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指标范文

2024-07-13

形态指标范文(精选9篇)

形态指标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嫁接的月季品种:绯扇、冰山、蓝斯带、香欢喜、红双喜、香水黄和芝加哥和平,于2010年9月25日移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温室。

1.2 方法

1.2.1 形态指标观察

从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3月,每个月的1日修剪后测量月季植株高度,于每月的15日和30日用卷尺和游标卡尺测量其株高和基茎,第一次随机选取10株,以后每次针对这10株进行观察记录,总结比较抗热性。每日观察月季品种,观察其单花期、残花期、花径、花色等,并记录开花时间和开花情况,从花苞至花刚开始萎蔫为一朵花的单花期,从萎蔫到花瓣完全凋谢为残花期,用游标卡尺测量花径,选取开花时间内,花径最大的时候为标准花径。

1.2.2 生理指标测量

在生长期间进行正常的栽培管理。分别于2010年10月高温天气(平均温度32℃左右)和12月正常气温(平均温度20℃左右)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10株,选取相同位置的成熟叶片(顶叶起向下的第3片叶片),带回实验室测定相关指标:氮蓝四唑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酸性茚三酮法测定脯氨酸含量,蒽酮乙酸乙酯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含量[3]。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指标结果分析

2.1.1 月季品种嫁接成活率比较

从表1数据来看,绯扇和红双喜的成活率是最高的,都达到了100%,而冰山、香欢喜和香水黄也都达到了80%以上,而芝加哥和平的成活率最低,还不到50%,可见芝加哥和平的耐热性最低,绯扇、冰山、红双喜和香欢喜都比较耐热,在高温下也能很好地生长。

2.1.2 月季叶和植株形态指标的观察

根据基茎和株高判断,绯扇和香欢喜的生长最好;而从抗病性来看,绯扇和冰山的抗病性最好,很少染病,香欢喜、红双喜和芝加哥和平的抗病性较差,易染病,在其生长期间需要注意病害防治。总的来看,绯扇、冰山和蓝斯带的耐热性最好,而其它品种耐热性一般(见表2)。

根据每月测量的植株基茎,比较在相同时间内不同品种基茎的增加量,即月季基茎的生长量,通过比较分析,绯扇、蓝斯带和冰山在相同的时间内的生长量最大,可见其适应性很好,而香水黄最低,香欢喜的变化也不是很明显, 它们的适应性不是很好。 1~2月是所有品种生长量变化最大的时间,说明在这段时间的气候最适宜它们生长(见图1)。

根据每个月测量的植株高度,比较相同时间内不同品种植株高度的增加量,由表3可见,在温度较高的10月份,冰山和绯扇的株高增加量比较大,分别为2.56和2.34 cm,其次是蓝斯带和香欢喜分别为0.80、0.65 cm,红双喜、香水黄和芝加哥和平的增长量最少,仅为0.50、0.48和0.42 cm。而在温度较冷的1月,芝加哥和平的株高增长量最大,达到了6.5 cm,说明其在温度较冷的冬天生长较好,而在高温下生长缓慢。从5个月的整体生长来看,冰山和绯扇生长得比较好,说明其抗性较好。

2.1.3 不同月季品种花形态指标比较

由表4可知,在相同的观察时间和生长环境中,绯扇和冰山的开花时间最长,残花期也最短,是较好的庭院观赏月季,在深圳的生长状况很好;而香水黄和芝加哥和平的单花期较短、残花期较长,较其它品种差一点。

2.2 生理指标结果分析

2.2.1 高温对不同月季品种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由表5可知,在正常温度下,7个月季品种的SOD活性在14.971 7~36.483 2 U·g-1,而在高温胁迫下SOD活性发生明显的变化,且均呈增加趋势,冰山、绯扇和蓝斯带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41.8%、35.5%和35.4%,表明了其耐热性较好,香欢喜和红双喜的变幅相对较小,分别为33.3%和31.7%,而香水黄和芝加哥和平的变幅最小,仅为26.3%和20.9%,表明其耐热性较差。

注:表中字母表示显著性水平为α=0.05,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法。下同。

Note:Data followed by different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α=0.05 determined by 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s.The same below.

2.2.2 高温对不同月季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由表6可见,在正常温度下,7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在0.006 96~0.009 00,而在高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发生明显变化,都呈现增加趋势,其中香水黄和芝加哥和平的增加幅度最大,达到了29.4%和24.6%,表明其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代谢,耐热性不好;红双喜的增加幅度也相对较大,达到了18.0%,冰山的增加幅度最小,仅9.7%,表明其耐热性较好。

2.2.3 高温对不同月季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由表7可见,在常温下,7个品种中蓝斯带、绯扇和冰山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073 3%、0.072 6%和0.071 9%,而红双喜的含量最低,仅0.043 3%。在高温胁迫下,所有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都有所下降,而芝加哥和平和香水黄的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35.4%和34.0%,表明其在高温条件下,体内叶绿素大量分解,不能很好调节自身代谢,耐热性较差;红双喜和香欢喜的下降幅度次之,达到了28.2%和18.3%,其余品种下降幅度较小,还不到10%,表明其耐热性较好。

2.2.4 高温对不同月季品种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由表8可见,高温胁迫引起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急剧增加,冰山体内脯氨酸含量最大增幅达90.9%,表明在胁迫条件下,自身会大量产生脯氨酸来抵制外界环境对其的迫害,耐热性较好;其次是蓝斯带和绯扇,分别达到了85.1%和81.4%,芝加哥和平与香水黄的增幅最小,仅34.5%和41.9%,表明其耐热性较差。

2.2.5 高温对不同月季品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MDA)变化的影响

高温胁迫下,各月季品种叶片中的MDA含量均急剧增加,但各个品种间的增加幅度明显不同,表明其膜脂过氧化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由表9可见,蓝斯带、绯扇和冰山的MDA含量分别比正常温度增加16.4%、14.0%和7.7%,增幅小表明其膜脂过氧化水平低,细胞膜受损的程度小,耐热性较好;其次是红欢喜和香欢喜,MDA含量分别比正常温度增加了25.8%和21.4%,而芝加哥和平和香水黄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为明显,达到了58.5%和57.3%,说明这两种月季品种的膜脂过氧化水平高,细胞膜受损程度相对较大,耐热性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高温下,月季生长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营养生长不良而引起开花数量减少、花形变小、花期缩短。因叶绿素降解而叶色变暗,生长势减弱,抗病能力也变弱。不耐热品种受高温影响程度更加明显,故表现在形态指标的变化上更加显著。

