教师礼仪素养方面的实践性研究几乎没有。基于此, 本项目拟对本省部分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方式进行调查, 以此来大体反映我省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礼仪素养的现状, 并就此提出提高和完善高职礼仪教师礼仪素养的思路。

二、调查的实施

(一) 调查内容

“教师素养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礼仪教师的礼仪素养就是礼仪教师要有深厚的礼仪知识并具备钻研的精神, 起到言传身教、传播礼仪的作用。反映礼仪教师礼仪素养的角度很多, 由于主客观原因, 本调查对礼仪教师和礼仪课学生进行了调查, 并做出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具体包括:

1. 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素养调查 (教学态度、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服务社会等情况) , 通过本部分的调查, 可对我省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的综合素质做一定的了解。

2. 高职学生对礼仪教师的评价 (对礼仪教师形象的评价、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礼仪学习的积极性等) , 通过本部分的调查, 可了解学生对礼仪教师的认可度,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礼仪教育的成果。

(二) 调查对象与方式

省内共有47所高职院校。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 将其按类别分类, 共划分为综合类、理工类、艺术类、专科类四类院校, 再在各类院校中随机抽取2所院校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 共发放问卷176份 (教师16份, 学生160份) , 收回176份, 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51份 (教师13份, 学生138份)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高职礼仪教师礼仪素养现状

1. 礼仪教师对礼仪教学的基本态度。

把握礼仪教师对礼仪教学的基本态度是评价他们礼仪素养的前提。调查结果显示, 85%的教师愿意从事大学礼仪教学工作, 但在后面的有关教师对其职业的看法的问题中, 仅有62%的教师对礼仪教学有较浓厚的兴趣, 期望成为优秀的礼仪教师, 甚至专家。有40%的教师认为礼仪教学是其教学的辅课, 他们对礼仪教学既不热爱也不排斥, 他们能完成其规定范围内的教学工作, 但和主课相比, 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研究和实践。另外, 调查中还有7%的教师把礼仪教学看做无奈之举。

2. 礼仪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

(1) 礼仪教师的礼仪知识来源。礼仪知识的储备有三个途径: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向专人学习。受调查的礼仪教师本科专业为人际交往较为明显的学科, 如主持与播音、旅游管理、文秘、公关策划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一学期的礼仪课, 因而相当一部分礼仪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礼仪系统教育和训练, 只是因为受过礼仪方面的教育而承接了学校的礼仪教学。在调查中, 92%的教师以自学为主, 利用网络、图书、电视补充礼仪知识, 有46%的老师自主参加国际礼仪师、礼仪培训师的培训, 获取了相关资格证书。

(2) 礼仪教师的礼仪知识结构。礼仪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科学, 但它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尤其与民俗学、传播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就是说, 一个优秀的礼仪教师除掌握核心的礼仪规范外, 还应掌握和了解各国家、各民族习俗、茶艺花艺、餐饮文化、形象设计、文史经典、企业文化、管理常识等知识。调查中我们看到, 41%的教师对各民族习俗、餐饮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1%的教师对企业文化、管理常识有认知, 这两者均与教师的本科专业有关。69%的教师表示对茶艺花艺、餐饮文化、形象设计等稍有涉猎, 文史经典掌握较少。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高职教学的特点是强调有用性和实践性, 礼仪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调查中, 认为“在课堂教学上应理论够用为原则, 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为主”的教师占总数的92%, 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对高职礼仪教学模式有正确的认识。但在具体问题的回答中, 他们则显得有些自相矛盾, 54%的教师讲解知识点所占时间最多, 讲授法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其次是演示法。但在演示法中, 78%的学生反映, 教师基本采用图片、影像的演示, 教师本人展示很少, 课堂上几乎没有实物教具。但在教学手段上, 所有的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授课。

(4) 礼仪实践方面。77%的礼仪教师承认自己的礼仪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 对在校内师生中推广学礼仪、知礼、践礼方面所做的努力较少。46%的教师参与过学院相关活动中的礼仪指导工作, 如校礼仪队培训、组织礼仪大赛、参与系院级的接待指导, 在礼仪实训室、学院礼仪制度等的建设上鲜有教师参与。

而在社会服务方面, 31%的教师能经常参加各行业的礼仪培训工作, 平均每年4次以上, 其中1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本地区的礼仪培训方面有一定的知名度, 69%的教师偶尔承接社会礼仪服务工作。调查显示, 近70%的教师非常期望有社会服务的机会, 但只有38%的教师有自我推销的意识。

(5) 科研能力与水平。在大学任教必须具备研究能力, 任教者应该为教学搞科研, 或为科研搞教学。科研工作是大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对被调查的礼仪教师近五年 (2008~2012) 的科研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过1篇以上论文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 受调查教师全都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过文章, 论文数达到78篇, 五年内参编、著的人数达到50%。在纵向题课方面, 所有的教师都有各类各级课题, 平均2.3个。在横向课题方面, 40%的教师共有13个礼仪类项目。由此说明, 高职礼仪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比较强烈的, 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调查中显示, 能够主动思考如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或以科研为目的进行教学的教师只占被调查人数的38%, 而为完成科研任务、评职称为最主要目的的占了50%。这说明我们的科研被动性、任务式性质比较明显。

(二) 学生对礼仪教师的评价

有近90%的学生认为礼仪老师表情亲切、笑容持久、用语妥帖、手势动作符合礼仪规范, 同时82%的学生希望礼仪教师的气质与其他教师有所区别, 但只有62%的学生认为礼仪老师在外在表象上与其他老师没有不同。在与人交往之前, 进行适当的化妆是必要的, 这既是自尊的表示, 也意味着对交往对象较为重视, 女教师的妆面以淡妆为宜。据调查, 近70%的学生很少看到礼仪老师化妆, 教师的职业特征与礼仪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礼仪教师的衣着必须端庄大方, 但有52%的学生认为教师着装比较休闲随意, 不符合TPO原则。

