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藏区物理教学

2024-07-15

提高藏区物理教学(精选10篇)

提高藏区物理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藏区卫校,计算机教学,硬件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如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医学信息检索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操作在医学领域中越来越普及,利用计算机处理医疗信息和医院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卫生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实用性卫生人才所必修的课程之一,加强计算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实用性中级卫生人才是卫生学校所必须做到的。

然而就笔者的了解,现在的中专卫校培养出的卫生人员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很差,绝大多数仅限于简单的文件管理与文字处理,对计算机各组成部分不了解,当工作或生活中计算机出现小的故障时不能作基本的判断,甚至换配件也得另请他人。此外在卫生类的各级资格与职称考试中,涉及计算机知识部分的考题在计算机硬件知识中所占比重很大,绝大多数考生对此完全不知如何应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在计算机教学中过于注重简单的操作,而对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不够重视所致。

一、充分认识计算机硬件在藏区卫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组成的两大部分之一,如果说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那么计算机硬件就是计算机的骨架。从人的认知规律上讲,先有感性认识才有理性认识,很难想象一个对计算机硬件都没有深刻感性认识的人怎么能很好地理解软件知识,自然也就谈不上真正的计算机应用了。因此学好计算机硬件知识是后续计算机学习的重要基础。

藏区卫校毕业生大多工作于基层卫生院,随着国家对基层卫生院扶持力度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基层卫生院添加了先进的电脑设备用于医院管理及数据传送。可电脑一旦出现故障就得面临极大的维修障碍,一方面这些地区远离城镇,交通极不便利,另一方面,卫生人员缺乏必要的硬件知识,对电脑硬件缺乏了解,有时甚至一个小小的配件松动故障也不能及时处理。换言之,如果卫生人员在卫校学习时,对计算机硬件较熟悉,工作中的电脑出了问题后做出基本判断便可通过邮购的形式更换配件,使问题尽早解决。因此对藏区卫校学生加强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

受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现在到中专卫校就读的生源基础较差,其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都存在较大局限性,有些学生表面上打字快,上网也娴熟,好像高手一般,但你问他什么是“CPU”却不一定能回答。藏区的中学毕业生尤其基础差,尽管按照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在中小学累计的计算机课程不少于136学时,但实际上在边远的藏区信息课程几乎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就每学年新生入学上第一节课对学生的初步了解,许多藏区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计算机,个别县镇的学生也只是利用计算机上网、聊QQ等,简单地讲只是熟悉了键盘、鼠标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仍然匮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千万要克服“这是显然”的观点,有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在学生眼里未必就那么清楚,比如我们讲到键盘是输入设备时感觉不应该有任何异议,但学生他一定能理解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学生就分不清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站在他们思维角度考虑教学方式与深度。

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深入浅出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

计算机硬件知识本身非常深奥,教学过程中不能像计算机专业那样要求他们,必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必要的基础知识。

1. 由计算机工作原理引入计算机相关硬件组成

计算机工作原理非常复杂,不可能要求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核心,在教学中可以数据流向为线索向学生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从而理解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五大计算机硬件组成。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举例看计算机是如何完成“1+2=?”的工作:首先用户要将所需数据“1”“2”依次输入到计算机,这就需要一种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的装置——“输入设备”;当输入“1”以后,由于数据还未输入完毕,需要将先输入的数据“1”暂时保存起来以待输入另外的数据,这就引入了用于存储数据的设备——“存储器”;输入完毕后计算机开始计算,输入的数据则转到一个叫“运算器”的设备中开始自动计算;计算完的结果总得要反馈给用户,这就是“输出设备”的作用——让用户看到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最后思考计算机中数据是如何从输入设备到存储器,处理结果又如何自动显示给用户,这些设备之间是如何步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最后一大设备——控制器,由它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统一协调的工作。通过这样的一个简单例子,就可将计算机所必需的五大设备通俗、易懂地介绍给学生,并能使其理解各设备的功能,以后遇到一件具体的设备时,从它的功能上就能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通过这种简单例子的讲解,一方面不让枯燥、深奥的计算机原理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打破了心中的神秘感。

2. 实物展示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尽管现在教学不再是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硬件实物以清晰的图片形式让学生了解,但对从没见过计算机内部组件的学生来讲仍显得抽象了一点。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实物展示,直观明了,可让学生打破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教学中可先展示主板,让学生仔细观察,可发现主板上有许多的插槽,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就是在主板的基础上通过其他功能模块构建起来的。此外,重点展示CPU、内存条、硬盘等重要硬件设备,并演示如何将它们安装到主板上。通过这样的展示与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就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了,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介绍具体的硬件设备时,应尽量将其与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物品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硬件设备的认识。比如磁盘的“可读可写”与CD-ROM的“只读”,学生不易理解,如果让学生想想MP3上存储的歌曲与CD上的歌曲操作上有什么区别时就能理解了:MP3上的歌可听,也可删除掉,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新的歌曲放进去,而CD光碟上的歌曲不能作任何变动,只能听。这样简单一对比,学生顿时就明白什么是存储器的“只读”了。再如,我们讲到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快慢,但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内存越大,计算机速度就越快,无法理解“一定程度”,此时可举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速度的快慢因素的例子并加以说明:汽车在乡村公路上因为路窄开得很慢,到了一级公路后开得很快,但上了更好的高速路后速度不再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汽车好比计算机,公路好比内存,当内存达到一个容量后,速度的快慢还跟计算机(汽车)的核心设备CPU(发动机)的好坏有关。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不再觉得硬件的知识是如此生涩难懂,随着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的信心也逐步提升。另外,就重要的硬件设备如CPU、内存条、硬盘等,可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品牌与性能、在选购时的注意事项介绍给学生,当学生听到这些常在电视、网吧等广告上常见的概念时,立即就能产生共鸣激发出极大的兴趣,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

4.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杰出教师魏书生说过:“再聪明的人,被动时也会变得十分愚蠢。”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计算机硬件的教学设计中,不管教师采用何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各种设备的功能,最终还得回归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在介绍计算机的信息容量单位时,尽管学生清楚了KB、MB、GB等单位之间的关系,但这些单位实际代表的信息容量仍然是抽象的,如果告诉学生一首MP3歌曲的容量大概是4MB,再让他们亲自计算手机4G的储存卡能存放多少歌,学生对信息容量就会有更确切的了解。在讲解完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后,可利用故障电脑分组让学生自行进行计算机的组装,加强学生对计算机设备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在组装过程中,由于很多设备接口都有一定方向性,这样更能提醒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应用中不会因方向错误而损坏硬件,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到实用的技术。

