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综合征范文

2024-06-18

疼痛综合征范文(精选12篇)

疼痛综合征 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疼痛临床诊疗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1例,女性81例,年龄38~66岁,平均(50.8±4.6)岁,中位病程(5.1±2.2)年。 根据就诊单双号顺序分成臭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者;(2)临床资料完整者;(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关节疼痛、肌肉疼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强直性脊柱炎者;(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者;(3)相关治疗禁忌症者;(4)未成年或年龄超过70岁者;(5)治疗依从性不足者;(6)精神障碍、 语言障碍及意识障碍或听力障碍者;(7)入组前1个月使用其他治疗方案或药物者;(8)中途退出治疗或随访期失联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方案:(1)2%利多卡因10 ml/次+复方倍他米松4 mg/次+弥可保1 mg/次,混合2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于疼痛触发点放射状注射,3 ml/触痛点,2次/周,持续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

臭氧组患者予以臭氧治疗方案:用5 ml医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40 μm/ml臭氧(济南优科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YZ-2000型医用三氧治疗仪)穿刺疼痛触发点,待患者感到明显针感且抽吸无回血时,于肌筋膜下放射状注射臭氧,3 ml/触痛点,2次/周,持续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

1.3评估标准

疼痛、下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标准[2]:总计29分, 25~29分为优,16~24分为良,10~15分为可,<10分为差。疼痛评估标准[2]以数字分级法(NRS)为评估依据,用0~ 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 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估标准[3]由19项自评与5项他评项目构成,采用0~3分的4级评分法评估,总计21分,得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1.4观察指标

进行为期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 JOA和PSQI评分差异,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治疗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RS、PSQI评估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JOA评分则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臭氧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0),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臭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以腰部劳损、受寒或寒潮侵入为诱因,引起筋膜血肿、肌肉纤维化改变,患者会随着症状的加剧而感受到日渐剧烈的疼痛感。由于该病病机较为复杂,且易反复发作,因此造成较大的临床治疗难度。部分患者在接受常规物理疗法如推拿、按摩后,虽然肌肉痉挛症状得以缓解,但病灶处炎症仍未消除,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非甾体类镇痛药物虽然疗效确切,可快速改善炎症反应症状,但部分患者用药后副作用明显,对其预后提升不利。

本研究入组的142例患者在接受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弥可保常规注射治疗方案后,肌肉痉挛、水肿症状得到显著缓解,患处疼痛感减轻,但改善程度不及臭氧触痛点注射方案突出,说明臭氧与复方倍他米松、弥可保等药物比较,镇痛、抗炎效果更理想,对提高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促进其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拮抗炎性因子, 抑制炎性因子产生,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症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臭氧还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5],以获得镇痛疗效。

本研究发现,采用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方案治疗的臭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和睡眠质量提高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孙玉燕[4]研究者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经过治疗后,臭氧组患者几乎无不良反应报告,仅有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食欲增加情况,可能与其疼痛症状减轻后自然的饮食增长相关。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7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增加、血糖上升和食欲增加等不良症状,约为臭氧组的12倍,表明臭氧注射治疗安全性更理想,对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更为有利。

爱的疼痛与疼痛的爱 第2篇

那时候,我还曾经问过女友:“什么时候,遇到一个你想爱,却又不能爱的人,让你的心总是痛痛的、苦苦的,但却又深深爱恋、无法割舍对他的爱,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女友说,你那叫作“得福不消、吃饱了撑着”,日子过得太甜蜜、太幸福了,生活的蜜把你的脑子都泡坏了……可不知为什么,我还是很喜欢很喜欢那种凄艳的美。也许人类都有一种喜欢凄美的心理,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凄美的故事流传人间?为什么那么多公主与王子的故事,一写到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小时候,我也曾被《灰姑娘》的故事深深感动,也曾因为《海的女儿》中那条善良的美人鱼最后化成泡沫,而伤心抹泪。上大学的时候,同寝室的燕儿看完《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我对面的桌子前悄悄地抹眼泪,而我却对维特的烦恼没有丝毫的感觉,因为那几天,我在看中国一个并不着名的女作家张洁所写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我的心里,一直装着那对痛苦的男女,他们一生真诚相爱,却连手指都没能碰上一下,远远地,只是望一眼对方的身影,意念中感觉着对方的存在,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那时候,应该是我情窦初开的时候,可我却被那样一个故事深深吸引。

别人都说,《红楼梦》中最可怜、最可悲也最可笑的就是林黛玉了,说那是一种病态,无论是身理还是心理,都是一种病态,可我还是很喜欢林黛玉,很理解她心中的苦与乐。并且坚信,她的形象足以照耀千古,纵使不完美,但却依然不失可爱,会让千千万万读者爱慕千年、怜惜千年。

再后来,特别特别感动我的一个作品,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了。它的主人公更是一个爱到疯狂、爱到病态的女人。但却无人可以指责她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她付出生命的代价,一生坚守的爱。

一个很有名的诗人、编辑家说:有些事,不必太执着,疯子与天才,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太过,就会走向极端,就不好了。应该把握好那个度……可我却想:凡是令人感动的人物或事迹,有几个又能被框定在寻常普通的范围之内呢?或多或少,总会有那么一些过头之处,即便是许多天才,有时也总是被人称作疯子、称为病态的呀。

所以,在有些事情上,我想,我可能常常都超出了那个度。

蜂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第3篇

【摘要】目的:研究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到蜂针治疗组和针刺加拔罐加TDP对照组,隔日治疗1次,以10次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蜂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蜂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蜂针

【中图分类号】R6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56-0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疼痛性病症[1],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发点形成。MPS是引起颈肩腰背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个常见病。针灸、中药对MPS的治疗方法多样,但主要采用综合疗法,且疗程偏长,疗效尚不满意。笔者采用蜂针疗法治疗MPS,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0例试验病例来自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门诊,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其中蜂针治疗组(以下简称蜂针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1岁,病程平均63.5天。针刺加拔罐加TDP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4~64岁,病程平均67.8天。经基线检验,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参照Simons 1990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临床标准[2],诊断标准可分为主要和次要标准,若满足五个主要和至少一个次要标准,才能确诊为MPS。

1.2.2纳入标准①符合MPS的诊断标准,且疼痛部位在背腰部;②病程在3年之内;③年龄在20~65岁之间。

1.2.3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软组织损伤、腰椎病、风湿病;②1周内接受过与本病相关的中西药治疗者;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试验方法

1.3.1治疗方法

1.3.1.1蜂针组(1)常规试针[3]:以中华蜜蜂1只蛰刺患者的1个穴位(如足三里,外关或血海),留针3~5 min即将蜂蛰刺拔出,观察15~20 min。若局部红肿直径<5 cm又无全身反应者,为阴性反应,可接受蜂针治疗;若局部红肿>5 cm,或有全身反应者,为阳性反应,则不能接受蜂针治疗。(2)治疗方法:①选穴:风池、肩井、天宗、疼痛部位相关节段的夹脊或背俞穴、委中、阿是穴。②操作:按常规针刺消毒后,用镊子夹住蜜蜂的头胸部,再用另一镊子将其尾针拔出,以散刺法蛰刺以上穴位。

1.3.1.2对照组治疗方法:①选穴:同蜂针组。②操作:穴位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刺得气,平补平泻,留针约30分钟,留针过程中用TDP照射疼痛部位30分钟,以患者局部皮肤温热舒适感为度。出针后用中号玻璃火罐在疼痛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留置10分钟。两组治疗均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后统计结果。