游离脯氨酸是细胞内主要起渗透调节作用的物质之一,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很低,但当其处于逆境时其含量急剧增加。同时脯氨酸具有易于水合的趋势或具有较强的水合能力,从而提高原生质的渗透压[4],因此在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游离脯氨酸的积累有助于细胞组织的持水性,防止细胞脱水[5,6]。在高温胁迫下,脯氨酸含量迅速增加,增强了细胞的抗脱水能力。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脯氨酸增加是个极其灵敏的指标。一般来讲,脯氨酸积累量与植物抗逆性呈正相关。在高温胁迫下,脯氨酸含量迅速增加,增强了细胞的抗脱水力,脯氨酸增加是个极灵敏的指标。因此,脯氨酸含量是月季品种耐热性检测的最理想指标之一。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含金属的抗氧化物酶,在活性氧清除反应中,处于重要地位,能将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快速氧化为过氧化氢和氧分子。在逆境条件下,SOD能被活性氧诱导产生,从而减轻对细胞膜的伤害。在高温胁迫下,耐热品种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加,不耐热品种的清除能力减弱。耐热性好的品种SOD活性相对增加很多,从而适应高温的环境,而不耐热品种的SOD活性反而下降,较难适应高温环境。Noctor G等[7]认为SOD是最有效的抗氧化酶之一,它可以清除植物体内的活性氧,减弱膜质过氧化作用,保持细胞膜稳定性[8]。姚元干[9]对耐热性不同的3个辣椒品种湘研1、5、8号的研究表明,品种间SOD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辣椒耐热性与SOD活性呈正相关,可作为辣椒耐热性鉴定的指标。马德华[10]等人对黄瓜高温胁迫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SOD活性升高。在正常条件下,SOD等活性氧清除剂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破坏力极强的活性氧,在高温胁迫下叶片中SOD活性上升,酶活性与品种耐热性是一致的。

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植物的品质性状常以糖含量作为重要指标。植物为了适应逆境条件,也会主动积累一些可溶性糖,降低渗透势和冰点,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孙玉芳等对黄连的研究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黄连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增加[11]。郁万文[12]等研究表明,高温下银杏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回复至正常温度时又下降。李衍素[13]等以18个豇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耐热性,得出在高温胁迫下,豇豆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升高,耐热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高于不耐热品种,在高温胁迫下耐热品种具有更高的渗透调节能力。该文研究也表明7个月季品种在高温下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且耐热品种含量明显高于耐热性差品种。

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是叶片生理活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光合机能大小具有密切关系,在高温胁迫下,通常呈现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趋势。胁迫开始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后期下降的幅度较大。高温胁迫下的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的幅度愈大[14]。该试验中不同月季品种叶片叶绿素在适宜温度时含量存在差异,耐热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比不耐热品种高。在高温处理后,耐热品种在高温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变化比较稳定,变幅较小,这与潘光辉等[15]和尹贤贵等[16]在大白菜等作物上试验结果相符。

MDA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它的生成会使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同时使酶丧失活性,MDA含量的多少可以用来衡量细胞膜过氧化程度,从而反应细胞膜受损程度。该研究的7个月季品种在高温处理后,MDA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增多,表明高温引起月季叶片细胞膜发生过氧化反应,且程度持续加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7,18],MDA含量与耐热性强弱呈负相关。

该研究在试验设计方面,对品种的耐热性指标做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不仅从月季的外部形态方面来观察其耐热性,还从内部包括生理生化方面进行了严谨的试验,多方面调查月季品种的耐热性。与以前的研究[2]相比,该试验在数据处理和试验内容方面还需要完善和补充,同时也比其它研究者多了一些作为植物耐热性方面的指标调查。高温下,月季品种的形态变化与其耐热性直接相关,而生理变化是形态变化的内部因素,该研究涉及的形态指标研究结果与生理指标前人研究结果[2]一致,均可以用于检测月季品种的耐热性。

在该试验中,生理生化指标在耐热品种间并非表现与其耐热性完全一致,但与不耐热品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这些生理指标均与月季品种耐热性强弱相关,可作为月季品种耐热性筛选指标,也可为其它园林植物耐热性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高温条件下生长的月季品种,选定7个具有一定耐热性的品种绯扇、冰山、蓝斯带、香欢喜、红双喜、香水黄和芝加哥和平,通过在深圳高温的温室条件下栽培和鉴定,研究常温和高温对月季品种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形态方面,7个月季品种高温下,生长比较缓慢,冰山和绯扇的生长相对较好,开花数量和开花质量也较好,而香水黄和芝加哥和平在高温下生长缓慢,不开花;在生理方面,随着温度升高,7个品种均表现为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上升、脯氨酸含量也随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高温下耐热性强的品种能保持更高的SOD等保护酶活性和更低的MDA含量,并诱导产生更多的脯氨酸。

中纪委”四种形态“指标体系详解 第2篇

中纪委自提出”四种形态“以来,官方、民间一直对”四种形态“各包含什么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应用,存在较多的说法,统计口径、执行尺度均存在不同的差异,近日,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统计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为统计和反映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情况,提供了依据。

果然是““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现在屠龙、倚天已出,各位纪检战线上的伙伴们,赶快一睹为快吧,开眼之前,小编强调三言:暂只阅读不转发暂只思考不探讨暂只记忆不行文好吧,进入藏经阁吧,快快修炼绝技: 第一种形态共14项。包括:谈话函询了结、“面对面”初步核实了结等2种情形,以及经纪律审查后仅给予提醒谈话、警示谈话、批评教育、纠正或责令停止违纪行为、责成退出违纪所得、限期整改、责令作出口头或书面检查、召开民主生活会批评帮助、责令公开道歉(检讨)、通报(通报批评)、诫勉(诫勉谈话)、其他批评教育类措施等12项组织措施。第二种形态共21项,包括: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等2项党纪轻处分,行政警告、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行政降级等4项政纪轻处分,以及取消荣誉称号、撤销政协委员资格、终止(罢免、撤销、责令辞去)人大代表资格、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取消(罢免)当选资格、终止党代表资格、停职(停职检查)、调整(调离)职务(岗位)、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改任非领导职务、安排提前退休、降低退休待遇、其他组织调整类措施15项组织措施。第三种形态指标共12项。包括: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3项党纪重处分,行政撤职、行政开除等2项项政纪重处分,降职、取消退休待遇、解聘、解除劳动合同、辞退、组织除名(劝退)、其他重大职务调整类措施等7项组织措施。第四种形态共2项。包括: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后移送司法机关,司法机关判处刑罚后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作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情形。辅助性指标

形态指标 第3篇

关键词:EM;连作;大蒜;形态;生理生化

中图分类号: S633.401;S15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192-03

收稿日期:2015-02-09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0903018);山东省农业重大创新项目。

作者简介:刘素慧(1981—),女,山东菏泽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生物学研究。E-mail:liusuhui2003@163.com。EM菌剂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研制的有效微生物群组成的混合菌剂,该技术产品可改善土壤根际环境,调整微生态失衡,增进土壤肥力[1],提高作物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进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且无副作用,可满足对保护环境、生产无公害食品的需求[2]。近年来,由于大蒜(Allium sativum L.)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和经济效益的驱使,使大蒜生产迅速发展,主产区的连作现象日趋严重,连作障碍是导致大蒜产量低、品质差的主要因子之一。笔者前期研究结果表明,EM处理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增加干物质的累积量[3];周晓芬等研究表明EM可减轻黄瓜连作病害,降低土壤的盐渍化程度[4];孙红霞等发现EM可有效克服茄子和黄瓜的连作障碍,提高土壤生物活性[2]。本研究通过EM对连作大蒜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旨在探明EM对连作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缓解大蒜连作障碍、保证大蒜可持续优质丰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EM原液由爱睦乐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活性液制作:EM原液和等量红糖按50倍比例稀释并搅拌均匀后,在(35±2) ℃下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完成后,稀释2倍备用。

供试土壤为连续种植20年大蒜的耕层土壤,取自山东省金乡县鸡黍镇季庄村,棕壤土,基本理化性状为:碱解氮 93.5 mg/kg,速效磷38.1 mg/kg,速效钾152.8 mg/kg,有机质23.6 g/kg,pH 值6.27。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8年10月5号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实验站进行,采用泥质陶盆,盆上、下口径和高度分别为25、23、25 cm。每盆装土2.5 kg、种植4株大蒜,供试品种为苏联蒜。每盆土壤均施加10 g大蒜控释肥(N ∶P ∶K=16 ∶5 ∶17)为基肥,并对大蒜进行相同的农艺管理。EM基施、追施(2009年3月1日)各1次,每盆施100 mL EM活性液,对照施加等量的清水,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8盆,随机排列。