提高藏区物理教学 第2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思维;兴趣;藏区学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无论是在发达的城市还是偏远的地区,教育也渐渐的得到了重视。数学作为学生整个求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烦躁的情绪,致使他们不能够取得一个理想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表现得更为明显,究其缘由,同学们都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就以甘孜州为例,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帮助他们以有效的方式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到甘孜州,也许在大家眼中的印象就是落后,但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好了。这里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由藏族组成,他们也逐渐将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想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对于这里相对落后的教育来说,作为一个在藏区从事数学教育的老师来说,也很想努力改变这个现实,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去应对社会激烈的竞争。通过我对于这里孩子情况的分析,他们缺乏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家庭的重视情况。甘孜州的居民大都以放牧为生,虽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能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但他们中还有部分家庭的观念还没有彻底的改变过来,通常会让自家的孩子帮父母放牧等等,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他们到了上学的年纪心仍在草原。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能认识到最简单的几个汉字,能够写写自己的名字,数得清楚自家的牦牛数量就足够了。

(2)学生的认识。我曾听学生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家的孩子宁愿每天放牧也不愿意到学校听老师上课。造成这样认识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再加之孩子好耍的天性引起的。

(3)教师的因素。其一,由于甘孜州远离城市又加之自然条件的艰苦,很少有优秀的老师愿意到这里来执教,故教师的整体水平比较欠缺。其二,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就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4)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自然科学。数学呈现逻辑思维强、前后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复杂性等等特点也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比如中学阶段的函数、最值问题等等都联系得非常紧密,只要某一个环节有知识上的带账,势必影响后续的深入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连最起码的兴趣都没有了,那又怎样去谈提高成绩。学习数学就是需要学生在这门课程上拥有足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索数学世界的无穷奥秘。基于以上几点原因的分析,我认为针对藏区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有以下几点建议:

(1)将生活中的数学更多的运用于课堂。中学生永远都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很美好,都会勇于去探索生活中的每一个好奇。比如我在讲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时候,并没有利用课本中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探究,而是用到了这样的例子:“今天上午老师去超市购物的时候,买了5KG苹果和3KG梨共花费了26元,售货员阿姨又对我说苹果的价格是梨价格的2倍,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苹果和梨各多少元每千克?”这时很多同学都会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激烈的课堂讨论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考虑将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运用于课堂之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更有学习兴趣。

(2)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建筑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牢固的地基怎么能建出永垂不朽的高楼大厦呢”,这句话也正是我们数学学科的精髓,如果没有一个牢固的基础是不能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一帆风顺的。甘孜州藏区学生的基础教育相对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等入手,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自信心。如果过多地加深了去讲解偏难的知识必然会导致学生们吃不消,花了精力也没有明显的作用。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一步一步的去挖掘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如今,现代教育化手段逐步运用于教学中,甘孜州也投入巨大的财力引进现代化设备,为每班配备了84英寸的一体机,班班接通宽带,让学生们在甘孜州求学都能想享受到内地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老师先学习外面优秀的经验再向学生传授知识,近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以及几何画板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转移到学生们都感兴趣的屏幕上去。比如,我在给学生们讲解旋转的时候,通过几何画板制作出风车的模型,让其不断的旋转,并在其中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旋转的特点,从而使同学们更加牢固的掌握旋转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学生的倾听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藏区的孩子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的学生心灵十分单纯,也很听老师的话。虽然有的时候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老师只要善于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用心去与他们沟通,去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便会取得很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从而渐渐的喜欢上数学。

多途径提高藏区学生汉语运用能力 第3篇

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汉语的环境

1. 创设汉语表达环境, 让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首先, 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在校园中要说普通话, 尤其是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过程中, 以及在授课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其次, 教师要主动引导、督促学生在学校中说普通话。最后,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校外也要说普通话, 同学之间最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加强阅读教学。

(1)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对提高自身汉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阅读对于提高学生汉语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古人就曾有“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说法。《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 能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 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 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 培养默读习惯, 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使用工具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就此而言, 传统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思维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作用和意义, 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认为,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首先, 教师要在课内、课外主动去接近学生, 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并用普通话与学生进行交流, 听取他们对阅读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其间, 不论他们的普通话说得怎样, 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表扬。这样, 学生就会信任教师, 从而亲近教师。其次, 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最后,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让学生把读到的精彩段落、好词佳句随时进行摘录, 多记多背, 并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样, 不但学生知识积累丰富了, 而且汉语运用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写作文时就能够得心应手。 (3) 精心选择、使用阅读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时, 教师要从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出发, 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 要尽可能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 精心选择、使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主要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想象法。如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的语句非常优美, 语意非常形象, 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师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则可让学生理解这些语句的意思。 (2) 设疑法。首先, 教师精心设疑, 从而带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其次, 加以引导, 鼓励学生通过质疑来理解课文;最后,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运用教学挂图、录音等手段, 使学生主动探求正确答案。 (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各种媒介设置与文章内容相类似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实现学生情感与文本之间的共鸣, 从而促进阅读教学顺利开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 因地制宜, 发挥双语教学优势

藏区汉语文教学问题探讨 第4篇

[关键词]:藏族地区 汉语文 初中教育 学习兴趣

一、藏区汉语文教学特有困难产生的原因

在藏族地区教书的汉语文教师经常发现,自己所教的藏族学生智商不低,也算得上是勤奋努力,但是汉语文基础却非常薄弱,运用能力很差,而阅读和写作能力更是如此,往往使得汉语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导致汉语文成绩老上不去。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常常困惑着很多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和积累,我认为造成此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和氛围。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因此,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它首先是用来交流、沟通的。而一个人最熟悉的语言,往往是他的母语或者是使用时间最长或最多的那种语言。藏族地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藏族学生,他们从小跟父母在一起,一出生,接触的是他们本民族的藏语,因此,他们最先学会的是藏语,跟父母交流,和同学沟通大多还是使用藏语。上学后,他们除了跟其他民族老师在交流时用汉语外,主要使用的还是藏语。因此,他们的学习、生活,大多是在一个使用藏语的空间和氛围里,使用汉语的机会很少。因此,藏区大部分的学生是一个普遍和主要使用藏语的环境里成长的,汉语缺少像汉族学生那种耳濡目染的机会。就好像我们从小说汉语的人学习英语一样,由于不经常使用,而导致我们在口语、词汇、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差一样。这就是藏区学生汉语语文基础薄弱,运用能力极差的原因。另外加上汉语与藏语在语法及使用规则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甚至连基本的语序都不一样,这样使得长期使用藏语的学生在熟悉藏语后,再来学习使用汉语的难度加大,这也就是我们在看藏族学生写的作文时,觉得语病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提高藏区初中生汉语文学习兴趣的措施