1.3.2观察方法

1.3.2.1观察指标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由临床专业人员指导受试对象在每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疼痛评定指数(PRI,由患者报告,第三者记录)、现时疼痛强度(PPI,由患者报告,第三者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患者自身评定填写)。基线点为受试对象接受治疗前,试验终点为疗程结束后(包括治疗不足1O次达近期痊愈者)。

1.3.2.2记录方法统一设计病例观察表,详细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地址、邮编、电话、发病时间、治疗次数、PRI、PPI、VAS、治疗方法、治疗后病情变化等。

1.3.2.3疗程与观察时点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病人在10次治疗内达到近期痊愈标准的可不必继续治疗,并填写末次治疗记录,其他病例在第1O次治疗后进行治疗记录以评价近期疗效。

1.3.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临床疗效比较采用有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P值小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疗效标准目前国内对MPS尚未制定统一的疗效标准,按照有关文献,判定MPS疗效的关键在于疼痛是否消失,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经治疗疼痛完全消退,PRI、VAS和PPI积分均值为0;显效:经治疗疼痛显著减轻,PRI、VAS和PPI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6O% 以上(含6O%);有效:经治疗疼痛减轻,PRI、VAS和PPI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30%~60%(含30%);无效:经治疗疼痛减轻,PRI、VAS和PPI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不足30%。

2.2临床疗效蜂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蜂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20.05),见表1。

3讨论

MPS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青年人少见。病因较多,最常发生在损伤之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引起腰背痛和颈肩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病[4,5]。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这一病名在传统医学中并不存在,其一般可归于“痹证”、“痹病”范畴。该病指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痠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シ湔胱魑一种民间疗法,有关其对疾病治疗的记载可追溯至古埃及时代,我国的古医书《内经》中亦有“蜂蟄有毒可疗胫”的记载。蜂针疗法主要是通过蜂针的刺激作用和蜂毒的强大药理作用。除了蜂针的针刺作用外,蜂毒作用巨大,它是蜜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淡黄色透明毒液,是一种有高度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的复杂混合物。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证实:蜂毒中含多种肽、酶、生物胺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具广泛的药理作用,蜂毒能刺激淋巴、内分泌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还有箭毒及神经阻滞样作用,从而达到镇痛、消炎、抗菌、调节代谢、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对痹证痛证特别适合。本研究结果表明,蜂针疗法治疗MPS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提示本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确切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BUSKILA D.Fibromyalgia.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J].Curr Opin Rheumatol,2000,12(2):113-123.

[2][英]Patrzck D.Wall,[加]Ronald Melzack.赵宝昌,崔秀云.疼痛学[M].第3版.Textbook of Pain.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3]李万瑶.蜂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4-67.

疼痛综合征 第4篇

1临床疼痛特点

1.1根性臂痛疼痛特点

与颈部症状同时出现的上肢放射痛、咳嗽、喷嚏或颈部活动后加剧, 以指尖为明显, 视受累椎节不同而部位不一, 常见于拇指、食指及中指, 多为刺痛或钝痛, 并伴有麻木或蚁外感。

1.2干性臂痛疼痛特点

大多表现为灼烧性痛, 尤以正中神经受累时为甚, 因其含有丰富的植物神经纤维。

1.3丛性臂痛疼痛特点

多为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并与上肢活动联系密切。由于肩部活动时可牵拉臂丛神经引起剧痛, 因此患者尽可能地避免诸如梳头、搔背、牵手及其他上肢活动。

2临床表现

颈椎病引起的典型臂丛神经, 为根性疼痛, 多发生在颈椎病急性期或慢性期。

初期可仅有颈项部疼痛僵硬, 多为间歇性痛, 并从锁骨上窝较快扩散到整个肩臂手部, 咳嗽、打喷嚏均可诱发难忍的放射性痛, 有病变的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 可有显著压痛, 并较快出现受累神经支配区的肌肉萎缩, 约有1/3的病人, 可伴有头痛、头晕, 并局限在枕部或耳后区域。

上肢外展, 上举和颈向健侧转动作时疼痛加重, 上肢内收屈时疼痛加重, 绝大多数患者夜间症状加重, 辗转难眠, 患者早晨醒后感到颈项区及菱形区疼痛, 并伴有手胀握拳困难, 活动后缓解。

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肩臂疼痛, 因突出的位置不同, 表现各异, 颈椎间盘突出症使颈神经根受累, 疼痛和麻木在肩部, 可放射到上肢臂外侧和上臂前侧及腕关节以下。

3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8例, 其中男21例, 女17例;年龄最大63岁, 最小34岁;其中34~40岁16例, 41~54岁12例, 55~63岁10例。病程最长2年, 最短2个月;左侧21例, 右侧17例;而左侧症状明显牵涉到右侧肩臂酸痛和上肢有放射痛8例,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21例, 反弓3例, 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

4治疗方法

4.1颈部牵引法

采用坐姿枕颌带牵引或仰卧在牵引床上进行。患者取端坐在木橙上, 将枕颌带固定于下颌及枕部。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适当调整。一般8~18kg左右牵引时间根据患者的忍耐程度, 控制在15~20分钟。

4.2按摩手法

4.2.1患者取俯卧位, 术者站于一侧, 让患者头部露出床头, 让其全身放松, 以一手扶住患者后枕部, 另一手拇指指腹与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 从上到下由轻到重反复捏揉拿颈椎两侧肌肉3~5分钟。

4.2.2体位同上, 先确认枕外隆突, 即可确定上下项线及上下项围成的区域。沿上项线和下项线, 从外向内各选5个点, 用大拇指尖及指甲深按到骨面并用指甲向左或右拨动3~5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 用指尖及指甲在上下项线区域, 由外向内选5个点依次按压深至骨并拨动反复3~5遍。最后做归合法。

以滚、压、按法在背部大范围操作松解粘连、镇疼止痛, 用掌根、按太颈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肩胛提肌、菱形肌10~15分钟。

4.2.3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 术者坐其一侧用一指禅推法治疗其颈肩区上肢3~5分钟。

4.2.4单手滚法:患者体位同上, 术者以单手滚法治疗其颈肩及上肢约3分钟。

4.2.5患者体位同上, 术者以单手拿揉法拿揉肩及上肢5~7遍。

以一手抓上臂肌肉, 并一手点按“颈臂穴、臂桡穴”5~10分钟。以疼痛为主者应缓、稳揉压, 以麻为主者可用中指拨之, 但要确保点压时间。

4.2.6术者先以两手相对搓揉其肩部及上肢5~7遍。最后用手掌或掌根大面积按摩肩颈背三角区域, 由轻而重, 由小而大2~3分钟。

4.2.7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 全身放松, 术者坐于其头端, 以一手扶托下颌部, 另一手置于枕后部, 两手协调施力, 先缓慢地捋颈椎向上牵引, 在牵引的基础上, 将颈向一侧旋转, 当遇到阻力时, 略停片刻, 然后以“巧力巧劲”, 做一突然的, 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常可听到“咯”的弹响声, 先健侧后患侧左右各1次。

4.3中药离子导入法

4.3.1直流电疗仪:采用丹东市银河仪器厂生产YH-6型直流电疗仪。中药离子溶液的配制:参看《按摩与导引》2005年第9期31页“按摩推拿为主配制中药离子液导入法治疗月国肌受损临床报告”一文。

4.3.2操作方法将正极浸湿的药垫置于病变部位, 正极板置于药垫上, 盖上薄膜纸, 压上沙袋。另在病变的部位的邻近位置或对方位置, 放有负极药垫, 再将负极板放在药垫上, 盖上薄膜纸, 压紧沙袋, 将电流调至3mA~5mA, 然后逐渐加大输出开关, 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每次20分钟。