分别于大蒜幼苗期(SS,2008年10月30日)、分化期(DS,2009年3月25日)、蒜薹伸长期(ES,2009年4月20日)和鳞茎膨大后期(BES,2009年5月15日)测定大蒜形态指标;2009年4月20日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均为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盆测定。1.3测定方法

株高:地面到植株的最高点的距离;假茎长:地面到植株叶鞘顶端的距离;假茎粗:距地面2 cm处的茎粗;叶面积:按照模拟方程y= 1.831 0x1+3.931 6x2-46.157 7(r=0.995 2)计算得出。均随机测量30株,取其平均值[5]。

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于 2009年4月20日,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参照李合生的方法[6]。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NBT还原法[7] 测定;POD(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8] 测定;CAT(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EM菌剂对连作大蒜形态指标的影响

2.1.1对连作大蒜株高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在大蒜的整个生育期内,EM处理和对照大蒜株高的变化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EM处理的株高均高于对照,且随着生长的进行,EM处理的大蒜株高相对于对照增幅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分化期最高,然后依次为蒜薹伸长期>鳞茎膨大后期>苗期。

2.1.2对连作大蒜假茎粗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在大蒜整个生育期内,EM处理和对照大蒜假茎粗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在不同生育期,EM处理的假茎粗均高于对照,且随着生长的进行,EM处理的大蒜假茎粗相对于对照增幅的变化趋势与大蒜株高的变化趋势相同。

2.1.3对连作大蒜叶鞘长的影响图3反映的是EM处理对连作20年大蒜叶鞘长的影响,在大蒜整个生育期内,EM处理和对照连作大蒜叶鞘长变化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EM处理的大蒜叶鞘长均高于对照,随着生长的进行,EM处理的大蒜叶鞘长相对于对照增幅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蒜薹伸长期的最高,分化期和膨大期基本持平,苗期最低。

2.1.4对连作大蒜叶面积的影响图4表明,在大蒜整个生育期内,EM处理和对照大蒜叶面积的变化趋势与株高、假茎粗和叶鞘长的不一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蒜薹伸长期最大,鳞茎膨大期后期则急剧降低,这是由于膨大后期功能叶急剧减少而造成的;在不同生育期,EM处理的大蒜叶面积均高于对照,且随着生长的进行,EM处理的大蒜叶面积相对于对照增幅的变化趋势与株高、假茎粗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分化期达到最大值,苗期最小。

nlc202309040406

2.2EM菌剂对连作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2.1EM菌剂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由图5可知,EM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EM处理的上述指標相对于对照增幅的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依次为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2.2.2EM菌剂对光合参数的影响EM处理对大蒜蒜薹伸长期功能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EM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比对照高;且EM处理大蒜功能叶的气孔导度相对于对照的促进率高达60.92%,对蒸腾速率的促进率30.27%,对净光合速率的促进率最低,为14.39%。

2.2.3EM菌剂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EM处理对大蒜蒜薹伸长期功能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EM处理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比对照高;且EM处理大蒜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相对于对照的促进率达61.20%,对过氧化氢酶的促进率最低,为26.61%。

3结果与讨论

3.1EM对形态指标的影响

笔者前期研究表明:连作20年的大蒜形态指标数量和功能叶的抗氧化能力均下降[9],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失调,土壤酶活性下降,产量也随之下降[10];EM处理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在不改变干物质累积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协调大蒜机体发育,促进干物质量的积累来提高大蒜产量[3]。周莉华等研究发现长期施用EM可提高冬小麦的产量[11]。本研究结果表明,EM对连作20年的大蒜各形态指标均有促进作用,这与凌宁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根际施用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地促进西瓜植株的生长[12]。曹霞等研究也发现EM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植株生长势强,根系活力增强,开花时间提前,这为提高前期产量奠定了基础[13]。在本试验中,幼苗期EM处理的各形态指标相对于对照的增幅均低于其他3个时期,主要是温度偏低不利于微生物的快速繁殖而导致EM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分化期的株高、假茎粗和叶面积的增幅均为最高,而叶鞘长增幅最大值出现在蒜薹伸长期,其次为分化期。综上所述,施加EM菌剂的最佳时间应在地温回升后分化期前。

3.2EM对蒜薹伸长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曹霞等研究表明EM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减小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13]。周莉华等定位试验发现EM处理的小麦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比其他处理高,提高植株的光合速率[11]。陈清西等用EM喷雾可提高龙眼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同时还促进生理生化活性,提高新陈代谢能力[14]。王明友等在番茄上施用EM后,净光合强度得到提高,改善了番茄的品质[15]。本试验结果表明:EM处理的大蒜功能叶的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对照,说明EM可提高连作大蒜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可调节大蒜生理代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蒜对不利环境的适应力,因此,EM对大蒜连作障碍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红霞,武琴,郑国祥,等. EM对茄子、黄瓜抗连作障碍和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的效果[J]. 土壤,2001,33(5):264-267.

[2]陈胜利,孙庆余,李云波. EM菌剂在种植业上的应用与促增效应[J]. 微生物学杂志,2002,22(1):63-64.

[3]刘素慧,刘世琦,张自坤,等. EM对连作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3):718-723.

[4]周晓芬,杨军芳. 不同施肥措施及EM菌剂对大棚黄瓜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4):89-92.

[5]齐建建. 控释掺混肥对大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6]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4-137.

[7]赵世杰,史国安,董新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132-135.

[8]杨阿明,沈征言. 低温锻炼提高黄瓜幼苗耐寒性效应[J]. 园艺学报,1992,19(1):61-66.

[9]尉辉,张自坤,刘素慧,等. 连作对大蒜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239-242.

[10]刘素慧,刘世琦,张自坤,等. 大蒜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5):1000-1006.

[11]周莉华,李维炯,倪永珍. 长期施用EM生物有机肥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增刊1):221-224.

[12]凌宁,王秋君,杨兴明,等. 根际施用微生物有机肥防治连作西瓜枯萎病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5):1136-1141.

[13]曹霞,顾宜晴,孙晓荣,等. EM对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29(1):41-43.

[14]陈清西,陈木兰. EM对龙眼枝梢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1):14-17.董金龙,李汛,段增强,等. CO2施肥对设施黄瓜生长和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195-200.