(一)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的目标在于育人,在学语文的同时也要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我们广大教师要努力提高孩子们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现代的社交素质,进而促进孩子们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以语文综合能力训练为核心,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激发孩子们的语文兴趣,像朗诵比赛、编排语文课本剧本、演讲比赛、辩论会、办板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总之,要努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在活动中是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我们能在活动中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这样就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让学生利用课本,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培养汉语文的学习兴趣

课本是什么?是一艘满载着知识的小船。只有学生们很好地驾驭它,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那么在平日的教学中,教者除了教育学生们热爱这些传授间接经验的课本外,更应该教会学生们如何使用课本,从而成為学习的主人。初中课本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单元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计“思考练习”,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设计“自学提示”。“单元导读”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以及知识重点;“自学提示”交代了本课的重点;“思考练习”则是知识重点的具体化。语文课上,老师是真正“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进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自学在语文课上畅所欲言,表达感受。

(三)培养自主学习,促进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是一种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独立自主地完成教学过程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完全摆脱依赖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实现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自主学习的实施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和自我得到充分地展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这种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运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加多少分,它的直接意义,也是本真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课内外联系,促进学习兴趣的延续

如果说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于“课伊始,趣亦生”的话,结尾的艺术则在于“课已尽,趣不尽”。所以,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它不仅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而且能使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日常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运用知识、训练技能。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及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起再学习的兴趣来。

三、克服藏区汉语文教学特有困难的对策

如果说缺少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和氛围是导致藏族学生的汉语文基础薄弱及运用能力极差的重要原因,那么创造用汉语与人交流的机会和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汉语阅读和写作则是克服这种困难,走出汉语文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首先,作为汉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及校园环境为学生用汉语与老师及同学间的交流创造良好氛围,在课堂思考和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用汉语,在校园与人沟通时,要求他们尽量使用汉语,力求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学生使用汉语的自觉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汉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要以自习及写作课为契机,引导学生多进行汉语文课外阅读,内容可尽可能的广泛,可以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根据学生汉语文基础的层次差别,可以灵活选择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加强辅导,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文体,结合材料特点给学生讲解阅读技巧,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所阅读材料,根据阅读理解考试的出题特点自己出题,然后自己回答。在每一次考试后,教师应该以试卷中的经典阅读理解试题为范例,对阅读理解题的出题特点,阅读速度的把握,解题的技巧等方面在全班进行详细讲解,以集中提高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

再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养成用汉语写作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多说、多阅读汉语文的基础上,接下来,就应该要着手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写作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提高学生汉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汉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看懂一般的汉语文籍,更为重要的是要用笔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出一手好文章。

总之,面对藏区学生的基础差、阅读及写作能力差的客观事实,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不应是退缩叹息,怨天尤人,而应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种挑战,积极寻找各种有效途径,克服困难,力争把藏区的语文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汉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兴趣,而汉语文的教学过程也一样,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探索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2008.

浅谈藏区警务体能教学与训练方法 第5篇

关键词:警务,体能,教学,训练

从总体上来说, 中国藏区气候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 并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更替, 日照多, 辐射强, 昼夜温差大, 干湿分明, 多夜雨。冬春干燥, 多风, 气压低, 氧气含量较少, 空气稀薄, 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氧气仅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65.4%。常年坚守在藏区的公安民警, 对其体能要求更高。警务体能教学与训练, 是塑造藏区民警良好体魄的重要保证。警务体能训练, 从于体育教学科学体系, 是体育竞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高质量、高难度警务动作的物质基础。警察院校的体能训练不仅关系到警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发展, 而且还关系到警察技能、战术方面的全局, 乃至搏斗中的生死存亡。因此, 体能训练在警察院校的教育训练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事关藏区稳定工作大局。

本文试图从正确认识体能训练在警察院校教育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与训练观念、革新教法、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等几个方面, 对新时期抓好警校体能课教学的原则、方法和要求进行探索和研究。

1 藏区警务体能教学与训练观念的更新

在民警正确认识和重视体能训练作用的基础上, 教官和参训民警都要更新警务体能训练观念, 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1.1 发展心肺耐力

首先介绍心肺耐力的锻炼方法。长跑是最简便、最常用的发展心肺耐力的方法。但是学员普遍不喜欢长跑, 为什么呢?因为藏区高寒缺氧, 有的地方走路都让人喘不过气来, 别说跑了。加之长跑比较枯燥, 没有趣味性, 还比较艰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教官可以在教学中对学员进行教育, 培养学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教案中也可列出多种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让学员有丰富的选择空间。比如, 可选择的锻炼项目有, 慢跑、走跑交替、快走、远足等。远足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到郊外或公园中进行长时间的远足, 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是一种发展心肺耐力的有效手段。

此外, 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快走、远足都应该有一定的强度, 不是随心所欲的散步, 步行的速度应保持在120步/分钟以上, 并逐步提高;而采用慢跑的方式进行锻炼则不能跑得过快, 当然也不能太慢, 否则对心肺耐力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

在训练中有一个共同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控制好锻炼的强度, 以保证进行的是有氧运动, 从而达到发展心肺耐力的目的。

1.2 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爆发力

为了便于对比说明, 教案中可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爆发力的锻炼方法一起进行了介绍和对比说明。可通过一幅对比图直观地告诉民警通过力量练习可以使肌纤维增粗, 有效提高肌肉力量。通过这样的内容引导学员在准备进行锻炼时, 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针对性地安排锻炼。还可开设“实践学练”的小栏目, 通过给学员提问, 了解学员的锻炼情况, 让学员明白如何调控锻炼的强度,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 由于锻炼的基础不同, 要想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负荷进行锻炼, 要充分考虑了个体的差异和藏区地理气候差异;

(2) 对于同一个人尽全力去锻炼的情况下, 采用不同的强度进行练习能够重复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负荷强度和重复次数还存在一种反比关系, 因此可以用重复次数来对应练习的强度。