4.4中药离子液拔罐疗法

拔罐的操作方法是拔罐治疗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拔罐的治疗效果, 操作如下:首先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穴位或部位, 然后用棉棒蘸上中药离子溶液, 涂在拔罐处, 采用闪火方法, 将罐内空气尽快迅速扣在穴位上或部位上, 留罐10~15分钟。

推拿按摩肩臂疼痛综合征以20次治疗观察评定疗效。

5治疗观察过程中的认识

5.1肩臂疼痛综合征与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部位以左侧为多, 这与大多数人是以右手为主, 当劳动、工作、运动使用右手时总是伴随头颈向右侧屈转, 以此时左侧椎间隙变宽, 髓核向左后移位, 左后椎体缘骨赘形成的机会多于右侧有关。预防这种疾病应提倡平衡运动, 或平时注意颈部多往左侧转, 左上肢多活动 (如环转等) 。由于这种病临床表现近似, 不易鉴别, 确诊可用CT检查。

5.2中药离子导入法具有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作用, 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 而导入体内的中药离子液, 则保持原有的药理特征, 双重作用, 双重效果。可将药物直接导入治疗部位, 并在局部保持较高浓度。

导入体内的药物离子与在局部皮肤浅层形成离子堆, 所以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比其他经药力较长, 药物作用时间较久。

5.3拔罐疗法是一种遵循经络穴的中医外治法, 亦属于刺激疗法, 通过罐内的负压, 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产生刺激作用和生物学作用;负压的形成同时牵拉神经、肌肉以及皮下腺体, 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反应, 然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 调整整个机体的作用, 使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拔罐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 可提高疗效, 充分发挥药物作用;此作用亦是建立在温度热刺激作用基础上, 拔罐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新陈代谢旺盛, 因而有利于药物吸收, 直达病灶, 再次发挥其治疗作用。

关上的疼痛散文 第5篇

我怎么都不会想到,十四年之后,当我再次踏上沈阳这个城市,竟然是以参加姑父丧礼的方式。这是一种融合了内疚和遗憾的悲伤。

从唐山乘动车去沈阳,其实也只是三小时四十分的旅途,而这十几年来,这一千多里的距离,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原因,让我望而止步,逢年过节,也只是用电话寄托思念。

我一直觉得姑父姑妈很健康,尽管姑父已然是87岁的高龄,姑妈也已经八十岁,可他们在我的心里,俨然还是十几年前的样子,精神矍铄,甚至老当益壮。每次电话里,姑妈和姑父的声音都高亢有力,我也曾不止一次地说,他们一定可以活过百岁。

我对姑父姑妈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他们有两儿一女,我分别叫做:大姐、大哥、三哥。上学的时候,很多寒暑假我都在沈阳度过。姑父很喜欢我,一直说我是他们家的小四,说我的名字就像他家的人。我曾问姑父怎么就像了?姑父说,你大姐叫晓云,大哥叫小斌,三哥叫晓三,你叫晓文,可不就是我们家的小四。姑父还说,将来嫁人就要嫁到沈阳,他就可以常常见到他的四姑娘。

我也曾问姑父,为啥我要叫他的小儿子“三哥”而不是“二哥”,明明就是排行第二嘛。

姑父笑着说,你三哥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所以家里人就叫他小三,你当然要叫他三哥了。

我也有些不服气地说,如果按年龄来排,那么就该是大姐、二哥、三哥了。

姑父听了我的话,大笑着说,你大哥是我们家第一个男孩,当然是老大,

姑父,看不出你也有些重女轻女。我故意揶揄他。

你这个小鬼头。姑父开心地抚摸着我的头。

姑父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个趋于完美的人。一米八几的个子,即便我记事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依然可以看得出年轻时一定是个玉树临风的小伙子。而姑妈才一米五五,站在姑父跟前,矮了太多。我曾笑话姑妈站在姑父身边像个小孩,两个人实在不相当。姑妈敲着我的头,假装生气地说,你怎么不说你姑父比我大七岁,我比他年轻呢。

尽管在外人看来姑父和姑妈在外形上似乎很不般配,但两个人一辈子极少争吵,姑父是一个性格特别好的男人,很少生气或者发脾气。无论何时回忆他的面容,都会有着温和的笑容。我在他家住的时候,姑父对我也极好,我那时吃东西嘴刁,身体又不是很好,姑父总是极尽耐心地为我做可口的,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对姑父特别喜欢和崇拜。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我已经人到中年,姑父已经是年近九旬的老人。大姐、大哥、三哥都有自己的家,年纪最小的三哥也已经49岁。姑父和姑妈相互为伴,互相体贴,并没有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他们的人生虽然已进入老年,依旧老有所乐。我们都希望他们可以携手走过钻石婚。

一路的回忆,许多的画面不断地浮现在眼前,时光虽然匆匆,但有些记忆,永远都不会忘。

到达沈阳是中午十二点四十二分。出了沈阳北站,我和爸爸以及二姑妈家的表姐表哥,打车直奔姑父家。沈城与十几年前有没有什么变化,我已经无心打量,我的心已经飞到姑妈家。

终于到了,楼下一处简易的灵棚,映入我的眼帘,我一眼看到灵棚里姑父的相片,依旧是我熟悉的温暖笑容,几十年都不曾改变。泪在那一刻起程。

我跪在灵棚前,深深地磕了三个头,在心里呼唤,姑父,我来了,你的四姑娘来了。相片里的姑父,只是对我笑,再不会对我说,晓文,你来了啊。

上楼,姑妈家里早已是哭声一片。我抱着八十岁的姑妈,一声一声唤着,姑妈,我来晚了,对不起,对不起。

瘦小的.姑妈在我的怀里,不停地哭泣。我为她拭去眼泪,却不想自己的眼泪又落在她的肩头。稍微平静后,姑妈对我们讲述了姑父去世的过程。

前天,姑父催促姑妈去探望一个老朋友,原本姑父也是要跟着去的,可姑妈觉得,天气太冷,姑父年纪大,虽然身体没什么问题,但要坐好几站的路程,姑妈自然还是担心。于是姑父听话地留在家里,细心嘱咐姑妈在哪站下车,不要坐过站。

老朋友留姑妈吃中饭,她推辞不过,就留下了。吃过午饭后,与老朋友又聊了一会。老朋友夫妻俩身体都不好,也都七十多岁的年纪,虽然同在一个城市,都是这么大岁数,见一面其实也不是很容易。

姑妈回家时,是老朋友的儿子开车送回去的,临近小区时,姑妈坚持下车,她担心小区里不好倒车,所以自己独自上楼。

姑妈回到屋里,没看到姑父在床上躺着,于是嘴里喊着“老刘头你在哪”,便走出卧室。在卫生间门前,姑妈看到姑父半倾着,头几乎耷拉在暖气片上。姑妈很是着急地说,老刘头你在那干嘛呢?你别吓唬我啊,要不然我走了啊。

八十七岁的姑父与八十岁的姑妈,两个人有时就像老小孩,经常开玩笑。

姑父还是不言不语,不动不响,姑妈才觉得不对劲,走到他跟前,发现姑父已经没有气息。

你姑父是我害死的啊,我若不出去,他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两天,你姑父老对我说,我怎么这么舍不得你呢?我怎么这么稀罕你呢?我还对他说,稀罕我就好好陪着我,我们俩都做百岁老人。老刘头,是我对不起你,害了你啊!姑妈又是老泪纵横。