在知识讲授上, 85%的学生渴望拥有文化底蕴浓厚、具有综合文化知识的礼仪教师, 在课堂上能经常向学生介绍相关学科知识、推荐学生必看书目的占55%, 在课堂效果上, 65%的学生认为礼仪课比较重要, 而三年级已实训完毕的学生中认为所学礼仪知识用处较大的占到了77%。60%的学生认为礼仪课理论简单易懂, 但上课积极性较高的只占53%, 究其原因, 在于和专业技能课相比, 课堂实践机会较少, 老师引发思考的时机较少。上了礼仪课后, 只有35%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行为有所改正, 25%的同学有进一步学习礼仪知识。据调查, 是因为69%的学生认为缺少礼仪环境, 周边都是认识的同学, 无用武之地, 53%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特定的礼仪场合可以实践和参与, 45%的学生认为礼仪老师传递相对数量的礼仪实践信息没有权威性, 35%的学生认为课后学习和表现不会纳入考核体系。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对高职礼仪教师礼仪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总体上讲, 我省高职礼仪教师课堂教学态度端正, 积极汲取各类礼仪知识, 学生对礼仪课基本认可, 对礼仪教师评价较高。同时, 我们也发现了高职礼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高职礼仪教师总体上接受的礼仪系统教育和培训较少, 知识扩展范围不广。2.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 对学院的礼仪氛围营造努力不足。3.教师社会实践较少, 对自我礼仪形象塑建和推广方面不很重视。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 多种途径调动高职院校礼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效率和结果, 对礼仪教学不是很热爱,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因而要提高礼仪教师的礼仪素养, 首先是应通过多种方式来调动礼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看到, 65%的老师认为影响其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为高职院校相对重技能重成绩, 而礼仪课非专业主干课, 学校不是特别重视, 课时少;另外, 院级以上的比赛较少, 成果体现不是很明显;还有53%的老师认为礼仪教学在学院里基本属于孤军作战, 无教学团队, 专业交流和研究较少。因而在学院层面上体现出对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视, 对调动礼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显得非常重要, 而注重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 首先就应注重对礼仪教师的培养, 如给礼仪教师较多的学习机会, 提供教师校内外专业交流的途径。在调查中, 礼仪教师对进一步深造和进修表现出强烈的渴望, 有63%希望有和专业教师一样多的机会接受更系统的教育。

(二) 勤奋钻研礼仪知识, 躬身践行礼仪

在我国高校的专业体系中, 把礼仪作为专业的很少。礼仪易学, 是因为其理论易懂;礼仪不易学精, 是因为这些简单的理论所形成的规则, 是由历史、文化、民俗、社会、心理、美学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力量所形成的结果。简简单单一个“仪表”问题, 就可能涉及到形体、美容、色彩、服装等诸多知识, 当礼仪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到各个岗位时, 又会有特异性。讲礼仪容易, 把礼仪讲好并不容易, 要广涉猎、深钻研, 作为礼仪教师, 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 完善自己的礼仪知识结构图。

勤奋学习之外, 还要身体力行。礼仪教师在给学生讲“形象”、讲“礼仪”时, 所讲的每一个“规范”, 学生都会立刻拿老师做“模特”进行评判或验证。“教育者必先强已, 育人者必先律已”, 作为一名礼仪教师, 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礼仪修养, 从外在到内在, 从着装到待人接物, 皆要得体, 体现自重和尊重,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

(三) 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参与各类礼仪培训和服务, 重视自身形象的品牌塑建和推广

西方礼仪专家埃米莉·汉斯特在其巨著《西方礼仪集萃》讲到:“礼仪……其根本目的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 使人变得平易近人……可使生活变得和谐而美好。”因而, 礼仪教师的礼仪教学成果或者说其礼仪素养体现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培养和影响尽可能多的受众共同来学礼、知礼和行礼。礼仪教师在校内外积极尝试新的合适的教学手段, 提高自己的教学和培训技能, 有利于增强学生和社会人士对礼仪的认识和学习礼仪的兴趣。同时, 礼仪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礼仪活动、培训和服务, 一方面能增加礼仪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更有利于自身礼仪形象的品牌塑建和推广, 而这种塑建和推广对将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学版) , 1998 (1) :10-14.[1]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学版) , 1998 (1) :10-14.

[2]张晔.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9) :50-53.[2]张晔.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9) :50-53.

[3]郭晓云.基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研究[J].大众商务, 2010 (8) :199.[3]郭晓云.基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研究[J].大众商务, 2010 (8) :199.