发展肌肉的绝对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的方式基本是一样的, 但是区别在于对抗阻力练习的强度、次数和组数的不同, 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发展绝对力量的负荷强度应该大, 重复次数少;而发展爆发力的强度应该较小些, 重复次数多些, 并且要快推慢放;发展肌肉耐力的强度应该更小, 但是重复次数要更多。教案中可提供一个不同强度和组数力量练习对肌肉影响的资料, 学员可以根据这个材料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 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发展肌肉的绝对力量、肌肉耐力和爆发力等。

1.3 发展柔韧性

柔韧性也是重要的、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教案中可用一幅图以显示成年人柔韧性下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来强调良好柔韧性与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密切关系, 以引导民警注意加强柔韧性的练习, 同时还强调发展柔韧性应针对特定的关节进行练习, 全面发展。同样教案中也可给出多种具体的锻炼方式, 供民警根据条件自主选择使用。并且说明柔韧性练习需要持之以恒, 做到每周三次以上, 每次练习前要做好热身活动, 循序渐进。此外, 教案中还利用“实践与体验”和“试一试”这两个栏目教给学员一些实用性非常强的锻炼小窍门, 帮助学员科学发展柔韧性。

1.4 改善身体成分

藏区民警的饮食结构以肉食为主, 蔬菜水果吃得很少, 饮食结构严重不合理导致的身体素质看似强壮, 其实不然。体育锻炼对于控制体重, 改善身体成分, 通俗地讲就是“减肥”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科学锻炼才能有效地改善身体成分, 控制体重。教案中可先介绍什么样的人需要“减肥”, 然后介绍减肥的锻炼方法。减肥的锻炼方式主要是有氧运动, 与改善心肺耐力的锻炼方式基本一致, 但是锻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要教会他们科学地进行降体重的体育锻炼。由于控制体重不仅需要坚持体育锻炼, 同时还应该调整饮食。这样一方面限制热量的摄入, 另一方面加大运动量, 增加热量消耗, 从两个方面改善身体成分。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坚持, 只有改变旧的生活习惯, 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最终实现改善身体成分、控制体重的目标。为了帮助学员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案中可利用一个“跟我做”的栏目, 提出三项改变生活习惯的实用方法, 帮助学员改善生活习惯。

1.5 提高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为了帮助藏区民警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教案中还要专门对如何提高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进行介绍。并特别强调人是一个整体, 应该在全面发展各种体能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某些体能, 以促进技术动作和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2 藏区警务体能教学与训练方法的革新

2.1 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革新

(1) 长跑。

距离在3000米左右的长跑, 对心肺功能的锻炼和腿部肌肉群的耐力提高很有好处, 普通锻炼者需要的适应时间也短, 大概在跑过4~5次的全程后 (时间1~2周) 就可以基本适应。此后可以采用每周3~4次的间隔强度进行锻炼。

(2) 跳绳。

很简单的训练项目, 不受条件制约, 还最有效地锻炼民警全身的协调性以及耐力。

(3) 爬坡。

青藏高原就是山多, 可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 让民警去训练。告诉民警,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点老了, 就爬爬吧, 爬山或者爬楼梯都可以, 每天一次完成200米左右的累计高度即可, 会让你腿脚灵便呼吸强有力。还可背上点负担, 增加幅度以5kg为宜。

2.2 体能训练的方法革新

耐力训练:①长跑; ②负重越野;③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 也可用游泳、骑自行车等代替长跑, 运动量相当。

2.3 力量训练的方法革新

①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 做“鸭步”状行走, 30米一组, 5组一次, 中间不休息。②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 大腿不用力, 30米一组, 5组一次, 中间不休息。③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 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 做5组。④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 15或20次一组, 做3组。

2.4 平衡训练的方法革新

①单脚平衡:单脚站立完成前俯后仰动作多次。②动态平衡:选择一离地窄坎, 像走平衡木一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2.5 柔韧训练的方法革新

①单杠悬垂, 拉伸肢体。②压腿, 下腰。③拉伸身体两侧肌肉。

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 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 在俱乐部组织的每次行动之前, 长跑每周不得少于4次。在行动前10天减少运动量, 以免行动中肌肉疲劳。

3 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藏区警务体能教学与训练

下面我以“弹跳力”教学训练为例, 谈谈藏区警务体能教学与训练中如何做好科学规划, 加强分类指导。

3.1 提出训练要求

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民警普遍认为提高弹跳就成天地跳跳就行了。必须要改变这种看法, 让民警必须坚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韧带、肌肉, 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同时, 做各种复杂的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的体操。动作要准确、优美、既有力又放松。

3.2 安排训练教官进行辅导

如果民警自己进行训练, 最好每周进行2~4次的大力量训练, 训练时必须注意安全, 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在利用杠铃大力量训练时就要安排训练教官进行辅导, 如负重蹲起, 提铃, 抓举。重点指导每次练习的重量、组数、次数、动作规格等问题, 要坚持以下原则:

①大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二次, 不多于四次, 要给身体超量恢复的时间, 但要长年进行, 不可间断。②每次训练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项练习方法。③要讲究大力量训练的技术动作规格, 切不可乱来。④民警还可使用各种综合训练器械和哑铃等进行小力量训练, 因重量较轻, 组数和次数要较多。目的是提高肌肉耐力, 增粗肌纤维, 减少脂肪, 小力量训练可以变化着花样天天练, 但最好不要和大力量训练同时进行。无论大力量还是小力量训练, 一次课的时间不要拖得太长, 1.5~2小时为宜。有强度还要有密度。

3.3 结合目标要求安排专项训练

速度训练也是提高弹跳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反复冲刺训练还是有必要的。30次, 50次, 80次, 让民警根据自身情况自己安排。但是要按照冲刺要求, 让学员自己在准备活动后全速往前冲, 而不是中速。专项速度训练同大力量训练相同, 不必天天练, 每周三小时即可。还要特别注意运用小力量训练手段增强大腿后侧肌肉群的力量。

3.4 分类指导进行多样强化训练

各种专门的弹跳练习手段非常多, 诸如跳绳、跳栏、摸篮圈、摸小黑框上沿, 甚至摸篮板上沿。在分类指导中还可帮助民警制订个人体能发展计划, 主要从整体上确定科学锻炼的原则, 以及根据原则制订计划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首先指导学员设计一个自我评测, 其次制订出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 更好的强身健体。制订和实施锻炼计划要符合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最后制订出实施锻炼计划的步骤和程序, 学生依据这个程序就可以科学地安排自己的体育锻炼了。

制订的计划或方案要科学, 符合藏区气候特点, 对体育锻炼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藏区警务体能教学与训练以能够体现藏区气候和民警身体特点为特色, 尚处在摸索阶段, 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 成为切实提高民警身体素质的参考之一, 服务好辛苦工作在藏区的公安民警。

参考文献

[1]张怀胜.警察体育与健康教程[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薛凤清.警察院校体育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3]何剑.中国警察体育与课程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1.