我们陪着掉眼泪。我爸拉着姑妈的手说,姐啊,你不能有这种想法,这种心肌梗的突发,瞬间就会要了人的命,不用说你在家,就是在医院,来不及抢救的也是很多啊。姐夫去了,你还要好好活下去。爸爸亦是泣不成声。八十岁的姐姐,没有了姑父的陪伴,她以后的生活谁能不担忧啊。

是啊,妈,我老舅说得对。我爸这样走了,我们都悲痛,但是你不能再让我们揪心了,你要好好的,我们没了爸,可还有妈,你要陪着我们。大嫂哭着说。

姑妈转过头对我们说,小洁(大嫂)是好媳妇啊,昨天她进到这个屋,是跪着来到老公公床前的。她一个儿媳妇,为老公公擦洗了全身,之后才给穿上寿衣。我知足啊。

姑妈的话,顷刻间令我的眼泪纷涌,我一直知道大嫂极其孝顺,没想到她可以将孝顺做到这样的极致。

刘小阳是下午三点到家的。她是姑父姑妈的孙女,现在在湖南湘潭大学读大三。小阳是姑父姑妈一手带大的,她一周岁零三个月时,三哥和三嫂因感情不和而离婚,三嫂拒绝要孩子,幼小的小阳被爸爸妈妈丢给了爷爷奶奶。

对于这个孙女,姑父姑妈倾注了所有的爱。小阳聪明漂亮,从小就招人喜欢。后来,三哥再婚,小阳还是跟姑父姑妈生活。两个老人的工资除了维持生活,都花在小阳身上。

小阳也争气,虽然从小缺失母爱,但因为爷爷奶奶细心的呵护,依然健康快乐地成长。姑妈文化并不高,但培养小阳她极其舍得。小阳成绩一直很好,但姑妈还是为她报了课外辅导班。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中学时,小阳患上了红斑狼疮,为了给她治病,姑妈在寒暑假领着她去了很多地方。这孩子独立性很强,也很坚强,虽然患了这种病,但并没影响到成绩,一直很乐观的治疗。

高考结束后,小阳执意选择了湘潭大学,只因为奶奶喜欢这所学校。去大学报到时,姑父姑妈都陪着去了,拍了很多照片,留下了最美的笑容。

小阳一直是姑父姑妈的骄傲,对于这个他们一手带大,花费他们所有心血培养的大学生,他们从不吝啬表扬。

小阳入党了,小阳拿到奖学金了,小阳英语过六级了,小阳被外校请去当翻译,头一次赚钱了……姑妈如数家珍一样对我们说着小阳的成长轨迹。

此时的小阳手里拿着爷爷的照片,坐在爷爷生前睡的床上哭得痛不欲生。

奶奶,我爷爷呢?你们把我爷爷弄哪去了?小阳声音嘶哑地问。从湘潭到北京,从北京到沈阳,这几千里地,我可以想象,对爷爷感情深厚的她该是怎样一路泪雨纷飞。

你们都是干什么的啊?为什么我爷爷就那样走了?你们告诉我,你们这些儿女是干什么的啊!小阳看着爸爸、大伯、姑姑,颤抖地质问。

一时间,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已经凝固,只听到眼泪的声音。

好孙女,爷爷没了怪奶奶,是奶奶害得爷爷离开了。不怪你的姑姑、伯伯和你爸爸,他们都是孝顺的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姑妈把小阳揽在怀里。

奶奶,不怪你,真的不怪你。我只是好想爷爷。小阳扎在奶奶怀里。

奶奶,爷爷走了,你可怎么办啊?我还没有毕业,奶奶你怎么办啊?小阳又开始失声痛哭。

好孙女,奶奶会好好的,奶奶去教会,你知道的,奶奶每周都去。奶奶在家可以看圣经,唱赞美诗,你放心,奶奶会好好的。姑妈拍着小阳的头紧声安慰。

奶奶,小阳抬起头。奶奶,你跟我走,我们去大学里租房子,让我照顾你,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在家里住,不能,我放心不下,奶奶,跟我去上大学。

小阳的一席话,我又哭了。带着奶奶上大学,小阳,我仰视你。我在心里说。

小阳啊,你奶奶八十岁了,如果跟你走了,我们又如何放心的下?奶奶如果生病,在那个城市你举目无亲,怎么办?大哥哽咽地说。

是啊,小阳,你爱奶奶,我们也爱啊。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奶奶,不让奶奶有一点闪失。我是奶奶的孙子,我照顾奶奶。

我是外孙子,我也能,阳阳,你好好上学,别让奶奶担心,你是姥姥的所有希望……

这样的场面,是伤心更是感动和温暖。我看到姑妈眼角有泪也有笑。

姑父的丧礼在殡仪馆举行,简单而庄重。我看到姑父的表情很平和,没有一点走样,与生前一般,甚至与我十年前见到的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抑制住悲伤,对这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是万般不舍。前来送行的朋友很多,《风居住的街道》这首曲子,衬托出所有人内心的悲伤和不舍。

一朵朵黄菊和白菊寄托着哀思,姑父的一生,何不是如菊的一生――淡泊宁静,悄悄地来,悄悄地去,把慈爱和温暖留给了他的亲人,也带走了亲人的殷殷思念。

姑父,我知道你唯一的不舍就是姑妈,但我想,你会在天堂里保佑她,你的音容笑貌会一直陪伴着姑妈,让她勇敢地生活下去。

姑父,你也会牵挂小阳,但你知道她是个坚强聪慧的女孩,她已经被保研,她的路会走得更好,因为有你的庇护。

姑父,你的子女会很好地照顾姑妈,他们都是如你一样善良的人,他们爱你,也爱母亲,我相信,姑妈会好好的生活,更长时间地陪伴所有亲人。

……

离开沈阳时,沈阳的上空一片蔚蓝,阳光透过云隙,温暖地照射着这个古城。我敛起悲伤,露出微笑,与姑妈告别。

姑妈,让我们都关上疼痛,为了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好好的生活。

疼痛综合征 第6篇

【关键词】四肢骨折;护理干预;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93-02

术后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四肢骨折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术后疼痛较为严重,疼痛的刺激可促使机体释放大量内源性物质,增加心肌耗氧量,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研究表明[1],术后疼痛与患者心理状态等存在密切关系。医学不断进步,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术后疼痛护理也是护理的重点之一。鉴于此,笔者将综合护理应用其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1.3±3.1)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13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0.2±3.2)岁,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 包括给予环境护理,保持其干净整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给予药物指导,将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循环等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后疼痛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可随伤口愈合、功能锻炼等逐渐消失,但严重疼痛可对康复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观察其面色、肌肉紧张度、疼痛特点等,对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者给予适量阿片类镇痛药物。②认知干预:麻醉过后患者会有剧烈的疼痛感受,容易增加其负面情绪,影响术后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后主动与患者沟通,详细向患者讲解疼痛产生的原因、手术效果、疼痛可能持续的时间,良好心情有助于缓解疼痛,让患者意识到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现象,可随伤口的愈合逐渐消失,让患者对疼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轻其负面情绪。③体位护理:舒适的体位有助于缓解疼痛,术后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并用软枕将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肿胀及疼痛。④疼痛干预: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爱好,如看电视、看小说、听故事、听音乐等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或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肌肉及身心的方式,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放松肌肉上面,忘记疼痛的存在[2]。⑤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能使患者尽快康复,护理人员应告知其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并指导其进行适当锻炼,从而减少肿胀、疼痛,促进恢复。

1.4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量表对患者术后1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疼痛情况进行评分,0~10分,评分越高其疼痛越严重[3]。采用自制量表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层面。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比较,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详见表2。

3结论

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是指机体自身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修复过程,是人体防御反应的信号,属于正常反应[4]。术后疼痛常伴有不良的情绪,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若其疼痛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则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影响,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故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以68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术后1小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钱立莲[5]等学者以112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本次研究与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康复。这是由于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重视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方式,它以患者为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它使疼痛护理更有计划性,目的性、有效性。通过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可正确了解其疼痛等级,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治疗措施;通过对其进行认知干预,可让患者了解疼痛发生的原因等,让患者正确了解疼痛,掌握缓解疼痛的办法,积极主动参与疼痛的管理,促使其心态平和,顺利渡过围术期。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疼痛情况,减轻其痛苦,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磊.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24-25.