水稻适龄壮秧的形态指标及移栽技术 第4篇

云南省作为水稻主产区, 随着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栽培技术的推广, 水稻生产从质量、产量等指标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育秧作为最基础的工作受到了群众的重视, 培育壮秧是确保水稻产量的基础。云南省常规稻主产区产量达到12 t/hm2以上, 而杂交稻出现15 t/hm2以上的记录, 对保证全省人民群众的米袋子、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部分群众对育秧和移栽不重视, 导致水稻产量偏低, 水稻生产发展不平衡。现重点介绍如何鉴定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中适龄壮秧和移栽的主要关键技术要点。

1 壮秧的形态指标

一是白根多而旺盛。一般每天早晨从苗床上任意拔起1株秧苗都有白根2条以上。二是植株长势粗壮。苗高15~16 cm, 带蘖2~3个, 带蘖株率80%以上, 百苗干重7 g以上。三是苗挺、叶绿、硬朗。四是秧龄适当, 适龄不少龄, 足龄不超龄。第1叶鞘高度小于3 cm, 秧龄30~35 d。五是植株高矮一致, 均匀整齐, 粗细均匀, 角秧、弱秧少[3]。

2 壮秧的作用

壮秧移栽后发根快, 发棵早, 分蘖壮, 有效穗数多, 产量才会高。这就是说, 壮秧不只是要求形态上粗壮, 在“年龄”上也要适当。所谓适龄, 不只是讲从播种到插秧的天数, 还要看与秧苗实际生育进度有关的叶片多少。同一品种在一定的季节栽培, 主茎的总叶数各年都比较稳定。一般露地育秧高产栽培繁育秧苗, 要求在移栽后长出3~4片新叶再分化幼穗, 就是说在移栽后还能长出6~7片新叶, 这样才能使秧苗生长正常健壮、穗多粒多。因此, 适龄秧苗的叶龄就是该品种的主茎总叶数减去6~7片叶。例如:早中熟品种楚粳28号壮秧的适龄就应该是4.5~5.5片叶, 秧田期45~50 d[4];滇瑞449的生育期较长, 主茎总叶片数14~15片, 适龄壮秧的叶龄就以6~7片为适当。超过这个范围, 秧苗容易老化, 甚至造成早穗减产。

3 壮秧培育的环境

一是苗床选择。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质地良好、低下水位底的菜地或者旱地作为苗床, 同时以靠近村庄和水源为好, 以利于日常管理。若选用稻田, 则要选浇排水方便、地下水位在30~50 cm以下、土壤肥沃的田块, 且要经过种植旱作等方法进行改良, 使其具有旱地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二是苗床面积。旱秧地苗床一般宽为1.4 m, 沟宽或走道宽0.6 m, 秧地利用率为70%左右, 即净苗床为毛苗床的70%。三是苗床管理。做好冬前培肥、播前施肥、苗床保护、开沟理墒、苗床调酸、苗床消毒、播种盖膜等工作[5]。

水稻育秧方式的不同, 对适龄壮秧的要求也不同, 如果是栽场地小秧苗或温室秧, 秧苗移栽时叶龄以2叶多, 以不超过3叶为合适。这样的秧苗高10 cm, 2片叶, 全白根、青绿色。

4 壮秧移栽技术

4.1 起运秧苗

由于旱秧的特点为老根脆、新根短, 床土疏松, 进行拔秧工序时非常省力, 因此在移栽前不需要浇水[6]。若苗床的质量不好, 造成表层土壤板结, 不易拔秧, 应在拔秧的前1 d晚上浇足够的水, 以保证拔秧时少断根。切记浇水的时间不可提前, 若提前到拔秧前的2~3 d便进行浇水, 促使了新根的下扎, 不仅加大了拔秧的难度, 而且会严重地削弱本田中旱秧的发根优势。在拔秧时, 应大苗1株、小苗2株依次拔起。

4.2 秧苗运送

为了提高小苗移栽后的成活率, 以秧块带厚为2~3 cm的土层进行移栽为最佳, 可用工具进行铲秧。为了便于铲秧, 应提前1 d在傍晚浇足够的水, 然后用藤 (竹) 篓、平板车等工具运送。

4.3 栽插

水稻壮秧的栽插深度会对本田中的爆发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插秧时田面保持浅水, 为了促进土壤温度的升高, 加快移栽苗的生长, 栽插后田间的水层应保持在约为3.3 cm。为了促进秧苗的发根, 加快下位分蘖早生快发, 插秧的深度宜浅, 以控制在1.5~3.0 cm为最佳, 切记不可超过3.3 cm, 保证秧苗插下后第1片真叶全部露出土面外。

应综合考虑水稻品种、茬口及土壤的肥力水平等因素, 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海拔要求, 对于杂交稻区, 海拔1 200~1 500 m的地区, 栽插的密度一般控制在21.0万~30.0万丛/hm2, 海拔小于1 200 m的地区, 栽插的密度一般为18.0万~25.5万丛/hm2;对于常规稻区, 海拔超过1 950 m的地区, 栽插的密度以33.0万~48.0万丛/hm2为最佳, 海拔1 500~1 800 m的地区, 栽插的适宜密度为24.0万~37.5万丛/hm2, 海拔1 800~1 950 m的地区, 栽插的适宜密度为27.0万~42.0万丛/hm2。栽植时, 可采取单行或双行的方式进行条栽培[7]。

摘要:阐述了水稻壮秧的形态指标、作用及培育的环境, 并从起运秧苗、秧苗运送、栽插等3个方面提出壮秧移栽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壮秧,形态指标,作用,移栽技术

参考文献

[1]胡立艳, 丁艳峰.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丁汉平, 周铭成, 茅玉兰.水稻机插移栽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 2011 (4) :55.

[3]刘爽.水稻移栽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10) :113.

[4]葛跃武.水稻移栽技术管理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 2013 (5) :47.

[5]李军.水稻机械移栽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 2014 (2) :3-5.

[6]吴红星, 王宏斌, 孟志件, 等.水稻机插秧育苗移栽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7) :64.

形态指标 第5篇

近几年来, 市场对于玉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而玉竹野生资源却在不断减少, 因而对人工栽培玉竹规范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6~10],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玉竹可一次种植, 隔年多次采收, 利用荒山荒地生产效益可观, 又不与粮田争地, 同时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肥料的使用量对玉竹生长发育的影响, 找出玉竹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佳施用肥料和施肥量, 为玉竹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挑选植株大小、长势一致、无病虫害、无黑斑、无损伤、色黄白、顶芽饱满、须根多的肥大1a生玉竹根状茎。

供试肥料:尿素、磷酸氢二铵、氯化钾、复合肥 (N含量为12%、P含量为10%, K含量为8%) 。

1.2 方法

试验方法:试验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九站校区中草药种植园内进行, 量出260m2土地, 栽种前进行全面的整地, 深翻土壤30cm, 除净杂草和草根, 种前再打碎土块平整做高畦, 共分4畦, 每畦60m2分为10个小区, 共计40小区, 每小区6m2, 畦宽1m, 畦长20m。畦高20cm, 两畦间沟宽25cm, 沟深25cm。玉竹根茎于当天栽种, 以每小区1kg的量栽种, 行距25cm, 畦上单行栽植, 芽头向上, 栽种时每小区施加100g的基肥 (磷酸氢二铵) , 然后盖层薄土, 浇1次透水, 出苗后, 早晚用水勤浇, 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及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玉竹开花时施加第1次肥, 对不同小区分别施入尿素、磷酸氢二铵、氯化钾、复合肥以及不施任何肥料 (CK对照) , 每种肥料的施肥量分别是10g/m2, 20g/m2, 30g/m2。第2次追肥是在6月份10g/m2、20g/m2、30g/m2。第3次追肥是在7月份结果期10/m2、20g/m2、30g/m2。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结果采用spss20.0软件实验分析。

每隔10a对各个小区的10株玉竹进行形态指标的测定, 主要包括:株高、主茎直径、叶数、花数、果实数、主根粗、根鲜重、根分枝。

产量的测定:9月下旬挖出玉竹的根状茎, 去掉泥土, 称重。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肥料不同施肥量对玉竹形态指标的比较分析

我们对玉竹形态指标数据进行统计, 采用SNK (q检验) 分析,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施肥对未施肥指标有显著的差异。各个处理之间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