提高藏区物理教学 第6篇

一、英语“小班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和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化教学。”因此,小班化教学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传统的班级中,因为学生人数比较多,导致教师很难保证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机会参与交流,进而得到充分的操练,发挥自己最大的学习潜力,因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很可能沦为“哑巴英语”教学,而课堂也很难由“教师主导”真正向“学生主体”转化。虽然“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并且在一些地方得到了推广和实施,但是限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实际条件的限制,“小班化”教学的推进还是阻力重重。而在西藏,由于人口密度不大, 适龄的在校学生总量不多,这就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二、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1、小班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对自己的认同度明显较高

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一节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平均会提出30个左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组织学生参与1-2个活动。在汉语班中,学生的回答率达到170%左右,可以覆盖全班所有学生,而在藏语班中,学生问题的回答率低于80%,有些学生一节课回答了2个以上的问题,而有部分成绩不佳或者比较害羞的学生则根本没有机会回答问题,活动的参与度也远不如小班的学生,长期以往,必然导致部分学生上课专注度降低,成绩不理想。而从学生不记名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自我认同度也有明显的差异。小班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积极参与活动的人占82.35%;认为老师对自己关注度较高的占88.23%,所有学生都认为得到了老师的关注;认为自己在班级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占76.47%。而在汉文班中,比例分别为60.52%, 47.37%和31.59%。

由此可见,“小班化”教学很明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西藏学生相较内地学生而言,更乐于表现自己,更愿意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小班化教学极大地满足了藏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更有效地实施各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在小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可以根据学情,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同时有充分的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缺点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实施分层教学。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以冀教版英语八上Unit 4 My Neighbourhood的Lesson 19 The Best Neighbourhood教学实录为例。本课时主要内容为Li Ming和Wang Mei设计了一下他们理想中的小区并且用地图的形式把小区画下来。本课时中要求掌握的生词为neighbourhood、perfect、thirsty、 complete,数量不多,并且比较简单。课前,我给小班的学生布置了两个预习作业“1. Try to read all the new words according to the symbols. 2. Brainstorm some words that describe neighbourhood in groups and write them down.”在课堂上,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学生顺利读完了所有的生词。接着我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回答,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然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小组整理的关于小区设施的词。在展示中,学生整理了许多词汇,包括: 百货商店、杂货店、 咖啡店、超市、电影院、公共汽车站、银行、居委会等等, 并且通过展示和相互交流,也拓展了词汇量。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实践的作业,要求课后小组合作,讨论并且画出自己设计的perfect neighbourhood。在第二课的展示中,学生们“八仙过海”,给我展示了很多惊喜的创意。

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知识,还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虽然藏区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但在这节课上, 所有的同学都顺利完成了我课前所预设的任务。

3、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快,英语的知能结构也更为合理

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活动,不仅成绩明显领先,而且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较快提升。这一点在藏区的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使英语学习真正成为一门生动的语言学习,使英语真正成为西藏学生可以熟练掌握的交际语言,满足他们步入社会后与对外交往的需要。

“小班化”教学还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和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为在“小班化” 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引导、点拨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理解和吸收新知识。所以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西藏学生多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提高藏区物理教学 第7篇

正确把握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发展、完善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体系的前提条件。由于藏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信息闭塞, 藏区高校在师资引进、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材开发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内地和沿海地区。而且, 藏区高校处于一个多民族的文化氛围之内, 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给各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科教学体系建设的难度。因此, 要顺利发展、完善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体系, 第一, 必须充分考虑藏区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教学条件等外部因素对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设的影响, 努力发展藏区经济, 加大师资引进和教材开发力度, 改善英语学科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第二, 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 协调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营造学科教学体系发展的和谐环境。

二、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发展建设的基本措施

1、充分利用、合理发展藏区高校民族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合理发展藏区高校民族教育资源, 首先表现在人力资源方面。引进和引介人力资源 (师资资源和管理资源) 是调整、优化师资结构和管理队伍、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的一个有力措施。在引进和引介的过程中, 要根据专业设置和本校发展特征, 利用引进和引介的师资资源和管理资源弥补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设中师资资源、管理资源的短缺, 以促进学科教学体系建设, 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协调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设中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设必须协调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即民族教育资源和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增强学科教学体系的民族教育力, 使英语学科教学朝着整体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协调人力资源、教材资源与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从目前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 协调人力资源与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就是要大力引进具有藏语言文化背景的英语师资和管理人才, 促进藏民族和其他各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顺利交流和沟通以及学科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且, 要积极倡导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了解、认同自己及其他各民族的民族语言文化特征, 使各民族成员之间在民族语言文化方面和谐共处, 给英语学科教学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这是协调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相互关系, 也是发展、健全英语学科教学体系的有效措施。教材开发是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教材资源与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 藏区高校要在国家总的教育思想、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积极组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 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开发适合于本校英语学科教学的配套教材, 使学科教学中的教材资源更加适合藏区经济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特征。

3、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突出民族特色

藏区高校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设要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 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立足本校、面向本校和服务本校的根本原则, 根据自身特点, 充分利用本校资源, 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力度, 使课程研究与开发、教材资源建设等更加适合于藏区高校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发展的实际, 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而且, 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要充分显示藏区高校的民族语言文化特征, 凸显英语学科教学和学科教学体系建设的民族特色, 要在符合国家对高校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全面发展和提高英语学科教学和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水平。

4、加强对外交流

藏区高校要努力克服信息闭塞给英语学科教学及学科教学体系建设带来的困难,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先进地区高校之间在学科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 要针对藏区高校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体系建设的实际和不足, 通过引介高水平、高层次的师资和管理人才, 改善和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三、结语

藏区高校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建立、健全英语学科教学体系, 对促进民族团结、全面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发展藏区经济、促进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发展这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在民族教育和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的基础上, 针对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及学科教学体系建设中的缺点和不足, 全面协调学科教学过程中各组成因素以及学科教学体系建设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 藏区高校要充分利用、合理发展本校的民族教育资源, 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使英语学科教学更加适合于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本校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发展特征, 使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藏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双语教育研究”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0-31;2011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校课题项目“藏区高校英语双语教育的多模态话语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GS (2011) GHBG069.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所项目“藏区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J200910。