[2]张建容.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4(4):83-85.

疼痛综合征 第7篇

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36岁, 主因“腹泻10 d, 四肢肌肉疼痛2 d”于2006年9月17日收治。患者于入院前10 d无诱因出现腹泻, 为稀水样便, 每日5~6次, 伴有低热, 于我院社区用抗感染药后症状消失。入院2 d前出现四肢肌肉疼痛, 尤其活动时明显, 影响行走, 无肢体力弱, 无呼吸困难, 无大、小便功能障碍, 就诊于我科门诊, 以“四肢肌肉疼痛原因待查”收住院。患者既往体健, 神经系统查体除四肢肌肉肌握痛阳性外, 余未见阳性体征, 入院诊断考虑为感染性肌病。但化验肌酶谱正常, 血沉正常, 免疫球蛋白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ENA七项、抗核抗体均阴性。2006年9月18日查肌电图时示: (1) 双侧正中神经损害, 符合双腕管综合征; (2) 上、下肢可疑神经源性损害。给予维生素B1、B12及能量合剂治疗3 d后 (2006年9月20日) , 患者肌肉疼痛加重, 并出现右侧周围性面瘫。疼痛无法忍受, 且影响睡眠。给予“强痛定”、“杜冷丁”等止痛药物后方可减轻。加用激素治疗后, 肌肉疼痛明显减轻。2006年9月21日又出现左侧周围性面瘫。2006年9月25日又出现四肢力弱, 肌力为4级, 诊断修正为吉兰巴雷综合征, 继续给予激素治疗。患者于2006年9月26日转北京北大医院治疗, 随访患者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给予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 患者肌肉疼痛消失, 双侧周围性面瘫已明显改善, 四肢肌力恢复正常。

2 讨论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年发病率在 (0.6~1.9) /10万人, 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但国外的资料表明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 表现为正相关, 且在发病年龄上出现双峰现象。美国的发病年龄高峰在16~25岁和45~60岁[2]。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首发症状常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 很快加重并向近端发展, 或自近端开始向远端发展, 可涉及躯干和脑神经, 严重病例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导致呼吸麻痹。感觉障碍一般比运动障碍轻, 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 也可无感觉障碍。某些患者疼痛可很明显, 肌肉可有压痛, 尤其是腓肠肌的压痛[3]。而本病例患者首发症状即为肌肉疼痛, 病情逐渐进展出现双侧面神经及四肢力弱实属少见, 故对临床上发病前1~3周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病史, 首发症状即为肌肉疼痛的患者应想到该病的可能, 以便及时诊断并作出正确的处理。

关键词:肌肉疼痛,首发症状,吉兰巴雷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60-261.

[2]Asbury AK, Cornblath DR.Assessment of current d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uilain-Barr's syndrome[J].Ann Neurol, 1990, 27 (suppl) :21-24.

疼痛综合征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27例, 女41例, 年龄46~69岁;其中颈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23例, 背部19例, 腰骶部26例;病程3个月~3年, 呈持续性钝痛, 凌晨3~5时加重, 严重影响睡眠。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过理疗、按摩、针灸、拔火罐、封闭、药物内服外敷、红外线热疗等治疗方法。但疗效欠佳, 疼痛缓解不超过一周又疼痛如初。68例患者就诊时均进行过X线、CT、MRI、B超及化验室检查, 排除了脏器及全身性其他疾病。其中, 颈腰椎骨质唇样增生47例, 颈腰椎间盘突出征9例。根据患者体征及临床表现, 并结合体格检查仔细分析, 排除以上因素致痛。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该病多见于中年以上, 肌肉长期

缺乏锻炼和经常遭受潮湿寒冷影响者, 临床表现为颈背及腰骶部长期酸胀、疼痛不适, 局部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 随气温变冷、疲劳、长时间低头、深夜、晨起或傍晚时疼痛加重; (2) 颈背及腰骶部肌腱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 有明确的“激痛点”, 即在按压检查时, 有一触即发的压痛点, 疼痛剧烈, 这是本病特有的表现。“激痛点”多见于肌筋膜附着处或肌肉、肌腱交界处, 按压检查时颈腰椎旁肌筋膜隆起, 肌肉呈块状硬结, 如足跟部肌肉样改变, 有痛点和硬索, 并可引发区域性的不按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 (3) 疼痛可自行缓解, 但易反复发作, 且疼痛有游走性, 顽固性疼痛者痛点固定。可出现肌肉痉挛, 反复疼痛病史超过3个月。 (4) 局部注射、按摩、或增加肌肉血流量的理疗可使疼痛减轻, 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的损伤史。 (5) 实验室检查抗“O”试验和类风湿因子检测为阴性, 凝血时间无异常, 颈腰椎X线检查显示无明显异常或为轻中度退行性改变[1,3]。

1.3 治疗方法

(1) 将牙科调刀打磨加工, 使调刀顶端呈圆形, 刀锋钝圆, 以免刀锋过于锋利损伤大血管及神经, 或误入体腔损伤脏器。 (2) 将11号手术尖刀片、加工过的牙科调刀、纱布块、孔巾等手术用具打包, 高温高压消毒备用。 (3) 患者俯卧治疗床上, 找出局部“激痛点”并用记号笔作出标记。先用2%利多卡因在标记处作一皮肤丘疹样表皮麻醉, 然后用配有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灯盏花素注射液2ml、Vit B122ml、透明质酸酶1000U、夏天无注射液2ml、曲安缩松40mg的复合注射液5~8ml对痛点作浸润麻醉。 (4) 局部消毒铺巾, 用11号手术尖刀片挑开丘疹处皮肤5~8mm, 然后将牙科调刀经创面用钝力缓缓刺入, 在颈背部及骶髂部调刀应直达骨面, 刀体向头侧倾斜30~60°, 作纵行切割和左右摇摆分离3~5刀。术中左手拿纱布块紧贴刀体与创面接触处, 注意出血情况并适当加压止血。术毕拔出调刀, 无菌纱布块按压10min止血并无菌纱布块包扎。 (5) 术后用头孢曲松钠3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 消炎治疗5d, 以预防感染。

2 结果

68例患者治疗后均建立随访档案库进行电话随访, 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局部疼痛消失, 活动自如, 6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疼痛明显减轻, 劳累或久坐后症状加重;无效:症状无改善。结果:治愈59例, 占86.8%;有效6例, 占8.8%;无效3例, 占4.4%;总有效率95.6%。