[4]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4]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测试研究 第5篇

关键词:翻译测试 高职商务英语 测试内容 测试形式

翻译测试是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客观有效的翻译测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检测翻译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翻译水平,改善学习方式并明确努力方向。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翻译教学、翻译能力和测试而言,其内容应与本科翻译专业有所不同。

一、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测试的内容选择

(一)翻译教材的选择

无论是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还是测试,内容大多与教材息息相关,教师在测试时自然会根据所选教材安排教学任务和测试,所以教材的选择对于测试的内容与形式至关重要。

目前我系本课程所用的翻译教材有两本,一本为《新编英语翻译技巧》,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平行班;另一本是《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翻译方向的学生有两个班,高考英语成绩均在120分以上。他们在英语语法、语感和学习自觉性方面比其他班级更为理想。在选择教材时,为这两个班选择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刘全福、冯庆华主编的《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这本教材特点是凸显语言差异与对比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差异性对比与分析,培养学习者双语差异意识及英汉转换能力。

《新编英语翻译技巧》是我系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的教材,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经过三次改编,已初具规模。教材共有九个章节,分为笔译与口译两部分。第一章为翻译概论,介绍了翻译的标准与过程,包括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和用法;第二、三、四章系统地介绍了各类笔译技巧,包括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词类的转换;语序的变换;正反、反正译法;增译、减译法;否定句的译法;色彩与习语的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新词汇的翻译等。

(二)两种翻译教材引发的测试问题

《新编英语翻译技巧》的优点在于所选例句难度适中,词汇、句型和用法能适用于高职学生,且例句大多和商务有关。但从测试后试卷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本教材也有不足之处,即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一是重点放在翻译技巧上,在内容编排上太过于传统,笔译部分大多参照原来张培基先生编写的《英汉互译教程》,书里介绍的翻译技巧太多,鉴于高职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大多数学生在翻译测试时想不到也用不上。二是没有体现出汉英双语方面的对比,学生不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翻译时只能机械地模仿,不能举一反三,导致翻译出现各种错误。三是虽然全书在例句的选用上大都使用了与商务有关的内容,但对商务内容并没有归纳总结,显得很零散,造成学生在测试及平时的翻译练习中对整个商务英语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的优点在于将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分门别类地列举出来,注重两种语言转换时的特点。该书理论性较强,且书中所选例句多为文学类的句子,比如有许多句子来自《红楼梦》,译文也多为杨译本和霍译本的比较。《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能将双语的异同分析得淋漓尽致,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懂英汉两种语言如何转换的问题。但这本教材适用的对象是本科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而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说,从基础、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上来说要达到该教材的要求很有难度。根据期末测试后对学生进行访谈的结果,80%的学生认为测试难度太高,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且过于文学化的翻译案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没有专业吸引力。学生们普遍认为若能从商务内容的角度,如信函、产品介绍、合同等来介绍翻译技巧的同时介绍两种语言的异同最为理想。

其实,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与测试应具备三个特点:有翻译技巧、有双语比较和真实的商务语料。对于高职商务英语翻译的测试内容来说,测试应紧扣学生的专业、岗位需求及社会需求。

(三)测试内容的界定

根据课题小组在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特点研究》所做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岗位需求调查及分析,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在工作中具体的翻译任务主要是笔译,口译比笔译少。笔译以商务信函翻译、产品翻译、合同翻译为主,又以信函和产品翻译居多。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测试的模块选择上应以项目为方向。

由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可解构为双语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翻译技巧能力和翻译技术能力,在进行测试时应根据能力需求安排测试内容。分时期、分阶段根据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涵盖内容(商务名片、商务信函、公司宣传材料、商标商号、产品说明书和商务协议与合同等)安排测试。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测试形式

(一)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评价方式

以往我校翻译课程的评价方式大致是终结性的,即在教学活动全部完成后,对教学活动的最后成果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与一般性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我系對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计算方式为平时30%+技能测试30%+期末考试40%,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测试主要分为两部分:技能测试和期末测试。

1.技能测试

技能测试的时间安排大致在学期结束前三周左右,实际上还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其形式为视译,由外贸函电与翻译课程教师共同制定测试内容,一个班准备10套视译题,其中含2个中文句、2个英文句、一篇英文小短文(50个词左右)及一篇中文小短文(50个词左右),测试时由学生随机抽取一套,由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测试,教师根据已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从测试的评分标准上看,这种技能测试形式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检测,特别是专业能力的灵活使用。从翻译的角度看来,技能测试既考查了学生对商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翻译中的双语转换能力。

2.期末测试

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期末测试的形式为闭卷考試,一般由课程负责人在考前四周出好试卷,测试题型和内容大致上沿袭上个学年同门课程的题型与内容。题型一般分为五题,分别为短语翻译(中英互译)、正误判断并改正、句子翻译(中英互译)、段落中译英和段落英译中。任课教师会在大约考前两周告诉学生考试题型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复习。为了防止泄题,出卷教师并不会告知其他任课教师试卷的内容,一方面保证了全年级期末考试的公平公正,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复习时有的放矢。

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明显具有事后验证的性质,而且对被评价者本身的改进、完善无能为力。作为评估者的教师只能看到评价的最终结果,却不能了解形成这个结果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里哪些是必然,哪些又是偶然,评价结果是否对学生公平,是否全面。

目前我校商务英语翻译技能测试和期末测试的缺陷是:第一,没有针对性,即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错误没有整体把握;第二,对教学情况不能及时反馈信息;第三,测试内容随意性太大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迷茫。

(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评价方式的改进

由于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经过课题小组商议后,决定对商务英语翻译这门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翻译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尚在进行发展中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保证一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于是课题组决定将技能测试融入形成性评价中,经过改进后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即期末测试40%构成。

1.形成性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为商务名片、商务信函、产品说明、商务合同、企业宣传和商标商号的翻译。在形成性评价中采用的方法是在各单元中进行单元内的形成性评价测验,测度是档案记录,测试时间是按课程阶段分段进行。利用每个学期的72个课时,按教学内容将评价分为6次。

2.形成性评价形式。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对学生的各翻译能力测试实施形成性评价方式和终结性评估方式相结合的做法,进行初始评价、过程中持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而形成对翻译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控。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不同主体的评价方式,主要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并发现学生在翻译方面的优点和强项,记录自己的缺点。教师会设定评价项目和方法,然后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是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基础,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发现对方的优点,以此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相互评价。内容包括:①理解原文;②译文语法、拼写和标点;③专业术语;④译文表达得体准确;⑤译文恰当通顺。评价标准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优(100~90)、很好(89~80)、好(79~70)、较好(69~60)、差(59~0)。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翻译学习历程,不断反馈、调整、改进和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评价内容可与学生相互评价的内容相同,其目的是使学生将自己所给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比较之后,更加明白评价的方式和标准。