参考文献

[1]蔡宝来《关于构建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民族教育研究》, 1993 (1) :22-27。

[2]《甘肃省民族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民族教育研究》, 1994 (1) :26-31。

[3]耿金生:《论民族教育的概念和民族教育的特点》, 《民族教育研究》, 1991 (2) :9-20。

[4]王鉴:《关于民族教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14-18。

提高藏区物理教学 第8篇

关键词:藏区“9+3”教育,学生特点,语文,课堂教学

一、明确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的意义, 提高思想认识

“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上三年职业教育, 由政府出钱把藏区的孩子送到外地学校深造学习。这是党和政府在藏区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是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是提升藏区人口素质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因此, 做好藏区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引导藏区学生适应党和国家的需要成人成才, 是内地承担藏区“9+3”工作学校的重要职责, 也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育人工程。

学校目前主要接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的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 从2009年开始, 共接收木里学生348人, 其中男生300人, 女生48人;藏族113人, 彝族84人, 汉族110人, 蒙古族11人, 壮族3人, 布依族3人, 纳西族7人, 苗族12人。其中有党员16人 (14人是在到校后发展的) 。

二、藏区“9+3”学生的语文课堂表现状况

在党的关怀和国家的大力投入下, 通过一些惠民政策和惠民项目的实施, 民族教育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招收的“9+3”学生, 大多数在初中学校接受的教育内容已经很大程度上和内地学生同步, 只不过受教育条件的限制, 以及学生普遍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不同, 大多数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对社会、对国家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 对自然科学的了解和掌握更是少之又少, 这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普遍较低。

“9+3”学生在课堂纪律方面, 比内地学生认真, 给他们上课的教师都很高兴, 因为无论是讲解课文还是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他们都认认真真地做笔记、做练习, 不懂的他们会问, 在他们眼里教师是圣神的, 在他们心里教师是拿来尊敬的。同时, 他们在课堂上很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 只要教师是真心为他们好, 批评地有理, 他们绝对服从管教。

但是从小生活的环境与教育体制的差异使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尚待提高。表现为识字水平低, 容易写错别字;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较差, 语文基础能力较低;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存在一定差距。正因为如此, “9+3”学生刚刚走进学校, 在课堂上的表现都是比较安静, 明显不如内地学生活跃。

三、根据上述“9+3”学生的特点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作用, 更要重视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人文情感的内涵很广泛, 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人生哲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审美情感教育、治学精神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就应该用情动人, 用情育人, 让“9+3”学生首先从情感上和教师站在一起, 让他们真正接受教师, 接受语文课堂, 然后再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专业基础技能。

(一) 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 也表明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关心和尊重, 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操。师爱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上, 尤其是对“9+3”学生而言, 他们离家乡很远, 有的学生从自己家来学校, 要用5-6天的时间。所以, 来到这个学校, 他们都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 他们对教师给予的态度都非常敏感, 最不喜欢教师厚此薄彼, 即对学生有亲疏、贵贱之分, 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言行。所以在课堂上要经常教育学生, 大家不远千里齐聚到这里就是一种缘分, 不论是藏区学生还是内地学生, 只要来到这里就是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就该珍惜这份缘分。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 往往也学不好这个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能总把目光停留在内地学生身上, 对“9+3”学生则不闻不问。教师对“9+3”学生一定要有耐心, 对他们的回答多肯定, 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就可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点燃他们埋藏在内心的火种, 那么他们就会真正地融入语文课堂中。

(二)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和道德因素, 培养“9+3”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材是情感的仓库, 它或绚丽或朴实的文辞, 总散发着氤氲的感情气氛, 它或深或浅的思想联缀着感情色彩, 它亦庄亦谐的故事传递着感情信息:这里有亲情的倾诉, 有友情的真挚, 有爱情的坚贞;有崇高的爱国情怀, 有对民生的关注, 有对自然的热爱;有缠绵、有豪放、有感激、有愤怒、有潇洒、有豁达。感情的河流奔涌在篇篇佳作之中, 足以滋养贫乏的头脑、瘠薄的心灵。对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十分必要。

因此, 学习屈原让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样去建立一个纯洁的精神家园。学习苏轼让我们懂得怎样以豁达的心胸去面对人生的挫折, 处乱不惊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时, 不仅学习母爱的伟大, 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平等待人、坚强生存, 培养他们不贪便宜、忠诚老实的优秀品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不仅要看到死难者的勇敢, 反动派的凶残, 更应该激发起我们对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的兽性的憎恨, 激发起我们对正直人生的钦佩、对勇毅友爱的赞美。学习《致橡树》不仅要看到诗中意象的丰富和新奇的内涵, 更应该看到新时代女性的那种执着的爱情观带给我们的感动。学习《我与地坛》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坚强的生存。

语文教学中之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情感因素, 倾心倾力, 感同身受地教, 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尤其是对藏区“9+3”学生而言, 他们平时生活中就是比较敏感的人, 比内地学生更重情重义, 所以,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上的教育, 就可以变成促进学生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此外, 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9+3”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 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积极开展师生活动的学习,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要密切联系“9+3”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状况, 联系“9+3”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当前的社会现实, 抒发感慨, 发表议论, 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同时, 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 在自己的作文中, 或含蓄或直接地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也能收到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教师对“9+3”学生的学习表现所作出的正确判断, 积极评价, 科学引导, 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 在语文知识增长的同时, 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 生活品位和道德也得以提高, 人格发展也更为健全。

比如在学习谢冕老师的《读书人是幸福人》时, 特意请“9+3”学生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他们都觉得在初中毕业后能有机会再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有的学生谈以前的艰苦读书生活和现在的幸福的读书生活的对比, 有的学生借此谈自己的人生理想等, 谈地很生动, 很感人, 纷纷表示一定会珍惜机会, 好好读书来回报党和人民。课堂上很多内地学生听后都很受感动, 他们又进一步了解了“9+3”学生。所以抓住教材里的情感道德对学生进行教育, 是健全“9+3”学生人格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进行“赏识教育”,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生命因赏识而美丽”, 教育尤其需要赏识, 赏识能够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 会激励学生从自己优势的方面去重点突破。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比单纯管理学生, 以成绩来刺激学习积极性的作法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多给学生鼓励, 实际上就是多给学生信心, 积极开展信心教育, 学生才能更好的、充满自信的努力学习, 也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 注重“9+3”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每次作文改完发给学生的时候, 学生都会马上翻看教师是否留下评语, 尤其是“9+3”学生, 每次都把评语看得很认真, 有疑问还会马上提问。对于他们其中写的好的文章, 教师应恰到好处地给予表扬, “9+3”学生的脸上就会充满了灿烂又害羞的笑容。并且还应让他们上台把自己的作文念一遍, 刚开始时“9+3”学生不好意思上讲台, 但他们看到内地学生纷纷上讲台念作文, 他们也开始走上讲台。学生还会以此为动力, 默默下定决心, 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我们应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指导者, 我们应帮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应与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有趣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有意识地把“9+3”学生加入各个小组, 让他们参与分组讨论, 说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小组讨论,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讨论时,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 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 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还能把“9+3”学生融入到内地学生中, 让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学习, 相互了解。