3 讨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临床上十分多见, 发病率高达30%~93%[4], 固定的肌肉压痛点及肌紧张为其特有体征, 其致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该病又称纤维组织炎、肌筋膜炎、肌肉风湿症等, 是一种以筋膜病变为主的疾病。文献认为其病理机制主要是损伤导致非顺应性筋膜产生一个僵硬的筋膜室、筋膜厚度增加、使血流受阻, 致肌肉缺血缺氧, 继发组织间液体潴留、代谢障碍、废物堆积, 从而产生慢性劳损, 发生无菌炎症性病变[5,6]。反复的局部损伤、肌肉疲劳、长期姿势不正确或心理压抑, 均可引起局部肌肉的生理性挛缩, 在其微血管反应区周围出现致痛物质。历经长期的局部刺激、炎症、愈合、增生或疤痕等复杂交织反应过程, 局部肌筋膜组织出现沉积钙化、肌肉挛缩和疼痛[4,7]。疤痕组织使局部血管数量减少或管径变小而致肌筋膜微循环血流的调节能力降低, 容易发生供血不足或无氧, 工作能力丧失。病人不能耐受长时间体力活动或静坐活动, 肌肉功能障碍和组织破坏[8]。可能是继发于局部血流量的减少, 因此任何改善肌肉微循环的手段即使是局部按摩或散步都可使其疼痛症状缓解[9]。

也有人认为外伤、剧烈运动、肌肉过度疲劳等病理状态下, 肌肉反应性充血、水肿、痉挛、血容量增加, 导致液体渗出, 肌肉肿胀, 肌筋膜室内压增高, 进一步压迫静脉及造成组织灌注压下降, 肌肉缺血、坏死。神经受累一方面刺激痛觉感受器, 引起剧烈疼痛, 另一方面神经传导失调, 导致肌肉麻痹或痉挛, 这些变化又会使肌肉水肿加重, 导致室内压进一步增高。如不能及时阻断这种恶性循环, 则形成急性骨筋膜室综合症, 其结局为肌肉变性、坏死、纤维化、肌萎缩。长期超负荷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导致肌肉肥大, 毛细血管和组织间液体交换发生紊乱, 是导致慢性骨筋膜室内压升高的主要原因[10]。肌肉血流量下降, 骨筋膜室内压升高可使筋膜下间隙丧失, 疏松脂肪组织变性, 使其生理作用消失, 都会导致疼痛。

68例治疗结果显示该疗法疗效肯定、效果特久, 其科学的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该疗法是一种微创侵入性手术疗法, 牙科调刀可以将密闭的筋膜室切开, 以降低筋膜室内压,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新陈代谢障碍。并对增厚粘连之筋膜进行松解剥离, 达到毁损局部增生的异常末稍神经, 分离和松解挛缩软组织, 机械消除肌筋膜触痛点和促进了局部微循环再通, 以及粘连松解后软组织应力改变等作用有关。 (2) 手术将局部组织进行人为损伤, 对机体造成一种良性刺激, 机体在修复过程中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强, 同时毁损后改变了机体局部的内环境, 从而建立新的平衡, 起到比针灸、针刀更强更快的刺激作用。 (3) 所注药物曲安缩松能迅速消除局部筋膜的无菌炎症和水肿;透明质酸酶促进局部水肿吸收, 降低内压;其他药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营养肌肉与神经、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达到治愈的目的。

肌筋疼痛综合症难以通过仪器及化验室检查确诊, 主要依靠临床医生凭经验及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诊断, 因而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应排除全身其它疾病, 同时注意与其它疼痛性疾病相鉴别, 如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等。

该疗法在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轻, 切忌用外科手术刀直接进行松解, 加工牙科调刀时刀口要圆滑, 刀锋钝圆, 以免刀口过于锋利损伤血管和神经, 或调刀误入体腔损伤脏器。

由于肌筋膜血液供应非常少, 对于低温及过于劳累十分敏感, 因而平时的保健护理十分重要, 术后嘱病人注意局部保暖与适度锻炼, 切忌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避免复发。

摘要:对局部2~4个“激痛点”标记消毒, 用11号手术尖刀片挑开皮肤3~5mm, 然后用经改进的牙科调刀由创面插入疼痛点, 对肌肉、肌筋膜进行纵行切割及左右摇摆分离, 术毕无菌纱布包扎及抗炎治疗。结果运用毁损疗法治疗顽固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8例, 经0.52年随访, 治愈59例 (86.8%) ;有效6例 (8.8%) ;无效3例 (4.4%) ;总有效率95.6%。毁损疗法治疗顽固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毁损疗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宁志杰, 孔磊, 吴复元.现代骨科临床检查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70-76.

[2]杜必如, 万荣.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症[J].颈腰痛杂志, 2001, 2:162-163.

[3]卢振和, 黄乔东, 陈金生, 等.射频热凝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初步报告[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5, 11:118-120.

[4]David G, Simons, Janet G Travell Loois S, etal Myofascial pain anddysfunction.2nd 1999.Chris Cushner[J].Maryland, 12-18.

[5]邱贵兴.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40-541.

[6]邱贵兴, 戴克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98.

[7]朱汉章, 柳百智.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8.

[8]宣哲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2.450.

[9]邵宣, 许兢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87-90.

疼痛综合征 第9篇

超前镇痛是上个世纪初由Crile和Wall相继提出,即在手术切皮前应用麻醉药物阻滞伤害性刺激的传入,从而减轻术后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6]。组织损伤一方面通过外周机制使伤害感受器阈值降低产生周围性致敏,另一方面通过使中枢感受区扩大或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升高或者对C纤维接受刺激引起背角神经元反应增强而致中枢致敏,手术中中枢致敏可导致术后疼痛的扩散和延长,通过预先抑制周围性致敏、阻滞伤害感受的传入和降低中枢致敏可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超前镇痛和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探讨超前镇痛能否预防和降低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入选标准

搜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超前镇痛和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标准包括:超前镇痛组:手术开始前经静脉、肌肉、椎管内等不同途径给予麻醉性镇痛药、局部麻醉药等镇痛措施。对照组:手术开始前给予安慰剂或未给予预先镇痛措施。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胸廓切开手术治疗,术前无慢性疼痛症状,无服用镇痛药病史,无高血压、心、脑、肝等疾患,手术后均实施术后镇痛。胸廓切开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诊断依照国际疼痛协会制定的标准即手术后2个月以上,手术切口已愈合而切口部位疼痛症状持续存在或再发作[1]。结局指标:本研究是针对应用超前镇痛对开胸术后慢性痛发生的影响,所涉及的原始文献最重要的结局变量是随访截尾时疼痛症状发生与否。本研究的结局变量为接受超前镇痛的开胸患者和未接受超前镇痛的开胸患者在手术后2个月以上发生术后慢性疼痛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本文提到的OR值均按此定义)。

1.2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2006.6)、EMBASE(1989-2006.6)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78-2006.7),手工检索纳入试验的所有中文及外文文献及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开胸手术、超前镇痛、预先镇痛、术后慢性疼痛;英文检索词包括:preemptive analgesia , post-operative pain , thoracic surgery, 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 chronic post-thoracotomy pain。

1.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Jadad质量计分法[7],具体如下:随机(叙述了随机为1分,描述了具体随机方法+1分);双盲(描述了盲法为1分,描述了具体双盲方法+1分);失访病例(若描述了失访及失访原因为1分)。RCT总分为5分。3分及3分以上为高质量研究。

1.4 资料提取

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并提取资料,提取的内容包括:受试者特征,包括受试者例数、平均年龄、性别;试验设计细节,包括是否随机、随机方法、盲法、单盲还是双盲、随访过程中胸廓切开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例数、失访例数;干预措施;研究期限。

1.5 统计分析

应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Man4.2中提供的Peto氏法对优势比(odds ratio,OR)进行合并分析并以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用χ2检验分析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当试验结果存在异质性时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表示,反之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表示。P值<0.01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检索策略和资料收集方法,共查到相关2篇研究,共99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均为高质量研究,其特征详见表1。