每一次评价后,将三份评价单汇集,这样可以从三方面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优点、缺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一目了然。经过一个学期后,学生对自己在翻译方面的所学所感也有深刻的体会,也能明白翻译学习前进的方向。

三、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测试的题型设计

对翻译测试题型进行多样化设计,克服传统翻译测试中单纯句子、段落翻译命题方式所产生的弊端,如:评分主观性大、测试目的不明确、测试覆盖面过窄等问题。

四、结论

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分析与界定,建立一个系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测试体系,即利用形成性测试方式,设计测试题型和评价标准。在实证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笔译文本的基础上,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并验证此测试方案的信度和效度。

如果我们的测试研究能够对现有先进经验及前沿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整合与借鉴,能够对合理科学的翻译能力测试体系进行全方位拓展性的思考与建构,测试研究就可以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材研发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与支持,推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与文献:

[1]肖维青.本科翻译专业测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谢媛媛.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岗位需求分析及启示[J].现代科学教育,2015(03).

[3]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王振亚.现代语言测试模型[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该论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特点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YB177)

浅谈高职礼仪教育 第6篇

笔者从事高职学院教学工作9年, 深知礼仪教育对高职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现就礼仪教育探讨高职礼仪课程教学。

一、高职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 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强化动手能力, 重视技能培训教育。但是, 随着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加深, 对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而言, 工具式的从业人员并不受欢迎。有数据表明, 仅具有某一种职业技能的人很难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因此, 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包括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礼仪素质等, 是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全人格, 适应社会飞速变化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行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它更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其人才特点为基础理论适度、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性强、素质高。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 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与市场竞争, 个人及其组织要想生存、发展, 进而求得事业的成功, 必须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早已不满足于仅有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 更多的要求是把每一个工作人员作为一个窗口, 由每一个员工树立企业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以优质的服务为内涵的, 端庄的仪表、亲切的仪容、文明的服务用语、高雅稳定的仪态等既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也是礼仪的规范。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和培养公民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烈要求。礼仪成为展示自身的内在素质和修养, 塑造良好的个人及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礼仪其实就是“做人”, 一个人只要会“做人”, 就能办成事。因此, 懂礼、用礼已是高等职业教育下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 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二、高职礼仪教学应面对专业, 面对市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礼仪已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小至家庭生活, 大至国家交往, 可谓“无礼不成家, 无礼不成国”。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上, 要充分考虑行业及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 不失机时地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调整专业方向, 科学设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以求高职院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因此, 礼仪课程可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 不仅指内容上的差别, 还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 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文秘、公关、旅游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可体现在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范畴;市场营销、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可体现在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而对于理工科专业, 如计算机、机电等专业, 礼仪课程可由公共基础课和就业培训的内容组成。另外针对不同专业侧重可不同, 如文秘、公关、旅游专业侧重于公关礼仪,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专业侧重于商务礼仪, 而财会、计算机、机电等专业则侧重于现代交际礼仪。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 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细节决定成败”绝不是空谈, 有时却是关系人的一生的命运。在现代社会, 有不少参加应聘的大学生, 其学历、知识等并不逊于人家, 却因不懂求职礼节而被拒之门外。有不少人依着自己所知有限的礼仪来做人做事, 常出现失礼的言行而不自知, 或是工作非常努力却始终默默无闻, 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和同事的认同, 人生悲哀莫过于此了。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形象意识和沟通能力。其实, 我们在社会上接触的人, 不管是朋友、上司还是服务对象, 一般会依照我们平时的服饰、言行举止等外在形象, 在心中给你一个定位或评价, 而这个定位或评价, 关系到彼此未来交往的深浅, 甚至在单位的升迁机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值观念多元化和高校扩招, 使得大量相对素质不比以前的青年拥进校园, 如何提高学生素质, 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礼仪课通俗易懂, 涉及面广, 生活气息浓, 实用性强。适度悦人的仪容礼仪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是成功交往的第一步;落落大方的表情礼仪让你拥有健康生动的表情, 也就有了成功的自我形象;风度翩翩的仪态礼仪以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向人们展示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貌修养、人品学识、文化品味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优雅得体的服饰礼仪体现着一种社会文化, 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是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素质的无言的介绍信;印象深刻的见面礼仪反映的是一个人基本礼仪规范, 是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彬彬有礼的言谈礼仪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获得一个好人缘, 而一个善于使用语言与他人沟通的人, 本身就具备了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应付自如的宴请礼仪使风度的魅力在餐桌上展示出神奇的力量, 体现出人们的道德文化修养;充满智慧的商务办公礼仪让你建立良好的个人礼仪形象, 与同事融洽相处, 做个受欢迎的职场人士以及如何赢得上司的赏识和信赖;一箭中的的求职礼仪让你在求职面试中更能得心应手, 也较别人有更大的机会, 成功的大道更为宽广;举止有度的涉外商务礼仪规范让你了解一切对外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国际社会中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礼仪教学要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 结合专业特点, 根据适用性、实用性的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学好礼仪课的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让学生学会自觉用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 使自己的礼仪修养得到提高, 并养成习惯。

礼仪教学加强实践环节, 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 尝试向社会延伸, 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可指导学生举办个人形象设计大赛、公关礼仪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还可组织学生承担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参与产品促销等实践活动。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 应付自如, 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高职礼仪教学应注重方法