比如在进行演讲教学的时候, 目的就很明确, 就是要激发“9+3”学生站上台来讲, 演讲设置的话题层层深入, 既让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又能感受到演讲的魅力, 进而体会演讲的成功带给人的喜悦。根据平时对“9+3”学生的了解, 对于平时语文基础较好, 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演讲题目比较难一点的, 对于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演讲稍微容易一些的题目, 并且要认真指导他们写好演讲稿。演讲最后, 对于演讲好的学生进行热情的表扬, 对于有不足的学生, 及时指出问题, 并给予鼓励。在口语表达训练中, 教师的鼓励和夸奖往往能帮助学生唤起自信, 成为激发“9+3”学生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即使是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平平的“9+3”学生, 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种被尊重、被肯定、被赞赏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得以满足, 他们身上平时难以被发现的种种潜能往往会被奇迹般地激发起来, 而这种自信将成为“9+3”学生用于面对各种交际环境, 勇于展示自我风采的不竭动力。

2. 注重“9+3”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写作具有信息交流、沟通协调、指挥管理、宣传教育、凭证依据等功用, 其应用范围涉及人们各行业工作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 可以说应用写作能力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能力, 是面对就业竞争,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9+3”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用和必要的。

“9+3”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比较差, 句、段、篇章、逻辑知识掌握的不够好, 不善于谋篇布局, 不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 而且在文中容易写错别字。不仅如此, 很多学生感觉应用文是走上社会才使用的文体, 现在学了也用不上, 以至于没有紧迫感, 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9+3”学生的特点, 先从学生身边的实例谈起, 才能引起学生重视。如在某著名的建筑单位实习的一名学生, 专业技能非常好, 受到主管的重视, 当主管有意提拔他时, 让他准备一份个人总结, 这位学生绞尽脑汁写了半页纸递交上去, 还有很多错别字, 结果错失良机, 深悔在学校没有认真学习应用文写作。再如, 求职信写不好, 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就业;合同条款不全, 可能会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掌握写作技能, 会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学生们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 自然有兴趣进入一个新的求知天地。

在上课过程中, 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 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设计一些具有校园特色的写作训练活动。如在进行《通知》文体教学时, 就以学校元旦联欢晚会、迎新晚会、五四晚会、田径运动, “清音杯”朗诵比赛等活动为情景, 让学生拟写通知;在进行新闻、简报等文体教学时, 就以学校开展的社区服务、志愿者行动等为情景, 让学生撰写新闻稿件、编办简报;在进行信函文体教学时, 结合学校德育主题活动, 以“感恩父母”为主题, 让学生写一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53页) 封家书;在进行海报文体教学时, 就以学校组织的篮球赛、足球赛、“5·25我爱我”等活动, 请“9+3”学生为这些比赛做海报宣传。有的“9+3”学生字写的好, 有的“9+3”学生美术好, 大家相互配合, 做出来的海报很美, 借此机会还可以送到学生会做展览, 这也是对“9+3”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表扬。这些做法, 普遍收到较好的效果。

“9+3”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 对“9+3”学生的培养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对他们的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课堂教育教学上。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不断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进一步思索用长远发展思想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芳.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N/OL].http://www.lesun.org/zxyw/html/2005/27296.htm.2005-06-16.

浅议藏区汉语文教学策略 第9篇

关键词:藏区;汉语文;教学策略

对于藏区的孩子来说,从小就在藏语的环境中长大,在上学之前都是藏语陪伴他们成长,好多孩子连接触汉语的机会都没有,孩子上学后,一部分孩子因为父母有较强的汉语基础,所以对汉语掌握得比较好,而另一部分由于爷爷奶奶陪读,则孩子汉语基础很薄弱。这样的现状下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汉语基础、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责任感,努力营造汉语教学氛围

对于藏语环境的孩子来说,汉语文无疑是一门能令他们感到新奇的课程,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不照搬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模式和课堂特色。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学习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曲折的,因此老师应当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并且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那么教学行为就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有耐心、有爱心,不能对学生的问题有厌烦情绪,对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影响。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和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的文化。

二、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值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可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却硬生生地抹杀了孩子的爱好,而是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进入一个好的初中。孩子的学习目的根本不明确。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明确了真正的学习目标才能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老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须的,课堂气氛活跃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多年的藏区教学经验告诉我,由于藏区学生的汉语水平平均来讲比较薄弱,所以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打击,这就需要老师特别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在班级内可以适当组织辩论赛或是竞赛,也可以进行课堂表演或是课堂演讲,多样的教学内容令学生耳目一新。这样老师也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合作意识,让他们了解到学习的美妙不止于课堂,信心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慢慢树立起来。如,我带一年级汉语文时,安排大量的时间去训练口语对话,从孩子说通顺一句汉语开始都给予孩子一次鼓励,努力提高孩子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有一次我发现孩子们用汉语交流困难,但是让他们去唱汉语歌曲,不但发音清楚,而且唱得有板有眼,以后我在口语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使孩子们汉语交流水平有较快的提高,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形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藏区的教育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多媒体点亮课堂已经成为我们新的目标,平时学生在家里能了解到的知识毕竟很有限,而且每日从课堂的文字中获得信息难免比较抽象,例如“泰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如果仅凭文字了解一定不够全面深入。多媒体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老师设计精美的课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他们对课本中的很多物象有了细致的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得到了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但由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迷惘的感觉。这时我就播放了介绍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岛不同景象的录像,学生很快地进入教材之中,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学生读着、议着、圈圈点点着,进入了“乐知”的境界。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沙群岛是一个富饶的地方。

四、注重对学生个人的培养

老师的引导在学习中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可忽视,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不能让学习的主观人变成老师,更不能变成“填鸭式”的教育。懂得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十分有必要的,老师只是整节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工具书的运用了,一本工具书运用得好坏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大,例如汉语字典、词典,是汉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也是学生不会说话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对字典、词典的使用,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的能力,使高年级的学生借助于工具书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藏区的老师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满腔的热情挥洒在课堂,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积极地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才是教育也才是学习。

参考文献:

邹英.藏区小学汉语文教学问题浅谈.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4(04).