施肥对株高有明显的影响。从单因素施肥量看, 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复合肥中等施肥量对株高的影响极其显著, 株高最高, 株高复中>N高>K中>P低>CK。

施肥对主根直径有明显的影响。从单因素施肥量看, 复合肥中等施肥量的主根直径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主根直径最粗。P高、N高、K高、K低、N中之间差异不显著, 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主根直径复中>P高>N高>K高>CK。

施肥对叶片数有明显的影响。从单因素施肥量看, 复合肥低等施肥量的叶片数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叶片数最多。叶片数复中>P中>N高>K中>CK。

施肥对花数有明显的影响, 各个处理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从单因素施肥量看, 磷酸二铵高等施肥量的花数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花数最多。花数的P高>复高>N高>K低>CK。

施肥对果实数有明显的影响, 各个处理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从单因素施肥量看, P高施肥量的果实数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果实数最多。果实数的P高>复高>K高>N高>CK。

施肥对主茎直径有明显的影响。从单因素施肥量看, 低复合肥和高N施肥量的主茎直径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主茎直径最大。主茎直径的复低>N高>P高>K低>CK。

施肥对根鲜重有明显的影响。从单因素施肥量看, 高复合肥施肥量的根鲜重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根鲜重最重。根鲜重的复高>P高>K高>N高>CK。

由表3可见不同肥料不同施肥量对根分枝无显著差异。

2.2 不同肥料不同施肥量对玉竹产量的比较分析

由图1可见, 各个肥料的最高施肥量对于玉竹的产量效果最为明显。

可以预测不同肥料施用对于产量有着促进作用。其中复合肥、氯化钾肥、磷酸氢二铵肥应用最大施肥量、尿素应考虑选用中等施肥量。

经过以上实验结果方差分析可以得出:施肥各种指标大多数都比不施肥的高。

株高复中>N高>K中>P低>CK。

主根直径复中>P高>N高>K高>CK。

叶片数复中>P中>N高>K中>CK。

花数的P高>复高>N高>K低>CK。

果实数的P高>复高>K高>N高>CK。

主茎直径的复低>N高>P高>K低>CK。

根鲜重的复高>P高>K高>N高>CK。

3 结论

综上所述, 可知在玉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施用复合肥效果最好, 以10~30g/m2为佳;若施用尿素20g/m2为好;磷酸氢二铵以10~30g/m2为好;氯化钾以10~30g/m2为好。

参考文献

[1]郑永春, 庄倩倩.几种肥料对玉竹栽培的影响研究[J].北方园艺, 2013 (06) :174~176.

[2]马尧, 刘野.不同移植密度对玉竹有效成分的影响[J].北方园艺, 2015, 13:137~139.

[3]马红星;刘春梅;徐义刚.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 2008 (6) :23~24.

[4]杨哲, 成文, 钟灿, 熊礼平, 肖深根.基肥配方施肥对玉竹生长与根茎形成的影响[J].CROP RESEARCH, 2013, 27 (4) :340~342.

[5]奚广生, 宋宇鹏, 张国锋.吉林地区玉竹栽培密度的研究, 北方园艺[J], 2012 (18) :61~62.

[6]才巨明, 孙涛, 张文军, 刘俊贤.我国玉竹的栽培研究进展[J].人参研究, 2012 (4) :55~57.

[7]周晔, 唐铖, 高翔等.玉竹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 11 (2) :328~330.

[8]王春兰, 杨丽娟.不同采收期对玉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5) :2032~2048.

[9]路洪顺, 刘鑫军.玉竹的开发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 2002 (3) :16~17.

形态指标 第6篇

马铃薯种薯21世纪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未来在干旱病害多发的地区可能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本实验通过生物性拌种剂的使用对马铃薯种薯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采用荷兰2-12和克新13两个品种为供试品种, 4种不同生物拌种剂对比试验对马铃薯种薯产量及品质的作用。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供试的4种拌种剂对马铃薯种薯各形态指标 (株高、茎粗、主茎数量等) 、生理指标、单株薯数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其他拌种剂相比, A拌种剂对马铃薯种薯形态性状、光合作用的影响效果最佳, 这可能就导致了A拌种剂对收获马铃薯种薯的产量提高量最大, 可见使用A拌种剂最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种薯产量。

1 实验目的和试验设计

本实验就是通过对作物的各种指标的表现结果来计算推测生物拌种剂对马铃薯的相关影响, 从而为生产提供可靠的栽培依据。

试验地点: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安、林甸、哈尔滨等不同地区及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试验在林甸县大豆试验基地进行, 土壤类型为草甸黑钙土, 实验材料来自东北农业大学。

试验目的及材料以荷兰2-12和克新13两个马铃薯种薯品种为供试品种, 对比了4种拌种剂 (A、B、C、D、) 对种薯形态指标和光合作用的影响。A为马铃薯专用生物拌种剂, ZSB系列生物种衣剂。B为多作物通用性生物拌种剂, 选用了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种衣剂4号。C马铃薯化学拌种剂 (2.5%适乐时 (咯菌腈) 悬浮种衣剂。D为70%的锐胜 (噻虫嗪) 湿剂拌种剂按种薯量的1%拌种。

试验设计:于2013年4月28日播种, 随机区组设计, 每小区行长5m, 6垄区, 株行距24cm, 垄宽0.65cm, 小区面积19.5㎡, 3次重复。播种前对种薯进行拌种, 人工豁沟, 人工精量点播, 生育期间进行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预防病虫害发生。按马铃薯生育时期进行取样, 供形态生理指标测定。于2012年9月25日收获前, 取样进行目标的测定。

2 生物拌种剂对马铃薯种薯形态指标的影响

2.1 生物拌种剂与株高

株高体现了植株光合营养体外在生长状况, 是植株生长发育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如图1所示, 在马铃薯种薯块茎形成期, 与对照相比, A和D处理促进了植株生长, 提高了植株高度, D处理株高直到块茎增长期仍大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到了淀粉积累期对照株高高于其他处理, A、B和D处理此时期植株高度与前一时期相比无明显变化, 说明此时期3个处理停止了地上部植株的生长, 此变化有利于淀粉积累期马铃薯种薯地上部营养向地下块茎转移, 为块茎迅速增长提供了保障。从图中还可以看出, 在马铃薯种薯3个重要生长期内, 与对照比较, C处理降低了植株高度, 说明C拌种剂对马铃薯种薯株高具有抑制作用。

2.2 生物拌种剂与茎粗

由图2可知, A处理的茎粗大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B、C和D均降低了马铃薯种薯茎粗, 以C处理降低作用最明显。D处理降低作用较小, 与对照茎粗无明显差异。在淀粉积累期处理和对照茎粗均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生育后期植株含水量下降有关。

2.3 生物拌种剂与主茎数

如图3所示, 拌种剂处理的马铃薯种薯主茎数数量均多于对照, 各处理和对照主茎数量大小顺序为C>B>D>A>CK, 由此可知, C处理对马铃薯种薯主茎数量的增加作用要大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可能与C属于抑制性拌种剂有关。在马铃薯种薯块茎形成期A处理与对照的主茎数量无明显差异, 但到了块茎增长期A处理平均主茎数量要比对照多0.5个, 说明在块茎增长期A处理对主茎数量的增加促进作用较大。