超前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随访时间内其效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胸术后慢性痛合并优势比为0.51[95%CI(0.19,1.34),P=0.17],见表2。

3 讨论

开胸手术是最为疼痛的手术操作之一,疼痛的性质既有生理的伤害感受性疼痛成分,也有病理的神经源性疼痛成分;疼痛症状多由手术伤口、胸廓过度牵拉、肺和胸膜的操作等综合因素引起,其长期的并发症之一是开胸术后慢性疼痛,受累患者的日常活动及睡眠等均受到严重影响。目前最新研究方向着重于寻找使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的根本原因[11],以便合理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此综合征。

本研究通过对以往发表的有关超前镇痛预防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发现超前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合并优势比为0.51[95%CI(0.19,1.34),P=0.17],还不能说明超前镇痛能够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痛的发生。

伤害性刺激可以使脊髓背角产生反射性过度兴奋状态[12],超前镇痛即在伤害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措施,可以预防疼痛诱导的中枢敏感化,而中枢敏感化是慢性痛发生机制之一。组织损伤的伤害性传入刺激不可避免地产生两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与组织伤害性刺激直接相关,例如手术操作;第二阶段发生在术后愈合期,是由于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所致,包括一系列化学物质的释放,其中一部分直接刺激导致伤害感受性传入,其他则敏化高阈值伤害感受器。伤害性刺激传入的两阶段都引起中枢敏化,提示要完全消除术后疼痛,预防慢性疼痛的发生,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给予充分的镇痛措施,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术后疼痛及慢性痛的发生。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仅2篇,可能检索仅限于中英文语种及发表偏倚有关,但也说明尽管开胸术后慢性痛发生率较高,有关围术期有效镇痛措施对其发生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较少;超前镇痛的药物配伍、给药方式不同,有关筛选最为有效的超前镇痛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不多。

综上所述,目前无足够证据证明超前镇痛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对超前镇痛能否预防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2006.6)、EMBASE(1989-2006.6)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6.6),手工检索纳入试验的所有中文及外文文献及相关文献,收集所有对有关超前镇痛与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其逐个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用RevMan4.2.8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99例应用超前镇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前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随访时间内其效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胸术后慢性痛合并优势比为0.51[95%CI(0.19,1.34),P=0.17]。结论:目前无足够证据证明超前镇痛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开胸术后慢性痛的发生,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疼痛综合征 第10篇

1.1 患者, 男, 42岁, 以咽喉部疼痛不适半年, 加重3 d就诊。

诊断:慢性咽炎。查体:T 37℃, BP 120/8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咽部充血, 扁桃体不大, 心率80次/min, 律齐, 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既往体健, 嗜烟酒, 家族中有冠心病史。给予静脉输入青霉素800万U和双黄连60 ml及口服吴太咽炎片等3 d后咽部充血明显好转, 但患者仍感咽部疼痛, 呈阵发性加重。再次询问病史, 每次咽部疼痛加重都与生气有关, 且发作时间3 min~5 min不等。行心电图检查:下壁缺血性改变。医嘱给予口服消心痛10 mg, 3次/d, 地奥心血康2粒, 3次/d, 丹参滴丸10粒, 3次/d。5 d后, 咽喉部阵发性疼痛不适消失。随诊1个月后, 症状未再次出现。

1.2 患者, 女, 48岁, 以牙痛伴咽喉部疼痛10余天就诊。

查体:T 37℃, BP 140/90 mm Hg, 咽部无充血, 扁桃体不大, 口腔科检查牙齿无异常, 口腔无异常。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未及。病程中牙痛及咽喉部疼痛无规律性, 呈发作性, 发作时间持续10 min~15 min不等, 以夜间为重。白天也时有发作。经常规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给予抗炎止痛 (静脉输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菌必治3.0 g、甲硝唑250 ml, 口服芬必得等) 治疗3 d, 后因病情无好转, 转上级医院做心电图负荷试验及常规18导联ECG及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和肌钙蛋白 (CTNT) ]。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给予静脉输入脉络宁20 ml、丹参16 ml及心酰胺90 mg, 口服丹参滴丸10粒, 3次/d, 消心痛10 mg, 3次/d, 肠溶阿司匹林100 mg, 1次/d等治疗后疼痛消失。随诊2个月未见复发。

2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致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2.1 典型最常见的心绞痛发作, 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

该2例患者无常见的临床发作表现, 且1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正常, 所以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导致误诊误治[1]。心电图出现伪正常现象原因可能与多支血管病变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 侧支循环丰富, 做心电图时与心绞痛发作不同步, 病变部位不在常规心电图导联部位有关。

2.2 本文旨在提示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类

似患者时, 一定要开拓诊断思路, 不能满足于原有的诊断, 尽可能减少误诊误治,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疼痛综合征 第11篇

【关键词】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123-02

妇产科疾病具有年龄跨度大,普及范围广,患病率高,疾病变化快的特点[1]。由于妇产科患者的年龄和体质等方面不同,患者疼痛程度也会不一样。据此,对妇产科患者疼痛康复必须进行有效综合性护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临床实践经验,考察了综合护理对妇产科患者疼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期内共有80例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在我院接受诊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2.4)岁,其中剖宫产手术患者26例,子宫次切术和全切患者8例,异位妊娠患者6例;患者住院时间为7~17天,平均(9.3±3.4)天;对照组40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1±2.5)岁。其中剖宫产手术患者28例,子宫次切术和全切患者7例,异位妊娠患者5例,住院时间为8~15天,平均(10.3±3.1)天。两组患者年龄及病史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2.1 临床护理干预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禁止患者饮水。观察妇产科患者术后伤口流血情况以及有无刀口敷料流出,观察患者疼痛性质并根据症状酌情使用止痛药。为了患者正确认知术后疼痛,对妇产科患者术后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让患者知道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疼痛状况有利于医护人员治疗疼痛[2]。

1.2.2 疼痛评估 在患者住院之初,就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预测患者妇产科术后的疼痛感,预先评估治疗和护理方法,完善术后护理的缺陷。在术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一次评估,根据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

1.2.3 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影响甚远,消极负面情绪会使患者的疼痛感更为明显。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减少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应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从而使患者对疼痛持有正确的态度,创造舒畅的心理环境。在这过程中,应及时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创造和维持舒适、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

1.2.4 健康教育 术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传单,并叮嘱患者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病情。当出现患者因害怕药剂的副反应而不配合用药时,需对患者进行相应健康教育,使其改变错误观念[3]。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为:①护理工作满意度表,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根据此表结果评价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②不同护理疗效比较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进行疼痛指数评分,0-4分为显效,4-8分为有效,8分以上为无效。根据此表结果分析一般常规性护理和积极有效综合性护理的不同护理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idit等级资料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5%,观察组为8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护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统计发现,观察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妇产科术后疼痛主要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术后病人会出现刀口疼痛、心理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和身心健康[4]。因此,不能完全按照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而应因人而异地采取相应积极的综合性护理措施。

妇产科术后患者的精神情绪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虽然妇产科手术质量正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作用非常大。综合性护理比较一般性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富有高度的责任心,积极主动注意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且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妇产科术后疼痛的相关知识,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综合性护理,观察组比对照组满意度更高,疗效更好。在对妇产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持续评估患者疼痛,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医务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并持续进行疼痛评估,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治疗。在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创造安宁、舒适、干净整洁的医护环境,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推行适当的健康教育[5]。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进行护理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从而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护理疗效,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严小娟.浅谈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治疗[J].中国中医药,2010,8(83):94-95.