提高藏区物理教学 第10篇

新课程提出了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因此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就得从学生熟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作为切入点。藏族的民俗文化有着悠久而深远的历史, 这种文化已经蔓延到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包括风俗习惯及寺庙建筑等方面。近几年来, 近几年来, 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 重视把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相结合, 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于是许多高校的研究者及个别中学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藏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挖掘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思想, 这种意识与行动, 不仅符合新课程提出的教育理念, 而且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因为民俗文化与藏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新课程改革实行的近几年来, 许多教育研究者的焦点在于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发本土课程资源。因此, 本文的切入点在于极大的发挥地方性与民族性的地区优势以及民族特色性的文化优势, 提出藏区本土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力求将民族文化有效地融入中学物理的课程教学, 并为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在五大藏区, 普遍实施的是两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 模式一是以藏语文的学习和教学用语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 模式二是以汉语文的学习和教学用语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教材内容一样, 不同点是编写教材的文字不一样, 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不一样。这种情况只解决了课堂教学语言环节的问题, 而没有考虑到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翻译教材存在的弊端是, 原封不动地把课后习题翻译成藏文, 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不仅是计算问题, 还有理解题意的问题, 虽然编写教材的文字是藏文, 但在题中涉及到的科技产品和运输工具学生却从未接触过, 不懂它们的物理原理。所以笔者认为, 藏区民族中学的物理教材应趋向于从原来的简单翻译到编译教材, 就是对全国统编教材加以适当的增删修改, 穿插进藏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原理和学生的生活中能接触的物理现象, 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 “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的联系与渗透; 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的教学理念。要是把藏族传统文化穿插到物理教学中, 那么对于师资队伍的要求不仅仅是精通藏汉两种语言的条件, 而且能挖掘和开发藏族传统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从而能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藏区普遍存在的传统体育项目—大象拔河、赛马、射箭等引用到物理教学中, 不仅可以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并对学生能够树立起观察与实践的学习态度。

1.大象拔河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大象拔河”藏语称“浪乾撒合秀” (即一对一的拔河) , 意为大象颈部技能。一条绳子的两头分别固定在两个运动员的身体上, 具体的固定方法是, 两名参赛者背对而立, 把绳子两头挽成圈, 套在脖颈上 (比赛时受力部分是人的后脖颈) , 再经过参赛者的胸部和腹部, 最后是从身前的两腿问平行穿过。比赛方式是双方甸甸于地面, 移动身体, 先把赛绳拉直, 两参赛者之间的距离大约一米左右。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 垂直于中界。比赛开始后, 两人各自朝着相反的方向爬。 (动作似大象) , 比赛时双方两手、两脚和两膝着地, 巧妙地利用腿部、腰部、肩部、颈部乃至于手指和双脚的力量奋力向前移动, 一方把另一方拉过中界线就算获胜[3]。

通过大象拔河能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力以及物体受力的情况。在学习力学的开始我们提到了重力、弹力、摩擦力。但是通过考察其中摩擦力、弹力以及对实物进行受力分析的学习, 发现藏族学生即便理解了老师授课的内容, 却很难延伸到生活中去, 严重缺乏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这就是教材脱离生活以及教材牵着教师教学思维的缘故。教师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实物受力分析、功W = FScos@ 、摩擦力时, 都可以通过大象拔河的比赛过程讲起, 当双方两手、两脚和两膝着地, 巧妙地利用腿部、腰部、肩部、颈部乃至于手指和双脚的力量奋力向各自前移动时, 主要分析颈脖拉力和地面摩擦力, 至于地面的人的支撑力和重力互为平衡力可抵消。紧跟着讲到以合力F的作用下移动的位移S之间的关系引入功的定义和分析功的公式。

通过图一、图二的受力分析可知, 图一中合力F与地面有一定的角度, 而图二中的合力与地面的角度趋近于零度, 这时cos@ 是最大的。于是, W = FScos@ 值也是最大的。在大象拔河比赛中尽量做到图二的受力状况时, 赢得对方的可能性很大。

2.射箭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在距今约3700年前的拉萨曲贡遗址中还发现了一枚精美锋利的锡青铜箭镞, 这是西藏最早的青铜遗物, 经C14检测为标准的锡青铜组织, 成型采用的是铸造方法, 而不是锻造[4]。箭镞尖锐锋利, 表明藏族先民已懂得箭在飞行过程中要受到空气的阻力, 而且给出了减少阻力的方法, 还有在拉弓放箭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关系, 把身边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 巧妙地应用到教学中。

在赛马比赛和摔跤的体育项目中存在的二力平衡、力矩、惯性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动量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物理问题穿插到力学课堂中,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就在身边的感觉, 以便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结束语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 新课程的广泛普及,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达到“是什么, 为什么”的教学目标外, 还要明白“要什么”的教学目标, 就是在课堂中实现素质教育已成为新课标的首要任务。以藏族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的结合, 提高藏族地区的物理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发挥藏族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 把抽象物理学概念和原理按照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实例和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诠释, 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明确的物理概念, 使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运用物理原理, 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中学物理教学中, 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适度融入藏族传统文化中物理实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一直强调, “从生活走向物理, 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国家也要求少数民族文化实施“三进”原则—“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1]。因此, 以藏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带入课堂中, 譬如, 大象拔河、赛马、射箭等项目中体现的物理现象巧妙地转换为物理语言或物理语言,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就在身边的感觉, 以便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藏族,民族文化,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小认.让生活走进物理[J].科技信息.2013, (4) .

[2]吉日嘎拉, 孙咏萍.基于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3, (2) :114-117.

[3]魏强.漫谈藏族传统体育—大象拔河[J].西藏艺术研究, 2010, (4) :49-53.

[4]杨晓荣.物理学视域下藏族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3) :123-128.

[5]何齐宗.当代教育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214-220.

[6]徐金杰.赴藏随想——开发有高原特色的物理课程资源工作纪要[J].物理教学探讨.2013, (12) :51-53.

上一篇:建构视角下一篇:木纤维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