3 生物拌种剂对马铃薯种薯形态指标和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

3.1 生物拌种剂与叶绿素含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块茎形成期对照叶绿素含量最高, 其含量极显著高于A和B处理, 但与C和D处理比较差异不显著。在块茎形成期, A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 显著高于对照, B和D处理叶绿素含量也高于对照但是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 C处理在此时期的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块茎形成期是马铃薯种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此期对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光合能力的增强, 从而为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到了淀粉积累期, 叶绿素含量仍以C处理最低, D、B和A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 但是不同处理与对照叶绿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

3.2 生物拌种剂与光合性状

从对马铃薯种薯块茎增长期光合性状的测定结果中可以看出 (如表2所示) , 不同拌种剂对马铃薯种薯光合速率都起到增加作用, 但进一步做方差分析得出, 处理与对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此现象与不同拌种剂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类似, 除了B拌种剂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外, 其他处理均高于对照, 但处理与对照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 A和C拌种剂处理提高了马铃薯种薯蒸腾速率, B和D拌种剂处理与对照比较降低了马铃薯种薯蒸腾速率, 并且A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其他3个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拌种剂对种薯气孔导度的影响中, D拌种剂与对照比较降低了气孔导度且差异显著, 其他处理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4 结论

4.1四种拌种剂对马铃薯种薯形态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中A和D增加了马铃薯种薯的株高, A促进了茎粗的增加、提高了根体积以及根系、匍匐茎干物质含量的增加, 四种拌种剂均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主茎数量。

4.2从生物拌种剂对马铃薯种薯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得出, A拌种剂提高了马铃薯种薯块茎增长期的叶绿素含量和蒸腾速率, 并达到极显著和显著差异。其他三个拌种剂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对照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

4.3不同种生物拌种剂的成分含量的不同对于马铃薯的各生育期的生理生化表现也是不同的, 本实验选用的品种和生物拌种剂数量较少, 对于实验的准确性比较大, 以后需要测试更多的试验品种与多种生物拌种剂进行对照试验, 使数据更接近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宿飞飞.生态区域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及其品质性状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 2006.

形态指标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材料为重庆本地栽培品种“红爪姜”组培苗, 由西南大学蔬菜学实验室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取样方法及样品制备

选择无菌健壮的组培苗, 切取生长良好的根状茎作为外植体, 在含有6-BA 3.0 mg/L、NAA 0.3 mg/L和2, 4-D 1.0 mg/L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在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的第4天开始取材, 每隔3天在培养瓶中随机选取5块两种样品材料, 即生长良好的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和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 一直取至第40天, 共取得样品10个, 将取得的愈伤组织液氮研磨, 于-20℃下保存备用。

1.2.2 酶活性的测定

(1) 酶液的提取。参照李忠光等的方法[7], 称取1g材料, 加入预冷的提取液0.5 m L和少许石英砂, 充分冰浴研磨后, 转入离心管中, 再用0.5 m L提取液洗研钵, 合并提取液并于4℃下10000转离心20 min, 将上清液分装, 进行酶活性测定。

(2) 酶活性测定。过氧化物酶 (POD) 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8], 以△A470/ (min·g·FW) 表示一个酶活性单位;过氧化氢酶 (CAT) 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9], 以1 min内A240减少0.1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 (U)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测定采用改进的氮蓝四唑 (NBT) 法[10], 以NBT的光化学还原被SOD抑制50%时的酶用量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1.2.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将材料用液氮充分研磨后, 加预冷的提取液在冰上充分提取3~5 h, 离心后取部分上清液测定蛋白质含量, 用考马斯亮蓝G-250显色, U-1800比色测定, 标准曲线用牛血清蛋白绘制, 以每克鲜重愈伤组织所含毫克蛋白质表示mg/g·FW[11]。

1.2.4 可溶性糖及淀粉的测定

测定可溶性糖及淀粉采用浓硫酸苯酚法[12], 以每g鲜重愈伤组织所含毫克糖或淀粉表示mg/g·FW。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愈伤组织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

2.1.1 P O D活性变化

POD与物质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同时, POD是植物细胞的抗氧化酶, 调节活性氧的代谢、参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它们活性的改变可影响植物体胚的发生[13,14]。由图1可知, 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从第8天开始, POD活性显著上升, 第16天达到最大, 之后下降, 于第32天略有回升, 然后趋于平稳。不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在愈伤诱导期P O D活性有小幅的上升, 变化幅度很小。导致两种愈伤组织POD活性变化差异可能是分化状态细胞中P O D活性较高的原因, 同时说明了P O D活性的升高可以促进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在愈伤组织形成初期, POD活性迅速上升, 随着愈伤组织的扩繁增值, 达到一个顶峰, 这可能是接种引起的损伤反应, Galston等[15]认为损伤能使合成POD酶的基因失去抑制, Ridge等[16]则认为是损伤使P O D酶合成抑制物渗漏, 导致了酶活性的增强。

2.1.2 S O D活性变化

由图2可知, 两种愈伤组织在外植体刚接入培养基时, SOD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外植体不适应新环境有关, 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在培养到第24天和第40天出现2个峰, 第1个峰处于愈伤组织大量增殖过程, 第2个峰处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减少阶段, 细胞多数处于分化状态, 可能是由于S O D的抗衰老作用, 在组织分化形成过程中氧自由基活动增强而产生的。不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SOD活性升高速度较缓, 远低于前者。由此可见, SOD活性可能与愈伤组织大量增殖及组织分化密切相关, 这和杨和平等[17]在石刁柏上的SOD活性增强与愈伤组织大量增殖以及何梦玲[18]在喜树上的分化阶段S O D抗衰老作用的试验结果相似。

2.1.3 C A T的活性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 CAT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与SOD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两种愈伤组织在外植体刚接入培养基时, CAT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在第28天出现一个小峰, 不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在32天出现一个小峰, 之后均平稳下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比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活性高, 增大更明显。

2.2 两种愈伤组织形态发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在愈伤组织形态发生过程中,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愈伤组织发生、增殖及不定芽分化的各个不同阶段, 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由图4可知, 对于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 外植体接入培养基4天左右, 该时期为愈伤组织的诱导期, 即第4—12天, 蛋白质含量快速上升, 说明这个时期外植体内部合成代谢较强, 诱导启动细胞开始新的蛋白质合成, 为之后的生长提供充足的代谢产物。到外植体诱导出少量愈伤组织时, 蛋白含量有小幅度下降, 这是因为细胞分裂消耗了一部分蛋白质所致。随着愈伤组织的大量产生, 蛋白质含量达到高峰, 说明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在不定芽分化的准备过程中进行了更为剧烈的代谢反应, 以合成更多的代谢产物满足不定芽发生和生长的需要。当愈伤组织分化出生长点 (即从第28天开始) 到不定芽发生的过程中蛋白质含量迅速回落并趋于平稳。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 在愈伤组织的诱导期含量有较快的上升, 之后变化较平缓, 其蛋白质含量在各个不同阶段均低于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含量, 这表明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代谢旺盛, 从培养基中获得的有机与无机成分及时转化成能量和细胞物质, 并大量积累蛋白质, 以备细胞分化之用。

2.3 两种愈伤组织形态发生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糖类和淀粉作为在细胞中可利用的能源和结构物质, 参与细胞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 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如图5所示, 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 并于培养24天时达到峰值 (36.50 mg/g) , 说明细胞脱分化早期可溶性糖含量出现累积高峰, 即细胞将进入迅速分裂阶段, 这时细胞内大量合成糖类物质, 为细胞分裂和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 并预示着新的发育状态即将开始;不具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在培养16天时达到了最大值 (30.32 mg/g) , 随后下降, 说明其为细胞的分裂积累了物质和能量, 但是结合形态学观察可知, 其只进行分裂生殖, 并没有进一步的分化与发育。