[2]伍丽霞.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96-97.

[3]阙旭霞. 剖宫产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03(2):127-129.

[4]陈穗珍,邹其妹.妇产科患者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1):114-115.

疼痛综合征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在门诊诊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36例。纳入标准:年龄在18~70周岁之间;符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 诊断要点:颈肩部肌肉骨关节的持续性钝痛, 疼痛经常自扳机点牵涉远隔的某一部位;有规律组织压痛点:枕骨下肌肉附着点、颈椎下部C5~7横突间隙前边、斜方肌上缘正中点、岗上肌起点肩胛棘上方。排除标准:严重的颈肩部疾患患者;严重的心肺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的代谢系统、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有精神疾病或神经功能障碍者;其他不宜参加本治疗的患者。入选的36例患者均进行3次治疗, 分别为0、7、14 d, 每次治疗时间为5~10 min, 并分别于0、7、14、21 d进行随访。

1.2 治疗方法

采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 (AGD-800) , 治疗时依治疗需要采取相应舒适的体位:卧位或坐位。在颈肩部软组织痛的特定病变组织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压痛点, 用记号笔做上标记, 涂足量耦合剂于治疗区域, 选择直径15 mm或20 mm的治疗探头, 治疗参数为:压力1.5~3 k Pa, 次数2 000次, 频率5 Hz或10 Hz, 治疗周期7 d/次, 连续治疗3次。

1.3 观察指标

36名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疼痛评定、医生对患者状态的综合评价、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症状改善率、治疗后总有效率、不良事件等指标测定并记录。a) 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定时依患者主观感受采用划线记录。每位患者平均进行三次自我评估, 取其三次的平均值作为研究指标。b) 医生对患者状况的评价。0:很好, 没有症状;1:良好, 症状轻微;2:一般, 症状中等;3:差, 症状严重;4:很差, 症状非常严重, 无法忍受。c) 患者对治疗的综合反应。0:极好, 理想的反应, 完全的疼痛缓解;1:好, 效果满意, 仅偶尔有疼痛或/和关节僵硬;2:有效, 但期望更好;3:有一点效果, 但不满意;4:一点都不好, 无效果。d) 总体评价-症状改善率。显效:症状改善率大于90%;有效:症状改善率大于60%小于等于90%;稍微缓解:症状改善率大于30%小于等于60%, 无效:症状改善率小于等于30%, 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病例数, 并以此来判断疗效、患者对该治疗手段的认可程度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VAS、医生对患者状态的综合评价、患者对治疗的反应3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 数据以 (±s) 表示。不同测量指标之间采用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治疗患者中有4例未完成随访并剔除, 其余患者均安全耐受治疗过程并按时随访, 少数患者在治疗中有明显疼痛加剧现象, 但随后出现明显疼痛缓解。全部病例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周后与3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VAS评分与医生评价和患者反应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症状改善率见表2,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当天28%, 1周后34%, 2周后46%, 3周后50%。

(n=32, ±s, 分)

3 讨论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即颈肩部肌肉劳损、局部疼痛、肌筋膜局部黏连、瘢痕、挛缩, 表现为有明显的压痛点、肌肉僵硬紧张, 固其疼痛范围广、治疗困难。冲击波有着周期短、频谱广、短时可达到高峰压的特点, 其作用可直接到达人体的深部组织, 通过诱导组织微创伤间接刺激重新修复、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痛阈、改善炎性介质作用等多种机制来缓解疼痛, 因此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的物理治疗方法。目前冲击波疗效评价仍主要采用VAS评分, 为进一步减少患者VAS评分误差, 本研究加入医生对患者状况的评价, 统计结果提示VAS与医生评价之间存在相关性, 表明VAS评分基本可反应出患者真实病情状况。结果中治疗后与1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医生评价分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者出现矛盾, 经分析可能由于医生评价分灵敏度较低或误差导致。本研究32例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较佳, 总有效率随时间和治疗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加, VAS评分逐渐减少, 统计结果也提示冲击波治疗有时间依赖性和累积效应[1], 本研究首次治疗后VAS评分降低, 疼痛得到缓解。治疗前VAS评分较低的患者治疗后可达到明显缓解或完全缓解, 症状改善率为显效的都为VAS评分低症状较轻者, VAS评分高的部分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不大, 但仍有缓解, 其中症状改善率显示无效的都为VAS评分高, 症状较重者。作者认为对于轻度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属于早期病变, 可完全治愈, 顽固、症状较重的经过治疗也可达到缓解, 改善生活质量。

冲击波治疗的定位、参数设定对治疗及疗效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患者疼痛缓解达到显效和有效的, 其痛点明确, 容易定位, 对于效果不明显的, 多数表现为区域性疼痛, 不易定位, 治疗只能区域性治疗或选择性选择扳机点治疗, 因此痛点明确、定位准确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目前主要定位仍是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 另外有B超[2]、X线定位, 可结合体表定位, 提高定位准确率及疗效。有关参数设定, 一般建议采用低能量中频率治疗, 即上述治疗参数, 在治疗中根据病情及患者体验逐步提高压力频率到最佳状态。高能量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般用于软组织钙化、黏连性疾病, 有研究表明高能量能提高该类疾病的疗效[3]。关于冲击波副作用报告较少, 主要为局部肿胀、疼痛、血肿, 为了避免发生, 我们在治疗前行患者全身检查, 了解既往病史及血常规、凝血、心电图、血压等检查, 治疗中了解患者感受, 远离神经血管、避免直接接触骨性组织, 很好的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本研究中无并发症发生。另外准确定位, 减少盲打的发生率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冲击波治疗在患者对其反应方面, 首次治疗后评价为1或0的有19例, 7 d后第二次治疗评价为1或0的有16例, 14 d后第三次治疗评价为1或0的有16例, 统计结果表示VAS评分与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有相关性, 表明治疗后VAS评分越低, 患者体验评分越低, 反应越佳, 且首次治疗患者治疗反应最佳, 后期随着时间推移及症状的改善, 再次治疗的反应或改善率将降低。统计结果提示治疗后各期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冲击波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中, 其有效性在多数文献中已被证实, 本研究通过VAS评分、疗效评定、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也证实, 体外冲击波用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较佳, 其很少有副作用发生, 且操作、治疗方便, 是种安全、有效、无创伤的新型治疗方式, 可作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中的一部分,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另外,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未设立对照组, 随访时间短, 且为回顾性研究, 也存在其他一些偏倚因素, 如测量及评分方面, 结果也可能出现偏差, 需更精确的试验去进一步证实临床疗效性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 评价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通过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 (AGD-800) 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6例患者, 每位患者都以痛点定位冲击点, 每次治疗一个或多个冲击点 (疼痛区域) , 每个冲击点次数2 000次, 治疗周期7 d/次, 连续治疗3次, 分别为0、7、14 d, 治疗时间为510 min, 并随访记录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1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医生评价评分、患者反应评分及总体评分。结果 36例患者中32例获得完全随访, 均无不良事件发生。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治疗次数增加逐渐改善,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治疗效果较满意, 总有效率末次随访达到50%。结论 冲击波技术无明显损伤、安全、简便、有一定的疗效, 可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中的一种辅助治疗, 值得推广。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参考文献

[1]Ogden JA, Alvarez R, Levitt R, et al.Shock wave therapy for chronic proximal plantar fas ciitis[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1 (387) :47-59.

[2]邢更彦, 井茹芳, 李春玲.超声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部疾患的价值[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4) :193-196.

上一篇:弦乐重奏下一篇:定格动画技术