礼仪课理论上通俗易懂, 贴近生活, 是这门课的一大特色。这个特色决定了社交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 而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倡快乐教学, 快乐学习。在高职学院开设礼仪课程教学, 怎样使学生喜欢学并学有所得?礼仪课程教学关键是要解决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 让学生强烈意识到个人形象对求职面试、工作以及人际交往有着重要影响时, 这样学习礼仪知识的愿望就十分迫切。其次, 让教师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礼仪特别强调个人形象的塑造, 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才能去教育学生。教师的自身形象, 是对学生最好的直观教育。任课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训练, 注意以自身良好的礼仪修养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的仪态, 以端庄得体的举止、亲切流畅的语言, 真诚高雅的微笑、丰富的社会阅历, 敬业精神, 较强的社交能力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喜欢老师, 羡慕老师, 并以老师为楷模, 激发学生爱礼、学礼、用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结合礼仪课的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礼仪短片, 如礼仪小姐大赛实况、主持人大赛等, 让学生感受礼仪的风采;也可通过音像光碟的形式分步向学生演示化妆教学片、各式丝巾的结法、西服的穿着、领带的打法等, 让同学们边看边练, 如果有没学会的步骤还可以通过重放光碟, 多次进行模拟操作训练;还可通过观看影片场景, 让学生发现相关礼仪问题, 并提出正确的做法。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形象, 使学生接受到直观、生动的教育, 提高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 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

(三) 运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 利用一些典型的事例, 引导学生从礼仪的角度上学会分析、思考发现问题, 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讨论教学是教师讲课时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 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推荐代表发言, 最后教师概括点评。由于这些案例缘于生活, 有的甚至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高, 参与意识强, 通过认真思考, 勇于发表个人见解, 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这一方式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 尤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加强礼仪训练

通过训练规范学生的仪态举止, 可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一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各种规范的站姿、坐姿、走姿、鞠躬、引导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要领;一边亲自示范各种规范动作, 将动作一一分解, 让学生对规范仪态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然后请学生与教师一同练习, 让学生在生动、直接的练习中把握对仪态礼仪的理解。在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逐一指导, 纠正学生弯腰、驼背、塌胸、八字脚等不规范仪态举止。可采用多种训练方法, 全面提升学生个人形象为避免学生练习过程的枯燥和疲劳, 可采用音乐伴奏、分组练习、个人表演、相互观摩、课前常规训练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 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行练习。学生逐渐克服了胆怯害羞的心理, 大胆愉快地投入到训练当中。通过训练成为每个学生个人的习惯, 在生活、工作中自然流露, 并能做到语言、动作协调统一。

(五) 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主要作法:一是由教师设计一个商务活动的常景, 每一位同学在参与过程中自如地掌握礼仪规范的重点, 以便今后能较好地运用。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 按日常交往礼仪及商务活动礼仪规范自编自演小品, 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得到锻炼, 用礼更准确, 更有信心。也可让同学帮忙找出不足, 这样课堂气氛热烈, 印象深刻, 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在见面礼仪、通讯礼仪、求职礼仪教学中成效突出。三是回顾总结, 通过实训报告进行系统总结,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

摘要:礼仪已经成为展示自身的内在素质和修养,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全人格, 适应社会飞速变化的基础。礼仪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是不可或缺的, 高职礼仪教学应面对专业, 面对市场, 注重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礼仪,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高教[2000]2号) [Z].

浅析高职学生礼仪教育 第7篇

2001年10月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 礼貌活动, 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大学校园里, 学生亦应该有必要的礼仪、礼节。目前, 高职学生中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现象, 直接影响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原因有来自学生本身的, 比如素质参差不齐, 接受礼仪教育程度不同;也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教育, 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对礼仪的重视程度不高, 对礼仪的了解甚少。高职校园里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到处可见, 这就导致现在社会上一些人认为当代高职学生素质极差, 文明程度大不如从前。

1.1 高职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入学分数比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低, 文化基础较差, 很多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些高职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得过且过;在日常行为中, 明知道一些行为是错误的, 但他们偏偏要违反规定而一意孤行, 所以大多数高职学生缺乏道德自律精神。

1.1.1 学生礼仪意识淡薄

高职学生经过三年高中紧张的学习进入到大学深造, 多数学生对高职学院的理解是学习专业技能, 其他的可以到社会中慢慢学会。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导致学生在礼仪方面意识淡薄, 不知道自己有不文明的行为。如进入电梯后大声说话、在教室里吃零食、见到老师不主动问好、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行为不羁、打架斗殴等, 这些行为都反映出学生没有礼仪方面的意识。

1.1.2 学生礼仪素质较低

2009年8月到11月, 某职业技术学院对7个学院56个专业的3个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进行了礼仪素养的问卷调查, 其结果不尽如人意, 相当数量的学生进教室办公室不懂得应先敲门、不主动打电话问候父母、不使用文明用语等。这些现象都表现出学生在礼仪素质方面的问题, 不会相互尊重、互相体谅、学生彰显的是自己的个性, 认为自己的行为与礼仪无关。

1.1.3 学生礼仪知识贫乏

学生在礼仪知识方面的了解更加贫乏, 不了解最基本的电话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笔者曾经在全院选修课堂上请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从介绍的情况来看, 只有少数同学知道怎么介绍自己, 多数学生站起来匆匆报个姓名就坐下, 连他姓什么都没有讲清楚;被问到穿衣的原则时几乎没有学生可以回答三色原则。可见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很少, 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1.2 社会及家庭教育原因分析

社会及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影响非常重要。人是社会人, 所作所为都受社会的影响, 而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则是孩子的榜样, 所以社会及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