淀粉是一种积极参与组织培养过程中形态建成的活跃代谢物质, 从图6可以看出, 在生姜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 两种愈伤组织淀粉含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淀粉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 培养16天时出现第1个高峰 (21.70 mg/g) , 到24天时淀粉含量下降到18.50 mg/g, 28天时又达第2个高峰 (19.80 mg/g) , 说明当外植体接入培养基时, 淀粉含量迅速上升, 外植体长出愈伤组织后淀粉含量下降, 当愈伤组织上形成绿色芽点后其含量又上升;不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淀粉含量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 同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淀粉含量前期变化。

3 讨论

植物形态发生伴随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 这些变化在形态转变之前即已发生。愈伤组织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 受基因调控, 是基因顺序表达的结果。

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远高于不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 其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代谢旺盛;从培养基中获得的有机与无机成分转变成能量和细胞组成物质, 并大量积累蛋白质, 以备细胞分化之用。

碳水化合物作为渗透调节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可溶性糖作为一种能源消耗物质, 将为新陈代谢活跃的愈伤组织细胞提供充足的能源。本试验研究表明, 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出现一个积累高峰, 随后含量下降, 表明当分化细胞形成以后, 糖类物质转化成可溶性蛋白质, 为愈伤组织细胞的进一步发育准备物质基础。淀粉等物质的积累与植物形态发生的实现密切相关。淀粉经淀粉酶水解成葡萄糖后, 参与细胞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 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植物形态的发生。在生姜离体诱导培养的15—35天, 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的淀粉含量高于不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的, 且出现2次积累高峰, 表明淀粉是一种在形态发生过程中积极参与形态建成的代谢物质。

在酶活性变化中, POD活性变化的所有需氧生物都必须依赖氧才能获得能量和维持生命, 形态发生也必然要有活性氧。SOD、POD和CAT是植物重要的抗氧化酶类, 能清除植物体内因受外界损伤而产生的活性氧。在愈伤组织诱导初期, SOD活性升高, 产生较多的H2O2, 低浓度的H2O2可促进体细胞胚发生, 而高浓度H2O2则有毒害作用。外源H2O2处理可以诱导细胞内C A T、P O D基因的转录, 因而P O D活性增加可加快对H2O2的清除, 以维持细胞内活性氧的平衡。本试验研究表明, 在生姜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 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的S O D、P O D和C A T活性均高于不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 二者活性的高低反映了其生理状态的差异, 说明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的细胞的适应性、抗逆性较不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的强。

形态指标 第8篇

关键词:陕西省,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机能,素质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

陕西省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陕西省大学生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检出率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有所增加,这与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大学生的营养状况结果基本一致[2,3]。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将不同身高段的体重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5个等级[4]。营养不良和肥胖是威胁学生健康的营养问题,即便轻度营养不良,也会妨碍青少年体力正常发展,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5]。

陕西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陕西省大学生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潜在的有生力量,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及时掌握陕西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本研究把反映大学生营养状况的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中的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归为身高标准体重异常,通过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大学生与正常体重大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求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大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学生正确评估和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普通高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2010年参加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陕西省四所大学1600名19--22岁男女大学生测试数据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大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与正常体重大学生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包括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身体素质包括50米、 立定跳远、1000米、800米(女)和坐位体前屈;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对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学生与正常体重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大学生样本分布特征分析

表1显示:陕西省正常体重大学生623人,占学生总体38.9%,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大学生977人占61.1%,其中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学生占49.1%;男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7.8%和12.3%,明显高于女生的2.5%和1.4%。

陕西省大学生营养状况2010年与2005年相比,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检出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3]。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不断增高, 主要与合理营养知识的缺乏,营养健康教育落后,西方饮食模式的引入,传统生活方式中消极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及缺乏锻炼、学习负担过重、静坐时间过长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6]。

男生超重和肥胖比率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女生更注意体型和受明星效应影响,追求骨感美,从而通过控制饮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关[7]。由于成人超重和肥胖诱发的各种疾病凸显,关注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体质健康研究比较多,而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对体质健康的危害还未表现出来,关注度比较低。

相关研究表明,对当前的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营养不良的概念和以往那种因饥饿造成者有本质不同。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表面上未造成机体的损伤,实际上对长期记忆能力、 逻辑思维仍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中度营养不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低下,严重者危及生命[5]。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正处于人生的最佳时期,其代谢旺盛,学习任务繁重,且生活不受约束,由于经济和生活的独立与随意,难以在营养摄取和体育锻炼方面形成规律,饮食随意性大、膳食结构不合理、体育锻炼不足等不合理生活方式,容易因膳食结构不合理而降低其营养水平[8]。

陕西省大学生2010年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检出率与2005年相比,虽有小幅下降,但仍居高不下,对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2身高标准体重异常与正常体重学生身体机能指标比较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其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的关系密切。陕西省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异常与正常体重肺活量指标比较(表2)显示:男女学生肺活量指标,随着学生体重的增长均呈现增长趋势; 体重正常男生肺活量指标好于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者,低于肥胖学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体重正常女生肺活量指标好于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注:**表示与正常体重比较p<0.01

男女学生肺活量指标,随着学生体重的增长均呈现增长趋势,这与郝晓鸣等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9]。肺活量数值低,反映出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能力差,人体内部的氧供应就不充裕,机体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10]。体重正常男生肺活量指标好于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学生,说明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制约学生呼吸功能的发展。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人体测量复合指标之一,用以评价人体生理功能水平,是人体呼吸机能的重要指数,它可以有效弥补单一性指标评价带来的局限性[11]。

陕西省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与正常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比较表明,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男女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好于正常体重男女学生,而超重和肥胖男生、肥胖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学生。这与柏杨等研究认为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BMI值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结果基本一致[12]。说明超重和肥胖对学生的生理功能水平和呼吸机能水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2身高标准体重异常与正常体重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身高标准体重异常与正常体重男生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表3)显示:身高标准体重异常男女学生中,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学生,学生的各项素质指标随着体重的增长均呈现增长趋势,而体重高于正常体重的学生,除女生柔韧性外, 其它身体素质随着学生体重的增长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营养状况,合理控制体重,其素质指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善。

身体素质指标中,50米跑成绩可综合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以及肌肉的力量。营养不良和肥胖男生50米成绩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男生, 说明营养不良和肥胖对男生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等相关素质的发展有负面影响;立定跳远反映学生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肥胖男生立定跳远成绩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男生,说明肥胖对男生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发展有负面影响;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身高标准体重异常男生1000米,肥胖和超重女生800米成绩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学生,说明男生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女生肥胖和超重显著阻碍了大学生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及抗疲劳的能力发展;柔韧性指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 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营养不良男女学生、 超重和肥胖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学生,说明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制约着其柔韧素质的发展。

注: **表示与正常体重比较p<0.01;*表示与正常体重比较p<0.05

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学生,应调整膳食结构、合理营养膳食、加大对优质蛋白质的摄取,以满足旺盛身体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以健身为主的体育锻炼,加强身体的充实度和匀称度,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超重和肥胖学生,应采用合理营养结构,加强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体育锻炼,合理控制自身体重,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营养与健康知识讲座, 引导学生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膳食结构,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应根据体重异常与体质健康指标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营养状况采用分层次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指导,以提高和改善体重异常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结论与建议