1.2.1 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当今高职学生的社会认知中, 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紊乱, 他们对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感降低, 网络文化、外来文化更容易为当代学生所接受和认同,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在社会大发展过程中, 人们一味地追求物质、而放弃了对精神的追求, 从而造成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某些缺失, 社会和文化对个人的行为也丧失了应有的约束。社会的物质文化追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改变, 并不是为了自己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而努力, 而是形成了一个能让自己更好的一种狭隘的思想观念。对事对他人漠不关心, 不冷不热。

1.2.2 家庭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 家长溺爱孩子, 对他们的要求有求必应, 尽可能地创造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就导致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为他 (她) 服务, 而自己不用付出。很多家庭并不富裕, 为了孩子, 家长可能在争取物质进步上下苦功夫, 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家长的做法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2 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2.1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学术讲座、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文化活动、课外阅读、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美化, 通过校园广播、报刊、宣传栏等媒介形式, 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中, 弘扬礼仪文化、推崇礼貌之风, 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学校要教育学生从最基本的仪表、言谈和仪态举止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和谐融洽的心理。

2.2 礼仪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目前偏重理工课,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往往专业课设置较多, 而基础课除了英语和专业基础课以外, 其他都作为考查课, 学生在重视程度上不够。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指导规范的礼仪训练有着积极的作用, 礼仪课堂教育即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 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形象。多数学生很乐意上礼仪课, 因为他们能从中得到他们从来都不知道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又是他们渴望了解的。通过礼仪课, 他们能找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因为在本校学生礼仪课大部分只能选修, 但是选修的人数有限,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选到而错失这门课程的学习。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将人文教育贯穿于大学课程设置中, 很多学院课程中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占到总学分的40%。所以把礼仪课程作为每个专业的必修课显得非常有必要。

2.3 加强礼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高职院校应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在实践, 构建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礼仪教育更注重实践教育, 填鸭式的讲课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采取讲授知识点、示范、学生练习、大家一起参与的方式完成每次授课, 每次课中都安排一个情景练习, 比如见面礼仪, 里面的内容涉及到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自己是第三方时应该怎样给其他两人介绍等知识点, 这一堂课中, 设计几个情景1.几年不见的同学路上偶遇该怎么打招呼?2.介绍客户给经理认识应该怎么介绍?3.自己参加应聘应该怎么自我介绍?学生通过这些练习, 对日常的礼仪有所理解, 自己以后也会知道应该怎么做。比如学到握手礼仪时, 笔者争取和每个学生都握手练习, 然后学生互相握手问好, 在此过程中, 我就可以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握手姿势, 握手姿势好的同学可以做个示范让大家都学习。这样的学习寓教于乐, 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4加强教师的礼仪修养

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总结为:“学校犹水也, 师生犹鱼也, 其行动犹游泳也, 大鱼前导, 小鱼尾随, 是从游也, 从游既久, 其濡染观摩之效, 自不求而至, 不为而成”。可见,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重要性。品格上讲求严谨治学, 自尊自律, 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从自身做起, 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广大学生树立楷模。比如, 教师穿着要得体、自然、大方, 语言上要注意文明用语、不大声呵斥、不辱骂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强调师生双方真正平等地交流和理解。

3结语

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的行程, 也是提高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所以, 在高职教育中礼仪修养教育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李晓曼潘成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及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0 (1) .

[2]文晓庆.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9 (12) .

[3]范翠翠李春鹏.浅析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及对策.[J].金色年华.2010 (2) .

[4]胡方萍.浅谈大学生的礼仪教育.[J].黑河学刊.2010 (3) .

高职《商务礼仪》 第8篇

目前, 中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与礼仪相关的课程作为学校的公选课,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配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通过大量模拟商务背景下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技巧, 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务礼仪不仅展示个人素质, 还能有效避免人际冲突, 是商海取胜的法宝, 通过本课程对公共礼仪和商务礼仪的介绍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赢得领导的认可, 群众的信任。然而, 经过调查, 本人发现虽然《商务交流与礼仪》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 可是, 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该门公选课的课时较少, 而且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不利于课程的有效展开;其次, 供高职公选课选择的商务礼仪和商务英语相结合的教材匮乏;第三, 该门公选课的教学管理相对松散, 许多学生都是抱着混日子拿学分的思想来上课的, 这对于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高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鉴于上述问题的出现, 本人加深了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 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理论和研究基础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国际商务交流与礼仪》公选课授课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国际商务交流与礼仪》的重要价值

商务礼仪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商务人员在商业交际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商务礼仪有助于塑造商务人员的良好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商务礼仪的运用不但体现了个人的自身素质, 也折射出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水平和企业的管理境界。在商务场合当中, 礼节、礼貌都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最大限度的避免人际冲突, 使商务场合的人际交往成为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同时, 也满足了人们被尊重的需求。良好的商务礼节能营造良好的商务交往氛围, 为企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反, 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带来巨大的损失。

本人认为, 在大学的公选课中对学生进行《国际商务交流与礼仪》的讲授,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质, 而且有助于学生入职后提升企业的形象。比尔盖茨说“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 商务礼仪是宣扬企业文化, 展示企业风采, 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国际交流与礼仪》的教学实践

首先, 准确的教学目标和精选的授课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前提。《国际交流与礼仪》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没有适当的教材可供参考, 也没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所以, 在讲授该门课程的时候, 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对学生的兴趣等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 在教师真正的了解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之后, 再确定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本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将《国际商务交流与礼仪》的教学内容锁定为国际交流中电话预约、谈判、宴会等场景, 通过跟读模仿听力材料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通过讲解掌握国际交流中的沟通技巧,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公共礼仪知识, 通过小组会话等环节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交际口语和礼仪知识完成模拟场景会话。

其次, 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每一名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以及专业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 应该切实的照顾到每一名学生, 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此可见, 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成绩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 一定要善于创设情境、充分的调动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只有重视因材施教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才能够被称之为是成功的, 才能够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第三, 丰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国际商务交流与礼仪》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 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主动操练, 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教学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除了采用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之外, 还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 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其更加的容易理解、寓教于乐。在教学中运用情境多样化的案例和视频教学, , 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 学生跟读模仿、角色扮演、商务场景模拟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 严格公选课考核制度。公选课的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公选课要严格执行有关课程的考核规定,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为杜绝学生混学分现象的出现, 要求凡选课的学生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严格按照学校管理的规定执行。对于逃课的学生取消其考试资格。公选课的课程类别五花八门, 涉及到各个领域, 对这些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像其它理论课程那样要求统一用闭卷考试, 而要根据课程自身特点, 采取灵活的形式如出试卷、写论文、做课件等, 但都必须严格考试管理, 提高考试标准, 给学生以足够大的学习压力, 使其真正重视起公选课, 使学生真正从公选课的学习中学到知识, 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让不认真的学生“混”不到学分。

四、小结

公共选修课已经成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通识教育无疑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的主流趋势。然而, 在高职公共选修课的实践过程中, 难免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 我们一定要充分的重视公选课的重要价值, 并通过上述的各种手段来不断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正视问题, 不断学习、积极思考, 勇于创新是当今高职公选课为每一名教师所提出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陈红英.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改革和管理刍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

[2]余晶, 张春, 陈欣.理工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探讨与实践[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4 (12) .

[3]王丽芳, 满达虎.对高等院校开设公选课的几点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 2007 (8) .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初探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英语教学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国际商务、贸易活动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进出口贸易日新月异,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培养大批熟练掌握英语、通晓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善于跨文化交流的国际性复合性的人才来适应当前的形势。于是,商务英语专业在国内许多大学发展起来,在高职院校中也掀起了学习商务英语的热潮。

一、商务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它不同于通用英语(EGP)。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商务知识的教学,而不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应该形成以教授商务知识为主、教授语言知识为辅的教学格局。商务英语是一门业务性语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在英语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商务运作、商务交际和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全国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目录2006》)。

高职教育是面向社会的职业性教育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实际商务语言、运作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培养既能说英语、又能进行具体商务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人才,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适应工作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商务从业人员。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商务英语起步至今已有40余年,但真正的发展还是在最近20来年,其发展尚不完善。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商务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这种现象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各高校普遍存在,在高职院校中情况尤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教师专业性较差;教材严重落后于时代;课堂教学内容贫乏,模式单一;课堂教学与实践存在严重脱节。

三、有效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1. 加大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虽然近几年来,一些高等院校陆续培养了大批优秀商务人才,但是,就目前形势来说,各学校商务英语教师良莠不齐。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单纯语言教学的教师转型而来,商务知识贫乏,缺乏具体的商务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深入、透彻地讲授商务专业知识,造成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要改变这种局面,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商务英语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商务英语方面的培训班、辅导班,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参加商务实践,或经常聘请商务英语方面的权威专家及企业优秀商务人员到学校举行讲座,不断充实教师,提高其实际专业教学能力。同时,商务英语教师也要从自身出发,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参加业务实践和进行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计划,进行专业教材建设。

职业教育就是面向社会的职业性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需求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就业需求和社会的用人需求。它是关系一个专业能否长期存在的关键。在进行教学之前,学校及教师应及时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了解什么样的商务英语人才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学生期望从这个专业中学到什么,然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培养目标和计划。

目前,高职院校所用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适应职业需求。现行的各类教材良莠不齐,主要是面向本科学校,真正面向高职高专的教材较少,且缺少权威性。这就造成了教师在选择授课教材时困难重重。很多职业院校干脆直接照搬本科教材,结果造成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学校应在教材订购上加大投资力度,多订相关专业教材,形成商务英语教材库,以备教师上课参考;教师本人也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搜集相关教材,整合不同教材内容,并添加合乎时代发展的新知识,形成自己的授课讲义。而且,在资料完备、时机合适的时候,完全可以出版自己的自编教材,并投入教学。

3.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其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应改变照本宣科的现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案例法,通过一个相关的具体贸易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并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同时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外贸英语函电》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不同函电格式给自己发电子邮件,教师进行批注,然后回复,并把学生所发邮件中出现的错误拿到课堂上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商务活动中的很多环节,单纯靠老师的口头讲解是不够的,用多媒体这种直观的手段会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商务谈判》的学习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一些商务谈判的现场录像或视听材料,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商务谈判场景之中,既能感受到谈判紧张、激烈的气氛,又能学到一些具体的谈判技巧,甚至还能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到一些有关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4. 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

当前商务英语教学存在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时专业课成绩很高,但是在离开学校以后才发现所学的商务知识根本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很多东西还得从头开始,存在知识严重落后于实践、落后于时代的现象。

商务英语是一个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不能像讲授纯语言的课程一样,要把教学内容放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来进行,实现课堂教学与具体实践相互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互渗透。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安排学生定期到一些涉外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加强学生对具体商务活动的了解;同时,学校应该尽可能多聘请一些优秀的商务人士来作演讲或授课,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总的来说,只有把学校、社会和学生三者结合、互动起来,学生才会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商务英语这个专业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才能顺利走上“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总之,要想真正把商务英语专业做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实用性、实践性专业,培养出真正能够用英语进行商务交流、商务合作的专业人才,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教师必须全方位提高自身能力,学生也要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商务英语才能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白玉.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误区和对策[J].教育现代化, 2006, (4) .