3.1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学生检出率为49.1%,高于正常体重学生的38.9%。

3.2超重和肥胖对学生的生理功能水平和呼吸机能水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制约学生摄氧量能力的发展。

3.3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多数指标均低于正常体重学生,反映体重异常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

形态指标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点在贵州省盘县火铺镇滥泥箐村, 位于北纬25°40'53", 东经104°24'21"。海拔1 939 m,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均温14℃, 年降雨量1 400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6%, 无霜期271 d, 年日照时数为1 593.8 h。5—10月份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 时常发生春旱、秋旱和冬旱, 基本上是十年九旱[5]。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8.35%, 属石漠化地区。试验区草地植被主要组成为白茅 (Lmperatacylindrica) 、细柄草 (Capilli pedi um parvi florum) 、黄背茅 (Them eda triandra) 、拟金茅 (Eulaliopsi s binata) 、荩草 (A rthraxon hi spi dus) 、扭黄茅 (H eteropogon contortus) 和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等。主要伴生种为桔草 (Cymbo pogon goeri ngii) 、类芦 (N eyraudia reynaudi ana) 、金发草 (Pogonatherum paniceum) 等, 还有少量野生豆科灌木山蚂蝗 (Desm odium racem osum) 、白刺花 (Sophora davidii) 。

1.2 供试植物

2011年种植的杭子梢、多花木兰和白刺花3种灌木。

1.3 测定项目

此前对杭子梢、多花木兰和白刺花这3种灌木形态特征指标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而知:冠幅平均直径与产量相关性最强, 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其次是株高;一级分枝数和留茬高度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指数模型中, 以线性模型相关性最强。故将灌木依据冠幅平均直径分为3个等级:1级, 冠幅平均直径>100 cm;2级, 100 cm≤冠幅平均直径>50 cm;3级, 冠幅平均直径≤50 cm。在2011年5月份种植的石漠化地区灌丛草场中, 每种灌木选取代表各等级的植株10株, 共30株, 测量株高、冠幅平均直径和产量。冠幅平均直径测量采用“+”形测量 (即先测最大冠幅直径, 再测与之垂直的冠幅直径) 的2个数据平均而得。测产量时, 剪下可食部分, 包括直径小于2~3 mm的枝条称鲜重[6]。测定时间为2013年5月份。

1.4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分析

先对每种灌木不同等级的形态特征指标差异性进行分析, 若各级的形态特征指标存在差异性, 说明分级有必要。再对每种灌木产量与其形态特征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若等级和形态特征指标与灌木产量有显著相关, 则这些指标可作为预测产量的因子。对预测产量的因子与产量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建立3种灌木的估测模型, 再对各灌木估测模型构成的方程作配合适度检验, 若检验结果显著, 则说明所建模型和方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木不同等级形态特征指标差异性分析 (见表1)

注:显著水平α=0.05。

3种灌木等级间各形态特征指标差异性结果表明:株高和平均冠幅直径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说明将这3种灌木依据平均冠幅直径分成3个等级是可行的。

2.2 灌木产量与其形态特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2)

注:**表示极显著相关 (α=0.01) 。

灌木等级、株高和平均冠幅直径都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 (P<0.01) , 说明灌木等级、株高和平均冠幅直径可作为预测产量的因子。其中以平均冠幅直径的相关度最强, 再度证明了以平均冠幅直径进行灌木分级的科学性。

2.3 灌木产量估测模型建立

以灌木等级 (x1) 、株高 (x2) 和平均树冠直径 (x3) 为自变量, 灌木产量为因变量 (y) 进行三元线性回归分析, 并经方程配合适度检验, 所建立的3种灌木回归模型和方程均具有极显著性, 说明所建回归方程具有可行性。回归方程:杭子梢y=-1 091.314+155.862x1+5.223x2+5.764x3;多花木兰y=-61.624-17.387x1+1.321x2+2.969x3;白刺花y=-172.292+5.491x1+1.024x2+3.588x3。分别见表3和表4。

注:因变量为产量。

3 讨论

万里强等[2]的研究表明, 在建立估测模型时, 每种灌木测15株。本试验每种灌木测20株, 增加了产量估测的准确性。检索的报道资料主要是通过冠幅来估测产量, 本试验将不同大小的灌木分级, 分析了灌木等级、株高、平均冠幅与生物产量均存在显著相关之后, 分别建立了灌木等级、株高、平均冠幅与生物产量的三元回归模型, 这比报道的估测方法更为科学和准确。据胥辉[7]报道:一个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上的回归方程之间的区别可能并不大, 除非是立地条件优劣差异很大。据H.G.W.Hugheslakky等[3]的研究表明, 立地条件对任何一个种的回归方程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 本试验得出的回归方程在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的适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此外, 本试验方法可为建立其他灌木估测模型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4 结论

3种灌木不同等级间株高和平均冠幅直径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说明依据平均冠幅直径分级正确;灌木等级、株高和平均冠幅直径分别与产量成极显著相关 (P<0.01) , 它们可作为预测产量的因子。其中以平均冠幅直径的相关度最强, 再度证明了以平均冠幅直径进行灌木分级的科学性。灌木产量估测模型:杭子梢y=-1 091.314+155.862x1+5.223x2+5.764x3;多花木兰y=-61.624-17.387x1+1.321x2+2.969x3;白刺花y=-172.292+5.491x1+1.024x2+3.588x3。

摘要:为了在不破坏石漠化草场脆弱植被的情况下定株连续观测灌木产量, 试验对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Bunge) Rehd]、多花木兰 (Indigofera amblyatha Craib) 和白刺花 (Sophcra viciifolia Benth) 3种灌木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测定, 并进行了灌木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建立各种灌木形态特征指标与灌木产量之间回归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灌木等级间株高和平均冠幅直径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灌木等级 (x1) 、株高 (x2) 和平均冠幅直径 (x3) 与产量 (y) 呈极显著相关 (P<0.01) , 回归模型:杭子梢y=-1 091.314+155.862x1+5.223x2+5.764x3;多花木兰y=-61.624-17.387x1+1.321x2+2.969x3;白刺花y=-172.292+5.491x1+1.024x2+3.588x3。说明通过测量灌木等级、株高和平均冠幅直径就能准确估测灌木单株鲜草产量。

关键词:灌木,形态特征,产量,相关,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主要野生牧草图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6.

[2]万里强, 李向林, 苏加楷.长江三峡地区灌木生物量及产量估测模型[J].草业科学, 2001, 18 (5) :5-10.

[3]HUGHESLAKKY H G W, BLANKENSHIP V H.根据株丛大小估测灌木产量[J].内蒙古草业, 1989 (2) :59-62.

[4]曾珍英, 刘琪碌, 张建萍.灌木各测树因子相关性以及器官生物量相关性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7 (5) :694-699.

[5]李贵琼, 蒋文家.盘县干旱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J].贵州气象, 2010 (增刊) :20-22.

[6]杨膺白, 唐辉, 方海英.广西马山县石山地区灌木产量测定[J].中国草食动物, 2007 (专辑) :138-13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形态指标】相关文章:

四种形态指标范文06-07

四种形态统计指标08-01

四种形态指标体系全文04-10

培养形态意识,探寻形态转换的多元性09-10

新闻形态05-16

媒介形态05-16

文本形态05-18

形态生态05-29

形态发生05-31

实践形态06-06

上一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与学下一篇:PDCA持续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