浅谈高职院校的形体礼仪教育 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形体礼仪 存在问题 必要性

一、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面对多元化的市场对人才的多种需求,使得各大高职院校开设和加强了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形体礼仪教育。特别是借助于体育课程的改革,以就职为导向,从学生所学的专业,分析其未来所从事行业的工作特点和需求,传教其行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育知识和技能,以期培养出学生的良好的工作形象和职业气质。高素质的形体礼仪教育成为继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之后,促成高效就业的又一大途径。

二、高职院校学生形体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形体方面的问题

在当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形体教学。另外,由于网络游戏等原因,学生平时不太注重体育锻炼,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成为一个普遍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学生在走向工作时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二)礼仪方面的问题

学生缺乏礼仪的问题在当今的高职院校中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不论是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学生中时常会发生缺乏礼仪的行为,比如与老师谈话时跷二郎腿、走路摇晃等。而同学之间甚至同学与家长之间尊卑不分等问题也比较普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礼仪还表现在学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做事偏激等性格缺陷。

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形体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形体礼仪教育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审美观念、人际交往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在毕业后更能积极的适应社会。

三、形体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形体礼仪教育是形体训练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企业对员工的形体礼仪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形体礼仪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提升自我形象,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形成迅速,有时只是看一眼,印象就形成了,而且由第一印象还会联想到一个人今后的形象。有的求职者因为衣冠不整、体态不端而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另外,第一印象往往会形成顽固的定式,对今后的信息产生指导作用。如果具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可以令人际交往事半功倍。形体礼仪教育则是塑造良好第一印象的重要工具。形体礼仪教育首先会让学生获得平静的心态,从而能冷静客观地对待各种问题。站姿、坐姿、走姿等身体素质的训练,是形体礼仪课程中最基本的基础练习。使学生从中认识到,一个小小的细节,需要努力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可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能从容面对。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审美观

形体礼仪的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简单的形体训练,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礼仪素质。因此,形体礼仪多是以舞蹈和体操等审美价值很高的运动项目作为基本的形体训练方法,以便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形体的表现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形体训练课的课堂也是经过老师的精心布置,环境优美,不仅可以减轻学生上课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身体、表情以及心灵上的享受,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培养出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不论学生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具有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都使其在生活和工作中掌握主动性。在形体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每秒的音乐之中感受着坐姿、走姿以及舞蹈的美感、韵味等,可以体会到精神的愉悦。不仅增强了课堂上的艺术氛围,是学生之间更为融洽,也会促进学生之间沟通的想法,从而积极主动的与他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在从事管理服务的工作中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学生的形体礼仪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技能教育,是为了让其在以后走向企业时更为顺利的开展工作,同时也增强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于该企业的总体评价和信赖程度,是企业良好公共关系的综合反映,是企业人、事、物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象的综合。人是企业形象的首要构成要素,如果每个人都能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那么所在的集体就会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也是企业的重要竞争力。学校在开展形体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形象,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获得更高的赏识,同时也会使学校的形象获得更好的评价。

四、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形体礼仪教育既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决定的,也是解决当今学生形体礼仪方面的问题的有效办法。在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筹码,也不得不有目的的开展形体礼仪教育。形体礼仪教育虽然是一种技能教育,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交往能力,增强其日后在工作中的竞争力。因此,需要引起学生和老师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孙嫄,郭芳.简论学校形体礼仪教育的必要性[J].教书育人.2008.S3.

[2] 周强猛,成钧.高职院校开展形体礼仪课教学的创新探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

高职《商务礼仪》 第11篇

一、开设相关的礼仪课程进行专门的礼仪训练

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社交礼仪实训》和《商务礼仪实训》这两门课程,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礼仪知识, 并能够学以致用。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一) 改革教学内容

1.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安排课程内容。

掌握礼仪知识,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提高学生个人修养与气质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的。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应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为主要内容, 其余章节或自学, 或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 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重点, 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2. 教学内容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 社交礼仪实训课程上加入西方礼仪习俗训练;

商务礼仪实训上侧重介绍在商务场合上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商务活动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3. 礼仪实训因其时间短, 及其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

形象、视觉要求, 有些内容仅靠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礼仪要求, 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气氛, 在课堂上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光盘结合观摩分析的方法, 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理论知识的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 力求系统生动地向学生讲授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

4.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丰富的案例。

(二)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如:任务驱动法、演练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对比互评法、情境法、课内外结合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开拓动手操作的渠道, 可让学生学以致用, 使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在各种阶段性训练的基础上可举办一次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面试情境模拟表演”, 模拟表演的内容由学生自定题材、人员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自写台词、自设场景, 进行精心准备并公开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情境模拟表演, 可使学生真正处于教学与实践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并能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三) 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 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 融会贯通与实际运用的能力较差。因此, 应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 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成绩上, 结合实训报告、课堂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礼仪实训教学应当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 如组织学生举办形象魅力大赛, 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礼仪的魅力。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

文化因素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 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 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 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 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 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 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 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 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 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 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 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 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此将礼仪知识的讲解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 使学生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 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是现代商务组织和个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应及时发现礼仪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礼仪课程教学环境必将得到有效改善, 形成良好的礼仪实践范围, 提高礼仪教学质量, 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摘要:礼仪教学的实践性较强, 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好并能学以致用, 笔者认为,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结合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全面地改革礼仪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

关键词:商务英语,社交礼仪,商务礼仪

参考文献

[1]金正昆, 商务礼仪[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机遇与策略下一篇:编写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